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中故意杀死的外国人全名名

复仇的历史——讲述春秋时代四个男人的恩恩怨怨
&&&&咋这么冷清呢?  额很费解很郁闷哪
&&&&楼猪额看你的《柔情》花了好几天时间,害死俺了
&&&&我还是很关注这个帖子的,感觉更新速度稍慢。
&&&&写的很好啊
主要是每天更新的少看的不过瘾
&&&&作者:知ji知bi百战不胎 回复日期: 16:17:44 
    楼猪额看你的《柔情》花了好几天时间,害死俺了  ==================================================  谢谢捧场啊,撒花!  只是不要再叫我楼猪呢,那种动物和我没关系
&&&&一段悲惨的历史,这般调侃一下,感觉怪怪的。  对逝者好像少了一点尊敬。
&&&&作者:司马由之 回复日期: 16:30:21 
    我还是很关注这个帖子的,感觉更新速度稍慢。  作者:安居乐业77 回复日期: 16:43:50 
    写的很好啊 捧场来了 呵呵 主要是每天更新的少看的不过瘾  ===================================================  嘿嘿,是写的较慢,我尽量加快速度吧  
&&&&作者:lf7985 回复日期: 17:33:13 
    一段悲惨的历史,这般调侃一下,感觉怪怪的。    对逝者好像少了一点尊敬。  ================================  可惜啊,我的黑色幽默失败了
&&&&顶一个
&&&&接着捧
&&&&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太伯,次子名仲雍,少子名季历。季历娶太任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昌。据《尚书帝命验》记载,太任临产时,有一红色小鸟衔丹书飞来,停放在太任产房门上,书上写道:“恭敬上天而不懈怠者吉祥,怠慢上天而不恭敬者灭亡;奉行道义而克制私欲者天下从,满足私欲而抛弃道义者无善终。凡事不努力为之则会枉费心机,不恭敬上天则不能获得正果;枉费心机者最终要灭亡,恭敬上天者才能流传万世。以仁义取天下,以仁义守天下,则可传之百世;以不仁取天下,以仁义守天下,则可传之十世;以不仁取天下,又以不仁守天下,则会一世而亡。”    又是一个帝王神话,我看这八成是季历玩的鬼把戏,搞得应该是清朝时雍正夺嫡的那一套。    不管是不是季历搞得鬼,反正就因为这件所谓的“圣瑞”,让古公对这个小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他说:“能够复兴大周王业的人,大概就是我们小昌了吧!”!因而将少子改名为季历。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所谓历,就是嫡的意思,按照宗法制,季历不是嫡长子,本来是没有继承君位的资格的,古公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改这样的名,这意思已经昭然若揭了。    在这种情况下,太伯和仲雍两兄弟发挥了大公无私的伟大情操,他们借口到衡山采药,乘机带着族人逃到荆楚南蛮子地,文身断发,以表示自己不能在宗庙主持祭祀。    前面这句文身断发是什么意思呢?据《集解》载:“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这说的是东南民族百越的习俗,断发是为了方便在水中活动,因为要经常潜水,捕捉鱼虾,头发太长,很容易被水中水草缠绕导致溺水身亡。文身以象龙子,则是一种图腾崇拜,借文身来保佑自己,在水中的渔猎活动能减少伤害,获取更多的猎物。龙子应该是水中捕猎的高手,类似鳄鱼的爬行动物。    太伯和仲雍两兄弟还真是表现的决绝啊,头发也不要了,刺青也刺上了,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流氓老大一般,硬是不想要那个恶心的继承权了。    就这样,季历恶心走了他俩哥哥,正式当上了周王,改称王季,而他的儿子昌就是日后那个鼎鼎大名的周文王了。      
&&&&我来看飘花的!楼主撒花!花开花不断,好看!
&&&&作者:zhf49 回复日期: 9:56:51 
    我来看飘花的!楼主撒花!花开花不断,好看!  ==========================================  如你所愿  天男散花!
&&&&    对于这件高尚的有点离谱的让国事件,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是这么评价的:“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出自《论语·泰伯第八》,泰伯即太伯,两字通假)意思是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具备至高无上的品德了。三次让出天下,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赞美他。”(三让意为:泰伯出走一间天下;古公死后不回来奔丧,以便让季历继承王位二间天下;季历死后也不回来,以便让姬昌继承王位三让天下。)    敬仰的都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赞美他了,看来孔子绝对是太伯的狂热粉丝、铁杆拥趸,    就因为孔子的这句话,后世儒家对太伯的行为也推崇备至,如晚唐著名农学家,诗人陆龟蒙在《和袭美太伯庙》中就曾写道:“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也许是我这个人心里太阴暗,“不信人间有让王”,我还真就是不相信太伯是心甘情愿让出王位的,这不但违反人性,还违反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太伯让国这件事发生在商朝末年,中国早已是个发达的奴隶社会了,国君这个最大的奴隶主能拥有大量的剩余价值和各种特权,这么好的事儿,太伯怎么会是说让就让呢?    要是这事儿发生在三代以前的尧舜时期,那我还相信几分,因为那时候的氏族领袖过的比老百姓还不如呢!    退一万步,就算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太伯的觉悟本来比较高,人家天生就比较大方,但这里还有一件事情说不通:要知道当时周族正处于需要扩充实力同殷商王朝作战的时候,太伯和仲雍这时候带着族人离去,无疑会使周族的实力受到削弱。就算太伯宁愿把国君的位子让给季历,他也完全没有必要逃到千里之外,对于周人而言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荆蛮之地去,他们完全可以留在本部落内部协助季历,这才符合周族的大局利益。    所以,我认为,在这段语焉不详的上古记载之中,隐藏着一段极其残酷而惊人的历史:为了争夺王位,周族内部太伯、仲雍等部族联合起来,同季历的部族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部族争斗,甚至是战争。季历的部族最终取得胜利,将太伯、仲雍部族赶出周地。    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合理的解释太伯和仲雍为什么要不远千里,带着族人迁徙到那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去,失败者总是要逃的越远越好的,否则胜利者迟早会打过来斩草除根的,那样可就死定了。      
&&&&拜服LZ    不过我觉得关于公子光的事,似乎不必要对周的发迹着这么多笔墨,大可以从古公亶父-吴太祖-延陵季子-开始    
&&&&作者:把酒祝长江 回复日期: 11:21:07 
    拜服LZ        不过我觉得关于公子光的事,似乎不必要对周的发迹着这么多笔墨,大可以从古公亶父-吴太祖-延陵季子-开始  =================================================  老规矩,撒花,转圈圈  兄台说的很对,小弟功力不够,懂放不懂收啊
