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尚念经打一成语蹲坑拉了一坨屎,墙上有个钟指到三点半,猜一成语

式:先斩后奏 见异思迁 ③目的式:削足适履 越祖代扈 ④因果式: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⑤主谓式:把人忧天 夜郎自大 ⑥动宾式:不见经传 拒人千里 ⑦动补式: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⑧连动式: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⑨兼语式:请君人瓮 引狼人室 ⑩偏正式: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2.)成语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风起云涌 殚精竭虑 ②贬义:处心积虑 满城风雨 ③中性:今非昔比 风雨交加 (3)成语的出处 ①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 与虎谋皮 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 闻鸡起舞 洛阳纸贵 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 举一反三 昭然若揭 二、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 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例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例 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 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 ,是指 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 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 ,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 ,比喻受人利用,冒 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 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例 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例 4: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例 3 句中的“美 轮美奂” ,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 。 “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 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 ,属于对象误用。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 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 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 于对别人的评价。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 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 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 真可谓处心积虑。 例 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第 1 页 共 15 页 [例 5、例 6 两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 ,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作贬义。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 6,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 .... 象 95 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各有千秋”,97 年的“趋之若鹜”,再如“面目全非”、“始 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 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例 7 ①.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 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②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 难胜任。 [辨析]鼎力相助:敬辞,用在别人身上。改为“全力相助” 。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谦 辞)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 例 7: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 例 8: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 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 材小用等。 ]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例 9: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例 10: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莘莘学子”意为众多 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例 10 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 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如: 例 1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 1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 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例 9 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 10 中 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 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 13: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例 14: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 常水平的发挥。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三长两短:指 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 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 15: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句①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 的。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 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了。 ]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 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例如:第 2 页 共 15 页 例 16: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 育。 ②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 “淋漓尽致” 只理解为 “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 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 , 其实,“淋 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 到好处。