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里面exo队长一个人领奖是叛徒但队长说他不是

抗日题材影视剧中的诸多纰漏
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日寇欠下中华民族数不清的血债。旧恨新仇,当然应该让子孙后代知道。但是创作揭露日本法西斯罪行的文艺作品,不能从情绪出发任意发挥,要做到考据厚实,细节逼真,让各方面的观众,包括日本人心服口服。古今中外,许多经典的历史题材绘画、文学、戏剧、电影作品都和历史博物馆的展品一样,成为人们学习历史,增长知识最生动、最可信的教材。
1980年冬,钱钟书先生去日本讲学回来后感慨万端。他说,日本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研究之卓越是世界公认的。而我们中国的日本研究水平如何?世界闻名的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博士认为,仅仅相当于中学水平。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王锦思先生呼吁国人,要直面现实,真正深入地了解我们这个邻居。他们对中国了解得甚多、甚深、甚细,而我们对日本则了解得较少、较浅、较粗。看看现在大量播放的抗日题材影视剧,其中诸多的纰漏表明,我们一些编导对日本的研究恐怕还没开始,从而使作品的情节设计严重脱离历史实际,酿成诸多纰漏。
一、违背常识的事例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1940年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在为德国驻日大使奥特举行的招待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的计划。连续剧《枪火》故事发生在1931年冬,日本军官却说中国东北“进入了大东亚共荣圈”。该剧第13集,中共代表海先生说:“九一八事变后,一周之内,东北全境沦陷”。事实是日寇不断遭到抗日军民阻击,1931年10月19才攻陷齐齐哈尔;1932年2月5日才占领哈尔滨。“九一八”之后的138天才占领东北全境。
电视剧《干得漂亮》的编剧,可能是根据“我们是炎黄子孙”的说法推论,让日军少佐对部下说:“我们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查天照皇大神,是日本中的神,的,被奉为的始祖,“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之神裔”。除了皇家成员,其它日本人不敢妄称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子孙。”
日本军旗又名旭日旗,是由太阳旗演化出来的,有16道血红的光芒线。CCTV制作的纪实片《马背谍影》,在关东军诺门汗派遣军后勤部长伊藤登大佐的家里插着的旭日旗上却只有七道光芒线,这种擅自改变军旗图案的行为,在日军中属于大逆不道。
日军战斗帽后面那几片布帘,有人说“那叫屁股帘儿,是用来防备中国大刀队砍脑袋的。”不是的。在帽子后面挂上几片布条是是当年法国非洲军团的典型装束,是为了防晒,后来被日本人照搬过来了。系列电影《抗日冲锋队·冬日烈火》中,死冷寒天,日军戴着有挂帘儿的战斗帽就不妥当了。
在电视剧《京武风云》中的日本人在北平设立“天皇剧场”。日本天皇,经过数百年的神化之后,已然成为神圣的象征。侵华日军谁也不敢把天皇当作一家戏园子的名字。
《冬日惊雷》中,在日本学校读书的地下工作者耿中和,分明知道进入日本人的家要把鞋脱下来,放在“土间”,然而他到奉天钢铁厂厂长家,却穿着带泥的鞋在榻榻米上走来走去。
电视剧《功勋》,中、日、苏三国人物的服装、道具都比较考究,但在第13集,送行场面背景中出现的苏联国旗,却是倒过来悬挂着的。
伪满洲国铁路的符号是由MT(满铁)二字组成的,系列电影《抗日冲锋队》、电视剧《截杀行动》和《密码使命》中,日军乘坐的火车头上,明显的挂着中国人民铁路的符号:
二、关东军与伪满学校教科书
在电视连续剧《枪火》中,占领奉天只有半年的日本关东军,便着手篡改学校教科书,开展“灭绝中国腐朽文化”的运动。抗日义勇军则针锋相对把刚刚学会日本字母的战士派到城里,混进日伪治安军中阻止敌人的“新文化运动”;救出被迫为日伪编写教科书的文化人卓成;由小分队战士以神奇的手段,用爱国教材加以调包并印制成书,在天皇生日当天,把一群日本教师绑架到山寨,从而使奉天占领军头目丰田一郎挨打受罚,狼狈不堪。
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九一八”事变初期,奉天市呈现无政府状态,关东军连维持治安,管理市面的资金都非常困难,此时,担当市长的土肥原贤二只好以个人名义借了一笔钱,贷款来维持市政府的运作,一直到局势稳定下来,才转交给伪政府。当时根本顾不上什么编撰教科书的事情。剧中一再提到的“灭绝中国腐朽文化的运动”也与事实不符。日伪统治期间,其军政大员年年参加祭祀孔夫子的典礼,日本的国学大师内藤湖南说“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应用,千百年以来没有一刻中断过。”日寇侵占东北后,文化侵略的焦点是推行“日满一体、同文同种、民族协和”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况且此事根本不归占领奉天的关东军负责,而是由日伪文教人士组成「教育筹备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厅,制定「新国家教育大纲」,编撰出版教科书。在抗日联军的战史中,没有介入编撰教科书的任何记载。
