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楚云飞部队在过河时和楚云飞部队发生争吵的电视剧叫什么?

当前位置: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0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主要考查你对&&全民族的抗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全民族的抗战
全民族抗战背景:进行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军事侵略活动,抢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典型事件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实验。
中共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其领导下,国共两党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百团大战,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党军队不仅在国内抗击日军,还派出远征军赴缅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反蒋:1、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造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却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的内外局势。逼蒋抗日1、在中共的号召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东北杭日义勇军坚持抗成,激发了民族爱国精神。3、“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杭日救亡运动新高潮。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联蒋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1、阶段性特征: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其抗日战争有以下特点: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个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争;②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③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④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⑤最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⑥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三条线索: (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 (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①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开始。这一时期,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出现两个战场抗战的局面,这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②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③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发现相似题
与“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2902209042254293212681209351267314电视剧《亮剑》是不是没有拍完?怎么没有李云龙在文革时期的剧情?
电视剧《亮剑》是不是没有拍完?怎么没有李云龙在文革时期的剧情?
09-02-26 &
是的,没有那部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李云龙在1949年10月回到部队后,他的主力C团(团长邢志国,参谋长董大海)在金门战役全团覆没,这使他加紧进行两栖登陆战和丛林作战的训练,还请来了2位苏联教官。期间他的妻子田雨怀孕,生下一个儿子。随后李云龙任福州军区C军副军长、军长(政委孙泰安,参谋长田保华),因为申请入朝作战的要求被军区党委否决,他感到十分气闷,同时他做为农民出身的将领特有的短视、无知等缺点暴露了出来:他对岳父岳母妻子的“右倾”观点感到失望。随后他被调到刘伯承主办的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任学员,在课堂上他屡次顶撞教员,被院长刘伯承严厉批评,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他去北京和赵刚相聚。1957年因为岳父岳母被错划为右派,和妻子田雨发生了感情裂痕,同时组建了一支代号为“梁山”的特种兵分队(段鹏任中校分队长、林汉任政治委员、梁军任少校副分队长),1958年金门大炮战中,李云龙把这支部队派上金门岛,和国民党楚云飞中将的部队发生了激烈战斗,最后双方各有损失,大炮战也变成了形式上的战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军事思维艺术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内容提要:电视剧《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他桀骜不逊的个性魅力外,莫过于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他创造的众多经典军事案例。