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存他的灵魂飞翔了二百年年值钱吗

凝望南岳 - 诗词书画 -
中国南岳衡山旅游社区 南岳衡山旅游网站,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南岳四绝,南岳衡山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自然美的中庸和卓异2 J7 @% p5 Y$ m! C9 g
- s* ?. a6 K&&m% u7 R* G
南岳衡山的自然美是举世公认的,但美到何种境界,论者却大有歧异。有人说,南岳雄不及泰山,险不及华山,秀不及黄山。大文豪郭沫若也说过,他这个生长在峨眉山下的人,觉得南岳的自然风光平常得很。所以他只走到半山的铁佛寺,大吃了一通豆腐乳之后,就兴尽而返了。当然他还说了,山外的眺望很有可观,七十二峰一一陈列,好象万马奔腾。他还为韩愈没有发现这一点而可惜。这些说法似乎不无依据。8 {. C. S; `/ k! m& P
说到山,不能不谈及它的高度。在中国传统的十大名山(五岳加五台山、峨眉山、武当山、庐山、黄山)中,海拔只有1300.2米的南岳衡山排名第末位。
南岳衡山所在的湖南省,居中国中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并不盛产高峰。就在与邻省接壤的周边,东有江西的井冈山(2120米),南有广西的猫儿山(2142米),西有贵州的梵净山(2494米),北有湖北的神农顶(3105米),均对三湘大地取居高临下之势。
即使是在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也不是最高的山头。翻开地图可以发现:湖南第一高峰是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2098.7米),第二高峰是雪峰山主峰苏宝顶(1983米),第三高峰是九嶷山主峰畚箕窝(1959.2米),第四高峰是平江的幕阜山(1596米)。南岳祝融峰最多只能位列老五。- E: Z/ n- T. J2 I
) u% V, W$ x
但是,衡山,这个大山中的“矮个子”,为何跻身于万山之宗的中国五岳行列呢?" d( F8 J4 Q$ j- z% d( d
( d7 v7 K% A' i7 o& w4 `, W
这还得从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对山岳的审美习惯说起。- I* j3 F! J6 x9 c* H8 B
&&q) {1 G2 @% r3 o* O4 Q' Y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古人,最爱用山水来指代风景和景观。因为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山水给我们以耳目的愉悦。在古代的自然哲学里,阴阳契合而生宇宙。宇宙景观之阳为山,阴为水。因此,自然之美,最有特色的非山水莫属了。山水还可以表达情操,寄托襟怀,消除烦恼,使人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Y: P, C0 V5 U7 Y1 m
! M/ [3 R3 B. Y* P: N, O
中国人喜欢高山。因为高山是与天最接近的地方。“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古人认为高山是神仙居住和进入天界之处,是非人所控制的神奇力量的象征,给人以无限神秘感和想象力。另外,高山相对来说人迹罕至,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力量影响较小,显现出原生态的质朴美。高山之上,视界开阔,峰、石、林、泉、云、雾、鸟、虫之美,比平原和丘陵更为集中、典型、突出。还有,寻幽、探险、攀登、征服之乐趣,更非身处平地所能享有。&&}2 p# e3 E# B* F
5 F* S1 o5 d4 ]5 V
中国人并不喜欢极高山。所谓极高山,是指海拔5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500米,有着永久雪线和雪峰的大山。唐玄奘西天取经,经祁连山、天山、昆仑山,走喜马拉雅山南坡,但他的《大唐西域记》却很少有对雪山欣赏性的描写。杜甫曾居成都数年,仅向西岭投去一瞥,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佳句,并未曾涉足一步。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离李白家乡江油市西北不远,李白却没有留意它。古人为何不爱极高山呢?也许由于极高山的相对高度不一定明显,目测之下难以感其壮观;也许由于交通条件和户外装备所限,与其冒险亲近,不如远而赏之;也许由于古人对山的欣赏以形态、气韵、景色为主,不习惯从地理、地质的角度来欣赏;也许更由于国人为人处世和治国理政所崇尚的中庸之道,不走极端。6 r, I4 J8 s- L/ f, O; L' r
由此看来,古人并不以“高”取山。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代表了这种审美取向。在中国名山最富代表性的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北岳恒山也只有2017米。所以,海拔不高,并不妨碍衡山成为中国名山。4 e) f# `% [5 P! x
&&R7 q: ]&&H( S( m+ Q
至于直接决定衡山进入五岳行列,则有其具体原因:其一,南岳,必须在中国的南方。古代中国的版图并不像今天这样辽阔。现在的南方,那时候被视为荒蛮之地。南岭,几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界限。那么,衡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已经够“南”了。其二,衡山,是一座“度应玑衡”之山。在远古祖先们的星相学说里,广袤大地上的山川河岳,都与天上的星宿相对应。《周礼》:“以星土辨九州之地。”《周礼•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长沙星是主管生育、寿命之星,维持着生命的平衡。据《唐书•地理志》的记载,长沙星对应的范围为今湖南的大部份地区,此范围内最大的山体,就叫衡山。
衡山进了五岳的序列以后,自然名声大振。虽然东汉曾一度改南岳为安徽霍山,但民间一直视湖南衡山为南岳。到隋朝再次钦定衡山为南岳,至今不改。千百年来,人们发现、品味、传扬着南岳衡山之美。最具代表性的评价,莫过于“独秀”和“独如飞”。
: b8 g- n- l# w5 ~: R4 `0 I4 B
“独秀”是衡山的静态美。
8 v* q0 a$ Z4 n. Y3 u' x
衡山之秀,秀在其形。七十二峰,中高周低。中心区内高峰四十四,群雄并起。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大主峰高度相近,比肩相望。站在主峰之上,极目楚天,但见峰峦起伏,连云接天,如大海波涛,漫卷天际。各个山峰的轮廓,总体来看是俊朗的、丰润的、曼妙的。山脊峰线抑扬起伏,蜿蜒曲折,如谱线,如舞绸,如美人的腰身。山地表层土壤丰厚,以红壤为主,兼有黄壤、黄棕壤、水稻土等,使得地表绝大部份被覆盖,就像丰腴的肌肤,体现江南风物柔和之美。而间或的危崖耸峙,壁立千仞,则张扬着南岳的刚性,表达着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另一种神采。
衡山之秀,秀在其色。五岳之中,只有衡山位于长江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植被发育条件得天独厚。这里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8度左右,有“一山三重天”之说。垂直气候带谱内含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4个气候带。从水平上讲,相当于从广东韶关到辽宁沈阳的气候,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这样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南岳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境内有高等植物1443种,堪称“植物王国”。尤为难得的是,有原始森林173公顷,古树名木1300多株,100年以上的古树1077株,500年以上的“超级寿星”17株。南岳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78.8%,核心区达90.7%。生机盎然的植被覆盖着几乎所有的峰、岭、坡、谷,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置身其间,触目皆绿。况且在绿色的基调上,还有那春花烂漫,姹紫嫣红;夏云变幻,仪态万千;秋叶如金,五彩斑澜;冬雪如银,冰清玉洁。可以说南岳是一幅天然画卷,七彩迷离,四季不同,晨昏各异,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 && && & * F: e&&m% w( J&&y) M
