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本店主要以米饭为主,这句话中能不能说他们店以面条米饭哪个热量高为辅?他们店到底有面条米饭哪个热量高没?

本人想开个快餐店,以米字为点名的其中一字,请求大师们想个好的名字,餐厅主要经营炒饭,面条小吃为主_百度知道
本人想开个快餐店,以米字为点名的其中一字,请求大师们想个好的名字,餐厅主要经营炒饭,面条小吃为主
注(点名简单一目了然)
我有更好的答案
棒棒糖餐厅———不错吧?朗朗上口!带米字
棒棒糖快餐厅
小米大面店
详细点,可以嘛。谢谢
呵呵,就是感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炒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提升面条口感&无良店主在面条中加硼砂
  红网邵阳7月8日讯(通讯员 贺力平)为提升面条的口感,一无良早餐店老板在面粉中加入硼砂,不仅有害食客身体健康,而且把自己也送进了班房。7月8日,邵阳市双清区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一审以夏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被告人夏某从小就喜欢吃,高中毕业后师从制作粉面、馄饨等,学成后便在邵阳市双清区宝庆东路人流密集处开了一家早餐店,主营米粉、自制面、馄饨,并与父亲夏某某、妻子共同经营该店。
  日晚,因店内停水,夏某某用硼砂洗锅后就未进行冲洗。夏某接了一桶自来水想放入该锅内保存,夏某某告诉夏某其用硼砂洗了锅且未清洗,夏某仍将自来水放入锅内。因店里生意不好,听别人说食品中加硼砂可以使食品味道变好,于是,当晚夏某在和面时加入了两勺含硼砂的水,并制成面条于次日销售给客人食用。日,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夏某店内的自制面进行抽检,经检验,检出硼砂成份,实测硼砂含量为104mg/kg,按国家规定判定为不合格。    资料显示,硼砂毒性较高,国家禁止将其作为食品添加物。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不过,由于硼砂能增加爽滑口感、防腐且价格便宜,在一些小作坊中制作的面粉、肉类中添加硼砂仍有不良商家使用。
( 14:19:30) ( 09:08:45) ( 09:00:05) ( 15:28:03)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从镇江锅盖面入选中国十大面条说开去
& && && && && && && & & && && && && && && && && & 面香飘千里 前路仍漫长& && && && && && && && && && && && && && && & ——镇江锅盖面入选“中国十大面条”
& && &2013年6月由中国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中国饭店文化节是全国餐饮业的“奥斯卡”,美、日、韩等国和中国32个省市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参与评选的中国企业不下3000家,参选的面条不下500种。最终入选的中国十大面条包括: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吉林延吉冷面。
& && &这份“中国十大面条”是在中国饭店协会、浙江省商务厅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来的。& && &在这份“十大面条”名单中,武汉热干面与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名列“中国十大面条”前三甲, 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名列第四、第五。此外,“十大面条”还包括河南烩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和吉林延吉冷面等特色面条。而臊子面、biangbiang面等陕西特色面食更是无一入选。
& && &十大面条
& && &武汉热干面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7061006cffa131cbc42051c.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热干面是武汉特色汉族小吃,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郑州烩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是武汉颇具特色的过早小吃。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芝麻酱、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
& && &北京炸酱面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2c48328cb8e.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流行于北京等地,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将水沥干,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锅挑)。也有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沥干,再加炸酱、菜码的,称“过凉面”。
& &&&山西刀削面&&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a46ffb470598.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流行于北方。操作过程: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 && &兰州拉面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f041d6a5545e9.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拉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味。拉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拉面必须掌握正确要领,即和面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 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 防止蹲锅疙瘩。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条、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拉面、水拉面等不同品种。
& && &四川担担面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ce99ea17ade57b.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 && &河南烩面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a48d6a3c99300.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
& &&&&&杭州片儿川
&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8dd40c0ec90.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杭州的一种著名汤面,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丝组成,鲜美可口。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馆首创,其特色在于雪菜和笋片的鲜美,让食客吃后回味无穷。
& && &昆山奥灶面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dfb.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昆山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红油爆鱼面,面条细白, 汤色酱红;白汤卤鸭面,白面白汤,原色原味。& & 名字由来关于“奥灶”二字,历来众说纷纭。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景后腹中饥了,于是来到这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关系,太监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庄小面店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黑咕隆咚;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不仔细,因此被老吃客戏称为“鏖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不胫而走。
& && &镇江锅盖面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25cb5cc2a07.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镇江“锅盖面”,又称伙面,是镇江家喻户晓的面食。被称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以独特的配方、奇特的工艺、混合型的口味,2009年10月在天津“第十届中国美食节暨第八届国际美食博览会”上,喜获“中华老字号百年名小吃金鼎奖”,已成功申报为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名字由来锅盖面,顾名思义,就是跟锅盖有关的面条啰——就是用大锅下面条,上面盖个小锅盖,小锅盖在水面上浮着,这样下出来的面条很有劲道,不软不硬,很好吃。说白了,锅盖面,是一种下面条的方法,而不是面条的品种。
