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周易,应该先学哪门呢?

很多人不仅希望了解神奇而又神秘的周易,更希望学习和掌握她,只是不知道从何入手,故只能在周易的门外久久的徘徊。方舟周易认为,周易命理的学习最好是从五行生克入手,并且着重搞清五行生克与吉凶的关系。
一、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有两类即五行的相生关系和五行的相克关系。
1、五行的相关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的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二、搞清五行生克与现实吉凶的关系所务必明白的两个道理。
1、五行生克与现实吉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即现实吉凶的产生是由于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所导致的。
2、五行生克与现实吉凶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又是两回事。其中,尤其是务必明白,五行相生不等于吉,五行相克不等于凶。
三、五行相生与现实吉凶的具体对应关系。
1、主生为吉,即旺而有泄为吉:旺木遇火,木火通明;旺火遇土,焰炫不烈;旺土遇金,孕育万物;旺金遇水,刚柔相济;旺水遇木,其势流畅。
2、受生为吉,即弱而有生为吉:弱木遇水,方得长生;弱水旺金,源流不断;弱金遇土,更显金贵;弱土遇火,生生不息;弱火遇木,光彩夺目。
3、主生为凶,即弱而遇泄为凶:水能生木,木多水干;木能生火,火多要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4、受生为凶,即旺而受生为凶:木赖水生,水多木浮;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
四、五行相克与现实吉凶的具体对应关系。
1、主克为吉,即旺而有耗为吉:木旺土耗,木得长养;土旺水耗,土得孕育;水旺火耗,水显温柔;火旺金耗,光芒万丈;金旺木耗,金显其利。
2、受克为吉,即旺而有制为吉:旺木遇金,方成栋梁;旺金遇火,方成器皿;火旺遇水,方成既济;水旺遇土,方成池沼;土旺遇木,方得疏通。
3、主克为凶,即弱而遇耗为凶:木能克土,土旺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散;水能克火,火烈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能克木,木旺金缺。
4、受克为凶,即弱而遇克为凶:土弱木旺,必遭倾陷;木弱遇金,必为砍折;金弱遇火,必见销溶;火弱遇水,必被熄灭;水弱遇土,必为淤塞。
(本文系方舟周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方舟周易的QQ或微信,腾讯首届风水命理大赛冠军方舟先生将面对面、心贴心帮你排忧解难!
微信:ifangzhou310(订阅号)
fangzhou310(个人号)
微博:/fangzhou31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同题?在线等挺急的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0张
  帮帮忙各位盆友  
  没有人看到吗?帮帮我,最近心理烦闷,憋的要死!我就想寻找一份信仰  
  先去鬼话混吧
  @可耻的小马甲
17:59:52.0  先去鬼话混吧  —————————————  周易要混鬼话啊?我就想学拼八字  
  @萌萌萌萌萌萌萌
18:00:48  @可耻的小马甲
17:59:52.0  先去鬼话混吧  —————————————  周易要混鬼话啊?我就想学拼八字  -----------------------------  天涯各板块讲周易多的就是那里了  那人很多人学这个
  @可耻的小马甲
18:08:04.0  天涯各板块讲周易多的就是那里了   那人很多人学这个  —————————————  谢谢你哦小马甲  
  @萌萌萌萌萌萌萌
18:43:12  @可耻的小马甲
18:08:04.0  天涯各板块讲周易多的就是那里了  那人很多人学这个  —————————————  谢谢你哦小马甲  -----------------------------  等你学成,帮我算算
  @可耻的小马甲
19:32:50.0  等你学成,帮我算算  —————————————  加个好友吧!我刚在网上把书都拍了,一定兑现这个承诺  
  @萌萌萌萌萌萌萌
20:55:17  @可耻的小马甲
19:32:50.0  等你学成,帮我算算  —————————————  加个好友吧!我刚在网上把书都拍了,一定兑现这个承诺  -----------------------------  加了  期待哦
  我也想学  
  @lalahx
21:18:10.0  我也想学   —————————————  我打算先学面相  
  南怀谨的易经杂说,搭配一本白话周易就可以入门了。  
  记号  
  周易和易经是同一样东西吗?
  记号。我也想学  
  看来共同爱好的人很多啊  
  我买了一套麻衣神相  
  @萌萌萌萌萌萌萌
23:01:29.0  我打算先学面相   —————————————  你准备咋学  
  八字就看《子平真诠》《渊海子平》,易经什么的先别看,世事不洞明的也看不懂,我是支持大家都来学易学的,免得一小搓人学会了易学就天天自我陶醉、作高深状。要普及易学,要相信易学和化学、代码逻辑难度差不多,加油萌萌哒。
  嗯嗯加油哦  
  入门看周易啊
  这个应该先把文言文看溜了再说。  
    告诉你正解 首先你要把这张方园图的排列顺序 八卦及八卦演变的六十四个卦位置 规律 和来历记熟 然后再去看入门类的书籍会容易很多 不然会晕菜的 这是我的经验 我也是初学者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好吧同志们。。。学了点皮毛啊还在努力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我想学易经
我想学易经,怎么学,这里面有个态度问题,就是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于易经博大精深,所以有时候有名师指点更佳。学习易经有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不求理解的通读百遍,读书百遍千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学易经
学习易经的四大原则:
&&& 1)、只读原文
&&& 2)、不求理解
&&& 3)、正音识字入门
&&& 4)、读到喜欢为目标
学易经需要诚!至诚如神,中庸云:&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 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故至诚无息&,所以学习易经的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俺们要以最至诚而谦卑的心态,最赤诚的心来学习,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学习,要尊师重道。我们还要把《孝经》、《道德经》、《大学》、《中庸》、《金刚经》、《黄帝内经》、《诗经》、《论语》等经典全部通读100遍,达到系统读经,知类通达,融会贯通的状态,以经解经,用易经的思维去理解其他的经典才不至于偏颇。
先学习易传,后学习易经:
易经的是怎么来的,是如何演变成每一个卦的?要了解这一些,需要先读&周易&后面的孔子写的十篇文章,里面有详细的交代:系辞传,杂卦传,说卦传,抟传等共十篇文章,这是学习易经的大门.因为孔子与&周易&的成书年代很近,所以对&周易&的经文部分的解释会更加深入,更符合本来的面目.当每一个人认真读了孔子的易的传记部分,回头再读易的经文学部分,就会比较清楚,每个卦的由来,还有含义,及卦的意义与应用.
