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牵手幕后,谁是轻资产转型ps总是显示抓手工具

“双万”牵手幕后力量,谁是轻资产转型抓手_自媒体_砍柴网
“双万”牵手幕后力量,谁是轻资产转型抓手
作者:老胡说科技 来源:
一个是住宅地产开发巨头,一个是商业地产开发龙头,万科万达双万合并,只为那轻资产转型,具体依托点在哪里?
一个是住宅地产开发巨头,一个是地产开发龙头,近日,万科和万达的这场&万万没想到&的合作,引爆了地产业和圈内外。
按照各种见诸的报道,此次&双万&亲密接触合作主要是谋求资源上互补,并提升双方联合拿地议价的能力。万科的社区客户可以转化成商业地产的群体,与万达实现无缝连接;而万达也可为万科带来巨大的引流能力。&
但正如万达大Boss王健林所言:&如果仅仅把此番战略合作理解为那种结合双方的优势,共同拿地,共同开发,这个层面也太小了。&&
确实,这样理解太!小!了!太浅了!&
在我看来,双方共同拥抱轻资产转型是在&+&热潮下的应对地产寒流的必然之举。要知道,当前国内地产业,无论住宅还是商业地产,都是哀鸿一片,楼盘到处空置,双方抱团变轻才是活路。而且此前两者都想做轻资产。只是到了眼下这一个适当的时间点,顺势而为。&
不过,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所谓的&轻资产&模式转型,到底具体&轻&在哪里?特别是对于万达来讲,其轻资产转型的依托和立足点在哪里?(因为本人对万达接触较多,故下文主要从万达角度来剖析。)&
1、抓手作用:借鸡生蛋
近年来,万达动作不断,做保险、电商,组建腾百万,收购支付公司快钱,发力理财等,万达正在打造自身的体系。&
这其中,一个被众人忽视的角色突显出&万达轻资产转型抓手&作用。这个角色的名字就叫做&&快钱。&
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的股权,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准金融投资&战略服务。&
估计准金融投资有些晦涩,在此做个对比,就能一目了然。&
过去,万达主要建一个万达广场,旁边配建公寓、写字楼、商铺用来销售,通过房地产销售产生现金流来投资万达广场,即重资产模式。而现在是,所有投资由别人出,万达广场的设计、建造、招商、运营、慧云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包括正发力的O2O都由自己做,使用万达广场品牌,资产归投资方。这就是轻资产模式,没有房地产销售,是准金融投资行为。&
在轻资产模式下,万达电商、万达广场商家都要用快钱,乃至整个金融行为的轻资产模式运转都需要以快钱为依托。有了快钱,可让万达迅速建立起自己内部的轻资产融资管道,也可让万达轻资产的步子迈得更快,最终运用金融杠杆,借鸡生蛋,实现轻资产路线的软着陆。&
所以,这次在和万科牵手的轻资产模式转型路上,自然不可缺失快钱这一关键的抓手。
2、坐卧之榻岂容他人支付安睡!&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曾表示:&在万达收购快钱实施&互联网+&的轻资产化布局后,万万合作应是基于已有基础的布局深化。&自此,万达成功完成&商城+腾百万+快钱+万科&的O2O生态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万达轻资产转型中体现出快钱在其中的价值和作用外,眼下的快钱在自身进军C端互联网金融市场也实现了搂草打兔子的效果&&在转型的同时顺道帮助万达实现轻资产转型、互联网金融转型的更大雄心,双方的转型方向步调基本一致。&
按照万达的野心,他是要实现一个覆盖生活方方面面的O2O大梦想,这就让面向C端的互联网金融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如果从身处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来考虑,TO C端的第三方支付快钱可谓是互联网金融大厦的基石。&
万达的互联网金融和O2O估计都是要和阿里、腾讯这样级别来对标的。阿里有支付宝、蚂蚁金服等,如果阿里是一个金融帝国,支付就是这个帝国的擎天柱,它打通了阿里电商交易的关键环节;腾讯有财付通、微信支付,成为其布局互联网金融和O2O的砝码;万达必须借助快钱来弥补支付这个短板,借此形成支付的入口,实现O2O闭环。
我们以支付宝来看看支付的魅力,支付宝可以做什么?答案是还信用卡、理财、水电煤气和购物消费、实体消费、证券等等,通过支付宝几乎可以覆盖80,90,00的用户金融资产,掌握了这些社会主流人群的钱袋,这是命脉,太可怕了。所以大块头的万达要谋求长远发展,必须恶补支付。&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做电商、做金融、做O2O,必须有自己的支付,因为坐卧之榻岂容他人支付安睡!&
一句话,有了快钱这个支付抓手的先期形成,才让此次万万合作直接走轻资产模式的道路更加顺畅,也让万达打通了一个新金融帝国的脉络。&
【结束语】
总之,围绕O2O和互联网金融,乃至大的互联网+等等,一切都还在进行时,在万万合作过后,谁能真正笑到最后,还说不好,但最起码有了快钱这金融抓手,万达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让很多活动和工作就此展开,而这也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是否更加精彩。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自媒体专栏
关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力求有趣有料。欢迎关注公众号:laohushuokeji 或者 老胡说...