三、经不起推敲的中心事件
电视连续剧《冬日惊雷》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叛徒温逸杰从抗日联军将
领魏拯民的营房内盗走“满洲省委党员名单”。魏拯民命令黄秋英在15天内夺
回绝密文件。日本特高科得到温逸杰出逃的消息,决计尽快取得绝密档案。温逸杰怕日本特务机关拿到密档后干掉自己,于是在他的学生黄秋英进城相见时,要抗联拿十万大洋来交换档案。黄秋英回营向魏书记汇报,魏力排众议,动员战士们捐出仅有的积蓄。全剧围绕绝密档案,在日伪敌特、土匪、丐帮之间安排了一连串曲折离奇的争斗,直到剧终的第31集,黄秋英才以诈婚的办法,在婚礼当天抢走档案并处决叛徒温逸杰。
这个中心事件的设计问题有三。第一,1931年前后,东北各省共产党组织存在多头领导关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机构不断变换,人员流动性极大,根本不可能汇总、编制出一部“满洲省委党员名单”;第二、魏拯民当时的职务是第一路军政委,东南满,而不是剧中说的“满洲省委书记”。(其实,恰恰是魏拯民在1936年1月以中共代表团名义宣布“正式撤销满洲省委”。)假定魏拯民手里有东南满的党员名单,也属于绝密,不可能让叛徒顺手牵羊;第三,当时,日本关东军调遣10万余日伪军,连续不断对抗日游击区进行“篦梳式”大讨伐。斗争形势极其严峻,抗联失去后勤保障,捉襟见肘万分困难,那时节魏拯民绝对不可能让饥寒交迫的战士们掏腰包捐款,实施“以十万大洋跟叛徒交换密档”的荒唐计划!
四、情节离奇,却不在情理之中
在电视剧《地火》的开头,日本关东军特高课得到消息,说共产国际代表化名老康,从海参崴秘密来到“新京”(长春)。不料,由于火车站发生枪战,打乱了抓捕计划,便把老康所乘坐的车厢中的九名可疑乘客押到监狱,一面逐个审查,一面百般凌辱,强制劳动。中共地下党员黎仲明为了解救老康,历尽千辛万苦,打进监狱,直到第四集,终于确信“疑犯”中的宋鼎臣就是老康。他二人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打死日伪军看守,乘救护车逃跑时被日军穷追不舍,宋鼎臣先是要求黎仲明向他开枪;日本追兵赶到后,宋鼎臣被日本人开枪打伤了腿部,随即开枪自尽。关东军在尸体解剖时发现,所谓宋鼎臣原来是日本海军情报人员,在他的牙齿中隐藏着苏联军事情报,他的所作所为,唯一目的是“怕奉天关东军抢走情报”。特高课长武忠二郎等人当即脱帽,向死者表示崇高敬意。
这段情节,乍看充满悬念,很吊观众的胃口。但却违反了基本常识。第一,早在1919年,日本军部便在各个军种中建立了间谍机构,形成了规模庞大、制度完善的间谍系统。尽管各部门之间存在封锁情报,以邻为壑的现象,但是所有情报部门毫无例外,均受大本营参谋本部情报部部长建川美次、桥本虎之助统一指挥。那个化名宋鼎臣的海军谍报员,当他被自己人关押时,用不了五分钟就可以把自己所属机关的联络方式,悄悄告诉关东军特高课,课长武忠二郎就是再想争夺情报,也不敢违背大本营规定的纪律,擅自扣押友军情报员;第二,所有军事情报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宋某人”的最高任务是尽快脱身,把情报交到海军军令部第三部第二课,他没有任何理由在自己人的监狱里耗费时光,无所作为,全靠中共地下党员来救他逃出牢笼;第三,身为日军谍报人员,为了逃脱囹圄,毫不犹豫地向本国军人开枪,这个设计荒诞不经。
五、人道主义与科学态度
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气势磅礴,精雕细刻。但其中存在违背医学常识的情节。秀儿在回家路上,看到一群日本南满铁路员工正准备火化一个患有传染病的男孩子。她一声吆喝,居然把那群日本人给吓跑了。要知道,“满铁”人员在东北向来是飞扬跋扈、毫无顾忌的呀!紧接着,秀儿把那垂死的病孩子弄回家,公婆等家人都主张“只要有口气咱就救活他。”作者的意图是用中国乡亲们的善良来反衬日本鬼子的残暴。然而这个日本孩子得的是虎列拉,脸色都绿了。虎列拉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国际甲类传染病,来势汹汹。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很高,危害极大,死亡率高达80%。当时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一旦发现患者,立即将其收容于隔离病房;曾与患者或患家接触者,则另置之于隔离所。患者死亡,尸体消毒后强制火化,并将其深埋。”然而在剧中,朱开山一家却同他零距离的频繁接触,以亲切关怀代替了严格消毒灭菌的医疗措施,却使得一郎奇迹般地痊愈,令人难以相信。
