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花不如野花香,家花是种植的只属于种植的人釆摘。野花是大理野生大麻采摘的谁见谁都可以摘。

(2)海口市 Haikou City-遊蹤處處,游踪处处,我的游记,考察风土人情,漫游世界各地,旅游心得
(二)海口市Haikou City
又称“椰城”&Another Name Called "Coconut City"
&&&& 一般上到海南岛旅游,可选择由南到北或是由北到南的环岛行程.北部有美兰机场;南部有凤凰机场.我们一行人由海口美兰机场入境.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中国最大经济特区,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椰子树是海口市的“市树”,故此海口市又称“椰城”.它地处海南岛北端,北临琼州海峡,与华夏大陆最接近处仅有十八海里.东南与琼山市接壤,西接澄迈县.它从昔日一个边陲小镇蜕变成为一个繁华大都市,总面积二百四十四平方公里.不过,现今城市建成区面积仅三十四平方公里.根据2002年所作之统计,人口总数为一百六十万人,汉族有九十八万人,其余为其他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常年平均温度摄氏23度左右.
海口“市民的绿肺”之万绿园,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是房地产商眼中的“地王”.
热带滨海城市A Tropical&Coastal City
&&&& 海口是一个热带滨海城市,海岸线一百三十一公里.其辖下有秀英、龙华、美兰、琼山四县.海口这名称的由来,乃因其地处南渡江的出海之口而得名.南渡江是海南岛最大的河流,流经境内长达九十公里.海口市主要旅游景点有: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马鞍岭死火山口群、琼北大地震遗址、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秀英炮台、琼台书院、新坡洗夫人纪念馆、东山野生动物园、西海岸带状公园、热带海洋世界、假日海滩、万绿园、金牛岭公园、人民公园、滨海公园等.因时间关系,我们只选择一些较出名的景点去参观和游览
红色灯笼高高挂的万绿园,一片红彤彤景象,瀰漫着浓厚的春节气氛.
中国着名的侨乡A Famous Homeland for Oversea Chinese
&&&& 海口市也是着名的侨乡,估计移居港澳和海外者超过五十万人,分布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 今日的海口市,是中国最大经济特区,也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迅速崛起成为一个集商贸、旅游、休闲、渡假于一体的新兴都市.虽然此一城市的金融中心区,高楼大厦林立,清秀东路入夜后,霓红灯光闪烁不停,车如流水马如龙;极富现代气息.然而,我还是比较喜欢那白天椰树摇曳生姿,夜晚椰影婆娑的滨海大道.如果人生再能年青多一次,何妨重来一次月上椰树梢,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海口的万绿园,春花盛开,绿意盎然.
金牛岭公园,有一只金光闪闪的金牛石雕.
金牛岭公园Golden Cow Park
&&&& 金牛岭公园的入口处就在海口市海秀大道中段路旁,一进入大门,即看到一只金光闪闪的金牛石雕及一道银光闪闪的水柱,这就是“金牛瀑布”.公园里有山有水,绿树成荫,全园绿地占地一百零五公顷,有“海口之肺”的美称.因为景区太大,我们只能随便走走,到此一游罢了.&&&& &&&& 金牛岭公园主要景点有:竹园、金牛湖、花卉园、白鸽园、槟榔园、蝴蝶花园、菠萝蜜园、烈士墓园、健身广场、综合性动物园、热带亚热带园、果园等.园内生长着各种花草树木,种类繁多,计共有四十五科三百八十种.晨昏时刻或公共假日,一家大小,亲近自然,到此漫游或野餐,调适身心,肯定是人生一大乐事.金牛岭公园内树木苍翠,繁花似锦,蜂飞蝶舞,鸟誩花香,景色独特又秀丽,不愧是海口市一大园林景区.该处也有温泉供游客洗浴、防病、治病.
金牛岭公园中有金光闪闪的金牛和银光闪闪的水柱,这就是“金牛瀑布”.
&&&&&&&&&&&&&&&&&&&&&&&&&&&&&&&&&&&&&&&&&&&&&& &&&&&&&&&&&&&&&&&&&&&&&&&&&&&&&& 金牛岭的传说&&&&&&&&&&&&&&&&&&&&&&&&&&&&&&Legend on Golden Cow Hill&&&&& 金牛岭名称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发生干旱,土地龟裂,居民生活非常艰苦.此时刚好有一只天上的神牛经过这里,看到老百姓的苦况,顿生恻隐之念,于是乎,这只神牛于夜间,四蹄用力踏地,昂首向东呼风唤雨,此后这一带地区便林木葱茏,花香果实,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们为了对神牛表示感谢,便把此处命名为“金牛岭”.
在海口假日海滩留影
&&&&&&&&&&&&&&&&&&&&&&&&&&&&&&&&&&&&&&&Holiday Beach&&&&&&&&&&&&& 假日海滩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海西路旁,距海口市中心区约十一公里.左沿是葱翠的木麻黄林带,其间错落着许多渡假村、宾馆、游乐场等;右沿是碧玻万顷的琼州海峡.海上船只穿梭,帆影点点.海滩沙软洁白,占地五十四公顷,长达六公里.这里有许多宾馆和渡假村,是目前海口市规模最具的海滨渡假休闲胜地.&&& &&&& 这里所看到的是阳光、海水、沙滩、椰林,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热带风光画面.景区共划分为海上运动区、海洋餐饮文化区、沙滩日浴区.目前已备有之娱乐消闲设施有:喷泉广场、生态广场、海水浴场、淡水冲浴房、溜冰场、沙滩排球、水上世界、游艇、帆船、冲浪等.此外,还有聘请来自欧美等国家之能手表演水上芭蕾舞、高空跳水、陆上风情歌舞表演,吸引中外游客观赏.&&& &&&& 我们一行人只在沙滩上漫步,并拍照纪念.
阳光、海水、沙滩、椰林,南海风光,绮丽无比,令人流连忘返.秀英炮台Siewyin Fort
古代中国五大炮台
&&&&& &One of the Five Famous Ancient Fort in China&&&&&&&&& &&&& 秀英炮台座落在海口市海秀大道秀英村,公元1890年,清政府为抵御法军入侵,下令各军严守沿海各口岸.当时由两港总督张之洞(公元年)亲临海口视察形势后,下令建造秀英炮台,建筑在离海岸约二百米的一座小山丘上,遥控着整个琼州海峡.&&& &&&& 该处共有炮台五座,拱北、镇东、定西为三大炮台.振武为两小炮台.五座炮台自东向西成一直线,朝北并列,居高临下,虎视大海.五尊大炮均购自德国克虏伯(Krupp)炮厂.炮台东南侧处还设有指挥室,操练场和营房.炮址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是古时海南地区的龎大军事设施,也是中国古代重大的军事设施之一.秀英炮台与广东之虎门炮台、天津之大沽炮台、上海之吴淞炮台,合称中国古代四大炮台.&&& &&&& 秀英炮台景区已于今年三月一日起暂停对外开放,原因据说因游客量逐年减少,经营困难.据了解,除港澳台及海外游客外,国内游客认为几尊大炮,太过单调,极少参观此一景点.
古代中国五大炮台之一的秀英炮台
万绿园是海口市最大的开放性热带海滨生态园林风景区
万绿园Evergreen Park
海口市民的绿肺The Green Lung for Haikou People&&
&&&&& 万绿园座落于海口市滨海填海地区的东部,地处滨海大道的中段,公元1996年正式开放供游客参观,是海口市民除金牛岭公园外,又一绿地.园区占地共八十三公顷,是海口市最大的开放性热带海滨生态园林风景区.北对琼州海峡,东靠海口市体育馆,南隔滨海大道,与高楼大厦林立的海口市金融贸易区相邻.万绿园所在的位置,在海口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是房地产商眼中的“地王”,时价人民币六十亿以上.可是当地政府却能在高度的环保意识下,以广大市民之利益为重,把这块价值天文数字的宝地辟作“市民的绿肺”,为海口市民提供一个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万绿园,以栽种热带和南亚热带植物为主,是一座以突出热带海滨特色和生态风景的园林.
&满园皆绿 A Green Garden
&&&&&& 澳大利亚是一个最多公园的国家,我曾经在不少的澳洲公园中漫步过.可是,在我的感觉上,还是认为万绿园才是我所看到绿化最成公的一座公园.它不但美如其名般的满园皆绿,更使游人觉得本身徜徉在绿色的包围圈中.举目所见,绿意盎然;尤其是那一片广阔无边像地毡似的绿地,以及园中和沿海路边的万棵椰林,婆娑起舞,郁郁葱葱.此刻的你如能在园中信步漫游,肯定心旷神怡,除了让你在都市喧嚣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外,更让你深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好情趣.&&&& 这一座植物公园,是海口市所有公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开放式公园.也是海口市居民绿化城市的成果,以栽种热带和南亚热带植物为主,是一座以突出热带海滨特色和生态风景的园林.现阶段以突出公共绿地为主,分十六个区,即大门区、广场区、内湖区、儿童游乐区、草坪区、竹林区、热带观赏植物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我们抵步时,公园内挂满彩灯以迎春节及元宵灯会.在公园小径上,大红灯笼高高挂.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万绿园,一座惠益市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留芳百世的绿色丰碑.
