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什么时候才能向韩剧那样被国民受追捧的国产电视剧?

沈河西:《芈月传》是国民剧?《请回答1988》才是!
媒体人,译有《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关键字:&请回答1988韩剧芈月传电视剧国民剧
去年底,中韩两个电视剧大国各自贡献了一部都号称是本年度“国民剧”的电视剧,《芈月传》和《请回答1988》。国民剧,拆开来,一个元素是“国”,一个元素是“民”。如果收视率不是唯一的尺度,那从国和民的层面,《1988》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剧”。
与我们这里的国和民之间的分离主义倾向不同,《1988》要在象征性地层面把二者连结在一起。这里的国,就是所谓的韩国性。毛尖说得好,韩剧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不管是表现古代人还是太空人,韩剧的“韩国性”不变,意思是,古代人也好,太空人也好,都是泡菜文化爱好者。而我们很多国产剧,都只用西餐北海道来抒情。在当代青春剧里,国通常是最需要弱化的。“爱一个人要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放到几十年前,或几十年后来看,《致青春》里只有这句台词真正感人,但放在当下的中国,你需要冒着矫揉造作的风险才能义正言辞地说出这句台词。
看中国的青春剧,你觉得主角们都不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活在一个个像活在真空里,活在欧洲人和美国人的肥皂泡里。但在《1988》里,人物们以最日常的方式把大韩民国的国旗化进一餐一饭、一言一行里。你觉得,他们吃碗海带汤、吃碗泡菜,都那么韩国。剧中正焕的妈妈美兰做牛排西餐,也不忘放进韩国的泡菜。即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如德善一家,他们也是认认真真地吃着饭。物产远算不上丰富,但只有韩国人的泡菜做得好吃,做得精致,这就是韩国,这就是韩国性。
这些年除了节节攀升的颜值之外,韩剧还让我们相信,当我们说起美好的东方人,那一定是韩国人的模样。在《1988》里,娃娃鱼调侃阿泽时说:阿泽可以拉屎,但不能有味道。纯净、纤尘不染、禁欲主义,这是韩式爱情剧的方法论,这也是韩国人作为毛尖所谓的“地球新物种”的主要特质。
再看,《1988》里,阿泽爸爸生病住院。邻居德善妈妈和正焕妈妈轮流照看。正焕妈妈:阿泽爸爸早上也来电话了,要洗发露和护发素。德善妈妈:是啊,阿泽爸爸也该洗头了。手术之后一次都没有洗过吧。正焕妈妈:是啊,肯定很油。德善妈妈:他本来就是比较油的那种。
人住了院,要洗头,这样的现实主义细节很反主流韩剧不食人间烟火的剧情逻辑,但这样的现实逻辑也要放在日常的邻里关系的层面才能得到最好的表达。中国电视人已经有多久没有表现过邻里间的温情了?“远亲不如近邻”,这个法则在韩国或许还能行得通,或者至少在《1988》里近乎真理。除了《乡村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自己的电视剧里几乎已经看不到邻居,这是纯真年代终结的一个信号。看到《1988》对于邻里关系毫无保留地赞美,我们中国人是否会想起20多年前的电视剧《渴望》里那个单位共同体?今天的邻居不叫邻居,叫业主。过去小区的哪家人开了个杂货铺,你走过,你买到东西,也会和他聊聊天再走。不像今天,便利店当道,一遍遍地用机器录制的“欢迎光临”欢迎你。几个月前,上海一对老夫妇放火自杀,临死前感谢邻里多年帮衬,在这个电视剧里都看不到一个邻居的时代,这大概是对我们现实的莫大讽刺。