811421热度
老胡说科技 更多的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收入差距本身不是问题--百度百家
收入差距本身不是问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 : 当前的贫富差距确实异常严重,但这只是一个表象,反映了其背后的诸多制度弊端和不公正;如果说这是一种危险,那也是导致它的那些因素所带来的危险,即便这些因素并未导致贫富差距,也同样危险,或者,其导致的差距被再分配政策强行扭转了,危险也会同样存在,相反,若这些因素被消除了,即便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也不会对社会安定有什么威胁……
收入差距本身不是问题
所谓的收入分配改革已成山雨欲来之势,从参与其事的部门和机构中所传出的信息也显示,政府的某种矫正方案很可能在年内推出;目前还没有任何信息让我们判断,将有哪些手段会被用来矫正收入差距,因此对未来的方案也无从评估,不过,仅从把收入差距本身视为症结所在这一点来看,有关部门似乎并未摸清脉象,更未摸到门道。
当前的贫富差距确实异常严重,但这只是一个表象,反映了其背后的诸多制度弊端和不公正;如果说这是一种危险,那也是导致它的那些因素所带来的危险,即便这些因素并未导致贫富差距,也同样危险,或者,其导致的差距被再分配政策强行扭转了,危险也会同样存在,相反,若这些因素被消除了,即便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也不会对社会安定有什么威胁,换句话说,贫富差距本身不是问题。
通常认为,通过赋予个人以满足各种需要所需的购买力,财富可以带给人适意、快乐和幸福,这是没错的,但是财富给人幸福的方式,是动态和相对的,即,满足感并非来自你拥有某种东西这一事实,而是来自你从不拥有到拥有这一变化,或你意识到身边其他人不拥有而你却拥有这一事实:一个刚刚做砸一笔生意的亿万富翁,未必会比一个刚刚挣到50块工钱的搬运工更快乐。
所以,我们无从知道,更高的财富水平,或者更小的贫富差距,是否会让一个社会更和谐;缩小贫富差距,或许减少了穷困者的痛苦和焦虑,但也降低了较富裕者的快乐和适意;我们只能知道,财富增长的过程可以带来更多快乐;而且,即便我们能够消除由差距所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是否值得这么做呢?
如同快乐和满足感一样,痛苦和焦虑是进化过程为我们设计的激励机制,它确保了我们以生存和繁衍为目标的行为模式得以正常运行;焦虑机制被设计的很灵活,其阈值会随条件的改变而升降,要消除它们,需要抹除一切细微的差距和波动,到那时,或许每个人都会过的像唐氏综合征患者那样无欲无求、天真快乐了,但这果真是我们所要的结果吗?那时候,支撑我们每日劳作、求知、逐利、争胜、探索、创造的动力还存在吗?整个文明还能维续吗?
作为个人,喜欢宁静淡泊,讨厌紧张、焦虑和富于挑战性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社会整体,任何人是否有权主张它该变得更紧张或者更宁静?谈论总体的幸福水平是无意义的,因为快乐属于个人,不可加总和平均;唯一有意义的问题是:何种焦虑会导致和平合法的努力和竞争,而何种焦虑将导致破坏性甚至反社会的行为?
显然,如果引起我焦虑的种种差距,多数是由个性、天赋、机遇、努力和声誉等方面的差别所造成的,将更可能激励我去挖掘天赋、培养能力、寻找机遇、努力工作和建立声誉,相反,如果我所目睹的种种差距,多半来自特权、舞弊、欺诈、暴力侵占、杀人越货、欺行霸市和政治谋略,那么,我当然更可能努力投身于此道;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差距是由什么造成的?