“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 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 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 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些词还 有“按图索骥” “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 “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 云流水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 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 多积累、多归纳, 而在高考来临之际, 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 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 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四、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具体地说,就是: 1、 事理简单.更要深思。 例如:(1)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 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简析:“局势”是说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决不可能“一劳永逸”. (2)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简析:“肘”可“见”了,正说明衣服破烂了.而这与前面“很不合身”相矛盾.因而该成语不当。 (3)人们走回头路的劲头没有来的时候足,有些人走累了,就成群结队地坐在柏油马路边的树阴底 下聊天。 简析:人们走累了.坐在树阴底下聊天.可能“结队”吗?显然违背事理。 (4)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简析:“心目中”的人物怎么跃然于“纸上”了?可改为”呼之欲出”。 2.本义出现,要敢于相信。 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于能认为它 用错了。例如: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简析:“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故成语使用正确。 (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简析:“肝脑涂地’”的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该成语的前后文正好 为它提供了“原生状态”.故使用正确。 (3)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车了.你只粗枝大叶地告诉我就行了。 简析:“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这里正是使用了它的本义.故 正确。 (4)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简析:“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第 3 页 共 15 页 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 (5)他被扔进了地牢.从此光天化日同他再也没有缘分了。 简析: “光天化日”现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而现在所提供的语境显然符合它生存的 “原生状态” .于是它的本义“复活”了。 3.见一字,更要见其余。 例如: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 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简析:不少人对“首当其冲”并不陌生.但是一旦它处于复杂的语境里.他们就只着见“首” 字而不见其“冲”了, (2)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 热的商品 简析: “商品”前常用“热门”来修饰.于是有些考生只见“热”字而不见其余。 (3)天下决无一挥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简析: “就”即成功.它与“事’ ”能搭配.于是有的学生眼中只有一个“就”字了.而忽视 了“挥”这一个重要的字眼。这里应改为“一蹴而就” 。 (4)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简析:用“立”来修饰“等”是可以的.于是有的学生“立”令智昏.无视“茕茕”两字了。 (5)几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到美英飞机的袭 击,真是祸起萧墙。 简析:受制裁、遭袭击是伊拉克的祸难.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祸”字.还应仔细地思考一 下“萧墙”二字。 4、 “两栖”色彩.要能兼知。 例如; (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 丰富的 想象力、 简析: “想入非非”常指胡思乱想.为贬义;但它还有另一个含义.即思想进人虚幻的境界.为 中性.该成语使用正确。 (2)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仿佛他有满肚子的衷曲要告诉我一样。 简析: “口若悬河”是中性词,形容能看善辩.说话不断、它虽然经常有嘲讽之意.但这里用 来写父亲诉“衷曲” .显然恰当。 (3)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写得非常好,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简析: “登峰造极”是中性词.比喻达到极点。它多用于坏人,但用于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 也很恰当。 (4)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平铺直叙,得到新闻部主任 的赞扬。 简折: “平铺直叙’ ”常指写文章平淡无味,重点不突出.但它还有一个中性义.即说话写文章 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这里正好使用了中性义.所以正确。 (5)蹇叔的老谋深算.弦高的勇敢机智,先轸的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得栩栩如生。 简析: “老谋深算” 形容计划周密. 办事干练. 富有经验, 是中性词。 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 但 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5.字面重复.要能看出。 例如: (1)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简析:因本身“见”字作“显现”讲,故不宜作“显得”的宾语。 (2)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简析:因成语本身含有“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加上数量词。可去“一场” 。 (3)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第 4 页 共 15 页 简析: “好像”与“如”重复。 (4)他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简析: “浑身”与“遍体”重复。 6、变更用法要能明白。 例如: (1)搞好群众关系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是有人等闲视之。 简析: “等闲视之”前面往往要加上“不可” “岂能”等否定词,故此不合使用习惯。 (2)土郎中的名堂可多啦,山上有的是万应灵丹,比这里的盐水强多了。 简析: “万应灵丹”一般用于否定句或出于否定口吻,不能像这样用于肯定句。可改为“灵丹 妙药” 。 第二、虚词复习 一、识记常用易错虚词: (见有关资料) 。 二、辨析虚词方法 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 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比 如, “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 、 “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 “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改为“反而” ( )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和”应改为“还是” ( )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比如, “进而”“从而”“因而”等。 、 、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 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 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 然?就?” 。 常见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同时、同样” ,表递进的“并且、况且、进而、甚至” ,表转 折的“然而、却、只是、不过” ,表因果的“因而、从而、因此”等。 