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写的字不好看,打一大牌对王牌主持人名字的名字

[转载] 《楚汉传奇》作者王培公:某演员干预 剧本被调包
&&&&【 搜狐读书频道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者按:投资2.4亿、由高希希执导,陈道明、何润东、秦岚等主演的《楚汉传奇》作为安徽、浙江、天津、北京四大卫视的开年戏播出之后,索福瑞32城收视率始终在1%上下徘徊,不仅不敌都市剧《天真遇到现实》,还被同题材的历史&雷剧&《隋唐英雄》压在身下。电视剧开播不久,小说《楚汉传奇》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而电视剧《楚汉》是根据此书改编而成。
  这本来看似正常的一件事情,却有着如此之多不为人知的内情。据王培公自己透露,《楚汉》的选题是他和高希希导演在09年一拍即合敲定的,剧本写了60集,可电视剧播出来之后却变成了80集,编剧席位上竟出现了汪海林和阎刚的名字,剧本真正的编剧王培公反坐上了剧本总监的虚位。除了王培公自己透露的这些情况,网友们不仅从电视剧中扒出大量常识性错误,也吐槽说剧中好多情节乃至人物跟原著小说对不上号,更有网友戏称这哪里是楚汉战争,这根本就是刘邦传。究竟这里面发生了什么?剧本何以被&掉包&?刘邦传又是怎么一回事?针对以上种种疑问,我们特别邀请到《楚汉传奇》原著作者王培公、北大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邓丽丽一起为大家揭开这些疑团,也试图解释演员、导演与编剧之间的关系及探讨中国电视剧的现状。
&&&&&&&&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小米:大家好,搜狐读书有观点,字里行间有内容,大家好,这里是搜狐读书`字里行间会客厅。今天将由我和钱坤共同主持这档节目。相信不少网友已经看过了《楚汉传奇》这本书,因为这个书是刚上市两个月,跟电视剧《楚汉传奇》是差不多时间上市的。我想,大家可能有很多疑问,也有很多话要说,所以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此剧的原著作者王培公先生,同时还有王老师的朋友,来自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的研究员邓丽丽女士,一起聊聊这本书,以及这段历史背后的一些事情。
  王老师是一个好编剧,他曾担任过像《东周列国&春天篇》和《战国》的编剧,也为陈凯歌写过电影《荆轲刺秦王》的剧本。我知道王老师还是一位诗人,他出版一本诗集叫《蓝天笛》。今天主要会聊聊王老师这本书和这部电视剧,因为书和电视剧肯定是相关联的,我不知道钱坤有没有看过这个电视剧?
  主持人乾坤:对,我是书和电视剧都看过,我刚才和小米聊的时候,我就说第一个问题要让我来问,因为这第一个问题和书和电视剧都有关系,我看了书也看了电视剧,说实话,我的感受,后来我到网上也看了一下,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感觉,就是说书看起来很利索,我是一口气就往下读; ,小米也看了书,读起来感觉很好。电视剧就很拖沓。而且网上现在有很多声音,说电视剧长。电视剧长的我们也见过,有很多电视剧都很长。当然这次就是说长的问题,冗长的问题,成为大家讨论这部电视剧焦点之一了。我们也知道,王老师刚才也介绍了这本书的和这部剧有一定的渊源,所以我们想先请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以及你所知道的这部电视剧的一些故事。
  关于《楚汉传奇》:我和高希希一拍即合
  王培公:这个这么说吧,就是这本书是我的,就是根据我的剧本改写的,就是楚汉剧本,我是这部戏的原著,等于说是戏的原著。其实最初邀请,该戏导演要写楚汉的时候邀请的唯一编剧就是我。
  主持人乾坤: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
  王培公:2009年。高希希导演拍完了三国以后,他希望好好地再拍一两个好的历史剧,然后这时候他就找着我。其实我跟他呢,我们俩在一个院里住了很多很多年,我们俩等于说是前后算同事,因为我曾经在空军政治部话剧团,我在那工作过很长时间,也是那个团的最主要的骨干编剧。后来我离开空政以后高希希就加入空政,我们俩正好错过,前后脚。但是我们俩算一个单位吧,在一个单位待的也算是前后在一起工作过,又在一个院子里住过,原来我们在城里面的时候住在一个院里。后来在郊外买的房子我们俩又买到一个院里,这是非常好玩的。
  主持人乾坤:你们俩是好朋友。
  王培公:不,但是我跟他是从来不算是深交吧,彼此都知道。但是等于说我也没跟他合作过,他也没跟我有什么来往。还是在2009年那个时候,他想要再弄个什么东西,就找着我,说我们俩谈合作。后来我建议他搞楚汉,他当时就说他想的就是这个,他就是想搞楚汉。然后他说,后来我要把楚汉拍好了,我下面就可以不拍连续剧了。我说那不见得,还有很多题材,他说没有什么好题材了,我说有啊,隋唐。这时候我们俩就谈三国、楚汉、隋唐,就谈出这么一个像系列的感觉似的。当时就说好了,当然实际一步步做,于是就开始谈楚汉。我们对楚汉的这段历史,这个历史里面的人物稍微进行了梳理,大家在一起谈谈,我给他讲了两个故事,然后谈谈对人物的理解,因为他也并不生疏,他也是一个很勤奋的人,读了很多书。那么这里面一谈呢,就关于对项羽和刘邦的了解。我我说这部戏绝对不要偏颇,不是单写刘邦,不是单写项羽。刘邦最后是得了天下,项羽是败了。但是败也英雄,胜也英雄。我说这个戏咱们就叫它&楚汉英雄&。他非常赞同。后来又一商量,干脆别叫那么复杂,就叫楚汉。我们就三国、楚汉、隋唐搞到一块儿去了。就是这么着定名为楚汉。后来到了这个戏开机的时候,新闻发布会,高希希对外发布的是楚汉传奇,我觉得这个名字也不错,所以我没有表示任何异议。
  主持人小米:这个名字当时没跟你讨论过吗?
  王培公:也用不着讨论,这名字的事,就是起名,临时叫名,当然也是临时叫名字电视剧《楚汉传奇》新闻发布会我都没参加,我在别的地方搞剧本。高希希问我说要不要参加,我说不要参加,这是很热闹的事。我这人不大喜欢热闹,就是埋头做我自己的事就是了。就这么着我们就开始,后来就谈妥了,谈了好几次,关于人物、关于戏,关于细节怎么处理。那时候高希希就重复他的那个讲得很有名的那句话&细节是历史的表情&。然后我们等于说就是讲在细节上,很重要的他说了一条,别都弄那帮大人物,咱们都让它接接地气。这个我也同意了。就是说戏,我们现在这部戏,关于这部戏的品质,当时定了一条,真实,就是以真实,写一个非常严肃的。就是还是要真实,因为这个历史已经很丰富,《史记》、《汉书》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些东西,当时我们就找了一大堆这种资料,我的一个助手,就是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作者王亮,我让王亮去帮我找,把东西搜过来,搜了一堆书过来。但是在搜这书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么一段很好的历史,竟然我们国家没有小说,没有小说来反映这个时代。她没找着,我当时翻了一大堆我也没找着,就是没有有关楚汉的正儿八经的小说。什么刘邦传、大传,这种东西有。那不是小说,那就是根据史料做的一种汇集和分析,什么大风歌,这种东西都有。但是真正的用小说来反映这个还真没有。相反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小说的就是日本人司马辽太郎,他写的那个项羽和刘邦。那本书相当有名,得了很多的奖,而且是作者的代表作。但是看完了以后,因为他是史学家来写这个小说,所以他基本上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跟我们的小说还是有区别,所以后来我就讲,我说怎么没有小说,我一定要写一本小说,咱们搞完了那个戏以后就搞小说,当时是这么想的,我就跟他们谈。这个戏一完了以后就写小说,是这么打算的。最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后来在那个戏的写作的,接着后来我们就签了约,签约以后我就开始工作,工作时间长达差不多两年吧,前后搞了两年,就是我写出了一部分,然后把这部分剧本给高希希,高希希看完了以后,他拿到了差不多不到一半的剧本,他就开始拿这个剧本去找投资。最后就告诉我,这个投资有了,一亿七千万。
  主持人乾坤:那是相当不错了。
  王培公:相当不错,哎呀,我听了非常高兴,而且我对于他拍这个应该是驾轻就熟了。因为有拍三国的基础。所以后来就开始找演员,然后他告诉我这个演员找着了,那个演员找着了。我有一条,就是所有剧本完了以后我绝对不管,演员我不插嘴,完全听导演的。我以前我是搞话剧,我的话剧剧本写完了之后,就在我们院里拍,我一次不进排影场,我不进。所有导演请我去看彩排我才去。
  主持人小米:为什么?