《1988》所代表的韩剧通过温情脉脉的包扎术,最终完成了一种日常生活伦理的重建。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德善的爸妈经常斗嘴吵架。吵完,夫妻俩照样去吃饭。妈妈看到邻座有一对夫妻相敬如宾。再看看对面的丈夫,剔牙、粗声粗气,一脸中年大叔的猥琐相,于是一脸嫌弃。终于吃完,妈妈发现自己的伞被人顺走了,正巧店里有一把没人领。她想:换不了老公,换把雨伞如何?走出门,一撑开,发现是把破伞。这时老公撑伞走过来。我想,没有比这样的细节更能挽救千千万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婚姻。这里的世界观也可以顺势推演,世道人心,莫不如此:我们和一样东西、一个人、一个地方打磨得久了,那点不完美也变作朴素的光辉。蚌病成珠,这是普罗的日常生活伦理。正因为日常生活本身具有这样的包扎性,我们可以在一个巨变的时代里扎稳脚跟,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除了颜值和世界各地的大好风光,我们的电视人已经不知道如何抒情。这方面,《1988》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我们要把抒情的对象拉回到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感受最切近的层面,要把对于远在云端的上海中心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布拉格、西雅图们的仰望,拉回到邻里、弄堂、街道的地平线。地平线的高度,才能真正成就国民剧的高度。
丰胸皂解读:
看不懂不是谁的错,乱发评论也不是,因为他不懂。
全文我没发现槽点。看到的是满满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本文讲的很清楚,讲的是中国现今的电视剧和韩剧的价值观的差距。注意我说的不是差异,是差距。就按本文提到的观点,当今的国产电视剧中,爱国是要被消解的,真实的,朴素的生活是不入影视圈法眼的。说重一点,现在的国产剧正在走上一条背叛中华民族应当坚持的无论传统与否的价值观的路子。通常来讲,导演不是傻子。可能会有两种情况,第一,他的能耐或眼界不够,想的在天上,拍出来就跌在了地上;第二,他拍片子的思路往哪个方向发展,说明哪个方向是有市场的。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谣言多?因为有人信。为什么鸡汤文泛滥?因为有小清新。为什么记者好煽风点火?因为有受众,偏激的立场有人就是认同。
至于芈月传,我觉得他好是因为很多人说他好,我几乎不看电视剧。但其中种种失实之处所暴露的对古代中国的不了解和误解,我想是不可过度苛求了。毕竟能从中看出历史情怀的,不在多数。只是我们的历史剧,应当以深刻的历史性为追求。中华民族本就是个热爱历史的民族,传达真实的历史也应是我们的影视剧的一个任务和责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李楚悦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美剧、韩剧的平均水准是否比大陆剧要高?
我喜欢的美剧有《行尸走肉》、《破产姐妹》、《迷失》等。我看过的韩剧有《学校2013》、《听见你的声音》、《屋塔房王世子》等。我感觉美剧比韩剧好看,美剧的题材貌似要丰富一些,因为血腥恐怖黄段子的东西敢往电视上播,而韩剧有一点点类似于大陆剧,题材大多数都是现代都市或者古装宫廷,但感觉还是比大陆剧好看,这是为什么?不管是从演员、化妆、故事还是其他方面看,我感觉多数大陆剧越来越低劣了,而且很看不惯配音!为什么大陆剧基本上都要配音呢?为什么不学学国外不配音?我觉得美剧最好看,韩剧有点无聊拖沓但是好看,多数大陆剧雷人且完全不感兴趣。听说某些特效用的多的美剧一集的费用比大陆剧一部电影的费用还高(比如行尸走肉. 美剧特效如此精良,我当时看行尸走肉的时候完全没发现眼皮子底下的特效。美剧韩剧大陆剧分别阐述谢谢!