万绿园中的迎春灯.
丘浚墓园Qiu Jun Cemetery
&&&&& 丘浚(公元年)墓圈座落于海口市郊水头村,占地约二千五百平方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浚,字仲深,号深庵,又号玉峰、琼台,别号海山道人,是现在琼山市府金花村人.他是明朝时一名重臣,以现代术语是一位“名政治家”.他同时也是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经济学家,被誉为“海南第一才子”.幼年丧父,靠母教养,勤奋苦学.聪敏过人.十七岁应乡试第一,后中进士,历任官职有:翰林编修、侍讲、侍讲学士、大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兼管国子监事务、礼部尚书兼掌事务府事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省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开英殿大学士,这么多官衔,真可谓一代重臣.丘浚死后,皇帝赐葬,謚文庄.
明代墓园中所常见之翁仲、石马、石羊、石狮、石龟等,栩栩如生,面相对立,排列有序.
诗文满天下&&& 海南四才子One of the Four Hainanese Gifted Scholars
&&&&& 与此同时,丘浚也是中国15世纪的一位杰出学者,因其平生博学多才,着有 “世史正纲”、“大学衍义补”、“家礼仪节”、“琼台诗文会编”、“成语考”、“寰宇通志”,以及戏剧“投笔记”等数百本,博得“诗文满天下”之称誉.他与海瑞(公元年)、王佐(公元年)(注:字汝学,号桐乡.少年时代就深受业师唐舟、丘浚的器重.今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人,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是五百年前明代的着名诗人.他以诗闻名,志书称他“博学多识,精思力践,见道精审,故其诗和平温厚,文气光明正大,当比唐宋诸大家.)、张岳崧(公元年)(注:字子骏,号瀚山,定安县人.张岳崧的祖先,据说宋代由福建莆田迁琼定居.嘉靖九年(公元1804年)乡荐,十四年殿试考中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曾担任四川主考官,秸甘学政吏、江苏、浙江巡抚,湖北布政使.着作包括:“筠心堂集”、“琼州府志”四十四卷.与唐代张九龄(曲江)、宋代余清、崔如并与之(增城)并称为“岭南四大儒”)等人被称为 “海南四绝”(注:即指为 “海南四才子”)
大明皇帝“谕祭碑”
博览群书&&&& 才思过人A Broad Reader and Good Thinker&&&&
&&&& 关于丘浚小时的一些故事,主要在说其如何勤奋读书,而且聪明过人.他能 “日记数千言”,并且博览群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甚至医卜星象,释道农桑之书,他也同时涉猎,精心钻研.举凡闻有藏书之家,必设法去借阅,甚至远在数百里外都无妨,只要能借到好书.&&& &&&& 丘浚童年时才思过人,能从容应对的故事,在海南民间广泛流传.据说丘浚小时,有一次,他到野外去钩竹笋,路过田间,有妇人把一捆捆用稻草绑好的秧苗推放在田埂上拦路,过路的条件是要丘浚对上对子.由该妇人先出对曰:“稻草绑秧婆抱子”,丘浚应对道:“竹竿钩笋公携孙”.两人在对子前四个字,都表达各自所做之事,后面三个字用作比喻,如 “稻草”比做 “婆”, “秧”比作 “子”;用“竹竿”比作 “公”, “笋”比孙.大家都比对得很贴切和协调.&&& &&&& 又有一次,丘浚看到菜园中有很多茄子,很想吃.但,园中有一老者挥动锄头在工作.丘浚不敢撞入,他用一条开义树枝伸进篱芭内去钩茄子.老头早已把这些看在眼里,于是抓住树枝对丘浚说,我出一对子给你对,对得到,茄子任你吃.老头唸道:’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 猴孙子”是海南人责怪小孩的习惯话,只十三个字,把丘浚的行为概括出来,且每一句尾有一“子”字,这可不容易对.此时丘浚脱口而出道:“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对得好,老头只好请丘浚吃茄子.
治国方略&&& 理财为本Financial Administration is the Base for& Good Governance
&&&&&& 丘浚在学术上最大贡献乃对真德秀所着的 “大学衍义”精心钻研,并作出新见解,后来又增补了一百六十卷,成为一本巨着.“大学衍义补”,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倍受后人推崇和珍重.该书论及政治、经济、军事、礼乐等领域,尤其是对治国方略都有许多独到之处.特别是在财政、货币、赋税和生产等方面的论述,有其精辟的见解.书中论到治国问题时,以财政为优先,并极力强调“理财为天下之要道”、“财政为立国之本”.盖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关系到国之强弱,跟人民百姓休戚与共,这些都是“人君治世”、“大臣经国”的首要问题.
丘海大道&&&&&海南双壁Qiu Jun Highway
&&&&& 丘浚墓座落在海口市丘海大道南端的水头村.丘海大道原名疏港大道,为了纪念海南历史上着名的先贤“丘浚和海瑞”而改名为“丘海大道”.丘浚和海瑞有 “海南双壁”之称,是海南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丘浚墓与海瑞墓同属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但却出现两种情况.一般旅行社都不会将丘浚墓包括入行程内,故此游客稀少,名声没有海瑞墓园大.&&&& &&&& 丘浚墓六层墓基,计有十六级台阶.庄严肃穆,墓前有石碑一座,上方刻有对舞的双龙,左袄刻有青松、仙鹤、祥云等花纹.墓碑前摆有石造香炉及烛台.有一座石牌坊,上刻有“理学名臣”,牌坊后有两尊石造翁仲.在翁仲前又有座大理石碑,北面刻有“普天省浩命”五个字;南面刻有大明皇帝“谕祭文”.整个墓圉呈椭圆形,左、右、后围有栏杆.墓园一面临水塘,水塘前草地上有石狮、石马、石羊之类塑雕,此乃明代墓陵之特色处.
&海口市着名的琼台书院正门.这里是古代琼州的最高学府, 海南子弟登科入仕途的必经楷梯.&
琼台书院Qiongtai Academy
纪念“海南第一才子”丘浚To Commemorate& "No.1 Hainanese Gifted Scholar" Qiu Jun
&&&&&&& 在距离海口不远的琼山市,我们参观了琼台书院.琼台书院座落在琼山市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了纪念明代大学士,也是被称为“海南第一才子”的丘浚 (公元)而建的.丘浚和海瑞(公元年)并称“海南双壁”.他们都是海南妇孺皆知的着名历史人物,同时也是海南人的骄傲,
创校经过A Brief History
&&&&&&& 琼台书院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迄今已逾三百年的历史.因当时清朝派着名学者,陕西进士出身之焦映汉(生卒年不详)至琼为道台.焦映汉抵琼后,注重教化,为了“勤宣德教,扶植士气”、“学无他岐,教归一辙”, 以六百两俸银创建琼台书院.他开创了海南历史上第一所府立学院.干隆年间及其后屡经扩建始有今日规模.“奎星楼”前有三座石碑,记载了当年修建琼台书院的经过.据说,此三座石碑在文革时差点被砸烂,后来幸有一名稍有历史良知的“红卫兵”,连夜用石灰将碑文填平,粉刷后镶以金边,并将“最高指示”书于其上,逃过劫难,保存下来.此一做法,与厦门集美学村陈嘉庚公园中的“鳌园”,在文革时糊上烂泥巴保获文物同出一辙.在那疯狂的年代,斯文扫地,一些人的所作所为,简直令人不可理谕.
海南科举时代唯一探花,清嘉庆殿试一甲第三名之张岳崧,也是琼台书院首任掌教.
琼台书院两侧的厢房,是昔日的学生宿舍.
名称的由来Where Does the Name Qiongtai&Come From?
&&&&& 说到琼台书院名称的由来,由于“琼台”是琼州的别称,而丘浚(公元)又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书院以此为名,有重学礼贤,纪念大学士丘浚(公元)之意.历经时代的变迁,这座古老的书院,现在却是“海南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因为在其旧址的旁边,建有一所现代化的师范学校,培养海南中小学师资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的坚实力量.&&& &&&& 琼台书院曾经是海南历史上最高学府,古代海南子弟登科入仕途的必经阶梯,培养了超过万人以上的优秀人才.书院掌教(注:即今校长)都由学问渊博及德高望重的进士或举人中出任.琼台书院曾几次易名,清光绪年间改名“琼州府中学堂、琼崖中学堂”.从民国至海南解放的动荡年代中,琼台书院曾经四次改制,六度迁址,九回易名,共招收了5,323名学生,培养了不少经国济世的人才.&&& &&&& 我们知道古代的海南岛,孤悬海外,被视为蛮荒之地,文教落后.在琼台书院创办之前,清代琼籍学子没有一人进士及第.直到琼台书院设立后,方始人才辈出,金榜题名者众多.在书声琅琅三百年中, 琼台书院共造就了一名探花、十多名进士、一百多名举人,教化生徒超过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琼台文化就代表了海南文化.而琼台书院在推动琼台文化的发展上,可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书香飘散,绵绵至今.
