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夜店一个角落里有fcxx这个标志,总有一些神秘的人聚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里。请问fcxx是什么意思?

上次和朋友在街上目击一事件。&br&&br&有一个爸爸在学校对面的街上,打孩子。&br&&br&这爸爸抓住孩子猛力的打,孩子一直挣扎想逃开,但被爸爸抓住,然后用手击打背部、腿部、臀部。&br&&br&“你这个孩子,不(啪!)、听(啪!)、话(啪!)。”&br&&br&爸爸一个字用力打一下。&br&&br&以上都还在理解范围内。&br&&br&不过,我们觉得真正“骇人”的是,这个爸爸好像打得特用力,而且“打不停”。&br&&br&一般人连续打五下,至少也要休息一下。&br&&br&但他却连续不只打五下。&br&&br&那个爸爸这边打五下,马上另一边又再打五下,“啪、啪、啪、啪、啪”,然后马上“啪、啪、啪、啪、啪”,感觉上这个爸爸好像有无穷无尽的愤怒,从身体里面汩汩冒出,他不会累,不会痛,这样一直打一直打。&br&&br&显然非常痛的孩子,惨叫着。&br&&br&“别打了,我知道错了,我真的好痛……。”&br&&br&孩子显然太小,好痛,却不跑走。&br&&br&爸爸一个箭步追上去,继续打。&br&&br&孩子已经倒地,他又继续(疑似)踹孩子,又再打。&br&&br&“我打你打得我自己手都瘀青了,”爸爸吼道:“你知道吗!”&br&&br&这句话我们这边听得一清二楚,站在学校这一边的家长们纷纷惊骇不已,那爸爸一直没有停手,大家开始对对面叫喊:“别打了。”想过马路,但这马路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车子很多,大型公车不断的轰隆轰龙经过。&br&&br&这时候,有人说,赶快打家暴热线。&br&&br&还有人直接打110报警。&br&&br&但,才打电话到一半,我们突然间又停手了。&br&&br&因为,这时候,我们看到对街的那个孩子,竟然正在和爸爸“拥抱”。&br&&br&看起来,正在和他爸爸“道歉”。&br&&br&而且看起来好像在拍拍他爸爸的背。&br&&br&这动作和刚刚发生的事情相比太过突兀,也违背了常理,我们觉得很奇怪。&br&&br&但马路车子一直经过,我们看不太清楚。&br&&br&终于,我们看到了。&br&&br&我们看到了——&br&&br&那爸爸,竟然正在痛哭。&br&&br&是的,一个大男人,当街就这样痛哭起来。由于我们实在也不知道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我们又突然间被那个画面震撼到,竟然就放下了正在打电话的手。&br&&br&爸爸痛哭后,再搂着孩子。&br&&br&抱着他。&br&&br&还看到他摸了摸孩子的头。&br&&br&没事了。&br&&br&慢慢的走远了。&br&&br&有的人还是觉得应该打家暴热线,但有一些其他人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br&&br&“我们其实不知道那个孩子犯了什么错,说不定另有隐情……。”&br&&br&“给他们一个机会吧。”&br&&br&七嘴八舌,那些仍打算打热线的人,也终于全部都放下了手机。&br&&br&包括我的朋友在内。&br&&br&这时候,朋友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话。&br&&br&“有些人,其实不是这么坏。”她说:“有些施暴者,其实不是这么‘没有救’。”&br&&br&但,我却突然想到了什么。&br&&br&所以,我严正的否定了这个朋友的看法。&br&&br&“不,我不认为这样。”我说:“那个爸爸一哭,抱抱他的孩子,我们竟然就觉得他没这么坏──这反而是最可怕的。”&br&&br&看着那父子离去的背影,每个人都深深的感动着,但只有我相信,刚刚发生的那件事,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br&&br&如果刚刚这个爸爸没有痛哭,我们一定已经打了家暴专线,现在已经有人把孩子接走了。&br&&br&反而因为这个爸爸打了人之后又真情流露,他“坏得不够彻底”,以致于我们错失了帮助孩子的机会。&br&&br&那对父子很快的就消失不见了,就算想打电话,也不知道他们是谁。&br&&br&那一瞬间的犹豫,让目击者意见分歧,觉得“他并没有这么坏”,刚刚发生的事情不是最后一次,但我们却失去了最后一次救孩子的机会。&br&&br&当一个坏蛋坏得彻底,你反而可以定罪他、防治他,可以以精神病治疗。&br&&br&但,当一个坏蛋不够彻底,反而让他可以一再而再的使坏。&br&&br&在社会上、职场上、亲戚朋友间,常有这样的人。如果他凶得彻底、恶霸得彻底、离谱的彻底,他身边的人早就“同声一气”的“共同制裁”他了。问题就是,这个人,有时坏,有时好,就开始让身边的人“意见不同”,一再的被原谅,而让他有机会“一坏再坏”。&br&&br&一段恋爱关系中,威胁最大的,反而是身边这种“有时坏,有时好”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上次和朋友在街上目击一事件。 有一个爸爸在学校对面的街上,打孩子。 这爸爸抓住孩子猛力的打,孩子一直挣扎想逃开,但被爸爸抓住,然后用手击打背部、腿部、臀部。 “你这个孩子,不(啪!)、听(啪!)、话(啪!)。” 爸爸一个字用力打一下。 以上都…
&img src=&/aad60ce8bfad7e_b.jp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aad60ce8bfad7e_r.jpg&&&br&&br&肩窄虽然主要是骨架问题,但感觉自己明显肩窄的通常是瘦子。因为不算瘦的人肩部还是相对有点肉的,视觉效果没这么差。而瘦子肩窄容易显得整个人很细,像一根麻杆。&br&&br&把肩部练宽对身材的影响有多大?看看下面这个哥们:&br&&img src=&/912c2cd89e0b521ecc02cb_b.jpg& data-rawheight=&636&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912c2cd89e0b521ecc02cb_r.jpg&&同一个人,经过训练增加肩部维度后,看起来整个几乎宽了两倍,对吗?&br&&br&肩部对身材的影响就是这么霸道。所以肩部虽然只是一块小肌群,我在以往写的增重训练计划中,依然将肩部跟胸背腿等大肌群并列,优先训练,其实就是这个原因。&br&&br&但骨架是无法改变的,并没有任何训练能“将骨架练大”。所以改善肩宽的方法,只能通过练大肩部的肌肉,从视觉上达到肩部变宽的目的。&br&&br&&br&&b&一、肩部肌肉有哪些?&/b&&br&而肩部从肌肉划分来讲,主要是三角肌和斜方肌上部。&br&&br&&img src=&/fdad147bfa553f0f30b7b_b.jpg& data-rawheight=&650& data-rawwidth=&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fdad147bfa553f0f30b7b_r.jpg&&&br&斜方肌上部就是脖子旁边两块,一般没特殊情况,不需要专门去训练,免得练大了肿起来显得溜肩。相反,训练三角肌时还需要尽量避免斜方肌过分借力。&br&&br&而三角肌的训练则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练肩」,三角肌由前束、中束、后束三部分构成。&br&&br&将三角肌练饱满,特别是&b&三角肌中束&/b&,那么在正面的视觉效果上,你的双肩就会比以前宽一截,整个人也显得更壮,更“横”。无疑这对瘦子来说简直是最直接的增壮装逼利器。&br&&img src=&/7ba13f379df484ab0de122_b.jpg& data-rawheight=&720& data-rawwidth=&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7ba13f379df484ab0de122_r.jpg&&&br&刚翻出了一张我以前刚开始健身不到两三个月的新手照片,184身高100斤出头瘦成骨头,但对比一下,肩部先有点起色了,可以看出三角肌对身材的视觉影响有多大。&br&&br&&br&&b&&br&二、三角肌的运动方式&/b&&br&前束: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br&中束:使肩关节外展;&br&后束: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br&&br&你要是看上面不好理解,那就讲通俗点,以你们平时做的动作为例,&b&主要&/b&的功能是这些:&br&&img src=&/3ee1b0eede2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3ee1b0eede2_r.jpg&&将你的肘部弯曲,手臂形成一个L形。这时候&b&以肩关节为轴心,摆动你的手肘&/b&。&br&&br&&b&收缩三角肌前束,手肘往拳头方向移动;&br&收缩三角肌中束,手肘将会向外抬起来;&br&收缩三角肌后束,拳头往手肘方向移动。&/b&&br&&br&所以当你做&b&推举、卧推&/b&等动作时,当你推起重量,你是将手肘往拳头方向移动的,所以主要是&b&三角肌前束&/b&在收缩。当然肌纤维分布是复杂且重叠的,前中后束并没有区分这么清晰,进行推举训练时,三角肌中束纤维也会被募集使用,只不过没有前束用的多而已。&br&&br&这里涉及到一个小技巧。如上面所说,三角肌收缩是以肩关节为轴,控制&b&肘部&/b&的摆向。所以你在做推举或平举类动作是,特别是&b&平举&/b&,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他们集中精力将双手握着的哑铃,将手掌位置平举到目标高度,以为这样完成了动作。&br&&br&正确方式应该是:&b&将手肘的位置平举到目标高度&/b&,注意力要集中在手肘,而不是手掌。至于手掌的位置,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说实话问题不大(一般手掌要比手肘低一点更容易感受发力)。&br&&br&&img src=&/b645f52ee4b4f976d250f40d0aa67ee2_b.jpg& data-rawheight=&209& data-rawwidth=&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b645f52ee4b4f976d250f40d0aa67ee2_r.jpg&&&br&&br&&b&三、三角肌怎么练更有效?&/b&&br&三角肌是&b&羽状肌&/b&。羽状肌的特性是&b&爆发力强&/b&,但&b&耐力较差&/b&,对中小重量高次数训练更敏感。&br&&br&如果只采用常规的大重量低次数法则去训练,三角肌的反应可能会没预期中好。很多人每次练肩都4x12RM常规做组,拿个三十磅的哑铃做侧平举甩上去,总是感觉肩部没什么反应,既没泵感练完也不怎么酸疼,感觉肩部很难练。&br&&br&这种情况,可以基于三角肌的特点来调整训练方式:&br&&br&1. 肩部爆发力强,练肩第一组可以通过&b&冲击大重量&/b&的训练方式,尽可能募集并刺激更多的肌纤维,使之疲劳,对提升上肢力量也有很大好处。大重量使用大型复合动作进行比较适合,例如杠铃推举;&br&2. 肩部活动范围较广,前中后束可以往不同方向收缩发力,不像其他很多肌群一样几乎单一方向发力。所以肩部需要使用不同的动作,&b&多角度刺激&/b&才能全面练透;&br&3. 肩部耐力不足,所以使用&b&高次数&/b&的训练方式,彻底榨干三角肌的耐力,能更好的刺激三角肌并产生泵感。除了经典的递减组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将两个肩部动作组合起来进行超级组,也能给肩部带来足够的刺激&br&&br&&br&&b&四、强爆发冲击肩部&/b&&br&当你开始练肩,在对肩部和肩袖肌群的充分热身后,第一个选择的动作应该是杠铃推举。