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殡事哪辈人披全红杨

葬礼:死于殡改前 | 为“睡棺材”80岁老人提前自杀_中国新闻周刊-爱微帮
&& &&& 葬礼:死于殡改前 | 为“睡棺材”80岁…
5月27日,桐城县东盛村王云华的家中摆放着她的遗像。对于她的死亡家人既感到悲痛,又觉得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今年起,安徽安庆的殡葬改革提速。3月25日,当地政府发文,要求6月1日起,全部实现火葬。此后,安庆多县爆出多起高龄老人自杀事件。据媒体报道,老人们自杀的方式包括跳湖、绝食、自缢、喝农药等,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死后能够土葬,“睡棺材”。5月5日深夜,安徽桐城东盛村,80岁的老人王云华跳入屋后水塘。3天后,她终于实现晚年心愿:办一场风光的葬礼。王云华在三十年前就买好了棺材,十几年前拍好了遗像。殡葬改革的消息,让她的期望落空。在她跳湖前后,安庆多地曝出老人自杀事件。为什么他们把土葬看的比死亡还重要?安庆一带传统文化深厚,坟地选址看重风水,且仍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仪式。种种葬礼细节,民间已有争议。一名村干部拿民国剪辫子为例,认为历史趋势不可逆转。然而,传袭上百年的习俗,要在两个月内彻底更改;置办三十年的棺材,需在几天之内拆解。新的殡葬制度试图以迅猛的姿态取代旧制度,这些老人用生命作出回应。---------------------------文/张少杰投塘晚饭后她洗了澡,换了身从未穿过的新衣服收寿材的队伍来到程谈朋家,是在5月5日上午。村干部周光明带着四个人上门,笑嘻嘻地递上一个红包,里面是1000元钱。其余四人走进偏房,掀开白布,合力抬起一具寿材(棺材),扛到程家门外的空地上。不到半小时,在电锯轰鸣声中,这具已有30年历史的棺材碎成木块。程谈朋的大儿媳看着瘆人,把木块移到墙脚下。偏房还有一具棺材,按照事先约定,周光明没搬走,一行人匆匆赶赴下一家。实施殡葬改革的通知下达到桐城县东盛村村委会,已经是4月下旬。通知大意是,6月1日起,安庆市实行殡葬改革,土葬全部改成火葬。已有棺材需上缴,政府则给予补偿。此时,距离土葬大限,仅有一个多月。5月初,周光明来程家做过工作,程谈朋当即同意,妻子王云华则激烈反对。妥协后的结果是:先收程谈朋的棺材,等全村都收完,再收王云华的。对于火葬还是土葬,程谈朋态度超然,“政府肯定有他的理由,应该听政府的。”这位87岁的老人一生坎坷,少年时险些被国民党抓壮丁,解放后当上了生产队长。但对王云华来说,接受火葬并不容易。按照当地传说,若死后无法留下全尸,影响来生投胎,也对子女不利。王云华幼时是童养媳,家境贫寒,希望来生能有好运,对葬礼看得很重。几年前,她从安徽芜湖的小儿子家搬回桐城老家。原因之一,是当时芜湖已实施火葬。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她曾去过火葬场,据说死者没烧干净,只烧了三分之二。事情真假已无从判断,但王云华至此留下心里阴影,“死了烧还得疼”。周光明一行走后,这位性格急躁的老太太生了一上午闷气。虽然自己的棺材暂时保住了,但明显前景不妙。程谈朋已答应周光明,一起做做她的思想工作。王云华今年80岁,身体结实,面色红润,至离世前,仍每天下田,侍弄屋前的一亩菜地。在家人和邻居眼里,她脾气直爽、急躁,“想做什么就要去做。”这天中午,家人做了一桌菜,王云华照常吃了一大碗米饭。下午,她和村里几位老人聊天,话题焦点仍是老人们关心的寿材、火葬等,但没有人记得她说了什么。吃完晚饭,她洗了个澡,换了一身从未穿过的新衣服:红色上衣、黑色裤子和布鞋。这一反常举动,并未引起家人注意。晚上7点多,老两口早早关灯,她催促程谈朋快睡,“明天还要看病”。家人事后推断,那时她应该已下决心。王云华失踪的消息,是在深夜传开的。