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吃了兽药氟苯尼考考药怎样解

健康养鸡交流群
健康养鸡交流2群
中国兽药114综合群
群鸡病专业研讨群
禽蛋报价群
生猪报价群
兽药经销商交流群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氟苯尼考在鲫和草鱼体内的药代/药效动力学联合参数及其临床给药方案的研究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鲫和草鱼体内的药代学、药效动力学联合参数,并制定氟苯尼考对鲫、草鱼的精确用药方案,本实验结合氟苯尼考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AAh01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和口灌不同剂量的氟苯尼考在鲫、草鱼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确定了氟苯尼考防治该致病菌引起的鲫和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CAAh01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0 μg/mL,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MPC)为6.0 μg/mL,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为0.5~6.0 μg/mL.按10、20、30 mg/kg体质量剂量对鲫、草鱼口灌氟苯尼考后,在鲫体内,血药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5、8、24AUC24/MIC分别为177.06、265.90、426.50;Cmax/MIC分别为15.59、21.32、31.24.在草鱼体内,血药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0、0、3 AUC24/MIC分别为38.60、75.08、121.94;Cmax/MIC分别为4.75、10.08、19.99.研究表明,综合血药浓度维持MPC以上的时间、AUC24/MIC或Cmax/MIC指标,氟苯尼考适用于鲫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其防突变用药方案为剂量30mg/kg,每日1次给药,休药期不低于20 d.对于草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氟苯尼考不宜连续使用.
LI Mengying
L(U) Liqun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农业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年,卷(期):
Keywords: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猪场如何正确使用氟苯尼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猪场如何正确使用氟苯尼考
||暂无简介
新乡市广建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10亩鱼塘,养草鱼《鲩鱼》,一年的计划书.吃多少饲料,什么时候收成,什么时候放鱼苗,什么时候是高病期,什么时候是旺季,请答清楚《我们是用海大饲料,海联科药品》
欲语泪先流1500
用海大的饲料的哈,我很多同学都在海大.海大的饲料品质很不错哈,既然你用海大的饲料,那么很可能是要高密度养殖了.不知道你是南方还是北方,我熟悉南方市场的养殖规律,现在就给你讲讲南方(长江以南适用)的高密度养殖方法:水温在10-15度的时候就可以放苗了(大概在3月左右),500-600尾/亩,规格5尾/斤左右.花白鲢各100左右/亩.投喂颗粒饲料,蛋白在28左右即可,可根据草鱼的大小选择饲料粒径.养殖到6月开始进入疾病高发期,主要的病害包括“草鱼三病”,指环虫,车轮虫,锚头鳋,绦虫,孢子虫,斜管虫,鱼波豆虫,水质突变,亚硝酸盐中毒,藻类中毒等.此时也是草鱼食量大增的时候,注意变换饲料的粒径和饲料的投喂量.到11月进入冬季,此时草鱼摄食量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减少,规格大概也达到5斤/尾左右.即可起捕入市,亦可等到年度起捕,此时价格相对较好.具体的养殖事宜建议咨询当地的海大饲料业务员,本资料仅供参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当前位置:&→&投喂氟苯尼考后黄颡鱼肠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投喂氟苯尼考后黄颡鱼肠道内细菌耐药性的变化
17:48: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当代水产》杂志社        浏览量: 5326 次
摘要对平均体重(22.0±5.0)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nbspfulvidraco&nbspRichardson)连续投喂含有25.0mg/kg.鱼体重氟苯尼考的颗粒饲料5d后,从每尾试验黄颡鱼肠道中分离10个菌株,分别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比较了用药前后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素药物感受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投喂药物的对照黄鱼相比,从投喂氟苯尼考黄颡鱼的消化道中分离的细菌,对同属于酰胺醇类的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而对不属于酰胺醇类的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的感受性则没有明显影响。