琼台书院主楼,名为“魁星楼”.绿瓦、红廊、白墻.楼高两层的砖木结构,深具民族建筑特色.
历史沿革A Gist of History
&&&&& 在琼台书院的变革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颇有趣的事.在海南岛,至今还流传着这麽一个故事.据说,有一名琼台学子吩咐家人,他死后在其墓碑上只写上:“琼台书院”四个字便够了.因为他毕生以作为琼台子弟为荣,而且他认为任何有关母校的赞辞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此乃显示琼台弟子至死不渝的爱校情结.&&&& &&&& 琼台书院第一次更名,发生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当时康有为(公元(年)、梁啓超(公元年)之维新运动已经结束四年,清廷接纳张之洞(公元年)、刘坤一(公元年)之建议,废除各地书院、祠庙的名称.琼州知府刘尚伦(生卒年不详)遂将琼台书院易名为提倡西学的 “琼州府中学堂”,增加数学、外文科目.但由于外文老师不易聘请,且长期以来之科举残余,一时不易更改.故此,当时的学生既学习文言文的八股,也学习新的数理化、图音体等课程,成为学贯中西的人才.&&&& &&&& 公元1906年琼台书院又更名为“琼崖中学堂”,完成由书院向学校转轨.民国时期,由中学改为师范学校,命名为“广东省第六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战乱,数度迁徙徃东山岭、广东之湛江、化县、韶关等地,更名为“琼崖联合中学”.到了公元1950年,又易名为“琼山师范学校”.文革时期停学五年.直到公元1976年复校成为 “广东琼台师范学校”.公元1988年建省后易名为“海南琼台师范学校”至今为止.
琼台书院掌教谢宝,雍正二年进士,是着名粤剧“搜书院”中的主角人物,确有其人.
搜书院的故事Opera on&"College Search" Story
&&&&& 这座书院的名声盖过东坡书院,蜚声海内外,远近知名.原因是它不单只是琼州的最高学府,尚且是琼剧、粤剧“搜书院”故事发生的地点.我认为后者的关系较大,因为经过戏剧、电视的宣传,琼台书院声名大噪,成为每一名到海南岛游客参观的对象.说实话,我也是因此一名剧之故,慕名而来一看究竟.&&& &&&& 记得六十年代唸大学时,恰好在中国文学史上涉猎到元曲及中国古典戏剧,当时正值粤剧名伶红线女(公元1927年生)与马师曾(公元年)合演“搜书院”,红透半边天.因此对剧情也略知一二,故事大致描述:“在一个重阳节里,当时道台家的婢女紫莺陪小姐郊游来到五公祠,由于游人众多,小姐的金钗不慎丢失了.&&&& 返回道台府后,老夫人震怒,命紫莺寻回金钗.紫莺循原路找寻,与拾获金钗的琼台书院书生张日相遇,两人由此相识,并互生爱慕之心.岂知原来道台夫人,为了拉拢势力,欲将紫莺许配给镇台.而这一镇台为人残暴,手段恶毒,鱼肉百姓,而且又好女色,最喜摧花折栁.紫莺那敢委身下嫁,但由于举目无亲,她左思右想,只有找书生张日求救.于是紫莺女扮男装,混入琼台书院找到张日,张日遂安排将她躲藏在书院内.紫莺躲进书院,却惹怒了镇台大人,后者遂率兵将整个书院围困.但按照清代规例,琼州府设置三台,即道台(注:相似于今日省长)、镇台(注:相似于今日警察局长)和琼台(注:相似于今日教育局长),分管政、军、教事务.道台权力最高,可驾驭镇台与琼台.而镇台与琼台地位却相等,职权同等级,不能互相干预和侵犯.因此,镇台大人不敢擅自闯入书院,只能在外面叫骂.书院掌教谢宝(公元年)向来嫉恶如仇,遂假意与镇台同到道台府去理论,实则让紫莺暗藏于轿底,途中脱身,到城外与书生张日相会,并缔结良缘,等到镇台取得准令回书院搜查时,却扑了一个空.
琼台书院“魁星楼”前有三座石碑,记载了当年修建琼台书院的经过.
&&&&&&&&&里程碑的人物---张岳崧、谢宝People of Milestone: Xhangyue Song,Shieh Bao&
&&&&& 谢宝(公元年)确有其人,琼山人,雍正二年进士.在今日琼台书院的校园里,有两尊塑像,两人皆为琼台书院历史上可大书特书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其一为掌教张岳崧(公元年),他是科举时代海南第一名“探花”,一举荣获一甲第三名.史载当时嘉庆皇帝大为惊叹道:“何地无才乎!这才,绝非一隅之贤,而属一国之才.”及后张岳崧(公元年)宦海浮沉数十年,告老还乡后,不顾年迈体衰,欣然出任琼台书院掌教三年,青灯黄卷,授徒不倦.另一人则是 “搜书院”中的掌教谢宝(公元年),他也是进士出身.&&&& &&&& 书院正中有一砖木结构的两层古楼,绿瓦、红廊、白墙,深具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建筑特色.此楼取名为“奎星楼”,它是当年的课堂的所在地.据说,“奎星楼”内曾收藏有两万多卷古书,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践踏,几乎被扫掠一空,现在已所存无几了.此事乃琼台人心中永远的痛!我注意到梁上还悬挂有一幅“进士”匾额,查考是当年书院中一名高材生张日吴(生卒年不详)中进士时朝廷所赐者.楼内雕梁画栋,别成一格.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是游览避暑胜地.&&&& &&&& 目前琼台书院每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近百万人.
琼台书院楼舍内雕梁画栋,别成一格.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是游览避暑胜地.
李纲(公元年):
五公祠是专用来纪念及祭祀五位于唐宋年间被贬谪到海南岛来的名臣贤官
胡铨(公元年)
五公祠内设有五公灵位,以资纪念&&&&
&李德裕(公元787-850年
五公祠Wugong Temple(5 Officers Temple)
琼台胜景Qiongtai Scenic Spots
&&&&& 五公祠座落在海口市海府大道与琼山市接壤处,距市中心5公里,又称“海南第一楼”,建筑面积二千八百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一百亩左右.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约公元年间),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重修,之后,又经多次修建,始有今貌.&&& &&&& 五公祠内古木参天,名花夹道,掩映楼阁.楼阁素瓦红椽,飞翠流丹;两侧有学圃堂、五公精舍、观稼堂、东斋、西斋、苏公祠、伏波祠、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琼园等,形成一组文物古迹建筑群,既有各自独特的风貌,又蔚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又因地近闹市,闹中取静,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称.