&&&&作者:jizhumima 回复日期: 15:13:58 
    记  =======================  欢迎新同学,撒花  怎么大家都开始用手机啦  
&&&&楼主果然博学
&&&&如果一个国家都不爱她的人民,那么她还有什么权力要求人民爱自己的国家?  在伍子胥那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路过,踩下。
&&&&作者:print123 回复日期: 22:58:51 
    如果一个国家都不爱她的人民,那么她还有什么权力要求人民爱自己的国家?    在伍子胥那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路过,踩下。  ============================================  路过的也要撒花  就凭这句经典的评论  
&&&&    太伯和仲雍逃到了荆楚蛮荒之地后,肯定也经过一番艰苦的争斗和厮杀,最后,当地的土著被周族人收服,太伯就在这里自立为君,国号句吴(句为发声词头,无实际意义),简称吴。也就是现在江苏省太湖旁边的无锡、常熟一带。    为什么太伯要将自己的国号定为“吴”,一种说法认为:“吴”字其实是一种鱼,在中国古文中,鯱、五、鱼、吴四字为同音字,那时太湖一带,河道纵横交错,初民们渔猎为生,泰伯和百姓把鱼作为“图腾”,吴地崇鱼、喜鱼的习俗传至今日,每逢过年,家家门上贴挂鱼图,以示年年有余,在房门上贴挂“鲤鱼飞跃图”,以示“鲤鱼跳龙门,全家交好运”。    但是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太伯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跟他一起逃亡的弟弟仲雍又名吴仲,而太伯没有子嗣,所以将国号定为“吴”,以让自己的弟弟继承君位。    另据《史记·周本纪》记载,仲雍除了名吴仲外,还有一个名字叫虞仲,今天江苏常熟还有座虞山,据说就是虞仲死后所葬之地。    此外,今天江苏的泰兴和泰州的泰就是因为是泰伯的属地,所以才有这个泰字的,而且江苏的那个第一淡水湖也是因湖边有邑,称太伯邑,而得名于如今所谓的太湖。    吴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就默默无闻了,历西周一世及春秋时代的前半部分,史书对吴国的记载,都是简而又简,除了历任国君的名字,吴国好像被这个激荡的时代遗忘了一般。    太伯的后人也是周族大家庭的一分子,为什么数百年来他们都不和中原各国联系交往呢?是交通不便?还是吴国的世系根本就是伪造的?这里面留给了大家无数的想象空间。    
&&&&    可是到了公元前584年左右,吴国突然崛起,开始在春秋舞台上崭露头角,吴国的第十九代君主寿梦就像个幽灵一般横空出世,自称为王,四面侵略,先是攻打晋国的小弟郯国,后又侵扰楚国的小弟“州来”,搞的大家晕头转向:这家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以前咋没听说过。    在大家都比较晕的时候,晋国先从混乱中回过神来,往吴国派出了一个特殊的使臣,那就在晋楚争霸起了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巫臣,他将中原先进的车战之法带到了吴国,并教唆吴国和晋国一起对付楚国。    这就是晋国的远交近攻之策,这一招太妙了,楚国在晋吴的联手摧残之下,霸业渐衰,从此再也无法专心用兵中原,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    吴王寿梦在位二十五年,也跟楚国打了足足二十五年的仗,正是在他的手里,鸟不拉屎的吴国开始日益强大起来,给日渐沉闷的春秋霸局增加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吴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病危将死。他有四个儿子,分别叫诸樊、馀祭、馀昧、季札,其中季札学问最好,人品也最好,所以寿梦想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      
&&&&    寿梦这一点就做的不对了,古公当年希望将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那是因为商朝末年周族的宗法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是到了那时的春秋末年,周朝的宗法制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了。总的来说,周宗法制中注重政治阶级的嫡长子继承制比较于商朝时注重血统关系的亲亲制度(《史记·殷本纪》:“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而言,还是有它的先进性的,因为这样做能杜绝诸子和诸弟的继承权,从而解决了王位继承中因名分不定而产生的祸乱纷争,从而规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保证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正因为周礼的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这个历史提出的重要问题,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代各诸侯大都把这个制度严格的遵循了下来,凡是跟这个制度较劲的人,大多没什么好下场,从前的一代霸主齐桓公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晚节不保,落得个凄凉而死的可悲结局。    可是寿梦好像完全不懂得这一套,非要把国君的位子交给小儿子季札,这正说明周礼在吴国完全没有一点生存的土壤,多年不与中原来往,原先的周族后人早已被当地的蛮夷土著给同化了。        而作为当事人,季札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却出乎了大家的预料,小伙子虽然生长在蛮夷之地,但从小就对周礼十分向往,那觉悟可不是一般的高,所以当他一听说父亲想要让自己当王,就死活也不肯答应,说:“天下间周礼最大,怎么能因为父子之间的私情而干犯礼法呢?我不能当王,谁让我当王我就跟他急!”    季札觉悟高,本应继承王位的寿梦嫡长子诸樊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他说:“你不当,我更不能当!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认为周文王圣明,想把王位传给少子季历,我们的祖先太伯因而让贤逃到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使周王朝得以兴盛。我作为太伯的光荣后代,一定要继承先人的优良传统,退位让贤,离开宫廷,去乡下种地!”    两个人你谦我让,吵个不停,病的晕忽忽的寿梦头更加疼了,这俩小子谁也不肯当王,那我辛辛苦苦建立的基业谁来给我发扬光大呀!不行,我得想个折衷的办法。    想了半天,寿梦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案,他说:“别争了!诸樊,你来当王,不过你要答应老爸一句话,这国君的位子一定要按照你们四兄弟的次序依次传下去,直到传给季札为止。”    说完这个遗嘱,寿梦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心力,这个开创吴国霸业的一代开山怪,就这么双腿一伸,死了。    
&&&&写快点啊。我现在一周来看你一次,免得被吊着胃口,难受。
&&&&应该翻页了吧?