& && &关于锅盖面的传说,有好几种版本。
& && &其一,说古时候镇江有户人家,妻子为丈夫下面条,大意将锅灶上的汤罐盖滑入面锅里(过去都是用柴草烧大灶,大灶上有两个灶头,两个锅中间还有一个汤罐,是烧水的,有句老话叫“汤罐里的水,带就带热了”,意思就是在烧火的时候,顺便就可将汤罐里的水一同烧热了)。哪晓得这样下出来的面条比往常好吃,不硬不烂,软熟相当。于是,他们就伙同别人开了个面店。由于面锅里放锅盖,又是合伙开店,所以镇江的面店又称&伙面店&,下出来的面条,人们爱称&锅盖面&。
& && &其二,说以前有个家里只有老爸带着三个儿子过日子,家里没有女人啊,日子过得穷凑合,刷锅从来都不洗锅盖的,也没什么东西吃。一次家里来客人,就剩点面条了,也没有油盐酱醋什么的佐料,就光把面条放在大锅里煮,面条下锅了,习惯地拿起平时自己做饭的小锅盖子放进锅里了,也没留神,就出去找邻居借佐料,回来面条已经煮好,居然满屋飘香——原来这家锅盖从来不洗,上面的佐料都很齐全啊,从此锅盖面就出来了。
& && &其三,传说是乾隆下江南至镇江,驾临面店,店老板一时慌张,将小锅盖放在了大锅上,不想煮出来的面却香味四溢,锅盖面由此得名。
这些都是民间传说而已。其实第一个传说还可靠些。可能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再经过多次的试验,就成了一个发明。
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家,只有父亲和三个儿子,没有女人,不象过日子的,洗锅从来都不洗锅盖,家里也很穷。有一回,有人来做客,就把家里仅有的面条煮了招待客人,不小心,错把小锅盖盖上了,随后就出去借油盐酱醋了,回来后发现芳香四溢,面味十足,原来是锅盖上面的佐料起的作用,从此“锅盖面”就诞生了。
& &&&吉林延吉冷面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f.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榆树皮面的) 。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的传统。荞麦面上盖着牛肉、苹果、泡菜,上桌前从大桶中舀一勺冰凉酸甜的汤料,满满的一碗凉爽。这是延吉冷面留给很多人的印象,而似乎也只有这样做出的冷面才是最正宗。冷面讲究的是汤清——牛肉汤定是要将浮油撇清的;凉爽——无论是汤还是面,都要冰凉后食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夏日的炎热统统抛到“面铺”外。
& &&&名字由来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纤细绵长的冷面,就会预兆多福多寿、长命百岁,故冷面又名“长寿面”。以前汉族人看到压制冷面的器具是木合子,便称为“盒勒面”。
& && &官方回应& &&&此次文化节由国家、中国饭店协会等举办,是全国餐饮业的“奥斯卡”。针对质疑,中国饭店协会副秘书长金勇解释说,由于区域的关系,不是每种面都被全国人知晓,“有的地方的人可能没听说过奥灶面、锅盖面、片儿川,但是奥灶面是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锅盖面被称为镇江三怪之一,片儿川是杭州人都知道的”。
& && &网友评论& &&&作为面条有上百种吃法的陕西,竟没有入围“十大面条”,这个结果让很多网友 “惊呆了”,纷纷表示“评选不科学”。& && &陕西知名美食达人“老妖带你吃西安”说:“陕西的臊子面有3000年的历史,陕西的知名面条就有一百多种,而且用关中面粉做的面条又光又滑又有劲道,可这竟然比不过那些靠配料的机器面。这究竟是选面条呢还是选配料呢?”在“老妖带你吃西安”看来,这个由官方评选出来的榜单有诸多的不合理,“现在网友们对这个榜单都表示质疑,我们希望主办方能公布此次评选过程和评选标准,让大家知道陕西面输在哪里”。
&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00070deaf24f.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陕西biangbiang面
& && &在众多为家乡面条“鸣冤”的网友中,当然不能少了重庆网友。其中包括《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他在自己微博转发中写道:“居然没有重庆小面?我和我的重庆小伙伴都惊呆了!”“最爱吃麻辣小面了,怎么能没有重庆小面呢!”不少重庆网友对这个评选结果表示不服,开始为家乡的小面“投票”,呼吁“拉回去重新排过”
[ 本帖最后由 my0511叶梓 于 13-7-8 13:55 编辑 ]
13-7-6 10:41
注册 06-7-17行业 其它来自 彩云深处
最喜欢锅盖面
-------------------------------红尘多可笑 痴情最无聊 目空一切也好……
13-7-6 11:35
注册 05-5-28来自
喜欢香椿及香椿木小锅盖
-------------------------------& &酒风翦霜&&羊欢草长
13-7-6 13:05
注册 05-8-10行业 教育科研
最近每天都吃面条
-------------------------------marry七彩故事屋QQ群号:!宝宝早教选择东方爱婴来找我~\(≧▽≦)/~啦啦啦
13-7-6 13:10
注册 06-7-17行业 其它来自 彩云深处
QUOTE:原帖由 lingyun 于 13-7-6 13:05 发表
喜欢香椿及香椿木小锅盖 你还很考究
-------------------------------红尘多可笑 痴情最无聊 目空一切也好……
13-7-6 13:31
注册 06-7-17行业 其它来自 彩云深处
炸酱面和奥灶面不好吃
-------------------------------红尘多可笑 痴情最无聊 目空一切也好……
13-7-6 13:38
注册 05-5-28来自
QUOTE:原帖由 胭雨红橙 于 13-7-6 13:31 发表
你还很考究
-------------------------------& &酒风翦霜&&羊欢草长
13-7-6 16:09
注册 05-5-28来自
其实最好7滴
是老妈滴手擀面
-------------------------------& &酒风翦霜&&羊欢草长
13-7-6 16:10
(幽静南山)
注册 08-11-20行业 其它
面食文化源远流长
13-7-6 16:31
-情性未定-
注册 04-9-29行业 其它来自 长江之南长山北
从小就喜欢镇江锅盖面,8分钱二两粮票一碗,超好吃。& &
-------------------------------慧心不远!
13-7-6 20:47
(昭明文选)
注册 11-3-17行业 其它来自 镇江
QUOTE:原帖由 <新朋友> 于 13-7-6 20:47 发表
从小就喜欢镇江锅盖面,8分钱二两粮票一碗,超好吃。& & 以前叫火面哎!
13-7-6 21:44
注册 12-9-8行业 其它
爱家乡所以要赞扬镇江锅盖面,去西安那个陕西刀削面真叫筋道,有嚼头。延吉冷面吃过,上次去朝鲜从延吉进出,玩了2天回去吃冷面,又解渴口感很好。
13-7-7 07:20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 && && && && && && && && && && && && && && && && &&&面香飘千里 前路仍漫长
& &&&“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提起镇江饮食名片,人们往往会想到众口传承的“三怪”,锅盖面作为其中之一,自然而然也受到了海内外众多观光旅行的游人以及本地市民的欢迎。
  早在2009年,镇江锅盖面制作技艺就入选省级非遗。在6月20日—6月22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上,镇江锅盖面得到来自中外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入选“中国十大面条”。在当天开幕式接待晚宴上,邵顺兴锅盖面与河南烩面一并被选为晚宴接待主食,邵顺兴第七代掌门人邵祥还在现场亲自现场烹制,“江南第一面”独特风味和口感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赏,更是吸引了中外媒体记者的关注。
镇江锅盖面,早已在国内外打响知名度,但对于一门传统老手艺来说,前路该怎样走呢?
  老行业,新发展
  全国有上千加盟店在“煮锅盖”
  镇江锅盖面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历史,逐渐由街边小吃发展成为品牌产业。为了将整个产业做大做强,还集聚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和相关人员,成立了锅盖面行业协会。
  我市锅盖面行业协会自2007年11月成立以来,组团参加了中国美食节获得金鼎奖,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集体商标,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提档升级的措施,锅盖面企业的面貌和经营者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锅盖面店大多是一口锅、几把椅子的夫妻连家店,如今锅盖面店也成了窗明几净、设施齐全、有文化底蕴的小餐馆。同时,由于政府的关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协会自身的努力,目前越来越多年纪轻、文凭高、能力强、实力厚的高素质人才开始涉足锅盖面行业,使整个行业更富朝气、更具市场竞争力,“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是将锅盖面当成一份事业,一种追求”。
  “以前,镇江锅盖面受关注度虽然也挺高,但由于长期未能建立起管理体系,使连锁加盟望而却步。”镇江锅盖面行业协会会长周鹤銮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加入,目前连锁加盟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截至目前,镇江本地的锅盖面店已有数百家,而在全国的加盟店则高达到上千家。
  有历史,有文化
  走出去的锅盖面是镇江的广告
  此次镇江锅盖面入选“中国十大面条”,会给镇江锅盖面行业市场带来哪些发展和契机?