衡山之秀,秀在其声。山上清泉遍布,溪流山涧,瀑落深潭,跳珠溅玉,叮当成韵。山上林草秀美,为动物乐园。区内有鸟兽类动物137种,其中鸟类104种,兽类33种。黄腹角雉、灰胸竹鸡、红腹角雉、苍鹰、野猪、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獐等珍稀类动物均栖息如此。山风起源于深树,涛声阵阵。鸟儿翻飞于丛林,百啭千啼。虫儿唧唧于静夜,此唱彼和。群蛙聚会于龙池,呱呱一片。游人行走于南岳山水之间,无需预约,不必编排,随时随地可闻天籁,岂不胜过任何人间的丝竹管弦!, I. M" f& @9 s
1 B( Q: }1 ~6 t4 o8 X' F
南岳的静态之美,除了“秀冠五岳”外,还兼备其他自然景观美之要素。. @. F/ f! D5 j4 [/ o
&&F3 }% C. Q7 w3 d# g% P1 }
人们常以雄、险、秀、幽、旷、奥、奇七个方面来概括山岳的美。从南岳来看,“秀”以外的其他六个方面,与其他名山相比,也许不能称“最”,但同样可圈可点。
主峰祝融,虽然海拔只有1289.8米,但其山麓的海拔仅有50-60米,相对高度达1200多米,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相差不过800多米。相对高度的优势和山形的峭拔突显了卓尔不群的气势。唐朝江西状元卢肇有“祝融峰顶万余层”,宋黄庭坚有“万丈祝融插紫宵”之句,均用“万”来形容祝融峰的峭拔,似乎高入天庭,足以“雄”视天下。* `2 Z+ ^: h# m' `' l- y8 L
天柱峰一峰独峙,如擎天之柱。四周壁立如削,上山石磴如天梯,望之惊魂,攀之腿颤,“险”象环生。* ]# g&&y1 i! X&&C. n4 {
' |! }& z# w/ Q% w
藏经殿一带,山重水复,土壤肥沃,有多片原始次生林。藏经殿周围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五百多种植物,一般有五层以上的植被。玉兰绽放,香飘数里。杜鹃花开,烂若云霞。古藤缠于树,红果隐于翠,“幽”如仙境。# w. J, \8 S8 O' n( i
0 R' H7 U- M8 `
南岳中心景区内,群峰簇立,以五大主峰最为突出,登上这些峰峦,放眼天际,无限辽远。湘江回漩,绕岳而过,称“五龙朝岳”。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感,“旷”意盎然。
3 m6 E1 `4 _$ @& o6 J
方广寺居莲花峰下,六座山峰环侍四围,层层深入,白昼阴凉,水流淙淙,鸟鸣啾啾,寺深、山深、林深、文化渊源深,其“奥”无比。1 j' y9 q& t- Y! J
水帘洞汇集紫盖峰上的泉水,从石壁上飞泻而下,声如雷鸣,轰传十余里。登上石壁后面的水库大坝,眼前豁然开朗,谷地数百亩,水库波光潋滟,远山隐于青雾中,不愧以“奇”称绝。
清人张修府的《游南岳记》写道:“追数生平游迹,艳冶如西子湖,幽邃如七里泷,奇秀如黄山、白岳,雄厚古劲如桃源及溪州诸山,惟南岳无所不备,每至佳处,辄流连不忍去。”诚哉斯言!这个“无所不备”,正是南岳“平凡”中的不凡处,是其他山岳无法比肩的。% w1 P9 V& @. V&&t; s. {: n$ h
* P& N$ |* M2 M: s8 d4 [
“独如飞”则是衡山的动态美。
清人魏源在他的《衡岳吟》中写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如飞”之句,带着作者的情有独钟,以劲拔的笔触,勾勒出南岳的山态奇观,形神兼备,道前人所未道,成为南岳自然美之定评。
2 i9 C+ R) P3 U6 v$ H% M+ ?
魏源的评价,给我们留下了太丰富的想像空间。究竟什么是“南岳独如飞”?并无标准答案。《衡岳吟》中“朱鸟展翅垂云大,四旁各展百十里,环侍主峰如辅佐”之句,似乎可以看作“独如飞”的注释:衡山作为湖南省丘陵盆地中的一座孤山,山形宏大,周匝八百里,中部群峰突起,如一只巨大的朱鸟,以主峰祝融峰为头,以南起回雁、北至岳麓的诸峰为两翼,垂天覆地,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振翅欲飞。再放开一点想像,南岳衡山如一条蛰伏盘旋于湖南中南部的巨龙,回雁为首,岳麓为尾,群峰为身,随时准备腾空而去。如果收回想像,看山论山,侧看主峰祝融,外形横逸斜出,昂首苍穹,恰像一只凌空北飞的巨鸟。
对于到过南岳的人来说,还有这么两种“如飞”的体验。一是站在祝融峰顶,见群峰低伏,四顾无际,天风吹衣,顿生“我要飞”的豪气。二是每当雨后初晴,站在山顶上,见脚下烟云奔涌,茫茫九派,只有几座最高的山头,浮于云海之上,逆云飞动,人在高峰,如腾云驾雾,快意莫名。: r5 {# E$ U! L4 S1 ~0 F% A
对于“南岳独如飞”的评价,是举世公认的。如何理解“飞”的含义,体验“飞”的感觉,则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位置而异,因心境而异。这种 “无言”的大美,正是南岳衡山的魅力所在。5 f, G! N) S: o6 F, A
韩愈有一首《游祝融峰》诗,前两句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凡是涉猎过南岳诗文的人都耳熟能详,后六句却不太为人注意,其实描述“爱山”的情怀极为精采:“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山童寻着不敢惊,沉吟为怕山翁嗔。梦回抖擞下山去,一迳罗月松风清。”六句话七个“山”字,却毫不显重复累赘,在平白如话、略带情节、没有修辞的叙述中,通过山翁的“眠”,山童的“寻”,酣睡后的“抖擞”,把对山的爱之沉迷表述得淋漓尽致。这个山翁,是韩愈的影子,也是古往今来爱山之人的共同形象。这座山,不仅是衡山,可以泛指所有的大好河山,可以代言一切自然美景。这种爱,无关乎宗教和文化,无关乎人文和景观,更无关乎喧嚣和功利。这是纯粹的对自然美的挚爱,是人的天性不受拘束的舒展,是对山川魅力的无条件臣服,是婴儿甜睡于母亲怀抱一样的彻底放松,是一团烂泥般与大自然最大面积的亲密接触。世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惬意的事情呢。
精品文章 &&威望 + 5
精品文章 &&威望 + 10
南岳独如飞
好文。佩服
有时,潜水也是一种关注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原帖由 小吕子春华 于
22:28 发表 $ L; l6 h' v/ e* M; }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 B+ J* j& }8 `# |
难得一见的好文!: F3 |$ _7 y' {7 I8 Y
其文风象极了我一位非常尊敬又熟悉的专家型LD. 在此问候!
不过,我认为文中有关数据上有点小&笔误&,尽管瑕不掩瑜,还是提出来供各位参考:4 t9 c- |+ F8 z
1.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文中应该前后统一到1300.2米.
&……海拔只有1300.2米的南岳衡山排名第末位。&,% c6 M, V6 N7 B( _1 ]- o- Y
&主峰祝融,虽然海拔只有1289.8米,&" G0 K1 C: r7 r* g3 W3 m
最新公布的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为1300.2米.对外宣传应该口经一致为好.&&r* Q, W; j5 U1 K9 m
' f2 o* I3 x+ x7 f5 C0 b
2.五岳中海拔最高的不是北岳恒山而是西岳华山.0 f8 I9 ]" i6 N8 c
&在中国名山最富代表性的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北岳恒山也只有2017米。&
在网上搜索,虽然答案不一,但认真考证,北岳恒山海拔只有2017米,而西岳华山为2160米.% `/ h5 \7 i8 P&&R$ K% @8 s
* D8 _+ @9 o0 z$ x, O&&[* ~) a
3.南岳山麓海拔高度应该&定点&说明.
&主峰祝融,虽然海拔只有1289.8米,但其山麓的海拔仅有50-60米,&+ h6 v* D( _" k+ S: C' N* H5 H
按常理,相对主峰来说南岳山麓海拔,应该以大庙所处位置为宜.% o/ h/ C( F4 r7 R8 C
经查,大庙前海拔为95米,庙后为97米.当然,相对高度还是1200多米.
哈哈,以上几点,真有点&班门弄斧&之嫌,不一定对,仅供参考哦!8 u4 T% s1 l' X1 Z2 c! ^&&D5 }
) t( q+ Z5 o# {) ?' `' E
热切期盼续篇!
