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老宅鸟事时候找到的有价值吗??

回乡收拾老宅发现一批“文物”---宝安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B01版:社区新闻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宝安头版
第A02 : 今日首读
第A03 : 政务新闻
第A04 : 民生新闻
第A05 : 民生新闻
第A06 : 市民热线
第A07 : 文产周刊
第A08 : 宝安图本
第B01 : 社区新闻
第B02 : 邻里
第B03 : 帮办
第B04 : 专题报道
第B05 : 现场
第B06 : 便民
第B07 : 广告
第B08 : 拍客
第B09 : 搜城
第B10 : 健康
第B11 : 福彩
第B12 : 连载
第C01 : 光明新闻
第C02 : 新区广角
第C03 : 社区传真
第C04 : 光明教苑
第C05 : 天下新闻
第C06 : 广告
第C07 : 地球村
第C08 : 体育
光绪银币、民国年间的大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千元的“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
回乡收拾老宅发现一批“文物”
  杨先生家珍藏的文革时期的碗。
  杨先生父亲珍藏的侨汇券。
&&西乡流塘路上一水族馆老板杨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回老家揭西清理老宅子,竟然意外发现过世的父亲珍藏了一批从光绪年间截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珍贵物品,其中包括光绪银币、民国年间的大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千元的“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第一二三代人民币若干,以及文革时期颇具政治色彩的碗。&&从父亲箱底翻出一批“文物”&&杨谦和是广东揭西人,早在二十年前就来到深圳打拼,后来父母也陆续来到深圳定居,因此他极少回老家。&&去年,杨先生86岁高龄的父亲过世,想到很多年没有回家,老家的宅子需要重新收拾料理一下,杨先生于是决定今年中秋时回老家一趟。今年9月13日,中秋刚过,杨先生就回家了。&&回到老家之后,杨先生决定将父亲的遗物好好整理一下。杨老先生虽然后来一直在深圳生活,但在老家还留有不少东西。家里有一个大箱子,这是当年他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在清理的过程中,杨先生从父亲的箱底发现了很多他意想不到的珍贵遗物,有清朝光绪年间的银币、民国年间的大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千元的“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第一二三代人民币若干,甚至还有文革时期颇具政治色彩的碗。&&杨先生说,自从来到深圳定居后,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家里还保存有这些很有纪念价值的物品,一直到最后瞑目都没有说。&&“相对现在来说,这也算是一批很珍贵的文物了,可以当作我们家的传家宝!”意外发现这些物品,杨先生难掩心中的喜悦。&&件件宝贝都“写”着历史&&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物品,杨先生决定将这些东西全部带到深圳来。昨日,记者在杨先生的家里看到了他家的“传家宝”。&&杨先生首先拿出来的是一摞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大碗。这些大碗都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用过的,有些碗的上面还印有不少颇具年代特色的文字——“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毛主席光辉照万家”等等。&&杨先生又掏出了一个小布袋,拿出一叠厚厚的票据,这些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杨先生解释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大姑妈远嫁到马来西亚,小姑妈后来定居香港,两个姑妈后来没少往家里汇钱。那时候,每当有人从境外汇款,国家会按照汇款额兑换一定比例的商品供应票据,可以买一些很紧俏的商品,这就是“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的由来。&&正因为有这些票据,所以杨先生家里有不少当时的稀罕物品,像收音机、电视机等等。&&不过,令杨先生感到不解的是,“爸爸竟然留下了那么多的票据!”&&记者看到“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数额从100元、50元、10元不等,印发时间基本上集中在1978年、1979年、1980年,数额总计超过了1000元。此外还有1986年的中国第六届运动会体育基金奖券若干,以及一些涤棉布票。这些票据放在小布袋里有厚厚的一摞,由于年代久远,有一些票据已经泛黄。&&或许成杨家传家宝&&布袋里除了这些票据,还有不少钞票,十元及十元以下的面值都有。记者发现,这些钞票,有些是1953年印制的,有些是1956年印制的,还有1965年印制的,第一、二、三代的人民币都有。相比较已经有点泛黄的票据,这些钞票还比较新。