六、日军对中国及抗日军的称谓
1931年前后,日本一直把中国叫“支那”;把侵华战争叫“支那事变”,把中国东北叫满洲。然而,在电视剧《枪火》中,日军仓野司令官却一再宣扬“日中亲善”;把伪满国军叫“中国军队”;丰田一郎也对汉奸说“这是你们中国人的事情。”还有一集,日军竟然在奉天城内高悬“中日亲善团拜会”的大字横幅。
根据1936年2月20日发表的《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与反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组军队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某某军,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某某游击队。《枪火》39集,旗帜上有:“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义勇军”字样,当时的部队番号上,不可能加上中国共产党五个字。《抗日冲锋队·雪域追踪》的片头字幕上出现了“东北抗日民主联军”的字样,多了“民主”二字,便与历史不符了。
在敌伪档案和报纸上,抗日武装通常被称为“匪贼”、“共产匪”、“马胡子”等等。《冬日惊雷》中的日本人却一直把抗日军叫“抗匪”,日本人根本没有这种称谓。该剧中的日本特务头子竟跟叛徒说出“文革”时期的特定语言:“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显得滑稽可笑。
另外,几乎每部影剧中,各级日本军官都爱说:“中国有句古话”(或谚语)如何如何,已经多到令人厌烦的程度。日本作家青木俊郎说:“实际上,日本一般军官很少有汉学家,他们基于强烈的大和民族至上的观念,言谈中并不愿意引用汉语中的名言或警句。”
七、日军的军衔和武器
几乎在所有的抗日题材影剧中,日本军官的官衔都太“毛”。要知道,当年一同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他们只是佐级(校官)参谋。直到政权成立后的1932年4月,土肥原贤二才晋升为少将。然而,在我们不少的影剧中,一个小县城的的守备司令竟然是将军。《地火》中的一个监狱长,竟然是日军中佐。
再就是军衔配备混乱,电视剧《谍影重重之上海》,日军少将竟佩戴两杠一星的少佐军衔。电视剧《雪狼》中,宪兵队长中村说“731部队石井将军”如何如何,而出场的石井四郎却佩戴大佐的军衔。《干得漂亮》中的高藤少佐,不知何故,始终佩戴少尉军衔。日军在佩戴肩章的时期,领章是军兵种的标志,而《京武风云》中的日本驻北平特派员中野大佐,领章和肩章是同样的军衔。电视剧《中国兄弟连》第25集,兄弟连换装突围前,国共两位连长突然换上了日军少佐的行头。观众纳闷,地处荒郊野甸的阵地上,曲、袁二位连长崭新的少佐军服、战刀、勋章等等是从哪儿弄来的呢?
关于武器,在电影《仗义英雄》和电视剧《传奇英雄》、《干得漂亮》中,日军部队大量使用冲锋枪。事实是,在二战中尽管冲锋枪的优点很多,但由于存在着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弹药消耗过大等等原因被日本军方所放弃。日本军队直至战争结束也没有任何一种型号的冲锋枪在陆军部队中配备。
八、日本語言和姓氏的誤用
电视连续剧《狼毒花》,抗日英雄常发换上日军制服准备混进敌营去救战友,他对门卫日军哨兵说:“我的,那边的看看。”那个日本兵居然挥手放行。一位懂日语的观众骂了一句“胡扯!那个日本哨兵如果不是常发的同伙,听到冒充者的协和话,立刻就会把他抓起来。”
现在,有许多影视剧中的日本人物讲日语,但在行家听来错误不少。一個明
顯的例子是在《抗日冲锋队·胜利之战》中,巨炮阵地司令官多次以日语讲到“大和民族”,但是日本人講到種族“大和”時應該讀やまと(yamato),而不可能用だいわ(taiwa)。
关于姓氏,例如长谷川,日語讀はせがわ(hasegawa),此姓名人不少,如作家長谷川天溪;著名演员長谷川京子。而在一部电视剧中,把长谷川理解为姓长谷,名川。一口一个“长谷君”,这和我们把司马光叫“马光先生”一样滑稽。
在《枪火》中,作者给一名青年军官起名叫武藤信义。而武藤信义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将领,1933年晋升为陆军元帅,日本军人谁能故意与其同名?如同中国姓彭的青年军官,不会给自己起名叫彭德怀是同样的道理。
九、虚拟的匾牌,随意的命名
系列电影《抗日冲锋队·雪域追踪》里出现“武装移民团”的牌匾。日本派遣到满洲的移民入侵,它的性质虽然是武装移民团,但日从来也没有不打自招地写在牌子上。1932年开始叫村,如“弥荣村”,“千振村”等等,1939年之后更名为某某开拓团。而且这种开拓团的驻地与日军的兵营毕竟不同,有几桶汽油也会安放在远离住宅的库房里,不会散放在院子里等着抗日游击队来点燃爆炸。
CCTV去年播出的连续剧《利箭行动》,建筑物上标着“日本军火库”五个大字。试问,它属于日本国的什么部门?再说,日本从来不使用“军火”二字。
最近正在播放的连续剧《零炮楼》,日军联队部大门两边的牌子上写着中日
兩種文字:“大日本帝國駐河灣縣指揮部”;“川郡の曲げで大日本帝国の司令
部”,中国和日本观众看了这两块牌子都会感到莫名其妙!
