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1988年九月初二子时二十一半夜子时

命批有缘人,QQ
帖子139&金钱903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30&注册时间&
帖子1240&金钱7404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3 &周易币0 &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handshake: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东,放歌山川心无忌;笑傲红尘天地宽!
帖子1240&金钱7404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3 &周易币0 &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话虽如此,可早晚子时之说我看可能会永无休止......
八字以立春换年柱,以月节换月柱,子时为一日的第一时间当然也应以子时换日柱,为何要把子时拆成两半,来个子时之半换日柱呢?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东,放歌山川心无忌;笑傲红尘天地宽!
帖子6&金钱612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question:
帖子33830&金钱175314 &反馈指数63 &爱心致谢354 &易学指数1776 &周易币935 &阅读权限150&注册时间&
学习我的说法的不要争了。我不用照样能够预测。
帖子1240&金钱7404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3 &周易币0 &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东,放歌山川心无忌;笑傲红尘天地宽!
帖子135&金钱1067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53 &周易币0 &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
我用早晚子时来算命已经二十多年了。
[ 本帖最后由 庞书生 于
17:49 编辑 ]
帖子66&金钱799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帖子74&金钱1015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
早子时与晚子时
子时在预测中的定位
感谢版主分享:hands: :handshake: :ok:&&好资料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到底有没有早子时晚子时
& & 到底有没有早子晚子,是冬至建年还是立春本来不想谈得,这么基本的问题,我还是经常看到有人在争论,而且从没有结果,各执一词。& & 在我斗数研究文章中有关历法的论述已经阐明了,大家可参看。现在再转一遍文章,作者是研究铁板神数的,他的研究结果与我相同,可互参。
& & 数术预测divination易学难精,作为高级数术的康节神数更是如此。康节神数起手便要立出全息科式,年、月、日、时四柱中,最难的是确定时柱。有人马上说,这有何难,我早就学了。学是学了,学对还是学错,就难说了。可以肯定的是,当今世界上,真正懂得立时柱的决不会太多。否则,本文就无必要了。要知道,康节神数之“神”,决非浪得虚名。
  至少在殷商时代,我国古人即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并分别以夜半、鸡鸣、平旦(昧爽、昧旦、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来指代。《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无逸》:“自朝至日中,仄,不遑暇食。”  
&& 数术界中,普遍以23~l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依次类推。见下表:  表1  传统时辰、钟点对应表(表略)   数术界中,几乎人人都将表1《传统时辰、钟点对应表》奉为圭臬,敬若神明,然而,它是错的!   表1中, 时辰与钟点的对应关系,既不符古传真髓,亦脱离现代实际,更经不起“一式一解”科式的检验,这个无情的事实,不知当今易坛有没有人或有几人敢于、肯于正视、面对、承认。但是,这毕竟是事实!
  下面分七个方面来论述个中原委:
  一  子时为23—1时无历史依据  宋代the Song Dynasty (960-1279)以后,人们把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从子初子正一直到亥初亥正,初或正都等于一小时。现代“小时”(即小于一个时辰之意)的时间概念和称谓即由此而来。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史料上,根本找不到古人计时起迄于晚上11点(23点)的依据。遍考现代人编撰的数术资料,虽都沿袭以23—1点为子时,却从未见人道明其佐证及古典出处。   &&二 子时始于0时——《史记》中的证据  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当推伟大史著《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  《历术甲子篇》以“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 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为历元(人称“天正甲寅元”)开始进行推算的,其历元近距是周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
