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部几个侠客抗击倭寇最后一个道士临死还要报酬的侠客,叫什么名的电影

求一部关于以前抗击倭寇的老电影_老电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26贴子:
求一部关于以前抗击倭寇的老电影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应该是讲明朝抗击倭寇的事情吧 属于那种武打片,影片最后有双方决斗 之前还有双方对打 巷战 然后有很多战术,倭寇有几个小头目 武器都很潇洒的 但后来都挂了 明朝也有很多厉害的角色 但也死了很多 谁有印象很久以前看的 内容忘记了 具体的是一个大侠来到一个城镇碰到倭寇 后来他找了他的朋友准备抗击倭寇一个是穿红衣服的帮派掌门是拿双枪的一个穿黑衣服的帮派掌门是拿2个盾牌了. 后来他们团结一起 都穿了白色的衣服 后来在城镇里和倭寇大战`````知道的朋友速度 告诉我电影的名字
是不是于荣光主演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戚继光领导的一支训练严格、纪律严明的部队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在哪一个地方取得九战九捷?这支军队叫什么名_百度知道
戚继光领导的一支训练严格、纪律严明的部队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在哪一个地方取得九战九捷?这支军队叫什么名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读书练武,十七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曾专任山东海上防御珐发粹菏诔孤达酞惮喀倭寇之职,后调任浙江台(州)金(华)严(州)参将,屯驻海门卫。在台州四年,转战台州各地,历经桃渚 、海门、新河、太平等战,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大创倭寇。又四年,在讨平福建、广东的倭寇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扫清了持续二百多年的倭患。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明代即于城隍庙戚家军驻兵处建立戚公祠,永奉香火。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多次拔专款维修,1987年1月戚继光纪念馆得以修复开馆。
其他类似问题
纪律严明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文盲飘过………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字号:大 中 小
八、& “远征足迹”(一条铁军身躯筑就的“尸骨路”)
和顺的魅力数不完说不尽,然而和顺令来过看过的人最为震撼的却是“滇缅抗战博物馆”。
与和顺图书馆、文昌宫相邻的一处建筑是当年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部的旧址。现在辟为“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
只要是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七十多年前的国耻。而那段历史史实又是那样的模糊。
&&&&&&&&&&&&&&&&&&&&&&&
这次滇西之行,一路的旅途不断的听说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滇缅抗战英雄壮举,我们都非常急切的希望对这只中国铁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
建于2005年的和顺“滇缅抗战博物馆”,时值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尽管姗姗来迟,但毕竟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应运而生。是国之幸事,全球华人之幸事。
上十余级台阶,一进大门就见到醒目的和平鸽塑雕。塑雕的原形是当年盟军士兵在战场上用炮弹壳做的和平鸽,这件文物是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羸得和平的见证。
前国民党主席连战题写的匾额,《滇缅抗战博物馆》悬挂在正堂之上。
整个博物馆分三进院落,博物馆所收藏的滇缅抗战文物,绝品、珍品之多可为全国之冠。
博馆内的展室资料,分八个部分,全面详细介绍了远征军的组建原因、编制序列、远征路线、经典战役、战略反攻、全面胜利的悲壮历程和辉煌业绩。
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滇缅抗战博物馆是由民间投资,民间收藏所建立起来的。是由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公司与著名收藏家段生馗先生合作而建。据说是腾冲人氏段生馗先生用二十多年精力收藏保管的滇缅抗日文物达五千余件。可见人心向背。
在此也向博物馆的建设者致敬!他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大好事。因为博物馆对告慰英灵、弘扬爱国主义、发展民间外交、开展民间统战意义深远。
这两、三天路途上所听所看,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点点滴滴,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梳理。博物馆的馆藏资料文物,基本上全景式展示了远征军的史实,讲述了远征军从失败到胜利的艰难历程,彰显了中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昭示了虎贲之师英勇悲壮的铁血军魂。
我们一行几人,一边用心仔细的观看展览,一边对一些文物、资料、照片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感慨万千,震撼人心。
历史是不容抹杀的,历史是不容掩盖的,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历史是不容违背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人心。历史是一部书卷,读来沉重。
历史就是历史,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我们人类自己。
“中国远征军”不朽的精神将会在时间的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光照千秋。
滇缅抗战博物馆的建成存在,对我辈后人尊重历史,缅怀先烈,传承文明,开拓未来有着极大的深远的涵义。&
远征军的英雄史诗,光辉业绩。不仅仅只是这滇越之地生生不息善良老百姓的永远记忆。而且应该是全体国人不能忘却的历史。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远征军”,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来过这里的背包客所传颂,并伴随着他们行走无疆的脚板足迹而远播大江南北。
这片开满火红火红的木棉花-英雄花的“极边第一城”让踏足过的人,来了就不想走,离开却忘不了。忘不了那远古的马帮商队、忘不了那壮丽的美好河山、忘不了那和顺的宁静致远、更忘不了中国远征军的峥嵘岁月。
梦魂牵绕。
为尊重历史,对历史负责。以下资料内容均来源自和顺“滇缅抗战博物馆”和中国远征军网站()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抗战爆发后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时刻威胁我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时为英属地)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因此缅甸对于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
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十万大军,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你孙立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
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
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中国远征军出发十万,半年之内只剩四万余人。何等悲壮惨烈。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史迪威将军制定了“XY计划”。滇缅大反攻分为缅北反攻和滇西反攻,两大反攻战同时展开,日军处于东西两面夹击之中。以保障打通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雷多)和敷设输油管。中国驻印军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雷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先后攻克八莫、南坎。
同时国内滇西战场,在二次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司令的指挥下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连续发动:松山战役,腾冲焦土战役。开始了战略大反攻。一路所向披靡,过关斩将,向滇西南开进,直入缅甸。
日,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盟军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缅抗战。是保卫滇缅印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它是我国8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点。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我国实施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
在这场关系重大的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以伤亡20多万军民的代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史诗。
美国总统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拿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从中我们知道中国远征军在二战历史上的作用何其伟大。从中我们明白中国远征军在二战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
现将中国远征军的编制序列抄录如下,让我们对这支光荣的军队组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示对远征军的抗日将领的深切敬意,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
中国远征军编制表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付司令长官 杜聿明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6军(军长) 甘丽初
第49师(师长) 彭壁生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 张轸
新编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 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 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
第9师(师长)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军长) 钟彬 付军长 陈明仁(后继任军长)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87师(师长) 张邵勋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200师(师长) 胡家骥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军长) 方天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8军 何绍周(军长)李弥(付军长)