电视剧《枪火》中出现“李县日军兵营”的牌匾,这完全是旁观者指点该地时居住者的称谓;该剧也出现了“大日本帝国辎重队”的大字牌匾;“九一八”事变不久的奉天城,居然出现莫须有的“ものつくり大学”的日文牌匾。
电视剧《干得漂亮》中的监狱门前,挂着随意编造的“赤城皇协军大牢”的牌子;更滑稽的是,在日军营门左右挂着对联式的牌子:“大日本皇军”;“赤城驻屯军”。
在《枪火》中,“奉天苏联医院”的场景较多。但不知是苏联侨民医院、中东路医院、还者是红十字医院?无论如何,它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俄罗斯人,在该院的牌匾上,绝对不应该只有汉字而没有俄文。
十、繁簡漢字的運用不準確
一些年轻的编导,对日本研究不够还有情可原,但对中国字的使用连连出错,就显得既不不知彼,也不知己了!
例如:电视连续剧《记忆的证明》第18集,墓碑上刻着「樸順姬」。順姬姓「朴」,朝鮮人读瓢(piao),並非是「樸」的簡化字。在第12集中,军统发出的纸条上都把“当汉奸必除之”的奸字写成“漢姦”。
在影片《解放》中,国民党军作战大地图上,出现的「瀋陽」,用了简化的「沈」字。一部反映旧日上海的片子,在街道上大牌匾上出现「理彂」的怪词,无独有偶,电视剧《渗透》第四集,也出现「四季理彂店&。他们居然搞不明白「发·彂·髪」之间的关系!
电视剧《大河儿女》第22集,风铃寨学堂的黑板上,悬挂着一幅手书繁体《新三字经》。其中有一句“辛亥年,反帝制”,把“帝制”写成了“帝製”。
电视剧《地火》第一集,1931年的无线电发报机上,「調諧」二字却是简
十一、敌我军队装备的真实性
当年美国和苏联拍摄的反映二战的影片,如《桂河大桥》、《一个人的遭遇》等等影片,都专门邀请日本和德国军事专家到现场当顾问,就连走过场的人物服饰和最小的道具都做到一丝不苟。而我们在连续剧《抢火》第15集中看到日本关东军的运粮队,却用木制独轮车推粮食。
现在大陆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为了还历史的真面目,把处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国军做为主要英雄人物。但是由于受编导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也出现不够准确的地方。最近,参加过长沙保卫战的90岁老兵王子琪说:「当时国军大部分是没有钢盔的,我们的装备要比日军低好几个档次。大部分士兵的配备一把钢刀、一把老式的汉阳造,两颗手榴弹。汉阳造射程小,还常常卡壳走火,真正冲杀起来反不如钢刀用起来得手。每当杀一个鬼子,就有一个甚至多个战友倒下,这才是真实的情况。电视剧里出现以一敌十的神人,太夸张了!」
十二、题外闲话,仅供参考
有的影视出品人以为,现在拍抗日题材电视剧是热门货,“萝卜快了不洗泥”,没工夫仔细推敲,在国内播一阵子就完事大吉了,何必那么较真?殊不知,中国影视剧早就“跟世界接轨”啦!在欧美亚各国,只要安装上转播匣子与网络插接,就可以看到CCTV及各省的卫视节目,何况每部国产影视剧都有DVD在卖。实话说,本文所涉及的影视剧绝大部分是在美国和日本看到的。出现的纰漏越多,越是败坏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名声!
在好几部电视剧的职员表上,监制、总监制的人数多达几十位。面对作品中数不清的纰漏,那么明显的错别字;还有抗战时期吃面条,筷子一挑,竟抻出羊毛卷儿式的方便面!不知“监制”们负有什么责任?他们是否都是一些根本不到制作现场、不看样片的挂名官员?
在好几部影片和连续剧的演员表上加了括号,标出英国、瑞士、奥地利、美国、加拿大等等国名,一看面孔却都是非常熟悉的中国人。原来一些中国演员取得外国国籍之后,无限期地留在中国继续以拍戏为生。尽人皆知,演员持有何种护照与艺术创作毫无关系,不知制片方出于什么目的,加上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括号”?
香港早期的许多电影只有提纲没有剧本,拍摄时演员即席发挥。某徒弟被打得鼻青脸肿,某师傅赶来这样问“你没事儿吧?”。近来,不少大陆电影、电视中的男主角或女主角被打得伤痕累累、头破血流,同伴赶来竟然也大大咧咧地问:“你没事儿吧?”——哀哉,难怪中国编剧的地位越来越低!
