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亚洲电视台fedex收购tnt最新消息息

培养了杨恭如和张家辉,亚洲电视台为何难逃一死_杂家_网易新闻中心
培养了杨恭如和张家辉,亚洲电视台为何难逃一死
亚视为什么会死?对香港人来说,这可能是这个清明节最沉重的问题。
亚视最后的画面一个蓝屏,是亚洲电视台留给香港人最后的画面。这个有着超过半个世纪历史的电视台离别时没有说再见也没有展望,让守在电视机前为亚视送别的观众不禁感叹:“连一句好好的道别也没有。”关于亚洲电视台的“死”,有人说是命中注定,有人说是病入膏肓的无奈结局。亚洲电视台在正式熄灯之前就已经饱受诟病,在离别的一刻香港人却又纷纷感到不舍。南华早报的评论员许骥认为:“这是人性的弱点,大家怀念的其实不是亚视,而是过去的香港。”前总裁叶家宝在缅怀亚视香港歌手黄耀明在4月1日当天的演唱会上献唱了多首亚视电视剧金曲悼念亚视,并由主持人柳俊江出场玩亚视经典节目《百万富翁》。其中一百万的问题是“是谁杀死了亚视?”,答案有1.无线(TVB)2.你们(观众)3.王征4.亚视自杀。“是谁杀死了亚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不一定对,但通过回顾亚视的生老病死,或许我们也能窥探到这个问题的答案。1. 生相比亚视,观众更为熟悉的,是TVB的港剧中所呈现的精雕细琢的港人日常,收视率一直领先的TVB港剧也是香港城市文化输出的一大担当。虽然收视率一直比不过TVB,亚视仍然是构成香港乃至珠三角地区群体文化记忆的一部分。香港从一座海边小城,变成举世瞩目的亚洲金融中心,这其中的生活点滴都被电视记录下来。通过两家免费电视台的节目,市民又得以重新消费自己的日常生活。亚视的前身丽的映声成立于1957年。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内地移民大批涌入定居,当年的香港有许多人讲广东话都带有大陆口音,但人与人之间并不会因为口音不同而互相排斥,大家都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在这片自由之地安家立业,培育下一代。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迎合新移民潮,多是由华语经典改编的粤语长片,比如改编自巴金经典名著的《家·春·秋》。香港电视业的襁褓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度过的,蓬勃发展的工业大都市风格奠定了香港本土文化的基调。反映早期香港都市生活的《难兄难弟》就诞生于60年代,直至今天该片都被认为是最能代表香港人的IP之一。1960年代版的《难兄难弟》在70年代,土生土长的战后第一代香港人成家立室,成了主导香港流行文化的主流力量。在新一代的主导下,本土文化被发扬光大,多部改编自本土小说家和漫画家的剧集接连上映,在70年代迅速积累下一套自给自足的香港文化符号系统,为香港人建立了清晰的本土身份认同。亚洲电视和TVB都是为这股潮流推波助澜的功臣,两家电视台对本土文化的塑造都以1979年为一个高潮,也以此为一个分水岭。这一年,丽的电视台的武侠剧集《天蚕变》大获成功,成为香港电视史上首部由剧本改变为小说的武侠长片,间接培育了徐克和程小东等新一派港产武侠片创作者,本土文化破茧而出。《天蚕变》收视率飙高,让对手TVB措手不及同年9月开播的由周润发和郑裕玲合演的TVB剧集《网中人》则对香港人和内地人的身份做出了区分。剧中由廖伟雄饰演的“阿灿”是来自大陆的新一代移民,此人本性纯良,但明显低人一等见识少,最后由于偷窃锒铛入狱。当年的一项调查竟然有 70%的观众认为“阿灿”是大陆新移民的形象代表。从此之后,香港人对大陆人就有了“阿灿”的称呼。《网中人》的阿灿在一幕戏中疯狂吞食了30个汉堡包2.老两家电视台在这个节点有了一个风格上的分水岭:亚视倾向于继承中华文化中厚重含蓄甚至苦大仇深的表达风格,而TVB则偏向于制作都市轻喜剧一类的文化快消品。仅从定位上看,TVB表现的是当代香港,亚视则致力于重温那个由老一辈带来的,“过去的香港”。