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花朵填空花朵

黛玉是芙蓉?又说晴雯是芙蓉花神?
【置顶】1)谢绝转载。2)已授权维权骑士维权。3)明知故犯者,自求多福吧。————————————————————回答————————————————————写在前面:1)图多杀流量,手机党慎点。2)谢绝任何转载!!!博客、朋友圈、微信没有例外,答案只出现在知乎上。3)谢绝任何形式的抄袭。最讨厌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小偷。4)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大家请点击文中链接浏览出处),非商业用途,仅在知乎网作分享参考说明用。这个问题大约是从书中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得到的灵感吧~宝玉在自己生日的夜晚,请各位姐妹到怡红院来喝酒抽花签——“晴雯拿了一個竹雕的簽筒來,裏面裝著象牙花名簽子”,然后就有了以下对应的美人与花,还有题字:宝钗:牡丹「艷冠群芳」探春:杏花「瑤池仙品」李纨:梅花「霜曉寒姿」湘云:海棠「香夢沉酣」麝月:荼蘼「韶華勝極」香菱:并蒂「聯春繞瑞」黛玉:芙蓉「風露清愁」袭人:桃花「武陵別景」就中有五人(宝钗、探春、李纨、湘云、黛玉)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已经通过花签有了明确的说明(下划线标注)。剩下的七位是:元春、迎春、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秦可卿。注:袭人只在又副册,但花签竟令她占了三月月令的桃花,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请看下文。十二这个数字有太多的巧合,加上《红楼梦》中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的生日为二月十二日,即花朝节,也是百花生日。花朝节迎花神,芒种节送花神归位,第二十七回就描写了大观园内送花神的情形:......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繫了。每一顆樹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我国自古就有十二月花神(只是没有统一的说法)。清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镇御厂制作了一套“十二月令花神杯”,每一只杯子上都绘制着当月月令对应的花,和一首与花相关的诗句,并落“赏”字篆印。后来乾隆时期承德所建的花神庙中,供奉的十二月花神与花神杯上的顺序也是一致的,分别是:一月迎春,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详见:)我猜想:曹家得势于康熙一朝而失势与雍正一朝。既然康熙至乾隆时期十二月花神的顺序都没有变化,那么曹雪芹会不会以十二月花神来隐喻《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呢?——完全有可能。首先,花签中已经出现过的有:※ 二月杏花——探春出自钱起《酬长孙绎蓝溪寄杏》:出自钱起《酬长孙绎蓝溪寄杏》: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拂径清阴合,临流彩实悬。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懿此倾筐赠,想知怀橘年。 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把玩情何极,云林若眼前。——杏花在《瓶史月表》中被称为二月”花客卿“,在《花经》和《瓶史》中位列四品六命。(详见)探春原是才貌双全,更兼心中大有抱负,称之为《红楼梦》中的杏花花神也不为过。探春的花签上正眾是“一枝杏花,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书中花签的诗句和注解是有象征意义的,隐喻每一人的命运。书中的探春虽有得贵婿之命,却也不得不“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饱受生离死别之痛,不可谓不薄命也。杏花花神为杨玉环,这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绝世美女和唐玄宗的不伦之恋在《长恨歌》中被传唱千年。然而她的下场很惨,被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但愿探春不要遭遇这样的命运)※ 三月桃花——袭人(待定)出自薛能《桃花》:出自薛能《桃花》: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开齐全未落,繁极欲相重。 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篱落欹临竹,亭台盛间松。乱缘堪羡蚁,深入不如蜂。 有影宜暄煦,无言自冶容。洞连非俗世,溪静接仙踪。 子熟河应变,根盘土已封。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桃花在《瓶史月表》中是三月的花盟主。《花经》《瓶史》列之为三品七命。虽然曹公在文中确切令袭人抽到了桃花签,但这位只堪位列「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以“一簇鮮花,一床破席”为画、以“優伶有福,公子無緣”为词的通房大丫鬟,在我看来恐怕是没有资格成为本书中的桃花花神的。(而且,这种美艳袅娜兼有风流姿态的花朵让我想到的不是袭人,而是秦可卿)。