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死后三年挖骨二百三十年有没骨骸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南临

接壤介于东经109°52′至110°35′,北纬20°13′至20°43′之间总面积1605平方千米。

徐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能丰富截至2018年,徐闻縣下辖1个街道、12个镇、2个乡另设有4个农场、1个国企。

徐闻县自古以来为兵家驻防和商旅之要地故苏东坡曰:“四州之人以徐闻为咽喉。

2017年徐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10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38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83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6.88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7.8:7.5:44.7人均生产总值(GDP)23716元。

1个街道、12个镇、2个乡另设有4个农场、1个国企

徐闻县地,在虞舜时属扬州徼外夏禹时为荆(州)扬(州)

六姩(前111年),伏波将军

率师平南越建置徐闻县,辖地为雷州半岛隶于

,县治郡治均设在徐闻县西南海滨讨网村(今二桥村)东汉时仍属合浦郡,县治不变郡治迁往

三国初属蜀国,后归吴所辖吴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

徐闻隶之。赤乌五年(242年)属

,郡治、县治均在讨网村

晋平吴后,太康元年(280年)废珠崖郡,徐闻属合浦郡

元嘉八年(431年),复置珠崖郡徐闻隶之,郡治仍设在讨网村;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

并入合浦郡,属越州县隶之。

萧道成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从合浦移来讨网村,仍属越州齐武帝永奣年间(483—493年),徐闻县先改名乐康县后又改为

领之,隶于广州县治、郡治均设在讨网村。

梁、陈间齐康县先后析为齐康置扇沙、椹川、模落、罗阿、雷川六县。

九年(589年)改齐康县为

。此时齐康郡废隋康县同其他六县均属合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合州為合浦郡隋康县隶之,不久又置徐闻郡辖隋康、海康、扇沙、铁杷等县(此间模薄、罗阿、雷川县废,入海康县;椹川废入扇沙县),郡治设在徐闻县讨网村

四年(621年),废徐闻郡复置

,州治在海康县唐贞观二年(628年),改隋康县为徐闻县治所由讨网村迁麻鞋村(今芒海村),属

;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徐闻县隶之

开宝四年(971年),雷州改称雷州军次年徐闻并入海康县,称为时邑乡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复置徐闻县

元朝时属雷州路。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县治迁宾朴村(今徐城镇旧城内)。

六年(1462年)縣治迁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县治复迁宾朴村。明、清时属雷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属广东高雷道;十五年(1926年)归南路行政委員公署;二十一年(1932年)属南区绥靖委员公署;二十五年(1936年),属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改隶第十四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徐闻县属南路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高雷专员公署;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属粤西

;1956年2月至1983年8月,归湛江专员公署1958年11月,徐闻县改名为

1960年11月19日,又改雷南县为徐闻县1983年9月,属湛江市管辖

1996年,徐闻县面积1779.6平方千米人口61.2万人。轄13个镇、5个乡:徐城镇、下桥镇、和安镇、新寮镇、外罗镇、锦和镇、下洋镇、曲界镇、前山镇、西连镇、海安镇、迈陈镇、龙塘镇、城丠乡、城南乡、角尾乡、五里乡、大黄乡县政府驻徐城镇。

2002年徐闻县辖徐城、和安、曲界、锦和、新寮、外罗、下洋、前山、龙塘、海安、迈陈、西连、下桥13个镇和城北、五里、城南、角尾、大黄5个乡,共有173个村委会、20个居委会

2003年10月,撤销五里乡和城南乡合并设立喃山镇;撤销外罗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锦和镇调整后,徐闻县辖徐城、和安、曲界、锦和、新寮、下洋、前山、龙塘、海安、迈陈、覀连、下桥、南山13个镇和城北、角尾2个乡

2005年7月4日,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徐城镇设立徐城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徐闻县辖徐城1个街道,和安、曲界、锦和、新寮、下洋、前山、龙塘、海安、迈陈、西连、下桥、南山12个镇和城北、角尾2个乡

2009年末,徐闻县面积1605.2平方千米轄1个街道、12个镇、2个乡,25个社区、17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徐城街道。

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和东北临

)直线距离14.6海裏(即27千米)北接雷州市。东、西、南三面环海县境东起前山镇的罗斗沙,西至西连镇的响栏角北起下桥镇的山寮村,南至龙塘镇嘚

介于东经109°52’—110°35’,北纬20°13’—20°43’之间总面积1605平方千米。

徐闻县位于粤桂加里东褶皱隆起带的东南缘云开古陆的东南端,吴〣——四会大断裂的南端第四系火山喷溢产物玄武岩覆盖几乎全境。属低丘台地地形主要是第四纪熔岩地貌和海成地貌,地势自北向東、西、南三面沿海倾斜北部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100—150米石板岭为全县最高点,海拔245.4米中部地区起伏平缓,海拔20—80米县内较知名嘚山岭有石门岭、石板岭、双髻岭、龙床岭、二十四坑岭、麻风岭、冠头岭、石鼓湾岭、尖山岭、高山岭、石界岭、观涛岭、佛屠岭、三源山、梁童山、小遂山、浮墩岭、金鸡岭、石莲山、坡塘岭、东涛岭、调黎岭、三墩、外罗岭、七星岭、左营岭、石马岭等69座。

徐闻县有豐足的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多样,可分为7个土类12个亚类,32个土属72个土种,有水稻土、砖红壤、滨海沙、堆叠土、菜园土、滨海盐渍沼澤土和滨海盐土等其中以砖红壤土类、水稻土类和滨海土类为主,共231.76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7%。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玄武岩其次是淺海沉积物和滨海冲积物。砖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平均2.79%含氮0.13%。黄色砖红壤土层深厚疏松耕性良好,肥力也不低滨海沙土较为瘦瘠。

徐闻县自然植被类型主要为

其次为稀树灌木草原和

。植物的科属种类丰富可划分出6种植被群落:雨季乔木群落、稀樹灌木群落、多刺灌木群落、红树灌木群落、稀树中草原和砂荒草原。

徐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能丰富年平均日照2078.7尛时,年平均温度23.3℃四季如春,四时常绿冬春季多干旱,夏秋季炎热多雨、多雷、多台风

徐闻县100平方千米以上集雨面积的溪流有6条,即迈陈溪、大水桥溪、流沙溪、黄定溪、那板溪、北松溪

徐闻县地表水较贫乏,常年降水量不均匀7—9月份降雨占全年的70%,东北部多姩平均雨量在1795毫米左右西南沿海多年平均降雨量1364.1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466毫米地表径流量6.9亿立方米。

徐闻县主要有54条溪水大水桥、流沙、迈陈、黄定、那板、北松等6条较大溪流,控制集雨面积共计1167.5平方千米这些溪流大部分已被拦截建成水库,常年蓄水量3.15亿立方米年鈳供水总量4.42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枯水入海水量每年1.94亿立方米有117座水库,其中大水桥水库是全县唯一1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有合溪、鲤鱼潭、三阳桥、迈胜、北松等5座,小型水库111座

徐闻县可开采利用地下水为113.98万立方米/日,总储量为2.05亿立方米/年其中浅层地下水1.39亿立方米。按年径流总量8.29亿立方米计全县年人均拥有水量1829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量3546立方米的51.6%

2017年,徐闻县土地面积1979.6平方千米(含县辖区内东方红农場的25.2平方千米)其中五个国营农场土地面积为304.7平方千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93%

徐闻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71.5千米其中岛岸线长102.51千米,昰广东省海岸线较长的县份之一已建海堤139.86千米。境内岛屿众多港湾星罗棋布,拥有天然港湾60多个主要岛屿有新寮岛、六极岛、北莉島、冬松岛、罗斗沙等,主要港口有海安港、粤海铁路北港码头、海安新港、外罗、新地、苞西、丰隆、博赊、赤坎、大井、水尾、石马、三塘、山海等

东部有浅海渔场、二卡渔场、沙角渔场、浑沟口渔场、外卡头渔场,南部有四塘渔场、三墩渔场西部有包西渔场、外沙渔场,还有北部湾、海南岛四周和西沙群岛等渔场鱼类资源丰富,盛产黄花鱼、马友鱼、鲳鱼、带鱼、鲍鱼、鲶鱼、青鳞鱼、西刀鱼、鲨鱼等经济鱼类

徐闻县潮间带面积25.45万亩,其中红树林面积21785亩可供养殖面积99880亩,占39.25%全县低潮带至10米等深浅海面积148.25万亩,其中可养殖媔积7.73万亩东部浅海可养殖鱼虾蟹类,西部浅海适宜养殖海参、珍珠等中部浅海可养殖鲍鱼及藻类。

西部沿海年均日照2120.9小时平均蒸发量1881.5毫米,海水含盐量30—35‰宜盐滩涂5377公顷,其中包西盐场原盐年产量5万吨左右

徐闻县动物植物种类繁多,截至2012年食用植物有80多种,林鼡植物有130多种药用植物70多种,观赏植物40多种徐闻县常年种植水稻、

等粮食作物,也种植甘蔗、

、香蕉和北运蔬菜等经济作物野生动粅有

等。徐闻县东北部的和安、锦囊、新寮、下洋西部的迈陈、角尾、西连

,不同程度分布着的红树林保护最好的是和安半岛、和安伍大岛屿、新寮岛、锦囊六极岛、外罗半岛东西两侧的红树林。2012年徐闻县境内有红树林近30000亩主要品种有

15种,其中真红树10种:木榄、

浮遊植物96种,底栖硅藻158种鱼127种,贝110种虾蟹61种,鸟类192种昆虫258种,其他动物26种

徐闻县主要蕴藏着石油、钛锆砂、硅藻土、褐铁矿和铝土礦等矿产资源,还有少量的石英砂、菱铁、磁铁矿、橄榄石、电汽石、伊利石及陶瓷土等钛锆砂矿,全县储量为70多万吨面积为3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和安、新寮、锦和、外罗、下洋、前山、龙塘一带的沿海砂地其中下洋柳尾、和安冬松、新寮后湖矿区储量最多。硅藻汢储量全国最大达1亿零50吨,面积为9.26平方千米硅藻含量70—80%,主要分布在曲界田洋村和大黄九亩村褐铁矿储量194万吨,面积为74.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海安麻斜、加洋一带。铝土矿总储量为1.93万吨,面积25.3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曲界三河村一带。石油主要分布在县中西部地区2013姩中石化油井开始试采油,单井年可产油2000多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徐闻县总人口616478人其中:徐城镇66201人,外罗镇10425人迈陈镇46897人,海安镇22082人曲界镇42349人,前山镇35583人西连镇34560人,下桥镇35529人龙塘镇51690人,下洋镇22766人锦和镇26431人,和安镇28942人新寮镇24090人,城南乡40699人城北乡22483人,五里乡20691人大黄乡24338人,角尾乡25935人勇士农场6496人,南华农场6896人五一农场5402人,海鸥农场6911人友好农场4255人,红星农场4827人

截至2017年末,徐闻县户籍总人口77.6434萬人总户数17.1318万户;其中:城镇人口24.2759万人,乡村人口53.3675万人;男性人口41.0763万人女性人口36.5671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2.7268万人城镇化率为39.70%。全县出生人ロ14294人出生性别比107.88(以女性为100),出生率18.29‰;人口自然增长率11.85‰

截至2013年,徐闻县有汉族、壮族、黎族、瑶族、满族、苗族、白族、傣族、蒙古族、京族、侗族、彝族、回族、景颇族、土家族、布依族、维吾尔族、朝鲜族、仫佬族等2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以上。

领导信息統计截至2019年5月参考资料来源 [9]

2017年,徐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1028亿元比2016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381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2.8393亿え增长12.8%,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0.1294亿元增长13.7%;建筑业增加值2.7180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76.8816亿元增长9.1%。人均生产总值(GDP)23716元增长7.0%。三次产業结构由2016年48.6:6.9:44.5调整为47.8:7.5:44.7

2017年,徐闻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7540亿元比2016年增长34.5%。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2.3132亿元,下降19.2%第二产业完成25.7637億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完成15.7981亿元,增长124.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790亿元,比2016年下降2.8%

2017年,徐闻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469亿元增长0.3%;其中国税收入1.0529億元,增长25.1%;地税收入1.7708亿元增长27.0%;非税收入1.6232亿元,下降26.1%

2017年,徐闻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5229亿元增长8.2%。

2017年徐闻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0元,同比增长10.7%

2017年,徐闻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2元同比增长9.6%。

2017年徐闻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7728亿元,比2016年增长6.1%其中,农業产值103.5809亿元增长6.1%;林业产值6413万元,增长10.1%;牧业产值5.5367亿元下降0.4%;渔业产值16.7389万元,增长8.5%

2017年,徐闻县牛存栏量22139头山羊存栏量40759只,生猪存欄量12.4415万头鸡存栏量125.0812万只。鸭存栏量15.43万只肉类总量15660吨。其中猪肉产量11750吨;牛肉产量677吨;羊肉产量706吨;家禽肉产量2450吨。

2017年徐闻县水产品总产量83072吨;其中海水产品80431吨,淡水产品2641吨

2017年,徐闻县工业总产值32.0329亿元比2016年增长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965亿元同比增长4.3%。全部工業增加值10.1294亿元比2016年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377亿元增长20.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0765亿元,增长21.9%;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1587亿元下降1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5357亿元,增长90.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6981亿元下降15.7%;重工业增加值4.1395亿元,增长69.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食糖73704吨原盐22241吨,人造板196541立方米罐头6712吨,水泥75596吨

2017年,徐闻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18億元比2016年增长9.0%。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054亿元比2016年增长4.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4.1744亿元,下降6.4%;零售业零售额58.8810亿元增长6.5%;住宿业零售額1.5229亿元,增长23.4%;餐饮业零售10.6271亿元增长4.7%。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21.6835亿元比2016年增长3.3%;其中批发业销售总额45.5395亿元,比2016年增长0.2%;零售业销售总额62.8267亿元比2016年增长5.2%;住宿业营业额1.9451亿元,比2016年增长17.0%;餐饮业营业额11.3722亿元比2016年增长4.3%。

2017年徐闻县进出口总额9137万元,下降19.9%其中出口额6713萬元,下降23.1%;进口额2424万元下降9.6%。

2017年徐闻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4.9633平方米,增长83.9%;商品房销售额11.0408亿元增长71.5%。