  周鹤銮表示,镇江锅盖面入选“中国十大面条”,对于镇江传统美食乃至于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带来了正面影响。因为类似国际美食节这样的参赛平台拥有众多饮食行业专家,他们对于锅盖面的肯定,无疑是最好的宣传和评价,让更多人了解镇江的饮食文化和镇江这座城市。“如今镇江锅盖面已经成功‘走出去’,成为镇江城市的一张闪亮的名片,得到餐饮行业各界的认可,从另一方面来说,镇江锅盖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效益”。
  “现在,锅盖面加盟店的数字随着锅盖面知名度的提升而不断增加,下一步,镇江锅盖面行业协会将对锅盖面进行产品定型,把锅盖面的调料、面条制作形成统一标准,便于更好地推广,让外地有心人加盟更为便利,让全国范围遍布更多镇江锅盖面面馆。”周鹤銮说。
  “近几年来,镇江锅盖面为更多想投资想创业的人创造了平台,而且开面馆比起开饭店等其他项目更易于操作。”邵顺兴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宣传经理邵玥认为,锅盖面现在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行业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古老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希望“面锅里面煮锅盖”这个手艺一直延续下去,因为这是镇江的文化,镇江的特色,镇江的传统。
  周鹤銮说,根据近年来面条市场的推广来看,传统美食面条越来越符合市场的需求,镇江锅盖面入围“中国十大面条”,也是对传统美食的一种肯定。目前,协会对锅盖面行业和品牌的形势、市场有着新定位,对锅盖面行业的发展更有信心。
  重品质,定标准
  金字招牌需要共同维护
  虽然镇江锅盖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怎样让更多人了解锅盖面、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呢?周鹤銮认为,目前要着力做好服务工作。
  “锅盖面行业要把握人们绿色健康理性消费的原则,结合食品卫生的相关要求,提升行业的等级标准和形象。”周鹤銮说,作为销售商要提高对本产业认识程度、提高产品的品质,而不能狭隘地重数量轻品质来追求最大利益。与此同时,各家企业还要做好交流工作,分享经验、做大品牌。
  “目前,锅盖面连锁加盟势头良好,连锁加盟企业不断增加,说明镇江锅盖面的金字招牌也越发吸引人。”周鹤銮告诉记者,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扬镇江锅盖面这个传统品牌,市锅盖面协会也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企业要统一加盟标准,齐心协力做好锅盖面加盟工作,以信誉取胜、以质量引人,做到共赢。”据介绍,下一步我市还继续加强证明商标和国家级非遗的申报工作,以此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还将丰富行业管理的内容,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和加盟连锁标准,组织好特色锅盖面大赛的评选工作;收集相关锅盖面资料,出版镇江锅盖面资料集,策划举办全国的面文化节。
  “不仅要亮出这块金字招牌,更要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周鹤銮表示,各业内门店要夯实好内功再实施加盟连锁,把配送问题、后续服务、产品质量等问题解决好,做到加盟一家成功一家。
& &&&“中国十大面条”有哪些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bf.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日前,在杭州落幕的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分别是:河南烩面、老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和吉林延吉冷面。
& && &市民曹先生:
  我属于一天不吃面都会难过的那种人。从小到大,几乎镇江所有的锅盖面店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觉得,不管是否入选“中国十大面条”,只要是镇江人,都会选择继续吃面。但现在既然名声在外了,我们的面店,特别是在外地的镇江面馆,一定不能把“镇江面”这块牌子给砸了。
  市民李先生:
  我是锅盖面的忠实粉丝,面条有嚼劲,不烂,口感也很好。有一年去西津渡玩的时候,正好看到新开了一家锅盖面品鉴馆,二话不说,就走进去。当时看到价格还有点小吃惊,不过心里想着既然来了,就吃一碗吧。这家店装潢得倒是挺不错,不过就面条本身而言,这二十几元钱一碗的锅盖面和普通面店里十元钱左右的区别不大,所以现在吃面,我依然会以街边的面摊为首选,不仅贴近我们市民,而且味道更正宗。
  市民王小姐:
  上个月去外地旅游,中午饭点在街头看到一家锅盖面店,我在镇江也吃过很多次锅盖面,对它滑腻的口感还是挺钟情的,在外地能见到自己家乡的品牌食品,一下就来了好奇心,想尝试一下,顺便跟周边作陪的朋友夸夸镇江。哪知道面条刚入口的时候,我就觉得真是印证了好奇害死猫这句话啊,一吃就知道火候没有掌握好,软绵绵的没有筋道,而且作料也少得可怜,让我一下子就把夸海口的念头打消了,看来镇江面还是在镇江吃才香呐!
[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韵 于 13-7-7 15:12 编辑 ]
13-7-7 07:56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韵 于 13-7-9 20:34 编辑 ]
13-7-7 08:02
注册 05-5-28来自
-------------------------------& &酒风翦霜&&羊欢草长
13-7-7 08:30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网友天边云飘飘的美文(发表于西祠胡同)
& & 我的童年和学生年代是在镇江度过的,从小就知道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而我对锅盖面情有独钟,经常上学前或放学后到家附近的小面馆吃上一碗,百吃不厌。
& & 只要我从南京回镇江,基本上不吃早饭就上车,留着肚子到镇江吃一碗锅盖面。
& & 现在镇江开了好几家有规模的“锅盖面”连锁店,店面气派,环境雅致,品种繁多,价格一般。我进去吃过几次,尽管口味还行,但总感觉没吃饱。所以现在我还是找小街小巷里的“知名”小小面馆吃上一碗,虽然环境不咋的,但感觉不错:花钱不多,吃得饱饱,还吃出儿时的味道。
& & 镇江的面条的确与南京的面条不一样,所以每每从镇江回宁前,我会到离我家老宅不远的的一家“正宗”的镇江面店,买上十几斤生面条带回来,分成四两一份,放在冰箱冷冻。有时还带上几瓶特制的锅盖面酱油。下面时也用个小锅盖在在水上飘,自称谢氏“锅盖面”。
& & 如吃面时再来块镇江肴肉搭搭,弄点镇江香醋蘸蘸,那真是好吃得不得了啊!!
& & 关于锅盖面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乾隆和张嫂子伙面店的故事》最为生动……
& & 那时,镇江人喜欢吃伙面,街头巷尾都有不少伙面店。伙面店的面条不是像现在用手擀出的,是人坐在长长的擀面杖上,在和好面的擀面桌上“跳”(压)成薄片、再用刀切细而成,这样“跳”出来的面条柔韧性特好。
& & 那年,第一次下江南的乾隆到了镇江金山寺换了一身便服,带了一名随从太监,一路寻到镇江名气最大的张嫂子伙面店坐下。动作麻利、做事迅捷,和气客套、体态端庄的张嫂子又是上茶又是递热毛巾。乾隆的随从传下话:“要吃镇江伙面!”不知是因为乾隆来得早,还是张嫂子起得迟,待吩咐传下后,里边面还没跳好。张嫂子直催还在跳面的丈夫:“快,动作快些啊!”丈夫愣了愣:“我不是跟平常一样吗?”那边,张嫂子就赶快舀水下锅,往灶膛里点火。但这天好像什么都变得慢了。越是急,水越难开;越是急,面越难跳好。
& & 随从又进来催了……张嫂子赶快催丈夫切面,自己又往灶里添了把柴。很快,锅里的水开了,丈夫的面也切好了。这时,随从又进来催,张嫂子正抓起一把面往锅里撂,边回话边赶快盖锅盖,忙乱中,把汤罐的小盖子撂进面锅,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的。还没等张嫂子放好作料,锅里的水又滚开了,直往上翻,快要溢出锅外,张嫂子一见,赶快用勺子舀了两勺汤罐里的温水一浇,面锅里平静下来。水再一开,张嫂子就用小竹笼子、长筷子将面条捞进碗里。正要端,那随从已一手接过去。
& & 忙碌了一阵的张嫂子倚在门外,想听外面顾客的反应,直听见那人端起碗吃着,连声说:“味道不错,味道不错,不烂不硬,喷香爽口!”张嫂子正要转身再去锅边下面,哪知身着便服的乾隆竟踱步进来,乾隆见到情景一声惊叫:“呀,你怎么将锅盖放在面锅里煮起来了?!”这一叫,张嫂子才发现自己手忙脚乱,一下子竟将汤罐上的小锅盖错当成了大锅盖,连锅盖撂到面锅里还不知道。正在这时,丈夫也过来说:“外面的顾客个个都说今天的面,味道特别好,你是加了什么好作料了?”张嫂子指那小锅盖说:“怕就是因为面锅里面煮锅盖吧?”
