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l5粮种粮食直补2016年情况

曲靖日报数字报刊
第ZK3版:要闻
第ZK1版 主流媒体 权威报道
第ZK2版 要闻
第ZK3版 要闻
曲靖市20l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l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在曲靖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曲靖市财政局
一、201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财政工作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生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自身建设为切入点,创新举措,难中求进,主动作为,千方百计促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全力保障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8.1亿元,比2014年决算数(下同)增收2.4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3.8亿元,比去年同口径增支59.6亿元,增长17.8%;按财政部要求调整列支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3.1亿元,比去年增支28.9亿元,增长8.6%。&&二、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情况&&(一)全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确保收入增长&&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能实现年初人代会确定增长7%的目标,主要原因:一是预算执行中,经济运行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超出预期,全市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工业经济效益不佳、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投资拉动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存量税源税基进一步萎缩,税收收入同比下降9.4%。二是收入大县发展不均衡,仅宣威、沾益就减收4.2亿元,影响全市收入下降3.7个百分点。三是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等主体税种大幅减收,累计减收8.6亿元,影响全市收入下降7.5个百分点。&&(二)积极争取支持,竭尽全力保障重点支出&&2015年,全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239亿元,比上年增加20.6亿元,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93.8亿元(含置换债券30.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加59.6亿元,同比增长17.8%,自实行分税制以来首次实现地方财政总支出大于总收入,实现了由净上解到净补助的突破。同时,按照“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政府财力,细化行政运行经费支出管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支出,有力保障了综合交通、市政、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设等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各项民生支出需要。&&(三)发挥财政职能,全力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一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用于设立工业发展基金、重点工业产品促销奖励、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等;筹措拨付关闭矿井财政补助资金2.66亿元,支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安排专项资金1380万元,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9909万元支持新型节能产品推广应用、重点节能改造项目、节能监察监测能力建设及淘汰落后产能。三是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安排招商引资各类专项经费1900万元。四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安排资金4985万元,认真落实省政府“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和“助保贷”政府风险补偿,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企业融资难。五是支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整合投入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27万元,推动了旅游与生态、文化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四)加大涉农投入,促进“三农”全面发展&&2015年,全市财政支农投入累计达62.43亿元。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下达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14.5亿元,同比增长8.2%。二是助推现代农林水事业发展。支持综合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兴水强市”、“森林曲靖”战略全面实施。大力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支持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三是扎实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共投入财政奖补资金85299万元,推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美丽家园建设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切实改善了项目村基础设施状况。四是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投入粮油储备经费13084万元,支持粮食产销衔接和粮食储备设施建设。&&(五)注重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15年全市民生支出达2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7%。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安排教育支出86.8亿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支持中心城区新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改造。二是支持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支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和广播电视及新闻出版事业发展。三是支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安排各项社会保障补助资金17.7亿元。多渠道筹资23亿元,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增资和养老保险改革的稳步推进。四是支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下达医疗补助资金17.63亿元,安排食品药品监管补助资金1656万元。五是全力保障就业创业工作。安排就业补助资金7352万元,下达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2.84亿元,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24户和14425人创业、带动37203人就业。六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安排专项资金10.3亿元,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七是支持抗震救灾工作。投入“8.03”地震会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5.9亿元,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有力保障。&&(六)着力改革创新,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着力完善预算编审模式,硬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提高年初预算细化率和预算执行到位率;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市级机关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管理制度,大力压缩和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清理收回结余结转资金4.37亿元,统筹用于稳增长、惠民生的急需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2015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258.2亿元、市级政府债务余额49.8亿元,未超省市限额;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向社会全面公开了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使用和预算管理等情况;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管理,将评价、评审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启动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强化预算执行监管,努力化解资金调度困难;有效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实施重点项目直接支付;在全市各预算单位继续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覆盖率达97.7%;在全市启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金融及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城乡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年共安排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6759万元。积极组织收集建立市级PPP项目库,筛选上报了符合条件的PPP项目62个,总投资902.9亿元。积极向社会推介了12个成熟的PPP项目,总投资1279.3亿元。四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改革。率先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并实行软件管理。进一步完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细则和指导目录,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务操作试点,实现购买服务共21项金额达1234万元。五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研究财政资金筹措和使用措施,努力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全面落实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2015年,全市共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1280万元,为企业减缴失业保险费7220万元,全市1.3万户企业增值税税负降低,与2014年征收营业税相比减税6亿元。&&(七)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一是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督。组织开展全市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对部分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58家单位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全市134个乡镇(街道)财政所进行全面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强化预算执行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二是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评价。