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老人去世后多久下葬的人 几号下葬

当前位置: &>&
【刘力贞】刘力贞简历家庭背景及子女资料 刘力贞是谁的女儿? 刘力贞什么时候逝世的?
刘力贞,女,日出生,陕西保安(今志丹)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历任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日14时56分,刘力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 家族关系 丈夫 张光,原名王鹏飞,&文革&后曾任陕西日报社总编辑。两人退休后均居西安。 子女 刘力贞与张光生有一女一子。女儿王姗现(2014年)为陕西日报社资料室编辑,儿子王茁在一家建筑公司担任采购。刘力贞的外孙晁博是上海交大在读博士生,而孙子王履冰将要上初中了。 叔叔 刘景范,刘志丹的弟弟,刘力贞的叔叔,曾任民政部副部长,他与写下小说《刘志丹》的妻子李建彤都已去世。他们所育的三名子女,名字是按乐谱起的,长女刘米拉,儿子刘都都,小女儿刘索拉,均居住在北京。其中,刘索拉是知名作曲家、先锋派小说家。
个人概况 刘力贞,女。1929年生,陕西保安(今志丹)人,是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人民英雄&的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建人刘志丹的女儿。 刘力贞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 父亲牺牲时,刘力贞不到7岁。 1934年底,红军迁往南梁根据地后,一家人才有一段短暂的团聚。 刘力贞当时给大家的印象是&说话不多,但记忆力非常好,非常聪明&。 父亲牺牲后,1937年刘力贞回到延安上完小学和中学。 1938年,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曾派人送刘力贞去苏联上学,张国焘叛变后,由于国民党查得紧,走到甘肃就回来了。 1948年,18岁的刘力贞已经有了两年的党龄,成为延安大学校部秘书。这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当时在《陕西日报》工作的记者张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各类专门人才,20岁的刘力贞离开母亲,赴中国医科大学学医。大学毕业后,上海第一医学院选调研究生,刘力贞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成为10名入选者之一。此后,刘力贞又学习了中医和针灸,由此走上了医学道路。 1949年初,由于学习紧张,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中断学业。 上世纪60年代,陕西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省上要派一支医疗队到陕北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当时刘力贞结核病还未痊愈,经常发低烧,而她却心系生养她的那块土地:&我要去那里,那儿有我千丝万缕的根。我是刘志丹的女儿,是父亲让我这样做的!&回到陕北后,刘力贞拖着病弱的身体,带领30人组成的医疗队,在陕北巡回医疗。之后,她留在西安工作、生活。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灾难。在这场灾难中,刘志丹的女儿自然不能幸免,他们全家被下放到三原县。虽然很苦,但是在三原县医院的工作让她感受到了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大家解除病痛。& 1980年,陕西省五届人大工作会议补选副主任时,刘力贞成为候选人。在打印候选人名单时,她的本名&刘力真&被打成&刘力贞&。不曾想,刘力贞高票当选为陕西省人大副主任。从此,她的名字也改成了&刘力贞&。 日14时56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
11月7日的刘力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 &&&&&&&&刘志丹烈士之女刘力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发来唁电并送花圈 &&&&&&&&刘云山李建国赵乐际栗战书朱基李铁映等发来唁电或送来花圈 &&&&&&&&习仲勋夫人齐心委派其子习远平到家中吊唁并出席遗体告别仪式 &&&&&&&&刘志丹烈士之女刘力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 &&&&&&&&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革命烈士刘志丹之女刘力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7日上午,刘力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 &&&&&&&&刘力贞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刘云山、李建国、赵乐际、栗战书、朱镕基、李铁映等分别发来唁电或送来花圈表示悼念。