  上面引用部分的意思是,在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合朔与冬至midwinter的交气时刻同在“夜半”。  “夜半”是几点几分呢?   “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前一个“无大余”指合朔(初一)那天的干支数次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合朔的具体时刻是“0”,即0点0分。后一个“无大余”指冬至那天的干支数次也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冬至的交气时刻也是“0”,即0点0分。  以上充分证明,“夜半”子时,指的是深夜零点零分,古人计时从“夜半”子时即零点开始。
  或许有人还有疑惑。贵州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华传统天文历术》一书作者蒋南华教授长期从事古天文历法的教学研究工作,蒋先生利用上述《历术甲子篇》中数据和月实(29日)推算上下数千年的月、日干支和朔、闰,一丝不乱,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
  三 从“隅中”“日中”的含义分析,亦证明子时始于深夜零点  《左传·昭公五年》孔颖达疏:“隅谓东南隅也。过隅未中,故谓隅中也。”也就是,太阳处在地球赤道the equator线以南,即东南方向,故谓东南隅,是太阳正要达到而未达到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如果太阳已达到赤道线的上空,那么它就不是处于隅中,而是处于正东,即二月春分the Spring Equinox“日中”之时了。  日中,是太阳正当头顶之时(即中午12点,午时),卯月春分的天象,同时也是昼夜平分的意思,“中”者半也,即平分之意。春分这一天,白天和晚上的时间一样长(白天为上午卯时六点至下午酉时六点,晚上为下午六点至第二天上午六点)。  秋分the Autumnal Equinox (16th solar term),则是太阳由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向南回归,正对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此时太阳当顶,为中午12点正——午时之始。古人正是以“夜半”(零点)即子时,“正北”牵牛初度为起迄点,并验之以二十八宿的“四仲中星”(“日短星昴”“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的酉时中天宿位和太阳回归运行规律来进行安排的。    —日十二时辰,分为“正北”子,“正东”卯,“正南”午,“正西”酉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均为三个时辰(即六小时)。《历术甲子篇》“正东……(后)小余8”,化为现代时刻为8∶32=X∶24,即卯时始于六点正;“正西……(后)小余24”,化为现代时刻为24∶32=X∶24,即酉时始于18点正;“正南……(后)小余16”,化为现代时刻为16∶32=X∶24,即午时始于中午12点正。
  四 从现代科学角度出发,毫无疑问,子时应为0—2时  首先要明白几个天文概念。  查词典得知:  时区time zone——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把全球按经线longitude分成24个区,称为时区。  地方时——以当地所看到太阳升至最高位置的时刻(即太阳视圆面中心通过当地子午线的时刻)定为正午noon,并以此为标准确定一天中其它时刻的时间。  区时——各时区均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我国使用的北京时间Beijing time,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  研究清楚上述天文概念,谁都会得出,北京时间中午12点正,在东经120°的地方,太阳位置达到最高,为巳时和午时的临界点。12点1分1秒,太阳高度回落,午时开始,与数术体系中的“午时——阴生”相符。同理,子时始于0点1分1秒,此时,太阳位置刚上升,符合“子时——阳生”之理。简单地讲,一阴n一阳u之谓道,子时始于0时,午时始于12时。依次即可定出其他时辰对应之钟点。  上面所述同时亦证明了“早夜子时”之说之谬。  于是,就得到了下面这张时辰与钟点对应表。  表2  现代时辰、钟点对应表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根据天色和古人生活规律用文字解释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哺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始于现代时刻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终于现代时刻(点分秒) 1点59分59秒 3点59分59秒 5点59分59秒 9点59分59秒 9点59分59秒 11点59分59秒 13点59分59秒 15点59分59秒 17点59分59秒 19点59分59秒 21点59分59秒 23点59分59秒
  五 数术实践证明0~2时为子时  不但在理论上证明0~2时为子时,而且可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如日湖北省南漳县赵林声先生给金先生来信时谈及“0~2”时的时辰定法在数术实践中的应用。全信引于下:老师:  您好!  您的大作我经常拜读,受益不浅,特别是近期刊于《易数之友》上的“再谈如何确定时辰”我很感兴趣,并有同感。  我家世代研习《铁算盘》,此术与铁板神数完全不是一个系统,与大六壬和奇门联系较紧。我爷爷教我用时就是您文中提到的时辰,即子时为0~2、午时为12~14时,等等,再转换成当地时间。当地时间换算是以西安为中心点,确切的说是以西安市西边的蒲城县为中心点,而这个点在东经109°38′,这也是我国从古到今的最权威报时点,“北京时间”的中心点就在该处,而不在北京。先生文中“东经120度以外的地方运用时,先应把北京时间换算成当地地方时间,才能查此表”不知是何意?为什么用120度?如果可能的话能否将此表寄一份来?关于现行的年、月定法能否来信或来电告知一下?
