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蚤子和刚蚕卵孵化时放在那里的小神仙鱼放在一缸里行吗

12 / 302 页
【转】《淡水缸宝典2007》——115网盘失效,哪位能提供好用的网盘?谢谢!
七彩之用药
& & 健康的七彩神仙鱼是每一位饲养者所希望拥有,要饲养健康的七彩从挑鱼、检疫到平时的日常管理可谓一环扣一环。但七彩还是免不了要生病,出现问题后如何处理就是个难题了。七彩的用药可谓百家百法。我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指正。
一、七彩得病的表现:
1.七彩神仙鱼之各鳍,是否收缩而没有正常的撑开。
2.七彩神仙鱼之鱼身(含鳍)是否有破,溃烂或附有类似白雾丝状或白色黏液。
3.七彩神仙鱼之肤色是否正常或稍微暗淡色,色彩表现不太正常。
4.七彩神仙鱼之鳃部是否有过度张开之现象或呼吸急促的样子。
5.七彩神仙鱼的双眼是否明亮有神,或为暗咖啡色或暗黑色。
6.七彩神仙鱼之游动,是否常精神抖擞地昂首正常游动,呼吸顺畅,神态自然。
7.七彩神仙鱼之排泄物是否有异常,是否有白便或拖粪现象。是否食欲正常。
8、七彩神仙鱼是否有擦身现象。
二、 治疗前的工作:
& & 七彩出现鱼鳍打不开、体色不正常或或暗淡色彩、双眼为暗咖啡色或暗黑色表现的异常情况,不需要马上下药,需先调整水质,视状况是否有改善再决定用药物来治疗。为什么我不主张马上就用药了。因为我个人认为七彩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对水质恶化、温度不适、环境变化都会先表现在眼眶和体色上。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改善水质和观察。
三、 用药的注意事项:
& & 目前百分之六、七十的七彩神仙疾病可予以有效的治疗,但不意谓着有灵丹妙药可以治好,和可以免除药物对病鱼治疗过程所产生的副作用或药害,尤其驱虫剂药物大部份都是有毒药物。七彩得病后对症下药是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判断七彩的病因,恐怕就要看自己的经验了。正确的判断了病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但由于七彩的大小、身体状态、水温、水质、饲养方式的不同,所以鱼病的治疗必须适时、适药、适量,三者合一才能见其成效。
& & 适时—指的是最适合的时间,鱼的病的初期是最适合的时间,虫卵孵化后(虫卵是不好杀死的)也是适合的时间,这要靠自己掌握这个概念。
& & 适药---最合适的药。对症的药、自己最了解药效的药。
& & 适量---这就不用多说了。是药三分毒。要考虑好用药的剂量是个关键环节。
& & 还有一点是很重要但也会很容易被遗忘的一点。由于病源大部份是长期潜伏,有体内外病原菌和寄生虫类使得鱼只体力衰退,免疫系统的防卫能力下降,才会促使外来的一个的紧迫就可以使细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使致病鱼的外表黏大量分泌黏液,形成水中的蛋白质额外增加,所以病鱼的体表是细菌和寄生虫的温床,也是水中额外的氨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因此下药之前及下药之后要不要换水,是靠临场经验,观察力和智能的判断。一般只要硝化系统运作良好,水不混浊,没恶臭味则不必换水可以直接下药,反之则先换水再下药。下药后如果水隔日就有混浊现象,则只好换水,需要用曝气24小时的储水缸内的水,并且PH需稳定在某一较低数值的储水避免换水后治疗缸内氨毒加剧,这是不得已之作因为生病的鱼是忍受不住再换水所带给他身体的二度刺激会使病情更加恶化,
四、用药的原则:
1、用药前首先要了解药物的性能、用途、及剂量、方法。很多药是不能混用。
2、用药时的温度,一般来说水温高,药物在鱼的身体内吸收快,耗氧量大,容易造成鱼的呼吸困难。
3、剂量大小要掌握好,药量过低不足以形成一有效浓度以杀死病原体,而药量过高则虽可杀死病原体,但病鱼也可能因此而遭受药害或甚至死亡。
4、鱼的大小不同,状态不同,药浴的时间、剂量也不同。
5、药浴的水最好用原缸水。
6、用药一般由轻到重。
7、病鱼在治疗时,一般不喂或少喂食物。
8、不要相信所谓的万能鱼药。
五、药物的药性与药效:
& & 一般来说每一种药物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疗效,在治疗前应该充分了解它的药性和剂量,对于病因不明(如鳃病、白便有时很难判断是细菌或寄生虫,)的时候应该交叉使用药物,但最好不要混合使用。如硝酸亚汞就不能用新的自来水或加除氯剂,白点病不能接触护鳃剂等等。正确的病因了解和诊断,与及早的治疗和注意用药浴时的水质都会影响到疗效,因此在决定使用剂量时必须考虑到鱼缸中的实际情况来酌情增减,不可一味死背书套公式。 一般七彩鱼的大小,体质强壮或体弱对于同种药物的忍受度有差异,所以下药前必须谨慎考虑。药物可以成为病鱼起死回生的良药,使用不当也可以成为致命的毒药,关键是怎么使用。
& & 1、呋喃西林:消毒防腐药,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腐皮病用。病鱼体表局部发炎充血,特别是鱼鳍充血,出现血丝。主要是由于水质不好、光照不够、受新水刺激引起的。
& & 2、孔雀石绿:专治水霉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膜)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
& & 3、硝酸亚汞:强氧化剂,无机有毒品。用于治疗白点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 & 4、食盐:对各类细菌感染初期都有疗效。
& & 5、鳃病(具有传染性)病征:由于鳃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鱼的呼吸速度变得很快,会不断的摩擦鳃部,鳃部出现不能正常开闭的情况。在不能判断的情况下,建议用孔雀石绿和体外寄生虫驱虫剂交替使用。
& & 6、白便:有时很难判断是细菌或寄生虫。建议使用治疗肠炎和体内寄生虫驱虫剂交替使用。
& & 7、蒙眼:最常见的是由于水质恶化,和治疗烧伤。改善水质即可。
& & 8、除了需要按照情况使用各种不同的药剂以外,提高水温在七彩神仙水族学当中,也是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七彩出现鱼鳍打不开、体色不正常或或暗淡色彩、双眼为暗咖啡色或暗黑色表现的异常情况,不需要马上下药,需先调整水质,视状况是否有改善再决定用药物来治疗。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鱼的体温会随着水温在变化,无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水温的升高要很小心地缓慢进行,如此就不容易对七彩神仙造成伤害,水温的最高极限可以到35度。
& & 七彩得了病并不可怕,只要治疗及时、对症下药,是可以很快治疗好的。在论坛上不少朋友都抱怨七彩为什么总生病,如何治疗。因无法了解具体情况。正确的病因了解和诊断,与及早的治疗和注意用药浴时的水质都会影响到疗效,由于个人的管理方法不同,七彩在治疗上就有很多不同的手法,(在5、6中我就使用盐酸黄连素、安乐氏、福尔马林代替治疗肠炎和体内、外寄生虫驱虫剂)所以我在此文中并未涉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还望见谅。在管理方式上我还是比较赞同台湾人的饲养方式,可以这么说按照台湾人的管理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这几年里我的七彩没有一条因得病死亡。俗话说的好预防为主,哈哈哈哈。本人只是将七彩在日常管理中最常见的几种病因及用药总结起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药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
& & 3.1 渔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 各类渔药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是不同的,现分述如下:
& & (1)消毒剂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对养殖品种生长影响较重,其残留危害相对较小。
& & (2)驱虫剂、杀虫剂,常用的有孔雀石绿、亚甲基蓝等。孔雀石绿具有强毒性,危害人体健康,有致癌性。杀虫剂常用的有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过量的铜可造成鱼体内重金属积累,而敌百虫在弱碱性条件下形成敌敌畏,其对人的危害极大。
& & (3)抗微生物药,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等。抗生素大环内脂类广谱抗菌药物,常用的有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磺胺类是人渔共用药物,尤其是一些新型抗生素,人类还处于使用的初期,如果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人必定产生耐药性。呋喃类药具有致癌效应。
& & (4)改善和强壮剂,如激素类,常用的有甲基睾丸酮,乙烯雌酚等,激素类药物残留会使正常人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更严重的是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 & (5)基因诱导剂、疫苗等,常用的有6-次甲氨基嘌呤等。转基因药物和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均未有明确定论。
& & (6)中草药,包括大蒜、马鞭草、五倍子、水辣蓼、菖蒲等。该类药物安全环保,但目前也存在某些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推广。
& & 3.2 渔药不规范使用的问题
& & 由于养殖密度的加大,生物病害程度加剧,养殖业者不规范使用渔药现象严重。存在滥用药与盲目增大剂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现象。选用渔药时,不考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 & 3.3 不执行停药期问题
& & 存在不执行停药期的现象。在使用药物后,没按规定的休药期要求,提前上市销售,致使药物代谢不完全,残留量超标。
& & 3.4 人、渔药物共用现象  
& & 有些抗生素药物仍处于人类使用阶段,而一些养殖者为了求治疗效果,非法作为渔药的主要或次要成分,造成水产品中含有此类药物,通过食物链造成人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使得人类抗生素的使用周期缩短。
& & 3.5 禁用药物非法使用现象