一个法治良好、权利有保障、机会开放的社会,贫富差距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在个人消费上,富人和穷人的差距远不如基尼系数所显示的那么大,富人的财富大部分用于投资和社会性消费(比如慈善和学术赞助)上,而这些活动多少都能惠及穷人;即便从福利均等主义的角度出发,也没有理由让更多的人来控制这笔投资,除非再分配的程度达到能削减资本家个人消费的程度;实际上,从诺贝尔、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到盖茨和巴菲特,他们所积累的巨额财富,只有很小部分变成了其个人和家族的消费。
相反,在一个缺乏法治、机会依赖于特权、财产权也得不到保障的社会,富人们要么及时行乐,在失去权势之前尽快享用财富,要么不得不拿出很大一块资源,去保护财产免受侵夺,去谋求和维持其特权地位,去到种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合纵连横中争得有利位置,而从所有这些开销中,善良的穷人是分不到好处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477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从C2C、B2B到B2C,从团购到团订,从众包到众筹,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
阅读(9552)
完全竞争的前提是无差别,但果真无差别了结果就是高度垄断,而真正热闹非凡层...
阅读(3668)
最新文章NEW
对于企业,CEO是雄心壮志的体现,更是赖以生存的“招牌”。而对于投资人、...
热门文章HOT NEWS
由百度新闻、36氪、新浪创业联合举办的“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
首席娱乐官梁海明:油价大跌美国吃暗亏--百度百家
梁海明:油价大跌美国吃暗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 : 石油输出国组织此次以本伤人,一是要让俄罗斯、伊朗等国吃明亏,二是让美国吃暗亏,三是让OPEC成员国中的沙特、科威特长受益。
尽管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下跌30%左右,但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放弃“产量调节者”的角色,日前仍决定不减产,引发原油价格继续下跌。
虽然OPEC强调维持产量不变的决定并非针对任何人,但是,历史经验表明,OPEC每次发起价格战,都有其特定目的。
那么,OPEC这次再次操弄原油价格战,究竟是为什么呢?对此,我认为过往依靠石油累积了数千至上万亿美元储备资金,足以支撑短期阵痛的不少OPEC成员国,此次以本伤人,一是要让俄罗斯、伊朗等国吃明亏,二是让美国吃暗亏,三是让OPEC成员国中的沙特、科威特长受益。
之所以说OPEC这次以本伤人的举措是要让俄罗斯和伊朗受损,是由于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一向不满俄罗斯支持叙利亚政权,沙特更视伊朗为头号地缘政治对手,低油价可进一步打击外汇收入和财政支出主要通过能源出口的俄罗斯和伊朗。只有令两国经济结构失衡,自顾不暇,才能削弱俄罗斯、伊朗在叙利亚和中东地区 “搅局”的能力。
之所以说油价下跌是让美国吃暗亏,是由于表面上看美国在原油价格战中得益,美国不但乐见俄罗斯、伊朗因油价重挫而伤筋动骨,而且油价下跌,也能让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的现金更加充裕,从而推动消费开支增长,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与股市均有激励效用。
但如果仔细推敲,美国实际上是吃了暗亏。一方面由于美国页岩气和页岩油开发崛起,令美国逐步走向能源独立,并开始成为石油出口大国,已威胁到了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乃至OPEC的地位。眼见美国来势汹汹,加上各国环保意识日益加强,对OPEC来说,只有推动油价持续下滑,迫使开采成本较高的美国页岩油商无利可图而退出市场,以断绝美国挑战OPEC的产油地位,长期保持传统石油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则将令“石油美元”慢慢走向颓势。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大印美钞以邻为壑,导致包括OPEC成员国在内的不少国家,手中所持的美元和美元资产受损。从那时开始,不少国家已经开始部署“摆脱美元”,设法脱离以美元主导的资产。
由于国际原油是通过美元来定价和结算的,此次油价暴跌,不但令石油出口国交易美元的规模明显收窄,也减少了石油进口国对美元的需要。这种情况持续的话,将会导致美元的地位在很多国家和大宗商品领域开始下降。这无疑将重挫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美国推行的美元霸权。
在这场原油价格战中,虽然有不少国家受到冲击,但当然也有受益者,例如OPEC成员国中的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这是因为除了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外汇储备庞大、底子厚,能够撑住低油价造成的短期损失之外,两国的石油生产成本每桶仅在30美元左右,完全打得起一场消耗战。将一些高成本的边际生产者挤出市场之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便能重夺以及增加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届时再将油价提升,沙、科两国就能长期受益。
在上述各种因素下,笔者相信国际原油价格很可能会持续下跌,在明年更有可能跌到60美元左右,随后有可能出现反弹。
油价大跌对中国是有利有弊。其弊在于,油价持续向下会令通缩风险提高,因此中央政府日前已通过调高成品油消费税的措施,来舒缓通缩压力。其利在于,国际油价下跌,中国运输业可以节省成本。国际油价下跌,也让中央政府有更多空间放松货币政策,为接下来的调结构和经济转型奠定基础。油价持续下调,也将使俄罗斯、伊朗等国对中国的需求和依赖加大,有助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对于投资者而言,国际油价下跌有利航空、航运及消费类等股份上扬,也会让石油、化工类等股份下挫,投资相关股份时须留意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避免招致损失。
(作者梁海明系香港经济学者、盘古智库研究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12398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582)
阅读(14万)
最新文章NEW
对于企业,CEO是雄心壮志的体现,更是赖以生存的“招牌”。而对于投资人、...
