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山上有没有银杏树上的木耳能吃吗

艮岳【艮岳遗石】-百科知识-词汇网
关键词:&& 发表时间: 10:41:42
艮岳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毁。宋徽宗赵佶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艮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
宋徽宗政和7年(1117)
华阳宫,寿山艮岳
宋朝的著名宫苑
宣和4年(1122)
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
  艮岳是中国宋朝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7年(1117)兴工,宣和4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毁。宋徽宗赵佶亲身写有《御制艮岳记》,艮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艮岳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安远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1池3山”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1大转折。苑中叠石、掇山的技能,和对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苑中奇花异石取自南方民间,运输花石的船队称为“花石纲”。 由于汴梁附近平皋千里,无崇山峻岭,少洪流巨浸,而徽宗认为帝王或神灵皆非形胜不居,所以对寿山艮岳的景观设置极其重视。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珍奇之花木,设雕阑曲槛,葺亭台楼阁,日积月累,历10数年时间,使寿山艮岳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优美的游娱苑囿。宣和4年(1122)艮岳初成,李质、曹组分别奉旨作赋,又写了《艮岳百咏》 诗1组,徽宗自己也作了1篇《御制艮岳记》 。尔后还有兴造,1直延续到靖丰年间()。全部艮岳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两山都向东西舒展,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了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情势。北山稍稍偏东,名万岁山,山周5 千米有余,最高1峰达90 步。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2岭。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记忆犹心,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10余里。介亭两侧另有亭,东曰纵目、萧森;西曰麓云,半山。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树巨石曰飞来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绿华尊堂,梅花盛开之时自有“绿普承跌,芳香馥郁”的境地。
堂侧有承岚、昆云诸亭。又有外方内圆如半月的书馆,屋圆如规的8仙馆。还有挥云厅、揽秀轩、龙吟堂、紫石岩、朝真蹬等景点缀其间。由朝真蹬可往介亭,但蹬道盘行萦曲,扣石而上,忽而山死路隔,继以木栈,倚石排空,周环曲折,形如艰险难行的蜀道。梅岭尽处山冈向南伸延,其间有遍植丹杏鸭脚(银杏)的杏帕。有栽于石隙土穴的黄杨,曰黄杨嗽。修冈之上成片的丁香间缀以磊磊山石称丁嶂。又有在自然的颁石之下杂栽椒兰,名为椒崖。  
