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玉米苗打完百草枯去草药两个月可以种向日葵

覆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农田效应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覆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农田效应研究
【摘要】:地膜再利用是增温保水、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固土减残留的重要耕作技术之一针对地膜残留污染加重的实际问题,开展覆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农田效应研究,对进一步发挥地膜增产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临河区双河镇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并结合走访调查等方法,以新覆膜和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水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向日葵出苗、生育进程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分析其经济效益及生态效应。研究结果如下:
1.地膜再利用仍具有明显的增温和提高地积温的效果。地膜再利用仍能显著提高向日葵出苗期(前7天)的土壤温度,各土层(0-50cm)日均温均高于露地,增幅随着土层的加深略有减弱,其中旧膜的浅层(0-20cm)温度较露地高1.7~2.1℃,深层(30-50cm)高1.8~2.0℃。旧膜浅层土温较新膜低1.3-2.0℃,深层差异不明显。新旧膜对向日葵不同生育阶段的增温作用均表现为:出苗期现蕾期收获期始花期终花期。出苗期旧膜5cm和10cm土层有效地积温均高于露地约21.6℃,略低于新膜约12.4℃。全生育期旧膜5cm土层总积温高于露地229.5℃,低于新膜101℃。
2.地膜再利用仍具有保水保墒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在播前初始土壤含水量补齐到一致的前提下,旧膜1m土层的生育期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较露地均提高约1.5个百分点,其中0-10cm土层相差最大,两年分别提高1.9和2.6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旧膜较露地两年分别为后茬向日葵田节水46.4mm和56.5mm,与新膜无显著差异。旧膜的土壤剖面水分稳定性较露地提高,水分变异系数两年分别比露地降低3.6%和4.8%;旧膜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显著提高15.7%和22.7%,与新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3.地膜再利用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在0-4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大小均表现为:旧膜新膜露地。旧膜的生物量碳含量较露地和新膜分别显著提高13.8%和12.1%(P0.01);旧膜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较露地和新膜分别显著提高5.0%和4.0%(P0.05);旧膜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较露地和新膜分别显著提高34.2%和18.3%(P0.01)。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生育期变化有所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生育期变化总体上受灌水影响呈波动下降;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全生育期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垂直变化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减少。
4.地膜再利用可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在0-40cm土层,旧膜全生育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露地和新膜分别显著增加4.2%和2.6%;旧膜的土壤脲酶活性较新膜显著增加7.4%,较露地增加1.1%,无显著差异;旧膜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露地显著增加3.8%,较新膜增加3.0%,差异不显著。土壤酶活性生育期变化各不相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播前到现蕾变化较为平稳,花期下降到最低,之后上升,到收获期达最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生育期变化具有上升-下降-小幅上升的规律;土壤蔗糖酶活性的生育期变化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壤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垂直变化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减少的趋势。
5.地膜再利用仍具有促苗早发,加快生育进程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旧膜较露地提前1-2天出苗,新旧膜间无明显差异。旧膜生育期较露地缩短5-6天,较新膜延长2天。旧膜的株高、茎粗、盘径、叶干重和地上部总干重均显著高于露地;旧膜的茎粗略高于新膜,但差异不显著,旧膜的株高、盘径、叶干重和地上部总千重均略低于新膜,无显著差异。旧膜覆盖下向日葵的每盘粒重、百粒重及产量均显著高于露地。其中,旧膜与露地相比,两年的每盘粒重分别高3.3%和10.4%,百粒重分别高3.7%和5.8%,产量分别高11.4%和16.8%。旧膜的每盘粒重、百粒重均略低于新膜,两年的产量较新膜分别低3.3%和2.6%,差异均不显著(P0.05)。
6.地膜再利用具有节本省工、增值增效的协同作用。地膜再利用的机械人工投入两年分别较露地耕作减少419.3元/hm2和371.6元/hm2,较新膜节省494.4元/hm2和518.0元/hm2,农资投入分别较新膜少1394元/hm2和817元/hm2,产值较露地两年分别显著提高4189元/hm2和5641元/hm2,稍低于新膜1420元/hm2和965元/hm2,差异不显著,纯收益两年分别比露地提高5059元/hm2和5863元/hm2,比新膜仅低26元/hm2和147元/hm2。地膜再利用的产投比最大,两年分别为3.0和2.68,比露地增大18.5%和19.9%,比新膜增大6.7%和3.2%。
7.地膜再利用对休闲期农田具有增温、保水、减蚀、降低膜残留的作用,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在农田休闲期,地膜再利用的0-100cm土壤含水量较露地平均提高2.1个百分点,土壤贮水量较露地增加24.8mm-33.0mm,其中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墒情得到显著改善;地膜再利用的0-50cm土层土壤温度两年分别提高3.1℃和2.8℃,其中5cm土层高4.6℃和1.7℃,10cm高4.1℃和2.8℃;地膜再利用的风蚀量比露地显著减少了68.77%。地膜再利用使地膜利用率提高约1倍,而农田残留量降为新膜的一半,有力缓解了农田污染,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S513;S565.5【目录】:
摘要3-5Abstract5-151 前言15-25 1.1 研究背景15-18
1.1.1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形势严峻15-16
1.1.2 地膜覆盖作用巨大,覆膜面积迅速增加16-17
1.1.3 地膜残留日益严重,造成“白色污染”17
1.1.4 可降解膜应用受限17
1.1.5 种植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严重不足17
1.1.6 地膜覆盖一季后完整性较好,有再利用可能17-18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1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3