先学习易理,后学习象数:
易经学习与研究的学派,在中国现在有两大派系:一派以大学的教授为核心,专门研究易经道理,及易经的道理和现代社会与生活的关系;另一派,是以民间的易经师为主,他们专门研究易经的象数部分,讲究天时.地利.山水等诸多外围的因素,对每个人的影响,如何在现实的社会中做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时空点.简称为易理派与象数派.两派相互攻击,认为另外一派研究的东西是垃圾,而自己一派研究的是宝贵的财富.在这一方面来说,我认同南怀瑾大师的观点,学习易经时,易理的学习是基础,想成为易经高手,必须要学习易经的象数的东西.因此在学习&周易&的同时,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南怀瑾大师的&易经别说&,里面有很多关于易经的精辟观点.不过不是说学会了易经的象数部分,整天去做看,看相,,之类的事情,而是为了对易经的了解更全面一些,更深层次一些.我认为学习时必须学会象数的推演及预测部分,而当教别人时,应以易理的部分为核心,让大家更多的关注易经对现代社会与生活有什么积极的应用意义.绝对不是让每一个人都去算这算那的,这就违反了社会进步的原则.
我想学易经要先学习核心,后博览群书
  学习易经先学习易理的核心部分,再学习易经的象数的核心部分,而不是漫无边际的乱学,乱看书.下面我简单说一说学习易理与象数的次序:易理:曾仕强的易经解说,傅佩荣的易经解说,刘君祖的易经解说,老子的道德经,杨庆中的易传解说,张家麟的易经与管理,张其成的周易管理,桂海杰的易经与管理,南怀瑾的易经别说。
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易经相关文章:
网友阅读最多的文章:
推荐文章列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怎样自学易经?
易经的东西晦涩难懂,一直在学,停滞不前啊
这是一个大的问题,现代学习方式和多是象数义理混合的,而卜筮则流于江湖。所以,先刨除一切概念,混合一切宗派,不然没开始学就糊涂了。从0开始的话,按照没有文言文基础,大概推荐一些基本的步骤和书籍以供参考。不可为要!一、泛了解
易学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赘述。
因为易经现代的书籍也过于庞杂,入门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入门书籍非常重要。窃以为如果有文言基础,大可直接从经传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荐东南大学注音版的《周易》(简体横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标注及简单注解,字比较大,缺点是好心的插图反而杂乱)。另外一个本子推荐中华书局诵读本《周易》(四海本、绿本都可,有音频可以索要),没有通假字和插图。不管哪个本子,一些向来有争议的字、断句、读音都会有出入,先按一本学,之后多读几个本子自己再判断。(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这两个本子一定要买一本,不然会有很多读音掌握不准(如屯zhun卦)。
如果没有文言基础,那市面上的入门本子也有很多。个人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张其成《易道主干》、张善文《周易入门》。这几个本子的特点是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特有词汇的认识,泛读就好。特别说明:之所以推荐南怀瑾的书,是因为其书并不完备,但点到即止,防止走偏门。
另外,特别推荐一个iOSApp《易经》(图标是线装书的设计标有“有声同步”字样),诵读可调整语速、有注释和简单的白话文翻译。二、基础背诵
关于背书,不同派别有不同的意见,窃以为必须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渐进的背。
1、朱熹(争议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义》三种卦歌,分别是“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分宫卦象次序歌(乾为天、天风姤……)建议边画边背,否则会很吃力、下上经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
2、序卦传(郭氏认为幼稚),窃以为序卦传包含的逻辑最必要掌握的;
3、说卦传前十章(金、吕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归类);这些最好先背下来。其中朱熹的三种卦歌是必须要背的,是对64卦从卦序、卦象上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会省很多劲。序卦也不难背,每天诵读7次,最多连续7天应该就可以背下来了,说卦传相对内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结合图去背,这些理解会更深。
背下来以上的内容之后,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个人,随便说一卦,你说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后是什么卦;
2、找一个人,随便说出一卦,你说出卦象是什么,并画出来;
3、自己画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窃以为先不着急去读经传注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读。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错卦(六爻阴阳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2、综卦(六爻倒过来成一卦,如屯卦成蒙卦)所谓错综复杂,还有互卦等易例,如果这两个还糊涂,可以先放下,通读一遍经传之后学更容易理解。还有7个最起码要掌握的卦爻基础:1、三才;2、动/静;3、之/变卦(即动爻变后成卦);4、消/息;5、乘/承;6、当位不当位;7、得应不得应。这些在读文言注解的时候易于理解。了解之后,像上一步一样,找一个人来随意说一卦,你来说出错卦和综卦是什么卦,以考核自己。三、读经传法
现在外边爻卦多数用的是清朝王洪绪的《卜筮正宗》,当然也有《增删卜易》之类(市面上这两个本的通行本子是中医古籍出的,纸质和校对存疑,所以如果想从卜筮入手,最好要找一个老师,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一个好本子),这两本是卜筮入门的书,接近于白话文,但是很厚,需要背下来很多东西,个人不建议现阶段学。因为这都是宗于西汉京房的纳甲方法,而纳甲并不是唯一的卜卦方法。
个人建议一种比较快而且有趣的方法:每天自己卜一卦(三枚铜钱,没有的话硬币也可,百度一下六爻方法,暂且可不用纳甲等法装卦),卜到哪卦背哪卦,顺便?一眼变卦、错卦、综卦都是哪卦,之间有什么连系。一天背不下来的话,就等背下来再卜下一卦。这样学算是象数理占无漏了。四、推荐书籍
