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2015年磊石段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竞标拍卖情况

汨罗江惊现大片死鱼 杀螺胺是“罪魁祸首”(图) _新浪湖南新闻_新浪湖南
汨罗江惊现大片死鱼 杀螺胺是“罪魁祸首”(图)
华声在线评论
  深秋的汨罗江江南堤渡口两岸,水鸟成群。时而出现三两只鹭鸟巡视江面,看到有露头的鱼儿,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叼一个准。
  可近日的场景,却让这些鹭鸟傻眼了:江面上全是露头的鱼。可是等它们三三两两出动,俯冲下去时却下不了口――都是死鱼!
  成片死鱼也让渡口一带群众颇为担忧,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采取措施,查清鱼群死亡的具体原因,并将死鱼及时打捞上岸做无害化处理。
  【事件】
  渡口出现大片死鱼
  10月26日上午,笔者路过位于磊石乡的江南堤渡口,惊奇地发现,在江岸两边浅水处密密麻麻全是死鱼。这些鱼个头大多较小,有的仅比手指头粗一点,星星点点散布在河岸边。
  “看那里,死鱼更多呢!”在附近居民的指引下,笔者沿河一路向上游走,果然看到不少大大小小的死鱼,大的五六斤一条,小的只有三五厘米长,白茫一片。死鱼成堆的地方,河水较为浑浊,一阵风吹过,还能闻到空气中的腥臭味,许多经过的市民不得不捂起鼻子。
  “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了。”摆渡的船夫王长林介绍说,一星期前,这一带就开始出现死鱼,以往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一开始都是四五厘米长的小鱼,当时谁也没注意,后来开始出现大鱼。再这样死下去,生态都被破坏了。”
  【现场】
  不少死鱼被居民捡回家
  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过渡市民面对死鱼掩鼻而过,可也有一些附近居民从河里捞起刚死去不久的鱼儿带回家。
  “这么小的鱼就死了,真是太可惜了。”正在周围干活的李爹痛惜地说,几天前,河面上漂浮的死鱼更多,现在大部分都被水冲走了,当时他还用自制的工具打捞了半天,选了一些个头大的带到家里,妻子担心这些死鱼受污染也不敢做来吃。
  李爹介绍说,刚出现死鱼的时候,来捡的居民特别多,甚至都有人拿网来捞鱼,后来发现鱼成片死亡,捡回去的鱼也不敢吃,只好拿来喂猫。
  【猜测】
  各种说法此起彼伏
  短短几天,成群的鱼翻出白肚皮,究竟是何原因?附近居民对此猜测纷纷。有的说,曾在夜间看到有人划着小船在河上电击捕鱼;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用药辅助捕捞,毒死了这些鱼;还有的说,河水可能被污染了,导致死鱼成片。
  然而,笔者环顾四周,此处是汨罗江注入湘江入口处,地势平坦广袤,沿河两岸边只有农田和居民区,未见化工企业,更没有看到对准河道的排污口。
  【提醒】
  切勿食用死鱼 可能对身体有害
  接到群众反映后,环保部门去该水域勘查,经过排查,发现附近为居民区,无化工企业排污到河道,同时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江水水质也在安全范围内。
  环保执法人员分析,鱼类大量死亡,排除电击打鱼可能,但存在鱼虾在某个区域中毒的可能性。“因为事发已有十来天,现在对江中的水取样,也很难认定是什么物质污染水体。”
  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不能完全确定鱼的死因,但有死鱼说明水质曾经出现过问题,死鱼千万不能食用,因为鱼死前可能会吸收一些有害物质,人吃了可能会有害健康。同时提醒居民,捡到死鱼后应该焚烧或者掩埋。
  【释疑】
  杀螺胺是“罪魁祸首”
  “是灭钉螺的药把鱼毒死的。”汨罗市畜牧水产局渔政管理站站长周新科惋惜地说:“每年春秋两季血防部门都会在白塘、磊石等湖区地带杀灭钉螺,灭螺药杀螺胺有一定的毒性,水生物对它很敏感,鱼类、螺丝、蚂蝗、甚至蛇等都会被毒死。”
  据介绍,每年9月底到10月上旬,汨罗江处于枯水季节,血防部门都会对湖区浅水滩、湖草集中地带喷洒药剂,来控制钉螺生长,达到预防血吸虫的目的。
  周新科告诉笔者,残留药物被带入江水实属意外,大约在10月初的样子,滨江拦河坝有一次开闸放水的过程,这次放水将汨罗江白塘、磊石段河道处浅水滩用来灭钉螺的药物一并带入江水,造成鱼虾慢性死亡,一部分中毒鱼类被水流带入下游,在湘江入口处(江南堤渡口)集中浮出水面,并被波浪卷到岸边。
  “药物残留期有些可达10到15天左右,低温条件下持续时效会更长,所以鱼类死亡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周新科解释说。
  随后,笔者致电汨罗市滨江拦河坝工程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他的答复隐约证实了周站长的说法,由于拦河坝工程建设需要,一个月前,连续三天进行开闸放水,至于具体开闸时间,他并不清楚。
  【行动】
  相关部门正对死鱼进行处理
  “我们将加强保洁力度,及时打捞处理死鱼,防止二次污染。”渔政部门工作人员说,目前相关水域的死鱼大部分已清理,还会对部分河段泼洒生石灰,促进有毒物质降解。
