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不能和小朋友说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请选择登录方式
小孩子说话过迟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了,说话是有点进步.两个字的也说得比较多了,但我们还是很担心他会不会有什么事,对智力有没有影响,不知哪时才能说一句话.
(共9个回答)
一起玩,说的多自然就会说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宝宝相关知识
这个需要看医生,必要的时候动手术。
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中的东西不由自主地从嘴里流出,当生儿在打嗝排气时,或是
一边是儿童吃蜂蜜润肠的理论,一边却又告诫儿童吃了蜂蜜会感染细菌
大家还关注有什么话不能和小朋友说?
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有没有今后不会对小孩子说的话?今天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联想了好多,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听家里长辈们对自己的评价和批评,如:「龙生龙,凤生凤」,这句很伤人,伤的还不止一人,还有就是诸如「别人家孩子」等等,总之从外在到内在各个方面吧。因为这些我的童年过的总是有些憋屈。因为这些我想到了总结今后遇到小孩子我一定不能对他们说的话。我不想因为我的一句话或者成人观点让孩子的童年过的不愉快,甚至影响他们的未来。添加个小小的请求:答者能否附注自己是否有小孩?( 此问题涉及个人隐私,大可选择不回答;但此信息可表明答者之身份及经历: 孩子/父母/看客, 以完善回答。)题主多说两句,多谢各位的回答,所有答案都认真看过了。答题中出现了担心说这些那些对孩子不好,容易让孩子玻璃心的观点。因为此孩子真的会玻璃心吗?也请大家因为自己愉快或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带来的思考而对遇到的小朋友们多一点爱和关心。不论是自家还是别家的(^_^)不让曾经伤害过我们的话再伤害他们。
按投票排序
790 个回答
update: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昨天开始激增了几百赞,突然变热门了,所以本来觉得没必要的disclaimer好像现在也变得必要了:我写这些不代表我爸妈以及其他长辈一直这么对我;不代表我怨恨我父母;我不认同“父母皆祸害”;我爱我父母;我记录这些只为自勉。谢谢大家。-----------以下是原答案的分割线--------------1. 不加节制地把孩子的糗事当笑话说,即使孩子已经明确表示不高兴了。2. 在以上情况下,说孩子“开不起玩笑”。任何把孩子逗不高兴了的情况下,说孩子“开不起玩笑”。3. 与“别人家孩子”情况相对应的假谦虚:两家人在一起,A家长夸B孩子,B孩子也确实成绩比A孩子好,B家长就别假谦虚说什么“一点都不好”“还是你家孩子好”或者“你们家孩子才是我们榜样呢”之类的假话了,有点技巧,真诚点,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或者“你们家孩子有很多我家孩子没有的优点”好吗。4. 小孩有自来熟的也有不自来熟的,不要觉得我孩子和我朋友的孩子就非得成为朋友,非得玩到一块。5. 情感绑架:“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你千万不要有心理负担啊,我为你付出是心甘情愿的……” “你出去旅游我好担心啊,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过你可千万别因为我的担心就有负担啊……” 吐槽:哪个有良知的孩子听了会没有心理负担啊!6. 在孩子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让孩子表演唱歌跳舞弹琴背诗等等,比如去餐厅吃饭看到有架钢琴就叫孩子上去弹。吐槽:突击之下能背谱的大约只有当下在练的练习曲奏鸣曲,然后听不懂的大人们会说哎呀你弹的这个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曲子啊弹个好听一点的,茉莉花吧。7. 不要偷听孩子讲电话!不要偷看日记!8. 孩子说跟朋友出去玩,就不需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一一问到他们三年前的考试排名了吧。9. 空头支票:“期末考到前十名给你买xx”“期末考到前五名带你去哪里玩”“你这次演出我一定来看”“初三最辛苦,上高中就可以轻松了”“高三辛苦最后几个月,上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吐槽:第一次看麦兜时,看到麦太说买奖励金鱼结果买了鱼蛋,说去马尔代夫结果去了山顶,哭得完全停不下来。10. “我是为你好”:打骂,奚落,无自由,无隐私,不切实际的要求,全用一句“我是为你好”带过。11. 最近听过杀伤力最强的一句话,几年过去还是感觉双腿发软:一个婆婆,经常拜访问好,这次来了句:xx啊,你现在工资是你同学的几倍啊?婆婆年高望重,翻脸不得,打哈哈不得,自嘲不得,完全无解。12. 言行不一自相矛盾:说着“我们家是平等自由的,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跟爸妈提”,然后东西不给买旅游不给去吵架不给发表意见;发生矛盾了不给解释,一边骂一边“哭什么哭?!不准哭!”;一边说“我们只要你高兴/身体好没有别的要求”一边问同学的成绩朋友的工资;看孩子在玩骂他不好好学习,看他在学习骂他不爱运动,看他在运动骂他为什么不合群;一会儿说“以后千万不要有负担”一会儿说“爸妈以后全靠你了”;13. 教孩子占小便宜、插队,孩子如果不愿意,说他“死脑筋/不变通/不懂事/书呆子/情商低”。