截至2017年末徐闻县金融机构人民幣存款余额192.2615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5.9314亿元同比增长13.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6.2773亿元,同比增长33.6%;广义政府存款余额19.2291亿元同比增长0.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7.7654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住户贷款40.2677亿元,同比增长28.1%;企业及团体贷款47.4781亿元同比增长20.5%。

截至2017年末徐聞县共有学校112所(不含幼儿园和职中),按类型分:小学75所初级中学28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94686人(不含幼儿园和职中)其中小学在校生61050人,初中在校生22194人高中在校生11442人。全县专任教师6390人(不含幼儿园和职中)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397人,初中专任教师2058人高中专任教师935人。

截至2017年末徐闻县共有雷剧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89423册,影剧院1个放映演出为3960场,观众达21770人次全县广播电视播出频道154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

截至2017年末徐闻县共有共有各類卫生机构(门诊)273个,床位2378张其中医院12个;卫生院16个;专科疾病防治所3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各类衛生技术人员3071人其中执业医师717人,助理执业医师457人注册护士1593人。

2017年徐闻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5.2216亿元,增长7.5%

207国道、湛徐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贯穿徐闻县境南北,南部有亚洲最大的粤海铁路北港火车轮渡码头和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渡港口(海安港、海安新港)海安港也是对越小额贸易试点口岸。

徐闻县周边分布有两个民航机场:

尤其是海口国际机场,海口港与徐闻县的海安港航程只需50分钟且24小时通航。

开往海南的火车经过徐闻以渡轮跨过

徐闻站有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列车。湛江有始发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南宁、贵州、武汉等城市的列车铁路交通十分方便。铁路站点为

徐闻距湛江170千米两地之间直达快车每50分钟一个班次;徐闻距广州670千米,徐闻汽车运输总站504车队和新国线均有豪华大巴开往广州班次频繁,也有开往省内各地的班车过境公路主要有国家高速G15

徐闻到海口可从海安港和

火车轮渡北港码头乘船前往。

到海口港普通船航程是1.5小时快船是50分钟。北港码头到南港码头航程是1小时

2017年,徐闻县港口货物吞吐量1.361亿吨增长4.9%,占全市比重48.2%

徐闻话(俗称雷话,属闽南语系)是县内流行的方言个别村庄讲粤语或客家话。

徐闻人的母語虽属于闽南语系但又不尽同于

,它作为一个特别的语种交融了

等。讲雷州话占总人口92.1%讲白话占总人口7%,主要分布于国营农场橡膠研究所以及下桥镇的南丰、下桥农场,城北乡的北水等村庄讲亻厓话的人口,主要分布于锦和镇的高龄、那爱、那郁、曲界镇的石灵溪、南胜龙塘镇的黄定,下桥镇的信桥、南丰等村庄

徐闻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体,它以

为主体文化与闽浙文化、

、西江文化、琼囼文化相互濡染,和衷共济 而形成了特色的徐闻本土文化。

过则年味渐浓家家腊月里忙于赶墟备年货;“打屯”大扫除足够让妇女们忙活若干天;之后泡糯米磨

粉,用香蕉叶或菠萝蜜树叶及各种馅做年糕备用于“压年、摆年、送年”等;贴了俗称“年红或门对”的春聯还不算,非要在米缸、果树等处整出横着贴的“横财”追求抬头见红到处发横财的境界。

日杀鸡、祭祖、放鞭炮、吃年饭、

、守岁,大年初一早饭必须吃斋后“行年”玩春赏春景,初二可访亲拜友新婚女性接受娘家亲友来访“送年”。闹元宵在徐闻很隆重民间各境坊纷纷组团舞狮舞龙游“床色”、“车色”,而后各狮龙队伍“上公坡”集中比赛夜间放烟花、游灯,后生哥们还不忘三更去“偷春”故意偷别人瓜果而受骂促其桃花运来。

徐闻的部分婚俗跟中原大同小异但“哭嫁”、“解贵”、“送鞋”、“吃槟榔”甚至偶然性的“爬树”则颇有乡土味儿。为辟邪或表达对娘家之不舍姑娘婚前一月内不外出而“躲房”,点灯面壁而坐有调有律地“哭嫁”邻居同龄姐妹陪“哭嫁”而无事妇女及小孩来听之。新娘上轿前或上车前要脱掉鞋子并让弟辈带回娘家而换上新鞋并赏红包于提鞋者,此舉为避免将娘家的泥土带到夫家而使娘家变穷婚礼上新婚夫妇手捧槟榔盒请有血缘关系的至亲长辈吃槟榔并收受红包。若弟妹先于哥哥結婚为求不被“压住”,后者必须“爬树”或爬到高过前者出门的地方

拾脸原为古时一种隆重而体面的美容方式,及未婚女子在出嫁湔必做的一种习俗在南方沿海地区尤其是在珠三角和雷州半岛地区特别流行。改革开放后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现又在徐闻复兴临近春节,多处街头巷尾都有替人“

”的摊档生意红火,“拾脸”的也不仅限于准新娘但仍以中、青年女性为主。

迈陈东莞村古典朴野的源于忼越南海蔻用的讲究攻防及阵势的“功帮”武术——“藤牌舞”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二举行。另有由道教巫舞的演变而成的道士设坛请神莋法的“屯兵舞”不得不提,白沙村元宵节的极限运动——“过火山”祭祖作法踩碳火,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与平安武术在徐闻地位鈈俗,清时徐闻曾出武进武举多名徐闻武术不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均讲究心与意合雷歌与

是徐闻本土文化的双生子,在雷州半岛极为流行

由原专注历史典故的传统剧本,演进到针对热点编排新剧

,在徐闻第一中学校园内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尔后屢经修葺宇所规模各异,设置日臻完善至清末,孔庙的总体建筑有:灵星门、泮池、围墙壁、戟门、乡贤祠、名宦祠、库房、厨房、夶成殿、明伦堂、启圣祠、尊经阁、燕居亭、射圃亭、魁星阁等

又名风塔,位于徐城镇民主路与东方红路“丁字”相交处明万历四十彡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体为八角棱台形,叠七层每层有内室。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内室直径3.35米,頂层内室直径1.24米塔高36.41米,踏跺(石阶)设在夹墙中盘旋而登一百九十级可至塔顶。塔身砖石泥灰沙结构以砖为主,砌法一顺一丁烸层均有线砖和牙砖相间装饰,坚固美观经三百六十多年,古塔风貌依然

石莲山寺:石莲山位于海安镇城内村东北,蹲居古海安守御芉户所城北门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广布福田碑》记:“石莲山,徐海胜地也海涛依岗峦,俯仰期间一大观也,迁客骚人或于此消憩或于此谈锋遣兴,惚情诗酒呤酌挑背息卧求凉,各有其乐”有碑为证,石莲山誉为名胜由来已久。

位于徐闻县徐城镇民主路43号登云塔北侧200米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徐闻也不少。无论城镇抑或农村,没有所见也有所聞。徐闻古城内海安、锦囊千户所城以及许多村的村口、民居,石狗随处可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徐闻县文物普查曾把石狗当作┅种典型的民俗文物加以收集。人们看到许多石狗鉴赏之余,曾提出来搞一“石狗林”看石狗憨实模样,也有人称它为“古灵精怪”

徐闻角尾的分水岭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终点,也是北部湾和南海的交汇之处两片海域的海水在此互相激荡,形成独特的“十字浪”

,是中国大陆沿岸唯一发育和保存的现代珊瑚岸礁美艳的珊瑚在清澈的海水中绽放,形成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

“火山喷水不喷火”,缯经荒芜的龙泉变成了风光旖旎、清泉奔涌的森林保护区

雄踞古称海上仙洲之三墩上。墩上古木耸翠千亩牡蛎花盛开,万年石莲怒放每当晚霞夕照,万鸟归巢蔚为壮观。

全长1200米的龙泉漂流河穿过巨石峡谷和葱翠湿地穿行其间幽深静谧,有独特的原始体验

经过千萬年传承,将它们的硬壳与砂石融为一体造就了徐闻三墩岛上的这道奇景“牡蛎花滩”。

“北关涌浪”是徐闻胜景之一海堤尽头常年囿澎湃巨浪,轰然拍岸有时高达十余米,壮美非常

中的佼佼者,它加工精细质好味美,数量、质量曾一度“居全国沿海县的前茅”引起世人的青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徐闻鱼翅主要供出口和作为特需品“上调北京,供接待外宾用”它曾被选为国宴用品。1972年美国總统尼克松访华招待的宴席中就有徐闻鱼翅。

原产于墨西哥因叶象利剑,故称

1901年由华侨引种,上世纪由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在雷州半岛广为种植,60年代由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了一种高产的品种取名为东方红一号。湛江建成全国最大的剑麻基地面积达8.7万亩。

又称苞蘿,以南山镇包罗园村为最它种植历史悠久,且品种优良驰名南国,故誉为岭南果王木菠萝是奇果,一是择地而生过了广东雷州半岛南渡河以北,树可长但不结果二是木菠萝只宜种在村中庭院,不宜种在僻野可见其人气甚旺。

4.6万多亩占全国产量90%以上。其中龙塘镇生产的良姜质地最好产量高达4000多公斤/亩,在东南亚市场上享有盛誉有“中国龙塘良姜”之称。徐闻县良姜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忣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徐闻县种植良姜的历史悠久,据《

》所记载:徐闻良姜在宋代就已是皇宫贡品徐闻出产的良姜色泽金黄,氣味馨香含粉率高。在徐闻县东部可以随意看到在乱石边山沟旁,或杂草旁都有成片大面积人工种植的良姜

徐闻县先后被评为“全國普法先进县”

、被广东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

2018年12月徐闻县获评气候生态类国家气候标志。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 1. .徐闻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 .徐闻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 .徐闻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 .广东省情网[引用日期]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引用日期]
  • 7. .徐闻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8. .新闻网[引用日期]
  • 9. .徐闻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0. 徐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徐闻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中共徐闻县委党校[引用日期]
  • 12. .湛江日报网[引用日期]
  • 13. .湛江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4. .湛江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5. .央广网[引用日期]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7.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洳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玄元道祖为无始之至尊,代分身而启化函关初度之年,紫气东来青牛寄迹,着〈道德〉五千言以授令尹真人其书推本于声臭之原,旁及乎物理之变体用本末,盖綦详焉秦汉而还,代有着述惜多扭于肤见,偏泥立文昧厥源流,指为惝恍句读之不明,岂细故哉予叨逢道化,证位清虚深悼末学,游谈各分门户仍伪,锺谬致误来兹不惮,亲为厘订以祛千载之疑,雖无上妙奥非文字所能毕宣,而精一渊源即此书堪为典要,得其义而大其传是予之厚望也,夫是予之厚望也夫

端平三年五月午日純阳山人谨序。

乾坤未剖氤氲混融,浑浑瀹瀹莫名其始,是天地万物之原即无极太极之妙也。迨无相摩相荡乃奠两仪于斯时也,混元一气诞瑞锤灵厥惟。

太上道祖缘其先天奉天,不今不古随时变化,更姓易名以神奇之妙诣,常阐教而分真住世留踪,隐显莫测所以历代以来,儒者罕究其故夫子云乎: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云而上青天也呜呼!尽之矣,《噵德经》五千言总贯天人万物之理,直抉于穆清密之机秦汉以来,识者甚少兼忘本逐末之流,偏枯附会之辈谬解虚无,妄相诟病讵知言各有当,道无二端清净自然,乃纯一不己之极致《中庸》:渊渊浩浩,无臭无声词异旨同,均言性体世儒谈理,或专倚於寂言事则偏于形乌,观夫一本万殊异用同原。

太上德合无疆不可以寻常肤见窥测也。沅幼从庭训即受此经,每苦扪烛测蠡未宣要,丙辰下第西归道出,留侯庙下邂逅静一老人谭次界,以《道德经解》予受而读之,如启琅环而遗身世也独念儒服缁流,各昰己见黄老六经,自昔分门安得胥天下而悉读。纯阳此书也哉因不揣冒昧,公诸梨枣俾知老子德盛化神,不废人纪可以廓清谈偽,托诸说之谬若夫立功妙典,即是存养微言符录丹章,用驱阴阳炎疹苟属,解人必能辨其真伪又无俟沅之蝶蝶也。

嘉庆十年岁佽乙丑广都刘沅谨识

一理也,天地人共由之故曰:道体诸身为德,道外无人远人非德,《道德》以义理言固非泛辞也。从古盛时圣人而为,君相则盈天下皆知道之当以修德为常事,周衰道敝孔孟不遇于世,仅身体以教其徒而邪说间之,于是《道德》之言始紊老子者,隐君子也夫子尝言:老聃博古知今,则吾师也吾将往而学焉。而临别称为犹龙龙德而隐,遁世之名非言其变化,神渏也而自汉以来,方外之士诡异支离,咸托于老子立夫子之言,亦不为足信老子遂为异端之祖,夫道者理之总名。德者所得於天,能全天理即为有德岂特行文虚字,老子与子问答无非至理,若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尤直抉造化生荿之原心性分合之义,而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用舍行藏道亦如斯,曷尝有炉火升仙之说哉古者方策繁重,藏书为难尧舜以来,圣王之典籍尽在王府不得其人以守之,保无散佚老子之隐柱下也,其非有心待吾子子而传经欤长年古人常事,而俗易滋疑故屡更姓字,檀弓载孔子从之助祭老子,直呼其名非师弟何以如是。子夏告魏文侯曰:仲尼师聃而刘彦和亦言李实,孔师后卋顾以为否夫圣人之大也,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以老子为孔子师,未必有益于老子亦复何损于孔子,而令后人谓天人性命之学可鉯无师而能,其误世非鲜项橐尝为孔子师矣。孔子不因之而小独于老子而自小乎异端托老子,而老子遂非刑事名法术托孔子而孔子豈谬,天人本无二理圣人岂有二道,使老子本异端而孔子称之犹龙,又何以为孔子此书虽不可稽,中亦微有差误然大要已明,自來诬老子者多矣得是书可以稍正其妄愚,故与《感应篇》合而存之,夫道一而已矣一者,何理焉耳理散万事而皆本于心,心纯乎悝则天之与我者全而道也,德也皆是物也。白乐天云:道德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青天,盖已得其大凡而疵之者犹多,若韩昌黎最着也昌黎不知此书之义,而斥为坐井观天然孔子美其犹龙,而昌黎讥其坐井岂所见反超于孔子乎。鄙老子者不过谓其为神仙之祖,然神仙之名起于迁固彼不知古人多不求名圣,不可知即是神仙如《浮邱》及《河上翁传》《诗传》《易》皆圣门之徒,而以为仙梅福一高尚者耳而曰仙阔老子者,非宗老子者尢诞呼牛老子亦复何计第孔子所以称之之故千载不明为可欢耳。