海南第一楼No.1 Building in Hainan
&&&&&& 五公祠是座两层木结构建筑,楼下挂有“五公祠”横匾,楼上却高悬有”海南第一楼”横匾.我很喜欢楼下大厅楹柱上的对联,读罢,抚古悠思,对五公之豪气干云英烈气概,高山仰止,佩服不已.现抄录三首对联如下:
&&&&& &&& 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 &&&&&&& 道契前贤,教兴后学,干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 &&&&&&& 于东坡外,有此五贤,自唐宋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论;&&& &&&&&&& 处南海中,别为一郡,朝烟云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 &&&&&&&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 &&&&&&& 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赵鼎(公元年)
五公简介&Biography of Five Banished&Officers(Wugong)
&&&& &五公祠是专用来纪念及祭祀五位于唐宋年间被贬谪到海南岛来的名臣贤官,他们分别是:&&& &&&& (一)李德裕(公元787-850年): 字文饶,赵郡人,宰相李吉甫之子.今河北省人,官历翰林学士、观察使、兵部左侍郎、左仆射等要职.曾在唐朝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8年)和武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两度为相.有才干,敢作为,重视边防,力主削藩,巩固中央集权,稳定动荡塲面,故可说是一位颇有才能的政治家.因在“牛李党争”(注:牛党以牛僧儒(公元780-848年)为首,李党以李德裕为首.此次党争是因进士牛僧儒、李宗闵在大家共商对藩镇的策略时反对李吉甫提出的削藩政策,因而受到李吉甫的排斥,双方结怨.)中失利,遭奸党陷害,一贬再贬,公元848年贬为崖州司户(今琼山市).他于公元849年抵达海南岛,翌年逝世.死后被追封为太尉,赠卫国公.&&& &&&& (二)李纲(公元年):字伯纪,福建邵武人.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2年(公元1112年)进士.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侵犯汴京时,他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击退金兵.在历史上,他是一位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宋代一位有才华,有魄力的宰相.宋室南渡后,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甫上任,“首陈十事”,决心重整朝纲,主张起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但,可借他仅主政七十五天便遭罢去相位.翌年,李纲因被谗言所害而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他于公元1129年到达海南岛.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遇赦,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任湖南安抚使,三年后,改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卒于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死后缢忠定.李纲、赵鼎、胡铨、李光四人被称为“南宋四名臣”.他着作甚多,主要有“建炎时政记”,记述其在朝所见所闻事迹,是后世研究这一段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 &&&& (三)赵鼎(公元年):今山西省人,南宋着名爱国名臣之一.曾任右司谏侍御、参知政事.宋高宗时的宰相.他因支持岳飞(公元年),主张抗金,反对秦桧(公元年)投降而数度遭到贬谪,最后于公元1145年破贬至海南岛.宋绍兴17年(公元1147年)以抗议秦桧迫害绝食而死,死后被封为丰国公,赠太傅,謚忠简.&&& &&&& (四)胡铨(公元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进士,当时因宋高宗亲自策试,胡铨以万言策上,甚为轰动.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出任枢密院编修,历任秘书少监、起居郎、参知政事等职,是力主抗金的中坚份子.因上书请斩主降派秦桧等而遭秦桧迫害,以“狂妄上书,语多凶悖,意在鼓众,劫持朝廷”之罪,流放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后改广州.过后又因胡铨再次上书谴责秦桧,以“饰非横议”之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再贬谪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市).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 秦桧死后,得以恢复官职.居海南七年,传播中原文化,培养人才,加强汉黎团结,功劳卓着.宋孝宗干道七年(公元1171年)辞官返故里,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卒后謚忠简.胡铨的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他这种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永不磨灭.他着有 “澹庵文集”一百卷,被江西省新闻媒体评选为 “脖子最硬的人”.
李光(公元年)
&&& &&&&& (五) 李光(公元年):字泰发,又名泰定,晚年自号“体物居士”. 今浙江省人,宋代名臣,进士出身,官居县令、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当秦桧向金军提出议和,李光当面斥之,并奏秦桧“壅蔽笔下,翻弄威柄”. 秦桧大怒,怀恨在心.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遭贬建宁军节度使,琼州安置,过后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编管.李光居琼十一载,直到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才复职出任左朝奉大夫.翌年卒于江洲(今江西九江市),逝后缢庄简.&&& &&&& 上述五人中,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曾出任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中李德裕和赵鼎,曾两度为相.除李德裕是唐朝人,其他四人都是宋朝人.而赵鼎、胡铨、李光三人同是因反对秦桧而被贬海南岛.五人中只有李德裕和赵鼎在海南岛逝世.其他三人如李纲、胡铨、李光遇赦后在中土终老.&&& &&&& 祠内有五公石雕,栩栩如生,并附有各人生平业绩及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令我颇为感意外的是,在五公祠侧,还有一座苏公祠,祠内有石刻之苏东坡像.原来苏东坡(公元年),也曾被贬至海南岛,为期达三年之久,
郭晚香讲学故址Former&Lecture site of Guo Zheng Hong
&&&&& 五公祠右边有学圃堂和五公精舍.学圃堂是浙江名士郭晚香讲学故址.五公精舍是晚清海南学子研习经文之所在.据说郭晚香到海南岛时,带了八百多本书卷,置放于五公精舍内供学生研习,一时学风甚盛.郭晚香去世后,五公精舍成为五公祠图书馆,专门用以收藏郭晚香之遗书.及后,历经洗劫,图书剩下无几,当局乃将之改成陈列馆,陈列海南部分文物,有明代禁钟、宋徽宗赵俈(公元年)手书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黎族古代铜鼓、宣德炉等,较受人注意.
苏公祠Sudongpo Academy
苏公笠屐石塑像A&Statue of Sudongpo
&&&&&& 苏公祠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 乃后人为了祭祀苏轼(即苏东坡,公元年)及其子苏过(公元年)而建,藉以表达崇敬之情.苏公祠位于五公祠东侧,正厅置放有苏轼(公元年)及其子苏过(公元年)和学生姜唐佐(注:进士出身,琼山人.生卒年不详)的牌位.神坛前置有一座苏公笠屐石塑像.但见诗人目光深邃,心事浩茫.我在想,他是否如其许多诗词中展现出回望过去,检视人生?还是在倾听民声,忧国忧民?不过,看起来还颇为神釆动人,栩栩如生.可是,也有些游客看了大诗人的尊容,心里却在滴沽着,不明所以.因为诗人头戴竹笠,脚穿木屐.怎么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公元年)会是这个模样?询问导游,不得答案.回来后,花了不少时间去查考.原来这尊东坡塑像是依照明代唐寅(公元年.即唐伯虎)所绘“坡仙笠屐图”所雕塑者.该画题词有云:“东坡在儋耳,一日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假笠、屐着归.妇人、小儿相随争笑,群犬争吠.东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觉坡仙潇洒出尘所致.数百年后,犹可想见?”.&&&& &&&& 老实说,我当时看到“坡仙笠屐图”中的苏轼(公元年)雕像,也颇感纳闷,因为与以前在杭州西子湖畔所见到那个身材颀长,眉疏目朗,颧骨高耸,两颊清瘦及胡须稀疏的老头,略有不同,但后者比较接近苏轼(公元年)的形貌.
苏公祠内所见之苏公笠屐石塑像
&&& &&&&&& 根据我所了解,在目前留存下来所知苏轼(公元年)画像中,有一幅据说是与苏轼(公元年)同一时代画家李公麟(生卒年不详)所画者,画名为 “扶杖醉坐图”.画上的苏轼(公元年),手扶着手杖,坐在一个石头上,看起有点醉意朦胧的样子.清代着名学者翁方纲(生卒年不详)曾考証过,认为该画距离苏轼本人的真正像貌最为接近.&&& &&&& 苏公祠厅堂中楹柱悬吊着木制匾联:“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两边墻根立石碑,刻有苏轼诗词.大堂两旁壁上尚有苏轼简介和在琼行迹图,以及历代琼州进士名录.&&& &&&& 苏公祠侧有浮粟泉遗址.据传,苏轼(公元年)贬琼时曾在此投宿,见百姓用护城河中的污水,便察看地形,指点老百姓掘井取水,挖得清、浊两眼甘泉.清泉命名“浮粟泉”;浊泉,命名“洗心泉”.后者毁于明朝.而浮粟泉却九百多年未曾干涸过,堪称“海南一绝.”
苏公祠乃后人为了祭祀苏轼及其子苏过而建,藉以表达崇敬之情.
苏轼生平Biography of Sudongpo
&&&&& 苏轼(公元年),字子瞻,一字和仲,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着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知密州(今山东高密县)、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知湖州时,以写诗讽谏朝政获罪,下御史台狱,次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移汝州(今河南汝州县).哲宗即位后,入京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又出知杭州(今浙江杭州市)、颖州(河南许昌县).哲宗亲政后,被列为元佑党人,贬至定州(今河北定县)、英州(今广东英德县)、惠州(今广东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召还.北归途中,渡琼州海峡、永州、当涂、南京,而至常州.因长途跋涉,加上天气炎热,染上痢疾,于公元日卒于江苏常州,终年六十五岁.存世文章四千八百多篇,留存诗词三千多首,数量居北宋文人之冠.
严父督导A Rigid Father
&&&&苏轼(公元年)生于小康之家,父亲苏洵(公元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着名的散文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公元年)与弟弟苏辙(公元年)排行老五与老六,而排在他前头的哥哥姐姐全都夭折.没想到存活的两人,却成为苏氏家族中的着名人物.苏轼(公元年)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严父教导,终身难忘.他于六十二岁高龄时被贬至海南岛,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还作梦,梦见自己变成小孩,由父亲严厉督促读书.他醒来后,写了“夜梦”(节选)这首诗,记述这个梦.诗曰:
&&& &&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 &&&&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我只节选其前半段.意指自己小时太贪玩,不爱读书,全靠父亲严加监管.此一严厉不是表面上而已,而是严厉到骨子里,毕身难忘.有一天,父亲有事外出,交待家课命把 “春秋”一书读完,眼见父亲即将回家,而自己却还未读完过半.此时苏轼描绘其心境,心头有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嘴巴有如鱼咬了钩一样难受,说不出话来.&&&&& &&&& 苏洵(公元年)除了严厉督促孩子勤奋读书外,还教导做人的道理.他特别写了一篇“名二子说”,详述他为二子取名的用意.他以苏轼、苏辙(公元年)的名字作分析,告诫他们以后该如何做人.他在该文中以一辆车子为例,车子上的部件,如车轮、车辐、车盖都很有用.可是车子有一小部件.不太有用.这部件叫做“轼”.什麽是“轼”?意思是指车子前方的一块横木,人坐在车里,有时候车子颠簸得比较利害,抓一把横木,除了用来控制车行速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多大用处.虽如此,但是,万一少了它,车子的结构就不完整了.苏洵(公元年)取苏轼(公元年)这名字,希望将来苏轼(公元年)长大后,像“轼”那样,不要太过显山露水,也不要那麽锋芒毕露.为人应该老老实实,安守本份.你有才华,藏在肚子里,然后一点一滴地渗透出来.&&&& &&&& 至于苏辙(公元年)名字中的“辙”字,是车轮子的印痕,一点用处都没有.举行赛车比赛得了冠军,与“辙”无关.翻车了,也与“辙”无关.苏洵(公元年)希望苏辙(公元年)能够像“车印”一样,妥善处理“祸”与“福”的关系.因为他很了解这个小儿子,性格沉稳,不像苏轼(公元年)老顽童一样.俗语说:“知子莫若父”. 苏洵(公元年)太了解他的两个儿子.而他对他们名字所作的分析,预知了他们往后的人生道路.所以有人指出,苏轼(公元年)的一生,吃亏的是“嘴巴”和“手中的一支笔”.因说得太多,写得太多,才华太高,得罪人太多,招人嫉恨.
