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回回叫陈克礼阿訇无常的情景听说过吗

通灵佛教网&||||||
--(185)[] newsfy2
对陈克礼一生的回顾与反思
一、陈克礼一生是怎样的?日,在故乡河南省襄城县颖桥镇的河堤上,一颗子弹击穿克礼阿訇的 头颅,使这位著作等身的回族穆斯林学者一步迈入历史的史册,回归到真主的阙下,至今已经整整40个年头了。应该承认,陈克礼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人们的口碑中,对他有褒有贬,议论不一。我以为,要想对他做出一个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必须先要对其一生究竟做过些什么、说过些什么,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全面的了解与认识。陈克礼是在当年&一打三反&运动中作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被害的,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穷回回书生,怎么就成了共和国的罪人了?他有罪么?他应该受到这样的极刑么?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必须先要搞清楚他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样的?根据网上两份《陈克礼简介》我们了解到,1923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公元日,癸亥年戊午月壬子日,历日][1]陈克礼出生在河南省襄城县石羊街。直到1951年2月,他先后在故乡的清真寺、颖桥镇清真寺、禹县(今禹州市)清真寺、鲁山县清真寺、宁夏固原县清真寺、甘肃平凉县旅平清真寺、陇东师范学校阿专班、北京成达师范学校学习,先后受教于杜文明、马负图、谢文贵、王静斋、白心斋、马松亭、马坚、庞士谦等阿訇和学者;1948年课外兼任《伊联报》编辑工作;1949年5月,陈克礼回到家乡应聘去颖桥镇清真寺任阿訇;1951年1月所著《从穆罕默德看》一书在北京出版发行;同年4月译作《回教基础》在北京出版发行;1952年2月译作《回教与》在北京出版发行。可以说,在陈克礼29岁以前,他基本上是以求学为主;25岁时,开始接触一些编辑文字的工作;26岁时,担任家乡清真寺阿訇之责,并利用闲暇时间从事伊斯兰教的研究与翻译工作;28岁至29岁时,即已正式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一部专着、两部译作。这一阶段的陈克礼从事的是学习和研究,丝毫也没有牵涉到政治问题。1952年6月经马坚教授介绍,陈克礼来到北大东语系任助教。在此期间,它主要还是做了这样三件事:一个是继续广泛阅读各方面书籍,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则依然勤于笔耕,继续进行《塔志》(圣训经)的翻译工作,1954年2月《塔志》(圣训经)上册在北京出版发行;此外还完成了苏联东方学家巴托尔德所著《伊斯兰文化史》和西班牙伊斯兰学者伊本&图飞勒所著哲学小说《觉民之子永生》的翻译;第三件事就是当好助教,认真备课、讲课,由于&他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深入浅出,讲课深受广大同学欢迎&。这时,政治开始关注这位回族穆斯林青年学者:由于他勤奋敬业、工作突出,成绩斐然,学校的&党组织专门派人经常做他的工作,动员他入党&;然而,却被他&婉言谢绝&;甚至于1955年5月&毅然决定辞去助教一职&,&离开北大,避居海淀清真寺&,后回到家乡,同年9月与妻子离婚。可以说,在北大的三年,陈克礼也基本上是不涉政治,以学习、研究、讲授伊斯兰教知识,翻译伊斯兰教学经典著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做出巨大成绩。当政治对他表示青睐的时候,他婉言谢绝了,悄然离开了。在全国掀起批判胡风集团的运动时,他说:&我不参加反胡风的批判会,这与伊斯兰教没关系。&于是,有人开始对他表示不满了。一位北大的回族教师说:&他在北大是个讨人嫌&,&他孤傲,脱离群众,死守,无视现实&;另一位北大教师说:&陈克礼在北大工作期间,凡集体活动他都不想参加,一有空他就去写书,有事要找他,却找不到他。大家都在紧跟时代潮流,他却逆时代潮流而行,他咋不背时呢。