再往南已经是寿山东南,西临雁池,增土为大坡,坡东南柏树茂盛,动以万数,枝叶扶苏,如幢盖龙蛇,是为龙柏坡。坡南又有小山,横亘1 千米,其景穷极奇妙,称芙蓉城。万岁山西有长岭,自此向南绵亘数千米,与东岭相眺望。山口石间有水喷薄而出,形若兽面,白白龙沂。周围有灌龙峡、罗汉岩诸胜,间以蟠秀、练光、跨云诸亭点缀。又西为万松岭,青松覆被密布于前后,岭半建楼,名倚翠。岭上下又设东、西2关,关下平地凿大方沼。沼中有洲诸,东日芦诸,上葺浮阳亭;西称梅诸,上建云浪亭。池水向东流入砚池,西出为凤池。  中分为2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另有巢凤馆、3秀堂之属。良岳的南山称之为寿山,山林葱翠,望之若屏,虽然其方广仅数千米,但前山两峰并峙,山后冈阜连属,峰峦突起,望之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米。山南起大池,名雁池,池中莲荷婷婷,雁兔栖止。临池倚山有嚷嚓亭,取“鸟鸣嚓嚓”之意。《良岳百咏》 称:“圣主历来不射生,池边群雁态飞鸣。成行却入云霄去,全似人间好弟兄。”   亭直北是绛霄楼。寿山南坡叠石作瀑,山阴置木柜,绝顶凿深池,车驾临幸之际使人开闸放水,飞瀑如练,泻注到雁池当中,这里被称作紫石屏,又名瀑布屏。循寿山西行,密竹成林,其内是4方贡献的各种珍竹,常常本同而干异,又杂以青竹,故称作斑竹麓。其间有小道透迄穿行。良岳大门位于苑西,名华阳门,入门园径宽于驰道,两侧奇石林立,著名的峰石有:神运、昭功、敷文、万寿等,其中神运峰“广有百围,高6初,居于道中,外构亭以覆之”。  石侧立碑,镌徽宗亲书御制记文。苑西仿农舍建西庄、山庄,周围辟粳稼寂麻之地,山坞当中又有药寮,附近植祀菊黄精之属。万岁山西北原有瑶华宫,后为火焚毁,丫是据其地凿大池,名为曲江,自苑外引景龙江水,屈曲绕行,直至封丘门,池中有堂,曰蓬壶。西行动漱玉轩、炼丹亭、凝观、圆山亭等。   全部苑中建筑则亭台楼阁,斋馆厅堂;山岭则冈阜洞穴,岩崖帕壁;泉池则川峡溪泉,洲诸瀑布。更有乔木茂草,走兽飞禽,其胜概难以尽述。来到苑中,4向环顾,若在重山东大学壑深谷深岩之底,而不知东京沐梁原是开阔平夷之地,更使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竟是人工委积开凿而成。因此徽宗万机之余徐步1到,不知崇高富贵之荣。而腾山赴壑,穷深探险,绿叶朱苞、华阁飞陛、玩心惬志、与神合契,遂忘尘俗之缤纷,飘然有凌云之志,终可乐也。  寿山艮岳完工未久即遇金人围城,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苑中山禽水鸟10余万尽投之沐河,并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笼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响卫士。至都城被攻陷,居民皆避难于寿山、万岁山之间,次年春,祖秀复游,则苑已毁矣。明朝李梦阳曾赋诗叹曰:“城北3土丘,揭薛对堤口。黄芦莽瑟瑟,疾风鸣衰柳。云是宋家岳,豪盛今颓污。我闻帝王富,东南实罕有。凿池通嵌窦,移山媚户墉。岌众楼观台,纵吸风雷走。岩阴翡翠吟,海窟蛟髦吼。燕赵矜美人,搜剔充妃后。君臣互沉洒,斯道诅能久。呜呼花石费,锚株尽官取。北风卷黄屋,此地竟谁守。……”
 1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张B撰。B有《会稽续志》,已著录。是书取徽宗御制《艮岳记》及蜀僧祖秀所作《华阳宫记》,各摭其略。首叙朱胰琶裰拢殖圃10年,金人南侵,台榭宫室,悉皆拆毁,官不能禁。其大意亦与祖秀同耳。  -   ---出《4库总目提要》
 灵璧石在北宋已被列为贡品。政和7年,皇家于汴京东北隅,建起顶峰高达910步,方圆10余里的假山,营建的皇家园林命名“寿山艮岳”,建园时搜尽天下名花奇石,灵璧石为强征之首。  云龙山下乾隆行宫院内,陈放1方北宋历史名石―8音石。8音石为灵璧石类,此石长2米、高1.5米、厚0.8米,形美如浮云层出,凝重而飘逸,色极清润,磨挲声响,属“艮岳”遗石。为建好“艮岳”朝廷专设应奉局,由精通园艺的朱勉筹办花石纲。据《癸辛杂识》记载:“前世叠石为山未见显著者,至宣和艮岳,始兴大役。连舻辇致,不遗余力,其大峰特秀者,不特封候,或赐金带,且各图为谱。”花石纲载来的太湖石、灵壁石都被宋徽宗所人格化了,他给其中的佼佼者命名,皆题刻石上,视若众臣,有的赐予金带,还有的加封“盘固候”等爵位。  惋惜,艮岳的好景不长,金兵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徽钦2帝当了俘虏。艮岳当中的大部分奇石,不是被激战炮火炸碎,就是被金兵运至金朝首都燕京,北宋灭亡后,未及启运和沿途散失的奇石,流落各处。灵壁石为举世之宝,然沧海桑田,历遭百劫,历史名石,存世寥寥。其中遗留至今的江南名石有瑞云峰、玉玲珑、皱云峰、冠云峰等,徐州的1方8音石,也因未运至艮岳,而荣幸的遗留下来。  但推究它的命运也曾历遭磨难。听说此石原置城中,明朝天启4年黄河决堤漫灌州城,8音石被淹没在泥沙深处。明末清初重建州城,其有幸被人掘出,安置在重建的孔庙内。建国后成立徐州博物馆,才将它移至乾隆行宫故址摆设,以突出它的人文和文物价值,以飨众人