  据了解,汨罗开展大规模内河打击非法捕捞后,近年来,江中内的鱼虾等水生动物逐渐增多,它们对于河道生态系统作用非常重要,此次意外对河道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市民也不必过度恐慌,杀螺胺对水生生物有毒性,但不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长沙最正宗法式甜点
探店:喜欢:评论:
驻扎星城岳阳老牌虾尾
探店:喜欢:评论:
深巷人气火爆飘香卤猪脚
探店:喜欢:评论:盯在水上安全一线的汨罗“砂石人”
骄阳如火,执法人员站在近60℃甲板上瞭望附近水域作业船舶。
  7月22日中午,骄阳似火,钢制的甲板在脚下散发着阵阵灼人的热浪,湘江长湖采区砂石执法人员却身着厚厚的救生衣,忍受着高温酷暑的煎熬,来回巡航在河道上各区域采砂船之间,对采砂、运砂船舶进行水上安全检查。
  58℃!顶着酷热在河道巡查
  连日来,汨罗高温警报不断,已经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36℃,中午时分,巡航船甲板的温度显示为58℃,巡逻船机舱里面的温度将近70℃。“要是把鸡蛋放在甲板上,肯定能蒸熟。”执法领队卢新国挥手擦掉额头的汗水说,持续的高温,水面阳光反射很厉害,船舶甲板上的温度很高,执法人员又必须穿着救生衣,所以非常热。
  卢新国告诉笔者,被查砂石船舶吨位很大,每检查一次要爬上爬下,每天平均要检查20多艘船,一天下来,特别辛苦。笔者与执法人员一道体验了一回登船流程,先将巡逻船开到被检船舶附近,找准时机停靠,然后搭梯子上船,整个过程需要同事们相互照应,又要一气呵成。如果因高温而疲劳,或者因甲板湿滑,登船人员一旦失足落水,非常危险。在卢新国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湘江水域“海纳9号”采砂工程船,见到了这群生活和工作在水上年轻伙子。
“旁站员”姜一鸣
  旁站员——军营走出的“砂石兵”
  监视运砂船装载过程,测量运输船是否留足300毫米干舷退档,签单发航……做这些工作的人有着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旁站监管员”,他们都是20出头的年轻小伙,他们走出军营后,来水上当起了“砂石兵”。
  “旁站员”姜一鸣,一名到岗才8天的“新手”却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判断、计量、签发航单,姜一鸣做起这些事,动作娴熟,显得十分干脆利落。姜一鸣说自己刚开始真有点儿兴奋,毕竟和船打交道,还能到水面各处转转,天天看风景。可是几天下来,他就叫苦不迭:一天要航行几十上百公里的水路,吃住都在水面上,夜里也睡不安稳,才来几天,就两次凌晨三点起床,突击检查采砂船“朝6晚8”之外禁挖时段歇业情况。
  连续一星期没有上岸的姜一鸣,略显清瘦,因为还不太适应水上生活,瘦了好几斤。“我们当过兵的人,这苦吃得起,慢慢的就会适应。”姜一鸣的同事刘虎说,虽然有困难,但岗位已经赋予他们这份使命,就应该不遗余力去做。
  守卫河砂,这些年汨罗在行动
  丰富的河砂资源,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一些采船不惜铤而走险,随意变更作业区域,超时开采、超载运输……几年里,砂石执法人员就在包括汨罗江、湘江和沅水汨罗段三片水域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地与乱采河砂的不法分子开展一次又一次斗争。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对采砂、运砂船只的管理,采船定点停放、全天候加强监管,将对打击非法采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砂石办总结出这么一套经验,通过定期巡逻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查相结合进行巡查。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夜间加强巡查,对所属水域实施全天候监控。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充实砂石部门执法力量,安排近40名退伍军人上船,24小时轮班值守、加强监管,从重从严打击违法采砂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2013年以来,市砂石办先后成功对湘江汨罗全线26.7公里封河禁采,对洞庭湖长湖采区(湘江汨罗磊石段4.3公里)河道砂石开采权进行拍卖转让,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同时,先后检查各类船舶800余艘,查处超载运输船舶580余艘,扣押非法采砂船4艘,督促撤离汨罗江水域作业船8艘,卸载砂石6万余吨,通过严查打击,采运船舶违规操作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来源:中国汨罗网
&图/文 周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