大儿子程营春带着家人找了一夜,凌晨五点天擦亮,他们才看到,屋后一个长着杂草的水塘里,浮着王云华的红色上衣。王云华的老伴程谈朋选择“听政府的”,程家这口30年前就备好的棺木已被电锯锯碎,至今仍堆在自家墙外。“睡棺材”“寿材就是老人们的房子”对于王云华的死,周光明颇感意外。4月底收到上级通知后,他在村里开了队长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进行宣传动员。5月初,村委会仅花5天,就收完全村200多口棺材,“大多数人都是配合的。”在村里老人看来,这一过程并非如此轻描淡写。棺材虽顺利上交,但多数老人并不满意。想起被收走的棺材,73岁的东盛村民陈爱民脸色一沉,撇一撇嘴:“这是我的财产,财产啊。”二十多年前,她的丈夫买了两口棺材,花费全家半年的收入,而现在村里的补偿是2000元。夫妻俩忍痛上交棺材的原因是,丈夫是个党员,不能拖组织的后腿。按照桐城县的标准,一口棺材补偿1000元,这个价格虽然遭到村民非议,但并不是问题的核心。两公里外的前进村,一位老太太上交棺材后,自己默默流了半天眼泪。她的女儿对南都记者解释,“你们年轻人要买房子吧,寿材(棺材)就是他们的房子。”王云华投湖前后,悲剧在不断上演。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安庆市桐城、太湖、枞阳、怀宁等地,采用跳湖、绝食、自缢、喝农药等方式自尽的,不下10例。公开报道显示,5月12日,在枞阳县向荣村,97岁的吴秀礼绝食而死。他从一位上门理发的理发师口中得知殡葬改革的消息,决心“睡棺材”,他缩减进食,直至滴水不进,绝食离世。次日,枞阳县项金村的张文英,在自家门前树上自缢身亡。此外,还有自杀未遂者。桐城旵冲村的潘秀英四次喝农药自杀,被救活后,她的大脑严重受损。更多的老人将不满保留在心中。私下议论时,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不满,但认为自己无力去改变,“还能变吗?”筹备30年前就开始做“寿材”桐城是清朝桐城派文人的故里,文风鼎盛,历史上名人辈出。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更是桐城人的骄傲。桐城文艺家协会理事南新国,对南都记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张英母亲选坟的故事。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张英的成功,很大部分得益于其祖坟风水好,“葬得好,子孙后代就好;葬得不好,子孙后代跟着遭殃。”这一心态,也影响了普通桐城人对于葬礼的态度。外界很难想象,桐城的老人对葬礼的重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早在30年前,王云华就已经开始筹备自己的葬礼。1985年前后,程谈朋托熟人,从隔壁舒城县买来上等杉木,做成两口寿材。此后,这两口棺材就搁在程家的偏房里,下垫红砖,覆以白布。1998年左右,王云华就去了桐城县城的照相馆,拍好遗照。坟地勘址,也早在十多年前开始谋划。王云华的经历,在桐城很常见。在木材商人沈保的印象中,桐城乃至安庆各县,村民过完50岁生日,就开始买木头、请木匠,称“割寿材”。做一副好寿材,需要十根杉木。一个成熟的木匠,要花三天打磨、卯榫成型,然后晾晒、刷两遍桐油、再次晾晒、再刷一遍土漆,总共耗时半个月。木匠一天的收入,是普通村民的数倍。做好寿材是件大喜事,主人要宴请亲朋,意喻增寿。沈保回忆,这一习俗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短暂中断,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兴旺。最鼎盛时,沈保的木材生意,六成来自寿材。桐城各村,几乎每村都有一两个木匠。木材商人沈保的仓库里,还摆着十口半成品棺材卖不出去。此外,桐城注重孝道、尊师重教的风气,延续至今。