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卖的唱片机,能播放七八十年代经典老歌的唱片吗?

三天内拍卖
当前位置: >
七八十年代外文黑胶唱片:KROKY FROM TISKA
.直径30厘米
&&&拍品编号:&
领 先 者:
起 拍 价:13元最小加价幅度: 1元
运&&&&&&费:
快递:15.00
开始时间: 20:00:06
结束时间:
浏览次数:84次 出价次数:2次
线上收款方式:中介保护,即时到账
尺寸:长1*宽1*高1(cm).品相:九五品
品相描述:无
详细描述:一:实物拍摄图片,描述只代表本人观点,一切请以图片为主;外文黑胶唱片,本人不懂外文,有时封套和唱片不搭配,还请理解,请以图片为准,谢谢。
二:请慎重下拍,拍下即代表接受价格及品相,请勿以任何借口推脱,违约即赔付3倍佣金;
三:拍下多件,可以合并邮资!
最新20条出价记录
敬告: 您的出价表明已认同本站的 , 根据本网所售商品的特殊性及古旧书行业的具体情况,网站不支持7天内无理由退货。
最新20条留言
暂无留言记录。
您不是注册用户或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进行拍卖留言! &&&
您最近浏览的拍品记录
友情链接:&&&&重庆-重庆 &&&&网址:  &&
<font color="#CC
※&商店信息
◎商店评价
◎商店状况
◎联系函件
&&?商品点评
◎交易情况
◎客户情况
◎账目情况
◎爱心捐赠
商店【七八十年代老唱片】商品点评
交易方式:
发言日期:
<input name="s7" TYPE="text" value="" onKeyPress="if(event.keyCode57)event.returnValue=false" size="4" maxlength="4">
函件编号(数字):
<input TYPE="text" value="" name="s3" maxlength="8" size="10" onKeyPress="if(event.keyCode57)event.returnValue=false">
楼层(数字):
<input name="s6" TYPE="text" value="" id="s6" onKeyPress="if(event.keyCode57)event.returnValue=false" size="5" maxlength="3">
回复情况:
商品编号:
客户网名:
共23条,每页20条,共2页,第1页
&& 页面跳转
老唱片/胶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老唱片/胶片
摄影/相机包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老唱片/胶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老唱片/胶片
老唱片/胶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老唱片/胶片
老唱片/胶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黑龙江-加格达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老唱片/胶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老唱片/胶片
老唱片/胶片
七八十年代老唱片
共23条,每页20条,共2页,第1页
&& 页面跳转
Best View:800*600 为了本系统能够更好的为您服务,请使用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997788商城]中国收藏热线 制作 Copyright? 2000 by China Collect Line
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
此网页由商店[七八十年代老唱片]承租使用岁月流声,黑胶唱片在新时代的转身之途
[上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的经济工作定调为,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是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名词,再结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讲到的,对文艺工作在市场上的定位。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艺术领域的经济发展将有新的举措。社会经济调查杂志将一如既往地面向全国经济,发掘暂被忽视的经济角落,向读者展现全新的经济视角。本期,我们将目光投到一个“古老”的艺术行业,看看这个往昔的潮流玩物在新时代下有着怎样的“再生”思路。]