开篇说过,先放个宗派的问题,下边推荐的书,都是个人认为较好的本子,当然还有其他好的本子可选。个人建议选书要看出版社权威与否,注释、点校的人是否权威也要考量。1、王亭之《周易象数例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佛学大师、紫薇大家晚年唯一的易注,条理清晰,可作工具书);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有注释)近代大家,越近代包容性越强;3、杭辛斋《学易笔谈》岳麓书院(类似于《日知录》式的点滴记录,内容庞杂)。另外再推荐一本作为工具书的本子:
胡渭《易图明辩》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 有很多有必要了解的图例,如不习惯这样的本子,可以买一本张其成的《易图探秘》广西科技出版社的;。
此外,有两个可以选择拓展基础的本子,一是江永《河洛精蕴》巴蜀书社(河图洛书也是历来有争议的,这个本子个人认为值得一看,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图例,自己选择);二是黄宗義《易学象数论外两种》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学易繁体文言是躲不过去的。
白话易注类(有注解的)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上下册(排版比较好,就是字太小,比较细致);2、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排版好,原文繁体,今译部分可忽略,注解详尽);3、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上海古籍 (排版不好,有些新解个人保留意见,可参考)。
其他白话文的本子还有很多,
刘大钧老师很多书、张其成《全解周易》、
傅佩荣也有《乐天知命》等等很多本子,还有已经不再版的马恒君《周易正宗》(孔夫子旧书或淘宝有售),暂不赘述。
另,有一些近代的本子,如高亨、李镜池等,一家之言较多的,自己根据已有的理解和倾向选择。
文言易注类(实在太多,鉴于汉易佚失过多,宋易改变较大,个人先推荐几本唐人和清人的本子)1、惠栋《周易述》中华书局繁体竖排 上下 (附带汉易学及易例,与集解一样,可以作为汉易工具书);2、胡煦《周易函书》中华书局 四册 (内容庞杂,有很多发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及图例,但需要基础扎实再读);3、 李鼎祚《周易集解》有九州出版社版、中央编译出版社版、齐鲁书社导读版(必备书籍,建议齐鲁版,虽然排版太不好);4、孔颖达《周易正义》同样必备书,同样有不同的版本,还是建议齐鲁导读版,虽然排版不好(另外,中华书局的王弼《周易注》最好也收了,后边附有《周易略例》不可不知)。再者,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这个本子也不错,是官方中权威的,版本也有几个,根据自己需要选择。
拓展阅读:
读完以上的本子,再读什么本子自己就知道了。如张横渠、程伊川、来知德、王夫之、焦循、毛奇龄等等,太多了。这里例举3个个人认为现在的渠道可能不太好搜的本子。1、京氏易:《冒鹤亭京氏易三种》巴蜀繁竖、《京氏易传导读》齐鲁(孔夫子旧书网或淘宝有,找不到的本子就上这两个地方找);2、郑氏易:《周易郑康成注 六经天文编
通鉴问答》中华书局繁竖;3、易纬:《七纬》中华书局繁竖。
几个不推荐先看的本子:《易林》、《皇极经世书》,是另外的方法,一时半会用不上。
其他书名搜不到就搜作者名(字号),杨万里搜“诚斋”等,不再赘述。
再者,拓展阅读到《左传》、《国语》、《太玄》等也不用说了。个人更倾向于参阅《老子》、《论语》,或者干脆参佛更好。
最后,再强调一点:善易者不卜。窃以为是到了根据时空环境就能知道会怎么发展的境地,自然不需要卜卦了。所以,卜也是逃不过的,卜卦装卦都易学,解卦要靠明师和悟性了。不以卜为目的、为手段。
如果楼主是想学易经占卜的话,作为一个有近五年经历的初学者,我想谈谈这个问题。我只是个菜鸟,知识水平很有限,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我从2011年高考完的暑假开始自学六爻,算起来也快五年了。但我精力有限,悟性不高,现在虽能独立断卦,但只能说还是个菜鸟。现在算是处于提高进阶段了。另外,八字、奇门遁甲、玄空风水我也会一点点。几年间大概记了六个笔记本笔记,上个图.1.我当初为什么要学?我之前是从来不信这个的。直到高考之后全家出去玩,偶遇了个算命先生,我爸说那就给我儿子看看吧。那个先生的推断和预言都非常准确,特别是有很多细节的断语,让我非常震惊。我很感兴趣他是怎么算出来的,于是下定决心要学习占卜技术。这就是我学习的初衷,仅仅是好奇吧。2.零基础如何学习易经占卜呢?一个误区就是,图书馆里有很多周易相关的书,但那些书大多是从哲学、文学角度解读的周易,对于初学占卜预测来讲完全不合适。去找专门的老师傅学最好,但投师无门,报班价格贵,也是良莠不齐。有些师傅故弄玄虚,不愿意告诉你,或者把一些很简单的基础理论讲的高深莫测。我走了很多弯路,总结出一些经验。首先,以周易为基础的占卜方法特别多,比如六爻、梅花易数、四柱(八字)、盲派、奇门遁甲、大六壬、紫微斗数 、手相面相和各种风水流派等。最适合初学者的就是“六爻八卦预测法”,起源于起源于西汉大易学家的纳甲体系。这也是最简单、最实用、民间流传最广的预测方法。如果没系统学过,看了这图之后肯定一头雾水。所以,正确的入门方法很重要!3.如何入门?我觉得学习一门周易占卜技术就像学习一门外语,就像学英语一定是先学26个英文字母,学日语一定是先学五十音图,学易经一定是先学最基础的30个字母——八卦和天干地支。周易占卜的最基础的内容就是: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 ,,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应该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了解的文化常识吧。作为学习占卜来讲,首先要把以上符号烂熟于心。包括五行生克关系;八卦的阴阳五行和方位;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和相互间的生、克、化、冲、合、刑、害;四时的生旺衰墓;先把这个最基础的关系搞清楚。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些技巧去记忆,但还是需要死记硬背,很枯燥,需要一段时间掌握。这是学习任何周易占卜最基础的知识。掐指一算,其实就是把天干地支放手上,再上个图吧。在具体的实际预测中,以上八卦和天干地支还代表一些的具体的象数,这也是能够根据卦象做出很细节的推测的根据,这就是高级阶段了。掌握了基础知识,作为六爻来讲,接下来就要学八八六十四卦和爻的基本知识,然后学起卦,装卦,定世应,安六亲,定五行,定六神,卦就算成型了。这些固定的方法就像数学公式一样,都是古人留下,经过各朝代的改进,流传两千多年至今。起卦和定卦就按照固定公式来就行。比如装卦的方法,上个图。现在网上有很多自动六爻排盘的软件,很少有人自己装卦了。但要知道这个卦是怎么来的。至于起卦的方法就比较多了,除了手动摇卦之外,还可以通过数字,时间,测字,方位,颜色或是具体事物都可以起卦。4.占卜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能够测准?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就按我的理解说吧,也可以勉强用唯物主义的解释。