受习仲勋夫人齐心委托,习远平到家中吊唁并出席遗体告别仪式。刘力贞同志病重期间,赵正永、娄勤俭等陕西省领导多次前往医院看望。 &&&&&&&&赵正永、娄勤俭、马中平、孙清云、江泽林、郭永平、魏民洲、姚引良、景俊海、安东、毛万春、刘小燕、陈强、高龙福等陕西省领导;白纪年、张勃兴、安启元、李溪溥、程安东、周雅光等在陕西离退休的老同志;王三运、刘伟平、欧阳坚、杨德中、陈德铭、胡德平、白克明、贾治邦、林汉雄、黄静波等我省和其他省区市、中央部委领导;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子女和刘力贞同志生前友好、家乡代表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或发来唁电、送来花圈。中共中央组织部,陕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等送来花圈。马青林受甘肃省委委派,出席遗体告别仪式。 &&&&&&&&刘力贞同志1929年11月生于陕西保安(今志丹县),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参加工作,历任西北野战军第四后方医院文书、西北运粮总站组织科科员、延安大学校部秘书、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4月离休。她4岁时被敌人抄家,自幼随母亲在红军队伍中熏陶成长。1936年春,刘志丹同志东渡黄河牺牲后,她在党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后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曾发表多部医学论文,在医学研究、救死扶伤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到陕西省人大工作的10多年间,她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己任,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地方立法、监督做了大量工作。离休后,她担任陕北建设委员会顾问及陕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积极开展党史研究,为加快老区建设、弘扬延安精神辗转奔波、忘我工作。刘力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 &&&&&&&&又讯 &&&&&&&&惊闻刘力贞同志逝世的噩耗,习远平同志赋诗二首,以寄哀思,全文兹录: &&&&&&&&七绝二首 &&&&&&&&悼力贞大姐 &&&&&&&&80年前的烽火岁月,志丹伯伯嘱咐妻子刘妈妈为我父亲星夜缝袄过冬;80年后的今年7月3日,母亲托我和妻子探望二老病中的女儿力贞大姐;大姐题字:&祝远平、澜澜家庭幸福,生活安康!&应大姐邀请,两家一起,再次拜谒了我父亲的陵园;整整四个月后,11月3日,凌晨4点,惊闻大姐病危,我当即安排赶往西安,欲见大姐最后一面,但大姐已于下午2点56分离去;我当晚9时赶到大姐灵前,热泪难抑;虽是永诀,庆幸的是我们与大姐7月3日的晤面总算是最后一次生前相会,母亲的相托探望竟这样及时!两家历史情缘深切如此,神奇如此,令我长夜无眠,遂写小诗以记。 &&&&&&&&(一) &&&&&&&&才瞻贞姐英雄面, &&&&&&&&祈我平安寸寸心, &&&&&&&&却报三秦断肠雨, &&&&&&&&万家千户正哭君。 &&&&&&&&(二) &&&&&&&&万针千线织奇缘, &&&&&&&&温暖两家八十年, &&&&&&&&大袄不存人已逝, &&&&&&&&毋更天地共婵娟。
& 11月7日,告别仪式现场,亲友在送别老人。
1989年春节,习仲勋在西安看望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及其女儿刘力贞 &日前在延安圣地大剧院演出的大型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被指不尊重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刘志丹之女)本人意愿,将其作为&总顾问&印上宣传画册。昨日,刘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拒绝担任该剧总顾问,是因为剧本和历史事实有较大出入。& & 《延安保育院》剧目宣传资料上介绍,该剧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共同出品,总投资3500万元,对延安圣地大剧院将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拥有500个360度旋转的观众席及特殊定制的灯光、音响、舞美设施,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小可担任总策划,由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总导演李捍忠担任总导演。中国最优秀的表演团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剧团和北京兰花花艺术学校的近百名专业演员联合出演,著名青年歌唱家李晖、陕北清唱王贺国丰等出演重要角色,另外多位国内影视戏剧明星将在剧中亮相。