  王培公:我不去最主要是尊重导演的二次创作,包括导演应该是了解我的,都演过我的戏,都演过我们团的戏。他们中间比如有些人物什么的来找我,我就说这事你听导演的,你们去找导演。当然导演说这个事让他来问我,那我可以跟他谈,我一直的工作态度是这样的,所以这个戏从一开始,包括新闻发布会我也没参加。后来这个戏就开拍了,开拍了我们就紧锣密鼓,还是继续在搞剧本。等到这个剧本搞到一半多以后,我就告诉我的助手,我说可以开始动手把它改小说。所以说等于这个戏的剧本和小说是同时的。等到我把全部的剧本交给导演,交给剧组。他们那边的戏都已经开拍了,他们在那拍我这边就开始继续从头开始弄小说,这个戏拍完他杀青了,我那边小说稿子基本上也拿出来了,差不多是同时。然后中间又继续修饰,最后寻找出版,最后找到长江文艺出版社,他们同意出,这个时候他们的后期做的也差不多了,大约就是这样。所以说等到这个戏真正开始播,我这个小说也开始发行了,它是这么一个关系,应该说这个就是我和高希希最初的初衷,就是我们当初想拍的那个楚汉是我现在书里的这个模样。但是小说和戏毕竟还是形式有所不同,他会有一些区别。但是基本的脉络、人物走向,甚至于这场戏的东西是没有问题的,最初就是这么想的。
  那么现在出来的这个戏呢,因为拍摄过程当中东西要出现各种情况,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要求,有很多想法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后来听他们说了,最后进来了两个编剧,来改剧本。说要改剧本,说剧本最后越改越离原来的戏越远。60集剧本被篡改成80集 王培公:我不对电视剧负责  60集剧本被篡改成80集 王培公:我不对电视剧负责
  主持人乾坤:我们在公开的电视剧的主创人员的名单里面没有看到王老师的名字,而编剧是另外两个人。
  王培公:有我的名字,在编剧以前,编剧之前有栏,专门有一栏,写的是两个名字,一个是剧本总监王培公,还有是历史顾问王立群。我和王先生排在一块儿去了。
  主持人乾坤:剧本总监。
  王培公:对,剧本总监。但是我真的是不能够要这个名字,因为这个是不对的,我不就说嘛,等到他们这个戏拍完了,剧组来跟我讲整个的情况,就包括为什么会出现其他的编剧,为什么会改剧本,包括他们的一些苦衷,他们中间的一些无奈,出现了一些情况,不可控制的情况。我听了以后我是这么讲的,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真的离我的剧本太远,我说已经不是我自己的想法了,问题是这个剧本我不用对它负责了,所以我就自己要求的,我不署编剧,你给我署原著剧本,或者原作,都可以。但是别人,他们说什么剧本统筹,文化总策划,我说都不要,跟我没关系,因为我没做这个工作。我就是为你们写了这个剧本,既然这个剧本已经不是我的了,但是起码这个剧本原来是我写的,他是在我的剧本的基础上重新来弄的。你给我署原著剧本。而且我告诉他,我已经改了小说,小说马上出版。我说要求他们你最后给我打上字幕,说根据原著剧本改编的小说已经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个当时都同意了,但是最后好象都没兑现。出来之后很奇怪,给我署了名字是剧本总监。我说我不能对这个剧本负责。
  主持人小米:其实这个电视剧你没有参与过改编对吧?
  王培公:没有啊,新的剧本我没有看,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没有看。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好在就是反正我的书出了,大家要知道我心目当中的楚汉什么样可以去看书。
  主持人乾坤: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吗?听你刚才介绍的就是说这个剧的最初你是参与了的。
  王培公:对,发篇是从我这儿开始的。
  主持人乾坤:对,而且你还写了剧本,怎么到最后你不愿意对这个剧本负责了呢?
  王培公:这个当中,后来我看了一些公开的东西我才知道,因为他们讲了一些东西我知道,一个主要演员,大概在七年以前就已经搞了一个剧本,最后他是接着这个剧本,但是他认为可能还是喜欢他自己的那个剧本,然后是怎么搞的,现在两位编剧也是那个剧本的两位编剧,就是中间有这么一个过程。
  主持人小米:那个剧本可以说名字吗?。
  王培公:那个剧本叫《刘邦传》,那是七年前的一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来讲呢,你说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因为网上都已经知道了消息。说句老实话,我也是看完这些东西以后才知道,那就都不奇怪了。但是现在的戏里面还是有我的很多东西,确实是我的剧本里面的东西。
  主持人乾坤:你看电视剧里这中间的关联是很多的。
  王培公:是,关联很多,但是来说因为这个事要尊重人家,别人花费了那么多的劳动,不要说是七年以前的东西,就是说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从头至尾的跟踪、改剧本一直改到最后,这个说句老实话,叫我我做不到,我绝对做不到。所以说这种劳动中间出的这个东西,下的这个工夫,这个咱们是不能不承认。因为既然你付出那么多的劳动,不是完全按照我的剧本来弄,那我就不对这个剧本负责,说句老实话我也不掠人之美。这个事咱们就该是谁就是谁就行。所以我说老实话,剧本总监都没有,我提的就是给我署剧本原著。当初他们也都同意了,就是觉得对,是应该署原著。最后为什么给我署剧本总监我也不知道。
  主持人乾坤:到现在也没跟你说吗?
  王培公:也没有解释,我那天就笑嘛,我在新书发布会上还讲,我说你现在给我署了一个剧本总监,还让我对这个剧本负责,我说我如何负责,然后高导就说,哎呀,不要王老师负责,我负责。他是个好人。他说这个,那就行了,那就这么着了。
  主持人乾坤:这就引出一个话题,这个也是网上现在大家都讨论了,也是由这部剧生发出来的,就是说编剧的地位,我刚才听你说,你说演员,是一个主要演员,我们在这儿也不说具体的名字,一个主要演员的一个意见,或者一个坚持,最后让这个剧本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以至于你作为最初的剧本的创造者,都不愿意去承认这个剧本。就是这么一个演员能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而你作为编剧,我不知道我的解读是不是对,我发现你也有点无奈的,是吧?
  王培公:肯定是非常无奈的。
  主持人乾坤:对,我觉得你的话语权不大。
  王培公:这肯定是非常无奈,没想到最后会搞出这么一个结局来,这是绝对任何人想不到的。然后高导见我面就说,王老师对不起你。那这不是对不起的问题,我下了这么大的工夫,而且我完全是按照我们俩商量好的。而且他不是说提出来让我改剧本我不改,那是一回事,或者我改不出来,没有,一个都没有。所以说这个里头有一个情况,就是这是看市场,可能是市场,迎合市场。因为我们以前合作过,他是我的制片人,我们以前合作过,叫《海瑞》,中央台播的。这也是一直搞市场,一直做电视剧的。这种东西我以前是没有听说过,我觉得其实你比方说每个人都可以搞这段历史,只要大家愿意拍一百个楚汉都可以,一百个可能是一百个样,因为每个都是自己的。但是我感觉很奇怪的是明明这个戏是大家认可我的剧本,按照我的剧本去投。
  主持人乾坤:而且是拿着你的剧本拿到了钱。
  王培公:对,这么去谈的。结果到最后拍着拍着没我什么事了,这种情况我搞了一辈子戏了,头一次碰到这么奇怪的情节,有点太戏剧性了。但是我能理解,我特别理解。所以到现在为止我没有说任何别的话。演员主导市场 导演、编剧没有话语权  演员主导市场 导演、编剧没有话语权 
  主持人乾坤:能理解可能就是有原因的。那么我们请邓老师跟我们说一下。
  邓丽丽:我跟王老师主要是多年的朋友,多年朋友我们也合作过,以前我做过电视剧,我的第一个电视剧古装戏就是王老师的剧本,叫《宝帖传奇》,,在中央台播的。那么因为我做过电视剧,我现在也在研究文化产业这个市场的情况,所以我就想,现在电视剧的市场是一个谁主导的问题,比如说这里面涉及到编剧、导演、演员,然后在创造过程中又涉及到我这个戏谁要,现在电视剧的盈利模式最清楚的就是电视台,他不像别的,像我们搜狐网还可以有广告,它没有太多的,植入都没法植,我们没法植入现在的广告,那么我们只能去做电视台收视。那么电视台要什么,现在是以电视台为主导来走市场的。那么这里面比较强势的应该是演员,主要演员和主要导演。在这个角色上编剧真的是弱势,我记得前段好象开过这样的会,就是咱们有编剧协会,有演员协会,有导演协会,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在呼吁。
  主持人乾坤:编剧的作为真的很大,他决定一部电视剧好不好玩。
  王培公:剧本剧本之剧之本。
  邓丽丽: 而且现在的这个市场呢,就是我们在调研当中,那么你去跟电视台,电视台第一要的是演员,比如说我有谁上,曾经开玩笑嘛,只要有张嘉译,只要有许晴,那我就一定要买这个剧,就是说为什么呢?他觉得观众会看它,会喜欢它。
  所以这个问题上,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我觉得就有好多无奈,王老师属于一个典型的,在市场的平衡当中,你作为弱势来处理了这么一件事。因为这个戏这么大的投资,如果我是投资商我会怎么想及我会觉得我要保谁,我要保电视台,电视台要这个剧。电视台要谁,要演员,演员能保这个戏。而且咱们在报道上看,就是这个主要演员像陈道明,这几个主要的大演员,杨立新,都非常投入。说陈道明都不坐着,一直站着演这个戏,而演呢,我听说身体都难受了。所以我想他们投入这一份努力,像王老师非常理解,现在这两个编剧的努力,跟着组去改剧本,然后包括导演要在不同的组织建同时拍,因为八十集的戏,就是这是个力气活。而且同时我觉得还有一个导演的二次创作,这个二次创作是不能否认的,就是不管是王老师的剧本,因为王老师很大度的就是,我把剧本一交我就不再出现在现场了,就是说我要让你导演进行充分的二次创作。你看现在很多剧都是编剧导演一个人,是编剧加导演,那么他就觉得我自己有这个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所以我觉得这个戏,出现这个情况,说王老师现在在这种弱势的状态下,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国电视剧行业出现的一个问题的集中表现。我个人是这么一个看法,就是集中表现在王老师身上了,就是碰上这件事了。但是王老师自己特别大度,就是往回一缩,只要求加原著,结果还没当成。就这么一个情况。