[ 本帖最后由 随缘 于
11:42 编辑 ]
试与天地精神往来
Blog:缘来有影 http://www./bbs/space.php?uid=78
感谢各位的阅读和回复。尤其要感谢随缘的精辟之言。
我对南岳的研究不多,写作《凝望南岳》,缘自对南岳衡山的那份热爱。写了以后也没有准备示人(前后经历了衡山海拔高度权威数据的变化,
所以出现改了前面没改后面的失误),拿出来献丑,只是为了与同道中人作一交流。+ E& m( M& G+ e7 K: v
& C+ w& H: h* o&&R9 f( ]8 v6 J8 o
能听到方家的高见,幸甚!热切期盼大家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 本帖最后由 YFXL 于
17:34 编辑 ]
(作者:YFXL) - s&&J5 r, |. o: Y: E
- p7 G2 l- ]/ I( A
凝望南岳(之二)4 {3 c&&S" ?" I1 J1 D
& && && && &&&泥塑金身的背后5 f1 p7 ]% Q3 [
南岳历来是香火鼎盛之地。目前每年前往南岳衡山旅游和进香的达三百多万人。
! T9 l8 T$ U( z# L/ Y& O
南岳的香期,一年中有几个高潮。最集中的时段,是民间所谓的“赶八月”。农历八月初一,是传说中南岳圣帝的诞生的日子。所以农历七到九月间,南岳香火最盛。当地居民做生意,也有“赶个八月吃三年”之说。值此香期,信众络绎于途,蜂涌于庙。烧“行香”的,口唱香歌,手执信香,腰系“南岳进香”兜肚,一路拱手作揖,圣像面前三跪九叩;烧“拜香”的,脚穿草鞋,膝戴护套,三步一叩,五步一拜,直至殿上。更虔诚的,朝香的当天只喝水,不吃饭,叫“朝饿香”。甚至在头顶活生生扎出几个洞,烧香于洞内,以示诚敬,叫“朝肉香”。有独自前往的,有三五成群的。也有租用大客车的,数十、数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隆重而庄严。
此外,还有农历五月十七日前后的庙会。五月十七日是民俗中天符大帝的诞辰,人们举行各种祭祀及娱乐活动以示庆贺。' p& R' Z; O4 z
7 \* Z4 m9 V- u3 ~9 F$ H" p, |
最为集中而壮观的,莫过于每年大年初一凌晨南岳大庙的“抢头香”了。1 a. e/ P% |9 ~8 x8 y
我曾陪亲戚参加过一次南岳大庙“抢头香”活动。那是大年夜的晚上11点多钟,天黑如墨。我们从衡阳出发,驱车前往南岳。到达南岳大庙的时候,恰好是零点刚过。此时的南岳大庙一带,人如鲫,车如潮,灯如昼。大庙正门洞开,进香的人有序进入。在大庙里面,你没有选择方向的自由,只拥有一小片被四面挤压仅能立足的空间,随着人流缓缓移动。正殿前面的焚化炉,烈炎冲天,鞭炮雷鸣,压下了殿内的梵音。圣帝老爷面前,你没有过多停留的机会,跪一下,看一眼,即得让位于他人。东西两路观和寺,同样挤满了善男信女,你不必弄清里面是哪路神仙,只一路拜过去就是,反正拜了没坏处。
这个万众景仰的、端坐于南岳大庙正殿中央的圣帝老爷是谁呢?我曾数次细读他的容颜,见他身着古装,亦庄亦谐,若笑若怒,似喜似悲,真是高深莫测。许多人相信他法力无边,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却不知这个神像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 v8 R4 E$ v# T$ e! S9 C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人类社会的早期。! D; Y" F5 F7 a
: W' f* Z/ m8 M4 S! c% T5 \
岳,山之高大者也。古文字里的“岳”字,就是一座大山的样子。大山之上,藏龙卧虎,风云变幻,神秘莫测。古人科学知识有限,只能发挥想像力,认为山上有神,能主宰人间祸福。于是,便有了山神崇拜。
" m) V" _&&s+ t% p: y9 R) A- j
中国的神,最初与鬼是混淆不清的。神的身上,有很多鬼的劣根性。比如,神的不作为,神的作恶。神本来有调节风雨寒暑的能力,却往往对人间的水情旱象视而不见,甚至因个别人的不敬,一手制造灾情,让无辜者受害。俗话说:神不恶没人敬。神主动为民造福的传说很少听到,倒是某某因为冒犯神灵而遭报应的事屡有所闻。神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贿赂,给了好处才办事。这就是民间祭祀的根源。开始的时候,神是吃人的,所以人们祭祀山神河伯,要投以童男童女。后来进行改革,变为杀猪宰牛,叫“血祭”。再后来,就演变为烧钱纸线香等象征性物品。6 q, ^6 O$ M/ j5 g. s1 E9 H/ o
对山神的祭祀,原来是民间的、自发的、五花八门的。到了帝王时代,祭祀活动便逐步为官方所用,形成严格的等级和程式。这种官方化是随着皇权的产生和加强而发展演变的。& V. t& p% T( u4 X
关于南岳最早的记载,见于《虞书》。“舜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其实这个“南岳”,是不是现在的南岳衡山,还是个疑问。因为《虞书》的记载,源自传说,并无物证。远古时期的南岳,本来就是变来变去,泛指“南方的大山”的可能性大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衡山与南岳形成称谓关系,约于秦汉之际。虽然汉武帝为图一时之便,曾把南岳移至安徽天柱山,但民间一直视江南衡山为南岳。至隋文帝诏定江南衡山为南岳,这种称谓关系就再没有改变过。2 x1 {4 s& _- ^$ b$ M1 T
那么,帝王们是怎样加强这种神力的呢?其主要形式有三:: G+ {&&|3 D8 u
- I/ `, u1 y( c7 Q: M
第一种形式是祭祀。官方的祭祀与民间的祭祀完全不一样。官方的祭祀活动规模是盛大的,程序是严密的,非民间的祭祀能望其项背。
在我国几部最古老的书里,对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帝王们的祭祀礼仪进行了记述。《尚书•尧典》中说:“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诸神。”这里的“?”和“望”是指对于不同神灵的不同祭祀形式。《周礼•大宗伯》载:“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沈祭山林川泽。”《文献通考•效社志》记载:“地效从祀则五岳、四海、四渎、五湖……四十四种。”这说明,对于诸种自然神的祭祀,制度很规范,五岳山神被列于首位。
对于五岳的祭祀,在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五岳同祭的制度。《汉书•郊祀志》云:“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汉武以后,封建王朝一直把祭祀五岳看成关系皇权巩固和国家兴衰的头等大事。
历代帝王对五岳祭祀的最高形式是封禅,举行的地点是在泰山。汉初韩婴的《韩诗外传》和东汉王充的《论衡》中都说到,管仲、孔子等人登泰山,见山顶有许多古代帝王的封禅遗迹,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古代帝王对封禅之礼秘而不传,所以难以考察。真正有据可查的封禅活动始见于《史记•封禅书》,它较为全面地记载了秦汉封禅。这时封禅制度真正形成,封禅大典日臻完备。到了唐宋时期,封禅制发展到高峰,成为礼仪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史载: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封泰山,李治率文武百官,武后率内外命妇,更有朝鲜、日本、印度、波斯等诸国使节和诸番酋长随行陪祭,封禅大军连绵数百里,慰为大观。最后一次泰山封禅是宋真宗赵恒举行的。其时政治腐败,内外交困,本来不具备封禅的条件,但赵恒为了借助“君权神授”来维持统治,竟假造“天书”,导演了一场贻笑千古的“封泰山,谢天书”的历史闹剧。由于赵恒这个昏君的恶搞,封禅制在宋代终结。" F& c2 X7 j7 }
&&A&&M. g" ^/ m3 ?$ _" N
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帝王的封禅活动只在泰山进行,封泰山等于封五岳。对于其他四岳的祭祀,则采用定期祭祀和临祭的形式,由皇帝派遣朝廷大员,或委托地方官员来主持。据李元度《南岳志》记载,隋唐以后,朝廷到南岳御祭有数百次之多。有据可查的,自唐至清,由朝廷遣官致祭的次数分别是:唐代8次,宋代22次,元代17次,明代33次,清代43次。
( }! B0 V$ L' U
第二种形式是加封。五岳之神,在唐代以前都是以山为名的。如衡山神,华山神。唐玄宗于唐开元13年(725)封南岳神为南岳真君,天宝五年(746)封南岳神为司天王。后来历代帝王屡次增加皇封。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1011)封南岳神为司天昭圣帝。元至元28年(1291)年封南岳神为司天大化昭圣帝。可以看出,从开始赐予封号到屡次加封,直至后来无以复加的高度,大约皇帝的加封和现在的机构升格和干部提拔有相似之处:机构升格可体现某项工作的重要性,在我手里提拔的干部才会死心踏地为我买命。8 M; c9 }&&M% P+ D