&&&&逗死人了,天涯的牛人真多!
&&&&作者:yeath2002 回复日期: 13:22:54 
    应该翻页了吧?  ===========================================  分页得29万字节,这才13万字节,早着呢       作者:子烟非鱼 回复日期: 13:22:26 
    逗死人了,天涯的牛人真多!  ======================================  欢迎新同学,撒花  嘿嘿,天涯水深着,小生不过是个小脚色罢了    
&&&&继续记号
&&&&    寿梦死后,诸樊还有吴国的百姓还不肯放弃,一个劲地坚持要季札来当最高领导人,季札被他们弄的心烦意乱神经衰落,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跑到乡下种田去了,死活不肯回来,说:“求求你们了,饶了我吧,我真的不想当你们的国君!”    大家无奈,只好放弃,诸樊正式当上了吴王。    吴王诸樊当上国君后一心只想干一件事儿,那就是跟楚国拼命,倒不是因为楚国跟他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他想在激烈的战争中把自己的命给拼掉,这样一来季札就能早点上台了。    可是这事儿怪了,无论诸樊打仗怎么轻死犯勇,他就是死不了。吴王诸樊急了,于是他开始故意骄傲放纵,轻视祭祀,怠慢鬼神,仰面对天,祈求速死。    吴王诸樊十三年(公元前548),诸樊终于如愿以偿,要死了,临死之前,他遗命继任者二弟余祭说:“一定……一定要把国家传给季札。”说完就死了。    余祭于是找到季札,死活要把延陵(今江苏常州)封给他。    季札无奈,只好从乡下回来当官,因为他的封地在延陵,所以世人都尊称他为“延陵季子”。    
&&&&    余祭当上吴王后,不但老和北边儿的楚国开战,还经常攻打南方的越国,就想学他大哥一样想着早点死掉,好让季札早点上位。    吴王余祭十七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又去攻打越国,抓到一个俘虏,砍了他的双脚,派他去看守船只。一次余祭去战船上视察工作,喝醉酒就在船上休息,没想到那个越国俘虏趁机偷偷爬了过来,解开余祭的佩刀,将余祭给暗杀了。    余祭死后,革命的火种继续传到了三弟余昧手里,余昧知道自己下面就该轮到季札了,便将季札任为国相,好让他在正式接班前实习一下熟悉熟悉政务。    季札怕余昧死的太快,将那该死的王位留给自己,便建议余昧交好中原,不要动不动就打仗。余昧答应了。    于是,在吴王余昧继位不久,季札就开始对中原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友好访问,这一连串的外交活动,不但让吴国度过了几年安定团结的平静时光,还让季札在列国之中声名鹊起,成为了和当时齐国晏子、鲁国孔子、郑国子产还有晋国叔向等人齐名的大贤。    季札首先来到了鲁国,拜访了鲁国执政叔孙穆子。穆子很欣赏季札,两人相谈甚欢。季札因此提醒穆子说:“你要小心啊!我听说君子应该选贤择能,而你这个人心眼虽好,却不善于用人,再不注意的话祸患迟早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季札的乌鸦嘴后来真的应验了,6年后,也就是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穆子被自己宠信的家臣竖牛幽禁,活活的饿死在了家中。      
&&&&  季札和穆子聊完天后,又提出要求,说想见识一下闻名已久的周乐。    所谓周乐,就是周朝大圣人周公所制做的礼乐,属于周礼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只有周公的后人礼乐之邦鲁国保存得最完善,也最正宗,在其他国家根本听不到。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周乐就相当于现在歌剧、京剧啊什么之类的高雅音乐,不像流行歌曲,没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根本欣赏不了。    季札之所以突然要求欣赏周乐,一则是为了表示自己向往中原文化,不是一个普通的乡下人,而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文学青年;二则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欣赏水平,表明自己是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文化人,从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一句话,季札想红啊!所以他想靠周乐来炒作一下自己。    
&&&&    季札首先欣赏了革命歌曲《周南》和《召南》。    周朝的歌曲有两种,一种叫弦歌,一种叫徒歌,弦歌有伴奏,徒歌没有伴奏。《周南》和《召南》是《诗经》的头两篇,属于弦歌,所以都有伴奏。因这两篇乃是周礼奠基人周公旦和召公自北而南从岐周传到江、汉之地的,所以名为《周南》和《召南》。    季札摇头晃脑的品评起来:“美哉!瞧这歌词写的,多好哇!周朝的王业开始奠定基础了,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还是勤勤恳恳没有怨言。”        鲁国人碰到了知音,大喜,接着又为他演唱了《邺风》、《鄘风》和《卫风》。(邺、鄘、卫这三个国家的地方本来是殷纣王畿,后来都并到了卫国之中。)    