  十几年来,我将《铁算盘》应用于体育竞赛及博戏的预测效果很好。特别是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上,提前预测法国队3:0战胜巴西,荷兰队2:1战胜阿根廷等18场次,并提前在因特网上公布后,受到海内外的球迷和易友的关注。目前,我正在将此术以现代的视角写成书,预计明年5月可在澳门出版。现在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补充,请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特别是在时间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致谢!                         学生:赵林声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赵林声朋友以0~2时为子时,实践效果惊人。分歧在于,北京时间换算地方时间的基点,在东经120°还是109°38′?  高级数术每一步都与现代科学相关,遍查词典,乃至《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皆作东经120°,如《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2版):“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以东经120°子午线meridian为标准的时刻,即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刻”。此处至明,读者自辨。
  六 实验证明0~2时为子时  由于宇宙全息律的客观存在,子时0~2时源干地球——太阳宏观macroscopic天文规律,此宏观天文规律亦会在微观microcosmic世界得到全息反映、证实。  (一)草履虫的生命中枢——细胞粒的大小周期性变化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宇宙全息统—论》(249页)中有:  科学家利用高倍电子显微镜对单细胞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小小的低等生物的机能也存在着节律的变化。例如,草履虫paramecium的生命中枢——细胞粒的大小以24小时为周期发生着变化。中午12点时最小,然后逐渐增大,到夜间12点时变得最大。到第二天中午12点,体积又变成最小。  也就是夜间12点(0点)为两天的分界点。“子时一阳生”,0~2时为子时;“午时一阴生”,12~14时为午时。  (二)器官移植时间节律  《中医时辰治疗学》1998年4月版115页讲到: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器官移植成功与否除了精致的外科手术吻合外,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排异反应。排异反应主要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作为抗原与抗体反应。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及体液因子昼夜的数量和活性存在很大差异。峰值在白天(12时前后)的有K细胞、N K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而总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等均在夜间增加,峰值在0时。  该书152页《选定采药时间的生物钟》说到:  有些植物昼夜间的成分含量也有变化。如有名的药用植物唐古特东莨菪的叶子,其中所含的黄酮体,在中午十二时最高,以后慢慢下降,至晚上二十时,达到最低值,二十四时以后又开始上升,叶子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动更为明显,其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以中午为最高,半夜最低。  为什么“总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等均在夜间增加,峰值在0时”而不是23时?为什么“有名的药用植物唐古特东莨菪的叶子,其中所含的黄酮体,在中午十二时最高,以后慢慢下降,至晚上二十时,达到最低值,二十四时以后又开始上升?  类似的例子还有无数。面对古人学术中可能错误的地方,只是用“古必胜今”来搪塞,来证明古人所说的是终极真理,来掩盖无数事实,只能说明他的无知。关于时辰定法在现代科学、数术中的具体应用,请参看金先生“全息易学”系列著作。
  七 一式一解课式实践证明0~2时为子时  数术课式分为“一式多解”和“一式一解”两种。  一式多解——起得的数术课式对应多种结果。如同出生八字的人,其命运各不相同。要想预测准确就必须多中取一。  一式一解——起得的数术课式对应唯一的结果。故“一式一解”课式简称为“科式”。  一式一解层面上的数术实践充分证明0~2时为子时,详见有关“全息易学”专著。   几点感想:  (一)明清学者顾炎武曾云: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往事如风,时光不再,而今是“人人皆不知天文也”,可悲!可叹!须知天文学与数术学有莫大关系。若是当代研易者有几人通晓天文,表1之谬早被揭破,何用我辈奋起指出!   (二)关于时辰之确定,值得探讨之处颇多,诸如北京时间与地方时间,平均太阳时与真太阳时,康节神数考定时辰的方法,先天时辰与后天时辰等等问题,可参考庞钰龙《易数之友》