  王培公:原著应该是可以,没当成原著,他非要把我安一个角色是另外一个事。
  邓丽丽:因为我跟王老师认识时间长,王老师写剧本,从我的合作者,或者是了解,他是一个人写的,他不是说我有几个枪手或者有几个合作者一起写。因为六十集的戏,王老师一个人一字一字这样地把这个剧本码出来,还要研究很多东西,还要写出这么一个特色来,这不是一个小戏,而且是以灭秦为主线,然后把刘邦、项羽串起来。再以楚为线索,再把这两个关系再码出来。在一路的灭七国这样的过程中,这么大的一个庞杂的关系的情况下,我觉得王老师一个人把这个剧本完成,六十集剧本,非常不容易的。而且王老师的剧本有个特点,他的剧本特别严谨,因为他自己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这样写出来,很难用别人的一种把它横着插进去。这个当年在我们做第一个电视剧的时候,导演也曾经试图改过王老师的剧本,没改动,就是我第一个叫《宝帖传奇》),那也是一个挺曲折的一个古装的一个故事。那个剧本我们导演最后就说,好的,我不改了,我就按王老师的本子这样拍,就是当时是那么一个情况。所以我了解王老师这个剧本,他自己的逻辑关系是很清楚的。所以如果说在这个现场的创造,临时创作过程中,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吃透原来的剧本,没有一个很好的时间来把这个剧本进行一个重新,沉下心来重新二度创作,可能就会出现现在这样一个问题。我看了王老师这个剧本,我对着那个电视剧我找不着了。就是因为王老师这个书是写了六十集的剧本,你不管现在是不是八十集,但是王老师这之间的情节是应该能对应上,大部分能对应上,现在是不一样了。另外以前王老师里面写了一些谋略,其实为什么大家喜欢看雍正王朝、喜欢看康熙,他里面有一些宫廷的谋略的东西,其实跟我们现在还有对应的部分。王老师这里面其实有,但是电视剧里边弱化了。我觉得这个就是可能在改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理解,就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有点遗憾。小说不是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为剧情编戏  小说不是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为剧情编戏
  王培公:这个是这样的,因为像电视剧这种东西,我们叫综合艺术,他是一个从选材到剧本,到对人物理解,到导演手里面,到最后后期剪接,到配音,到音乐,各个方面,他是一个综合的东西。不是说我们过去讲的话,就是比方我的剧本,再好的剧本不可能说是改不动的,你就是曹禺的剧本也不是说就一个字不能动。说真的,到不了这个份上,他过了多少年,到时候现在来讲,你回头不是说完全不能动,像莎士比亚的剧本,现在版的哈姆雷特,也很好玩。就是他这种创造是在尊重原来的剧本上。我觉得不是剧本不能改,也不是说我的剧本不能改,为什么我讲交给导演我就不管了,演员什么的你听导演的。需要有一个统一,要不就乱套了。因为我搞了一辈子剧本,咱们就说个比方,我经常把编剧,打一个比方叫编花带,我有五种或者六种颜色的丝线,我把它捋在一起,把它捋顺了。然后我就开始编,我心目中有一个图案,方形、菱形,什么样我就这么编,我要一点一点,这时候该续这个,到最后编好了,编出来,编得很紧,很结实,拿出来一看是一条特漂亮的花纹。如果说你要跑了神了,这编出来就不对了。我出现过这么一个情况,以前有一个朋友讲,搞一个戏,这个戏本来看着挺好,我看着我说不对,这个人物怎么不对,一问,当时他离婚了,他因为心情不好。真有这种事,他的味马上就变了,里面有一股怨气,一股什么东西。主人公本来挺好的,按说这个结局是非常有意思的,结果跑了,为什么跑了?他自己心情不好,是有这个关系的。这个戏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呢,你永远说谈了好莱坞的那种创作方法,一个剧本,包括现在我也知道有些编剧朋友,两个人,一个人写上半集,一个写下半集,说句老实话,我是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能写得出来。我总认为编剧还是个比较辛苦的劳动。我可以有助手,助手帮我搜集资料,因为是我的助手帮我搜集资料帮我看什么东西,帮我搞人物小传,那个可以。像我这次的里面的那个人物,晨曦公主,就是章邯那个,因为我要章邯,章邯是秦朝的一个主将,我要把他的这个关系,包括他最后的结局,都是非常有意思,这个人特别具有戏剧性,但是你怎么把他捏到一块儿去。我都没有想好,我就说应该有一个人物。后来我的助手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晨曦公主,说他是扶苏的女儿。我当时就想,虽然有人说扶苏死的时候三十多岁,其实不见得,史书上没得考。按照始皇帝的年岁,他死的时候六十多,按照那个年岁,他的儿子四十多岁是完全合理的。长子,是完全合理的。那时候我们接受这个东西,我就把晨曦公主弄进去,编一个挺好看的戏。
  主持人小米:那小薄呢?也是你编的吧?
  王培公:小薄也是我编的。比如像小曹,就是那个卧底,看书你就知道了,电视剧有没有我不知道,因为我没看电视剧。里面有个小曹,这么一个卧底是传信,亲眼看到章邯是怎么(听不清),当然最后项羽把他给杀了,最后自己用箭头把自己给刺死了。这种人物我觉得,再像楚怀王,楚怀王的戏原来没有这么多,对楚怀王这个人物的认识也是我在写的过程当中,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而且挺不简单。为什么我要把他跟虞姬够一段戏,就是为了这个可以舍弃一段爱情,一个王能够这样。最后落到那么一个下场,所以很有意思。你想在虞姬和项羽之间给他添一笔悲剧色彩,因为这个事情等于说始终是虞姬不能释怀的,尽管他并不爱楚怀王,但是她是非常同情他,非常好的一个很善良的。
  邓丽丽:对,最后还跑去劝他。
  王培公:所以就这种细节我觉得特别好看,就是如果弄上去以后就特别有意思。现在来讲呢,等于说变了,我编这个带子,完了几个人看了说这个图案不好看,拆了吧。这样吧,你来红的,你来黄的,咱们一起来拆,一起来。这能编出一个好的东西,说实话。
  主持人小米:挺难的。
  王培公:这次说句老实话,还好在,就是我看网上说的,这两个编剧之前人家已经有过一个很完整的剧本,那么等于说他再弄过来,反正根据你的东西再弄,但是即使不能弄也有一个问题,他现在的戏明显感觉到节奏、章法是乱的,这怎么办?这个可不是导演能够,再有本事的导演,你说我就全部能掌控到一切。不可能。
  邓丽丽:另外还有一个,王老师,这个戏的线索本来就多,人物也多。再加上这个戏本身的服装,道具的背景都是那种比较暗的严肃,在电视上看着也是灰灰的,如果你在台词上,或者整个这个演员沉不住的话,线索不清楚的话,这个戏就在乱了,就是容易看不进去,而且他八十集,这么长。所以说拖这么长时间,我看那个陈道明有一个粉丝网还是什么上说,这个集有陈道明出现,这集收视率高,但是你怎么知道那集出现陈道明,就是说这个收视率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想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可能也是根据综合原因。
  王培公:这可能是个教训,但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东西。就是说市场认谁,谁可成为这个戏的主导,就是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戏已经不是以编剧为主导,甚至不完全以导演为主。那这样的话呢,这个东西怎么说呢,这个东西他必然是不受欢迎的。
  主持人其阿坤:就是不仅仅是导演的二次创作的问题了,还有演员的二次创作的问题。最终他变成了刚才两位说的那样的情况,而且现在确实网上对这部剧的诟病非常多。
  王培公:我就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导演,跟我合作过,就是我的海瑞那个导演,叫丁荫楠,曾经担任过咱们影协的主席。老丁曾经跟我说过,就是他在拍我的《海瑞》之前,我们之前拿到两周时间,就是大家在一起读剧本,读剧本,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时提出来,然后我在旁边,我同意,我觉得怎么样,大家记录下来,最后形成导演本。他最后跟我讲,他说他在现场,根据现场情况他非常想改一些戏,但是他发现一个问题,改了以后接不上。他说后来我就有一个经验,我先按照你的剧本全部排一遍,然后我再拍我改过的戏,最后看哪个能接。最后的结果基本上重新拍的戏多半接不上。这是很有经验的导演,拍过周恩来、孙中山什么的,,是很有经验的导演,他尚且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刚才那时捧我怎么严谨,但是我觉得一个剧本应该严谨,你就应该严谨。如果一个剧本可以随意地拆来拆去,任何人我愿意,我多说五句话,我不要这场戏,都能接得上的话,那个戏还叫戏吗?反正跟我心目中想象的戏不是那么回事。当然咱们就别谈戏了,因为戏我刚才说了,这个演员太复杂,所以说咱们怎么办呢?我是这样,我把这个戏后来改了小说,改了小说呢,我比较遗憾的,就是小说改得太仓促,毕竟仓促,所以我心目中想的一定要弄一个好的历史小说,但是出来的东西呢,可能还不是如大家之所愿,我也听过一些朋友的意见,感觉到有些东西由剧本改过来的那种感觉不是很好。但是我就觉得这个东西我就希望,我还是希望如果他今后有机会,或者再版,或者以后有机会再弄的话,我一定下工夫,哪怕再下出这一番工夫,把它好好地弄成一个好的小说。因为这一段历史是需要用小说来表现,而且这些人物越看越有意思。你不要说别的,你说咱们心里用的成语,是不是?很大部分的成语都是来自这段历史,包括现在下的象棋,楚河汉界。经常说的鸿门宴,对不对?里面那些具体的东西,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是好玩。我觉得这些东西特别有意思,就是里面的人物有一点什么感觉,我告诉你,个个拿出来都是大人物,哪怕是一个不出名的小人物你拿出来就是大人物,就会有这种感觉。