&还有一位他的回族同事说:&陈克礼最大的缺点是说话放肆,他不识时务,正当批判胡风的时候,他竟然说不参加反胡风的批判会,认为与己无关。&是啊,在当时那些善于&紧跟时代潮流&者的眼中,陈克礼就是这样一个不识时务的书呆子,他的&背时&、倒运,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活该!1956年2月,经教导主任杨永昌再三邀请,陈克礼应聘到伊斯兰教经学院任教师。鉴于在北大的前车之鉴,为了不受政治的干扰,能自由地进行翻译写作工作,他与伊协领导言定,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不作为伊协正式职员,来去自由,不受任何约束。在经学院任教期间,他担负多门课程的讲授,&所讲授的课程仍然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余他仍继续坚持翻译工作。然而,在经学院的授课阶段,却为陈克礼的倒霉一生埋下了伏笔。据《简介》可知,&1957年9月,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开始&反右运动&,召开大会批判陈克礼的右派言论,会后,他离校回家。不久,他即携子女流浪。&也有的人介绍说:&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陈克礼阿訇因其对伊斯兰坚定明确的思想观点和光明磊落、直言不讳的性格,首先受到打击。尽管他一再申明以前言定的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但伊协方面有关领导仍然坚持要求哪怕他不发言,也要去听一听&群众&的观点。出于无奈,他参加了伊协组织的对他的批判会。鉴于当时已不能进行授课和翻译工作的情况,他决意离开伊协,离开北京,回到了家乡。&看来,都是他讲课惹的祸。那么,他都讲了一些什么&右派言论&呢?在《陈克礼传》中有一段他自己在批判大会上的&认罪&言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蛛丝马迹。据他自己检讨说,当时在讲课过程中他有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在经学院对学生说:&六亿五千万人信教不信教就看你们这一代人了。&当时我有一种错觉,我以为在伊斯兰教经学院,对伊斯兰教学生讲伊斯兰教的发展是&在教言教&,是政策许可的。殊不知,伊斯兰教经学院也要讲政治挂帅,要教育学生树立主义人生观。我的错误就在于教育学生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第二个问题,说我对学生讲:&我们要把伊斯兰的血液输入到古老的中华民族的血管里去。&在社会主义社会说这话就是放肆,就是政治错误,那时我没有用社会主义思想去感觉感觉,而认为说话,说过算过。今天,我认识到了言论放肆是有严重后果的,咎由自取。第三个问题,说我讲过:&要把六亿五千万人变成一个思想是不可能的。&我说这句错话是在&思想改造运动&的时候。思想改造的目的是要在全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我说这话就和思想改造运动唱反调。错就错在这里,和党的政治运动唱反调当然没有好下场。第四个问题,说我讲过:&我不参加反胡风的批判会,这与伊斯兰教没关系。&这是我在北京大学工作时讲过的错话,当时批判胡风占了很多时间,我说了这句发牢骚的话,因为反胡风是一场政治斗争,我的话和政治一挂钩就成了原则性错误。现在我认识到我不学政治,不懂政治。反胡风是政治运动,全国人民都得参加,我说不参加就是政治上的无知,批判我反动,不亏。第五个问题,说我曾对学生说:&马列主义将要融入伊斯兰主义。&我说话随便,不思后果,受到打击时才细思。马列主义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伊斯兰主义是一个宗教。一个宗教能融得了一个广大的世界吗?我说话随便,随意撂出了这句狂言,又是一个政治言论错误,&我们要解放全人类&是全国到处可见的口号,马列主义要解放全人类。我说的这句话是严重的政治错误,是反动的。1958年到1970年,陈克礼厄运连连,倒霉的事情如影随形,一件接着一件地找到他的头上。1958年9月,不谙世事又高度近视的克礼阿訇因买不上火车票,误买了票贩子的假票,还没有发觉上当受骗,就带着两个孩子登上西行的火车。查票时被查出,不由分说被送进了收容所。盘查身份时,他说出了以前的工作单位,收容机构给其单位通电话,通知单位来领人,单位负责人回答:&这个人是我单位的右派分子,你们可就近发落。