李云龙之所以能一次次创造出军事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具有高超独特的军事思维。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电视剧《亮剑》中的典型军事案例,总结和把握李云龙的军事思维艺术,辨证地分析其对于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国论文网 /5/view-1320677.htm  关键词: 《亮剑》 李云龙 军事思维      日,由上影集团和海润影视公司联合制作、根据都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亮剑》在央视一套播出,一举创下当月央市收视率新高,并力夺2005年央视收视冠军宝座。一部在当前荧屏上并不“主流”的电视剧能获得如此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剧中的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喜欢李云龙的不仅是男人,军人,军事发烧友,还有许多穿梭于写字楼的白领精英,甚至还包括了很多年轻的女性观众。”[1]该剧播出后,关于该剧的文学评论很多,研究分析大多集中在李云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象征――亮剑精神,而从军事实用角度研究李云龙的军事思维艺术还鲜有人涉及。本文通过分析李云龙指挥的典型军事案例,对其军事思维艺术进行分析思考。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指挥的典型军事案例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阶段,这些典型军事案例充分展现了李云龙英勇无畏的进攻性、超越常规的灵活性、规避风险的现实性、把握战机的敏锐性、未雨绸缪的忧患性等五个方面的军事思维艺术。下面结合具体的典型军事案例进行逐一分析。      一、英勇无畏的进攻性      战斗一般分为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两种。[2]古今中外军事家对进攻的推崇远远多于防御。古人云:“凌人者胜,待人者败。”[3]意思是说,主动攻击敌人的胜,消极等待敌人的败;毛泽东认为“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 [4]克劳塞维茨也说:“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5] “迅速而猛烈地转入进攻(这是闪闪发光的复仇利剑)是防御的最光彩的部分。”[6]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一个喜欢进攻的人,一个喜欢在进攻中挥洒激情的人,该剧第一集中的苍云岭之战便向我们展示了李云龙军事思维中英勇无畏的进攻性。   战术学基础知识告诉我们:一般野战情况下的攻防兵力大体是3比1,否则,即使突破敌人的防御后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占领敌人的阵地。[7]也就是说攻击的一方没有3倍于敌人的兵力,一般不能向防御的一方发起进攻,而处于防御的一方可以抵抗3倍于己兵力的进攻。苍云岭之战中,李云龙所指挥的新一团属于八路军中没有编制的地方部队,根据剧情我们可以判断出其兵力大体为1000多人。日军坂田联队编制为日军第4旅团第3联队,按照当时日本向中国派遣军师团、旅团编制:常设四单位制挽马师团下的联队编3747人,常设四单位制驮马师团下的联队编3818人,[8]而剧中日军在苍云岭主阵地的三个山头总共投入3000多人的兵力,李云龙指挥的新一团位于其中一个山头,作为新一团正面之敌的日军坂田联队只能是3000多日军的其中一部;另外,根据日本向中国派遣军师团、旅团编制:日军第4旅团为独立混成旅团,[9]下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每个独立步兵大队编782人,[10]旅团下面并没有联队编制,但从剧中坂田联队至少调集了两个步兵大队准备向新一团进攻,我们就可以判断坂田联队至少有1600人的兵力。双方兵力大体是1比1,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的新一团在兵力上稍处于劣势,而且当时已经被日军包围在苍云岭主峰的一个山头。   在八路军的战斗序列中,129师386旅下辖两个团。[11]从剧情可知这两个团是771团和772团,李云龙指挥的新一团没有正式番号,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新一团是八路军后来扩充的不占编制的地方部队。新一团虽然被八路军副参谋长称为129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但是与从身经百战的红军改编过来的正规主力团相比,战斗力仍然不能算是第一流的。而坂田联队却是日军中名副其实的精锐部队,其战斗力强悍非同一般:忻口会战中打垮了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师;云岭反扫荡中重创386旅独立团,团长孔捷负伤,政委李文英牺牲;就连晋绥军有5000人之众的楚云飞358加强团,与坂田联队交手不到一个小时伤亡近300人,要不是撤得快,几乎被全部吃掉。李云龙的新一团与坂田联队在战斗力上似乎不是同一重量级上的对手。   综合战前力量对比和态势分析,李云龙的新一团在坂田联队面前应该选择防御,或是向后突围撤退,上级也命令其在友邻部队的掩护下后撤,从俞家岭方向突围。但是李云龙在得知师机关和野战医院已经安全转移后,做出了让任何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全体上刺刀,准备进攻。他说:“什么他娘的精锐,我就不信这个邪,老子打的就是精锐……没听见我的命令吗?听仔细了,到了这个份上,咱不会别的,就会进攻。”话语的背后是一种无畏、一种胆量、一种信心所集中体现出来的进攻渴望。在这种渴望的鼓动下,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面对强敌,不管是否是人家的对手,他都会亮出宝剑向敌人发起进攻。   新一团的进攻在坂田联队长眼里简直就是一种自杀式的冲锋,对此他非常迷惑不解:“我们的对手要干什么?凭他那点兵力就敢实施反突击?目的何在?”