音响唱片展
黑胶唱片反客为主
2014&年11月28至30日,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为期三天的音响展吸引了大批业内专家和音响发烧友亲临展会,十数家国内外音响品牌及唱片图书发行公司参展。音响展还吸引了多位艺人明星出席签售,校长谭咏麟、歌唱家殷秀梅、香港歌手王菀之和叶振棠等歌手皆亲临展会现场,与观众亲密接触。这个由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广东天天精彩传播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深圳公司承办的项目每年举行一届,从未中断,至2014年已经到了第21届,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音响展览、全球四大音响展览之一。
此次音响展参展公司超过200家,展厅/位接近300个,展览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创下历年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之最。全球知名的印象品牌英国KEF的顶端系列Reference、英国ATC的高端定制系列等产品也在这次展览中首发。延续往年的盛况,在东方宾馆一号楼的3-7楼展区,观众们将看到160多个品种丰富、风格各异的发烧展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先进的音响产品和当代音乐唱片,在现场还能看到古董级的黑胶留声机、录音带等,这些专为音乐发烧友准备的设备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
在展会现场,来自台湾的黑胶专家小高音响是黑胶迷的关注点,小高在台湾黑胶界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没多少盘和臂能够考验他的调教功力。现场展出的bergmann唱盘相当简洁,很有德国的现代风格,用了时下最流行的气浮正切唱臂,事实也只有这种设计才是抗侧滑力的最佳选择。
据小高介绍,现在唱臂上搭载的日本唱头全世界只有19粒,但是性价比相当高,两万人民币,这对于很多my&sonic、phase&tech等唱头厂来讲只是中端价位而已。用的是传奇的EAR唱放,声音相当丰满温柔,能够听出黑胶的魅力所在,关于这种黑胶的魅力,在下文柳泽功力先生的活动中会着重说明。值得一提的是,小高这对音箱灵敏度相当高,对信号相当敏感,声音没什么性格,但唱盘调教好与否,能否捕捉更好的声音,它绝对可以体现。
除了展览,与互动观众的互动更是带动起到场人士对黑胶唱片的深刻回忆。日本音响杂志著名评论家柳泽功力以用家的角度,在展会上亲身讲解作为用家的心得和体验。作为柳泽功力而言,黑胶的确是一个矛盾的词语,他已经在《stereo&sound》担任主笔48年了,见证了黑胶的兴衰,这种矛盾更加是来源自他的个人选择,因为在80年代初CD出来的时候,他见证了很多经典的CD机作品,而在90年代末更加见证了很多的优秀SACD机,而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数码流时代。
但是与此同时,黑胶的本体是没有变化的,甚至新版的黑胶比旧版的更差,但黑胶播放的唱盘、唱臂、和唱头却是不断地发展,而数码与模拟的进步是完全不同的过程,CD和文件的播放进步更多是来自于数字技术,包括比特率、采样频率,或者是时钟处理抖动等问题,但黑胶呢?就是纯粹的物理力学,最大程度将抗侧滑力、超距、针压、避震、循迹能力等调到准确和平衡的状态
所以柳泽功力提到这点的时候,特别说到数码与黑胶之争,他说其实我们买一套视听设备回家,是为了让我们感到开心和舒服,所以无谓争个高下,只需要在两者之中找到优点,并且发挥出来就可以了。然后他直接地说,黑胶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播放人声,尤其是人声的脂肪感和厚度,特别有亲和力。所以这次他带来的几张唱片,除了《take&five》的爵士乐和谢林的小提琴作品,还有一只交响乐外,其他三张都是人声。
有在场的市民表示,在此次展会上被再次激发起对黑胶唱片的喜爱和享受,有计划再次购置黑胶唱片来听一下。但也有市民坦言,现在在市场上已经很少黑胶唱片和唱片机售卖了,想找到一张好的黑胶唱片殊为不易。
事实果真如此吗?《社会经济调查》杂志记者在展会结束后调查了广州市内的黑胶唱片行业,发现该行业仍“顽强”地生存着,虽然有不少的困难,但作为一种曾经的流行文化,它仍未完全被淘汰,近几年来甚至有点逆生长的意味。
以“淘”为主的生意
记者走访了多家音像店铺,CD、DVD、蓝光碟是主要的在售商品,黑胶唱片却难觅踪迹。多方打听后,有黑胶发烧友告诉记者,在广州中山六路的陶街电器城内仍有黑胶唱片售卖。记者随机去到陶街电器采访,在那里,记者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铺门前看到了久违的黑胶唱片大碟。