& & 我国已制订了禁用渔药名录,禁用渔药包括以下种类及品种:地虫硫磷、六六六、林丹、毒杀芬、滴滴涕、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杀虫脒、双杀脒、氟氯氰菊酯、五氯酚钠、孔雀石绿、锥虫胂胺、酒石酸锑钾、磺胺噻唑、磺胺脒、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红霉素、杆菌肽锌、泰乐菌素、环丙沙星、阿伏帕星、喹乙醇、速达肥、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规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变态)毒性的渔药。但非法用药问题仍然严重,比如用汞制剂杀虫,用氯氰菊酯、五氯酚钠制剂灭螺,使用氯霉素治对虾白斑病,用孔雀石绿治水霉病等。这些药物残留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伤害。面对上述问题,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加大对养殖者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其遵守有关法律和规定。第二,加强我国渔药方面的基础研究,制订有关规范。第三,加强应用研究,开发高效、低毒、无残留渔药。
& & 3.6 渔药使用对环境生态的损害
& & 渔药作为外来投入品,对养殖水体中的有益生物有影响,对大的生态环境也会有较大的影响。消毒剂的使用造成有益菌被杀死,重金属制剂的使用造成海区内底栖贝类中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而在海捕虾中检出氯霉素的问题,也警示我们应对渔药在养殖水体中的分布代谢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第九篇 饲料牛心汉堡制作图解& & 牛心汉堡的制作其实非常简单,而且原料比较常见,对于鱼儿来说干净卫生,长期食有对鱼儿非常有好处,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增色的效果也很好。
& & 由于论坛有限制,所以我只能一点一点的把这个贴子完成了。
& & 希望能为广大鱼友起到帮助作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牛心两颗(约四斤)为主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虾(二斤)调节口味起到粘合的作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鱿鱼 (一斤)粘合作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鱼籽 (约二两)增加营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菠菜、胡萝卜、香蕉、大蒜(适量)
增加维生素及微量原素,大蒜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添加微量原素及综合维生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把牛心里面的脂肪和筋去掉切成小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放在搅肉机内打成肉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鱿鱼切块,放在搅肉机内搅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把虾去头去皮,放在搅肉机内打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打到这种程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把这些蔬菜一一打成糊状,或都榨成汁也可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还有胡萝卜丁也打碎或榨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把搅好的东西拌在一起,加入酵母和21金维他还有螺旋藻,这些东西都是事先用温水泡好,把药片都充分溶解开,在一起搅拌均匀。
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它各类的药物制成药物汉堡,以备真到爱鱼有病的时候解燃眉之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把拌好的汉堡铺成薄片,用刀子打上格子,用便用的时候方便掰开来喂,然后放入冰箱就算大功告成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营养和饵料的基础介绍
& & 选择饵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观赏鱼的健康,选择正确的饵料对观赏鱼的成长发育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多种饵料混合喂饲,这样营养才会均衡。饵料的种类有很多:有活饵、冷冻饵饲料、人工饵料等等,各有各的特性。
& & 活饵:营养价值很高,也比较符合观赏鱼自然摄食的生活方式,缺点是不易长时间保存;并且容易夹带寄生虫和细菌,喂食时必须特别注意。
& & 红虫:又称:水蚤,可能是国内选择最多的饲鱼饵料。
& & 血虫:一种蚊子的幼虫,是所有活饵饵料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含有及丰富蛋白质),而且投饲相对干净。只是在夏季保存不易。
丝蚯蚓:非常容易夹带寄生虫,在投饲前必须用大量清水冲洗过再喂食,还并不一定能把寄生的水螅、水蛭等寄生虫清洗掉,所以不值得长期喂饲。
丰年虾:是一种使用极为方便的活饵,可以自行孵化投饲,多以喂食丰年虾的无节幼虫为主,无节幼虫刚从卵孵化出来,带有很高的营养。长大的成虫以水分占大多数,营养价值不高。但是在国内水族市场并不多见。
& & 冷冻饵、干燥冷冻饵、干燥饵:也就是把生饵处理过再冷冻或干燥保存。
& & 冷冻红虫:营养价值很高,是由生饵直接冷冻,带寄生虫的机率非常高,并不建议使用。
& & 冷冻丰年虾:冷冻丰年虾有成虾和虾苗两种。冷冻丰年成虾的营养价值较低,但鱼儿爱吃,可和其它饲料混合喂食。冷冻丰年虾苗价位高,但营养价值高,若不方便自己孵丰年虾来喂食时仔鱼时,可暂用冷冻丰年虾苗代替。但,冷冻的永远比不上自己孵出的有营养,最好还是自己来孵。
& & 干燥红虫:干燥红虫,利用风干技术将红虫干燥保存。干燥红虫不会带寄生虫,较冷冻生饵安全,但鱼不太爱吃。
& & 人工饵料:无疑是现今水族饲养最为值得推荐的,不但更经济,而且更省时省力,也不带寄生虫,容易控制投饲量,更不必担心饵料投饲过多给水质造成的污染。人工饵料的种类很多种,有颗粒型、薄片型;甚至还有为某种特定的鱼种特别设计口味、营养的饵料。人工饵料最好多种喂食,以提供各种营养成份。
& & 成长薄片饵料:薄片状的饵料由40多种不同原料制成,高含量的蛋白质极易被鱼类吸收,可促进鱼类健康、迅速地成长。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增艳薄片饵料:可促进鱼类增加自然的艳丽色彩。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高蛋白薄片饵料(淡水型、海水型):成份中添加碘质以及海藻、糠虾、丰年虾以及一些浮游生物,适合大型慈鲷鱼科热带鱼以及海水鱼中的鲽鱼、神仙鱼食用。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蔬菜薄片饵料:是所有草食性鱼类适合的植物性饵料。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鱼苗饵料饵料:细微而营养丰富的粉末状饵料使你不再为孵化的幼鱼找寻饲料而烦恼。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高蛋白颗粒饵料(淡水型、海水型):含有重要营养素、维他命、微量元素,适
合喂饲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型鱼类。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高蛋白条状饵料:具有独特的悬浮性,适合喂饲表层觅食的鱼类。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粘贴饵料:可方便地将它粘贴在水族箱壁上,以便更仔细地在疯狂啄食的鱼群中观察它们的成长状态。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锭状饵料:适合喂饲鲶科、鼠科等底栖鱼类,也可喂饲海水无脊椎生物中的海葵和部份珊瑚;甚至还可以用来喂饲乌龟、蜥蜴等爬行动物。适用于淡、海水鱼类、无脊椎生物、两栖爬行动物。
& & 干燥丰年虾: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增强鱼类体色,并且可促进幼鱼对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的正常成长利用。适用于淡、海水鱼类。
& & 维他命剂:可补充食物中额外缺少的维他命,适合幼鱼成长、病鱼恢复、种鱼繁殖时使用。适用于淡、海水鱼类、无脊椎生物、爬行动物。
& & 其他的水族生物人工营养:
& & 无脊椎生物滋长素:含有海水海藻、虾蟹类和其它无脊椎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活性维他命。适用于海水无脊椎生物。
& & 水草基肥:含有水草生长所需的高浓缩营养源、微量元素,且不含硝酸盐和磷酸盐,为水草提供根部重要的营养。适用于淡水水草造景。
& & 水草液肥:含有丰富高浓缩的铁质、矿物质、微量元素,且不含硝酸盐和磷酸盐。方便水草、海藻、无脊椎生物吸收所需养分。适用于水草、海藻、海水无脊椎生物。
& & 水草锭肥:可即时补充水草根部基肥的不足,也可直接溶解替代液肥的使用。适用于水草、海藻、海水无脊椎生物。
活饵的人工培养技术
& & 为保证活饵能常年稳定供应,或遇某些特殊情况,天然饵料供应不足时,可采用人工培养活饵的方法来弥补。
一、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的培养
& & 原生动物是喂鱼苗的好饵料,其培养方法简单,规模可大可小。
& & 1、草履虫的培养:草履虫习性喜光,体长约0.15—0.30毫米,一般生活在湖泊、坑塘里,在腐殖质丰富的场所及干草浸出液中繁殖尤为旺盛,适宜温度为22—28度,取池水置于玻璃培养缸中,如见水层中有游动的颗颗白色小点,即表明有其存在,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飘动或回荡,又称为“洄水”。取“洄水”一滴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每一白色小点便是草履虫。培养时可取“洄水”作种源。另一种方法是取稻草绳约70厘米长,整段或剪成若干段置于玻璃缸中,加入约5000毫升水,移入少量种源,将玻璃缸置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在水温18—24度的水体中培养6—7天,草履虫已繁殖极多。繁殖数量达顶峰时,如不及时捞取,次日便会大部分死亡,所以一定要每天捞取,捞取量以1/3—1/2为宜。同时补充培养液,即添加新水和稻草,如此连续培养,连续捞取,就可不断地提供活饵。
