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康简体字转换繁体字字

说文解字》讲本义·d0c
& 《说文解字》讲本义《现汉》不讲胡乱编(王同亿219-220)
(《说文》《词经》都要《现汉》的命)(粗)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他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完成了这部中国古代字书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序》说:“仓颉之初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盖,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文”是事物的本象,“字”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这就是这部字典所以题名《说文解字》的缘由。作为供人查检的字典,《说文》收字全面、系统,不仅包括难懂的字词,而且包括常见的字词,《说文》收正字及重文(即异体字)共10516个,可谓集汉代文字之大成。《说文》的字义说解来自古代的经传典籍,这又是《说文》的优势。所以,如果要解释古书上的疑难字词或者进行古汉语词汇研究,还要把《说文》作为主要依据。《说文》之学是根柢之学,它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典学以及文化史上都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与词义的关系尤其密切。我们解释古书上的疑难字词之所以离不开《说文》,因为《说文》训释的是词的本义,而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我们了解了词的本义,就可以根据本义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引申义、以及和本义毫无关系的假借义。《说文》的旨趣就在于“说文”、“解字”,即一方面阐述每个独体字的字形的含义,一方面解析每个合体字的构成情况,指明合体字由哪些偏旁构成,以及第个偏旁在记录语词汇的音和义中起什么作用。许氏总结了先前的“六书”理论,创造了系统解释文字之法,是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最后注明读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中没有出现过的。《说文解字》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多做出了重要贡献。《说文》说解文字的一般格式是:首先解释字义,其次分析字形结构,然后根据情况补充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引经作为书证,用“读若”标音,等等。到了清朝,学者们把研究《说文》作为考据对象之一,作注的就有几十家,其中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最有名。近代的丁福保比较研究了先前各家专著,参考甲骨文、金文的资料,汇编成《说文解字诂林》。
吕叔湘们为了消灭我国已经使用几千年的汉字,完全不理睬(说文),造成汉字难认难记的局面。所以说为扭转汉语界的困局,提倡《说文解字》,就是要了语言所《现汉》首字(大字头)的命;而《词经》不但有大字头,还有多字条目,它的释义是根据汉语普查而归纳的,绝不同于《现汉》拍脑壳、自己杜撰例子的伪劣产品,因此我们说,《词经》要了《现汉》整条命。
制伏吕叔湘巢峰那类秦桧式汉奸叛徒卖国贼,不拿出他们自己说的或自己写的书面证据,这些比泥鳅还滑的顶级骗子,打死都不会认账。好在他们被人吹捧,尤其是被美女记者当面眉飞色舞、嗲声嗲气吹捧时,老家伙按耐不住,也会男人一回,吐露一些真情,如巢峰的“留党察看二年”,“小学没毕业”;当兵12年仍然是个大头兵。吕叔湘的汉字丑,灭汉字;实现西方式“民主政治”;“转去20年,我也去编词典,好建立名山事业”。
我们将敌我词典各扫描了300多面,在互联网上晒出,以事物对照证明《现汉》和《辞海》的的确确是垃圾堆,这些人的的确确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
上世纪90年代是辞书界妖孽大亮相的年代,妖首是老汉奸吕叔湘、巢峰和杨德炎。这些妖首,利用手中的金钱和官商联系,发动强大的媒体喧嚣,绑架上级主管部门,针对新版辞书出笼了极不公正、极不公平的“差错率”,只准他们修订了七、八次的旧版书《现汉》、《辞海》、《新华字典》等垃圾产品倾卸全国,不准别社初版书有万分之几的瑕疵。尤其对王同亿第一次出版的词典,没有错,也要由李志江、徐庆凯捏造错误登报抨击,再由庄建等一大批坏记者和弄不明白自己姓名的文痞,屁颠屁颠地跟进,好像真有错似的。现在词典扫描页摆在全世界面前,坏蛋们,怎么说?