该店铺整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而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与一般的独立唱片店铺相比,这家略显狭小紧凑名为黑胶乐园的门店虽然少了玻璃门的“高大上”,但是这货物、店主与顾客的零距离接触反而给人一种更加亲切的感觉。开放式的门店与整个电器城的商业风格和氛围融为一体。一眼看遍的店内墙壁上同样都挂满了琳琅满目的黑胶唱片。记者去到时,看见店内没有销售人员,只有老板正悠闲地站在门口与朋友聊天。
记者在店内观察,其所摆出销售的唱片有邓丽君、许冠杰、关正杰等人的专辑,也有集锦大碟,不一而足。在店内逗留了超过1小时,记者只看见有一位来自顺德的发烧友到店询问唱片的情况,生意并不算兴旺。但纵使如此,店主苏先生也并不担忧,因为他认为卖唱片并不只是一门生意,还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与情调。“又玩又收藏”是苏先生的对这一门生意的定位。
听苏先生所说,他卖的主要是古典黑胶唱片和唱机。一开始,他是拿自己积攒的唱片来卖,后来就主要靠在外面收集好的唱片来卖,“花六七千元进了一些货,高中低档各进了百来张”。他说,如果不入行的人根本找不到这些黑胶唱片的进货的门道,“那是专门有人从各地收购回来的唱片,你熟行,有档口,也就自然找得到货源。还有一个渠道,就是从黑胶迷那里收购。”&
黑胶唱片的价格差别很大,便宜的也就几块钱。相较于旁边一家两倍大、玻璃门“有派头”的店铺,在苏先生的档口,中档唱片普遍100元/张,贵一些的也就是200块左右。
苏先生对黑胶的关注可追溯到二、三十年前,或许这也是不少六、七十年代广东人的共同记忆,“80年代时,我们有机会听到香港电台,听到了很多香港流行歌曲,那时香港歌手出的就是黑胶唱片和卡带。随着爱上那些歌手和歌曲,我们也开始爱上黑胶唱片和收集黑胶唱片。”
80年代,一张黑胶唱片卖20港元,在那时候可算得上是奢侈品了。“那时候买一张黑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仅要用高价人民币兑换成港币,还要有亲戚朋友在海外、或者有华侨在香港才可以买到。我最开始接触的也只是磁带,后来才买得到黑胶。”
苏先生还表示,通常的黑胶唱片玩家都在30岁至45岁之间,只有他们才喜欢这些老歌,不过近年来玩黑胶唱片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开始见涨。
一般而已,黑胶唱片会因为不同版本而有不同的售价,同一张碟不同店也有不同的价钱,而且有档主很直接地说,看什么人来买啦———由于黑胶做的就是老主顾的生意,新顾客和熟人通常是两个价钱。再加上是二手唱片,黑胶唱片的价格完全随行就市,能否以低价买到心水的唱片完全要凭个人的眼光,以及该种唱片在市场上的多寡而定。&
事实上,收藏黑胶是不分年龄阶层的,但30到45岁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收藏者最多。现在市面上黑胶的价格从几块钱到几万元不等。一般一手的头版碟要200多元。所谓头版就是第一刻板,比如一张唱片上标明限量版2500张,这是第255张,就是头版的。由于是限量发行,更多收藏者倾向于二手古董碟。
苏先生介绍道,做这一行难就难在识货,“如果对黑胶不了解,很容易进错货,用高价买来便宜货,根本销不出去”。所以,“一般来做黑胶唱片生意的都是一些有一定收藏经验的人。”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二手黑胶唱片的生意并不好做,因为“营业额完全没个准”。苏先生介绍,他有两个星期没卖出什么货,但是当天一天就卖了近3000元。苏先生说,自己一个月的营业额大概2000多元,好一点的时候也就5000多元。
“唱片的本质并不单纯是一种传播音乐的载体,相对于数字音乐这种快餐消费,唱片主义更是一种对于生活的记忆与回忆的保鲜。”苏先生接着说,“现在做这一行的人不多了,黑胶唱片也是卖一张少一张,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产物,承载了我们的共同回忆和梦想,当时时髦新奇的东西,现在听来倍感亲切。”
苏先生还向记者介绍,国内黑胶唱片热始于2006年,因为靠近香港,陶街现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二手音响和音像制品交易市场。全国各地的黑胶发烧友都会来新陶街淘碟。前几年交易旺盛时,一个月有几千张碟在交易并不奇怪。售价方面,几十元到几千元的黑胶都有。据称,之前有张“皇家芭蕾”的黑胶唱片因为是上世纪60年代的首版,以万元成交。但黑胶做的是老主顾的生意,新顾客和熟人通常是两个价钱。而且因为是二手唱片,黑胶唱片的价格完全随行就市。
数码化浪潮下的“回忆”