1.3.1 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19
1.3.2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9-20
1.3.3 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
1.3.4 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进展21-22
1.3.5 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进展22-23
1.3.6 地膜再利用的研究进展23 1.4 研究内容23-24 1.5 技术路线24-252 材料与方法25-32 2.1 研究区概况25-27
2.1.1 河套地区地理概况25
2.1.2 地膜覆盖应用概况25-26
2.1.3 试验区概况26-27 2.2 试验设计及材料27-29
2.2.1 试验设计27-28
2.2.2 试验材料28-29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29-31
2.3.1 生育时期判定的标准29
2.3.2 土样采集29
2.3.3 土壤温度29-30
2.3.4 土壤水分30
2.3.5 农艺性状30
2.3.6 产量及相关因子30
2.3.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30
2.3.8 土壤酶活性30
2.3.9 农田风蚀量30-31
2.3.10 地膜残留量31 2.4 项目调研31 2.5 数据处理方法31-323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田土壤温度的影响32-39 3.1 地膜再利用对地温的影响32-36
3.1.1 地膜再利用的地温日变化32
3.1.2 地膜再利用的地温日较差变化32-33
3.1.3 地膜再利用的地温极值变化33-34
3.1.4 地膜再利用的温度生育期变化34-35
3.1.5 地膜再利用对不同深度土壤日均温的影响35-36
3.1.6 地膜再利用地温的土壤剖面变化36 3.2 地膜再利用对有效积温的影响36-37
3.2.1 地膜再利用对苗期有效积温的影响36-37
3.2.2 地膜再利用对生育期有效积温的影响37 3.3 小结37-394 地膜再利用对农田水分及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39-44 4.1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田水分的影响39-40 4.2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的影响40-42 4.3 地膜再利用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42-43 4.4 小结43-445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44-58 5.1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44-48
5.1.1 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生育期变化44-45
5.1.2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比较45-47
5.1.3 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变化47-48 5.2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48-51
5.2.1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生育期变化48-49
5.2.2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比较49-51
5.2.3 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垂直变化51 5.3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影响51-55
5.3.1 土壤微生物量磷的生育期变化52
5.3.2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比较52-54
5.3.3 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垂直变化54-55 5.4 小结55-58
5.4.1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55
5.4.2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55-56
5.4.3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影响56-586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58-70 6.1 地膜再利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58-61
6.1.1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生育期变化58-59
6.1.2 生育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分层比较59-60
6.1.3 各生育时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分层比较60-61
6.1.4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剖面变化61 6.2 地膜再利用对脲酶活性的影响61-65
6.2.1 脲酶活性的生育期变化62-63
6.2.2 脲酶活性的土壤分层变化63-64
6.2.3 脲酶活性的剖面变化64-65 6.3 地膜再利用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65-68
6.3.1 蔗糖酶活性的生育期变化65-66
6.3.2 蔗糖酶活性的土壤分层变化66-67
6.3.3 蔗糖酶活性的剖面变化67-68 6.4 小结68-70
6.4.1 地膜再利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68
6.4.2 地膜再利用对脲酶活性的影响68-69
6.4.3 地膜再利用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69-707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70-75 7.1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出苗的影响70 7.2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生育进程的影响70-71 7.3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干物质量的影响71-72 7.4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农艺形状的影响72-73 7.5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经济形状和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73 7.6 小结73-758 地膜再利用栽培向日葵的经济效益分析75-78 8.1 地膜再利用的劳资投入分析75-76 8.2 地膜再利用的产值分析76 8.3 地膜再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76-77 8.4 小结77-789 地膜再利用对休闲期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78-82 9.1 休闲期地膜再利用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78-79 9.2 休闲期地膜再利用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79 9.3 地膜再利用的抗风蚀效果79-80 9.4 地膜再利用对农田地膜残留的影响80 9.5 小结80-8210 结论与讨论82-95 10.1 结论82-87
10.1.1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82
10.1.2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82
10.1.3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82-84
