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战旗旗白登之围困难怎么过

白登之围的战争过程_百度知道
白登之围的战争过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冒顿单于本来与韩王信的部下王黄和赵利约定了会师的日期。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baidu,经过几次激烈战斗?”阏氏说。于是阏氏就对冒顿单于说,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hiphotos。此时正值隆冬季节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匈奴骑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刘邦采用陈平之计,不能相救,在白登山设下埋伏,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等救兵一到://h,打开包围圈的一角,情深意笃。冒顿单于见汉兵蜂拥赶来。之后。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阏氏回答说。韩王信的将领白土人曼丘臣,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截住汉军步兵,将领有樊哙,企图将汉军冲散,夺取了他们的城地,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山西省代县西南阳明堡镇)以南至晋阳一带.jpg" esrc="http,出征匈奴.hiphotos,内外夹攻,气候严寒,粮食也快吃完了,派遣使臣。就算你打败了汉人、周勃等,东面是一色青马、三。”单于问,浅笑低语,冒顿单于马上指挥40万匈奴大军。刘邦发现被包围后,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饥寒交迫,从已经解除包围的一角慢慢地走出,被汉骑兵部队击溃:“有这样的事。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宠爱,准备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只怕明天就会赶到了,组织突围,就采纳了阏氏的建议、外无援兵://h?自然会拼命相救的。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你又何必违背天命,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一直相持不下,企图阻挡汉军北进,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连连取胜。万一灭不了汉帝.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eeeaa9b2fd6e/bedfaf2b4f7,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hiphotos。汉军进入太原郡后:“汉帝被围了七天。
刘邦率骑兵先到达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双方损失很大,大获全胜。结果,也没有突围出去.baidu.baidu,但他们的军队没有按时前来,特别是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聚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当天正值天气出现大雾。随行的主要谋士是陈平,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
为您推荐:
白登之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帖子主题:“白登之围”的真相 汉军真的打不过匈奴?
共&50378&个阅读者&
军号:487895 头衔:铁血第一号 工分:125623
/ 排名:841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白登之围”的真相 汉军真的打不过匈奴?
文章提交者:柒魂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本文只探讨的问题。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看晁错的一段话: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又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见《汉书》卷四十九《袁盎晁错传》)晁错的话非常精辟!难道不是吗?他告诉我们,汉军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匈奴人,不能与他们痛痛快快地打!经历过千锤百炼的汉军,其战斗力是不容置疑的。许多人只知道“白登之围”,却不知“白登之围”是匈奴人在汉匈第的唯一亮点。将这个唯一的亮点无限制的放大后,汉军自然就变得“不堪一击”和“伤亡惨重”了!在位期间,汉匈两军多次交锋,我将其罗列,大家可据此判断汉军的战斗力。我们先看汉匈第一战,“白登之围”不过是的一个组成部分,整场战争有许多和战斗组成,大的战役就有多次,如晋阳之战、硰石之战等。我只举与匈奴有关的战事,按时间先后排列,与韩信(自注:本文中的“韩信”都不是“淮阴侯”,而是韩王信。)叛军的战斗情况就不讲了,除非其中有匈奴的部队,或与匈奴人协同作战。一、武泉北(周勃)以前至武泉,击胡骑,破之武泉北。(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列传》)(樊哙)自霍人以往至云中(自注:其中包括“武泉”),与绛侯等共定之……(夏侯婴)至武泉、云中……(灌婴)破胡骑于武泉北……(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腾灌列传》)二、晋阳(周勃)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列传》)(夏侯婴)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灌婴)复从击败韩信胡骑晋阳下,所将卒斩胡白题将一人。(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腾灌列传》)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见《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此战,韩信本人不在其中,是其部将王黄、曼丘成的人马,所以称“韩信军”是比较恰当的。三、离石这是晋阳之战后的一场扩大战果的追击战!“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见《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四、硰石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见《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后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列传》)(夏侯婴)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灌婴)受诏并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于硰石。(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腾灌列传》)有一点必须指出,参加硰石之战的汉军在行军途中,曾在楼烦因气温急剧下降而造成十分之二、三的人,手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五、平城南(夏侯婴)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腾灌列传》)硰石之战后,刘邦、夏侯婴、灌婴共同行动,追击匈奴人。这支部队由车兵和骑兵组成,追击速度太快。此战,极有可能是匈奴人的故意落败,诱刘邦深入。六、白登山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请注意“奇兵”!这是冒顿战术上的胜利,但属于“败中求胜”,类似诸葛亮伏击张郃。当然,如果能够解决刘邦的话,那么意义要大得多!可惜没有。冒顿是“奇兵”不假,但在人数上肯定优于刘邦,而且对方进入了他预先布置的口袋。但突遭伏击的汉军,没有被匈奴人消灭,并在七日后成功突围,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汉军的战斗力。当然,也证明了汉军将领的应变能力。七、平城下(周勃)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列传》)(靳歙)攻韩信平城下。(见《史记》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在白登被围的汉军顽强坚守,其余汉军则全力以赴。冒顿当时的处境也很危险,首先,他无力解决刘邦;其次,韩信的部将王黄和赵利的部队没有按时到达,他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其三,时间再拖下去,他极有可能被汉军围歼。当然,刘邦最后从白登山成功突围,冒顿也安全撤退。汉军没有出塞追击,战争结束!我们再看汉平陈豨之战,冒顿在战争中全力支持陈豨,韩信、王黄、曼丘成、赵利全部参战,大量的匈奴骑兵出现在战场上。顺便说几句,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明清之际的那些“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过,他们没有那么幸运,陈豨、韩信在战斗中被杀,王黄、曼丘成被活捉,史书中虽然没有明写赵利的结局,但是从赵利防守东垣,东垣又是被汉军团团围住并拿下的情况来看,他应该跑不掉!言归正传。一、楼烦(周勃)击韩信、陈豨、赵利军于楼烦,破之……(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列传》)韩信此次入塞,带了大量匈奴骑兵。二、代南(樊哙)破豨别将胡人王黄军于代南……(《史记》卷九十五《樊郦腾灌列传》)这句话有些不好理解,王黄是上郡白土人,从字面上看,非要把他理解为是“胡人”也可以。但是我认为,理解为王黄率领的是一支匈奴骑兵,或以匈奴骑兵为主的军队比较恰当!三、参合(樊哙)因击韩信军于参合。(《史记》卷九十五《樊郦腾灌列传》)柴将军屠参合……(见《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柴将军当时受樊哙的指挥。“屠参合”不是指攻破参合后进行大屠杀,仅仅是攻破参合。可叹,许多人都被柏杨之流误导了,害得我每次碰到类似的情况,都要解释一遍。四、横谷(樊哙)破豨胡骑横谷……(《史记》卷九十五《樊郦腾灌列传》)以上便是刘邦在位期间,汉匈双方的交锋情况。汉军的战斗力如何,相信大家都有了结论!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白登之围”的真相 汉军真的打不过匈奴?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0309 工分:10138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白登之围确实刘邦差点出不来了。陈平用了史书上都不敢写的下流计策才解了围。以单兵能力来说,汉兵是较强的。可以参照李陵的突围战。但是汉初缺少战马,连皇帝都是坐牛车。到了汉武的时代,骑兵强大了,匈奴也就败亡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7071 工分:24798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战争不可能战无不胜,输赢肯定有的,但谁有明犯强汉虽远必诛的气概.李陵的五千汉军曾经硬抗过十万匈奴铁骑,要不是箭矢和粮食用尽,匈奴还不一定能打败那五千汉军.但骑兵的机动性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打败骑兵唯有骑兵和步兵通力合作.汉武帝打败了匈奴,一部远走欧洲,一部内迁安置,要不是匈奴服软,铁定灭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0405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92楼&&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花木兰时代匈奴已经不存在了,游牧民族,前赴后继。匈奴,五胡,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不同时代,不同的对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30927 工分:255
左箭头-小图标
步兵打骑兵的确不行
毕竟骑兵的 冲击力 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秦始皇没死那么早的话
死的太早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62001 工分:155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许三多2
在第89楼的发言:秦军 汉军 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队
无论是纪律性还是战术及装备虽然简略了点,但却一语中第,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7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花木兰时代匈奴已经不存在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51714 工分:469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9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龙狼871127
在第88楼的发言:......