心动则信息发,人在特定情况下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能量的电磁波,是客观存在的。它能够通过某种特殊的形式反映出来,起卦正是可以获取这种信息的客观途径,然后用八卦这种符号记录下来,以便人们的解读。这便是六爻的玄学原理。5.推荐些比较好的教材:明末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清代的《卜筮正宗》,现代邵伟华《周易预测学》、李顺祥的《六爻玄机》、王炳中的《还本归宗》。目前我在看刘伯温的《黄金策》,是专门讲六爻解卦的书。诸葛亮和刘伯温应该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军师了吧,他们也是五百年一遇的占卜大师。只是诸葛先生木有什么玄学作品留下来呢。6.如何成为占卜高手:我觉得,其实占卜就是运用古人留下的预测模型,根据具体卦象和具体案例进行推断。北大教授于希贤先生曾说:“凡是能建立数理模型的知识,它一定是科学的,占卜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严密的数理模型。”想要学好一门占卜术,和学习任何其他学问都是一样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没有捷径可走。虽然天赋很重要,但那些真正的算卦高手一定都是下过苦功夫学的,我从不相信谁会有特异功能,也从来没有谁天生就会,高手一定是在刻苦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的。7.结束语:近代知名的易学家尚秉和()说道:“未学易,先学筮。”虽有讽刺之意,但未尝不可。国学大师冯友兰(年)也曾说:“我有个建议:研究当然以哲学为主,但本来是一部筮书。《周易》的哲学思想有些与筮法有关,因此对筮法也要作调查研究工作。”总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占卜术的使用应该是非常谨慎的,更多的应该依靠科学手段。想要真正使自己过得好,还得回归到周易的本质。那就是乾卦和坤卦所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觉得有帮助,可以关注我噢!定期发布玄学类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谢谢。欢迎各位易友关于学术和实测方面的探讨,可以私信我,一起在易学的道路上共同进步。其他文章:
如果用易经来预测,算卦可绕过该篇文章。易经的东西晦涩难懂,所以一定要现有点书做接引,实际在在学习《易经》先先学习儒家和道家的很多书籍是有必要的,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于易经而言现在比较好的接引确实是曾仕强的《易经的奥妙》,虽然有很多科班的人抨击过里面有些内容是错误的,但是丝毫不影响整体和该书的接引作用,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连真正学习的兴趣都无法培养起来,如何进行下一步深入的学习呢。在这里可以讲《易经杂说》和傅佩荣的《易经解读》都不是最好的接引,最好的接引一定是最浅显易懂的,不需要太多前置知识的。第一步接引做完后,我们应该对简易,变易,不易之核心思想有了一个了解。对太极,两仪,四象,八卦,64卦,错综复杂卦,每卦的核心卦象,天地人三道和六爻,易经原文和孔子增加的十翼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步了解后进一步的学习应该是围绕易经的宇宙规律演绎和人文哲学的诠释上,围绕在易之错综复杂之变化和动态平衡之不变的诠释上。这个步骤完成后,接着的重点应该是在易经本身的64卦具体的内容上,这个看了之后可以说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即每卦大概核心是个什么意思,每个卦的爻辞大概是什么意思?爻辞中每爻相互递进关系是如何的?在这个阶段推荐阅读《张其成全解周易》,辅以《易经杂说》,为何先推荐《张其成全解周易》的目的是该书是有浅如深,循序渐进,比较容易了解。在这个完成后我强烈的建议就是对64卦进行记忆,首先记忆卦序歌,把卦序歌记忆清楚后开始记忆每卦具体的卦象和核心意思。比如说到谦卦,就知道是地山谦卦,坤为地在上,艮为山在下,核心是戒满盈和谦虚之意。知道是地山谦后六爻应该是怎么一个排列也就清楚了。在这个记忆的过程中,应该配合记忆易经的《序卦传》,至少要做到熟读,熟读后你会发现可以辅助你记忆卦序,序卦传从上经的天地之道到下经的人文之德,从乾坤天地万物之始,到既济未济之永无止境和生生不息,64卦间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以谐音等方式进行的记忆都是耍流氓,无法真正做到理解记忆,真正把《序卦传》记忆清楚了,卦序和卦象,每个卦的核心思想基本全部了解清楚了。在这里我们说是学习易经是基本已经入门的阶段。在这里个人相当鄙视那些看了一点易经内容,了解了些关键词句就开始讲易经,撤易经和管理关系的人,易经和人生关系的人,搞得易经是万能的管理鸡汤和心灵鸡汤,自己可能连易经都没有完全深入理解。在这个阶段完成后,个人理解下一步的核心在十翼的《系辞传上下》上,可以讲《系辞》是整个十翼里面语句最优美的,没有《系辞》那么《易经》就是一本天书,现在很多对讲易经的基本也是从系辞外延的逐个解释和阐释。整个《系辞》时而递进,时而否反,时而排比,时而借喻,既忠于原经,又加强演绎,真正将阴阳,乾坤,刚柔,变化,吉凶之对立统一,矛盾发展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
会的一切变化。《系辞》可以说是孔子对自己传统儒学和哲学在易经之道上的进一步升华和总结,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读书笔记之一个核心,即书之内容和个人经验和
实践的完美融合。读书之内容如果不会个人之实践和经验融合,很难真正有很完美的深入演绎。一阴一阳谓之道,从易之缘起,到八卦之形成和功用,从易之象到易
之理,从简易到变易和不易,从天道万物之运行到哲学层面的思考和演绎,堪称完美。你反复读《系辞》后,你会发现像最早接引你的《易经的奥妙》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对系辞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而已。把《系辞》真正理解后再返回来看易经中的每一卦,类似看到吉凶,元亨利贞,悔吝,去理解象辞,爻辞的时候就相对容易了,因为《系辞》即包括了每一卦都出现内容的关键词的词汇表,关键词理解了读起来就容易了。在这个阶段建议是进一步读《易经杂说》,对核心内容进行理解。在这个阶段完成后,个人觉得基本上可以跟别人说我懂易经的一些知识了,个人现在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你一开始就是为了去预测和占卜而学易经,你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理解易经真正的价值和精髓。
首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曾仕强的东西扫盲很好,但是除了基本概念,别的最好都别信他的。 扫盲之后可以看傅佩荣,南怀瑾的书, 特别有兴趣可以看《增删卜易》之类,到这个阶段就特别花时间了,不推荐需要上班挣工资的业余人士钻研。
“怎样自学高数?”