& & 一 关于“立春换年柱”与“冬至换年柱”   在中国,大多数数术divination研究者都奉行“立春换年柱”——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千百年来,数术代代相传,几乎没有人去思索、去怀疑“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学问之科学性,然时至今日,“立春换年柱”的古法,终于受到部分有识之士无情的考问,从而面临深刻的危机。许多证据表明,“冬至换年柱”才符合科学,符合实际。如台湾的吴俊民先生,经十余年反复思索与求证,根据11点理由,认为年柱干支必须自冬至点更换:  (一)“岁始”于冬至此系就北半球而言,乃自然历也。“年始”为行政历,乃人为也。世界各地古今不尽相同:如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其他各国亦有此情况。  (二)学术界以“冬至一阳生”乃后天八卦易学之说,习俗中,不论本省、外省同胞及海外华侨,均如“冬至拜祖后多一岁”即基于此。周朝建子历,又称王历。  (三)岁、日周行轨迹,同始同终,唯大小不同而已。三命通会论干支源流曾加引述,谓最初八字,为“四甲子”,岁日均以“子正”为交换点。  (四)冬至后一个月又半,为建寅历正月立春节。  (五)河图、洛书记后天卦,均从坎宫起数,各种神煞亦多从子位起数。  (六)地球北极圈及南极圈,一岁为一日,六个月白昼、六个月夜晚,唯南北相反而已。  (七)周朝王历为建子历各地年建不尽相同,故诗经有“六月飞霜”之句。  (八)阳历冬至后十天为元旦,类似建子历也。  (九)每岁春夏秋冬与每日朝夕昼夜之“温度曲线”亦大体类似。    (十)每岁冬至后年柱改变,阳变阴,阴变阳,大运阴阳顺逆,亦必改变。  (十一)三元东、西命卦,其计算法,亦必须以冬至点为始终点,始免差错。  到底孰者为是,还得从我国的历法谈起。
   二 考建正  张闻玉先生著有《铜器历日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9  5)一书,书中有《考建正》一节,考证甚详特别扫描,附录于下,以飨未有此书的读者。  由于春秋后期“三正说”勃兴,影响深远,凡提及周代用历,都从子正角度考虑,几乎没有例外。至近代,才有钱宝琮等加以否定。  考之史籍,春秋以降,诸侯不统于王,各国用历建正不同本是事实,而托古自重之风以此上溯夏、商、周三代,造出“夏代历法建寅,商代历法建丑,周代历法建子”的神话,便与史乖违。一部《春秋》,记载若干王年、月、日,各年建正均可考出。如隐公三年寅月己巳朔,经书“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当是建丑为正;桓公三年未月定朔壬辰,经书“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亦是建丑为正。将一部《春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  隐、桓、庄、闵共63年,其中49年建丑,8年建寅,6年建子;  僖、文、宣、成共87年,其中58年建子,16年建丑,13年建亥。  事实明摆着,春秋前期建丑为多,少数失闰才建子、建寅,而没有建亥的;春秋后期建子为正,少数失闰才建亥、建丑,没有建寅的。说明失闰都在一月之内,没有再失闰的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谓“再失闰”是不可信的。  失闰,如昭公十五年经朔:子月己未623分,丑月己丑182分,寅月戊午681分,卯月戊子240分,辰月丁巳739分。《春秋》昭公十五年记:“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以此二条记载验之,己未朔,癸酉乃十五,子月实《春秋》所书“二月”,“六月丁巳朔”正合辰月。这一年必是建亥为正,子月顺次记为二月,辰月顺次记为六月。春秋后期建子为正,现在正月到了亥月,这就是失闰的铁证。  僖公以前,春秋初期建丑为正,这自然是接续西周后期的丑正。不可能西周建子,到春秋突来一个建丑。  如果我们将记载观象授时的几部要籍的天象加以比照,可以发现,西周一代确行丑正无疑。表详见金先生即将出版的《全息易学与康节神数》丛书,从表上看出:1.《夏小正》“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指夏至之月。冬至月在子,夏至月在午,午月为六月,必是建丑。2.《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合《尧典》“五月日永星火”,《月令》“季秋之月昏虚中”合《尧典》“八月宵中星虚”。建正相错一月。《尧典》用夏正,《月令》合丑正。3.《夏小正》“辰则伏”“辰系于日”,辰指大火。辰则伏即火伏,辰系于日即内火。传云:辰,房星也。乃春秋时代作传者的见解。联系《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诗·七月》“七月流火”,“火”的中、流、伏、内顺次不紊,一月变换一个角度,刚合时钟十二点(中)到十一点(流),到十点(伏),到九点(内)的位置。足见《夏小正》、《诗·七月》、《月令》咸用丑正,非子正可明。西周一代这些观象授时要籍的建正告诉我们,考校西周铜器历日当多从丑正角度勘合。  建正牵涉着置闰。从《春秋》记载知,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春秋中期(公元前589年)以后才得以掌握。西周的闰月设置并不遵从闰章,而是随时观察随时置闰。从《召诰》、《洛诰》历日知,三月甲辰朔到十二月己亥朔之间必有闰月。应是岁中置闰,不全放在岁末,也不是行无中气置闰。无中气置闰是在掌握了十九年七闰规律以后更高一级形式的置闰法,西周历术水平尚未达到如此的高度。西周用历的置闰当合“三年一闰、五年再闰”的大规矩,既活而不死,又不违背四时与朔望月周期的大体相合。郭沫若《大系》说西周是岁末置闰,董作宾氏以为西周行无中气置闰,都是不可信据的。  如果我们再用大量铜器历日验证,西周一代行丑正,不行子正。因为是观象授时,肉眼观察,必有失闰。少置一闰,丑正就成为子正;多置一闰,丑正就成寅正。个别铜器记载“十四月”,说明西周制历粗疏,再失闰还不可避免。虽行丑正,再失闰必为建亥。  总之,考查西周铜器历日,当以建丑为主,少数失闰建子、建寅,再失闰建亥。切不可将正月固死在子月,更不可像董作宾先生《西周年历谱》为了将正月固死在子月而更动连大月与置闰。  建丑,而又并非绝对固定,这就是西周历制建正的事实。   引用《考建正》意在说明,建寅为正并不是“终极真理”,  其一,建何为正只不过是人为的规定,人为规定不能作为“数术换年”的唯一标准。  其二,各种历法应用的时间久暂能作为“数术换年”的唯一标准。数术源于天文,故“数术换年”应该到天文中找根据。