荣誉1师(师长)李弥 (汪波继任)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 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从这份名单中我们看到将星云集。但他们运筹帷幄,血染疆场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远征伟业,成就了一代星光熠熠的抗日名将,他们与日月同辉。
在中国国军的抗战历史上有十大著名抗日名将,其中中国远征军就占了四位。
他们是:“抗日虎将”-戴安澜,“东方隆美尔”-孙立人,“常胜将军”-卫立煌,还有杜聿明。
抗日虎将-戴安澜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这是周恩来高度评价戴安澜将军的题词。
戴安澜(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中国远征军第5军200师长。著名抗日英雄。
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同年参加北伐。曾参加过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1938台儿庄大战、鲁南会战、武汉保卫战,1939长沙保卫战,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才刚刚伤愈复出的戴安澜师长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1942年初的缅甸境内的滇缅公路上,出现了一只威武之师。行进在公路上的军运卡车身上,贴满了用中、缅两国文字书写的标语:“中国军队为保卫缅甸人民而来!”,“加强中英军事合作!”,“缅甸是中国最好的邻邦!”,“驱逐倭寇,扬威异域!”,这就是中国远征军第5军入缅的先头部队第200师,是一支机械化装备的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勋的部队,先行入缅,士气高昂。
异域他乡,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的同古保卫战使戴安澜将军名杨海内外。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东瓜,人口11万。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西北还有克永冈(开道)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而我方则认为,它与西线普罗美和东线毛奇互相呼应,构成阻止日军北犯的屏障。著名的同古大战就在这里拉开序幕。
1942年1月日军攻占仰光,3月8日,仰光失陷后,同古争夺战,就显得更为重要。日200师日夜兼程,到达战斗第一线同古。驻守在同古一带的英缅第1师士气极为低落,既不了解敌情,又未作迎战准备,只准备安全后撤,保存实力。3月18日,日军向同古推进,英军同时撤往普罗美。从19日起,日军第55师团第112联队向同古发起攻击,第143联队于20日投入战斗。
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将军方现英雄本色,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 “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双方激战12天之久,骄奢横溢的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到过的猛烈抵抗。戴安澜率部孤军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千余人。中国远征军的首次出国参战,就给予倭寇重创,杨威异域,振我军威。
由于西线英军始终没有采取积极行动配合,加上英方延误,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未能按预订计划运送到同古前线,在激烈的同古保卫战中, 第200师苦战12天,伤亡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面对增援后4倍于己的敌人,困守孤城,形势危急。
第5军军长杜聿明认为:“在此形势下,我军既不能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解同古之围,而旷日持久,仰光登陆之敌势必参加同古战斗,坐使第200师被敌歼灭。如此,则我远征军将被敌人各个击破,有全军覆没之虞。因此,我决心令第200师于29日晚突围,以保全我军战力,准备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
于是第200师在戴安澜指挥下安全突围,更为神奇的是连一个伤兵也未丢失。
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而且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势下,同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敌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最后第200师全师安全转移,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胜利。日军也承认,同古战斗中,第200师十分英勇,对于日军来说则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
同古战役,双方均有较大伤亡。根据战后日本防卫厅公布的档案材料,我们得以将当时作战双方的武器装备作一比较:
  日军第55师团:
  兵员:20259人;150毫米野战炮:36门;迫击炮200门;坦克装甲车:40辆;空中支援:3个航空中队。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
  兵员:11000人;75毫米野战炮:20门;迫击炮:100门;坦克车3辆(其余留在腊戍);空中支援:无
  历时12天的同古大战终于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而告结束。日本人占领一座空城,中国军则退守100英里外的彬文那。战斗尚未结束,中日双方都迫不及待在各自首都发布战报,都称自己取得重大胜利。双方舆论为此沸沸扬扬,国民情绪跟着振奋鼓舞。事实上该战役双方损失基本相等,日本人付出重大代价攻占一座废墟,中国人虽然后撤100英里,却阻滞了敌人攻势,因此公正的结论应当是:双方都取得了应有的胜利和遭到了不应有的失败。
同古之役初步矫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军队的歧视和偏见。它在军事史上的意义几乎等于零,但在认识论上的价值却意外地获得一个高分。
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敌酋东条英机在日本议会上承认:“同古之役为旅顺攻城以来从未有过之苦仗。”
  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美国政府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美国将军史迪威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24日拂晓,戴安澜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由于日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中国军队后方进行围攻,中国远征军陷入日军重围,形势危急被迫撤退突围。因上级(杜聿明)指挥失误,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缅北胡康河谷地区回云南。
胡康河谷,缅语:“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
戴安澜所部退入野人山原始森林地带,条件异常艰苦,将士们无衣无食,每天只能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数十日。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5月26日,第200师进军至茅邦时,戴将军流尽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年仅38岁,成为第一位在远征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少将师长。
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隆重奠祭戴将军。
惊闻戴将军牺牲的消息,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湘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
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毛泽东的挽诗是:“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
日,卜葬于芜湖市小赭山。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东方隆美尔- 孙立人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庐江人。
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工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军校,攻读军事,弗吉尼亚军校是美国著名的军校,与西点军校比肩,是马歇尔、巴顿将军的母校。
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师长,后任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军长。
孙立人能征惯战,由于中国远征军的英勇壮举,使得孙立人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将军。他除获有国民政府颁发的十数枚各类勋章外,还荣获美国司令丰功勋章、美国丰功勋章、美国银星勋章、美国自由勋章以及英国丰功勋章、英帝国司令勋章等。
他的战功主要写在淞沪抗战和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的史册上。
任安羌油田是缅甸最大的油田,日本垂涎已久。为战略需要,日英军驻缅总司令立姆上将下令炸毁油田。油田遂成一片火海。日军一面扑火,一面抢占宾河渡口,将英军第1师堵在宾河南岸。日军又抢占仁安羌北的宾河大桥,切断7000英军的后路。英军被围了两天两夜,弹尽粮绝。再不解困,随时瓦解。处在四面楚歌中的英军司令斯立姆将军向中国远征军求救。
救兵如救火,新38师113团在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星夜驰援。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自从曼德拉赶往前线指挥。英军司令斯立姆将军也来到前线督战。
经过认真仔细的视察前线敌情,根据战况,重新部署了战斗。孙立人通过无线电话要求被围的英军第1师师长斯高特将军务必再坚持一日,“中国军队一定负责于明天下午六点前将贵军解救出围。”对方问“有无把握”,孙立人斩钉截铁地回答:“中国军队,连我在内,纵使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一定要把贵军解救出险!”。在场的英军司令斯立姆将军听到这句话大为感动。但孙将军的态度依旧是一样的平静。
由于担心负责具体指挥部署的团长刘放吾会抗英国人的命令,斯立姆将军心中还是有疑虑,刘放吾立即带其前往营部、连部涉水视察,炮火隆隆中刘团长镇定自若,露齿而笑。
斯立姆将军后来在其回忆录《Defeat into victory》一书中说道:“只有优秀及精明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 对中国军人的钦佩之情,跃然纸上。
次日晨,两个营强渡宾河,迂回到仁安羌北侧,完成反包围。激战一昼夜,经反复肉搏,三失三得。日军终于溃败不支,我军于18日攻克仁安羌,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余人。 死里逃生的英军见到我军战士,激动地高呼:“中国万岁!”