&于是克礼阿訇被以右派分子的身份押送到陕西铜川劳改煤矿劳动教养。日,劳教队宣布对陈克礼解除劳动教养,因释放证文字有误,未领取。据说,由于他表现还不错,劳教队决定对他提前解除劳教。当时,劳改煤矿方面再次与其原单位通电话,通知说陈克礼已解除劳教,让单位来领人,原单位答复说,这个人不是我单位的人了,交原籍处理。于是克礼阿訇再次大难临头,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送回家乡监督劳动。日,陈克礼领到了经更正的释放证。2月29日领着子女回到襄城县。同年5月应聘去叶县马庄清真寺任阿訇,仅过了三个主麻日即被村政府强令回家。日,镇政府领导宣布给陈克礼补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管制劳动。1964年9月镇政府领导宣布给陈克礼补划为富农出身。在这几年中,陈克礼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坚持实现着他的内心追求。1962年,被送回家乡后,原来那破旧不堪的家已不复存在,一些乡亲们偷偷地帮助他重新置起了一个&家&。当时他被安排看管生产队的菜园,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且没有行动自由。这样恶劣的处境下,他竟然开始了自己的&十年译作计划&。首先,他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整理完成了《圣训经》中、下两册的译稿;又译完了长达六万行的波斯史诗《列王记》;接着又完成了《伊斯兰发展史》、《阿拉伯文学史纲要》等书的翻译。截止到1965年底,他又先后完成了《古兰经学》、《伊斯兰社会思想运动史》、《伊斯兰文化简史》、《伊斯兰学术论丛》、《中国与阿拉伯的关系》、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伊克巴尔的《伊斯兰思想维新记》、《历史导论》、《中世纪穆斯林旅行家传》、《伊斯兰史料资料辑要》、《论阿拉伯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伊斯兰学概论》等十几种著作,并开始了《伊斯兰论》、《中国论》、《世界论》三部曲著作的编写。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长达十年的政治动乱。面对这场祸国殃民的灾难,生性秉直、光明磊落、忧国忧民的陈克礼阿訇,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处境与&身份&,署名上书中央文革和国家领导人,秉笔直言,历陈&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建议立即停止;同时阐明社会主义一些正确理论源于伊斯兰,指出伊斯兰可以作为中国正确发展与前进的道路。为此,他招来杀身横祸,以&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现行反革命罪被捕入狱。日,红卫兵第一次抄陈克礼的家,隔日又第二次抄陈克礼的家,所有译、着手稿被抄收一空。日陈克礼被抓,7月5日惨遭杀害。二、怎样看陈克礼的传奇一生?40年来,关于陈克礼的议论不一,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他&爱国爱教、与时俱进,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有的说他是好人,是穷人,是天才,是人才,是一流水准的知识分子,善良、清贫、勤奋、艰苦,卓尔不群,一生从未侵害过任何人的利益,无愧于国家和社会,他一心只想做学问,只想用伊斯兰思想来净化穆斯林的心灵;也有的说他是&宗教狂热分子&,&政治上的糊涂虫&,&走长路不看天色风云&,&人缘不好,孤芳自赏,脱离群众&,不能与同事&融洽相处&,不能原谅别人,也不可能得到别人原谅;他的贡献也&并非很大&,&他只不过写了几本书而已&;&不明智&;&他说话放肆,不识时务,在经学院工作他太偏于宗教,疏远现实政治,说话随便而且颇多越过政治雷池。当他被划为右派分子时,有人叫他逆来顺受,俯首认错,以避反右运动锋芒,他却说:&这是起码的自由&而不听忠告&。在简要地回顾了陈克礼阿訇的传奇一生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陈克礼阿訇何罪之有?纵观他的一生,似乎影响他声誉的只有三个阶段:一个是北大期间,一个是经学院期间,另一个就是在&文革&期间。