狡猾的老狐狸认为八路军不是疯了,就是个阴谋,只是他判断不出是个什么样的阴谋,他要拭目以待,看看八路军到底要干什么。可就在这迟疑观望的几分钟时间里,战场形势已经在新一团的突然进攻中悄悄发生了变化。前出500米的新一团的迫击炮占据了有利位置,一下子干掉了指挥部里的联队长坂田大佐、两个中佐和一个少佐。失去了指挥系统的坂田联队方寸大乱,被冲得溃不成军,李云龙和他的新一团从正面顺利突围。靠着英勇无畏的进攻性军事思维,李云龙创造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军事奇迹。      二、规避风险的现实性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军事行动的直接目的。[12]毛泽东指出:“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13]“亚历山大不仅每战必胜,而且他更能够把部队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他不仅要赢而且还要赢得最经济”。[14]这句话说的也是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从战火中百般历练的李云龙深深地懂得这一点。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是一个强烈渴望进攻,渴望消灭敌人的人,但他更是一个善于保存自己的人,打仗从不吃亏。他勇敢,但不蛮干;他进攻,但不盲目;他胆大包天,渴望向敌人发起进攻,但又现实地计算着得失,千方百计地规避着风险。   李云龙规避风险的现实性在李家坡之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被八路军386旅和决死一纵重兵包围在李家坡顶端环形工事中的日军山崎大队,其为日军第29旅团第12联队第五步兵大队,电视剧中说有几百人,根据日军编制:日军联队下的步兵大队编人,[15]也就相当于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八路军最先参加攻击的几个主力团伤亡过半,失去了攻击能力。数千人楞是没把山崎大队拿下,最关键的就是无法安全通过80多米的开阔地接近环形工事。这片开阔地上80多米的攻击距离,如果还硬冲,独立团1000多人依旧会成为日军的活靶子。李云龙说:“硬冲不是办法,这是赔本生意,我要缩短这段攻击距离。”规避风险的现实性让他想到了好办法,他命令部队采用土工作业的方式向前平行推进,安全接近环形工事,并明确规定“运动到山坡边缘后,任何人不许露头,小鬼子的枪法不赖,咱可不触那个霉头”,避免把部队暴露在敌人的火力杀伤中。山崎大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工事前的开阔地被八路军独立团一点点地蚕食却束手无策。在这次战斗中,李云龙还坚决地拒绝了骑兵连参加战斗的请求,他认为高地攻坚战中,骑兵无法发挥优势,而且目标太大,冲上去简直是活靶子,说什么也不肯拿着骑兵当步兵使。虽然最后被迫让骑兵连参加了战斗,但骑兵连伤亡13人的事实证明李云龙规避风险的现实性思维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苍云岭之战中李云龙规避风险的现实性思维也有具体体现。当他发现敌人在对面山坡上架起电台天线,用树枝和帐篷架设临时指挥部,立即决定利用炮火首先干掉敌人的指挥部。他把炮手王承柱叫到身边,经过一番仔细的询问和推敲,他决定把防线向前推进500米,为炮兵赢得空间便利,力求一举干掉坂田联队的指挥部,就因为这个举动,日军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称李云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可怕杀手。这时,一营营长张大彪提出冲锋500米不过瘾,干脆省省炮弹,让他们营一口气直奔坂田指挥部,李云龙立即制止了这种蛮干冒险的打法:“不行,硬战没你这打法,你小子不能只玩愣的,得学会动脑子,别没打着别人,把自己搁进去了。赔本的买卖咱不干,先干掉敌人的指挥部,然后再冲。”李云龙的确是胆大包天且冷静现实的杀手,在挥洒激情的同时,他依旧理智现实地盘算着风险得失。如果李云龙没有规避风险的现实性思维意识,在当时的情况下放手让张大彪蛮干,一个营的兵力基本上都会成为坂田联队火力包围下的活靶子,他的进攻也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可以说,苍云岭之战的辉煌战绩是李云龙进攻性军事思维艺术与现实性军事思维艺术完美结合所创造出来的奇迹。      三、把握战机的敏锐性      军事对抗是最为复杂的对抗形式,战场是军事对抗施展的舞台,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斗节奏变化迅速,战机稍纵即逝。[16]“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7]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军事指挥员,必须准确判断战场形势,迅速敏锐地把握战机,尤其在李云龙所处的那个年代,通信联络和交通方式极其落后,靠请示和命令打仗,就会始终落后于战场形势,错失良机。要想打胜仗,只能靠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战机的敏锐把握,及时独立地做出正确的战斗决心和部署。李云龙在对战场敌情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密切观察,独立思考,果断在虎亭附近设伏,成功全歼日军观摩团,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其敏锐把握战机的高超军事思维艺术。   战前,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宫野少将从各部队抽调上尉以上军官200名,组成战地观摩团,由21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亲自带队到山西第1军观摩新战法。第1军特工队长山本一木大佐是从德国学成归来的高材生,特种作战专家,日本特种作战理论的奠基人,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对其寄予厚望。为此,他命令整个第1军来配合山本一木的特种作战,希望借此为第1军书写新的辉煌。此时,阎锡山的十几名高级军官也到八路军处学习战法,楚云飞主动要求去李云龙所在的独立团。