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集齐赞,不要钱,借贷宝是不是骗局局

在空间里集齐赞就送苹果手机?是不是骗人的?集齐了让你付50块钱费用,是不是骗子?_百度知道
在空间里集齐赞就送苹果手机?是不是骗人的?集齐了让你付50块钱费用,是不是骗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肯定的是骗子的,除非是腾讯官网上的活动是真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苹果手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本报讯 据《柳州晚报》报道,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集赞送礼”的广告。然而,在优惠、免费礼品的诱惑背后,却暗藏陷阱。这不,近日,家住柳北区的市民郭女士就被朋友圈中的“集赞送童车”活动吸引了,可当她按要求集齐赞并向对方支付了30元快递费后,不但没有收到童车,反倒白搭了钱,还被商家拉黑。&&&&6月13日,郭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集赞送童车的广告,出于好奇,就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将一个微信名为“玲玲”、地区标注为“河北保定”的微信号加为好友,并转发了集赞送童车的广告,还动员身边朋友帮忙点赞。她集满赞后截图发给对方,对方告知,只要支付30元快递费,就可以给她发货,3至5天即可收到童车。&&&&聊天中,对方还给她发来多款童车的图片,甚至还有快递员在打包童车的照片。郭女士信以为真,通过微信红包转给对方30元,并留下地址和电话。可过了一天又一天,直至16日都没有看见对方发快递单的照片过来。&&&&其间,郭女士有3个朋友先后向对方支付了30元的快递费,但直至26日大家付款都10多天了,都没有收到童车。让郭女士更为气愤的是,当她表示要向工商等部门投诉时,对方将其拉黑了。至此,郭女士总算明白挨忽悠了。郭女士说,她与对方一直通过微信联系,只知道对方的地址标注为河北保定,其他信息一概不知。&&&&26日下午,记者根据郭女士提供的微信号,向其申请添加为好友,但对方迟迟没有通过。查看资料显示对方的签名为“城(应为诚,记者注)信第一,质量绝对保证”,个人相册已禁止查看。&&&&早在2014年6月,微信官网就曾发布公告称,“朋友圈集赞骗局”时有发生,官方当时就叫停了公众号“集赞”送礼的活动。然而,仍有部分不良商家利用个人账号,继续开展“集赞”送礼活动。此外,腾讯公司还明确规定,禁止采取奖励集赞方式,强制或者诱导用户把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在此提醒广大网友,在微信朋友圈点赞转发时,要多加核实,千万勿轻信,否则就很有可能“害人害己”。&&&&在遇到需要垫付快递费、保证金、手续费等费用时,尤其要当心。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 2852488 传真:(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聚焦:小心微信集赞购物骗局_财经资讯_邵阳网|邵阳新闻网
聚焦:小心微信集赞购物骗局
分享到微信:
邵阳网核心提示:【导读】多位年轻妈妈被微信朋友圈中的&集赞送童车活动&吸引,点赞同时在自己朋友圈里疯狂转发、求赞。然而按要求集齐赞数并支付少量费用后,宝妈们不但没有按时收到童车,还被商家拉黑或屏蔽。本期聚焦:小心微信集赞购物骗局。央 ...