& & 2、变形虫的培养:变形虫喜欢生活在水质比较清的水池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有时附着在浸没于水中或泥底的腐烂植物上,或浮在水面貌一的泡沫上。培养时取泥底表面的泥土或浮沫的水滴作为种源,变形虫生活的最适宜温度是18—22度,春秋两季最易采集到。变形虫的体型较大,约有0.2—0.6毫米,肉眼可见一小白点,故可利用其在饱食时突然受震而牢固地附着在物体上的特性把它分离出来作为种源。其方法是取含变形虫的培养液滴于玻璃上,见白色小点(有条件在显微镜下观察更好),即滴凉水于白色小点处,并立即震动玻璃片,虫体就会牢牢附于玻璃片上,然后用凉水慢慢冲洗玻璃片上的培养液约10秒钟,这样连做数片作为种源,连同玻璃片一起放入培养液中,经几天培养,即可获大量较纯的变形虫,这是质量较好的饵料。其培养液也可采用稻草加水浸泡的方法来制备,稻草和水用量的多少视培养规模来定,其比例可参照草履虫培养液。
二、轮虫的培养
& & 轮虫的适宜温度与草履虫相近,培养时水温宜控制在18—24度,室外培养,土池水泥池均可。培养时用水体施肥的方法,先繁殖浮游藻类和小型原生动物作为轮虫的食物。施肥的方法是以每立方米水体用硝酸铵20—30克,动物(牛、马)粪尿5—10克的比例配成混合肥料作基肥一次投入水池,待藻类繁殖起来再放入种源,培养10天左右即可收获。在培养过程中,一般每隔4—5天施有机肥一次。轮虫的分布也很广,坑塘、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处均可见到,故培养轮虫的种源,仍可采取“洄水”中分离的办法,即取“洄水”若干毫升放入玻璃器皿中,先用吸管吸去大型蚤类等,利用轮虫趋光的习性,再用微细吸管把轮虫逐个分离出来,先在较小容器内培养,待有一定量时再放池。
三、枝角类的培养
& & 枝角类繁殖的适当温度为18—25度,当水温降到5度时,停止产卵,水温上升到10度时又恢复产卵,枝角类的培养规模,可视需要任意确定。
& & 1、小规模培养:一般家庭养鱼可用鱼盆、玻璃缸等作为培养的器具,在底部铺厚约6—7厘米的肥土,注入自来水约八成满,再把培养盆放在温度适宜又有光照的地方,使菌、藻类大量滋生繁殖,然后引入枝角类2—3克作种源。经数日即可繁殖后代,其产量视水温和营养条件而有高、低之分。当水温达16—19度时,经5—6天即可捞取枝角类10—15克;当水温低于15度时,繁殖极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肥度降低时,可用豆浆、淘米水、尿肥等进行追肥。另外,也可用养鱼池里的老水作培养液,因这种水内含有各种藻类,都是枝角类的好食料,故培养效果较好,但水中藻类也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不利于枝角类取食。
& & 2、大规模培养:利用于金鱼养殖场,因为生产商品性金鱼时,需要枝角类的数量较大,宜用土池或水泥池大规模培养。面积大小视需要决定,但池子的深度要达1米左右,注水约70—80厘米,加入预先用青草、人畜粪堆积发酵的腐熟肥料,按每亩水面500公斤的数量施肥,使菌类和单细胞藻类大量滋生,然后投入枝角类成虫作为种源,经3—5天培养,待见到有大量鱼虫繁殖起来,即可挥虫喂鱼。捞取鱼虫应及时添加新水,同时再追肥一次,如此继续培养陆续捞取,只要水中溶解氧充足,PH值7—8左右,有机物耗氧在20毫克/升,水温适宜时,产量会很高。
四、螺旋鱼腥藻的培养
& & 螺旋藻是个体较大的种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每亩年产1500多公斤。螺旋藻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数量均较高,含有鱼类所必需的氨基酸,用其干粉加入人工合成饵料喂鱼,可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繁殖能力,使鱼体色泽艳丽。
& & 1、室内培养:用磷肥、生石灰、牛粪、塘泥、水按0.1:0.1:1:100:1000的比例配制的培养液,放入内径30厘米,深20厘米的玻璃圆形水槽内,再将水槽放入能进入自然光的玻璃橱内。水槽上装有40瓦日光灯管2只,约距液面20厘米。待培养液的温度接近于藻种温度时再放入藻种,每槽放入每毫升含30万—50万个藻体的藻种液40—50毫升,使槽内的浓度为每升含300万个左右为宜。培养槽水温为24—28度,一般经5—7天培养即可收获。收获量约相当于表层水体的1/3或2/3的藻液,然后加入等量的水,一般每槽可获取3—5次,即应换新槽配新的培养液重新培养。
& & 配制培养液的黑泥,以含水量在20—40%的黑塘泥为好,要求水源干净的为好。
& & 2、室外培养:用池塘培养时,先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左右清塘。然后再将750公斤牛粪均匀地撒在池底,塘泥也要撒匀,再注入新水约达0.5米深。待水温稳定在20度以上时,即可投放种源。约7—10天,即出现螺旋鱼腥藻水花,到大量形成时,水花则呈翠绿色絮状。
& & 分析培养藻池的水质状况是,每升水内含生石灰0.15克,牛粪0.99克,磷肥0.1克,与室内培养液的配制比例基本一致,均在螺旋鱼腥藻的适宜范围之内。培养池开始投放种源时,水位宜浅,水温易提高,一般半米深即可。等水花形成后,再注水加深水位,并按加入的水量补肥料,施基肥时要一次施足,用量按半米深圳特区的计算用肥。
& & 螺旋鱼腥藻繁殖旺盛期,在烈日下,死亡很快,死藻体分解耗氧及其产物影响水质,也会引起鱼类浮头,此时应及时排除旧藻体,并注入新水来解救,大量浮游动物或其他藻体生长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影响螺施鱼腥藻的生长。
& & 丰年虾在早期的热带鱼参考书籍中常被称为小海虾,为鱼类繁殖者最好的朋友,若是没有丰年虾的存在,在繁殖的工作上将有极大的阻碍出现,它的无节幼虫(nauplii)为许多热带鱼小鱼第一餐的最佳选择;丰年虾其实并不是一种虾子,而是挠脚类的一种,学名为 Artemia sp.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盐水湖泊中,本身适应盐度范围极广,从千分之五到千分之九十都可存活(正常海水之盐度范围在千分之三十到千分之三十五之间),在盐度较高时所产的卵具厚壁,可长期抗拒外界环境不利因子的伤害,保护其中休眠的胚胎,我们称之为耐久卵,也就是目前在市面上贩售的丰年虾卵,等到环境适合丰年虾繁殖生存时,再破壁而出繁衍种族。丰年虾在繁殖上的应用已行之有年,其在繁殖鱼苗具有下列优点:
  1、保存容易。
  2、孵化方法简单,随时可进行大量孵化以提供鱼苗所需。
  3、刚孵化的无节幼虫,大小及营养价值极符合各种鱼苗的需求。
  孵化的条件
  一般市面上所买得到的丰年虾卵为其休眠卵,需经过外界刺激後才会活化,再孵化成无节幼虫,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因子是盐度及温度。由於各厂牌丰年虾卵都是在自然界中直接采集而得的,由於各产地的丰年虾种并不一样,因此在孵化率及孵化时间上也会有差异存在,但基本上要成功孵化丰年虾最重要的是提供适当的盐度、温度pH值(酸硷值)及足够的溶氧,以下将一一叙述。
  1、盐度:千分之十到千分十五之间(10~15ppt)最佳,也就是每公升水中含有10~15公克的盐类,换算成比重大约在1.01~1.02之间(天然海水每公升含有30~35公克的盐类即30~35ppt,比重在1.022~1.026之间)。
  2、温度:水温要在25~30℃之间,较高的温度有助於缩短孵化时间。
  3、酸硷值:pH需在7.5~8.5之间
  4、溶氧:一般需以打气使水如沸腾状以提供足够的溶氧。
  而孵化时间会随丰年虾品种及水温而有所不同,一般在18~36小时之间。
  使用的工具
  1、孵化用水的事前准备
  由於丰年虾需要在特定盐度之水中,才能唤醒其休眠卵,所以孵化用水的准备牵涉到孵化的成功与否,由於孵化时所需的盐度仅为天然海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已,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用天然海水与淡水以1:1或1:2的比例混合即可。
& & 在天然海水无法取得之时,也可以市售之人工海水素依其建议之剂量先配成人工海水,再与淡水混合使用。
& & 此外由前述的条件可知,其实这个盐度也就是每公升含有十到十五公克的盐,因此我们也可在每公升的淡水中加入10~15克的食盐来使用,而一般浓缩洗衣粉所附的计量匙,每一匙大约可装40~45克的食盐左右,所以两公升的宝特瓶改装之孵化器大约需要添加八分满的一匙食盐即可。
& & 所有孵化用盐水的配制方法,如果可能最好都以比重计来检验其盐度,以确保比重维持在1.01到1.02之间。
  2、孵化方法
  目前孵化的方法有两种
  1)浅盘式孵化法:取一个长而浅的浅盘注入先前准备好的孵化用水,将丰年虾卵均匀洒在水面上,静置24~36小时後就会孵化成无节幼虫,收集时以光线聚集无节幼虫至盘之一端後以滴管收集备用,此法不适於大量孵化使用。
  2)深水式孵化法:取一个深且广的容器(目前在热带鱼爱好者家中最常见的孵化容器,就是两公升的宝特瓶),注入准备好孵化用水,倒入适量的丰年虾卵,然後插入打气软管,以打气方式将水打滚,让虾卵在水中翻滚,经过24~36小时後就可孵化成无节幼虫,为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本文将以此法的主要操作以实例详述。
  3)孵化器的制作
  一般市面上有特制的孵化器但颇为昂贵,在此特别提供DIY的方法,以提供与其相同的功能,以期节省您宝贵的金钱,方法如下:
  a、取一个两公升的宝特瓶(最好是透明的如苹果西打或可口可乐的空瓶),沿瓶底之塑胶套裁开成漏斗状。
  b、将瓶盖以十字螺丝起子(直径与打气管相近)钉穿,制造一个气孔。
  c、.将打气管穿透瓶盖,以矽胶固定并防漏水。
  d、将瓶盖(上矽胶放置24小时後)与漏斗状之瓶身锁紧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开口朝上加入丰年虾卵与孵化用水,再将打气管与打气机出风口相连即可,但需注意打气机放置位置不得低於孵化器的水面。
  4、实际操作:(以两公升宝特瓶为例)
  1)在宝特瓶中注入两公升淡水加入4/5匙的食盐。
  2)加入半匙的丰年虾卵(约4~5克),不宜过多,过多会降低孵化的百分比。
  3)插入打气软管打气使水滚动。
  4)经过18小时後观察孵化情形。
  注意事项:
  a、所使用单位(匙)为一匙灵等浓缩洗衣粉之计量匙。
  b、自制孵化器操作与上相同。
  c、不要使用气泡石来产生气泡,因为所生成的气泡过小,会使得丰年虾在孵化时所溶出的蛋白质产生聚集变成泡沫浮在水面,而使得丰年虾卵被吸附在蛋白质泡沫中,导致丰年虾因缺氧而死亡,降低孵化率。
  d、有研究者指出若先将丰年虾卵先以淡水浸泡一小段时间(不超过1小时)再进行孵化,可提高孵化率。