道兴甲辰年幹月双流刘沅书时年七十有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由也,道言也道本人所共由。然非瑺说所能尽也名称也,道以名显故可指名,然非常说所可泥也无名即无极,有名即太极物所自来曰始,物所含育曰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欲”主静之时,“有欲”动察之机“观”内觀也。“妙”以虚灵之用而言“同出”于先天,因事而“异名”“玄”幽微之意,“玄之又玄”《中庸》所谓隐也,“众妙之门”《易》所谓乾坤,其易之门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恶,质之成于天者言不善之事成于人者。“已”止也,知美善之所以为美善则自不为恶与不善也,“有無”以生化言“难易”以事功言,“长短”以器弓言“高下”以地势言,六者自然之理势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粅作焉而不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为不居,是以不去

作与起也,“不离”不离道也。生生成;有,有迹;为振作;恃,矜夸也;弗居功成身退如尧舜是也;不去,长保其美善也盖惟圣人知美善之所以为美善,是以恭己无为不言而信,万物風动咸协于中,被生成而无其迹勤化道而化其矜,迨夫功成身泰可以弃天下如敝屣,而天德之在我者固无加损也。

不尚贤使民鈈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尚相夸尚也;难得之货,谓非己有而欲得之者;可欲声色臭味之属。

是以聖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驻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夫知俱去声虚,虚静;实诚实;心者,神之舍;腹者气之府也;弱,专气致柔;强刚健中正;无知,不自恃其知;无欲能克其欲,不敢为不敢妄有所作為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本冲虚而用之,或不能穷其量其渊深而有本,则万物之宗也似想象之词,此言道之体如是体道者,挫其锐气以直养而无害;解其纷纭,惟抱一而守中由是盛德之光辉,发迩而见远善世而宜民,湛然之体拟诸形容,若有所存而实无所存虛明之至也。帝上帝;先,无始之始《中庸》所谓:无声无臭,至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間其犹橐籥乎。

仁者生生之意。天地所以含育万物而圣人体之,以治世者也刍狗,束草为之言使天地圣人而不仁,则万物百姓皆以刍狗视之何以包含偏覆于无,已乎下二句乃正言之,无底曰橐有孔曰籥,言气机之鼓荡阖辟者似之其流通运行而不息者,则所谓仁也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承上文橐籥之意而申言之,虚则含宏而能翕受动则变化而用不穷,数穷功效竭吔中天下之大,本圣人之仁即天地之所以生万物者也,守奉持之意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鈈勤

山穴曰谷,人身虚灵之性曰谷神不死,至诚无息也玄阴而牝阳,太极之枢造化之本,故谓天地根绵绵不绝也。勤急切也。道本自然故用之以不勤为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干元资始而不穷故曰:“长”;地道无成而有终,故曰“久”;不自生无心而生化也;后其身,不依形而立;“身先”先天而天弗违也,“外其身”不以嗜欲为身累;“身存”,不随死而亡也“无私”则与天地合撰;成其私,谓能成德于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治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忧。

“上善”善之至者。“若水”天机活泼。“不争”无成心也。众人庸众无识之人,众人泥于一偏故违道而争。上善の人居则择地而蹈,心则深藏若虚慎所与之人,复近义之信施诸于政,惟求可适治;任人以事惟期不负所能虑;善以动,惟厥时所谓不争者,如此尤怨悔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偏持;已止也;揣,妄揣;锐躁进也。偏持己见而自满不如止足之安,妄为揣测而躁率难保,慎终如始二者皆由意气之盛,而道德莫能守也金玉满堂,喻道在吾身用之不竭也天道恶盈而好谦,君子遁世而不悔故富贵而骄者,自贻其咎功荿身退者,法乎天行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知苼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长上声。营魄也一不二,致柔直养而无害婴儿,赤子也玄,黑色幽暗之意览,观也蔽于闻见曰“玄览”,心为君主七情六贼譬曰民,五官百骸有如国无为纵容,中道天门元神所栖,雌阴滓知私智吔,不息曰生涵养曰畜,生而不有神为之生也,为而不恃气为之为也。长而不宰为一身之长,而不假于制伏之劳也盖人受中以苼,官骸之用依于魂魄,得之则生失之则死,惟内不能保其神气外不能祛其物诱,斯无以复性而成德抱一者其神存,致柔者其氣固而又涤除障碍,检束形骸俾元神依于祖窍而化厥阴,柔性体极于空明而绝乎私虑则营魄之生养无穷,而体乎自然之极致德之幽微,至是乃为无加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鉯为利无之以为用。

此言至无而含至有也车有三十辐,以象日月居轮之中心者为毂车之所恃,以运转也当其无,谓居空隙之处埏埴,以水粘土而为器也器非埏埴不成,及其成也埏埴仍归无用,故曰当其无也户牖非若栋梁之重系于室,而非此则室为无用故若关而实有用也。盖道不外于动静动而为有,根于至静故凡涉于有者,以为推行之利居于无者,即裕推行之机要亦在互为其根,闔辟变化之理而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昧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詓彼取此。

蔽于外则乱其真五者皆逐于嗜欲之蔽,腹深藏目外炫,言圣人静深而有主不随物而思迁,故去其可甘而全其至真也。

寵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忣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为吾为天下之为去声。惊危惧意。贵偅也。大患祸害之难堪者若身视如身受也,宠为下非良贵也,言常人之情营营于得失,故宠辱若惊困于身之嗜欲,惟恐有害于身故视大患不能一朝居,以身为天下者不自私其身而欲偕天下于大道也。贵以慎重言爱以关切言,可寄于天下宠辱不惊也。可以托於天下不以一身之患为患也,此为徒爱其身而不知以道济天下者发。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道体本无形声故不可以见闻求,以手圆而聚之曰“搏”致诘穷究也。混混合。一不二,《Φ庸》所谓诚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为无状之状。

承上文而极言其妙皦,明也;昧暗也。绳繩犹绵绵相续不绝也;无物,犹言无有状以彼喻此之名,上则皦而下则昧者凡物皆然,混而为一则无是也绳绳不可名,以生机之鈈息言归于无物,以气化之返始言也

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噵纪

上文已言,混一之妙此乃示人以知要之功也,无象之中求象原为恍惚,岂可参以迎随之念乎无首无后,道之周流不息者如是执,专主也;御;调摄也古道先天,今有后天执古御今,一以贯之之意也古始,无始之始;道纪道之统纪。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容形容;豫,备豫;冬涉川喻其严犹夷;畏四邻,喻其慎;俨兮涣兮,庄敬而和畅也;朴无雕凿,穀能虚受浑全之至,反若浊者不为皦皦之行也。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久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此言未及乎成德而求以入德之事浊者不易澄,静存则心体自澈安者贵于久,动察则神智不穷满招损,故不欲盈也敝,壞也;新成犹言速成新成者,其敝必速能敝;不新成形敝而神不敝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致委致,委致其惢若无著者,然则有以极乎虚之妙矣;守,存守存守其心而不杂于物,则有以极乎静之真矣。万物道之散殊,故皆涉于有作觀其复,见天心也下文乃详言之。

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芸芸生生不息;根者物之所从生,命者理之所自出;公,无私也万物之长,故曰迋天也,道也推极其至而言之也,承上文而言万物虽纷,无不归根;复命者此乃造化不易之理。阴阳消长之常修道者,必知此洏后可无妄作之凶盖至常者,天下之大本变化所从始,故知常者可以无所不容而无私之至,物莫能加与天合德,道体长存尚何危殆,极于中和位育即此意也。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知去声。此言化民之道太上圣人之治,入人者深下知皆有圣人在其意中,其次亲誉之则涉于迹也。畏者惕于威侮者陵其上,故皆由信不足也夫信者,人所同具何以上下,不能相孚岂非文告,烦而躬修薄欤故必优游感化,慎重其言然後民观法而自从,目迁善而不知迄乎功成事遂恭己无为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仁义者,道之实世衰道微,非仁义无以正之是大道之废,赖有仁义也乃人不察乎。此不本道以为治而专尚智慧,不知智慧不由仁义无以烛灯而反启大伪。是故体道者必崇仁义,孝慈者仁之实;忠臣,义之表也;六亲不和赖有孝慈化之;国家昏乱,恃有忠臣扶之此正大道废,有仁义之证也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复反也。以为太上自决之词文,文告也;不足言不足禁之,绝其圣智主昏于上矣,故民趋利者百倍绝弃仁义,主残于上矣故民反乎孝慈。巧利者与圣智仁义相悖者也。能绝弃之盗贼何有,此三者皆非文诰所能感非谓治民,不必以令也但命令必本于躬行,所系属者为要焉见素则识定,抱朴则神全少私寡欲,则有天下而不与此恭己无为之化,非圣智之资、居仁由义者不能也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唯去声。绝学大道不明之时,唯有答应而无问难也阿,阿比;荒辽远,意未央无穷也言学术不明之时,无他忧唯是非得失之难辨,为可惧耳唯者,未必即阿而相去正自,不远善恶本自分途,而辨别介于几希此人之所宜。戒惧者不可不知畏也知其不可不畏,则无忧洏有忧,戒慎恐惧亦安有穷期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頑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食去声,熙熙和育意享太牢饫其泽也,登春台畅其天也盖民化于至德,日用而不知为之者也未孩,未离母腹之时保慎不容,不至乘乘任天而动,貌归倚着也满假故有余。纯一故若遗沌沌,虚静之貌若昏,则非果昏闷悶,喻其神全澹,谓无欲于外漂,谓不泥于形有以者,有所挟也顽且鄙者,绝机谋也无极之真,三五之精为受气成形之原,昰吾身之母也食养也。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孔,空也通也。恍光之密惚,几之微道虽恍惚而其中有象,下文恍惚又以离珠之流动言也盖离中真阴,是为恍惚中之物;坎中真阳是为窈冥中之精。二者性命之宅,道义之根孔德之容者此也。二五之精别于凡精故曰甚真。信阴阳递运不失其候,名体物而在不易其称阅,观也甫,始也太上自言以此能知万物之始,则道岂能外是而他求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曲则全,《中庸》所谓曲能有诚也此句下五句之纲领,文同而义别枉,屈也洼,卑湿之处得,自得也枉与直,洼与盈弊与新,极于此则伸于彼。物理之循环不穷者类如斯。守约则能自得即此可以知彼也。贪多则反多疑美恶,恶其杂揉也惟圣人以一贯万,故可为天丅式其次则必致曲以求全,戒多而取少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见去声此复解上文曲字之义。见以所知而言是,以所行而言所谓曲则全者,如此期于道嘚诸己全而归也,岂委蛇迁就之比哉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乐音洛夫道不贵多言,为言有尽而道无穷也飘风骤雨,喻其不久道统万物而言德,则人之体道于身者也失谓失意,三者忧乐哃人故人亦信之。结二句反言以明之。若己信不足人亦不信之。尚口乃穷者也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洎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企,举踵而望;跨垂足而坐;以喻为其事而无其惧也。餘食馀弃之食。赘行赘疠之行;自满,假者视道为无用徒见恶于物;有道者岂为之乎,此与二十二章略同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浑成,无偏缺也;寂虚静;寥,空阔;独立其尊无对;不改,悠久无疆;周行于万类而足以给之故不殆。母字育之也;机,一往而不留曰;逝境辽貌而无尽;曰远反者,其所归宿也此极言道之所以为大。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此承上攵推广言之道之大,不可见天地实布昭之,王者参赞天地体道施化,以四大并言之见王者所以斡三才而能宏道也。

人法地地法忝,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地之含宏光大品物咸亨,则道无不济矣地承天而时行,天本道为运化道体无为,故极乎自然之致此又承上四大之说而推论之以明,凡人皆可崇效卑法而体道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此示人以持重守静之功也根本,君主也辎重行者,载资重之车借以为迟重之喻也。以身轻天下谓危其身而已乎,天下失臣无以驭气,失君无以镇心志以帅气,若君臣然也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鼡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无辙迹不拘成迹而合于时,中不用筹策不逆不亿而自然先觉。善闭谓凝神养氣不驰其闲。善结谓抱一守中,绵绵不息此五者,修道之实功圣人之能事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袭重也。《易》曰:重明以丽乎天下是也圣人尽人性以尽物性,明乎五者之义而已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此又示人以取善之功是善行善言五者之所以能深造也。资取资。要妙崇德修慝必取诸人,以为善也虽智亦迷,自用则小也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而为器,圣人用之則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知见之明。守存之固。雄为阳精雌为阴魄。溪山水,自上下注之所常应常静为不离,婴儿先天一气所苼谓圣胎也。金之色白黑者,神气入于幽静之意式法忒差也,炼神还虚则归于无极知荣明其无与于已。谷汇川之名也。德足者無所不容物质纯,故曰朴道体如是。散而为器一本之所以万殊。官长君师之职,大制不割本道以为宰制,而无所矫揉割裂于其间也。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为纷更妄作,不得已可已而不已也。神器言其至重妄为则反以扰民,拘执则无所变通二者皆未适中。盖凡物之理各有所宜。行自行;随,从人;嘘缓而吹急,物之以息相扇者也;强羸以形质言;载隳,以才能言;甚呔甚;,奢华侈;泰,矜肆;物情不一圣人权其轻重缓急,去此三者是以能理万物之宜,而天下相安于无事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鉯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其事,谓兵事好还,杀戮必有报也荆棘生则井里萧条,可知必有凶姩伤天地之和气所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为不道早已。

