中国乾陵地宫图书收藏价值评估

开放分类: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长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乾位,故称乾陵。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乾陵以山为陵,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这里出土文物极多,壁画艺术高超,建有博物馆,被定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 - 简介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基本完工。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是唐王朝第3位皇帝高宗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 1961年,乾陵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景区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乾陵 - 修建历史
乾陵被称“天下第一陵”,这里埋葬着武则天和唐高宗。 李治(628年—683年)一生体弱多病,昏庸懦弱,缺乏领导能力。皇后(624年—705年)则精明强悍,工于心计,富于政治才能。高宗晚年多病,精力不济,朝廷大事几乎全由武则天裁决。她趁机积极培植“后党”势力,高宗死后,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继续控制实权。继位的仅过两个月便被废黜。另立作为幽闭在宫中的傀儡皇帝。她临朝称制,恩威并重,软硬兼施,在赢得对政权的绝对控制之后,终于以“圣神皇帝”的名义统治天下, 并改国号为“”。 高宗遗命葬在洛阳,多数大臣也主张就地安葬。武则天 “独违众议”,决定送高宗灵枢回,陵址由武则天一手选定,公元683年修筑乾陵。22年之后,武则天临去世前留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选址 另据文献记载,元年高宗死后,等人极力主张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遵照高宗“得还长安”的遗愿,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了吉地,命韦待价为山陵使,户部郎中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 《新唐书·陈子昂传》载:
“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安葬时,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 & 乾陵墓区奶头山 22年后,武则天于元年病故。在安葬武则天的问题上,朝廷发生了一番争论,中宗欲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大臣极力反对。他说:“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若开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恐惊龙脉。臣闻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若开陵,必须镌凿。动众加功,为害益深。望于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别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若神道有知,幽途自当通会,若以无知,合之何益。”中宗皇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为了表示孝心,命人挖开乾陵埏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从此,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合葬武则天后,中宗、睿宗又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传说 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 听说后,极力反对。他对高宗说原因有三: 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于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 乾陵无字碑 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 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 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高宗犹豫不决,遂退朝不议。早有武则天亲信告知武氏,武氏听了十分高兴,她暗自思忖:小时候听父亲说,袁天罡说我将来能做女皇帝,看来要应验了。晚上,就给高宗吹了一阵枕边风,自然是褒扬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了。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 陵址选好后,如何定名,群臣争论不休。有大臣建议:太宗山陵名曰 ,有昭示帝气之意,陛下陵就定名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长孙无忌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闻听十分高兴,遂定名为乾陵。 &&
乾陵 - 规模布局
格局 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坐北朝南,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1047.6米,呈圆锥形,即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北峰是石灰岩质石山,东有豹谷,西有漠谷,更显得巍峨峭拔。当地人说,北峰是武则天的头,南面两峰是武则天的乳房,所以把南面两峰又称。
乾陵的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陵园周长40公里,由内外两城组成。外城遗迹已难寻觅,内城遗址至今犹存,面积2.4平方公里,四面有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东为青龙门,南为朱雀门,门外均有石刻。当年陵园内有献殿。下宫、画像词堂等建筑。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据记载,后期曾重建378间,初建时的规模显然更加庞大,但现在除几处大遗址外,其余已不见痕迹。乾陵地面遗存文物主要是陵前石刻,共计114件。石刻多用整块巨石雕成,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气势伟岸,富于质感,反映了盛唐国威和工艺水平,石刻的组合也被以后遵循成为唐陵固定制度。 此外,陵东南的17座陪葬墓中,、、 懿德太子墓已经发掘复原,并在永泰公主墓园内建有。