对61个重点建设项目预、结(决)算进行了投资评审,审减不合理造价3200万元;对市中心城区“五纵五横”城市干道改造等项目重点进行了全过程跟踪评审,评审金额12亿元;对市级8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评价金额3.9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运行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及经济下行的影响,遭遇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税源税基收窄的困境,克服了财政收入由中高速增长降到低速甚至负增长、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的矛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抓收入、保支出、惠民生、调结构、促发展,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财政运行总体平稳。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91.2亿元、45.7亿元,年均增18.2亿元、9.1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2010年的181.6亿元增加212.2亿元,年均增加42.4亿元。&&——争取补助取得突破。2011年—2014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723.4亿元,年均180.9亿元,2015年争取23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发展保障有力。五年来,积极筹措安排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28.4亿元,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加快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引导和扶持基础产业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助推产城融合,拓展发展空间。&&——民生改善成效明显。五年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2%、77%、75.3%、75%、7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全市地方财政民生支出达282亿元,比2010年的132.9亿元增加149.1亿元,年均增长22.4%。&&——服务“三农”力度加大。五年来,共计安排农业专项支出162.4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防灾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三、201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2016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依法理财,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实行全口径预算,盘活存量资金,硬化预算约束,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压缩一般,集中财力办大事;完善体制机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预算透明度,努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促进全市财政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围绕上述思路,充分考虑影响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2016年全市及市级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建议如下:&&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5.2亿元,比上年快报数(下同)增长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86.7亿元,增长6.5%。&&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1.5亿元,增长8.9%;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2.8亿元,增长18.4%。&&在2016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市人代会批准预算之前,为保障市本级人员工资发放和正常工作开展,市财政已将上年度结转的支出、保工资保运转基本支出、森林防火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急需支出提前下达各部门和相关县(市、区)。&&四、2016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2016年,市财政局将紧扣“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规划,围绕市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恪守“三严三实”,坚持“四唯四新”(唯公共民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唯基础长远,培植财源、增强后劲;唯质量效益,管钱负责、用钱有效;唯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依法理财有新进展、深化改革有新突破、服务发展有新举措、管理绩效有新提升),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升依法理财水平为主线,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卯足干劲组织收入,千方百计争取支持,攻坚克难保障支出,努力实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5%的目标,竭尽全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狠抓工作创新&&坚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立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以坚定的信心、创新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啃硬骨头的精神及早抓谋划、认真抓落实,在任务分解、措施办法、组织推进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事关财政及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认真研究好财政收入的增幅与质量,研究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总收入、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的比重;统筹协调好财政支出的重点和结构,把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保民生、调结构、促发展;研究好整合国有资产进入融资平台运作的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担保及融资方式,着力解决经济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二)狠抓收入组织&&一是强化收入目标的落实。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税的新机制,坚持定期不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及时研究分析收入任务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预期收入目标的落实。二是强化收入动态分析预测。健全税收、非税收入分析预测机制,加强对重点税源、非税收入征缴的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及时掌握收入变化情况。三是强化收入依法征管。深入纳税企业调研分析,加大欠税清缴力度,加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清缴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狠抓重点保障&&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保稳定,努力保障市委、政府重大决策、重点项目的经费需求。二是认真研究上级对下转移支付有关政策措施,抓住从2016年起以因素法为主分配资金的机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争取对口上级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完善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建立争取上级资金考核机制,在稳存量上下功夫,在抓增量上求突破。三是全面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存量资金实行“收、调、减、控”的分类处置措施,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整合、激活同类存量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四是抓好“三个统筹”,根据轻重缓急,尽力统筹调剂现有资金,努力实现效率最优、效益最大。五是建立“三项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PPP项目合作基金、产业创新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保障公共支出、支持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调节引导作用。&&(四)狠抓财源培植&&一是引入市场机制,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城市公共资源,加强国有股权投资收益、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积极拓展增收空间。二是积极支持“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原特色农业、扶贫攻坚、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生态建设、依法治市等市委、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带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三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变无偿拨款为市场化扶持,逐年提高产业发展资金中用于转变投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的比重,通过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五)狠抓财政改革&&一是加快方案制定和落实。进一步完善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5个专项改革方案,并根据中央和省的改革要求和进度,按照“1+N”的模式,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二是积极推进PPP等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论证筛选符合条件的PPP项目,充实市级PPP项目库,推进PPP项目实施。三是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盘活各领域的财政资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类资金,集中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资金有效供给,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四是加强债务管理。推进政府性债务归口财政统一管理,完善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探索风险预警办法,依法建立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化解财政风险,保障财政经济的安全运行。五是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日常监督,加强重大财税政策和重点专项资金的专项检查,加强会计业务督查,严肃财经纪律,不断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六)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继续把立足本职岗位、服务中心工作作为根本要求,把破解发展难题、完成重点任务作为实践平台,把发挥模范作用、争创一流业绩作为检验标准,在巩固、深化、拓展、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入推进“狠抓落实年”活动,在严上下功夫,在实中求突破,充分发挥财政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多渠道改善队伍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