  分离及收集
  孵化後丰年虾的收集可使用浮游生物网(60 mesh以上)来进行,若无法取得浮游生物网时,可至美术材料行购买 印用的 布,即可用来收集丰年虾。此外由於未孵化的丰年虾卵及孵化後剩下的的空卵壳,对鱼苗而言都是无法消化的,所以需要将已孵出之无节幼虫与未孵化之卵及卵壳加以分离;当打气暂停一段时间後,由於比重上的差异,可观察到整瓶水可分成三层,由上而下分别为已孵出後剩下的空壳,像红色云雾状的无节幼虫群及未孵出或已死亡的丰年虾卵。因此我们可利用打气管以虹吸的原理将无节幼虫吸出至收集网中收集,如此即可获得极纯净的丰年虾,且由於无节幼虫有趋光性(有向光源聚集的本能),因此在应用上可利用小灯泡放在孵化器的一侧来吸引无节幼虫聚集,以达较佳的分离效果。静置不打气的时间越长分离效果越佳,但静置过久不打气会导致刚孵化的丰年虾因缺氧死亡,一般而言大约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为宜,但会随丰年虾卵孵化的程度不同而有变化,各位读者最好自行观察後再决定静置的时间。
  喂食时机
  喂食的最佳时机为鱼苗孵化後,刚把卵黄吸收完毕,可以开始自由游动时,以神仙鱼为例,大约是在孵化後第七天。投喂时需注意小鱼是否已有能力吃下丰年虾,有能力吃下丰年虾的小鱼通常在几分钟後,便可由目视观察到一个橘红色的大肚子。而无节幼虫在孵化後几小时内就会进行变态,此时其大小会变大,可能某些短鲷(像荷兰凤凰)的小鱼已经吃下了,因此随时保有刚孵化的无节幼虫对於小鱼的第一餐是很重要的,在正常的情形下在十八小时後丰年虾便开始渐渐孵出,一直到四十八小时以後才会停止孵出,因此在孵化丰年虾时最好分批孵化,批与批之间间隔 6~24 小时,如此可确保随时有刚孵出的无节幼虫以供利用
应大家的要求,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常见的活食饲料:
& & Tubifex(红虫,水蚯蚓,线虫),线虫的体色微红,常常成群地生活在缓缓流动的污水河淤泥中,不停地摆身体,做曲线运动。它的营养也十分丰富,体内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因为线虫多生长在水质严重污染的地方,体内集聚了一些可以使热带鱼慢性中毒的食物,虽然热带鱼吃线虫生长很快,但供繁殖用的亲鱼最好不要喂这种食物。每次少量投喂,以防沉至底部,钻入沙中死亡并腐烂败坏水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 Bloodworm(血虫,赤虫),是摇蚊科虫的幼体。体呈蠕虫状,其尾部没有刺。因红虫体内含有一种与血色素相似的物质,所以体呈鲜红,因此也叫赤虫。多栖息在静水干净的池塘底部,它们木版在水底泥制的管状房间里,偶尔也在水中流动。红虫的营养非常丰富,根据测定,每100克红虫含有蛋白质8.2克。很多品种的热带鱼都爱吃红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 Daphnia pulex(水蚤,鱼虫,红虫,苍虫),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我国各地共分布有一百多种水蚤,这些水蚤都可以用来喂养热带鱼。水蚤的体色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和环境面变,有棕色、红棕色、灰色、绿色等,其体长平均为1毫米。水蚤一般生活在水流较缓慢,肥沃的水中,在河流,湖泊或池塘中都有存在,常常群集在一起做平稳,缓慢跳跃状流动。水蚤是一种营养极其丰富的饵料,其体内不仅含有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切氨基酸,而且还含 有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脂肪和钙质。但以水蚤作为食物的热带鱼不仅生长良好,而且对于缺氧,污染等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 Brine shrimp(丰年虾,丰年虫,卤虫),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Artemia) 卤虫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生物、尤其是幼鱼的开口饲料,一直受到观赏鱼养殖者们的重视。丰年虾主要是产在具有盐度的湖泊,如美国犹他州的盐湖至旧金山湾是丰年虾的主要产地。因为所生存的盐度太高,鱼类已经无法生存,因此基本上丰年虾并没有感染疾病的危险。丰年虾卵是秋天收获盐时的副产品。卵收集后经过干燥,清洗或孵化,以不同的形式贩卖,如活的丰年虾,冷冻干燥的丰年虾或卵。特殊的制造步骤可以确保每年高产量,而消费者在使用时能得到满意的孵化率。但是有时也会有无法孵化的坏卵,空壳或无节幼虫已死在卵中,因此购买丰年虾卵时只能选择信用较佳的厂上才有较好的保障。丰年下卵已真空包装并冷藏可以保用十年以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除了上面的这四中最常见的活食以外还有很多:
& & 轮虫:轮虫是一类小型浮游生物,又叫“大洄水“。我国共有常见的轮虫二十余种。轮虫的颜色多为灰色,体长从100-500微米不等。轮虫主要产于淡水,在湖泊,沼泽,水库等水体中都有存在。几乎所有热带鱼的仔鱼都要吞食大量的轮虫。所以它在热带鱼繁殖中是非常重要的。
& & 草履虫: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通称小洄水。草履虫的分布很广,我国各地的流,池塘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
& & 剑水蚤:剑水蚤是桡足类的一种。由于剑水蚤体呈青色,流动时在水中一蹦一停,所以人们叫青蹦,是一个极为形象的别名。剑水蚤在我国分布很广,在湖泊和池塘中都有它的存在。剑水蚤营养丰富,用综合症为喂热带鱼效果甚佳。
& & 白虫:在潮湿的叶片底下,堆肥及岸边的海草间都可以发现这种长约10~30毫米的白色小虫,他们是很好的饵料,但是油脂含量高,设施过量会导致便秘。
& & 还有很多,如碾米虫,蚯蚓,果蝇等等,由于不是使用很普遍就不一一介绍了。
& & 希望上面的对大家有帮助,但在此想说的就是,无论是什么好的饲料,都不能一味的投喂,要注意饲料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均衡!!!
& & 除了大中型鱼以外,还是建议以饲料为主,配合活食,才是最佳选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又称花粉虫,其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为47%,脂肪含量为23%,碳水化合物为23%,是养殖牛蛙、鳖、龟、虾等的理想饵料。随着名特优新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面包虫的养殖颇受养殖者青睐,现将养殖技术简述如下:
& & 一、器材准备选择通风好、干燥、无鼠害的房屋;养殖槽可以用盆箱等,体积可大可小,内壁要光滑。如规模养殖,养殖槽可统一订做,便于放置及管理。产卵箱用木板及铁纱网订做而成,底用铁纱网,网眼以虫逃不出为宜,箱体下有接卵板,筛子用来分离粪便,可用木板及纱网订做,网眼以幼虫漏不出为宜。
& & 二、繁殖面包虫生长周期约4个月,属完全变态昆虫(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作为繁殖用的面包虫最好从幼虫阶段选择,这样便于优化良种。一般选择无病、无伤、个体大、光泽好的幼虫。幼虫经最后一次脱皮变成蛹,将蛹捡出专槽羽化,可以防止被幼虫咬食。经过5—6天羽化为黑色的成虫。这时将同一时期的成虫放人产卵箱,每箱以单个密布箱底为宜。在箱底与接卵板之间放置一张纸作为产卵箔。同时投喂麸皮及莱叶,经过5天左右的交配产卵,可以取出卵箔换上新的卵箔。把同一天取出的卵箔放在一起,每箱4—6箔,在箔上撤些麸皮。再经过6天左右可以孵化出乳白色幼虫,取出卵箔转入幼虫的养殖。
& & 三、养殖孵化后的幼虫要精养,以多投玉米面、麸皮为主,随着个体增长,增加饲料的多样化。以麸皮、稻糠、干剩饭为主,辅以果瓜皮、莱叶,注意槽中幼虫数量,以1.5—2公斤/槽多了及时分槽,每隔2—3天添加一次饲料,饲料幼虫比为1:1,每7天左右清理一次粪便,经过约3个月的饲养即可作为饵料用。
& & 四、管理养殖期间经常翻动幼虫,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死亡。不喂变质发霉的饲料及带水的果瓜皮菜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防止潮湿;防止各类农药物喷洒。在冬季可在室内加设煤球炉或电炉来控制生长适宜温度,一般控制在18—32℃之内。
& & 五、疾病防治面包虫抗病力强,但如管理不当或环境突变也会出现疾病,以干枯病、软腐病较为常见。
& & 1.干枯病:此病多发于高温干燥的夏季,病虫从头到尾干枯,体色变黑。防治方法:多投喂一些青菜时,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粉及土霉素粉。
& & 2.软腐病:此病多发于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饲料发霉变质,虫体受伤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病虫行动迟缓,体变黑变软,腐烂死亡。防治方法: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减少或停喂青饲料,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清理残饵及粪便,及时隔离病虫,保持合理的密度,发病后用金霉素粉拌饲料投喂。
自制鱼粮全过程
小虾米400克,用水浸泡30分钟去除过多盐分后晒干。
小白鱼干500克,用水浸泡30分钟去除过多盐分后晒干。
紫菜50克。
胡萝卜150克切丝晒干。
用家用粉碎机加工成细粉末。
以上粉末拌匀。
加入面粉400克。(或玉米)
加入鸡蛋100克。
加入活酵母适量
以湿毛巾覆盖让其适当发酵。
以制作刀削面的方法制成颗粒。
分批上蒸笼蒸约15—20分钟。
置入大容器让其自然冷却。
少量大蒜及多种维生素片。
将大蒜及维生素片剁碎,溶入水中20分钟,取上层清液及适量胡萝卜汁。
加入喷壶中。均匀喷洒在冷却后的饲料上。再稍稍晾一会。
& & 放入冰箱冷冻储藏。以上是本门自制锦鲤饲料秘笈。现公诸于世供大家参考。谷物含量25%左右,有足够的动物性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植物纤维及微量元素,还有天然色扬元素及天然药品。制成品是沉性软颗粒,投喂前应先取出化冻。适口性极好,基本上每次投喂不会超过30秒种全部被摄食一空,且吃过这种饲料的鱼基本上对市售鱼粮没有太大的兴趣。经试验用这种自制饲料投喂后锦鲤长势迅猛。(注意,不可以鱼5分种的采食量投喂,否则食用过多后果自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龙鱼喂养常用的活饵
麦虫(superworm)
麦虫是甲虫的幼虫。以上图片是麦虫变甲虫的过程。而第一张的就是麦虫!