王云华的孙子程海龙回忆,桐城的家长非常尊重老师,初中同学中,至少三分之一请老师吃过饭。几年前,70多岁的王云华还上山祭奠自己的母亲,程海龙陪伴左右,耳濡目染。葬礼,在传统乡村社会中,是展示孝道的重要舞台。葬礼她终于实现了“风光大葬”的晚年心愿王云华的葬礼,在去世后第三天。墓地在20公里外的龙眠山上,坐西朝东,青山环绕。对于母亲王云华的死,程营春持着复杂而矛盾的心态。母亲的死令全家陷入悲痛中,但去世后,王云华确实实现了自己的晚年心愿:办一场风光的葬礼。葬礼当天,遵照当地习俗,请了锣鼓班子一路鸣放鞭炮、抛洒黄裱纸,下葬时,长子程营春挖三锄,称“开穴”。随后程家宴请亲朋,摆了20多桌。在东盛村,宴席摆得越多越风光。几个邻居私下议论,这个葬礼办得不小。王云芳终于如愿“睡”在了棺材中,“享受”了这场风光的葬礼。唯一遗憾是,葬礼少了一道程序——“厝基”。安庆葬礼风俗最特殊的一点是,死者安葬前,需在山林僻静处停棺三年,棺材外裹以稻草,三年后才能正式下葬,以此纪念先人。只有没有子女的家庭,才会取消厝基。这一习俗多见于古代,现代社会已不常见。但王云华的葬礼,距离6月1日火葬大限,已经不足一个月,厝基被迫取消。一位殡葬业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安庆殡葬改革新政出台后,因为担心6月1日以后仍停在野外“厝基”的棺材命运难保,许多人中止厝基,提前下土安葬。争议改革之前,当地人对传统葬礼早有分歧安庆土葬习俗,至少可以追溯至明朝初年。《双槐岁钞》记载,洪武三年(1371),朱元璋下圣旨禁止浙江等地水葬、火葬,“如无地,官司设为义冢,以便安葬,并不得火化,违者坐以重罪。”安庆几县靠近南京,得风气之先。土葬的习俗在桐城流传至今,但在政府改革之前,民间并非没有争议。除了高龄老人,普通桐城人,对传统葬礼看法,分歧巨大。和母亲王云芳的态度不同,程营春对火葬并不抗拒,“两个都可以,土葬比较麻烦。”他的侄子、26岁的程海龙则支持土葬,“这是传统,家里人都这么做。”2012年1月,在安庆市网络问政平台,几位网友的发言争锋,颇有代表性。反对土葬者,最为反感“厝基”仪式,认为这相当于“一个人死了要搞两次仪式”,不但耗费人力、时间和钱,遗体停放野外还可能影响环境。还有人说,因为担忧火葬,老人不愿随子女出门养老。支持土葬者,则多站在传统文化角度,建坟不应铺张,以节约耕地,但土葬应保留,尊重农村风俗。安庆市民政局也在帖子里回复,称意识到这是“一项触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想道德等多层面的深刻变革”。并且,殡葬改革意见,已经上报市政府审批。但立即有人在楼下发言:“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引起群众反感就会遇到很多阻挠”,现在看来,一语成谶。2012年1月,网友发在安庆市网络问政平台的图片,对当地一些丧葬习俗,本地人也有争议。提速骤然启动改革是在年初山林失火之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安庆的殡葬改革,已经略晚。安庆市民政局官员对媒体说,目前全国包括安徽省内各地大都已完成殡改,安庆属于“拖后腿”地区。安徽全省火化率约为80%,安庆地区只有10%。虽然两年前民政局已上报殡改意见,但改革骤然提速,是在今年年初的山林失火之后。日,安庆大龙山森林公园连续发生16处火情,引起官场震荡,20多名官员被处理。其中,安庆市分管副市长作检查,市林业局局长引咎辞职。在官方的处理意见中,“居民祭祀扫墓等野外用火监督检查不力”,被认定为原因之一。时值冬至,正是安庆居民上山祭祖的日子,烧纸没烧干净,成为起火元凶。3月25日,安庆市政府下发通知,全市正式启动实施殡葬改革。安庆市民政局官员对媒体称,4月1日,安庆市区宜城板块启动改革;6月1日,则是安庆下辖各县市(除岳西县外)的时间表。留给这些农村老人接受火葬的时间,仅有两个多月。代价“方向是对的,但急功近利就是政绩观作祟”“严禁乱葬乱埋,治理青山‘白化’”。