※ 四月牡丹——宝钗出自韩琮《牡丹》:出自韩琮《牡丹》: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牡丹乃花群芳之冠,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花经》和《瓶史》列其为一品九命。牡丹花神据说有三人:丽娟,貂蝉,李白。其中丽娟”玉膚柔軟,吹气如蘭,身輕弱,不欲衣纓拂,恐傷為痕” 并且擅长唱歌 “唱回風之曲,庭中樹為之翻落”;貂蝉为四大美女之一,擅长歌舞,以离间计著名;而李白虽为男子却才华横溢,有“诗仙”的美名——纵观这三人,除了丽娟的柔嫩肌肤与李白的过人才气外,其他的都与宝钗不甚沾边。群芳宴上,曹公已借众人之口道:「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或许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里只有宝钗才配做牡丹花神。※ 六月荷花——黛玉出自李群玉《莲叶》: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说黛玉是出水芙蓉(即荷花),“风露清愁”,真是一点违和感也无。只有这位世外仙姝才配得起这样清丽脱俗的花朵。有意思的是,六月荷花花神是西施,而黛玉所著的《五美吟》当中,第一首便是咏西施的:“一代傾城逐浪花,昊宮空自憶兒家; 效颦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西施的红颜薄命惋惜不已,一如黛玉。黛玉是书中绝无异议的荷花花神。荷花又名水芙蓉,有花中君子之美称,更与佛法有缘,增添了超逸脱俗之美。《花经》和《瓶史》却只列它为三品七命。我觉得着实有些太低了。像荷花这样不同凡俗的花朵,列为一品九命亦不为过;况且书中亦有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可见在曹公心目中,芙蓉(荷花)的地位与牡丹是一样的,一如钗黛并列。Q1:黛玉明明是绛珠仙子,“閬苑仙葩”,一株人间繁花无可比拟的仙草,怎么在这里变成荷花了?见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很清楚,绛珠仙子是黛玉的前世,而非今生。下世为人的是林黛玉,抽中花签的也是林黛玉,况且曹公还借众人之口道:「這個好極。除了她,別人不配作芙蓉。」——以芙蓉(荷花)喻黛玉,这里再明显不过。Q2:关于“黛玉和晴雯究竟谁是芙蓉”这一问题,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孜孜不倦地在评论区问为什么黛玉是荷花而不是芙蓉?(我要哭了。。。)你们能不能稍微先阅读下排名第一 的答案???知乎日报这么好的回答,拜托你们读一读,还用我在这里赘述吗?!如果你已经懒到不想看的地步了,我便以一句话总结为:“晴为黛副”——二人都是芙蓉花,只不过黛玉是水芙蓉(即荷花),而晴雯是木芙蓉(即如今成都市的市花)。※ 十一月梅花——李纨出自许浑《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上罒下离,读音
lí)。——梅花以清高孤洁闻名,亦有花中清客之美称,乃十一月花盟主,在《瓶史月表》中位列一品九命,与牡丹同品。梅花花神正是那位在含章殿小憩并做“梅花妆”的寿阳公主。李纨在书中出场次数不算多,大抵是守寡多年熬到儿子出人头地、自己也一命归西的结局,和寒风中傲雪的梅花境遇相似。可惜我也没瞧出李纨在别的方面能媲美梅花的(其他人诸如妙玉、宝琴、黛玉、岫烟,身上都多少有些梅花的傲骨与灵气)。Q1:为什么梅花不是喻妙玉,而是喻李纨?李纨不是更适合兰花吗?我的看法是以花签为主,如无花签对应,则以「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词等为主。李纨抽到画着一枝老梅的花签时,曹公借她的口说道:「好極。你們瞧瞧,這勞什子竟有些意思。」可见对以寒梅喻李纨的肯定。至于判词中李纨的图画“一盆茂蘭”以及“到頭誰似一盆蘭”,我认为要暂且居后。至此,文中十二钗正册中花签与花神杯对应的都集齐了,唯独缺湘云的海棠,因为三月的桃花被袭人占了。在《花月令》和《瓶史月表》()里,『二月』有:-桃夭,棣棠奋,蔷薇登架,海棠娇,梨花溶,木兰竞秀。-花盟主:西府海棠、玉兰、绯桃。——湘云的海棠是二月的花盟主,地位不凡。可惜,十二月令花神杯中没有海棠。(我多么希望花神杯上三月画的是海豚而不是桃花啊,这样的话,金陵十二钗就能堪堪对应上了~)剩下还没有注明花朵的正册十二钗,我推测大致的对应可能如下:※ 一月迎春——贾迎春出自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出自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恁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贾迎春的名字正合了迎春花,虽然她出场次数极少,却是不折不扣的“金閨花柳質”。黛玉初见迎春时,也觉得她“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一副温柔娴静的淑女姿态,可惜性格太懦弱了,最后遇人不淑,下场悲惨。《花经》列迎春花为七品三命,《瓶花谱》则列其为六品四命,品级不高,但胜在开放最早,实在是报春使者。至于迎春花的花神是哪位,我并没有查到。或许,曹公默许贾迎春为迎春花神。※ 五月榴花——贾元春出自孙逖《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出自孙逖《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海上移珍木,楼前咏所思。遥闻下车日,正在落花时。旧绿香行盖,新红洒步綦。从来寒不易,终见久逾滋。——以榴花来喻贾元春,是因为她的判词中有一句“榴花開處照宮闈”。