全过程仅用13个半小时,歼敌一个大队1200人,113团也伤亡过半,三营长张琦壮烈殉国。
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大胜仗,孙立人以不足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再加上吃过洋面包,喝过洋墨水。孙立人将军,秉性刚毅,个性十足。孙立人有句口头禅:“做人做事,总要光明磊落,不要鬼鬼祟祟,因为老天有眼!”,孙立人将军在外国人面前不卑不亢,讲礼遇但不失国格,不唯命是从。和美国的巴顿将军有一比。
仁安羌战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决定率军向北撤回云南。孙立人奉命率新38师为第5军殿后。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新38师继续殿后。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样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四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孙立人便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师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此后,孙立人又受命殿后,掩护史迪威将军及英军撤退。此时的英军如惊弓之鸟,想经缅甸清德温江逃命。为了自己安全逃脱,英军计划等自己的部队全部过桥之后便炸桥。孙立人获悉后,大为震怒,会见英军司令,责以大义:“我们救你们于生死之中,你们现在怎能弃我们的安危于不顾?”英方自觉理亏,同意等新38师过境后再炸桥。
5月底,孙立人率新38师到达印度边境。不料驻印英军总司令魏非尔上将下令英驻印边防军要依国际惯例解除中国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刚巧,被新38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1师师长斯高特将军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英军将领将信将疑来到新38师营地,孙立人拉出一支仪仗队,在营门口迎接。200名精壮士兵,往营门口一站,就是一堵墙。士兵们军装是破了点,但枪支雪亮,个头是矮了点,但精神饱满。仪仗队前头,摆着2门小钢炮,4挺重机枪。英军将领大为惊异,他见过从缅甸败退回来的英军,为保老命,不用说枪炮,连衣服裤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裤衩跑了回来。而中国士兵硬把钢炮和重机枪都扛了过来,真是不可思议。英军将领问中国机枪手是如何把重机强扛过来的?中国兵立正大声回答:“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国佬听后,明白了个中道理:武器是中国士兵的生命,你要缴他的枪,能答应吗?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态度为之一变。第二天,新38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新22师。
1943年元旦,英皇乔治六世为孙立人授勋。接着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向孙立人授勋,同时颁颂词,称孙立人将军“其智勇兼备超人之处,实足为盟军楷模”。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
新38师在胡康河谷野人山中见到的是遗骨无数,常常是一堆白骨围着枪架而坐。这些遍地白骨是去年第5军败退时,损失惨重的牺牲将士。
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占领于邦后,孙立人攻势不减,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22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孙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据日军战史记载:“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38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22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扣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38师和新22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18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22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22师会师加迈,日第18师师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余残兵仓皇南逃。6月25日,孙师114团攻克孟拱。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以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1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1军和新6军。孙立人任新1军中将军长,下辖新38师和新30师(后廖耀湘新6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50师编入新1军)。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1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日,新1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缅甸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随后,孙立人指挥新1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23占领南图,24日占领细胞,27日攻克猛岩,胜利结束第二次缅甸战役。
孙立人率领的38师(新1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1军相比。
孙立人和他的新38师、新1军,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东征西讨,迭克强敌屡建战功,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蒋介石迫于美国人的压力,勉强同意。孙立人又在BadToI z拜访了巴顿将军。他们两人是弗吉尼亚军校校友,相见甚欢。巴顿将军与孙立人共进午餐,并亲自为其开车,礼遇极隆。临别时,巴顿将军将战利品-一枚德国十字勋章和手枪赠予孙立人。孙也以战利品一把日本武士刀答谢。继而,孙立人又接受英国参谋部邀请,接受英国授予的“英帝国司令勋章”。
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孙立人率军进入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23军投降。嗣后,新1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
10月,美国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特别希望派遣孙立人的新1军去。然而,此时蒋介石正准备把新1军派往东北打内战,不愿分军占领日本,拒绝了美国人的请求。
如果当年孙立人将军率新1军开赴日本本岛,协助盟国军队占领日本,历史将会如何?