按投票排序
141 个回答
就题材的广泛性和平均水准来说美国电视剧确实是综合水准最高的(因为市场容量大,所以制作预算相对比较高)。这个毫无疑问(尽管我认为上面提到的破产姐妹只是一部正在滑向3流sitcom的2流sitcom),想想看Emmys引起的关注就是要比BAFTA和日本的各类电视赏多。不过英国和日本电视剧也一样很有特色,就我看到的韩剧来说,我认为不管描写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我只看完过《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和《乞丐王子》),还是青春偶像类的电视剧(金三顺啥的),韩剧平均水准差不多只比美剧中日间剧(daytime drama)好一点。韩剧一流剧目的数量都少于日剧。其实日剧选材方面很有特色,非常适当的中和了现实感和理想化的升华部分,有的时候美剧则太多超自然超现实的内容。就艺术独创性方面英剧独数一帜。这主要是和英剧的创作人编剧主导体制有关的(编剧不想写了就不写了,收视再好也不写,制片商不能随便换个创剧人继续写)。美剧则是观众和制片商主导体制,所以常把好剧拖成烂尾。至于我们,不是说没有精品,(《潜伏》,《暗算》,《大宅门》,《蹉跎岁月》,《围城》,《四世同堂》,《上海的早晨》,老版《你为谁辩护》,《16岁的花季》,《情满珠江》,《篱笆女人与狗》老版4大名著,特别是老版《红楼》,还有很多,我甚至觉得《乡村爱情》有几季也不错。但《渴望》就有点傻了,现在看《公关小姐》《外来妹》&便衣警察&就有点过时了,历史剧陈家林那些也还行,《贺兰雪》,《努尔哈赤》,《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而是说精品的比例很少,而且,我们没有形成一个电视剧的竞争市场,各种电视台不是挑菜下碟,而是等米下锅,根本没有像美国那种周播机制,收视不行随时取消(当然那也有问题)。所以,各种台一般只要买得来,先连播填2个月的深夜档再说(各种抗日神剧)。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非竞争体制,还有可能由各台电视艺术创作中心等体制内精英制作机构,北京人艺,上海人艺,一帮老戏骨排除竞争体制的功利心,多年攒一部好戏出来。不过,也只是比较而言,也只是剧情剧方面而言,想想看一部美国的《成长的烦恼》在当时国内被捧得多高(我当然也和这里很多人一样怀有美好的记忆),现在还没完没了的到暑假就放,虽然Growing Pains在86年美国首轮播映时收视也不错,而且也有不少粉丝(长子Mike的好友Bobby的扮演者去世,当年Emmys颁奖礼上还在怀念环节提到他了)但总的来说这也只算当时80年代美国Sitcom的2流偏上的作品,GP从来没有得到任何奖项的提名。同期美国收视头几名以及获奖大热也正好是2部家庭喜剧。The Cosby Show(科斯比一家?)和Michale J Fox的Family Ties《亲情纽带》,现在有机会看到这些同期作品,才知道为何GP只是2流。更别说和目下的《摩登家庭》比了。国内现在这种双轨制(制作方市场化,播映方体制化),老的这一套精英机制也被拆散了,不伦不类是必然的,播放方体制化,播啥都不会倒闭(各电视台的公司化最假了,连芒果台的所谓电广传媒上市也是一笔糊涂账),制作方只要在买方那里有关系啥都能卖出去,谁还关心质量,一味压缩成本先,一压压不到演员就先压编剧的....................就我看到的国内同期的电视剧好于美国同期同题材的,我认为只有老版《编辑部的故事》。做为sitcom,它好于同期在美国播出的,由现在的《摩登家庭》创剧人Steven Levitan创剧的《Just Shoot Me》(该剧也曾是收视前5,金球奖最佳电视喜剧提名,也是有关一间杂志社的编辑部故事)。此后 《我爱我家》,《武林外传》,《闲人马大姐》都是不错的尝试(爱情公寓这种东抄西抄就不提了),但没有超过美国同期的。剧情剧《红楼》《围城》《末代皇帝》都是不比同期美国的差的。突然发现80年代那个时候引进指标比较宽的时候,国内的反倒刺激出不少不错的。现在的状况不提也罢。