合作伙伴:当前位置: >
曲靖市20l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l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网-中国视窗
| 发布时间 15:19:31
一、201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财政工作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生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自身建设为切入点,创新举措,难中求进,主动作为,千方百计促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全力保障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8.1亿元,比2014年决算数(下同)增收2.4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3.8亿元,比去年同口径增支59.6亿元,增长17.8%;按财政部要求调整列支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3.1亿元,比去年增支28.9亿元,增长8.6%。
二、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情况
(一)全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确保收入增长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能实现年初人代会确定增长7%的目标,主要原因:一是预算执行中,经济运行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超出预期,全市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工业经济效益不佳、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投资拉动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存量税源税基进一步萎缩,税收收入同比下降9.4%。二是收入大县发展不均衡,仅宣威、沾益就减收4.2亿元,影响全市收入下降3.7个百分点。三是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等主体税种大幅减收,累计减收8.6亿元,影响全市收入下降7.5个百分点。
(二)积极争取支持,竭尽全力保障重点支出
2015年,全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239亿元,比上年增加20.6亿元,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93.8亿元(含置换债券30.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加59.6亿元,同比增长17.8%,自实行分税制以来首次实现地方财政总支出大于总收入,实现了由净上解到净补助的突破。同时,按照“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政府财力,细化行政运行经费支出管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支出,有力保障了综合交通、市政、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设等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各项民生支出需要。
(三)发挥财政职能,全力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一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用于设立工业发展基金、重点工业产品促销奖励、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等;筹措拨付关闭矿井财政补助资金2.66亿元,支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安排专项资金1380万元,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9909万元支持新型节能产品推广应用、重点节能改造项目、节能监察监测能力建设及淘汰落后产能。三是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安排招商引资各类专项经费1900万元。四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安排资金4985万元,认真落实省政府“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和“助保贷”政府风险补偿,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企业融资难。五是支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整合投入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27万元,推动了旅游与生态、文化和其他产业的融合。
(四)加大涉农投入,促进“三农”全面发展
2015年,全市财政支农投入累计达62.43亿元。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下达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14.5亿元,同比增长8.2%。二是助推现代农林水事业发展。支持综合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兴水强市”、“森林曲靖”战略全面实施。大力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支持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三是扎实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共投入财政奖补资金85299万元,推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美丽家园建设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切实改善了项目村基础设施状况。四是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投入粮油储备经费13084万元,支持粮食产销衔接和粮食储备设施建设。
(五)注重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15年全市民生支出达2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7%。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安排教育支出86.8亿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支持中心城区新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改造。二是支持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支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和广播电视及新闻出版事业发展。三是支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安排各项社会保障补助资金17.7亿元。多渠道筹资23亿元,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增资和养老保险改革的稳步推进。四是支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下达医疗补助资金17.63亿元,安排食品药品监管补助资金1656万元。五是全力保障就业创业工作。安排就业补助资金7352万元,下达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2.84亿元,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24户和14425人创业、带动37203人就业。六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安排专项资金10.3亿元,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七是支持抗震救灾工作。投入“8.03”地震会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5.9亿元,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六)着力改革创新,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着力完善预算编审模式,硬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提高年初预算细化率和预算执行到位率;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市级机关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管理制度,大力压缩和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清理收回结余结转资金4.37亿元,统筹用于稳增长、惠民生的急需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2015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258.2亿元、市级政府债务余额49.8亿元,未超省市限额;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向社会全面公开了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使用和预算管理等情况;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管理,将评价、评审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启动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强化预算执行监管,努力化解资金调度困难;有效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实施重点项目直接支付;在全市各预算单位继续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覆盖率达97.7%;在全市启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金融及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城乡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年共安排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6759万元。积极组织收集建立市级PPP项目库,筛选上报了符合条件的PPP项目62个,总投资902.9亿元。积极向社会推介了12个成熟的PPP项目,总投资1279.3亿元。四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改革。率先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并实行软件管理。进一步完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细则和指导目录,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务操作试点,实现购买服务共21项金额达1234万元。五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研究财政资金筹措和使用措施,努力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全面落实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2015年,全市共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1280万元,为企业减缴失业保险费7220万元,全市1.3万户企业增值税税负降低,与2014年征收营业税相比减税6亿元。
(七)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督。组织开展全市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对部分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58家单位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全市134个乡镇(街道)财政所进行全面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强化预算执行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二是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评价。对61个重点建设项目预、结(决)算进行了投资评审,审减不合理造价3200万元;对市中心城区“五纵五横”城市干道改造等项目重点进行了全过程跟踪评审,评审金额12亿元;对市级8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评价金额3.9亿元。