. W6 u9 n5 J&&b) _3 S% t6 B9 Z
第三种形式是定位。在南岳衡山,除了南岳圣帝,还有佛、道之神。这两家宗教在南岳都是渊源深厚、地位崇高的,但与南岳圣帝,并不可类比。因为圣帝的地位,是皇帝给的。/ ?) I! S6 T0 i# q&&J; L
从南岳大庙的的规模和格局上可以看出这一点。南岳大庙是南岳之神享祀的主庙,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这座“圣帝之家”可不是随便可建的,它是宋真宗封岳神 “司天昭圣帝”时赐建的,这是一种与皇帝等同的“办公兼住宿”待遇。在南岳庙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棂星门、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第一进棂星门,由棂星“主得仕之庆”而来,昭示人才辈出,国家兴旺。门的最上层倒置一石印,象征着南岳圣帝的玉玺,寓意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全国只有孔庙有棂星门与此门相呼应。第四进御牌亭,内立清康熙帝玄烨亲撰的《重修南岳庙记》。第七进圣帝殿,正门上方悬挂着清代六位皇帝钦赐的七块金字匾额,圣帝神像两旁有六部尚书的站立神像,这都是不折不扣的“帝王待遇”,是各方宗教之神所不能比拟的。大庙的东八观、西八寺,表示着佛道两家平等的地位,但对南岳圣帝来说,只能属于主辅关系。
: y6 P- t0 X1 n- M
有一则民间故事,也可印证这一点。南朝陈光大年间,慧思和尚来到南岳,没有驻足之地,便向岳神求援。岳神说,可以啊,但是有个条件。你和我下一盘棋,如果你赢了,就送你一块地皮。几个回合下来,慧思胜。岳神践诺,问慧思和尚:“你看中了哪里?” 慧思将锡杖向空中一抛,落于天柱峰南面一块葱茏的林地之上,这就是后来的福严寺。“飞杖圈地”的故事虽然无稽,但足可以说明在大众心目中,岳神为主,佛道为客。
6 [# E, i8 Y, J
这样一来,皇帝赋予岳神的权力,在凡间已经高于一切,甚至凌架于皇权之上。那么历代帝王们,这些自命的“天之骄子”,就心甘情愿屈居岳神之下吗?他们真的相信岳神无边的法力吗?否也。6 a5 I' |' L- S+ N8 s* X
明洪武三年(1370),立足已稳的太祖朱元璋宣布:革去五岳之神的一切帝王封号。按理来说,封王封帝之举,历经多个朝代,已是根深蒂固。将五岳之神“就地免职”,可是大逆不道,既犯神忌,也犯人忌,要冒多大的风险啊。但是朱元璋不吃这一套,他在诏书中说:对于岳神,历代都有封号。我出身寒微,再三考虑,不敢仿效。因为神是与天地同始终的,我作为人间的皇帝,哪里敢给予封号呢。所以仍以山的名字命名山神,依时祭祀就是了。朱元璋的诏书,有一股霸气,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背后的用意是: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天下权力不必分,也不能分,尽归我朱某,岂不快哉。&&f7 d- D7 [4 S6 U0 S
清朝雍正10年(1732),湖南巡抚赵宏恩给皇上递了一份请示,说南岳是皇上主寿之山,因岳庙年久失修,特请求以朝廷名义立项,重新修葺,祝皇上万寿无疆。这个赵宏恩也算个聪明之人,看准了修庙是名利双收之事。皇上什么都不缺,就缺寿命,现在修庙为祝寿祈福,皇帝该有多开心啊。哪知马屁没拍好,反而挨了一马腿。雍正批示说:我受命于天,为天下之主。我的一举一动,一个念头,都是天帝意志的体现。如果我没有失德的地方,上天一定会保佑我,让我益寿延龄;如果德行欠缺,得罪上天,天下臣民岂能为我祈祷恕罪。这个观点我讲个多次了,赵宏恩见识鄙陋,不知我心。不过,在对赵宏恩申斥了一通之后,雍正还是批准了赵的请求,原因并不是为自已祈寿,而是因为南岳之神,佑护楚地之民,皇帝也应表示感谢。这个“境界”有多高啊。如果当初赵宏恩这样奏请,那不就龙心大悦了么。不过,个子再高,高不过头顶。臣下再高明,也高明不过皇帝的。你把皇帝的福祉抛在一边,口口声念叨你的百姓,找死啊。
朱皇帝和雍正爷的话,说出了历代帝王的共同心思。由公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天,不可再高了。不过,皇帝这样无限地抬举岳神,并不是贬低自己的位置。岳神的位置再高,也是皇帝赐与的,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撤封。再一个,即使与天帝相齐,也不过是我皇家的叔伯辈,外人无法染指的。所以,说穿了,岳神不过是帝王们的一只玩偶、一个棋子。对岳神的崇拜,只是一种愚民政策而已。
$ D8 V8 B&&q% y' G3 c+ ~/ _8 A
南岳之神,作为南岳衡山的精神象征,它的形象和内涵是人类赋予的。人类初始时期光怪陆离的神祗崇拜,在王权的推动下不断升级,直至无以复加。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威,已随封建王朝的终结而化为烟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浩劫中,南岳大小寺观里的神像几乎被捣毁得一干二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显得不堪一击。而今的岳神,逐步定位于历史、宗教、文化的层面,接受着人们不同的目光。, K& A) Z6 f% l. z
因时因人而变,这就是圣帝老爷的真面目。
细雨斜飞,在你头发上开出了一蓬碎花。
(作者:YFXL)
凝望南岳(之三)
& && && && && & 历史的点、线、面: n9 j2 w+ f5 U7 u1 }
$ ~&&[* u& }: m7 @
南岳丰富的历史蕴含,深究之后,让人为之惊叹。
# k6 O( s* h7 M$ h% h
中国历史的分段,简单来看有口耳相传的历史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起,那些甲骨卜辞上的文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在此之前的历史,则是周以后的史官或历史学家根据传说和历史遗迹推断所作的记录。
巍巍南岳,留下了中国上古时期历史的痕迹。&&M: B: Q/ d, l
祝融峰旁有金简峰,金简峰上有一巨石,名黄帝崖。据说这是上古帝王黄帝藏放载有治水方略的金简玉书的地方。大禹治水成功,靠的就是这个秘方。与此相联系的,有大禹杀马祭天的白马峰、杀马冲,有驻扎人马车杖的狭长山谷禹王城。大禹曾登紫盖峰祭天,留有埋宝露瓮的宝露台。
最为不可思议的,是曾经神秘地出现,后来又神秘地消失的禹王碑。对于这块神奇的石碑,韩愈、刘禹锡的诗中都有过传神的描写。亲眼见过的,是南宋的何致。嘉定五年(1212),他在樵夫的引导下见到了这块碑,并将其摹刻于长沙岳麓山。此后,原碑再没有出现过。西安碑林、绍兴禹陵、云南法华山、武昌黄鹤楼等处,均以岳麓碑为蓝本翻刻。它成于何代,上面的77个蝌蚪文字究竟有不有意思,是什么意思,几百年来让无数饱学之士费尽思量,至今没有定论。岣嵝峰上,也有禹王碑,那是清康熙时从石鼓书院摹刻来的,与此有关的,还有禹王庙,大禹睡的石床,长流不息的禹泉。大禹传说附之于物的,大约以南岳衡山最为系统,最为传神,影响也最大。2 o: _; ~3 v7 M0 _9 g( @$ D6 o
&&z$ p: l( ]- v% ^9 U
我不想穷究大禹传说的真实性。大禹这个历史人物的存在是毫无疑义的。他治理水患,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为夏王朝奠基,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由“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转变。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湘江是洞庭湖的重要支流,他治水的时候,到过衡山,是可能的。至于那些神话和传说,更多的是体现了后人对中华先祖们的怀念,对那种可贵精神的推崇。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们瞻仰炎帝陵,面对松柏苍翠、芳草萋萋的巨大的陵寝,有人问,这里面真的有炎帝的灵骨吗?我回答说:没有必要去考证,也没有谁敢去考证。是啊,关于三皇五帝,与其说是远古中国的历史人物,不如说是华夏子孙千百年来神圣的梦,谁愿意、又敢去惊扰了这个梦呢。
除了黄帝和大禹,舜也是有传说的。安上峰后有舜庙、舜溪、舜洞、舜井,均为虞舜南巡遗迹。岩壁上镌刻的“舜樟”二字,字大如斗。古人云:“岂舜巡狩经行处?当时尚有古木存。”: m9 T- ?/ B0 |; `
; z3 o) b" R' C&&N1 g! F