【导读】多位年轻妈妈被微信朋友圈中的“集赞送童车活动”吸引,点赞同时在自己朋友圈里疯狂转发、求赞。然而按要求集齐赞数并支付少量费用后,宝妈们不但没有按时收到童车,还被商家拉黑或屏蔽。本期聚焦:小心微信集赞购物骗局。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翻看微信朋友圈,阅读圈里朋友分享的文章,自己有感而发也分享些有趣有用的文字、图片,这已经成了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微信朋友圈在拉近距离,增进感情的同时,也成为一些商家营销的工具。近些年来,在微信朋友圈最常见的就是各种集赞营销。优惠、免费礼品的诱惑,让一些人乐此不疲,也让“集赞送礼”这种营销手段长盛不衰。微信集赞能否真的得到商家承诺的礼品或服务?先来关注几位年轻妈妈的集赞经历。今年4月份,太原消费者张女士在翻看微信朋友圈时,无意中发现亲戚分享的求赞信息,点开后,她的注意力立刻被图片中精致的儿童车所吸引,为亲戚点赞后,她也加入到集赞领礼品的队伍中。张女士:4月17号我一个亲戚把这个活动转发到朋友圈集赞。28个赞加40元免费包邮摇摆车一辆,积赞38加60元送儿童推车一辆,积赞48赞加80元送儿童自行车一辆,积赞58赞加100元送儿童遥控路虎,宝马,保时捷一辆。而且要是再让20个朋友转发他们朋友圈的话,他们再送免费送儿童摩托车一辆。当时她说是这个产品都是包邮的,而且活动真实有效,当时其实我也怀疑过这个活动是假的。亲戚告诉我说,应该是真实的,他说,他们当时好像有弄过一个跟这个类似的,那个是真实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了,就转发了。张女士的儿子今年2岁,她准备通过集赞赢取一辆儿童遥控车,按活动要求,她需要集齐58个赞再另外支付100元就可以领到这辆车。在连续几天疯狂转发,求赞后,她如愿以偿的集齐了赞数。集齐当天,她就将截图和100元交付给微商。年轻妈妈王女士也是被精致的儿童车图片吸引,而加入集赞大军的,她说,加入前,她曾质疑过活动的真实性,因为儿童车的质量看上去很好,一辆至少要三,五百元,只付100元,就能买到,她有些半信半疑,直到商家发来已经转款并收到童车的人的聊天记录截图时,她才决定参与活动。多位年轻妈妈都按要求集齐赞数并支付了少量费用,随后,令她们感到意外的是,她们不但没有按时收到童车,催促对方发货时还发现自己已经被商家拉黑或屏蔽。录音:我们都看不到他的微信朋友圈,和他说话他也都不理了,在我跟前现在最少已经有20、30个人了,而且像我是金额少的,还有好多他们都是200块钱的,我们当时我们好多人都想着是怎么维权,因为我们都不懂这个知识,所以我们就是在微信上面把他投诉了一下。太猖狂了你知道吧,把我们这么多人骗了,他现在还在那发朋友圈呢。被屏蔽了,怎么还能知道,对方还在推广相关活动,宝妈张女士说,最近,有不少陌生人联系到她,询问她有没有收到儿童车的事情时,她才意外得知,微商在推广活动时,为了证明活动真实有效,会将一些已付款人的个人信息发给有疑虑的人,也就是说已付款的人一不小心就成了托儿了。张女士近几天还不断接到这种电话,所以她以此推断,这些人还在到处行骗。录音:我这两天一直在接电话,全都是陌生人,说明他到现在还在把我给他付款的那个截图还在到处发,证明它那个活动它还在继续,还有更多的人在上当。几位年轻妈妈给记者提供了大量截图,记者注意到,这个微商是在用个人账号发布广告,微信号为ling,微信名称是“喜欢就好”,这些妈妈们都是通过转账的方式支付的钱款。记者也尝试加这个微商为好友,但输入微信号后,得到的提示是,“查找失败,被搜账号状态异常,无法显示。”,记者又拨通了对方账号上显示的手机号码,拨打多次都是响几声就被挂断。之后,记者从腾讯微信团队核实到,目前这个账号因涉嫌欺诈已经被限制使用。由此看来,他们可能不止一个账号,消费者点赞转发时,需谨慎小心,不然会“害人害己”。记者查找相关资料时发现,早在2014年6月,微信官方就曾发布公告说,“朋友圈集赞骗局”时有发生,微信官方决定严格整顿公众账号的“集赞”行为,当时就叫停了公众号“集赞”送好礼的活动。从这些年轻妈妈的经历,和网上的一些消费者的相似经历来看,他们多是被个人账号开展的“集赞”送礼活动坑害,有的拒不兑现承诺,有的收到的礼品以次充好、还有的遭遇到其他的消费陷阱。由此看来,微信叫停公众号“集赞”送好礼的活动的做法已经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部分不良商家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开展“集赞”活动的“战场”。利用个人账号开展“集赞”送礼活动,是不是更易得手和脱责?这种行为是否涉嫌欺诈?除了今天案例中提到的集赞+收钱模式的集赞营销活动外,还有一些微商、实体店、卖场会开展只集赞不收钱的活动,参与这种集赞活动后,商家如果不兑现承诺,消费者可能不会主动维权,因为大家都觉得没有产生实际的损失。可是要知道,只要参与集赞活动,就有可能被套取真实的个人信息,真实个人信息一旦落入骗子的手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提醒大家,遇到类似活动需填写个人资料信息时,请三思而后行,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骗取。微商这种“微信求转发、集赞,事后承诺不兑现”的行为在法律上应该如何定性?在发现上当受骗后,集赞参与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还有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邵桐共同就相关问题做出分析解读。