不是史密斯机推举,也不是其他乱七八糟的推举机,这里说的是拿起标准的自由杠铃进行推举。&img src=&/7add259ef8abe355015a_b.jpg& data-rawheight=&625&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7add259ef8abe355015a_r.jpg&&推举是个很综合的上肢力量训练动作,将杠铃从锁骨处开始,推至头顶最高点,很适合冲击大重量。起始阶段主要由三角肌前束和中束发力,杠铃位置越高,肱三头肌发力比重也越高。&br&&br&做这个动作我建议采取&b&坐姿&/b&,坐姿能稳固身躯,最大程度集中精力推起重量。训练方式可以采取&b&强力组&/b&,这样既能冲击大重量,也能循序渐进过度到大重量,相对很安全。&br&&br&强力组怎么做?就是每组加重。&br&&br&充分热身后你可以从10RM的重量开始做坐姿杠铃推举,&b&完成一组后,两边各加一片杠铃片&/b&。组间休息过后,继续做下一组,这组由于加重了,大概只能做8次左右就力竭了。&b&继续加重量,第三组6RM,第四组3RM结束训练。如果你打算拼一点,可以再增加一组,在朋友的保护下挑战1RM极限重量。&br&&/b&&br&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前面不是说三角肌对高次数训练比较敏感么,为什么还要上大重量?原因有两个:&br&&br&1. 推举水平是上肢力量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大重量冲击能迅速提升上肢力量水平,对上半身的训练都有好处,特别是对力量相对落后的瘦子来说,力量的提升能更好的训练刺激肌肉,加快进步速度;&br&2. 重量越大,单词募集肌纤维的数量越多,第一组就尽可能募集更多的肌纤维,使之疲劳,后面的训练更容易将这块肌肉练透。&br&&br&完成大重量推举后,通常三角肌可以开始感受到轻微的鼓胀感,但确实不太明显。我们这里可以再加强一下这个感觉,在推举后马上插入&b&站姿借力推举&/b&。&br&&img src=&/496af73f32deefbb94ddf_b.jpg& data-rawheight=&575& data-rawwidth=&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496af73f32deefbb94ddf_r.jpg&&&br&站姿借力推举跟坐姿杠铃推举有什么区别?表面上看区别不大,都是将杠铃从锁骨处推至最高点。跟坐姿推举相比,站姿借力推举&b&双手握举可以窄一点&/b&;下放到低位时,手肘的指向更向前(而坐姿推举更向外)。&br&&br&由于这个动作是在杠铃推举一组后马上连着做,刚上过大重量的肩部力气消减了很多,当前的重量是推不动的了。卸掉一些杠铃片,&b&只用刚刚杠铃推举一半的重量&/b&,马上站起来做借力推举。&br&&br&这个动作,要求你在&b&力竭后,再继续多做2~5下&/b&。力竭不就是完全推不动了当前重量,必须休息了么,怎么多推几下?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动作有「借力」二字。&br&&br&按正常站姿推举的方式将这个动作做到力竭,按经验来说这个时候做6~8下就基本力竭了,如果你耐力好,做个十多下也行,总之要力竭。这个时候你肩部力竭了,实在没力气再次举起这个重量了。稍稍弯曲你的膝盖,下蹲个10cm左右,然后迅速起身!&b&借用腿部带来的冲力,将杠铃继续举起剩余的几下&/b&。&br&&br&&img src=&/7c580e021c6989d5afe5_b.jpg& data-rawheight=&548& data-rawwidth=&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7c580e021c6989d5afe5_r.jpg&&(没找到借力杠铃推举的图,用哑铃的图代替下,大家自行替换成杠铃)&br&&br&大家注意上图的腿部动作和整体的发力方式。注意收紧腰腹,保持躯干稳定,并且双脚要站稳注意安全。&br&&br&完成一组&b&大重量杠铃推举+站姿借力推举&/b&的组合后,肩部已经开始膨胀的厉害。这样的组合消耗较大,一个组合完成后,组间休息可以2~3分钟甚至再久一些,恢复彻底一些,否则你没力气往下继续冲大重量。&br&&br&共完成4组这样的组合,你的肩部会受不了,感觉要爆炸,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br&&br&&br&&b&五、多角度刺激肩部&/b&&br&三角肌的发展趋势很有意思,肌肉力量和发展程度,前束&中束&后束。这样的发展趋势其实也是跟这三个部分的使用频率有关。&br&&br&几乎所有「推」的动作都会用到三角肌前束,甚至主导发力。例如练胸的卧推,一个不小心就过多借力三角肌前束,练完肩部酸疼胸肌没感觉了。生活着你抬起手臂做任何事情,基本也是往前方抬起,主要用的还是前束。&br&&br&而三角肌中束相对用的少,只有在肩关节外展时才会用到。后束使用的机会就更少了,很多健身了一些年头的人,侧面看三角肌像半个桃心的形状,后侧是扁平的,其实也是三角肌后束过于薄弱导致。&br&&br&所以在接下的肩部训练动作选择中:&br&&br&· 孤立训练三角肌前束的动作可以暂时免去了,例如前平举。前束其实你已经练的够多了,上面的杠铃推举其实也是前束主导发力;&br&· 饱满的中束对肩宽的视觉效果有很明显的作用,我们可以优先选择能直接或间接刺激到三角肌中束的训练动作,例如:&b&各类侧平举、颈后杠铃推举、哑铃推举、直立划船、阿诺德推举&/b&等,对中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br&· 后束是一块非常小的肌肉,没多大力气,所以简单的训练就能让后束提供充分的刺激。但也不能落下不练,一般三五组&b&俯身侧平举&/b&就能给后束带来足够的刺激。&br&&br&结合三角肌耐力差,对中小重量高次数训练更敏感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两个动作组合成超级组进行训练。例如阿诺的推举+直立划船。但重量不需要太大,&b&12~15RM&/b&的负重即可。&br&&br&这样安排训练动作的好处是,多角度刺激较为全面、高次数训练容易深度刺激肩部、训练效率更高。&br&&br&下面给几个组合大家参考,一般训练选1个组合就够了。&br&&br&&br&&b&阿诺德推举+直立划船&/b&&br&&img src=&/d950dad3e4f_b.jpg& data-rawheight=&979&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950dad3e4f_r.jpg&&使用12RM左右的哑铃做阿诺德推举至力竭后,马上拿起12RM的杠铃,做直立划船至力竭。以上算完成一组,休息60~90秒,继续下一组。共四组。&br&&br&直立划船双手握举可以宽一些,这样对三角肌中束刺激大。特别要注意往上拉时不要耸肩,否则斜方肌就借力严重了。&br&&br&&br&&b&史密斯机颈后推举+单臂哑铃侧平举&/b&&br&&img src=&/00b9fe77ba83_b.jpg& data-rawheight=&1000&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00b9fe77ba83_r.jpg&&使用12RM左右的史密斯机负重做颈后推举至力竭后,马上拿起15RM的哑铃,左右手轮换各做一组单臂哑铃侧平举至力竭。此处算完成一组,休息60~90秒,继续下一组。共四组。&br&&br&这里选用史密斯机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颈后推举这个动作对肩关节压力大,比较危险容易受伤,用史密斯机轨道固定,还有安全阀可以设置,安全很多。只需要下放至被后脑勺遮挡住杠铃杆,就可以往上推。其次是前面的杠铃推举已经消耗掉大部分力气,用史密斯机会稳定很多,更集中精力刺激三角肌,重量不需要太重。&br&&br&完成史密斯颈后推举后,恰好可以扶着史密斯机,像上图一样做单臂哑铃侧平举。单臂会比双臂更容易感受三角肌的收缩,你可以试试。&br&&br&&br&&b&哑铃推举+斜凳哑铃推举&/b&&br&&img src=&/95d2923cdb8c77a7adab2d45aadf540b_b.jpg& data-rawheight=&1125&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5d2923cdb8c77a7adab2d45aadf540b_r.jpg&&使用12RM左右的哑铃做哑铃推举至力竭后,马上拿起15~20RM的轻哑铃,转过身来做斜凳哑铃推举至力竭。此处算完成一组,休息60~90秒,继续下一组。共四组。&br&&br&哑铃推举大家估计都熟悉,双臂外展,对三角肌前束、中束刺激不错。这个斜凳哑铃推举估计你第一次见,其实也就是个简单的变式。将斜凳调成75°左右,转过身趴在斜凳上,这样做推举你会发现,更多压力集中在中束,体验还是蛮奇妙的。&br&&br&但由于这个姿势对肩关节会有一定压力,也不容易稳定,所以不宜用太重的重量。选两个比较轻的小哑铃,一口气做15~20个到力竭,上推时不需要完全伸直手臂,大概感觉到三角肌挤压就可以放下来了(上图B的位置)。这样迅速做一组半程的推举动作,肩部感觉开始燃烧。&br&&br&&br&&b&六、彻底燃烧肩部肌纤维&/b&&br&羽状肌&b&耐力较差&/b&,对中小重量高次数训练敏感。我们可以在训练的最后,通过&b&递减组&/b&彻底深度“耗尽”所有肌纤维。&br&&br&&b&侧平举&/b&就是一个绝佳的动作:孤立刺激三角肌中束,对肩部显宽非常有帮助。&br&&br&由于&b&侧平举是孤立动作,所以不要用太大的重量&/b&。经常看健身房有人拿着30磅的哑铃做侧平举,基本是将哑铃甩上去,这样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br&&br&12磅的小哑铃就足够了,甚至更轻的10磅、8磅、5磅就完全够了。如果你做侧平举时,不自觉开始&b&耸肩&/b&,这就说你的斜方肌开始严重借力,这个重量对你来说太重了。你可以直接减掉一半的重量。&br&&br&&img src=&/facf063f6c3f_b.jp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facf063f6c3f_r.jpg&&&br&如上图姿势,站姿或坐姿其实都可以,要避免身体晃动。另外要注意的是,控制斜方肌不要收缩,必须不能耸肩。如果你像上图一样,将尾指的位置稍稍高于大拇指,能更容易感受到三角肌的受力。&br&&br&递减组怎么做?可以参考我的方式(哑铃重量根据自己情况选择):&br&&br&1、拿起12磅的哑铃做侧平举。我会每做一下都在最高点停留一秒,再缓慢放下,这样对三角肌压力更大;&br&2、12磅做了快20个力竭后,换8磅哑铃继续做到力竭,然后换5磅哑铃;&br&3、5磅哑铃也做到力竭后,稍稍屈膝借力,将哑铃甩到最高点(上图B的状态);&br&4、维持这个最高点的状态不要动,坚持不要动,知道手臂实在撑不住慢慢放下来。&br&&br&以上算一组,休息60秒,继续下一组。共四组。&br&&br&这么一套下来,虽然重量不大,但是每平举一下几乎都是煎熬。你会充分感觉到三角肌有明显的烧灼感,特别是最后放在最高点死撑的那几秒,手臂感觉不是自己的。&br&&img src=&/d9efacfe577_b.jpg& data-rawheight=&304& data-rawwidth=&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d9efacfe577_r.jpg&&&br&&br&&b&七、不要忽略三角肌后束&/b&&br&&img src=&/59a5d8add4_b.jpg& data-rawheight=&475& data-rawwidth=&1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8& data-original=&/59a5d8add4_r.jpg&&&br&后束虽然不是重点,但也别落下。作为最后一个动作,做3~5组,12~15RM的&b&俯身哑铃侧平举&/b&或&b&俯身绳索飞鸟&/b&,都对后束后不错的刺激。&br&&br&如果你要求高,也可以学侧平举一样,来四组递减组。&br&&br&&br&&br&&b&八、肩部训练安排&/b&&br&搞懂上面的动作,你可以这样安排肩部训练计划:&br&&br&&b&充分热身&br&杠铃推举+借力推举