我发现国内电视剧在剧情剧方面成功的,主要在于真实和贴近现实生活(六六写的那些《蜗居》,《仁心仁术》,只是相对比较贴近现实,剧情其实一般,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王丽萍写的婆媳系列也是这样)。而喜剧,这几年国内气氛比90年代还紧,到处是敏感词的时代,所以越来越难写(主流相声衰落也是这个原因),不能有性笑话,不能有政治笑话,不能讽刺这个那个,又没有预算,又有很多禁区话题,编剧又是相对缺乏经验的年轻编剧(你不让人从上面几类笑话开始练手,凭空出美国那种一流的Smart Comedy,怎么可能?破产姐妹和老友记前2季这种,都不太能算Smart Comedy呢),只要不像爱情公寓那样到处抄,我也就既不抱怨也不看了。 对了,我看了看其它人的回答,纠正几点,说一般比较出名的演员都能达到15万美元单集的说法数据有问题(不能以1~2个孤立个案来说事),现在一般,拍Pilot试播时,签约主角大多在5~6万美元一集,一般根据经验年龄分类,(15万一集,这种差不多已经要在电影业有些名气了拿过几个奖,或者得过艾美奖啥的)至于事后收视好,年头长,涨工资,是另一回事。以摩登家庭和TBBT 2个剧为例(因为其卡司都要求涨过工资,所以大家知道了他们最初签约时的价格)摩登家庭6个成人卡司中除Ed O'neal以外,5个人都是6万美元1集,老爷子年岁长,名气相对多拿10万5千吧,TBBT,5个人,3个主角是每人6万1集,Simon Helberg 2万多一集,Raj 1万4一集。其实破产姐妹2个主演 KD大概是5万5一集,BB是5万出头一点,倒是客座Jeniffer Coolidge大概有5万3一集,因为她名气比较大。其它公台pilot也是这个状况。当然往高了算没有底,很多演员自己就是创剧人,所以根本不是按工资算的。比如宋飞,本来NBC给他一千万一集要他拍第10季,他拒绝了,其实他反正吃各种重播和录像带的back ends分成也发达了,人人都爱雷蒙德的Ray Romano也是这么个情况。上面还有些认为美剧单集预算是其制胜法宝,一般来说高投入确实能带来高产出,可是这不是一个充要条件,单集预算大的美剧,本季的《神盾局》,《穹顶之下》,其质量其实一般。而《Battle Star Galatica》《Firefly》《Buffy Vampire Slayer》《星际之门》,等等科幻超自然类经典,单集预算相对是很低得,却都获得了不仅仅是科幻迷的肯定。都已经远远超出了类型剧的范畴。同样的情况还有 《费城永远阳光灿烂》就是低成本,高口碑的典型。重点是戏剧的本质在于剧本。而国内现在的创作环境,对编剧很不友好。中国电视剧要发展,不能学美国,而应该学英国。我们做为一个转型国家,不可能模仿完全市场化的美国。但是可以借鉴公营力量强大的英国电视剧市场经验。BBC剧本类节目的质量一直都很高。而英国由于其市场容量的限制,单集预算一直是低于美国的。对了,还要指出上面有些有关美剧的误读!美剧的季播制并不是拍一集播一集,拍一集播一集严格来说只应用于部分多镜头喜剧的(制作和播出一般相差4周左右)。如果仍然用单镜头拍摄的,除了Pilot试播集,那么还是首批订单拍完以后才播出的。除非是一次性拿到了公台18集以上的全季订单,那么由于Pilot订购和传统的秋季新电视季之间一般只有不到4个月,所以不可能在开播前都拍完,所以可能开播时还在拍,但绝不是说拍一集播一集,因为此时订单和剧本都已经订了,很少根据观众反应调整,对那种拍摄周期相对宽松的半小时单镜头公台喜剧,即便编剧想根据观众反应调整,这种调整反应的时滞至少要差8集而且当中还有冬休期。对于剧情剧根本不可能!只可能这季观众意见到下季剧情才有可能反映。如果是有线台,相当剧集都在春季档上线,那么一般13集都在播出前就拍完了。至于有线台或者公台的季中档(Mid-season replacement),春季档,夏季剧(2线有线台)那几乎也是一季都拍完了再播(除非预算特别大,为避免风险回收流动性需要)我看的Sitcom比较多,剧情剧大家继续讨论。