独立团本来是奉调担任总部机关的侧翼保卫,属于警卫部队性质,不能主动向日军找茬,但李云龙面对楚云飞的激将,决定要露一手给楚云飞看看,他把目光瞄向了虎亭据点,准备把300多个鬼子引出据点打个漂亮的伏击。   自负而又渴望一举成名的山本一木得知八路军在虎亭据点挑起事端,又根据阎锡山的高级军官组应八路军副总指挥邀请到八路军处学习战法的内线情报,准确地判断出八路军总部在虎亭附近,决心就近搜寻并摧毁八路军总部。由于山本一木不想让战地观摩团靠得太近,以免影响自己的行动,加上对特种战法和特工队的过于自信,他调集第4和第9旅团到虎亭据点,沿着他偷袭八路军总部的进攻路线分散布置在道路两侧,负责迎接观摩团和安全警戒,而他自己却只带领仅仅80多人的特工队去搜寻袭击八路军总部。   日军第4、第9旅团向虎亭急行军,很快引起了藏在敌人眼皮底下的八路军总部的注意。为了安全起见,八路军129师师长立刻取消了李云龙对虎亭据点日军的伏击计划,命令独立团进入陈家峪,保证总部的侧翼安全。日军两个旅团的异常动作,使李云龙敏锐地意识到了某种战机,虽然受通讯手段和侦察条件所限,他不能充分完全地了解战场敌情,一时无法迅速判断日军异动的原因,但他还是很敏锐地肯定:既然日军出动了两个旅团上万人的兵力,那明摆着不是冲他一个小小的独立团来的。而且他认为独立团即使回防总部,总部身边也只有两个团,如果两个旅团的日军是冲八路军总部来的,身边摆5个团都没有用,所以他让政委赵刚带二、三营去陈家峪保卫总部,自己留下来看个究竟。   在虎亭附近的伏击地域,李云龙发现了日军的第4旅团。可是敌人一边火力侦察,一边向前开进,庞大的兵力拉长了战线,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丝毫没有给独立团设圈套的意思。虽然敌人举动依旧不明,但李云龙认可了营长张大彪的观点: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从日军摆出的大排场,敏锐地断定这里将有重大战机出现,他果断地做出决定:按兵不动,在这里打伏击,抄日军后路,让其首尾不相顾。而且他坚信能逮到大鱼,为此,他带领独立团一营在那里潜伏了整整一夜。天亮的时候,坚持靠前观摩的日军少将带着他的观摩团一下子就闯进了李云龙的设伏地域。发现自己伏击地域内的日军正向满载日军军官开来的军车行礼时,李云龙果断下令攻击。日军华北派遣军战地观摩团服部直臣少将等200名上尉以上陆军军官精英在这次伏击中全部命丧黄泉,整个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信心遭受重创。这一伏击还间接支援了政委赵刚所率独立团二、三营在陈家峪的防御,山本一木的特工队在攻击八路军总部的过程中接到命令,无奈地被迫撤退,八路军总部转危为安。      四、超越常规的灵活性      灵活是军事指挥的灵魂,指挥的灵活性要求军事指挥员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决策,根据战斗情况的发展,善于抓住那些对战斗全局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节点。适时修正原定的决心和计划。[18]孙子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19]他主张因敌制胜,而且认为因敌制胜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作战的客观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战法。[20]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灵活性军事思维体现的非常鲜明,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指挥打仗,他都能想出很多鬼点子,而且方法不拘一格,甚至有些超越常规、离经叛道的创造性意味。   李云龙超越常规的灵活性军事思维体现最明显的是李家坡之战。当时的敌我态势是八路军386旅把孤军深入的日军山崎大队包围在李家坡。战斗打了近一天,正规主力772团为主攻的八路军攻击部队经过八次攻击后,伤亡惨重。山崎大队虽然伤亡过半,仍然掌握着主动,在李家坡固守待援。原因何在?毕业于日本帝国陆军大学的山崎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他指挥构筑的野战工事很是别出心裁。李家坡高地顶端是个平面的圆台,按常规,守备一方的工事位置,应该构筑在山坡平台的棱线部,这样可以对进攻一方的动态一览无余,也便于居高临下发挥火力。可山崎根据八路军的进攻特点和实际情况,把环形工事构筑在圆台中心位置,圆台中心到边缘是半径80多米的圆环形开阔地。攻击部队在山坡下根本看不到日军,直射火力失去作用,八路军迫击炮之类的曲射火力又极少,在山坡下拿日军毫无办法;攻击部队冲上陡坡,只要一露头,马上被环形工事里的日军狙击手打倒;而且这片开阔地上,无法一次展开很多兵力,一个连一个连地投入兵力,又形不成强大的突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沿袭机枪火力掩护下人海式集群冲锋的常规方法,只能伤亡惨重地败下阵来。   凭着弹药充足,武器精良,工事完好,山崎大队负隅顽抗,意图吸引八路军主力,而日军阳泉的第4旅团、太原第9旅团、临汾第16旅团等大批部队赶来增援,想在李家坡外围再构建一个巨大的新的包围圈,把八路军主力部队一网打尽。情况非常紧急,386旅旅长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作为预备队的李云龙带领的独立团身上。临危授命的李云龙住关键:必须安全通过山坡顶端倾斜处边缘到中心环形工事之间80多米的开阔地。因敌制胜,敌变我变,他灵活地改变战术,采取了土工作业方式从四周向圆台中心环形工事靠近,并把全团手榴弹集中调拨给一营,让他们在两分钟内把它们扔进环形工事。独立团1000多号人通过挖出的交通沟安全地运动到环形工事前30米附近,近距离上使用大量手榴弹对敌人进行了集中毁灭式的打击,负隅顽抗的山崎大队全军覆灭。超越常规的灵活性军事思维使李云龙一战成名,带领独立团痛雪被人骂做发面团的耻辱。