学问深厚的季札又一下子猜中了正确答案,他说:“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德行就像这样,这大概就是《卫风》了吧!”    卫康叔,卫武公是卫国的两个著名君主,康叔是周公的弟弟,开创了卫国的基业;武公则曾经在褒姒之难中帮周平王赶走过犬戎;那都属于卫国老一辈的武产阶级革命家。        鲁国人见难不倒这小子,又接着演唱了《王风》。(王风乃是东周洛邑王城的歌曲。)    结果季札又答对了,他说:“美哉!思虑而不恐惧,这大概就是周室东迁以后的音乐了吧!”    闻弦歌而知雅意,这句话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    鲁国人接着又为她演唱了《郑风》。    季札皱着眉头说道:“美哉!但是它琐碎得太过分了,百姓是不能忍受的。这大概就是郑国要先灭亡的原因了吧!”    郑国民风开放,所以《郑风》大多数都讲的是男女之间情啊爱啊之类的琐事,有关政治极少。按照孔夫子的说法,那就叫做“郑声淫”。所以季轧认为,这靡靡之音那就是亡国之音,郑国风化如此败坏,迟早是要亡国的。    季札的这个看法就有点片面了,其实郑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它地方不好,处在晋国和楚国这俩大火药桶子中间,那能有它的好吗?      “叮咚,答对了,加十分!”鲁国人夸奖了季札一番,又接着为他演唱了《齐风》。    季札忍不住大声叫好起来:“美哉!泱泱乎!这是大国的音乐啊!作为东海表率的,大概就是姜太公的国家吧?嗯,这个国家前途不可限量。”      鲁国人接着又为他演唱了《豳风》、《秦风》、《魏风》、《唐风》、《陈风》、《小雅》、《大雅》、《颂》等一系列诗经歌曲,季札不管三七二十一,又是大加赞赏一番,完了接着要求看舞蹈。    鲁国人被季札高昂的兴致烦到不行,但又不好意思被人家说小气,只好继续满足他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接着配合下去。    周乐中的舞蹈那不像咱们如今蹦迪一样,可以随便乱跳,那可都是严格规定了动作和伴奏的祭祖舞,一个先王一种,跳错了不但会被人耻笑还有辱先王,问题十分之严重。打个比方,就好像现在的正式外交舞会,各国外交官们都必须身穿燕尾服,彬彬有礼的邀请舞伴,放什么歌跳什么曲子,绝对是不能乱来的,否则不但自己丢面子,而且还有辱国体。从前齐国大夫高厚就是在一次在诸侯会盟跳错了舞,而被晋国盟主认为“有异志矣!”,最后导致列国联兵攻齐,差点把齐都临淄都给打了下来。    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季札又怎么肯放过呢?      
&&&&楼主辛苦了,顶顶吧
&&&&    鲁国人于是为季札先表演了《象箾》、《南籥》。    所谓象,就是象舞,属于一种军舞,舞者手执武器作战斗状,是一种十分威武雄壮的舞蹈。所谓箾(音箫),其实就是乐器中的古箫。所以“象箾”就是一种以箫伴奏的军舞。    所谓籥(音乐),是一种类似于笛子的乐器,所以“南籥”是以笛伴奏一种舒缓大气的文舞。     这两种舞蹈分别歌颂的是周文王的德行和武功。所以季札评价说:“美哉!犹有憾。”意思是说周文王虽然德被万世,但没有剪灭殷商,所以仍有遗憾。        鲁国人接着为季札先表演了《大武》。    《大武》乃是歌颂武王伐纣的舞蹈,舞者头带冠冕、手持朱盾玉斧而舞,是一种大气磅礴充满了王者之气的舞蹈。季札因而称赞道:“美哉!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像这样把!”        鲁国人接着为季札表演了《韶濩》。(濩音护)    《韶濩》乃是歌颂商汤的舞蹈,所谓韶,就是绍,乃是继承发扬的意思;所谓濩,就是护,乃是防护的意思;所以这个舞蹈歌颂的是商汤能防护下民,继承发扬大禹的功业。    所以季札又评价说:“圣人之弘也,尚且还有惭愧,可见当圣人不容易啊!”意思是说商汤虽然是个圣人,但商汤攻打大禹建立的夏朝属于以下犯上,这样做是不对地。(季札属于周族,当然对周朝的宿敌殷商没啥好印象)        鲁国人接着为季札表演了《大夏》。    《大夏》是歌颂大禹的舞蹈,大禹勤劳天下,日夜不懈,所以此舞演员服装只是毛皮帽子,袒露上半身,下身穿着白色短裙。右手持野鸡毛,左手持乐器,八人一行,边唱边舞,颇为质朴、粗旷。季札因为称赞说:“美哉!勤劳天下而不自以为有德,不是大禹,还有谁能做的道呢?”(《淮南子》:“禹无庆功,无费财,自视犹觖如也”)        鲁国人接着为季札表演了《韶箾》。    《韶箾》是歌颂虞舜的乐舞,也就是后来孔老夫子听了消化不良三个月吃不下肉的那首名曲,季札听了以后反应也不小,他说:“功德到达顶点了,伟大啊!像上天的没有不覆盖,像大地的没有不承载。盛德到达顶点,就不能再比这更有所增加了。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成语“叹为观止”典出于此。)    鲁国人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好家伙,你终于欣赏完了,得咧,俺们知道你厉害啦,收工吧!    要说季札能当上孔子的偶像那还真不是盖的,不但诗经中十五国的音乐和三代的舞蹈他都懂,还能从这些音乐之中听出国家兴衰的征兆来,妙语珠连,议论风生,从而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周朝文化界。     季札得意洋洋的站起身来,接受鲁人敬佩的眼光,他红啦!他真的红啦!伟大的吴国大圣人,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的传统,周公旦和吴太伯这一刻灵魂附体!季札一个人,他代表了中国礼乐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江湖兄不用修改呀,费无忌与费无极的说法都有的。同一个人。