不要对男孩子讲:“没关系的,女孩子只是现在成绩好,等身体发育了她就不如你了。”1)不要灌输给孩子这种“男强女弱”论。2)这不会给孩子带来安慰,这不是引导他树立自信的正确方式:通过贬低他人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感谢所有阅读、赞同和评论这个答案的同学,不过你们中的许多人夸我分析得好,让我非常惭愧!因为这个答案分割线以上的部分不是我写的啊,它的来源是一位名叫周令瑜的作者的博客,她还写了一本书,名叫《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二者的内容有很多重合的部分,推荐大家阅读她的书或浏览她的博客。而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已~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正文开始的分割线---------------------------------------经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种“逗”实际是一种戏弄。他们把孩子逗得出错,或者惊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们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并没有恶意,甚至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但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因为孩子不懂大人们的玩笑,他们会当真,成人的“逗”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愤怒、惊恐、不安、被欺骗、不被尊重,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一次在餐馆吃饭,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哥哥!在这一声声“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叫眼前这个男人“伯伯”还是“哥哥”,犹疑着不吭声,也不伸手接红包。爸爸的朋友作势要把红包收起来:不叫伯伯啊,那这个红包不给你了。孩子不吭声。旁边一位阿姨笑着说:这孩子胆子可真小,一直不说话,哈哈。我在旁边看着,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由于大人们之间的玩笑,他不确定到底该叫那位男士“伯伯”还是“哥哥”,由于怕叫错,索性他不开口叫人,却被贴上了“胆小”的标签!孩子此刻一定觉得自己不够好,胆子不够大,这是多么糟糕的事!男士们喝酒去了。过了一会,一位女士接过了接力棒。她走到男孩身边,蹲下来问道:xx,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本来情绪缓和了一点的孩子不高兴了,沉默。孩子明明是男孩,这位女士却故意说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问的虚假,所以他不回答。女士继续逗,你不说啊,那你就是女孩啦!孩子有点着急,趴到妈妈腿上,仍然不说话。显然他心里既着急又愤怒,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个阿姨却乱说自己是女孩;着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辩解。对于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个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气,尤其对于那些内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去反抗、拒绝和辩解,他们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对他们的捉弄,内心却感到无比害怕和愤怒。这时,孩子的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他一会儿会哭的。孩子的妈妈只是笑着,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为。女士并没放过孩子,对孩子说,来,阿姨抱抱你,行不行?孩子缩到妈妈怀里,不说话。前面的捉弄让孩子对女士毫无好感,怎么可能让她抱呢?女士笑着说,你不说话啊,那我就强行抱你啦!边说边伸手假装要抱孩子。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吓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以这个案例为例,我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逗”孩子的实质、孩子的感受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我难受的不是别人怎样逗孩子,周周从小到大遇到过多次这样的经历,我难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未能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础上。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他被大人们欺骗、引诱、愚弄和吓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逗孩子的实质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同方式的“逗”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欺骗孩子让孩子不敢信任别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譬如吐口水、踢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因为亲戚不当的“逗”,我的小侄女晓晓曾经产生了心理阴影。一次晓晓来我们家做客,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她突然问道:姑姑,你说我妈妈还爱不爱我?我说:你妈妈当然爱你啊。晓晓满脸担忧的说:可是姨妈说妈妈以后不爱我了,只爱弟弟。我问晓晓,姨妈是什么时候说这话的。晓晓说,是家里来了“100个人”的那一天。我马上打电话找晓晓的妈妈和奶奶了解清楚情况,原来是在她弟弟的满月酒上,一位姨妈对她说,晓晓,你妈妈有了你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妈妈的爱了。一句“你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此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这个疑问让晓晓纠结了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她该是多么的恐惧和不安啊。难怪这几个月里,晓晓经常打弟弟,她是恨这个小小的婴儿夺走了妈妈的爱呢。