辞书界歹徒们喜唱《商务印书馆》楼道民谣“天下图书一大抄,辞书更是抄;只许我们自己抄,不许外人抄。”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七、八十年代,王同亿经过20年刻苦学外语,发现美欧日俄的许多词典先进,国内在可用词典方面当时为一片空白。于是,他在中科院、北大、清华等单位的顶级科学家、文史哲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以编译辞书为主的文化引进活动。不到20年的功夫,编辑出版了近30本词典。这一编
译工作,从1980起,吕叔湘就反对,他认为外文词典不可译,译了也无用。开始他还邀商务总经理陈原帮腔。陈原在王同亿的反驳文中发现来头太大,开溜了。这个孤老头子,为了他“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信念,跟王同亿干到1998年他死。临死前还叮嘱其徒子徒孙:“一定要把王同亿打倒,王同亿不倒,辞书无宁日。”
语言所所长为消灭汉字,实现他西方式“民主政治”的梦想,设计了整套阴谋诡计:①对上拒不搞汉语普查,使中央至今定不出语文方略;②对外通过字典词典的简化字不配繁体字,实行文化锁国,中外不能交流汉文化;③阉割汉字源头,胡乱排列义项、胡乱释义,抛弃古今名家名句,自造低劣例句,愚昧全国人民,是大家连自己的姓名都弄不明白;④通过媒体和官司,消灭竞争对手。为此纠集所内外捉刀手,把《现汉》《辞海》《新华字典》吹破了天。颠倒黑白,污蔑《新现汉》,状告王同亿,开语言科学的倒车。
大学学了几年英文的吕叔湘,在老家丹阳县立初级中学教了10年小孩子英文,后东奔西跑,45岁前没有静下来专研学问。不管他的徒子徒孙如何吹捧他,他仍然是一个连自己姓名都弄不明白的痴儿。请看吕叔湘的“吕”:
《说文解字》:〈呂,脊骨也。象形。昔太嶽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凡吕之屬皆从吕。膂,甲篆文吕,从肉,从旅。(《说文》清·段玉裁注:吕象穎顆相承,中象其系聯也。又,吕本古文。以古文為部首者,因躬从吕也。”)〉
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第774面。吕(lǚ)①(文)脊梁骨。②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包括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六种,总称六吕。③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南阳西。周时赐姓姜。春秋初年为楚所灭。④姓。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第847面。吕lǚ①见849页[律吕]。②姓。
又例如李志江的“江”:
《说文解字》〈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聲。(《说文》张舜徽《約注》:“江源出出青海省西南境巴顏喀喇山,流經西藏、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蘇、上海,出吴淞口入海。江本此水專名,因引為凡水之通稱。”)〉
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第580面。江 (jiāng)
①长江的专称。长江古称江水。〈江东子弟多才俊〉〈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江河的通称。〈江鱼跳水面,当天雨就见〉〈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③姓。
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41面。江 (jiāng)
①大河:~流|~畔|长~|珠~|黑龙~。②(Jiang)特指长江:~汉|~淮|~南|~左。③(Jiang)姓。
王同亿评说:语言所《现汉》本末倒置。把本义定为大河。可是,大河即黄河。〈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屈原《楚辞·九章·悲回风》)〉〈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大河之壖风扬沙,桔橰无用袖手坐。(清*·张纲孙《苦旱行》)〉〈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轸清洛汭,驱马大河阴。(西晋·陆机《赠冯文罴》)〉由此可见,社科院吕叔湘之流,对祖国历史和地理一抹黑,胡编词典只为毒害中华子孙。明明王氏词典有本义,有唐诗宋词,比语言所的强万倍,商务印书馆杨德炎还发动李志江这个无赖连同庄建一大批坏人,围剿王同亿。