热门文章HOT NEWS
由百度新闻、36氪、新浪创业联合举办的“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
首席娱乐官意在狙击小米,阿里图谋布局大神--百度百家
意在狙击小米,阿里图谋布局大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 : 在上文我曾经说移动端的属性入口依此为硬件&操作系统&超级App&应用商店,腾讯控制了第三层级也就是应用层面的入口,而阿里寄望于第二层级的操作系统层级。但现在有一个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国内的手机厂商当中出现了一个可能控制硬件层级的小米。
很多朋友问我对最近在热传的阿里、腾讯欲入股大神的看法,且无论此传言的真伪,而就这种可能性谈谈我的看法。
上周,酷派将旗下品牌一拆为三,分别面向运营商渠道、电商渠道、社会化渠道。其中运营商渠道以原有的宇龙酷派为班底,社会化渠道由酷派集团、渠道商、酷派高管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酷派移动科技”,主打时尚牌推出新品牌ivvi。而面向电商渠道则是将原先的大神品牌独立成立一家新公司名为“大神电子商务”。
拆分的这三个部分当中,大神一直是一个谜团,根据既有的消息显示,酷派只占有大神部分股份,而大神无论销售渠道还是财务管理均保持独立。直到昨天,有传闻显示,拆分后的大神即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其中阿里以及腾讯均有可能涉足这个新独立的手机品牌,进军移动终端。
这样的逻辑看似合理,但同样存在着两个疑问。
首先,阿里亦或者腾讯需要将产业链下沉到终端吗?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或许可以先仔细梳理一下这两大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产业链布局投资。(仅选取重大投资)
阿里:美团、高德、快的打车、深圳一达通、陌陌、微博、UC、Tango、文化中国、华数、优土、21传媒、Kabam、日日顺、新加坡邮政……
腾讯:大众点评、58同城、京东、搜狗、KakaoTalk以及一众与游戏相关的企业如引擎开发商EPIC,游戏开发商暴雪、Riot,游戏运营商LevelUP等等。
从这两个巨头的投资当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点,阿里的投资着重在文化娱乐以及生活服务这两个环节,并且是全产业链式的布局,比如在娱乐领域,从终端的华数,到播放平台的优土,再到内容输出的文化中国、Kabam。
而腾讯则是在补足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产业链逻辑,基本是缺什么补什么,大众点评、58同城、京东、搜狗这四大投资基本都是腾讯所不擅长的领域,并且都是需要长时间培育的脏活累活,而在游戏上则是放眼全球化的战略以及补足一些技术上的不足。
从这两个巨头的投资布局当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点是,终端设备对于阿里以及腾讯的作用存在,但相比较而言,对于阿里来说则是实打实的作用。因为,腾讯是在往自身的优势领域不停的装东西,往微信里装各种服务,往游戏里装各种技术以及海外优质产品。对于腾讯来说,微信、游戏其实就是终端,他们不需要再一次的下沉。而阿里则是不然,阿里在移动端一直缺少入口,缺少承载它如此众多服务的一个终端,手机淘宝以及手机支付宝的装机量足够庞大,但是这两样产品仅仅是工具的属性,留不住用户,来往以及阿里YunOS就承载了阿里入口的作用。但来往一直未能发展起来,因为已经有了微信的珠玉在前。而阿里对于来往其实真正能起多大的作用似乎也并不上心,因为阿里真正的杀招是阿里YunOS。
从移动端属性的入口上来说,硬件&操作系统&超级App&应用商店。阿里对于腾讯的移动端超越从根本上就没有想过在正面战场硬撼,而是寄望于弯道超车式的釜底抽薪,在更上一层完成控制。但是阿里YunOS发展了多年,一直没能得到真正起来的机会,它一直需要一个切入口去展示生命力,国产手机大战的当下就是这个切入口。此前已经传闻阿里与魅族联手,因此也不排除阿里会再选择别的重量级手机厂商,对于阿里来说,如何快速推进阿里YunOS才是关键所在。
其次,大神为什么会被看上?