  你说按照樊哙,杀狗的,但是最后他和他老婆双双封侯,他老婆是汉朝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封候的,吕媭,非常的有意思。这种东西都不是我们现在所能理解的。在我们历史上有过那么几个阶段,中国历史上有过那么几个阶段,就是说个个拿出来都是大人物。就跟我们说的拍重庆谈判,你一看重庆谈判,小小的一个人,扫过的一个人,都是大人物。就是这种,是需要有一个好的小说来反映。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小说再怎么样不是历史,所以要编很多东西,不一定对。就怎么说吧,就是大家可以拿他当一个读史的入门书去读。
  主持人乾坤:没错,就是能让你体验到一种快乐。
  邓丽丽:至少你把这里边的所有的人物关系、人物的走向,任务之间的这个关系,包括刚才王老师说的,这么多的,你让现在年轻人去问他这么几个问题,箫何月下追韩信是怎么回事,可能一般人说不出来,对吧?就是说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到底怎么回事,鸿门宴到底怎么回事,你看咱们看那个《王的盛宴》对鸿门宴的解释就和这个书都不一样。所以我是觉得,其实王老师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把你讲的那个,把它做成楚汉演义这样一个角度来把它诠释一样,充实做一下这个书。我觉得可能会有人愿意读这个书。
  主持人小米:那说到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历史,处理这种关系比如历史跟虚构之间的一些关系,比如说你刚刚说为了某个具体的情节,加了晨曦公主。
  王培公:不,他是这样的,如果历史上没有的,我们叫做穿针引线,这种人物你可以重新虚构,已经有一定的说的,那你不能瞎改。
  主持人小米:比如说正史上没有定论的呢,我在网上查了韩信,历史书说韩信是没有妻子的,但是野史上说他是有三个妻子。王培公:那你就各取所需了,就是你觉得需要还是不需要。你想那么一位大将军,你说那么一位大将军,你想他没有老婆,那是干嘛,同性恋,也不对,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历史上可以不记载,你可以有,比方说司马辽太郎写的里面的韩信,他里面就有一个秦朝当地的一个女子,被她给收到身边了。我这里边是给他安了一个小英。
  邓丽丽:安了一个小薄。
  王培公:对,但是他自己最后还是找了一个,找了一个魏美人,这个我觉得比较适合他这个人的性格,是这样的。当然你可以把漂母的女儿将来给他,那这是两码事。这个怎么都可以。
  邓丽丽:另外,史记、小说、剧本,这三件事不能混在一块儿看,史就是史。
  王培公:剧就是你编的这个剧,那是不一样的。
  邓丽丽:那是创作,小说也是可以由那虚构的成分的。
  王培公:我们搞了一辈子戏,在史和剧的问题永远扯不清。比如说我们大家认为比较好的有些戏,但是可以说是完全是虚构的,虚构是可以,虚构没有问题。虚构也是看编剧的本事。真正的是历史上都已经有的东西,就是看你怎么去解读了。刘邦会用人 放到现代他是董事长  刘邦会用人 放到现代他是董事长
  主持人乾坤: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历史剧的改编,我们刚才也说,就说他首先涉及到一个历史史实的问题,这个你要尊重的,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必然要活在当下,我们有一个现代意识。那作为非常资深的编剧,就是你在进行创作,包括我觉得小说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解决历史史实和当下意识的一些关系。
  王培公:因为我们就是现代人,我们不是古人,我们是现代人,所以由我们的眼光里看古人,你理解了他,你跟他心灵沟通了,引起共鸣了。
  主持人乾坤:我看现在网上就有很多网民说要找老板就找刘邦这样的老板。
  王培公:不,这种东西我们也很奇怪,一些人经常容易把古装戏跟职场这些东西联系起来,实际上有没有关系?有关系。就像刘邦,刘邦他自己说的,我这人没多大本事,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指挥打仗我不如韩信,后勤供应我不如箫何,这三个人就叫人杰,但是我会用,他们为我所用。
  所以说,所以我跟你讲,这是非常重要的,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董事长,而且他经常犯错误,他经常犯错误。所以后来包括他老婆,他老婆等于副董事长,吕后给他出了很多主意,很多大的问题上,关键的问题是吕后给他做的主。那他能够纳谏,能够听大家的话,能够很自然地把这些所有的人,招降纳叛,把别人不用的,什么叛逃的这些人,全都弄在一起,为他所用,这是了不起的。可是用是用,你还要注意,因为我这个戏没有往下写,这个戏往下写了我告诉你,最后他一旦政权稳固之后,首先把异性王,他封了三个异性王,英布、彭越、韩信,全杀了。可是自己的朋友,像卢绾,卢绾到最后都叛逃到了匈奴了,他依然留着位子等他回来。这个人也不简单。
  邓丽丽:我就看了这个书他最后有一点,就写的韩信,封楚王,贬淮阴王,然后高祖十一年诛,就是后边包括彭越诛、英布诛,然后张良怎么怎么样,张良是自己隐退的。就是后边你要续着再往下写,这段真的就是你说的,那属于斗争,谋略,这是职场斗争。后边这段,王老师应该接着往下写。
  王培公:前边那一段实际上是什么呢?是拼,是叫打江山,后面是坐江山。
  邓丽丽:你接着写坐江山,这后边肯定有意思。
  主持人乾坤:前边部分适合创业者看,后边适合在职场的人看。
  王培公:那里边非常有意思,就包括他对韩信,他对韩信是又爱又恨,爱恨交加。
  邓丽丽:还妒。
  王培公:还妒嫉。最后说老实话,韩信到底有没有背叛他,史书上是一个谜,有人说三七王这个案子完全是冤案,也有些人说他确实最后真的是有不臣之心。就说有不臣之心你说怎么样,搞得像韩信这个样子真的是不容易。
  主持人乾坤:而且他还是很年轻的。
  王培公:很年轻,死的时候也很年轻,最后不明不白,他还不自己杀,他走了,让他老婆去动手杀。
  主持人小米:这个死法是很残忍的。
  王培公:很残忍。
  主持人小米:因为当时我看你说的,比如说蒯通对吧,他是策动了韩信叛变的,但是韩信没有接招。蒯通最后装疯卖傻,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王培公:但是最后他把蒯通抓来了,蒯通直接了当地跟他说,我就是这样的,你就是这样的。话说完了以后他哈哈大笑,说行,给他封个侯吧,舌辨侯,这个历史书上有,咱们过去京剧有一个戏叫淮河吟,写得就是蒯通的事,老蒯。
  主持人小米:但是韩信最后的那句话,把他给出卖了。
  王培公:是。他肯定要把他出卖了。
  主持人小米:您说蒯通这个人物,在这段历史上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王培公:他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没有起到作用,如果说韩信听了他的话,那就起作用了,整个的历史全部改写。可是韩信没听他的,你再好的主意没听你的,就等于没有。就像我上次看史料,淮海大战那个时候,国民党国防部里面有一位处长还是一个局长,制定了一个计划,我告诉你后来一看了全傻了,如果按照他那个计划打,输的绝对是共产党。所以这一个人最后被俘了以后,最后是当了我们的军事院的教官,最后我们军事院是把一帮土八路,高级将领送过去以后由国民党的教官来教他们,教他们怎么打仗,重新来训练。你想想看,非常聪明,刘伯承那是很了不起的,当时搞这个东西,非常有意思。这是很主要的。
  邓丽丽:另外我觉得张良在这个书里吧,王老师,张良的这个人物的塑造,你的笔墨非常多。而且他的很多的那种计谋,给刘邦出的主意,和他自己的位置,就是说我不是老跟着你,我还是在韩王那一边,然后我怎么来平衡这几个国家也好,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你这个笔墨写得非常多。但是现在这个戏里面,这个笔墨就没有作为一个主要的。当然我觉得这个人在这个里面,按照你的这个构思,这个创作,他在里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王培公:对,包括黄石公,黄石公在创作的时候我就琢磨,黄石公是保留他的神秘色彩还是不保留,最后还是保留了神秘色彩。他实际上最后在岩壁上,我在那上面写了,就是张良最后走的时候问那个师傅说我今后怎么着,有什么要嘱咐我的。他在那个石头上写了八个字,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这八个字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我弄他老师,等于像那种事先有预言的那种东西,是非常有意思的。这里用了很多这种说法,借过来的。
  邓丽丽:就是要把张良这个人物单提出来,从开始那个,跟黄石公开始,就是把这个人物,这个人物是独立成立的,非常了不起。我看这本书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对张良。电视剧《楚汉传奇》故事没讲好,为推刘邦顾此失彼  电视剧《楚汉传奇》故事没讲好,为推刘邦顾此失彼
  主持人乾坤:就是说三国也好,三国当然就不说了,就是最近这几年,我看确实是要热,有好几部电影在拍,《鸿门宴》、《王的盛宴》,再加上咱们现在的《楚汉传奇》。这个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历史还是用今日的视角去看历史,所以这个肯定起来有他的现实的一些原因的。刚才我听王老师说看过《王的盛宴》的?
  王培公:我看了。
  邓丽丽:那个电影我看了。
  主持人乾坤:这个也是很近。
  王培公:前面还有《鸿门宴》。
  主持人乾坤:冯绍峰那个是吧?
  王培公:对,冯绍峰那个鸿门宴,那个项羽演得也不错。
  邓丽丽:谁演的?