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 “即使、不管” ;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 “虽然、 尽管” 。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途遥远”是事实) (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路途有多远”是假设) (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 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比如, “由于” 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 ; 比如, “却、 然而、至于、以致” 。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由于”应改为“因为” ( )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 ( 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前)第 5 页 共 15 页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强调作用。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 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 “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 (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其它类似的虚词有: “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 , 。 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 ,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 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 ,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 。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 。 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比如, “因此、其实、确实、相反” 。借助这一点, 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 应改为“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 )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意志越来越坚强了。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主语不同, “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书面 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 ) 同类的虚词还有:要是、别说、就是、哪怕等 (18) 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 惟其如此, 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 “惟 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与“正因为”相近) 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 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主要是“对、对于” )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 误用虚词。 (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牢记在 心的”) 。 10、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与、跟、同” ,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 WTO 秘书处后,WTO 中国工作组 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和”是连词, ( “与”是介词)第 6 页 共 15 页 有些虚词还常被当作实词,主要是副词误用做动词或形容词。也有虚词混用的。 (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 ) 其它如: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 、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 、必须(副词)——必 需(形容词) 、未免(副词)——难免(动词) 、特别(副词)——甚至(连词) 二、典型虚词用法例说 (一)注意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区别 1、或——或者 “或”常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 “或者”常用来连接句子。 (1)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2)这本书或者你先看,或者我先看。 2、及——以及、及其 “及、以及”都可以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而“及其”是两个词,意思是“和他(她)们的” 。 (3)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及(以及)其它的花木。 (4)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及其基本规律。 3、由——由于 “由”是介词,表凭借。 “由于”作连词或介词,表原因或理由。 (5)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由于”应改为 ( “由” ) (6)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4、为——为了、因为 “为”是介词,引出对象,用法较多。 “为了”是连词,表目的,一般单用。 “因为”是连词,表原因, 常和“所以”连用。 (7)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8)为了营救落水的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 (9)因为大家缺乏经验,所以前几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5、而——而且、从而、进而、因而、反而、而后、幸而、而况 “而”用法较多,可以表并列、递进、转折; “而且、进而、而况”只表示递进, “而且”常和“不但” 连用; “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 “从而、因而、故而”表因果; “而后”表承接; “幸而”是副词, 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10)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而且”不能表反方向的递进,应改为“反而” ( ) (11)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12)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而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而后”不能单用,应改为“以后” ( ) (13)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故而特来看望。“故而”是单用词,常用于书面语中) ( (14)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 ( 相成的“从而” ) (15)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因而对近百年来那些为中国寻求解脱之路而牺牲的先行者, 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16)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更而况他是新手。“而况”前不能加“更、又” ( ) 6、就——就是第 7 页 共 15 页 “就”是副词,有多种用法。 “就是”是连词,表让步假设,常和“也”呼应。 (17)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的反科学的内容。 (18)你说说这样的好事,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7、对——对于 “对”引进动作的方向目标,有“对待”之意;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 用“对”“对于”引进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 。 。 (19)他对于孩子很严厉。