&&&&作者:惆怅江湖钓竿手 回复日期: 13:08:07 
    江湖兄不用修改呀,费无忌与费无极的说法都有的。同一个人。  ====================================================  兄台说的没错,不过《左传》中写的是费无极,按照最权威的经典应该会好一些
&&&&呵,没人
&&&&  在鲁国的“表演”大获成功后,著名乐评人季札又跑去齐国拜访东方第一大牌的贤人晏子(那时候孔子还没混出头来),适时齐国刚刚经历崔庆之乱,政局还不是很稳,季札因而提醒晏子说:“您赶快交还封邑和政权吧。我看齐国还会继续乱下去,你只有懂得放弃,才能明哲保身,免于祸患。”晏子很听话,不久就交出了权力。    季札的乌鸦嘴后来真的又应验了,12年后,也就是齐景公16年(公元前532年),齐国四大家族田、鲍、栾、高打起了内战,晏子因为保持中立而没有受到牵连。  
&&&&  天下第一乌鸦嘴季札离开齐国后,接着又去“祸害”郑国,他和郑国的第一贤人子产相见恨晚,两人互相交换“定情信物”,季札给了子产一块白绢大腰带,子产回赠他一件麻布衣服(子产真小气!)。    季札没有得到心仪的礼物,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他又乌鸦嘴说:“郑国的执政者奢侈,祸难将要来临了!政权必然落到您的手中。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后来的事儿不用说都知道了,季札的乌鸦嘴一直都是很准的,34年后,也就是郑献公十三年(公元前510年),郑献公逝世,儿子声公胜即位。正在这时候,晋国六卿强盛了,侵夺郑国领土,郑于是衰落了。  
&&&&  季札离开郑国后,又接着北上来到卫国,与蘧瑗、史狗、史鳅、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卫国小贤(知名度没有晏子、子产等人高,所以只好称为小贤)谈得很投机,他说:“嗯,卫国有很多贤能的君子,不会有什么祸患。”(质量不高,那只好以数量取胜了)    季札好不容易不乌鸦嘴一回,偏偏他这嘴巴却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后来,卫国流亡太子蒯聩作乱,把卫国搞的乌烟瘴气。在这次内乱中,孔子的高徒,性情粗朴,好勇斗狠,刚强直爽,喜欢戴雄鸡式的帽子,佩公猪皮剑鞘宝剑的子路也卷了进去,他在战斗中被人斩断了帽带,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  季札这一路埋汰了不少人,最后遭到他“毒手”的是晋国。在那里,季札先拜访了晋国的三大家族赵文子赵武、韩宣子韩起和魏献子魏舒,说:“这三家比较牛,晋国的政权最后八成要落到他们手里!”    三家分晋都给他预见到了,季札未卜先知的本事那还真不是盖的。    季札在晋国还交到了一个好朋友,那就是晋国的大贤臣叔向,临别时,他语重心长的对叔向说:“您努力吧!国君奢侈而优秀的臣下很多,大夫都富有,晋国政权将要归于私家。您喜欢坦率直言,但一定要考虑使自己免于祸难。”    季札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一向认为:当一个臣子很难,当一个好臣子更难,当一个好国君就越发的难了,所以,不管吴国人怎么想方设法的把王位给他,他就是不愿意接受,好像那是一个刀山火海一般。    可我怎么觉的他挺没责任感的,娘们儿一般,不是个男人。      
&&&&楼主跑题了 ,怎么讲起《左传》来了??
&&&&江湖兄加油,不要太勤奋了,注意休息。不过最好能更新一下三巨头那边的内容 : )
&&&&再顶!  怎么还不散花?
&&&&再次来看。。。    楼主的主题偏离得有点严重哦
&&&&催文~~~~
&&&&mark,辛苦
&&&&来打一下望,更新这么多,偶要慢慢看~~~
&&&&再记号
&&&&最近写新贴,这里没空更新了,  这个选题不好,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不是吧,江湖兄,这个选题我认为挺好的,孙武还没出场就被cut了啊
&&&&女星vs动漫女主角 身材谁辣  /dispbbs.asp?boardid=7&ID=4362&replyID=11695    新休假制“几家欢乐几家愁”  /dispbbs.asp?boardid=20&ID=4368&replyID=4368    老婆这样当(给女性朋友看,男人看不拒绝)  /dispbbs.asp?boardid=4&ID=372&replyID=372    2007年国际足坛大盘点  /dispbbs.asp?boardid=9&ID=4369&replyID=4369    十大在三国演义中被低估的人物  /dispbbs.asp?boardID=20&ID=2434&page=1    我同学真牛,试问哪个企业敢录取?  /dispbbs.asp?boardid=19&ID=4367&replyID=11701    长着极具特色的美人痣的明星  /dispbbs.asp?boardid=5&id=4201    看新闻暴露你的情感倾向(测试)  /dispbbs.asp?boardID=19&ID=2822&page=7    活乐游戏(来这里放松放松吧)  /index.asp?boardid=19&page=7    爱我爱你!欢迎您的到来  /      
&&&&华宇txt小说阅读器非常适合阅读txt格式的小说,具有自动排版,分页的功能,可以改善电子阅读的体验,欢迎下载使用.  
&&&&留名等贴!
&&&&哎哟,又是聚焦推荐又是红脸的,这不是逼着我继续更新吗?