10.1.3.1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82-83
10.1.3.2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83
10.1.3.3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影响83-84
10.1.4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84-85
10.1.4.1 地膜再利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84
10.1.4.2 地膜再利用对脲酶活性的影响84-85
10.1.4.3 地膜再利用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85
10.1.5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85-86
10.1.6 地膜再利用栽培向日葵经济效益的影响86
10.1.7 地膜再利用对休闲期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86-87 10.2 讨论87-94
10.2.1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87-88
10.2.2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88-89
10.2.3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89
10.2.4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89-90
10.2.5 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90-92
10.2.6 地膜再利用栽培向日葵的经济效益分析92-93
10.2.7 地膜再利用对休闲期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93-94 10.3 研究展望94 10.4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94-95致谢95-96参考文献96-106作者简介106-10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永玲,郭高,童存泉,邢君,牛运生,黄秋云;[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王献志,盛祝梅,叶国民,高桂;[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赵沛义;妥德宝;郑大玮;段玉;李焕春;闫伟;姚俊卿;;[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闫根海;杨晓军;王斌;薛海龙;李霞;;[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袁孝莲,周桃华,姚大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李静;;[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彭正萍,门明新,薛世川,孙旭霞,薛宝民,毕淑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樊丽琴,南志标,沈禹颖,高崇岳;[J];草原与草坪;2005年04期
吴序卉,蒲小朋;[J];草业科学;1999年03期
孙继颖;高聚林;王志刚;吕小红;李占清;王艳菊;;[J];大豆科学;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敬敏;[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赵建波;[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香春;[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付登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东峰,高贤彪,张玉兰,杨果,李国生,常爱华,孟德泉,田金兰;[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2期
杨力,于淑芳,宋国菡,张民,丁光国;[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袁亮;李絮花;李润;路超;赵朋;;[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黄书涛;;[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吕美蓉;宁堂原;张涛;赵建波;李洪杰;李增嘉;;[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前进;;[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徐强;谢宝英;;[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马海燕;徐瑾;孙霞;朱翠英;郑成淑;;[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秦建桥;罗育池;阮文刚;刘源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王晓凌;;[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黄宝灵;吴庆梅;吕成群;方丽英;李校雨;;[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吕成群;黄宝灵;张明慧;秦武明;李志先;韦立秀;;[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马驿;陈杖榴;;[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余建平;吕月萍;刘佳莉;刘建国;郭长虹;;[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延平;[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张凯;[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沈学善;[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贺春燕;[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焦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杨江山;[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李培英;[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王宏;[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李瑞利;[D];南开大学;2010年
胡安辉;[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莫琼;[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小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柴彦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蔡东;[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江雪飞;[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王志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通乐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乐丽鑫;[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亚杰;[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燕红;[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建国,於忠祥;[J];安徽农学通报;1998年01期
刘桂华,李宏开;[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2期