谈到黑胶市场的走向,一位老板说,唱片业下滑,很多国外大型音像公司已不再出版古典音乐黑胶,所以二手黑胶会越来越珍贵。
对于黑胶迷来说,“淘”是他们逛二手黑胶店的一种状态。坐在凳子上一张一张浏览唱片架,从中发掘意外惊喜的唱片,是黑胶迷淘碟的集体回忆。苏先生在经营过程中也尽量让每位来到独音唱片的乐迷保留这样独立的空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看,随便挑”。除此以外,与老主顾相聚交流文化、回忆往事,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享受。
据了解,发烧友喜欢黑胶唱片的理由很多:性感而透明的嗓音,怀旧的爆豆声,大张过瘾的封面……对于现在市场的主流CD,苏先生有着这样的评价:“数码录制的CD太过工业化,声音纯洁、轻灵、飘浮。黑胶唱片虽然是模拟录音,但音域宽厚,最让人痴迷的是它的原汁原味,特别具有一种现场氛围,虽然偶有‘哔卟’声,却仍然无法阻止人们对它的热爱。”
黑胶与CD的比较问题可以说是音乐发烧界永恒的话题。从音质上看,黑胶是原声,录音的效果如何,黑胶都会忠实地记录下来。CD不是原声,录音可经过音质的处理,随意放大减小甚至修改。对于黑胶发烧友来说,CD就像一个人工雕饰的美女,虽令人赏心悦目,但华丽的外表下可能只是一个假面。
回顾黑胶唱片的历史,它的兴盛在半个世纪前。在那个艺术大师辈出的年代,许多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的不朽音乐,被永久铭刻在黑色的密纹唱片上。可以说黑胶唱片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直到1984年CD诞生。中国是1992年开始进入CD时代的,至此,黑胶生产线大量被淘汰,而中国黑胶唱片的收藏历史也是发轫于此。
最初的两年,黑胶唱片的价格从每张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1994年,由于收藏者的喜好,黑胶唱片的价格有所回暖。到1996年,黑胶唱片的价格曾突破百元。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目前,国内市场的黑胶唱片均从海外引进,或者由二手市场得到。现在广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胶唱片大约是每张10元左右,珍藏版本,则高达上千元。
在接受采访时,现年五十多岁的苏先生似乎被勾起了无数回忆。他说同样一张唱片在不同国家发行有不同版本,价格自然有所分别。以邓丽君为例,一张台湾原装唱片的价值竟可高达200多元。“实际上,在欧美唱片工业从三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持续有近半个世纪,人们认识音乐就是从胶木唱片开始的。当八十年代以后,CD进入人们的生活,被认为是科技的发展,CD普及开来,黑胶唱片基本停止了生产。”
在中国,八十年代才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得音乐的流行传播直接从磁带、CD开始,说到这些,他的语气中略带遗憾,“我们缺失了唱片工业的年代。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还很少黑胶唱片出售,那时候经济没有现在好,玩黑胶唱片是一种奢侈,能接触到的也只是磁带。”
在苏先生看来,黑胶唱片这种有时代烙印的产物的价值远不是CD唱片、数码音乐可以相提并论的,从黑胶唱机中流淌出来的是具有时代感的回忆,这让苏先生着迷不已:“很多黑胶唱片已经绝版了,要播某首歌只能从黑胶拷出来,由于时代久远,黑胶唱片会发出类似的‘炒豆声’,以前觉得这是瑕疵,现在反而觉得珍贵,甚至听到黑胶唱片‘跳线’的声音,会觉得是某种特定情意结的回放。”苏先生介绍,黑胶唱片文化已经成为既复古又新潮的潮流。因为数量少,过些年后收藏价值会变得很高,将成为限量版的奢侈品。
现在时代不同了,很多人发达赚到钱就可以补偿到这个东西,听这种东西才能知道已经的录音设备是到达了什么样的水准,有很多东西是比现在的好多了,现在的东西普遍数码化,这个社会是很色彩,吸一口普通的新鲜空气都很难,这就是返璞归真,现在的很多东西变化很大,录一首歌可以在互联网下载,做一个压缩,黑胶唱片是没有压缩的。”
另外,根据苏老板十多年的经营经验,歌手的知名度和唱片销量也是它价值的体现,“如邓丽君就不用说了,除非是不认识她,蔡琴本身在CD唱片的地位就比较高,它的价值自然就形成了。说到底,这是源头音和最尾音的区别。”
曾经冷落,今天复兴
广东音像城是全广州乃至华南地区著名的音像制品批发市场,很多音箱店铺里的商品如CD、DVD、蓝光碟、黑胶唱片碟等都来自于该处。近日,记者去到音像城了解目前黑胶唱片市场的销售情况。
在音像城三楼有大约100家的音像品店铺,但记者走访后发现,有售卖黑胶唱片的店铺并不多,只有十多家,其中大部分都只是零售十几张,真正有大量黑胶唱片做批发生意的,只有1家!