  三 “冬至换年柱”的主要理由  冬至midwinter换年柱最主要的理由是天体运行的规律。毕竟,天体之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同的时代,可有不同的历法,规定不同的月份为正月。但不同的历法,其相同之处是:一年24节气,都起于冬至、终于大雪……为什么古人认为24节气始于冬至?至者,极也。古人经天文观测得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后,白天开始延长,譬之事物的开始;至夏至白天最长,夏至后夜间开始延长,又至冬至白 天最短(夜间最长),譬之事物的终结。故古人以冬至作为24节气的开始,作为岁首。  从太阳的视运动来说,冬至是太阳南行达到终极点——南回归线上时的天象。这时太阳离我们北半球最远,它在地面上的投影最长。因此,古代又称冬至为“日短至”或“日南至”。  建何字为正月可人为规定,但太阳的视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冬至换年柱”最主要的、也是十分有力的理由。  以冬至作为一年的起始,还可在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史记·历术甲子篇》中找到铁证。  ……《史记·历术甲子篇》是以天正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夜半零时零分(合朔与交冬至时刻同),以此为历元开始,据此可推算上下数千年的月日干支,这是年始于冬至的证明。  只要不把数术之应用仅仅局限于狭义的“算命”,只要是真理,必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冬至换年柱”的正确性可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找到大量全息印证。将陆续公布。  (一)股市实践证明年始于冬至  《股市K线全息预测与操作》一书中就写到:  节气,我们都很熟悉,但节气的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知之甚少。  节气在指导人们农业生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股市中经常遇到行情在节气交接处转折,让股民感到惊奇。节气本是易学中的“时空”概念,在股市中却出现了易学所揭示的现象,这就反证了易学机制的自然属性和科学属性,至此,读者就可排除疑虑大胆放心地研究和使用本机制。简单地说,行情转折的原因,是节气变换后,五行之气改变了,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要向新的平衡过渡振动。  节气的安排决定于太阳,从冬至开始间隔地依次安排各个节气和中气。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每月一节一气,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为节,为每月的起始。  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在每月的中期交接。中气是一月之气强弱的分水岭,当月气是上升趋势时,中气交接处是高峰,开始转为下降了;当月气是下降趋势时,中气交接处是低谷,开始转为上升了。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我自知抄书不太好,但我是未入门,并非大师,但觉得有参考价值,所以亦抄一下以供参考。
在钟义明大师的《现代命理实用集》推时法中按:尤氏所谓正子时即今所称的“早子时”,关于早子、夜子的算法,据泉州继成堂洪堂燕编印的《克择讲义》(一九五八年再版本)云:“每午后十一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五十九微为夜子,屬阴;就是上四刻,原作现日之额。若超过十二点至一点内止,则是早子明日,作下四刻,屬阳,万年不易”。“自古至今甲己日起早子时,夜子原起甲子相同,加注夜子可也”。夜子时有甲、己日起丙子、甲子二时之异,当以洪氏之说为合理。至于现代的紫微斗数推命,以今夜交过十一点(即23时)就算是明日子时,那是错误的。
同时钟义明大师又在《紫微随笔》之《玄集-斗数明灯》中(安命宫与身宫表)后注2:宋朝的时制,一昼夜分百刻,一日十二时,每时分为初初刻、初一刻、初二刻、初三刻、初四刻、正初刻、正一刻、正二刻、正三刻、正四刻。古法子时是从昨夜的23时0分算起,屬今日。现代法,0时为今日的开始,23时59分59秒为今日“夜子时”。
在天文学中亦有太阳到达上中天子午线端点为正午12:00时,到达下中天子午线端点为00:00时,为该日之24:00,亦即是第二天的开始。这是我的一点见解。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到底有没有早子时晚子时 殷商时代,我国古人即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并分别以夜半、鸡鸣、平旦(昧爽、昧旦、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来指代。 《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无逸》:“自朝至日中,仄,不遑暇食。”   数术界中,普遍以23~l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依次类推。 数术界中,几乎人人都将表1《传统时辰、钟点对应表》奉为圭臬,敬若神明,然而,它是错的!    表1中,时辰与钟点的对应关系,既不符古传真髓,亦脱离现代实际,更经不起“一式一解”科式的检验,这个无情的事实,不知当今易坛有没有人或有几人敢于、肯于正视、面对、承认。