成人以为逗一下孩子取取乐无关紧要,却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看着晓晓充满担忧的样子,我心痛极了,我捧着她的小脸,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晓晓,姑姑郑重的告诉你,姨妈是逗你的,这种逗是一种欺骗,是不对的。我敢保证:你妈妈和以前一样爱你。晓晓半信半疑的说:姑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妈妈真的和以前一样爱我吗?我说:你可以打电话问妈妈,让妈妈亲口告诉你。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努力,晓晓才重新相信妈妈还是爱她的。经常有家长写信问我,当别人逗得孩子哭、害怕或者打人的时候不知该怎么办,他们明知愚弄孩子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但常常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不阻止、不拒绝,甚至会帮对方解释或者劝说自己的孩子。下面这位妈妈就为这个问题而困惑:我家宝宝现在2岁10个月,最近两个月,特别喜欢打人。我观察了一下,大概是这样:去亲戚家,他把自己带来的玩具打开放在椅子上玩。亲戚们围过来看,还有带小孩的。别人扶住他放玩具的椅子,他不愿意,让别人别扶他的椅子。然后,亲戚们逗他,让他拿玩具和站在旁边的弟弟一起玩,他不肯,说:不行!我说,弟弟喜欢你,所以想和你一起玩。他说,我不喜欢和弟弟一起玩。我说你看弟弟站在一旁,没有拿你的玩具,要你同意弟弟才会拿。他就说:同意我也不拿给他玩!这时,旁边有人逗他假装拿他的玩具。他生气的打人家。我说,你不喜欢别人拿你的玩具,你就说:请不要拿我的玩具。他说,我说了的,人家还是要拿。拿了我就要打。这时有亲戚说,你这么小气,我们不和你玩了!他说:我自己玩!其实如果过几分钟他还是愿意跟别人玩,我觉得他可能是排斥一群人围着他逗呢。换成是我,我也很烦。但是打人还是不对的。我告诉他不要打人,有话好好说,他说,我说了他们还是要拿。他还跟我说:“我又不是奶娃子,我都是哥哥了,他们还要逗我,讨厌的很!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原因妈妈已经说到了,孩子也说出来了----不喜欢别人逗他。孩子感受到别人逗他的时候是不真诚、不尊重他的,这让他反感。譬如故意拿走他的玩具给弟弟或者妹妹玩,这是成人在试探这个孩子,孩子感受得到这是成人在试探他。孩子直接的抗议就是“打”。 可能是碍于面子,妈妈接下来的处理在孩子看来是替别人解释,他觉得妈妈不理解他,于是更加愤怒,和妈妈杠上了。很多时候,我们也和这位妈妈一样,可能照顾了亲友的情绪、照顾了站在孩子旁边的弟弟的情绪,唯独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妈妈的态度比亲友的“逗”更让孩子感到愤怒和伤心。那么,家长在孩子被“逗”的时候该怎么做呢?当孩子被愚弄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劝自己的孩子,或者去替那些逗孩子的人解释,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孤立,连父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他。以这个案例为例,家长可以先平和的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xx,你是不喜欢大家这样逗你是吗?孩子听到这句话,便知道爸爸(妈妈)理解他,愤怒、不安的情绪可以得到安抚。接着,家长可以平静的对孩子说:大家其实是喜欢你,不过这种方式让你不舒服了是不是?如果他们换一种方式表达对你的喜欢,你能接受的对吗?这句话一方面说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大家对他并没有恶意;一方面也说给亲友听,让亲友明白孩子不喜欢大家用这种方式对他,换一种尊重孩子的方式孩子能够接受。说这话的时候不能带情绪,不能有指责的口气,开明的亲友听到家长和孩子这样的对话一般能理解孩子为何会愤怒,至少能意识到家长不喜欢别人这么逗他的孩子,大多数人会识趣的打住。如果亲友们还是不知趣,继续逗孩子,那么家长要果断地对亲友们说“不”:各位,我知道大家是喜欢我的孩子才逗他,不过这种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请大家换种方式和孩子交流,谢谢。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孩子暂时离开一会,先照顾孩子的情绪,事后再跟亲友沟通。只要家长得体的处理,可以做到既保护了孩子又不会得罪亲友,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得罪亲友,也不能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大一点可以表达的孩子,可以教会孩子怎么面对别人的“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周周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亲友们的“逗”,小的时候我替她说出她被逗时的不舒服、不安等感受,会表达后我便鼓励她自己说出感受,鼓励她勇敢地拒绝别人逗她。为了让她敢于大胆拒绝别人的逗,我还和她进行演练。我扮演逗她的大人,她扮演被逗的小孩,我记得一些有趣的对话是这样的:我:叫我阿姨,我给你吃糖。周周:我不吃你的糖。我:真的不吃吗?你不吃我就给晓晓吃了哦!周周:给她吧,我不稀罕。我:踢你爸爸一脚,我带你去游乐场玩。周周:踢人是不好的行为,我不会踢的。我:可是你不想去游乐场玩吗?周周:我不喜欢你这样逗我。晓晓那个案例,我也用演练的方式帮她消除阴影。起初,晓晓对姨妈说的“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深信不疑,我和家人演示了一遍当时的场景,我扮演晓晓,家人扮演姨妈:家人:晓晓,你妈妈有了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我:你骗人,我妈妈一直都很爱我。家人:是真的,你妈妈有了弟弟后就只去照顾你弟弟,没时间照顾你了。这不是说明她不爱你了吗?(大多数老大就是因为这一点而担心妈妈不爱她了,在此我设计了这句话,打消孩子的疑虑)我:那是因为弟弟太小,不会照顾自己。家人:你妈妈亲口跟我说,她不爱你了。我(大声):请不要逗我,我不喜欢你这样逗我。我们演示的时候,晓晓看得非常认真,眼里有泪光闪烁。接下来,我邀请晓晓一起演练,我扮演姨妈,她扮演她自己。