元妃在宫中有过一段受宠的日子(看她省亲的排场就知道了),并且很有可能怀上了身孕(石榴又名丹若,是多子的象征),在宫中如日中天(“照宫闱”可见煊赫之势);但这好运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她的曲子〔恨無常〕中有明显惨死的征兆:“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 在她死后,贾家很可能就一败涂地。《花经》把石榴花列为四品六命,而石榴花的花神是卫子夫。她曾为平阳公主家的舞女,后来平步青云,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生有戾太子刘据。汉·杂歌谣辞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从卑微的歌女到尊贵的皇后,一人得道全家富贵,卫子夫本是一代传奇,却因巫蛊事变断送了自己和儿子的性命。她的下场非常凄惨,元妃也一样。※ 七月兰花——妙玉出自李峤的《兰》:出自李峤的《兰》: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兰花有花中幽客之称,在《瓶史月表》中位列一品九命,与牡丹、梅花同品,又是七月花盟主。之所以认为曹公可能以兰花喻妙玉,是因为妙玉清高孤洁的性情与兰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她远离尘俗的姿态,与兰花生于空谷幽兰相似;而才华横溢之处又酷似兰花清芬怡人。在她的曲子〔世難容〕中,亦有“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罕”的比喻。再者,兰花的花神是苏小小。这位钱塘名妓倾倒了诸多文人雅士,在她死后仍然对她传颂不已。苏小小的墓前有十二幅楹联,其中最著名的一副是“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妙玉的结局,从她的判词中可一窥端倪,落于泥垢之中的美玉亦逃不过“終陷淖泥中”的悲剧人生,而我们似乎能够从〔世難容〕一曲终,“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願”这句看出:妙玉的带发修行生涯并不会长久。这位出家的闺秀终有重返尘世的一日。※ 八月桂花——巧姐出自李峤的《桂》:未殖银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桂花在《瓶史月表》位列八月花盟主,为二品八命。之所以会认为桂花比喻巧姐,是因为巧姐命中有贵人相助(桂与贵同音,一如探春的杏与幸同音),方得以在落难之际逃离险境。巧姐出生在农历七月初七,书中借凤姐之口说「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原因是这一天正是乞巧节,传说人间的喜气(即喜鹊)都到天上搭桥去了,所以这天出生的孩子命不好(巧的是,巧姐在书中一个劲儿地生病,频率比黛玉还高)。刘姥姥便为她取了个“遇難成祥,逢兇化吉”的名字。桂花花神是唐太宗的徐贤妃。传说她幼年极其聪慧,诗词为一绝,极得晚年的太宗宠爱。后来太宗驾崩,她也追随而去(病逝,非殉葬)。《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巧姐只是个奶娃娃,也看不出她的品格如何。或许有人会说,夏金桂才是书中明文的桂花之女,家中以金桂闻名,她还把桂花叫做“嫦娥花”,然而此人悍妒狠辣、心硬如铁——我宁可相信曹公以桂花喻巧姐,也不愿意让这么好的花被夏金桂这种狠毒女人给糟蹋了去。※ 九月菊花——惜春罗隐的《菊》: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菊花在《瓶史月表》位列列一品九命(与牡丹、兰花、梅花同列),又为九月花盟主。菊花有“花中隐士”之名,而惜春也是一位向往佛门的“在家姑子”。緇衣頓改昔年妝”“獨臥青燈古佛旁”,出家应是惜春的结局。从出身富贵而向往隐逸、看破红尘这一点看,以菊花喻惜春亦无不妥。“菊花花神为左贵嫔(左棻),是我国最早的女诗人。少好学,善作文。而惜春善画,她的诗做得怎样却不得而知。大观园起菊花诗社时,林黛玉以《詠菊》《問菊》《菊夢》三首夺得魁首。其实,若要说凌霜自傲的姿态与高洁出尘的气质,黛玉未尝不适合菊花;然而鉴于前面她已经抽到了“风露清愁”(荷花带露的姿态更神似泪珠不断的黛玉),所以这里就不再考虑以菊花喻黛玉的可能性了。※ 十月月季——王熙凤题词:“题词:“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出处不详。——月季在《瓶史》中无品无命,实甚遗憾,然而它每月开花,四季不断,实在芬芳可爱。王熙凤是书中一个令人惊艳的人物。她容貌艳丽,喜爱奢华的妆扮,黛玉第一眼见她便是“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她口齿伶俐,治家有方,“男人萬不及一”,乃是“脂粉隊裏的英雄”。只可惜一点:没文化,不识字——我觉得这和月季花美艳动人却无品级颇为相似。若以月季喻王熙凤,也算是挺合适的。(像凤姐这种泼辣的美人,我倒觉得玫瑰花更像她——红艳芬芳、满身是刺,书中还以红玫瑰花比喻过探春,她俩倒是一路的性子)月季花神为王昭君,为四大美人之一,最终出塞和亲,永不得归故土。从判词和曲子来看,王熙凤的结局也很凄惨,虽然不类昭君,却逃不过薄命的下场。※ 十二月水仙——秦可卿题词:“题词:“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出处不详。——水仙被称为花中雅客,《瓶史》将其列为一品九命(与牡丹等同品级)。秦可卿是书中一位极其神秘的人物,而且是十二钗中第一位死去的。从她的描写和判词等来看,她大致有几个特点:长得很美(擅風情,秉月貌),多情(情天情海幻情身、宿孽總因情),作风有问题(漫言不肖、造釁開端、敗家的根本)。关于她的结局,尽管书中以含糊的笔触写是病死的,然而“畫梁春盡落香塵”和一美人懸梁自縊的图画都指向上吊而亡。水仙花神为宓妃,即洛神。她的原型是曹丕的皇后(生前为夫人)甄宓。甄宓美丽贤德,但终因被奸人为陷(郭女王进谗言)而失宠,最后被赐死,据说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情形极惨。虽不知甄宓是如何被赐死的(服毒?上吊?还是其他?),但因着秦可卿亦有身份被揭发而被皇帝赐死的可能,在这一点上隐约与甄宓的命运相重合了。『小结』十二月花神与金陵十二钗对应表:(各花品级来自:(各花品级来自:)