经济之声:微商这种微信求转发、集赞,事后承诺不兑现的行为,在法律上应该如何定性?赵占领:这种集赞、转发的行为现在非常普遍,其中有些是商家的营销手段,通过给予奖励,或者优惠价的方式,让用户帮助自己去推广产品和服务,借助社交媒体去实现快速的传播和营销的目的;也有一些像今天案例中所讲的,事后没有兑现承诺。这其中至少是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因为这种集赞、送礼或者低价购买商品的行为,首先是民事要约,用户按照商家指定的要求,完成指定的行为,比如集赞,这就表示这个承诺合同已经成立并且生效。这种情况下,商家就必须依法去履行这种合同,否则就构成违约行为。同时,商家这种行为还涉嫌欺诈消费者,按照消法的规定,应该退一赔三。第二,这种行为本身还涉嫌诈骗犯罪,特别集赞之后,让用户在付少量的费用然后去购买商品的行为,但实际上并没有发货,这种情况下,它还符合刑法所规定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这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物的行为,其中数额较大,北京的标准是3000元到5000元,也即,如果这种诈骗行为的数额达到3千以上,就符合了刑事立案的标准。第三,这种行为本身还违反了腾讯所制定的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规范等规则。实际上无论是公众号注册人还是微信账户的注册人,它跟腾讯之间都存在服务合同,微信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也属于服务合同内容的组成部分。其中微信的规则非常明确的规定,禁止采取这种奖励集赞等方式,强制或者诱导用户把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因此腾讯也可以依据活动的约定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经济之声:从法律上来说,给想要从事微商的朋友们提什么醒,哪些法律条款是不可以触碰的?邵桐:除了赵占领先生所谈到的这些法律规定以外,我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曾经也发布过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在这个管理办法当中,其中有一条是网络经营者和有关服务的经营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不能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者他人提升商业信誉。这种情况与本期案例有一定的重合性。微信经营者本身就提供了一种虚假的交易情况,即在消费者点赞或集赞完成之后,支付了少量现金情况下,本身应该按照其承诺去履行合同,向消费者发货,但其实经营者并没有在消费行为之初并没有建立一个真实的交易,没有及时履行,甚至将消费者屏蔽拉黑。这种情况都涉嫌诈骗罪,诈骗的情形发生以后,如果消费者要维权,建议应当由消费者集体向当地的公安部门报案,报案以后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根据立案标准,也即满3千元的情况下,就可以作为刑事案件立案追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经济之声:在发现上当受骗后,集赞参与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赵占领:除了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外,消费者也可以向微信平台进行投诉。如果涉及到财产损失,而且很多人上当受骗,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刑事立案,另一方面,向腾讯投诉之后,还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起诉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保留上当受骗的证据,同时还需要了解清楚违法者的真实身份。如果通过公众号所发布这样的信息,公众号有经过认证,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看到账号运营者的真实身份。如果我们不能直接看到这个账号的真实身份,特别是使用个人信号发布信息的,这种情况下,按照司法解释,一般需要先向法律起诉,要求网络提供商提供账号注册者的真实身份,然后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邵桐:除了上述办法以外,还可以向当地的工商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工商行政机关也有权利对于相关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将涉及犯罪的行为移交相关的司法机关予以惩处。