  王培公:冯绍峰,我坚决不相信他能演项羽,结果一看真不错,从此我就记住这个演员了,我看东西看得很少,没时间看。
  主持人乾坤:我个人很喜欢《王的盛宴》。
  邓丽丽:对,我也是。
  主持人乾坤:而且他里面对韩信的着墨很深,是拍得最深的一部戏。
  邓丽丽:因为我就觉得,我原来先看的评论,后看的电影,评论里对陆川的这部戏有一点好象微辞,但是我也见过记者采访陆川,陆川自己说他要拨乱反正吧,用他的角度来解释这段历史。但是你看了以后他真的能沉得住的把这段历史给描述了,我觉得挺不错的。
  王培公:这个电视剧和电影又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都是有影像的。他的整个创作,我告诉你,创作态度都不一样。比如说电视剧你就讲好故事,好好地把故事讲好。
  王培公::电影有点像写诗,电影是诗。电视剧是小说,或者电视剧是评书。所以评书改电视剧是最好看的。但评书改电视剧要改的不好看那就太不好看了,那就真的是挺恨的了。因为它那个扣子,我们过去讲中国的扣子,抓人那个,真是抓人。我们小时候听隋唐,一下课就往书馆里跑,然后听的到时候且听下回分解然后才回去。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呢,电视剧很重要的问题应该把故事讲好。现在大家有些对《楚汉传奇》不好的反应,我估计就是故事没讲好,故事没讲好,也可能就是想讲的东西太多,有点乱,可能是有这个原因。不是说我现在光说那一部戏,我觉得整个都会有这个情况,所以我们搞戏的时候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尊重观众,这才叫尊重观众。
  主持人小米:我在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就是看《楚汉传奇》,我发现其实有一些重要的战争场面就没有体现,比如说巨鹿之战还有省略了陈胜起义的情节。
  邓丽丽:这是不是和投资成本有关。
  王培公:这我就不知道了,我想大概最主要的是他想全力以赴地把刘邦这个人物推出来,也可能这样就顾此失彼,难免是这个问题。
  邓丽丽:我也是断断续续地,没有一整集看过的,但是我觉得他里面其实已经有很多打来打去的东西,就是从开始就有,
  王培公:对,就是到底这么多场战争,当初我也跟高希希说,我说这么多场战争,怎么办呢?他说没问题,你就写吧,最后咱们来看,到时候重点处理哪几段。我当时就讲了,我们也有个分析,就是有些戏是必须不能不写的,就是有些东西你不写,破釜沉舟你不写是没办法的。有一些仗绕都绕不过去的,有一些东西你可以绕,但是有些东西一绕就势必影响到别的,像背水一战。这些东西都是体现人物性格的,那非常有意思的。有时候弄着弄着以后,如果说为什么在写小说的时候,这个东西我一个不落几乎全部都写上,也是为了尊重历史,因为这是历史上大书特书的东西。比如XXX之战,实际上李左车早早就制定了方式,就是要了解进入李左车的故事里面,到最后他知道这是李左车想的办法,马上把李左车拜为老师。这个东西这是人物的气度问题,他不光是一场战争,他是表现人物的气度。
  邓丽丽:就是这么多战争的取舍,你要用那个来表现人物,你要和人物配上。王培公:当然你肯定中间会有,你总是什么都想弄,什么东西都弄下来就是捉襟见肘。
  主持人乾坤:就是我还是比较关注说,就是说商业,因为我个人觉得电视剧可能就是他的商业的这个因素会非常的复杂,非常多。就《楚汉传奇》来说,就是我看网上也有人说,剧组为了省钱,导演为了省钱,一个是把剧扩长,这个是对商业的操作会有利。另外就说因为高希希导演恰巧拍了三国,而这个是楚汉,很多场景上实际上风格是一致的,就是出现了一些,我看很多网民说,就是在百度里面有一个&楚汉传奇&吧,他里面有很多网民,我觉得网民很厉害,很细,有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怎么扒出来的,就是贴了两张图,上面是三国的时候,拍三国的那个电视剧的时候一张图,然后一个场面,宫廷的一个场面,两面很多的卫兵,然后场面很宏大。然后下面就是《楚汉传奇》,这个一对比发现就是一个镜头。像这种,我在想,肯定这样是省钱了,当然这一部剧里面也不是特别多,或者也不是一个特别扎眼的问题,但是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我在想,是不是有很多很多因素决定了这么一部剧,就是他最后反映了很多人的意志在里面。
  邓丽丽:我的观点,可能我觉得和大家不太一样,因为咱们横向来说这件事,游戏公司,做游戏的公司,咱们有个词叫数据库,就是说一个游戏公司他可能在做第一个游戏、第二个游戏,或者游戏的第一部、第二部的过程中,他会有很多的素材做出来,因为这是电脑做的,或者3D建模做的,他们都留在库里。那么这些库他会反复使用的,包括你刚才讲的,我能理解高希希的这种办法。我认为这是一个挺正常的一个事,就是说作为一个导演,我做了这么多部戏,那么这些戏等于相当于是我的素材了,等于是我的素材库留下来,那么我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我不认为这件事有问题。问题在于他如何用,就是他用的是不是就是完全不动,比如说像动画片一样,动画片在创作过程中你会发现中央台播出的,现在也好多看动画的人也会说:,你看这个镜头都看过。就是这种。他用的不好。我觉得是这样一种概念。
  王培公:你别说这个,咱们的新闻联播你去看看去,它也重复使用。
  邓丽丽:对,我不认为他不可以用素材,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那如果我是一个经营者,如果我是高希希,或者我是一个投资人的话,我能把这些素材用上来,节省我的一些成本,我不认为这是影响全局的问题,全局的问题在于是不是有好剧本,是不是有好故事,是不是有好演员,有好导演。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专注了这个情节的设置,你被这个剧吸引住了,你还会注意某一个景是什么样吗?
  主持人乾坤:你说得很对,但是网上这种声音很多,主要我看原因是大家对剧本身不满。
  邓丽丽:观众出戏了,比如说现在看到植入广告哈哈大笑,就是这种条件反射。
  主持人乾坤:这就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我喜欢你,我能包容你很多缺点,很多缺点;我不喜欢你,我看你什么都不顺眼。
  邓丽丽:对,然后我就觉得这个呢,那应该理解他们,我觉得是从这个角度。但是关键是要求创作者你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去省钱,你怎么省钱是你的事。比如说咱们说这个戏投资两个亿,不管多少钱,你花了一个亿就拍完了,那是你的本事。但是你的前提是你让观众喜欢看,而且让今后的电视台还喜欢买,对吧?这个我觉得是关键问题,不在于他是不是用的重复镜头,或者重新的什么。他的对白不能重复,他的演员不能重复,他演员重复只是用在某一个演员,比如他御用的,或者公司签约演员,我老用他,华谊用的演员都是他自己签约的,这个没毛病。我认为毛病在于你是不是把这个戏说好了,让观众喜欢看了。市场操控电视剧命运 必须建立&演员工会&  市场操控电视剧命运 必须建立&演员工会&
  主持人乾坤:刚才邓老师说到这个剧的投入,我看这也是《楚汉传奇》的一个宣传点,就是说这部剧是史上最贵的。
  邓丽丽:现在超了,隋唐2.5亿了。
  主持人乾坤:就是这么大的一个投入,以咱们现在的电视剧市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就是一个电视剧,邓老师你以前也做过电视剧的,就是电视剧收回成本,甚至赚钱的方式一般都有哪些?
  邓丽丽:我们的了解当然是这么几个,电视剧他不像动画片,动画片大家认为他后面还有衍生产品,可以卖玩具,可以卖图书等等,或者是一些音像,甚至于一些什么,还能开发出其他的游戏什么。
  那么电视剧最简单的情况就是电视台的收购,国内电视台、国外电视台,就是国内版权和国外版权这是他的主要收入,我的理解。第二就是他的广告。广告可能是植入广告,因为现在电视台买电视剧都是买剧,而不是说你把剧给我,我给你广告时间。现在不是这样做的,大家全部都是花钱买剧,一集多少钱来买。。那么咱们楚汉还植不了,没法植。这是第二个收入。第三个收入就是你可能有改编权,就是你改编成了电视或者游戏。咱们看的最典型的就是《武林外传》,《武林外传》最开始是电视剧,这个电视剧做完了以后做电影,做川剧,做京剧,做儿童剧。那个版权拥有者跟我说,我就这四个字,我就吃这四个字了,我不管你演员是谁,是不是姚晨,是不是导演是咱们空政的那个,不管你们这些人,我就要吃这四个字,我拿这四个字当版权去开发。这个我认为目前在电视剧开发产业链比较成功的一个。但是其它的剧我认为很难,比如说《楚汉传奇》,比如说网络游戏,包括《武林外传》也做网络游戏,那么他是不是有网络游戏的可能性开发,就是现在这个剧,我不知道,我有个大问号。但是就是说这个一定得热播了以后,有市场你才会有后边的这些衍生品开发的可能性,所以从最基础的收入就是国内外的电视剧的销售收入;电视台的销售收入。那么这种情况下,像《武林外传》我了解的情况,是他们在海外也卖出去了,不管买的高低,听说是三万美金一集,就是卖出去了。那么海外对这个戏有吸引力,也有传说,这是网上说的,我还没有跟投资商证实,就是说是国外改编成《刘邦传》,听说是改编,听说他要重新剪。就像《甄嬛传》不是也卖海外了嘛,前段时间网上也有。
  王培公:人家买去是可以随便剪的。
  邓丽丽:他就等于有这个版权了,你可以二次修改,这个不知道。
  王培公:这个好象是改成了六个电视电影。
  邓丽丽:独立做了,就是这个国外买了版权后是有权利的。这个我是一下投资人的。
  主持人乾坤:就是比如说人家比较欢迎,比较喜欢这个剧的话,海外版权最多能占到多大的收益比例。
  邓丽丽:你说海外?