在该剧彩印宣传画册扉页的左上方,记者看到写有&总顾问:刘力贞(刘志丹之女)&的宣传字样。 && 据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7月1日的演出中,刘力贞将作为总顾问到演出现场观看演出,并和来自北京的一些友人一起参观延安保育院旧址。但据记者了解,刘力贞本人并未出席上述活动。 &&& 7月1日下午6时许,当刘力贞本人获悉自己被列为&总顾问&时当即表示:&我没有同意担任《延》剧的总顾问,出品方不尊重我本人意愿的宣传行为让我感到很无奈。&7时许,刘力贞亲自手给相关部门草拟了一份情况说明,表明自己不愿意担任《延》剧总顾问的理由。 &&& 7月2日下午,刘力贞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6月中旬,曾有一位名叫刘骐铵的工作人员邀请她参加《延》剧的宣传活动,并希望她能担任该剧总顾问。&我当时要求对方把剧本拿给我看,但在看完剧本后,我发现该剧剧情与历史事实出入很大,就果断地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刘力贞说。&剧中描述了保育院院长在带领孩子们转移时,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当地群众抚养,并在渡黄河时为营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故事。这些情节虽然很感人,但不符合历史事实。& &&& 刘力贞说:&我当年在延安保育院读书,见证了这段难忘的历史,当时保育院的院长名叫杨志芳,孩子们都叫她&杨妈妈&,她带领保育院儿童转移时,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转移也很顺利,并没有人员伤亡。她的儿子高毅在1939年被送到前苏联学习,并没有被寄养在当地老百姓家中。&杨妈妈&活了96岁,到2001年才去世。我如果不顾历史事实,违心地担任顾问,我害怕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会骂我没有历史责任感。& &&& 另据刘老讲,《延》剧的宣传材料中,说李鹏当年曾在延安保育院上过学,这也不是事实。&李鹏当年在延安自然科学院读书,后来转到了延安中学,他当时在3班,我在9班。& && 记者在7月2日晚电话采访了刘骐铵。他说:&我是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的联络人员,出于对刘老的敬重,我当初确实诚心邀请她担任《延》剧的总顾问,想着这是宣传红色革命的历史剧目,刘老不会拒绝,就把她的名字印上了宣传画册。但刘老看完剧本后,提出了不同意见,由于演出时间临近,我们来不及再去印刷画册,就把印有刘老名字的宣传画册发了一些。至于刘老提出的剧情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的建议,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台历史舞台剧,有艺术创造成分,人物不宜对号入座。&刘骐铵同时强调:&在延安的几场演出不是商演,是公益性演出,来自北京的一些观众也给我们提出宣传材料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的意见,我们非常敬佩老同志们严谨的作风,力争不断完善作品,使其越来越完美。& &&相关链接: &&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刘力贞,女。1929年生,陕西保安(今志丹)人,是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人民英雄&的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建人刘志丹的女儿,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 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历任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没有经过刘力贞本人许可而将其印成&总顾问&的宣传画册    &&&&&&&&&&&&&&&&& 刘力贞亲笔写的&不愿担任《延》剧总顾问的情况说明& 60年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红军长征的胜利终点陕北进行艰苦采访后,他完成了一部有名的《西行漫记》。在书中,斯诺用很大篇幅,生动地介绍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主要创始人刘志丹如何从一位地主儿子投身革命、创立陕甘革命根据地直至牺牲的故事。他写道:&在保安(今陕西志丹县)我遇到了他的遗孀和孩子,一个漂亮的6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红星,那里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骄傲。& &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刘志丹将军牺牲60周年。下面是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和当年被斯诺称为&小元帅&的将军之女刘力贞讲述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家庭故事及与毛泽东等革命前辈真挚可贵的友谊往事。 & & 如烟往事六十年 慈父形象刻心间 & 采访同桂荣之前,笔者先来到她惟一的女儿刘力贞家中。今年66岁的刘力贞身材瘦削,双目大而亮,神态精明干练。客厅的西墙上,挂着一帧尺余大小的青年军人照片,一身戎装,英气逼人。这是刘志丹1926年在广州黄埔军校时摄的。刘力贞很像照片上的刘志丹。