& & 从此,镇江的锅盖面名声大振,大街小巷都有大大小小的锅盖面店。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 广结善缘 *
&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13-7-7 08:36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 && && && && && && && && && && && && && && &&&《我与镇江小刀面》
& && &最近一段时间,镇江的媒体频繁地讨论镇江锅盖面和小刀面的话题。我也是镇江锅盖面和小刀面的拥趸者,所以比较关注。其实,锅盖面和小刀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的。锅盖面是面锅里面煮锅盖,指一种下面的方法,而小刀面则是面条的制作方法。不是小刀面也可以下锅盖面的,所以在一些面店,下面的伙计一般会问一句,是要细面还是小刀面?有一次我在观海楼小吃部就上了一个当。我看见招牌上写着“锅盖面”三个字,就要了一碗,端上来后才发现是细面,而我平生最怕吃细面了,就问服务员,说怎么不是小刀面?服务员说,我们下的是锅盖面,没有说是小刀面啊。我才想到,是我自己犯的错误,误把锅盖面和小刀面混为一谈了,不能怪人家的。所以以后每次进锅盖面店,我都要事先声明一下,我要的是小刀面。
& &&&我的喜欢小刀面,要从十几年前说起。当时岳父岳母住在城西山巷附近的寿康里。岳父早年就学扬州,游历上海,后来一辈子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岳父一生于名利很是淡泊,唯有很强的儿女情,总是将心事放在几个孩子的身上。我们每个周末都要去岳父家,岳父会早早地准备好一桌饭菜,还要我和他对酌两杯。岳母每次见了都是说少喝两杯,而岳父则不然,总是要我多喝几杯。我也知道,岳父不是要我酗酒,而是要借这“杜康”传递一种翁婿之间的亲情。多少年过去了,每念及此,我都心怀感恩之情。那时去岳父家,早饭经常就是小刀面。面馆在万家巷里,很简陋的门面,上书“邵家刀面馆”几个字。店主和下面的是一个人,一个中年妇女。人很胖,也很和善。门口支一只大锅,锅里飘着一只锅盖,灶台上放着许多调料和涮料,有猪肝、腰花、香干、豆芽、川芎之类。岳父每次去都是自己带几只鸡蛋。老板娘见了,立刻放声高喊:老爷子来啦。然后就是下面,打蛋。不一会儿,面就下好,不在店里吃的,都是用钢筋锅装了回家,然后由我和妻儿分而食之。实在地说,当时并不知道小刀面的名气,只是知道好吃。因为如此,多年以后,还常常想起当年的情景。遗憾的是岳父岳母后来搬离了西区,住到城东解放路来了,所以我也好多年不吃万家巷的邵家小刀面了。
& && &知道柏三嫂刀面店是因为电视片《话说长江》。这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看过电视,就想去尝尝。有一段时间岳父母住在水陆寺巷,出了巷子就是山门口大街,柏三嫂面店就在那儿。有时去四中有事,也会去柏三嫂面店吃面。通常是肚片或肥肠的浇头,味道很好的。
& && &后来去的比较多的就是万祥后面的所谓小刀面一条街。其实这一条街的说法有点搞笑,说是一条街,也就是四五家店面。去年有关部门为这几家面店搞了风格同一的店招,但看起来还是非常寒酸的样子。起初我常去的老作坊一家,开店的是老夫妻两个。我以为面还是下得不错的,但生意就是比不过其余几家,常常是旁边几家门庭若市,老作坊一家却颇为冷清。
& && &最近老作坊已经关门了,换了一家川菜馆。川菜馆夹在几家面馆之间,颇有点不伦不类的样子。
& && &去过镇江的好多小刀面馆的,总的感觉是这些面馆大多如不修边幅的村姑,虽是朴实自然,但因为缺少修饰,所以就多少有点邋遢相。你可以喜欢她的自然流露,但到底还是没有清水出芙蓉般地清秀与纯净,与大家闺秀的风范就相差更远了。镇江人有过许多关于小刀面馆的讨论,提的建议有很多,但大多数是属于恨铁不成钢之类,不少面馆也有苦衷,说面馆生意不大,装潢的费用成本太高,业主难以消化。许多食客来吃面图的是价格适中,肚子填饱,不是来吃环境的。因为如此,大多数面店的环境都是差强人意。一般情况是店面狭小,桌子不多,环境以脏乱为主。所以我每次去吃面,嘴里享口福,视觉却遭受极大污染,有一种赶快逃离的欲望。最近新开的解放路上的新宴春小吃部环境很好,去过几次。有时我坐在大娘水饺店里吃水饺,就常常想,什么时候我能坐在这样的环境里,享受这样的服务,吃一碗味美的小刀面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友地球上跑的发表于《京江晚报》副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
[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韵 于 13-7-7 08:52 编辑 ]
13-7-7 08:48
注册 09-11-26行业 其它
最爱锅盖面!