强力组(10/8/6/4RM)
4组&br&阿诺德推举+直立划船
超级组(12~15RM)
4组 (也可替换为其他超级组组合)&br&侧平举
递减组(3次递减)
4组&br&俯身侧平举
3组&br&&/b&&br&这样的训练安排,会给你的肩部带来非常棒的刺激。但强度也较大,经验不丰富的同学适当减量,免得练完第二天抬不起胳膊别怪我-_-。&br&&br&斜方肌也属于肩部,为什么不需要安排训练?一般肩部和背部的训练中,多多少少会借力斜方肌,一般没特殊情况的话,基本都已经“练够了”。&br&&br&最后希望大家早日练出一副馒头般的三角肌:)&br&&br&&br&&p&-&br&&/p&&p&我的公众号:&b&卓叔增重&/b&(Uncle-Zhuo),有完整的增重原理和训练饮食计划,适合需要增重的瘦子,需要的可以关注。&br&&br&&i&*本人所有文章禁止任何形式在任何平台上的商业转载,在这方面有疑问的请务必提前联系我,否则将走法律途径解决。&/i&&/p&
肩窄虽然主要是骨架问题,但感觉自己明显肩窄的通常是瘦子。因为不算瘦的人肩部还是相对有点肉的,视觉效果没这么差。而瘦子肩窄容易显得整个人很细,像一根麻杆。 把肩部练宽对身材的影响有多大?看看下面这个哥们: 同一个人,经过训练增加肩部维度后,看…
吴念真有篇短篇叫做《寂寞》,当年读到最后的时候真的被触动了,心里想,啊,原來這就是寂寞。&br&&br&似乎很多人都被感动了,忘了说,这篇文章出自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一本很好看的故事集。&br&&br&(ps:很多人都很喜欢这篇,我也是。前几天在fb上问吴先生是否介意我把他的文章贴在这里,他表示不介意,并感谢大家的喜爱。所以得到了作者授权喔~)&br&&br&&br&&br&&blockquote&寂寞&br&吴念真&br&&br&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br&&br&&br&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 &br&&br&一直到国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团圆」,而且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学,她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br&&br&男人不久之后从军队退了下来,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交集,各过各的。 &br&&br&不久之后,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寒暑假也先往外婆家跑,通常都要快开学了才勉强回去住几天,顺便拿生活费和注册钱。 &br&&br&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她给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太不成材还是怎样,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差别待遇,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儿子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br&&br&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到钱才出国,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一鼓作气,说他的退 休金可以拿去用,「不然最后说不定被那个王八蛋找各种理由拿去败光光!」他说:「女儿哪天拿到美国学位,至少我脸上也有光。」 &br&&br&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爸爸,谢谢!」不过,才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br&&br&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弟弟在她出国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陆之后音讯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脏癌过世都没回来。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br&&br&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有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车回来,说是去参加一个军中朋友的葬礼;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今天老宋那张遗照真不象样!」 &br&&br&后来阿照帮他买了,之后也忘了问他到底用了没,或者拍了什么?去年冬天他过世了。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大迭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更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干燥剂并且罩上一个塑料套。 &br&&br&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一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人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 YA。 &br&&br&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公路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 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 &br&&br&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br&&br&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民国九十八年秋。」 &br&&br&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blockquote&
吴念真有篇短篇叫做《寂寞》,当年读到最后的时候真的被触动了,心里想,啊,原來這就是寂寞。 似乎很多人都被感动了,忘了说,这篇文章出自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一本很好看的故事集。 (ps:很多人都很喜欢这篇,我也是。前几天在fb上问吴先生是否…
其实我希望回答的人能去看看郎朗的自传。九十年代末的时候,钢琴在我的家乡突然火了。因为地方偏远,我不太确定这是八十年代钢琴风的余热终于烧到了我的家乡,还是因为郎朗而再次烧起的钢琴热。&br&那时候我也跟风学了半年,但因为太枯燥很快就放弃了。&br&可以说,那时候学钢琴的大部分人,带着虚荣心和攀比心,以及一份含糊不清的望子成龙梦。相比较起来,八十年代兴起的那股钢琴热可能更纯粹一点,带着改开之后对西方世界的好奇。&br&郎朗的自传出版得挺迟,我那时都上了中学,同时流行的还有另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归类在励志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郎朗的自传是另一本成功学的书。&br&直到前几天我才看了这本书,现在还没看完。就我看过的部分来说,能把这书当成功学范本的家长,恕我直言,脑子有坑。&br&&br&这本书因为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有时候句子很奇怪,但不影响阅读。&br&郎朗的爷爷是音乐教师,后来因历史原因转职成工人。他爸郎国任一直立志成为二胡演奏家,但因为文革而耽误了入学年龄,后来再考沈阳音乐学院,虽然前两轮都考了第一,但因为虚报年龄最终被淘汰。可以说,他爸心里一直是不服的。&br&诸位逼孩子学琴的家长,扪心自问一下,你自己曾把音乐当成理想过吗?&br&&b&后来郎朗出生,不到一岁就能哼出调,最爱哼《大海啊我的故乡》,然后两岁半的时候,看完猫和老鼠,自己跑到钢琴上把刚才的主旋律弹出来了。这两件事,才是真正让郎国任意识到儿子有比自己更出色的音乐天分,下定决心让郎朗学琴,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实现出来。&/b&&br&郎朗一开始由郎国任教钢琴,直到郎国任觉得该找个老师了。这时候有人推荐了朱雅芬教授。&br&那个年代,文革打击面太广了。朱老师原本在上海,家境良好,从小由讲英语的修女带大,后来知识分子下乡,来到沈阳农村,干了八年农活,没碰过钢琴,连聊都不能聊,聊起巴赫,那你就是小资产阶级份子,腐朽!&br&&b&看朱雅芬老师因为郎朗接受外媒采访,气质和善,英语说得比我这个大学毕业的好多了。她说她立即就察觉出了郎朗的天分,别的孩子弹钢琴,会紧张地看着她,等她评价,而郎朗则是表演,似乎只是想给她看。&/b&&br&&b&郎朗自己也喜欢朱老师,他说,一个大人若是喜欢一个孩子,这孩子立马能感觉的到。朱老师当时夸我身上的衣服好看,我特别开心,因为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件制服。&/b&&br&&br&然后朱老师回忆起一件往事(不是自传里看到的,似乎是哪个纪录片),她当时和丈夫以及婆婆住在一起,郎朗每次来练琴,和她打完招呼,会去他婆婆的屋里敲个门鞠个躬说声打扰了,再回来练琴。朱老师也因此觉得郎朗更值得一教。&br&我之前看谭盾老师上艺术人生,说起第一次见郎朗,当时他去做客,郎朗给他弹了首钢琴,他异常吃惊,因为弹的竟然是他大学时候作的一首曲子,他作完后从没演奏过,他根本不知道郎朗竟然会弹这首曲子。谭盾对朱军说,那时候他就觉得,郎朗弹得真好,这首曲子仿佛就是给郎朗弹的。&br&其实郎朗身上,有种中国人的礼节性。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有心机会做人,喜欢他的会说他情商高人好。总之,郎朗没有丧失掉正常人的交际能力。某种意义上,他很世俗,同时他也热爱这份烟火气,他想活得热闹一些,正常一些。他可以在半小时内谈好三份商业合同,他每年呆在国内的时间加起来也就两个月,但他能做到比很多一年到头呆在国内的人更有影响力。&br&后来朱雅芬教了郎朗一段时间,觉得郎朗应该去北京发展,应该考央音附小,他呆在沈阳是种浪费。