南岳衡山之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留下的遗迹,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留意,几乎随处可遇见。如隋炀帝敕建上封寺,唐朝宰相李秘隐居衡山,王夫之南岳举兵抗清,祝圣寺应康熙南巡等等。这些数不胜数的人物和事件,如繁星点点,闪烁于历史的天空。
要说南岳史与中国史贴合最紧密、持续时间最长的,莫过创建于汉武帝的五岳制度了。它几乎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历代帝王们通过祭祀和赐封,赋予五岳以至高无上的皇权和神权,以强固“君权神授”的理念,实施对四方王土的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帝王们对于南岳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上演的出出喜剧、悲剧、闹剧、正剧,反映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演变,折射出中国历史的轮廓。
还有一些小人物的遭遇和命运,也可以牵扯出中国历史的重要线索。
1 Z* g7 c/ }) T
南岳藏经殿一带风光秀丽,是“南岳独秀”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为了躲避战乱,到南岳出家为尼,拜大和尚慧思为师。数年后,战乱平息,后主诏召丽华回宫。张爱妃亦喜亦忧,喜的是皇帝夫君还记得自己,位子刚坐稳就想到了重续恩爱。忧的是当初焚香断发,皈依佛门,如今重返红尘,说走就走,总有些过不去。更为难堪的事,一头秀发已被剃度,光溜溜的脑袋怎么去见皇上啊。这时,慧思师傅伸出关怀之手,从瑰霄峰下找来神草,让弟子洗头,一时秀发如初。张妃还在山中清流中钓出了金色大鲤鱼,奇迹的发生象征着上天也愿意成人之美。于是,张妃欣然回宫,与皇帝再续前缘。现在,藏经殿前的原始次生林里,还有张丽华钓出金色大鲤鱼的钓鱼台,以及她梳头化妆的梳妆台,洗脸的美人池。据我所知,原来传说的梳妆台,是明桂王的母亲陈太妃,到此地避难时,每天在这里使用的。不知什么时候,梳妆台的产权,由陈太妃移交给了张爱妃。不过,传说本来是传来传去的,传则有变,实属正常。而且可以理解的是,美少妇梳理云鬓青丝,比老太太梳理一头银发,更有风姿情调。皇帝与佳人,美女与高僧,乱世情缘,这些词汇都很能吸眼球,令人遐想, |&&e" z( y' w
。. a. F5 m1 s7 D. z
虽然是传说,作为支撑的却是历史的真实。慧思和尚是一个历史人物,他在南岳的十多年,开创了南岳佛教的泱泱大宗,直到公元577年,应陈宣帝之召赴京。死后又归葬于福严寺旁的三生藏。陈丽华在南岳避乱于佛门也是基本可以确认的。沿着这条线索延伸开去,看到的则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兵荒马乱,混战不息,民不聊生的历史面貌。
0 F1 p" B$ }) a2 o6 m+ u
唐朝元和年间,田良逸修道于南岳。一天,有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来拜访他,这个人就是到任不久的衡州刺史吕温。田良逸从床上坐起来,拍拍吕温的后背说:“你就是吕渭的儿子啊。”原来吕温的父亲吕渭,在京师担任过侍郎的职务,来湖南查访时,以老师之礼待田良逸,两人有很深的交情。在他乡异地感受到父辈温情的吕温,顿时泪如雨下,连忙走下台阶向他行跪拜之礼。田也将吕当作晚辈,并不因为吕是朝廷命官而要他免礼。
: [/ o3 w. Y4 H
吕温,这位一千多年前的衡州刺史,在主政衡州期间,是颇有政声的。他死的时候,百姓痛哭流涕,停止饮酒作乐,自发地到神庙里去祭奠他。虽然现在的衡阳人知道他的已经不多,但地方志对这个好官是有记录的。在当时,他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他在京城为官的时候,曾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与刘禹锡、柳宗元齐名,年纪轻轻就做到刑部郎中。“二王八司马”事件中,他因出使西域,幸免于难。后来还是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被一贬均州,再贬道州,然后才调任衡州,在抑郁不得志中死于任所。吕温的级别是“正师级”,在历史长河中,是算不上什么大人物的。即使在衡阳这块土地上,这样的“一把手”,应该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不可轻看的是,在他的背后,连结的是“永贞革新”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唐顺宗年间的宫廷斗争。) C5 C2 O+ t6 Y6 Q. _&&E
几千年以来,在南岳衡山这座自然和政治的舞台上活跃过的人物,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是正面的还是反派的,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是在湖南、衡州、潭州一带为官的,还是路过南岳慕名朝参的,或是与南岳沾亲带故的,只要他留下了痕迹,你顺着这个痕迹追寻过去,就会发现一路历史的烟尘,这些烟尘连结着全局,并且往往指向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核心??朝廷。这无数条历史的线段,几乎可以编织成一张完整的中国历史之网。& l# r&&O$ n, `
南岳的经历,有时可以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完整章节而存在。最应大书特书的,要算抗日战争了。$ u, n, F" Y- X1 v/ e- b
这块土地曾饱受日寇铁蹄的蹂躏。1944年6月,入侵祁东县洪桥的日军在武圣庙内将100余名赶墟的妇女集体强奸;8月,日本侵略军将1200名不肯为侵略者服苦役的劳工关押于湖南省银行衡阳支行内全部炸死;1945年2月,占据衡阳县珍珠乡(现衡南县)宝庆寺的日军抓捕过路客商32人,洗劫一空后将其全部活埋;7月,日军在市郊耒河口用枪击、活埋、油烧等手段,屠杀村民12人。仅1937年至1942年9月,日机共空袭衡阳101批,1349架次,投弹5200多枚,炸死3166人,炸伤1927人。整个抗战期间,衡阳城乡有35万多人死于战祸。0 c8 q# o- i. u3 L
( p- x4 `# N! b&&[. ~3 S
这里的人们曾奋起御侮。1937年8月,衡阳人民抗敌后援会成立。9月15日,衡阳人民敢死队130人(其中妇女40人)开赴抗日前线。日,南岳佛教救国协会成立。叶剑英作《普渡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演说。周恩来在接见南岳祝圣寺爱国僧人暮笳时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不久,“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组织抗日流动服务团,创办刊物《狮子吼》宣传抗日。日,衡阳500名军人自愿重返抗日前线。1941年9月,衡阳妇女捐献“衡阳妇女”号飞机。1942年1月,衡阳铁路员工捐献“湘桂铁路号”飞机。( B# S3 Q* g3 c0 t, j1 h& N
9 @! W5 p# H2 M! i: W, ]2 g$ S% [) u
1938年10月,华中重镇武汉和华南门户广州相继失守,湖南成了继武汉后的又一处抗战大本营。而位于湖南中部偏东南的南岳,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抗战大本营的核心。1938年11月、1939年10月、1941年10月、1944年2月,蒋介石先后在此召开四次南岳军事会议,总结战争经验,谋划抗战方略。1939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开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曾兼任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中共派李涛等任教官。训练班共办三期,共培训学员3053人。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身份来南岳游干班视察,并作《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的长篇报告。
日至8月8日,在距南岳50公里的衡阳市,爆发了惊震中外的衡阳保卫战。1.76万名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11万人血战47个昼夜,以伤亡1.6万人的代价,致敌军死伤4.8万人。日军第六十八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和第五十七旅团长志摩原吉少将被击毙。这是抗日战争中守城时间仅次于淞沪抗战的一次战役。毛泽东评价:“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 ' a3 O& M; `6 J0 s% z5 R0 x0 J5 C