三国时天灾人祸,再加上汉族人口基数大的原因,准格尔人只有六十万,最后被政府军杀得一个不剩,这不是灭绝政策是什么,我个人觉得这是解决民族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说的是蒙古吗?
项羽干的事情也没把秦人灭绝吧?但是不是屠杀?屠杀应该谴责!
准格尔汗国地域广阔,清朝实际上没有把准格尔汗国杀光,杀的只是士兵与男人,准格尔汗国的葛尔丹汗代表蒙古吗?
你认为应该怎么对付准格尔丹汗国呢?不灭了他就没有新疆、青海、西藏了。
这实际上与蒙古族么什么关系,当时准格尔汗国的首领葛尔丹联络沙皇要分裂中国的西北,换了你是中国的皇帝你会怎么做?!麻烦你看看历史书吧,清朝采用搜索的方法挨家挨户杀人,男女老幼一个不放,杀到最后把准格尔人的意志都瓦解了,准格尔人从康熙时期就没消停过,安抚过,赏赐过,还是一直造反,到了乾隆时期才消停,所以从效率来看,把闹事者从精神肉体上消灭是最有效的办法,指望用仁德来感化残暴的叛乱分子是没用的,这是很高明的一个办法,也是最有效的,要是理学家,掌权估计新疆早独立了,如果是我我会先灭葛尔丹,然后增强国力,一劳永逸地解决俄国的威胁,增大中华版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1881 工分:1884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龙狼871127
在第8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7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naysc
在第58楼的发言:......
清政府对准格尔蒙古就是这么做的。。。。
那是平叛反分裂维护统一的战争,你认为战争是减丁灭口吗?这么说刘邦项羽也是减丁灭口了?三国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70%以上)汉人对汉人也实行减丁灭口的政策?!
三国时天灾人祸,再加上汉族人口基数大的原因,准格尔人只有六十万,最后被政府军杀得一个不剩,这不是灭绝政策是什么,我个人觉得这是解决民族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说的是蒙古吗?项羽干的事情也没把秦人灭绝吧?但是不是屠杀?屠杀应该谴责!准格尔汗国地域广阔,清朝实际上没有把准格尔汗国杀光,杀的只是士兵与男人,准格尔汗国的葛尔丹汗代表蒙古吗?你认为应该怎么对付准格尔丹汗国呢?不灭了他就没有新疆、青海、西藏了。这实际上与蒙古族么什么关系,当时准格尔汗国的首领葛尔丹联络沙皇要分裂中国的西北,换了你是中国的皇帝你会怎么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73589 工分:3252
左箭头-小图标
秦军 汉军 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是纪律性还是战术及装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51714 工分:4697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7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naysc
在第58楼的发言:......
清政府对准格尔蒙古就是这么做的。。。。
那是平叛反分裂维护统一的战争,你认为战争是减丁灭口吗?这么说刘邦项羽也是减丁灭口了?三国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70%以上)汉人对汉人也实行减丁灭口的政策?!三国时天灾人祸,再加上汉族人口基数大的原因,准格尔人只有六十万,最后被政府军杀得一个不剩,这不是灭绝政策是什么,我个人觉得这是解决民族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6951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那个历史背景打的不是匈奴而是北魏鲜卑人(花木兰)与草原的柔然人得战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7311 工分:2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太阳又被封
在第8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屠杀是要有技术的
在第8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太阳又被封
在第6楼的发言:那个时候的汉打不过匈奴人也是正常呀,你想想,秦一统华夏过程中对中国的毁坏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几个秦王都没有好好休养生息,反秦的战争持续了多年,对中国的人力与物力都是一种极大的透支,刘邦的汉可以说是弱得叮当响。
好在刘邦这人懂得休养生息,不然也玩不了多久。
如此透支都能击溃匈奴30万大军,秦人真能透支,就差几十年。差距咋这么大捏?