在一家叫做“新京文”的音像店铺内,工作人员林先生表示,他们在音像城内做了十多年的生意,早期也有大量进货黑胶唱片,但销售甚为艰难,他发现当时已经没有人买黑胶唱片了。而同时黑胶唱片的进货价格也比较高,销售缓慢会致使资金周转缓慢,所以他们很快就放弃了销售黑胶唱片,十多年来都是以CD和DVD为主要销售商品。
平时他们会放着两张精选的黑胶唱片碟在店内,“有人买就卖吧,但都是装饰作用大于实际,都不会认为有很多人来买这些唱片的了。”除了新京文,其它零售黑胶唱片的店铺也基本上抱着这样的心态,黑胶唱片碟更多是以点缀的形式出现在这些店铺里面。
城内唯一一家做黑胶唱片批发生意的店铺广州敦煌音像发行有限公司,其总经理周志平向记者介绍道,他们目前店内的黑胶唱片种类不下数十张,一直都有定期进货,主要是向唱片公司拿货,有时也向收藏爱好者收购。记者在现场看了一下,该公司销售的黑胶唱片有港台歌星的专辑和精选碟、有红线女的粤曲、有美国的摇滚歌曲,还有法国的纯音乐大碟,种类确实不少。
据周志平所称,现在一般的黑胶唱片从唱片公司买回来约为140元/张,他卖出去批发价约170元——190元,但至少要一次性买10张;如果是零售,价格一般在300元/张。他还表示,除了实体店销售,他在淘宝也开了私店,300元/张的唱片,网上只售220元/张。
“我这能算得上了全广州黑胶唱片批发最大的店铺之一了,一个月销售出去500——1000张唱片。”周志平表示,黑胶唱片作为七、八十年代的玩物,在九十年代已经几乎消声匿迹了,那时确实很多的音像店都停止了销售这种唱片。但在2010年前后,这种唱片突然间又流行了起来。他推测,这可能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喜欢西方生活的那种模式,觉得喝着咖啡、红茶,听着唱片机播放唱片,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所以现在的中年人也喜欢上了听黑胶唱片。”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新出的音乐也有唱片。这与以前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一样,以前大多数人觉得黑胶唱片的歌曲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旧歌,而现在这种观念也在转变。
正因如此,他非常看好未来数年的黑胶唱片市场。“现在这种唱片的市场正在复苏,并且越来越大。很多外省的经销商也会来我这里做批发,广州的淘街电器城、海印电器城、高盈国家音像城都是来我们这里拿货。”
作为一名多年面对唱片行业终端市场的中介商,周志平还向记者透露,现在的唱片市场普遍受到互联网音乐的冲击而低迷,如果想做唱片的终端生意,就要学会捆绑销售,“例如把电器和唱片一起卖,或者放在咖啡店、饮品店里面卖,把图书和唱片一起卖。”
尽管前景不错,但周志平也指出黑胶唱片市场毕竟容量有限,作为一个较为“古老”的行业,旧有的唱片店也有不少,再加上小圈子销售较多,销售市场已经较为饱和,所以行业门槛较高,想新进入该行业的人士要特别注意了。
比唱片更专业的市场
说到黑胶唱片市场,就不得不提到唱机也就是黑胶唱盘,有好的唱片也要有好的唱盘才能把唱片的完美音质充分展现出来。
记者去到海印电器城和陶街电器城,发现内里卖黑胶唱盘的店铺已经很少了。在陶街电器城只有2家,在海印电器城也只有3家,很多卖音响设备的店铺都表示现在买黑胶唱盘的人不多,而且好的黑胶唱盘难觅,要是用差的黑胶唱盘以次充好则根本无法骗得过玩黑胶唱片的人,所以他们干脆放弃这方面的市场了。
在记者的询问下,一位黑胶唱片发烧友告诉记者,在广州市,海珠区的高盈国际音响城才是买黑胶唱盘的好地方。记者随即去到高盈国际音响城,看到那里卖黑胶唱盘的的店铺确实更多,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品牌有松下、AMARI等;有的只有唱盘、有的只有放大器,有的则设备齐全,所有附件齐全包括:原厂唱盘、唱臂、唱头、原厂唱头放大器(带MM和MC放大)、唱机唱放电源,到手即可开声享用,不必再另购其它配件。