1982年9月,来自上海的远东银行董事长邱德根正式收购丽的电视台,改名亚洲电视台,大有剑指亚洲的雄心,当年的香港文化业也的确有这个实力。但80年代初的TVB在邵氏兄弟的带领下已经称霸电视业,成为香港人习惯收看的第一频道,形成了TVB特有的“惯性收视”。亚洲电视台只得另辟蹊径,拓展“香港都市”以外的文化符号。当年主演《醉拳王无忌》的武生吴刚后来以表演胸口碎大石的杂技深入人心亚视心里明白,港女和港仔的都市生活都被与时俱进的TVB给演遍了。于是,亚视在80年代率先改编香港漫画家黄玉郎的作品,低成本拍出了cult味十足的《醉拳王无忌》系列。要在香港找出都市白领青年以外的观众,亚视需要在深耕本土文化的同时拓展影响力,如请台湾演员加盟。如果说TVB的形象是典型的港女,亚视就可能是那些永远戒不掉乡音的异乡港人。亚视1996年的《再见艳阳天》成就了不咆哮的台湾演员马景涛。虽然不都市,亚视一直认为自己继承的才是香港本土文化的纯正血统。1989年,亚洲电视台正式更名为“本港台”,随后在90年代推出的代表作“约会”系列也带着浓厚的中华情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讲的是四姐妹在纸醉金迷的香港闯荡,初心和情谊永不变。这部剧就像是香港写给大上海的一封家书。亚视另辟蹊径的一个大胆举动就是推出成人谈话节目。1989年由香港三大才子黄霑、倪匡、蔡澜主持的夜间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在现在看来都是极其开放的:主持人和嘉宾翘着二郎腿,在镜头前抽烟喝酒讲脏话,不开黄腔就不舒服。最有趣的是倪匡和蔡澜都讲的是带有内地口音的广东话,但二人的谈吐让新移民“没文化”的刻板形象不攻自破。张国荣在《今夜不设防》中聊到自己的“失身”经历把自己命名为“本港台”的亚视在回归后一直在拓展“香港人”的身份定位。90年代的神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开创了僵尸类型电视剧的先河,时间背景竟然是抗日时期结合现代,中间还穿插着极其复杂的中国神话符号,对TVB的小清新风格来说这样的设定简直难以想象。该剧的成功证明香港人也不全都是小清新,偶尔也得来点带血的。马小玲更深层次的文化分析则认为该剧唤起了港人对香港被割据时期清末文化符号“僵尸”的留恋。他们需要道长带路,本港台不止给了他们道长,还给了他们马小玲。回归之后的亚视进入了新时期。1998年,亚视制作了《寻找他乡的故事》。这一请来金庸题词的重头节目通过讲述海外华人的故事,开拓了香港文化的版图,从1998年至2002年连续5年获得电视欣赏指数调查的最佳电视节目。在把“香港人”的身份放大放远的同时,缓解了香港人回归初期对“特区”身份的恐慌,可以说是有社会担当的一档上佳之作,今天的香港仍然需要这样的作品。病·死2011年,随着内地地产商王征入主,亚视的节目风格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在许多人看来,这些转变也是最终把亚视推向坟墓的主因。王征在接受采访,港人对其多有不满来自内地的商人王征并不算是新移民,在许多香港人看来,他不过是2003年自由行开放后来香港的又一个“陆客”。香港本土乐队My Little Airport被认为是香港年青一代的代表,他们在2011年推出的专辑标题《香港是个大商场》可以理解为年青一代当时对香港的感受:这个大商场什么都可以买,电视台也可以。从来没有搞过电视的王征为亚视做的第一个大决定就是将广告费提高四倍,这对收视率本身就不佳的亚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一个显著的改革方向就是向内地靠拢,亚视随之推出了《我要上ATV春晚》,《非缘勿扰》等大陆节目的山寨版,而“春晚”的概念其实在香港并不流行,这一做法饱受诟病。亚视推出了ATV版的《我要上春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新人,不仅没有入乡随俗,还大举山寨内地节目,香港观众对此完全不能接受。