在南岳衡山香炉峰的中部,山峦合抱,郁郁葱葱,有一座建筑设计与南京中山陵相仿的纪念陵园,这就是有名的忠烈祠。在祠宇周围的山坡上,分布着13座烈士墓葬。那些静静地躺在陵寝中的中国军人,有的曾在抗日战场上叱咤风云,指挥若定;有的曾与侵略者殊死博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串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汇集,就是一个一个的战役,就是一幅中国全民抗战的画卷。
南岳的抗战史,难道不就是一部中国的抗战史么。
/ Q, Y$ L" u- M0 D5 i
南岳承载的几千年历史沧桑,难道不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微么。
细雨斜飞,在你头发上开出了一蓬碎花。
原帖由 湘妃 于
11:57 发表 # |+ G4 N: V, K" l. `; l+ Z
喜欢这样的文字。
看得出,尔对衡岳熟稔于心间,并且百般热爱。&&J3 W* `: `" G% m4 A; u* Z3 T9 g
思路清晰,层层精进,颇有深意藏焉。文字优美,不乏清新活泼。
呵呵,想起一句“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 J, W- K" F6 }# B9 W
湘妃在此拈花微笑。& &
ps,只 ... 0 ]! z8 s" b- l
; d: {, V+ s0 p' F' o7 F$ x' k% z
凝望南岳(之四)
- j! u- ?& ?. X! J: F
中国南方的文化高地# F% c7 S+ M2 {&&r- t& C
$ J) A4 n3 h- ?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和。当然,一般所指的文化,是精神层面上的。可否这样简单地理解:文化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留下的痕迹。7 `4 t1 C; L) z
3 K8 }; L* s! m+ \
我曾有过一个荒诞的假想:几千年以来,在南岳中心景区范围内,祖祖辈辈栖息在这方土地上的人,前来朝拜和观光的人,奉命前来为官、修庙、监岳的人,一共有多少呢?这个数字是没有办法统计的,但肯定数以亿计。如果这些人能同时存在,那么,恐怕这里的山山岭岭全部站满还不够。必须指出的是,南岳人烟凑集、香火鼎盛,封建王朝的“五岳制度”是其背景,来此地的人往往有着非同一般的身份,怀着非同一般的目的,以非同一般的方式,做着非同一般的事情,激发着非同一般的情思。由此可以想象,千百年来,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们,留下可以称之为“文化”的,只能以海量计。越接触,越感其浩渺无际。! \! ]- X3 k, R
3 C1 [! H2 y' R* B& g
据统计,有据可查的古今名人在南岳衡山留下的诗文歌赋有3700多篇。这只是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凤毛麟角而已。许多小人物的优秀和不优秀之作,一些“大人物”的遗漏精品和粗制滥造,都被时光无情地淹没。此外,还有大量的题刻、雕塑、戏剧、史志、传说等等。大浪淘沙,留下的只能是不断递减的部份,淹埋和冲走的不仅是泥沙,还有金子和钻石。更有多少思想精华的闪念,没有用看得见的形式记录下来。只有文化的精魂,不以某一载体的存亡而显隐,它是不断的,不竭的,此隐彼显的,一脉相承的,日见其光大的。一代又一代的人,沉浸其中,吸其精华,又增益其内涵。
/ c. G2 o0 `/ K7 E
关于南岳的文化,我想用“一个特色,两个不可替代”来概括。即诗文中的“谪贬文化”特色,不可替代的书院文化和寿文化。" G& K: f, R1 r
$ ]3 m7 x% W0 A" U' c
首先是诗文中的“谪贬文化”特色。; S* y6 o0 s8 g: b% f2 q. ?
在谈及这个话题之前,我还是控制不住地要欣赏一下历代诗文对于南岳自然风光的描写。这些精美的文字,已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 K8 V! c' c1 v+ {9 s1 a
$ x! N# t8 t' [$ ^+ X+ q
南岳衡山之秀色,似乎站在山下就能感其气氛。南宋范成大在其《步入衡山》中写道:% r7 D/ G7 }0 k2 C: F$ _+ b
& && && && &&&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荫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N& D; ^. i6 _' v+ e" H6 r- k
墨染浓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6 e" a* o$ E3 T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 K( x$ v' n- v4 N& T3 z7 @6 u
范成大,这个曾官至副宰相的人,现在只给世人留下诗人的印象。这首《步入衡山》,体现了他作为田园诗人的一贯风格。你看,溪伴农家,正午浓荫里的鸡鸣,横在路中央的松树根和竹根,丝丝小雨,尤其是那漫山茁壮的竹笋,毛茸茸、齐刷刷,就像凤尾招摇,多么适意,多么养眼。虽然通篇不见人影,但山下人家清闲逸致,呼之欲出。也许,农家的神仙生活是不存在的,描绘出来的只是诗人意念的幻化而已。3 c- Y8 m5 g' C6 W# Y" t7 s+ @
/ ^9 \; D7 I2 q% W$ d8 y
不但是山中、山脚,就是在去往衡山的途中,风光也是那么的旖旎。明人钱邦芑这样描写湘江的景色:
晓霞散绮,风日淡洁,湘波澄碧,?藻漱青。水中沙石,时作五彩,与波光朝日,荡漾不定。舟子鼓棹,又若与秋波风色,夷犹相得也。1 q5 T' Y0 y# s5 V& z0 {' t3 X( E
1 x& w$ P, F9 d) }9 {
与其说是描写湘江美景,不如说是表达即将抵达南岳衡山时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 ^9 [$ x! r7 Y( |1 @; u
从衡山县城到山脚的一段路,曾经堪称风光绝佳的经典。旧岳志载:“由县治抵岳市,青葱三十里,松阴夹道,虽盛暑可不张盖。”明代画家沈周在其《客座新闻》里描述得更为具体:“夹道皆合抱松桂相间,连云蔽日,人行空翠中,而秋来香闻十里。计其数,云一万七千株,真神幻佳境。”
读着古人这些述“秀”的文字,不禁浸淫其间,恋而忘返。予生也晚,从湘江岸边直达南岳脚下的“松桂大道”已了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大马路,一片繁忙与喧嚣。现代交通的发展,在使我们享受往来便捷的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些微的失落和惆怅。古时山中之秀是什么模样呢,肯定与现在大不相同。如今,从大庙到山顶的主道两旁,多为树龄四五十年的人造林,秀则秀矣,少了古意。不禁慨叹毁林之易,树木之难,护林之重要。5 K4 }8 x9 i&&]: S2 z' D) l
明人谭元春说:“南岳诗,古今佳者不过十余首,独子美《望岳诗》为冠。”他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但也有偏颇之处。南岳好诗的数量,完全不止“十”数。至于称“冠”,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杜甫的《望岳诗》为上乘之作,是毫无疑义的。对于这首长诗,我最欣赏的是中间的几句:
9 z! s$ |0 h8 a: ]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相望。6 t+ L: m+ P/ ]- D$ F
; l# I/ f3 s9 ^' h&&D& B, p
衡山五大主峰,以祝融为尊,其他三峰伏首环拱,唯紫盖北向,作挑战状。如果从“一元化”的角度来看,紫盖峰是反叛的,不可容忍的。但从山岳的整体来看,有了竞争,是不是更显动感、更有生机呢?从语气来看,老杜对此是持赞赏态度的。他写的应该不仅是一座山,而是一种不同流合污、不屈服于压力的叛逆、独创精神。
- g! J: q/ C! {, H; t
不过,杜甫的三首望岳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写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那一首,所以就不把写衡山的这一首列为南岳诗的最佳了。, |$ ~( D' g5 r% H) N+ ]! ?
