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同温度下冰的密度度比水大,这个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 加入我的果篮
软件工程师,应用数学专业
Jack和Rose就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泰坦尼克号梗)
@ 有点太绝对了,但是很显然,地球上的生活会绝大部分灭绝,包括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因为气候系统加剧了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速率,才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但是生物绝对不会灭绝了,不论是海洋还是陆地。但是反过来,由于冰和云层的反射作用,冰反射阳光达80%,使得地球温度不至于过高,是地球气候调节的一种,保持地球温度的稳定,但是没有冰的作用,地球吸收太阳的能量很增多,导致水分蒸发也会比较快,水蒸气是一种温室气体,形成云会发射阳光,水蒸气会增温,云会降温,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个时候水在地球大气循环中的速度肯定要比现在快,而且会进入新的平衡。这个时候地球平均温度很可能会上升,说不定生物种类还会比现在更多更丰富呢,但是我还是倾向于认为生物种类会大大地减少。
技能点点错了的理论物理博士(在读)
小时候看过一篇小说,就是说冰比水重的情况。好多之前回答的人也提到了,不过都想不起来叫啥。然后我搜了半天终于搜到了……所以单独发个回答吧,地址如下:按照这个小说作者的推论,后果很致命哎顺便,小时候看的好像是这本书:------------------摘录一段,有些地方有笔误,不过不影响理解--------------------头脑简单的人一开始对冰的这种新性质很高兴。但是随着我们寒冷季节的到来,不方便和麻烦也开始显露出来。对于这最早的寒冷气候说来,湖面上没有冰,只有美丽的晶体沉在湖底,其阴影清晰可见。很快这些晶体在河里成为浮动的“沙棍”。不久,城市的自来水公司发现它的湖水进水口被堵,越来越大的晶体开始充满地下管道。在进水口装上了加热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热水也流到我们的家里。后来显然没有任何加热系统,能以松快的速度溶化湖中的重冰来向城市供水。在靠近城市的湖水入口深处还有水,但湖的其余部分很快成了冰晶的固体。随着漂动的晶体增加,河水愈来愈阻塞,最后完全停止流动。依靠河水或湖水生活的城市处于灾难之中。只有井水还可以作水源。“似乎,我们渡过了寒冷的季节。显然有许多痛苦和死亡,但我们大部分人幸存下来了,随着温暖气候的到来,又产生了新的希望。“虽然冰开始溶化了,但只是表面一层。堵塞的河道无法流水,又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在温暖的季书里,湖的深处仍然有一部分冰冻着。大部分鱼和水生物已经被杀死了。农民们设法种庄稼,但种的粮食也不够吃,食物短缺迫在眉梢。“又一个寒冷季节的来临,使湖水和河水比去斗固化的更早。又有更大的痛苦,更多的死亡。温暖季节姗姗来迟,而且又短。完全种不出什么庄稼。饥饿和寒冷威胁着我们。“我和我们星球上的所有化学家在实验室里拼命工作,试图找出能够抵消(方程式)影响的某种物质,使冰的密度比较低一些。但没有一个人获得成功。“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把剩下的食物供应分给化学家们,这并不因为他们应该活的长一些,而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们有一线机会来拯救我们的星球。但是,我们失败了。到处都有冰——而且有死亡。
心理史学爱好者 星战迷 科幻迷
全文摘自计算中的上帝,应该很恰当地回答了你的问题“它要么是巧合之上的巧合,”霍勒斯说,“要么是有意这么设计的。还有更多;举个例子,水。所有我们知道的生命都起源于水,都需要水来进行生理活动。虽然水的化学结构看上去很简单——两个氢原子绑在一个氧原子上——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物质。你知道,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也有,但那是在马上要变成冰之前。快要结冰时,它的表现非常特别:它开始膨胀,尽管温度越来越低。所以当水凝固时,它的密度反而比液态时要小。这就是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我们太习惯于看到这个现象了,无论是浮在饮料上的冰块或是覆盖在池塘上的冰面,习以为常,以至于我们不去深究个中原因。然而其他的物质却不这么表现:凝固的二氧化碳——你们称之为干冰——会沉入液态的二氧化碳;铅锭会沉入熔化的液态铅中。“但是冰会浮在水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如果湖或是海从底部开始结冰,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话,除了赤道圈外.湖底或海底的生态圈就不会存在。事实上,当水一旦开始凝固.水体会变成固体,并且会永远保持固态。正是在冰下自由流动的水在春天促进了冰的溶化——这就是为什么冰川能够在靠近水源的陆地上存在好几千年的原因,它们底下没有水。”我把广翅鲎的化石放回抽屉。“我同意水有特性,但——”霍勒斯的眼睛搭在一起。“但水的热力学特性并不只是凝固前的膨胀。实际上,它有七个不同的热力学参数,在化学界中它们都是或者几乎都是独特的。还有,每一个特性都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水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出现的概率必须是这七个独特参数各自出现的概率的乘积。这个概率值几乎为零。”“几乎。”我说,但我自己都听出来我的声音不怎么自信。霍勒斯没有睬我。“水的其他表现也非常独特。在所有物质中,只有液态硒的表面张力比它的大。正是水的高强度表面张力使得它能深入到岩石的缝隙中,并且,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它在凝固时体积增大并把岩石崩裂。如果水的表面张力较小,土壤形成的过程就不会出现。还有:如果水的黏性稍大一点,循环系统就不可能进化——你我体内的血浆只不过是海水,但很难想像有什么生理活动能支持心脏长时间地驱动一种更黏的液体。”