经济之声:网友“淮安国光”说,“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诈骗案件,我也是孩子妈妈,这种情况我遇到很多,但是从来没有相信过,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是最为保险的;还有就是每个人的心态问题,一定要牢记天上不会平白无顾的掉下来馅饼,有的只是陷阱。”网友“花王”,说,“我从来不参与微信集赞,就是怕不法分子盗取了个人信息”。从网友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家都认为这种事情涉嫌欺诈,如果涉嫌欺诈,微商可能要承担哪些法律方面的相关责任?邵桐:如果涉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的欺诈行为,根据消法的35条相关规定,要承担退一赔三的民事责任。如果这种情况还符合刑法当中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条件,肯定就不能适用消法当中的退一赔三,而是由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在立案以及审判的过程当中,法院会判决相关的责任人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上,退还或者赔偿被害人的相关经济损失。经济之声:在相关资料中我们也发现,在2014年6月份,微信官方就曾经发布公告,说朋友圈集赞骗局时有发生,所以微信官方决定严格的整顿公众账号的集赞行为,叫停了公众号集赞送好礼这样一些活动。而现在这些不良商家又展开了新的集赞活动的“战场”,利用个人账号来进行这些行为。同时我们的记者在从腾讯公司微信团队的相关工作人员核实到,就今天所提到这个微信号码,因为涉嫌欺诈已经被限制使用了。像这样一些管理措施,腾讯方面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整治微信虚假营销行为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到底在哪里,有没有办法来解决掉这些困难呢?赵占领:整治微信虚假营销实际上比其他类型的网络虚假营销存在的困难更多,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微信朋友圈是半封闭的社交平台,通常情况下只有加微信的好友才可以查看好友所发布的一些信息,而且朋友圈上所发布的信息是海量的,执法部门轻易不可能做到事前监测。基本上都是谁在用,事后由用户举报才会进行查处。第二,其隐蔽性更强,因为使用手机是实名制的,在落实上仍然不到位,违法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总之执法部门在调查其真实身份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
来源: 央广网 编辑:湘江9号
分享到微信:
相关资讯 关键词:小心微信新骗局:利用个人账号开展的集赞送童车活动
  【导读】多位年轻妈妈被微信朋友圈中的“集赞送童车活动”吸引,点赞同时在自己朋友圈里疯狂转发、求赞。然而按要求集齐赞数并支付少量费用后,宝妈们不但没有按时收到童车,还被商家拉黑或屏蔽。本期聚焦:小心微信集赞购物骗局。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翻看微信朋友圈,阅读圈里朋友分享的文章,自己有感而发也分享些有趣有用的文字、图片,这已经成了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微信朋友圈在拉近距离,增进感情的同时,也成为一些商家营销的工具。近些年来,在微信朋友圈最常见的就是各种集赞营销。优惠、免费礼品的诱惑,让一些人乐此不疲,也让“集赞送礼”这种营销手段长盛不衰。
  微信集赞能否真的得到商家承诺的礼品或服务?先来关注几位年轻妈妈的集赞经历。
  今年4月份,太原消费者张女士在翻看微信朋友圈时,无意中发现亲戚分享的求赞信息,点开后,她的注意力立刻被图片中精致的儿童车所吸引,为亲戚点赞后,她也加入到集赞领礼品的队伍中。
  张女士:4月17号我一个亲戚把这个活动转发到朋友圈集赞。28个赞加40元免费包邮摇摆车一辆,积赞38加60元送儿童推车一辆,积赞48赞加80元送儿童自行车一辆,积赞58赞加100元送儿童遥控路虎,宝马,保时捷一辆。而且要是再让20个朋友转发他们朋友圈的话,他们再送免费送儿童摩托车一辆。当时她说是这个产品都是包邮的,而且活动真实有效,当时其实我也怀疑过这个活动是假的。亲戚告诉我说,应该是真实的,他说,他们当时好像有弄过一个跟这个类似的,那个是真实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了,就转发了。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2岁,她准备通过集赞赢取一辆儿童遥控车,按活动要求,她需要集齐58个赞再另外支付100元就可以领到这辆车。在连续几天疯狂转发,求赞后,她如愿以偿的集齐了赞数。集齐当天,她就将截图和100元交付给微商。
  年轻妈妈王女士也是被精致的儿童车图片吸引,而加入集赞大军的,她说,加入前,她曾质疑过活动的真实性,因为儿童车的质量看上去很好,一辆至少要三,五百元,只付100元,就能买到,她有些半信半疑,直到商家发来已经转款并收到童车的人的聊天记录截图时,她才决定参与活动。
  多位年轻妈妈都按要求集齐赞数并支付了少量费用,随后,令她们感到意外的是,她们不但没有按时收到童车,催促对方发货时还发现自己已经被商家拉黑或屏蔽。