作为一个长年累月研究(如果称得上是研究的话)花卉文化的红楼梦爱好者,表示这题目完全可以写本书了。。嗯,篇幅有限,先回答下题主的疑惑吧。&br&&br&&b&首先「芙蓉」一词,在古代可指代不同花卉,包含的文化意象也有所区别。联系书中上下文来看,&/b&&b&黛玉的芙蓉和晴雯的芙蓉,应该并非同一种——晴雯是木芙蓉,这一点基本无疑问;但关于黛玉,她的「芙蓉」,更可能是水芙蓉,即荷花。&/b&&br&&br&&b&荷花古名甚多,芙蓉即是其中一个,并且常常出现在书面用语中。而木芙蓉,《本草纲目》中注解「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之名」,所以算是跟了荷花的风。晴为黛副,这样理解倒是很合适;更重要的是,书中对林黛玉这个人物以及相关情节的设定,都是非常符合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荷花形象的。&/b&&br&&br&先看原文。&br&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大家抽签,个人都有对应的花名。几乎是最后剩了一支给黛玉:&br&&blockquote&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b&风露清愁&/b&」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br&&b&莫怨东风当自嗟。&br&……&/b&众人笑说:「&b&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b&」&/blockquote&&br&这里面,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来自欧阳修的&a href=&///?target=http%3A///view/.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i class=&icon-external&&&/i&&/a&,主要是暗示红颜薄命,跟花关系不大,可忽略不计。「风露清愁」四字,倒是仙气腾腾,但翻遍古诗词和花木古籍,也未见确切出处。可能是曹雪芹原创。&br&光是这么看原文,芙蓉的意象确实很飘渺,大家理解不一致也很正常。但重要的是众人的反应:&b&只有她黛玉配得上芙蓉啊。&/b&&br&——晴雯当时应该也在场吧?这才写了芙蓉的不二人选是黛玉,后面再来一篇浓墨重彩的《芙蓉女儿诔》。。。倘若是同一种花,这主线bug就开得有点太大了,曹雪芹打自己的脸也打得有点过分了啊。&br&&br&而且比起木芙蓉。。。&br&&img src=&/78ddad4f41b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78ddad4f41b_r.jpg&&&br&&br&怎么看也确实是身为水芙蓉的荷花,更契合「风露清愁」的灵动气质吧。&br&&img src=&/1b2ac5e0fe338ac8ca04ebbd4513ab28_b.jpg& data-rawwidth=&681&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1& data-original=&/1b2ac5e0fe338ac8ca04ebbd4513ab28_r.jpg&&&br&&br&好吧可能有人审美观有差异,会说我就觉得木芙蓉比水芙蓉更有仙气!&br&那也没有办法。。。&br&&br&可是就算外在美没有定论,荷花的内在美也还是完胜啊。。。&br&&br&&b&中国古典文化里,荷花其实一直是【女性美】和【爱情】的象征&/b&。譬如「出水芙蓉」这样的成语,或者在清朝的花卉百科全书《广群芳谱》里收录的大量荷花诗歌,几乎都是以美少女互为比拟的。&br&&blockquote&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艳红。丽质徒相比,鲜彩两难同。——卢思道《采莲曲》&br&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王昌龄《越女》&/blockquote&(王昌龄貌似很好这一口。还有那个有名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也是他写的。。)&br&&br&&br&至于爱情也从来不少见:&br&&blockquote&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br&&br&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常伦《采莲曲》&br&一曲天香金粉腻。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薏密莲深秋正媚,将花寄恨无人会。——欧阳修《蝶恋花》&/blockquote&&br&&b&进入宋朝之后,理学开始大力发展,周敦颐《爱莲说》里「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意象才逐渐明确起来,但民间文化中仍然将荷花视为纯洁美丽之代言。而这些特质也并非绝对矛盾:比如,如果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七窍玲珑,亭亭玉立,还有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清高文人气。。。能做到这些的,也只有荷花,和林妹妹了。&/b&&br&&br&&br&除此之外,黛玉与荷花的关系也仍有其他佐证。还记得那首《叹香菱》吗?