上世纪,由一批连自己姓名都弄不明白的文痞,恣意评词典,以其恶毒的笔和丑恶的嘴脸攻击他人的作品。其中以韩敬体、李志江、巢峰、徐庆凯、杨德炎为最狠毒,帮凶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书研究》、光明日报社的《中国图书评论》、商务印书馆的《咬文嚼字》为放屁最响。商务的杨德炎以腐败手段纠集庄建、谢言俊一批记者败类,不做调查,不看原书,恣意恶评词典,不择手段诋毁王同亿的人身。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仗势欺人。现在时代变了,这些恶人销声匿迹了,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请看李志江在《现汉》中连自己的姓名是怎样的不明白:《词经》的“李”有6个义项,140万7千字。有字源解说。唐诗宋词宋诗清词丽句比比皆是。以下[1]至[4]义项我们仅列出清词丽句,可见祖国传统文化多么丰富而精彩。这些都被吕叔湘们断送了。吕叔湘韩敬体的《现代汉语词典》李:①李子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常见水果。②这种植物的果实。③姓。这样俗不可耐的词典,却被李韩们吹到天上去了。李志江,中学都没上好的知青,自以为是个天才,与周明鉴一样,比俄国大作家痛斥的爱挑他人错儿的思想卑劣小人还甚。这一对家伙,见书市、书店就钻,他们说就爱去挑错。自己连姓名都搞不清的人,居然兴趣如此“高雅”。上海的徐庆凯,腿足失灵又失明失聪,自愧没有他们追觅猎物的本领。
王同亿评说:王氏词典符合《《说文解字》》,有本义,说事清楚,内容丰富。吕叔湘在自己的词典里丑态百出,不堪入目。
《现汉》无字源。例证无清词丽句。王同亿《新现汉》有字源解说,而语言所《现汉》无字源解说。汉字的本义是探寻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总钥匙,而《现汉》打着“现代”的旗号,着力于表面字义阐释,它割裂传统,隐匿、遮蔽每一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知识超市。多半个世纪以来一修再修,仍是这样的一部欺师灭祖的无字源词典,广为流传,已祸害几代人,让全国上下几乎人人不懂自己的姓与名。新的时代来临,中华民族要伟大复兴,如此词典没有不出局之理。
王同亿《新现汉》有英文对照,而语言所《现汉》无英文对照。有了外文对照,外国人学起汉语来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便于向世界推广。语言所1993年起诉王同亿,十年后,他们厚着脸皮剽窃王同亿中文词典配外文的创新思想,于2002年11月在外研社出版了配英文的《现代汉语词典》,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配英文的《新华字典》。在世界文化艺术界,剽窃他人首创的思想,那才叫“抄袭”。
语言所《现汉》例证无清词丽句,毫无文化传承,充斥着李志江、韩敬体一伙自造的“语录”,玷污了语言的神圣殿堂,许是想出名想昏了头吧!
语言所把祖先传下来的义项(共识),视为私有,并在社会上寻衅肇事,从古至今,唯有死不要脸的语言所少数人才敢为。在词典里,“姓”算一个独立义项,你们把王同亿《新现汉》中的几千个“姓”都计算在“大量抄袭”之中,那么《现汉》吕叔湘的“吕”抄袭谁的?爱打官司的河南人、监守自盗头子韩敬体的“韩”又是抄袭谁的?大奸商巢峰“巢”又是抄袭谁的?
基于汉语普查的《词经》是当前衡量一切汉语辞书的照妖镜。《词经》的“凑辏腠粗”:
粗(cū)形声。从米,且声。[1]
本义:糙米,粗粮。〈粗,疏也。(《说文》。按,粝米也。)〉〈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唐 杜甫
《有客》)〉〈岁久精粹出,去者乃其粗。(宋·张耒《孙志康许为南酿前》)〉〈鸣钟鼎食不知爱,却爱山中饭粝粗。(宋·王迈《嘲解》)〉〈吾食也执粗而不臧。(《庄子·人间世》)〉
(以下从略)
粗糙;质地低劣。〈粗,大也。凡不精者皆曰粗。(《广雅》)〉〈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东晋·陶渊明《杂诗》)〉〈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唐·李贺《公莫舞歌并序》)〉〈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唐·王绩《田家)》)〉〈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唐·王维《郑果州相过》)〉〈眼暗没功夫,慵来剪刻粗。(唐·王建《酬从侄再看诗本》)〉〈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识信每先期。(唐·吕温《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饮食迷精粗,衣裳失宽窄。(唐·孟郊《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金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唐·白居易《偶作》)〉〈饭粗餐亦饱,被暖起常迟。(唐·白居易《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年少清新,襟裾那受红尘污。还他礼数。莫遣衣冠粗。(宋·廖行之《点绛唇》)〉〈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宋·赵以夫《扬州慢》)〉〈日月年时损壮粗。见元初。万道霞光攒宝珠。(宋·汪元量《忆王孙》)〉〈贡先红毯贵,俗尚褐袍粗。(宋·朱翌《宣城书怀》)〉〈不愁织尽杼轴空,只恐精粗不中度。(宋·周南《蚕妇怨》)〉〈着我粗袈裟,对住大茅君。(宋·叶适《尼童何了诜从道一长老》)〉〈其器高以粗。(《礼记·乐记》)〉(以下从略)