一代名将-李弥
李弥(1902年―1973年),字炳仁,号文卿,云南腾冲人。
1926年黄埔第四期毕业。1936年任江西瑞昌县长,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1940年,枣宜会战后,调升为第8军付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
1944年加入中国远征军,奔赴滇西抗日战场,打响松山战役。
能在家乡父老面前建功立业,彰显壮志,杨我国威,是李弥的毕生荣耀。松山战役成就了一代名将李弥。同时也证明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将军功成名就的背后是无数士兵的垒垒尸骨。
松山战役的惨烈是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大反攻最为艰苦,最为悲壮的攻坚战。是整个大反攻战略的重大转折点。松山战役几乎囊括了所有现代战争的战法。作为二战闻名于世的经典案例被写入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案内。
朋友如果你有机会亲自去那里走走,你就会有切身的体会,领略什么是雄关漫道,什么是艰难险阻。时光划过六十多年,如今,抚摸着山石你还会感受到当年炮火连天的战场,残留的余温。呼吸着空气你还会感受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火药的余味。
当年无数中国军人在这里浴血奋战,血染疆场,为国捐躯。
松山战役进程录如下:
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南麓,怒江的西岸,耸立着一座海拔2690米的险峰――松山。它像一头巨大的恐怖怪兽扼守着滇缅公路的要冲,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并且因为战略地位重要又被军事家称为滇缅公路上的“直布罗陀”。
令20世纪40年代中国军人咬牙切齿的是:一支精锐的日军部队盘踞其上,并用了一年的时间修建了极为复杂的永久性工事,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据点。从而牢牢控制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
这支精锐的日军是56师团下属的拉孟(松山)守备队,是一支步炮混成部队。指挥官为炮兵出身的金光惠次朗少佐。兵员共计1400名,配备有100毫米重炮群、山炮、战车、高射机枪等强大的组合火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守备队是日军中的尖子,在缅甸方面军一年一度的军事项目比赛中,他们一直保持步枪射击、火炮射击、负重攀登的三项第一;尤其是敌酋金光少佐,以冷静顽强闻名军中,他曾在南昌战役中,亲自指挥一门野炮抵近射击,致使中国第29军中将军长陈安宝阵亡……有意思的是,这个凶悍的敌酋,在松山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竟也被中国军队的一发炮弹炸成碎片,真是报应!
这支日军守卫在松山(日本人称为拉孟要塞)各个高地――腊孟寨、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以及主峰子高地――大小不一的地堡群里,这些地堡修得诡诈坚固,堡与堡之间通道相连,战车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此外地堡里还有庞大的军火仓库以及几十名妓女的军中妓院。但最重要的,是其坚固程度不可思议。
工事全部完工后,日本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第15军新任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和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往视察,现场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当试验结果表明数颗五百磅的重型炸弹直接命中竟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时,几个日军首脑狂喜不已,河边正三中将随后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猛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
显然,当时要拿下松山,必然是一场军事领域中难度极大的攻坚战,不付出罕见的代价不行。这注定了松山将要书写现代军事史上惨烈的一笔!
松山――滇缅大动脉上的毒瘤!而中国军队不得不把这个毒瘤切除!
于是,一场地狱般的血战在松山拉开了帷幕。李弥将军率领第8军将士和其他部队将要在这里谱写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壮歌……
71军喋血无功日,30架美军战机以猛烈地轰炸开始了松山大血战的前奏。当松山戴上烟雾弥漫的罩头时,71军新28师(配属有第6军新39师一部117团)官兵从山脚开始了仰攻。中将指挥官军长钟彬亲随督战。该军另外两个主力师(87、88师配属新28师的84团)和第6军的新39师的主力则绕过松山进攻龙陵县城,以切断龙陵之敌对松山进行增援。
身着土黄色军服的士兵密密麻麻顺着山谷和山坡朝山颠猫腰进攻,他们认为剩下的日军不会太难对付。因为根据情报,山上的守军只有3、400人,火炮5门,机枪10来挺,经过美军轰炸机充分地“照顾”,只要一鼓作气冲上主峰子高地,青天白日旗就可飘扬在松山之巅。
500米、400米、300米,日军沉默着,200米,日军依旧沉默,快接进山顶的时候,仿佛卷起了狂飙,机枪、小炮、掷弹筒从隐蔽的地堡中喷出火舌,形成交叉火网,地雷、手榴弹的烟柱此起彼落,爆炸声响成一片,中国士兵顿时像被割草一样倒下,土黄色的尸体滚满山坡。主攻团1营只退回一排人,营指挥官全牺牲在山头。而这一切仅仅发生在15分钟之内。
钟彬(广东兴宁人)军长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下令进行猛烈地的炮轰,然后更大规模的进攻又开始了。
然而,第2次进攻依然是第1次进攻的翻版,仍以失败告终。接下来第3次、第4次进攻……次次均告失败,钟军长头一次遇上了这样的劲敌,简直打红了眼。接下来的数天他组织各级军官层层督战,各团各营轮番进攻,仗打的异常惨烈,在日军的火网下,士兵伤亡严重,有时白天打下一座山头,夜晚又被日军夺去,山麓到处躺着新28师士兵的尸体。