&br&&blockquote&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blockquote&&p&荷花与菱角都是水生植物,香菱与黛玉则都是苏州人氏,算是同乡。后来又有学诗之缘,说是一脉相承,也是合适的。既然「两地生孤木」是夏金桂——大家都看得出来——荷花指代的,自然便是黛玉了。&/p&&br&&br&&br&至于晴雯与芙蓉的关联,则来自78回著名的《痴公子杜撰芙蓉诔》:&br&&blockquote&&b&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b&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问他是管什么花的神,告诉我们日后也好供养的。他说:『天机不可泄漏。你既这样虔诚,我只告诉你,你只可告诉宝玉一人。除他之外若泄了天机,五雷就来轰顶的。』他就告诉我说,他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br&先行礼毕,&b&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b&乃泣涕念曰:……&br&读毕,遂焚帛奠茗,犹依依不舍。小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b&忽听山石之后有一人笑道&/b&:「且请留步。」二人听了,不免一惊。那小鬟回头一看,&b&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b&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blockquote&&br&这里已是农历八月,即9-10月间。宝玉能将诔文挂在花枝上,黛玉又是从「山石之后」「芙蓉花影」中走出来,可见应是陆生的,正当花季的木芙蓉。&br&有细心的同学可能会说:这里也提到水池了啊。&br&——这就更有趣了。木芙蓉虽不是水生,但古人一向公认宜在水边栽培观赏。《长物志》中就曾提到:「宜植池岸,临水为佳。」&br&&br&&b&综上,无论外在美还是内在美,水芙蓉(荷花)都完爆木芙蓉,其深厚的文化意象和理想气质也绝非后者可匹敌。与之有关的象征是美丽动人的少女、惺惺相惜的爱情、洁身自好的君子,这些深入人心的印象明显更加符合黛玉的定位——诗意的,超脱的,在水一方的,出淤泥而不染的。&/b&&br&&b&而木芙蓉,虽然缺乏荷花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清秀灵动亦不及荷花,但粗枝大叶,疏朗艳丽,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拒霜花」,此花开过,便宣告肃杀秋冬即将来临,从此群芳凋尽,白茫茫大地真干净。&/b&&br&(好像楼下有同学认为我对木芙蓉与晴雯有贬低之嫌。我倒没有这个意思哈,说起来自己还挺喜欢木芙蓉的。只是书中总归有主角配角之分,花之文化,亦有深浅之分。写得仓促,希望不要误会~)&br&&br&&b&P.S. 《红楼梦》中,「花」是颇重要的一个意象。从书中的角色安排而言,几位最重要、形象最丰满的少女角色,对应的都不止一种花卉,且从文化渊源来看,也都大有可挖掘之处。&/b&譬如宝钗的牡丹与蘅芜苑的各色藤本,史湘云的海棠与芍药,探春的玫瑰与红杏。。。而黛玉,除了荷花,曹雪芹又在她的潇湘馆里种满竹子(宁折不弯),点缀三两芭蕉——对,就是「红香绿玉」里那色如深绿玉石的芭蕉(心寄愁思),让她长吟桃花行(红颜薄命),魁夺菊花诗(孤高清逸),甚至还有那棵只应天上有的绛珠仙草——她们的形象,已经不是单用一种花就能概括和媲美的。&br&&br&而这要详细讨论起来,又是一大篇的话了。
作为一个长年累月研究(如果称得上是研究的话)花卉文化的红楼梦爱好者,表示这题目完全可以写本书了。。嗯,篇幅有限,先回答下题主的疑惑吧。首先「芙蓉」一词,在古代可指代不同花卉,包含的文化意象也有所区别。联系书中上下文来看,黛玉的芙蓉和晴雯的…
最高赞的两位答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女神,还买了其中一位的新书。TL看见了这题,也就来凑凑热闹。&br&&br&&p&本文试图以前代的咏物诗词和《红楼梦》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曹雪芹对主要的几个女性的花格的准确定位为依据。把花之“形”和人之“神”天衣无缝地定格到某一特殊人物身上, 从而使读者不仅可以想象其“形”,更能余味无穷地去品评其“神”。&/p&&br&&p&&b&一、薛宝钗——牡丹&/b&&/p&&img src=&/fe87ee7d4a4d6ae9e18c6c7_b.jp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fe87ee7d4a4d6ae9e18c6c7_r.jpg&&&img src=&/ebb4c5c717bc5b6e6761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开夜宴时,她抽到的诗签是“牡丹——艳冠群芳 ”, 下面的诗句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无情”是她的主导人格的核心, 动人则是其貌为大观之最, 还有会说话和会处世上。宝钗作为封建时代“淑女”的代名词,在贾府中她一直是以平静的态度、精细的手段和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和自己相关的人和事。“艳冠群芳”点名了她在众多的少女世界的地位 , “任是无情也动人”则是她人格的最核心所在,也是她命运的谶语。&/p&&br&&p&这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的《牡丹花》:&/p&&br&&p&&i&似共东风别有因,&/i&&/p&&p&&i&绛罗高卷不胜春。&/i&&/p&&p&&i&若教解语应倾国,&/i&&/p&&p&&i&任是无情也动人。