慈母教诲A Kind Hearted Mother
&&&&& 有严父必有慈母,苏轼(公元年)从母亲方面取得的教育又如何?苏轼(公元年)母亲程夫人,官宦人家,有其在性格上果敢的一面;也有其仁慈的一面.她对苏轼(公元年)的人格教育,很值得后世做母亲者学习.有一天,他带着十岁的苏轼(公元年)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汉朝一名官员,为人铁面无私,办案不讲人情,故此得罪了许多权贵,结果被人诬害判死刑.临刑前与母告别说:“儿子不能尽孝,追随黄泉下之父亲去了,希望母亲不要悲伤.”此时,范滂的母亲说:“一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么可能?你为理想失去生命,为母者支持你!”此刻才十多岁的苏轼(公元年)便对母亲说,长大后也要学范滂这个人,问其母亲同意否?程夫人回答说:“你能做范滂,我为何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以上乃真正所谓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其所产生之潜移默化作用,对苏轼(公元年)影响极大.苏轼(公元年)一辈子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潇晒自如,全归他的严父慈母早年的教导所致.
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岛,虽然才住了二十多天,后人也建祠以表达崇敬之情.
少年成名Succeed in Early Age
&&&&& 苏轼(公元年)和苏辙(公元年)以弱冠之年在三次考试中轻易过关.首试应考开封举人,轻松中举.第二试为礼部(注:相似于今日教育部)考试,考题相当刁难, “刑赏忠厚之至论”,翻译成白话文,即:“请你论述古代君王在奖惩赏罚方面,都是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当时的主考官是当朝翰林学士、文学家、史学家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公元年).他非常赏识其中的一篇文章,立论高远,层次分明,文字老道,颇有大家风范.他认定此文必是出自其学生曾巩(公元年)(注: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写,但为了避嫌,原本应得第一名,改为第二名.欧阳修这么做,只能说是完成道德上的自觉.不过,他虽选对了文章却点错名.他错了,天下之大,能写得好文章的人,不止是其学生曾巩(公元年)一人.此文作者是来自四川眉山的一名小伙子,现年仅22岁,名叫苏轼(公元年),字子瞻.其实,苏轼(公元年)原本应得第一名,却无端端变成了第二名,成为千古佳话.&&& &&&& 第三试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苏轼(公元年)、苏辙(公元年)兄弟也顺利过关,进士及第.到了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主考.苏轼、苏辙(公元年)两兄弟,也轻易过关,高中进士.当时苏轼(公元年)年龄不过二十五岁,苏辙(公元年)二十二岁.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制科考试是不定期举行的,可是,进士考试却每三年举行.在北宋三百年间,仅举行过制科考试二十二次,录取四十一名.与此同时,考中进士者却总共达四万多人,相差达一千倍,难易互见.&&& &&&& 在制科考试中,宋仁宗钦点苏轼(公元年)考获第三等,实则第一名.因北宋制科试首二名为虚设.仅分为第三等、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等为不及格.苏轼(公元年)应考时,北宋已建国超过一百年,在他之前,仅有一名叫“吴育”者,考中第三次等.故苏轼被称为“百年第一”.苏辙(公元年)考获第四等.&&& &&&& 苏轼(公元年)年纪轻轻有此成就,后世学者认为主要是其扎实雄厚的基本功,科学巧妙的读书方法,灵活运用知识,老师的提拔与奖掖,更重要的是严父慈母的教诲,良好的家庭教育,所有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当然成为文坛上的佼佼者.
屡遭贬谪&&& 飘若惊鸿Frequent Banishment
&&&& 苏轼(公元年)一生屡遭贬谪,飘若惊鸿,大部分时间外放做地方官.但是,他每到一地,都留下不少政绩、诗词和佳话,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而且地因人传,名气更大.在他任地方官时,最值得称道是在杭州,他曾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和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先后两次出任杭州父母官.故此,在其诗词中有:“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的说法.离开杭州后,他又出守颖州,贬谪惠州.后来这两处地方都留有以“西湖”命名的湖泊胜景.东坡到处有西湖,诗人杨万里(公元年)对此一巧合还特别作了一首诗曰:&&&&&&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唐汝颖及罗浮;&&& &&&& 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那得休!
&&&& &&&& 苏轼(公元年)是艺术创作上的多面手,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许多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着有“东坡全集”,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苏轼(公元年)一生仕途坎坷,三十五岁起便开始过贬谪的生活.当时,他反对王安石(公元年)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四十四岁再贬黄州.公元1085年宋宪宗时,司马光(公元年)为相,苏轼(公元年)一度奉召回朝.至章惇(公元年)为相时,苏轼(公元年)因坚持其见解,被贬至广东惠州.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此时已年愈花甲(62岁)的苏轼(公元年),再贬海南岛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注:苏轼被贬主因乃他所写一首“纵笔”诗惹祸,得罪权贵.诗中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当朝宰相章惇读后,嫉妒非常.他恨恨说道:“你不是春睡美吗?我偏偏要让你睡不着觉!”于是下令贬苏轼(公元年)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署公事.)由他的幼子苏过陪伴渡海过琼州.这一次贬谪可说是一次迫害性的流放,苏轼(公元年)也打算抛骨琼州.先做棺,后做墓.&&& &&&& 以中国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行与操守,在海南岛终老.直到宋徽宗(公元年)登位,苏轼(公元年)才结束其在海南的流放生涯,返回中土.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Sudongpo Poem
&&&&& &苏轼(公元年)居儋州三年,写下了大量诗文,留下了一笔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最出名一首 “儋耳山”五言绝句如下:
&&&& &&&&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 这首诗乃他被贬到儋州后所写,以赞叹海南奇石胜景,暗喻自己的处境.初到儋州,人地两生,生活过得很艰难.他所居住的官舍不过是几间茅屋,且有诗文形容:“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后来为了每日三餐,他甚至连身边的酒器都卖掉.穷途潦倒,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然而,苏轼(公元年)每次看见城后的儋耳山,就会想到自己诗中所云,纵有补天之才,奈何被弃而不用!&&& &&&& 苏轼(公元年)被贬海南岛时,当时岛上生活极为困难,“食无肉、病无药、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气候炎热潮湿.”(与程秀才书)生活简直和苦行僧一样,但这并没有打倒他,挫败他.他在海南完成了“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学术着作.并且还自创养生之道“谪居三适”,即“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也只有像苏轼(公元年)这样豁达乐观的人,才有如此闲情雅致,其他所有被贬谪到海南岛之官员,无不悲愤呼号,含怨而终.&&& &&&& 在海南期间, 苏轼(公元年)开馆授徒,传播中原文化,使当地“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他为振兴海南文教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后来他的学生符确(生卒年不详),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名进士.而王云清(公元年),则是最后的一名进士.苏轼(公元年)离琼后,海南人文鼎盛,人才辈出,至明代共出了进士七十四名、举人三百一十七名.清代亦出了进士三十一名、举人一百七十八名.但,却未出过一名状元郎.后人评议苏轼(公元年)贬琼,亦敬亦赞,且多感慨,回望千百年沧桑岁月,饮水思源,说的是“东坡不幸海南幸”、“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啓之”.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 Sudongpo Poem
&&&&&& 苏轼(公元年)一生漂泊不定,足迹遍天下.目前中国有近百个以上 “东坡遗址”,连李白(公元701-762年)、杜甫(公元712-770年)、曹雪芹(公元年)等人都无法相比.苏轼(公元年)有一首诗总结其一生:&&&& &&& 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
&&& &&&& 海南岛居然也被苏轼(公元年)列入其一生功业内.奇怪的是,他在杭州任期最长,政绩卓着,但并未受其重视.而他虽在海南逗留仅三年余,但却深深爱上南海风光.“九死南荒吾不悔,玆游奇绝冠平生.”可见海南岛在其心目中的份量了.