但是,这毕竟是事实!   下面分七个方面来论述个中原委:   一、子时为23—1时无历史依据 宋代(960-1279)以后,人们把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从子初子正一直到亥初亥正,初或正都等于一小时。现代“小时”(即小于一个时辰之意)的时间概念和称谓即由此而来。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史料上,根本找不到古人计时起迄于晚上11点(23点)的依据。遍考现代人编撰的数术资料,虽都沿袭以23—1点为子时,却从未见人道明其佐证及古典出处。    二、子时始于0时——《史记》中的证据 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当推伟大史著《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历术甲子篇》以“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为历元(人称“天正甲寅元”)开始进行推算的,其历元近距是周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  上面引用部分的意思是,在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合朔与冬至的交气时刻同在“夜半”。“夜半”是几点几分呢? “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前一个“无大余”指合朔(初一)那天的干支数次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合朔的具体时刻是“0”,即0点0分。后一个“无大余”指冬至那天的干支数次也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冬至的交气时刻也是“0”,即0点0分。  以上充分证明,“夜半”子时,指的是深夜零点零分,古人计时从“夜半”子时即零点开始。  或许有人还有疑惑。贵州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华传统天文历术》一书作者蒋南华教授长期从事古天文历法的教学研究工作,蒋先生利用上述《历术甲子篇》中数据和月实(29日)推算上下数千年的月、日干支和朔、闰,一丝不乱,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   三、从“隅中”“日中”的含义分析,亦证明子时始于深夜零点《左传·昭公五年》孔颖达疏:“隅谓东南隅也。过隅未中,故谓隅中也。”也就是,太阳处在地球赤道线以南,即东南方向,故谓东南隅,是太阳正要达到而未达到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如果太阳已达到赤道线的上空,那么它就不是处于隅中,而是处于正东,即二月春分“日中”之时了。 日中,是太阳正当头顶之时(即中午12点,午时),卯月春分的天象,同时也是昼夜平分的意思,“中”者半也,即平分之意。春分这一天,白天和晚上的时间一样长(白天为上午卯时六点至下午酉时六点,晚上为下午六点至第二天上午六点)。秋分,则是太阳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正对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此时太阳当顶,为中午12点正——午时之始。古人正是以“夜半”(零点)即子时,“正北”牵牛初度为起迄点,并验之以二十八宿的“四仲中星”(“日短星昴”“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的酉时中天宿位和太阳回归运行规律来进行安排的。  —日十二时辰,分为“正北”子,“正东”卯,“正南”午,“正西”酉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均为三个时辰(即六小时)。《历术甲子篇》“正东……(后)小余8”,化为现代时刻为8∶32=X∶24,即卯时始于六点正;“正西……(后)小余24”,化为现代时刻为24∶32=X∶24,即酉时始于18点正;“正南……(后)小余16”,化为现代时刻为16∶32=X∶24,即午时始于中午12点正。   四、从现代科学角度出发,毫无疑问,子时应为0—2时,首先要明白几个天文概念。查词典得知:时区——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把全球按经线分成24个区,称为时区。  地方时——以当地所看到太阳升至最高位置的时刻(即太阳视圆面中心通过当地子午线的时刻)定为正午,并以此为标准确定一天中其它时刻的时间。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td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06年11月13日&&06:06& & 香港商报&&
很多人说‘子时’分为‘早子时’与‘晚子时’(夜子时),但什么是‘早子、晚子’呢?对八字命盘会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先做几个名词解释: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古代是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一天分为12 个时间区段。以‘子’时为一天的开始,而且一个时辰换算成现代的时制,刚好是两个小时。
什么是‘子’时
就像西洋时制的0 点是一天的开始,在中国古代,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以现在的时制来说,子时就是每天的23 点到隔日1 点之间。
什么是‘早子’与‘晚子’
所谓的早子时,就是讲23 点到24 点之间;晚子时就是0 点到1 点之间。
为什么会有早子与晚子的分别呢?为什么其他时辰不分‘早、晚’?