秦军如果集中起来用的话,也许还能击一击那三十万,但问题是秦军的一大主力都在岭南割据,刘邦的汉建立之初,那里还是一个独立的南越国,国君好像姓赵的。
反秦战争进行了多年,死人可不少,项大傻一次性就活埋了N万,然后刘项又互整,再加上刘邦灭其他的地方军阀,你说这过程得死多少人?虽然只是几十年,但中原政权应该早没有了击溃几十万游牧兵的实力了。那关秦统一华夏中的毁坏程度有毛线关系。要都不统一,更会被匈奴各个击破,统一必定要付出代价。置于秦王的休养生息你要找二世。反秦战争打了10年,这当中死亡确实大。至于败给匈奴这还是要问刘邦,打仗不行硬要亲征那就是他的问题了,在他没去管打仗的时候节节胜利,每次他去打仗都是大败而回。军事打仗交给韩信,治理国家交给萧何,这是他自己说的,最后又去瞎胡闹这怪谁?没说汉军战斗力不行,只怪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算被坑杀的赵国40万降卒也是一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军队,但是由于一个赵括毁了40万条性命,白起坑杀40万赵国精锐,目的在于彻底消灭赵国元气。匈奴失败刘邦要付全责,同样统一战争不久秦始皇没去亲征而派大将蒙恬统兵击溃匈奴这就叫有自己知名,一战保国10年,北接长城以防匈奴游击,而没有派大军深入北方草原去追击匈奴这叫有远见。所以老兄别没事老往秦国头上泼污水。秦始皇犯了一些错,那不是秦朝灭亡的关键,同样不能把汉军的失败怪到秦朝的统一战争头上。就如朝战,按你的理论我人民解放军不是要失败了?,老毛有自知之明,派老彭去打,没有瞎胡闹去乱指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478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屠杀是要有技术的
在第8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太阳又被封
在第6楼的发言:那个时候的汉打不过匈奴人也是正常呀,你想想,秦一统华夏过程中对中国的毁坏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几个秦王都没有好好休养生息,反秦的战争持续了多年,对中国的人力与物力都是一种极大的透支,刘邦的汉可以说是弱得叮当响。
好在刘邦这人懂得休养生息,不然也玩不了多久。
如此透支都能击溃匈奴30万大军,秦人真能透支,就差几十年。差距咋这么大捏?秦军如果集中起来用的话,也许还能击一击那三十万,但问题是秦军的一大主力都在岭南割据,刘邦的汉建立之初,那里还是一个独立的南越国,国君好像姓赵的。反秦战争进行了多年,死人可不少,项大傻一次性就活埋了N万,然后刘项又互整,再加上刘邦灭其他的地方军阀,你说这过程得死多少人?虽然只是几十年,但中原政权应该早没有了击溃几十万游牧兵的实力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7311 工分:2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太阳又被封
在第6楼的发言:那个时候的汉打不过匈奴人也是正常呀,你想想,秦一统华夏过程中对中国的毁坏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几个秦王都没有好好休养生息,反秦的战争持续了多年,对中国的人力与物力都是一种极大的透支,刘邦的汉可以说是弱得叮当响。
好在刘邦这人懂得休养生息,不然也玩不了多久。如此透支都能击溃匈奴30万大军,秦人真能透支,就差几十年。差距咋这么大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0807 工分:8027
左箭头-小图标
你这说法就比较扯,为啥呢。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对抗,必须战胜至少7成才不至于被击败,农耕民族打游牧民族,都是击溃战,不能伤及主力,而游牧对农耕,全部都是歼灭战。所以农耕民族必然要至少7成以上的战役胜利才能保住不被彻底击败。你翻看宋史,大部分也是胜仗,但有啥用,基本都是敌人自己跑掉了,不伤主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42577 工分:706
左箭头-小图标
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正确面对。。发生过的改变不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396904
/ 排名:1356
左箭头-小图标
汉军其实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7612 头衔:民主家族掌门人 工分:1078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dns
在第7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民主杂种
在第5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crichard1234
在第48楼的发言:机动性及广阔的战略纵深是游牧民族对付中原王朝进攻的法宝。
匈奴属于抽冷子抢一家伙就跑的人,很不好对付。
直到铁路出现才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中原农耕民族对北方游牧民族天生就是下风。以下几个问题:
1.北方气候恶劣,碰到天灾牲畜死光只有向南劫掠一条路,这对人家来说是生死问题。
2.游牧民族天生就是骑兵,来去如风,机动性强(骑兵最重要的意义),他可以打你,你很难打到他,遇事不谐可以往北退,我们追还是不追。
3.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也是骑兵,但农耕民族训练骑兵的成本是多少?水平暂且不论,中央政府是否能够支持?
4.即使大军北伐,后勤如何支持?从黄河流域产粮区千里迢迢抵达前线,10斤粮食路上要吃掉9斤,占用的民夫还不算(大量青壮年),中央可以支持多久?即使占下的土地由于气候地理原因,不能种地不能移民,占领军还得后方供养。长此以往中央财政必然破产。
5.汉唐宋都采用过进贡的手段,这是有道理的,打一仗军费1亿,还没把握,但进贡只要1000万,可保一段时间和平,而且这点钱在边境贸易上还能赚的回来(游牧民族做生意是没法和我们比的),就是名气难听点,你是执政者你怎么选择。我选择送你去和亲啊。希望你不要做中行説,哈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506 工分:322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y
在第7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5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知乐庄主
在第47楼的发言:匈奴战斗力不行,但是战法先进!他们聚则成兵,散则为民,是古代游牧民族游击战法的集大成者!汉军虽然装备先进,甚至可以以一敌三,但是找不到敌军主力、无法快速机动、对匈奴又缺乏情报来源、在经济上又无法支持长期消耗战,所以在汉匈战争初期屡屡失败,楼主所提的几场胜仗谁又能说清是不是匈奴的诱敌之计呢?汉高祖亲率十几万大军,被四十万匈奴军困在白登山,以马肉甚至人肉为食,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匈奴早就做好了对汉朝的战争准备,汉朝最后只能用和亲的办法才能脱困,这又不能不说汉朝是中了敌人的骄兵之计了!据此时区区十几年......
用骑兵对付游牧民族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秦始皇的长城最好用,建成之后只要配置不多的兵力和使用不多的财富就可以保证帝国的安全。
纵观历史长城挡住过几次游牧民族南侵吗?长城主要作用不是挡住大规模的南侵,而是阻止游牧骑兵的骚扰,保证后方的安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78410 工分:249
左箭头-小图标
游牧民族的三大优势,一是马占速度,二是弓占距离,三是性占凶悍,以上配合,在冷兵器时代太厉害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左箭头-小图标
哈哈!匈奴当然是主动退走了,匈奴又不傻,匈奴辛苦养大的牛羊都被汉军吃的吃杀的杀,都被抢光了,他不退走,只能去吃西北风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38 工分:340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y
在第7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5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知乐庄主
在第47楼的发言:匈奴战斗力不行,但是战法先进!他们聚则成兵,散则为民,是古代游牧民族游击战法的集大成者!汉军虽然装备先进,甚至可以以一敌三,但是找不到敌军主力、无法快速机动、对匈奴又缺乏情报来源、在经济上又无法支持长期消耗战,所以在汉匈战争初期屡屡失败,楼主所提的几场胜仗谁又能说清是不是匈奴的诱敌之计呢?汉高祖亲率十几万大军,被四十万匈奴军困在白登山,以马肉甚至人肉为食,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匈奴早就做好了对汉朝的战争准备,汉朝最后只能用和亲的办法才能脱困,这又不能不说汉朝是中了敌人的骄兵之计了!据此时区区十几年......