在演练过程中,她居然咯咯的笑了,反复要玩“这个游戏”,我知道她已经相信姨妈是骗她的,并觉得这种“逗”很可笑,她对这个事释怀了。孩子始终不是活在真空中,总是要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所以遇到别人逗孩子并非完全是坏事,家长处理得当,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这个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绝别人“逗”他,孩子的内心力量便会慢慢增强,这就是好事。如果家长能够理性而得体的处理“逗”孩子的问题,孩子会潜移默化的效仿家长,学习如何应对自己不喜欢的场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这不是生动的一课吗?—————原文结束的分割线————看了问题补充,再说点自己的内容吧。我没有孩子,也没有兄弟姐妹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将来会不会有孩子不好说,但上面那些伤人的事情是一定不会做的,而且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也从不“逗”我,这一点非常感谢他们。不过他们也说过杀伤力很强的话,而且还是一击必杀——“其实本来没打算那么早要孩子的,当时想做人流的,都走到医院门口了,没狠下心就回来了,不然要是没有你,我跟你爸那会儿就离婚了。”虽然这是个事实,但是当真不怪我啊……好在我性格比较豁达吧~
1、逗小孩,以让小孩受到委屈为目的,这样大人就会很开心。我想起来我小时候最受伤的事,就是亲戚和家里人老是这么逗我:”你爸爸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卖玩具的作儿子好不好?“当然,我作为一个小孩,你别指望我有多高的辨别能力,然后我自然就会哭了,之后他们又开始继续羞辱我:”长这么大了还哭,一点都不害羞。“或者是突然把我的东西藏起来,然后装成不知道和我一起找,等我哭了就拿出来,还得来一句:”叫姐姐就给你。“或者比较典型的是在我吃东西的时候,吸引我的注意力,一回头就把我正想吃的东西给拿走或者直接吃掉。现在突然觉得这种行为和那个十岁的女恶魔有些相似,把小孩给扔了,回头和那小孩的奶奶一起找小孩。还有一次是二年级,我爸突然逗我说不让我上学了。我当时成绩很好,语文数学都是满分,家里也一点都不差钱(我爸在当时就有车了,二十多年前就能买两个价值两万的大哥大),义务教育一年也就几百块书杂费,我当时躲家里最黑的一间房间哭了一下午。到了晚上因为受到之前那些”男性不能轻易落泪“的教育,我又当成没事一样去洗澡、吃晚餐。之后我父亲也当这件事没发生过一样。等到开学了,我妈就把书杂费给我拿去交了,这件事就像没发生过一样。但我这十几年一直忘不掉。我想我现在对人的不信任感,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当然也可能是我记事比较其他人要早,我从两岁开始就有比较深刻的记忆了,而且我记性非常好,但现在倒不见得是好事。现在我要是看到有人逗小孩逗到小孩眼睛都红了,快哭了,我会去安慰一下那个小孩,算是修补自己的童年创伤吧。2、随便开开口头支票这个我不说太多了,就算我现在上了大学,家里还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你考了XX分/XX学校/XX名我就给你买XXX/去XXX玩。“可是呢?我考了全县最好的初中、全县最好的高中,高考六百多分考上了省内前三的大学,那些支票一直没兑现过,我感觉就是他们随便说的,也没放在心上。3、暴力胁迫以暴力强迫去干某事,”你不快点把饭吃完等下你爸回来肯定要拿皮带抽你。“这样影响很不好,容易让孩子有暴力倾向,或者变得非常懦弱,两个极端。我家有包括我四个孩子,都是这两种极端。至于那些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我倒是觉得无所谓,父母不会拿我跟我的朋友们比较。因为我没有朋友。
说配偶坏话,践踏孩子心目中爸爸妈妈的形象,
“要不是因为你,爸妈早离婚了 ”这个就好像把父母所有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全都归咎于孩子。太狠了。孩子会有心理负担的吧。这是从朋友的经历想到的。她父母并没有离婚,平时关系很好,只是不时会吵架,很多时候一吵架她妈妈就会给她打电话诉说自己的婚姻很难很累很痛苦,之后总会加这么一句。有几次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确实好难受。问她她苦笑说从小这样习惯了可每次听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个大累赘。我还小没孩子,我父母也很和睦没有什么大的波澜让我操心。可是我就很不理解为什么你自己的婚姻出了问题最终要怪罪在你的孩子身上,有些事情是不是该父母关起门来自己解决么?为什么要这么赤裸裸地把你婚姻的不幸福转嫁到孩子身上呢?或许哪怕直接让孩子接受离婚的事实都要比这样一次次言语的刺激好得多吧。至少我能保证我的孩子不会经历这些。
记得6岁的时候我爸一个同事逗我说你爸出车祸了,现在在医院。我直接回:我日你妈你爸才出车祸了呢,你们全家都出车祸了,一个都没活…围观的全部石化了偏题了么?
1.否定孩子的意义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
你那点事算个屁。
你有什么好伤心的。
你懂什么。2.对孩子过高期望又不鼓励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你看你干的什么蠢事。3.将自己的痛苦发泄在孩子身上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妈离婚了!4.不诚信,说谎等过完这会就带你去哪玩。
你要是表现好就奖励什么什么。(之后说忘了或忙而不兑现承诺)5.不讲道理快去洗澡!快去吃饭!快去睡觉!现在!马上!没有为什么!