在上文我曾经说移动端的属性入口依此为硬件&操作系统&超级App&应用商店,腾讯控制了第三层级也就是应用层面的入口,而阿里寄望于第二层级的操作系统层级。但现在有一个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国内的手机厂商当中出现了一个可能控制硬件层级的小米。
根据IDC发布的今年Q3全球手机销量数据显示,该季度三星销量7810万台、苹果销量3930万台继续领跑前两位,而第三位是销量则1730万台的小米。而来自双11天猫的数据显示,双11当天,小米天猫总销售额15.6亿元,手机销量116万台领跑所有手机厂商。小米的增长速度足够的惊人,短短的几年时间冲到了第三的位置。雷军在刚刚结束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放言:未来5-10年,小米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
小米带来的压力不仅仅是针对手机厂商,同样还有互联网厂商。阿里CTO王坚曾在与魅族合作的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在这个商业模式上已完成了一个完整生态闭环,但同时也榨取了闭环上的几乎全部利润。这种状况是不正常的,长远看也是不可能的,阿里与魅族的合作,将建立一个开放的商业模式,改变行业格局,与其他手机厂商和开发者共同分享更多利润”。
因此,类似阿里这样的巨头迫切的需求在硬件终端的平衡,如果小米真的在未来做到独大,整个产业受伤的是其它手机厂商无疑,但被压榨的将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们,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所以,巨头们需要扶持小米的竞争对手们,来维系硬件端的平衡。此前的魅族,现在的大神都是狙击小米的不二人选。
魅族的强大粉丝经济已经无需多说,而大神则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实力。根据酷派的财报显示,酷派4G智能手机业务,2014年上半年营收5361.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比由2013年全年的2.6%到目前的35.9%。有传闻说,酷派在4G发展初期拿到了高通80%的芯片量,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在今年新品发布会上对4G言之甚少的原因。
两者在不同程度上切割小米的优势。对于这两者的互补型优势,巨头们不会无动于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10110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4759)
阅读(4209)
阅读(14万)
阅读(26万)
最新文章NEW
对于企业,CEO是雄心壮志的体现,更是赖以生存的“招牌”。而对于投资人、...
热门文章HOT NEWS
由百度新闻、36氪、新浪创业联合举办的“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
首席娱乐官ApplePay与零售商的博弈迟早会妥协--百度百家
ApplePay与零售商的博弈迟早会妥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 : Apple Pay的信用卡数量已超过100万张。不要小看这个数据,苹果公司再一次确立了领先地位,Apple Pay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产品! 美国最大连锁超市沃尔玛、第二大连锁商Rite Aid以及连锁药店巨头CVS都宣布不接受Apple Pay,苹果Apple Pay急速狂飙的势头会被遏制吗?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称,据两大信用卡组织MasterCard和Visa的数据,在Apple Pay推出的72个小时内,激活使用Apple Pay的信用卡数量已超过100万张。不要小看这个数据,苹果公司再一次确立了领先地位,Apple Pay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产品! 不过即使Apple Pay假iPhone虎威,美国最大连锁超市沃尔玛、第二大连锁商Rite Aid以及连锁药店巨头CVS都宣布不接受Apple Pay,苹果急速狂飙的势头会被遏制吗?