&&&&&&&&&&&&&&&&&&
【北美《世界周刊》刊载】
【作者简介】
关守中:国家一级编剧。离休前任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
&& 离休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涉台独艺人周子瑜道歉
发布时间: 09:31:02来源:
(作者:&&编辑:程俊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荆楚网(cnhubeigw)、最武汉(zuiwuhan01)官方微信。为什么现在的抗日剧 看着就像偶像剧呢? 像当初的亮剑算是第一个真正的抗日剧,但感觉也是最后一个了_百度知道抗日题材影视剧中的诸多纰漏--关守中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抗日题材影视剧中的诸多纰漏
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日寇欠下我中华民族数不清的血债。旧恨新仇,应该让子孙后代知道。但是创作揭露日本法西斯罪行的文艺作品,不能从情绪出发任意发挥,要做到考据厚实,细节逼真,让各方面的观众、包括日本人心服口服。古今中外,许多经典的历史题材绘画、文学、戏剧、电影作品都和历史博物馆的展品一样,成为人们学习历史,增长知识最生动、最可信的教材。1980年冬,钱钟书先生去日本讲学回来后感慨万端。他说,日本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研究之卓越是世界公认的。而我们中国的日本研究水平如何?世界闻名的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博士认为,仅仅相当于中学水平。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王锦思先生呼吁国人,要直面现实,真正深入地了解我们这个邻居。他们对中国了解得甚多、甚深、甚细,而我们对日本则了解得较少、较浅、较粗。看看现在大量播放的抗日题材影视剧,其中诸多的纰漏表明,我们一些编导对日本的研究可能还没开始,从而使作品的情节设计严重脱离历史实际,酿成诸多纰漏。 & & 一、缺乏常识酿成笑柄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日,外相松冈洋右在为德国驻日大使奥特举行的招待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的计划。连续剧《枪火》故事发生在1931年冬,剧中的日本军官却提前九年,说中国东北“进入了大东亚共荣圈”。该剧第13集,中共代表海先生说:“九一八事变后,一周之内,东北全境沦陷”。事实是日寇不断遭到抗日军民阻击,才攻陷齐齐哈尔;日才占领哈尔滨。“九一八”之后的138天才占领东北全境。“”天照皇大神是日本中的神,被奉为的始祖,“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之神裔”。除了皇家成员,其它日本人不敢妄称自己是“”日本军旗又名旭日旗,是由太阳旗演化出来的,有16道血红的光芒线。央视制作的纪实片《马背谍影》,在关东军驻诺门汗派遣军后勤部长伊藤登大佐的家里插着的旭日旗上却只有七道光芒线,这种擅自改变军旗图案的行为,在日军中属于大逆不道。日军战斗帽后面那几片布帘,有人说那叫屁股帘儿,是用来防备中国大刀队砍脑袋的。在帽子后面挂上几片布条是是当年法国非洲军团的典型装束,是为了防晒,后来被日本人照搬过来了。系列电影《抗日冲锋队·冬日烈火》中,死冷寒天,日军却戴着有挂帘儿的战斗帽就不妥当了。在电视剧《京武风云》中的日本人在北平设立“天皇剧场。日本天皇,经过数百年的神化之后,已然成为神圣的象征。侵华日军谁也不敢把天皇当作一家戏园子的名字。《冬日惊雷》中,在日本学校读书的地下工作者耿中和,分明知道进入日本人的家要把鞋脱下来,放在“土间,然而他到奉天钢铁厂厂长家,却穿着带泥的鞋在榻榻米上走来走去。电视剧《功勋》,中、日、苏三国人物的服装、道具都比较考究,但在第13集,送行场面背景中出现的苏联国旗,却是倒过来悬挂着的。系列电影《抗日冲锋队》、电视剧《截杀行动》和《密码使命》中,日军乘坐的火车头上,明显的挂着中国人民铁路的符号:二、关东军与伪满学校教科书在电视连续剧《枪火》中,占领奉天只有半年的日本关东军,便着手篡改学校教科书,开展“灭绝中国腐朽文化的运动。抗日义勇军则针锋相对把刚刚学会日本字母的战士派到城里,混进奉天阻止敌人的“新文化运动;救出被迫为日伪编写教科书的文化人卓成;由小分队战士以神奇的手段,用爱国教材加以调包并印制成书,在天皇生日当天,把一群日本教师绑架到山寨,从而使奉天占领军头目丰田一郎挨打受罚,狼狈不堪。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九一八事变初期,奉天市呈现无政府状态,关东军连维持治安,管理市面的资金都非常困难,此时,担当市长的土肥原贤二只好以个人名义借了一笔钱,贷款来维持市政府的运作,根本顾不上什么编撰教科书的事情。