13-7-7 09:50
注册 07-4-5行业 政府行政
建议置顶首页的美食强贴。
13-7-7 11:05
注册 12-2-17行业 信息咨询
LZ介绍得面面俱到& && && & ,,,& && && && &&&
13-7-7 11:22
注册 05-5-28来自
舌尖上滴面条
-------------------------------& &酒风翦霜&&羊欢草长
13-7-7 11:41
注册 12-2-17行业 信息咨询
QUOTE:原帖由 lingyun 于 13-7-7 11:41 发表
舌尖上滴面条 少7一点,7多了,鼻孔里拖面条& && && && &&&,,,& && && && &
13-7-7 11:52
注册 05-5-28来自
QUOTE:原帖由 俺滴小号 于 13-7-7 11:52 发表
少7一点,7多了,鼻孔里拖面条& && && && &&&,,,& && && && &
配料才更适于多7
-------------------------------& &酒风翦霜&&羊欢草长
13-7-7 12:00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 && && && && && && && && && && && && && && && && & 锅盖面里故事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镇江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山水相连,风光旖旎,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这里的饮食文化遗存丰厚、源远流长,而“面锅里面煮锅盖”的镇江锅盖面便是镇江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
  镇江锅盖面的传说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老镇江人都不管锅盖面叫“锅盖面”,而是叫“伙面”。“伙面”价廉物美,深受平常百姓的喜爱。据上了年纪的人回忆,解放前,南门外有林义隆伙面店,中华路狮子巷口有杨大昌伙面店,每天早上和傍晚,店门口坐满吃面的人,店门口的那口大锅,总是热气腾腾,小锅盖漂浮其上。过去很少听说哪家的伙面店有猪肝、腰花、长鱼面,要想吃得自己带去,店家忙时得自己切好,店家给烫一下。后来随着“镇江三怪”提法的兴起,锅盖面才有了今天的名字。
  镇江锅盖面的民间传说有很多种,《乾隆和张嫂子伙面店的故事》最为生动……那时,镇江人喜欢吃伙面,街头巷尾都有不少伙面店。伙面店的面条不是像现在用手擀出的,是人坐在长长的擀面杖上,在和好面的擀面桌上“跳”(压)成薄片、再用刀切细而成,这样“跳”出来的面条柔韧性特好。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沿着古运河南下由西津渡登岸,带了一名随从太监,一路寻到镇江名气最大的张嫂子伙面店坐下。动作麻利、做事迅捷、和气客套、体态端庄的张嫂子又是上茶又是递热毛巾。乾隆的随从传下话:“要吃镇江伙面!”不知是因为乾隆来得早,还是张嫂子起得迟,待吩咐传下后,里边面还没跳好。张嫂子直催还在跳面的丈夫:“快,动作快些啊!”丈夫愣了愣:“我不是跟平常一样吗?”那边,张嫂子就赶快舀水下锅,往灶膛里点火。但这天好像什么都变得慢了,越是急,水越难开;越是急,面越难跳好。随从又进来催了……张嫂子赶快催丈夫切面,自己又往灶里添了把柴。很快,锅里的水开了,丈夫的面也切好了。这时,随从又进来催,张嫂子正抓起一把面往锅里撂,边回话边赶快盖锅盖,忙乱中,把汤罐的小盖子撂进面锅,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的。还没等张嫂子放好作料,锅里的水又滚开了,直往上翻,快要溢出锅外,张嫂子一见,赶快用勺子舀了两勺汤罐里的温水一浇,面锅里平静下来。水再一开,张嫂子就用小竹笼子、长筷子将面条捞进碗里。正要端,那随从已一手接过去。忙碌了一阵的张嫂子倚在门外,想听外面顾客的反应,直听见那人端起碗吃着,连声说:“味道不错,味道不错,不烂不硬,喷香爽口!”张嫂子正要转身再去锅边下面,哪知身着便服的乾隆竟踱步进来,乾隆见到情景一声惊叫:“呀,你怎么将锅盖放在面锅里煮起来了?!”这一叫,张嫂子才发现自己手忙脚乱,一下子竟将汤罐上的小锅盖错当成了大锅盖,连锅盖撂到面锅里还不知道。正在这时,丈夫也过来说:“外面的顾客个个都说今天的面味道特别好,你是加了什么好作料了?”张嫂子指那小锅盖说:“怕就是因为面锅里面煮锅盖吧?”乾隆光顾镇江伙面店连说两声味道不错的故事传开了,从此,镇江的锅盖面名声大振,大街小巷都有大大小小的锅盖面店。
  面条的历史和镇江锅盖面的特色
& && &面条的历史长达2000余年,汉代称为“汤饼”,唐代称为“不托”,宋代称为“汤面”,之后才有面条之称。由于面粉较大米稀少,历史上只有皇家贵族食用,在韩剧《大长今》中就有主人翁长今用面团在朝鲜王(时间在中国明朝)面前表演做面条的故事。元代,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把中国制作面条的技艺带回意大利,从而传遍欧洲。
  中国是面条的故乡,面条的种类繁多,有汤面、卤面、油拨面、捞面、刀削面、空心面、抻面等等,又有宽面、细条、银丝等不同形状。山西的刀削面、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现在面条的种类越来越多,不用出家门就可以吃到各地的风味面条,甚至还可以吃到国外的诸多品种,像朝鲜的拌面、日本的拉面、意大利空心面等等。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56f92f4603bc.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aa6f482cea5b.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f7a549d45dc3c.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e.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面锅里面煮锅盖,先烫浇头再烫筷”是对镇江锅盖面特色的高度概括。“水要多火要大,望风吃面”是其直观的形象:大锅下面,锅里漂着小锅盖煮面,四周透气,面条有筋道,加之“浇头”鲜嫩,味道更佳,待食的面客排队吃面,不久,一碗滚烫鲜美的面条端到面前,店里面坐满,外头蹲着、站着,迎着风、呼啦呼啦吃着……
  传统饮食中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人们在吃完面条、水饺或元宵后,都要喝点原汤,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学专家李佩文认为:“煮淀粉类食物时,其表面的淀粉会散落到汤中,当加热达到100摄氏度时,淀粉颗粒会分解成糊精,能帮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汤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过程中不会被破坏,也可帮助消化食物。”所以,喝面条的原汤可以帮助减少积食,而众多“浇头”又为锅盖面原汤增加了营养和特有风味。
  一碗锅盖面涵盖了“红、绿、白、黄、黑”等5类营养食品,“红”是肉类等荤食品浇头、“绿”是配料中的蔬菜、“白”是面条原料面粉、“黄”是各种豆制品、“黑”是熬制的酱油和木耳等配料。加之锅盖面含有人体所需的弱碱性物质,所以锅盖面的色、香、味以及营养都十分全面。
  镇江锅盖面的特色秘籍有四项。一是跳。将揉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光滑滑的粗毛竹横在面团上,竹竿的直径有六七厘米粗,竹竿的一端套在固定在案板上的铁圈里,跳面的汉子坐在毛竹上,单腿着地跳跃挤压约千余次才能将面团压成薄薄的面皮,再用大刀切成宽细均匀的面条。二是漂。大锅里漂着小锅盖,四周透气但开水不外溢,木锅盖压住翻滚的面条,控制对流的速度和路线,不论怎么煮,面条在锅中的位置可以保持基本不变,面条贴在锅盖下,水在其周边沸腾,水与锅盖之间没有空隙,煮熟的面条就很筋道。而杉木锅盖特有的木香也为面汤增加了另一重鲜味。三是熬。酱油熬制是锅盖面制作的一大精髓。镇江的酱油是有名的,《至顺镇江志》记载有“酱邻境多仰给于此”。而镇江锅盖面选用镇江特供黄豆酱油,加入十余种作料,如地龙,桂皮,香草,八角,镇江南山深处野生菌菇,长江江虾子,鸡骨等,先猛火烧沸,后调至温火熬数个小时,加入适量食盐、白胡椒粉,冷却凉透,两天后方可食用。四是浇。 锅盖面浇头有长鱼、腰花、肴肉、碎肉、肉圆、牛肉、鸡蛋、猪肝、干丝、素菜等,各式各样的浇头,烫在汤里,却香在碗里。& &