4月起,这个红底白字的条幅出现在桐城县城的大街上,条幅内容出自《2014年安庆市殡葬改革宣传方案》中所列的30条标语。这个条幅几百米外,是桐城文庙,它是安徽省保存最完好的文庙,香火鼎盛,名人辈出。5月25日,面对一群集体参观的大学生,保安语气自豪,介绍庙里有一座拱桥,古时只能供大学士以上级别的读书人走。传统与反传统,在这座古城相遇。自杀的老人们,用生命作出回应。一位网友在百度贴吧发帖:“咱桐城人文之都,以孝义行天下。今日之举,覆三千年道德于倾刻之间,后世子孙羞为文矣!”他随后补充,“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急功近利就是政绩观作祟。”改革的速度,还体现在几个数字上。2013年,安庆市火化率为10%。按照官方计划,从2014年起,之后三年,火化率要分别提高到50%、70%、80%。虽然父亲赞同火葬,但程营春私下想过,一旦父亲百年之后,仪式还将按照土葬举行,毕竟夫妻二人需要合葬。“要讲乐意,说老实话,谁都不乐意”,枞阳县一位村干部说,“没办法,我们只是执行者。”在基层政府的逻辑来看,也感觉委屈。周光明认为,6月1日实施火葬后,老人的寿材已经没有意义,现在交给政府,还能拿1000块钱补偿,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殡葬改革,总让周光明想起民国初年剪辫子,“就像剪辫子一样,总有人不乐意,总有老脑筋。”他坚持认为,政府为这场改革,付出了不小代价,“全村200多口棺材,一户1000块,这就是20万。以后建公墓还要几十亩地,这笔钱不少,都是政府出。”付出代价的,还有木材商人沈保。他的仓库里,还摆着十口半成品棺材。木匠们还没来得及刷桐油和土漆,就传来了殡葬改革的消息。这个消息意味着,制作寿材这门传承数百年的手艺,已无用武之地,这些手艺娴熟的木匠们,将转行改做家具、门窗,以谋生计。木匠们走了,但仓库里的十口半成品棺材成了难题。买家没有付钱,这些棺材也无法脱手。沈保琢磨,自己可能得吃个哑巴亏。算上每口棺材1000块的补偿款,也不够支出的成本,但损失也不好讨要,“实在不行就当给国家做贡献了。”(应受访者要求,沈保为化名)来自:南方都市报------------------------------【周刊君招募会员:有趣有聊爱抽奖!】为啥招募?为了今后能和小伙伴们更好地玩耍~咱们的会员叫“周粉”,周粉的大本营叫“周粉帮”!周粉有啥特权?艾玛,特权可多了!专享每周《周刊精选》& 优先参与各种抽奖、送书活动,还有高大上的科技酷玩优先试用在等你。咋能成为周粉?点击底端菜单栏“周粉帮”or 回复会员→点击弹出界面→填写微信号、生日神马的→OK,周粉一枚!现在注册就能参与抽奖,我要是你,就果断回复会员,试试手气再说!-----------------------------认识周刊君的小伙伴上辈子500次回头,才换来今天一次关注。周刊君想介绍几个小伙伴给你认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一个字:靠谱!各位,闪亮登场~大人的玩具(ID:adult_toy)搜罗全球最新科技玩意儿,提供有趣有用的科技产品指南,讲述“sell dreams,not products”的故事。肚子问题(ID:loving-dudu)权威可靠的食品安全报道、丰富实用的饮食百科,深夜美食诱惑、定期铁杆福利,吃的那些事儿,绝不简单!AutoMan(ID:AutoMan)很Man,超酷,小坏,我是汽车人—AutoMan,小名Man哥,为你提供有情趣有情义的能源、汽车新闻,带你爱上汽车,喜欢我就关注我吧!不器(ID:shenghuoxiangyang)君子不器,唯“物”但不盲从,智趣而又不凡,时尚与经典,穿梭自如。反观(ID:dongdianlishi)掌门人“小史”恭候,以史窥今&定期送书。信小史,涨姿势! 都挺有个性的吧?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全在这了,果断粉之!关注方法:点击通讯录→搜索id或直接查找公众号。搞定!