  攻打平安城也体现出了李云龙在作战指挥上超越常规的灵活性。在战前的作战会议上,李云龙决定攻击部队分东西南北四个点,全部作为主攻,同时发起强攻。而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同一次战斗或同一时间内,进攻战斗主攻方向和主攻点只应选一个,并在兵力和火力运用上突出这个重点。另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一个或几个次要方向,派出少量兵力进行佯攻或助攻,使敌人难以判断主攻方向。[21]但李云龙大胆放弃了这种墨守成规的做法,他说:“咱们就敞开了当回地主,没有助攻,全他娘的主攻。”他认为自己手里有8倍于守敌的足够兵力,守敌的外围兵力分布在城墙上很薄弱,如果自己倾其兵力四面强攻,每个点上都成了主攻,守敌只能让他牵着鼻子走,把每个点都变成重点防御,疲于防御的守敌在兵力上不占优势,时间一长就撑不住了。战斗实践证明,李云龙灵活地做出的这个有悖于战术常识的决定迫使平安县城的守军不得不采取兵力配置均等的四面防守。因为日军和伪军的作战能力差距太大,薄弱的伪军防线首先被轻松突破,一点既破,整个防御体系立刻土崩瓦解,四个城门几乎同时被攻破,日军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珍爱的山本特工队被独立团全部消灭。   五、未雨绸缪的忧患性   军事指挥作为武装斗争实践活动体系的具体部分,通常分为战术、战役、战略三个层次。[22]与此对应,军事思维也分为战术、战役、战略三个层次,其中战略军事思维为最高层次的军事思维,而在战略军事思维中,忧患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4]这两句话强调的都是军事思维中的忧患性思维。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尤其是中高级军事指挥员,忧患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李云龙虽然是个团长,在战术指挥这个初级层次上很出色,他同样具备高级层次的战略军事思维,兵围大孤镇便展示了其军事思维艺术中最为闪光的一面――未雨绸缪的忧患性。   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国民党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在褐阳沟亲眼目睹了八路军独立团一个连队整整阻挡了日军一个野战联队8小时的进攻。八路军强悍的战力和顽强的精神令楚云飞触目惊心。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楚云飞冷静地预感到下一场战争将是不可避免的国共之间可怕的恶战。他立即悄悄地派出步兵一营和炮兵营进驻大孤镇,占领交通要道,像一颗钉子楔在了李云龙的地盘上。一旦国共内战爆发,这两个营前出可以进入平原,后退可以进山据守,一有风吹草动,随时都可以把李云龙的地盘分为两半,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意图抢先掌握晋西北战场的主动权。   早在楚云飞到独立团观摩战法的时候,李云龙就对政委赵刚说过“友军,老子防的就是这个友军”,可见李云龙对楚云飞的358团也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十分的戒备。楚云飞的两个营前出大孤镇,他自然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云龙愤怒地说:“娘的,欺人太甚,老子接招就是了。”他去358团协商楚云飞撤军未果,便开始精心策划,琢磨如何收拾楚云飞这两个营。丁伟和孔捷劝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针尖对麦芒,免得背上制造摩擦破坏抗战的罪名。李云龙对楚云飞这个“小动作”的认识比丁伟和孔捷要深刻的多,既要把这两个营挤出去,还不背制造摩擦的罪名。   首先,他拿孔捷从土匪手中截获的358团的给养物资当本钱,逼迫楚云飞上门谈判使其撤兵。第二,调集3个营的兵力,把楚云飞的两个营围得水泄不通,把它夹在中间动弹不得,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就是独立团嘴边的一块肥肉,随时可能被吃掉。第三,提议与丁伟的新一团和孔捷的新二团协防,在共同防区内设置多重路卡,共同切断楚云飞部与其前出两个营的通信联络和后勤补给。楚尽管生气认识到自己如果先对独立团动武,不但会背上制造摩擦破坏抗战的罪名,而且从独立团身上根本沾不到半点便宜,只得乖乖地把大孤镇让给李云龙。正是在未雨绸缪的忧患性军事思维的驱动下,李云龙斗智斗勇,在没有制造摩擦破坏抗战的前提下,积极消除了潜在威胁和重大隐患。   英勇无畏的进攻性、规避风险的现实性、把握战机的敏锐性、超越常规的灵活性、未雨绸缪的忧患性从多个层次丰富地构成了李云龙高超的军事思维艺术。在这些军事思维的支配下,他创造了很多奇迹般的辉煌军事案例,每个军事案例中的指挥方案都可圈可点。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发展的。[25]与李云龙所处的那个时代相比,今天的作战条件和战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袭千年的平面作战格局早已被打破,未来战争更将是集陆、海、空、天、电等五维空间于一体的立体式信息化战争。李云龙那些适用于当时落后条件下平面战争的经典战法和方案,在今天乃至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环境中越来越显露出其局限性,很多已经明显不适用甚至要被淘汰。然而,这些经典战法在当时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反映战争客观规律和战略战术思想基本原则的军事思维艺术,仍有着宝贵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如霸权主义国家插手台湾问题、与周边一些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等,虽然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很容易诱发局部战争和中低强度的军事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应认真借鉴李云龙未雨绸缪的忧患性军事思维艺术,提前做好全面系统建设和布局,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抢得先机。此外,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战要素更加完备,对抗强度更加激烈,战场形势更加复杂,节奏变换更加频繁,破坏程度更加严重,李云龙英勇无畏的进攻性、规避风险的现实性、把握战机的敏锐性、超越常规的灵活性等这些独特的军事思维艺术仍然值得我军认真学习和借鉴。      