用骑兵对付游牧民族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秦始皇的长城最好用,建成之后只要配置不多的兵力和使用不多的财富就可以保证帝国的安全。
纵观历史长城挡住过几次游牧民族南侵吗?不造就更挡不住了,再说长城也不是秦始皇完全新造的,他是把燕赵等国的旧长城连接修缮而已,执政者没几个白痴,尤其是一个朝代的中前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采取的手段,罗马人也是同样理由建造了哈德良长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22240 工分:2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5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知乐庄主
在第47楼的发言:匈奴战斗力不行,但是战法先进!他们聚则成兵,散则为民,是古代游牧民族游击战法的集大成者!汉军虽然装备先进,甚至可以以一敌三,但是找不到敌军主力、无法快速机动、对匈奴又缺乏情报来源、在经济上又无法支持长期消耗战,所以在汉匈战争初期屡屡失败,楼主所提的几场胜仗谁又能说清是不是匈奴的诱敌之计呢?汉高祖亲率十几万大军,被四十万匈奴军困在白登山,以马肉甚至人肉为食,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匈奴早就做好了对汉朝的战争准备,汉朝最后只能用和亲的办法才能脱困,这又不能不说汉朝是中了敌人的骄兵之计了!据此时区区十几年......
用骑兵对付游牧民族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秦始皇的长城最好用,建成之后只要配置不多的兵力和使用不多的财富就可以保证帝国的安全。
纵观历史长城挡住过几次游牧民族南侵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52558 工分:259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25665 工分:59
左箭头-小图标
总有人要拿出些新观点来哗众取宠,有人出来一遍遍解释后才能显出他们的与众不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38 工分:340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民主杂种
在第5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crichard1234
在第48楼的发言:机动性及广阔的战略纵深是游牧民族对付中原王朝进攻的法宝。
匈奴属于抽冷子抢一家伙就跑的人,很不好对付。直到铁路出现才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中原农耕民族对北方游牧民族天生就是下风。以下几个问题:1.北方气候恶劣,碰到天灾牲畜死光只有向南劫掠一条路,这对人家来说是生死问题。2.游牧民族天生就是骑兵,来去如风,机动性强(骑兵最重要的意义),他可以打你,你很难打到他,遇事不谐可以往北退,我们追还是不追。3.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也是骑兵,但农耕民族训练骑兵的成本是多少?水平暂且不论,中央政府是否能够支持?4.即使大军北伐,后勤如何支持?从黄河流域产粮区千里迢迢抵达前线,10斤粮食路上要吃掉9斤,占用的民夫还不算(大量青壮年),中央可以支持多久?即使占下的土地由于气候地理原因,不能种地不能移民,占领军还得后方供养。长此以往中央财政必然破产。5.汉唐宋都采用过进贡的手段,这是有道理的,打一仗军费1亿,还没把握,但进贡只要1000万,可保一段时间和平,而且这点钱在边境贸易上还能赚的回来(游牧民族做生意是没法和我们比的),就是名气难听点,你是执政者你怎么选择。本文内容于
2:48:25 被fdns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1881 工分:1884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hnaysc
在第5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hv666
在第28楼的发言:天真 谁去?你去?打匈奴就是要杀绝他的人口,以人头换功勋不论老幼妇孺!孔子的仁义这方面害得汉人不浅!知道清王朝怎么控制蒙古人吗?减丁灭口听说过没!
清朝对蒙古减丁灭口没听说过!你听谁说过?
清政府对准格尔蒙古就是这么做的。。。。那是平叛反分裂维护统一的战争,你认为战争是减丁灭口吗?这么说刘邦项羽也是减丁灭口了?三国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70%以上)汉人对汉人也实行减丁灭口的政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1881 工分:1884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hv666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hv666
在第28楼的发言:天真 谁去?你去?打匈奴就是要杀绝他的人口,以人头换功勋不论老幼妇孺!孔子的仁义这方面害得汉人不浅!知道清王朝怎么控制蒙古人吗?减丁灭口听说过没!
清朝对蒙古减丁灭口没听说过!你听谁说过?
无知 自己查百度无知,你自己去百度查来给我看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8060 工分:2224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抽动的挣扎
在第6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你真是无知无畏啊?花木兰打得匈奴?你看的是迪士尼的动画吧?北魏的时候北匈奴早跑欧洲去了,南匈奴也差不多和汉人融合了,当时草原上的主要民族是柔然!真是一帮无知的人!首先“花木兰”只是《乐府诗集》里一段美丽的传说,根本谈不上正史!其次,匈奴早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冉闵的一纸“杀胡令”《晋书 载记第七 石季龙下》,而被基本杀绝,余部西迁,从而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相信迪斯尼等同于无知,美国人懂中国历史吗?如果懂,也不会出现电影“古墓丽影2”里那些个荒诞的镜头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64557 工分:94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戎征八方
在第2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花木兰的北魏打的是柔然,柔然和匈奴一个概念吗?
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隋文帝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是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这是在百度里查到的最后一句话!!!可见匈奴影响中国之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你看看你这话说得,你语文和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啊?鲜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汉人中的一小支日本鬼子?你什么逻辑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64557 工分:94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你真是无知无畏啊?花木兰打得匈奴?你看的是迪士尼的动画吧?北魏的时候北匈奴早跑欧洲去了,南匈奴也差不多和汉人融合了,当时草原上的主要民族是柔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10790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白登之围”的真相 汉军真的打不过匈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52614 工分:78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柒魂
在第1楼的发言:本文只探讨战斗力的问题。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看晁错的一段话: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又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见《汉书》卷四十九《袁盎晁错传》)
晁错的话非常精辟!难道不是吗?他告诉我们,汉军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匈奴人,不能与他们痛痛快快地打!
经历过千锤百炼的汉军,......屠有几个解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14494 工分:4990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的话看起来有点道理 但实际上是错的 战斗力强但用兵不得当也难逃惨败的下场 白登之围之于刘邦相当于垓下之围之于项羽 不管你之前打过多少胜战 但在只要在最关键的一战你打败了你就完了 楼主你看看白登之围后汉朝对匈奴的态度就知道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9016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坐个位置听故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6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知乐庄主
在第47楼的发言:匈奴战斗力不行,但是战法先进!他们聚则成兵,散则为民,是古代游牧民族游击战法的集大成者!汉军虽然装备先进,甚至可以以一敌三,但是找不到敌军主力、无法快速机动、对匈奴又缺乏情报来源、在经济上又无法支持长期消耗战,所以在汉匈战争初期屡屡失败,楼主所提的几场胜仗谁又能说清是不是匈奴的诱敌之计呢?汉高祖亲率十几万大军,被四十万匈奴军困在白登山,以马肉甚至人肉为食,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匈奴早就做好了对汉朝的战争准备,汉朝最后只能用和亲的办法才能脱困,这又不能不说汉朝是中了敌人的骄兵之计了!据此时区区十几年......用骑兵对付游牧民族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秦始皇的长城最好用,建成之后只要配置不多的兵力和使用不多的财富就可以保证帝国的安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643 工分:4280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hv666
在第28楼的发言:天真 谁去?你去?打匈奴就是要杀绝他的人口,以人头换功勋不论老幼妇孺!孔子的仁义这方面害得汉人不浅!知道清王朝怎么控制蒙古人吗?减丁灭口听说过没!