无字碑 东侧,与之对称位置上有著名的。它由一块巨石雕成,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98.8吨。圆首的碑头上刻有8条相互缠绕的龙首,碑身两侧各有一条腾空飞升的巨龙,但立碑时却没有刻字。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陵前石阶 乾陵陪葬墓文物 乾陵正南,直通(神道)的陵前石阶衬托出这座帝陵的宏伟规模。石阶全长575.8米,宽11米,高差86.2米,由3200块陕西特产的墨玉石砌成526级台阶和18座平台。石阶的规模比大出三分之一。匠心独具的设计,赋予台阶平台种种象征意义:18座平台,象征唐代皇帝在关中有18座陵墓;第一层31级石阶,象征唐高宗在位执政34年;第二层21级石阶,象征女皇武则天执政21年;第九层108级石阶,象征的108颗念珠,或表示每月初九为吉祥日,12个月的9连加为108,因而也表示每岁降下108个吉祥;第十七层的21级台阶,象征唐朝先后历任21位皇帝;最后一层的8级台阶,象征,八卦以为首为上,因此乾陵也意味着天陵。由于这条石阶所处的独特位置,左为山崖,右是深谷,前后是墨玉石台阶,能产生回音,特别在第八个平台中部,回音特别响亮。据说在这里轻击四掌,可以听到“消除烦恼”四字的回音;再击四掌,还可听到“降来吉祥”四字的回音。登上台阶顶端,便是司马道的起点。返身俯瞰秦川秀色,仰望梁山巍巍皇陵,的确气象非凡。
华表 又称神道石柱。这种建筑物起源于远古,最初是木质柱身上端横穿交叉横木,用来标识路径或让国人在上面表示政见,因 此又叫“谤木”。后来逐渐演变成宫殿或陵墓的标志物,东汉以后发展为石料建造。乾陵华表高8米,直径1.22米,柱座方形,柱身八棱形,柱身上下交接处雕有莲瓣,中间刻有蔓草、石榴花纹,柱顶桃形。它意味这里是神道(司马道)的起端。
翼马 它又叫飞马,高3.17米,长2.8米。高大的翼马造型优美,强悍雄健,特别是马翼舒展和谐。两匹马形状虽同,风格却有区别,西边那匹轮廓爽朗,棱面分明,东边那匹手法柔和,驯服温顺,底座的线刻图案也很精致。
驼鸟 这对驼鸟立体浮雕高1.8米,长1.3米。值得注意的是造型特殊,为镂空立体浮雕。
61尊宾王石人像 《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以北残留朱雀门遗址。朱雀门内就 是墓园。墓园左右排列着61尊宾王石人像,东侧29尊,西侧32尊。从遗址可以看出,这里本是侧殿,石像当初是放置在殿内的。石人一般高1.6米,宽0.65米,头部早已失去,但从服装和腰间佩物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汉族官员,西面两尊石像的残存头部,浓眉深目,高鼻短须,具有中亚一带民族的面貌特征。&&
乾陵 - 无头石像
无头原因 乾陵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 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乾陵会用这些没有头的石像守陵呢?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会发现从这些人的脖子上可以看出石像的头被砸掉的痕迹。那么,这些石像的头部失踪是人为的呢,还是天灾呢? 关于石像没有脑袋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 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中出现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说的应该就是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地倒在了地上。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和民间的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唐乾陵前面立着外国使臣的群像,同样感到有辱他们的脸面,于是就把石像的脑袋给砍掉了。但是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因为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八国联军并没有来到乾陵这个地方,哪来的砍石像一说呢?& 虽然上述都是民间的传说,不能作为依据,但考古学家又进一步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年间,也就是1555年的1月23号这一天,在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关中大地震。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巧的是,许多陵前的石像石马都是在头部上受损了。再有就是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由于当时采用石料的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那些战争中。即使这些石像已经遭到毁坏,但还是可以从他们的形象中发现大唐盛世的景象。
相关记录 从北宋崇宁二年(1103)至明崇祯六年(1633)的530年间有“往来登眺者题咏诗篇刊其上”,计39人42段。其中无字碑阳面正中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朗君行记”题刻是用被称为“二十世纪之谜”的罕见的契丹文字镌刻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在两通石碑的紧北边,竖立着61尊蕃臣石像。东群29尊,西群32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武则天为炫扬高宗及武周朝的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乾陵 - 地宫简介