关键词&nbsp黄颡鱼;氟苯尼考;药敏实验;耐药率对人工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nbspfulvidraco&nbspRichardson)的细菌性疾病,主要依靠各种抗菌素类药物治疗[1]。但是,抗菌素的使用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细菌对不同抗菌素耐药性的产生强弱与速率,可能因细菌的种类和抗菌素使用频率有关[2]。了解抗菌素使用后鱼类消化道中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对于将抗菌素作为水产用兽药时制定科学用药程序是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的。本研究将氟苯尼考添加在饲料中连续投喂黄颡鱼5&nbspd后,从供试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细菌,测定了这些细菌在用药前后的对部分渔用抗菌素药物感受性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nbsp材料与方法1.1&nbsp供试药物本次试验中用于投喂黄颡鱼的药物是属于酰胺醇类的氟苯尼考(Florfenicol),华北制药总厂生产,含量为98.9%,批号:130208。用于测定分离菌株药物感受的药物包括属于酰胺醇类的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山东方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含量为97.5%,批号:130123。属于氨基糖苷类的硫酸新霉素(Neomycin&nbspSulfate),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含量为98.0%,批号:130201。属于四环素类的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nbspHcl),是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含量为96.8%,批号:130311。属于喹诺酮类的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华北制药总厂生产,含量为98.8%,批号:130302。1.2&nbsp试验鱼及其饲养条件本研究中的黄颡鱼由盐城裕达水产养殖公司提供。选择健康、活泼无外伤的黄颡鱼作试验鱼。在每个2.0m×2.0m×1.6m的网箱(图1)中饲养50尾平均体重为(22.0±5.0)g的黄颡鱼,每天投喂相当于鱼体重1.5%的人工配合饲料(盐城裕达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驯养10&nbspd,待供试黄颡鱼适应环境,并确认无疾病症状后,开始试验。试验期间池塘中日均换水量约20.0%左右。饲养水温变化幅度为(21±3)℃。图1&nbsp设置在水泥池中的饲养网箱1.3&nbsp药物饵料的制备与投喂将氟苯尼考按25.0mg/kg.鱼体重的用药量,将药物首先均匀地拌和在熟化的淀粉糊(图2)中,再均匀地拌合在颗粒饲料中制作成药饵(图3)。添加药物的饵料投喂3个网箱中的黄颡鱼,作为试验组;以未添加药物的饵料喂养1个网箱中的黄颡鱼,作为对照组。每天投喂1次药饵,连续投喂5&nbspd。停止投喂药物饵料1d后,从供试鱼消化道中采样。图2&nbsp熟化淀粉糊图3&nbsp拌合药物饲料1.4&nbsp细菌分离在投喂药物饵料结束后的第2&nbspd,从每个试验和对照网箱中各随机捞取5尾黄颡鱼,在无菌条件下,将供试鱼体用酒精消毒后解剖,从其肠道中采样并接种在铺有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BHIA,Difco)的平板上,从每尾鱼消化道中分离的细菌接种3个平板。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nbsph后,从每尾鱼肠道中接种的3个平板中,共随机挑取10个菌落,从3个试验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共分离150个菌株,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共分离50个菌株。分别转接在BHIA平板中,在2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分离菌株的纯培养。培养48&nbsph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洗下平板中的菌落,并调节细菌浓度为106cfu/mL,冷藏备用。1.5&nbsp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依日本化学疗法学会的方法进行[3]。首先将各种抗菌药物以适宜溶媒溶解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分别稀释至1000.0mg/L的浓度。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后的脑心浸液培养基(BHI,Difco)将药物稀释10倍,从而使培养基中药物的浓度达到100.0mg/L的浓度。再用定量移液枪向每支盛有2.9&nbspmL&nbspBHI培养基的试管中加入2.9&nbspmL含有药物的培养基,将试管在混悬器上混合均匀后,从中吸取2.9&nbspmL含有药物的BHI培养基加到下一试管中,以此类推制作成药物浓度分别为100.0mg/L、50.0mg/L、25.0mg/L……0.025mg/L的2倍稀释药物系列培养基试管。最后,定量吸取0.1mL浓度约为1.2×106cfu/mL活菌液(比浊法测定)加入上述每支试管中,摇匀。置于25℃条件下培养72&nbsph,经肉眼观察证实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nbspinhibitory&nbspconcentration,MIC)。