章法单一的重复进攻,导致士兵面对无法躲避的死亡产生了恐惧与绝望,于是开始出现了逃兵,他们有的躲进山林,有的趁夜暗泅水而逃,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进攻部队已伤亡3000多人,还有不少的士兵逃亡,于是部队攻势锋芒顿萎。一时陷入了无计可施的境地。
血战至6月底,伤亡惨重的国军终于攻入了腊孟寨,击毙日军百余人。同时扫清了松山的外围阵地,将日军压缩于松山主阵地。至此,钟军长才获悉实情:松山日军守备队共有兵力1400多人,而不是先前估计的3、400人;同时拥有100毫米榴弹炮8门,山炮4门,机枪百余挺,战车数辆。吃惊不小的钟军长一面火速上报军情。一面指挥新28师继续对松山钳制攻击,松山前线出现僵持状态。
战场整体态势其实一开始怒江战役的主攻方向并不是松山,而是腾冲(就是考虑到松山险峻难攻)。远征军司令部的意图是将中国军队分为左右两翼,左侧松山、龙陵由一个军佯攻,目的是分散和牵制敌人;右翼腾冲由20集团军主攻,11集团军担任增援。
主攻腾冲的战役是5月10日打响的,令人遗憾是:由于情报的泄露,日军洞悉了中国军队的部署,便将其精锐部队56师团主力全部集中在腾冲高黎贡山一线,利用险要地形频频反击,致使中国军队屡屡受挫,伤亡惨重。于此同时,远征军增援部队在深山沟里进退维谷,炮火无法施展,飞机也无法进行有效轰炸,而日军却占据山头,居高临下地用远程火力大量杀伤中国军队,开战头一周,中国军队就伤亡逾万,更糟糕的是,6月雨季将至,一旦江水陡涨,背水作战的中国军队的攻势必将自行瓦解。
在怒江的战场上,中日军队的数量比约为10:1,中国军队20万人,日军不足3万人(据大东亚战争全史载,约2万1千人)。如果20万中国军队不能击败当面之日军,则盟国的的战略物资无法通过陆路运进中国抗日战场,而仅靠代价高昂的“驼峰”空运,犹如杯水车薪,将会大大延长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进程。从而对整个亚州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这是中美英战略家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夺取怒江战役的全胜,打通滇缅线必需越快越好。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是国民党的“五虎上将”,安微合肥人氏,出身贫寒。他没有上过黄埔军校,非蒋介石的嫡系,但半辈子在征战中度过。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五虎上将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他得悉日军掌握了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便连夜召集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和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紧急商讨对策。在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参谋部迅速变更原来的计划,他亲自带着新计划直飞重庆面见蒋介石。
蒋问:阵前变更部署,关系重大,谁能负责?卫答:如果失败,愿受军法处置。
新方案很快得到美军顾问团的赞同,美方表示,将出动更多的飞机予以支援。
按照新的方案,调动部队的命令于5月25日下达。第20集团军继续猛烈攻击以迷惑敌人,第11集团军所属的3个军则沿怒江东岸秘密运动。所有部队车辆均在夜间闭灯行军,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瞒过了日本人的耳目。等后来的“芒市一号”侦听到对岸通讯信号陡增引起了警觉,但已晚了一步。从这点看,卫立煌用兵是高超的。
接下来就是前面描述过的71军新28师的作战状况――血战多日进展甚微。
由于右翼战线的日军松山佑三师团长发现中国军队已经转移兵力,突然对松山、龙陵发起大规模进攻之后。经过短暂的思考,就火速率师团主力5个大队驰援松山、龙陵;留下不足1个联队固守腾冲,与此同时,命令日军第29联队、第119联队之一部向龙陵进发,打算合击并消灭龙陵城外的两个属于71军的中国师,然后在松山将中国远征军的左翼击败,最后返回腾冲围歼中国军的右翼,实现怒江大捷的战略构想。
将拿下龙陵县城的71军两个师,其实已经攻入了城内,正在跟守军激战,再有两天即可占领全城。但就在这关键时刻,日本人援军杀来,只好急忙退出城外,沿公路线的山头掘壕固守。苦撑着跟日本人打起了消耗战和阵地战。卫立煌意识到战局的严重,于是给71军的两名师长下了死命令,战至一兵一卒,不许后退半步,否则军法从事!由于松山日军据点的火力牢牢地控制着滇缅公路,中国军队的粮食弹药均靠人力畜力经由山间小路运抵松山和龙陵前线,因此前线的供应发生了危机。
危机的根源是季节,6月中旬,雨季来临,山洪暴发,道路泥泞,民夫骡马均无法通过山间小路,飞机也无法空投。前线大军顿时失去了供应,那些在战壕泥浆中日夜听凭大雨浇泼的士兵们饥肠辘辘,苦不堪言。到最后竟然满山遍野去寻找野菜充饥。更惨的是伤兵,没有食品,没有药物,又无法运往后方,很多重伤员只好听其自然死亡,惨叫声,咒骂声充耳不绝,战场的悲惨凄苦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高层指挥人员明白:如果暴雨再持续十天半月,全线的崩溃不可避免!
好在苍天有眼,雨季里的第一场暴雨只下了一星期便出现了几日好天气。长长的民夫和骡马队宛如巨蟒行进在山间小道上。大批美军机群也迅速飞临前线阵地空投,前线4个师几乎崩溃的局面得到了缓解。最高指挥部的人们长长吁了一口气。危机过去了!
由于合击龙陵的日军顽强的进攻,71军的两个师随时有被吃掉的危险。卫立煌急令后备力量第2军、第8军渡江增援。第2军和正在进攻松山的71军的新28师以及第6军的新39师绕道小路增援龙陵;而第8军接替28师专门攻打松山。中国远征军的20万大军就这样全部投入了战场。
此时,战场错综复杂:左翼松山龙陵,三个半中国军与日军增援部队展开了激战,阵地犬牙交错,枪炮昼夜不停,双方不断地在战场上拉锯;右翼腾冲,20集团军的6个师围攻日军148联队,日军顽强抵抗,寸步不让,一时也厮杀得难解难分。
对于中日双方的军队来说,这时取胜的关键是什么?答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夺取和守住松山!
如果日本人守住松山,雨季里实际上被分割成三大块的中国军队,将因为这个“毒瘤”阻碍着后勤保障,因而始终存在被各个击破而导致全线崩溃的危险;
若中国军队攻下松山,则满盘皆活,三处战场连成一片,与此同时,大动脉畅通无阻――滇缅公路将源源不断地为中国远征军提供后续部队与物资,日本缅甸方面军将面临失败的结局!
松山,成了怒江战场夺取胜利的关键,松山,成了中日军队拼死争夺的焦点。就在这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一个抗战的优秀军人――李弥闪亮登场了!