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 根据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专家推测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 皇帝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绍:目前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①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③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④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⑤壁画和朱墨题刻。⑥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可以深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那时,盛唐文化的独异风采将让世界为之瞩目。
乾陵 - 陪葬墓地
乾陵除山陵外,还包括17座墓。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其中,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的两座墓葬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座按号墓为陵制度修建的墓葬。&&
章怀太子墓 高宗子章怀太子墓& 中宗子懿德太子墓& 高宗子泽王李上金墓& 高宗子许王李素节墓& 李贤子邠王李守礼墓&
高宗女义阳公主墓& 睿宗女安兴公主墓& 中宗女新都公主墓& 中宗女永泰公主墓&
乾陵永泰公主墓 王及善墓& 薛元超墓& 杨再思墓& 刘审礼墓& 豆卢钦望墓&
刘仁轨墓& 李谨行墓& 高侃墓&
乾陵 - 文物
分类 乾陵陪葬墓文物 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 ①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③珊瑚、、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④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⑤壁画和朱墨题刻; ⑥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
三绝 石雕 石雕 高大雄浑,庄重古朴,造型逼真,刻线流畅。步入乾陵司马道,仿佛进入了琳琅满目的石雕艺术馆,最引人者为无字碑,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镌成后,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约100吨,碑额有八螭垂挂,碑侧各有长4.12米、宽1.19米的升龙图一幅,碑座阳面有一幅长2.14米,宽0.66米的狮马图,那马屈蹄俯首,悠然就食,雄狮昂首怒目,威严挺立,不愧为历代石碑之冠。
壁画 重墨淡彩,写实性极强,好像一部历史的望远镜,通过各墓道规模宏大的仪卫图、侍女图阙楼图、马球图、客使图以及观鸟扑蝉、牵狗架鹰图等,为我们研究考证唐代的宫廷生活、友好往来、体育运动、府兵制度、服饰发型等,提供了形象的宝贵资料。同时壁画在构图、造型、用线和赋色等艺术技巧上也有许多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唐三彩 造型别致,釉色清新,色彩绚丽,引人注目。它是盛唐时期伴随厚葬之风盛行起业的一种艺术品,墓道出土的各种人物形象,动物体态被创造得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如肃穆的文臣俑、骠悍的武士俑、高髻宽衣的仕女俑、翩翩起舞的妓乐俑、深目高鼻的胡俑、满载丝绸的骆驼、形态各异的贴花马、铠甲马、饮水马以及驯良的牛、羊、鸡、猪、犬等,无不塑造得维纱维肖,栩栩如生。
乾陵 - 勘察发掘
唐高宗李治(628—683) 1958年11月,陕西因修筑-公路需要石料,附近的农民就去乾陵所在的梁山炸山取石。炮声之后清理石料时,发现了几根长方体的石条,这些石条就是陵墓道中的阶梯。这些农民马上报告给了乾县县政府。县政府派人到现场观察之后,立即向省城主管上级汇报。 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2010年)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从1966年至1971年,中国考古专家曾多次对乾陵进行勘查,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到墓门长631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开掘此墓难度较大。最终拍板批示:“我们不能将好事做完,此可留作后人来完成。” 武则天(624年~705年) 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2000年4月,陕西省政府向中央有关部门呈报了一份关于抢救性发掘乾陵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抢救性发掘是保护乾陵文物的最有效手段”,其主要原因是乾陵的山体属,地质构造独特,地表流水容易渗入,引起墓室内环境恶化,如遇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一些陕西的考古专家也提出,中国发掘乾陵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这份报告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一批考古专家受到邀请参与了这份报告的论证。但专家们经过对乾陵的一系列考察和论证,针对地震、黄土土质、气候对乾陵的影响,逐条反驳了对乾陵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报告,发掘乾陵的计划再次被搁浅。& 多年来,由于担心目前发掘、防腐等技术不够完善,从而造成文物损坏,很多专家不支持大规模发掘乾陵。 2012年1月,有关专家透露,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的文物遗迹。&1月12日,乾陵管理处副主任陈彦德表示,武则天墓将大规模勘探的报道纯属子虚乌有。至少在50年内,乾陵的发掘不会提上桌案。
乾陵 - 旅游指南
门票 旺季(3月-11月)联票70元,乾陵单票45元,永泰墓旅游区(乾陵博物馆)和&懿德墓旅游区25元,章怀墓旅游区15元;& 淡季(12月-次年2月)联票40元,乾陵单票25元,永泰墓旅游区(乾陵博物馆)和&懿德墓旅游区15元,章怀墓旅游区&5元。
开放时间 旺季3月-11月份开放时间8:00-18:00,节假日照常上班。 淡季12月-次年2月份开放时间8:30-17:30,节假日照常上班。 玩法:访古
交通 可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坐游3路公交车直达乾陵。游3路每日一趟,8:00从西安火车站东广场出发,15:00由乾陵返回。车程约2小时。票价:单程18元。黄金周会加车。淡季1月-3月停运。&
乾陵 - 价值
乾陵如今成了历史观光名地 乾陵是盛唐时代文物的集中代表,于1961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