九死南荒吾不悔&&&&玆游奇绝冠平生
&&&&&&&&&&&&&&&&&&&&&&&&&&&&&&&&&&&&&& Sudongpo Poem&&&& &苏东坡(公元年)为人乐观,性格豁达,随遇而安.他不像其他被流放的官员那样呼天苍地.被贬期间,他居然还大赞南海风光旖旎,乃他平生中所见过最美丽的,既使老死在海南岛也不会感到后悔.这就是苏东坡(公元年)的可爱之处.在所有的古代诗人中,他与李白(公元701-762年)一样,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对象.他在“六月二十日渡海”一诗中的末后两句,曰:
&&& &&&&&& 九死南荒吾不悔,&&&&&&&&&&&&&&&&&&&&& 玆游奇绝冠平生.
&&& (注: 苏轼这首诗,是渡琼州海峡时所作).&&&&&& 全首诗内容如下:&&&&&&&&&&&&&&&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九死南荒吾不悔,玆游奇绝冠平生.&&&& &&&&& (注:诗中突显了一位历尽坎坷者的心声.第一、二句以“参横斗转”、“苦雨终风”写景暗喻自己多年来所遭受的政治迫害结束了.第三、四句以问答语气隐喻朝政和时局本来是清平无事的,短暂的风雨终究改变不了天与海的本色. 第五、六句用典故,“鲁叟乘桴”借用孔子论语:“道不行,乘浮桴于海”.轩辕,即黄帝.“庄子·天地篇”:“黄帝张(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意指以轩辕古乐比大海涛声.表明诗人终究做不到隐居南荒而遗落世事,还存有兼济天下推广教化之心.第七、八两句直抒作者胸臆,“九死”指多次几乎送命.“冠”,第一.这两句话意思是:海南岛风光是他平生所见的最美,既使死在这里也不后悔.)
苏轼诗词赏析
&&&&&&&&&&&&&&&&&&&&&&&&&& An&Analysis&and Appreciation of Sudongpo's Poems&&&&&&&&&&&&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公元年)是一代宗师,文化巨人.他的诗词,早已成为华夏文化中极为丰厚的养料,像血液一样流敞在我们的身体中.可不是吗?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时,我们会唸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中秋)、当人们登高远望长江时会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云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人们登临庐山时,总会吟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当人们到了西湖时,总会吟唱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每当人们在生活上遇到不如意时,都会用苏轼的词句“回首向来箫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来宽慰自己.&&&&& 苏轼(公元年)在诗、词、文以及书画上都留下许多宝贵的墨迹,他共留下诗词三千多首,在中国文学上奠定其地位.在璨若繁星的古代文人中,他一直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华!他的一生坦荡荡,不媚俗,不附权贵的光明正大风格,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发挥其影响.他以超越的情感,豁达的态度,面对艰难生活,逆境求存的精神,也很值得人们敬仰.历史毕竟还是公正的,既使迟来的公正,还是公正.苏轼(公元年)虽然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桀,但人们并不以他多次遭贬谪为意,大家还是给予无限的尊崇和敬仰.反观那些诬告陷害他的小人,早已在历史的洪流中烟灰泯灭了.&&&& 以下我只挑选数首我最喜欢的苏轼(公元年)诗词,加以浅析及欣赏:
在杭州西子湖畔所见之苏轼塑像
&&&&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Sudongpo's Poem
&&&&& 苏轼一生中有三个重要女性,围绕在其身边.梦萦情牵, 儿女情长.原配名王弗(公元年),十五岁嫁给当时仅十八岁的少年天才苏轼(公元年),生有一儿名苏迈, 是苏轼(公元年)三个妻子中最聪慧者,苏轼(公元年)称其“敏而静,有识”.王弗陪伴着苏轼(公元年),在多年生活中红袖添香,熬过苏轼(公元年)寒窗苦读的寂寞,也曾经分享过苏轼(公元年)春风得意,金榜题名的喜悦.他们小夫妻俩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他们不仅是一对少年夫妻,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伴侣.王弗二十六岁时就去世,芳年早逝,给苏轼(公元年)带来莫大的哀痛.诗人就在王弗死后第十个周年,正当苏轼(公元年)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的孤寂失意的日子里,梦见王弗,午夜梦回,写下一首着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此词题为“记梦”, 抒发他对王氏逝世之痛,以及对王氏的怀念之情. 苏轼写这首词时,年约三十九岁.他写出了中年丧偶的悲哀,以及对爱妻十年死别的惨痛回忆.但只有下阕五句写梦境,其他都是直接抒写苏轼的沉痛之情.苏轼先直写妻子死后十年,彼此茫茫难知,哀思难诉的感受.而设想自己饱历风霜,外貌改变,因而与亡妻纵使相见亦可能认不出自己,为作品平添沧桑之感..&&&&& &&&& 下阕写梦中重遇亡妻,大概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又大概因相思太深,令二&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可惜从梦境中回到人间,亡妻也实在不可复见,诗人也只可在妻子坟前,年年愁断肠了.)&&&&& &&&& 王闰之(公元年)是苏轼的继室,二十一岁时嫁给苏轼,比苏轼小十一岁.生了苏迨、苏过两个儿子.她是王弗的堂妹,侍奉苏轼二十六年,于四十六岁逝世.她没有王弗的聪慧和精明,但却是非常温柔和体贴.苏轼在其墓志铭上赞曰: “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得失如一,随遇而安.”王闰之陪伴苏轼大起大落,经过& “乌台诗案”(注:公元1079年,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被指控在诗句里讥讽朝廷,掌握官员生杀大权的御史台,派出太常博士皇甫遵到湖州,捉拿苏轼回京问罪.因审理案件的机关名叫御史台,该处种了很多柏树,有很多乌鸦在树上筑巢造窝,所以把御史台称为”乌台”.苏轼因此案系狱一百三十天.)的政治风浪,始终没有怨言,而以平常心情处之,尤其令苏轼感概不已.&&& &&&& 王弗、王闰之姐妹陪苏轼走过人生大部分岁月和风风雨雨.王弗的聪敏智慧,帮助苏轼走向成熟,而王闰之的细心照顾,带给苏轼最温柔的体贴,对王闰之苏轼也表现出无比的怀念和深厚的感情.&&& &&&& 在苏轼的生命里,还有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女子,她的出现,完满了苏轼作为 “风流才子和多情美人”的传说.她的存在,丰富了苏轼洒脱不覊的人生.此位女人名叫王朝云(公元年),是侍妾,十二岁时在杭州被苏轼收留, 小苏轼二十五岁,事奉苏轼二十三年,三十四岁去世,生一儿子名苏遁,很快就夭折了.在苏轼看来,朝云更像他的一个志同道合的知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有一天,苏轼在家里庭院中渡步,他心情轻松摸着肚子问家人说,我的肚子里装些什么?一名家人回答:满肚文章.另一说:满腹经纶.苏轼认为这是原本都知道的,无甚特别.此时,朝云答:你肚子里完全不合时宜.苏轼听了哈哈大笑.可见朝云确是一名粉红知己.朝云对苏轼在人生、在信仰上、以及在政治上多一份理解.此一理解与普通家庭主妇在生活上的照顾和体贴不同.苏轼被贬惠州后,朝云与苏轼“参禅悟道,谈诗论文”.在困境中,除了照顾苏轼起居生活,还不断给予苏轼精神上的支持.民间传说苏轼为她留下诗稿特多.苏轼称其 “敏而好义,忠敬如一”. 王朝云卒于惠州西湖.苏轼共有二位正妻,一名侍妾.有趣的是,他的三个妻子都姓“王”,一家三父子名“三苏”(注: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又他一生去过 “三个西湖”.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Sudongpo's Poem
&&&&&& 苏轼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苏迈(王弗所生)、老二苏迨、老三苏过(王闰之所生)、幼儿苏遁(王朝云所生,后来夭折.).苏轼因自己自小聪敏过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以自身的领悟和教训,对孩子的要求与常人不同,他在 “洗儿”一诗中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 当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及过后多次被贬,如在湖州被逮捕,在开封入狱,之后又贬黄州、惠州,全靠长子苏迈打理一家大小二十个人的事务,并为苏轼送狱饭,因此苏迈是苏家的顶梁柱.苏轼认为他很淳朴、干实事、为人踏实、不张扬,符合苏轼之期望.次儿苏迨自小发育较慢,四岁还不能行走.苏轼请来一位名字叫做 “辨才”的和尚,经其落发摩顶后才能与其他小孩一样正常地行走.苏迨后来与欧阳修之孙女结婚.苏轼长子和次子,都没有承继乃父之满腹才情.&&&& &&&& 三儿苏过陪同苏轼被贬至海南岛,与苏轼感情较深.在海南岛,苏轼教导其人格修养、学业文章和办事能力.由于苏过长期跟随父亲颠沛流离,在海南岛过了三年艰苦生活,养成耿介不屈性格.他自己在诗中说:“不涉忧患那长生”(一个人不经过艰难困苦那会长大呢?),因而深得苏轼喜爱和赏识,有“小坡”之称.因其性格极像苏轼,有乃父之风.&&&& &&&& 苏轼只能在最小的儿子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幸的是,由于苏轼在政治上陷入一个又一个风浪,影响儿子仕途.三个孩子在仕途上,乏善可陈,只有后来苏过有些诗文可看到,他总算是苏轼三子中较有才华的一人.所以后人总结苏轼的一生,说他还是很幸福的.早年有好的父母教养;中年有好的妻子陪伴;晚年有孝顺的儿子照顾.