李弥,祖籍云南省腾冲人,出生在盈江县莲山乡,黄埔四期毕业生。20年戎马生涯身经百战,以显赫的战绩成为国民党军队公认的名将,时任第8军副军长。军长何绍周(何应钦的侄子)深知李弥的军事才干,每有战事,便把指挥权慷慨交付,对战斗进程从不随便干涉,这次松山攻坚战,同样如此。
日,第8军在炮火准备之后,麾下荣1师、82师、103师从四个方向轮番进攻松山。李弥用望远镜观战。
由于腊孟以上的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子高地等处的山势更为陡峭,大雨中泥泞的山坡犹如泼了油一般,数以万计的中国士兵手脚并用地朝山头攀登,同时还要躲避上面日军从地堡中射出的交叉火力,战斗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结果无须预料,如同71军,一次次被日军的火力赶下了山。这一切李弥看在眼里,却一时想不出克敌良策。
一连数日,第8军没有丝毫战果,却已伤亡了600余人。李弥命令各师暂时中止攻击。
次夜,奉李弥之命,荣1师3团约两个连的精锐乘夜悄悄摸上了松山主峰子高地,试图来个斩首行动,捣毁日军的指挥部,不料立足未稳即陷入日军的火力埋伏圈,是夜枪炮声喊杀声彻夜不息,黎明时分,仅有两名带伤的士兵突围出来,讲述山顶的战况。
原来,主峰子高地中央有一个大地堡,而周围有许多卫星状的小地堡,火力四面交叉,又可相互支援,一些中国士兵身上捆满手榴弹,匍匐前进刚接近甲地堡,还没来得及投弹,乙地堡机枪响了。你攻击乙地堡,丙地堡丁地堡的机枪又地把你打得满身弹孔,就这样,各个地堡前都倒卧着饮恨而亡的荣1师的勇士。
第2天召来了美国飞机,调来了百余门大炮,整整轰炸了1天,松山的大小山头被反复犁耕,整个山头都是焦土。有的地方达几米深。炮火不可谓不足。
轰炸再进攻,进攻再轰炸,但松山日军的阵地依然坚如磐石。真是邪了门。仗打到这个份上,第8军官兵的伤亡已超过数千人。加上先前71军士兵的损失,放眼望去,从松山的山顶至山腰,铺满了中国士兵土黄色的尸体。由于日本士兵的枪法很准,用战场士兵的话来说――就像长了眼睛,因此谁也不愿意去救伤员或搬运尸体。每当炮火激烈或飞机轰炸的时候,不少尸体的胳膊大腿飞上了天。怒江的天气也极其无常,日夜温差很大,晚上下雨冷得发抖,但白天太阳一出来,烤得人流油,阵亡的士兵往往两三天后就开始发臭腐烂,随后生出白蛆,爬得到处都是,由于美国军医晚上在阵地上到处打针,给士兵服药片,战场上才没有发生瘟疫。
打仗就是这样,要多残酷就有多残酷,士兵们天天泡在尸水里打仗,在死人堆里打滚,那种日子,别提有多么艰苦。几个月下来,人都变了形状,手臂、脚杆、身上的皮肤都被尸水咬成黑色,死人的臭气好久都洗不干净……
“在山脚的公路上,从腊孟开始,等着过江的担架那才叫多,一个挨一个,排了几公里长,有的重伤号,没等过江就咽了气,也有像我这样的轻伤号。我们都是当地百姓组织的民夫队抬过江去的。”。 “听说我们那个师(103师)打完仗以后整编,师长一看全师还剩下不到两个连,带头放声大哭”――摘自一个战场老兵的回忆。
另一位幸存士兵这样回忆道:“训练了两三个月,部队就奉命上前线,一上前线,那种场面才叫惊心动魄。死人多得没法埋,到处都是尸体,主要是我们的弟兄,也有日本人。只好听凭日晒雨淋,炮弹轰炸,最后乌黑的尸水把山上的草都咬死了,几年后我路过那里,山上寸草不生。”
极其惨烈的松山攻坚战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全军将士,包括美军顾问团和蒋介石,都注视着李弥。注视着这位从排长干到将军的中国军人,能否把战局扭转。
“斩杀顽敌,余始克有济”
英雄本色李弥毕竟是真正的军人,而真正的的军人总是能够找到战场的规律。李弥打破常规把指挥所搬上了前沿阵地,带领参谋人员和美军顾问督战数天,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他在作战日记里写道:“……攻打松山,乃余一生最艰巨任务。敌之强,强其工事,堡垒、火力。若与敌争夺一山一地得失,中敌计也。须摧毁其工事,肃清其堡垒,斩杀顽敌,余始克有济。”
于是他调整战术,命令部下从外围着手,一个地堡一个地堡的摧毁,向山头地堡群的中心逐步推进。这样虽然看起来很慢,但扎实有效。为了配合李弥的战术,美军把一种当时来说最新式的武器――火焰喷射器教给中国军队使用,这样,日军的死亡之神降临了!
中国士兵再不朝火网里冲锋了,而是相互用火力掩护,从四面朝外围的地堡匍匐前进,达到攻击距离时,用手榴弹、炸药包炸,大多数时候是用火焰喷射器把地堡里的日军烧死。地堡里经常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也有一些日本兵身上带着火跑出来射击,但瞬间被掩护机枪扫倒。中国士兵感受到复仇的快意,于是火焰喷射器成了第8军战士的撒手锏。由于是从外围进攻,背后没有敌人的地堡,中国士兵的伤亡大减,而作战效率大增。到7月下旬,第8军士兵的阵地已经稳步推进到离主峰子高地不到500米的阴登山、大垭口、黄家水井一带。最后的决战快要来临了。
松山主峰子高地的面积只有一、二十亩大小,但周围有十几个高低不同的小山丘相连,互为犄角之势。若直接进攻大地堡,必遭小地堡火力的射杀。前些天两个夜袭连的部份士兵的尸体至今仍在那里,并且已经腐烂。
第8军的士兵仍然是从四周向山顶蚕食。但离主峰子高地还有200米时,再也无法前进了。因为太陡峭了,坡度大约有60度。连射击都要仰起头,中国士兵在这里又牺牲了几百人,因为上面的手榴弹经常像冰雹一样砸下。
似乎又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
这时,82师少将师长王伯勋给李弥出了个古老的主意,那就是挖地道――从松山下面挖通道到子高地,然后用炸药把日军送上天。李弥听后和美军顾问研究了一番觉得可行,决定实施。
地道施工是从8月4日开始的,由第8军工兵营负责挖掘,美国顾问亲自测量计算。为了掩护这个重大的行动,李弥命令炮火天天轰击山顶,步兵每天佯攻迷惑日军。地道是先挖一个平行的直洞,通到子高地的正下方。工兵分成几班不分昼夜地挖,每天美军顾问按时来测量距离。十多天后,美军顾问经过测量,确定已挖到子高地的正下方了,说声“OK”。于是改变方向,成“Y”字形朝上挖。五天之后,美军顾问又说:“OK”,可以挖炸药室。于是工兵们就在“Y”型的两个顶端各挖出一个炸药室,左边炸药室放了3吨炸药(120箱,每箱25公斤);右边炸药室放了4吨炸药(160箱,每箱25公斤)。搬运炸药的时间花了一天一夜。
日上午9点,阳光明媚,松山在视线里十分清晰,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和一批美军顾问以及宋希濂、何绍周都早早地过了怒江,来到隐蔽部观看。所有的部队都撤离危险区域,由工兵营长亲自摇动起爆器。“我看见他的手有些抖”一个老兵这样回忆道。工兵营长猛吸几口烟,然后扔掉烟头,狠狠摇动那架电话机改装的起爆装置。开始似乎没有动静,过了几秒钟,大地颤抖了一下,接着又抖动几下,有点像地震,隐蔽部的木头支架嘎吱嘎吱晃动起来。同时,我看见子高地有一股浓浓的烟柱窜了起来,越来越高,烟柱头上也有一顶帽子,很象解放后电影上放的原子弹爆炸。烟柱足足有一两百公尺高吧,停留在空中,久久不散。声音传过来时,却不及想像的大,没有飞机扔炸弹震耳,闷响,有点像远方云层里打雷。
中国士兵迅速地向山顶冲击,没等炸懵的日军清醒过来,第8军荣3团的士兵已经登上主峰。跟残敌展开了激烈的近战。