&&最后,杨先生还掏出了几块银元,有制造于光绪二十二年的,也有民国年间制造的,另外还有一些美元。&&“父亲那时候就知道保存这些物品,真是有心人。”杨先生表示,自己明白这些物品如今都具有文物价值,会妥善保存,也许以后会将它作为传家宝传给自己的儿女。&&■本报记者 彭芳/文 覃忠武/图&&◎相关链接&&什么是侨汇券?&&侨汇券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此外,有些省的侨汇券还印有肥皂票、煤票、油票等稀有票证。&&侨汇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沿海侨乡,侵犯侨眷收取侨汇经济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海外侨胞汇款的积极性。日,国务院颁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关于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由于当时物资供应短缺,在侨乡出现了以物顶汇的现象,侨汇额不断下降。为了争取更多的外汇收入,日,国务院批准了“关于争取侨汇问题”的指示,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俗称侨汇券)给国内收汇人,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这一制度实行了四十余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废止。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九江县一村民收拾老宅时 捣腾出4颗日军手雷(组图)
字体:&& |
新闻热线:
九江新闻热线:
网上曝料QQ:
  中国江西网九江讯 记者周学军报道:6月15日,九江县一村民向记者爆料,称自己在收拾老宅时,发现屋内有4个铁坨,经警方初步判断,是抗战时期日军遗留的手雷。
村民老宅内捣腾出的4颗铁坨
铁坨顶端印有的图案
  九江县岷山乡大塘村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前两天捣腾自家的老宅时,偶然发现这几个铁坨,虽然已生锈,看不清上面的字样,但其中1个相对比较完整,另外3个稍有残缺。
  记者从张先生提供的图片上看到,相对完好的那颗铁坨顶端印了看不懂的图案,底部有颗拉环状的铁圈。张先生测量过,这些铁坨高约9.5cm,直径约5.2cm。&[1]&&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3元/月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九江频道 电话:
稿件请投:
中国江西网九江分站新闻热线
座机:0 手机: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九江分站【】
|&江西大江传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案号: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回乡收拾老宅发现一批文物
  日 12:21 深圳新闻网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杨先生家珍藏的文革时期的碗。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杨先生父亲珍藏的侨汇券。&&&&西乡流塘路上一水族馆老板杨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回老家揭西清理老宅子,竟然意外发现过世的父亲珍藏了一批从光绪年间截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珍贵物品,其中包括光绪银币、民国年间的大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千元的“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第一二三代人民币若干,以及文革时期颇具政治色彩的碗。
  从父亲箱底翻出一批“文物”
  杨谦和是广东揭西人,早在二十年前就来到深圳打拼,后来父母也陆续来到深圳定居,因此他极少回老家。
  去年,杨先生86岁高龄的父亲过世,想到很多年没有回家,老家的宅子需要重新收拾料理一下,杨先生于是决定今年中秋时回老家一趟。今年9月13日,中秋刚过,杨先生就回家了。
  回到老家之后,杨先生决定将父亲的遗物好好整理一下。杨老先生虽然后来一直在深圳生活,但在老家还留有不少东西。家里有一个大箱子,这是当年他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
  在清理的过程中,杨先生从父亲的箱底发现了很多他意想不到的珍贵遗物,有清朝光绪年间的银币、民国年间的大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千元的“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第一二三代人民币若干,甚至还有文革时期颇具政治色彩的碗。
  杨先生说,自从来到深圳定居后,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家里还保存有这些很有纪念价值的物品,一直到最后瞑目都没有说。
  “相对现在来说,这也算是一批很珍贵的文物了,可以当作我们家的传家宝1意外发现这些物品,杨先生难掩心中的喜悦。