于是郎国仁决定带着九岁的郎朗去北京。&br&郎国仁那时候在当特警,他本来寄希望于工作调动,但他的职业实在不好安排去北京。于是他决定直接辞职,带郎朗去北京学习考试。&br&在北京租的房子,脏乱,隔音效果差。郎朗练琴,有人直接砸了一个玻璃瓶到他家门上,里面装的是刺激性气味的消毒水。&br&郎朗去年人物采访,说起北京申奥失败那天,他还是一大早起来练琴,有人直接过来砸他家门,骂他,好像申奥失败是因为他的钢琴一样。郎朗补充,其实我挺同情他们的,毕竟那墙也就那么厚。&br&整个北京,郎朗现在仍然不那么喜欢。&b&他在北京拜的第一个老师,是朱雅芬推荐的央音教授,那人不喜欢郎朗,勉强收下后,整整骂了郎朗半年,每天都说,你弹的太差了!简直可怕!你没有天分!而且一点都不努力。最后对着郎国仁说你们东北人,就是土豆脑袋,懂什么钢琴,回你沈阳去,别弹琴了。&/b&&br&&b&郎朗和郎国任都不明白为什么。郎国任的做法是让郎朗更加努力练习,加倍去讨好老师。而郎朗一个错都不敢,每天死命练习为了让老师满意,直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弹得根本没有问题,结果还是老师的一顿责骂。&/b&&br&&b&这老师打击了郎朗半年多,终于把郎朗扫地出门了。&/b&&br&&b&郎国任打回电话问朱雅芬,朱雅芬很吃惊,说,她不会看不出郎朗的才华,她以前不是这种人啊。&/b&&br&&b&直到后来,郎国任和郎朗才知道,他们的问题是没给老师红包。那时候央音老师手下,能考上央音的学生是有名额限制的。&/b&&br&&b&你有钱有才华最好,考上央音,你们开心,我也有钱拿。&/b&&br&&b&有钱没才华也行,反正学费充足,没钱没才华呢,就随便教教,到时候不占用名额。最讨厌的是郎朗这种有才华没钱的,去考试,肯定能考上,占用老师名额,还不给钱,这老师巴不得郎朗放弃直接走掉,可是郎朗听了半年责骂都没放弃,最后这老师忍不住了,只能直接明说,把郎朗扫地出门了。&/b&&br&后来朱雅芬又帮郎朗联系了赵屏国老师,&b&郎朗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央音附小&/b&,不过这是后话,在郎朗被第一个老师扫地出门却不知道原因,同时没有找到第二个老师的那段时间里。郎朗和他爸爆发了最大一次冲突,也是被传播最广的那次冲突。&br&&blockquote&&p&
那一次,父亲和我得顶着雷暴和沙尘暴骑车去发脾气教授的琴房。在春天,强风把肮脏的黄沙从戈壁滩一直吹到北京城,我们浑身都会被沙尘覆盖着。雨一下,雨水就把尘土粘在我们的脸上和衣服上。虽然我穿着我的黄雨衣,每次自行车骑过一个水坑,污水就会溅得我满身满脸。等我们到的时候,我浑身全湿透了,脏兮兮的,父亲也一样。我们在冷风中直打哆嗦,但发脾气教授没有问我们需不需要毛巾。&/p&&p&  父亲说:“教授,如果您让我们把身上弄干了,郎朗就可以开始给您弹琴了。”&/p&&p&  “没这个必要了。”她说,她的声音比冰还要冷。&/p&&p&  父亲问:“为什么呢?”&/p&&p&  “我已经决定不再教你儿子了。”&/p&&p&  死一样的沉默。&/p&&p&  我感到泪水盈满了眼眶。我看到父亲的眼圈也变红了。&/p&&p&  他说:“这我不明白。我的儿子是个天才。”&/p&&p&  “大多数学钢琴的孩子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子女是天才。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的。郎国任,你的儿子不仅离天才差得太远,他连进音乐学院的才华都没有。我恐怕他是不可救药了。”&/p&&p&  父亲争辩说:“但是教授,他赢过比赛,有关于他的各种报道。在沈阳他很出名。”&/p&&p&  “沈阳不是北京。”&/p&&p&  “您一定得再考虑一下,教授。我们全部的赌注都放在这孩子的才华上了。我放弃我的好工作,到这儿来住在一间小破房里,就是为了您能教他。”&/p&&p&  “郎国任,对不起,但是我主意已定。现在,如果你不介意的话……”&/p&&p&  我们走出来时,浑身仍然湿淋淋的。我们又走进了雨中。我抱着父亲的腰,骑车回到公寓。一路上,我哭个不停。我作为音乐家的生命就此毁灭了。我的未来崩溃了。当父亲跨下车时,我看不出他脸上流着的是雨水还是泪水。那也无关紧要了。什么事都不再重要了。&/p&&p&  父亲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我生命的头一回,我感觉到他是一筹莫展了。我没了老师,没了准备音乐学院考试的路子,他不知道如何去把握这个现实。在这个庞大、无情的城市里,我们无亲无故,失去了方向。&/p&&p&  我唯一的安慰是我上的那所小学的校合唱团。合唱团的指挥请我为合唱团作钢琴伴奏,我特别喜欢伴奏,因为合唱团的小孩子们都夸奖我的演奏。我取代的那个钢琴伴奏以前总犯错,但我很少出错。在我生活中很凄惨的那段时光,我觉得没人欣赏我,也觉得自己没有才华,只有合唱团是我生活中唯一的亮点。&/p&&p&  在发脾气教授拒绝教我的第二天早晨,父亲提前一个小时叫醒了我。&/p&&p&  他说:“我想要你每天上学前多练一小时的琴,每天放学后再多练一小时。你三点回家后,一直要练到六点,而不是五点。”&/p&&p&  我觉得那毫无意义。我练琴是为了谁呢?但父亲此刻的心境是容不得我有任何疑问的。在他的眼睛里有一份我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疯狂。&/p&&p&  他说:“你一定得像活不过明天那样地练琴。你必须练到每个人都能看到,没有人有理由拒绝你,你是第一名,永远会是第一名。”&/p&&p&  那天在合唱团排练的时候,我试图忘记发脾气教授,还有父亲不正常的情绪。老师对我的表现多有褒奖,但她觉得合唱团还需要再花点工夫,于是她把排练时间延长了一个半小时。我知道如果不能在三点钟开始练琴,父亲会生气,但我没有选择。我心想,一旦我告诉他,事实上,我下午一直在弹钢琴,他就会平息下来。&/p&&p&  排练结束后,我快步走回家去。在我快走到楼门口时,我可以看见父亲从我们家十一层的阳台上探身望外看。他冲着我声嘶力竭地喊叫着。&/p&&p&“你都上哪儿去了?回来这么晚!你这个没信用的家伙。你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你把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毁了!”他的声音尖锐而又狂野。父亲以前也吼过我,但从来没这样。他听起来真的像是疯掉了。等我进了房门后,他对我的攻击就更厉害了。&/p&&p&  “你耽误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练习,这两个小时你永远也找不回来了!”他叫嚷道,“太晚了,时间补不回来了。什么都太晚了!一切都毁了!”&/p&&p&  我说:“这不是我的错。老师要我留下来排练——”&/p&&p&  “我不信。”&/p&&p&  “爸,我没说谎。我——”&/p&&p&  “你是个骗子,你是个懒虫!你太不像话了。你没理由再活下去了,一点理由都没有。”&/p&&p&  “您这都是说些什么啊?”&/p&&p&  “你不能灰溜溜回到沈阳!”他狂喊道,“人人都会知道你没考进音乐学院!人人都会知道你的老师不要你了!死是唯一的出路!”我开始往后退,远离父亲。他的吼叫却越来越响,越来越歇斯底里。“我为了你放弃我的工作,放弃了我的生活!你妈为了你拼命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个人都指望着你,你倒好,回来这么晚。老师不要你了,你还不练琴,你还不照我说的去做。你真是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即便现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这样对我们俩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后我死。”&/p&&p&  在我生命中头一次,我感到了对父亲的深深的仇恨。我开始诅咒他。&/p&&p&  “吃了这些药片!”他边说,边递给我一个药瓶——我后来才知道瓶里装的是药性很强的抗生素。“现在就把里面三十片药片全都吞下。吞下去,你就会死,一切都会结束。”&/p&&p&  我跑到阳台上,想要躲开他。&/p&&p&  他尖叫道:“如果你不吞药片,那就跳楼!现在就跳下去!跳下去死!”&/p&&p&  他冲我跑过来,我开始使劲踢他。我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狂暴的行为,但我害怕他会把我从阳台上扔下去。在那一刻,我感到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我想象自己从十一层楼摔下去,脑袋落到人行道上摔得粉碎,我的血,我的生命一点点从我身体里流走。&/p&&p&  我央求道:“停一停!你这是疯了!别来碰我!我不想死!我不会死!”&/p&&p&  我又跑回屋里。&/p&&p&  父亲喊道:“你要是不跳楼,那就吞药片!把每一片都吞下去!”&/p&&p&  我从小到大父亲都一直教我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我的双手,它们是我身体中最宝贵的部分。但此刻我开始用拳头砸墙壁。我想要把双手砸成肉泥,把每根骨头都砸断。我用手猛击墙壁,就像拳击手猛击对手的脸。&/p&&p&  父亲叫道:“停下来!”&/p&&p&  我也大声叫道:“就不!”&/p&&p&  “你会毁了你的手!”&/p&&p&  “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钢琴。如果不是钢琴,这些事都不会发生!钢琴让你发疯。钢琴让你想要杀死我!我恨这一切!”&/p&&p&  父亲尖叫道:“停下来!”&/p&&p&  他跑过来,搂住我,开始抽咽起来。“停下来!”他不断地重复着,一边把我抱进他的怀里。他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对不住你。但是你不能伤了你的手。郎朗,求求你,别伤了你的手。”他亲吻了我的手指,亲吻了我的脸颊,但我还是不停地诅咒他,踢他。&/p&&p&  他说:“儿子,我不想要你死。我只想要你练琴。”&/p&&p&  我边哭边说:“我恨你。我再也不会练琴了。只要我活着,我就永远不会再碰钢琴。”&/p&&p&  再也不练琴。&/p&&/blockquote&以上是自传里的内容,而郎朗母亲之前从不知道这件事,直到郎朗的自传出来她才看到。在发布会上她直接说郎国任你这事也太狠吧。有记者问郎朗父亲后悔吗,他摇头,但这时郎朗母亲说道,我后悔。&br&其实郎朗在北京遇到的第一个老师非常令人心寒,比看不出来才华还恐怖的是,她看出来了,但却想要毁掉他。&br&郎朗和父亲因为这次争吵开始冷战,而郎朗真的三个月没碰琴,不管他的父亲如何道歉如何央求,郎朗总是拒绝练琴。虽然他很快就觉得没有弹琴的日子实在是无聊,他想要练琴,但又不想让父亲高兴。就在这时,郎朗遇到了一个促使他重新开始练琴的人。&br&某天他在菜市场里游荡,随手去敲西瓜听声音,这时,卖西瓜的小贩看到了他,对他说,这手指可真长啊,适合弹钢琴。&br&这个小贩后来被郎朗称作二叔,成了他父亲和他的朋友。郎朗听到他这么说,回答道,我是个退休的钢琴家。&br&小贩被逗乐了,问,你几岁呀?九岁半?九岁半你就退休啦?&br&于是郎朗开始和他倾诉这件他在心底压了很久的事,之前合唱队的老师也问过郎朗为什么不参加合唱队了,郎朗想和老师说话,但又觉得说出真相会让老师为难,毕竟是这个老师让他拖延时间的。所以他谁都没告诉。这时候突然遇到一个对自己感兴趣的陌生人,郎朗变得很想聊天。&br&后来郎朗带着他爸见了这个二叔,于是二叔就成了他们之间的传话人,二叔还经常带点东西去给他们做饭。后来有一天,二叔对郎朗说,你弹首曲子吧。郎朗一开始不乐意,于是二叔说,就当给我弹了,我想听。于是郎朗开始了弹琴。&br&&b&二叔后来回忆说起郎朗成名后,先给他母亲在沈阳买了房,然后又给二叔在北京买了房。