对 对于大陆电视剧的几点说法很不赞同。首先为什么美剧这么好制作方式(指拍一集播一集的制作方式)大陆没有模仿呢?答案并不是没有钱,而是因为大陆有来自政府(广电总局)的电视剧审查制度。在大陆一部电视剧的拍摄播出,必须首先有制作许可证,需要提供故事大纲,拍摄集数等内容进行立项,一般来说通过此项审核后才能开始拍摄。每个月拿到制作许可证的电视剧都会在这个网站上进行公示:有时候有很些剧出于其他的各种原因(演员周期,预售开播计划等等)会在还没有拿到制作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开机拍摄了,这样做有最大的风险就是一旦制作许可证拿不到,那就不能送审,更别说播出了。近期最著名的就是《大漠谣》,它就是典型的在还没有拿到准拍证的情况下就开机拍摄,由于一直都没过审,所以播出遥遥无期。最近的消息是他们换了一家公司报批,将《大漠谣》改名《星月传奇》,男女主角名字全部更改,终于拿到了制作许可证,这样才离播出近了一步。有了制作许可证之后,等到电视剧拍摄制作完毕,还需要把完整的正片全部内容制作成DVD(以前是录制VHS)送各级广电部门(一般就是国家和省级)进行审批,审批结束后会下发对电视剧的修改意见,内容小到字幕错别字,大到故事内容结构都有可能要求修改,制片方将按照修改意见修改后的电视剧再次送审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得到发行许可证。只有制作许可证和发行许可证两证皆有的电视剧才可以公开发行播放。制作许可证号一般打在片尾的最后,发行许可证号一般打在片头的最后。以《龙门镖局》为例片头片尾片尾正是由于这两个证,特别是发行许可证的原因造成了中国电视剧不可能像美剧日剧韩剧甚至台剧那样边拍边播,拍一集播一集的模式目前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要拿到发行许可证是需要全片完整送审的!你能想象范冰冰,李冰冰会为了一部电视剧待一个剧组十年吗?美剧的演员也不是在这十年里只拍了那一部剧,拍一集平均大约只需要3天,像老友记这种全部在棚里拍的完全一天就可以搞定,其他时间可以接别的工作和活动,如果中国能有边拍边播的环境,在合约和酬劳上制定好,明星们完全是有可能连续拍一部剧N年的。至于配音问题,因为在现场录制的过程中声音难免不太清晰(大部分中小成本电视剧配置并不高) ,比如拍一个很远的场景,声音却不一定很清晰,虽然演员都在表演的时候说了台词,但是也是为了后期配音时的嘴型,再加上有些演员普通话说的不一定很好,所以需要配音。同期声现场录音师的费用和后期配音的配音演员费用是差不了多少的,这跟成本没太大关系!拍很远的一个场景,同期声的会给演员别mini mic,声音就可以收清楚了呀!中国电视剧要配音的原因第一,演员台词功力太差!各种潜规则演技差的关系户们演技差,只能靠配音演员的台词功力来补。另外,香港台湾韩国演员纷纷来大陆赚钱,粤语台普韩语各种语言也需要统一(像现在的《花非花雾非雾》是五种语言)第二,演员演技差或者是赶进度或者是演员自身素质问题,演出时需要导演或副导演提示,有些演员根本不背台词,都要靠副导演提词才能演下来!第三,因为要赶进度,顾不了维持拍摄环境,同期声对周边声音环境要求高,但在像横店影视城这种地方,有可能你这边在拍戏,你隔壁就是另一个剧组在置景,电钻敲墙的声音比演员声音还要大,也有可能你这边在拍摄,旁边就是景区大喇叭的演出活动!但为了赶拍摄进度,不得不拍,不可能等到安静的拍摄环境时才拍摄。大陆剧质量不高的问题,首先是审查制度的限制,很多题材广电总局都不让拍,也无法建立边拍边播,根据观众反应调整剧本内容的周播剧模式。其次是电视观众的层次低,大多是高年龄低学历的中年妇女(年轻人还有多少会去守固定时间播出,一天两三集还插播若干广告的电视剧),一切以收视率为准的电视台自然投其所好,制作公司更是火什么拍什么,赚钱第一,质量第二,有多少高质低收视,低质高收视的电视剧,这样就只会陷入恶性循环。中国电视剧普遍不如美剧日剧韩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主要演员(约2-4人)的片酬占据了一部戏拍摄的主要资金(60%-70%左右)只能不断压缩其他部门的成本来完成全剧,质量粗糙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从专业角度来说:美剧大于韩剧大于大陆剧,不管是演员素质,题材,和制作质量,都是如此。