北大期间,对其有不好影响的,除了他&婉言谢绝&组织的好意,拒绝加入党组织外,恐怕就是他公开表示拒绝参加对胡风集团的批判会。这是什么罪过么?这是什么错误么?今天看来,这两件事情不但不能算是罪过,连错误也谈不上!应该说,在一个正常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入党还是不入党,参加还是不参加批判会,每一个公民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任何选择都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如果因此就将陈克礼送上审判台,就表示当时的中国,公民个人的尊严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证明当时的社会出了问题,错不在于陈克礼,而在于当时社会的执政者。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期间,他在课堂上的一些讲话被定为&右派言论&,是他的主要&罪行&。让我们一一分析一下,看看这些言论究竟有什么错?1、他在经学院对学生说:&六亿五千万人信教不信教就看你们这一代人了。&陈克礼是一位信仰虔诚的穆斯林学者,是一名阿訇,他对自己祖祖辈辈信仰的伊斯兰教有着浓厚真挚的感情,他坚信伊斯兰教是指引人类走向光明的唯一正道,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或迟或早地都会聚集在伊斯兰教的绿旗下,走向统一,走向光明,走在真主指引的这条人间正道上来,过上两世吉庆的生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是一个在教言教的宗教院校,目的就是培养新一代伊斯兰教事业的接班人。身为教师的陈克礼阿訇,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发扬光大,坚定纯正伊斯兰教信仰,弘扬伊斯兰教的美德,在建设祖国的实践中,不断用自己的言行扩大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最终使全国人民都能够接受这个纯正的宗教。平心而论,一位专职的阿訇这样认识问题,是正常的,是无可非议的。所谓伊斯兰教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人生观水火不容云云,现在看来也值得商榷。宗教信仰属于思想信仰,社会主义属于政治信仰,两者有区别,但不是水火不容。信仰宗教的人,不等于在政治上都是反对社会主义的。同样是回族,马良是投降日本帝国主义的汉奸、卖国贼,而以马本斋为代表的回族中共党员却是坚决与日寇进行顽强抵抗的抗日英雄和爱国者。除了信仰真主这一点外,伊斯兰教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未必都是水火不相容的。例如,伊斯兰教那些爱国爱教、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怜悯孤寡、热爱学习、努力工作、善待邻里、助残济贫等等善行观、荣辱观,与社会主义的善行观、荣辱观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大体上是一致的,都是劝人行善、止人作恶的。所以,在延安时期,我们党曾经提出,要回族人民&发扬回教美德,积极投身抗战&;今天我们党又正确地提出&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这样一个调整党和宗教界相互关系的准则。当然,当年陈克礼这样讲话,在今日看来,也并非毫无可以挑剔之处。无论是当今世界,还是未来的世界,都不会是哪一家意识形态大一统的世界,都只能是多元的世界。中国也是如此。说伊斯兰教可以成为全中国人民唯一的信仰,显然是不可能的。今天有些穆斯林兄弟不是还在着力宣传要把伊斯兰教的绿旗插遍全世界么?这类话说多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会引起不必要的宗教信仰之争、有神无神之争,不利于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还是少说这类大话、空话、套话,多做些实事、好事为好。假如你叫李明,你有一位英国网友名叫Tom,他听说过中国的故宫,但知之不多,于是给你发来email, 请你向他介绍一下有关故宫的情况。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要点给他回一个100字左右的电子邮件:1.故宫(the Palace Museum)又叫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它于1407年开始修建,20万人花了14年的时间,于1420年建成。&&2.它所有的宫殿一共有9,999个房间。在中国,9这个数字传统地被认为是吉祥的。&&3.现在,每周星期二,故宫免费向中国学生开放。4.故宫有着中国历史上5千多年的珍宝(precious treasure)。请他亲自来看一看。