遗石遍神州
古人爱石是中国文化史上1大特点,白居易在文中就推重过太湖石,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构石为山"的做法。大范围的以太湖石垒土叠石为大景观者,则是宋徽宗赵佶。   赵佶酷爱山石,对奇石有独到的鉴赏力,他为了营建艮岳,动用了上千艘船只专门从江南运送山石花木。1时间,汴河之上舳舻相衔,船帆蔽日,这就是劳民伤财的"花石纲",搅得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直接逼出了方腊的农民起义。元人郝经有诗叹曰:"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玩物丧志,嗜石误国,赵佶终成为亡国之君。随着金兵南下、东京被陷。"花石纲"被迫结束,中原百姓颠沛流离,同时也致使了艮岳太湖石的散落、迁移。   东京城艮岳的太湖石,在京都军民守城之时的大部份被砸碎充当炮石,剩下来的被黄水几次淹城淤没于地下,留在地面上的遗石至今还保存在大相国寺和龙亭公园里,成为本日开封与铁、繁2塔齐名的千年遗物。   金兵南下时,部份正向东京发运的太湖石抛弃途中,构成本日江南园林中的珍贵景观。上海豫园中有1"玉玲珑",高4米,宽3米,细巧秀润,有72个天然孔穴,若以1炉香置于石底,便会孔孔出烟。苏州留园中有1冠云峰,高5.6米,以秀挺剔透见长。另外在苏州的环秀山庄、网师园、南京的瞻园还有几块着名的太湖石,均为"花石纲"之遗物。   金兵攻陷东京后,还将艮岳的1批秀石不远千里的运往燕京,现在堆放于北京的中山公园、北海等地。在中南海南海的瀛岛上,有用艮岳遗石堆砌的假山,这是清朝造园名家张南垣、张然父子精心之作。   艮岳遗石遍及大江南北,成为亿万百姓观赏之物,这是赵佶生前不可能想到的事
先农坛艮岳遗石
先农坛里引发专家关注的太湖石  先农坛文物保护区内有块太湖石,文物专家初步考证发现,它极可能是块来自北宋都城汴梁的"艮岳"遗石。  北宋末年,宋徽宗在汴京(今天的开封)东北隅作土山,名为"艮岳"。他命人广罗天下花木奇石,分批送往汴京,安置于"艮岳"当中,史称"花石纲"。金灭北宋,尽拆宋室宫殿,运木石到金中都(今北京),建造宫殿园林,其中也包括"艮岳"中的奇石。这批迁徙到金中都的"艮岳"遗石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文物及艺术观赏价值。 在位于先农坛的育才学校校门入口处,笔者看到7棵松柏围护着1块1人高的大太湖石。它集太湖石优点的漏、透、瘦于1身,上面还有题字曰"撷翠"、"绉云"。据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征集部主任董绍鹏介绍,此石不管从体量还是造型来看,品相都和中山公园内的"艮岳"遗石非常相像。  听说,1997年,1位研究园林奇石的老先生来到北京古建馆,研究后认为此石正是"艮岳"遗石。惋惜,老先生没有留下他的研究资料。 董主任查找到了成书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略》。该书第46页有幅名为"观耕台"的老照片,观耕台的东北侧便立着此块太湖石。他分析说,据这幅照片可以肯定,这块石头最少在民国时期就已在先农坛了。但是,它是甚么时候被移到了观耕台东南侧现在的位置上则无从考证。   董主任认为,太湖石是园林装潢用石,依照明清的规矩,不可能放到坛庙这样的地方。因此,这块石头很有多是民国时期才移过来的。古建馆馆长则表示,不管它是否是"艮岳"遗石,这块太湖石都是有价值的园林文物,需要妥善保护。  目前,古建馆相干人员已将此石的有关资料、照片上报市文物局,关于这块太湖石的考证研究正在进行中。
奇石归何处