&/i&&/p&&p&&i&芍药与君为近侍,&/i&&/p&&p&&i&芙蓉何处避芳尘。&/i&&/p&&p&&i&可怜韩令功成后,&/i&&/p&&p&&i&辜负侬华过此生。&/i&&/p&&br&&p&这首诗中提到两个典故,都与宝钗的性格及命运有着直接的关系。“解语”出自唐玄宗赞美杨贵妃的话,说贵妃是他的“解语花”, 宝钗进贾府本是待选入宫要 去做帝王们的“解语花 ”的, 她怀抱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的凌云之志,并且也拥有了一切资本,只可惜未能如愿, 辜负了盖世之貌和稀世之 才 , 对宝玉 , 她的那些才和德派不上用场, 只能委曲她了。&/p&&p&就这一典故而言, 她绝对不是宝玉的知己,她自己也明白二人的冲突是思想上、精神上的, 是任何外在的力量调节不了的。其二是“韩令功成”, 说的是唐代元和末年韩弘到长安后, 叫人把住处的牡丹全都砍掉, 韩令暗指宝玉, “功成”含有“彻悟”之意, 言宝玉“彻悟”之后终于出家为僧, 宝钗就只有寂寞地了此残生了。小说第六十三回写到: “众人都笑道:‘巧得很, 你也原配牡丹花。“&/p&&br&&p&&b&二、林黛玉——水芙蓉(莲花)&/b&&/p&&p&&b&&img src=&/4f5fce2fadc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img src=&/3b4a11a33a96be89fb10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b4a11a33a96be89fb10f_r.jpg&&(屏风)&/b&&/p&&img src=&/924d1eaaeb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24d1eaaeba_r.jpg&&&br&&p&在小说中, 属于芙蓉花格的人物应该是两个人 , 一个是黛玉, 一个是晴雯。开夜宴时黛玉抽到的诗签是“芙蓉——风露清愁”,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的《明妃曲》: “红颜胜人多薄命, 莫怨东风当自嗟”。 而黛玉应该是水芙蓉——莲花。&/p&&br&&p&元代萨都剌的《芙蓉曲》&/p&&br&&p&&i&秋江渺渺芙蓉芳, 秋江女儿将断肠。&/i&&/p&&p&&i&绛袍春浅护云暖, 翠袖日暮迎风凉。&/i&&/p&&p&&i&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非木叶。&/i&&/p&&p&&i&荡舟何处采莲人, 爱惜芙蓉好颜色。&/i&&/p&&p&黛玉在小说中一直是以一个诗性的文本存在的, 诗贵性灵, 贵真情, 忌矫饰。真正的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没有世俗的任何泥气和土气, 才显得那么地本色、纯真, 那么地让人心向往之。&/p&&br&&p&三、&b&史湘云——海棠&/b&&/p&&img src=&/91bb84c756ab97bb4cad3de3af728dd1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91bb84c756ab97bb4cad3de3af728dd1_r.jpg&&&br&&img src=&/71b0feec8d7ae7a5d541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71b0feec8d7ae7a5d541_r.jpg&&&br&&p&谈到《红楼梦》里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可爱的,莫非湘云。她天真明朗、真诚直率、热情如火。开夜宴时她抽到的诗签是:“ 海 棠——香梦沉酣 ”, 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p&&br&&p&出自苏轼的《海棠》诗:&/p&&br&&p&&i&东风袅袅泛崇光,&/i&&/p&&p&&i&香雾空蒙月转廊。&/i&&/p&&p&&i&只恐夜深花睡去,&/i&&/p&&p&&i&故烧高烛照红妆。&/i&&/p&&p&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中有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看到状况后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湘云在花众中的一个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p&&p&在抽到诗签时 , 黛玉打趣说: “‘夜深’二字, 改‘石凉’两字倒好”, 这是作者借黛玉之口的幽默, 也是对她醉眠花丛的叹美。苏轼诗歌的原意是怜惜春光的短暂,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所以连夜里都要秉烛去赏海棠的色和香的, 表达了作者的惜花之情。作者借苏轼的诗意,更暗示了她不幸的结局: 虽有洞房花烛的红妆新人之喜, 可转眼就“云散高唐, 水涸湘江”了。&/p&&br&&p&&b&四、香菱——并蒂花&/b&&/p&&img src=&/de9f1ccdea93_b.jpg& data-rawwidth=&493&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de9f1ccdea93_r.jpg&&&img src=&/53e397d2b5aaee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8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53e397d2b5aaee_r.jpg&&&p&香菱掣了一支并蒂花签,题着“联春绕瑞”,并一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出自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落花》中的一句:&/p&&p&·