普遍价值 唐乾陵是7世纪东亚“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陵墓建立在海拔1047米高的质圆锥形山峰上,体现了古人对高山景仰的崇拜,这是埃及墓区依托沙漠戈壁、印度依托加木那河畔所没有的宏伟高大气势。唐乾陵创建了一个围绕山峰整体安置灵寝的自然效果,奠定了唐代“依山为陵”葬制的基本模式,它包括内外两重城墙、两组双阙楼、两个碑亭、一条神道、成组石雕和石雕群等,整个设计是为了适应230万平方米地带中变化的地形,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唐乾陵南北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相结合的布置建筑组群,使整个陵区交替出现三次建筑艺术的高潮,从任何一个景区都能看到主峰顶巅,提升了祭拜者对皇帝敬仰的心理,为后世陵墓设计者所沿袭仿效,证明唐代纪念性建筑规划的理念和实践具有很高的水平。唐乾陵和一样,受北方突厥民族拜高山、祭祖窟信仰风俗浸染,突厥人认为祖先亡灵理想的住宅是天神(即日神)照耀的高地或高山,所以唐人“依山为陵”“旁凿石窟”修建陵墓,将梁山和九峻山作为心目中的神圣之山,表现出文化渊源的多样性。
唐乾陵建立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昭示作用,关中18陵中有14座依山为陵,以昭陵为开创,以乾陵为定制,这种以巍峨峭拔山峰为不朽陵寝的做法,是东亚北方陵墓建筑设计的最佳典范,也是已消失的唐代草原文化和农业文明融合的独特见证。& 唐乾陵的真实性可靠,原生性完整,不存在遗址移植性和后代的复制品,历史记载、考古勘查和出土文物均能互为印证,陵寝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出土的墓志精湛,书法艺术价值上品;三彩工艺品造型别致,许多独一无二;壁画题材广泛,从建筑阙楼、山川树木到出行仪仗、狩猎娱乐,琳琅满目;天象绘图则反映了当时人的宇宙观;尤其是文臣、武士、宫女、宦官等人物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堪称绘画艺术佳作。
艺术价值 陪葬乾陵的石狮 唐乾陵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特一帜。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女皇武则天一生活动的评价争论激荡了上千年,对中国文化血脉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惟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其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唐乾陵也是惟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这是一般陵墓所不清楚的有价值线索。& 乾陵是中国帝王陵墓中第一次出现大量种类繁多石刻的,124件石雕艺术作品表现了不同题材的内容。特别是61尊蕃王石雕像真实记录了7世纪唐帝国与周边民族政权以及与亚洲各国的政治文化交流状况,反映了中外文化互动的高潮,这是其他历代陵墓所少见的稀世物证。
唐乾陵蕃王石雕像群艺术作品深受6~7世纪等草原民族丧葬习俗中立“歼敌石”的影响,用被臣服者的灵魂来增加逝去帝王“”的光荣,这正是乾陵蕃人石像群规规矩矩表示忠诚与臣服的肖像,与神道旁象征传统文臣武将的“翁仲”截然不同的原因。唐乾陵第一次出现具有健陀罗雕刻风格的翼马、、蹲狮等,取代了原有的朱雀、石虎等,运用了线雕、半浮雕和浮雕等生动传神的技法,很有可能深受公元前4世纪苏萨遗址中翼兽形象的影响,不仅是汉魏南北朝以来中国传统石刻艺术与外来雕刻艺术的结合,而且开辟了以后帝王陵墓前也大量置刻翼兽的做法,烘托了陵区建筑的艺术主题。
唐墓壁画有一半精品集中在乾陵陪葬墓中,章怀太子墓第一次发现了7世纪《外国蕃使图》(客使图)、《打马毯图》等,如波斯传入的打马毯活动在当时非常流行,但唐以后却在中国失传了。总计约有近千米面积的线刻画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其人物肖像和信仰装饰均为皇家高手匠师写实所作。
文化价值 截止到2004年中国列入的有788处,数量相当多的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宗教建筑群、古遗址与岩画等,古代皇族生活的宫殿也不少,但陵墓与墓地只占2.66%,相对较少。唐乾陵作为人类足迹和地下宝藏,与其他种类文化遗产相比更显得珍贵,特别是作为7~8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东方帝王顶级权势造就的伟大陵墓,唐乾陵历经千余年始终没有过被盗掘过,有一些陪葬墓未发掘,一旦文物保护技术达到永久无损高水平时,沉睡地下宝藏未来经考古出土的可能性极大。 唐乾陵还是文化遗产中具有神秘色彩的陵墓,其一系列谜团至今未被破解。例如乾陵营建时监督管理有山陵使韦待价、将作大匠韦泰真,但陵墓的直接建造者是谁,建筑与规划的设计者是谁,有无外国吊唁客使或外来工匠参与建造,无字碑为何没有纪功的文字,61尊蕃王石雕像中已36条衔名外其余是何人,八南方棱纪念柱究竟是传统华表还是摩尼教胡桃形宝珠柱头,文献记载17座陪葬墓是否与实际相符。这些谜团都有记忆价值,“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注释与参考:
风景名胜:乾陵世界奇迹,日
6720 咸阳之行——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乾陵
中国乾陵:乾陵简介
沉睡帝王是否该重见天日 争论半世纪唐乾陵申掘,日
广州日报:乾陵管理处回应勘察武则天墓:近期不考虑发掘
乾陵唐文化:唐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大价值,日
为您提供感兴趣的词条
貔貅又名皮丘,在《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
建兴五年,蜀汉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遗愿。于是,决意...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
妾又称姨太、陪房,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是女奴。“妾”在先秦和秦汉时是指女奴,在中国大陆,妾的合法性止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建立,但真正严格...
清油盘丝饼之所以叫“清油”,是相对荤油而言,用花生油来煎烙的。“盘丝”才是此饼的造型特色。它是以抻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细面食品。制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乾陵一日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