“掇山”,即叠石为山,乃中国园林置景的重要技法。宋徽宗在位期间,于汴京宫城的东北隅,修建的艮岳寿山(也称万岁山),在园林掇山方面称得上集大成者,可谓“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据记载,此园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垄,连绵而弥满,吞山而怀谷。园内植奇花美木,养珍禽异兽,构飞楼杰观,极尽豪华。当此园落成以后,宋徽宗赵佶曾亲写《御制艮岳记》,记载这1盛举。   艮,在8卦中,为山之象,若作方位,指东北方。相传宋徽宗即位之初,未有子嗣,有道士进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情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因而就勾起了宋徽宗选石筑山的愿望,1发而不可收,竟至搜刮天下,大兴“花石纲”(往汴京运送花石的船只,每10船为1纲),结果民怨沸腾,国力困竭,以致金兵乘虚而入,汴京失守。宋徽宗终究被金兵掳走,死于北国,含羞于地下。这个颇知审美、酷爱奇石的皇帝,真是1个玩物丧国的典型。元人郝经曾咏道:“万岁山来穷9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事情过去了8百多年,如今人们游开封,已难寻艮岳的痕迹。当年庞大的艮岳(周长10余里)所荟萃的天下奇石,都失落到哪里去了?人们不能不产生疑问。笔者阅读史籍,见前人对此有所记叙,现择要录出,以备参考。  艮岳最初的毁弃,是在靖康元年冬季,金兵围城之际。明人李濂的《汴京遗址志》辟有“艮岳寿山”1节,文中说:“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10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篦篱,又取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啖卫士云。”既然曾凿石为炮,可知艮岳的1部份石头,当时凿碎后,填了炮筒,充为炮弹,固然也不排除有些石头是做了守城用的石。  当徽钦2帝被金兵掳走北去后,康王赵构于建炎元年即位于商丘,是为高宗。高宗受其父徽宗的熏陶,自幼就钟爱奇石,后来高宗把京城迁往扬州,再迁临安(杭州),听说竟没有忘记把艮岳上的少许奇石精品随辎重南运,最后安置在了临安皇宫的御花园里。  数10年后,金人认为艮岳的奇石也是战利品,应当掳走。因而在金世宗修建大宁离宫的时候,派人去汴京把艮岳的太湖石、灵璧石拆下来,令各府州县转运到中都(北京)。这些奇石,大部份修了北海的琼华岛。元明时期1仍其旧。清朝在岛上增建白塔,并拆下部份石头去筑瀛台。如今人们游北海公园,尚能看到乾隆的几通诗碑。如果在白塔山沿阶而下,可见山的东北坡怪石嵯峨,古木参天,于幽静中显得绮丽。这里是旧日燕京8景之1的琼岛春阴,立有乾隆亲题的“琼岛春阴”碑。碑高丈2,碑阴刻有乾隆的7律1首:“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址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清于敏中等的《日下旧闻考》1书记有乾隆此诗的小序:“承光殿之北,孤屿瞰临北海,相传为辽之琼华岛,山多奇石,宋艮岳之遗,金人辇至于此……”白塔山南坡还有1块乾隆题名的“昆仑石”,石背所刻诗中,有“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1览中”句。乾隆熟知前朝掌故,摩挲着艮岳遗石,不由发出了兴亡之叹。  有资料说,乾隆数次下江南,在杭州看见过1些古石精品,疑为宋高宗当年珍重之物,随即下令将这些古石运到北京,放在御苑以内。如今中山公园4宜轩旁立的1块灵璧石,有两个半月形洞孔,石上刻有乾隆题的“绘月”2字;社稷坛西门外1块灵璧石上,刻有乾隆题的“青莲朵”3字。有古石专家认为,这些灵璧石精品,都是当年从杭州拆运来的。再则,乾隆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似有建园之癖,以他对艮岳遗石浓厚的兴趣,有无疏忽去开封搜罗艮岳的余存,倒可存疑。  艮岳毁弃得久了,其遗石的“传承”,基本可考,还算物尽其用,让人能够释怀。
摸鱼儿艮岳
姚云文  渺人间、蓬瀛何许,1朝飞入梁苑。辋川梯洞层瑰出,带取鬼愁龙怨。穷游宴。谈笑里,金风吹折桃花扇。翠华天远。怅莎沼黏萤,锦屏烟合,草露泣苍藓。   东华梦,好在牙樯雕辇。画图历历曾见。落红万点孤臣泪,斜日牛羊春晚。摩双眼。看尘世,鳌宫又报鲸波浅。吟鞘拍断。便乞与娲皇,化成精卫,填不尽遗恨。