  主持人乾坤:对。
  邓丽丽:海外我认为这个比例都不到三分之一,我觉得四分之一。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话,那在里面占很少比例了,十分之一都没有,现在差不多一集二百多万。所以我觉得就是十分之一的比例。但是它走了一个海外市场,这个戏只有古装戏可以这么做。你说中国咱们打日本鬼子的戏,肯定国外出不去,这是肯定出不去的。所以我是觉得咱们说如果拿楚汉来说的话,他可能的收入是这几个部分,因为这个书的出版也好,创作者出版,这个版权在王老师自己手里,就是不在他整个投资人的收入的构成。那么他们主要,所以为什么说刚才说到的比较残酷的事实,就是说投资人要以电视台收购为他的主要的盈利模式,那么他就会看电视台要什么,电视台要的是演员,所以这个逻辑关系造成了现在目前这个电视剧市场的不太正常的状态。
  主持人乾坤:而且电视台本身就是投资方。
  邓丽丽:对,他那投资方比如说预收,也是一种投资,我预收,我先买了,我作为投资商我要提要求。
  王培公:现在都是这样,现在你要拍任何一个戏,首先得有一个电视台愿意收,没有电视台愿意收你出来很可能搞不好你就血本无归。
  主持人乾坤:连我们比较强势的导演有时候也没有办法是吧?
  王培公:没辙。电影好点。
  主持人乾坤:电影好点,导演可以说:我就要拍我想拍的电影。
  邓丽丽:那也不那么简单。
  王培公:也不那么简单,那就是说他有的可以沉得住,像斯皮尔伯格,他拍电影,他从把改编权买到手里,到最后拍十年,准备时间十年。十年是不断地有人,剧本是不断地找了几拨人反复地修改。修改的时候是版权在他的手里始终买着,续着,一直等着。你只要不合适我就不给你了,我一直等到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最后三个犹太人同意给他投,完全按他的意思拍。抻得住,拍电视剧有些人抻不住。
  邓丽丽:电视剧要赶快结束,赶快卖出去。
  王培公:多忙啊,不是说你弄完了一个就什么,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这就构成了一条,就是现在整个的演员价位相当的高,高的吓人,高的离谱。所以说这么搞呢,搞到现在大家也叫苦不迭。这是另外一回事。
  主持人乾坤:就是明星在影视剧里面收入过高,这个一直在讨论。我觉得有时候就很奇怪,有时候我们作为不在这个行当里面的人不清楚。导演或者制片人,这些人应该是有很大的权力的,对于演员干嘛宠着他们呢,你贵我可以不用你嘛。
  邓丽丽:市场的手吧,市场这只手操纵着这件事,我认为是。
  主持人乾坤:就是说这个市场不太成熟。
  邓丽丽:我觉得其实电视剧市场已经挺成熟的了,我说成熟是从商业模式上成熟了,就是我从剧本创作,这条产业链是非常清楚的,到最后创作的过程也很清楚,不管里面谁是强势谁是弱势。但是这个过程是很清楚的。而且你很容易描述他卖给谁了,卖给电视台了,很清楚。那么这个相对于动画片来说,我觉得好很多了,就是我个人认为。但是这里边的演员的强势,这个市场我真的是认为跟电视台有关系。你点名要谁,有谁我就买,那这个,那演员,你换位思考,如果咱们是演员呢,你能带头说我片酬不要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博弈的事。但是这个事谁来管,我觉得原来说工会,演员工会,或者一个什么市场调节结构,我觉得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导演不能因为你太贵了,那我就不用你,我就被动地去换别人。另外还有一个,叫电视剧行业的热钱进入的太多了,我认为是这个问题,这又扯远了,就是说电视剧行业的投资人不仅仅是电视台或者文化公司,还有一些其它热爱电视剧的,像其它企业也扔进去钱。那这样的话他们可能不顾一切地我就要做一个电视剧。甚至还有人说煤老板什么的,我捧一个人。昨天还有一个人跟我说,三千万你给我捧一个小伙子。所以我觉得这种情况下,你说这个市场不成熟,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有这个问题。投资渠道的问题。
  主持人乾坤:因为还是资本说了算,很多时候它的话语很大,如果资本本身不成熟,他可能投了你这个行业,但是他对这个行当提出的建议或者要求,他是不专业的,有时候甚至是胡来的,他也会影响你最后这个剧的呈现。结果是导演和编剧要背黑锅。
  邓丽丽:你要说《楚汉传奇》这部剧的资本构成可是理性的,可不是说有一些不懂这行的热钱进来的。咱们从资料上看的,你说博纳公司也好,还是希世纪,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他们投这个戏绝不是因为我糊里糊涂地进来了,我一定是有非常明确的收益目的的,所以这个戏不管有多少微辞,这个戏赚钱了,我问过他们投资人,他们赚钱了,就是他们已经回收了成本,而且赚钱了。但是如果在这样一个模式下,我想他们也会总结,怎么办?往下怎么做?我想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王培公:刚才你们讲那个很有意思,我一直在考虑,就是当一个东西出来了之后,很多的网民大家在这里评头品足,说什么话的都有,然后把各个毛病都挑出来,我觉得这个真是太厉害了。
  主持人乾坤:网民现在可不只是挑电视剧,什么都挑。而且有讲根据的。
  王培公:毕竟人家看了,认真地看了。人家仔细地去琢磨了。
  主持人乾坤:比如他在里面还有一个,就是有一场戏讲到陈胜吴广起义了,然后一个官员向秦皇帝汇报说:他们俩起义了。那个台词用的就是&起义&。
  邓丽丽:不对。
  王培公:这是大错。
  邓丽丽:这个时候那个编剧又要删剧本了,不是那么写的。
  王培公:是,我觉得这种东西实际上是个好事。这个好事就是说让我们大家,让我们这些搞戏的人,搞创作的人,要更加尊重历史,尊重观众。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我现在是非常希望,当然可能没有,也可能有,我没看到。就是大家对我的这本书大家也吐吐槽,拍拍砖,大家发现有什么问题,尽管说,我是举双手表示欢迎。
  主持人小米:可能把你这本书跟这个电视剧弄混了。
  王培公:我讲的这个东西实际上都叫《楚汉传奇》,但是实际上它是两个东西,我早知道是这么个局面我彻底把它改了,连书名都改了,首先声明跟这个电视剧没关系,但是也没办法,因为这个事谁都知道,很多朋友也都知道我在写这个东西,它确实是有关系的。但是现在搞的我希望把它分开。但是如果说对电视剧看了之后依然有些东西觉得不过瘾,或者觉得怎么样,大家想看书,希望大家就去读读书。读书以后如果你觉得这东西有很多东西不符合历史事实,讲不对,或者感到很可笑的东西,大家在网上也帮我弄出来。弄出来之后呢,要是有这个机会我就好好地再把它改一改。如果说要是没这个机会,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对我来说也是个提高,我觉得挺好的。
  邓丽丽:作为王老师的朋友我也说一句,也感谢搜狐,感谢搜狐能给王老师这么一个机会,他才能说这个剧和这个书的关系是什么,要不王老师是绝对不会说的。影视是遗憾的艺术 书可以反复读  影视是遗憾的艺术 书可以反复读
  主持人小米:我们也是觉得很奇怪,原著是您,编剧是另外两个人,解释不清楚,我们就想趁这样一个机会给网友一个交代。
  主持人乾坤:可能有很多网民还没看到书,但是我们确实有这个感觉,电视剧和书之间的关系有点奇怪。
  王培公:这个就说这么一句话吧,高希希导演给这个出版社推荐理由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首先说我这个东西是他的创作的一种初衷的基础。然后他最后说了一句话,他说影视是遗憾的艺术,书可以反复读。
  主持人乾坤:他这个原话我这儿有,我给读一下。他说:培公先生的原著《楚汉传奇》是我拍这部电视剧的初衷与基础,有了它才有了今天热播的《楚汉传奇》。然后长江文艺出版社将其出版是件好事情,但影视是遗憾的艺术,书则可常读常新。然后,我因此诚恳地向广大读者郑重推荐。
  王培公:真的,非常好。
  主持人乾坤:我们正好也借高导的这个话向我们的网民推荐这么一本书。
  王培公:因为你看的时候你就不会脑子老想着何润东的形象如何,你可以在自己的脑子里树立起一个项羽。这多好。
  邓丽丽:我就有这个问题,我看现在这个书,才知道这个剧出得事,我就拿这个书跟何润东对不上,真是对不上。先看的这个。
  主持人小米:何润东他没有把楚王的霸气演出来,他把项羽给演毁了。所以我特别想问王老师,项羽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最后他还是败了,败在哪里?