“郎朗这孩子你叫我怎么夸他呢,太好了,没法夸。”&/b&&br&后来随着朱雅芬老师推荐的第二位老师赵屏国接受了郎朗,郎朗的备考生活又走向了正常,最终考取了第一名,进入了央音附小。&br&后来学校选人参加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选了五个人,郎朗没有被选上。郎国任觉得自己的儿子完全有资格参赛,但学校表示没选上就是没选上,你们可以自己去德国报名,但一切路费需要自己出,于是郎国任一咬牙,决定自己借钱去德国。其实这事很微妙,如果你去了德国也没进入决赛,多尴尬啊。&br&&b&于是郎国任和郎朗没有什么经验,自己对着比赛分析谱子,最终,郎朗拿了这届比赛的金奖(第一名),宣读到郎朗时,郎国任在远处的看台上哭了,有人告诉了郎朗你父亲哭了,郎朗不相信地表示,我父亲才没有哭的能力。&/b&&br&郎朗证明了自己是有这个能力拿第一的,他可以把其他参赛者甩在身后,讽刺的是,郎朗一开始并没有被选中参赛。&br&郎国任对郎朗的才华有种天生的信任,他总是相信郎朗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而郎朗也知道父亲对自己有种孤注一掷的信任感。&br&郎朗最初对父亲是又爱又恨,他和母亲更为亲近。但后来郎朗也逐渐感受到父亲的决心是支持自己朝前走的一大因素。&br&后来郎朗(13岁)以公派的身份参加柴可夫斯基青年组比赛并赢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时郎朗和乐队一起演奏,郎朗之前练协奏的方式就是在钢琴旁摆个电视,把电视想成乐队)钢琴大师格拉夫曼看过他的表演,给他寄来报名表、邀请函以及给美国领事馆的信,希望他尽快参加柯蒂斯学院的入学考试,于是郎朗从央音退学,师从格拉夫曼。&br&&br&刚见到格拉夫曼的时候,郎朗还想参加其他比赛,按他父亲的想法,把国际比赛的第一名都拿一遍。而格拉夫曼制止了郎朗这种急功急利的行为,劝他开始学习,不要想着比赛,郎朗的父亲很奇怪,不比赛谁服气他呢?他怎么当职业钢琴家呢?格拉夫曼对他说,郎朗不需要比赛也能当职业钢琴家。&br&郎朗和格拉夫曼的课,郎国任几乎都会去,他也做笔记。有时他和郎朗会有一些争吵,他叫郎朗在意别人的意见,哪怕是傻瓜的话也该听一听,而郎朗觉得这简直不可理喻。&b&两人有次争吵,郎朗说自己长大了不再需要他了。郎国任似乎受到触动,不再和郎朗吵,开始心灰意懒地收拾起东西,打算放手,订好了回国的机票。而郎朗思前想后,最终和同学跑去机场,把父亲留了下来&/b&。&br&1997年底,在格拉夫曼的引荐下,郎朗通过甄试,和国际上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成为了职业钢琴家,郎朗此时十五岁。&br&他偶尔会心急,想参加演出,但所有的面试人都告诉他,再等等,再等等,你还年轻。直到他十七岁的一天,著名指挥埃森巴赫突然叫郎朗来,想听他弹琴,他叫郎朗随便弹一首,而郎朗自信于自己曲目大,让埃森巴赫随便点一首,于是埃森巴赫开始点曲,他本来只打算随便听听,听半小时就行了,结果一首一首点下去,不知不觉听了两个半小时,直到必须离开了为止。&br&这次听曲的结果是,埃森巴赫直接把郎朗从第六替补提到了第一替补。不久之后,钢琴家安德烈·瓦茨因为生病退出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的表演,于是埃森巴赫直接叫郎朗来替场,告诉他要演柴可夫斯基第一协奏曲。五个多小时的表演非常成功,郎朗和乐团出去吃饭时,有人问他会弹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吗?于是郎朗和乐团又回到了演奏厅,背谱演奏出了这首他两年多没练习过的曲子。出色的演奏能力和记忆力让郎朗一举成名。&br&郎朗还没成年,就已经成名了。&br&&b&后来03年,他在卡内基独奏时,把他父亲请上了台,一起合奏了《赛马》。郎朗之后解释说,我父亲曾经也练习过乐器,他也想成为演奏家,他年轻时候曾一度离梦想那么接近,最终却失败。我想借由和他同台演出,在我梦想实现的过程里,也实现他的梦想。&/b&&br&&b&郎朗那次表演和他父亲一起接受了掌声。&/b&&br&他和他父亲的关系毫无疑问非常复杂,郎朗一边惧怕他,一边却又怜惜他。他知道父亲的音乐梦想和自己的音乐梦想其实是重合的。最终牺牲一代人而成就另一代人。&br&后来郎朗又和父亲师父的儿子,果敢,也是一位二胡演奏家,合作过赛马以及二泉映月。因为父亲的关系,郎朗其实非常喜欢二胡,他说自己小时候的钢琴声里只有快乐,而二胡声就完全不同,里面全是悲伤。&br&&b&与之前很多答案里说的郎朗是逼出来的“匠人”相反,我认为郎朗其实是天生的。他幼儿园时期非常内向害羞不肯去幼儿园,于是主动和父母说请让他留在家里练琴,还提议父母可以把录音机留着去上班,自己练琴时会录音,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没有出去乱玩了。郎朗后来也的确这样做了。后来在北京他和父亲争吵,本来只要练一小时就好了,郎朗心里生气又练了一小时钢琴才平静下来,钢琴能极大地缓解他心里的不如意。&/b&&br&郎朗其实很敏感,他的问题可能是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机会看很多书和绘画作品,但前段时间听说他已经开始抓这方面了。很多人都说,富三代才能出一个艺术家,郎朗的家境让他没办法慢慢出名,如果他在最初放慢了脚步,他和他父亲只能等着饿死。他只能在最开始逼迫自己,拿一种体育竞赛一般的作风令自己的才华快速得到别人认可,郎朗如果慢悠悠来,连央音的门都进不去,更别说公派去参加比赛。&br&穷困过的人,才知道出现一个机会有多难,抓不住就等着吧。&br&&b&郎朗后来去牛津大学演讲,有学生问他,你觉得天赋和努力的关系是什么,比如你的音乐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被创造出来的?郎朗回答,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b&&br&&br&2012年春晚后,有朋友来对我说,郎朗就是胸口碎大琴弹不出来肖邦,我说你先听听,我们再谈?&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cwNjQyNjI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郎朗 肖邦离别练习曲&i class=&icon-external&&&/i&&/a& (随便找了个链接),大家可以听听。&br&&br&朱雅芬老师现在在深圳帮郎朗处理音乐学校——郎朗音乐世界的事,有人说起有次音乐世界开年会,音响放很大,大家也各种high,朱雅芬看到郎朗还在忙,直接生气了,起身要走,骂郎朗说,你还在乎不在乎自己身体了!你开这么大音响不怕自己聋啊?郎朗直接停止了年会,跟大家道歉,说朱老师要走,我送她回家,我也不能留了。&br&郎朗年轻时有过一次,去某个国家开演奏会,朋友请他去玩,听了五个小时各种劲歌,回去直接就聋了,只能听到兹兹声,第二天醒来去排练还是这样,钢琴弹得慢处他根本听不见声音……然后他朋友就被指挥骂惨了……他一周之后才缓过来。&br&&br&补充一句今天看到的郎朗接受意大利杂志采访时说的,&b&“我学习了各种类型音乐,我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国文艺复兴的区别,但是最终我登台演奏的是音乐,而不是理论。”&/b&&br&&b&“我是一个古典音乐家,但我也是新千年的人。我不想推开世界,我想拥抱它。”&/b&&br&&b&以及记者说郎朗唯一一次拒绝他的要求,是他建议郎朗把腿放到前排椅背上,这样拍起来更舒展,郎朗笑着拒绝了,说我们这是在剧院里,不是在看电影。&/b&&br&这个采访翻译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bphotos/large/mid/8507/pid/be0c674agw1evkqnajugjj216o453b2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br&评论里@&a href=&/people/di-kou& class=&internal&&翟蔻&/a& 给了我一个链接&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翻译】明镜在线:郎朗+哈农库特&i class=&icon-external&&&/i&&/a& 《只有灾难边缘才会产生高质量》。 是郎朗和哈农库特的采访,郎朗和他合作的莫扎特专辑拿了去年的德国回声奖。挺有趣的。&br&PS.刚才搜了一下,发现郎朗生病生得还挺全的,中耳炎,手部拉伤,肠胃炎(严重到回家呆了几个月时刻插着两根管子监视肠胃)……之前只看到他各种到处跑,好像天生自带兴奋剂一样,现在想来他真的挺拼。&br&&br&——————————————————&br&11月3日更新&br&把我关于郎朗的其他答案链接也放一下吧&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郎朗为什么只弹琴不作曲?中国有世界级的作曲家吗? - 梁文音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郎朗将来能在音乐史上达到什么样历史地位? - 梁文音的回答&/a&&br&没想到随手写的答案竟有这么多赞。修正一下:评论里有人告诉我,郎朗妈妈不是郎朗出自传的时候才知道郎朗爸逼郎朗那件事,而是之前报纸的报道,还跑去把郎朗爸骂了一顿。&br&还是如我最开始的那句话,我不认为这种成长方式值得学习。郎朗说起自己十多岁去新加坡演出,那时还没出名,主办方只能报销他的路费,郎爸没钱就没跟着去。郎朗一个人坐飞机下飞机,再被陌生人带着去排练,后面见到指挥和见到亲人一样,可惜指挥也只能陪他一会,因为指挥说对不起我晚上要陪老婆孩子吃饭,于是郎朗又只能一个人呆在宾馆。郎朗说他喜欢热闹,他讨厌一个人。现在的巡演,偶尔他还会请小学同学去。他甚至打算编音乐教材,有些人说郎朗才三十多岁,就开始做很多人上了年纪才会做的事,回馈过去。&br&郎朗说自己在北京没有童年,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在尽力成为一个成年人。&br&不过郎朗也说,自己现在和父亲的关系已经改变,父亲从他成年后开始逐渐放权,现在他们正逐渐变为朋友。每次郎朗听到好听的歌,还会跑去弹给父亲,问,怎么样?好听吧?&br&&br&——————————————更新——————————————————————————&br&&b&刚刚@飞行的喵星人 私信我,告诉我在郎爸出版的《我和郎朗30年》一书记载:郎爸是真懂音乐,真的用心琢磨音乐。在北京时,他曾辅导过很多琴童考央音,以赚取生活费。而且很多学生经过他的辅导,顺利考上了。郎爸的辅导水平还是很高的。&/b&&b&郎朗入学柯蒂斯后,郎爸更是辅导了好几个琴童,有的考上了柯蒂斯,有的考上了茱莉亚。有些学生在上柯蒂斯时,家长不能陪读,也交给郎爸看琴,甚至帮忙辅导。&/b&&b&时至今日,郎朗已经不需要郎爸的辅助和指导了。所以是郎妈跟随他在国外巡演,照顾他的生活,郎爸帮他在国内照看音乐教育,比如每场音乐会前的准备工作,琴童合练的准备工作等。&/b&&br&说实话,喵星人私信我的这番话,也刷新了我对郎朗父亲的一些看法,他确实也喜欢音乐,而且真的能看出孩子的天赋。&br&这些年郎朗爸也在反思,对其他琴童和公众媒体都说,要因材施教。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学郎朗。&br&最后附上一个视频&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M4MjQ3ODQyOA%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br&和音乐&a href=&///?target=http%3A///collect/Fsuccess%3D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郎朗参与的电影音乐&i class=&icon-external&&&/i&&/a&&br&周末愉快。