&一身戎装的刘志丹
& & 刘力贞原是一位医生。后当了10多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担任陕北建设委员会顾问及陕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等社会职务,大部分时间仍忙于社会事务。她说,父亲当年闹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幸福日子。今天我们这些工作也算是继承前辈遗志,改变陕北贫困面貌。说话时她的丈夫张光静静坐在旁边,时不时补进几句。他原是陕西日报总编,如今离休,但仍担负着全省记协和新闻协会的领导工作。 & 谈起父亲刘志丹,刘力贞双眼闪着泪光,充满激情。她满怀深情地说&& & 父亲刘志丹1921年和我母亲同桂荣结婚。他是个知识分子,在榆林上了中学,没有嫌弃一字不识的母亲。不久他就被送到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回陕西参加渭华起义,其后不停地东征西战,几乎不落家。结婚时,父亲18岁,母亲小他1岁。直到日,父亲东征抗日,在前线牺牲,他们虽然有15年的婚恋,但聚少离多,相处总共也不过5年。而父亲和母亲的恩爱却令我终生难忘。 & 刘力贞继续说,父亲在渭华起义失败后,重回陕北搞武装斗争。1934年陕北红军壮大了,有了陕甘根据地。国民党对此十分恼恨,派兵围剿红军和根据地。作为红军家属的我们便屡遭劫难。敌人来抄家,挖祖坟,又残杀了我的二姑父。母亲毫不畏惧,带着我们一家躲进深山荒岭之中。在一个大渠沟的山水洞中,我们八天八夜不见天日,饿了,妈妈喂我一点炒面的糊糊。那时,母亲才20多岁,我正在吃奶,度日十分艰难。后来,陕甘苏维埃主席习仲勋叔叔知道后,才派游击队将我们接到南梁根据地。这一切父亲一点儿不知。在根据地父母突然相见,他有些喜出望外,对泪流满面的母亲说:&现在是敌人逞强之际,我们许多同志家中都遭了难,我家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妈妈本来要向他诉&苦&,但一见父亲为公忘私没明没夜为根据地操劳,她深受教育,不再说什么。母亲虽是一字不识的陕北农家女子,但对父亲的&革命&一直非常理解、支持。 & 妈妈到根据地不久,父亲就让她给红军战士缝补衣服。他常对妈妈说,许多红军战士离家在外,出生入死为革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牺牲了,我们要尽力关心他们。妈妈点点头说:&你放心做你的事,革命也有我一份,武不成文不行,我可以缝缝补补、洗衣做饭嘛!&于是妈妈参加了被服厂工作,组织农村妇女做军鞋、军旗、军装。 & &
&&& 李铁映同志和&刘妈妈&拉家常
在陕北时父亲名声很大,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正月里,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然而,当时在&左&倾势力影响下,他差点被&自己人&&革掉命&。那是1935年10月,作为红十五军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的父亲和总指挥徐海东在陕北崂山小镇打了个大胜仗后,突然被人抓起来关进监狱一个多月。母亲大吃一惊,带着我急急赶到瓦窑堡关押父亲的地方,发现城门外挖好了许多大土坑,听说关押的犯人要活埋在这里。我们娘儿俩一听便吓昏了头。几天后,我们和其他一些同志也打入了&生产队&,这才弄清是党内&左&倾分子在无限上纲&搞肃反&。这时有人送信给我妈说:&你放心,老刘是革命的,他们不能把他怎么样。&一些红军领导同志知道我们生活艰难,送来吃的和用的。但是我们天天在想:东征西战闹革命的父亲为什么会是反革命呢? & & 转眼到了11月份,毛主席、周副主席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保安瓦窑堡,他们闻知父亲被捕消息后,立即命令放人。父亲释放后却没有直接回家,安慰一下终日里为他提心吊胆的我们母女俩,而是直奔瓦窑堡安排征兵工作去了。妈妈一边洗着父亲同事送来的沾满他脓血的烂军服和血痂的裹腿布,一边默默地流着泪。我当时虽然小,但深知妈妈对父亲的爱是难以言喻的。一天晚上,父亲终于回来了,在昏暗的油灯下,我发现他明显消瘦了,那双炯炯有神充满慈爱的眼睛深陷了。他一上炕就抱起我抚摸着,口中不停地说:&贞娃子,快亲亲爸爸呀!& & 刘力贞回忆到这儿,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光。她笑着说&& & 父亲对我是很爱的。在我心中,他既伟大又慈祥。我也不止一次听妈妈说,我刚生下来时,眼睛一睁开,他特别高兴地说:&啊,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孩子,革命后继有人哩!别看是个女娃儿家,将来照样可以当英雄!&妈妈也笑了(后来我又有一个弟弟,但由于战乱,加上常年奔波躲避国民党的剿杀,出生不久就生黄痘病死了)。父亲在27岁时有了我,显得特别珍爱。有一次,红军有位战士抓了一只鸽子给我做伴,我没有啥玩具,就拔鸽子毛玩。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第一次大声斥责我:&你小小的女儿家就这么残?&说着就打了我一巴掌,并抢过鸽子交给通讯员精心喂养。后来这只鸽子成了他们的信鸽。我第一次挨父亲打骂,心里挺难受。妈妈安慰我后才知道,父亲虽然爱我,但他也不忍心去&残害&一只鸽子,说明他心地是多么善良!妈妈说,你爸爸在外是一个忠臣,在家里是个孝子,是个好丈夫,也是个好爸爸。他今天打了你,也是教你做个善良的人呀!听完妈妈的话,我的委屈全消了,对父亲更加敬爱了。