2011&年TVB《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大结局平均收视为 44&点,同期亚视本港台的宗教节目恩雨之声竟然破纪录 0&收视点,也令亚视步入“零收视”的黑暗时期。往后,0&或 1&点的收视点节目接踵而来,惨被网民揶揄。2015年,亚视正式进入病危期,连月拖欠员工工资,曾经的老对手TVB也已经日渐衰落,一直盼望的注资“白武士”没有出现,政府也只是袖手旁观。最让香港人心痛的,是文化产业人才的大批出走。当年TVB和亚视的花旦几乎全部北上发展,内地节目的制作班底许多都是香港人,他们都救不了亚视。这个时候的亚视,基本已是个病榻上心电图微弱的病人。亚视的屏幕上一遍又一遍地重播过去的佳作:天蚕变、亚姐选举、寻找他乡的故事、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像是将死之人在弥留时脑海中闪过的一帧帧回忆,直到最后断气,蓝屏。留给香港人的,也只有这些过去。杂家Misc,我们挖掘论文和资料库里有意思的内容,寻访各路次文化专家,只为重新解读你的日常。本文为网易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重新解读 你的日常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日,又一个愚人节如期而至,各知名网站纷纷转载曾经盛产无数经典剧集和明星的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亚洲电视台无力回天,于4月1日落魄闭台的消息,一时间,无数网友唏嘘不已,怀念起那些永恒经典的剧作以及被奉为女神/男神的大红大紫的各路明星,慨叹世事变幻远非一众小我所能臆断。亚视经典电视剧亚视打造的影视巨星 关于亚视闭台的原因众说纷纭,今天本文以另一个角度关注下亚视发展中忽略的细节。亚视梦工场亚视总部大楼,外墙是永远不变的红黄蓝三原色亚视经由时间的变迁和自身的发展壮大,总部历经四次迁移,令人遗憾的是亚视2007年搬至现在的第四代总部大楼,位于新界大埔工业邨大盛街25-37号,四周被东方报业大楼、污水处理厂,烟囱林立的煤气公司,众多工业大厦所包围。盛极而衰的传媒巨头一泻千里,犹如经历了一夜风吹雨打,落花流水春去也,走上了它广播生涯的最后一程。 其实,亚视早前为了应付欠薪与财困,曾想出售位于荃湾的一块农地,从前买下荃湾农地就是为了拍剧用,可惜片场迟迟没有建起来。近年荃湾地价十分昂贵,因为该区发展理想,人口极多。若亚视老板目光长远些,在荃湾建片场拍剧,亚视定能有所发展,也方便游人前来参观片场,亚视也能赚取观光收益,可惜可惜! 堪舆学家李居明早前与亚视合作推出节目《李居明妙论天下》,以破解亚视风水为主题,给亚视指点迷津道。对于亚视面对的难题,李居明表示:“罪不在亚视,罪在亚视搬入大埔,这栋大楼无人敢碰,这是寺庙风水清凉地,在骨灰龛上起亚视,我问你怎么做?位于西北皇帝位正在动土,而亚视全部女厕都在西北位,那不就是女人整天在皇帝头上大小二便?亚视没有女性观众缘,因西南方全部都插上香———煤气公司的烟囱嘛,煤气是火毒,全应了。”亚视依从李居明之言作出内部改动,将大堂接待处搬近电梯位,中央楼梯用布景板遮挡等,当天中午立即有笔大资金进入令亚视出粮。 为何李居明稍加点拨,亚视即刻便有资金进入,风水学真有这么大功效?实际上有关风水的论断数千年来从未停止争论,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风水其实为一门科学,大到城市布局,地标选址,小到家居摆放,个人佩戴都有极为严苛的风水导向,不加风水理论的做法都会在冥冥之中早已确定了最后的结局。其实不用风水之说,我们也总在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环境变得更为舒适,这些趋吉避凶,使生活安逸的不自觉的风水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事实正是如此,亚视长期积弱与风水有关!ATV“阿爷”RTV早已如此说过。亚视成立59年以来,就算是最鼎盛时期,也只与无线电视打成平手,更不要说被其长期压制。