&br&&br&后面回答评论里的李云迪粉,我希望你不要再扭曲事实抹黑郎朗了,不要逼我逐条反驳。&br&&b&我就上两张图,欢迎大家谷歌。&/b&&br&&b&lang lang &/b&About 1,54,00,00,000 results&br&&b&yundi li&/b& About 3,77,000 results&br&&br&&img src=&/74c88bcd2ad_b.png& data-rawwidth=&586& data-rawheight=&5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74c88bcd2ad_r.png&&&img src=&/3e032dcbd0e6ab3a92d191_b.pn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3e032dcbd0e6ab3a92d191_r.png&&顺便给那些说喜欢郎朗是智商问题的云粉两张图。虽然我极不喜欢拿周边八卦评价一个钢琴家。&br&&img src=&/7e28f4d4bf5b4ec54090a47cbfa4a37f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7e28f4d4bf5b4ec54090a47cbfa4a37f_r.jpg&&&img src=&/efeba965fa405b11747dade_b.png& data-rawwidth=&817&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7& data-original=&/efeba965fa405b11747dade_r.png&&&br&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你问我兹持不兹持你们的说法,当然是兹持啊。
其实我希望回答的人能去看看郎朗的自传。九十年代末的时候,钢琴在我的家乡突然火了。因为地方偏远,我不太确定这是八十年代钢琴风的余热终于烧到了我的家乡,还是因为郎朗而再次烧起的钢琴热。 那时候我也跟风学了半年,但因为太枯燥很快就放弃了。 可以说…
&p&&b&一定要谨慎对待那些从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你的人。&/b&
无论对方是真喜欢,假喜欢,还是以为自己很喜欢、其实没那么喜欢,都一样。&/p&&p&当一个人在表达自己对你的喜欢的时候,就好好谢谢他对你的喜欢就好。
&u&“因为对方喜欢你,所以你也去喜欢对方”,这种想法与做法是错误的。&/u&&/p&&p&在无法确定自己能不能给得了对方相似情感的时候,不要轻易的上车。很容易熄火。&/p&&p&爱情也好,友情也好。
你以为是一段美好的故事、一段长久的友谊,很多情况下最后都可能是不了了之。
对她、对你都很难熬。&/p&&p&“原来你就是这样的啊”
“接触后就觉得没什么了”
“性格不合适”&/p&&p&喜欢是一样盲目的、不持久的东西。
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喜欢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惊喜与高兴,但是真的,被表达的人,不要急着跟上对方,也一样去喜欢、去立刻与之相交。&/p&&p&可能这年头人都寂寞。
能遇到一个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的不容易。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一下子就打开心,觉得能成为好朋友。
“原来你就是这样的啊”
“接触后就觉得没什么了”
“性格不合适”&/p&&p&七年时间,这一类事件,我死了六次。
每次都是被人好喜欢好喜欢,于是就忍不住因为对方喜欢我所以就喜欢别人。
然后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怎么了,就没有再继续好好走下去了。
真的挺可惜的。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一颗星球。
我刚刚登上,还未勘探,还未了解,对方就一个抽身杀得我措手不及。
感情这件事,每个人的速度不一样。
喜欢这件事,每个人的持久度不一样。
适合这件事,每个人的契合度亦不一样。&/p&&p&评论中@Jeremy yu说:
&b&反之亦然,一开始觉得自己很喜欢别人,也要保持谨慎呢。&/b&&/p&&p&我22岁前总是被人喜欢。
我22岁时终于自己主动去喜欢人。&/p&&p&&u&&b&后来发现,的确,我们都是闭着眼睛喜欢着自己喜欢的人而已。
他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样,在一开始喜欢对方的时候根本不在意。&/b&&/u&&/p&&p&如果我特别喜欢你,欣赏你这个人,然后告诉你?
你一高兴,好啊,那我也喜欢你,我们做朋友吧。
于是我们接触越来越多,突然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你好像也没那么好,我好像也没那么喜欢你了,于是抽身离开。
你会不会很心疼?
我也没办法啊,不适合啊。&/p&&br&&p&想一想,你和你最好的朋友、最长久的朋友、甚至是最普通的朋友,一开始真的是因为一方特别喜欢另一方吗?反正我都不是。
自然而然走到一起的人,才是真适合。
不要因为别人喜欢你,就也一样开始去关注、去喜欢对方。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么对待喜欢我的人的。我后悔没早点知道这个道理,早点高冷起来。害人又害己。&/p&&br&&br&&p&大概就是&/p&&img src=&/7bc9f191badca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0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bc9f191badca3_r.jpg&&&p&但是这时候的我其实还不明白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会不断的一遍遍问我自己
&b&是不是我真的特别low
才会让你在接触之后产生“这个人也不过就是这样”的感觉
所以你才会抽离 &/b&&/p&&br&&br&&br&&br&&p&&b&我从来没想过,其实一开始我们对另一个人的喜欢就是肤浅的,就像雨天看到有彩虹、心里一动,就觉得是喜欢了。&/b&&/p&&br&&br&&br&&br&&img src=&/cca124b1c37ccf2e8981f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cca124b1c37ccf2e8981f_r.jpg&&&br&&br&&p&日 一稿 全完结束。&/p&&p&昨天写完今天点赞达到2K,然后从满满的赞同的评论里,开始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基本是:
一开始喜欢是真的就认真表达有啥不对?
我不主动我们还怎么有故事?
如果按这个标准,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喜欢谁了。没用的。这是没用的经验。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p&&p&我说了啊。&/p&&p&&u&“因为对方喜欢你,所以你也去喜欢对方”,这种想法与做法是错误的。&/u&
在无法确定自己能不能给得了对方相似情感的时候,不要轻易的上车。
喜欢就喜欢着呗。
喜欢一个人是一种幸福,被人喜欢也是一种幸福。
但是要是因为你喜欢我我就喜欢你,被喜欢的人选择了这样的做法,70%的情况下都是死。
&u&只有当两个人在其他地方能自然而然走到一起的,才是真正的合适。&/u&&/p&&p&下次再遇到喜欢的人,就跟他说你喜欢他啊。&b&不用掩藏自己。&/b&
下次再遇到别人表达对你的喜欢的时候,就好好说谢谢就可以啦。&b&不要有负担。觉得我一定要好好的回报你,甚至以相似的喜欢来回报你,才对得起你。&/b& &b&如果你们真的有缘分,适合彼此,肯定之后还会有交集的。&/b&不要急于求成,马上就成为好朋友,甚至在一起,一辈子那么长,总是会有机会相互陪伴下去。&/p&&p&另外,反对的小伙伴们请再看看评论里大家的评论,被人喜欢后抽身被虐的真的不是只有我一个,我们真的很不容易啊啊哭。QAQ。大部分人真的没那么强大的自我抗压能力,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我们只是想要减少重蹈覆辙的次数而已。
&u&并且,我说的谨慎对待,不是就直接拒绝呀。&/u&&/p&&p&日收到小伙伴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09d9f65aebf6815d33f& data-hash=&309d9f65aebf6815d33f& data-hovercard=&p$b$309d9f65aebf6815d33f&&@LockerloveJohn&/a& 的消息 我觉得这才是正解&/p&&img src=&/b52c34a71414adb3e241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8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b52c34a71414adb3e241_r.jpg&&&p&长大后 要学会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的人 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
&b&比起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喜欢与崇拜 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人&/b& &b&这不是自私 而是在对自己负责的时候 也在小心的保护着对方 都不容易其实&/b&
与诸君共勉&/p&&br&&br&&br&&br&&br&&br&&br&&br&&br&&br&&p&——————如果有非常非常反对的,比如你特别喜欢一个人对方却一口咬死,比如你追一个女生三年对方却一直不回不应不拒绝还给你希望的,觉得我说的完完全全是错误的,简直是误人子弟的,请接着看一下:&/p&&p&&b&这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b& &b&在具体条件下有具体情境和对策、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对策。&/b& &b&很多事情从A面成立,从B面也成立,你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去好好分析。&/b& &b&我仅仅保证我所言是我根据我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虽然没有半点虚假,但是不一定对你适用。这个不是普世的经验,没有完全对的可能性。&/b& &b&你可以先看看,留个印象,按照你自己的想法、顺从你自己的心去做,然后过了几年再对照。不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觉得我是在以偏慨全、觉得我是在阻碍你们喜欢的人喜欢你、觉得我是在助长那些钓着你的男孩女孩。&/b&&/p&&br&&p&请允许我坚信:&/p&&p&1.