在该处音响城内,记者看见卖唱盘的人和到场选购的顾客都是中来年人居多,记者装成购买者询问了一下黑胶唱盘的价格和使用情况,但得到的招呼都相当冷淡,且基本上不接受任何杀价。
其中一位店主徐先生对记者说道,卖黑胶唱盘与黑胶唱片略有不同,有些人不懂黑胶唱片,只是跟潮流或炒卖而买,但买黑胶唱盘则基本上是爱好者和发烧友,所以圈子生意气息很重,一般上的人来问价都不会很积极招呼。
据记者观察,黑胶唱盘市场比黑胶唱片市场更窄小,顾客群体也更专业,目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远没有黑胶唱片店铺人士所讲的正在回温的感觉。
好黑胶收购行价可过百元&
邓丽君、古典头版卖得贵&
大家都知道黑胶唱片有收藏价值,并且价值不小,就算不是听唱片的发烧友,也有不少人收藏来高价套现增值。但唱片这么多的唱片,并非每一张都有收藏价值,能卖出高价钱。那如何选择好的唱片来收藏呢?
曾有媒体记者在一家音响黑胶店里看到一张“四季”唱片,店主开价一千多元,店主说:“这是头版,和后来加印的版本音质相差也大,所以卖得比较贵。好的唱片声音的空气感好,也很饱满。再版时就可能丢失很多信息,空气感也会大大减少,声音变得很薄很尖,背景也会吵杂。有些碟新版加印了之后,旧版就全部升价,价格全被炒起来了。”&
而在新陶街二楼的一家黑胶店里,有《万颗红心向着党》的文革样板戏,也有一些粤剧或如《刘三姐》之类的旧碟,有些尺寸和普通黑胶唱片不同,也是卖两三百元一张。至于收购价,店主表示“大路货”(印数多的),价钱不会高。“像邓丽君的罕见版本贵一些,好的可以一百来块钱(收购)。”卖得最贵的华语流行唱片也数邓丽君的。店主透露,流行歌手的碟有前后期之分,“邓丽君最后一张卖得贵点,但不是每张都能卖到一千来块钱。有分香港版、日本版等不同地方的版本。”
邓丽君之所以“独领风骚”,主要是因为她正是如今音响发烧友们当年最流行的偶像。在新陶街三楼开黑胶店的冯小姐介绍,一张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唱片,虽然品相一般,仍可卖到700元左右。远比很多港台歌手的绝版唱片贵。除此之外,蔡琴、陈百强、张国荣、刘文正、齐秦等人的唱片,大多能卖到两三百元。&
该店主杨先生曾特别提醒,现在要搞收藏,一般都是收购冷门的唱片,即使贵一点也不要紧。
在新陶街电器城四楼开店的刘先生则认为,很多国外的大型音像公司基本上已不再出版古典音乐的黑胶唱片了,只有美国的一些公司还在出版一些新的流行歌曲和电影原声黑胶。因此,二手黑胶唱片变得越来越珍贵。一些卖得贵的黑胶唱片,生产于物质极度缺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按版本、乐曲、演出者、指挥家以及品相等差别,黑胶唱片的价格差异大,便宜的十几块,贵的几千上万一张也有。
黑胶碟成行成市被炒起来已有几年的时间了,目前广州市内的古典黑胶碟收藏已饱和。老顾客大多是四十岁以上的“实力派”或退休人员。经过几年储备,这些人大部分已经收藏了相当数量的黑胶唱片了。可以说该买的都买了。有些发烧友家里的收藏,甚至比刘先生这个经营者还多三四倍。据行家透露,有些玩家甚至收藏了60万张。
&#9632;话筒
小占(黑胶唱片爱好者):
玩黑胶唱片是相当需要耐性的,可能大部分的人会觉得听黑胶唱片麻烦,另外也很费钱,这两点就足以把绝大部分人挡在黑胶世界的门外。但如果一旦迷上唱针摩擦碟片发出的原始声响,就很难拒绝了。它发出的是一种比CD的声响更为柔和而且温润的声音,另外还有一种对过去的旧时光缅怀的感觉。