& &同桂荣和女婿、女儿
& & 1936年春节过后,身为军长的父亲和宋任穷政委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带领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到山西打通抗日道路。4月14日在同敌人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父亲阵亡的噩耗传来时,妈妈正患伤寒躺在医院里,闻讯后她立刻昏死过去。后来父亲入葬时,她被人用担架抬到墓地。这是一个开满了洁白梨花的果园,墓地情景和父亲光明一生的品行似乎有着某种联系。到了下葬的墓穴,妈妈在担架上哭得死去活来,喊着要和父亲一起去,令送葬的人无不动容落泪。那年我刚6岁,但我知道,父亲和妈妈这对革命患难夫妻是多么的情深似海呀。十几年来,是父亲引导妈妈从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走上革命道路,他敬重她,体贴她,关心她,帮助她,有空教她学文化、讲革命道理,而妈妈对父亲、对家庭亦是任劳任怨。父亲从事革命工作,难得回家。每次回来,不是有病就是失败了回家暂避。他一回来,妈妈总是尽心尽意地服侍他,替他保管枪械及文件等要紧的东西,他一走妈妈就日夜操心,怕他出事。好不容易盼到根据地建立又相继碰到围剿、肃反、丧子、疾病的接连打击,这一切,多病瘦弱的妈妈都承受住了,惟独父亲英年突逝她难以承受。后来,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照顾下,我和妈妈终于挺了过来。 & 后来刘力贞又清晰地叙述&&1943年4月下旬,刘志丹灵柩由瓦窑堡水沟坪启土迁移到保安县城北的志丹陵内。当时延安各界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迁灵、护灵、公葬仪式,中共中央等单位都送了挽帐、挽联等。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连续刊发了各界悼念刘志丹的报道。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词颂赞刘志丹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与此同时,朱德、叶剑英、陈云、谢觉哉等领导人也纷纷题词,对刘志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给予极高评价。如今这些题词已刻石陈列在志丹县志丹陵园内供人瞻仰。 & 刘志丹去世后,同桂荣母女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点保护&。刘力贞渐长,先在延安读完中学后进了延大学新闻,再到哈尔滨医大学医,最后到上海读完研究生,然后回到陕西,在一家医院当上了医生。 & & 将军夫人与领袖情谊 & 92岁的刘志丹夫人同桂荣身材清瘦,面膛红润,头发已全白,但十分硬朗。张光说:&记者来采访你了!&同桂荣在远房侄女的搀扶下迎在走道,双手轻轻拍着说:&欢迎!欢迎!&我急忙上前搀扶着老人走进陈设十分简朴的客厅,客厅里也挂着一张刘志丹的遗像,他笑眯眯地,仿佛在看着我们。 & 老人的侄女说,她姑姑每天要吃4顿饭,吃得很少,睡眠不错,每天也看看电视,荧屏上江泽民、李鹏、李铁映一出现,她就说,看,他们身体也挺好哩!老人离开家乡虽已多年,但说话中仍带着浓重的陕北口音,嗓门也挺高,显得中气十足。 & &
& &1993年,同桂荣母女在志丹陵后山下合影
刘志丹在世时她参加了革命,主要做根据地妇女组织和后勤工作。刘志丹去世后,她生了病,开始休养。解放后她被接到北京。在东北时,她边照管上大学的女儿,又受聘在哈尔滨一家幼儿园做高级顾问。&文革&中,这位1938年入党的&老革命&受牵连不再做什么事了。&文革&结束后,她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现在仍是陕西省政协委员。 & & 说到刘志丹和毛泽东,老人笑着大声说:&毛主席那一摊子都是大好人!他们救了老刘的命!&她接着回忆说,原来&左&倾分子准备要杀害他,毛主席获悉后下令放人。周恩来副主席到监狱去看着给打开脚镣,接他出狱。周副主席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你受苦了,我们感谢你创建了这一块根据地,使中央在了落脚地。&志丹说:&中央不来,我们就见不上面了。感谢中央救了我!&周副主席说:&是互救嘛!&边说着边扶着志丹走出牢房。第二天,周副主席带着志丹去见毛主席,到了毛主席住的院子里,毛主席快步迎上来说:&我是来投奔你的呀!&志丹忙说:&是你救了我!& & 同桂荣老人还谈了为毛主席等领导人做棉鞋的事&& & 毛主席来陕北时天气很冷,他们仍穿着南方的单鞋。