大部分的人都很普通。&/p&&p&2.
&b&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是在拿她的闪光点去推测她这个人,所以接触之后,原来不过这样啊&/b& &b&当我们和一个人其他方面有交集,突然发现原来她还有这样的闪光点,所以很吃惊,原来你这么棒啊&/b&&/p&&p&虽然都是同一个人,但是对某些人来说是宝石变草包,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是草包变宝石。&/p&&p&3.
真的不一样的。&/p&&p&4.
的确有接触后发现原来比自己想象的更棒的人,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你是不会在一开始就觉得他好棒好厉害好有意思好喜欢的,所以才在某一天发现自己捡到了个明珠。&/p&&br&&p&公众号:吃鱼
一字一经历,希望能对你有用。如有转载请先联系。感激不尽。&/p&&p&最后,打一个小广告:&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3NTQzNjY0N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b100df76a820d3dc1a1352%26chksm%3D8404e7ecb3736efaffe8de9dbae45ecaafa971309ab%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边旅行边赚钱?&i class=&icon-external&&&/i&&/a&等抽完奖就来删掉。&/p&
一定要谨慎对待那些从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你的人。
无论对方是真喜欢,假喜欢,还是以为自己很喜欢、其实没那么喜欢,都一样。当一个人在表达自己对你的喜欢的时候,就好好谢谢他对你的喜欢就好。
“因为对方喜欢你,所以你也去喜欢对方”,这种想法与做法是错…
&p&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鼓起勇气进入星巴克,在那之前我对这个高档饮料的认知还存在于著名作家郭敬明老师的小说里。我像一个刚进城的土鳖,惊叹那儿的人居然是横着排队的,惊叹那里的人每个人都坐得笔直戴着耳机面无表情地盯着眼前的笔记本,惊叹服务员叫号时用好听的声音喊着“X先生您的饮料好了”,服务态度真对得起30块钱。&/p&&p&于是我举着这杯高档饮料拍了一张意境唯美的照片,还用了3个P图软件来修图,发了一条朋友圈。&/p&&p&&b&本意就是记录一下我生活中的珍稀时刻,因为对那时的我来说,30块的饮料是真贵,确实值得我发一条朋友圈。&/b&&/p&&p&后来,微博上突然冒出这样一条调侃的段子。&b&去&/b&&b&星巴克不拍照,那就是白喝了。&/b&讽刺的就是去星巴克点一杯饮料拍九张自拍的土鳖。对啊,不就是几十块一杯饮料,至于拍照上传朋友圈么,这炫富的方式会不会有点LOW?&/p&&p&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默默地翻出了那条尘封的朋友圈,删掉。&/p&&p&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周围掀起了一阵健身热潮。朋友圈被健身的人刷屏,有的PO一张运动完大汗淋漓的自拍,有的PO今天跑的里程,有的PO人鱼线马甲线。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朋友圈都会献上我的膝盖和真诚的一个赞。&/p&&p&多么正能量和励志啊,于是我也办了一张卡,买了一身装备,加入了健身大军。偶尔也会发几条关于健身的朋友圈,有的是立个FLAG监督自己,例如今天一定要跑完几公里。也有是坚持不下去了,抱怨一下健身的辛苦,朋友几枚真诚的点赞或是鼓励都让我充满勇气。&/p&&p&再后来,又有讽刺健身的段子。&b&办完健身卡,发完朋友圈,卡里的钱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健身就健身,好好说话咱能不发自拍么?&/b&&/p&&p&我依旧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默默翻出那些健身的朋友圈,删掉。&/p&&p&再后来,有人吐槽看演唱会发小视频的人很LOW,发剪刀手自拍的人很LOW,秀恩爱的人很LOW,出去吃饭PO美食的人很LOW……我总算明白了,在那群人眼里,就没有什么是不LOW的,&b&只要有一颗充满戾气的心,没有什么是编不出段子来吐槽的。&/b&&/p&&p&更可笑的是,越来越多人被这些所谓段子所影响,发的朋友圈越来越畏首畏尾,我一个室友有一天化了一个很美的妆,自拍了好久。终于挑到一张满意的自拍,发了朋友圈,我刷到以后点了个赞。过了两分钟再看,已经被删了。我很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苦笑着说,发自拍太LOW了。&/p&&p&这时候,大家的朋友圈,好像都不是用来记录日常的工具了。我居然有点怀念那时候的QQ空间,我每天转那些脑残的说说也没人抨击,发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也可以理直气壮。&b&虽然那时的说说所记录的,在别人眼里都是不痛不痒的琐事,可若干年后再看,那可是我独一无二的非主流青春啊。虽然二逼,但是真实。&/b&&/p&&p&现在朋友圈似乎成为论定一个人逼格高低的工具。我们的朋友圈对别人展示的是,经过我们精心包装的,搭着虚空架子的我们的人生。我们耻于跟别人分享琐事,不去三上吃料理都不好意思发美食,旅游不出国都不值得发朋友圈。&/p&&p&似乎这样,你的逼格会有质的飞跃,你就可以跟那些所谓的LOW逼彻底区分开。&/p&&p&可能看到你朋友圈的是谁,&b&大多数都是对你有一定了解的亲人、朋友、同学,&/b&他们会因为你偶尔PO的两三只口红就会跪舔喊你白富美?并不会啊,他们看到这条朋友圈只会跟身边的人说,这二货这个月又要吃土了。&/p&&p&除了在乎别人的眼光,你删朋友圈还有一个原因,是耻于面对过去有点LOW的自己。现在我是可以坦然消费一杯星巴克,但这不代表过去那个喝咖啡也要发朋友圈的我需要被否定。&b&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成长的过程,承认过去的自己蠢或者土,并不可耻。一心想跟过去那个有点LOW的自己划清界限的,才虚荣得有点儿可耻。&/b&&/p&&p&所以发自己的自拍,让别人去膈应吧。就算看到的人会翻白眼说这丑逼也好意思发自拍,那又怎样,老娘就觉得此刻的我美翻了,不发一张自拍记录一下以后老了多后悔啊。什么?看着很烦,朋友圈还有个功能叫屏蔽。&/p&&p&当然感同身受一下,我们希望别人不要对自己的自拍指手画脚,同样也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秀个孩子,好看点个赞不好看划过就是了,以后你也可能抱着你皱巴巴的亲儿子恨不得一天来九张;出去玩刷个屏,也不是炫富吧?也许人家存了一年的钱终于可以去国外自由行了,回个“好羡慕啊风景真美”,也不是很难,对吧?&/p&&p&我一直觉得&b&朋友圈点赞是最最廉价的社交工具&/b&了,点个赞又不花钱也不费事,还能满足朋友的期待,这么便宜的事儿为啥不做。&/p&&p&最后,吐槽朋友圈并不能为你自己带来丝毫的提升,怎么骂十句LOW逼你逼格就能翻翻了?并不能啊。所以真诚地建议,希望做个柔和少点戾气的人,&b&不指手画脚别人的人生,是最好的美德。&/b&&/p&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鼓起勇气进入星巴克,在那之前我对这个高档饮料的认知还存在于著名作家郭敬明老师的小说里。我像一个刚进城的土鳖,惊叹那儿的人居然是横着排队的,惊叹那里的人每个人都坐得笔直戴着耳机面无表情地盯着眼前的笔记本,惊叹服务员叫…
(多图)&br&对,学习绘画确实需要先准备点理论知识。&br&我想向大家说明白的是,会画画的人看生活中的物体跟不会画画的人究竟有什么区别。&br&而这个区别,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绘画思维&/b&。把这个说清楚了,想必大家就会大致有一个学习绘画的思路。&br&&br&我们先明确以下内容所指向的目标是什么,不是做一位艺术家,而是&b&掌握绘画这门技能,使我们至少可以画出看到,或者想到的东西和景色。&/b&&br&&br&那么,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上入手:&br&一、造型能力——就是当我们看到一样东西后,可以把它外观大致的描摹下来。&br&二、色彩能力——就是我们可以画出所见的颜色,并且理解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br&&br&这篇文章的目的便是把这两个方面讲清楚,帮助喜欢画画的朋友入门。&br&&br&因为这二者相结合,便可以应付很多场景的绘画了。先放几张我教过的朋友(零基础成年人)的作品,学习时间每周一次,绝对都没有超过半年,这是为了给大家建立信心,画画并不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非广告,我现在暂时不从事相关工作了):&br&&br&&img src=&/03ff196cf0afaccc6dc2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03ff196cf0afaccc6dc2_r.jpg&&&br&&img src=&/b0fbbafc0d7b6aedd2eb8_b.jpg& data-rawwidth=&1248& data-rawheight=&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8& data-original=&/b0fbbafc0d7b6aedd2eb8_r.jpg&&&img src=&/02e6cfc7feb47a802017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02e6cfc7feb47a802017_r.jpg&&&br&&img src=&/597858eaac1b4515fbed9e55_b.jpg& data-rawwidth=&1248& data-rawheight=&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8& data-original=&/597858eaac1b4515fbed9e55_r.jpg&&&br&一、造型篇。&br&&br&有一个很伟大的画家,叫做:保罗.塞尚。&br&他参加过很多次印象派的展览,但并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之后他慢慢脱离印象派,开始朝着自己对艺术理解的方向默默的前进,晚年他在信中对朋友说:此后一百年里,将没有人能过超越我的成就。结果他显然低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后来他被追认为:现代艺术之父。&br&浓墨重彩地介绍他是因为,“爸爸”的话很重要,我们要听...&br&&br&塞尚说,&b&生活中所有复杂的形状都是由简单的几何体拼接或变形而来的&/b&。&br&&br&这句话实际启发了我们学习绘画的一个基本思路,我们画一个长方体:&br&&img src=&/e2cc409c783d1f740b00db44aea96e00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2cc409c783d1f740b00db44aea96e00_r.jpg&&&br&它被添加细节后可以变成一辆蠢蠢的巴士车:&br&&img src=&/95dcd09eaccd1ff37eef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95dcd09eaccd1ff37eef_r.jpg&&&br&当我们画出一个花瓶的结构时,它实际是由很多的圆柱体和球体构成的:&br&&br&&img src=&/e131fac8090d4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e131fac8090d4_r.jpg&&&br&所以当我们学习绘画时,都是先学几何体的绘画方式——如何去去构造形体,理解透视,怎样去表达它的体积和空间感,然后再去把他们拼接成复杂的静物。学习画几何体的过程有点枯燥,还请有心的朋友们万万耐心,这是一个筑基的过程。&br&&br&现在点明一个比较流畅地学习步骤:&br&&br&1.