历史随笔――――艮岳遗石
 到了开封就不能不看大相国寺,哪怕只是为了那个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也应当去看看。《水浒》中写花和尚是在大闹5台山后来到相国寺的。以他眼光之高,站在这里的山门前也不由称赞:“真个好大1座大刹!”大相国寺之“大”,《燕翼贻谋录》中有1段记载: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纳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荟萃其中。4方趋京师,以货求售,转货他物时,必由于此。这是北宋时的景观,当时大相国寺大体上已成了自由市场,兼营批发和零售,而香火倒在其次了。也难怪,大凡寺院都喜欢建在名山东大学川,大相国寺处身闹市,离人间烟火和俗世功名太近,真不知道里面的大和尚们怎样入定参禅。1边欷[不已,1边随着导游赶到8角琉璃殿,去看闻名已久的大相国寺镇寺之宝――千手千眼观音像。这尊4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3米多,面色安详浑身上下充满着幽雅静谧的美感。不管站在哪一个方位上,都能清楚地看到她那端庄、娟秀的面容。传说,这尊像是乾隆年间由民间的1位艺人花费了整整58年时间,用1株完全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每面各有6只大手及呈扇状散布的小手3至4层,每只手掌中均画有1眼,总计1千零4108只眼,民间俗称“千眼千手佛”。看到实物有些感慨,在千手观音眼前我们应当虔诚,不该把神圣的东西编排成舞蹈而成为敛财的工具,就算是以艺术的名义也不行。   当我1边闲逛,1边胡思乱想的时候,1块大雄宝殿前面的石头吸引了我。这是1块普通的石头,它的物资成份和别的石头没有甚么不同,但上面的1行绿色楷书的小字让我心头1紧:艮岳遗石。“艮岳”这两个字远不如它的的另外一个名字为大家所熟知,那就是水浒里面提到的“花石纲”,这是1个不详的名字,由于很多人把它与北宋的灭亡联系在1起。   这1切都是从那个浪漫皇帝宋徽宗赵佶开始的,没有人会否定他的艺术才华,对艺术家们,其艺术才华可以保证他们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伟大作品,但对站在权利巅峰的帝王,以艺术的名义可能就会引出1场灾害。除书法和绘画,赵佶还10分喜欢希奇古怪石头。按理说,1个皇帝不是喜欢肉林酒池金山银海,而是喜欢赏玩石头,这岂不是臣民的福气?但不怕皇帝讲原则,就怕皇帝没爱好,同为书法大家的宰相蔡京在这方面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曲意逢迎到已不能用无耻2字来形容的地步,昏君和小人组成的的黄金搭档可谓超级无敌败家子!   公元1105年,是蔡京当上宰相的第3年。这1年,朝廷在苏州增设应奉局,由蔡京的亲信朱抑鞒郑旁诮1带为皇帝搜罗珍奇物品与奇花异石。起初,这类花石贡品的品种其实不多,数量也有限,征集区域只是在东南地区。但艺术家赵佶其实不缺少审美眼光,石头要是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还要有没有数的奇树异草来点缀,这样皇帝没必要出皇宫,就能够享受梦幻般的江熏风情。并对出色的进贡者纷纭加官晋爵,恩宠有加。因而,化为1道无声的号令,迅速演化成举国为之骚动。   这要花多少钱?这可能永久也没法计算。索洛曾在1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1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我也有理由相信,每块组建艮岳的石头都记载着1段血泪故事。为了搜索出奇制胜的花石,各地官吏都人模狗样的带着兵士到处乱窜,高山深谷急流险滩也没法阻挡大家为皇帝效率的无穷热忱;不管深宅大院还是草门棚户,只要有1石1木稍堪玩味,自有官员上门,做上皇家记号,这玩艺儿立刻就身价百倍成了御用之物,主人必须妥善保护;稍有不慎,就将被以大不敬的罪名治之。等到发运时,1般都要拆墙毁屋,恭恭敬敬地将这东西请出去。史书中只是记载说,“为此倾家荡产者不计其数”,没有说明为何会令人倾家荡产。其实很简单:奥妙就在“御用之物”和“大不敬”的罪名上。