有一天我去找志丹,在中央领导人驻地,毛主席和志丹正在谈话。毛主席把我让进他住的窑洞,我发现贺子珍正躺在炕上。我问贺子珍,陕北冬天这么冷,毛主席为啥还穿单鞋?贺子珍不好意思地说,主席长征时冻坏了脚,天冷就肿疼,有双棉鞋又太紧穿不成。我听后心里十分难过。反正我常为红军做棉鞋,干脆也给毛主席做一双合脚的。于是我向她要了主席的鞋样,上街买回鞋料,用三天三夜时间就做好了一双又大又软的棉鞋送给毛主席,志丹还亲自给毛主席穿上。年底的一天,毛主席住在保安,夜里办公时脚太靠近木炭火,把鞋给烤了个洞。我闻知后又重给做了一双。接着又给其他几位领导人也各做了一双,还为习仲勋赶缝了&件胀鼓鼓的棉袄哩!这件事直到1956年毛主席还记着。一次毛主席特别请我在中南海怀仁堂看戏,又提起做棉鞋的事,对身旁的周恩来、朱德说,&刘嫂子在瓦窑堡给我做的那双棉鞋,又绵软又暖和,穿到脚上舒服极了!& & 笔者好奇地问:&毛主席比你大,为何还叫你&刘嫂子&?&同桂荣呵呵一笑说:&在陕北时,许多人尊重刘志丹,我也&沾光&了,大家不叫我名字,直呼我&刘嫂子&。当然,那时人太多,有的人也不一定知道我的名字。& & 1935年冬,青年作家丁玲到陕北,当时毛主席宴请这位热血澎湃的进步作家。同桂荣作为根据地的&知名女士&特邀作陪。席间年轻的丁玲不停地问这问那,了解陕北根据地的革命情况及当地风土人情,同桂荣尽己所知一一道来。这使丁玲也深为感动。多年后,丁玲一直把同桂荣称为大嫂。而那次宴请,也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多次称赞&刘嫂子&是&陕北通&。乘着浓浓谈兴,我问同桂荣,有人说你还为贺子珍接过生,顺利接下毛姣姣?老人说:&这是真的,毛姣姣是我接生的。&她回忆说:&毛主席和志丹常一起发布政令,一起谈论陕北根据地的大事,我也就和贺子珍来往多了。贺子珍是个好同志,她长得俊秀灵气,心地纯洁善良,比我小5岁,常称我姐姐。志丹不幸阵亡后,她常来我家给我讲安慰话,有几次还解开衣服给我看她胸部被敌人炸弹炸的好几处伤,有的弹皮还在肉里,她对我说:&我也是死里逃生。&我们在一块住时,常拉话,我喜欢听她讲长征故事,她也喜欢我缝的衣服。我有事时,她就帮我照看女儿贞儿。我抽空就偷偷帮她洗主席的脏衣服。后来,她妈妈带病从江西来延安,我帮她给老母亲梳头和熬中药,关系亲密得很哩! & &1937年7月,中央和毛主席由瓦窑堡来到保安,毛主席和我们住得更近了。有天早上,毛主席的警卫员气喘吁吁地跑上来对我说:&子珍要生小孩啦,毛主席叫你快去看看!&我急忙拿上前几天缝好的小被子、小衣裳跑到毛主席住的窑洞,听见贺子珍在院外的岗楼里喊叫,毛主席一见我高兴地说:&刘嫂子,快,快来呀!& & &我走进岗楼,只见贺子珍已到临产,疼得直打哆嗦。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急忙给她倒了半碗开水,使她身上暖和了一点,然后又给她按摩腹部。大约10多分钟后,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生出来了。医生赶到剪断脐带,我用水洗了娃娃,又用布裹起来送到窑洞里。当时条件太艰苦,姣姣生下来时又瘦又小,教人心疼。我们都十分喜欢她。&同桂荣说到这里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她说,&后来毛姣姣到苏联去了,40多年再没见过面。有年在上海,姣姣已是中年,一见面她就认出了我,叫我&刘妈妈&。& & 我说,现在的毛姣姣改名叫李敏了。同老太点点头说:&我知道,我知道!她们都是好人哩!& & 同桂荣在陕北时,曾帮助过许多革命前辈,处理过类似&接生&这样的&家庭政务&。当年,幼小的李铁映因父母忙于工作,无人照顾,同桂荣阿知后,设法提供了帮助。那时李铁映称同桂荣&刘妈妈&。前年秋天一个下午,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李铁映来西安开会时,在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同志陪同下专程来到同桂荣家中。李铁映同志一见同桂荣就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刘妈妈,好多年不见了,我和爱人都常想着你,记着你呢!&同桂荣高兴地说:&我很好,经常在电视上见你呐!&逗得大伙都笑了。同桂荣眼噙泪花细细端详着李铁映说:&你现在长大成人了,做了领导工作,成了人民的好干部,我很高兴哩!&他们如同久别重逢的母子,就这样坐在一起拉起家常。末了同桂荣对李铁映说:&你放心做你的事,我一切都好着呢!& & 坐在同桂荣身边的张光告诉我,以前每逢五周年十周年时,我们一家都要回到陕北志丹县(原保安县)祭奠父亲,并在清明扫墓。这两年,老人年岁大了,行走不便,扫墓便由力贞和他去做。他说,前年,有人拍了一部电视剧叫《刘志丹和谢子长》,尽管拍得有些不太尽如人意,但老太太很喜欢,录了带子,给她看了两天。老人看得很激动。 & 临别时,老人又站起来将我送到门外,她说:&谢谢你们来看我,谢谢你们还记着刘志丹。&我眼含热泪挥手告别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英雄夫人,一股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在心头久久升腾着&& 刘力贞 我是刘志丹的女儿 /来自中华网社区 / & &