为什么美剧如此牛掰呢?从题材上,并不是楼主所说的什么黄段子血腥都给小孩看,美国影视作品有严格的分级制度,只是楼主没有注意,比如你爱看的《破产姐妹》,就是属于荤段子特别多的美剧,所以每一集《破产姐妹》开头,都会有一个tv 14的提示,如下图:美国的影视作品都严格按照分级制度执行,这是题材多样化的关键。具体分级制度请参考:美国的影视作品都严格按照分级制度执行,这是题材多样化的关键。具体分级制度请参考:再说美剧制作方面,和大陆剧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季位单位,每周固定时间播出,基本是拍一集播一集,这样的好处就是保证质量,而且还能根据观众的反应随时更改剧情,表现的不好的剧集直接毙掉,而且因为和现实时间同步,所以美剧中经常出现圣诞特别集之类的,很应景,让观众有代入感。这样的播出方式,不精彩都难。为什么美剧这么好制作方式大陆没有模仿呢?答案是没有钱,一部正常的美剧大约要4—6季才完结,也就是说要4——6年,而且像《老友记》这样10年的剧集不在少数,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演员也是个问题,你能想象范冰冰,李冰冰会为了一部电视剧待一个剧组十年吗?美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钱权分离。投资方对制作方干涉较小,编剧的权利比较大,保证了艺术质量。至于配音问题,因为在现场录制的过程中声音难免不太清晰(大部分中小成本电视剧配置并不高) ,比如拍一个很远的场景,声音却不一定很清晰,虽然演员都在表演的时候说了台词,但是也是为了后期配音时的嘴型,再加上有些演员普通话说的不一定很好,所以需要配音。韩剧为什么在中国那么火?我认为题材原因很重要,大部分妈妈级的观众特别爱看《传闻中的七公主》《说不出的爱》这类家庭生活的,而年轻点喜欢《浪漫满屋》之类的爱情偶像剧,韩剧就是牢牢的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剧里充斥着家庭美满生活,高富帅追灰姑娘,年轻少女的奋斗史,这些东西正是大部分国人缺乏的,和梦想的。韩剧还有一个播出渠道问题,一向严格的广电总局却对韩剧情有独钟,连中央电视台都是引进了不知道多少部,牢牢的抓住了大陆市场。大陆剧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没有分级制度,导致不能投其所好;出品方对制作方的干涉;大部分电视剧编剧没有话语权;电视剧拍摄周期相对较短,无法保证质量。观众也有一定的责任,为什么某水果台大家都说是雷剧还收视率那么高呢?为什么偶像剧有个小帅哥就大受欢迎呢?微博上看到过韩国专家统计,看韩剧的大部分观众属于低收入低学历的群体,如果这个统计正确的话,也就回答楼主问的这种爱好形成的原因: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帅哥,爱人,美满家庭.........),在电视剧得到某种满足。最后,关于制作经费,是真的,除了《行尸走肉》,《冰与火之歌》等也是烧钱大户,美国的电视剧制作公司通常也是电影制作公司,所以特效什么,很足很给力。这也是为什么每当好莱坞出大片,美剧就歇季,一到电影淡季,美剧就开始回归,这是一种互利的默契,谁也不抢谁观众,这也是大陆没得比的。最后说明一下,没有看不起韩剧,大陆剧观众的意思,可能说的有些偏激。
最关键的是剧本中国的编剧不受待见,受待见的还要屈从于监制投资
美国的编剧行业和特效行业都发展地很成熟了
中国连个专业的特效团队都没有
国人对特效化妆的认识应该还在西游记里套个面具画一堆油彩面粉的水平
那个百变大咖秀里所谓的特效化妆团队做的假体low到爆了还被芒果台推崇到好莱坞级别
不够丢人的 再加上国内的审核制度 把好的本子好的题材都屏蔽了
能选择的范围太少 本来国内编剧就过得水深火热 还被圈在一个思维监狱里 能写出什么好本子?近来的韩剧比之前好很多 剧本下过心思 虽然还是拖沓 但是整体水平还是比国内高很多