&br&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p&&p&·
&br&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p&&p&·
&br&&/p&&p&并蒂花指枝干上并排开着两朵花的草木。并蒂花开,常常被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历来被人们视为祥瑞。可惜她“有命无运”,先遇上骄奢淫逸的呆霸王薛蟠,后又碰到妒忌暴戾的悍妇夏金桂。在第五回香菱的判词云:&/p&&p&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枯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诗中第三句隐喻“桂”字,暗示香菱是被妒妇金桂虐待致死的。但在后四十回续书中,作者却延续了香菱的寿命,让她有了一个较好的结局,将她“扶正”成为薛蟠的正室。高鹗的这一安排,是曲解了花签上“连理枝头花正开”的真正含义。从朱淑真《落花》全诗看,此句只是引子,诗的关键在“妒花风雨便相催”一句上,以此便可以推测香菱的命运应是遭人嫉妒乃至摧残,以至于最后凋谢零落。可见,并蒂莲只是红楼女儿渺不可及的一个愿望而已。&/p&&p&&b&五、麝月——荼蘼&/b&&/p&&img src=&/e0ce8dc0c32499cfcafd376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e0ce8dc0c32499cfcafd376_r.jpg&&&img src=&/37d1c75cfd42bcff2640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37d1c75cfd42bcff2640_r.jpg&&&br&&p&麝月之签,诗句出自《春暮游小园》(宋·王琪):&/p&&br&&p&&i&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i&&/p&&p&&i&开到荼蘼花事了,&/i&&i&丝丝夭棘出莓墙&/i&。&/p&&br&&p&此诗通过写一春花事的更替,言春事将阑,梅花落尽,粉褪残妆,而新红艳丽又发于海棠枝上,及至荼蘼花开后,一春之花事已终,大好时光去矣。当麝月问怎么讲时,宝玉却皱眉,将签藏了。从这段情节中可见,麝月所掣荼蘼一签,是个不祥之签。“韶华盛极”正意味着秦可卿死后托梦所嘱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极盛之期便是衰败的开始。因此,代表荼蘼的麝月在《红楼梦》中起到的是转折的作用。据脂批透露,袭人出嫁后,麝月是唯一留在宝玉身边的丫头。用荼蘼花作为麝月的象征,正体现了荼靡花的作用。从“花事了”就能够联想到“三春去后诸芳尽”,暗寓着大观园在短短的繁花似锦之后就是百花凋零,众芳流落,而十分繁华的贾府就只剩下“丝丝夭棘出莓墙”的荒凉景象“悲凉之雾,遍被华林”。&/p&&br&&p&&b&六、李纨——梅花&/b&&/p&&img src=&/bb3b643f198a6b993564d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1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img src=&/0bba8a6fa523eed092a99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0bba8a6fa523eed092a99_r.jpg&&&br&&p&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p&&br&&p&宋代王淇《梅》诗云:&/p&&br&&p&&i&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i&&/p&&p&&i&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i&&/p&&br&&p&诗中提到的林和靖,是指宋诗人林逋,在神宗末年,隐居于孤山梅岭,经常放鹤湖中,不婚不宦,肃然自适,有“梅妻鹤子”之称,是位超然物外的高士,梅花又称腊梅,严冬百花凋零独自香。象征着高洁、坚贞。 &/p&&p&《红楼梦》中的李纨,人物描写得也有林和靖的高致,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娴淑,嫁与贾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子等读而已”。在大观园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作者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p&&br&&p&&b&七、探春——杏花&/b&&/p&&img src=&/b947c4ebb8ad72d33d858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947c4ebb8ad72d33d858d_r.jpg&&&img src=&/e9beb3fef9bbd5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e9beb3fef9bbd5_r.jpg&&&img src=&/d35dbeef5ea8fe24db2b4a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第六十三回的“群芳谱”里,作者把她比作杏花。