& & 在中国的大西北,很多人都记得这样的一首歌谣:&骑白马,挎长枪,山哥哥吃上了公家的粮&&革命的有心回家看姑娘,就是没有顾得上&&&这首民歌的诞生,据说和刘志丹领导的当地农民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 & 在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刘志丹也占去了相当的篇幅,这些,都足以见证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共产党人短暂然而辉煌的一生。 & 一 & 刘力贞的家宽敞而简朴,一张显眼的大书桌放在靠窗的位置上,那是老人经常工作的地方。在客厅的正中央,悬挂着一张颇为儒雅而且英俊的军人戎装照片,刘力贞告诉我们,那是刘志丹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候留下的。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刘志丹因为水土不服,正在闹肚子,因此身体比较虚弱,照片上似乎能够看得出来。 & 刘力贞老人拿出更多的照片,给我们一一详解,话语和神色中流露出对父亲强烈的崇敬之情。 & 刘志丹1903年出生于陕西北部保安县(现为志丹县)的一个贫寒家庭,祖父是一个私塾先生。因为是出生于8月,家里给他起了一个比较文气的名字&景桂&,字&子丹&。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香气的环境里,刘志丹自小通读各种古籍,小学毕业以后,刘志丹顺利考入榆林中学。 & 榆林中学在当时是陕北二十三县惟一的一所中学,校长杜斌丞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办学思想上相当开放,一些学有专长的国学老翰林同样也在学校任教,学校还订阅有《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当时的著名刊物。刘志丹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还利用业余的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并且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 榆林中学的这段生活经历,打牢了刘志丹坚实的个人素质,并且进一步奠定了他一生的志向,此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刘志丹和同学毅然投笔从戎,南下报考黄埔军校,并成为第四期学生。而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刘志丹为了表示对于革命的决心和信心,把自己的字从&子丹&改成了&志丹&。 & 1926年,刘志丹参加北伐战争,随同军队征战各地,战功卓著。但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以后,刘志丹遭遇到国民党的残酷迫害,过着到处都被通缉的日子。现实让刘志丹认识到,必须把握枪杆子,才有能力对反革命力量予以有力的回击。 & 终于,刘志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以一个革命者的眼光敏锐地发现,这里的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适合继续展开革命工作。于是20多岁的刘志丹,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军委的负责人,打土豪,分田地,历史忠实地记录下了他的这段辉煌的革命经历。 & 二 & 刘力贞回忆说,1934年,国民党疯狂反扑,到处通缉捉拿刘志丹,同时使用了卑鄙的抄家手段。全家人于是颠沛流离,在饥饿和惊恐中来回躲藏。敌人甚至悬赏捉到刘家大人多少钱,捉到刘家小孩多少钱,而如果有人敢收留刘家的人,就要遭受到杀头的命运。刘力贞的二姑就是因为留宿了她们,被敌人残酷杀害了。 & 为了不连累其他人,同时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刘家老小十几口人不得不分开行动。刘力贞现在回忆起自己深夜躲藏在&窨子&(一种可以隐藏的山洞,往往建在险要的峭壁上)里面的时候,还是感到有些后怕,野兽在外面吼叫,自己却在里面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 由于不敢在大路上穿行,刘力贞她们不得不从低矮的树丛&&梢林中穿行,长期在里面行走,自己身上的裤腿都已经给磨掉了,只剩下零碎的布条在腿脚上飘荡。而过黄河的时候尤其惊险:当时黄河水汹涌澎湃,比现在的黄河水要猛烈得多,她们乘坐的羊皮筏子于是也变得异常单薄,一会儿被抛上浪尖,一会儿又跌入谷底,艄公为了随时可能的倾覆,干脆脱光了衣服赤条条地在筏子上面摆渡&& & &每一次过黄河都像是过鬼门关一样,而且并不是直接到达岸边,我们必须挽起裤管来走上一段,才能到达河岸。1947年因为形势逼迫,我们在黄河上面走了好几趟,每次我都记得非常清楚。& & 但是严酷的形势并没有涣散同志们的斗志,自己的父亲和战友们保持着很好的战斗情谊,这种情谊甚至超过亲生的兄弟姐妹。她记得,父亲经常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给身上单薄的同志们穿。而自己的母亲同桂荣,则担负起了给战士们洗刷衣服,缝缝补补的任务。有一次,母亲看到当时20多岁的习仲勋同志没有合适的衣服穿,就用自己家里的棉布给他做了一件,做完以后,又找到一块结实的木板,把衣服给压得平平整整。