冻冰水再也不怕把瓶子胀爆了
什么大的变化都不会发生!!!最多,陆地上,南极的冰会加厚一点,山上的雪不会再变成冰川,不会再下滑。海里,北冰洋的冰消失了,沉下去溶化了,海水的温度不会发生变化。地球的温度也不会发生变化。现在的地球,冰浮在水面上,说明海水的总体温度不能全部结冰。所以冰如果比水重,那么随着冰的下沉,冰就会溶解,海水的总体温度只会比现在略微低一点点。冰川的形成是因为,冰比水轻,受压之后会溶解,如果冰比水重,那么冰受压就不会溶解,冰就不是滑的。所以积雪会像沙子一样不会结起来,冰川不会形成,南极的冰,高山上的冰只可能越结越厚,不会下滑变成冰川。所以地球上的冰只会多一点点。没有大的变化。按照目前地球的状况那些全球海水结冰的可能是没有的。把幻想小说当作科教片,把小说家当作科学家确实有点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不然,本来深海水温就是0-2℃,地球收到太阳的热量没有变化,南北极受热依然少情况下,水在持续变冰下沉,持续几百万年的下沉的冰定然会想土石大陆一样积累成高于水面冰山,只是水平面上升到一定位置后会稳定下来,浮冰消失而两极物种构成发生改变;随着位置推移,受太阳热能影响海洋还是正常无变化,我想说有冰下沉,也肯定会有冰融化!只是气候的调节变化会发生变化,当然结果我YY不到,但是会达到平衡,而非生物灭绝...我们河上不结冰面,也没有罗盛教,哈哈...个人YY,不喜勿喷!
冰沉于水下,珊瑚礁,海底生物死亡,洋流不存在,气候更恶劣,海面升高.地表温度升高等
那根本就不会有海冰了啊,变成冰,沉下去,化掉了。。。
记得看过这么一篇科幻小说:人类的科考船发现了一个冰封的星球,根据遗迹是有一个化学家制造了一种新物质,与水任意比例混合都能使冰沉于水,结果化学家不小心将实验试剂倒入下水道了。。。。。。
但是冰的密度比水大并不一定代表密度比盐水大啊
软件工程师
深海生物们悲剧了。。。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短篇科幻里,大致是地球发现了一个被冰封的星球,上面曾经存在文明却全被冰封。“我”弄清了这个星球发生过的往事,结尾得知一个可怕到让“我”无法表达自己恐惧的消息:最近研制成功一种能沉在饮料杯底的冰块。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科幻小说,说的是人类到达了一个陌生星球,按这个星球的状态,肯定是有很多生物的,但是实际上却只见到一片片的废墟。然后有人在一个废弃的实验室里找到了一个笔记(现在还很奇怪,为啥能看懂外星人的笔记),记录的是一个科学家在一次偶尔的实验中弄出了一种新的物质,代号是△(好像是倒着的,后面还有几个符号)。然后这个科学家就测试,当时发现这个物质好像有一个很神奇的功能,具体忘了。但最后在一次无意中测试发现,这种物质居然会因此水结冰后,冰会沉入水底,而且无任稀释到何种程度都有效果。等他发现这种问题时,实验已经做了多次,这种物质也已经随着实验室的下水道流入整个星球的水循环系统里了。最后因为这个,这个星球的生物灭绝了。小说的大概内容就是如此,记得看到这个小说的时候起码是10几年前的时。小说名字忘了,有知道的童鞋告知下,能贴出原文的更好。
这要真能开发出一种能 导致冰密度 大于水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一直在),这世界真的要完蛋呀!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如果冰下沉,滋泥被首先冻结,整个生物链将从根掐断
犬科兽类亚人雌性幼体狂热研究者
宏观上看地球,水平面会升高一点。然后南北极没冰层,失去气温调节作用,全球气温上升。水结冰后沉进水,然后在水中吸热融化,会起到搅拌海水和冷却海水的作用。……
不是有本科幻小说就是讲这个的吗?原谅我忘记名字了。。。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冰密度比水大吗
七情TA011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水的密度比冰大吧,不然冰也不会浮在水上
水结冰 质量不变 体积变大 所以密度变小 所以比水小
当然是小啦,貌似相差不大,好像冰是0.9g/cm^3,水是1g/cm祝你学习进步~
水结成冰后,水结冰后密度减小
冰的密度是0.9
为什么冰的密度比水小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增大了,违背了“热胀冷缩”"的常规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水的密度比冰大?这一性质对水生生物有何影响?
风飘飘oh92
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使得冰晶体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液态水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液态水中,分子的排列比较混乱,不像冰中的分子那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分子在液态中的运动虽然比在冰中更自由,但分子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在冰中更小,所以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深海水的密度大些,温度低,动物都是扁的,盲的,自己发光的,吃一顿管好几个月的,一平方千米也没一个生物;海洋表面温度高,水压也正常,鱼种类多,色彩鲜艳,一网下去鱼都满了~水结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从而能浮在水面,这一特点对水生生物至为重要.冰浮在水面,正好成为一隔热层,使下面的水的温度保持在0度以上,水生生物可生活于其中,避免被冻死.欢迎追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氢键作用吧,冰体积大,水分子多 密度当然大 2.
既然水底会结冰那么可能在水生生物上亿年的进化中适应这样的环境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同温度水的密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