当你把一张黑胶唱片从封套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来,用专用的刷子把它清理干净,听不一样的唱盘还会选择不同的唱针,那种感觉是很难被代替的。不可否认,玩黑胶真的很“烧钱”,花几百块买一张唱片很平常,配置唱头、唱臂等,配全自己满意的配置,就得上万了。
某黑胶发烧友:
我来自自北京,是一位黑胶唱片的发烧友,是近几年才迷恋黑胶的,近两年每年都要来广州出差一次,每次都要去新陶街附近淘碟,第一次就花掉了2万元。我曾在店里选了一张贝多芬交响乐的手写版(用母盘制作时做出的第一张,唱片中间有手写的曲目)和三四张古典黑胶,还用100元的低价买到了台湾版《黑胶唱片收藏宝典》,一共花了1900元。&
叶老板(收藏爱好者):
我是做房地产生意和古玩收藏生意的,自己也有过唱片机,听过黑胶唱片。怎么说呢,其实好的黑胶唱片确实也挺吸引人的,如果有好的黑胶唱片,我也想入几张,但现在市面上很少找得到了。
我觉得黑胶唱片这玩儿就是一种怀旧吧,怀旧过往的生活和艺术气息,算得上是一种古玩了。但是就现在而言,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了,因为周边玩黑胶唱片的人很少了,就算有黑胶唱片在手也很能卖的好价钱了。
&#9679;数读
1.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ielsen&SoundScan此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日,音乐唱片销售在2014年上半年继续呈现出“自由落体”般的快速下滑,专辑和数字音乐的下载量则呈两位数的下降趋势。
2.包括了所有形式的专辑销售为1.21亿张,同比2013年上半年的1.42亿张有15%的大幅下滑。在数字单曲销量方面,2014年上半年的数字单曲总销量为5.936亿首,比2013年同期的6.822亿首下滑了13%。不过,音乐点播次数在上半年达到7030万,增幅为42%。
3.相比起的下滑,销量却,2014年上半年销量达到了400万片,同比去年2013年上半年的290万片上涨了40%。其中,美国歌手兼唱片制作人和演员杰克-怀特(Jack&White)新专辑《Lazaretto》发行黑胶的LP版本更是一举夺魁,该专辑的黑胶销量达到了4.9万片。
4.2014年,美国售出的唱片数量不到1000万张(确切地说是920万张)。这是音乐行业创造的最高唱片销量数字,至少是从《公告牌》(Billboard)于1991年开始使用SoundScan系统以更准确地统计销量以来的最高数字。对于黑胶来说,1000万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它实际上只占整个2014年售出的所有音乐专辑的约6%,因此现在还不是这类唱片宣布大获全胜的时候。
5.黑胶的销量多年来一直上升,这一趋势看起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2014年是该种介质的唱片连续第四年创下史上最高销量纪录。2004年至2007年,美国售出的黑胶唱片不到100万张(每年),因此达到920万张销量这样的数字——在一个购买音乐已经越来越不必要的环境里——是令人吃惊的成绩。&
&#9678;百科讲坛
黑胶唱片是在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音乐格式,又俗称“胶木唱片”,人们之所以称之为黑胶唱片,也许是因为胶木唱片中大多数是黑色的,但是也有存在其他颜色的黑胶唱片,比如黄色、透明、荧光、白色,同时还可以把歌手的照片印在唱片上,但成本要高一些。比如,曾经发行过名为《Stand&Up》的胶木唱片,发行时就有黄色、、绿色三种颜色。它又称LP,long&play,&是黑色赛璐珞质地的。&
黑胶唱片常见的规格有10英寸(录音时间短,一般只能录一首歌),和12英寸(录音时间较长,能达5分钟,亦为立体声LP标准规格)。