点击展开全文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我是有料、有聊、有趣的周刊君,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一起玩耍!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大大前天下午 我奶奶去世了     然后第三天公事 就是昨个下午嘛     很巧的是刚出完殡 就下大雨了     几个长辈 都说是百年不遇的大好事 说会带来福气的      有知道这个事情的嘛     说来听听撒    ---------------------------------------------    大大前天下午 我奶奶去世了     然后第三天公事 就是昨个下午嘛     很巧的是刚出完殡 就下大雨了     几个长辈 都说是百年不遇的大好事 说会带来福气的      有知道这个事情的嘛     说来听听撒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雨主财!吉祥
  喜欢奇闻怪事的朋友加群1 2 2 4 6 2 2 4 0
  下雨的确是好事
  百年不遇?哪天不死人?哪天没人下葬?难道一百年下次雨么
  @tiny51pugna
21:41:00    百年不遇?哪天不死人?哪天没人下葬?难道一百年下次雨么  -----------------------------  谁知道哦啊
长辈们是那么说的...  看来没人知道这事..
  雨淋新坟出贵人。对后代好。
  雨打墓,辈辈富.好像!
  @巾乐科技
2:07:00    雨淋新坟出贵人。对后代好。  -----------------------------  对挖
我也是那么听说的...我老爸说俺们家可能出个人才...哈哈   据说还有什么古代的实例啥的呢
  @tiny51pugna
21:41:00    百年不遇?哪天不死人?哪天没人下葬?难道一百年下次雨么  -----------------------------  童鞋
你搞错我的意思咯
  我说的是我奶奶刚刚下葬 就下雨了
  雨淋新坟出贵人。  雨打墓,辈辈富.    看来我们家要出富人了!!!
  翻开史书,历朝历代每个帝王每个年号之间都有所谓的祥瑞和凶兆,结果国家该兴旺的兴旺,该败亡的败亡。江湖术士说什么的都有,结果结果国家还是该兴旺的兴旺,该败亡的败亡。历朝历代每个皇帝不管是否虔诚地寂天祭地祭神,结果结果国家还是该兴旺的兴旺,该败亡的败亡。直到清末西方科技充分发展,医学充分发展,清朝还在天坛寂天,还在皇宫拜痘神,效果怎么样。到底兴旺是科学带来的还是所谓的天地鬼神在起作用,难道还不是一目了然吗?
  中国人神神叨叨信这玩意儿信了几千年,结果呢......愚昧害死人那!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洛阳地区给老人送殡儿媳抱盆是什么意思?_365问答
----------------
洛阳地区给老人送殡儿媳抱盆是什么意思?
被浏览751次
采纳率:25%
 旧社会办白事(丧事)充满了封建迷信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在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浪费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经过许多复杂繁琐的迷信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还能记忆起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情况。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个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都是轰动津门的事情。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一档一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过会”。例如,大殡要“兴师动众”,在沿着出殡路线的马路两侧搭上看棚,有的动用军警沿途临时戒严,还有更排场的在出殡前首先用“黄土铺道,净水泼街”。至于仪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门,以显其盛又示其威。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营白马”(出动马军一队百数十人,一律骑白马倒跨马枪,代表三营人马)已经在路上徐徐行进,以示“弹压”。街上万头攒动,此刻却鸦雀无声。其后才是连续不断的各种行列,形成一条走不完的长龙。这些情况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但全部的详细内容却鲜为人知。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见闻分述在下面。  一  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在社会上谋生的各种行业。它在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详细统计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而在办白事这一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业。如“杠房”,那时杠房在社会上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晚清干这一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一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个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能营业),民国以后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与一般小铺户不同。此外如棚铺、白货铺、扎彩作、油漆作、寿衣店、棺材铺、成衣行、马车行等等不一面足。有密切关连的还有庵、观、寺、院等诵经的班子和乐队、吹鼓手,还有在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被临时凑起来的殡葬“执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属于杠房、白货铺的一些人,更有赁货铺、茶房等辅助性质的人员,这些都是“白事”不可缺少的相关行业。当然,包含在这些行业中的手艺人各有专长,如雕刻、扎制、裱糊、造型、油漆彩画以及演奏器乐等等。  二  旧时办白事的整个内容并非能以三言两语说清,其中包含了许多从民俗史的文字材料中难以考证的习俗,那些繁琐的风俗习尚有的有“出处”或寓义,有的则只是相沿成习地流传下来。而且随地区不同,习俗也有异。如天津和北京在办白事上就有出入,仅天津在这一方面又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也有区别。  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丧家老人死亡,够得上大办白事的人而言)丧家马上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包括请、设、找。赁、订、购、制以及其他各项。现以其顺序来说: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