“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运行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及经济下行的影响,遭遇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税源税基收窄的困境,克服了财政收入由中高速增长降到低速甚至负增长、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的矛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抓收入、保支出、惠民生、调结构、促发展,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91.2亿元、45.7亿元,年均增18.2亿元、9.1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2010年的181.6亿元增加212.2亿元,年均增加42.4亿元。
——争取补助取得突破。2011年—2014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723.4亿元,年均180.9亿元,2015年争取23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支持发展保障有力。五年来,积极筹措安排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28.4亿元,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加快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引导和扶持基础产业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助推产城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民生改善成效明显。五年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2%、77%、75.3%、75%、7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全市地方财政民生支出达282亿元,比2010年的132.9亿元增加149.1亿元,年均增长22.4%。
——服务“三农”力度加大。五年来,共计安排农业专项支出162.4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防灾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三、201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依法理财,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实行全口径预算,盘活存量资金,硬化预算约束,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压缩一般,集中财力办大事;完善体制机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预算透明度,努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促进全市财政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围绕上述思路,充分考虑影响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2016年全市及市级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建议如下: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5.2亿元,比上年快报数(下同)增长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86.7亿元,增长6.5%。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1.5亿元,增长8.9%;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2.8亿元,增长18.4%。
在2016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市人代会批准预算之前,为保障市本级人员工资发放和正常工作开展,市财政已将上年度结转的支出、保工资保运转基本支出、森林防火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急需支出提前下达各部门和相关县(市、区)。
四、2016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2016年,市财政局将紧扣“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规划,围绕市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恪守“三严三实”,坚持“四唯四新”(唯公共民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唯基础长远,培植财源、增强后劲;唯质量效益,管钱负责、用钱有效;唯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依法理财有新进展、深化改革有新突破、服务发展有新举措、管理绩效有新提升),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升依法理财水平为主线,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卯足干劲组织收入,千方百计争取支持,攻坚克难保障支出,努力实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5%的目标,竭尽全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狠抓工作创新
坚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立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以坚定的信心、创新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啃硬骨头的精神及早抓谋划、认真抓落实,在任务分解、措施办法、组织推进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事关财政及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认真研究好财政收入的增幅与质量,研究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总收入、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的比重;统筹协调好财政支出的重点和结构,把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保民生、调结构、促发展;研究好整合国有资产进入融资平台运作的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担保及融资方式,着力解决经济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二)狠抓收入组织
一是强化收入目标的落实。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税的新机制,坚持定期不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及时研究分析收入任务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预期收入目标的落实。二是强化收入动态分析预测。健全税收、非税收入分析预测机制,加强对重点税源、非税收入征缴的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及时掌握收入变化情况。三是强化收入依法征管。深入纳税企业调研分析,加大欠税清缴力度,加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清缴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三)狠抓重点保障
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保稳定,努力保障市委、政府重大决策、重点项目的经费需求。二是认真研究上级对下转移支付有关政策措施,抓住从2016年起以因素法为主分配资金的机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争取对口上级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完善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建立争取上级资金考核机制,在稳存量上下功夫,在抓增量上求突破。三是全面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存量资金实行“收、调、减、控”的分类处置措施,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整合、激活同类存量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四是抓好“三个统筹”,根据轻重缓急,尽力统筹调剂现有资金,努力实现效率最优、效益最大。五是建立“三项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PPP项目合作基金、产业创新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保障公共支出、支持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调节引导作用。
(四)狠抓财源培植
一是引入市场机制,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城市公共资源,加强国有股权投资收益、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积极拓展增收空间。二是积极支持“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原特色农业、扶贫攻坚、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生态建设、依法治市等市委、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带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三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变无偿拨款为市场化扶持,逐年提高产业发展资金中用于转变投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的比重,通过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五)狠抓财政改革
一是加快方案制定和落实。进一步完善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5个专项改革方案,并根据中央和省的改革要求和进度,按照“1+N”的模式,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二是积极推进PPP等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论证筛选符合条件的PPP项目,充实市级PPP项目库,推进PPP项目实施。三是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盘活各领域的财政资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类资金,集中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资金有效供给,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四是加强债务管理。推进政府性债务归口财政统一管理,完善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探索风险预警办法,依法建立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化解财政风险,保障财政经济的安全运行。五是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日常监督,加强重大财税政策和重点专项资金的专项检查,加强会计业务督查,严肃财经纪律,不断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六)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继续把立足本职岗位、服务中心工作作为根本要求,把破解发展难题、完成重点任务作为实践平台,把发挥模范作用、争创一流业绩作为检验标准,在巩固、深化、拓展、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入推进“狠抓落实年”活动,在严上下功夫,在实中求突破,充分发挥财政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多渠道改善队伍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
来源:曲靖日报 责任编辑:王迪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总编:赵秦胜 总顾问:魏晟健 顾问:马秦宁 刘歌 张文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王宏伟 律师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7007 | 对外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粮食直补发放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