粗野。鲁莽。〈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唐·吕洞宾《绝句》)〉〈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吐蕃凭陵气颇粗,窦氏检察应时须。(唐·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唐·杜甫《草堂》)〉〈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顾况《从军行》)〉〈一杯愁已破,三醆气弥粗。(唐·白居易《东南行》)〉〈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建封》)〉〈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唐·岑参《灭胡曲》)〉〈声势慷慨非常粗。安然大唤谁畏忌,(唐·韩愈《射训狐》)〉〈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唐·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粗才。(唐·白居易《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情防骄粗意防满,万事须还畏为本。(宋·叶适《题五畏斋》)〉〈猛雨连天水满湖,扁舟风撼碧涛粗。(宋·喻良能《乘风雨登舟至曲院》)〉〈鹚岩清港急,龙濑碧涛粗。(宋·喻良能《由上饶之贵溪舟中书事》)〉〈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宋·张伯端《七言四韵》)〉(以下从略)
条形物的横剖面较大,与“细”相对。颗粒大;宽度阔。〈秋期浄扫云根瘦,山信回缄乳管粗。(唐·皮日休《新秋即事》)〉〈山雪厚三尺,社榆粗十围。(唐·卢纶《寄赠畅当山居》)〉〈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唐·李商隐《韩碑》)〉〈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唐·杜甫《负薪行》)〉》〈撩舍新罗瘦,炉烟榾柮粗。(前蜀·贯休《送僧入石霜》)〉〈寻草浅,拣林疏。虽疏无奈野藤粗。(宋·王质《鹧鸪天(山行)》)〉〈笑李粗、梅瘦不如他,真奇绝。(宋·葛长庚《满江红(咏白莲)》)〉〈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宋·刘克庄《沁园春》)〉〈行尽土粗仍石恶,望穷雨黑与云昏。(宋·赵蕃《岭路恶》)〉〈前日种子下,今朝雨点粗。(宋·王禹偁《种菜雨下》)〉(以下从略)
〈副〉刚,才;大概,大致。略微。~略。~具规模。〈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唐·元稹《六年春遣怀》)〉〈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北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唐·张谓《句》)〉〈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唐·韩愈《南山诗》)〉〈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书处甚粗杀,且喜见汝手。(唐·卢仝《寄男抱孙》)〉〈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唐·元稹《遣春》)〉〈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唐·白居易《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阶庭宽窄才容足,墙壁高低粗及肩。(唐·白居易《题新居寄元八》)〉〈我粗知此理,闻于竺干师。(唐·白居易《因梦有悟》)〉(以下从略)
粗疏;不周密。不精细。〈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唐·韩愈《示儿》)〉〈行己不论官小大,穷探不间精粗。只从厚处作规模。(宋·魏了翁《临江仙(送嘉甫弟赴眉山)》)〉〈闻说当年赠蓝书,蒲公之见特其粗。(宋·赵希融《赋玉岩》)〉〈陈君胸中殊不粗,胡子臞甚语则腴。(宋·赵蕃《梅花绝句》)〉〈特师以文,特师之粗,于此乎何拘,维以观其书。(宋·岳珂《参寥新秋帖赞》)〉〈诗眼惊红狂欲呼,熟看似细又似粗。(宋·曾丰《吉之南门外见木芙蓉烂开》)〉〈尽得烟霞景,方知手笔粗。(宋·曾会《题仙都山》)〉〈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荀子·正名》)〉(以下从略)