我觉得,最能体现南岳衡山之气势的,莫过于李白的诗句:- _% f$ s: L0 Y; \1 Q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 W2 \; Z$ U1 o7 S6 q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1 u) [( f4 y/ D' f: f
这四句诗出自李白的《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这首诗后面还有六句,是喝了送行酒以后的应酬之语,不值一读。但仅此四句,已足称吟咏南岳衡山之千古绝唱。3 M5 Q9 F! O. N$ n2 b3 m
如果说,描绘山水胜状,寄寓欣赏、陶醉之情,是山水诗文的共通之处,那么南岳诗文中的“谪贬”特色,则为五岳诗文所独有。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黄河流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曾被视作边远荒蛮之地。作为五岳,南岳也是隔京城最远的一岳。朝廷对于犯了错误的官员,贬往湖广云贵地区是常有的事。而衡阳,这个“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的地方,由于有官道可达京师,有水道可下洞庭、通长江,比起湘南的郴州、永州、道州,离京师近了一些,比岭南、海南、云贵诸地,在地理上更显优势。所以,衡阳,往往成为谪贬官员“解冻”的过渡之地。唐元和年间的衡州刺史吕温,就是从道州转任来的,与他的朋友,一贬永州、再贬柳州的柳宗元比,显得幸运一点。
我读到的最早的南岳诗,是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写的: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2 K3 t& `; ]) N# Z( m
岂不常勤奋,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4 ]( F&&]& s' x1 Z
; \2 b4 a- D" f5 C9 m. @
全诗表现了在小人当道、明君不至的处境下,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怨心情。刘桢是否到过南岳,我们不清楚。现在南岳七十二峰中有凤凰峰,在衡东县杨桥镇,峰名是否源自此诗?- r& U) n5 o6 Y! n( a4 E
1 Z, Q7 j, B) U, _&&m! \
山中景色,最能引发羁旅之人的故国、故园之思。柳宗元在经过衡山的时候,寄了一首诗给他的弟弟:9 P1 M- o: l&&U2 o0 q1 k
4 [4 o: b* |6 W- G$ J& l- |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3 y! U+ K&&L& j2 H$ W. W1 i
8 s2 A. R; ~5 m4 g&&g6 |7 Z; S
春天来了,梅花树靠南的枝条上,花朵已经绽放。天气晴好,洒满阳光的道路正好回家,而我却还要往更远的地方走去。几分惆怅,几分凄凉,隐现于明媚的春光后面,更见其沉痛。
% @& U5 o5 N& |1 L- \5 W
文豪韩愈也到过南岳,登山那天,恰遇秋雨绵绵。这位后来冒死谏迎佛骨的书生,其实也是相信神灵的。他在《谒衡岳庙遂宿岳寺提门楼》中写道:“我来正值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顺臾净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由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他对这次登临寄有太大的期望,远远不止于游山玩水。; o% [+ J2 C/ [( I
8 M$ s) w- U1 c
要知道韩愈此时的心情,还得了解他来衡的前前后后。唐贞元九年(803),韩愈就任监察御史。追求十年才得此官位,当然倍感难得。却不料刚上任两个月,就因上书言事获罪,贬为连州阳山令。古俗语云: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郴州在南岭以北,而连州还在南岭以南。好在韩愈在这个粤北山区小县只呆了一年多,就遇宪宗即位,得到赦免,安排到湖北江陵任法曹参军。虽然没有提拔,但身份完全不同了,命运出现了转折,其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路过南岳时,特意来拜访皇帝在南方的代言人??南岳之神。不过,刚受谪贬打击的韩愈,心有余悸,忐忑不安。老天爷黑着脸,是不是有得罪之处?是不是预示新的厄运的降临?好在心诚则灵,焚香祷告之后,竟然雨止云开。于是,“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感激涕零之后,当然是心满意足:“窜逐蛮方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于是,便有了千古流传的“韩愈诚开南岳云”的佳话,山上有开云亭,山下有开云镇。9 W6 Y# ?5 x. z- b0 @' i$ [! A+ Q
; D+ u* A1 O- j" Y# `3 v# Y, h! G
这就是南岳。它雄峙南天,是中国南方的地理座标,也是皇帝钦定的政治座标。南来北往之人,在此中转,来此祈福,到此畅怀。在这里,6 H6 U' A( R# O+ i6 j+ [
# M5 \/ d5 M9 I& N7 `9 G
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美丽的景色引起愁绪,偏远稍近的位置又使人看到希望。所以,南岳诗文中的“谪贬文化”,多为忧伤而不绝望,寂寥而存向往,其意蕴是与众不同的。: J$ A$ ?* |* `9 O& j4 E
[ 本帖最后由 YFXL 于
15:50 编辑 ]
第二是书院文化的不可替代。; b0 z* c0 v2 [& B
这里是湖湘学派的奠基之地,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从地理概念来说,湖湘学派发源于湘潭隐山(周敦颐),奠基于南岳(胡安国、胡宏),光大于长沙(张?)。湖湘学派作为理学的一枝,在崇奉理学的基础上,最大的特色是经世致用。宋代的许多理学家都有空谈心性、不究实用的毛病。湖湘学派却自创立之初就反对“腐儒”学风,主张“通晓时务”,“留心经济”。胡宏提倡实际生产劳作,提倡学者不妨锄锄地种种菜;张?认为君子之学,最重要的就是一“实”’宇,除经史之外,还必须致力于兵、农等经世实学。在知行关系上,湖湘学派阐述“知行互发”,特别注重“行”的作用,强调“践履”,即实践,认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q/ X9 s. ^* S8 m0 G% E
湖湘学派是湖南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个学者群体,它的学风衍化成湖湘文化基因,氤氲于三湘四水之间,历千百年而不竭。近代以来,湖湘子弟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湖湘文化是其家学渊源。从魏源、曾国藩、谭嗣同、黄兴到杨昌济、毛泽东;自嘉道湖南经世致用派、咸同湘军集团、戊戌维新群体、辛亥革命志士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身上,都或明或隐,或多或少地闪现出这些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对近代历史演变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深远的。
. {. \: h* E/ \* u
讲湖湘学派,不能不讲它的奠基人胡安国和胡宏父子。胡安国,福建崇安人。他23岁中进士,是宗哲宗钦点的第三名。由于为人正直,屡触权奸,仕途不顺,起少落多,为官前后40年,实际在位不到6年。对于他的为人操守,时人评价很高。“程门四先生”之一的谢良佐说:“康侯(安国)正如大冬严雪,百花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也。”他性格耿直,为人处事素重操守,讲忠信,不趋炎附势。虽然屡遭排斥和打击,但始终不与权奸为伍。他事无巨细,从不苟且。有人劝他:“事之小者,盍姑置之?”他说:“事之大者无不起于细微,今小事为不必言,至于大事又不敢言,是无事而可言也。”一生辗转流离,宦囊羞涩,却不改信念,执着于学问。他少慕衡山之名,刚出道任职时,曾经过衡山,想登临观览,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又说:“这不是工作需要。”就没有去。直至罢官,才到衡山纵情游览,乃至在南岳紫云峰下,买地结庐而居。在这里,他埋头钻研《春秋》,十五年不出。后来他的《春秋传》,被宋高宗认为深得圣人之旨,风行于世,成为元明两朝科举取士的经义定本,也是湖湘学派的代表著作。具有调侃意味的是,胡安国一生不容于朝庭,他的著作却成为当局开科取士的教材;生时不得志,死后却流名于后世。: e/ _0 a& v3 A( W$ P&&w7 f0 Q
为什么湖湘学派奠基于南岳,而不是湖南的其他地方?文化的发展流变没有偶然,只有必然。那么让我们来探寻其中的必然因素。
( O3 T7 ^) {( l2 W* r& H* B
还是以人论事。首先要说一下徐灵期。
南北朝刘宋时的徐灵期是一个道家人物,据传于464年在南岳上清宫得道成仙,为南岳“九仙”之一。这个道士好像有些“不务正业”。《一统志》上说:十五年间,他遍游南岳的山谷和岩洞,整个南岳没有他不曾去过的地方。凭着他对南岳的理解,后来写出了《衡山记》一书。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周环八百里,就是徐灵期最早提出并记之于文的。这个概念历1600多年不变,直至如今。南岳应该记住徐灵期。
以徐灵期的说法来推算,衡山的面积当在10000平方公里左右。其实,作为自然综合体的南岳,北起衡山县福田铺,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至衡阳县界牌镇,东止南岳镇,总面积约640平方公里。现代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可以验明南岳的“正身”。它的“块头”一下子从古人的概念中缩水不少,的确有几分遗憾。但是,不可能去指责徐灵期所犯的“错误”,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最好的是马、船、轿之类,考察山脉河流时只能步行,测量工具更是原始得很,界定一座山的高度及其来龙去脉,只能靠直觉加分析,能搞清一座大山的体系,得出总体轮廓,已经是个奇迹了。相反,我们要感谢徐灵期,是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大气的构想,为我们认识南岳提供了平台。在科学倡明的今天,我们仍然愿意徜徉于徐灵期圈就的“大衡山”概念里。% M" Q9 \+ T/ l1 `+ q" ~, F