你是我生的,你就得听我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此讨厌你)6.爆表杀伤力的话你丢光我的脸了。当初就不该把你生出来!我对你很失望。我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当别人的孩子去吧。PS.可能因为我还是孩子,能写出这么多,可我自己也有从小就照顾两个弟弟的经历,长辈没空,因此我也算半个父母了,也是有点发言权的^ω^再PS.有部分句子和其他答案相同的话请见谅,毕竟有些当父母的都说过那几句话~======================================================================01-02问题有了新补充,我就再补充吧。我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在照顾弟弟,直到他9岁后也就是我读高中后,才没把那么多精力放他身上(爸妈在家陪孩子的时间还是那么几小时)。弟弟前段时间叛逆期,什么都要跟我反着来,我生他不少气(当父母还真不容易)。至于『以上不能对孩子说的话』,其实我说过“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现在想想,我有好多对不起弟弟的地方。在他故意挑衅我时,我们针锋相对意见相左时,我有时会以长辈的身份来骂他,小时候还打过他。事后爸妈会教训我对弟弟不友好,我自己也很自责,跑过去跟弟弟道歉,他往往是忘了我之前是怎样对他不好了。印象深刻的一次,就是他第三次偷家里的钱,发现后我很生气很生气,甚至就要动手打他了,但当我的手就要打到他的时候,他颤抖了。我忍不住哭了,然后他也哭了。哭完后我跟他坐着谈了3小时,同时我也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哪,没让他明白偷东西的错,虽然他那时才10岁,但我相信他能懂我爱他的心。谈完话之后,现在为止没再发现他偷东西,我也选择相信他不偷了。现在弟弟还是有很多缺点,我也在训练自己不说出些伤害他的话。比如他英语不好且怕英语,我也不会逼迫他学,我跟妈妈商量好每天在他面前说英语,让他觉得英语不那么难学。比如他懒于做家务,我和家人也不逼他,让他自己制定每个人分工做家务的列表,往往他是不敢不干活的。比如他沉迷奥拉星游戏,这点我还没想出对应方案……(我列不出缺点来了)现在我跟弟弟好得像连体似的,每天我在家的时间就只在晚饭时间,他也抓紧机会跟我说他在学校的趣事。鸡腿鸭腿鹅腿什么的都留给我吃,自己舍不得吃。还跟我说自己暗恋的女孩子叫什么名字。除了我不给他玩游戏对我哭之外,其他时候都笑哈哈的,像个小太阳。有时看着他,就觉得以后不必生孩子了,就照顾他已经够累了,不过也够满足了。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还有好多说不完,恐怕我就是个弟控!不说啦啦啦,学习去!好像离题万丈了~文中如有不当,请轻喷~
~回答一个歪题一点的,有些话没有地方发。即便你不知道和小朋友谈话时什么话不该说,但请你至少不要在小辈说话时随意打断!!饭桌上,一圈人在吃饭。好不容易等到没人说话的空当。「哎我听说」「那个,前两年我在……」……五分钟后,这个话题结束了?嗯。
不会再说了?嗯。「哎我听说前」「这个菜没人吃了吧?没人吃端下去了。」……这个讨论结束了?这回我可以把这句话说完了吧。「哎我听说前一阵子」「干一个呗?祝大家新年快乐!」(端起酒杯)……闭嘴了。一句话我要是说三遍都没能说完我就不会再说了。「不要打断别人说话」应该是成年人社会里一条基本交往礼仪吧。为什么面对小孩子就全忘了呢?其实小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注,非常希望能得到大人的认同的。说话被打断会造成很严重的心理伤害。更何况即便是大人,说话被打断也会感到很尴尬吧?当大人在饭桌上愉悦地交谈的时候,谁又注意到下边不吭声默默埋头吃饭的小朋友呢?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把小辈也同样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对之持以基本的尊重。
爸爸妈妈没本事,以后就要靠你啦!这句话是我从小到大的心理阴影。在很多家长看来这句话可能真的轻飘飘,一点儿没什么,而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他来到世界上唯一的可靠,在剥夺了他的依靠同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孱弱无依,还要给他奋斗的义务和命题,有些家长觉得这样只是在激励孩子,但是你们不知道这种行为真的给孩子的的压力真的太大了。。有点残忍如果我将来有小孩,我希望我会告诉他,无论你父母有没有本事也好,我都会努力来为他开创一个好的环境,你尽可以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
作为爸爸妈妈,一定不能让孩子有种不被爱的感觉,尤其是比较敏感的女孩虽然长大以后,就是真的像大人所说的一样,会变得懂事,也确实发现爸妈小时候常说的那句话,我们打你骂你,总之都是为你好。父母之爱,深深地让人感动,也会更理解他们,心疼他们;也就不会再计较小时候他人教育自己的方式到底好不好,小时候他们强迫自己接受的观点到底对不对。那些叛逆的小孩,终于都成了乖乖的孩子但是偶尔会返回那时的时光,看看自己当初的心情比如被妈妈骂,爸爸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一起骂;当时的我,觉得站在只有三个人的家里,特别特别地无助,其实我只是希望爸爸耐心地把事情听一遍,看看到底是谁的错。如果他好好地听完,好好地想过了,然后耐心告诉我哪里不对,一定是比这样更好的办法然后吧,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说狠话。就是比如我们还不如不生你,有你没你都一样,或者说你走啊,走了再也别回来这种。毕竟爸妈是自己最亲近最亲近的人,虽然想法很蠢,但是被这样骂的时候,真的会有种错觉,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呢再然后就是,骂小孩的时候,即使多么多么生气,绝对不能带脏字‘还有一样,非常重要,你的孩子你最了解,别人都在怀疑他的时候,记得告诉他,你一定做得到。穿插一个自己的经历,高中搞物理竞赛,模拟卷子都不错的,看着蛮有希望拿一等奖。那个时候成绩不是很好,班里老师和同学也就会在言辞间表现出对我的不信任什么的,然后自己便有些自卑吧。考场那天有点小意外,然后心态一下子便崩溃了,最后是二等。现在想起来都会很遗憾,父母当时的态度一直是不置可否的,如果他们告诉我一定能行的,那我当时会充满自信地走上考场,现在的一切,也许都会不一样了吧。偏偏爸妈后来跟我讲,我们从来不夸你,是怕你骄傲,你已经表现得这么骄傲了平时。所以,是因为那些嘴里较劲,看上去目空一切的孩子,其实心里本来是非常自卑的吧。不管怎样,告诉他,你相信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你是爱他的,在他优秀的时候不吝惜自己的赞扬,在他面对困难的时候告诉他你一定会支持他,孩子的心里就一定会充满感恩和幸福
我小时候爸妈总是乐此不疲地说我是从一个边远山区的贫苦家庭抱来的,并非他们亲生。他们互相之间用这种方式开对方的玩笑。例如:我爸说:“听说你亲妈妈脑子不太好使,要不要把你送回去呢”我妈说:”你爸爸也没能力赚不到钱,家里穷得很!“我爸说:”你妈妈特别凶,又不讲道理“我妈说:”你爸爸经常喝醉,喝醉了就会打人“(我现在回想起来,都深深纳闷为什么他们对这种YY如此沉醉。大致在以这种指桑骂槐的方式开玩笑吧!唉!)