  锅盖面是镇江特有码头文化的表现
  唐朝诗人张籍有诗云:“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衣冠望族带着北方作物和先进技术举族南下,渡过长江,首先到达的便是镇江。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镇江原有的粮食作物结构,也将北方的面食习惯带到了镇江地区。在流传千余年的过程中,面食又与镇江当地特有的码头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镇江锅盖面。
  镇江锅盖面和重庆火锅一样,是特有码头文化的表现。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辟,镇江作为联系中原王朝与六朝以后新兴的江南经济区之间的漕运孔道,形成了一个繁盛的航运与商业城市。大运河造就了这座码头城市,同时也带来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商户,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商业市井群体,他们需要立等可取、马上食用的食物。而面条易熟,准备起来也快,因而锅盖面在市井民坊间口口相传,成为镇江市井生活的独有景观。
  上世纪80年代,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下榻在碧榆园,点名要一碗镇江刀鱼锅盖面,刀鱼锅盖面要除去刀鱼刺而鱼段完整,要求极高,当时,这碗面条便是由民间柏三嫂煮出来的。2007年春,李岚清同志回到家乡镇江,邵顺兴锅盖馆传人邵祥一次为国家、省、市各级领导下了70碗锅盖面……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镇江锅盖面正是这如锦繁花中的一簇。面条是南北朝时期南迁的北方人带来镇江的,因此镇江人具有北方人的率直和刚烈,平添了江南少有的雄浑之气。孔子曰:民以食为天。愿镇江锅盖面能载着浓郁的地域风情,走到更遥远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刘思扬& &配图:石小刚&&刊载于日镇江日报
[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韵 于 13-7-7 15:27 编辑 ]
13-7-7 15:17
注册 12-9-4行业 医疗卫生
我承认,这十大面条名单里,我是冲着镇江锅盖面而来滴。
等有机会吃到了,再来考究工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3-7-7 19:59
注册 12-9-4行业 医疗卫生
QUOTE:原帖由 俺滴小号 于 13-7-7 11:52 发表
少7一点,7多了,鼻孔里拖面条& && && && &&&,,,& && && && &
乖乖,我还没吃饭呢,正准备下面条,乍一看到这儿。。。。我知道得改吃粥去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3-7-7 20:01
注册 06-7-17行业 其它来自 彩云深处
QUOTE:原帖由 美丽一生YY 于 13-7-7 19:59 发表
我承认,这十大面条名单里,我是冲着镇江锅盖面而来滴。
等有机会吃到了,再来考究工艺 美丽,你奔对了,有机会我请你吃
-------------------------------红尘多可笑 痴情最无聊 目空一切也好……
13-7-7 20:39
注册 06-7-17行业 其它来自 彩云深处
QUOTE:原帖由 雨中漫步SSPC 于 13-7-7 07:20 发表
爱家乡所以要赞扬镇江锅盖面,去西安那个陕西刀削面真叫筋道,有嚼头。延吉冷面吃过,上次去朝鲜从延吉进出,玩了2天回去吃冷面,又解渴口感很好。 吃地方特色的面条一定要去当地吃,在镇江吃的刀削面,朝鲜冷面都很一般,不正宗。。。
-------------------------------红尘多可笑 痴情最无聊 目空一切也好……
13-7-7 20:42
注册 06-7-17行业 其它来自 彩云深处
QUOTE:原帖由 胭雨红橙 于 13-7-6 13:38 发表
炸酱面和奥灶面不好吃 都是在当地有名的店里吃的,真的不觉得好吃,当时就想:锅盖面啊锅盖面,你啥时才能走出镇江小巷呢?
-------------------------------红尘多可笑 痴情最无聊 目空一切也好……
13-7-7 20:48
注册 07-12-10行业 教育科研
真的有心人,了不起
13-7-7 21:22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 && && && && && && && && && && && && && && && && &&&锅盖面的传说
& && &徜徉在古城镇江,无论是繁华的闹市,还是幽深的古巷,都有锅盖面的摊点。远远地便可看见一口口大锅在冒著腾腾的热气,沸腾的面汤之中漂浮着一个木制的圆锅盖,厚实诱人的面香和轻盈配料的香气随风飘荡,这就是镇江极其奇特的“锅盖面”。
& & “面锅里面煮锅盖,先烫浇头再烫筷”是镇江饮食技艺中的一项创举。锅盖面的特点是:面条软硬适口、柔韧筋道、浇头品种多样,汤清面香、醇厚鲜美、鲜嫩合口,立等可得、价廉物美、老少皆宜。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window.open('viewimg.htm?url=/bbsatt/day_ffbd0ef34e392.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 &&&关于锅盖面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乾隆和张嫂子伙面店的故事》最为生动……那年,第一次下江南的乾隆换了一身便服,带了一名随从太监,一路寻到镇江名气最大的张嫂子伙面店坐下,要吃镇江伙面。不知是因为乾隆来得早,还是张嫂子起得迟,待吩咐下去后,张嫂子直催还在“跳”面的丈夫:“快,动作快些啊!”但这天好像什么都变得慢了。越是急,水越难开;越是急,面越难跳好。随从又进来催了……张嫂子赶快催丈夫切面,自己又往灶里添了把柴。很快,锅里的水开了,丈夫的面也切好了。这时,张嫂子抓起一把面往锅里撂,边回话边赶快盖锅盖,忙乱中,把汤罐的小盖子撂进面锅,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的。还没等张嫂子放好作料,锅里的水又滚开了,直往上翻,快要溢出锅外,张嫂子一见,赶快用勺子舀了两勺汤罐里的温水一浇,面锅里平静下来。水再一开,张嫂子就用小竹笼子、长筷子将面条捞进碗里,立即送到客人的手上。之后,就听吃面的人连声说:“味道不错,味道不错,不烂不硬,喷香爽口!”张嫂子正要再向锅里下面,哪知身着便服的乾隆竟踱步进来,乾隆见到情景一声惊叫:“呀,你怎么将锅盖放在面锅里煮起来了?!”这一叫,张嫂子才发现自己手忙脚乱,竟将汤罐上的小锅盖错当成了大锅盖,连锅盖撂到面锅里还不知道------从此,镇江的锅盖面名声大振。
& & 其实,“锅盖面”的奥秘,全在于提高汤水的煮沸温度。“锅盖面”是在面汤沸腾的时候,由于锅盖压在最沸腾的地方,不会产生溢锅潽汤的现象,面汤始终处于高温,面条始终处于强力煮的过程中,因此,面条爽滑筋道,口感又好。
& && & 这面条锅里煮锅盖,讲究的是大锅小盖。这样的做法,水气圆,面汤还不会溢出;再者煮熟的面条不黏不硬,不散不乱,还易于成熟入味。
[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韵 于 13-7-7 21:35 编辑 ]
13-7-7 21:33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 && && && && && && && && && && && && && && && && && &&&镇江锅盖面的传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镇江美食网 选稿:任艳丽&&