有意思的是,徐灵期把南岳的“足”和“首”定位于远离主峰的湖南省第一和第二大城市,是何依据?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现在来分析,命名者的意图可能是以衡山的“大”来增其气势,弥补“高”的不足,抑或是让清高的山神将头尾伸入世俗的城市,以享受更多的人间烟火?这是一个很难论证的课题。但是衡山的“随俗”,与后来湖湘学派的经世致用和兼收并蓄,似有冥冥中的干系。天下四大书院,南岳首尾占其二,即回雁峰旁的石鼓书院、岳麓峰下的岳麓书院,这真是一个奇迹。# _" v8 Q' A8 K0 I; f! c# H: z: N* g- g
' h) U8 ^0 @4 ^: Q! X1 j' Q4 y
追溯南岳学术文化的渊源,还有一个人物要说,那就是唐朝宰相李泌。《新唐书》中,李泌有传。他先后辅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且中途两度归隐衡山,“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两不误,为千百年来的文人仕子所艳羡。他与皇帝以友相称,睡觉床对床,出门马靠马。皇帝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就劝他结婚,强迫他吃肉破戒。这是多么高的待遇啊,平常人想都不敢想。道家著作《太平广记》中,李泌也有传,记载了李秘修道及与神仙们交往的奇闻异事。据说他在衡山吃了懒残和尚的半个剩芋后,就出山做了十年宰相。懒残和尚也因为这个神奇的预言而扬名天下。现在的南岳邺侯书院里,李泌端坐神台,以仙家的身份接受众人膜拜,助人们实现求学求功名的梦想。其实李泌一辈子活得并不容易,隐居南岳,不是图清闲自在,而是出于无奈,为了躲避政治迫害。后人只看到他成功的一面,忽略了成功背后的艰辛。
李泌好读书。韩愈说:“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李泌死后,他的儿子李繁在南岳左侧修了个书院纪念他,叫做南岳书院。这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南宋时,迁至集贤峰下,改为邺侯书院。到了元代,书院遭到破坏。清乾隆年间,衡山一个知县在烟霞峰下的李泌故居建立了一个义学,仍叫邺侯书院,现在的邺侯书院是1922年在此重修的。以此为滥饬,自唐宋至明清,南岳书院林立,先后有卢?、韦宙、文定、邺侯、集贤等15所。曾国藩在其《重修文定书院记》中说:“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这些儒家高级讲学机构,延请学术大佬前来讲学,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前来学习,朱熹、张?、湛甘泉、王阳明这些理学大家,都曾经来南岳考察和讲学,书院的繁荣成就了浓厚的学风和鼎盛的文风,为湖湘学派的奠基发挥了直接的作用。4 q" p&&g8 V+ B+ u) D. N8 f) l
/ s&&]! O/ d. y&&u, f3 M
有一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南岳历史上的精英人物,他们许多并非本土人士,却对南岳衡山情有独钟,他们一与衡山接触,就终生不改其痴情,在这里生活、治学、修道,乃至终老如此。如上面所说的徐灵期是吴郡(现苏州)人,李泌是赵郡中山(今河北赵县)人,胡安国是福建崇安人。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爱上南岳衡山,既不是朝廷的命令,也不是为了求神拜佛,更不是为了求财求官,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灵魂归化。清人郭嵩焘在序李元度《南岳志》时说:“山水有灵,亦惊知己。”王船山说:“十年患难,唯岳知予。”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深入一座山的灵魂。正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样,名山的知已,亦是非常难得的。辛弃疾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句。这种山与人的互赏、互动、互融,其结晶便是慰为大观的山水文化。
第三是寿文化的不可替代性。% i0 _! L7 Q& ?5 R/ Q
前些年,媒体讨论过关于“寿比南山”所指何山的问题,众说纷纭,莫终一是。有的说是山东省青州市的云门山,有的说是江西庐山,有的说是海南三亚的鳌山,有的说是南岳衡山。作为衡山人,当然希望南山就是衡山,这可作为“寿岳”的佐证。但答案多了,总是有些糊涂。我想,看待这个问题,要摒除地域门户之见,还要找出最原始的依据。这样的依据应该是与市场炒作无关的。在这个原则下,比较可采信的是这种说法:- O5 s) n% V) H9 v, m/ R&&U
, j3 R9 x3 i! k
“把‘南山’与‘寿’联系起来,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天保》,这首诗的最后一节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是先秦文学作品,产生于周代。‘雅’是‘正乐’,即周王城乐,或王城附近的乐。‘雅’是相对于‘风’(地方乐)而言的。周武王建都镐(今陕西长安),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小雅》中的这首《天保》,反映的应是陕西或者河南一带的事情。诗中的南山,若是泛指,应为秦岭山区。若是实指,有人说是终南山。‘寿比南山’成为后人的祝寿词,源出于此。各地称南山的山很多。南是方位,居地南边的山都可称南山。”6 T% X# `& n0 Q, H6 `# I5 p/ i
: v! ]# z3 v/ m
这样看来,南山比寿,始见于秦岭地区,但不曾实指。说南岳衡山就是南山,完全可以,说庐山、终南山甚至我家南面的小山包是南山,也没有错。. ~" j&&a2 @; E( s- \3 `
2 I/ w/ Q8 J; `* P
其实,南岳衡山作为五岳中主寿之山,是不需要“寿比南山”这个成语来证明的。
4 v$ F" j- ]% Q
其一,在我国最古老的星度学说里,衡山主寿是最明白不过的。汉朝的《星经》里说:衡山对应天上二十八宿的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的寿命。0 g3 b. i: V0 D4 t$ X& ?" \& A/ P
& h& W. j" A4 j) h7 X5 H$ X
其二,大量的古代典籍,如《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都有南岳为寿岳的记载。现在的《辞源》也采用这个说法,说寿岳就是衡山。3 |/ {) V0 X4 ]- h* Q. F0 b% Y
$ _& z. d" T% a3 Y1 H; q+ v+ r
其三,历代帝王有钦定。南岳金简峰上,有据传为宋徽宗御笔的“寿岳”石刻。清康熙帝重修南岳碑记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南岳为天南重镇,上应北斗玉衡,亦名寿岳。”& |6 ?. I( M) {: n* a
* W2 s# D/ O0 W0 ]* D7 f' F9 R
其四,南岳山上以“寿”为名的古建筑比比皆是。如万寿宫、寿宁宫、寿涧桥、百寿亭、延寿亭、寿佛殿等等。这些都说明衡山主寿作为一种文化范畴,非一日形成,亦非一时炒作,而是经千百年积淀,在纷纷扰扰争夺南山的“专利权”之前,早已深入人心。0 \4 M( Z2 L+ @, ^0 d
追求长寿,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代帝王,权倾天下,富有四海,什么都可满足,只有一件事做不到,就是长生不老;只有一件事与老百姓平等,就是最终都会死去。所以,他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长生之道。秦始皇为寻求神山仙药,派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和大批工匠,乘船泛海东渡,最后不知所终。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在宫中建造神明台,上面铸造铜仙承露盘,以接取的天上的“神露”,与美玉碾就的碎屑调制后服用。还有许多帝王将相,用尽千百怪的方法,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追求长生不老之法,却没有一种方法延长了他们的寿命,没有一个人能活到今天,倒是不少帝王,因误服丹药而一命乌呼,反而是常有的事。8 W1 D( [( ~4 J
如果排除这种“走火入魔”的“长寿之道”,那么,安享天年,是人间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在古代社会里,人们祈求神明的保佑,消灾除病,得到健康,这是最常见的方式。现代社会,在长寿的愿望催生下,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医疗保健条件,都是寿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寿岳衡山,正当其时。" @8 \) Y( q5 z% i: Y4 L0 H, e6 E
8 _$ B- X7 F3 @: i
总而言之,要寻找一座山来代表我国南方的文化,其结果肯定是无悬念的,那就是南岳衡山。
《凝望南岳》的写作,是在2006年,陆陆续续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这次发帖,又重新阅读一遍,算是重回了一次四月的南岳。
原计划是写五部份的,自然、政治、历史、文化之外,还有一个宗教。但是,以我对宗教尤其是南岳宗教的理解,目前还不具备写这一段的能力。! z3 @- h$ C. t* w, X" |
希望什么时候,能拥有一段自由的时光,让我潜入,了此心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的灵魂飞翔了二百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