学其占就很简单,买几本书,耐心背卦辞,爻辞,记下来就好。学其理就难咯。孔子老人家一辈子也没弄懂,文王算是懂了,能创出后天八卦,邵雍算是懂了,能创出梅花易数,这都是通了,可以自己把玩易经了。除了这几位,真不知道历史上还有谁敢说读懂易经的
学易经首先就要忘掉你现有的知识。不要去问为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找理由。想一想,这个东西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总结的,他们不可能有你现在的知识背景,他们观察和描绘事物都很简单,绝不会像现在的专家那样,想办法绕晕你来显示他们的聪明。所以学易经就要找回幼儿园时期的你,对事物的反应都是直接的,这样就不会觉得晦涩难懂了
.学习《易经》首先要纠正传世本中的错误,不能再以讹传讹又二千多年....................................... 《周易》的目录、上下经、大象辞勘误『引言』 .《夏禹·连山》用符号文字记载的六十四组气象模型,只能有一种解读模式,即“经纬模式”。必须是“上有什么”和“下有什么”的文字解读模式,否则,根本无法解读夏禹的天候学说的思维逻辑。.传世本中的目录、上下经、大象辞,被二千多年来的卜筮思维八卦得一塌糊涂,“八卦学”.成了易学研究的所谓核心理念。因此,对目录原序、上下经原理、大象辞原义,予以正本清源。一、 天之序(地、风、雷、水、火、山,泽)第一周章 乾...........「乾上乾下」天上有天,「有误」天行健;第二周章 坤...........「坤上坤下」地下有地,「有误」地势坤;第三周章 否...........「坤上乾下」天上有地,「有误」天地不交;第四周章 泰...........「乾上坤下」天下有地,「有误」天地交;第五周章 小畜........「巽上乾下」天上有风,「有误」风行天上;第六周章 姤...........「乾上巽下」天下有风,「无误」;第七周章 大壮........「震上乾下」天上有雷,「有误」雷在天上;第八周章 无妄........「乾上震下」天下有雷,「有误」天下雷行;第九周章 需...........「坎上乾下」天上有水,「有误」云上于天;第十周章 讼...........「乾上坎下」天下有水,「有误」天与水违行;第十一周章 大有.....「离上乾下」天上有火,「有误」火在天上;第十二周章 同人.....「乾上离下」天下有火,「有误」天与火;第十三周章.大畜.....「艮上乾下」天上有山,「有误」天在山中;第十四周章 遁........「乾上艮下」天下有山,「无误」;第十五周章 夬 .......「兑上乾下」天上有泽,「有误」丽泽;第十六周章 履........「乾上兑下」天下有泽,「有误」上天下泽;【注】 ..夏禹以前,先人用结绳记事,记天日,从而掌握了年月日的变化规律。但在殷宗创造甲骨文字以前,《夏历》无法用文字记载,仍然是结绳记时。夏禹治九州后,为了记载他十多年治水获得的、对大自然的认知经验,他创造了.“ ? ? ? ? ? ? ? ?”.八个文字符号,来记载他的自然气象知识。至于是不是凿刻在(祁)连山的崖壁上,无从考证,周穆王西游尚未找到,早斑驳了吧。夏禹创造的符号文字是三维度文字,因为它们可以重叠组合,因此,八个符号文字两两重叠后,.可演变为六十四个辞,.即《周文·周易》六十四周章的题目。自然,这六十四个辞也是殷宗创造的。但不论是夏王朝、还是殷商王朝,方国众多,方音方言也众多。.比如,从西北迁岐周邦,对“乾坤巽震坎离艮兑”的方言就不一样,周人读音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周文王作《周易》,自然而然采用了周邦方言,并且,也创字和简化甲骨文字,从而诞生了金文。“易更三圣,世历三古”,首先是一部中国文字创造史和发展史,三古三圣的丰功伟绩,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思想文明。.夏禹对湖泊的敬畏,与不肖子孙疯狂的填湖造地,天壤之别啊!在江河湖海之中,夏禹惟独強调湖泽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他“三江既入,震泽砥定”的伟大实践,而是他在四千多年前就认识到湖泽对区域性气候的影响。今天,二万吨垃圾既入,震泽何以砥定?.震泽(太湖)人花大价钱抗洪抢险去吧!汉博士误解.“乾上乾下”为“天行健”,他们不知道三古三圣时期的文字,自然也就不知道甲骨文、金文中沒有.“健”啦、“势”啦,等文字。解读夏禹创造的符号文字,只有一种解读模式,即“上下有什么”,上经言上有什么、下经言下有什么。比如,乾上乾下,这是上经,必须由下自上解读,即“天上有天”。天上有天的认知,在现代算不上大学问,但在四千多年前却是全人类的先知。初读《夏禹·连山》时,也不理解.“坤上乾下”、“兑上乾下”的意义,天上怎么会有地?怎么会有泽?现在想来夏禹对高原的认知,我们后人即使天天唱《天路》也沒有圣人的思想和情怀。“天上有天”.这一概念,可谓永恒的真理,到周代时古人又堤出了九重天的概念。夏禹在四千多年前提出天体物理学第一概念,同时又提出地球物理学第一概念.“地下有地”,这可是人类的大智慧啊!但不肖子孙是怎样继承和发扬老祖宗的智慧呢?二千多年来心思都用于算计他人的命运、他人的钱财、他人的婚姻等等。天之序共十六周章,十六句直解《夏禹·连山》的气象符号,只有两句尚未被汉学误解。连人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否极泰来”,也被汉学颠倒列序。群经之首,为什么错误百出呢?.都是周庄王太史辛廖(伯爵)惹的祸,为了捞钱不惜把圣王圣经当作卜筮工具,下海为诸侯算命。.从周庄王到秦皇汉武,瞎搞了五百多年,不搞乱章序才怪!.试想想,在一部漏洞百出的经典上,建立起来的八卦理论和罗盘实践,与民族旡益、与家国无益,不就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玄学的真实写照吗!“天上有天”好理解,“地下有地”也好理解,但“天上有地”很多人不理解。夏禹对天体睿智的认知,是二千多年来所谓的易学家们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把《周易》看作是卜筮之书,把大禹治水总结出来的六十四种自然气象误解为算命的卦象。..................................................................................................................二、