松山主峰炸出了两个40来米宽、30来米深的大坑。中央主地堡炸飞了。没有了踪影。由于没有主堡,冲上去的士兵第一次没有被日军赶下来,但战斗还没有结束,激烈的争夺战还在进行。战至8月29日,日军断粮三天,竟然砍下刚刚阵亡的中国军人的手臂和大腿,在地堡里血淋淋的进行烧烤。(这种毫无人性的充饥方式维持了近一个星期)
9月1日,蒋介石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松山,否则正副军长均按军法从事。于是李弥抓了顶钢盔往头上一扣,亲自带领特务营冲上松山主峰阵地,一连激战数日,9月6日,他被人从主峰扶下来,据目击者描述:……胡子拉碴,眼眶充血,打双赤脚,呢军服成碎条状,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形。
第二天,松山战役结束。
那是下午4、5点钟时分,山上的枪声渐渐地稀疏。参谋长向他报告:副军长,我们胜利了!李弥坐在指挥部外一块石头上一动也不动,像个木头人,接着眼泪滚下脸颊……壮哉!抗日将军,穿越地狱般的硝烟――尽显男儿英雄本色!
松山血战历时120天,官兵阵亡8000余人,日本守军除一人化装突围全部战死,无一人被俘或投降,双方阵亡人数之比接近6:1。另外,中国军人伤者逾万。
松山,宛如一座高耸的抗战纪念碑,永远屹立于怒江之畔,它险峻的身躯向世人昭示:犯华夏者,虽悍必诛!
常胜将军-卫立煌
卫立煌(年),字俊如,又名辉珊,安微合肥人氏。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上将,他有很多称谓。
白丁将军。所谓“白丁”就是既无显赫的身世,也没有受过良好文化教育。卫立煌少年时代正值合肥各地瘟疫流行,他的不少家人相继病故,年幼的他因无钱上学而沦为“白丁”。
五虎上将。国民政府军“五虎上将”之一,卫立煌行伍出身,他没有上过黄埔军校,非蒋介石的嫡系,但半辈子在征战中度过。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从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了中国陆军副总司令的人生巅峰。
抗日名将。百姓爱戴。卫立煌曾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他却因 “亲共”之嫌,被蒋介石革去了二级上将军衔并免去河南省主席职务。当他乘车离开洛阳长官司令部前往火车站途经市区时,沿街群众都自发设置香案来为这位因战功显赫而遭削去兵权的抗日虎将饯行。
常胜将军。卫立煌将军挥师滇西,因打通中印公路,名扬中外。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他策马扬鞭的照片,赞誉他为“常胜将军卫立煌”。
关山万里,铁血生涯。卫立煌从士兵到将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而身不挂彩,创造了战争史中的一个奇迹。
1914秋,卫立煌年仅18岁孤身前往武汉,进学兵营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前往广州投入粤军,进入孙中山卫队当兵,不久便升任警卫团排长,跟随在孙中山先生左右。经过大小战斗的磨砺因战功卓著历任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7月,卫立煌率军参加北伐,升任东路军第14师副师长。他指挥所部与孙传芳部激战了六昼夜,大获全胜。战后,凸显卓越军事才能的他升任第14师师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卫立煌奉命率部向北平等地进军,在下岭、千君台、丰台一带与日军第45联队遭遇,从8月9日到9月10日间,指挥着他所率的各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交战,大挫了日军的锐气,卫立煌的名字因此而在日军阵营中传开。1937年10月,卫立煌擢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亲率10余万官兵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约14万人的进攻。在忻口会战中,卫立煌指挥所部官兵奋勇作战,坚守了近一个月,击毙、击伤日军2万多人,粉碎了日军突破晋西北防线的企图,再次挫败了侵华日军的锐气。1938年2月,卫立煌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指挥山西境内的全部中央军阻击日军。经过对抗战形势的认真分析后,卫立煌发现:日军的战略是速战速决,而中国军队采用持久战则是对日军最有效的打击手段,为此,中国军队应主动阻击日军由北南下的师团,以争取时间让兄弟部队转入太行、吕梁、中条山脉及敌后作战。 日,他指挥所部在太行山一带进行了继忻口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与日军恶战了10天,始终寸土不让,直到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后才率主力部队向中条山转移。1939年1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同年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同年9月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任冀察战区总司令,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持,携手抗日,在中条山等战役中均表现出了一位抗日名将应有的民族大义与军事奇才,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时高度赞扬他对华北保卫战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1941年10月初,因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被更换为“中国通”冈村宁次大将,日军集中兵力分三路渡过黄河进犯郑州,守备空虚的郑州陷落敌手。卫立煌认为郑州是中原战略重镇,不可丢弃,于是便亲自率领部队于10月13日拂晓实施全面反攻,硬是将郑州从大军压境的日军手中夺了回来。&
1943年7月,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失利,滇西大片国土沦陷于侵华日军之手,国际援华抗战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信道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卫立煌又被再度起用――蒋介石任命他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赴云南接替陈诚,全权指挥由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两支野战部队及相关支持部队共2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展滇西抗战,以扭转国内抗日战场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卫立煌将军人生最为辉煌的一页写在了挥师滇西的大地上。