“对于”应改为“对” ( ) (20)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8、刚——刚才 “刚”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是副词; “刚才”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是形容词。 (21)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刚才”应改为“刚” ( ) 9、则——否则 “则”表因果或情理上的关系,也可表转折。 “否则”意思是“如果不这样” ,常用在下句的开头。 (22)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如果有了相当的条件,只要深入钻研,在较短时间内,就有 可能出成绩;而广博的知识,则不是短时间所能掌握的。 (23)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10、且——尚且、而且、并且、况且、暂且、姑且 “且”作连词,表递进;作副词,表暂时。 “尚且”通常与“何况”成套使用,表递进; “而且”通常 与“不但”成套使用,表同方向的递进,不再引出其它内容; “况且”一般单用,表示进一步追加理 由,再引出结果; “并且”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 “暂且、姑且”是 副词,表示暂时地。 (24)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而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而且”应改为“况且” ( ) (25)从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以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 行。“而且”应改为“并且” ( ) (二)注意包含虚词的词语或短语 有些实词结构包含着虚词(通常是介词) ,有着固定的用法,辨析虚词时也要考虑到。 1、以——给以、加以、予以、难以、得以 (26)对于劳动竞赛中优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以他们适当的奖励。“给以”后只跟接受的事物, ( 不跟接受的人。应改为“给” ) (27)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予以)解决,不能拖拉。“加以、予以” 一般用在由动词转成的名词 ( 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提到的事物。 ) (28)那里出产的梨子究竟有多少种呢?很惭愧,我几乎难以记住它们的大名。“难以”意思是“不 ( 容易” ,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29)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得以”近似于“能够、可以” ( ,后面 必须有动词相连) 2、鉴于、有助于 (30)鉴于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更加需要向党的一切组织和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 ( “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的偏句里,前面一般不用主语。 ) (31)课题组成员认为,李教授提供的资料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有助于”本身已 (第 8 页 共 15 页 包含了介词“于” ,与“对”重复,应删去“对”) 。 (三)注意包含否定词的虚词 否定词“不、未、莫、无、没、非”等经常和其它词组合在一起,表示否定。 1、 不——不免、不日、 (32)我日前到京,请准备好住处。“日前”表示几天前,用于过去;应改为“不日”“不日”表几 ( , 天之内,限用于未来) (33)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未免着急起来。“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 ( 为然之意。应改为“不免”“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 , ) 2、未——未免、未尝 (34)你的办法固然有优点,但是也未尝有缺点。“未尝”后应加上“没”“未尝”用在否定词前, ( 。 构成双重否定。 ) 3、莫——莫非、莫如 (35)今天他没来,莫非是生病了不成?( “莫非”表揣测或反问,常跟“不成”呼应。句中“是” 与“莫非”重复,应删去“是” ) (36)这个办法莫如那个好,就不要采用了。“莫如”能比较得失,不能比较高下,应改为“不如” ( ) 4、无——无日不、无时无刻不 (37)多少天来,我无日不在盼望着你的到来,你终于来了。“无日不”意思是“天天” ( ,表示不间 断) (38)我们无时无刻在想念着你。“无时无刻不”意思是“时时刻刻” ( ,表示永远。应在“刻”后加 “不” ) 5、没——差点儿没 (39)在这次校园足球大赛中,我们班差点儿得冠军,队员们都很高兴。“差点儿没”表示某种事情 ( 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如果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 “差点儿没”和“差点儿”都是指事情接近 实现而没有实现;如果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 “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 “差点儿”是 惋惜它没能实现。 “差点儿”应改为“差点儿没” ) (四)注意音同音近词的辨析 1、以至——以致 (40)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至几个月都起不来床。“以至”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前一分句的情 ( 况程度加深而形成; “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或不希望的结果,应改为 “以致” ) 2、 径自——竟自 (41)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径自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径自” 应改为“竟自”“径自”表示自 ( 。 己直接行动, “竟自”表示出乎意料) 3、 必须——必需 (42)读书成为我生活所必须,一天不读,就“饿”得慌。“必须”应改为“必需”“必须”表示事 ( 。 理或情理上的必要; “必需”表示不可少的,是形容词。 ) 4、 不只——不止 (43)河水不止可供灌溉,而且可以用来发电。“不止”应改为“不只”“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 ( 。 或范围; “不只”是连词,常与“而且”连用。 )第 9 页 共 15 页 (五)注意表不很肯定虚词的辨析 1、可能、也许、或许 (44)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 确的。 2、大抵、大概、大都、大略、大致、大体(不能用于表完全肯定的句子中) 3、大约、几乎 (45)参加这次战役的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与“左右”重复,应删去其中 ( 一个。 ) (46)今天到会的几乎有三千人。“几乎”意思是接近于) ( (六)注意重叠词的辨析 1、常常、往往、刚刚、渐渐、慢慢 (表时间频率) (47)如果轻视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种片面性常常会影响人们一生 的轨迹。“常常”应改为“往往”“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 。 “常常”表示动作行 为发生的次数多,间隔时间短。 ) 2、 偏偏、明明、恰恰(表语气) 3、 悄悄、暗暗(表方式) 4、 统统、通通、仅仅 (表范围) 5、 稍稍 (表程度) 三、虚词错用例说 (一)词类误用 1、连词、介词混用 (1)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 坏决定的。 (2)我们才来这村的时候,因为更容易了解情况,便决定轮流到各家吃饭。 (3)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钻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 例(1) ,应该用介词“由” ,却用了连词“由于” 。例(2) ,应该用介词“为了” ,却用了连词“因为” 。 例(3) ,应该用连词“因为” ,却用了介词“为了” 。 2、连词混用 (4)造纸厂排出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5)北京都下雪了,况且是哈尔滨。 (6)骄傲自满的人,都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是如何的渺小。 (7)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的先驱者, 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例(4) ,应该用连词“甚至” ,却用了连词“和” ,因为“减产”与“绝产”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 关系。例(6) ,该用表无条件关系的“不管” ,却用了“尽管” 。例(7) ,该用表因果关系的“因而” , 却用了引出目的或结果的“从而” 。 3、介词混用 (8)陈小珊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希望工程学校的师生买了一批工具书和学习文 具。