  传说从前有户人家,住在山东,就夫妻两个,两人感情很好。不过,丈夫老是有病,胃口不开,妻子特意下面端给他,丈夫刚吃一口就说:“哎!硬了。”妻子马上再下碗烂点的,丈夫又说:“哎!面太烂了。”
  妻子急煞了: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软叮当。想什么办法叫丈夫开胃呢?她用粗竹蔑排成行,一把它们连起来,用粗竹杠压在上面,把面压平了,叠起来再“跳”,把面“跳”得象纸一样薄。她想:这样薄的面,丈夫一定喜欢吃。哪晓得,这种面更难下,不是烂得象浆糊,就是硬得象没熟。
  这天,妻子出门拎水,面已经下在锅里,回来迟了,面汤溢得满灶。她手忙脚乱,掀开锅盖,拿起水舀子,接二连三地把汤罐里的水往锅里浇,水舀子一碰,把个汤罐盖子碰到面锅里去了,当时也没在意。哪晓得,丈夫吃着这碗面,又爽口又适味,三口两口就吃光了。
  丈夫问妻子:“你这碗面怎么下的?好吃得很呢!我还想吃。”妻子笑着说:“怎么下的?面锅里煮锅盖!今儿汤罐盖滚到面锅里了。”丈夫忙说:“对,你就再给我下碗面锅里煮锅盖!”妻子又用汤罐盖子放在锅里,盖在面上煮。果然,丈夫吃得很香,胃口大开。以后,妻子就天天煮锅盖面给丈夫吃,过了个把月,丈夫的病竟好了。
  丈夫身体一好,便到江南去访友。一去三年,音信全无。妻子哪能放心呢?她就赶到江南来找丈夫。
  到了镇江,这里找,那里找,都找不到。怎么办呢?妻子身上带的盘费也差不多了。好歹自己有个煮面的手艺,就到一家面店里卖面做伙计。
  女的想:我是从山东来找丈夫的,丈夫喜欢吃我的锅盖面,我就在这店里做,说不定有朝一日,丈夫来吃锅盖面,就会看见我了。她天天把面“跳”得非常薄,切得非常细,煮得非常好,用心尽意。这家面店本来生意清淡,自从她一来,生意特别兴旺。
  再说女的丈夫,到了江南没找着朋友,也流落在镇江,住在一座破庙里。一天,听人说城里有家面店很有特色,他便想起自己做锅盖面的妻子来,非常的想念,就去吃面了。面一上嘴,就觉得象自己的妻子煮的。找到这位做面师傅,原来真是自己的妻子。夫妻相认,自然喜欢的不得了。
  既然“锅盖面”镇江人这么爱吃,不如自已合伙起来做吧,这么挂起了牌子叫“镇江伙面店”。“伙面”,就流传下来了。
[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韵 于 13-7-7 21:38 编辑 ]
13-7-7 21:36
注册 05-5-28来自
关键是漏勺奋不顾身跳入火热水涤中及时捞起漂浮滴面条
-------------------------------& &酒风翦霜&&羊欢草长
13-7-7 21:39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 && && && && && && && && && && && && && && && &&&锅盖面、天下奇面
& && &最早知道锅盖面源自同程才女梦知于日在我的博“皮包水、水包皮”中的评论:镇江三怪:肴肉不当菜(搭早茶吃),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大锅小锅盖,木头的,浮在水面上)。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了锅盖面,然后老饕展现了其一贯的听到美食就钻天打洞般问个究竟的本事,于是梦知朋友极其耐心地解释了:“镇江的锅盖面,就是用一口大铁锅下面,上面浮着一只木头锅盖,这只木头锅盖是一种有香味的木头做的,一方面锅盖本身有香味会渗透到面里,另一方面(主要方面)是不用大锅盖将锅盖严,让热气散发出来,下的面有嚼头,不烂。再加上作料全和好,所以锅盖面味道特好吃,形成了一个品牌。每天早上,常见一些面店门口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摆得满满的。”
& && &梦知还嫌介绍的不够详尽,她展现了对朋友真诚的友情,索性再写了一篇博“镇江锅盖面”,将镇江特有的锅盖面写的我这个老饕大呼:以前去镇江真是白去了,再去问几个上海老饕:“你们可知道锅盖面?”一个个都摇头脸生尴尬作痛苦状,于是和老饕们一商量决定赶快下决心一定要在春节前去吃这碗面。
& && &从淮安吃到扬州,再吃到镇江,我们这次的美食之旅吃的尽兴,我们从扬州乘汽车过江来到镇江后,按照梦知介绍的先去了南山旅游区,接着转到西津渡街,然后到了大市口去吃锅盖面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到一家锅盖面专卖店,在镇江锅盖面又叫小刀面,然后我仔细地看了他的全部制作过程,并精心地摄影下来后就吃起来了,一口汤进喉咙,感觉那是一种从未有的美味体验,那味道象咸似鲜,吃进去说不出的痛快,再吃一口面,
& &&&面锅里煮一个锅盖,是镇江的一怪。那么镇江煮锅盖面的大锅里为什么要煮一个木锅盖?这里面的玄机令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对此大家有种种猜测,有人说是有利保温,有人说是为了在面里增加木头的清香云云。
& & 加锅盖是可保温,但是大锅本身已有锅盖,何必再加一层。至于在面里面增加木头的香味似乎是一种妙想,我想这件怪事当然是有道理的,于是我一碗锅盖面下肚后再买了一碗吃,目的是要搞懂这个锅盖面,那店家看我很诚恳的,且买了他2碗(同去的老饕几乎个个吃2碗)的份上,就告诉了我们要搞懂锅盖面大锅煮锅盖的怪事,先要说说过去小刀面铺的经营方式以及镇江人饮食的基本方式。
& && &其一当时镇江人跟一般江南人一样主食是米饭,多数人家不会制作面食,只有到街上去买馒头、包子、烧饼、大饼(这些面食大多由山东人经营),也常常买小刀面吃。其二是小刀面与其它任何风味面都不同,任何面馆都是以其佐料的特色吸引客人,而小刀面铺售卖时不提供容器和佐料,要由顾客拿着碗或其它食具,备好各种调料来买面(当然现在都由店家提供了)。
& && &因为一只大锅里要同时煮几位以至十几位顾客的数量不相同的面,还有的客人要求同时煮鸡蛋等其它配料,在沸腾的大锅里煮着这么多的东西,应该难免移位或搀杂,煮熟以后如何向顾客交代呢。聪明的镇江人在大锅里的水面上飘一个锅盖,就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漂在水面上的木盖压住了翻滚的面汤,控制了面汤对流的速度和路线,无论怎么煮,锅里面煮着的东西基本上可保持位置不变,煮熟以后压住火头,面汤处于平静时揭开水面的锅盖,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将每位顾客的面和鸡蛋等等捞出。
& && &原来如此啊,看店家下面确实如此,很多顾客点的面浇头不同,我点的是长鱼面,我的同伴点的是鱼片面等,但店家却一齐下到大锅里,大锅里放着一个个竹篓子里面就是面和浇头,我好生奇怪,人家都是浇头另外烧的或当场炒,而锅盖面却将浇头放在面汤锅里一起煮出来,而且非常好吃,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想通哦。
& && &想不通管想不通,锅盖面是2碗下肚了,吃下去以后我和老饕们哈哈大笑起来,想平时饭量很小的,就是那小碗饭也不到大半碗的,怎么今天全然不顾了胃口大小呢?怎么今天大家都敞开肚子来吃了呢?怎么在吃的时候都大呼小叫地说好吃!好吃!弄的旁边的镇江当地人也友善地看着我们,谦谦君子风度荡然无存啊!为什么?就因了这碗天下奇面啊!
& && &回到上海后,老饕们又聚过一次,席间大家谈起这碗天下奇面来仍然是兴致很高,说是家里人始终不相信他会连吃2大碗面,要心造组织个镇江“锅盖面品尝家庭游”,说是让老公、老婆什么的一起去镇江,吃给他(她)看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载自上海境由心造博文(经本人同意)
[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韵 于 13-7-7 22:00 编辑 ]
13-7-7 21:52
注册 12-6-3行业 医疗卫生
QUOTE:原帖由 胭雨红橙 于 13-7-6 11:35 发表
最喜欢锅盖面 +1
13-7-8 06:22
注册 06-10-5行业 教育科研
13-7-8 10:11
John Price
注册 04-10-28行业 IT 通信来自 (Task Force 141)
今天你7了没有
-------------------------------John Price(约翰.普莱斯),141特遣队(Task Force 141)。
13-7-8 10:20
注册 10-1-25行业 教育科研
镇江锅盖面上漂,走遍天下唯之好.