卫立煌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从昆明附近推进到距怒江前线不到50公里的保山县马王屯,以便就近了解前线敌情并指挥部队。非但如此,他还命令下属各集团军及各军、师、团都依法效仿,将司令部或指挥所逐次前移,既减少通讯联络的障碍,又便于各级指挥官深入前线指挥作战。 &&& 与此同时,卫立煌还积极争取美国盟军远东区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的支持,从印度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教官,按照实战需要指导部队开展大规模的战前训练,厉兵秣马地部署对日作战。除对滇西远征军30个师的官兵进行美式训练外,他还恳请美军为中国军队培训了 500多名军医,在每一个作战师都配备了野战医院,并请了大批美国军医随军服务。此外,他还命令部队反复进行战前的渡江演练,以至于远征军在后来强渡水流湍急的怒江过程中,只有一名士兵不慎落水身亡,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军事奇迹。
卫立煌认真分析敌情后,制定了严密的反攻作战方案。日拂晓,卫立煌向第 54军下达了“强渡怒江、向驻守滇西的日军实施反攻”的命令,54军将士使用橡皮艇、竹筏、汽油桶等渡江工具,分几路从惠通桥、三江口、攀枝花、粟柴坝、双虹桥等渡口同时大举强渡怒江,向滇西日军发动进攻,揭开了滇西反攻战的序幕。
由于日军第56师团在松山、龙陵、腾冲、平戛等重要据点部署了重兵及坚固工事,中国远征军在进击这些据点时付出了沉痛代价,也大大减缓了向前推进的速度。其间,卫立煌将军多次深入前线阵地察看敌情,与所属各部抗日将领们认真分析战场形势,制定了严密的作战计划。 &&& 6月23日,卫立煌电令担任右翼的第20集团军在空军的协作下,向驻守腾冲城内的日军发起进击,第53军旋即渡过龙川江,分东、北两路直趋腾冲坝子,向腾冲城外的宝凤山、蜚凤山、飞凤山、来凤山四大日军坚强阵地发起进攻,经过近一个月的分头围攻,相继拔除了日军在城外四凤山上设置的外围阵地,将腾冲守敌全部压缩到不足3平方公里的城内。8月2日,第20集团军以4个师的优势兵力向腾冲城发起攻击,通过飞机大炮轮番集中轰击和组织工兵掘壕爆破,于8月中旬将日军号称「固若金汤」的城墙防线全部攻破,远征军随即突入城中与日军巷战。经过历时一个月的激烈巷战,远征军终于于9月14日拔除日军在腾冲城东北角的最后一个暗堡,歼灭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及其所辖的3000多名日军,成功收复了有 “极边第一城”美誉的腾冲县城。 &&& 主峰海拔2267米、由20多个大小山头组成松山,东临怒江,西连龙陵,山高谷深,地形险绝,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地区的咽喉要塞,被西方记者称作“东方直布罗陀”,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主力1400余人在这里修筑了一个纵深达数十公里的强大防御体系,扼要坚守。中国远征军担任左翼的第11集团军第71军主力万余名将士,自6月1日起从正面仰攻松山,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强攻却始终无法攻陷,攻山任务最终落到了由卫立煌直接指挥的第8军身上。从7月5日起,第8军通过采用炮兵集注轰击软化敌阵、步兵波浪式冲锋推进策略,逐个攻克了松山前沿阵地,并于8月初围攻松山主峰,但因日军工事过于坚固,在多次使用飞机重炮集中轰击和组织敢死队冲锋爆破均不奏效的情况下,只得改用坑道作业,从日军碉堡下方 150米处开凿两条直达山顶的爆破隧道,填塞3吨TNT炸药,于8月20日上午同时引爆,摧毁了日军建造在松山主峰上的坚固工事,随即又居高临下荡平了松山主峰后侧的马鹿塘、黄土坡、黄家水井等处日军阵地,歼灭日军1200余人,于9月7日成功收复松山,打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前进通道。 &&& 东通保山、北接腾冲、南控芒市的龙陵县城,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9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左、右两翼部队分别克复松山和腾冲后,乘胜西进,在龙陵城外会合并夺取了龙陵四周高地并切断芒市到龙陵的公路交通。10月29日,卫立煌下达了总攻龙陵的命令,集中10个师的强大兵力向龙陵城区发起总攻,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歼灭日军10640人,于11月3日夺回龙陵。 && 克复腾冲、松山、龙陵之后,远征军1945年元旦逼近畹町国门。 日,卫立煌令中国远征军中路主力沿滇缅公路向畹町外围守敌发起进攻,经过反复争夺,于同月19日攻克畹町东北屏障黑山门,20日攻入畹町街,歼灭据守畹町一带的日军第56师团余部5000多人,光复了滇西地区的最后一块失地――国门畹町。 &&& 值此时节,入缅作战的中国驻印军一边向据守缅北地区的日军进击,一边修筑中印公路,已经向北越过了缅甸南坎。卫立煌命令中国远征军跨越过中缅边境,与中国驻印军一道夹击逃窜到缅北地区的残余日军,并于1月27日在缅甸芒友同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大反攻胜利结束,缅甸战场形势因此大变―日,中国驻印军进入新维,3月8日攻占缅北重镇腊戍,5月1日收复仰光并完全光复缅甸。 &&& 由于滇西大反攻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呼应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反攻,卫立煌因此获得了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1945年4月,功勋卓著的卫立煌升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
卫立煌将军挥师滇西大反攻的创举,令中外军事界都为之震惊,美国《时代周刊》曾用较大篇幅推出对他的专访,赞誉他为“常胜将军卫立煌”。
卫立煌1955年由香港回到北京,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远征军组建时有一首动员青年参军抗日的歌曲,《知识青年从军歌》歌词录如下: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从歌中我们听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声音。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抗击倭寇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