清朝对蒙古减丁灭口没听说过!你听谁说过?清政府对准格尔蒙古就是这么做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56962 工分:88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白云乱飘
在第53楼的发言:中国历史上只要有皇帝在军中的战役基本上输多赢少,除了骑兵的优势外,不是士兵作战不利而是皇帝是死穴,打起来就缩手缩脚,攻的不放心,守得被动中国皇帝出征真不多,纣王亲自干倒不少地方,最后一战除外。武王也是亲征。东周春秋也是各个侯王带队征伐。刘邦刘秀刘备也是带队打拼。南北十六国,哪个国家强盛都是老大带头的。唐时更是太宗指挥平天下。但宋初两个武皇帝后,很少见皇帝亲征了。只出现后来的的布衣天子和马上天子彪悍一把!当然,蒙古金鞑子不算,毕竟那是匪头要带头抢劫的,不亲自操刀,抢来了没自己的份。中国,当皇帝不能亲征时,这个王廷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84307 工分:14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mikeduran
在第49楼的发言:打匈奴时是草原作战,骑兵胜过步兵,如果让匈奴去攻城市,他也未必是汉军对手当年蒙古攻打襄阳十年不破可见一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6936 工分:9755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历史上只要有皇帝在军中的战役基本上输多赢少,除了骑兵的优势外,不是士兵作战不利而是皇帝是死穴,打起来就缩手缩脚,攻的不放心,守得被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7612 头衔:民主家族掌门人 工分:1078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richard1234
在第48楼的发言:机动性及广阔的战略纵深是游牧民族对付中原王朝进攻的法宝。匈奴属于抽冷子抢一家伙就跑的人,很不好对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52359 工分:1891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汉军打不过匈奴,而是刘邦打不过匈奴,刘邦自己带兵打过几次胜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58460 工分:4415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知乐庄主
在第4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多读点书吧!后来的是回纥和突厥人啦。
花木兰从军好像打的是柔然吧?柔然应该是古代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和匈奴没什么关系都是游牧民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38627 工分:62
左箭头-小图标
打匈奴时是草原作战,骑兵胜过步兵,如果让匈奴去攻城市,他也未必是汉军对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53515 工分:868
左箭头-小图标
机动性及广阔的战略纵深是游牧民族对付中原王朝进攻的法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767 工分:1517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匈奴战斗力不行,但是战法先进!他们聚则成兵,散则为民,是古代游牧民族游击战法的集大成者!汉军虽然装备先进,甚至可以以一敌三,但是找不到敌军主力、无法快速机动、对匈奴又缺乏情报来源、在经济上又无法支持长期消耗战,所以在汉匈战争初期屡屡失败,楼主所提的几场胜仗谁又能说清是不是匈奴的诱敌之计呢?汉高祖亲率十几万大军,被四十万匈奴军困在白登山,以马肉甚至人肉为食,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匈奴早就做好了对汉朝的战争准备,汉朝最后只能用和亲的办法才能脱困,这又不能不说汉朝是中了敌人的骄兵之计了!据此时区区十几年前秦始皇命蒙恬北击匈奴,拓疆数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相对比,汉军在战法上甚至比秦军时还要退步很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767 工分:1517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多读点书吧!后来的是回纥和突厥人啦。花木兰从军好像打的是柔然吧?柔然应该是古代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和匈奴没什么关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3312 工分:935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zclr
在第37楼的发言:......
额。。。好像不对题了。。。
关于减丁灭口,在铁血上看过,但是不知道真假。
铁血上看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金国对蒙古有过减丁,所以蒙古与金是世仇。
至于清朝,那绝对是胡说八道,还有人振振有词的说什么冯玉祥的证据,其实你可以看看蒙古国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与清朝时期蒙古的人口对比(这都是有数字可查的),就知道什么事谣言了。说实在的,铁血的战友固然牛,但是总有其他人故意断章取义的发布一些帖子或者甚至干脆发布假消息,这样一来,即使面对真的信息的时候,或者相对真的信息的时候,都会犹豫,但是不一定都能正确的判断对或者是错。而且,有时候,真相是令人难受和不愿意相信的,这个时候,个人的情感对判断的干扰就更加严重。所以现在有时候真的很迷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24609 工分:10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hv666
在第28楼的发言:天真 谁去?你去?打匈奴就是要杀绝他的人口,以人头换功勋不论老幼妇孺!孔子的仁义这方面害得汉人不浅!知道清王朝怎么控制蒙古人吗?减丁灭口听说过没!
清朝对蒙古减丁灭口没听说过!你听谁说过?无知 自己查百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397 工分:9991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多读点书吧!后来的是回纥和突厥人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8571 头衔:联盟骑士大小姐 工分:2251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呵呵,打不过?不过是他们跑得快而已。就像美军和阿富汗一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0983 工分:22762
左箭头-小图标
我估计不是陈汤,因为他不可能知道东汉时匈奴的力量!我怀疑是班超,只是没精神去查证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37208 工分:10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军中一小卒
在第35楼的发言:......
其实匈奴人口当时是见到就杀,儒家在汉朝的军队实在没什么影响力,到了东汉中期已经杀得快亡族灭种了。其实当时还是要保留匈奴很多人口,但是已经构不成威胁了。要不是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都乡侯刘畅在洛阳被太后的哥哥窦宪买凶杀掉了。因为杀害皇族,要判死罪。但是这时候窦宪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因为南匈奴使者前来朝见,请求朝廷出兵讨伐北匈奴。
匈奴曾经是汉朝最可怕的劲敌,但在几百年的反复打击下,东汉初年已经衰落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朝称臣,关系良好,北匈奴僻处漠北,对汉朝的威胁也不大。近年来,北匈奴饥荒惨重,人民流亡,所以南匈奴请朝廷出兵征讨。窦宪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书请求带兵征讨北匈奴以将功赎罪。
显然,胜利是十拿九稳的,否则窦宪也不会将此作为救命稻草。但对朝廷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有没有必要去打。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出兵,指出消灭北匈奴,漠北的土地人民不能为朝廷所有,势必被南匈奴或其他胡族占领,等于是朝廷帮助匈奴统一或其他蛮族坐大,效果适得其反。还不如保持匈奴目前的分裂,对本朝更加有利。如果在平时,窦太后当然会慎重考虑这些意见,结果多半不会出兵。但现在,一场预期中的军事胜利可以挽救兄长的性命,也能帮助整个家族渡过丑闻的危机,这比虚无缥缈的长远利益要现实得多。窦太后于是利用摄政太后的权力力排众议,下诏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率领北边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胡军,出塞讨伐北匈奴。
    
  第二年,汉永元元年,窦宪和南匈奴军会师。经过在蒙古高原上的艰苦跋涉,汉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南)与北匈奴的主力相遇,并如预料之中取得了大胜,斩首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牲畜达一百万头以上,北匈奴八十一个部落二十多万人投降。此后几年,窦宪继续清剿北匈奴残部。永元三年,汉军在金微山(阿尔泰山)下击溃北匈奴最后的抵抗力量,连单于的母亲也被俘虏,北单于率数万部众远遁西域,从此不知所踪。汉朝三百年来对匈奴的战争达到了胜利顶点。窦宪恢复了权力和声望,得意洋洋地回到洛阳,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
  
  窦宪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因此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所以很多人对外戚专权真是恨的咬牙切齿。
你说的和我说的有关系吗?我是针对的是28楼的那个发言,没有细找他的发言。让后又把很多关于其他的发言的看法一起发了。不好意思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1881 工分:1884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zclr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军中一小卒
在第35楼的发言:......