苹果并没有颠覆支付体系 Apple Pay的便捷性提升效率
虽然遭到沃尔玛、百思买、Rite Aid以及CVS的抵制,已有商户和用户对于Apple Pay的便捷性表示赞赏。Tim Cook对Apple Pay很有信心,他表示“Apple Pay是首款同时也是唯一的一款简单、私密且安全的移动支付系统。”
消费者使用Apple Pay可以刷下指纹,摇摇手机就能支付,省时省力,消费者喜欢其便利性,并且认可苹果承诺的安全性。支持Apple Pay的商家也是看中其能提升销售速度,因为NFC支付基本已经是标配,升级支付体系并不需要多少钱,尤其麦当劳的Drive Through服务,对于速度有着非一般的诉求。
在信用卡支付流程中,零售商要向银行或信用卡组织缴纳消费额2%-3%的费用,这不是一笔小钱,尤其是一些鼓励消费者消费返现的信用卡,费用会更高,所以也有的信用卡是被商户拒收的。零售商虽不满这笔费用但没有办法,因为之前无法绕开银行和信用卡组织。Apple Pay不但不能改变这种情况,反而因为多了一个玩家,零售商虽不直接向苹果支付费用,但可能被银行和信用卡组织转嫁费用。
Apple Pay遭抵制因利益 但零售商不可能赢
美国零售店和商户数量达800万个,目前支持苹果支付的有22万家,“反苹果联盟”阵营暂时在数量上领先。沃尔玛、百思买、Rite Aid以及CVS等零售巨头抵制Apple Pay的原因虽然无法直宣于口,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利益。
消费者虽然是最后的买单者,但实际上没有人关心零售商与银行的利益纠葛与博弈。消费者关注的只是消费体验,Apple Pay恰恰在体验上碾压普通信用卡与“Current C”系统。例如,美国宜家和大型超市在付款时也会出现排队现象,估算Apple Pay每个支付节省一分钟,排在普通结算队伍上的顾客就会看到自己的速度比Apple Pay的队伍慢一些,自然对使用Apple Pay的人羡慕嫉妒恨。
各家连锁商也已发现移动支付是能绕过银行等食利者的途径,沃尔玛计划推出移动支付产品“Go Bank”。Rite Aid与CVS等也计划推出自己的支付系统“Current C”。但Current C系统有个致命的问题,还是使用扫描二维码的思路,便捷性上不如Apple Pay,并且Current C可能最早明年才能推出,所以“反苹果联盟”现在只能硬挺,期望Apple Pay的普及速度不要那么快。但“Current C”推出后,为了绕过信用卡组织付出的营销成本和培养用户的成本,可能会耗资不菲。对于消费者来说零售商没有在设计和用户体验上创新,又不能使用现有的信用卡,初期不方便引起的抵触心理是必然的,消费者才是永远正确的,不接受Apple Pay的 零售商只能回到接受信用卡的老路上来。
零售商还有一个无法接受Apple Pay的原因是,Apple Pay的安全性限制零售商分析消费者的消费数据。苹果公司已经承诺不会记录消费者做过什么,而零售商实行多年的针对不同消费者推荐不同货品目录的方式恐怕难以进行,而货品目录已被证明是能够提升零售业绩的一个好工具。零售商迟早会发现Apple Pay能提升销售,身段一向灵活的苹果公司估计也会让一步,通过信用卡组织等收集消费者的消费记录返回零售商,这个时间估计不会超过两年。
苹果在中国更可能和银联合作 支付宝不是最好选择
库克表示,最快在明年上半年,Apple Pay 将会登陆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按照苹果的做事方式,他们与银联必然已经接触上了。如上文所述,信用卡联盟对Apple Pay一点都不抵触,因为Apple Pay只会加快消费,并不触动发卡银行和信用卡联盟的利益。这也是苹果公司一直以来做事的原则,不颠覆但提升效率来垄断市场。
支付宝和国内银行,乃至银联一直龌龊不断,尤其在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之后。这也是中外企业家思维不同的因素,马云的想法是“都到我碗里来”,要切断银行从吸收存款到发信用卡的全部链条,银联当然不能让。
所以,苹果在中国推广Apple Pay只能与规则制定者合作,而不是支付宝这样的搅局者,库克与马云昨天的唱和更可能是看中马云的平台,但支付宝和银联比起来还是太过弱小。
首发百度百家,图片来自于网络
关注更多最新海外科技和文化资讯,关注微信公共号“文观天下” (wenguantianxia)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10694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9万)
阅读(14万)
阅读(26万)
最新文章NEW
对于企业,CEO是雄心壮志的体现,更是赖以生存的“招牌”。而对于投资人、...
热门文章HOT NEWS
由百度新闻、36氪、新浪创业联合举办的“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
首席娱乐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一直是抓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