声音低而大;壮。〈粗哑〉〈粗声粗气〉〈归来仍占主人树,腹饱巢高声响粗。(唐·庚寅《有鸟二十章》)〉〈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唐·白居易《秦中吟·五弦(一作五弦琴)》)〉〈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宋·王之道《凤箫吟》)〉〈壶山好,胆气不妨粗。手奋空拳成活计,眼穿故纸下功夫。处世未全疏。(宋·戴复古《望江南》)〉〈韵胜江梅,笑杏俗桃粗,空眩妖艳。(宋·杨泽民《玲珑四犯》)〉〈竹皮狗尾粗斓斑,神虎门前兴已阑。(宋·周承勋《系冠船篷自戏》)〉〈黑雨喷薄阴云驱,昏林号风秋声粗。(宋·郑獬《通州雨夜寄孙中叔》)〉〈气粗胆大眼无人,拔擢犀象角连齿。(宋·郑刚中《先君守官司》)〉〈昏昏日影有还无,谩诞春风势力粗。(宋·郑刚中《己酉正月大风寒》)〉〈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宋·曾巩《胡使》)〉〈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宋·曾几《题盛彥光少府丘壑轩》)〉〈便使凄凉身未伏,略闻弓马气犹粗。(宋·张耒《耒病臂比已平独挽弓无力》)〉〈功名未立头先白,贫病相仍氣尚粗。(宋·王令《岁暮言怀呈诸友》)〉〈﹝孟夏之月﹞其器高以粗。(《礼记·月令》郑玄注:“粗,犹大也。器高大者,象物盛长。”)〉(以下从略)
略微。〈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唐·张谓《句》)〉〈我粗知此理,闻于竺乾师。(唐·白居易《因梦有悟》)〉〈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唐·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唐·白居易《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薄宦浑无味,平生粗有诗。(唐·郑谷《咏怀》)〉〈吾室自勃溪,粗免以饥告。(宋·陈造《谢袁起岩使君借贡院居》)〉〈一官强颜窍温饱。粗免庚癸形瘦辞。(宋·陈造《再次韵答节推司理路监岳》)〉(以下从略)
被韩敬体、李志江抄盗过的《现汉》第219-220面之粗字,远远偏离《词经》,本义没了。来了一个毫无语言史常识的乱摆的义项。粗字值得传承优秀文化内容,被《现汉》帮阉割殆尽。堆满了这帮子
低俗的自造语句。杨芳编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疏 汉语拼音shū 五笔编码 nhy nhyq -汉字释义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疏 汉语拼音shū 五笔编码 nhy nhyq !
时间: 日 来源:疑难字查询网 作者: 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浏览次数:
“疏”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
【Unicode编码】0758F
【GBK编码】CAE8
【笔画数】12
【汉语拼音】shū
【拼音编码】 shu1
【五笔编码】 nhy nhyq
【繁体字】
【郑码】XIZN
【注音符号】ㄕㄨˉ
【广东话】so1 so3
【简单释义--来源于金山词霸】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
分散:~散。仗义~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稀~。天网恢恢,~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
不细密,忽略:~忽。
空虚:志大才~。
不熟悉:生~。
粗劣:~食。~粝。
古同“蔬”,蔬菜。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
【详细释义--来源于汉语大词典】
[shū ㄕㄨ]
[《廣韻》所葅切,平魚,生。]
亦作“ 疎1 ”。亦作“ 踈1 ”。
1.开浚;开通。《国语·周语下》:“夫天地成而聚於高,歸物於下。疏爲川谷,以導其氣。” 韦昭 注:“疏,通也。”《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竈,陳於軍中,而疏行首。” 杜预 注:“疏行首者,當陳前決開營壘爲戰道。” 宋
孔平仲 《夏旱》诗:“安得疏 江 擁 三峽 ,餘波末流灌百城。”《清史稿·怡贤亲王允祥传》:“仍疏 趙北 、 苑家 二口以防衝決。”2.分开;分散。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敵積,故可疏;盈,故可虚。”《新唐书·南诏传下》:“雨矢射王師。 威 疏軍行,嚮矢所發叢射之。”3.分赐;分给。《晏子春秋·问上十九》:“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今人主張官立朝以治民,疏爵分禄以褒賢。”4.分布;陈列。《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爲鎮,疏石蘭兮爲芳。” 王逸 注:“疏,布陳也。” 汉