赵仁渠,郑义,乔洪生;[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1期
王献志,盛祝梅,叶国民,高桂;[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郑元红,胡辉,潘国元,刘文贤,毛国军;[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钱鑫;;[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9期
李晓臣;;[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7期
孙洪强;庞占荣;蒋春光;;[J];北方果树;2008年01期
张林;韩振海;李天忠;许雪峰;;[J];北方园艺;2008年04期
王力,邵明安,侯庆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亚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曹慧;[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何文清;[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卜玉山;[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赵举;[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员学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百龙;[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鲁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陈立栋;[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路兴花;[D];浙江大学;2002年
陈军;[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王明辉;[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马东豪;[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赵励军;[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高凤玲;[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闫淑青;[J];现代农业;2002年06期
阎桂华,许淑杰,刘欣,付伟江;[J];现代化农业;1997年06期
;[J];农村天地;2002年05期
杜文平,杜杰,马文良,王冀新,邵富根;[J];农业技术经济;1994年06期
王金莲;;[J];种子世界;2001年03期
常耀中;;[J];农业科学通讯;1955年04期
施俊年;;[J];甘肃农业科技;1984年10期
梁国战;[J];新农业;1996年05期
陈建忠,张焕英;[J];中国农业气象;1997年05期
王德生;[J];农家顾问;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远见;孙进华;单安山;;[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陈卫民;王文河;李秀琴;马福杰;廖真剑;;[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陈卫民;郭庆元;;[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邹春琴;刘颖杰;高霄鹏;张福锁;;[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张永清;马军成;;[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邱慧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郭富国;李素萍;张奇宝;;[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卫民;郭庆元;;[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萍;赵欢;易乐飞;陈国强;周向红;;[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黎维平;张平;殷根深;;[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任建中 实习生 王小龙;[N];宁夏日报;2006年
;[N];中国花卉报;2005年
寇亚琴 通讯员
黄秀慧;[N];中国花卉报;2007年
白龙 黄庆畅;[N];人民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李军 李建新 实习生 刘苑苑;[N];宁夏日报;2006年
徐希俊;[N];民族医药报;2007年
陈星;[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李军?实习生
李涛;[N];宁夏日报;2008年
由庆祝;[N];中国工业报;2005年
;[N];东方城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建国;[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郝彦玲;[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戴佳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刘海学;[D];吉林大学;2007年
陈炳东;[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靳英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孔东;[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林长存;[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刘继朝;[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董贵俊;[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玉芬;[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曹雄;[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李凌欣;[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司建廷;[D];兰州大学;2011年
刘德平;[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席磊;[D];浙江大学;2001年
张领兵;[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曾颖;[D];河南大学;2004年
徐衡;[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宋晚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覆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农田效应地研究.pdf10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摘 要 地膜再利用是增温保水、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固土减残留的重要耕作技术之一。
针对地膜残留污染加重的实际问题,开展覆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农田效应研
究,对进一步发挥地膜增产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临河区双河
镇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并结合走访调查等方法,以新覆膜和露地栽培为对
照研究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水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向日葵出苗、生
育进程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分析其经济效益及生态效应。研究结果如下: 1.