在这次夜宴的酒令中,她掣到的花名签子是“瑶池仙品”的杏花,背面还有诗句曰:“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中还有“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等语。由此引出一番闺阁之间的相互笑乐,一派热闹融合的气氛。但是,作者绝不是在欣赏这些少女天真烂漫的快乐,而是在借以托寓得签者未来的不幸命运。 “杏”是“幸”的谐音。古时君王会其嫔妃称“临幸”,那么以女子比杏花似乎也就暗含着才选后宫,备为椒房的意思。另外“幸”有“幸福”之意,但联系探春最终远嫁他乡的结局来看,探春是不幸的,而这种以似“幸”实“不幸”的比喻,寓欢笑于悲哀之中,更添其悲剧色彩。&/p&&br&&p&签上的诗句,原出于唐代诗人高蟾的《下第上永崇高侍郎》&/p&&p&&i&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i&&/p&&p&&i&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i&&/p&&br&&p&这首诗是高蟾科举落第时向达官贵人投谒之作,自比芙蓉,对既已得沐皇家雨露如碧桃和居于日边的红杏,表示钦羡,对自己的未来也并不气馁。同时,也还语含芙蓉开时碧桃红杏也不免凋零之意。《红楼梦》引此诗“红杏”之句来比拟探春,含义也是如此。虽曰“瑶池仙品”,远居日边,但也不免逢秋凋落。而且“日边”和“倚云栽”,对于探春来说就有远嫁的含义。这一点,与第五回属于探春的判词和《红楼梦曲o分骨肉》是相互呼应的。判词中的“千里东风一梦遥”曲中的“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诸语,都实际讲远离家人,骨肉离散的,词曲对照起来看,作者所喻探春的结局是极其明显的。&/p&&br&&p&八、&b&元春——石榴花&/b&&/p&&img src=&/9c8a070bab150bd26d68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46cddea78ae89f089b78d_b.jpg& data-rawwidth=&1436& data-rawheight=&9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6& data-original=&/46cddea78ae89f089b78d_r.jpg&&&br&&p&第五回关于元春的判词,写道: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作者将元春喻为榴花,是有其独特匠心的。榴花开时,其色如火,所以作者在判词中又用了一个“照”字,榴花所开处使宫闱生色,喻元春被选入凤藻宫封为贤德妃。 另外“榴”是“留”的谐音——作者把她与远嫁的探春暗暗作了个对比:元春是榴(留)花,而探春是杏(行)花。这一“留”一“行”,便把同为嫔妃的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命运揭示了出来:也就是说元春是留在京城,依傍于天子身边,以充后宫;而探春则是骨肉分离,远嫁番邦,成为番王妃。 &/p&&br&&p&在一般人看来,嫁入皇家,享尽人间奢华,古时女子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此,所以判词中也有“三春争及初春景”之句。但在元春眼中,豪华的皇宫却是个“见不得人的去处”。一起来看诗中“二十年来辩是非”这一句:这一句点明了她入宫时候的年龄。试想一下:元春生于世代官宦之家,自幼深居闺阁,诗书为伴,到了大约二十岁时,应该已经很通达人情世事了,但她在回家省亲提及深宫之时仍然是“哽咽难言”,可见这其中的辛酸苦楚,已非言语能表述得清楚的——由此可以推理,探春远嫁后的命运也与元春无异。 作为与元春、探春相关的“花意象”,似可理解为“留(榴)而未留,幸(杏)而不幸”。&/p&&p&.......&/p&&br&&p&在查资料的时候,找到一本《红楼梦群芳图谱》——戴敦邦(图)、陈诏(文)&/p&&img src=&/5f1b418625bdd2f6ac7fbdc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br&&p&林黛玉——芙蓉&/p&&p&薛宝钗——牡丹&/p&&p&李纨——梅花&/p&&p&袭人——桃花&/p&&p&史湘云——海棠&/p&&p&探春——杏花&/p&&p&麝月——荼蘼花&/p&&p&香菱——并蒂花&/p&&p&妙玉——梨花&/p&&p&王熙凤——罂粟(这个不太认同,等我再查查)&/p&&p&紫鹃——杜鹃花&/p&&p&元春——昙花(我倾向于石榴花)&/p&&p&尤三姐——虞美人&/p&&p&巧姐——牵牛花&/p&&p&惜春——曼陀罗花&/p&&p&晴雯——莲花(显然不同意,显然是木芙蓉)&/p&&p&龄官——蔷薇&/p&&p&金钏——水仙&/p&&p&宝琴——芍药&/p&&p&平儿——凤仙花&/p&&p&尤二姐——樱花&/p&&p&秦可卿——仙客来&/p&
最高赞的两位答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女神,还买了其中一位的新书。TL看见了这题,也就来凑凑热闹。本文试图以前代的咏物诗词和《红楼梦》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曹雪芹对主要的几个女性的花格的准确定位为依据。把花之“形”和人之“神”天衣无缝地定格…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7月~8月工作繁忙,请勿打扰,评论私信不再回复请见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内最好放什么花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