他们还制造各种假象来让我相信,那时候刚好有人打电话来,他们挂了电话就骗我说,你看待会儿就会有人来接你走了。我妈去收挂在阳台上的衣服,一边叠一边说你看看你要带哪一件回你自己的家……
然后他们一直逼问我,要是把你送回你农村的家,你愿意吗?那就要天天去放牛噢!也不能看动画城,没有漂亮衣服穿了噢!还故意把我抱到门外……唉
我清楚地记得,我当时特别特别委屈。
在一阵逼问下,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委屈地说”那我以后还可以来吗?“---------------------------------------------------事隔十九年,我爸妈还会提起这件事。按他们的说法是,我从小就没良心,对我那么好,竟然还是愿意抛弃他们去找”自己的父母“,说我不重感情。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有多么愚蠢,他们并不懂我说”那我以后还可以来吗?“的意思。以前我还会争辩,现在也无所谓了只是我发誓,几年后等我的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我一定一定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
难道只有我小时候这么叛逆。我从小就觉得各路说我的大人都很“呵呵",在心里都是蔑视的眼光...什么小时候问我爸爸妈妈哪个好,我就反问对方你更喜欢你爸爸还是妈妈。别人说你要是不怎么怎么样就不乖就不喜欢你了,我就说,随便你,不喜欢拉倒。女汉子果然是从小带来的技能。
睡了一觉平复了一下心情,终于能坐下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在昨天,男朋友说:“你妈妈和我讲的第一句话,是我的照片,我父母的名字,父母的工作,车,房,收入。”我和妈妈提起这个,她说:心疼他了?我可是你妈,是为了你好。和男友交往以来从没有吵过架,连小矛盾都不曾有。我们俩自身没出问题,反而是外界因素导致了这第一次不愉快。-----------------------------------------------------------------------------------------有什么话不能和小朋友说?一切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不爱你」的话。从小到大,别人都说父母很爱我,给了我很好的资源,也从不吝于为我花钱,但是我感受不到爱,只觉得他们在做投资。1.平时不关注,只有每次大考后才突然殷勤并只殷勤一个问题:考得怎样?重点从来不是考了几分,而是,第几名?是个有面子的名次,那么明天所有邻居亲戚朋友都知道我考了XX名。不是个有面子的名次,哦,我们很忙,你自己照顾好自己,然后又是不闻不问直到下一次大考。2.小学三年级时,开始无法忍受父母将我当做谈资,拿去和别人炫耀攀比,遂写了一封信,塞到他们房门里。隔天放学回家,发现伯父伯母邻居们全部围在院子里,见我进门,夸奖我:作文写得不错啊。他们手里拿的,自然就是我那封致父母的信。父母对此的答复是:写得好难道怕别人知道?至今难以释怀。3.由于偏科严重,影响排名,初中时妈妈请了位数学家教。老师每周日上午八点来上课,时间长了他发现我的早餐一直都是一碗速溶咖啡。“怎么你只喝咖啡不吃早餐?”“只有咖啡。”“你爸妈不吃早餐的吗?”“吃,妈妈上班路上买了给爸爸带过去。”“那你的呢?”“自行解决。”“从小学就这样?”“恩。”托十分有正义感的老师的福,我吃上了妈妈煮的早餐。可是桌上永远只有一碗白粥,和那罐标签被我撕了一角的鱼罐头。一个月后又没早饭吃了,因为:反正我煮了你也不吃。4.出国后,数学拿了个小奖,同时也是全校第一。妈妈知道后的第一句话:拿这个奖的有几个人?爸爸知道后的第一句话:很高兴,要是能考上牛津或剑桥就更好了。他们的第二句话:这样我们这么辛苦付出也是值得的。5.“你为什么不喜欢那个XXX?他条件那么好。”“我不喜欢。”“可是他条件好。”“可是我不喜欢。”“那你喜欢你找的那个什么?”“不知道,就是喜欢。”男生们明里暗里议论,父母也以我的形体为傲,别人夸奖“你女儿身材真好”时笑得可开心。只有男朋友,致力于把我养胖不动摇。恩,说是抱着太磕手。异国异地的,你抱毛线?不是不知道父母爱我,也能感觉到的。但是,自以为是的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远高于幸福。
临睡前,看到这个问题又被推送到时间线,我顺口问五周半的儿子。你不希望爸爸妈妈跟你说什么?
小家伙认真的想了想:生气。
你不希望爸爸妈妈生气,很凶朝你说话?
小家伙点点头。那你希望爸爸妈妈跟你说什么?
小家伙又认真的想了想:喜欢。
你希望爸爸妈妈说喜欢你?
小家伙又点点头。
以上,是小朋友最简单最真实的答案。儿子是个话唠,每天可以说出几十句情话哄我开心,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出奇的简洁。但是,我们要想做到,很难。
谢邀。刚刚被骂了一顿。配合这种心情刚好来写这个答案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我仔细想了想从小到大让我很难受的话。依次整理。
(插播背景)我家里给我的教育是比较混乱的。这么说是因为爹妈生我算挺早的了。那时候他们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小孩,(当然现在也不懂)。我爹的家庭不完整,他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奶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爸爸是个自私并且不负责任的父亲。后来,他爸爸给他娶了个后妈。(这个女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最毒妇人心,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这样的家庭,我爹本身性格就不是正常的。他没有家的概念,心情不定。
至于我妈,外婆从小把她骂到大,她始终迈不过那个坎。她总活在童年的阴影里无法自拔。(他们各自的故事和在一起的故事比电视剧狗血无数倍)
有了这些背景。那么从小在这个家里生活的我,性格里也埋进了不稳定因素。下面就列举一下让我有阴影的话。
1 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迁怒于我的大吼。(明明是因为在工作的不开心,却对我无缘无故的发怒)
家长不开心,自己想清楚,如果你心情不好只是因为工作。那么,认真收起你的愤怒不要把怒气撒在孩子身上。学会不迁怒于别人,这恐怕是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吧。 2 “哎~周六爸爸带你去公园” (拜托,给孩子许诺的时候请想清楚你能不能真的做到)
这句话是不能随便说的。从你说了那句话起,孩子就开始期待。直到周六,你的一句 “爸爸有事” 让孩子瞬间就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情来面对了。没有意义的许诺比批评更可怕。
3 “我这是在锻炼你的承受能力” (这便是我爹在无法实现自己诺言的托辞,美其名曰“锻炼承受能力”)
这句话我真是听够了。我无法反驳他。这句话太冠冕堂皇了。所以,拜托大人们!!一定不要为自己做错的事找借口,更不要扯如此冠冕堂皇的大道理。
4 “你说要你还有什么用?” (这句话刺伤了我无数次)如果我做的不好,告诉我。如果你觉得我还要有什么改进,告诉我。请不要愤怒的用这句话。
我一直以来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我怀疑过无数次我到底有什么用?我怕给别人带来困扰,我怕别人会讨厌我。我拼命的想要找存在感。有时候我甚至告诉自己“哦 原来我的存在没有意义”
5 “我这么做是我的事,你不可以” (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不负责任的话了吧)很多事情明明不对,大人们可以做,当我耳濡目染不注意间就学会了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谁教你的坏毛病?”