早期英国丽的映声年代,已坏了风水,而且关系二十多个风水位,当年丽的英国管理层已发现风水问题,试图重新摆阵,但那时财雄势大的英资,也无能为力。与天斗,谈何容易。节目不差,金漆招牌,但观众开机都收看竞争对手无线,只因画面较清晰。无线电视得天之助,开台时电波特别关照。天时地利,就是风水。 前期失去天时地利,后期亚视选址应寻找一个能躲避强风并聚集生气的场所,需要“山水环抱”,”藏风聚气”,“真龙穴地”,反观亚视坐落于污水处理厂,烟囱林立的煤气公司,众多工业大厦包围,这些都是风水中煞气比较重的地方,选址在这里,强烈的煞气会使其财运不济,举步维艰。外煞不但会给公司带来压迫感,甚至会破坏写字楼的事业稳定度,产生时好时坏的运势,更会使员工丧失伦理。2011年亚视荒唐爆出某国家领导人死讯,就是员工伦理丧失的明证。 风水中有”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说法,最喜有清洁的涓涓细流环抱楼宇,直冲大楼的水流或反向弯曲的水流反而对楼主有所损伤,现实生活中,道路也是水的一种,所以道路也应该多为弯曲环抱,忌直冲,反弓。吸取亚视的教训,在商业开创中,能适时关注风水原则,遴选出财运两旺的风水宝地,是经商发财的不二法宝。亚视台标 亚视先后使用六版台标,1988年第四版台标ATV毛线衣风车三原色出现。 最初的台标作蓝、绿、红三原色毛线形设计,但这种“毛线”因“有缺口”并有棱角,所以于1991年由堪舆学家填满缺口并改为圆边,形状似风车,取其顺风顺水无波折的好意头,果然,这段时间是亚视最鼎盛的时期,无论新闻报道,自制剧集,综艺娱乐都逼得老对手无线被动接招,状况频频。 不过,风车台标又被指似三种色的丝带纠缠不清,有风水师曾批算,亚视业绩会因此而惹来多方债务缠扰。今天看来,受98年金融风暴剧烈创伤之后,亚视内部也是动荡不休,期间几易其主,并有新旧股东因利益问题对博公堂,当时风水师所言逐一应验。并且,亚视的这种台标对即将开设数码广播的亚视而言,已经过时。 历经风雨飘摇,元气大伤,2007年,刻意求变的亚视改了台标以求挽回颓势,但仔细看来,在最后一次更新后的logo也被一些本土的堪舆学家批评寓意不好:一起归零,因为是像一个大的数字0。 之后,荒唐事件迭出,55周年庆上宣布以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为亚视台歌,但霍元甲最后是被人毒死的,再加上正值台庆时期宣布,被网民大呼“大吉利是”。 56周年庆,粗一看台庆logo还不错,大家觉得没什么,可是细一看不禁吓倒人:这不是个死字吗? 风水学中常将命名,标志作为总体运势的点睛之笔。亚视费尽心机努力求变,却违背风水常识,南辕北辙,将契机转变成了危机,后果不言而喻。 很多人将亚视的倒闭归结于高层的领导,但亚视后期违背风水常识,破坏气场平衡,对一些事物浮躁的处理,比如选址错误,台标台庆logo的设计与颜色的应用都惘然若失,无所顾忌,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恭敬是获取一切智慧的珍宝”。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对事物不能以恭敬的态度加以重视,那现在的错误不过是之前所犯错误的呈现,你无视的事物必然会在某一刻要你付出代价作为补偿。当有机会认知到自己错误的时候,多多从自身找原因,结合自然万物所应呈现的规律,加以科学的态度去顺应时势,必然可以时来运转,否极泰来。 一个庞然大物如此,作为个人亦应如此,“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修德,除了乐善好施,顺应万物之外,掌握一些基本的风水常识也是生活必需,正确的风水理论能指导我们怎样才能趋吉避凶,逢凶化吉,在危机来临之际,我们才有方法去应对。
//@心有千千结 :我们内地是看不到这个香港台的。倒闭了就好 受地域和语言限制,亚视只在广东等地可以收看。但亚视出产的经典剧作和捧红的明星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力的。
中国把捐款出去的钱就能买下来了
妖言惑众!