  件件宝贝都“写”着历史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物品,杨先生决定将这些东西全部带到深圳来。昨日,记者在杨先生的家里看到了他家的“传家宝”。
  杨先生首先拿出来的是一摞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大碗。这些大碗都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用过的,有些碗的上面还印有不少颇具年代特色的文字“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毛主席光辉照万家”等等。
  杨先生又掏出了一个小布袋,拿出一叠厚厚的票据,这些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
  杨先生解释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大姑妈远嫁到马来西亚,小姑妈后来定居香港,两个姑妈后来没少往家里汇钱。那时候,每当有人从境外汇款,国家会按照汇款额兑换一定比例的商品供应票据,可以买一些很紧俏的商品,这就是“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的由来。
  正因为有这些票据,所以杨先生家里有不少当时的媳物品,像收音机、电视机等等。
  不过,令杨先生感到不解的是,“爸爸竟然留下了那么多的票据1
  记者看到“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数额从100元、50元、10元不等,印发时间基本上集中在1978年、1979年、1980年,数额总计超过了1000元。此外还有1986年的中国第六届运动会体育基金奖券若干,以及一些涤棉布票。这些票据放在小布袋里有厚厚的一摞,由于年代久远,有一些票据已经泛黄。
  或许成杨家传家宝
  布袋里除了这些票据,还有不少钞票,十元及十元以下的面值都有。记者发现,这些钞票,有些是1953年印制的,有些是1956年印制的,还有1965年印制的,第一、二、三代的人民币都有。相比较已经有点泛黄的票据,这些钞票还比较新。
  最后,杨先生还掏出了几块银元,有制造于光绪二十二年的,也有民国年间制造的,另外还有一些美元。
  “父亲那时候就知道保存这些物品,真是有心人。”杨先生表示,自己明白这些物品如今都具有文物价值,会妥善保存,也许以后会将它作为传家宝传给自己的儿女。
  本报记者 彭芳/文 覃忠武/图(深圳新闻网)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百年老宅暗藏光绪朝遗物
黄氏兄弟收拾老宅时发现一杆小秤,可能用来称药材首饰等物。
一本为牛看病的医书,黄氏兄弟说,爷爷曾做过兽医。
民国储蓄证明,面值是“國幣”2000元。冯昕 摄
  本报讯&(记者刘文亮)&“中央储蓄会”的储蓄券、“广东银行”的银毫券、“广州市民产保证局”的民产保证书……这些来自民国时代的形形色色旧凭证您听说过吗?日前,祖居广州花都区东平村的村民黄永钢、黄永棋两兄弟在整理太公传下来的百年老屋时,意外在陈旧的木柜中发现了这些已经泛黄的旧凭证。  昨日下午,记者应邀来到位于花都区平东五队的黄先生家中,他先是拿出一只长约25厘米的长方形铁匣,匣身已经锈迹斑斑,漆皮早已脱落,很难辨认出上面曾经印有的文字。铁匣里面摞满了一沓沓发黄的纸质品。记者细看,只见一张“中央储蓄会”的储蓄券,券面泛着深绿色,“黄澄波”颁发,上面还印着由繁体中文写就的面值——“國幣貳千圓”,下面是正文,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十四日”。  另一张写着由“广州府南海县”颁发的“卖主推照”的凭据上落款时间还清晰印着“光绪”字样,但毛笔字迹已经退去。此外,铁匣中还收藏了一些民国的纸币硬币以及清代的铜钱,从外形看均已时代久远,字迹稍有不清。  来自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旧凭证,无疑成了黄家的传家之物,但这些物品是怎么发现的呢?原来,黄家祖宅是一处典型岭南风格的农家土房,哥哥黄永钢说,这处老宅是太公留下的,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由于偏房长时间堆放这一些杂物,显得比较潮湿,兄弟们一商量,决定将房间整理一下,而就在他们整理旧木柜的时候,在中间的一个抽屉内,发现了这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有太公的一些旧凭据!”  黄永棋说,“黄澄波”是他的太公,现如今老人家早已不在人世。而他听父亲和爷爷说,太公年少时正值民国时期,年少有为的黄澄波曾留过洋,回国后就在当时的“广东省政府”担任秘书,主要从事翻译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太公可能跟随国民党部队撤到台湾,之后就与仍在大陆的家人失去了联系。  黄永钢从盒子里找出一个奇异的本子,本子的每页都画着一头牛,还用毛笔写着“结肠症”、“小产伤胎”、“慢胆症”等病症名称以及“生地”、“白芍”、“葛根”等中药材的名字,小小的本子引起记者注意。黄永棋解释说,他们的爷爷是一名兽医,里面记载的是作为农村主要牲畜——牛的各种病症以及用药方法。  两兄弟告诉记者,盒底清光绪时代的那张旧凭据很可能是太公父辈甚至祖辈的遗物。兄弟二人表示,盒子内的凭据寄托着他们祖辈的一段历史,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把这些凭据连同“宝盒”保存好,如果可能继续传给后人。  线索提供黄先生&奖金200元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世王妃 老宅 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