  录音:我们都看不到他的微信朋友圈,和他说话他也都不理了,在我跟前现在最少已经有20、30个人了,而且像我是金额少的,还有好多他们都是200块钱的,我们当时我们好多人都想着是怎么维权,因为我们都不懂这个知识,所以我们就是在微信上面把他投诉了一下。太猖狂了你知道吧,把我们这么多人骗了,他现在还在那发朋友圈呢。
  被屏蔽了,怎么还能知道,对方还在推广相关活动,宝妈张女士说,最近,有不少陌生人联系到她,询问她有没有收到儿童车的事情时,她才意外得知,微商在推广活动时,为了证明活动真实有效,会将一些已付款人的个人信息发给有疑虑的人,也就是说已付款的人一不小心就成了托儿了。张女士近几天还不断接到这种电话,所以她以此推断,这些人还在到处行骗。
  录音:我这两天一直在接电话,全都是陌生人,说明他到现在还在把我给他付款的那个截图还在到处发,证明它那个活动它还在继续,还有更多的人在上当。
  几位年轻妈妈给记者提供了大量截图,记者注意到,这个微商是在用个人账号发布广告,微信号为ling,微信名称是“喜欢就好”,这些妈妈们都是通过转账的方式支付的钱款。记者也尝试加这个微商为好友,但输入微信号后,得到的提示是,“查找失败,被搜账号状态异常,无法显示。”,记者又拨通了对方账号上显示的手机号码,拨打多次都是响几声就被挂断。
  之后,记者从腾讯微信团队核实到,目前这个账号因涉嫌欺诈已经被限制使用。由此看来,他们可能不止一个账号,消费者点赞转发时,需谨慎小心,不然会“害人害己”。
  记者查找相关资料时发现,早在2014年6月,微信官方就曾发布公告说,“朋友圈集赞骗局”时有发生,微信官方决定严格整顿公众账号的“集赞”行为,当时就叫停了公众号“集赞”送好礼的活动。从这些年轻妈妈的经历,和网上的一些消费者的相似经历来看,他们多是被个人账号开展的“集赞”送礼活动坑害,有的拒不兑现承诺,有的收到的礼品以次充好、还有的遭遇到其他的消费陷阱。
  由此看来,微信叫停公众号“集赞”送好礼的活动的做法已经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部分不良商家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开展“集赞”活动的“战场”。利用个人账号开展“集赞”送礼活动,是不是更易得手和脱责?这种行为是否涉嫌欺诈?
  除了今天案例中提到的集赞+收钱模式的集赞营销活动外,还有一些微商、实体店、卖场会开展只集赞不收钱的活动,参与这种集赞活动后,商家如果不兑现承诺,消费者可能不会主动维权,因为大家都觉得没有产生实际的损失。可是要知道,只要参与集赞活动,就有可能被套取真实的个人信息,真实个人信息一旦落入骗子的手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提醒大家,遇到类似活动需填写个人资料信息时,请三思而后行,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骗取。
  微商这种“微信求转发、集赞,事后承诺不兑现”的行为在法律上应该如何定性?在发现上当受骗后,集赞参与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还有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邵桐共同就相关问题做出分析解读。
  经济之声:微商这种微信求转发、集赞,事后承诺不兑现的行为,在法律上应该如何定性?
  赵占领:这种集赞、转发的行为现在非常普遍,其中有些是商家的营销手段,通过给予奖励,或者优惠价的方式,让用户帮助自己去推广产品和服务,借助社交媒体去实现快速的传播和营销的目的;也有一些像今天案例中所讲的,事后没有兑现承诺。
  这其中至少是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因为这种集赞、送礼或者低价购买商品的行为,首先是民事要约,用户按照商家指定的要求,完成指定的行为,比如集赞,这就表示这个承诺合同已经成立并且生效。这种情况下,商家就必须依法去履行这种合同,否则就构成违约行为。同时,商家这种行为还涉嫌欺诈消费者,按照消法的规定,应该退一赔三。
  第二,这种行为本身还涉嫌诈骗犯罪,特别集赞之后,让用户在付少量的费用然后去购买商品的行为,但实际上并没有发货,这种情况下,它还符合刑法所规定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这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物的行为,其中数额较大,北京的标准是3000元到5000元,也即,如果这种诈骗行为的数额达到3千以上,就符合了刑事立案的标准。
  第三,这种行为本身还违反了腾讯所制定的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规范等规则。实际上无论是公众号注册人还是微信账户的注册人,它跟腾讯之间都存在服务合同,微信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也属于服务合同内容的组成部分。其中微信的规则非常明确的规定,禁止采取这种奖励集赞等方式,强制或者诱导用户把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因此腾讯也可以依据活动的约定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
  经济之声:从法律上来说,给想要从事微商的朋友们提什么醒,哪些法律条款是不可以触碰的?