剧中一再提到的“灭绝中国腐朽文化的运动也与事实不符。日伪统治期间,其军政大员年年参加祭祀孔夫子的典礼,日本的国学大师内藤湖南说“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应用,千百年以来没有一刻中断过。日寇侵占东北后,文化侵略的焦点是推行“日满一体、同文同种、民族协和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况且此事根本不归占领奉天的关东军负责,而是由日伪文教人士组成「教育筹备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厅,制定「新国家教育大纲,编撰出版教科书。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史中,没有介入敌伪编撰教科书的任何记载。三、经不起推敲的中心事件电视连续剧《冬日惊雷》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叛徒温逸杰从抗日联军将领魏拯民的营房内盗走“满洲省委党员名单。魏拯民命令黄秋英在15天内夺回绝密文件。日本特高科得到温逸杰出逃的消息,决计尽快取得绝密档案。温逸杰怕日本特务机关拿到密档之后干掉自己,于是在他的学生黄秋英进城相见时,要抗联拿十万大洋来交换档案。黄秋英回营向魏书记汇报,魏力排众议,动员战士们捐出仅有的积蓄。全剧围绕绝密档案,在日伪敌特、土匪、丐帮之间安排了一连串曲折离奇的争斗,直到剧终的第31集,黄秋英才利用诈婚的办法,在婚礼当天抢走档案并处决叛徒温逸杰。这个中心事件的设计问题有三。第一,1931年前后,东北各省共产党组织存在多头领导关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机构不断变换,人员流动性极大,根本不可能汇总、编制出一部“满洲省委党员名单”;第二、魏拯民当时的职务是第一路军政委,东南满,而不是剧中说的“满洲省委书记。(其实,恰恰是魏拯民在1936年1月以中共代表团名义宣布“正式撤销满洲省委。)假定魏拯民手里有东南满的党员名单,也属于绝密,不可能让叛徒顺手牵羊;第三,当时,日本关东军调遣10万余日伪军,连续不断对抗日游击区进行“篦梳式大讨伐。斗争形势极其严峻,抗联失去后勤保障,捉襟见肘万分困难,那时节魏拯民绝对不可能让饥寒交迫的战士们掏腰包捐款,实施“以十万大洋跟叛徒交换密档的荒唐计划!四、情节离奇,却不在情理之中在电视剧《地火》的开头,日本关东军特高课得到消息,说共产国际代表化名老康,从海参崴秘密来到“新京(长春)。不料,由于火车站发生枪战,打乱了抓捕计划,便把老康所乘坐的车厢中的九名可疑乘客押到监狱,一面逐个审查,一面百般凌辱,强制劳动。中共地下党员黎仲明为了解救老康,历尽艰险打进监狱,直到第四集,终于确信“疑犯中的宋鼎臣就是老康。他二人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打死日伪军看守,乘救护车逃跑时被日军穷追不舍,宋鼎臣先是要求黎仲明向他开枪;日本追兵赶到后,宋鼎臣被日本人开枪打伤了腿部,随即开枪自尽。关东军在尸体解剖时发现,所谓宋鼎臣原来是日本海军情报人员,在他的牙齿中隐藏着苏联军事情报,他的所作所为,唯一目的是“怕关东军抢走情报。特高课长武忠二郎等人当即脱帽,向死者表示崇高敬意。这段情节,乍看充满悬念,很吊观众的胃口。但却违反了基本常识。第一,早在1919年,日本军部便在各个军种中建立了间谍机构,形成了规模庞大、制度完善的间谍系统。尽管各部门之间存在封锁情报,以邻为壑的现象,但是所有情报部门毫无例外,均受大本营参谋本部情报部部长建川美次、桥本虎之助统一指挥。那个化名宋鼎臣的海军谍报员,当被自己人关押时,用不了五分钟就可以把自己所属机关的联络方式,悄悄告诉关东军特高课,课长武忠二郎就是再想争夺情报,也不敢违背大本营规定的纪律,擅自扣押友军情报员;第二,所有军事情报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宋某人”的最高任务是尽快脱身,把情报交到海军军令部第三部第二课,他没有任何理由在自己人的监狱里耗费时光,无所作为,全靠中共地下党员来救他逃出牢笼;第三,身为日军谍报人员,为了逃脱囹圄,毫不犹豫地向本国军人开枪,这个设计荒诞不经。五、人道主义与科学态度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气势磅礴,精雕细刻。但其中存在违背医学常识的情节。秀儿在回家路上,看到一群日本南满铁路员工正准备火化一个患有传染病的男孩子。她一声吆喝,居然把那群日本人给吓跑了。要知道,“满铁”人员在东北向来是飞扬跋扈、毫无顾忌的呀!紧接着,秀儿把那垂死的病孩子弄回家,公婆等家人都主张“只要有口气咱就救活他。作者的意图是用中国乡亲们的善良来反衬日本鬼子的残暴。然而这个日本孩子得的是虎列拉,脸色都绿了。