每一集最后的悬念高潮 剧中场景的自然切换和刻画人物性格的小细节都做得很到位 属于走心的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雷剧都是这个畸形的市场决定的 以于妈为首的老鼠屎把这个本来就乌烟瘴气的圈子搅的更加臭不可闻 粗糙烂制 商业至上 漏洞百出 丝毫诚意都没有的”速食剧“越来越多 偏偏还就有人买账
拿美剧台剧的段子东拼西凑换个人物换个名字 再演一遍
大家看到这样的片子都能挣钱
制作周期短回报利润大 自然纷纷效仿 而我们这些悲催的观众 自食其果
3.6亿1.6亿1.6亿2亿多2亿多电影都这个德行,电视一样别以为钱多就能砸出好片子
两年前的回答没几个赞的最近不知怎么又火起来了。。。更新一下吧之前的回答重点在于美剧的制作成本,相比编剧导演演员水平的差距不太好直观的表述,找一个比较容易量化的指标我觉得是可以考量的,所以我选择了从制作成本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其实也有评论指出了,消费水平、汇率等一些因素让这个角度不是很严谨,但至少我认为依然是可以参考的,因为美剧和国产剧制作成本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制作成本体现在道具的精良程度、能够聘请到的制作人员水平的高低等等,而这些呈现的是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毕竟你不能拿着AK47在《太平洋》里打鬼子、你也不会请刚毕业的中戏导演去拍《金陵十三钗》对不对?至于编剧导演演员的水平,其他回答有的说的很在点我就不再累述了。在中国搞影视剧实际上是戴着镣铐起舞的一件事,这里面有很多的无奈也有很多的不争气,但是国产剧仍然有广大的受众,即使再烂也会有观众,这在短时间里是改变不了的。美剧的发展历程很长,中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制作成本只是美剧优秀的其中一个原因,故事讲的好才是最重要的,回头看看我们现在似乎还在为什么故事可以讲什么故事不可以讲、怎么把能讲的故事讲通顺而挣扎着。--------------------update------------------------------《权力的游戏》平均每集的制作费用在1000万美元左右,6000万人民币在中国够拍个电影吧?而《太平洋》《兄弟连》都是10集各烧了一两亿美元,拿10亿人民币不说拍个10集的电视剧就是拍个电影在中国也是难以想象的,迄今为止只有《金陵十三钗》投资方“号称”花了6亿。为什么这么贵?一、制作团队的运行成本是很高的,几百万美元买个剧本稀松平常,还有剧组职员的薪水、福利也不少;二、服装道具的精良程度异常之高,比如前面提到的《太平洋》《兄弟连》 对武器装备的还原程度非常高各种细节都是有据可考的,连军迷和专业人士都交口称赞,而这是要大把大把烧钱的;三、演员片酬,有点名气的电视剧演员每集的酬劳不少于15万美元,一般的热门剧每集付给演员的酬劳是以百万美元计的,当年《老友记》最后几季六位主演每人每集的酬劳超过100万美元,每集光是付给演员的钱按现在的汇率都是四五千万人民币了,全拿来拍部《甄嬛传》也差不了很多吧?所以为了节约费用,往往会请一些名气不是很大的演员,《太平洋》《兄弟连》《权力的游戏》都是如此。四、特效,放两段看下吧:不难看出特效已经深入到美剧制作的方方面面,很多不以场面为卖点的剧集里特效也不少,只是观众很少察觉而已。特效的制作费用可高可低,但作为质量上乘的剧集,这个钱是非烧不可的,这个钱到底怎么花的可以参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另外这个问题下的答案说了一个2秒的镜头花了2个月做,这个费用想想也知道不会少。最后吐个槽,敢播血腥恐怖黄段子和美剧题材丰富,前者是尺度问题后者是范围问题,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个逻辑从何而来?