有些算命师说:在‘早子时’出生的人,其八字的‘日’应该是算当日,而在‘晚子时’出生的人才是属于隔日的日。
其实,这是后来的算命师因为处于西方的24 小时制环境中而忘了‘命理是创于古代,但古代并没有24 小时制,只有12 时辰制’的一种迷失。
也就是说,其实这是对‘现代时制’与‘古代时制’‘时差’的不了解所创出来的一种自圆其说的说法。如果我们以农历来说,农历的10 月5 日23 点,也可以说是农历的10 月6 日子时,但绝对不能说是10 月5 日的子时,因为这样的话,反而差了12 个时辰喔!因此,如同上方说的,子时是一天的开始,所以只要过了23 点,在八字命盘来说,就应该算是隔日,这一点请各位不要再搞错了。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古代十二时辰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 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中国时,中国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当地球在旋转的时候,从这边转到那边向前进行,不但地球本身自转,还要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在旋転的同时本身还会摆荡,摆荡角度约有23.5度,缓缓的一年的时间,地球绕着太阳一周,差不多是刚好摆动完。我们是生长在北半球,到夏天的时候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暂时把太阳当成恒星不动,地球如果下摆的话(北回归线在下端),北部的地方直接阳光照射到的机会就多,地区就大,摆到极点又会回摆过去,那等于说,太阳直射到冬至点,也等于北半球的夏至点,所以一年四季的变化,都在这个地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把一年分成12节12气,因为地球有摆动现象,而中间受到太阳直射的时间而定。
& &太阳直射到地面的时候,叫做最热天,夏天
& &年的起始点真正的就在冬至的这个界线
& &一天有12个时辰,半夜从11点到1点叫做子时。11~12时叫做晚子时,12~1点是早子时,早子时的天干要用明天的天干,同样的一个时辰怎么可以分成两个天干,因为一个时只有一个天干,可是晚子时属于前一天,早子时是属于明天,我们用这样的觧释,就是与冬至同样的道理。冬至是气不是节,在节与节之间的中气,农历的11月份是从大雪一直到小寒为11月,两个节中间夹一个气是冬至,就完全像这样的情形一样,要交换年的话,要从这个气中间的中心点交换,大雪到冬至属于前一年,冬至到小寒属于后一年,也等于说11点到12点属于前一天,12点到1点属于后一天,要这样来解就会明白了
& &年的交换点就要从中气,那么等于12点也是中气点,我们称之为正午、正点,以后八字遇到冬至过后出生的,我都会用次一年来排年柱。
& &如果同学有不习惯的话,也可以仍然用立春排年柱,不会有很大的冲突,就把它当成学术研究。                        ------------此话引用吴怀云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古代的时间,分为 12 时辰,用 12 地支来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晚上 23:01 以后至隔日&&01:00 称为 “子” 时,
中国在算命上,主要有八字与紫微斗数,在八字的学理上,子时有区分为 “早子时” 及 “晚子时” 二种,也就是 23:01 – 24:00 称为晚子时,而 00:01 ~ 01:00 称为早子时,晚子时属于当天,而早子时属于隔天,例如:3 月 30 日 23:30 分出生者,算是 3 月 30 日子时出生,&&00:01 ~ 01:00 出生者,则算是 3 月 31 日出生…
紫微斗数,对于子时的区分,多年来主要有二种不同的认定!