&假如你叫李明, 你有一位英国网友名叫Tom,他听说过中国的故宫,但知之不多,于是给你发来email, 请你向他介绍一下有关故宫的情况。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要点给他回一封120字左右的电子邮件:
1.故宫(the Palace Museum)是一座用传统材料建造的中国风格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师们通过这座建筑表达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建造工作始于1407年,花了20万人14年的时间,于1420年建成。
2.它一共有9,999个房间。在中国,9这个数字传统地被认为是吉祥的。&&
3.故宫有着中国历史上5千多年的珍宝(precious treasure)。
4.现在,每周星期二,故宫免费向中国学生开放。欢迎他来参观。
假如你叫李明,你有一位英国网友名叫Tom,他听说过中国的故宫,但知之不多,于是给你发来email, 请你向他介绍一下有关故宫的情况。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要点给他回一个100字左右的电子邮件:
1.故宫(the Palace Museum)又叫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它于1407年开始修建,20万人花了14年的时间,于1420年建成。&&
2.它所有的宫殿一共有9,999个房间。在中国,9这个数字传统地被认为是吉祥的。&&
3.现在,每周星期二,故宫免费向中国学生开放。
4.故宫有着中国历史上5千多年的珍宝(precious
treasure)。请他亲自来看一看。
假如你叫李明, 你有一位英国网友名叫Tom,他听说过中国的故宫,但知之不多,于是给你发来了e-mail,请你向他介绍一下有关故宫的一些情况。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要点给他回一个电子邮件:1. 故宫(the Palace Museum)又叫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它于1407年开始修建,二十万人花了十四年的时间,于1420年建成。&&&&&& 2. 它所有的宫殿一共有9,999个房间。在中国,9这个数字传统地被认为是吉祥的。&&&&&& 3. 现在,每周星期二,故宫免费向中国学生开放。&&&&&& 4. 故宫有着中国历史上五千多年的珍宝(precious treasure)。请他亲自来看看。注意:1. 词数:100左右&&&&&&&& &2. 信的开头已为你写好&&&&&&&&& 3. 不可逐字翻译Dear Tom,&& It is nice to receive your e-mail. Now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Palace Museum.&&&&&&&&&&&&&&&&&&&&&&&&&&&&&&&&&&&&&&&&&&&&&&&&&&&&&&&&&&&&&&&&&&&&&&&&&&&&&&&&&& &&& Best wishes.&&&&&&&&&&&&&&&&&&&&&&&&&&&&&&&&&&&&&&&&&&&&&&&&&&&&&&&&&&&&&&&&&&&&&&&& Yours,&&&&&&&&&&&&&&&&&&&&&&&&&&&&&&&&&&&&&&&&&&&&&&&&&&&&&&&&&&&&&&&&&&&&&&&& Li Ming记着,你是个回回人
&记着,你是个回回人
话从前些日子说起。我同一个回族朋友去逛街。看到很多旧书,又将我吸引住了,他也只能陪我受冻了。冬天里有不少的旧书贩,我也是常客,谁让我寒酸到只能买旧书解渴。