&&&&坐等楼主更新
&&&&继续  
&&&&跑题跑的太远了,快回来吧,都忘了伍子胥是谁了
&&&&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最喜欢的还是中国古代史
&&&&作者:皎若纤尘 回复日期: 21:26:37 
    跑题跑的太远了,快回来吧,都忘了伍子胥是谁了  ==========================================  不好意思啊,对季扎这个人物太感兴趣,所以扯远了,马上就绕回来
&&&&    还有一件事,季札出使列国前,曾经路过徐国(徐国在今江苏省北部徐州一带),徐国国君看到季札佩戴的宝剑,心里十分喜欢,一直把玩想要又说不出口。熟悉先秦历史的人都知道,吴越之地的兵器铸造业十分发达,所谓吴钩越剑,那里出产的刀剑名冠天下,因此,作为吴国公子的佩剑,那肯定是差不到哪里去的,一定是天下无双的宝贝。徐君对季札的剑起了“贼心”,季札看在眼里,自然心知肚明,但作为尚在出访途中的外交使臣,没有宝剑在当时是很没礼貌的外交失礼,他也只得不动声色的把心中对徐公的暗许埋下,离开了徐国。    但当季札从晋国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等不及死掉了,世事无常,真的是令人难以预料。    季札很伤感,他来到徐君的墓前,但见寒风冽冽,墓前的一棵枯树随风颤动,沙沙作响,更添几分萧索。季札叹了一口气,解下身上的佩剑恭恭敬敬的挂在墓前的枯树上,黯然道:“老哥啊,这把剑我已经心许给你了,你虽然死了,但这把剑还是你的,来,收下吧!”(“心许”一词典出于此)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这就是古代君子之间的友谊,淡雅如水,质朴情真,千金一诺——即使那个“诺”的对象已经死去,即使那个“诺”只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心许”,但君子坦荡荡,承诺了就要做到,古人的高风亮节真是会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感到惭愧。    有了这些千古传颂的优秀事迹,季札在吴国的威望更高了,没多久,吴王余昧也死了,无论按照先王寿梦的遗命,还是按照吴国的民心,这次都应该轮到季札来做国君,但季札又一次跑了,他说:“我不愿做国君,早就说得很明白了。人世间的富贵名利,对于我而言,不过就是秋风过耳,引不起我任何兴趣。”    季札于是逃到了自己的封地延陵,说什么也不出来了。    要说起来季札可比他老祖宗太伯牛,太伯那是三让王位,季札却是四让王位——这一下子季札可要名扬千古了,首先孔老夫子就带头做了他的粉丝,在他死后的墓前题了“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的十字碑文,至圣先师都表态成这个样子了,后世历代的文人便也跟着孔子一起对季札大加称颂起来,比如说唐代著名道士、诗人吴筠就写过这样一首诗:    【高士咏·太伯延陵】  太伯全至让,远投蛮夷间。延陵嗣高风,去国不复还。  尊荣比蝉翼,道义侔崇山。元规与峻节,历世无能攀。    您瞧瞧,历世都无能攀了,这评价,多带劲!    季札是带劲了,吴国如何选领导却出现麻烦了,本来说好了,寿梦的一干儿子依次继位,为的就是把季札推到最高领导人的位子去。现在季札说什么“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不肯当王,这该死的王位要传给谁好呢?      
&&&&作者:浪子文刀 回复日期: 10:25:27        大王同学早已停止处理版务,煮酒首席也解封了大部分开始被封的ID。导致事件发生的起因已解决,后续闹起来的也都停手吧。  
&&&&我也无力更新欣赏lz大作啊。看得很混乱,睡觉。谢谢美文。
&&&&好文,学到不少东东!楼主继续。。。。。。
&&&&作者:竹岭流水 回复日期: 12:44:02 
    我也无力更新欣赏lz大作啊。看得很混乱,睡觉。谢谢美文。  ======================  是啊,前面写的有点乱,后面一定注意
&&&&做个标记期待下文
突然发觉浪费了时间,以后在天涯可以逛这里,楼主写的真不错,哈哈,【此人“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眉广一尺,目光如电”,活脱脱就是一个怪物史莱克】    
最近本来心情极差来着,看了这个,反而觉得开心了很多。    
&&&&嘿嘿,大家开心就好
&&&&    这就是不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的恶果了,如果按照这个制度,王位应该由寿梦长子诸樊继承,然后再由诸樊长子公子光继承,这样按规矩来,就一点事儿都没有。可是现在诸樊非要让弟弟传,结果传来传去传没影了,这可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余昧的儿子公子州于站出来了,他说:“先王有令,兄死弟继位,一定传国给季叔叔。季叔叔现在不想当国君了,可是我想!我老爸王余昧是兄弟中最后一个当国君的人。现在他死了,我应该代其为王。”    吴人无奈,只好立州于为君,号为吴王僚。    这下子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乐意了:你爹的位子是我爹传过去的,这是按照“兄终弟及”的传法,现在季叔叔不想当国君,这方法行不通了,就应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这种传法——从爷爷那算起,我才是正宗的嫡长子嫡长孙,这王位应该是我的才对!    公子光越想越来气,于是就有了阴谋夺位的想法,这也就有了我们前面讲的公子光阻挠吴王僚任用伍子胥的前事。    既然不能和平选举领导人,那只好用刺客解决问题了!    所以,为了不让这件事破坏他筹谋已久的计划,公子光找到吴王僚,说:“伍子胥劝大王您兴兵讨伐楚国,不是为了吴国,而是为了他自己报仇,请大王不要采纳他的建议。”    吴王僚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就不再为伍子胥兴兵伐楚,慢慢疏远了他。    伍子胥是什么人,他一下子明白了公子光的阴谋,知道现在还不是劝吴王兴兵的时候,于是他主动找到吴王僚,说:“我听说作为诸侯,应该专心处理政事,不凭意气用事,非到万不得已,不能轻开战端。现在大王身居高位,诏令威严,如果为了我一个普通平民而出动军队,在道义上说不过去。所以,我请求大王不要为我兴兵,让我去乡下种地,了此余生吧!”    吴王僚本来就怕麻烦,现在见伍子胥如此识相,大喜,马上命令赐给伍子胥阳山之田百亩,让他去好好种地,争取做个勤劳致富的好农民。    