大人在骂小孩的时候,麻烦请反思一下你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毛病。轻松的告诉孩子“你这样不行” 就以为可以避免自己给孩子带来的不好的习惯。耳濡目染带来的问题可不是用一句话就能轻松解决的。而且,当孩子说“那你为什么可以?” 不要高高在上的说“那是我的事情”。那难道不是你的孩子?拜托想想清楚。
6 “看看~你能有今天都是我的功劳,我的教育方法还是很好的” (这句,我只想说 呵呵 ) 7 “你是不是…? ” 这句话就是怀疑的语调。有时候是家长可笑而又让人崩溃的推理。他们以为,他们认为,他们怀疑。这一切就加在孩子身上。
我痛恨这种怀疑。大多时候对于这种怀疑欲哭无泪。
有时候把想要说的时候告诉他们,然后招致一大堆让你无法想象的怀疑。百口莫辩。于是从此闭上嘴巴再也不提自己的想法。8 关于家长的痛苦,自己忍受吧。请不要告诉年幼的孩子。
我是受够了我妈的诉苦,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听她抱怨听她诉苦。我脑袋都快炸了,看着她痛哭流涕,我能做的就是跟着一起悲伤。虽然我很理解她。有些话她只能告诉我。可是 ,太多我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恩怨就这样埋在我心里。我痛恨那些可恶的家伙。
他们性格里的不安定因素,给我了一个不怎么正常的氛围。我变得 敏感因为别人一句话而难过很久;我变得小心翼翼,在和心情不定的人相处的时候都快要找不到自己;我变得没有存在感,我始终无法确定我是不是有必要存在;我变得习惯痛苦,我多数时候表现的快乐,可是内心总喜欢把自己沉浸在痛苦中。
我对于父亲这个角色有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没错,是恐惧。
我喜欢用伤害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假如有人因为我而难过,那么那种担心就是证明我存在的最好理由。
有时候翻到以前的日记本,我都会被那时候的负能量吓到。那时候我心里的黑暗实在太多了。我慢慢成长,我想要变得阳光,想要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周围的人开心,我想丢掉性格中所有不稳定因素。我在尽力,尽管有时候它们还是会影响我。
我在日记本里写道“我是想做太阳一样的人,这样每天都是晴天每天都阳光普照,同时还可以照耀别人” 。多么美好的希望。可是我自己清楚的知道,我就是一枚定时炸弹,不知道哪天爆炸,然后粉身碎骨,靠近我的人会遍体鳞伤。
童年的很多事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想要摆脱,可是经常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不过,我在努力努力的让自己开心,也希望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别人开心。大部分时候,我还是特别积极阳光的。
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人们能真正的认真的照顾孩子。童年的影响和大人的言传身教实在是太重要了。
(分析完我的性格,真是有够乱七八糟的。总体来讲,我还是相对正常的。没有入睡困难,没有吃不下饭,没有消极到认为天会掉下来。)
健康长大这种事情,真的是不容易。(摊手)还好,我坚持到了今天。(今天天气真好,去晒晒太阳,晒掉所有的阴影吧)
这个必须得匿了。从小,我的父母几乎每天都在和我说让我难受的话,尽管我已经成年了。一、强迫孩子在自己和另一半之间做出选择、要他站队;他们经历了两次离婚,第一次在我还没懂事的时候,没离成,第二次在最近,离成了。他们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在我面前否定对方,说尽对方坏话。这让我痛苦,因为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如果可以的话,我多么想他们都是值得我尊敬的。但是他们作为从前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将一些孩子本来可以不知情的,也完全没必要知情的丑恶摆在我面前。让我没有父母可以尊敬。我只有残酷的现实。二、一切有关性的负面言语,尤其不能用在孩子认识的人身上;那是巨大的伤害,非常巨大,我不知道怎么形容。由于我的父母其中一方在离婚前有了一个颇受争议的情人,因此另一方开始对着作为孩子的我谩骂,用”放荡“等性方面的侮辱词语形容对方,那可是我的父母啊!也用性工作者的蔑称来形容那位第三者。伤害是什么我就不形容了。请你不要这样做,无论你多么的恨你的前妻前夫,不要这样。三、孩子与钱前面,选择钱,把孩子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我尚未工作,但是父母却觉得已经没有任何照顾我的义务了。或许也有离婚了以后,觉得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谁都不想负责任的缘故。