第 10 页 共 15 页 (9)这次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10)因此他们对某些妇女的正当合理的离婚要求看成是“不规矩” 。 (11)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12)关于这部影片的批评已经很多,这在社会上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13)目前对于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不说单行本或报章杂志,就是本刊也发表过一些。 例(8) ,该用“用” ,却用了“把” 。例(9) ,该用“为” ,却用了“为了” 。例(10) ,该用“把” ,却 用了“对” 。例(11) ,该用“把” ,却用了“从” 。例(12) ,该用“对”或“对于” ,却用了“关于” 。 例(13) ,该用“关于” ,却用了“对于” 。 4、副词、连词混用 (14)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不断前进,但是,与此同时,在某些城市,甚至 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复苏。此例应该用副词“特别” ,却用了连词“甚至” 。5、滥用介词 滥用介词有如下现象,一种是滥用造成无主语的毛病;一种是“对” “对于”错用造成主客颠倒的毛 病。 例1、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例2、焦玉录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例1“从??中”这个介词短语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可以删去,让“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做句子的 主语。例 2由于“对于”介引的对象不恰当,而导致句子出现了主客颠倒的毛病, “对于”介引的对 象应该是“焦玉录这个名字” 。 (二)位置不对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使用不恰当, 也造成虚词误用。 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 被字句中放在 “把” “被” 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 语的前面;一是单个连词“至于” “否则” “以至” “以致” “反而” “进而” “从而”等一般放在后一个 分句的前面。 (15)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15)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17)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18) “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继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武力实施其大陆政策,从 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严重步骤。 例(15)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 的毛病(15)“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例(16)“不仅”应放在句首, , , 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若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 “不仅”应放在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之后,比 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例(17)“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 , 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 还懂英语。例(18)“从而”应调整到最后一个分句之首,因为最后一个分句才表目的。 , (三)搭配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常常需要搭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的毛病。第 11 页 共 15 页 (19)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2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21)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严格遵守纪律,是由于平时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2)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我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否则签合同的时候我准会出问题。 例(19)“无论”只能与“还是”搭配,而不能与“和”搭配。例(20)“不但”虽常和“而且”搭 , , 配,但在该句中,它只能与“反而”搭配。例(21)“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由 , 于”搭配。例(22)“要不是”表假设,不能与“否则”搭配。 , (四)多余重复 虚词使用应该切合语境,如果不合语境而多用虚词,往往会造成 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 常见病例有:多用而造成语意重复,成为多余;不可用处而用造成多余,破坏句子结构。 1、多用虚词,导致句子成份残缺或不通畅。 (23)关于食物的种类、成分、烹调方法及进食习惯,目前都已成为胃癌病因学厂研究的重要课题。 (24)对于低能 X 射线,早已广泛应用在液氮低温条件下的 Si 谱仪中。 (25)三四两个月,出现的交通事故竟如此之多,难道还不值得有关部门所深思的吗? (26) 一味用溺爱、娇纵的方法去对待的孩子, 只会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孩子。 (27)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像学习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一样,从而来理 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例(23)(24) 、 ,分别去掉“关于”“对于” 、 ,句子才有主。例(25) ,去掉“所”“的” 、 ,因为“有关 部门”与“深思”搭配才恰当。例(26) ,去掉“的”和“了” ,句意才准确。例(27)去掉“从而” , 句子才通畅,因为该句是个单句,带“从而”的部分只是全句的谓语部分。 2、同义重复 (28)在各种经济讲座中,大学生们尤其更喜欢听名教授针对国内或国外最新经济举措及最新经济现 象所开的分析讲座。 (29)王经理称,如果要是有人来买,他将咬牙把价格下调25%。 例(28)“尤其”“更”重复。例(29)“如果”“要”重复。 , 、 , 、 (五)脱漏残缺 滥用或多用虚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同样,当用处却没有用,也会影响句子的表达。如助词脱漏、必 要关联词语残缺等。 例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例31、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为那些 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例30由于缺少虚词,造成了句子有歧义。大家是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还是对“林业局带 头偷运木材” 感到气愤?按照语意, 应该是对后者感到气愤, 所以应该在 “揭发” 后面补上助词 “的” 。 例31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递进关系,前句用了关联词“不仅” ,而后一分句却没有接应的关联词语, 致使句子出现毛病,应在后一分句前加上“也”来照应“不仅” 。 四、虚词(主要是关联词)的辨析方法: ①辨错用误用: a.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 ( b.“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第 12 页 共 15 页 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 ( ②辨重复赘余: a.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 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 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③辨词语漏用: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 ( )至今仍不失为一 部有价值的选本。 b.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 )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 ④辨搭配不当: a.