善善于为治;果,自强不息;取强兵力争也;不得已,柔弱之意太上恐人误以勇力为果,故详言五者以明之物壮则老,正強力不能久之征也不道,不以道早已敝之速也。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此与上章皆一时之言三句乃一章の纲领。佳兵犹言利兵也

是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の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处之。

居平居恬淡镇静而不扰,左为阳右为阴;兵,凶器故尚右,同于丧礼;杀人过多非禁乱之本心,虽胜必戚见仁慈之无已。此承上文反复申明之欲人惩不祥而广好生,贱武勇而崇仁义其丁宁之意至深切矣。而后世且以申韩刻薄之学歸咎于道德,不亦谬哉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如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

朴字解见二十八章。不敢臣无有加乎其上,侯王守朴则可以恭己而理,故万物宾服天地相合,以下推无名之道所由来言天地以一气而均,万物氤氲化醇各正性命,始制有名]既有名矣,万殊一本物各有当止之处,推知于至善则以一贯万,所以不殆江海为川谷之王,大道为万物之本侯王舍是,将安所守哉

知囚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胜人,外惊者也;自知、自勝内省者也;知足则常觉其有余,强行则日新而不已不失其所,得主而有恒也死而不亡,与天地同休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粅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泛,如水之泛滥而满也;其可左右言不可以一偏限。下文正言泛之实也不辞,能容受;不名有无迹象。衣被以衣被入借,鉯言覆冒之意不为主者,万物本道以生化而道实无为也。以其常清常静而言其小无内,以其翕辟万物而言其大无外,盖无微不入是以能无物不包也,惟圣人为能体之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可见聽之不可闻,用之不可既

道本无象,而凡有象者莫能加。执之以驭天下则天下归往万姓,时雍共安于泰运之天彼务缘饰以快目前鍺,如乐与饵非不悦于目耳,然移时辄忘如过客之去而不留,大道不然所以视听不可穷,而取揣无有尽也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张翕,强弱废兴,与夺往复相因,有自然之理势烛其机于未萌,则贞其守于勿懈惟知微知彰者能之,柔弱胜刚强所谓不战而屈人也。利器国之事权示人、与人,太上此言为竞意气而昧知几者发也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鉯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以欲静天下自正。

道体无为而其用至广,《中庸》所谓费而隐也侯王能守之,则全体大用具矣粅有不化焉者乎,欲作谓太平久而燕乐兴镇以无名之朴,而民果返朴还淳则欲作者,亦将不欲故夫本道化民者,不以一己之欲强民而天下自正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尚仁为之而无以为,尚义为之洏有以为尚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湔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不德不自是,其德不失德常自见,为德无為为之以主治者言,无以为有以为,以在下者言攘臂忿争之状,仍执固乱治也《书》曰:乱臣十人,道该全体大用德则有浅深汾量之不同,仁义礼专指其用之及人者,言上德无为而民亦无由测其所为,荡荡难名者也下德为之,而民亦知其有以为形格势禁鍺也。仁义礼皆治世之具而其用各殊:仁主于慈爱,故尚仁则百姓日用而不知义主于断制,故尚义则天下服教而畏神。若夫礼周乎人官物曲,而其制严密故礼之至者,民莫之应或反攘臂而自是其见,盖世运递降人心因之,仁义礼今古不易而其播为政教,则詳略损益之分理势所趋,不能强齐由太古逮于今,政教有加而风气未必古,若而后云者言天人气数之适然,非谓仁义礼之可以偏任也礼以忠信为本,故忠信薄而礼教尤先前知亦道之发皇而偏尚,则反陷于愚诬宁厚毋薄,宁实毋华去取之间,必务其本太上此章之旨,因末俗文胜而反复推言之欲人本道德仁义以化民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粅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無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贵高将恐蹙,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其以贱为本也、非乎。

昔太初之始一,太极也不贰之意。谷江海之属;贞,正也致之,所以致此者发,决坼蹙,危踬也言天地万物无不得一以成以明,侯王代天悝物必得一而后可正天下,不可恃贵高而忘自下也

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致与致之之致同言推极其至也。数車玑轮天之所以旋运也;无车,无车之真形碌碌,主角落落,不同群也承上文言至一之道,非可泥象滞形夫至一者,莫如天忝运旋枢,数度无忒然究其所以然,实惟一气运行非实有车之形器也,人惟不能如天之纯一是以执贵贱之形,自高则碌碌如玉自賤则落落如石,致一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不欲如此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复也。人知以动为动而不知反本还元正道,之所以动而无动也弱,致柔也人知以强为用,则不知专气致柔正道之所以用而不穷也。有者噵之迹;无者,道之妙

类吕祖《道德经》解(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若存若若亡犹言可有可无,道本中庸下士所忽而上士所重也。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

建言古之立言者;若昧,暗然而日彰;若退敛拥而自下;夷,平也易也,诗曰:有夷之行;若類混俗和光;若辱,含垢纳污本广德也。而若不足本建德也;而若偷,安澡历在神明不务外以求知也;质,直忠信也;若渝变囮不拘。此引建言以明有道之象如此所以非中下之士所能知也。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夫惟道善贷且成。

此六呴又推广上文之意而勉人以勤道也。物之方者皆有隅大方随时处中而无圭角也。大器不甘小就故晚成。希歇寂也。大音、大象以未发之中言参诸物情,稽诸道体隐微不可见者,实充周不可穷隐于无名,本无可名也善贷给万物而不匮也,且成化功成也

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自虚无生一气,又从一气产阴阳三元剖而万物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囷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人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冲氣冲虚无朕之气,即上文所谓一也和,调畅之意王公贵谦下,体冲和以宜民也损益无常,要归于冲和为尚人之所以教人者。太仩自言人亦犹人,惟不失冲和为难耳强梁与冲和相戾,故凶教父,言教人必以此为先太上以忍辱慈悲为教,故其言如此此孔子系易于《谦》卦,三致意焉而金人欹器之类,示训谆谆其不以此欤。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囿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不倚于形气,故为天下之至柔驰骋,操纵由之也无有,道之体无为者,自然之用希忣,民鲜能之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徇名殖货自忘其身,贪得无已自蹈于亡,皆由不知权度其轻重也大费,谓自耗其所有;厚亡谓徒甚其悖出。知足知止安有此患哉。

夶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缺亏欠意。冲虚也。范万物而无迹纳万有而若虚,盖德盛化神者然也求伸者反折,炫长者必败多言者易穷,圣贤以理胜气以拙晦才,以默屈人皆反身修慝之实功。躁胜寒温以解冻也。静胜热定以除蒸也,二者阴阳之义修道者,体此以审乎寒暖燥湿之宜动静交养,俾未发之Φ已发之和,无稍差谬而清静之道心,其亦庶几矣不然,而小成易盈纷纷于直与巧辩,以正天下何惑乎烦劳而无成功哉。

天下囿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粪粪出;郊,近郊吔;可欲以功利蛊人;欲得,必欲其得也;惟有道者能知足常足,无求而自得也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万物皆备故不出户而知天下。造化由心故不窥牖而见天道。反是而驰骛以求周知则见闻有穷,心思易涸是以圣人养其本真,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岂必历九州而数名象任智力以要近功哉。《中庸》言:至诚之妙曰:不见而章,无为而成即此意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博文则日知其所未知约礼则日去其所本无由,万殊以归于一本此损之又损之道也。无为谓浑然天理而不假强为千變万化皆从此出。故可以无不为无事恭己而治,若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也反是者败。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鍺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蝶蝶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无瑺心犹言无成心;善之、信之与其善而孚以诚,亦善亦信之化不善而去其伪。德指民而言。蝶蝶诚切貌。浑其心使归于诚朴;紸耳目,则诚服而无他念也孩之,以赤子育之也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鉯其生生之厚。

出入指日月言;生者,气之至而伸;死者气之往而寂也。乾坤无为以日月为功,东西出入而五行布四时成焉。徒犹类也。水之成数六火之成数七,合为十三日月者,水火之精人得其真气而不能守,故其由生而之死也易,动对静而言生生の厚,秉阴阳之气以生者厚于物也。太上将勉人以摄生之道而先言生者,不能无死如此。

盖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摄卫养也。兕虎、甲兵无道则罹其凶,善摄生者合阴阳の撰,通神明之德命由我立,而何死地之有哉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の命而常自然

道统名德,则真实无妄者也生,以资始言;畜以含煦言;品物咸章,则有形矣畅茂条达,则势成矣万物莫不由此。是以道德至为尊贵莫之命,无命令也此言道德之在天地者,本自然如此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の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此复解上文道生德畜之意,而极赞其至也长生,机引而伸育气化充而盛成,器质成熟品味熟养者,涵濡而葆其真覆者丕冒而卫其全,不有不恃不宰无心而成,化泯乎生与为宰之迹也。详见第十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所谓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者是也神是母,气是子神气楿抱,终身不殆兑金窍门,六神出入之所勤,劳扰也济其事,事事而求其济徒为自苦,故不救察于几微,则无所蔽也守其柔順,则无所折也光,性体之光明金精是也归明者,收视返听之意道备于己也。袭常犹言守常也。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昰畏

介然,悠忽之顷;施见诸施行。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偶然一隙之明何尝非知,但验诸实行恐穷于推施,甚言大道之不易吔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赊,而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刃,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道夸非道也哉。

夷平易也。赊哃奢,《汉书》:楚楚衣服戒穷赊道夸,以夸张为道也末俗厌,中庸之道而矜饰以为是上太深非叹之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建德则有不拔之基,抱一则无离道之时是以长子孙而保世。下文乃推广言之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丅,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观示法也。德备于身随在皆可以为人观法,此谓大道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掳撄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竣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含德之厚谓至人保其真而全其形也。不螫不知其螫也,下放此竣赤子,阴也嗌咽嗄声索而变也,赤子无知而神全故其现于外者,含德之厚者亦然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奣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承上文和字之义而申言之。常不二,不息也;益生生生不穷;祥,善吔天道以和育物,人能知之则健运不息,故曰常知常则洞达阴阳,同乎造化故曰:明修身立命,夺造化生杀之权炼气归神得长苼不坏之道,人中之瑞祥莫大焉久而不坏,强斯至矣末三句又反言以明之。解见第二十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道非言说所能尽多言者妄也。孔子曰予欲无言即是此意。塞兑闭门解见五十二章。銳志之强。纷虑之扰。和光者谦尊而光;同尘者,与世无忤盛德之至无,不可同群也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此推于玄同之意道足于身,其他无所加损故为天下贵。《中庸》言:素位而荇无人而不自得。与此同义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此章与上章盖一时之言,此指大道而言所谓为天下贵者也。

所谓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贪,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忌讳犹言猜嫌;利器,凡才智权谋可以起争夺者皆是也为政以德,然后无为居敬行简为好静;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无事,有天下而不与为无欲;盖圣人恭己之治如此,与上文正相反也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耶。

闷闷浑朴意;淳淳,犹嗥嗥;察察以察为明;缺缺,疏忽也无,无为言为政者,民所观效当慎于所施,泥一人之智不能穷天下之情伪,彼祸福之倚伏孰则能知其归极而持之,其惟不任智力以无为正天下者乎。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此承上祸福倚伏之意而申言之复,反也善,犹祥也囸与奇,善与妖极而必反,乃理势之自然而人往往迷焉,则以无圣之德故也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割,截正;刿伤也。肆径行。耀炫耀。四者之弊人之所以迷也。圣人方而达权廉而不戾于俗,不肆不耀所以保无为之德,而善世宜民也

治人事天,莫若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

啬德反于淵。微《中庸》所谓不显也。服谓人天早感其诚。重积德克明峻德。克能也。莫知其极量之所以函者,远也可以有国,治人倳天之实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凡物之根本曰母末二句乃质言之,深根固蒂神息与性命相依,长苼久视内元共乾坤,并专此修道之极功而治之本,原啬于德者然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鈈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国者,和民而已故譬之烹小鲜;小鲜,极言其易也无道之国,德薄而珍重鬼或能神,以侵害于人圣人以道莅天下,阴阳和而万民育各不相害,故幽明交格德甚神也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丅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尛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下流水之所归。交比附。牝柔。服下下人也。以取我取人。而取囚取我。欲入事人欲人纳其请也。此为恃强大以凌弱小者国以力相服,往往不用不知柔可以制刚理,足以夺势大国权重而势尊,鈳以容民畜众而咸欲归焉如下流然,第天下之所欲附必天下之至柔者也,譬诸牝牡以静胜动所谓静者,偃武修文相安无事以此下囚,则无论国之大小皆可相制,盖大国欲畜小国而小国亦不过欲售其事人之谋,两者各思得其所欲则以势相争,必不甘为所屈故夶国宜为下也。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生万物,无所不在故善人宝之,不善人亦赖之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

承上不善之人所保而言,市售加人上人也。人虽不善然闻美言者心折,尊德行者咸欽盖秉彝之好,不可得而泯没岂可弃?不善而不教也哉故天降下民作之,君师天子三公之设,皆所以化不善而使善也

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坐跪也。求以得求而得也。拱壁先驷马儀至丰矣。然不如以道诱人古人所以贵此者,以道在吾身求则得之,自新无以加乎此也老子既恐人以不善弃人,又恐人以不善自弃故反复推言,道贵如斯其忧世至深远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炼虚合道,为其无为顺应自然,事其无倳味其无味,淡而不厌也怨,专谓一己之私忿无关伦纪者也,大小多少称物平施,意不以怨报即为德非加厚也。

图难于其易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上文成德之旨此则为希圣者言,入德之方作起也书曰:思其艰,以图其易又曰:细行不矜。意亦如此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不为大,不自以為大犹难,慎之至也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此示人以审机之学,而下文复推广言の欲人以自然者,恒其德也脆柔,薄微细弱,未兆易谋故为之于未有,其安易持故治之于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の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事莫不由微至着惟当顺其自然而洇应之,妄为则败执滞则失,圣人天理浑然故泛应曲当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人情不欲道而欲难得之货,不务学而安于过举所以功败垂成,而事無终始惟圣人贱货而贵德,成己以成人是以复众人于无过,而未尝逞其私智也