当我需要用钱的时候,他们只是不断地让我问对方拿。甚至觉得对方在占便宜,就让我将对方给我的钱交出来。“是你爸爸负责你的伙食费用的,那现在你来了我这边吃饭,你把他给你的钱给我。给我伙食费。”我尚未工作,我在我自己的父母家里吃饭,要给伙食费?我是隔壁家的孩子么?四、在孩子面前讲他尊敬的人的坏话;五、表现得你就得服从,因为是晚辈,所以没有资格得到平等的权利;当孩子和你很公正地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却因为觉得孩子抢了你的风头,让你丢脸了,然后就扔出一句:“我是你爸,有你这么说话的吗?”“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觉得所谓辈分高于一切,也不敢反驳所谓权威。你也休想因为这样就得到孩子的尊重。六、强加个人意志在孩子身上,把自己当做对错标准;“看那些书有什么用?”“我说对的就是对的,干那些没用的,不要去干那些,我知道的比你多着了!”七、在孩子想学的时候,嫌弃孩子做的不好;我妈就是这样,一边骂咧我说她煮饭的时候我从来不学,我想下手去干的时候,她就在旁边一直骂,一直嫌弃:“哎!怎么那么笨!都不是这样弄的!”“你不行了,还是我来,笨手笨脚。”“哎,不是这样,哎,不是这样,不要搞了。出去。”“水放得不是那么多,我就不会这样,我弄得很好。”然后我爸吃的时候,脸臭得跟我是他的仇人似的,然后发脾气:“怎么搞的!?完全不会弄!”我生气极了,你想知道怎么让人丧失自信、丧失学习的动力?就这样干。第一次谁会做出很好吃啊?但是我再也不想要第二次了。真的。完全不是说:“这样做才对”、“让我做给你看,你就按我这样做”、“这次做的不好,下次再来”。很难么这。算了要说,怎么都说不完。我怕这变成了我的发泄帖。如果大家不嫌弃的话,我再继续讲补充吧。说句老实话。我不喜欢我的父母,任何一方,我都不喜欢。我的愿望就是,我不会与他们的任何一方相像。尽管很难,我会警醒自己的。
1 不要为了有趣对孩子说谎2 不要为了怕麻烦对孩子说谎3 不要为了维护自己完美的形象对孩子说谎最后加上不要仅仅为了愤怒而指责和侮辱孩子话语背后实质上主要是对孩子的态度问题,而非技巧问题。用真诚,平等去对待孩子,而不是轻忽,随意,居高临下的当做一个宠物或者物件甚至是傻瓜来对待。甚至你可以因为他犯错而打他,骂他,惩罚他,前提是孩子在心中依旧相信你们的地位是对等的,他没有反抗是因为确实认为自己错了,应该受到相应的惩戒,而不是因为智力体力经济等方面的的劣势地位而不得不默默承受。。
妈,我腰疼!小孩子哪里有腰?!然后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没有腰!!!
【这世界上的大人都是长残的小孩】
陪我玩、逗我笑、和俺聊的起来的、对我好的人就是好人!聊骚我、寻我开心、没话找话、凶巴巴的就是坏人!别说那帮小毛孩了,咱们也和小兔崽子门没什么区别~\(≧▽≦)/~
正值大年初二,拜年回看家和陪外甥小晨晨玩,拿杯子搭积木、扔了捡捡了扔、把杯子分成平均的两堆三堆四
、用杯子当大炮等等等等等,不亦乐乎。小晨晨的舅舅和舅母跑来逗他,小家伙蹬蹬蹬跑到另一个房间了。问他,干嘛啦?
“他们非要我数杯子,我……我又不会数!”
你看大人就是无聊,我能靠一堆纸杯自娱自乐好久呢,你就会数数!玩什么都让数数!玩个手指也要数数!我和我的酒瓶,盒子,手枪,皮球玩耍的时候,你不要觉得我蠢嘛你来陪我玩嘛~
我玩的时候你不要总想着要教我点什么,我忙着呢,才不想听我慢慢自己会懂哒~
我有不知道的事的时候,你不要调戏我,你好好地教我嘛~你不要问奇怪的问题嘛,我很无语吖你看我都不理你了你干嘛还非要问吖!
我还是很喜欢别人喜欢我哒^O^你不要老是拿“你怎样怎样谁谁谁就不喜欢你了”来恐吓我嘛!
七姑八姨二大爷你总是拿显而易见的问题来骗我不会让我觉得你的智商比我还低嘛&O&
杯子真的有一堆你骗我说只有两个?!
我回答了N遍的话你非要听错然后在问我一遍?!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你们真的不会觉得这种找话题的方式很low嘛&O&
你们夸我的点都好奇怪,我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时候你们不要忽略嘛,长期不正常的夸赞和指责长大后我会三观不正哒!……此处省略一万字……回答偏了……拉回来……你和我说话是因为你闲的蛋疼嘛?
是因为你觉得这是过年保留节目嘛? 是因为你想攀比炫耀嘛?
那你别和讲话好了……
快去回到和我差不大的年纪温习下讲话的艺术……吖!你真心喜欢我吖~真心想好好告诉我这个世界的样子呢!真心对我好呢!咱们绝对是24K纯亲友呢!快来快来,我也喜欢你呢,人家特别喜欢和你玩!和你讲话特别开心^O^咯咯咯咯咯咯咯^O^所以呢,世上的人都是差不多的, 小孩也一样,看你顺眼,交个朋友呗;在你旁边觉得压抑,你就一边去呗~
最后呢,想说:这世上好多的大人,都是长残了的小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什么话想说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