起先我看到一本《回族文学研究》,我想买下来以做收藏,留着以后慢慢看,可谁知老板看我一幅老回回样儿就给我来了个狮子大张口,我也只能作罢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买佛经的摊位,便随手拿起来翻看。摊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很是热情,我也就干脆贪个便宜多看了一会儿,摊主是个地地道道的佛教徒,热情地给我介绍着,同时也给我讲些佛教的知识,我还是一边听,一边继续翻阅,其实他说的那些我早就看过,看他说的那么有激情,大冬天的我不好浇冷水给他,只能让他在我的耳根前继续燃烧。而我继续选我的书。
最后我选了两本,准备付钱时,旁边的朋友不停地使眼色,而我却丝毫没有反应,继续数着零钱,他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你舍不得钱买关于回族的书籍,却花钱买起佛经来了,真是服了你。走吧!那东西误导人。
我冲朋友笑了笑说:“这书蛮不错,我喜欢,买上算了。”
朋友想继续劝我,摊主看我喜欢,便执意送给我。说实话我还真喜欢那两本佛经。就随意递了几块钱给老板说声谢谢就走开了。
一路上朋友都在给我做思想工作:说我没有民族自尊心,说我这几年经白念了,不该买这些东西(我是学习伊斯兰文化专业的),说他即使没有念经也知道这点,他不耐其繁地给我讲着一万个不应该,而我只是笑着,最后干脆岔开话题问他,哪家面馆好吃,我请他吃面,这才止住他的“良言”。
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我想起我曾经做过的好多“错事”,我在想我是不是真不像个好穆斯林。曾经我告诉自己不再转载关于宣传伊斯兰的任何网络文章;曾经在毕业时连有关宗教的课本《穆斯林爱国主义教程》和《回族史》当废品买掉,却把几本陕西法门寺方丈写的劝善经给大老远背回家去;曾经为了搞清穆斯林网站上所述如今基督教堂的现状,我参观了四次圣诞节和他们的数次的礼拜日;我也不止一次的讨厌那些恶心而不成熟的网络传教博文;也曾将佛教徒仓央嘉措的诗收藏在私秘日志里……你们也许会说我错的有些离谱。可我还是会不以为然。
说实在的,我对现在的穆斯同胞们的热情很是担心。因为我们在热情的同时忘却了中正与尊重,理智与选择。说这话时我想到别人会怎么骂我。可我还是想说说。我就拿我们最熟识的网络开始吧。
现在每逢过个大小节日,在节日没有到来之前网上就已经有很多“虔诚”的穆斯林已经在网上开始骚动不安了,没才的就写些诸如:圣诞节是西方基督徒的节日,与我们穆斯林同胞无关~~~请大家务必转载(或是穆斯林必转),当然还有更虔诚的还会在最前面加一句“艾塞俩木尔来一库木”,然后再上传一个不足六七岁的男孩或女孩祈祷或礼拜的虔诚画面,感觉完美无缺了,便把“说说”给发出去,然后我们便看到的是成千上万的转载者和评论者,简单点的回复“赞一个”,雷人一点的来一句“神马都是浮云”,可笑点的来宣一句“为了穆伊斯兰大家们快快转载吧!!!后面的感叹号不止三四个,足见大家们有多么的“虔诚”。其实这不止是因为我们的民族热情太过高涨,还因发“说说”的人太有才了。他们首先是来个“色兰”,你说你回还是不回,不回嘛,教法不容。回嘛,类似的“说说”铺天盖地,如果你不知道不回问候词是有罪的,你一看“穆斯林必转”这时你转还是不转?不转嘛,这和“不转全家死-光光”“男的一辈子打光棍,女的一辈子嫁不出去”这种咒骂同样让人难堪,对于一个有信仰没理智的人这句大许是必转了,有的还不止一条。他们还有一高名之处在于那张插图,看着那么小的孩子都戴着黛斯达热和盖头(都为穆斯林服饰)礼拜,想想自己,处于自卑感也就转载了。还有更有才的呢,这些便是我们所谓的“精英”和“学者”。他们追本溯源,从网上和古籍里搜出一大箩筐资料凑在一起,然后找几段圣训,便成就了一篇拯救民族的日志,他们会教你不仅仅怎么去抵制那些节日,还教你怎么去讨厌过那些节日的群体。似乎那些节日与我们这些穆斯林水火不溶,接受非穆斯林的祝福和给非穆斯林节日的祝福就属于天理不容。我就奇怪了,这帮“学者”怎么就不去学学马坚、陈克礼这些学者搞搞学术,怎么就天天就只顾吹毛求疵了?其实,我目前担忧,也可以说是自做多情吧,这些所谓的“学者”以后将成为一种势力存在于穆斯林大众间,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不合乎情理的极端思想,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排挤性。