  邵桐:除了赵占领先生所谈到的这些法律规定以外,我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曾经也发布过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在这个管理办法当中,其中有一条是网络经营者和有关服务的经营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不能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者他人提升商业信誉。这种情况与本期案例有一定的重合性。
  微信经营者本身就提供了一种虚假的交易情况,即在消费者点赞或集赞完成之后,支付了少量现金情况下,本身应该按照其承诺去履行合同,向消费者发货,但其实经营者并没有在消费行为之初并没有建立一个真实的交易,没有及时履行,甚至将消费者屏蔽拉黑。这种情况都涉嫌诈骗罪,诈骗的情形发生以后,如果消费者要维权,建议应当由消费者集体向当地的公安部门报案,报案以后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根据立案标准,也即满3千元的情况下,就可以作为刑事案件立案追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经济之声:在发现上当受骗后,集赞参与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赵占领:除了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外,消费者也可以向微信平台进行投诉。如果涉及到财产损失,而且很多人上当受骗,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刑事立案,另一方面,向腾讯投诉之后,还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起诉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保留上当受骗的证据,同时还需要了解清楚违法者的真实身份。如果通过公众号所发布这样的信息,公众号有经过认证,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看到账号运营者的真实身份。如果我们不能直接看到这个账号的真实身份,特别是使用个人信号发布信息的,这种情况下,按照司法解释,一般需要先向法律起诉,要求网络提供商提供账号注册者的真实身份,然后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邵桐:除了上述办法以外,还可以向当地的工商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工商行政机关也有权利对于相关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将涉及犯罪的行为移交相关的司法机关予以惩处。
  经济之声:网友“淮安国光”说,“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诈骗案件,我也是孩子妈妈,这种情况我遇到很多,但是从来没有相信过,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是最为保险的;还有就是每个人的心态问题,一定要牢记天上不会平白无顾的掉下来馅饼,有的只是陷阱。”网友“花王”,说,“我从来不参与微信集赞,就是怕不法分子盗取了个人信息”。从网友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家都认为这种事情涉嫌欺诈,如果涉嫌欺诈,微商可能要承担哪些法律方面的相关责任?
  邵桐:如果涉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的欺诈行为,根据消法的35条相关规定,要承担退一赔三的民事责任。如果这种情况还符合刑法当中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条件,肯定就不能适用消法当中的退一赔三,而是由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在立案以及审判的过程当中,法院会判决相关的责任人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上,退还或者赔偿被害人的相关经济损失。
  经济之声:在相关资料中我们也发现,在2014年6月份,微信官方就曾经发布公告,说朋友圈集赞骗局时有发生,所以微信官方决定严格的整顿公众账号的集赞行为,叫停了公众号集赞送好礼这样一些活动。而现在这些不良商家又展开了新的集赞活动的“战场”,利用个人账号来进行这些行为。同时我们的记者在从腾讯公司微信团队的相关工作人员核实到,就今天所提到这个微信号码,因为涉嫌欺诈已经被限制使用了。像这样一些管理措施,腾讯方面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整治微信虚假营销行为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到底在哪里,有没有办法来解决掉这些困难呢?
  赵占领:整治微信虚假营销实际上比其他类型的网络虚假营销存在的困难更多,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微信朋友圈是半封闭的社交平台,通常情况下只有加微信的好友才可以查看好友所发布的一些信息,而且朋友圈上所发布的信息是海量的,执法部门轻易不可能做到事前监测。基本上都是谁在用,事后由用户举报才会进行查处。第二,其隐蔽性更强,因为使用手机是实名制的,在落实上仍然不到位,违法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总之执法部门在调查其真实身份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
编辑:赵亚芸
关键词:微信;骗局;集赞
今日,GMIC微信支付2016年智慧生活峰会在北京召开,微信支付团队公布将升级包括面对面账单、资金流系统升级、微信找零、“支付+会员”解决方案等产品能力,并表示将加速对各行各业输出更深度的商业价值。
陕西省安康市太山庙镇两干部为抢十几块钱的微信红包发生肢体冲突,县纪委对此立案调查。李某在微信中要求谢某返还抢到的红包,两人为此争执起来,李某一拳将谢某眼睛打伤。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返还红包即撤销赠与,而我国民法规定,撤销赠与是有条件的。
微信公号发布转载新闻有点乱 真相如何跑赢谣言,日前,各地网信办集中开展对涉及时政新闻的微信公号专项整治。这些被关停的账号多是违反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微信十条”,而其中“未经批准违规登载时政类新闻”更是主要原因之一。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色球是不是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