1.5&nbsp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从各种药物的MIC浓度以及高于MIC浓度的试管中分别取0.1mL培养液,接种于BHIA(Difco)培养基平皿中,置36℃条件下培养5&nbspd,没有菌落出现的相应试管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即判为这种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nbspbactericidal&nbspconcentrations,MBC)。2&nbsp结果2.1&nbsp用药前后菌株MIC的变化从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1&nbsp用药前后黄颡鱼消化道中细菌对各种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变化由表1可以看出,氟苯尼考对从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分别为0.05~0.78&g/mL,从连续投喂5&nbspd氟苯尼考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0.39~6.25&g/mL。对属于同一类的甲砜霉素,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为0.05~0.78&g/mL,而对从试验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的MIC上升0.10~3.13&g/mL。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等3种抗菌药物,无论是对从试验还是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的MIC均没有明显变化。2.1&nbsp用药前后菌株MBC的变化从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MBC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2&nbsp用药前后黄颡鱼消化道中细菌对各种药物最小杀菌浓度(MBC)变化由表2可以看出,氟苯尼考对从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BC分别为3.13~6.25&g/mL,从连续投喂5&nbspd氟苯尼考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BC上升至3.13~12.5&g/mL。对属于同一类的甲砜霉素,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BC为1.56~6.25&g/mL,而对从试验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的MBC上升3.13~12.5&g/mL。硫酸新霉素对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的MBC均为3.13~25.0&g/mL;盐酸多西环素的MBC为6.25~50.0&g/mL;恩诺沙星等的MBC均为12.5~100.0&g/mL。即无论是对从试验还是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的MBC均没有明显变化。3&nbsp讨论已经有研究结果证明,对鱼类使用抗菌素与对其他动植物使用抗菌素一样,容易导致致病菌产生耐药性[4~12]。本研究中经过连续5d给黄颡鱼投喂氟苯尼考药物饵料后,从试验鱼消化道中分离的菌株,至少是大部分菌株已经对该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说明给鱼类投喂氟苯尼考容易导致养殖鱼类消化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对不同抗菌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8,9],在本研究中的5种抗菌素中,从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菌株对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均比较敏感,对硫酸新霉素和盐酸多西环素的敏感程度稍逊于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程度最低。这可能是养殖业者以往预防和治疗黄颡鱼疾病过程中,使用恩诺沙星比较多的缘故。值得注意的是,给供试黄颡鱼投喂氟苯尼考药物饵料后,黄颡鱼消化道中的细菌不仅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有所上升,而且同属于酰胺醇类抗菌药物的甲砜霉素的耐药性也相应上升了,即氟苯尼考与甲砜霉素之间显示出了明显地交叉耐药性。而测定结果也证明了分离菌株对属于氨基糖苷类的硫酸新霉素、属于四环素类的盐酸多西环素和属于喹诺酮类的恩诺沙星,均未出现明显交叉耐药性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中未对分离菌株做种类鉴定,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与细菌的种类相关的[13]。试验与对照组中各种细菌种类的差异,以及因为种类差异导致的对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的影响,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陈昌福1&nbsp陈亮波2&nbsp郭庆2&nbsp孟宪东2&nbsp金铃2(1.华中农业大学,武汉&nbsp430070;2&nbsp盐城裕达饲料有限公司,江苏盐城&nbsp224341)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上篇新闻:
下篇新闻:
& 相关资讯:
& 相关文库:
扫一扫下载水产村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鱼去骨刺详细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