人生到处知何是&&& 应似飞鸿踏雪泥
&&&&&&&&&&&&&&&&&&&&&&&&&&&&&&&&&&&&&&&&&& &Sudongpo's Poem
&&&&& 苏轼的一生是说不尽的,他所写的诗词,首首令人爱不释手,句句珠玑,读来令人低回深思不已.虽然,在其诗词中也有很多对“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人生无常”的感叹,但其所含的人生体验与哲理,莫不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我最喜欢的一首题名为:“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是?&&&&&&&&&&&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 &&& 这首诗很出名,很多人都喜欢.我只喜爱其前头四句,实可说是千古绝唱.&&&&&&& (注:子由,即苏轼弟弟苏辙(公元年)的别名.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飞鸿,指飞雁.老僧:指一名奉闲的僧人.苏辙原诗云:“昔与子瞻共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蹇驴,即跛脚的驴子.本诗基调是怀旧,苏辙原诗对渑池有缘又似无缘,诸多感慨.因他中举后被派往渑池任主簿职,但他未到任.嘉佑年随同父兄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当年访僧题字壁上.苏辙认为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若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若说有缘,为何又无法驻足停留长些时间?这就是苏辙原诗中的感概.&&&& &&&& 苏轼在回应时,对人生发表了一番理论,就是前头四句.他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飞雁在飞行过程中,偶然驻足雪地上,留下印迹,过后鸿雁飞走了,雪也融化了,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主宰着这种经历及变化?苏轼在后头四句中试作解答,他认为过去的东西虽已消失无踪,但并不意味它不曾存在过.就拿在崎岖山路上骑着跛脚驴子的巅簸经历来说.不也可说是一种历练,一种生活经验;故此,人生虽无常,但不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充满偶然性,但不应放弃对必然性的追求.事实上,如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理想和抱负呢?)&&&&&&&&& 这首诗主要是前四句,已被收入成语“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雁在雪地上踏出的爪印一样.他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也都是泥上的爪印而已.当我们感叹人生无定,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但心中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Sudongpo's Poem
&&&&& 这首词名为“水调歌头(中秋)”,相信每位受过华文中学教育者都会吟唱,脍炙人口,非常深入人们的心坎中.此词创作背景根据苏轼在序文中所说的 “丙辰”年,即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在此之前,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到杭州任地方官.不久,父母亲及妻子相继去世,弟弟苏辙(公元年)又远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市)做官. 苏轼为了能和弟弟住得靠近一点,特别请调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做地方官.谁知天不从人愿,苏轼虽千里迢迢由南到北,仍不能与弟弟苏辙(公元年)会面. 苏轼写这首词,就是在中秋佳节怀念七年未见面的弟弟苏辙(公元年).全词如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惟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注:词的上半阕写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希求解脱的心理.不过他对人间的热爱还是胜过他游仙的想法.苏轼想通过写皎洁明月,达到超尘脱俗的境界;但又想像月宫内寒冷难耐,句中的一“欲”一“恐”,表达了对“出世”和“入世”之间的思想矛盾,他既想隐退江湖,又想为官济世,建功立业.“乘风归去”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明作者愿再留下继续努力,实现理想.首四句意思是“我将酒杯把起,仰望天上那一轮明月,禁不住向青天问道:明月是什麽时候才有的呢?但不知月亮里的宫殿,今晚又是何年何月呢?是否和人世间一样,也有中秋节?”我很欣赏 “把酒问青天”的动作,尽显苏轼个性之豪迈不覊.此一写法,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相对照,令人有空灵奇逸,爽朗豪放的气概.而且,又不同于李白的 “举杯邀明月”(月下独酌诗)之飘逸,亦不同于陶渊明 “挥杯劝孤影”(杂诗)之沈郁.“琼楼玉宇”,指月中的宫殿.“绮户”指雕刻有纹彩的窗户.继后五句意思是 “我本来想做神仙,现在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但恐怕那些华丽的楼宇在高高的天空里,我经受不了那里的寒冷.想想月中的嫦娥,跳起舞来,只有孤零零的清影相伴相随,多么冷清,多么寂寞,那有像人世间这麽热闹,这么温暖?”&&&& &&&& 词的下半阕以圆月照无眠抒发对弟弟的思念,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的悲欢离合.幸好明月普照千里,天下共有,兄弟俩虽相隔很远,仍能共享明月.苏轼在此以一向旷达的性格,自我宽解.此点常出现在其诗词中.第五句意思是“天上的明月在夜空绕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斜照进雕花的窗户,更照着我这个因思念远方的弟弟而失眠的人.明月啊!明月,照理你不该有何怨恨,但为什么老是要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圆起来呢?”婵娟:色态美之貌,借以指明月.末后五句意思是“我此时转念一想,忽然领悟出一个道理,在人世间总有别离时的悲伤和相见时的欢乐;月亮也有月初月末时的不圆及十五的月圆.既然人有离合,月有圆缺,自古就是这样,我又何必在这儿徒自悲伤叹息呢?只希望我们兄弟俩能够彼此珍重,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但每到中秋,都能共赏天上的这轮晧月,也就可以得到慰藉了.”全词无处不写月,亦无处不抒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Sudongpo's Poem
&&&& 我们知道,苏轼一生深陷新旧两党的政治斗争旋涡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被贬黄州之后.这首词的特色是结合写景与怀古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全词分上下两阕,上半阕咏赤壁,下半阕怀周瑜.最后以“一樽还酹江月”来表达自己的感概.全词内容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注:上半阕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人物的怀念,首三句意思指“汹涌奔腾的长江水,不停地朝东而流,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一起句就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日夜江声,滚滚滔滔,有如历史的流逝那样,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第二段第三句指“那旧时军营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此段旨在点明题意“赤壁怀古”,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第三段第三句意思指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了有如千堆雪似的浪花.”第四段第二句意思是“祖国的的锦绣山河,在那一时期不知孕育出多少英雄豪杰啊?”第五段第三句意思是:“遥想起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瑜春风得意,英姿潇洒,睿智不凡.“第六段第三句句意思是:“赤壁之战,他头上戴着儒巾,从容地摇着羽扇,在一片谈笑声中,指挥水军将曹操的许多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第七段第三句句意思指:“我神游于昔日三国的古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把一生的光阴都蹉跎掉了,如今早已头发斑白了.”末后二句意思是: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让它和我共醉吧!”)&&&&&&&& 苏轼这首被誉为最具英雄气概的千古绝唱,乃他被贬到黄州后过生日时游赤壁几所作.全词境界开阔,格局雄浑,气魄宏大,笔力非凡,不愧为唐宋八大家手笔.苏轼这首词,倒使我想起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西江月”.两词读来有好多相似之处,只是后者没有前者那样的壮阔气势罢了.两者最后都藉酒解脱,一个是“一尊还酹江月”;一个是“一壶浊酒喜相逢”,把古今来的烦恼事,在笑谈中化为乌有吧!现将 “西江月”词列下,以供比较:&&&&&&&&&&&&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东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蓑烟雨任平生
&&&&&&&&&&&&&&&&&&&&&&&&&&&&&&&&&&&&&&&&&&&&&& Sudongpo's Poem&&&&&&&&&&&&& “一蓑烟雨任平生”,摘自苏轼词 “定风波”.此词乃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作.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而大谈人生哲理.这是苏轼拿手处,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令人低回朗诵,沉思再三.作者在序文中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狠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作者先说出作此词的背境,因途中遇大雨,而携带雨具者又先行离去,同行者皆感狼狈不堪,只有作者一人泰然自若.在此凸显了作者处变不惊,虽在恶劣环境中,仍能坦然自适,解脱困境的旷达胸怀.&&& &&&& 全词原文:&&&&&&&&&&&&&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 &&&&& 一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啸:指用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芒鞋:指用芒草编织的草鞋.胜:超过,胜过.蓑:蓑衣,用蓑草编职之雨衣.烟雨:云雾瀰漫,雨势很大.料峭:微寒(多指春寒).斜照:夕阳,或落日的余晖.箫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首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意指 “别听那穿透树林,打在树叶上的风雨声音”,一方面说明骤雨狂风;另一方面又以 “莫听”两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第二句“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意指“不妨一面歌唱呼啸,一面散步慢慢走.”在雨中通常都会小心徐徐行步.第三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意指“手拿竹杖,脚穿草鞋,步履轻松,胜过骑马,有谁会害怕呢?”写作者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第四句: “一簑烟雨任平生”,就是我所引述的句子.意指“任凭它风雨一辈子吹打,披上一件蓑衣顶着它!”这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仕途坎坷的超然情怀.&&&& &&&& 下半阕词,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与上半阕词所描写的风雨相呼应.并为下句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发人生哲理与感慨作铺垫.第五、六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指”有些寒冷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了.但山头的落日却来迎接我.”第七、八末后两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指“回头望一下刚才风雨交加的地方;风静雨停,落日的余晖也消失了,正好回家去!”句中 “萧瑟”与“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两字,一语双关,既意指荒郊野外途中所遇之风雨,也暗指几乎置作者于死地的政治 “风雨”和人生险途.自然界之雨晴既属平常事.时起时停.如此看人生中的政治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呢?)&&&& &&&& 读罢全词,对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领悟与体会.&&& &&&& 作为游客的我们,在回望中体会诗人的遭遇、处境与胸襟.他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苏轼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充分发挥其诗词中常见的快意恩仇,潇洒自在的魅力.以上数句,表现出豁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旷达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不已.