无论干部和( )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b.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 )整个社会的事。 ⑤辨位置不当: a.不仅中药( )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b.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⑥辨关系不当: a.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苏轼的《石钟山记》 、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 的思想倾向,因而文意清新,耐人咀嚼。 b.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参考答案]1 答案: “进而”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的意思,不能表目的和结果;a 题中后一分句则 是前一分句的结果。 ”从而”是引出目的和结果的,它前面的分句一般表原因、方法等,后一分句表 结果,应改为”从而” 题中后一分句不是前一分句的结果,而是表进一步的意思,应改为”进而” ;b 。 2“从创作到演出”就是”无论从创作还是演出”的意思, ”无论”多余,应删去; ”万一”表可能性 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应删去。 3 a 题中“由于”后的分句中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 至今”前加上”所以” 题中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 ;b ,后一分句则缺少呼应的关联词, 应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 4 a 题中”无论”后面紧跟着谁、怎么、什么等表疑问或选择的词 语,表在任何条件下,其结果都不会变,所以应将”和”换成”还是” ;b 题中的”而是”表并列关 系, ”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表递进关系,所以应将”而且”改为”而且是” 5 前后分 。 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不一致时放在主语前。a 题中前后分句主语一致, ”不仅”应放 在”中药”后;b 题中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 ”不是”应放在”质量”前,并去掉”的” 6 a 题 。 是强加因果,应删除”因而” 题是强加递进,应删去”不但” ;b ”而且” 。 第三、实词 实词复习应试策略: 1、识记常用易错近义词: (见有关资料) 。 2、掌握常用复习应试方法: ①.识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尤其要注意. 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 ,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 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如:第 13 页 共 15 页 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 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 ( A 、截至 B、截止 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 “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 在标致极了。 “太有意思了” ,实际上有太无聊了,太乏味了“苦” ;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 精神痛苦”“标致” ; ,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这里显然是讽刺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②.定范围: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 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再如: 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 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 (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 ( A、囊括 B、包括 ③明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为口语、书 面语。辨别词语的色彩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如宏大、巨大、庞大,成果、结果、后果,沟通与勾通; 诞辰与诞生,逝死与死等。再如: 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 ) ( A、效尤 B、效仿 答案:B。 “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 ”效仿”是意思是效法。 a.我14岁就离开了 ,参加了革命。( ) b.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 。( ) A、家乡 B、故乡 ④辨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通过词义 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使用好词语。如损坏、毁坏、破坏,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穿, 信任与信赖等。再如: a.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 别人休息的。 ) ( b.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 人们 的健康。 ) ( A、妨害 B、妨碍 ⑤定对象:有的词适用的对象不一样,因此要通过辨析词义适用的不同对象,来选用词语。如花与花 卉、书与书籍、船与船只(具体—集体) ,爱戴与爱护(对上—对下) ,侵蚀与腐蚀(外到里—里到外) , 祛除与驱除等。再如: , a.为了党的事业奋斗 。 ) ( b.婚姻是 大事,应该慎重考虑。 ) ( A、终生 B、终身 ⑥试搭配: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充足与充沛(实在的东西 —抽象的东西) ,担任与担负(职务—责任) ,坚定与坚强(立场、方向—性格、意志)等。再如: a.经过世代的筛选, 至今的骨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 (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 。 ) ( A、流传 B、留传 ⑦析词性: 有的词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突然与猛然(形容词,作状语、定语和谓语 —副词,只作状语)、刚毅与毅力(形容词,作谓语—名词,作主语、宾语) 、艰苦与坚苦(常作定语第 14 页 共 15 页 —常作状语)等。再如: a.北京和东北的两位历史学教授都在回信中 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读书目和学习方 法。 ) ( b.乡邻的冷言冷语,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 苦学,终于在40岁 时考上了研究生。 ) ( A、勉力 B、勉励 [参考答案]1 A。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 “截至”是 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B,A。 “囊括”是全部包罗在内; ”包括” 是包含之意,仅指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 3 A, B。 “家乡”侧重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多用于口语; 故乡” ” 侧重指自己所熟悉的、 出生、 成长的地方, 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和书面语。 4 B,A。 ”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障碍,词义较轻; “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5 A,B。 “终生”是就事业来说的; ”终身”是就终身大事来说的。 6 B,A。 “留传”就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搭配的对象是具体的物品,如田地、房产、秘方等; ”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对象是神话传说、 故事、消息等。 7B,A。 “勉励” ,劝人努力,鼓励别人,是动词; ”勉力”是努力,尽力之意,是形容 词,常用来修饰动词。第 15 页 共 15 页
发动广大法官——为大家提供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智深当和尚打一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