&&&&    伍子胥于是和王孙胜在阳山当起了农民,公子光大喜,连忙带着礼品去拜访他。    “伍子胥,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见你吗?”    “知道,只要替我复仇,我会帮助你得到想要的一切!”    “好,够直率!我想杀了王僚这个小人,你可有好计划!”    “我有一人,可成此大事!”    “何人?”    “专诸!”    专诸,又名鱄(zhuān)设诸,吴国堂邑人(今江苏六合),是伍子胥逃亡途中结交的一个屠夫,按照《东周列国志》的说法,专诸此人“状如饿虎,声若巨雷,不畏强御,平生好义,见人又不平之事,即出死力而为”,当时专诸正在与一个古惑仔打架,将要扑向对手之时,其怒火之盛,气势之猛,似乎一万个人也不可抵挡,但他老婆一声呼喊,他就立即像个小猫咪一样掉头回去了。    伍子胥因而问:“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这么听女人话,难道你就是传说中的‘妻管严’?”    专诸说:“不要说得那么难听嘛!你看看我,玉树临风,男子气概十足,像个没用的笨蛋吗?我专诸虽然屈身于一人之下,但必能出头于万人之上。”    伍子胥因而认真的打量起了专诸的相貌,只见此人高高的额头,幽深的眼睛(头脑冷静,智商指数高),虎一样的胸脯,胸一样的脊背(四肢发达,攻击力指数高),虽然长的比自己要差那么一点点,但也算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好汉,于是和他八拜为交,偷偷认下了这个小弟,日后能有大用处。    壮士多为屠狗辈!公子光听了伍子胥的介绍,大喜,连忙叫伍子胥带路,他要好好的认识一下这个传说中“壮士”。    公子光把自己的“悲惨遭遇”给专诸哭诉了一通,说:“是上天让您来辅助我这个失去了依靠的孤子啊。”    “有话好好说,何必要这样采取暴力行动,破坏安定团结呢?“    “好好说?”    “公子你何不委派一个心腹大臣到王僚面前从容进言,陈述先王的遗命,婉转的表达你的意愿,使他知道王位本应归属于谁呢?”    “王僚这小子素来贪利忘义,他依仗自己的势力,一心只想往上爬,从来不知道谦让这个两个字是怎么写的,跟他好好说话根本没有用,所以我才访求能够共患难的才勇之士,和他们通力合作,用另一种方法来让他明白此中的道理。而这个才勇之士,就是兄弟你和伍先生了!”    “好,我明白了,士为知己者死,那我专诸就为你搭上这条性命就是!公子,你下命令吧!你要王僚是这么死呢还是这么死呢还是这么死呢?”    公子光沉吟道“现在我也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想法,头疼啊!先生你可有好计策?”    专诸道:“杀人不难,但要杀一个防护严密的国君却不是那么容易,一定要找到一个能顺利接近他而不会引起他怀疑的万全之策才行。夫鱼在千仞之渊,而入渔人之手者,以香饵在也。想要暗杀王僚,必先投其所好,才能接近于他,然后在其警戒心降低的时候,奋然一击,则大事可成亦!”    公子光说:“这好办,王僚这个人好吃,是个美食家来的。”    专诸问:“那他最喜欢吃什么呢?”    公子光说:“他喜欢吃鱼,尤其喜欢烧烤鲜鱼。”    专诸突然站了起来,说:“太好了,专某告辞!”    公子光急了:“话还没说完呢,你去哪?”    专诸笑道:“你不是说王僚喜欢吃烤鱼吗?我去太湖学做烤鱼去,三个月后,我请你们吃全鱼宴!”    就这样,专诸丢掉他屠夫这个没有前途的职业,跑到太湖岛上跟吴国著名烹饪专家太和公学烤鱼去了。      
&&&&大家新年快乐
&&&&不错,同意你的观点
&&&&终于看到更新了
&&&&作者:LSTSR 回复日期: 17:37:23 
    不错,同意你的观点  =====================  嘿嘿,同意哪个观点啊
&&&&Please continue。The article is very nice.
&&&&楼主继续啊
&&&&作者:vikkicooler 回复日期: 13:34:37 
    Please continue。The article is very nice  =======================================  thank you very mucu,i will add oil,^_^
Let’s get on with it!    
&&&&    三个月后,专诸学成归来,已经烤得一手好鱼了,公子光吃了是赞不绝口,对伍子胥说:“专诸这家伙还真厉害,三个月就从一个屠夫成功转型成一个出色的厨子了,怎么样,我们该下手了吧!”    伍子胥回答说:“大雕之所以难抓,是因为它有强壮的羽翼,所以要搞定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剪除它的羽翼。我听说王僚有个儿子叫做公子庆忌,这个人筋骨如铁,万夫莫当,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更糟的是,这个公子庆忌整天跟在王僚的身边,寸步不离,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动手。另外我还听说王僚有两个强大的胞弟掩余、烛庸并握兵权。有这三个人一天,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杀得了王僚。所以,公子要除掉王僚,必须先干掉这仨倒霉孩子,否则,即使我们侥幸得手,公子您这国君也当不安生!”    伍子胥这一番分析真是有够透彻,公子光服了,于是他先按兵不动,一面积极准备,一面安心坐等良机,不提。    
&&&&这段历史,莫若称做《吴楚越三国春秋得了》,呵呵,四个男人的恩恩怨怨,三个国度的混乱撕杀。
&&&&看了楼主的资料,惊于楼主居然也是82年的,如果楼主填写的是真实资料的话,那楼主可真叫我等汗颜了。说不定日后书商为了作宣传,会给楼主冠以“80后写史第一人”之类的称号了,呵呵,不过,在我等看来,楼主果真是80后的话,也确实无愧于此称号了。    楼主,在下十分喜欢你的《三巨头传奇》,应该已经出了吧?送在下一本如何?呵呵,要楼主签名版的哦!