扬雄 《太玄·玄首》:“三位疏成。” 司马光 集注引 宋衷 曰:“疏,布也。”疏,一本作“ 踈 ”。5.松弛,解除。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減膳食,卑宫觀,省田官,損諸苑,踈繇役,振乏困。”《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王琇 接書,來獄中踈了貴人戴的枷。”6.洗涤,清除。《国语·楚语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 韦昭 注:“疏,滌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過 靈溪 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李善 注引 贾逵 《国语》注:“疏,除也。”7.撤退。《国语·晋语四》:“ 文公 伐 原 ,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 原 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 韦昭 注:“疏,徹也。”8.疏远,不亲近。《荀子·修身》:“諂諛者親,諫争者疏。”《韩诗外传》卷九:“與人以實,雖疎必密;與人以虚,雖戚必疎。”《旧唐书·李密传》:“ 魏武 將求九錫, 荀彧 止而見疏。”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況 余靖 ,自來與 范仲淹 義分絶踈,猶以朋黨坐。”《明史·余珊传》:“ 正德 之世,大臣日疎,小人日親,致政事乖亂。”9.指离间,使疏远。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臣聞 陳平 事 漢祖 ,謀疏 楚 之君臣,乃用黄金七十斤,行反間之術。”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一章:“二十几岁的人,难道不晓得卖业是先要‘尽尽’亲疏内外的老规例吗?”10.轻视。《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益疏 子胥 之謀。”《文选·扬雄〈长杨赋〉》:“於是後宫賤瑇瑁而疏珠璣。” 李善 注引《广雅》:“疏亦賤也。”11.冷淡;淡漠。《後汉书·班超传》:“ 超 既西,先至 于窴 。 廣德 禮意甚疏。”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子謂 薛收 善接小人,遠而不疎,近而不狎,頽如也。” 宋
陆游 《南堂杂兴》诗:“燕欲委巢雛盡去,扇猶在手意先疎。”《西游记》第六三回:“那呆子意懶情疏,徉徉推托。”12.远亲。亦泛指关系疏远的人。《礼记·三年问》:“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羣,别親疏貴賤之節,而弗可損益也。” 孔颖达 疏“親謂大功以上,疏謂小功以下。”《管子·形势解》:“子婦不失其常,則長幼理而親疏和。” 南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長史 ( 王濛 )嘗病,親疎不通。”一本作“ 疏 ”。 唐
韩愈 《示儿》诗:“主婦治北堂,膳服適戚疎。” 清
陈確 《俭葬说》:“ 孟子 ‘不以天下儉其親’,謂不當厚於疎而反薄於親耳,非傾家厚葬之謂也。”13.粗糙。亦指粗食。《诗·大雅·召旻》:“彼疏斯粺,胡不自替?” 郑玄 笺:“疏,麤也,謂糲米也。”《礼记·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 郑玄 注:“疏之言麤也。” 宋
文天祥 《与中书祭酒知赣州翁丹山书》:“某退歸以來……飯疏飲水,自求吾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吾貴爲尚書,何如 秀水
朱十 ,以七品官歸田,飯疏飲水,多讀萬卷書也。”14.指粗布。《後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乃著布單衣、疎巾。”15.稀疏;稀少。《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高亨 注:“疏,稀疏,不密。”《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深耕穊種,立苗欲疏。” 南朝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三代 政暇,文翰頗疏。”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孤城大澤畔,人疏煙火微。”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久疏問候,想動定一切佳勝?”16.疏忽;松懈。《墨子·杂守》:“池外廉有要、有害,必爲疑人,令往來行夜者射之,誅其疏者。”《韩非子·五蠹》:“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則爲强國制矣。” 宋
司马光 《除皇伯宗谔》:“間由思慮之疏,麗於文法之禁。” 宋