其实匈奴人口当时是见到就杀,儒家在汉朝的军队实在没什么影响力,到了东汉中期已经杀得快亡族灭种了。其实当时还是要保留匈奴很多人口,但是已经构不成威胁了。要不是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都乡侯刘畅在洛阳被太后的哥哥窦宪买凶杀掉了。因为杀害皇族,要判死罪。但是这时候窦宪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因为南匈奴使者前来朝见,请求朝廷出兵讨伐北匈奴。
匈奴曾经是汉朝最可怕的劲敌,但在几百年的反复打击下,东汉初年已经衰落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朝称臣,关系良好,北匈奴僻处漠北,对汉朝的威胁也不大。近年来,北匈奴饥荒惨重,人民流亡,所以南匈奴请朝廷出兵征讨。窦宪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书请求带兵征讨北匈奴以将功赎罪。
显然,胜利是十拿九稳的,否则窦宪也不会将此作为救命稻草。但对朝廷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有没有必要去打。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出兵,指出消灭北匈奴,漠北的土地人民不能为朝廷所有,势必被南匈奴或其他胡族占领,等于是朝廷帮助匈奴统一或其他蛮族坐大,效果适得其反。还不如保持匈奴目前的分裂,对本朝更加有利。如果在平时,窦太后当然会慎重考虑这些意见,结果多半不会出兵。但现在,一场预期中的军事胜利可以挽救兄长的性命,也能帮助整个家族渡过丑闻的危机,这比虚无缥缈的长远利益要现实得多。窦太后于是利用摄政太后的权力力排众议,下诏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率领北边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胡军,出塞讨伐北匈奴。
    
  第二年,汉永元元年,窦宪和南匈奴军会师。经过在蒙古高原上的艰苦跋涉,汉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南)与北匈奴的主力相遇,并如预料之中取得了大胜,斩首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牲畜达一百万头以上,北匈奴八十一个部落二十多万人投降。此后几年,窦宪继续清剿北匈奴残部。永元三年,汉军在金微山(阿尔泰山)下击溃北匈奴最后的抵抗力量,连单于的母亲也被俘虏,北单于率数万部众远遁西域,从此不知所踪。汉朝三百年来对匈奴的战争达到了胜利顶点。窦宪恢复了权力和声望,得意洋洋地回到洛阳,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
  
  窦宪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因此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所以很多人对外戚专权真是恨的咬牙切齿。
你说的和我说的有关系吗?
额。。。好像不对题了。。。
关于减丁灭口,在铁血上看过,但是不知道真假。铁血上看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金国对蒙古有过减丁,所以蒙古与金是世仇。至于清朝,那绝对是胡说八道,还有人振振有词的说什么冯玉祥的证据,其实你可以看看蒙古国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与清朝时期蒙古的人口对比(这都是有数字可查的),就知道什么事谣言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3312 工分:935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军中一小卒
在第35楼的发言:......
其实匈奴人口当时是见到就杀,儒家在汉朝的军队实在没什么影响力,到了东汉中期已经杀得快亡族灭种了。其实当时还是要保留匈奴很多人口,但是已经构不成威胁了。要不是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都乡侯刘畅在洛阳被太后的哥哥窦宪买凶杀掉了。因为杀害皇族,要判死罪。但是这时候窦宪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因为南匈奴使者前来朝见,请求朝廷出兵讨伐北匈奴。
匈奴曾经是汉朝最可怕的劲敌,但在几百年的反复打击下,东汉初年已经衰落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朝称臣,关系良好,北匈奴僻处漠北,对汉朝的威胁也不大。近年来,北匈奴饥荒惨重,人民流亡,所以南匈奴请朝廷出兵征讨。窦宪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书请求带兵征讨北匈奴以将功赎罪。
显然,胜利是十拿九稳的,否则窦宪也不会将此作为救命稻草。但对朝廷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有没有必要去打。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出兵,指出消灭北匈奴,漠北的土地人民不能为朝廷所有,势必被南匈奴或其他胡族占领,等于是朝廷帮助匈奴统一或其他蛮族坐大,效果适得其反。还不如保持匈奴目前的分裂,对本朝更加有利。如果在平时,窦太后当然会慎重考虑这些意见,结果多半不会出兵。但现在,一场预期中的军事胜利可以挽救兄长的性命,也能帮助整个家族渡过丑闻的危机,这比虚无缥缈的长远利益要现实得多。窦太后于是利用摄政太后的权力力排众议,下诏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率领北边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胡军,出塞讨伐北匈奴。
    
  第二年,汉永元元年,窦宪和南匈奴军会师。经过在蒙古高原上的艰苦跋涉,汉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南)与北匈奴的主力相遇,并如预料之中取得了大胜,斩首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牲畜达一百万头以上,北匈奴八十一个部落二十多万人投降。此后几年,窦宪继续清剿北匈奴残部。永元三年,汉军在金微山(阿尔泰山)下击溃北匈奴最后的抵抗力量,连单于的母亲也被俘虏,北单于率数万部众远遁西域,从此不知所踪。汉朝三百年来对匈奴的战争达到了胜利顶点。窦宪恢复了权力和声望,得意洋洋地回到洛阳,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
  
  窦宪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因此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所以很多人对外戚专权真是恨的咬牙切齿。
你说的和我说的有关系吗?额。。。好像不对题了。。。关于减丁灭口,在铁血上看过,但是不知道真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1881 工分:1884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军中一小卒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hv666
在第28楼的发言:天真 谁去?你去?打匈奴就是要杀绝他的人口,以人头换功勋不论老幼妇孺!孔子的仁义这方面害得汉人不浅!知道清王朝怎么控制蒙古人吗?减丁灭口听说过没!
清朝对蒙古减丁灭口没听说过!你听谁说过?