这类罪名属于“10大恶”之罪,摊上了它是要死人的。花点“小钱”破财免灾,你好我好大家过年!不识时务的话,官员们1皱眉头就可以让你流离失所,说你不敬,敬也不敬。以忠君的名义真是无往而不利呀! 进贡的太湖石个头都不小,好像不够大就不足以展现对徽宗皇帝的非常敬佩。有的石头上千人都抬不动,大到必须拆毁汴京的城门才能运进去,简直和特洛伊木马有的1拼!以当时的条件,运输如此庞然大物,必须要使用水运,真不知道这其中产生了多少船毁人亡的悲剧。但死亡没有禁止得住大家的1片忠心,苛政虽猛于虎,然忠君之心牛逼于苛政也!可以想象得到,那种帆樯联翩的景象与当年隋炀帝杨广下江南时的奢华龙舟相比绝不逊色,但相同的恐怕不单单是气派,运河两岸土地荒芜,民有菜色,亡国之象已露端倪。在受花石纲祸患最深的浙江东南1带,产生了方腊起义。起义农民对被擒的官员,采取了极其残暴的处置手段,比如:活埋、刨心挖腹、砍断4肢、乱箭射死、熬成膏油等等。是甚么使这些只要有口饭吃就会老老实实的农民变成这个模样,这类把事情做绝的行动,很有可能从反面证明了他们曾遭受来自政府官员们蹂躏的残酷程度。就连官修正史《宋史》中,也在指方腊为盗为匪的同时,委宛地指出了官逼民反的隐情。都是花石纲惹的祸。   有些东西普通百姓永久没法理解,皇帝富有4海,具有无数的锦衣玉食和美女珍玩还不够吗?要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石头作甚?俗语说天威难测,上位者思考的东西总是那样精深,那样让人看不懂,否则如何展现他们的高水平?花石纲闹得举国不安,包括激起相当大面积的民间反抗,徽宗皇帝其实心知肚明。但是他已不能也不想适可而止了。他深陷在那神仙般的快乐当中不愿也不想自拔,他要不停地向更加快乐的境地前进。赵佶下令,将运来的无数奇花异石组建艮岳。   艮岳,又叫万岁山,或“寿山”、“寿岳”,是1座人工堆砌的巨大的假山园林。至于华丽奢侈到甚么地步,我也懒得描写了,把你能想像得到的奢侈综合起来,再加个平方应当就差不多了。有人评论:艮岳之美好,“真天造地设,神谋鬼化,非人力所能为者。”意思是,这玩艺儿简直就不是人所能干的。艮岳的修建,前后用时6年,没法统计究竟花了多少钱。真是量中华之物力,讨皇帝之欢心。   不要忘记,赵佶还自号教主道君皇帝。做皇帝很过瘾,要是能长时间做下去那就更好了。道教的永生不老,修炼羽化对赵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其得道的进程可以没必要像佛教那样经历苦修。是呀,赵佶这类人又怎样可能去苦修呢。因而1条他人很难进行的理论被提了出来――――采阴补阳。采阴补阳的进程,多是全球古往今来的男人们,除生理心理失常者外,全部心神向往的。这个进程要求:采阴的对象,最好是芳龄28、也就是106岁左右的处女;她应当皮肤白嫩细腻,气色白里透红,骨骼玲珑细致,头发油光黑亮,5官和谐美丽,实际上就是1个标准的美貌处女;而且,数量越多越好。采阴的场所,最好是有山有水,林木葱茏,鸟语花香,配以潺潺流水和恰到好处袅袅不绝如缕的音乐等等。采阴的时间,最好是万物复苏的阳春时节等等。在艮岳和后宫中的少女总数超过了1万人。依照伟大的弗洛伊德学说,不必解析,这明显是全球男人们的梦。资源总数1定,分配是不会平均的,对少数人而言,资源永久宽裕;对大多数人而言,资源则永久紧缺。纵观全国,谁最有这样的条件呢?还用说,唯他赵大皇帝!我1直怀疑道教的这条理论是不是专门为讨好皇家而设计,来借助世俗权利巩固道教地位的。这样做的人,除皇帝,其余的估计都要有随时被人家拿着刀追砍5条街的觉悟。武侠小说看过几本的,都知道此类人的下场历来就没有甚么不同,邪不胜正嘛!到了阴间也不用抱怨,那不是为你们设计的理论,人生而不同等,多少人奋斗1辈子,还不如另外一部份人刚生下来具有的多。学的好不如长的好,长的好却又不如生的好,这话或许其实不是完全没有那末1点点道理的。   赵佶同志,还有句话不知听过没有: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此时此刻的大宋帝国被折腾的一塌糊涂;一样,大宋的百年劲敌辽国在昏君天祚皇帝的领导下也是风雨飘u。大家510步笑百步,都省省心吧!惋惜树欲静而风不止,辽东的白山黑水之间,女真人的著名领袖完颜阿骨打对女真部落完成整合。“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的可怕传说已流传开来。辽国这条破船再也经不起甚么风吹雨打,没有了这道屏障,大宋将独自面对那条嗜血的凶狼。