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  12.订酒席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13.零星购置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寿衣  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  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黄色绸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总之,关于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负担的。  布置  1.室内布置 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  2.外厢布置 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通报。  1.报丧 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内容为:  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  2.立丧榜 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  3.挂佐钱纸 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相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  4.立幡杆 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上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  还有一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过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殓及孝服  1.小碱 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 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  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  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由家人用托盘一个,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丧家孝服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请麻”,放在材内。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  后辈人“留福”。  入殓前后  如果说上述各项不过都是一些旧社会常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露一下种种纯属迷信色彩的“过场”与举动。  1.转咒 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以后所有念经活动就得请他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  2.迎材 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和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同时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  3.入碱 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来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乐。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内。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划一下,名曰“开光”。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无不妥之处,此时亦是向遗体告别。茶房喊:“还有哪位看看?”如无人再看,由忤作放“子  盖”,漆封口,后将大盖浮盖。众人举哀大哭,此时将佐钱纸摘下,放入纸人或纸牛肚内烧掉。  入殓后就开始早晚在灵前供饭。天亮时烧鸡鸣纸,晚黑时烧黄昏纸各一次。在供饭时孝妇等均要哭一阵。在人死后将其所枕的枕头先拆开一小口放在棺材下边,待出殡时将其内之物倒出烧掉,枕皮扔去,这叫“倒枕  头”。  4.烧包 用白纸叠好剪成网状袋,其中装入金银纸锞子,口上插红纸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烧一次,一“七”烧一个,二“七”烧两个,以此类推,直到七“七”为止。  5.接三 死后第二天晚上唪经(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时)后“送三”。念经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门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经,将各样纸活在空地烧掉。