虎列拉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国际甲类传染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达80%。当时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一旦发现患者,立即将其收容于隔离病房;曾与患者或患家接触者,则另置之于隔离所。患者死亡,尸体消毒后强制火化,并将其深埋。然而在剧中,朱开山一家却同他零距离的频繁接触,以亲切关怀代替了严格消毒灭菌等等医疗措施,却使得一郎奇迹般地痊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六、日军对中国及抗日军的称谓1931年前后,日本一直把中国叫“支那;把侵华战争叫“支那事变,把中国东北叫满洲。然而,在电视剧《枪火》中,日军某部仓野司令官却一再宣扬“日中亲善;把伪满国军叫“中国军队;丰田一郎也对汉奸说“这是你们中国人的事情。还有一集,日军竟然在奉天城内高悬“中日亲善团拜会的大字横幅。根据日发表的《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与反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组军队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某某军,以及抗联某某游击队。《枪火》39集,旗帜上有:“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义勇军字样,当时的部队番号上,不可能加上中国共产党五个字。《抗日冲锋队·雪域追踪》的片头字幕上出现了“东北抗日民主联军的字样,多了“民主二字,便与历史不符了。在敌伪档案和报纸上,抗日武装通常被称为“匪贼、“共产匪、“马胡子等等。《冬日惊雷》中的日本人却一直把抗日军叫“抗匪,日本人根本没有这种称谓。另外,该剧中的日本特务头子竟跟叛徒说出“文革时期的特定语言:“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显得滑稽可笑。我们在很多部影剧中,都能听到各级日本军官说:“中国有句古话(或谚语)如何如何,已经多到令人厌烦的程度。日本作家青木俊郎说:“实际上,日本一般军官很少有汉学家,他们基于强烈的大和民族至上的观念,言谈中并不愿意引用汉语中的名言或警句。七、日军的军衔和武器几乎在所有的抗日题材影剧中,日本军官的官衔都太“毛。要知道,当年一同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他们只是佐级(校官)参谋。直到政权成立后的1932年4月,土肥原贤二才晋升为少将。然而,在我们不少的影剧中,一个小县城的的守备司令竟然是将军。《地火》中的一个监狱长,竟然是日军中佐。再就是军衔配备混乱,电视剧《谍影重重之上海》,日军少将竟佩戴两杠一星的少佐军衔。电视剧《雪狼》中,宪兵队长中村说“731部队石井将军如何如何,而出场的石井四郎却佩戴大佐的军衔。《干得漂亮》中的高藤少佐,不知何故,始终佩戴少尉军衔。日军在佩戴肩章的时期,领章是军兵种的标志,而《京武风云》中的日本驻北平特派员中野大佐,领章和肩章是同样的军衔。电视剧《中国兄弟连》第25集,兄弟连换装突围前,国共两位连长突然换上了日军少佐的行头。观众纳闷,地处荒郊野甸的阵地上,曲、袁二位连长崭新的少佐军服、战刀、勋章等等是从哪儿弄来的呢?关于武器,在电影《仗义英雄》和电视剧《传奇英雄》、《干得漂亮》中,日军部队大量使用冲锋枪。事实是,在二战中尽管冲锋枪的优点很多,但由于存在着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弹药消耗过大等等原因被日本军方所放弃。日本军队直至战争结束也没有任何一种型号的冲锋枪在陆军部队中配备。八、日本語言和姓氏的誤用电视连续剧《狼毒花》,抗日英雄常发换上日军制服准备混进敌营去救战友,他对门卫日军哨兵说:“我的,那边的看看。那个日本兵居然挥手放行。一位懂日语的观众骂了一句“扯淡!那个日本哨兵如果不是常发的同伙,听到冒充日军者的协和话,立刻就会把他抓起来。现在,有许多影视剧中的日本人物讲日语,但在行家听来错误不少。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抗日冲锋队·胜利之战》中,巨炮阵地司令官多次以日语讲到“大和民族,但是日本人講到種族“大和時應該讀やまと(yamato),而不可能用だいわ(taiwa)。关于姓氏,例如語讀,此姓名人不少,如作家長谷川天溪;著名演员長谷川京子。而在一部电视剧中,“在《枪火》中,作者给一名青年军官起名叫武藤信义。而武藤信义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将领,1933年晋升为陆军元帅,日本军人谁能故意与其同名?如同中国姓彭的青年军官,不会故意给自己起名叫彭德怀是同样的道理。匾牌,随意的命名系列电影《抗日冲锋队·雪域追踪》里出现“武装移民团”的牌匾。