其格式有三种:33又三分之一转,LP密纹唱片,每面大约可录6首歌;45转,EP细碟,每面只能录一首歌;78转,SP粗纹唱片,每面可录约4分钟。
&#9650;历史
1930年,RCA&Victor出产了第一批用作商业用途的黑胶唱片。它们的直径为12英寸,能够有每分钟33转的回放。当时更常用的唱片材料是虫胶,但用乙烯基(黑胶唱片主要材料)做出来的唱片有更好的音质。黑胶唱片在那时候还不是很普及,因为能播放黑胶唱片的设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太昂贵了,尤其是在大萧条时代。
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发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单面可录音时间将近30分钟,比以往长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称之。相对的,以当初的科技状况,有所谓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钟是78转。现在通行的唱片几乎都是33转,所以黑胶唱片就被直接称为“LP”。
1957年,立体声录音开始应用在LP上;1968年,传统的单声道录音正式谢幕。单声道录音只依靠一条声道在扩音器里储存声音。在1970年代,唱片工业发行四声道录制的黑胶唱片,尝试与当时流行的四声道和八轨磁带竞争。四声道录制利用了四条声道去记录、并把声音向听众周围的四个角落回放。尽管四声道的黑胶能提供听觉享受,但这些唱片本身没有享受到商业上的成功,因为唱片有三种不同的格式,并且只能在各自的唱片机上播放。
20世纪80年代,CD唱片的出现开始大幅度地降低黑胶的受欢迎程度。1998年,中国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目前国内市场的黑胶唱片基本上都是引进海外的,或者二手的。
&#9679;相关新闻
经过一年酝酿,第九届地下黑胶市集于2015年3月12日至23日,在诚品敦南店B2艺文空间开幕,活动结合9家软、硬体厂商,推出超过3万5000片囊括摇滚、爵士、古典、流行等各类型华语与西洋黑胶唱片。
以文化生活为经、音乐聆赏为纬,不断延伸人文生活向度的诚品音乐,自2007年创办第一届《地下黑胶市集》以来,在全台各地持续举办各类型黑胶活动,推动黑胶唱片在台湾的发展,让地下黑胶市集成为全台规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黑胶展售活动。
诚品音乐观察,目前台湾的黑胶市场主要以古典与西洋音乐为主力,特别是古典音乐的占比可达40%。因此,这次活动除了增加古典黑胶唱片数,更特别引进5款全台独家限量古典珍稀唱片,包括全球限量300套的巴哈6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Devy&Erlih)、巴哈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Rolf&Looser),与全球仅余3片的Henri&&&Claire&Honegger演奏会黑胶唱片签名版本,提供玩赏行家之间难得的交流机会。
此外,国台语部分这次则主打五月天第五张作品《神的孩子都在跳舞》限量翠绿彩胶唱片,与江蕙台湾红歌纪念版限量典藏黑胶唱片,预料不仅将能带动更多年轻族群聆听风潮,更能吸引许多两岸三地的黑胶乐迷前来挖宝。
策划:杨旭波&&&林仲儒
记者:林仲儒&&&陈虹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八十年代经典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