学会画几何体,明白透视法(近大远小,在二维的纸上塑造三维的空间的方法),明白如何用光阴来表达一个几何体的体积和空间感(五大调子,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br&&img src=&/9bcdc10792a99bba6afe57_b.jpg& data-rawwidth=&775&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5& data-original=&/9bcdc10792a99bba6afe57_r.jpg&&&br&&img src=&/8b8fbdde0f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b8fbdde0f4_r.jpg&&&br&2.学会画静物,有两个要点:一是学会将简单的几何体变形和拼接成静物,如上图这个杯子。二是学会用光影素描来表达不同物体的质感,什么是物体的质感呢:&br&&img src=&/dc2dc673e2ccde4cdf8012cae825886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c2dc673e2ccde4cdf8012cae825886d_r.jpg&&(以上三图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br&&br&3.会画简单的静物组合之后,再画复杂的小场景,比如室内一角,或者画个窗台。其实也不用怕,就只是更复杂一点的静物组合。之后就可以尝试大场景了,风景种种。&br&&br&&br&&br&到这一步,实际你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造型方法了,算是一个会画画的人。我们来说一下一般这种时候的我们和普通人在绘画逻辑上会有哪些差别。&br&普通人拿起笔画画时,总是从细节入手,从描外轮廓线开始一点一点的描绘,简单来说绘画思路就是“看到什么画什么”。你仔细观察儿童作画方式其实就已经是这样,并不能说从细节入手描绘是错误的,画画没有错误的方法,只能说这种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能够把东西画得准确,画的足够还原,看起来也就稍显得不那么专业。&br&&br&而有绘画功底的人会怎样画一样东西呢?先确定物体的位置:&br&&img src=&/a00ccbe662ec0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a00ccbe662ec0_r.jpg&&&br&然后分别确定每一部分的位置:&br&&img src=&/51bb1b21d37c51dbcb591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51bb1b21d37c51dbcb591_r.jpg&&&br&&br&用几何思路构造出物体的外形:&br&&img src=&/6cb71c781ef3bbb390d7df421d7e0cf3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6cb71c781ef3bbb390d7df421d7e0cf3_r.jpg&&&br&再加上光影,这样我们就可以较为准确地还原一个维c小药瓶了:&br&&img src=&/55bc2b89a36380dcbff0bbdc9b5460f8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55bc2b89a36380dcbff0bbdc9b5460f8_r.jpg&&&br&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常说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的原因。&br&其实素描是基础哪里是什么定理或者是名言,而是因为它的操作简单,画材方便。广义上来说,任何素色画都可以被称为素描。所以现在你就可以随便拿一张纸,一只笔,从这个思路开始你的绘画之路。&br&这就是造型学习的一个基本的思路,实际也是会画画的人和不会画画的人对生活的观察方式的不同所在。&br&&br&也许有人会质疑,什么都是几何形体吗?那人呢?&br&人我们会从石膏人像开始练习,为什么从石膏人像?从表象上来说,它无非是一个复杂的静物。从深层来说,我们可以用练习它来了解决两个大的问题:&br&&br&一 我称作打磨我们的造型能力.会画静物后我们的造型能力是基础且粗糙的,这时候你可能会画苹果罐子,甜点风景什么的,但画人会非常吃力,很难把一个人画得很像。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对造型能力的掌握还很初级,并不能把我们看到的东西很精准地表达出来。&br&石膏像的好处就在于他的模样是确定的,你画的准不准确一看就知道。所以当你画的越还原时,表明你的造型能力越精准。&br&&br&二 就是可以理解人的面部骨骼和肌肉的结构,这就为了以后你画你的爸爸妈妈和隔壁的王叔叔做好了准备( ̄︶ ̄)。&br&&br&那么人脸是几何体构成的吗,请看图:&br&&img src=&/3d31cffe832d0d15d85aa7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3d31cffe832d0d15d85aa73_r.jpg&&(侵删)&br&&br&二、色彩篇。&br&&br&色彩的核心理论,或者说会画画者和普通人最大不同是什么呢?&br&对颜色的&b&色相变化&/b&,&b&明度差别&/b&,&b&纯度关系&/b&,&b&冷暖对比&/b&的敏感度。这四项构成了你学习色彩的核心。&br&哇哦,好复杂!但相信我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白。&br&&br&有一个很厉害的画派叫做:&b&印象派&/b&&br&你肯定知道莫奈,也知道它所领导的印象派的画都非常的美丽。是造型美吗?不是,是色彩美。&br&&br&其实很难想象,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印象派,西方的画家们才真正清楚光影下的色彩变化的真理,形成了现代比较科学的色彩学基础。而同一个世纪稍早一点点的浪漫主义前辈,画出《自由引导人民》的德拉克罗瓦,才刚刚弄明白,在环境光的影响下,物体很少会出现纯色,颜色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变化。&br&&br&莫奈《海景》:&br&&img src=&/d6799ecbc08f3_b.jpg& data-rawwidth=&1128& data-rawheight=&1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8& data-original=&/d6799ecbc08f3_r.jpg&&&br&在上图中,&b&色相变化&/b&其实就是指颜色的变化,赤橙黄绿蓝靛紫。但我们需要观察的更细微一点,例如在同一种蓝色里的变化:在最下方的海水里,我们可以找到天蓝,群青(偏紫的一种蓝),普兰(最深的一种蓝色)等等。这种较多的颜色变化使我们画一些比较简单的场景时,也可以画得很丰富和耐看。如果我没有提起,可能你关注不到这些变化,但也有可能发现即便听我说了之后,你也并不十分能区分得出来这些颜色,这就关系到你对颜色辨别的经验了,需要一点一点靠绘画来积累。&br&&br&&b&明度变化&/b&最简单,即色彩里的素描关系。但它和色相及后面的纯度一起构成了颜色的三要素,所以也要点明出来。同样明度下的色彩变化可以非常好得丰富画面。例如中部左侧的那一片海。&br&&br&&b&纯度&/b&就是一个很可说的东西了,什么是色彩的纯度呢,就是颜色的鲜艳程度,相对的,不鲜艳的颜色我们称之为灰颜色(高级灰,听过这个词没~就是比较好看的灰色的统称)。纯度有几个可说的点,也是绘画基础中需要掌握的:(这些写好像有点啰嗦,不过看过了都算知识,你也不亏(*^__^*) )&br&1.怎么得到灰色:往颜色里加&b&补色,&/b&例如在红色里加一点点绿色再提一点点白就可以得到灰红色。&br&
什么是补色呢?就是色环上颜色跟正对着的那个颜色互为补色关系。&br&&img src=&/18f4916bba2aad25cfbaf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18f4916bba2aad25cfbaf_r.jpg&&
通常有三对,把三对颜色分别混合在一起都会得到灰色:红绿,黄紫,橙蓝。&br&&br&2.纯度关系有什么用:&br&一,我们回到上图中,你会发现海水越远则用的蓝色越灰,而越近处,蓝色的纯度越高。所以一般因为空气的存在,远一些的物体颜色灰一些,近处的物体颜色纯度高一些,&b&我们用这种颜色变化来体现画面的空间感。&/b&&br&这是&b&空气透视法&/b&的核心,是我们敬爱的达芬奇发现的。&br&二,继续回到上图中,你会发现天空视觉中心,晚霞被刻画得很美。晚霞其实构成了次视觉中心,甚至你可能第一眼就能看到它。所以在画画中,&b&我们常用提高纯度的方式来突出我们想要展现的东西(主体物)&/b&。&br&&br&&b&冷暖对比&/b&:&br&冷暖的认识构成了画面色彩丰富的最后一步。&br&在《海景》中,上方晚霞的暖色调和下方海水岩石的冷色调和中间的混合区域将画面分成了三个部分。是不是非常好的增加了画面的观赏性?并且也用天边的暖色反衬出了夜幕即将到来的冷峻氛围。其实不仅在大的画面上,你仔细去观察岩石和天空,也同样会发现冷色和暖色相互陪衬,烘托。&br&&br&可以说,这四重的颜色关系,使得一幅成熟的色彩作品拥有了很强的&b&可读性&/b&,即使你不打算学习绘画,这些基本的知识也可以帮助你在下次进美术馆的时候更好得去观赏作品。&br&现在知道有些人驻足在画前,到底在看些什么了吧。&br&(当然这不是全部,仅是基础。)&br&&br&下面你再用这四点尝试读一读下面这幅作吧:&br&印象派.毕沙罗《秋日的杨树》&br&&img src=&/3277bccc3c99d116d25cbecd_b.jpg& data-rawwidth=&1054& data-rawheight=&1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4& data-original=&/3277bccc3c99d116d25cbecd_r.jpg&&&br&&br&下面当然要给出学习建议了:&br&&br&色彩可以从梵高的画入手临摹,原因是梵高喜欢用纯色,颜色表达和造型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以对你基础的调色能力进行训练,并慢慢认识颜色。&br&&img src=&/d55cfec2bfbea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0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d55cfec2bfbea_r.jpg&&&br&&br&中期选择印象派,莫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都有很多好看而简单的风景,这一阶段就是充分去认识和掌握上面所说的四种关系。这一阶段结束后你就基本掌握了色彩原理,你会发现你看待生活中的颜色的态度会更认真,当然感官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学了绘画以后的朋友们告诉我的)&br&&img src=&/08a4a4e2c5ab89cab739b1ded1427d34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08a4a4e2c5ab89cab739b1ded1427d34_r.jpg&&&br&后期就可以找一些你比较偏好的画家的来临摹了,无论难易和色彩偏好,只要你喜欢即可。用你偏好和喜欢的颜色去画你身边的景物,事物。推荐的有透纳,克里姆特,维亚尔,加西亚洛佩兹等等。&br&&img src=&/284c1f429aeabd93187edb6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9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84c1f429aeabd93187edb6c_r.jpg&&&br&&br&最后说一下关于是否需要找专业人士指导或者说报绘画班:&br&这其实是一个约莫”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问题。如果自制力足够,靠专业书和交流,基本可以解决大部分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珍贵的角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