海瑞墓园,始建于明朝万历17年(公元1589年),至今已愈400多年.大明皇帝 "諭祭碑"海瑞墓及海瑞公园Hairui Tomb and Hairui Park
海瑞生平&Biography of Hairui
&&&&&&海瑞公园乃明朝(公元年)万歴皇帝亲自批示为厚葬海南籍大清官海瑞而建造者,庄严肃穆.古墓内有皇帝题写的圣旨及有关海瑞的各种传说.因为我参加的是贺岁旅行团,新春伊始,大吉大利.旅行社深恐迷信者不喜欢,海瑞墓园没有包括在行程内,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样一处重要的历史古迹被遗漏,不是很可惜吗?我特别花费了一百元人民币,包一架计程车前往参观.果然不出所料,偌大的一座墓园,除了看到一对年青情侣游客在海瑞像前祭拜外.别无他人.当日恰好是除夕,所有的人都在家中团聚,而我却在这座庄严、肃穆、又寂静的海瑞墓园中漫步,一点也没有恐怖感.
海瑞身穿朝服,头戴官帽,双手持着朝芴坐在大石上,脸部微向左侧,两眼注视前方,神情严肃,俨然一副忧国忧民,廉明勤政,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
&&& &&&& 海瑞(公元年),字汝贤,又一字国开,号刚峰,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人.举乡试入都,恩赐进士,初任南平教谕,后升任淳安知县、兴国知县.一生为官清廉自恃,任内因明世宗(公元年)宠信方士之言,专意斋醮,妄求长生不老之药,不理朝政,满朝文武,无人敢谏,只有海瑞备死犯颜直谏,一时震惊朝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 海瑞出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他因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而“诏狱”,构成死罪.嘉靖帝驾崩后出狱.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金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因改革时弊而触及一些大官利益,遭到他们群起攻击,在任七个月,后因与张居正(公元年)等不合,只好称病辞职返回老家琼山,隐居达十六年之久.后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 海瑞以七十二岁高龄,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在赴任途中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在任两年之久.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病逝于南京住所.死后两袖清风,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布和几件旧衣服,因其妻及子女早已去世,后事由别人料理.在昔日同僚的协助下,遗体才得以返乡安葬.死后,朝廷赐祭八坛,又获朝廷赠太子少保,謚号忠介.出殡之日,南京城万人空巷,民众夹道送殡,老百姓如丧考妣,哭奠者百里不绝.&&& &&&& 海瑞一生,高风亮节,刚直不阿,居官期间力惩贪污官员,平反一些寃案,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或“南包公”.
海瑞陈列室遊人向海瑞雕像鞠躬致敬南包公&&& 海青天A Man of Justice and Incorruptibility
&&&& 海瑞最脍灸人口的故事,乃他为自已准备好棺材直言冒死劝谏明世宗一事.海瑞在奏章上劝皇帝说: “我听说国君是天下亿万臣民的主啊,责任是很重大的.以前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是一个贤君,而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仍痛哭流涕进谏,这是因为人都有懈怠疏忽的地方,需要有人从旁提醒他.皇帝你天资远胜过汉文帝许多,但你致力于人民、国家的时间不长,就沈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因此而躭误百姓生计、荒废伦常纲纪,如此已经二十多年啦!”&&& &&&& 据说皇帝看了以上海瑞的奏摺,气得七窍生烟,立即对左右说: “快去把这名劝谏者抓起来,别让他逃跑掉!”左右告皇帝说: “皇上不必担心他会逃跑,因为这个人很憨愚,听说他为了要劝谏皇帝,早已做好必死的准备,不但写好遗嘱,还连自已的棺材都买好了放在家里.”由此,可以看出海瑞不贪生、也不怕死的大勇精神.也难怪后来明世宗(公元年)把海瑞比做远古时代的忠臣 “比干”了.(注:比干,子姓,殷商沫邑(今河南卫辉)人,他一生为国为民,正直忠义,是商朝紂王時代的丞相,紂王三大忠臣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民間的文財神.比干是商帝文丁的兒子,紂王的叔父,因直諫紂王喪風敗德而開罪紂王的妃子妲己,遭妲己設計殺害,命比干剖心以示忠誠..”)
海瑞墓园Hairui Tomb
&&&& 海瑞墓园座落于海口西郊海秀大道左侧的滨涯村,占地约五千平方米,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至今已愈四百多年.据说当年的明朝皇帝派海南籍官员许子伟(生卒年不详,公元1586年中进士)专程到海南监督建墓.在运送海瑞的灵柜过程中,灵柜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以为这是海瑞自选之风水宝地,于是将其就地下葬.墓园内主墓、花岗岩墓道、碑刻、牌坊等,乃保持原样.建筑古朴典雅,庄重肃穆.&&&& &&&& 游人步入海瑞墓园,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座高约5米,宽约7米之石碑坊,上书 “粤东正气”四个单红大字,非常引人注目.再向前行,即到“谕祭碑”,碑面上刻有 “明海忠介公谕祭碑”七个字.从“谕祭碑”平台沿石板墓道前行二十多米,便到海瑞主墓平台.此平台为八角形,全以花岗石铺面.其中栏杆、墓身、墓碑、祭案、香炉、烛台等均为石料所造.游人于步入主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笔直平坦的墓道,以花岗岩铺成的石板,在椰林掩映下,两旁竪立着翁仲、石马、石羊、石狮、石龟等石雕,栩栩如生,排列有序,面相对立.海瑞墓高约3米,圆顶.墓前有4米高的石碑.墓碑正中刻有“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謚忠介海公之墓”.&&&&& &&&& 海瑞主墓后有一大平台,上有一高约2.5米左在之海瑞塑像,此时游人才窥见这名清官之卢山真面目.海瑞身穿朝服,头戴官帽,双手持着朝芴坐在大石上,脸部微向左侧,两眼注视前方,神情严肃,俨然一副忧国忧民,廉明勤政,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塑像前,排列有序之蠋台,象征海瑞心如炬烛,光明磊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而后已.海瑞的高风亮节,足为后世楷模.
海瑞塑像后是一座四角飞檐的单层建筑,名称叫做“扬廉轩”,轩内四柱上刻有海瑞生前所写之诗句: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Hairui's Poem
&&&& 海瑞塑像后是一座四角飞檐的单层建筑,名称叫做“扬廉轩”,轩内四柱上均刻有海瑞生前所写之诗句集联,例如前两柱书刻:&&&& &&&&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后两柱刻有:&&&&&&&&&&&&&&&&& 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
&&&& &&&& 此一“扬廉轩”上所刻诗联,旨在告诉后人, 海瑞为官勤政爱民,廉正自持,刚直不阿,其高尚品德永为后世之典范.海瑞精神永放光芒.&&&&&&&&“扬廉轩”后有一鱼池,名为“不染池”,池中拳养许多五颜六色热带鱼,水清如镜,正如海瑞那样光明磊落,一尘不染.我从“不染池”石道约步行少许,便抵达一座仿如天坛古色古香建筑,称为“清风阁”,登临阁上,可俯瞰整座墓园景物及周遭风光,向北眺望,可见浩瀚大海,心胸豁然为之开朗不已.“清风阁”中也有展示海瑞生平事迹及有关之文物.整体而言,海瑞墓种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2) 未完待續
你今天是&37052&訪问者(由日起)
visitors today(Since 11th September,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生荠菜什么时间采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