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刑人如恐不胜胜的邢的用法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152009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52009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09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阜(fù)盛姊(zǐ)妹敛声屏(bǐng)气;B、呜咽(yè)嫡(dí)亲极恶(è)读书宫绦(;C、绾(wǎn)着忖(cǔn)度放诞(dàn)无;D、溺(nì)爱漱(sù)口懵(měng)懂顽童;2、下列词语中
2009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阜(fù)盛
敛声屏(bǐng )气
敕(lè)造B、呜咽(yè)
极恶(è)读书
宫绦(tāo)C、绾(wǎn)着
忖(cǔn)度
放诞(dàn)无礼
唾(tùo)弃D、溺(nì)爱
懵(měng)懂顽童
盥(huàn)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混世魔王B、娇嫩
孽根祸胎C、笨拙
不经之谈D、_视
委屈求全3、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_______。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_________。②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武器那么好,______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③我们的相声节目要是被春节晚会选中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万一选不中也不必懊丧,以后的机会还很多。A、寂静
固然C、沉寂
虽然 B、沉寂
虽然 D、寂静
固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意过一种挥洒自如的生活,我愿我的....人生行云般随意舒卷。C、材料作文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的自由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所给的材料,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作文失误。 ..D、由于工作负担过重,收人差别过大,一些公司出现了骨干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于那些人才力量本不厚实的公司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学将继续扩招,我省录取的比例有望达到二比一。B、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C、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之后,评论家才象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D、高等教育产业化动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助高校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
),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 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② 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③ 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④ 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⑤ 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①⑤③②④
D.③④②①⑤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何处是江南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7、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B.“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惚畈豢墒な骋病8镆允比肷搅郑哪静豢墒び靡病9扔胗惚畈豢墒な常哪静豢墒び茫鞘姑裱ニ牢藓兑病Qニ篮叮醯乐家病“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0、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邢人如恐不胜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非我也,兵也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无饥矣
请以战喻 ..B、数罟不入闯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弃甲曳兵而走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无罪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蓄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课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四、(共26分)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16分)(1)、《蜀道难》中写蜀山之高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月,分别是:“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7)、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回答1―4题。(共28分)胡 杨 仰 止中巴车在浩瀚的戈壁滩奔驰,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边际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色彩。深褐是遍地的砾石,暗红是高低错落的红柳,灰黄是起伏流动的沙丘。那一片片的浅绿呢?请教身边的文友――啊,是胡杨!利用一次旅途的小憩,我走进了附近一片胡杨林。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在一片浑黄起伏的沙丘之中,突兀出现的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在林中,我细细地观察着每一棵胡杨,他们中高的五六米,矮的只有二三米,相互族拥地生长着,棵棵都长得铁干虬枝,粗壮有力,就连每一个细小的枝杈都显得刚劲而凛然。那树干的树皮纵裂,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树冠阔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152009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等内容。 
 2009 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009 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009 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009 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009 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2页 2下载券 2009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 12页 7...刘桥中学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  六合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 3页 1财富值 2009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20 分) 一、 (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保定一中2009――2010年度... 6页 免费 2009年林头中学高一年级第... 12页...高一年级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年级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  梁园中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梁园中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为...人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模块考核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人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模块考核试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 记雪月之观
【明】沈周
丁未①之岁,冬暖无雪。戊申②正...”,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自:自己B.越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C.余始循以入/循:沿着D.磴几不可登/几:几乎2.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A.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B.或曰:此东海也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下列句子中与“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C.古之人不余欺也D.今以钟磬置水中4.下面对这段文字意思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B.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以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C.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巅。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描绘出一幅夕照美景,对雾的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新颖别致,风格独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甲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染溪,斫榛莽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C.七月既望
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文以志
作《师说》以贻之
B.而不知其所穷
其皆出于此乎
C.游于是乎始
月出于东山之上
D.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不知东方之既白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说明西山的特殊,是用其他山来衬托西山的独特,突出“始游”的惊喜。
B.“心凝形释”,在西山,柳宗元身处自然之中,思想专注,简直忘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与他前文的“恒惴栗”形成鲜明对比。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想象的运用,升华了感情,使苏轼突破了被贬谪的痛苦,走向开朗乐观的人生。
D.对比这两段文字,同是被贬谪,同样有郁闷,但两位作家都有个性化的表述,各有千秋,当然也可看出语言上有继承。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3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①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①摴蒱:古代的一种博戏,如今天的骰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稍:逐渐、渐渐B.戊申晦,五鼓
晦:农历每月最末一天C.崖限当道者
当:挡住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不敢兴兵以据大王B.①古谓之天门溪水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①余所不至也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D.①其级七千有余
②失其所与,不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4.翻译下列句子。(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译文:                                      (2)杀人如不能举,邢人如恐不胜。译文: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译文: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刑人如恐不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