13-7-8 10:28
(全国连锁第一楼街 糖糖)
喜糖喜酒喜品宝宝诞生满月周岁礼
注册 12-11-16行业 其它来自 ^全国连锁 正品保障^
锅盖面就是好吃
-------------------------------&&↓
& &&&点击“主页”查看官方活动优惠
&&↓ 客服QQ:
13-7-8 10:32
注册 12-10-23行业 教育科研
我也要吃!!!!
13-7-8 10:51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锅盖面怎么做?】
锅盖面锅盖面俗称镇江三怪之一的“大锅小锅盖”(面锅大,锅盖小)。
当面条下入沸水锅后,用一个小锅盖盖在面汤上。其特点:一是生面条逐份投入,熟后不粘结,不散乱,分量准确;二是面汤滚沸时,易于清除浮沫,保持面汤不混浊;三是面条易熟透,不生不烂。
原料配方(制100碗):面条10千克酱油2.5千克绵白糖65克味精50克虾籽5克,青头1千克熟猪油(或芝麻油)1.5千克
制作方法:
1.将锅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虾籽下锅煮沸,3分钟后,放入绵白糖,溶解完后倒入酱油,烧沸离火,让其冷却后装入容器待用。
2.锅内放进清水烧沸,按顾客需要数量放入面条(但每锅最多不超过15碗,每碗生面条重约130克),盖上小锅盖。将空碗放在锅台上,逐碗倒入酱油25克,熟猪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适量青头和味精0.5克。面锅滚沸后,加适量清水,使面条熟透,大沸时揭去盖,清除浮沫,将面条逐份捞入碗内,浇入适量面汤即成。
3.青头制法:青头是用各种蔬菜制成的面卤,分为生、熟两种。生的有蒜泥、蒜花、漂儿菜(春季腌制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将这些蔬菜择洗后,用沸水焯熟,切成丝或段即成。产品特点:汤清面软,不粘不乱,青头鲜嫩,经济实惠。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 广结善缘 *
&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13-7-8 10:54
注册 08-7-18行业 商业贸易来自 朋友一生一起走
& && && && && && && && && && && && && && && && && && & 锅盖面 来自不远的他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自新浪美食
--------------------------------------------------------------------------------------------------------------------------------------------------------------------------------------------------
& &&&  天已经入秋,6点多天就擦黑了,独自徘徊在新浦的步行街找个吃饭的地方,忽然被街边2楼的招牌吸引--镇江锅盖面。好象很正宗的样子。
  来到2楼老板娘是个胖胖的老太太,操着镇江口音跟我夸着自家的面,告诉我说很多 人都是吃过一次就以后专程来吃了。看这名字,到底她的面是个什么样的东东呢?不禁好奇,面的口味也挺多,问哪个口味是最正宗的呢,答,牛肉面。于是就点了一大碗牛肉面。生怕以往外面吃面的教训--面条会偏生,于是我嘱咐要煮烂点,老板娘笑着说我家的面条就肯定不会啦,于是叫后面厨房的女儿下一碗--4块钱。
  我找了外面露天靠街的桌子坐下来。我好奇的问只知道镇江的蟹黄包,这锅盖面道还真不知道呀。老板娘一边收拾桌子一边念叨着,镇江有三怪,下面放锅盖,香醋搁不坏。
  少倾,这期待已久的面条端了上来。浓黑的汤,又细又薄的面条,撒了搓小葱末,碗面还平摆着4片红色的牛肉,热腾腾的。
  于是我赶紧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面条很筋道,不生也不糟,正和好。那浓汤微咸,却一时品不出是什么作料作的,似乎是经过发酵。再夹起片红红的牛肉,是烧过后凉切成片的--香!看来还确实不是吹的。由于正是饿的时候,所以这么一碗热乎胡的面显的格外受用,我就拿着筷子,拎着,卷着,吃着。老板娘在一旁收拾着桌子,招呼着客人,闲下就作在一旁门口的小凳跟我聊镇江,我说我去过镇江,还是转过一圈的。她说那焦山金山,北固山成棋盘分布其中是有讲究的,江水也因此被镇住了,聊多了才发现5句道有3句听不懂,看她善谈的样子我也就频频点头微笑,也不忘了往嘴里夹口面条。看前面那桌的俩妹妹似乎也是这的老客,自顾的不抬头一直在吃。最后,碗里的面条是捞光了,连上面漂的小葱都点了吃了,再最后索性端起汤,大口喝来,味道很足,只是还是分辨不出其中作料的奥秘--从风格上道很像上海的奥灶面。吃完擦擦嘴,不好意思的推了推碗。刚想走又回身问,这锅盖面的锅盖是怎么回事,老板娘指下墙上,啊,还真挂了一小木锅盖子,一看介绍:原来是有典故,乾隆当年到镇江,店家慌手作面,结果把锅盖弄到锅里,那面反而因此煮的火候正好。于是因此就延续了,当然现在煮面里面就自然也要放个锅盖,不过放到锅里的就是那小的了。难怪刚才她对自家面的火候那么自信呢,原来正是它的特色。
  转身别过,老板娘说好吃就以后常过来吃吧。确实味道不错,还有这样一个和蔼善谈的老板娘--娓娓道来说着那她不远的家乡
[ 本帖最后由 竹之韵 于 13-7-8 10:59 编辑 ]
13-7-8 10:56
注册 08-8-26行业 其它来自 江苏镇江
各人各口味,我喜欢吃宝堰干面!
13-7-8 11:02
注册 11-6-30行业 金融保险
我还是最喜欢万祥后面的好再来,她家的占肉面赞了。就是最近在减肥教练说不要吃面条,哭死我了
13-7-8 11:04
◇◆剧情再好,始终是戏﹏
注册 09-2-8行业 教育科研来自 江苏镇江
-------------------------------永恒的并不是我们ミ﹏永恒的是所有须臾瞬间_\若能简单点,亦能幸福点/*
13-7-8 11:11
注册 05-2-23行业 商业贸易
就喜欢吃镇江锅盖面!
-------------------------------种花种草,闲情逸致!
13-7-8 12:12
注册 05-11-1行业 金融保险来自 镇江
喜欢吃的有兰州拉面,东北冷面,镇江锅盖面,都是我爱吃的啊
13-7-8 12:21
注册 12-2-8行业 其它
名气还要继续打,几百里之外就没人知道的一个地方面品,做大市场还需努力
-------------------------------音乐很美妙,真谛没学到
有时不靠谱,有时不着调
13-7-8 12:44
(镇江淘色客)
注册 13-4-11行业 其它来自 淘色客成人用品镇江店
最爱锅盖面
13-7-8 13:09
注册 05-5-28来自
有缘面对面大宝天天见
-------------------------------& &酒风翦霜&&羊欢草长
13-7-8 13:13
& 从镇江锅盖面入选中国十大面条说开去&nbsp&nbsp&1&&&&&&&
请在打开的新窗口中支付完成打赏
我已完成支付打赏
支付失败重新支付
打赏金额:
Powered by
0.022296 s
梦溪论坛的帖子由网友发布并不代表网站官方之意见及观点。如需转载本论坛文字及图片请注明出自梦溪论坛,商业用途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发帖、回帖拥有个人空间
上传及分享相册精彩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条米饭哪个热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