  王培公:他败,这个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他自己太强了,所以他不大信得过别人。我觉得他可能最主要的问题是这样,就是他太厉害了,那么高的个子,身体又那么棒,力能举鼎。
  主持人乾坤:而且大家也都说他厉害,他做的事也确实很厉害。
  王培公:确实很厉害,说老实话,你想,就像彭城之战,刘邦有几十万大军,那你说就是草包也是几十万草包,他带着三万人,长途跋涉,回去一夜之间全部打扫的干干净净,差点没把刘邦给俘虏了,你说这种东西,真不是一般的,在那个时候靠勇利来取胜的时候,他真的是了不得。但是他有一条,他就听不得别人的。另外他有很多贵族气息,比如用他自己的人,项家人,不大重视别人。所以从钟离昧就跟他离心离德,就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表面尊重,实际上骨子里头还是老七七八八的,老是怀疑人家。他有这么个问题。所以这个人的失败也不奇怪。你要说起来就是没有亲民的这个东西,不如刘邦那么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像这种东西都是原因,但是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这儿。刘邦有时候说话非常损的。刘邦当时把箫何封侯封得很高,这些将军们就特别不服气,说他也没有打仗,我们都是在前面冲冲杀杀的,靠我们打下来,凭什么把箫何给封了。他说你们知道吗?你们这帮人都是功高,你们是有功,但是你们都是狗,他是指挥狗的人,他是人。所以说你们肯定不如他。这种东西。那个时候他们这个说话还是比较一针见血。项羽的这个失败我们就说是一个贵族和一个草根的较量,最后的结果那很难说。所以有些大问题上,鸿门宴,好几次项羽可以杀刘邦的时候他没有杀,他还是手下留情。
  主持人小米:觉得他身上的贵族气在。
  王培公:对,贵族气还是比较浓。有关系,这个起码有是关系。你要在深层上分析还有很多,谋略的问题,比方说刘邦始终把住了粮食,把流民安抚住。项羽在这些方面都有问题,到了一个地方,进城先把人杀光,那这种东西肯定是不行的。很失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邓丽丽:其实这也是以弱胜强的案例。王培公:一直到最后,到最后划了鸿沟为界以后,刘邦反过来去听项羽的话,说要打人家,又不敢打。悄悄地跟着,像小偷一样跟在后面,完了以后一回头把项羽收拾的干干净净,这太好玩了。这个书讲的楚汉这段历史,好好地读一读,会读出很有味的东西来。
  主持人乾坤:他所处的咱们中华民族的历史的那样一个阶段也是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你想他是秦汉、汉唐,这是奠定我们中华民族基石的历史,这些历史中的人物,就像刚才王老师说的,每个人其实都是大人物。所以我们也希望就是说你现在出了一本小说,以后还会有不断地这样的作品出来。
  王培公:有,以后我还会写一个新的连续剧,而且这个电视剧我已经在准备,在我写电视剧的同时我就构思一本小说,然后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主持人小米:是什么?
  王培公:写北京插队陕北的那批知青的事。有几个,我采访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极具传奇性的人物,一说出来大家就会感觉到非常有意思。我用半年多的时间整理的材料。
  主持人乾坤:也是一部电视剧吗?
  王培公:还是电视剧。针对中国的审查制度:无解!!  针对中国的审查制度:无解!!
  主持人乾坤:说到这个,我们来说说电视剧的创作环境。包括电视剧的审查环境、审查制度,就是说每年中国有很多电视剧是大家见不到的,你能看到的,你能在电视台上看到这个电视剧的时候,这个电视剧实际上已经很幸运了,还有很多电视剧是看不到的。而且我们作为普通观众有时候我们能感觉到,电视台播放的一阵是这样的电视剧,一阵是那样的电视剧。我看这个《楚汉传奇》也是这样,说在《楚汉传奇》上映之前,就是古装戏已经在播的不是很多了,大家就觉得,这个时候高导逆势推出《楚汉传奇》,有点往回扳的这样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制度环境、政策环境请邓老师也给我们简单说一下吧,这应该也是影响一部电视剧的重要因素吧。
  邓丽丽:我先说我个人观点,我觉得这是两层意思,就是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意思你说的这个,就是咱们中国的审查制度,审查制度里边我觉得咱们中国是限娱的,就是娱乐的这种。还有一个是我们有一段时间古装出现问题了,我们就不拍古装戏了,还有警匪片,悬疑片、穿越剧,现在国家都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政策。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不能播是不能播,什么时候能播是没有解禁令的。
  主持人小米:没说不能拍。
  邓丽丽:对,你不能播他就不拍了。他不能管你拍,你拍是你的市场行为。我就说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说在投资拍摄电视剧的过程中,他们会根据国家的政策来调整。曾经有一段时间不能拍警匪片,有些警匪片已经拍了,刚拍了一半,或者已经拍完了准备送审的时候不能做了,这就赔了。这是一个层面,从政府层面上来说的,这个我个人认为,无解。你没有办法说你让政府不去审,不去引导,或者不去限制。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个问题,就是电视台,现在我们一年拍了上万集的电视剧,只能有几千集的出来。这个又是市场行为了。就是说不好的戏,不能上电视台的戏不能说全是政府不让它上的,是市场不让它上的,是电视台不买,那他就赔了。
  以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知道盗版盘很多,你会发现有很多电视剧电视台是看不到的,但是他们会出来盗版盘。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剧。现在由于是网络时代,下载很方便了,连盗版的生意都没有了,现在做盗版的人都没生意做了,都关门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说这是两件事,我觉得不能混在一块儿,不只是因为国家限制了某些剧不让拍或者不让播出而造成了电视剧很多看不到,不是这样的情况,这是两件事。所以为什么说在中国搞文化产业,搞电视剧投资,搞动画,包括这个行业的投资,一定要懂中国政策。与国外企业他们要和咱们中国合作,我们也经常说这个话,一定要了解中国政策,你要是正好不要做的事你去做了,那你就真的是倒霉,你就活该倒霉。但是如果你一个烂戏,没人看的戏,电视台不要,这是市场行为。我觉得这是两个角度。
  王培公:这个问题,就是一直电视台有句话,他们上面也有一句话,没有人说不让你拍,就是你能不能播出那是另一回事。
  主持人乾坤:能不能播出还是要进行审查的对吧?
  王培公:是,那肯定得审的。而且审有时候非常有意思,他这个审还审得好玩,我一直搞戏,以前我有一个戏,叫《出轨》。其实这个还是挺好的,写了一个副市长,副市长有一次出轨的行为,但是最后他还是理解到这个问题,最后他和他那个小咪断了,自己跑到纪委去讲了这个事情。但是今天来说算什么,是吧?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时候写到了这个,我还是把这个市长写成挺好的一个人。但是最后这个,当时我就担心,我说这个行不行,还好,还没审,在各个电视台一审,都过了,在湖南当年还是收视率最高的。最后都没事了。到了北京,不行,北京不行,最后说要播也行,别的没问题,副市长改成董事长,不然不行。可能这个时候正好某个官员出问题了。
  主持人乾坤:会不会真的有电视剧他就把副市长改成董事长了。
  王培公:就没法改,就是对我说,但是就是这一条,你不改成董事长这个戏就不能播。最后我是这样的,给他改成副主任,改成开发区副主任,降了好几格。但是也有问题,你知道,费了多大工夫,重新配音,重新弄。后来有一次我给他们,那个电影也是这样,一个局长,但是这个局长没事干了,下去了。说不能叫局长,太高了,改处长。你没有办法的,非得改,就这一条。
  主持人乾坤: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还不是说影视剧,是关于图书出版的,是一部小说,关于刑侦的一个小说,但是和大陆的公安有关系的。他就很有意思,这是我一个朋友跟我说的,他说上面跟我们下来的审查意见说:这个小说里边凶杀场面写得太血腥了,捅得刀子太多,要求把捅七刀改成三刀。你说就这样的意见都下来了,这你就得改,然后这边排版都排好了的也得改。
  王培公:比方我下面这个戏就碰到一个巨大难题。我一开始就是文化大革命,那又怎么弄,我这个戏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写的。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你说怎么办呢?马上制片人就来警告我:要小心。因为我前面播的一个戏叫《五湖四海》,我那个戏就是因为这些审查的原因,我都已经那么注意了,在剧本阶段已经反复删减,到最后都拍出来了,拍出来之后就生生得剪掉两集。那你怎么办?那有些剪的还是很心疼的,因为你想的时候,你写的时候真是呕心沥血,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一剪刀就给你剪了,但是这个没有办法。这就是说我们自己要有点智慧,考虑考虑怎么能够把这个平衡好。另外有些东西能不碰就不碰,能绕过就绕过。但是搞创作的人有毛病,有些时候一碰到这个事他就总想着怎么弄。印象真是太深了,尤其我们很多过来的人。
  《楚汉好奇》就没这个,起码楚汉它没有这些东西,所以可以写。但是你看我的书里面有些时候有好玩的东西,就是在点评的时候也用了几句的。
  邓丽丽:还有宗教题材,现在一般拍电视最好别碰。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这都是非常敏感的。
  主持人小米:我们网络那边也是,这一块绝对不能碰。
  邓丽丽:是,你想网络都不能碰。
  王培公:所以这些东西,就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是刚才说的,无解。
  邓丽丽:对,真的没办法,中国的现状。
  主持人小米:所以这个就得像你说的,一定要有点智慧。
  邓丽丽:但是其实这个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挺限制创作思路的。
  主持人小米:因为他没有自由的创作环境。
  主持人乾坤:艺术家就得自己在那想我能写什么,我不能写什么。
  邓丽丽:对,就会出现问题。他就会限制你的思路,你就已经成条件反射了。比如曾经有人问过我,说中国为什么不能出宫崎峻这样的大师,我说90后以后也许可以。
  主持人乾坤:但是我感觉就是这样,就是说我觉得我们的审查远远落后于我们老百姓自己的这样一个接受能力,我们实际上也能接受很多东西。网上的宫崎峻的作品我都能看到,然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基本上像那些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能看到。那些电影也并不是偷偷地过来了,有好多是我们的网站合法拿过来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电影就可以呢?