干嘛央视不收购呢
废话连编!
我们内地是看不到这个香港台的。倒闭了就好
趣文趣事,奇葩趣图,生活百态,为您排解忧愁,开怀大笑!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大家都在看
中国香港:香港亚洲电视获内地新股东收购,将重新申请免费电视牌照。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港视拒绝收购 亚视等待破产
关键字:&亚视亚洲电视台香港电视台王维基王征
(观察者网讯)由于经营不善债台高筑,“哥哥”张国荣的老东家,有着58年历史的香港亚洲电视台最近两周一直挣扎在破产边缘。亚洲电视台成立于1958年,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而亚视的实际控制人为清末红顶商人盛宣怀后人。
因继香港电视台拒绝收购后,亚视不得不找其它有钱人救援,但答应者无一到到场,许多员工已经在收东西准备回家。今天清晨((4月1日)),香港行政会议开会讨论亚视接续免费电视牌照的问题,一旦不同意继续发放牌照,亚视的股东只有着手破产。
一波三折的香港电视收购只是浮云
亚视昨天(3月31日)新闻节目自行报道称,亚视接到股东黄炳均及主要投资者王征通知,他们决定接受香港电视主席王维基的条件,将亚视控股权转让给香港电视台,并豁免亚视所欠大部分债务,但交易尚需要得到法庭及其委托之管理人同意,并报通讯局批准。
昨天深夜,亚视再发声明,重申转让予香港电视王维基,并称王维基对亚视续牌和未来发展表示胸有成竹,有详细、成熟的规划。
声明中,亚视自称一贯支持港府依法施政,理性持平,成为“沉默大多数”的主要平台,希望特首和行政会议诸公,念及亚视对香港繁荣安定的贡献和受到的不公平对待,顺应民意,批准亚视续牌。
声明最后指,亚视数月来面临生死关头,但90%以上的员工谨守岗位,“这样的电视台难道没有生存的权利吗?”
但今天一早,情势即大反转,亚视的命运就从天堂又落回了泥潭。
香港电视发出声明,澄清王维基没有和任何人,就参与亚视交易达成任何协议。
声明指,王维基3月26日的确曾与亚视主要投资者王征会面,就有关如何协助亚视继续营运和延续本地免费电视节目服务牌照,交换及讨论初步想法,但王维基没有代表他本人或公司,与任何人士就可能交易达成任何协议、或原则上的约定。
3月26日,财新网发表对王征的专访,其中指王征说亚视气数已尽,很有可能在3月底关闭。
报道又指王征称,3月21日,最后一个“白武士”拒绝出资拯救亚视,并透露,今年1月,他将亚视债务“打五折”减至9亿港元求售之后,第一位接触他的“白武士”来自某个知名家族,也曾经掌管过亚视,该名买家表示愿意出资2亿,同时打包购入亚视90%的股权,第二位“白武士”则受内地富豪委托,出价3亿,其中2亿购入18亿债务,另外1亿购入亚视所有股权,但王征认为这两个价格“完全没有可操作性”。
但报道公开之后,亚视否认3月底会关闭,又否认王征曾经在受访时说过这样的话。
今天早上,行政会议开会讨论亚视免费电视续牌的问题。
行政会议将不给亚视续牌照
《星岛日报》引述“接近行会”消息指,会议今天会决定,不给亚视续牌。
报道指,行会几个月之前曾收到亚视信件,称亚视会在3月31日前重组,要求政府在此之前,不就续牌作出决定,而政府咨询海外大律师意见之后,决定给亚视事件,但到3月31日,亚视仍未向行会提交重组和财务管理文件,所以政府决定今天召开特别会议讨论续牌问题。
报道又指,虽然亚视单方面宣布卖盘,但未有正式文件,行会不会凭着市场消息、亚视报道和其他传媒报道,就核实亚视与王维基之间已经达成卖盘协议,从而做决定,所以今天会议将按照通讯局原有建议作考虑,根据过往管理,行会除非有特别重大公众利益理由,一般会跟随通讯局建议作决定,所以预计今天会议将决定不续牌给亚视。
立法会资讯科技界议员莫乃光表示,王维基今天否认买亚视,让他估计,这次事件是王征用作逼迫政府延迟决定是否给亚视续牌,甚至想逼迫政府给亚视续牌。
莫乃光接受香港电台访问的时候表示,亚视作为持牌广播机构,需要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如果其新闻部被股东利用,发布对公司有利消息,影响可以非常严重,对于某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可能造成影响。