1个垂垂老矣的辽国比之新兴的好战的金国,更加符合大宋的利益,唇亡齿寒总该知道吧。如今不是做梦光复燕云106州的时候,赵佶也历来就不是甚么开疆拓土的威武君王。诚然,你的思想是好的,可总该有点自知之明吧,大宋承平百年,宋军战役力之差简直使人发指,打仗抢地盘可不是你写写画画那样轻松!没用的,他已沉醉在自己的梦中,没有1记响亮的耳光他是不会醒的。不过不用着急,如来佛的5指扇很快就要来了。 女真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击破辽军,他们军队虽然少,但战役力却极其强悍,打辽军犹如砍瓜切菜;而共同进击的宋军,却又被战败的辽军残部给打的鸡飞狗跳,真是丢人都丢到国际上去了,我想在此时金军对宋军的战役力1定充满了鄙夷,1鼓作气下中原的思想在金军中蔓延……   辽国完蛋了,下1个是谁?看过宋军的低劣表演,这已不用再想。铁蹄南下,大宋边关狼烟4起,大宋健儿要起来保卫家园了。汴梁街道到处是欢送禁军出征的人群,但是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些国家捍卫者中有很多连马都不会骑,抱着马脖子的,掉下来的无可计数,有无弄错,这不是马戏团,疆场之上不相信幽默,铁与血才是唯1的制胜之道。未战而胜负之数已知!宋军的表现连业余都算不上,压根连1触即溃都做不到,应当是闻风而退才是。防守黄河隘口的军队,由于当天晚上金军敲锣打鼓,致使全部军营跑的就剩下1个主帅,表现最好的1只部队也仅仅是做到了撤退前把桥烧掉。金军如入无人之境,1口气就到了汴梁城下!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我们的赵大皇帝该出来横刀立马了吧!没有,甚么都没有,除求和,赔款,投降,我们的皇帝甚么都没做,好在金军担心孤军深入,在勒索巨额赔款以后,撤走了。   尝到甜头了,这办法来钱快,比之辛苦的放牧简单多了,那就多来几次吧,量那群软脚虾也不敢说半个不字。第2年,北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底,金兵第2次攻打开封。赵佶不想做亡国之君,他做了1件让人瞠目结舌事情:把皇位传给了儿子,也就是宋钦宗。他不会承当亡国的责任,做太上皇不也是挺不错的吗?唉!人真的可以无耻到这类地步吗?赵佶结结实实告知我,人就是可以无耻到这类地步!这真是让我涌起1股把他揍成照片贴在骨灰盒上的冲动!宋钦宗即位以后,贬蔡京,童贯等奸臣,下令:“毁艮岳为炮石”,因而,百姓1拥而入艮岳当中,争持锤斧击之。他们毁拆屋宇、砍伐树木充当薪柴与兵器;将数千只珍禽异兽悉数投入汴水当中,任其所之;把鹿苑中的梅花鹿全部杀死以充军粮;而艮岳当中收藏的碑帖书籍则全部弃诸沟渠。建成刚刚3年的艮岳就此毁于1旦。   汴梁终究还是没有守住,金军破城,将百年古都洗劫1空,运回北方的战利品还包括两位皇帝,靖康耻呀。未来的岁月对赵佶而言,那是充满屈辱的日子,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这1幕像极了南唐后主李煜,这两位极具艺术才华的皇帝下场都很凄惨,赵佶在苦寒之地了渡残生,李煜终究在宋太宗赵光义的牵机药(牵机药其实就是中药马钱子,马钱子的主要成份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吃下去后,人的头部会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拘搂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所以起名叫“牵机药”。)下惨死,不知道他们的后半辈子是不是后悔当年没有奋发图强,后悔是没有用的,其实不是所有的毛病都有改正的机会。民间传说赵佶就是李煜转生的,来报宋灭南唐的仇。两个人真的很像,都是才华横溢。诗词歌赋,赵佶略输文彩;图画书法,李煜稍逊风骚。但作为统治者,却又1样的不可救药,是宿命吗?他们不该生在帝王家,那是1种毛病。明朝的张居正身为帝师,就不让万历小皇帝接触艺术,估计也是以此为戒。   艮岳石,近千年的风吹雨打还不能使你湮灭吗?你如此顽强的矗立在这里是想要诉说甚么还是仅仅为了警示我们!请放心,子弟们虽然不孝,但也不会无耻到让1块石头去承当帝国崩溃的责任。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大的银杏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