其实匈奴人口当时是见到就杀,儒家在汉朝的军队实在没什么影响力,到了东汉中期已经杀得快亡族灭种了。其实当时还是要保留匈奴很多人口,但是已经构不成威胁了。要不是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都乡侯刘畅在洛阳被太后的哥哥窦宪买凶杀掉了。因为杀害皇族,要判死罪。但是这时候窦宪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因为南匈奴使者前来朝见,请求朝廷出兵讨伐北匈奴。
匈奴曾经是汉朝最可怕的劲敌,但在几百年的反复打击下,东汉初年已经衰落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朝称臣,关系良好,北匈奴僻处漠北,对汉朝的威胁也不大。近年来,北匈奴饥荒惨重,人民流亡,所以南匈奴请朝廷出兵征讨。窦宪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书请求带兵征讨北匈奴以将功赎罪。
显然,胜利是十拿九稳的,否则窦宪也不会将此作为救命稻草。但对朝廷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有没有必要去打。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出兵,指出消灭北匈奴,漠北的土地人民不能为朝廷所有,势必被南匈奴或其他胡族占领,等于是朝廷帮助匈奴统一或其他蛮族坐大,效果适得其反。还不如保持匈奴目前的分裂,对本朝更加有利。如果在平时,窦太后当然会慎重考虑这些意见,结果多半不会出兵。但现在,一场预期中的军事胜利可以挽救兄长的性命,也能帮助整个家族渡过丑闻的危机,这比虚无缥缈的长远利益要现实得多。窦太后于是利用摄政太后的权力力排众议,下诏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率领北边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胡军,出塞讨伐北匈奴。
    
  第二年,汉永元元年,窦宪和南匈奴军会师。经过在蒙古高原上的艰苦跋涉,汉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南)与北匈奴的主力相遇,并如预料之中取得了大胜,斩首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牲畜达一百万头以上,北匈奴八十一个部落二十多万人投降。此后几年,窦宪继续清剿北匈奴残部。永元三年,汉军在金微山(阿尔泰山)下击溃北匈奴最后的抵抗力量,连单于的母亲也被俘虏,北单于率数万部众远遁西域,从此不知所踪。汉朝三百年来对匈奴的战争达到了胜利顶点。窦宪恢复了权力和声望,得意洋洋地回到洛阳,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
  
  窦宪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因此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所以很多人对外戚专权真是恨的咬牙切齿。你说的和我说的有关系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37208 工分:10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t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hv666
在第28楼的发言:天真 谁去?你去?打匈奴就是要杀绝他的人口,以人头换功勋不论老幼妇孺!孔子的仁义这方面害得汉人不浅!知道清王朝怎么控制蒙古人吗?减丁灭口听说过没!
清朝对蒙古减丁灭口没听说过!你听谁说过?其实匈奴人口当时是见到就杀,儒家在汉朝的军队实在没什么影响力,到了东汉中期已经杀得快亡族灭种了。其实当时还是要保留匈奴很多人口,但是已经构不成威胁了。要不是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都乡侯刘畅在洛阳被太后的哥哥窦宪买凶杀掉了。因为杀害皇族,要判死罪。但是这时候窦宪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因为南匈奴使者前来朝见,请求朝廷出兵讨伐北匈奴。匈奴曾经是汉朝最可怕的劲敌,但在几百年的反复打击下,东汉初年已经衰落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朝称臣,关系良好,北匈奴僻处漠北,对汉朝的威胁也不大。近年来,北匈奴饥荒惨重,人民流亡,所以南匈奴请朝廷出兵征讨。窦宪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书请求带兵征讨北匈奴以将功赎罪。显然,胜利是十拿九稳的,否则窦宪也不会将此作为救命稻草。但对朝廷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有没有必要去打。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出兵,指出消灭北匈奴,漠北的土地人民不能为朝廷所有,势必被南匈奴或其他胡族占领,等于是朝廷帮助匈奴统一或其他蛮族坐大,效果适得其反。还不如保持匈奴目前的分裂,对本朝更加有利。如果在平时,窦太后当然会慎重考虑这些意见,结果多半不会出兵。但现在,一场预期中的军事胜利可以挽救兄长的性命,也能帮助整个家族渡过丑闻的危机,这比虚无缥缈的长远利益要现实得多。窦太后于是利用摄政太后的权力力排众议,下诏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率领北边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胡军,出塞讨伐北匈奴。第二年,汉永元元年,窦宪和南匈奴军会师。经过在蒙古高原上的艰苦跋涉,汉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南)与北匈奴的主力相遇,并如预料之中取得了大胜,斩首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牲畜达一百万头以上,北匈奴八十一个部落二十多万人投降。此后几年,窦宪继续清剿北匈奴残部。永元三年,汉军在金微山(阿尔泰山)下击溃北匈奴最后的抵抗力量,连单于的母亲也被俘虏,北单于率数万部众远遁西域,从此不知所踪。汉朝三百年来对匈奴的战争达到了胜利顶点。窦宪恢复了权力和声望,得意洋洋地回到洛阳,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窦宪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因此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所以很多人对外戚专权真是恨的咬牙切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35137 工分:437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你傻逼了吧,不是汉武帝驱逐了匈奴,而是匈奴人自己跑路了,不跑路就是亡国灭种!就是驱逐,那也得能打得过匈奴才能驱逐,否则你一去匈奴人就跑?凭什么?凭你春江脸大腚大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37208 工分:1016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当时淮阴侯韩信还在,但是高祖不敢用他。高祖也曾问过他破敌之计。但是还是不肯他挂帅出征。记得韩信的一句话:“有30万兵马,我可永绝后患。”可惜就是他太厉害了,高祖宁愿自己60的老头子出征,也不敢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1881 工分:1884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hv666
在第28楼的发言:天真 谁去?你去?打匈奴就是要杀绝他的人口,以人头换功勋不论老幼妇孺!孔子的仁义这方面害得汉人不浅!知道清王朝怎么控制蒙古人吗?减丁灭口听说过没!清朝对蒙古减丁灭口没听说过!你听谁说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2495 工分:43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没有恐惧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重整山河待后生
在第12楼的发言:国破思良将!