莫乃光认为,除了通讯局要跟进,证监会也要调查,背后是否有不正常交易。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则认为,亚视公告显示,事件中没有任何交易,估计亚视最终获得续牌的机会不大。
杜耀明相信,行会今天讨论亚视续牌时,会将续牌问题,与亚视是否有新投资者两件事分开,但两者实际上互相影响,不可以分开看待。
杜耀明又称,相信王征与王维基有商讨过买卖亚视,但情况可能很复杂,也可能涉及“语言伪术”,外人难以评估。
原定3月底关闭
早前,香港亚洲电视实际控制人王征接受采访时,称亚视很可能在3月底关闭。
其中王征说:“有着58年历史的亚洲电视台很可能将于本月底关闭。作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这家当地最早的电视台也行将成为历史。”
他同时承认,自己对于“香港广播电视半个天空”的重塑计划,也随着亚视一起宣告终结。
据王征计算,整个盛氏家族在亚视上前后投入了20.5亿港元,其中2.5亿为黄炳均所持有的52.4%股权,另外18亿是王征背负的债务。
王征在今年1月,将债务“打五折”减至9亿港元。
王征透露,第一位接触他的“白武士”来自某个知名家族,也曾经掌管过亚视,这名买家表示愿意出资2亿,即豁免16亿债务,同时打包购入亚视90%股权。
第二位“白武士”受到内地一位富豪委托,出价3亿,其中2亿购入王征18亿债券,另外1亿购入亚视所有股权。
但王征认为,这样的价格“完全没有可操作性”。
负责处理亚视事务的德勤华南区合伙人黎嘉恩此前曾公开指出,外界未必认同王征的9亿定价,加上亚视今年底是否获续发免费电视牌照,和其他法律风险仍然是未知数。
王征在专访中直言,如果牌照没有了,亚视的价值基本上就没有了。
王征是红顶商人盛宣怀家族的后人。 2010年9月,他以“白武士”身份入主陷入财务危机的亚视,他曾经雄心勃勃地想将亚视打造称“亚洲CNN”,但到去年,亚视录得亏损近4亿港元,现有700多名员工工资,一直靠大股东支付,欠薪官司陆续有来。
2011年7月,亚视出现重大误报事故,香港通讯局指控王征“操控”亚视业务并发起调查,2013年8月,该局裁定他干扰亚视日常运营,罚款100万,并将王征堂弟盛品儒逐出亚视。
王征称,那时家族内部开会就提出不再支持亚视,开始寻找接盘人,但他自己固执坚持以每月一两千万的资金维持。
但在公司长达5年的股权争议中,第二大股东蔡衍明胜诉,法院要求王征的股权代持人黄炳均,必须出手亚视10.75%股份给独立第三方,以剥夺王征控股股东地位,同时未然德勤进驻查账。
王征至此无心再战,干脆寻求出售全部股份,并停止自掏腰包维持运营。
亚洲电视简介
亚洲电视(英语:Asia Television Limited,官方英文简称ATV),于日正式开业,前称丽的映声及丽的电视(英语:Rediffusion (Hong Kong) Limited,官方英文简称RTV),于日易名亚洲电视并一直沿用至今。它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前身为香港首间商业电台,现时亚视覆盖香港、澳门、广东及北美近一亿观众。香港人一般简称为“亚视”、“亚记”、“aTV”。日,亚洲电视台湾股东蔡衍明,透过属下公司首度入禀高等法院,申请将亚视清盘。 2015年3月,亚洲电视股份(以下简称“亚视”)实际控股人王征承认,因为没有公司或个人愿意出资拯救亚视,亚洲电视台很可能将于本月底关闭。[1]
盛宣怀简介
盛宣怀(日—日),汉族,祖籍江阴,出生于中国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李程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 资讯速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edex收购tnt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