与此同时在大门外台后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属、亲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举是指死人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经的念到一个阶段,家人就大哭一场。接着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请各路鬼魂”,当念到死者名字,家人举衣。和尚大座扔小馒头,有的其中夹着铜钱。看热闹的小孩抢着捡。硬说是吃了不害怕,纯属迷信之谈。  6.唪经 一般是棺灵在家中停放时间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并非天天念经,都是一“七”一个经。除去在家请的经外,还有至亲“送经”。念一棚经的价钱也不一样,一般说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钱(民国时用银元)。  念经这个“节目”也很复杂。这一天庙里先派来送经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内摆几张桌子,挂红缎绣花围,桌子放佛像镜框、香炉、蜡扦、各种法器(乐器)。桌前附近挂红缎绣花“欢门”。棚内四壁挂十帧“水陆”,上画十殿阎君。在门外幡杆上挂一布幡。这都是庙里的“排铺”应做的工作。开始是和尚便装(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刚经(尼姑同),到下午“烧门子”时,排铺向和尚喊一声“师傅们搭衣”,他们穿上绣花道袍(俗称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烧门纸 将黄昏时,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盘,内放“疏”引路,后面是一些纸活,再后面是带孝的亲戚,最后是本宅人和孝子。这些人排成一列,行经规定的道路,然后到一空地,茶房将托盘交给孝子,点着了“疏”,烧纸活。这些仪式完毕后,和尚仍归本宅或暂回庙,晚上再来放焰口。  8.放焰口 这个项目分两种,一是“接三”之后有一场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种形式更为复杂,包括如下三点:①传灯:先在灵台下到经台装两条连贯的铁丝,上安滑轮。灵前放一木仙鹤,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盘,可放三盏灯光。前后用白绳拉动,灯光是用黄白色绵纸叠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灯芯(或小蜡烛)。北京办白事也有此习俗,即是在将死人放在吉祥板时就开始“散灯花”,其意义不外是以此引路灯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异。灯花的数目和死人的岁数成正比,每个灯花在绳上行走约二三分钟,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灵前跪着,时间很长,有时得孝孙暂时代替。②渡桥。这是从灵前的绳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内用桌子搭一大经台,约四张桌子码起来拼凑成台,共四层,有四米来高。念经的和尚均着法衣。四层高处正中坐着“大座”,手拿手铃,头戴五佛冠,两边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钹、锣、磬、钟、木鱼、管、笙、笛等,而最下层坐穿黄衣红袈裟的“长老”。孝子还要跪听念经。这都是“北派”的举动,其意义是超度。这其中茶房起着很大作用,他指导着孝子在场内的各种活动。  9.家祭 头道经后,正午家祭,孝子向灵前行三献礼。  10.开吊 家祭后算是“礼成”,此时可以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门外有一组吹鼓手,一遇有客进门,他们就吹一阵,通知宅内。灵台上两边跪着孝子,台中铺着红毡拜垫。客人一上台行礼,台下细乐班开始吹奏(来客有较客气的先将红毡掀起再行礼),台下有家属专等谢客(单腿打扦),来客下台,旁边茶房打钟,细乐停止,由“知客”(招待员)献绢花一朵挂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为深灰色或土黄色的折卷,外页印“讣文”二字,内容文字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  显考讳XXX(妣X母X氏)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距生于X年X月X日XX岁,不孝男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哀此。讣  闻 谨择于X月X日  禅经  接三  X月X日首七·经送库  X月X日辰刻发引  孤哀子泣血稽颡  (父死称孤子、母死称  哀子)  族繁不及备载  这就是送帖的整个内容,封建礼教的又一表现。  12.题主 神主又称“灵书”,是写着死人姓名(有的带官衔)的木牌位。讲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带座、带木套。先是请书家名士写神主,名曰题主。题写时孝子去孝服、换吉服(青布袍子马褂),跪在桌下的红毡上,写完后叩头送客,然后送上席一桌。  13.点主 仅是在写完的神主上点一笔红点,就要大费周折。点主所请的人要请有功名的文官,称为“点主官”。被请者到丧宅时前边鸣锣开道,着官便衣、坐八抬大轿,另有长随捧官服。到后在客厅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两旁有“陪主”。待点主官用新毛笔蘸朱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红点(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个血点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红,一司执笔。此后丧家须送敬仪或席面。  出殓前后  1.送路 整个程序进行到“设宴”、“送路”已接近出殡的前夕。设宴招待客人前面提过,不再赘述。送路,是在晚饭后,前导是旗锣伞扇和死者官衔板,继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导客人前行,后边是外姓亲属、本族直系亲属顺序,最后是孝子由两名茶房架着,手托纸制牌位,走到空旷地方焚烧,和尚吹打一通,完毕后孝子叩头谢客,客散。执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为止,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归来,凡是近亲友都可在丧家住宿。待到子时辞灵,亲属家人按顺序向灵位行礼,奏细乐,名曰“辞灵”。