注释:   [1] 蒋少铸:《荧幕英雄VS现实英雄》,《解放军生活》2006年第4期,第31页。   [2] 傅振龙:《战术学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8年编印,第49页。   [3] 《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   [4] 王泗生:《军事思想教材》(初级指挥班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4年编印,第172页。   [5] [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二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76页。   [6] [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二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95页。   [7] 傅振龙:《战术学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8年编印,第51页。   [8] 耿成宽、韦显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春秋出版社1987年版,第348页、第349页。   [9] 耿成宽、韦显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春秋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10] 耿成宽、韦显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春秋出版社1987年版,第351页。   [11] 《中国军事辞典》,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12] 王泗生:《军事思想教材》(初级指挥班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4年编印,第169页。   [13王泗生:《军事思想教材》(初级指挥班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4年编印,第169页。   [14] 钮先钟:《历史与战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15] 耿成宽、韦显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春秋出版社1987年版,第348页,第349页。   [16] 傅振龙:《战术学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8年编印,第117页。   [17] 五代?安重荣:《上石敬唐表》。   [18] 傅振龙:《战术学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8年编印,第117页。   [19] 普颖华、黄启宝:《白话孙子兵法》,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20] 王泗生:《军事思想教材》(初级指挥班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4年编印,第30页。   [21] 张峰生:《进攻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8年编印,第51页。   [22] 傅振龙:《战术学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8年编印,第12页。   [23] 清?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24] 《论语?卫灵公》。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      参考文献:   《亮剑》 都梁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 耿成宽 韦显文编 春秋出版社1987年版   《历史与战略》 钮先钟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白话孙子兵法》 普颖华 黄启宝编著 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   《战争论》(第二卷) [德]克劳塞维茨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 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军事思想》 奚纪荣 施芝华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军事思想教材》(初级指挥班用) 王泗生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4年编印   《战术学基础》 傅振龙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8年编印   《进攻战斗》 张峰生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8年编印   《军兵种知识与技能》 门善生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1996年编印   《世界局部战争研究》 董良成主编 大连陆军学院1998年编印   《分队科技练兵教学法》 蔡昌军、冷冰凌主编 大连陆军学院2000年编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军事辞典》 《中国军事辞典》编纂组编 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点击未来战争》 陈歆耕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云龙和楚云飞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