其实很多人的印象里都认为虫都是和肮脏的生物。不过我想有养鱼的人士都不会这样认为吧!!
其实也不然啦,至少麦虫就不是一种很肮脏的虫,因为它是吃晒干了的麦和红萝卜长大的。反而可以当着活饵来喂鱼或鸟。
麦虫和面包虫是属于同一种虫来的。只是麦虫的体型会大过面包虫很多。
麦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质,但是也含有很多的脂肪钙和磷。
由于体型大约有1.5 - 2寸大,所以并不是很适合喂食小鱼。
还有一点就是,麦虫体表的那层皮有点硬,所以喂鱼后,将会消化得很慢。
要解决这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找那些刚脱皮的虫。这样麦虫少了外层皮,就会很容易让鱼消化了。麦虫脱皮后的颜色是白色的。
喂麦虫的唯一缺点就是。每次喂后,都会有很多小小的残渣留在水面上。
适合喂大型的肉食鱼。如龙鱼,罗汉等等。。。
青蛙含有大量的钙质,可以让大型鱼的骨骼强壮些。
其实,不要看青蛙有很多肉,其实青蛙的脂肪只是含有少量而已。
如果想要让鱼快速长大,喂青蛙是最适合了。
美中不足是,喂青蛙是不能让鱼的颜色变得很鲜艳。因为青蛙本身并没有什么色素。
由于青蛙体型会比一般活饵大,所以青蛙也是其中一种很难消化的活饵。
当喂食活的青蛙给鱼时,青蛙可能会游来游去,这样难免会让鱼在追逐青蛙的过程中撞到玻璃或缸里的东西。这样可能会弄伤鱼身体。
为了避免这事发生,在喂食前可以可以打青蛙的头几下,让青蛙晕了再喂鱼。
而且可以的话,青蛙不好每天都喂,主要原因是因为鱼吃青蛙吃多了,体色有可能会变黑。
蜈蚣在大家眼中就是一条多脚又有毒的虫。
蜈蚣只是适合喂一些大型又凶暴的鱼而已。对于斯文的鱼不是那么好。
大家可能会问,蜈蚣是有毒的,难道不怕鱼会被毒死吗!而我可以告诉你的答案是,我本身喂我自己的龙鱼很多次了,到现在还安好无恙。如果,你还是不放心的话,你可以先把蜈蚣的头先切掉,然后再喂鱼吃。但是这样乐趣就会减少了,因为如果先弄蜈蚣死了再喂鱼的话,就看不到蜈蚣挣扎的画面了。喂鱼吃蜈蚣对于鱼的体色也是有帮助的。
但是这种活饵宾不适合每天喂,因为,太贵了!除非你有大把钞票可以花。
小虾子(河虾)
我这里所说的小虾子是属于淡水的那种虾。我们大多数在鱼店购买的小虾子也就是叫做河虾。
河虾拥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钙质对鱼的治疗坏的鳞片有帮助。
这种小虾子的头部拥有刺,如果让鱼吃下肚时,可能会刺破鱼胃。所以喂鱼时,建议把这刺给拔掉。这只是安全起见的做法,如果阁下觉得懒惰的话,也可以不用拔。但是可能会比较冒险啦!虾壳可以不必除掉,因为小虾已经很小了,再把壳除掉的话就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虾壳也是钙质的来源。
虾含有天然的红色素,让鱼吃多了会让颜色更鲜艳。尤其是罗汉或者红龙,吃虾多了会让身体的红色看起来更迷人。
血虫(红虫)
以上图是在显微镜下的血虫,右边那张是孑孓来的。
血虫一种蚊子的幼虫,又名血虫、红孑孓。是所有活饵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容易保存,但可暂时放在略带潮湿的海绵中,定期喷些清水,也可放在浅容器的清水中。 这样才可以保存得比较久!
这种虫可以在受阻塞的水沟里可以找的到,但要小心是血虫可以在短时间里变成蚊子,所以要确定可以快快把它喂完。
但是,喂血虫的缺点是可能带有寄生虫,而且难消化。
一中甲虫的幼虫,充满蛋白质的饵食~~
在面对不吃素的肉食鱼类,
可以用鱼类或萝卜丝喂食面包虫后才喂它们
以达到营养平衡的目的
朱文锦(小鲤鱼)
肉多骨少,肉食鱼最爱的食物之一
由于此鱼脂肪多,并不鼓励多喂食,以防止喂出胖子鱼来
虽然比较耐饱
营养丰富的餌食,龙鱼也爱吃
喂食前先弄晕泥鳅比较好,
由于泥鳅生命力强,大鱼吃进肚子后还沒完全死亡,会在大鱼的肚子掙扎撑坏大鱼的肚子(此情形是针对之前吞食的贪吃鱼)
蟋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体内含有天然的红色素。可以稍微增加鱼的体色。
为了让大鱼能食取接近大自然环境的蟋蟀的营养
在餵大鱼前可以让蟋蟀吃蔬菜(例如包菜生菜之类的)
或萝卜丝(索取自然的红色素)
自然环境中的蟋蟀都是吃叶子为主
当然吃习惯了鱼店直接买回来的大鱼可能会不习惯吃过蔬菜的蟋蟀
养殖者可以和它们磨耐心,直到它们接受饵食为止(要诀心,要够狠)
比较自然的营养,鱼所散发的体色会比来自鱼粒所得到的颜色来得自然得多
其实喂活饵也是会有一点的风险。
很多时候活饵里都存在着一些致病因素,因为某些活饵的体内或体外可能会感染了一些什么病原菌。而单从我们的肉眼看是很难察觉到这些病菌的。所以某些活饵喂多了,鱼体很容易受感染和散播病菌。
试想想,若鱼吃了这些受病菌感染的活饵的话,健康当然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话,也可能会导致死亡(变天使或神仙)
再來就是人工培养的活饵因为食量的关系,多多少少也会受到水银的污染,例如朱文錦大多数都已经受到水银的污染。
因此,在喂食活饵前,先为活饵料消毒杀菌是必要的。
其实不做也可以,只是鱼儿受病菌感染的机会会比较高而已。
再來人工培养的活饵因为食量的关系多少会受到水银的污染,
例如朱文錦大多都已经受到水银的污染。
用碘水(iodine)和水搅和后,再将买来的青蛙浸泡,浸泡至少两天以上,一天至少换两次水,碘的用量不宜过多。
小鱼(朱文錦,泥鳅等等)
一公升的水加入3至5克的盐,或者用市面上售卖的的水族用杀菌剂也可以。
还有一种是比较省,也比较方便的方法。
那就是把活饵直接收到冰箱里,比如虾或者是血虫也可以冷冻收藏起来。
在低温的地方,细菌是很难生存的。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并不是每一种细菌在低温之下都会死亡。有些细菌只是在低温之下冬眠而已。所以解冻之后,某些细菌还是会活了起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水族箱整体生态观
& & 水族箱整体生态观 常遇到新设缸的朋友在网上求救,说鱼在生病并且大量死亡,草也不断腐烂,问要怎样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仔细一问,发现其中不少人心急火燎的买来鱼缸,放上水、铺上砂就开始养鱼种草,或是养三五天的水就放鱼了。我实在无言以对,这种新手的常见错误我也经历过,看着自己精心规划的水中景致一点一点的破坏消失,那种难过甚至是伤心绝望我感同身受,但这种先天的硬伤又怎么可能在网上几句话就解决呢?设新缸的步骤很多地方也都有讲,但为什么要按部就班的这么做,很多新手不了解,所以就跳过一些自以为不重要的步骤,导致最终的失败。其实这些前期的工作都是围绕建立完整水生生态系统这一核心内容来进行的,理解了整体生态观念,对于把握水族养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有帮助的。 & & & &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里,离开了他们所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生物是很难正常生存的,即使是适应力极强的物种也将经历一段脆弱时期。而作为水族箱主角的鱼类和水草,如果没有一个适合他们的稳定系统,大多数会由于体质变弱而生病,甚至很快死亡。 那么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元素?如何在水族箱中建立并维持这个系统呢? & & 一.水族生态系统的要素: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但在日常的水族养殖中用到的不多,我这里只挑最重要的讲,分类上也以实用易懂为原则,未以专业的系统方法分类。& &&&& & 1.微生物: 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简单生命体以及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原虫类,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菌。不同水体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不同(一些专业水产书籍对此有描述,有兴趣可以到新华书店去翻翻看),但正常菌群(相对于致病菌而言)--也就是我们常简单归纳为硝化菌的那些细菌--的作用是大同小异的,就是:分解有机物、并将氮硫等的有害化合物通过自身新陈代谢作用转化成稳定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另外,正常菌群的维持还能有效抑制致病菌的数量,从而防止多种疾病,尤其是细菌类疾病的发生(因为在微生物疾病的感染要素里,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水族箱生态系统建立过程中,这些遍布每个角落的小精灵起了决定性作用。