地之序(风、雷、水、火、山、泽)第十七周章 观........「巽上坤下」地上有风,「有误」风行地上;第十八周章 升........「坤上巽下」地下有风,「有误」地中升木;第十九周章 豫........「震上坤下」地上有雷,「有误」雷出地震;第二十周章 复........「坤上震下」地下有雷,「有误」雷在地中;第二十一周章 比.....「坎上坤下」地上有水,「无误」;第二十二周章 师.....「坤上坎下」地下有水,「有误」地中有水;第二十三周章 晋.....「离上坤下」地上有火,「有误」明出地上;第二十四周章 明夷..「坤上离下」地下有火,「有误」明入地中;第二十五周章 剝.....「艮上坤下」地上有山,「有误」山附于地;第二十六周章 谦.....「坤上艮下」地下有山,「有误」地中有山;第二十七周章 萃.....「兑上坤下」地上有泽,「有误」地上于泽;第二十八周章 临.....「坤上兑下」地下有泽,「有误」地上有泽;【注】 夏禹治水、治九州总结出来的八大自然体,是他对中国气候形成的八大自然要素的认知。也就是二千多年来易学界所谓的“先天八卦”,亦称“伏羲八卦”,《汉武五经博士甲·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而“象”是什么呢?五经博士误解为算卦的卦象,不知道是表示自然气象的符号文字。.这自然不能责怪他们,毕竟他们不可能知到夏禹创造了符号文字、.殷武创造了甲骨文字、周文创造了简金简文字(“金文”是错误概念,先周日常文字的载体是竹简,《周易》就是写在竹简上的)。古人只能听认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伏羲画八卦”。这是历史使然,解读三古三圣的巨著,定然不是古人的历史使命!据考古发现的战国版《文王·周易》可以得知,汉五经博士能见到的《文王·周易》与传世本沒多少出入。.但汉五经博士能见到的《周公·易象》就遗失较多了,特别是对夏禹六十四组表述气象之符号文字的直解,绝大部分都缺失了。为什么呢?学以不致用,不能用于卜筮。公元前540年,晋国名相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周公之德(六十四条为君标准)传承完好,因为睿智而实用,但周公对夏禹六十四组符号文字的直解就沒这么幸运了。.当汉武五经博士把《文王·周易》与《周公·易象》合辑为《易经》后,博导意志便博导后人习易二千多年。从汉武太学到今之大学,易学界贯穿的是汉学思想而不是国学(周学)思想!........................................................................................................................三、风之序(雷、水、火、山、泽)第二十九周章 ..巽,
「巽上巽下」风上有风,「有误」随风,巽;第三十周章
「震上震下」雷下有雷,「有误」游雷,震;第三十一周章 ..恒,
「震上巽下」风上有雷,「有误」洊雷,震;第三十二周章 ..益,
「巽上震下」风下有雷,「有误」风雷,益;第三十三周章 ..井,
「坎上巽下」风上有水,「有误」木上有水;第三十四周章 ..涣,
「巽上坎下」风下有水,「有误」风行水上;第三十五周章. ..鼎,「离上巽下」风上有火,「有误」木上有火;第三十六周章.家人,「巽上离下」风下有火,「有误」风自火出;第三十七周章 . 蛊,
「艮上巽下」风上有山;「有误」;第三十八周章 . 渐,
「巽上艮下」风下有山,「有误」山上有木;第三十九周章 大过,「兑上巽下」风上有泽,「有误」泽灭木,大过;第四十周章 ...中孚,「巺上兑下」风下有泽,「有误」泽上有风;..........................................................................................................四、雷之序(水、火、山、泽)第四十一周章 ...屯,
「坎上震下」雷上有水,「有误」云雷,屯; 第四十二周章 ...解,
「震上坎下」雷下有水,「有误」雷雨作,解;第四十三周章 .噬嗑,「离上震下」雷上有火,「有误」雷电,噬嗑;第四十四周.章 ...丰,「震上离下」雷下有火,「有误」雷电皆至;第四十五周章 ....颐,「艮上震下」雷上有山,「有误」山下有雷;第四十六周章..小过,「震上艮下」雷下有山,「有误」山上有雷;第四十七周章. ...随,「兑上震下」雷上有泽,「有误」泽中有雷;第四十八周章..归妹,「震上兑下」雷下有泽,「有误」泽上有雷;.......................................................................................................五、水之序(火、山、泽)第四十九周章
离, 「离上离下」火上有火,「有误」明两作,离;第五十周章 ...坎,
「坎上坎下」水上有水,「有误」;水存至,习坎;第五十一周章
蒙, 「艮下坎上」水上有山,「有误」山下出泉;第五十二周章
蹇, 「坎上艮下」水下有山,「有误」山上有水;第五十三周章
困, 「兑上坎下」水上有泽,「有误」泽无水,困;第五十四周章
节, 「坎上兑下」水下有泽,「有误」泽上有水;..............................................................................................................六、火之序(山、泽);第五十五周章
艮,「艮上艮下」山上有山,「有误」兼山,艮;第五十六周章
兑,「兑上兑下」泽下有泽,「有误」丽泽,兑;第五十七周章
咸,「兑上艮下」山上有泽,「无误」;第五十八周章
损,「艮上兑下」山下有泽,「无误」;..................................................................................................................七、山之序(泽)第五十九周章
「离上兑下」泽上有火,「有误」上火下泽;第六十周章 ...革,
「兑上离下」泽下有火,「有误」泽中有火;....................................................................................................八、泽之序(山、火、水,反向序)第六十一周章 ..旅,
「离上艮下」山上有火,「无误」;第六十二周章 ..贲,
「艮上离下」山下有火,「无误」;第六十三周章 未济,「离上坎下」水上有火,「有误」火在水上; 第六十四周章.既济,「坎上离下」水下有火,「有误」水在火上;作者:重庆·吴戈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读者所有· 转载无须联系作者授权........................................................................................................................自学《易经》课纲001.《易经》中的八位作者与八本书1).公元前约2136年,夏禹作《连山》,即传世本每章章首的六十四组气象符号模型;2).公元前约1182年,殷宗作《归藏》,即传世本《易经》每章章次 的六十四段卜辞:3).公元前约1025年,周文作《周易》,即传世本每章中的《彖辞》和《爻辞》;4).公元前约1059年,周公作《易象》,即传世本每章中的《大象辞》和《小象辞》;5).公元前135年,汉武五经博士甲作《系辞》,为太学讲义;6).公元前135年,汉武五经博士乙作《说卦》,为太学讲义;7).公元前135年,汉武五经博士丙作《序卦》,为太学讲义;8).公元前135年,汉武五经博士丁作《杂卦》,为太学讲义。【注】