如果韩信和张良还在。。。。。。
那汉室要担心的就是权臣夺位。在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担心军人造反、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贤臣、自毁长城,这些帝王不是真正的脑残、心理变态、性格分裂又是什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35081 工分:1725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戎征八方
在第2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花木兰的北魏打的是柔然,柔然和匈奴一个概念吗?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隋文帝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是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这是在百度里查到的最后一句话!!!可见匈奴影响中国之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68230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24609 工分:108
左箭头-小图标
天真 谁去?你去?打匈奴就是要杀绝他的人口,以人头换功勋不论老幼妇孺!孔子的仁义这方面害得汉人不浅!知道清王朝怎么控制蒙古人吗?减丁灭口听说过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266 工分:18771
左箭头-小图标
真是搞笑,既然这么厉害,干麻和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2357
左箭头-小图标
通过看电视剧,电影之类的来学习历史...俺这一身的白毛汗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54308 工分:44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花木兰的北魏打的是柔然,柔然和匈奴一个概念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54308 工分:44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花木兰的北魏打的是柔然,行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42928
左箭头-小图标
花木兰打的是柔然不是匈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7071 工分:24798
左箭头-小图标
战争不可能战无不胜,输赢肯定有的,但谁有明犯强汉虽远必诛的气概.李陵的五千汉军曾经硬抗过十万匈奴铁骑,要不是箭矢和粮食用尽,匈奴还不一定能打败那五千汉军.但骑兵的机动性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打败骑兵唯有骑兵和步兵通力合作.汉武帝打败了匈奴,一部远走欧洲,一部内迁安置,要不是匈奴服软,铁定灭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31671 工分:2732
左箭头-小图标
将汉族人中分化一部份人以游牧为生,在军队打败草原民族后,一步步地占领草原。这样,就不担心草原上一批批的其它民族出现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58778 工分:543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没有恐惧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重整山河待后生
在第12楼的发言:国破思良将!
如果韩信和张良还在。。。。。。
那汉室要担心的就是权臣夺位。张良还是活了很久的,韩信在楚汉之际就反迹已露了,这个没办法,汉朝能打的不止他一个,只是他特别能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95906 工分:941
左箭头-小图标
刘邦似许世友,不会打战役和战斗组成大战役,韩信似林彪,如晋阳之战,硰石之战,判军战斗力不讲,某其中有匈奴的部队与匈奴人协同作战,硰石之战后刘邦迫击匈奴人,匈奴人故意落败诱刘邦,汉军但突遭伏击的汉军无比匈奴人消灭,在7曰内成功突围,在这正明汉军有战斗力和汉军将领军事水平+分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4326 工分:1520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你这个逻辑有点菲疑所思,不能说匈奴存在时间长,就代表他很强大.这里面没什么联系吧.要说存在时间长,中原的民族比匈奴还早就存在了,匈奴被打跑了,中原的民族仍然发展到现在.按照你的理论,不是正好说明,大汉民族的强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35081 工分:1725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df_zm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典型的无知。
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从春秋一直到唐代都有匈奴的存在!那个花木兰从军打的就是匈奴!你说怎么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64526 工分:42763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匈奴之地不是草原的话,世界上早就没有匈奴人了,蒙古什么的就都不会存在了,可惜,我们能打败他们却不能有效占领那里,于是所有的努力就都是消耗,战争根本无法赢得战利品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0309 工分:10138
左箭头-小图标
白登之围确实刘邦差点出不来了。陈平用了史书上都不敢写的下流计策才解了围。以单兵能力来说,汉兵是较强的。可以参照李陵的突围战。但是汉初缺少战马,连皇帝都是坐牛车。到了汉武的时代,骑兵强大了,匈奴也就败亡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13312 工分:1347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_s1168
在第3楼的发言:在西汉初,一个汉兵可以打五个匈奴,因为汉人有铁制兵器,有弩箭,而匈奴没有.到了东汉,一个汉兵可以打三个匈奴,因为随着时间向前,匈奴的武器得到了发展,也有了铁制兵器,所以战斗力加强.
这是某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上有的,但这个大臣是谁,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电视剧&汉武大帝&上描写,匈奴有铁制刀,汉没有,是为了故事情节,反映汉军奋发向上,故意颠倒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是陈汤,那是他回汉朝接受审查之后的事了,好像是皇帝问他用不用救西边被围得军队,他当时手坏了貌似中风,他说了这些话,说不用救,刚说完那边捷报就来了说打退了,不要援军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2495 工分:4352
左箭头-小图标
国破思良将!如果韩信和张良还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79742 工分:78724
左箭头-小图标
说打不过不如说打不着,综合实力汉还是比匈奴強太多的。(这篇帖子是通过手机发表,请参与手机体验 wap.tiexue.net)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79742 工分:78724
左箭头-小图标
匈奴人没汉人多,这是肯定的。如果匈奴有一万骑兵,汉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可以很轻松干掉落单的一队步兵(等戚继光出现就难了),等大队步兵来了,它早跑了。你十万追他一个都追不着!(这篇帖子是通过手机发表,请参与手机体验 wap.tiexue.net)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79742 工分:78724
左箭头-小图标
攻城你不行,野战我不行!更重要的是步兵追不上骑兵,这仗没法打!(这篇帖子是通过手机发表,请参与手机体验 wap.tiexue.net)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6613 工分:1659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_s1168
在第3楼的发言:在西汉初,一个汉兵可以打五个匈奴,因为汉人有铁制兵器,有弩箭,而匈奴没有.到了东汉,一个汉兵可以打三个匈奴,因为随着时间向前,匈奴的武器得到了发展,也有了铁制兵器,所以战斗力加强.
这是某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上有的,但这个大臣是谁,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电视剧&汉武大帝&上描写,匈奴有铁制刀,汉没有,是为了故事情节,反映汉军奋发向上,故意颠倒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我也似乎看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397 工分:9991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典型的无知。看看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再说。当时是一汉抵五胡!匈奴要是厉害,还用跑到欧洲去祸害啊!他们要是厉害,还跑个毛,直接对打就是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4789
左箭头-小图标
那个时候的汉打不过匈奴人也是正常呀,你想想,秦一统华夏过程中对中国的毁坏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几个秦王都没有好好休养生息,反秦的战争持续了多年,对中国的人力与物力都是一种极大的透支,刘邦的汉可以说是弱得叮当响。好在刘邦这人懂得休养生息,不然也玩不了多久。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9806 工分:1625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江
在第2楼的发言: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严格讲起来是步兵在平原地带干不过骑兵,担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骑兵冲击力强,而是步兵(包括有战车的)机动性不如骑兵,结果往往给骑兵切割包围,局部陷于劣势。有些战例纯粹是由于主帅愚蠢,把自己部队陷入绝境,像孤军深入大草原,找不到水源的话,几天就没战斗力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19605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步兵打不过骑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0983 工分:22762
左箭头-小图标
在西汉初,一个汉兵可以打五个匈奴,因为汉人有铁制兵器,有弩箭,而匈奴没有.到了东汉,一个汉兵可以打三个匈奴,因为随着时间向前,匈奴的武器得到了发展,也有了铁制兵器,所以战斗力加强.这是某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上有的,但这个大臣是谁,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上描写,匈奴有铁制刀,汉没有,是为了故事情节,反映汉军奋发向上,故意颠倒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35081 工分:17257
左箭头-小图标
汉军确实打不过匈奴!首先汉武帝下了那么大的努力也不能说就消灭了匈奴,他只是驱逐了匈奴,步兵打不过骑兵,匈奴确实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原汉人!!!!我甚至觉得匈奴是个非常强大了不起的民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88条记录]&分页:
&对“白登之围”的真相 汉军真的打不过匈奴?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