& & 2.藻类: 包括硅藻、蓝藻等微小的单细胞藻类和水族箱常见的丝状藻、须状藻等多细胞藻类,这些让人既爱又恨的小家伙在水族生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利用光能以及水中氮磷等化合物(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和细菌的分解产物,但由于现在天然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工业、生活污水逐渐成为氮磷的主要来源)合成糖类、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成为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就整个生物圈中的地位而言,它们远比一切高等植物来得重要,地球上所有植物产生的氧气中有90%来自于藻类。但当水体中的氮磷化合物过多时,他们的生长就会失控,进而争夺光照和氧气,成为鱼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杀手。目前一些地区水源污染十分严重,即使是自来水中也有相当的氮磷含量,虽然对人体影响不大,但却足以维持藻类生长,如果在新设水族箱中不注意控制,藻类会很快占据主导地位而难于去除,将影响水草、珊瑚等的生长,严重时也可导致鱼类窒息死亡。还要提一句的是,藻类是所有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顽强的住客,即使维护良好的水族箱,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藻类存在,只不过少得让人注意不到而已。
& & 3.浮游动物: 这里指水蚤、丰年虾、轮虫、草履虫等以细微浮游生物为食的低等动物,他们在自然水体中的数量很大,也是水族养殖重要的饲料来源,但水族箱中却不多见,影响也不明显,仅有轻微的除藻作用。
& & 4.底栖动物: 这一类包括的范围很广,从线虫、沙蚕到蜗牛、海参,再到虾蟹、贝类等等,都可统归在一起。尽管食性、习性各不相同,但在水体生态中他们都能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将动植物尸体进行初步消化处理,转化成更易于细菌分解的产物,有的还能清除藻类。我们常有意无意地将他们引入水族箱,成为维护系统稳定的好帮手,但有的物种如不加注意也会带来困扰。
& & 5.高等水生植物: 包括常见的属种子植物的水草,以及蕨藻、钙藻之类长得很象水草的较高等海洋藻类(以下就简单地统称为水草了)。自然界他们也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虽然进化上比单细胞藻类先进,但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在自然中的作用和低等藻类差别不大,它们也会在营养物质过剩时大量生长,引起水生环境的恶化。当水草生长旺盛时,由于大量养分被他们消耗,藻类会因营养不良而生长缓慢;反之,低等藻类肆虐时,水草也会因为没有足够养料和光照而逐渐衰弱。另外,他们也是水质净化的重要力量,尽管低等藻类也有相同的作用,但控制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要比控制藻类容易得多,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水草(也有造景高手用藻类在局部进行装饰,确有耳目一新之感,但并不是人人可以尝试的)。
& & 6.高等水生动物: 这里当然是指鱼类了,他们是观赏水族的焦点所在,但不要忘记,他们也是整个系统的一个环节。鱼类在水生生态中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他们从系统中获取能量,而他们的代谢产物也为水草、藻类和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
& & 7.其他: 这里着重提一下岩礁造景缸里的珊瑚和软体,他们有的是植物(虫黄藻)和动物(珊瑚虫)的共生体,有的则是纯粹的掠食者,但就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言,总体介于高等水生植物和动物之间,更偏向于动物。 & & 二.逐步建立水族箱生态系统: 这个过程的核心内容如前所诉,是建立完整的生物(细菌)过滤系统。它需耗费的时间,淡水缸大约是2周到1个月,海水缸即使是初步建立起该系统就需1个月,而整个系统稳定则需2-3个月。
& & 为什么要那么长的时间?有没有快一点的方法呢? 其实这个时间就是硝化菌生长繁衍并逐步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细菌的生长繁殖特点与我们所熟悉的宏观动植物完全不同,它们一般行分裂生殖,其数量的增长按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指数方式增加(理论上的增长方式,忽略了由于细菌死亡所导致的数量减少,其实死亡与增殖是同时存在的)。 & & 在理想条件下,单一菌落的增殖会经历3个主要阶段:
& && &&&1.漫长的增长前期,这段时间细菌逐渐适应环境,开始分裂,但由于原本数量较少,增加的细菌数也相对较少,这个阶段细菌总数是不多的。
& && &&&2.快速增长期,当经过增长前期,细菌数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由分裂所增加的细菌数也随之猛增,其增长的幅度是以对数指数表现的,所以又称对数增长期,在这个阶段,细菌总数将数十倍、上百倍的增加。
& && &&&3.平台期或衰退期,细菌经过对数增长期后,尽管仍继续分裂,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细菌死亡(死亡原因很复杂,这里不详述),如果此时有良好的营养供应,细菌增殖的数量与死亡的数量将达到平衡,细菌总数不再增加,形成稳定的菌落,称为平台期,但如果营养供应跟不上细菌的消耗速度,则由于营养耗竭而进入衰退期,大量细菌死亡,总数下降。 & & 我们想达到的就是平台期的效果。 但是,我们的水族箱并非“理想条件”,硝化菌也不只是单一的菌种,水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硝化菌至少就有8种。有些厂家的硝化菌广告说搭配的细菌有相互增益的效果,事实上细菌之间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共存共荣只是一方面,而竞争则是永远的主题。在局部,当一种或几种细菌表现强势,那么其它细菌一定会被抑制,而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本弱势的菌种可能会变为强势,反而抑制原先的强势菌种(这就是为什么稳定的水族箱不容易发生鱼病,而新缸或环境剧变的缸容易爆发疾病的原因);即使是共生的细菌,之间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平衡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在新设水族箱里,环境十分不稳定,又缺乏细菌增殖所需的营养,细菌增殖得很缓慢。 & & 特别是增长前期,原本细菌增殖的数量就不多,又有相当的细菌不适应环境而死亡,要达到进入快速增长期所必需的菌数,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加之各个菌种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也需要时日,所以整个过程就进行得非常缓慢。
& & 至于要缩短这个过程的方法不是没有,但对新手意义不大。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用已含有大量稳定菌群的材质,包括稳定使用过的底沙、各种滤材以及礁岩缸用的活石头等,他们的量越大系统稳定得越快,但如果只是少量的话就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因为足够的稳定菌群可以迅速改善水体质量,量少不但不能稳定水质,在环境改变后菌群自身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样需要时间来重新适应,其作用类似于加硝化菌(新手一般很难从老手那里要到大量成熟的材质,除非那位老手不想养鱼了)。
& & 而且即使使用大量成熟材质,也需要一定时间来达到新的平衡,决不是立即就可以放鱼的。所以我还是建议新手循序渐进地设置水族箱。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仅以大量添加硝化菌种的方式来达到快速建立生物过滤的方法是不可靠的!在一个缺乏营养的环境中,光靠添加细菌不可能快速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稳定状态,曹立在相关文章中也提出过类似观点。从细菌的增殖特点不难看出,系统内的细菌是依靠自身的分裂增殖来达到我们所需的数量的,人为的加入菌体只能是杯水车薪。 & & 对于几乎没有所需硝化菌群的新设缸,即使数倍于常规量地添加细菌,也不可能达到它们自身增殖数十倍到数百倍所产生的菌体数量,更何况加入的菌种中到底有多少活菌也需打个大大的问号。其实对于新设缸来说,添加硝化菌只是一个“药引子”而已,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善细菌生长的条件。