汉博士四篇被公认为“学易指南”,古今中外无人不信、无人不崇,无人不深受其害。我完全有可能是二千多年来惟一的幸运儿,竟然免受其害,未被汉学传销洗脑。1974年2月,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上山下乡挿队落户的人民公社党委决定积极响应,其中“封建社会残渣余孽改造班学习班”应运而生。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向公社党委力荐我任该学习班的班主任。.由于我大队支书是.“学大寨先进模范”,又能说善辫,于是乎,我就当上了班主任(美差呀,四十天可以不用干农活了)。日,“封建社会残渣余孽改造学习班”开学,学生皆为风水师、算命先生、观花婆,年长者83岁、年次者67岁。.讲课不到三天,我就讲不下去了,.这群残渣余孽经常拿《易经》说事。.我竞傻乎乎的问学生什么是《易经》、是谁写的书?学生们惊讶的看着我。..那83岁的指定班长公然当着全班学生讽刺我说:“.吴主任,你是毛主席派来的知识青年,连群经之首《易经》都不知道?!”痛定思痛,下课后把那老班长悄悄拉到学校(借用办班的公社小学)旮角,他惊恐的发抖(可能认为我要揍他)。我取支烟给他,我俩抽到半支烟后,我板着脸要他把家里珍藏的《易经》借给我,他无可奈何的点点头。第二天,放学后他径直向昨天抽烟的旮角走去,我若无其事的跟过去。他打开旧长衫做的包袱,露出了一本残破的《易经》。此后,看十几年也沒看懂讲些什么。直到1988年回乡探望众乡亲,酒后说到此事儿,他儿子才告诉我:.我老爸借给你《易经》的头天晚上,点起煤油灯小心翼翼的拆下书后附加四篇,.即《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四篇,说这四篇是爷爷谋生的饭碗,不能借给任何人。回重庆后,买了一本南怀瑾,徐芹庭著作的《周易今註今譯》。又断断续续看了十几年,感觉是越看越糊涂。直到1994年天命之年,悟出《诗经》的原始体裁是书信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即研究国学(周学)经典,必须首先作出选择:.是作者乱作,还是读者乱读?我选择了后者!.毋庸置疑,古今中外一万多部易学诠释著作都是错误解读,因为所解读的母本就漏洞百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考古学者开始进行周口店,而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同时,这一标志宣吿了中国国学(周学)必须重新认识!002.《夏禹·连山》概述:夏禹在治水治山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他认为主导自嘫气象的八大自然体,即“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并且,两两组合又总结出六十四种影响气候的气象模型。比如 “水下有雷”、“雷下有水”。但汉初易经博士不能理解这类原本朴实的大智慧,把“水下有雷”误辑为 “云雷屯”。《连山》的八大自然体中有云吗?没有,但历朝历代易学大师以讹传讹,睁着眼睛说瞎话,夏禹总结出来的六十四种自然气象是一一相对的,比如 “山上有地” 与“地上有山”,但汉初易学博士不理解“山上有地”这种自然气象,既使是生在黄土高原的文人也相信“地中有山”、“山附于地”之讹言。更有甚者,什么.“地势坤”、什么“山下出泉”、什么“泽灭木”等等乱七糟八的臆测语流误二千多年。我们所读的传世本《易经》,编辑错误无疑是明显的,不加以纠正就以讹传讹,岂不是数典忘祖。003.《殷宗·归藏》概述:夏代没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中国文字殷宗创造后的,成熟于《殷宗·归藏》。殷宗给夏禹的六十四组气象符号创辞、或注辞,他的创辞、或注辞,.依据的是夏禹气象符号的读音。比如,“天上有天” 之气象,夏语读音为“ qian ”,他创造字为“乾”字,至于“乾”为何在《文王·周易》时演变为“天”?那是文字学研究范畴,比如方言学。殷宗用夏禹的六十四组气象符号作了六十四次重大占卜,其占卜所得之卜辞凿刻在六十四块龟壳上,每块钻一孔用麻绳串起,就是《归藏》。殷宗创造了文字,并且开创了“造句”这一文字表达形式。004.《文王·周易》概述:《殷宗·归藏》 共六十四块龟藏,殷商王室非常珍惜,在帝乙时代让周文得以一见。帝乙为缓和商周矛盾,采取了“和亲政治”,把两个妹妹嫁给了姬昌,并加封其为大商西伯。 有了这两层特权关系,西伯得以见到殷商王室太史馆中珍藏的《殷宗·归藏》。总共六十四段卜辞,要记住不是什么难事。因此,西伯被侄子商纣拘系在羑里监狱时,凭借记忆把《殷宗·归藏》演绎为《周易》。周文王作的《周易》 相当于一部《文王回忆录》,记述了他的政治阅历和生活经历,与“阴阳八卦絲毫不相干。“阴阳学”始于战国末期的邹衍,与《周易》 相距几个世纪。在《周文·周易》中,作者首先以.“彖”代言,清楚的解释了《殷宗·归藏》的六十四段卜辞。.并且,还把六十四段卜辞演绎为三百八十四段爻辞,.寓意《夏历》冣长年三百八十四天之天道。005.《周公·易象》概述:左史公曰:“ 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此是公元前540年春天的事,最早记载《周公·易象》的史籍记录。武王早逝,教授小成王《文王·周易》的责任,自然落在王者之师周公肩上。周公的讲稿最终编辑为《周公·易象》,由嫡长子传承而由鲁国宫廷左史保管。所以,晋大夫韩宣子只能去鲁国才能看到《周公·易象》。《周公·易象》包括“大象辞”和“小象辞”两大部分,“大象辞”直解了《夏禹·连山》 六十四组气象符号的含义 (文王只作了引伸义之解),“小象辞”是对《周易·爻辞》的逐句解释。.正因如此,二千多年来,.凡是违背《周公·“易象》原文文义、句义和辞义的解释,都是对《夏禹·连山》和《文王·周易》的误解。.毋庸讳言,古今中外二千多年来成千上万部易经诠释著作中,沒有一部尊重过《周公·易象》!006.孔子和老子为什么不教授弟子《周易》:诸子百家之中,惟孔子有条件阅读《周公·易象》,惟老子有条件阅读《文王·周易》。孔子是鲁国司冦,老子是周王室史官,命运眷顾他俩,这是历史使然。其他诸子,只能说是命运不济。孔子不能阅读《文王·周易》,老子不能阅读《周公·易象》,这是儒道两家思想体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儒家学说的核心理念是“德道”,而道家学说的核心理念是“道德”。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文人、士大夫以及芸芸众生二千多年的人生观,特别是对文人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死士”和“隐士”两种入仕出仕观。