在刘力贞的印象中,母亲从来也不会闲着,总是不断的劳动,&人在战争的环境里面成熟得很快&。 & 战友们亲切地称呼刘志丹为&干大&(干爸)、&老刘&,称呼自己的父母为&大哥大嫂&。而这种在战斗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的培养,更是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 & 1936年,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的战斗中,刘志丹不幸中弹牺牲。噩耗传来,群众无不悲痛,七年后的1943年,在延安召开了刘志丹的移灵柩大会,毛泽东、朱德等党的重要领导人出席会议并高度评价了刘志丹的一生。移灵的过程中,百姓沿途摆放了绵延不断的供桌,很多人为之痛哭。&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会记得你的&。 & 三 & 幼年跟随父母的生活经历,塑造了刘力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1946年,年仅16岁的刘力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革命胜利前夕,刘力贞已经成为了延安大学的校部秘书。但是她没有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她了解到,中国很穷,而卫生条件又很差,人民经常遭受疾病的困扰,所以她毅然选择了从医,她要用自己的一双妙手,在新的岗位上实践她父亲的遗志。 & 1949年,刘力贞进入沈阳医科大学学习。在学校里的刻苦学习,给刘力贞将来的工作打牢了稳定的技术基础。上个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的时候,刘力贞毅然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陕西米脂县,为当地患病的老百姓诊治疾病。 & 刘力贞刚刚来到米脂县时,听说她是刘志丹的女儿,人们都激动万分。而这些,同样给了刘力贞以心灵上的撼动,她再次感觉到了自己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感受到了父亲的遗愿在自己身上的持续延伸。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面,刘力贞率领医疗队跑遍了米脂县的沟沟坎坎,把温暖和安全送给了每一位病人,这些都被当地的老百姓铭记在心。 & 说起自己在&文革&里面的遭遇,刘力贞看起来很淡然:&我不怕造反派,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情,错的只是他们。&当时,造反派不仅在她的家中贴满了大字报,不让他们回家,而且还动手打伤了刘力贞爱人张光的眼睛。形势逼迫之下,刘力贞拿出全家的粮票和积蓄,毅然选择出走,一是到北京为爱人看病,二来也是躲避严峻的形势。这段经历,被她后来戏称为&逃亡五千里&。 &
1980年,陕西省五届人大会议补选副主任的时候,人们推荐她作为候选人,但是人们错误地把她的原名刘力真写成了&刘力贞&。事情完全出乎意料,刘力贞竟然以高票当选,而她的名字也富有戏剧性地变成现在的样子而被流传下来。 & 在担当省人大副主任的同时,刘力贞还兼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院长,这个岗位,为她继续施展自己父亲的遗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她领导并且推动了陕西省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作,制定并且修改了陕西省《保护妇女儿童法》、领导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陕西省计划生育暂行条例&&谈到这里,年近七旬的刘力贞多少也流露出来了一点遗憾:&其实很多工作还没有完成,比如说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等,这些都只能留给后来人了&&& & 现在刘力贞已经退休在家,闲暇的时候,偶尔练习写字和绘画,她常读别人整理的党史资料,尤其喜欢读自己父亲的那段历史,她相信自己能够从已经故去的父亲母亲那里发现更多的东西。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4时56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 刘力贞同志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是革命先烈刘志丹的女儿。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参加工作。历任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第五至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1993年4月离休。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世后几天下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