& & 首先,是要给它们安一个“家”。许多细菌只有在依附于某些物体时才能正常生长,在漂浮状态下则生长迟缓甚至停滞。这个“家”就是我们常说的滤材,其种类繁多,曹立的相关文章都有描述。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体积小而表面积极大,这样就可以在容积有限的水族箱里为硝化细菌提供大量的依附表面。对于需氧菌,这个“家”还必须保证每一个角落都有充足水流,以满足它们对氧气的需求。对于厌氧菌则刚好相反,需要“微流”的环境,保证氧的低供给,以利于脱氮反应的进行(详见smilecathy的翻译文章)。 & & 其次,是要添加细菌生长所需的养料。我个人习惯是在新缸里投放一点水蚤,黑暗中这些小家伙会散布到水族箱各个角落,他们死亡后的尸体就成了细菌的“饲料”。1周后可以放养孔雀、红剑之类的鱼,数量不可太多,3-4条足够,他们的代谢产物、残饵都是细菌的好营养,另外也可以放些蜗牛,用以除去刚刚兴起的藻类(种草前最好将蜗牛请出去,否则可能会把水草啃得千疮百孔,不过千万别用除蜗牛剂),这样一般2-3周就可以放鱼了。 & & 至于海水缸,有文献报道说加入切碎的蛤肉有助于生物过滤的成熟(得忍受它们腐烂时的臭味了,但臭味不正说明有细菌在大量生长吗?)。现在超市里有卖一种叫“乳果糖”(这是学名,商品名就有很多了)的东西,理论上讲也是细菌尤其是厌氧菌的“补品”,新缸里添加一点应该有好处,不过我没试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后果自负喔,不过反正是新缸什么都没养,大不了全缸换水)。
& & 至于生物过滤系统建立以后的步骤,倒是可以DIY一点,根据需要加入系统的其它元素(自然界中这些元素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但在人为控制下并不是缺一不可,详见下一节),然后自己慢慢调整,例如:裸缸养鱼的可以先放琵琶之类体格强健的食藻鱼,控制好藻类后放入自己中意的鱼;做水草造景的则可以放入黑壳虾、小精灵等等,并逐渐将灯光调至最佳,然后种草造景,最后放鱼作为点缀……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管哪种缸,放鱼都要从易到难逐渐增加,不要一下子把缸塞满,否则刚刚建立的过滤系统有可能不堪重负而崩溃,那你就得从新来过了。这里顺便提一下种草,前面说过水草也有净水功能,它们不会给过滤系统带来很大负担,所以目前水族界的意见是一下子把缸全种满(当然指做水草造景缸),这样可以避免藻类“翻身”。不过,一些好看难养的草在这种还不十分稳定的环境里不容易长好,甚至会发生腐烂。我的意见是红蝴蝶之类的草慢慢来,先用水兰等铺满缸,作好早期的区域分割规划,等稳定后再逐步用好草替换出那些“丑小鸭”。 & & 三.水族箱生态系统的维护:
& & 上一节提到,在人为控制下,水族箱生态系统并不需要安置所有的元素,除了微生物过滤系统外,其它可以按需要调整。事实上,因为水族箱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为了视觉上的美观,我们不可能将自然环境中所有物种,按自然比例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水族箱中。 & & 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将生态系统的每一元素都完备地安置到水族箱,为了美观,我们不得不舍弃其中相当一部分,而这些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就要靠人为的工作来进行弥补。也就是说,水族箱生态系统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系统,它的维护工作其实就是我们弥补缺陷所做的工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极力避免水族箱内有大量浮游藻类存在,没有浮游藻类就不可能有以它们为食的浮游动物,而这些浮游生物是大多数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缺少了它们,就只有靠我们每天定时投放饵料了。
& & 所以,要维护水族箱生态系统,首要的是明确自己的水族箱缺少哪些关键元素,安置的元素之间的比例是否适当。缺少的元素越少,各元素的比例越接近自然条件,所需的维护工作也越少;反之,就要花费较多的力气了。 & & 以下举两个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 & 1.设置只有沉水生化过滤器的单纯养鱼的“裸缸”。这里,除了缺少上面提到过的浮游生物外,还缺少食腐的底栖动物,以及可以吸收废物制造氧气的高等水生植物;另外,这种缸要达到观赏上较丰满的感觉,放养鱼只的密度常常会到达过滤器所能承受的上限,也就是说细菌和鱼类的比例接近失衡。维护这样的鱼缸,我们除每天喂食外,必须定期吸出缸底的残饵和粪便(代替底栖动物和水草,底栖鱼类如琵琶可以部分替代这一工作),较频繁的换水以稀释有害废物(代替水草的功用,弥补细菌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水草的帮助,生物过滤即使满负荷运转也难以清除所有废物),在水温较高时还需要用气泵打气(代替水草制造氧气的功能)。 & & 当然,放养的鱼种也有很大关系,如果300L的缸里养一条龙鱼,大可不必如此麻烦,只要每天捞出残饵和粪便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养了一大群七彩,这些操作就成了几乎每天必修的功课。
& & 2.设置具有生化过滤器、底砂、大量水草、食藻虾和少量鱼只的“水草造景缸”。这样的缸里,除了浮游生物外,似乎所有主要元素都齐备,那么是否除了喂食就没有事可做了呢? & & 确实,这种水草生态造景缸的维护工作是较少的,但并不是说它就完备,其实这个系统各元素间的比例是严重失衡的--鱼只太少,代谢的废物很少,而水草、细菌则相对过量,于是整个水体呈现“负营养化”,这对抑制藻类、促进鱼只健康大有好处,但对水草和细菌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它们会因营养不良而趋于衰弱,如果不及时干涉,整个系统会由于水草的凋亡而瓦解,辛苦创造的水族美景就不复存在了。于是我们添加各种肥料,添加二氧化碳,添加硝化细菌……另外,由于缺乏食草动物(这是我们避免引入水草造景缸的),水草的生长不受控制,就需要我们定期的修剪,去除枯叶烂叶,截短长得过长的茎干,调整生长密度…… 上面举的是常见的两个极端情况,我也经历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过程。其实不管哪种情况,只要注意调整鱼只的种类和密度,是可以逐渐达到平衡状态的,但要注意这种平衡是随时变化的,我们的维护工作也要随它的变化而调整,换水的周期,肥料的用量等等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就需要长期细致的观察与实践,不是几句话可以交代清楚的。 & & 另外,用尽可能大的生物过滤器对维持水质稳定很有好处,如果是非水草造景缸,那么最好用滴流式过滤器,它的作用详见曹立和smilecathy的相关文章。 & & 四.小结: 讲了一大堆,重点还在于细菌组成的生物过滤系统,这是一切水族箱生态的基础。但并不是说其它东西就不重要,一个系统内所有元素都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哈哈,扯得太远了),必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概念。从设缸开始阶段就要注意控制各元素间的调节,使它们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下的比例(好难的,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得到),对于缺损的元素,我们要积极地进行干预,以替代它们的功能。
& & 你也许要说,中国人用大瓦缸养了几百年的金鱼,没什么过滤器,生态系统的花头,不是照样很好吗?其实留心一下养鱼用的瓦缸,它的内面粗糙且有大量微小的孔隙,这些都为硝化菌提供了良好的附着条件;养金鱼还讲究用老水、绿水,这些水里除了细菌外,还有大量浮游绿藻,它们不但是金鱼的天然饲料,还有强大的净水功能。在这样的缸里,同样有这前面提到的生态系统,如果不注意鱼与藻类、细菌的比例,也会导致系统的崩溃:如果鱼太少,不能控制住藻类的孳生,将使得藻类增长到毁灭性的地步;要么鱼太多,很快吃光了浮游藻类,同时产生大量代谢废物,这时没有了藻类的净化作用,光靠为数不多的细菌根本不能将水质净化,于是…… 用心留意一下自己的水族箱,再比较别人成功的水族箱,找找看哪些元素安置得有问题,耐心地调节,相信“一缸”美景不久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说水、谈草、论鱼   
& & 一.文章的引发 近来有鱼友发帖给“真正关心爱鱼论坛的人”,认为:爱鱼论坛“高手一个个地走了,半瓶不满的给鱼友胡解释,瞎说八道。论坛上整天的口诛笔伐,你说我的龙,我骂你的短鲷,你评我的水草,我嫌你的缸……”,“原来高手云集,……每天好贴不断,首贴必百千字,唯恐有不实之处,以误人子弟,跟贴必详解清晰。这才是真正的论坛……”。此帖又被版主钦定为精华珍藏,可见份量不轻! 读后感到我也属不关心爱鱼论坛者之列,虽然没骂没嫌,但起码不算高手,既然不是高手,“胡解释,胡说八道”是免不了了。因为确实无“首贴必百千字,唯恐有不实之处,以误人子弟,跟贴必详解清晰。” 不免面坛忏悔,脸热心跳。 然而细细想来,其实众多鱼友包括该文中钦定的高手,武断地说,都是在家养几缸鱼消遣,旨在休闲娱乐的业余爱好者吧;在家搞观赏鱼的科研条件是不具备的。既然不是“正业”,对业余爱好者要求就不能太高——有心得有闲暇可写长篇,自认为能几个字说清楚就少说,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即使是观赏鱼专著的作者,也不敢言高言满,何况论坛上的发言呢? 我对作者的用心良苦深表理解,怕有人误会认为似乎是在版主的支持下下逐客令了。这不禁联想到李斯的《谏逐客书》,竟能打动天下第一暴君秦始皇;不计鄙陋也凑几句“和李斯” 谏版主,深望老黄效仿暴君之智,不斩票友为盼!