礼毕还要“扫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着是“嵌棺”,即将棺材嵌起一角,下垫一枚铜钱,举哀,棺上寿钉挂一串五彩绸线。  3.捡罐 辞灵的后一项是捡罐。将预备好的寿罐内装五种杂粮,再由孝子等将死者生前爱吃的菜捡点入罐。筷子由茶房拿着,并放一苹果堵口。红布盖面再用红绒线缠绕成网络,放棺头上。这都由茶房操作,待发引时由“全人”将罐放在儿媳妇怀中抱着,坐轿或车送葬。  4.发引 就是出殡。早饭后发引,所来客人吃一顿上席,饭后等着送殡。丧家重孝子都站着吃,表示寝食不安,哀伤已极。  5.参灵 所请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乐队、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灵台前吹奏一遍,名为参灵,其后开始出殡。  6.丧家发引准备 由“全人”准备点蜡压炕(用磁瓶放一苹果)。不到回灵时不得坐炕上。发给本族送殡人两个小馒头,揣入怀内,要准备扶孝妇的人,棺出堂,孝妇哭喊留财,其手不准碰门框。  7.祭门 棺将出门,由茶房将大门关闭,贴白纸两条,此时由“祭门官”(需请有声望的武职官员)向着外边大门行礼。礼毕转头离去,不进内宅,茶房揭纸开门,事后丧家送祭门官一笔厚礼。  祭门后,门外所排列的出殡仪仗队都要按行列顺序经过丧家门前出发,因此大殡中的这些队伍往往排满几条街道。  8.纸活种类 出殡是另一套纸活,最前面是开路鬼、大头鬼。纸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家具”,床帐被褥都是真的,还有陈设、古玩,其后是真服装的“男女仆人”、“丫环”、“小童”等,最少是8个,纸人前胸贴上名字,并将其耳、目、口、鼻扎个眼(以示能听看、言)。它们手中都捧着一样东西,如脸盆、梳头匣、水烟袋、痰盂、糕点、鱼肉蔬菜等。有的纸糊马车、汽车,四轮可活动,由人推行。  9.上杠 发引前一天就在门前空地摆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时移到大杠。其时对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阵。孝子跪杠前,这时杠工的指挥打“响尺”,说一声“请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阵,同时放炮三响。茶房接过引魂幡给孝子杠着,另一手拿“哭丧棒”,开始出街上路。另有专人“撤纸钱”,最好的手艺是一撮纸钱向上一扔后,又高、又撒成满天星,一个个徐落。  出殡  1.仪仗队的阵容和排列顺序按大殡而言,它的顺序是:开路鬼,左右各一大头鬼,铭旌(约4米来高,形如亭子,中挂红绸子,其上钉死者官衔),其后是一对大锣,一班吹鼓手(均着号衣),几对官衔牌,一堂红彩谱,一顶返魂轿(绿呢黑顶),再就是几个“大座”,包括灯亭、炉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内放遗像及神主),每个大座前有一堂与亭绣片相同颜色的八顶绣花大伞,八挂香谱。然后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着,两班人倒,每人发新毛巾一条,打执事的孩子带刘海箍,发新鞋一双。 接着是花圈、挽联、匾额、送殡的亲友、客人、纸活、带孝的亲、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情况不一样,视其家势、地位、经济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数。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阔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两班就是108人),都有双叫响(头儿)打响尺,指挥换肩、停止、前进、换班等动作。此人在行进当中还有一套“行话”以示众人。杠夫穿绿驾衣,黑红平毡帽上插一鸡翎,米黄套裤。  大杠前是一顶大红绣花伞,半副鸾驾(包括木制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杠后又是半副鸾驾。最后是丧家内眷所乘的白轿、马车。  整个队伍行进较慢,有时大座还要“路落”,某一大座压住阵角,待前边执事走远,抬起大座在这段一两丈远的路上跑步前进,头儿口喊“落……”,跑起来讲究步子齐,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壮观。  3.茶桌 在出殡经过的路线当中,由总管派人与商号联系,在其门口设茶桌,为队伍供应茶水。另有茶房给孝子、内眷等送茶水。  4.路祭 这是由亲友送的一个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将遗像供桌上,并摆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内跪陪行礼,众送殡者顺序拜礼。后回到队伍继续前进,再有“祭棚”同上。  5.留灵谢客 送殡客人可以在留灵谢客之际离去。全程中可停几次。  回灵以后  1.大回灵 殡到留灵谢客,几乎是全部过程已到尾声。  到了坟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后,还有回灵。铭旌、纸活、雪柳等随大杠下地后,其余执事都要回到丧家门前才能散去。神主、遗像由死者的小儿子或孙子请下来,托着安放在住宅内。  2.迈火 大门内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着冰糖,凡回来的人进门必须迈过火盆,“全人”发给一块糖果。  3.安灵 丧家在棺木出堂后,在原住室备好白围桌以供神主、挂遗像、点烛上香,奏细乐,孝子们叩头行礼安灵。  4.圆坟 葬后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领家中主要成员带香蜡纸锞到坟地圆坟,祭奠。请一位穿红衣的小姑娘绕坟走三圈,名曰“开财门”。回来后孝子们脱孝服,每人取一个红糖馅的热馒头,名曰“冷手抓热馒  头”。  至此,全部白事程序就算终结。
&收起此回答由管理员&& &&推荐为最佳回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其他回答(3)
采纳率:6%
那是长子不在,媳妇代替
采纳率:9%
就是旧社会的习俗。
采纳率:12%
抱喷施长子的责任,独生子就是自己的责任,老人去世的时候,儿子不在,儿媳可以送宾
大家都在搜365APP下载365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365,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风又绿江南岸 全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