目前主要的派别仍是采用”早子时” 及 ”晚子时” 的观念,依据实务验证,算命的精准度也较高,如
23:30 晚子时出生的人,其命宫主星应该是 “天同星”&&(p.s. 本站采用此方式,也相信这是最正确的方式)
目前两岸三地著名大师:陈怡魁博士、慧心齐主、天乙上人、王亭之、法云居士
、许诠仁等,都确认并采用此方法。
但市面上仍有一些学派及老师,看法有所不同, 只要是子时 (23:01 ~ 01:00) 出生者,在排紫微命盘时,一律是以 3.31 日出生来推算,所以& &23:30 晚子时出生的人,会被当成是 3.31 子时出生, 其命宫主星就变成是 “天相星”
近代也有学者提出建议,凡是子时出生者 (23:01 ~ 01:00) ,可分别采用上述
(1) 及 (2) 二种命盘来来推算自己的运势,然后选择其中较精准者为自己的命盘。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日干支的排定从《万年历》中查取,例如日(农历)查《万年历》得,壬午年、甲辰月、乙卯日,乙卯就是日柱。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即晚上十一点(23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晚上十一点(23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不过这个11点(23点)的确定不是按北京时间,而要换算成太阳时,即各地地方时的11点为准。 4、时辰的排法 时辰的确定以前面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时辰进行确定,现在有些命家分早子时与晚子时,但我经过实践,认为没必要分早子时与晚子时,也就是子时没有早子时,晚子时之分,都以23点以后为第二天。-------------黄勇智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帖子2617&金钱7333 &反馈指数1 &爱心致谢31 &易学指数221 &周易币60 &阅读权限100&注册时间&
见仁见智吧
帖子569&金钱0 &反馈指数0 &爱心致谢0 &易学指数0 &周易币0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子时在预测中的定位
  民间不少地区流传“命不算子”或“子时不占”之说。据说:子时出生的人命很难算准,在子时占测诸事也难得测准。究其缘由,关系到子时应隶属哪一天的问题。子时归属的日子不同,命局当然大不一样了。不仅子平(四柱)预测如此,凡将日子、时辰为原始信息输入的其他种种术数,诸如紫微斗数、六壬、奇门等等,似无一不存在由于子时归属不确而导致测不准的问题。
& & 众所周知:子时始于晚11点,终于凌晨1点。那么,究竟是如眼下多数术数家那样,把认作一天中第一个时辰的子时之初(即晚11点)作为一天的开始,还是如今日历法所要求的那样将子时一分为二:以“子半”(即晚12点)作为一日之始呢?
& & 一日分为12个时辰由来甚古,据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的记载,早在秦代已开始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中12个时辰了。然而历代术数书尽管汗牛充栋,却对日始何时的问题罕有说明。民国初袁树珊在《命理探源》一书中,根据明人万育吾关于一日分为一百刻的论述推断:“子时的上半个时辰属于前半夜是昨日,下半个时辰属后半夜是今日。”此说在术数界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其说不古和证据薄弱,故不被多数术数者所朱信。多数术数者鉴于子时在一天12时辰中排在首位,故而很自然地在把子时当作一天中第一个时辰的同时,也就将子时之初(即晚11点)作为一日开始的时刻了。这就不奇怪在术数复苏的大陆,九年前竞在传媒上发生过一场有关新年伊始的讨论:要不要在农历除夕11点钟时来迎接新年到来。
& & 其实,曾为唐朝制定《麟德历》(施行于公元665~728年)的术数大权威李淳风早早就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见《新唐书?历表》),即是说古代的历法。都是以子时的中点(即晚12点钟)作为一日的开始。更早更权威的证据见于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大传》。该书言:“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东汉奉诏总结经学的名著《白虎通》,亦征引和重申了伏生之说。正者,为改朝换代后重新确定的一岁之首月,朔为初始。上引伏生之言是说:西周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崇尚赤色,并以夜半为正月初一日的开始。伏生所说的夜半也就是李淳风所说的子半,这是一个历法常识问题,可由实测证明。
& & 在古代文献中,“夜半”与“日中”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特定时刻概念,且二者相隔刚好半天,即:夜半=日中-半日。而所谓“日中”即指一日之中点,也即太阳正当顶之时,用日圭测之则在圭影最短的时刻,那恰好在当地正午12点钟时,与之相隔半日的“夜半”理所当然地在当地晚12点钟时,此时刻正是子时的中点――子半。由此可见,从西周起,历法就把与“日中”相隔半日的“夜半”作为一日之始。用12地支记时表后,子时恰被日子的更替时刻所平分:后一段为子正或称早子时,属今日;前一段为子初或称夜子时,属昨日。一日始于早子时之初,而终于夜子时之末。
& & 对于术数家而言,一天十二个时辰有十一时辰无须再细分,唯有子时还须进一步分清:是属于当日的子正(即当地凌晨0~1点钟)还是属于昨日的子初(即当地晚11~12点钟)。笔者建议:以后凡言某日子时者,若未加声明,应一律视为当日的早子时。至于在农历某月某日晚11~12点钟之间出生者,则应称之为某月某日夜子时出生。
八字论人生.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体会他的庸俗!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时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