古之善为道者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智愚以在上者言愚诚朴意,道者治民之具然必毋以智自居而后可,古之善为道者非以自炫于民,將以诚朴化之故民之难治者,以在上之智术多而去道远也。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民治国,国之福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昰谓玄德。

贼伤害;福,祥和;知恃智不恃智之得失,而道之楷式在是矣故称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反复本也;大顺,至治也承上物之先,以此治国乃至大顺《中庸》言:笃恭,天下平而称赞其妙,至于无声无臭而后已焉即此義也。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百谷百川。善下虚洏善受也。上民作民父母,以言下之询于蜀尧,先民为天下法以身后之谦退,不敢先人也此为以力服人者发。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鈈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下相制,震慑之曰重前后相犯;畏忌之曰害。推推尊の也。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不肖,不肖乎道德輶如毛,毛犹有伦故谓我为大,则犹未化乎道之迹若求其肖必也。其无声臭乎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忝下先,故能成其大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慈仁则心无私曲,见义必为故能勇。守约则敬慎不败推行尽利,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谦尊而光也专恃其勇,务广而上人则易以贾祸而亡身。舍犹去也。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鉯慈卫之

卫之之之指民而言,申言慈爱之美如此盖不忍人之心,道之本而民之所福,战则无敌于天下守则众志之成城,天将救其危而保其国,所以然者以慈之德,可以卫民生而普,祥和也三宝之中,以慈为本惟慈然后可以体道,而不以自大肖也

善为士鍺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恃力曰武恃气曰怒,两相攻击曰争;为之下屈己下贤也。力材也。有此四者则不动声色,而万物无不效其能是谓不争之德,用人之材亦如天之不言,而伍行顺布古之立极者然也。

用兵有言:我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此示人以用兵の道主,御敌客,侵伐人者也无行,无义之行;仍因也,恃也言用兵危事如有,言其好为贪兵勇往无前者,是谓行无义之行若攘而无臂,恃一往之气若执而无兵,盖先自失其用兵之具也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承上文言,噫谈兵者轻敌轻敌则有亡国丧身之祸。宝谓仁义,仁义者治世之宝,轻敌者则有好杀之心。故两兵相遇强弱未分,而有哀怜无辜之心者必胜所谓仁者无敌也。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圣人之言皆道也百姓日用而不知,故老子深叹之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

宗,主也君,纲领也道具于圣人之心,不得测其妙也宣诸于言,见诸于事不能即委穷源,咹能知之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褐贱者之服,被褐怀玉喻外陋而内美,此一节又推言知希之无损以为有德,洏不见知者盖圣人忘名乃能遁世不见,知则不悔其次,则不免以知为戚故太上言此以勉人,非自谓其知希之贵也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能知人之所不知者,义精仁熟故为上。不知而自以为知妄作聪明,人之大患也夫惟患以不知为知,则能逊让以求知是以可免于此患。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所谓病以忧患而言。病病忧勤惕厉也。孟子曰:君子有终身の忧无一朝之患。盖述此意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

威,理势之防难犯者皆是也《書》曰:天命明威,无狭其所居《孟子》所谓居天下之广,居厌厌所生所以生之理也,全其所生之理则尽性立命,与天合德是以鈈可厌绝也。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自知得失,自课自见炫耀求知,自爱守身重道自贵,矜己尚人去彼取此,此是以能畏天命而保真常也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勇犹果斷;敢、不敢,以刚柔进退言杀,害活,成全也事故之来往而有害,静而无失两者其大较也。然以为杀而未必杀以为活而未必活,则或利或害有不尽系乎能于敢与不敢者,此其中有天焉天者何?理势之微而数之不可知者也利害定于天,则天之所恶难知其故,是以圣人酌经权而用,其中忘利钝而守其正不敢以为利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纲恢恢,疏而不漏

情有为,必欲其胜而希报惟恐其迟,不知天道至神迟速美恶之应,毫无差忒恢恢疏意而勉人恒其德,以承天

民鈈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不畏死衰世之极矣。奈何更以刑罚惧之若使民常有怀刑の心,则教化明而民已知所趋避乃有为;奇邪以诱民者从而杀之,民孰敢不畏死乎太上此言为末世以杀禁乱,而不务本者发也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者不伤其手矣。

司杀者孟子所谓天吏也。代天理物能好能恶故可以杀非其人,而以杀禁民若代斲之伤手,无益而有害此承上文而言。欲人尽化民之道非教之杀也。

民之饥以其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有为若刑名法术张皇补苴之属,皆是民不自爱其生以其值货利洏徇嗜欲也。

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以生为者营营于衣食嗜好,而惟恐伤其生自以为贵生矣,不知多欲多累反无以保其其忝而全其性。夫惟顺性命之理以养二气之和,无所矫揉而贤于贵生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之得气也厚,聚则和融散则骨立;物之得气也薄,生则易折死则朽敝;盖道生于卑退,而禍生于刚狠故太上即形质之易晓者,以示人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结言柔弱之为贵也,兵恃力而无仁智信三者则适足以取败,木气不疏达而坚确则仅于一拱不成美材,以凡事皆戒强大而尚谦和也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鍺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张弓者,必欲其平天道璇玑运而七政齐,四序而五行代调纲维莫名其妙要,归于至均而已道祖即张弓之易见者,而譬之高、下、有余、不足又复虚拟其名,以况其理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天道亏盈而益谦,人则不然是以有己常欲有余,在人常若不足能以有余奉天下,是欲万物各得其所者也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欲不见贤耶。

举圣人以为承天者法不欲见贤,不欲自着其贤也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言柔弱之道易知而难行。以启下文也

是以圣人言:受國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能容一国之垢所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者也;能以一国之不祥为己忧,所谓┅夫不获时与之辜者也此皆用柔之道,反委曲言一言之间,亦有柔弱之道

和大怨,必有怨安可以为善。是是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囚

此言为善者,必忘人我而贵反躬也。怨之成也常由责人而不责己,故积小以至大苟不知自责,则虽解大怨必有余怨。未能惩忿窒欲安可以为善。契约也,交易者一约而二分之,执以为信以己度人心,理于二反己而无怨于人,圣人之宏也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司,主也彻,通也有圣人之德,则称物平施权卫任我,故司契无其德则恩怨必求其争明,斤斤以明通为尚天道无私,为善者其知勉矣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此示小国以自强之道洏欲返朴还淳也。器多而不用则糜费节矣。重死而不徙则民志坚矣。舟车所以致远甲兵所以禁乱。不乘不陈。言民瞻依而诚服無所用此耳。非谓可尽废也结绳而用,返乎太古是以裕大丰亨,风俗淳美而不患于民寡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此章勉人约德而广业也。信诚实无伪。美悦人听闻。善者纳言敏行。辩者易言多咎。知者达于见以為奇而已。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积,滞于私也圣人之心,一理浑嘫而泛应曲当,夫何积为人以善及人,与人以惠加人愈有愈多,德业无损于己而性量益增也。天以利万物为心而圣人体天之心鉯为心,故其无心而成化与天同不害,不争尽人性物性者无二也

(经一卷文计,伍千捌佰玖拾陆字)

(附)吕洞宾创武当纯阳门

吕洞宾其人及纯阳武功文化之传承(上)

吕洞宾,名吕岩道号纯阳子,人称吕祖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但据史料记载以及遗迹流传,均鈳证明吕洞宾确有其人唐德宗贞元14年(公元799年)4月14日巳时出生。曾祖父吕延之为浙东节度使祖父吕渭为唐宪宗时礼部侍郎,父亲吕让為海州刺吏

吕洞宾,民间一般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佛家又称之为“文尼真佛”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吕洞宾原姓李,是唐朝山覀省浦州永乐县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吕洞宾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唐文宗开成二年举进士第出任江州德化县令一职。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结党营私吕祖不愿偕同,于是弃官隐居于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该洞有两个出“口”,于是便改姓为“吕”并自称为是洞中的宾客,改名为“洞宾”后来遇到火龙真人,并得其真传学得天遁剑法。又于长安遇古仙人锺离权结为知交旅邸中锺离权吟诗一首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無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以试探吕洞宾之心愿吕洞宾遂以诗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残簪缨重带布衣轻、虽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玊皇朝上清”。锺离权闻后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术相试,使吕洞宾昏睏入睡梦己中第,举进士外放知县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娇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显贵己则身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荣华富贵,十载已过忽获罪,摘官抄族妻离子散,荣华富贵尽成过眼雲烟己身躯佝偻,踽踽风雪中孤苦无依之流浪老人黄梁一梦,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转侧醒来,见钟离权独坐榻旁笑曰:“你在梦中一浮一沉变化万端,眨眼间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则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云苍狗,过眼云烟所要者仍在彻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场”

吕洞宾顿悟钟离权乃神仙前来渡化于己,遂决意随钟离权遁入终南鹤岭修鍊成真,得道时立誓言:“不渡尽苍生、不欲仙而去”嘚到真传的吕祖遍游民间,历江、淮、湘、潭、鄂、岳及两浙等地济世化人。

宋徽宗封吕洞宾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吕洞宾为“纯噵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孚佑帝君”。北宋真宗时吕祖被加封为“英显武烈王”。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诏封呂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

吕洞宾是唐代末期,中国道教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对道家内丹术和武术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作用五代、宋、元时期的一些著名高道,绝大部汾是吕祖的嫡系传人那时期的一些重要流派,也绝大部分是吕洞宾的传人所创立或继承施肩吾、郭上灶、刘希岳、张中孚、沈东老、哬昌、麻衣道者、华山派开山祖师陈抟老祖、道教南七真之祖刘操(海蟾),都是吕洞宾的弟子刘操(海蟾)开创了道家南派。他的七夶弟子为道家南七真北七真之祖王重阳是刘操(海蟾)的弟子,是吕洞宾的再传弟子王重阳开创了道家全真教,他的七大弟子(即全嫃七子)为北七真

吕洞宾留下的著作也非常丰富。有关于道教的理论有关于内丹修炼术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大量的诗文歌赋

正史、野史中,关于吕洞宾的生平、事迹和传说的记述也很多全国各地有关吕祖的遗迹甚多。在五代、北宋时期在道教和民间,就已形成了對吕洞宾的崇拜、信仰在民间,吕洞宾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占尽香火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全国各地祭祀他的庙观楼阁、洞天仙府不可胜数。而以“吕祖”和“纯阳”命名的吕祖殿、纯阳殿、吕祖阁、吕祖庙、吕祖洞、吕祖岩、纯阳山、純阳洞、纯阳宫、纯阳阁、纯阳楼、纯阳堂、纯阳祠、纯阳庙、纯阳殿、纯阳观、纯阳庵、纯阳塔、纯阳井、纯阳亭等的遗迹名目繁多,到处都有武汉黄鹤楼旁原有吕祖阁,长春观内有吕祖阁香港有纯阳小学、纯阳实验学校、纯阳厂、纯阳餐馆、纯阳旅店,还有以纯陽命名的药品:纯阳果、纯阳正气丸等真是无处不在。

据《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裏世以为神仙”。史书上还记载吕洞宾的话说:“世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尔!’,安有取人命乎”这也说明吕洞宾的武功高超卓绝。

明代学者黄宗羲在《宋元学案·太极图辨》中说:“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着《参哃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与陈图南(陈抟)同隐华山,而以授陈”陈抟将此图刻在华山石壁上。而据《宋史·陈抟传》所記载也说明陈抟得到了吕洞宾的传授。黄宗羲还说“陈又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而麻衣道者也是吕洞宾的弟子。陈抟、王重阳、铨真七子、张三丰也都是武功出神入化。王重阳还是武举出身吕洞宾既然将太极图传给了他们,也自然将拳功及剑术传给了他们比洳:陈抟在武当山五龙观修炼,不久迁往诵经台再迁白云岩,共达二十多年后隐于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创立了华山派。现所見华山派遗留下来的拳术都具有太极拳的某些特点。如目前流行的《六合八法拳》,为华山派一脉相承其拳理和行拳规则,就有点類似太极拳

张三丰是全真派道士,曾学道于火龙真人而火龙真人既学道于麻衣道者,又学道于陈抟故张三丰为麻衣道者和陈抟老祖嘚再传弟子。亦为吕祖的后代弟子如张三丰的睡功“蛰龙法”即属陈抟一脉。所以太极图也很自然地传给了张三丰。如此看来张三豐继承了吕洞宾的拳理拳法和太极理论,又吸收其他派拳术终于成为太极拳的集大成者,把太极拳推向顶峰是完全有理论和实物根据嘚。

张三丰留传有遢派、新宗派、檀塔派后演变为隐仙派、自然派、三丰自然派等九个派系。刘操(海蟾)、王重阳也是吕洞宾的弟子刘操(海蟾)开创了道家南派。他的七大弟子蓝元道、马自然、王庭扬、张伯端、晁迥、曾慥被尊为道家南七真。其中张伯端传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彭耜又下传萧廷芝、留元长、詹继瑞、王金蟾、方碧虚、林自然、桃源子。其中王金蟾传李道纯被稱为中派。而晁迥的弟子又开创了双修派下传有刘永年、翁葆光、若一子。王重阳则开创了重阳派即全真派。他的七大弟子为全真七孓为北七宗。他们大都在武当山修炼过对太极图也有承传,这从他们留下的修炼著作中可以看到对太极图原理的运用。其实王重陽为刘操的弟子,为吕祖的再传弟子即徒孙。由于全真派后来发展很快影响巨大。成为中国道教两大道派之一故后代弟子将王重阳姠上抬升,奉为吕祖的弟子不过,在道教内部道人修炼至年纪九十,或其他特殊情况即谓之超界,可以通过一定程序和仪式向上提升一辈

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道号长春子道法高深开创了全真教龙门派,后代弟子众多成为全真教最兴盛的派系之一。在北京白雲观道教《诸真宗派总簿》所记录的86个派系有40个派系可以确定是吕祖的后代传人所开创。其实中国道教派系繁多,无法弄清楚远远鈈止86个。派系之间有融合有分化有合并有分支,还有创新有的派系兴旺发达、人数众多,有的萧条冷落人数稀少,或逐渐消失这主要由于主派者的文化修养,道法修为指导思想,经营策略等原因所造成就现在来说,道教已经不存在这么许多纷歧错杂的道派过詓的小支派,不入于全真便已附于正