&&&&“80后写史第一人”,这么大的名号,小弟可不敢当,可别被人笑话了  不过“80后读史第一人”我倒是可以挑战一下,小弟别的没有,就是书多啊  至于《三巨头传奇》,那要等到春秋前后才能出来了,小弟如今也是没有,嘿嘿
&&&&    第二年,也就是王僚八年(公元前519年),吴国公子光率兵攻打楚国小弟州来,楚司马薳越率领楚国和手下一帮附属国的军队前往救援,两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相遇,这时楚国令尹子瑕突然病死,楚军于是暂停了攻击。公子光说:“楚国手下小弟虽多,但都是被楚国逼来的小国,同伙而不同心,不足为惧。如果我们分兵攻打他们中最弱的胡、沈、陈三国,他们必然首先逃跑。此三国一败退,这帮乌合之众必定军心动摇,如此楚军必败。”吴王僚听从了他的意见。    七月二十九日,两军在鸡父展开了大决战,公子光使出诱敌之计,先派三千名罪犯做前锋攻打胡、沈、陈三国,三国的军队轻易的打败了这帮没有经过任何战斗训练的囚犯,然后开始争着俘虏吴军,这时候公子光的主力三个整编军突然出击,在后趁乱掩杀,三国乱了阵脚,争先败逃,吴军俘虏了胡、沈两国的君主和陈国的大夫夏啮。紧接着公子光又释放了几个敌军俘虏,让他们奔逃到楚军阵中,大喊:“我们的国君死了!咱们全完了!”而吴军在后擂鼓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楚军大败。同时楚故太子建的母亲住在郹邑(在今河南新蔡县),怨恨平王废逐她的儿子,也引导吴兵入郹,把她带去又把藏在郹邑的楚国宝器一齐掳了。楚司马薳越追赶吴兵不及,楚众将劝薳越拼死进攻吴国,或许可以侥幸取胜,将功赎罪,薳越仰天叹道:“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什么颜面再见大王,我死了算了!”说完就在薳水(今湖北京山县西汉水东岸)边自缢而死。    经此一役,楚人惧怕吴国到了极点,日夜担心吴军攻来,新任令尹囊瓦于是加修国都郢城,将郢都扩建为三个城池(有点现在武汉三镇的意思啊),分别称纪南城、郢城和麦城(就是关羽败走的那个麦城),三城以‘品’字之形,互为犄角。囊瓦自以为其坚城高池,牢不可破。    其实平王任命的这个囊瓦胆小无能,根本不是宰相之才,当时的楚国贤臣沈尹戊因而嘲笑他说:“子常(囊瓦字)当政不懂得为百姓谋福利,就知道挖沟建墙,没了民心,别说三个城,十个城也挡不住吴国的虎狼之师!”    果然,第二年,吴楚的边境又发生了冲突,导火索就是楚边邑和吴边城的两帮太妹,这两帮太妹为了争夺边境桑林的桑叶采摘权大打出手,结果楚国的太妹不是吴国太妹的对手,很多人被抓花了脸撕破了裙子,她们的家人气不过,就带着这些受伤的女孩去找吴国太妹的家人算账,吴国人出言不逊,楚国人吵不过人家,一怒之下杀了几个吴国人扬长而去。吴国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们冲到楚边邑杀了对方全家。楚边邑的守将大怒,后果更严重,发兵攻打吴国边邑,把全城老弱全部杀死。吴王大怒,后果更加更加严重,他派公子光讨伐楚国,攻破楚邑巢和钟离。楚人只好又连连筑城迁民,把全国闹得鸡犬不安。      
&&&&    公子光连胜楚国,在吴国百姓中威望大增,他抢班夺权的筹码又增加了几分。    而楚平王听说二邑被灭,心中更是害怕,最后忧惧成疾,在楚平王十三年(公元前516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病死了,楚太子珍继位,改名为轸(轸,上声),是为楚昭王。他的老师费无极也跟着鸡犬升天,得以和令尹囊瓦,左尹伯郤宛同执国政。    这边厢伍子胥听说平王已死,捶胸大哭,终日不止,他好恨,为什么这家伙死得这么快,让自己不能亲手报杀父之仇。——还好,费无极这个小人还没有死,我还有机会杀了他以告慰父兄在天之灵。    伍子胥觉得自己要加快复仇的步伐了,要不然时间一长,费无极也死了,自己就真的要抱憾终身了。他苦思三夜,终于想得一个妙计,找到公子光说:“公子,你成大事的机会到了!”    “此话怎讲?”    “今楚王新丧,公子何不劝吴王僚乘机发兵伐楚,遣开掩余、烛庸、庆忌这三个手握兵权的吴王爪牙,这样我们就可以趁国内空虚以图大事了!”    “这个办法是不错,但有一个致命的漏洞,我才是三军主帅,这等大事王僚那小子肯定也会派我去,我都不在吴国了,如何能成事!”    “如此就得委屈公子您一次了,你可以在上朝的时候故意摔个跤,把腿摔瘸了,这样就不用出征了!”    “苦肉计?”    “没错!”    “高,实在是高!好,就这么办!为了王位,别说让我摔瘸个腿,就是把腿摔断了我都愿意!”    王僚13年(也就是公元前514年),吴王借楚国国丧派公子掩余、烛庸带兵包围楚国的六(lù,陆)、灊(qián,前)二邑,派季札出使晋国,来观察诸侯的动静。谁知楚国派奇兵绝其后路,吴兵被阻不能回国。吴王僚忙派公子庆忌去郑、卫二国求援,至此,王僚的心腹全被遣开,公子光的机会终于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名合伙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