& & 二.说水 “养鱼先养水”似乎已成鱼友的行话,稍有饲养经验者都知道要养水、换水,很多观赏鱼书中也有介绍。前几天高手COOL88也写了“论水”并加入精华,既然高手用了“论”,我这个低手只好用“说”——唉,做人难啊!但“鱼儿离不开水”,水对养鱼人来说实属“重中之重”,反复强调似乎也说得过去。需要申明的是,此文对一般玩鱼的也许有点参考价值,对高手来说也许是胡说八道。我也想罗列一些公式如:12H2O+12NADP++18ADP+18Pi→ 6O2+12NADPH+12H++18ATP等来提高文章的份量,但还是打消了跻身于高手行列的恶念。
& & 观赏鱼书籍读过几本,第一本是十几年前在搬家前的“观圆鱼市”买的张邵华先生的著作,受益匪浅,印象较深;近几年国内外的专著越来越多,已记不起作者了。 痛下决心买书是因为总是死鱼,还被不法商贩骗得七死八活,大损七青八黄,恨得七窍生烟之后!记得最惨的是从不法商贩买回来的“水草”竟是路边的野草!泡在缸里没几天水混了、缸臭了、鱼死了、牙痒痒了!!!!! …… 阿弥陀佛! 深呼吸几下平静些了,言归正传!翻翻几本国内(仅限大陆,港台除外)有关热带鱼的书都没有提到过水!总是强调温度不谈过水:什么“先将装鱼的塑料袋泡在缸里,待与缸内水温一致时,再将鱼轻轻倒入缸中……”云云。
& & 这应该不是什么很深奥的问题如我列的公式,但却是很重要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先从过水说起吧。 过水确实非常重要,过不好水,鱼就要翻肚;即使勉强活了,也会生病。我的过水经验是:一面“泡缸”使温度一致,一面每隔十分钟向新买的鱼的包装袋里添加一点缸内的水;大约一小时后(加六、七次水,超过包装袋里水的一倍)就可以鱼入缸了。水过得好不仅鱼状态好不易得病,更重要的还能延长鱼的寿命。但是看到曾毅水族的专业人员COOL88、疯鸟等的过水之精细,时间之冗 ;0) 长——有时竟达七、八个小时!感叹不已,不愧是高手啊!(他们的方法,因未征得同意,不敢透露端倪)。
& & 我的亲戚跟我学养鱼,他学会过水了。有一次来说,过完水还是死鱼。一分析,原来他的鱼一天内过了三遍水! 周末、周日是鱼店进货的时候,此时鱼友蜂拥而至,商贩皆大欢喜。有的商贩在你购鱼时,避开鱼所在缸而从另外的容器里舀水,这就等于鱼一捞进你的塑料袋就已经过了一遍水。加上从早市进鱼回来进到商贩的缸里就过了两遍水了。你再买回家再过一遍水才进你的鱼缸——不是非常皮实的鱼(例如斑马等)离死就不远了!所以刚进鱼店的鱼最好等一段时间再买,不然一天内给爱鱼过两、三遍水,即使避而不谈死字,也实在不利于爱鱼的健康,起码会有“紧迫感”吧。
& & 从过水看水质的突然变化对鱼类的生死存亡是多么的重要! 德国的观赏鱼专家Kaspar和Horst E亲赴斯里兰卡、婆罗洲、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科研考察,研究了观赏鱼生长栖息的多种不同类型的河水,有漆黑的水、清澈的水、停滞的水、流动湍急的水等等,经化学分析水质大不相同,含氧量、导电、PH、GH、KH、细菌组成等也非想象中的理想境界。但鱼类在那里生机勃勃,繁衍后代。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一点:水质稳定——无论春夏秋冬、旱涝阴晴。这当然是大自然的力量所赐,决非我们的水族箱能够达到的。我们的水族箱与大自然的水域比,真是沧海一粟啊。所以让爱鱼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质环境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 & 现在有不少化学药剂能改变水质,例如PH值(酸碱度)调高剂、降低剂、黑水、GH值(软硬度)的调高、调低剂等。我的看法是尽量不要用这类药剂,因为很多药剂是有一定的时效,一但失效,水质就会突变,带给爱鱼是什么命运不难想象。在一本国内观赏鱼书中还看到作者介绍用一片酸苹果或放米醋降低PH值的方法,真是八仙过海,各有高招。我也曾用VC片试验,用PH测试笔一量还真降了一些。初衷是添加维生素,属无心插柳,不值得推荐。 人定胜天是一句豪言壮语,但豪言壮语往往误人子弟。既然不能与大自然叫板,还是顺从自然的好。相信没有几个鱼友家里没自来水,用河水、井水养鱼属于鱼塘的事儿。那么就先测试一下您家自来水的PH和GH值,测试用的器材药剂鱼市有售。了解了您家的水质养适合此水质的鱼会省不少事,正所谓看菜吃饭、看水养鱼。
& & 一个城市的水质差异是很大的:我在北京的东边、西边各有茅屋,东边的自来水PH值为8。0,GH值为10,属于弱碱性硬水,我就饲养适合此水质的非洲坦噶尼喀湖的慈鲷(坦湖多岩石,水硬),让鱼水得其所哉。而我西边的自来水是楼顶水箱供水,PH值是7。0,GH值7左右,属中性偏软的水,经过实验,不需要特别的调整水质就可以饲养荷兰凤凰、宝莲灯等弱酸性软水的鱼(但繁殖还是要人为地调整水质),当然孔雀、神仙更不成问题,至于那些对水质要求不严的鱼,就看各人喜好添加了。这样一来就不必花过多的时间监测、调节水质,不为鱼水所累,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 水质除了以上起码要注意的两项外,还有导电度、碳酸盐硬度、铁离子、硝酸盐、磷酸盐、二氧化碳、氧气等含量,其他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等等等等极其复杂。其中氧气含量可由鱼是否浮头判断,一般自来水都不缺氧,鱼只的数目、水温的升高和水质的恶化会影响氧气含量,但随着气泵、过滤等设备的普及,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
& & 至于二氧化碳、鱼、水草等的关系比较复杂,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 说完水质问题中的PH、GH,就该说说养水了。 新缸养水先要除去水中的毒素,杀菌,再通过闯缸、加硝化细菌、过滤等程序把水“养”成适合爱鱼生长繁衍的“熟”水。 所谓“毒素”主要是自来水中的氯气和重金属;需要除掉,不然即使号称“好养”的孔雀鱼当场也死翘翘。我到过的城市似乎属上海市的自来水氯含量称雄,原因好像是水源来自黄埔江,江水污染比较严重,记得七十年代在江南造船厂小住,喝的鸡蛋汤都是漂白粉味。那时地下水是禁用的,报纸报道因为上海市地下水使用过量,整个城市下沉了XXX。时过境迁,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 & 上海的鱼友不要扁我才是。 除氯的方法颇多,不外乎晾水、暴气、用药。 凉水究竟要几天要看水中所含的氯的浓度,简单地照本宣科不是一个好人应有的态度。有鱼友称用淋浴龙头接水能起到除氯的作用,不敢苟同。还是多晾几天为好。如果晾在室外有阳光照射会比室内无光氯挥发快将近一倍。 如果是暴气(气泵打气的俗称),经实验,象我西边住地的自来水24小时就行了。有北京的行家做过测试,暴气48小时就把水中的氯气除干净了。其他地方的也许差不多吧。
& & 用药就快得多,用海波几秒钟就搞定,高手一只好猫姐姐就是用药,孔雀鱼养得健康艳丽,看了让我肃然起敬!巾帼英雄啊!现在专用的鱼药有水质安定剂,不但除氯,还能中和水中有害的重金属,一举两得。热水器为了导热快,通常用铜管走水,铜对鱼有害,用水质安定剂、活性碳、陶瓷圈等能除掉。顺便提一句:按德国专家的说法,活性碳只能用36小时就要丢掉,而我国专家的说法是能用两、三个月,然后洗洗太阳晒晒接着再用,COOL88专家的说法是在一千度以上的高温处理后才可再生(此说法绝对正确,但谁家有炼钢炉?)。
& & 国内外专家的说法差异如此之大,本人只得与某化学实验室合作,一周一测试,发现在水质不是很恶劣的情况下,有效也就一个月,再用里面吸附的有害物质就会释出,反而不妙。陶瓷圈不仅能吸附水中微生物、、金属元素、氨、蛋白等,还是硝化细菌的温床,而且可以反复使用(定期清洗)——当然要选质量好的——不敢说品牌,怕有做广告之嫌。
& & 养水除了去毒就是增加“营养”,一个方法是购一只磁化水龙头(套在水龙头上,曾毅水族有样子)一般商场有售,十元左右。许多科研部门做过研究证实:磁化水对人、动植物都大有益处,不再赘述。另一种“营养”就是添加硝化细菌母液,其功效众人皆知也不赘述。 对水杀菌用光照优于用药,最好的紫外线灯推荐用医院传染病房的那种,至于鱼市销售的红管灯是否能杀菌我不知道。杀菌灯用的时间应掌握好,不要把硝化细菌一并杀掉。 水养到现在就该找倒霉的鱼来闯缸了。闯缸的目的是将闯缸鱼体的粘液溶到水里,新鱼进入这样的水里能缓解紧迫,容易成活。
& & 其实现在有几种药能起到这个作用,如“环境适应剂”、“黑水”等,还有日本出的一种叫磁能溶液的新产品,我试了一下也很好用,可惜这类药动辄几十块、上百块,还用不了几次;而一毛一条的斑马鱼就变成了闯缸英雄。也有的鱼书推荐用咖啡鱼闯缸,可惜现在市面少见。我的闯缸英雄斑马鱼在替非洲凤凰、雪雕、恐龙等闯完缸又被它们咬得伤痕累累后,再被捞去XX处继续闯缸,走时无怨无悔,令我老泪纵横无颜以对……英雄啊!…… 说水集上 -终- 作者: 一个好人
终于贴完了,由于网站对附件的限制,后面几贴(自“汉堡制作图解”)的图片等明天补贴~~~~~~~~~
现在解锁,有什么问题及建议,请跟帖,大家共同讨论并提高~~~~~~~~~~
sukida,辛苦啦~~~~~
12 / 302 页
站长推荐 /1
近日盗号日益猖獗,大家也看到每日都有大量的垃圾贴充实着论坛影响鱼友的浏览,请各位鱼友务必配合论坛的工作将论坛密码尽快修改的复杂些并务必加上一个安全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您的ID安全,为了使大家有个良好的浏览环境请务必配合。由于夜晚垃圾贴较多所以我们将系统审核设置的比较严格,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谢谢。
观赏鱼之家管理团队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彩神仙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