陆游 《病少愈偶作》诗:“遇事始知聞道晚,抱疴方悔養生疎。”17.生疏;不擅长。 晋
陶潜 《咏荆轲》:“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宋
王安石 《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诗:“慚君車蓋如平昔,不笑謀生萬事疏。”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序》:“ 斗 幼失學,疎於經史,而好遊山水。”18.疏陋;浅薄。《後汉书·孔融传》:“ 融 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疎意廣,迄無成功。” 三国
嵇康 《幽愤诗》:“咨予不淑,嬰累多虞。匪降自天,寔由頑踈。”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诗:“材踈命賤不自揣,欲與 稷
契 遐相睎。”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说林》:“意卓而辭躓者,潤丹青於妙筆;辭豐而學疏者,資卷軸於腹笥。”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序》:“自揆桐昧疏學,就其所知者録之,得歟失歟,以俟來悊。”19.粗略;不精密。《晋书·律历志中》:“ 史遷 造《太初》,其後 劉歆 以爲疏,復爲《三統》。”《新唐书·李適之传》:“ 適之 性疏,信其言,他日從容爲帝道之。”《文献通考·经籍一》:“《七略》雖疎而不濫,若 班氏 步步趨趨,不離於《七略》,未見其失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说林》:“主義理者,拙於辭章;能文辭者,疎於徵實。”20.粗拙;粗劣。 南朝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杜篤 之誄,有譽前代。《吴誄》雖工,而他篇頗疎。”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蓋工藝之疎,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21.迂阔;不切实际。《礼记·檀弓下》:“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於以求之,毋乃已疏乎?” 孔颖达 疏:“言其疏遠於道理矣。” 宋
戴复古 《寄章泉先生赵昌父》诗:“近者 李侍郎 ,直言遭逐去。人皆笑其疎,君獨有詩句。”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九州》:“然則謂《禹貢》九州,爲盡 虞
夏 之疆域者,疏矣。”22.久;长远。《孟子·公孙丑上》:“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 赵岐 注:“言王政不興久矣。”《淮南子·氾论训》:“體大者節疏,蹠距者舉遠。” 高诱 注:“疏,長。”《汉书·晁错传》:“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 匈奴 之弓弗能格也。” 颜师古 注:“疏亦闊遠也。” 唐
骆宾王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 霍 第疏天府, 潘 園近帝臺。”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别離剛歲换,問訊訝春疎。”23.大。 汉
扬雄 《太玄·首》:“方州部家,三位疎成。” 范望 注:“疎,大也。言陰陽乘三統爲方州部家大數,則三統之位乃大成也。”24.迟缓;迟钝。《文选·陆机〈演连珠〉》:“臣聞柷敔希聲,以諧金石之和;鼙鼓踈擊,以節繁弦之契。” 李善 注引《广雅》:“踈,遲也。” 宋
陆游 《闻新雁有感》诗:“才本無多老更疎,功名已負此心初。”参见“ 疏數 ”。25.空虚;贫乏。 宋
陆游 《晨坐道室有感》诗:“一缽青精便有餘,世間萬事總成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然家計日疎,居二十年,割畝漸盡,竟不能畜僮僕。”26.爽朗;超逸。 三国
刘劭 《人物志·八观》:“微忽必識,妙;美妙不昧,疎也。” 刘昞 注:“心致昭然,是曰疎朗。”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與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遠而疎, 吕 心曠而放。”27.鲜明貌。参见“ 疏疏 ”。28.雕刻;刻画。《周礼·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尸。” 孙诒让 正义:“謂六玉之内,唯璧、琮更刻鏤之,使兩面疏通。”《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张载 注:“疏,刻鏤也。”《後汉书·梁冀传》:“窗牖皆有綺疎青瑣,圖以雲氣仙靈。” 李贤 注:“綺疎謂鏤爲綺文。”29.指窗户。 隋
江总 《咏双阙》:“象闕連馳道,天宇照方疏。” 唐