日本派遣到满洲的移民入侵,它的性质虽然是武装移民团,但日从来也没有不打自招地写在牌子上。1932年开始叫村,如“弥荣村,“千振村等等,1939年之后更名为某某开拓团。而且这种开拓团的驻地与日军的兵营毕竟不同,有几桶汽油也会安放在远离住宅的库房里,不会散放在院子里等着抗日游击队来点燃爆炸。CCTV播出的连续剧《利箭行动》,建筑物上标着“日本军火库五个大字。试问,它属于日本国的什么部门?再说,日本从来不使用“军火二字。最近正在播放的连续剧《零炮楼》,日军联队部大门两边的牌子上写着中日兩種文字:“大日本帝國駐河灣縣指揮部;“川郡の曲げで大日本帝国の司令部,中国和日本观众看了这两块牌子都会感到莫名其妙!电视剧《枪火》中出现“李县日军兵营的牌匾,这完全是旁观者指点该地时的称谓;该剧也出现了“大日本帝国辎重队的大字牌匾;“九一八事变不久的奉天城,居然出现莫须有的“ものつくり大学的日文牌匾。电视剧《干得漂亮》中的监狱门前,挂着随意编造的“赤城皇协军大牢的牌子;更滑稽的是,在日军营门左右挂着对联式的牌子:“大日本皇军;“赤城驻屯军。在《枪火》中,“奉天苏联医院的场景较多。但不知是苏联侨民医院、中东路医院、还者是红十字医院?无论如何,它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俄罗斯人,在该院的牌匾上,绝对不应该只有汉字而没有俄文。十、繁簡漢字的運用不準確一些年轻的编导,对日本研究不够还有情可原,但对中国字的使用连连出错,就显得既不不知彼,也不知己了!例如:电视连续剧《记忆的证明》第18集,墓碑上刻着「樸順姬。順姬姓「朴,朝鮮人读piao,並非是「樸的簡化字。““漢在影片《解放》中,国民党军作战大地图上,出现的「瀋陽,用了简化的「沈字。一部反映旧日上海的片子,在街道上大牌匾上出现「理彂的怪词,无独有偶,电视剧《渗透》第四集,也出现「四季理彂店&。他们居然搞不明白「发·彂·髪之间的关系!电视剧《大河儿女》第22集,风铃寨学堂的黑板上,悬挂着一幅手书繁体《新三字经》。其中有一句“辛亥年,反帝制”,把“帝制写成了“帝製”。电视剧《地火》第一集,1931年的无线电发报机上,「調諧二字却是简化汉字。十一、敌我军队装备的真实性当年美国和苏联拍摄的反映二战的影片,如《桂河大桥》、《一个人的遭遇》等等影片,都专门邀请日本和德国军事专家到现场当顾问,就连走过场的人物服饰和最小的道具都做到一丝不苟。而我们在连续剧《抢火》第15集中看到日本关东军的运粮队,却用木制独轮车推粮食。现在大陆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为了还历史的真面目,把处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国军做为主要英雄人物。但是由于受编导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也出现不够准确的地方。最近,参加过长沙保卫战的90岁老兵王子琪说:「当时国军大部分是没有钢盔的,我们的装备要比日军低好几个档次。大部分士兵的配备一把钢刀、一把老式的汉阳造,两颗手榴弹。汉阳造射程小,还常常卡壳走火,真正冲杀起来反不如钢刀用起来得手。每当杀一个鬼子,就有一个甚至多个战友倒下,这才是真实的情况。电视剧里出现以一敌十的神人,太夸张了!十二、出品人和监制的职责有的影视出品人以为,现在拍抗日题材电视剧是热门货,“萝卜快了不洗泥,没工夫仔细推敲,在国内播一阵子就完事大吉了,何必那么较真?殊不知,中国影视剧早就“跟世界接轨啦!在欧美亚各国,只要安装上转播匣子与网络插接,就可以看到CCTV及各省的卫视节目,何况每部国产影视剧都有DVD在卖。实话说,本文所涉及的影视剧绝大部分是在美国和日本看到的。出现的纰漏越多,越是在全球败坏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名声!在好几部电视剧的职员表上,监制、总监制的人数多达几十位。面对作品中数不清的纰漏,那么明显的错别字;还有抗战时期吃面条,筷子一挑,竟抻出羊毛卷儿式的方便面!不知“监制们负有什么责任?他们是否都是一些根本不到制作现场、不看样片的挂名官员?在好几部影片和连续剧的演员表上加了括号,标出英国、瑞士、奥地利、美国、加拿大等等国名,一看面孔却都是非常熟悉的中国人。原来一些中国演员取得外国国籍之后,留在中国继续以拍戏为生。尽人皆知,演员持有何种护照与艺术创作毫无关系,不知制片方出于什么目的,加上这种毫无必要的括号香港早期的许多电影只有提纲没有剧本,拍摄时演员即席发挥。某徒弟被打得鼻青脸肿,某师傅赶来这样问“你没事儿吧?。近来,不少大陆电影、电视中的男主角或女主角被打得伤痕累累、头破血流,同伴赶来竟然也大大咧咧地问:“你没事儿吧?——哀哉,难怪中国编剧的地位越来越低!【2014年北美《世界周刊》和黑龙江《生活报》刊载过片断,此系全文】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队长是同一个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