孔子和老子一生不言易学,因为他俩清楚:周公已逐句作了解释!007.“周公之德”概述:公元前540年春,晋侯派上大夫韩宣子出使鲁国,假借来鲁国观政,实为观书。观什么书呢?观全世界惟一的一部书《周公·易象》。观后叹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什么是周公之徳呢,抄录于下,以震慑卜筮之徒:01.君子以自强不息。02.君子以厚德载物。03.君子以经伦。04.君子以果行育德。05.君子以饮食宴乐。06.君子以做事谋始。07.君子以容民畜众。08.先王以建万国而亲诸侯。09.君子以懿文德。10.君子以辨上下定民智。11.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12.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13.君子以类族辨物。14.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修命。15.君子以襄多益寡,称物平施。16.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17.君子以向晦入宴息。18.君子以振民育德。19.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20.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21.先王以明罚敇敇法。22.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23.上以厚下安宅。24.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25.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26.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27.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28.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29.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30.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31.君子以虚受人。32.君子以立不易方。33.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34.君子以非礼弗履。35.君子以自昭明德。36.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37.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38.君子以同而异。39.君子以反身修德。40.君子以赦过宥罪。41.君子以惩忿窒欲。4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43.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44.后以施命诰四方。45.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46.君子以顺德积小而高大。47.君子以致命遂志。48.君子以劳民劝相。49.君子以治历明时。50.君子以正位凝命。51.君子以恐惧修省。52.君子以思不出其位。53.君子以居贤德善俗。54.君子以永终知敝。55.君子以折獄致刑。56.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57.君子以申命行事。58.君子以朋友讲习。59.先王以享于帝立庙。60.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61.君子以议獄缓死。62.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63.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64.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注】 .公元前·499年孔子任鲁国大司寇,始有资格去大史馆向左史丘明借阅《周公·易象,时年孔子五十二岁。孔子读《易象》读得.“韦编三绝”,最终仅给后人留下一句心得,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自己给自己记大过一次,因为他认为自己沒做到“遁世不闷”!儒家“德政”、“德道”之源头,就来源于周公这六十四条德道标准。008.“易”一辞的本义:“日月为易”是古今易学界对“易”一辞辞义的主流观点,古人这么认为无可厚非,今人这么认为就大错特错了。.考古学在中国问世,标志着重新认识中国国学(周学)的新纪元开始了。.当我们今人发掘出几千年前的玉琮、甲骨、青铜器、目睹祖先三古三圣所创造的文字时,不得不仰止三圣的神圣。殷宗所造的“易”字,是一只飞翔的鸟;周文改革的.“易”字,与汉字之.“易”.几乎相同。由于知乎网站不准复制甲骨文和金文,不能让吧友见帖即见字。否则,大家可以一目鸟然。殷宗为什么用鸟来象形“易”字呢?图腾崇拜!三古三圣不崇拜日月吗?非也,他们明白崇拜与践行是不可混淆的,天子只是天之子,.就象他们心中最仰慕的飞禽一样,.南北迁徙必须依靠日月星辰的导舫!009.《周易》是怎样成为卜筮之书的:《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是正史第一次记载用《文王·周易》作卜筮工具的史实,.这位发明利用《文王·周易》捞钱的人就是周庄王室太史辛伯廖。他是文王开国元勋辛宜散后人,姓辛名廖,伯爵,史称“辛伯”。在他之前,《文王·周易》从未用于卜筮,这僭筮之徒的发明创造,真可谓“奇思妙想”。打着先王的旗号下海捞践钱,诸侯谁能不上当受骗?全世界就他辛廖手中拥有唯一的一冊《文王·周易》,.有谁会不相信他的瞎话!.直到李斯用小篆抄录《文王·周易》时,他让秦始皇相信《周易》是部卜筮之书,.完全不困难。高亨给毛主席讲《易经》,亦是如此。李斯本《周易》应是最早的抄录本(很有可能在·秦始皇陵中),.战国本《周易》应是其传抄本。010. 杨振宁博士对《易经》的评价,刺痛了卜筮之徒的心:.(个人观点·仅供浏览)
看熊逸《周易江湖》,听傅佩荣的百家讲坛录音
背过吗?先把易经能背下来再来玩。然后再找本康熙字典,把每个字都看懂。这个时候再谈研究易经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