骆宾王 《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诗:“綺疏低晚魄,鏤檻肅初寒。” 前蜀
韦庄 《抚盈歌》:“鳳縠兮鴛綃,霞疏兮綺寮。”30.通“ 蔬 ”。泛指蔬菜。《荀子·富国》:“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然後葷菜百疏以澤量。”《通典·职官八》:“﹝ 上林苑 令丞﹞掌諸苑囿池沼種植疏果藏冰之事。” 袁枚 《隨园诗话》卷六引 清
金质夫 《游张园》诗:“欹危瘦竹扶衰步,高下踈畦下晚晴。”31.通“ 梳 ”。梳子。《急就篇》卷三:“鏡籢疏比各異工。” 颜师古 注:“櫛之大而麤,所以理鬢者,謂之疏,言其齒稀疎也。”32.通“ 梳 ”。引申为梳理。《汉书·扬雄传下》:“當此之勤,蓬頭不暇疏,飢不及餐。” 唐
骆宾王 《游灵公观》诗:“斷風疏晚竹,流水切危弦。”33.通“ 疋 ”。赤脚。《淮南子·道应训》:“ 子佩 疏揖,北面立於殿下。” 高诱 注:“疏,徒跣也。”34.通“ 搜 ”。搜索;搜寻。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禽鱼》:“丹林緑水,豈令凡俗之品闌入其中。故必疏其雅潔可供清玩者數種,令童子愛養餌飼。”参见“ 疏捕 ”。35.姓。 汉 有 疏广 。见《汉书》本传。
[shù ㄕㄨˋ]
[shū ㄕㄨ]
[《廣韻》所去切,去御,生。]
亦作“ 疎2 ”。亦作“ 踈2 ”。
1.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墨子·号令》:“諸可以便事者,亟以疏傳言守。”《汉书·杜周传》:“前主所是著爲律,後主所是疏爲令。” 颜师古 注:“疏謂分條也。”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河南元君墓志铭》:“己雖遊千里,貿費毫釐,未嘗不疏之於書,還啓先太君,下示仲、叔、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撫軍大悦,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序言》:“三年前,偶當講述此史,自慮不善言談,聽者或多不憭,則疏其大要,寫印以賦同人。”2.奏章。《汉书·贾谊传》:“ 誼 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三:“ 匡衡 抗疏功名薄, 劉向 傳經心事違。” 宋
苏洵 《史论》下:“﹝ 班固 ﹞之傳 周勃 也,汗出洽背之耻不載焉,見之《王陵傳》;傳 董仲舒 也,議和親之踈不載焉,見之《匈奴傳》。”《明史·杨涟传》:“ 漣 遂抗疏劾 忠賢 ,列其二十四大罪。”3.指上奏章。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乡贡》:“ 大曆 中, 楊綰 疏請復舊章,貴全乎實。”《明史·张芹传》:“給事中 竇明 言事下獄, 芹 疏救之。”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唐玄宗 《〈孝经〉序》:“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數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載則文繁,略之又義闕,今存於疏,用廣發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各宗派的大师,都想解释所尊奉的经典……经疏愈积愈臃肿,学徒愈学愈迷惑。”5.引申为阐释。 清
蔡焯 《〈史通通释〉举例》:“釋之爲用,析節而疏其義。”6.指书信。 三国
曹丕 《与吴质书》:“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诗:“ 洞庭 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即日奉疏,少通哀誠。”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硜硜略具前疏,率此附寄,殊不盡。”7.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唐
贾岛 《宿贇上人房》诗:“朱點草書疏,雪平麻履蹤。”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道場罷,衆僧請夫人燒疏。”《醒世姻缘传》第四回:“﹝ 晁大舍 ﹞勉强梳了頭,到家堂中燒疏送神。”8.旧时募化用的簿册。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岳鄂王》:“蓋忠臣烈士,每詔條有致祭之文;豈狂子野僧,攙國典出募緣之疎。”9.指捐款。 茅盾 《赛会》:“‘地戏’不过几个人穿了做戏的‘行头’走走罢了,夹在‘会’里无非硬凑一个名目,主事人们好借此多‘写’几块钱‘疏’。”
【】【】【】【】【】
下一篇文章:
我也说两句
Powered ,疑难字查询网(疑难汉字速查手册)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繁体字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