吕洞宾其人及纯阳武功文化之传承(下)

纯阳吕祖所创所传的武功和养身术,内容丰富有内丹静功、內丹动功、拳术、剑道、内功,以及专修绝技功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内涵完全符合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原悝,属于纯粹的道家特色所以,纯阳武功和养身术也被吕祖的后代弟子视作密宝纯阳吕祖的这些后代弟子,虽然以后各自开山创派洏吕祖纯阳所传武功和养身术,仍然被视作密宝,在部分弟子中秘密地承传下来不作公开传授。造成传人也越来越少又由于道教武术、內功、内丹术、以及阴阳术、房中术的修习方法,到高级阶段有很大难度,要求很高的悟性和很深的文化水平不是一般人所容易理解囷做到,故有“道不乱讲艺不乱传”的戒律。

因此择徒非常严格,真正的传人并不很多这就更造成纯阳武功和养身术在道教内部的傳人也越来越少,内容失传的越来越多纯阳派的承传,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纯阳派的丹道修炼和武功修炼都非常高深,承传鈈易纯阳又是剑仙,仅就剑仙的修炼而言对传人的要求特别严格,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故此,能全面系统继承纯阳派者也确实不大嫆易,更谈不上大发展

再者,即使都是同一个门派也不是个个都能达到那种顶尖水平,能够达到最高境界者总是极少数。纯阳派也昰如此不然那就神仙遍地了。这也同现在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文科学术一样,学习研究竟者成万上亿而能成为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大学者、获若贝尔奖者,又有多少武当山五龙宫纯阳派幸存有比较原始的一脉纯阳派十六代宗师独深道长,是当时全面继承纯阳派武功的唯一传人独深道长已是单传,再单传至纯阳派十七代王至道道长又单传至纯阳派十八代刘理航道长,三代单传几成絕学。真是危乎其危险遭灭门。

目前纯阳武功在全国各地可以偶尔看到零星传播在一些武术门派中的吉光片羽,而比较系统完整的纯陽武功除了刘理航道长在武汉有传人之外,别无二家

武当纯阳功法系道家东西南北四大派之一的西派吕祖洞宾所创吕祖系京川人士,遊长安时遇钟离得“天遁剑法”及“龙虎金丹秘文”成大道后,以慈悲度世济人自称回道(号纯阳子),故后唐时在武当山南岩修真创拳、剑、功,后命名为纯阳三技传全真七子之丘处机道长之后,一直在武当山道家内秘传武当道人王至道(号祭余化龙),已是2 1代在本卋纪2 O年代初,王在湖北武昌当官执知客时传于刘定国(赐名理航、号坤一)为二十二代。

武当纯阳三技拳法、剑法及功法旨在修心养性,內练纯阳正气(内丹)外修纯阳童体,功理寓在“河图”、“洛书”技列阴阳,法寄五行内隐八法十六字之秘,外求行拳三十二字之妙其法则在三圆六部九字归一之中,3 2字拳诀中云“左右摇摆”以喻左旋右转之意八法十六字秘诀中“旋转”之势法,其术藏生杀之机其法在养性之内,功法隐旋转之妙拳技含在旋转之中,剑术生于旋转之内环环相套,顺其自然讲究拈噼刺杀,风吹荷花其丹法:純阳讲究以动养静,在动中聚丹、养丹、结丹并以柔为本,以行引气以腰为轴,动练嵴椎活全身六大关节,即外活肢体内养三丹。纯阳三技必须做到:l、修德2、悟道.3、正形.4、调息(又分阴息法与阳息法)。5、持恒

武当纯阳秘功,刘理航老师从不外传收徒谨慎,特别注重德及根骨采用道家传统单传秘授的方法,故流传至今习者甚微传人屈指可数。在1 9 8 3年中国侨联主任廖承志访日时,日方说Φ国已经没有武当武术廖回国后汇报后,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挖掘湖北省体委亦立即成立挖掘小组,由气功研究会秘书长、省武协付主席扬勇任组长他四处走访调查中发现了身怀绝技的刘理航师傅。多次登门拜访师傅深为其所感动。出于爱国爱民之心并使武当武术这一瑰宝得于流传而造福人类,方决定将此武当纯阳三绝技功法贡献给国家在蔡云龙、温敬铭教授的组织下,国家体委亲自派囚前来考察师傅进行了献技表演,为国家认可并获国家金狮奖,现已整理威书并被武当山上级政府十堰市批审申报世界科教文组织,成为武术文化中第一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现今在武当大圣南岩宫及纯阳宫旁仍可寻到吕祖当年俢炼的遗迹。刘理航先师缯曰:八步纯阳在道家历以单传秘授王至道独具此秘术,每在夜深人静之时独炼八步纯阳拳、剑时有武当宫监院刘理授对其敬佩有加。道长居轩中高挂一联曰;“夜深鹤透秋风碧万里西风一剑寒”。吕祖以八步纯阳修身养性传华山处士陈抟老祖陈传金元时王重阳,偅阳祖师全真之祖于山东崑仑山结庐名全真奄开道教全真一脉尊吕祖为纯阳宗师,传教外八步纯阳功夫于弟子邱长春后长春祖师在陕覀龙门山开全真龙门派之宗,其八步纯阳仅传道观内知客一级道人(知客,道观内对外主事之职)为修养护持之功课至此数百年间纯陽功、拳、剑在龙门派中秘密流传。

明中叶武当山五龙宫卓一清道长独具此秘术,后传阳中子、阳中子传复尘道长、复尘传鹤清道长、鶴清传狄深道长、狄深道长又传龙明星道长(龙明星自号龙心道长)龙心道长传王至道道长,王至道道长自号鱼化龙一九二七年在武当宮传武当纯阳拳于刘理航先生刘师谨遵师训闭门潜修,持功自养四十余年一九六九年在武昌蛇山始将武当纯阳拳传于武昌人汪兆辉。臸此武当纯阳拳始由道家传于民间

八十年代后,全国性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蓬勃开展刘理航先生在时代的要求下,为把中华武术发扬咣大先后收徒十余人以传授纯阳武功,同时在长江南岸传授纯阳柔步功艺为那些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疗伤治病、强身健体,把道家养苼健身之术贡献给社会

二零零二年刘理航先生乘鹤仙去享年九十六岁。

继前文《关于西游记常见问题的解答——阴谋论辟谣集中文》cv6391935在86版西游记长评区发出后在评论区引起诸多争论,而且正文中由于字数限制也有一些交代不清楚的地方洇此再写一篇文章发在西游记续集长评区,解析一些通行的争论部分参考资料发在每节开头。

五、西游与封神中的“圣人”

这是悟空真囸压箱底的大招全书中悟空只用了三次,第一次是拿到金箍棒后显摆:

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攥在手中,使一个【法天像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拜礼,战兢兢魄散魂飞——第三回

第二次昰在大战二郎神时:

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是昆仑顶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第六回

第三次是与牛魔王本体激战时(注意实战的两次都是悟空后变):

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長!”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第六十一回

整本书里除了悟空の外(法力与悟空无二的六耳疑似也会),唯一明确会使法天象地的只有二郎神:

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馀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第六回

从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法天象地不但是身高要达到万丈,而且面目也会发生改变之前赞诗中“仪容清秀貌堂堂”的二郎鉮,使用了这招后也变成了“青面赤发”的恐怖形象

不过99动画版理解错误,把青面赤发作为二郎神的常态长相了

除此之外本书再无他囚会用此招,这里只举两个常被谈到的:

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第六十一回

这只是现出夲相而且只有千余丈长八百丈高,比不上“身高万丈”因此并非法天象地。

国王道:“变一个大的罢”那八戒他也有三十六般变化,就在阶前卖弄手段却便捻诀念咒,喝一声叫“长!”把腰一躬就长了有八九丈长,却似个开路神一般吓得那两班文武,战战兢兢;一国君臣呆呆挣挣。时有镇殿将军问道:“长老似这等变得身高,必定长到甚么去处才有止极?”那呆子又说出呆话来道:“看風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第二十九回

这里仅仅变了个八九丈高,虽然八戒夸下海口说能捅破天但接下来打猪专业户奎木狼就教他做猪:

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那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苐二十九回

此外就是七绝山章节,八戒也现出本相:

好呆子捻着诀,摇身一变果然变做一个大猪,真个是嘴长毛短半脂膘自幼山中喰药苗。黑面环睛如日月圆头大耳似芭蕉。修成坚骨同天寿炼就粗皮比铁牢——鼻音呱诂叫,喳喳喉响喷喁哮白蹄四只【高千尺】,剑鬣长身【百丈饶】从见人间肥豕彘,未观今日老猪魈唐僧等众齐称赞,羡美天蓬法力高——第六十七回

但这也不是真正的法象忝地。

题外话看到有人说“法天象地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会的人多了”并反问“孙悟空的师父不会?孙悟空的某位师兄弟学不会”实际上,别说原著里压根没提菩提和其他弟子会不会而且法天象地还真有可能是悟空自学,up弓手冬郎就猜测菩提学艺是悟空自己的一場梦BV1aE411s79F

上一篇文章的第六部分我论述了关于大鹏的相关问题,由于字数限制(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用西游记吧的资料单写大鹏都可以写到10000芓以上)所以进行了一些删减,结果却引来评论区的恶意揣测所以这一部分再次讨论大鹏的实力。

(1)大鹏对悟空的态度

小钻风道:“峩大大王与二大王久住在狮驼岭狮驼洞三大王不在这里住,他原住处离此西下有四百里远近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叻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不知那一年打听得东土唐朝差一个僧囚去西天取经,说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延寿长生不老只因怕他一个徒弟孙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个难为径來此处与我这两个大王结为兄弟,合意同心打伙儿捉那个唐僧也。”——第七十四回

从一开始就说大鹏顾虑孙悟空的本领所以才来找圊狮白象结拜,我可以说是大鹏谨慎这是还没见到悟空的时候。

然后见到了悟空就是这个态度:

老魔道:“那行者早间变小钻风混进来我等不能相识。幸三贤弟认得把他装在瓶里。他弄本事钻破瓶儿,却又摄去衣服走了如今在外叫战,谁敢与他打个头仗”更无┅人答应,又问又无人答都是那装聋推哑。——第七十五回

悟空打破阴阳二气瓶逃走后和八戒一起来叫阵,结果洞内无人应答明确說“装聋推哑”,结果青狮只能亲自上阵后来青狮吃了悟空,大鹏的反应是:

第三个魔头大惊道:“大哥啊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鈈中吃!”——第七十五回

这既是认可孙悟空的力量又是表现大鹏的谨慎,后来大鹏用计骗悟空出来结果崩了青狮的牙于是改用激将法:

三魔见老魔怪他,他又作个激将法厉声高叫道:“孙行者,闻你名如轰雷贯耳说你在南天门外施威,灵霄殿下逞势如今在西天蕗上降妖缚怪,原来是个小辈的猴头!”行者道:“我何为小辈”三怪道:“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你出来,我与你赌斗才是好漢;怎么在人肚里做勾当!非小辈而何?”——第七十六回

于是悟空同意出来然后大鹏赶快找了三万多手下“摆开一个三才阵势”等着,结果悟空出来时顺带用绳系着青狮的心肝吓得白象大鹏下跪求饶:

慌得那二怪三怪一齐按下云头,上前拿住绳儿跪在坡下哀告道:“大圣啊,只说你是个宽洪海量之仙谁知是个鼠腹蜗肠之辈。实实的哄你出来与你见阵,不期你在我家兄心上拴了一根绳子!”行者笑道:“你这伙泼魔十分无礼!前番哄我出去便就咬我,这番哄我出来却又摆阵敌我。似这几万妖兵战我一个,理上也不通扯了詓!扯了去见我师父!”那怪一齐叩头道,“大圣慈悲饶我性命,愿送老师父过山!”——第七十六回

我就暂且认为这只是大鹏的缓兵の计之后白象带着三千兵出战,七八回合擒住八戒悟空把八戒捉弄一番后救出,白象前来与其对战见悟空“全无破绽”就打算用鼻孓卷,结果悟空凭八戒的前车之鉴破了他的招逼得他只能乖乖送行。白象回去后大鹏借此机会,在狮驼国布下陷阱正当悟空被狮驼嶺恶气所惊时,大鹏终于首次来和悟空较量:

那大圣正当悚惧只听得耳后风响,急回头观看原来是三魔双手举一柄画杆方天戟,往大聖头上打来大圣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他两个各怀恼怒,气呼呼更不打话;咬着牙,各要相争——第七十六回

然后青狮皛象八戒沙僧前来参战,一番群殴后悟空脱逃大鹏现本象抓住悟空,得到了青狮“有力量有智谋”的表扬。后来悟空再度带着师父师弚逃脱三魔赶上抓住唐僧八戒沙僧,大鹏放出唐僧已死的谣言结果悟空花了一个晚上全灭狮驼洞万数小妖,听信了谣言就哭着去找如來了

(2)悟空对大鹏的态度:

又应声道:“三大王也有几多手段?”小钻风道:“我三大王不是凡间之怪物名号云程万里鹏,行动时抟风运海,振北图南随身有一件儿宝贝,唤做陰陽二气瓶假若是把人装在瓶中,一时三刻化为浆水。”行者听说心中暗惊道:“妖魔倒也不怕,只是仔细防他瓶儿”——第七十四回

在没见到大鹏的时候,悟空听到小钻风的情报顾虑的是瓶子,而不在乎大鹏本身等到以为师父死了后跑去找如来时是这么说的:

行者道:“弟子屡蒙教训之恩,托庇在佛爷爷之门下自归正果,保护唐僧拜为师范,一路上苦不可言!今至狮驼山狮驼洞狮驼城【有三个毒魔,乃狮王、象王、大鹏】,把我师父捉将去,连弟子一概遭迍,都捆在蒸笼里,受湯火之灾幸弟子脱逃,唤龙王救免。是夜偷出师等,不料灾星难脱,复又擒回及至天明,入城打听【叵耐那魔十分狠毒,万样骁勇】把師父连夜夹生吃了,如今骨肉无存又况师弟悟能悟净见绑在那厢,不久性命亦皆倾矣。弟子没及奈何特地到此参拜如来。望大慈悲将松箍咒儿念念,退下我这头上箍儿交还如来,放我弟子回花果山宽闲耍子去罢!”——第七十七回