高。美剧水准不是一般的高,很多知名剧集后期都是好莱坞团队打造,你说高不高?而且人家的造星机智很牛,演员基本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韩剧就不行了,不过韩国电影是相当牛逼的。大陆剧的话,得分情况,总体上大部分是比较差劲的,剧情又烂又拖沓,演员也没那么丰富。还是缺牛逼的编剧,新生代的演员还需要太多磨炼。而且大陆剧总会出现一窝蜂撞剧的情况。
看到有人说国内范冰冰、李冰冰不可能在一个剧组像拍老友记那样一待就是十年,其实Angelina Jolie也不可能在一个美国剧组待个十来年。中国人无创意,近来热门的偶像剧不是没有,之前大热的有琼瑶剧,后来的一起来看流星雨、爱情公寓都是模仿的花样男子和老友记(看过这四部的都知道,质量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中国人打开电视的大多是小朋友和生活状态中等及以下的中老年人,前者爱看神话剧、动画片,后者喜欢家庭伦理剧,婆媳关系等。要他们去看看美剧是要人命,加上国产剧在影评人眼中一直是饱受诟病,没有发展基础,突然一下冒起来转型还是有难度的。受众群决定了电视剧的质量。举个例子,在国外的摇滚能发展起来,在国内摇滚明星也是要钱的,他们出唱片你下载,巡演你上班,演唱会你嫌贵,饿死了你在微博转个蜡烛,如何发展其实与受众群关系挺大的。要烧钱拍可以,在国内拍了风险太大,此方面创意经费都不足。各取所需吧,就像日本擅长动漫、美国擅长情景剧和特效、韩国擅长偶像剧一样。只能说各自发展,看具体情况来吸取可以应用的部分。应该集中发展已经擅长的部分,发展成一种特色,大陆剧有点儿四不像的意思。谁都想讨好,最后谁都讨不好,所以不排除有些为了夺取眼球,直接制造了“雷”的效果。
韩剧不敢说,美剧水平绝对是比国产剧高的,而且不止一个档次,你看《爱情公寓》抄了那么多美剧,然后就大火,可以看出美剧的实力有多强。
对韩剧没啥研究,主要说美剧和国产电视剧。其实说白了,就是制作成本与能力问题以及一些制作人员的态度问题。美剧的标准是严格按照电影标准来做的,而国产电视剧真的就是粗制滥造,差不多就行。美剧的摄制组是抱着完成一个艺术品的态度来完成一部美剧,同时还有经济保障,而国产电视剧说的不好听就是为了赚钱。再谈谈楼主说到的关于录音问题。其实美剧你能听到那么好的声音有很多原因。1.经费充足,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设备,以及拍摄环境,足够的拍摄时间。2.重视度
很简单,国内很多电视剧导演、摄像、灯光都不在乎声音这一方面。在他们看来声音能听见就行,现场录不了不要耽误时间,回去做后期嘛。我在现场经常因为环境噪音太大会要求再来一条,导演就会告诉你,哎呀,能有声音就好了吗,不行后期嘛。可是后期很难再还原当时的环境,演员的情绪,无奈。3.国内难得好的配音演员
楼上有朋友提到,在日本这类工作人员被称为声优,有专门的一群人为别人做配音,情感细腻,神态到位。而国内没有这样的人才,你去电影院里看那倒霉的译制片就懂了。
4.时间紧缺
在后期时,一般是等片子定剪了,才开始做后期,而导演给声音做后期的时间又非常的有限,又要赶紧做出来交片子,于是匆匆忙忙。以上是个人一些拙见,若有不对,还望指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剧 国民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