地膜再利用仍具有明显的增温和提高地积温的效果。地膜再利用仍能显著提
高向日葵出苗期(前 7 天)的土壤温度,各土层 0-50 cm
日均温均高于露地,增幅随
着土层的加深略有减弱,其中旧膜的浅层 0-20 cm 温度较露地高 1.7~2.1℃,深层 30-50 cm 高 1.8~2.0℃。旧膜浅层土温较新膜低 1.3~2.0℃,深层差异不明显。新旧膜
对向日葵不同生育阶段的增温作用均表现为:出苗期 现蕾期 收获期 始花期 终花
期。出苗期旧膜 5cm 和 10cm 土层有效地积温均高于露地约 21.6 ℃,略低于新膜约
12.4℃。全生育期旧膜5cm 土层总积温高于露地 229.5 ℃,低于新膜 101℃。 2. 地膜再利用仍具有保水保墒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在播前初始土壤含
水量补齐到一致的前提下,旧膜 1m 土层的生育期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较露地均提高
约 1.5 个百分点,其中 0-10cm 土层相差最大,两年分别提高 1.9 和 2.6 个百分点,差
异均显著。旧膜较露地两年分别为后茬向日葵田节水 46.4mm 和 56.5mm,与新膜无
显著差异。旧膜的土壤剖面水分稳定性较露地提高,水分变异系数两年分别比露地降
低 3.6%和 4.8% ;旧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含24D丁脂的玉米除草剂都有哪些?这些除草剂用过后间隔多久可以种向日葵?_百度知道
含24D丁脂的玉米除草剂都有哪些?这些除草剂用过后间隔多久可以种向日葵?
你再买的时候注意一下,现在国家规定,农药商品名必须以主要成分命名,所以你多关注就好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玉米除草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农业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 > 致富经验
5万亩玉米套种向日葵
日期:作者: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点击:
  近日,笔者从丰都县农委获悉,今年该县在武平、太平坝等山区乡镇的5万亩玉米地套种向日葵,目前玉米和向日葵的长势均较好。
  据该县科协主席付廷英介绍,向日葵耐瘠薄、耐低温,对前作要求不甚严格。除甜菜等深根系作物外,禾谷科作物、豆科作物等均是其良好前作。但向日葵不宜连作,要尽量避免重茬,也不宜选择盐碱地及长期积水地块种植。选择玉米套种正好解决了向日葵不宜连作的问题。
  向日葵播种前,宜选择产量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空瘪率低、发芽率高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加强花期管理,发现向日葵分杈应立即除杈,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保证主茎花盘对养分和水分的需要。施肥时,可与玉米同时进行。
  “玉米地里套种向日葵,不但玉米产量没减少,还可改良土壤性质,消除土壤板结状况,改变轮耕轮作,增加土壤肥力,逐步减少化肥用量,最终达到不使用化肥而实现高产的目的。”付廷英说,正常情况下,每亩可收获玉米1000斤左右,收获葵花籽70斤以上。
  为保持高产稳产,付廷英建议农民朋友除选择玉米地里除套种向日葵外,间隔也可在高粱、烤烟、大豆、马铃薯等作物里进行套种,同样能够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近年来,玉米地套种向日葵已成为该县山区农民实现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年,该县5万余亩玉米地套种的向日葵,预计可产葵花籽350万斤,实现产值1500万元以上。
  通讯员&李达元某学校的生物种植园中,有玉米、向日葵、水绵、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_百度知道
某学校的生物种植园中,有玉米、向日葵、水绵、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
&/zhidao/pic/item/dcc451da81cb39db92d7e1e7d306f;&nbsp、葫芦藓、水绵.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2e924cff23e/dcc451da81cb39db92d7e1e7d306f://e://e.hiphotos.baidu.hiphotos、向日葵://e.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8d2bff896d061d957d133f3c4ec426e7/dcc451da81cb39db92d7e1e7d306f;&nbsp。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jpg" esrc="http、肾蕨和马尾松等.jpg" />
某学校的生物种植园中.baidu,有玉米.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其中②和⑥分别是
<a href="http,按下表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葫芦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草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