不仅仅表现在一点,还有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甚至不可理喻的荒诞。有好多留学回来或是接受“新思潮”的学者,致力于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事业:他们盲目的将沙特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性,试图着完全不变的嫁接到中国穆斯林的言行上,从表面上看是合乎情理的,他们传播了“真理”,把伊斯兰原有的生活方式带给了中国的穆斯林和无神论信仰者,但实际上他们却是一种浅薄的盲从,他们在传播伊斯兰的同时忘却了尊重中国原有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这种可怕的思想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回族排济与丑化中,起初,他们仅仅是说“回族不等于穆斯林”,“回族人的言行和生活习惯不代表穆斯林”。得了,这我也都认了,回族的确代表不了穆斯林,就像我一个人代表不了整个中国一样浅显。可在中国来说,回族是最适合中国原有文化背景下的穆斯林,回族是历史的产物,回族人的生活习惯是将伊斯兰与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财富。所以说回族还得存在于中国,无论我们是“海龟”还是乌龟。我们还是中国人,还是回回人。不要老爸老妈一辈子是回族人,生个儿子送出国门归来成了古莱氏人了。这话虽有些调侃,但这种荒诞有人相信,并且在肆无忌惮的传播着。为什么非要消灭回族这个概念?这是有预谋的。这个预谋不仅仅是为消灭回族这一宗教和文化的产物,下一个目标就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撒拉族……这样一直的吞噬下去。这种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像是一种不合乎情理的文化侵略,而并不是什么宣传伊斯兰。这样的宣传也将会给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带来很大的阻力。因为我们忽略了很多细节和常识(此问题有具体的论述,暂不在此文多言语了)。
现在想来,也不能怪我那回族哥们儿,其实他的言语也是友善的,最起码他知道自己是个回回人,即便我不喜欢他对多元文化的那种漫不经心和忽视。
话已至此,我希望在中国生活的回回人当有个清醒的头脑,我们当做个地地道道的回族人。就像我永远坚信我是个哲合忍耶门宦的追随者,即便是历史让我回归到历史的屠杀与迫害中,我也不会因为屠杀改变我的信仰;我是个回回人,无论我去沙特,还是欧美,就算到了天堂或地狱,我还是个回回人,因为一个人并没有选择-民族的权利,这是常识,即便这个民族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让人厌恶与烦感,我们只有让自己的行为默默地改变外界对这个民族的看法,而不是刻意的去消灭这一概念;我是穆斯林,即便我没有出生在广袤的沙漠,就像我母亲是一个穆斯林,她一辈子没有像沙漠中的女人那样蒙着神秘的面纱,穿着托在地上的宽松长裙走在走在沙漠里,但还是随时随地都保持着回回人的生活方式。
无论何时,我们当记得我们是回回人,我们是中国的回回人,我们当铭记:一个人忘却自己的民族比忘却自己的信仰更可悲,因为民族并不单单是一种意识形态。
宁夏 银川 唐来渠畔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备注:我从来没有忘却信仰,只是有太多推脱责任的言辞让我感觉到可怕,还有,我私访很多传教组织和活动,他们“只有伊斯兰”这一观点和宣传的偏执。政府的打击告诉我们的偏执会给我们会带来更多的阻力和屠杀与迫害。此文我也考虑了很久,之前看了好多民族形成之类的书籍,和好多优秀民族与其宗教间的关系。我的概念里信仰是民族的成分,不是强调两者之间大小的关系。连民族本身的习惯与本分都做不到,能做一个好穆斯林么,做一个真正的回去族人,他就不会忽视回族这一概念中的伊斯兰精神,就像做一个本分的维族人,或萨拉人,他只要知道民族的基础成分——信仰,遵循经典,他也会是个好穆斯林的。回族人,这一概念中的形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点“共同的信仰|”就是伊斯兰,而不是把回回人等同于穆斯林,回回人需要伊斯兰,我没有说伊斯兰需要回族。回族还得存在,维族也得存在,宗教信仰可以统一,可民族永远是不可以的。也许是我的文字不成熟,希望能多交流,你们的指正是我成长的动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克礼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