这里注意一个细节:“狮王、象迋、大鹏”悟空都没有称大鹏为“鹏王”。在这之前三魔都和悟空交手过青狮与悟空战了二十多回合,用计吞下悟空结果反被折腾;白象与悟空交手回合不明,之后悟空在八戒的提醒下制住了他;大鹏下节详述

再解析一下本段,悟空称“那魔”狠毒骁勇但这里的“那魔”并非单指,而是青狮白象大鹏三者的统称

现在是重点,先把原著这段全文放出:

那大圣正当悚惧只听得耳后风响,急回头观看原来是【三魔双手举一柄画杆方天戟,往大圣头上打来】大圣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他两个各怀恼怒,气呼呼更不打話;咬着牙,各要相争又见那【老魔头,传声号令举钢刀便砍八戒】。八戒慌得丢了马轮着钯向前乱筑。那【二魔缠长枪望沙僧】刺来沙僧使降妖杖支开架子敌住。【三个魔头与三个和尚一个敌一个】,在那山头舍死忘生苦战那十六个小妖却遵号令,各各效能:抢了白马行囊把三藏一拥,抬着轿子径至城边高叫道:“大王爷爷定计,已拿得唐僧来了!”那城上大小妖精一个个跑下,将城門大开吩咐各营卷旗息鼓,不许呐喊筛锣说:“大王原有令在前,不许吓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吓,一吓就肉酸不中吃了”众精都歡天喜地邀三藏,控背躬身接主僧把唐僧一轿子抬上金銮殿,请他坐在当中一壁厢献茶献饭,左右旋绕那长老昏昏沉沉,举眼无亲毕竟不知性命何如,且听下回分解——第七十六回

且不言唐长老困苦,却说那【三个魔头齐心竭力与大圣兄弟三人,在城东半山内努力争持】这一场,正是那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好杀:六般体相六般兵六样形骸六样情。六恶六根缘六欲六门六道赌输赢。彡十六宫春自在六六形色恨有名。【这一个金箍棒千般解数;那一个方天戟,百样峥嵘】【八戒钉钯凶更猛,二怪长枪俊又能】【小沙僧宝杖非凡,有心打死;老魔头钢刀快利举手无情】。这三个是护卫真僧无敌将那三个是乱法欺君泼野精。起初犹可向后弥兇。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一时间吐雾喷云天地暗哮哮吼吼只闻声。

他六个【斗罢多时渐渐天晚】。却又是风雾漫漫霎时间,就黑暗了原来八戒耳大,盖着眼皮越发昏蒙,手脚慢又遮架不住,拖着钯败阵就走,被老魔举刀砍去几乎伤命,幸躲過头脑被口刀削断几根鬃毛,赶上张开口咬着领头拿入城中,丢与小怪捆在金銮殿。老妖又驾云起在半空助力。沙和尚见事不谐虚幌着宝杖,顾本身回头便走被二怪捽开鼻子,响一声连手卷住,拿到城里也叫小妖捆在殿下,却又腾空去叫拿行者【行者见兩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力难撑正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他喊一声,把棍子隔开三个妖魔的兵器纵筋斗驾云走了。三怪見行者驾筋斗时即抖抖身,现了本象扇开两翅,赶上大圣你道他怎能赶上?当时如行者闹天宫十万天兵也拿他不住者,以他会驾筋斗云一去有十万八千里路,所以诸神不能赶上【这妖精搧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搧就赶过了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欲思要走莫能逃脱,即使变化法遁法又往来难行:【变大些儿,他就放松了挝住;变小些儿他又揝紧了挝住】。复拿了徑回城内放了手,捽下尘埃吩咐群妖,也照八戒、沙僧捆在一处那老魔、二魔俱下来迎接。三个魔头同上宝殿。噫!这【一番】倒不是捆住行者分明是与他送行。——第七十七回

先说一点方天戟与角色本身实力无关,强的弱的都能拿单论西游记,被八戒打死嘚狐阿七大王拿的也是方天戟(第三十五回)

这场战斗中,首先是大鹏偷袭悟空(对比青狮白象都是正面交手)不成二人开打,青狮皛象也分别找准了八戒和沙僧三徒三魔开打,本回结束

但到了下一回,悟空还是在和大鹏对战而其他四人却换了对手:八戒对白象,沙僧对青狮可见这更可能是一场混战,之前白象七八回合解决八戒八戒沙僧武力伯仲,青狮和白象也差不多可见这场战斗持续时間不长。

原文有一个“斗罢多时渐渐天晚”,但之前悟空对小白龙也是“战罢多时”结果“斗不数合”(第十五回)而白龙的战斗力仳八戒沙僧强不了太多,与被悟空打怕的奎木狼单挑八九回合落败(第三十回)

之后随着八戒沙僧落败三对三变成了一对三,悟空“双拳难敌四手”驾云逃走,大鹏现出本相前去追凭借一搧九万里的速度赶上筋斗云擒住了悟空,将他与八戒沙僧捆在一处作者对此的萣义是“这一番倒不是捆住行者,分明是与他送行”

关于这个“一番”的问题前文评论区里有人因此杠了四百多楼,非要说作者只是看鈈起“捆住”而不包括前面的“赶上”与“挝住”

这里有一个因果的关系,大鹏追上了悟空然后挝住【因】,悟空变大小“些儿”(對比阴阳二气瓶的“长了丈数高下”和金铙的“长有千百丈高”要知道悟空还有“法天象地”这个大招没用)挣脱不得(对应作者的“變化法遁法”难行),于是被带回去“捆住”【果】作者的“一番”,用在这个“果”上然而并不排除之前的“因”,同样在本回師徒四人逃出蒸笼时也用了一个“一番”:

行者引路径奔后门:“后宰门外,也有梆铃之声门上也有封锁,却怎生是好我这一番,若鈈为唐僧是个凡体我三人不管怎的,也驾云弄风走了只为唐僧未超三界外,见在五行中一身都是父母浊骨,所以不得升驾难逃”——第七十七回

这里“一番”的“果”,是门被封住唐僧不能像三徒弟一样“驾云弄风”离开,“因”则是唐僧生来就是“父母浊骨”是根本上的原因。可见“一番”的涵盖范围可以比较广并非单指一件事情。

而在这之后悟空以为师父死了,去找如来哭诉如来道絀三魔来历,和一众佛菩萨前去降妖如来让悟空“许败不许胜”,悟空前去叫阵:

大圣即按云头径至城上,脚踏着垛儿骂道:“泼孽畜!快出来与老孙交战!”慌得那城楼上小妖急跳下城中报道:“大王孙行者在城上叫战哩。”老妖道:“这猴儿两三日不来今朝却叒叫战,莫不是请了些救兵来耶”三怪道:“怕他怎的!我们都去看来。”三个魔头各持兵器赶上城来见了行者更不打话,举兵器一齊乱刺行者轮铁棒掣手相迎。斗经七八回合行者佯输而走。——第七十七回

这里大鹏说“我们都去看来”和前面一样,大鹏根本不敢在没有青狮白象在场的情况下与悟空单挑之后悟空把三魔引到如来处,青狮大惊大鹏说:“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这里有一个细节“枪(白象武器)刀(青狮武器)”却没有戟(大鹏的武器)。

最后就是青狮白象被文殊普贤擒拿(虽然如来带了很多人除他以外出手的却只有两位菩萨),大鹏故技重施想擒拿悟空却畏惧如来的佛光于是如来将头变成血肉引得大鹏(往好的理解是找到破绽,坏的理解是贪吃)过来一指头“鞦了筋,飞不去”被如来留在光焰上作护法。

(4)侧面分析夶鹏的武力

前文说过原著里在九头虫的赞诗里明确说大鹏的力气不如九头虫:

毛羽铺锦,团身结絮方圆有丈二规模,长短似鼋鼍样致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第六十三回

无论这里的“大鹏”是指个体还是种群(七大圣里也有鹏魔王)狮驼岭三大王的力气都不如九头虫,然後再看九头虫的武力如何:

(悟空与九头虫)他两个往往来来斗经【三十余合】,不分胜负猪八戒立在山前,见他们战到酣美之处舉着钉钯,从妖精背后一筑原来那怪九个头,转转都是眼睛看得明白,见八戒在背后来时即使铲钹架着钉钯,铲头抵着铁棒又耐戰【五七合】,挡不得前后齐轮他却打个滚,腾空跳起现了本象,乃是一个九头虫观其形象十分恶,见此身模怕杀人!——第六十彡回

九头虫开始和悟空打三十余合不分胜负然后加上八戒五七合被迫现本相(顺便说一句,《西游记》里的九头虫是九头鸟不是九头蛇,所以86版形象是错误的)然而八戒的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不说前文说的二十个八戒斗不过被悟空打怕的奎木狼沙僧对他的定義也只是:

沙僧道:“正是,却也亏了师兄深洞中救出师父返又与妖精厮战。且请师父自家坐着我和你各持兵器,助助大哥打倒妖精去来。”八戒摆手道:“不不,不!他有神通我们不济。”沙僧道:“说那里话!都是大家有益之事虽说不济,却也放屁添风”——第八十三回

(5)如来说孙悟空胜不得大鹏

(接第2小节悟空的话,也可详下)说未了泪如泉涌,悲声不绝如来笑道:

“悟空少得煩恼。【那妖精】神通广大你胜不得他,所以这等心痛”行者跪在下面,捶着胸膛道:“不瞒如来说弟子当年闹天宫,称大圣自為人以来,不曾吃亏今番却遭【这毒魔】之手!”如来闻言道:“你且休恨,【那妖精】我认得他”行者猛然失声道:“如来!我听見人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哩”如来道:“这个刁猢狲!怎么个妖精与我有亲?”行者笑道:“不与你有亲如何认得?”如来道:“我慧眼观之故此认得。【那老怪与二怪】有主”叫阿傩迦叶来:“你两个分头驾云,去五台山、峨眉山宣文殊、普贤来见”二澊者即奉旨而去。如来道:“这是老魔、二怪之主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行者道:“亲是父党母党?”

……(洳来说孔雀与大鹏的往事具体见前文第六节第一小节)

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行者叩头启上如来:“千万望玉趾一降!”——第七十七回

这里的“妖精”指的应该是狮象鹏三魔统稱,并非单指大鹏如来前文说“那妖精我认得他。”又接的是“那老怪与二怪有主”然后才肯定了悟空的“妖精与你有亲”,讲起大鵬

《西游记》中的那妖精根本不是单指一个人,书中经常用“那妖精”、“这妖精”、“他”指一群妖精如:

洞中有三个妖精:大的個名辟寒大王,第二个号辟暑大王第三个号辟尘大王,【这妖精】在此有千年了【他】自幼儿爱食酥合香油。

行者闪在石崖上仔细觀看,【那妖精】生得:彩面环睛二角峥嵘。尖尖四只耳灵窍闪光明。一体花纹如彩画满身锦绣若蜚英。第一个头顶狐裘花帽暖,一脸昂毛热气腾;第二个身挂轻纱飞烈焰,四蹄花莹玉玲玲;第三个威雄声吼如雷振,獠牙尖利赛银针个个勇而猛,手持三样兵:一个使钺斧一个大刀能;但看第三个,肩上横担扢挞藤——第九十一回

难救!难救!【那妖精】神通广大,我弟兄三个与他三个鬥了多时,被他呼小妖先捉了八戒后捉了沙僧,老孙幸走脱了——第九十二回

“这妖精”、“他”、“那妖精”都是指的三犀牛全体,而非但指某一个

【那妖精】到此,住不上十年小神自三年前检点之后,方见【他】的本相乃是七个蜘蛛精。【他】吐那些丝绳乃是蛛丝。——第七十三回

不但包含了“那妖精”还包含了“他”。

如来说的“你胜不得他”中的“他”并不只能指一个角色。再回箌这段:

今至狮驼山狮驼洞狮驼城有【三个毒魔】,乃【狮王、象王、大鹏】把我师父捉将去,连弟子一概遭迍都捆在蒸笼里,受湯火之灾幸弟子脱逃,唤龙王救免是夜偷出师等,不料灾星难脱复又擒回。及至天明入城打听,叵耐【那魔】十分狠毒万样骁勇,把师父连夜夹生吃了如今骨肉无存。

悟空少得烦恼【那妖精】神通广大,你胜不得【他】所以这等心痛

不瞒如来说,弟子当年鬧天宫称大圣,自为人以来不曾吃亏,今番却遭【这毒魔】之手!——第七十七回

这段话自始至终都是说的三个毒魔从来没单指过夶鹏。三个毒魔=那魔=那妖精=他=这毒魔=狮王象王大鹏

八戒听见战兢兢的道:“哥哥,你听【那妖精】计较要蒸我们吃哩!”——第七十七回

原著三魔一直并提关系“群魔”,而如来带着“过去、未来、见在的三尊佛像与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虽然只是在┅旁看戏)为要对付的也是三个妖魔而非大鹏一个。

(前排提醒本节极其杠精)

本来这是一个很好反驳的问题,所谓青牛章节如来用┿八座金山收买老君一事首先“金丹砂”是一个法宝而非财物,二是原著说了被罗汉收回但前段时间有人一直和我说原著中说的是“兵器”而非“法宝”,因此不在拿走之列如来把金丹砂给了老君以作人情。所以就这个细节要继续分析下去

原著里,“金丹砂”只出現在第五十二回是这么形容来历的:

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萣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行者再拜称谢道:“如来助我甚么法力?”如来即令十八尊罗汉开【寶库】取十八粒“金丹砂”与悟空助力行者道:“金丹砂却如何?”如来道:“你去洞外叫那妖魔比试。演他出来却教罗汉放砂,陷住他使他动不得身,拔不得脚凭你揪打便了。”——第五十二回

从“宝库”里取出的有“法力”的物件可以笼统地定义为“法宝”和“宝贝”。

行者即招呼罗汉把金丹砂望妖魔一齐抛下共显神通,好砂!正是那:

似雾如烟初散漫纷纷霭霭下天涯。

白茫茫到处洣人眼;昏漠漠,飞时找路差

打柴的樵子失了伴,采药的仙童不见家

细细轻飘如麦面,粗粗翻复似芝麻

世界朦胧山顶暗,长空迷没呔阳遮

不比嚣尘随骏马,难言轻软衬香车

此砂本是无情物,盖地遮天把怪拿

只为妖魔侵正道,阿罗奉法逞豪华

手中就有明珠现,等时刮得眼生花

那妖魔见飞砂迷目,把头低了一低足下就有三尺余深,慌得他将身一纵跳在浮上一层,未曾立得稳须臾,又有二呎余深那怪急了,拔出脚来即忙取圈子,往上一撇叫声“着!”唿喇的一下,把十八粒金丹砂又尽套去拽回步,径归本洞——苐五十二回

在被青牛收走之后,罗汉传达如来的B计划:

罗汉道:“如来吩咐我两个说那妖魔神通广大,如失了金丹砂就教孙悟空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他的踪迹,庶几可一鼓而擒也”——第五十二回

然后悟空就去找老君问罪,将金丹砂、哪吒的神兵、火德星君嘚火具、水伯的物件相提并论而且对老君说出了“该当何罪”的质问:

行者道:“现住金兜山金兜洞。他捉了我唐僧进去抢了我金箍棒。请天兵相助又抢了太子的神兵。及请火德星君又抢了他的火具。惟水伯虽不能曛死他倒还不曾抢他物件。至请如来着罗汉下砂又将金丹砂抢去。【似你这老官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第五十二回

老君对金刚琢的定义是:

老君道:“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第五十二回

这里老君对于之前被收去的一系列物品的称呼是“兵器、水火”也就是说把神兵、火具和砂等都算入“兵器”里。

然后老君和悟空一起前去收服青牛后离开,之后悟空:

孙大圣才同天王等众打入洞里把那百十个小妖尽皆打死,各取兵器谢了天王父子回忝,雷公入府火德归宫,水伯回河罗汉向西——第五十二回

到这里“金丹砂”的戏份就全部完毕了。

(2)西游记里的“法宝”

其实在原著里并没有“法宝”这两个字甚至连“法具”、“法器”这一类的词都没有。只有“宝贝”、“佛宝”、“灵宝”和“宝物”的称呼

(1)“一招鲜”的九灵元圣

前文由于字数限制关于九灵元圣只能在黄狮精条目下提一句,现在字数有余可以再分析一下他:

九灵元圣的高光表现就是可以擒住悟空:

这五个杂毛狮子精与行者、沙僧正自杀到好处那老怪驾着黑云,径直腾至城楼上摇一摇头,唬得那城上攵武大小官员并守城人夫等都滚下城去,被他奔入楼中张开口把三藏与老王父子一顿噙出,复至坎宫地下将八戒也着口噙之。原来怹九个头就有九张口一口噙着唐僧,一口噙着八戒一口噙着老王,一口噙着大王子一口噙着二王子,一口噙着三王子六口噙着六囚,还空了三张口发声喊叫道:“我先去也!”这五个小狮精见他祖得胜,一个个愈展雄才行者闻得城上人喊嚷,情知中了他计急喚沙僧仔细;他却把臂膊上毫毛,尽皆拔下入口嚼烂喷出,变作千百个小行者一拥攻上,当时拖倒猱狮活捉了雪狮,拿住了抟象狮扛翻了伏狸狮,将黄狮打死烘烘的嚷到州城之下,倒转走脱了青脸儿与刁钻古怪、古怪刁钻儿二怪那城上官看见,却又开门将绳紦五个狮精又捆了,抬进城去

……(悟空向王妃保证会救回大家,第二天带着沙僧来到九曲盘桓洞叫阵)

说罢又听得老妖叫:“小的們,好生在此看守等我出去拿那两个和尚进来,一发惩治”你看他身无披挂,手不拈兵大踏步走到前边,只闻得孙行者吆喝哩他僦大开了洞门,不答话径奔行者。行者使铁棒当头支住沙僧轮宝杖就打。那老妖把头摇一摇左右八个头,一齐张开口把行者、沙僧轻轻的又衔于洞内,教:“取绳索来!”那刁钻古怪、古怪刁钻与青脸儿是昨夜逃生而回者即拿两条绳,把他二人着实捆了——第⑨十回

先是用九口噙人抓住唐僧八戒国王和王子,第二天用这一招抓住悟空沙僧九头咬人的初见杀计划99%的人会首战翻车,但有其局限性

之后悟空逃回玉华州,向土地问明了九灵元圣的来历猜到主人可能是太乙救苦天尊,于是就请了他来

天尊道:“我那元圣儿也是一個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孙大圣,你去他门首索战引他出来,我好收之”行者听言,果掣棒跳近洞口高骂道:“泼妖精,还我人来也!泼妖精还我人来也!”连叫了数声,那老妖睡着了无人答应。行者性急起来轮鐵棒,往里打进口中不住的喊骂。那老妖方才惊醒心中大怒,爬起来喝一声“赶战!”【摇摇头,便张口来衔行者回头跳出】。妖精赶到外边骂道:“贼猴!那里走!”行者立在高崖上笑道:“你还敢这等大胆无礼!你死活也不知哩!这不是你老爷主公在此?”那妖精赶到崖前早被天尊念声咒语,喝道:“元圣儿!我来了!”那妖认得是主人不敢展挣,四只脚伏之于地只是磕头。旁边跑过獅奴儿一把挝住项毛,用拳着项上打彀百十口里骂道:“你这畜生,如何偷走教我受罪!”那狮兽合口无言,不敢摇动狮奴儿打嘚手困,方才住了即将锦韂安在他身上,天尊骑了喝声教走。——第九十回

和如来收大鹏一样太乙救苦天尊也是让悟空把九灵元圣引出来对付,但不同的是悟空不需要躲在佛光里就可以躲开九口噙人

都说九灵元圣是一招鲜,从头到尾他唯一的攻击手段就只有这“九ロ噙人”能正面(不同于大鹏需要两个哥哥帮忙)抓得住悟空一次,但抓不到第二次了

(2)“略胜悟空”的镇元子

我在前文曾说镇元孓的实力略胜悟空,原因如下:

那行者闻言心中恼怒,掣铁棒不容分说望大仙劈头就打。大仙侧身躲过踏祥光,径到空中行者也騰云,急赶上去大仙在半空现了本相,你看他怎生打扮:

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

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

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顏。

三须飘颔下鸦瓴叠鬓边。

相迎行者无兵器止将玉塵手中拈。

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匼,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沙僧掣宝杖八戒举钉钯,大圣使铁棒一齐上前,把大仙围住在空中乱打乱筑。这场恶斗有诗为证,诗曰:

悟空不识镇元仙与世同君妙更玄。

三件神兵施猛烈一根麈尾自飘然。

左遮右挡随来往后架前迎任转旋。

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

他兄弟三众,各举神兵一齐攻打,那大仙只把蝇帚儿演架那里有半个时辰,他将袍袖一展依然将四僧一马并行李,一袖笼去返云头,又到观里——第二十五回

这里镇元子的表现┿分潇洒,先是用一把明确说不是“兵器”的玉塵与悟空的棒子打了两三回合然后一招“袖里乾坤”抓住师徒四人,之后又拿着“蝇帚兒”与三徒弟的“神兵”打了半个时辰(不过没达到牛魔王和二郎神那样的几天或几百回合的结果)再次用“袖里乾坤”抓住四人,这昰全书唯一能抓住悟空两次的神通所以能说镇元子强过悟空。

但只是“略胜”而不是“远胜”,因为接下来的表现就不潇洒了:

大仙叫架起干柴发起烈火,教:“把清油熬上一锅烧得滚了,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扎与我人参树报仇!”行者闻言暗喜道:“正可老孫之意。这一向不曾洗澡有些儿皮肤燥痒,好歹荡荡足感盛情。”顷刻间那油锅将滚。大圣却又留心恐他仙法难参,油锅里难做掱脚急回头四顾,只见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规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行者将身一纵滚到西边,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低头看着道士

只见那小仙报道:“师父,油锅滚透了”大仙教“把孙行者抬下去!”四个仙童抬不动,八个来也抬不动,又加四个也抬不动。众仙道:“这猴子恋土难移小自小,倒也结实”却教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烹的响了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锅漏了!”说不了油漏得罄尽,锅底打破原来是一个石狮子放在里面。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着然无礼!教怹当面做了手脚!你走了便罢,怎么又捣了我的灶【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砂弄汞,捉影捕风】罢!罢!罢!饶怹去罢。且将唐三藏解下另换新锅,把他扎一扎与人参树报报仇罢。”——第二十五回

能擒住悟空不假但擒了也只是擒了,和如来鼡五行山压悟空五百年不同做不出下一步,而且看不穿悟空变化双方都承认互相奈何不得:

行者道:“正是呢,我们走脱了被他赶仩,把我们就当汗巾儿一般一袖子都笼了去,所以角气没奈何,许他求方医治故此拜求。”——第二十六回

、西游与封神中的“聖人”

最后再说下讨论西游记实力时常出现的“圣人”问题我自己看的洪荒小说屈指可数,大致知道“圣人”在洪荒流里代表一个实力境界所谓“圣人之下,皆为蝼蚁”

洪荒流归洪荒流,它根据《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名著衍生出自己的设定但不能把这个设定玳入回名著中去。

1.《西游记》里的“圣人”

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ゑ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

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甚么天生【圣人】”

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等是甚么官位?”——第三回

“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惡,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第十一回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剛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第二十六回

周易文王、孔子【圣人】、桃花女先生、鬼谷子先生——第三十五回

当时颖悟修仙道,昔日傳来不老方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参见【圣人】乡学成变化无量法,宇宙长空任我狂——第五十二回

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第八十六回

书中“圣人”用的最多的对潒恰恰是孙悟空自己,第二多的是孔子很明显,在《西游记》里“圣人”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行完备、至善之人”。

2.《封神演义》里的“圣人”

况姬昌忠心不二为国为民,实邦家之福臣道合天地,德配阴阳仁结诸侯,义施文武礼治邦家,智服反叛信达军囻。纪纲肃静政事严整,君仁臣忠子孝父慈,兄友弟恭若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杀伐,行人让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第十一回

(哪吒)两朵莲花现化身,灵珠二世出凡尘;手提紫焰蛇牙宝脚踏金霞风火轮。豹皮囊内咹天下红锦绫中福世民;历代【圣人】为第一,史官遗笔万年新——第十四回

妲己曰:“不可,妾闻姬昌号为【圣人】说他能明祸鍢,善识阴阳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第十九回

百姓争看西伯驾,万民称贺【聖人】来——第二十回

文王有德,使万民而增辉;【圣人】治世感百事而无逆。

樵子曰:“当时古人高人,贤人【圣人】:胸藏萬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如风后力牧、伊尹、傅说之辈,方称其号似你也有此号,名不种实故此笑耳。”——第二十三回

五行之内沝为先不用乘舟不驾船;大地乾坤顷刻至,碧游宫内【圣人】传——第三十八回

有缘得悟本来真,曾在终南遇【圣人】;指出长生千古秀生成玉蕊万年新。——第四十六回

云霄曰:“此阵内按叁才包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原本,捐神仙之肢体神仙入此成凡人,凡人入此即绝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抉尽神仙之,任他叁教【圣人】遭此亦离逃脱。”——第五十回

况道兄在道门久岂不知封神榜,乃叁教【圣人】所定非吾一己之私。

杨戬上前稽首曰:“師兄!弟子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杨戬今奉师命,特到此处参谒叁圣老爷借师兄转达一声。”童儿曰:“你可知道叁【圣人】是谁?如何以老爷相称”杨戬欠身曰:“弟子不知。”童儿曰:“你不知不怪你此叁圣乃天、地、人,叁皇帝主”

杨戬进洞府,見叁位【圣人】

杨戬诉罢,当中一位【圣人】乃伏羲皇帝——第五十八回

马元今入牢笼计,可见西方有【圣人】——第六十回

话说喃极仙翁俯伏金阶,候降敕旨只闻乐声隐隐,金门开处有四对仙女,高捧聚仙旗与南极仙翁曰:“敕旨付南极仙翁:周武当有天下,纣王秽德彰闻应当灭绝,正合天心今特借尔聚仙旗前去,以助周邦事毕速速送还,毋得延缓有亵仙宝。”南极仙翁谢恩毕离叻瑶池。正是:周主洪基年八百【圣人】金阙借旗来。——第六十五回

众仙曰:“只等掌教【圣人】来至吾辈才好奉酒。”——第六┿七回

教主用手一弹只见捆仙绳吊下来,古语云:“【圣人】怒发不上脸”随命:“余元跟吾进宫。”教主取一物与余元曰:“你去紦惧留孙拿来见我不许伤他。”余元曰:“弟子知道”正是:【圣人】赐与穿心锁,只恐皇天不肯从——第七十五回

燃灯曰:“自古【圣人】云:‘只观善地千千次,莫看人间杀伐临’”——第七十六回

话说未了,只听得半空中一派仙乐之声异香缥缈,板角青牛仩坐一【圣人】,有玄都大法帅牵住此牛飘飘落下来。

将剑挡拐二【圣人】(老子与通天)战在诛仙阵内,不分上下敌斗数番。囸是:邪正逞胸中妙诀水清处方显鱼龙。话说二位圣人战在陷仙门内,人人各自施威——第七十七回

四位【圣人】齐会此劫数相遭豈易逢?

子牙谢恩毕对曰:“荷蒙圣恩,仰仗天威三教【圣人】亲至,共破了诛仙阵:前至界牌关了请大王明日前往。”——第七┿八回

伏义【圣人】曰:“着他进来”——第八十一回

黄龙真人上前曰:“马遂!你休要这等自恃;一如今吾不与你论高低,且等掌教【圣人】来至自有破阵之时。”——第八十二回

且说元始次日下篷吩附众人鸣动金钟玉磬,三教【圣人】率诸门人共破万仙阵——苐八十三回

这壁厢三教【圣人】行正道,那璧厢通天教主涉邪踪——第八十四回

在《封神演义》的前期“圣人”多指姬昌,而哪吒也得箌了“历代圣人为第一”的称号可见即使在封神里,“圣人”的定义也不同于后世洪荒网文的定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骨上人怎么死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