  邓丽丽:你要这么说政府就是肯定是监管不严,原话一定会这么讲的,就是顾不到你这些问题了。咱们的维稳成本很高,咱们的维稳成本已经很高了,财政那里有明显的数字,维稳成本是占了多少比例,那个不能在这说了。就是说是很高的,你让他再去监管,你去问政府,政府会说这个我没看见。
  王培公:那你给政府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我原封不动搬上去行不行,能不能就不用审查了?不行。
  邓丽丽:不行,肯定不可以,那个时候就强调二次创作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王培公:其实这是没法说的一件事。我们这一代人说句老实话有时候真的是很悲惨,因为从一开始搞东西就是碰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所以说真到了今天,弄到今天,还坚持着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不容易,真是这样。因为他会磨你,把你那点东西给你磨到最后心灰意冷。
  主持人小米:你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王培公:我坚持的动力是因为我没辙,我就会做这个。这是实实在在的事。那怎么办呢?
  主持人小米:那你对监管这些你也不太较真。
  王培公:我不很较真。因为说句老实话,按照佛经的说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一种影像的东西,你把它看得再重它也就是影像的东西,放过了就完了。有的好的大家可以谈几年,甚至可以谈十几年,那会很好。但是真的回头看依然觉得很好,这是一回事了。但是如果说你觉得这就是你的生命,如何如何,这就不能动,或者这又怎么样,那也太小气了。我也觉得不应该这样。(听不清)
  邓丽丽:影响你的内心,影响其它的创作。因为你的内心肯定就会不高兴,如果你在这上头很较真你会不高兴,越想越不高兴,这样就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这个逻辑一定是这样子的。所以我觉得放下这件事,咱们讲放下,然后再追求新的事情,让它过去就好了。
  王培公:你想我今年都七十了,我如果说我要是为这些事再去生闲气,再去颠倒梦想,那我觉得真的没法干了。
  邓丽丽:所以我特佩服这些演员在娱乐圈里,今天这么一个事,明天那么一个事,真的假的,然后是是非非的,他们能有这么坚强的神经,我非常佩服这些人。
  王培公:大家活得都不容易,说真的,都不一样。
  主持人小米:所以要多一些理解。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王培公:没错。
  主持人小米:最后回到这个书,书封面上有一句话,说读这本书可以长智慧、学到权谋之道,这是你自己推荐的吗?
  王培公:不是,这是出版社加上的。
  主持人小米:因为&学权谋&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厚黑的说法,请问这是为了接现代的&地气儿&么?
  主持人乾坤:这就是一个现代意识吧,就是我们看的是历史,但是看历史的人是当下的人。
  王培公:怎么做人,该放下要放下。张良,到最后把天下打下来,给他封万户侯,不要,你就给一个留侯,封个留侯,这种地方就算了。就这个,不去上班,在家里养伤,到最后悄然而去,不知所踪。这就是一种,绝不居功,因为他之前有很多教训,所以这就是飞鸟尽良弓藏啊。韩信不听,不听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蒯通的聪明就在这儿,一下就把历史和现在给你联系到一起了。韩信打仗很厉害,谋略很厉害,但是没有这个智慧。那还是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像张良这样的人我认为是有大智慧的人。包括箫何,箫何最后立了那么大的功劳,箫何到最后白发苍苍的时候被送到监狱去了,就为了杀他,拿着他儿子、孙子的毛病来整他。到最后老老实实的,还让你心平气和的让你坐完劳,。
  主持人小米:范增最后也是。
  王培公:范增就是生气。其实你说项羽把他怎么了,一次军事会议没让他参加,就这么点小事。受不了,摆老资格,摆架子。意思就是我是公司的元老,当初老子拼搏的时候你在哪,就这个心态就不行。
  邓丽丽:而且他从开始看着刘邦就不顺眼,他就觉得刘邦是项羽的威胁。他看到这一点了,但是项羽不听他就不平衡。
  王培公:范增不听他的,因为他觉得他是项羽的叔叔的人,我是你叔叔托我来照顾你,所以说是亚父,他就真把自己当亚父了,那不行。所以说这种东西来讲,你从看这些历史的人物,对我们今天真的是会有很多的教育,有很现实的意义。怎么做人,怎么处事。
  主持人小米:刚刚说不要牵扯到职场,这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像蒯通这样的人他绝对是要在职场上升职的。(听不清)。
  王培公:也很难说,像这种人现实生活中有的是,比方他找到某个领导说:某你必须把这几个副总经理去掉,你这些人,尽管跟你一块儿打拼天下,但是不行,要不然的话很麻烦,你小心董事长,董事长跟他们勾到一块儿你最后会很倒霉,你现在可以拉出去,但是你得跳槽,没那么做,到最后你全部完蛋。就是今天这种东西有的是,最后一倒霉,一看真是他,先把他整死再说。有多少这样的事。
  主持人乾坤:但是读历史书,包括历史小说,总之还是能让人明智的,因为我们这些事情产生兴趣一定是和自己的生活关联,我读出共鸣了,读出我的味了,我就能读下去,就能看下去。
  王培公:圣经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所以说你这时候你再看,你没有什么东西在我们历史里边找不着的。
  主持人乾坤:没错,有一个哲学家,叫克罗齐,他就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邓丽丽:是的,当代人读的历史。
  王培公:读懂了,读通了就是当代史,读不懂读不通,他还是他,你是你,他还是古代的东西。项羽一根筋 在乱世里驾驭不了天下  项羽一根筋 在乱世里驾驭不了天下
  主持人乾坤:但是我看你有个问题没有问,就是咱俩讨论过,我来问啊。就是说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的,他说他是挺喜欢历史的,研究了很多历史人物,看了很多书,说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说这个男人,比如还是拿《楚汉传奇》这个剧来说:,项羽在感情方面太单纯,对一个女性,对虞姬太用情。说这样的男人往往不行,驾驭不了天下。而刘邦,你看首先是见一个爱一个,能放得下,能驾驭的住,然后再一个就是说,而且他这个口味很广,寡妇也喜欢。就是说什么呢?这个意思就是说在感情方面能看出一个感情单纯的男人可能比较感性,比如项羽实际上有时候他是比较感性的,就是说这种人很难驾驭天下,实际上这种观点还是在说为什么项羽失败了,刘邦为什么胜了。这个观点是从感情这个角度解释的。王培公:那宋美龄之前还有三个,一直不专一,后来就专一了。这个谁,刘邦那是没办法,当了皇帝了,皇帝以后他就是需要中档的美人,他之前也是不停地有。你想,似乎有点道理。就是这个感情比较专一、比较执着的男人容易一根筋,而一根筋的人在很繁杂的这种环境里生存比较困难。
  主持人乾坤:你说的一根筋不仅体现在感情方面对吧?
  王培公:别的方面也都一样,打仗也是,对人也是,用人也是。
  主持人消息:那是性格问题。
  王培公: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刘邦像什么,刘邦没有形体,刘邦你说他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你就演出一个像这么一个人,其实他不是,他就是一个,就是别人一开始就瞧不上他就在这儿,他没有什么,但是他有一种凝聚力,尽管他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官职,他就是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
  邓丽丽:那你看宋江不也是吗?
  王培公:宋江一样。
  主持人乾坤:历史上这种男人很多。
  邓丽丽:但是宋江可没有刚才你们说的这些事。
  王培公:宋江是没有提女人的事,没有提,他也有,比如阎婆媳呀。阎婆媳就是他的二奶。
  邓丽丽:我个人认为这两件事不是一个必然关系,不是一个必然的联系。
  王培公:就像历史人物解读的时候你可以得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解读。就像人家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说那是他和他老婆感情不好。这个玩意儿就没法说了。你要这么解读那也是没辙了。所以历史的解读你可以有各种各样自己的解释。但是到最后是怎么着,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还是分析他的内因比较好一些。
  主持人乾坤:我觉得今天咱们聊得很愉快,聊了非常多的东西。
  王培公:谢谢给我们这个机会,大家一块儿聊聊。
  主持人小米:最重要的是通过今天的聊天我们能够分清电视剧和书之间的关系。
  王培公:对,我希望大家把它分开,尽量把它分开,然后你在阅读当中,在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自己去构思自己脑子里的楚汉。这样的话也许会更有意思。就是你不用为别人去生气,为这个演员不对,为这个台词不对,为这个你去生气,你还不如好好去读读书。从不同地方看看,要是我我会怎么着。这样可能会有更大的益处。我是这么考虑的。也就是高导说的,常读常新。因为影视你没有办法,解决不了。他要么不开拍,一开拍一点辙都没有,你就跟着走。行不行就跟着走。他们的意义就太深了,你弄个东西,一上马就开始后悔,但是没辙,你得一直把它拍完,做完,而且尽量往好处做,要不然的话你整个前面都白费了,电视剧就是这样。
  邓丽丽:看完电视剧再读书也有意思,你看了电视剧以后,听说是2月5日播完,这个过程中,如果过节的时候有时间看一看这本书,我觉得这两个之间互相有一个关联。就是王老师说得那个非常关键,你脑子里不能说何润东就是项羽。那么这实际上真正的项羽书上是另外一种方式,对吧?
  主持人乾坤:正好现在是马上要春节了,我们也向我们的网民推荐,《楚汉传奇》这个,不是电视剧,是小说。你最好是看了电视剧之后一定要看看小说,或者你先看看小说再去看电视剧。如果你能挑出更多的电视剧的问题,那么你就把意见反馈给高导,在网上我相信高导也能看得到。那么书的问题你就告诉王老师。
  王培公:先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蛇年吉祥。蛇有个特点,他走路都不是直的,他是曲直而行的。但是他曲直而行,他总能达到他自己到的地方。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文化产业和我们现在所做的文化产业。
  主持人乾坤:整体还是往前走的。
  王培公:还是往前走,曲折而行,前途光明,但愿是这样。谢谢大家。
  主持人乾坤:也谢谢两位老师。
  邓丽丽:谢谢大家。2-1原文地址: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持人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