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周易卦象解释大典的卦象变化图表,就是有定,转,升,降,变等组成的,谢谢了

关于周易的论文对周易的某一卦像进行解析_百度作业帮
关于周易的论文对周易的某一卦像进行解析
晨曦ˉJ9搾
一、谈谈《周易》理念的思维主线索 笔者认为,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古老《周易》,本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变化过程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其占筮性的外壳、独特的卦象表现形式、简而零散的卦辞说明等等,就使得我们这些后来人认识其精髓要义非常不容易了.为给想继续对《周易》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入门有所帮助,在此,在介绍《周易》核心内容《易经》之前,还得对《周易》学说的思维方式、认知思路作最直接的说明,这是因为,在表现学问的方法上,探讨认知的思路等各方面,《周易》与现代学说和方法完全不同. 首先,《周易》讨论认知的基本出发点是: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特征就?变化".也就是说,惟有"变化"才是事物的永恒性质.因此,承认这种特征、这种基本性质并用变化的目光、变化的观念认识事物,是《周易》作者们做学问的起始出发点.所以,《周易》理念的第一步就是:变化. 第二,从整体、宏观的审视方式出发,观察、总结、研判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性特征. 《周易》作者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变化,都有变化方向异同的共性特征.《周易》就是沿着这个基本性认知结论,导出了《周易》专用的第一个概念:阴阳. 顺便在此对《周易》学问方法中的最重要的方式作点介绍,《周易》运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是始终对客观实在中事物变化现象,用深入挖掘内在本质原因和形象表现外在变化方向上的特征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所谓?形而上"、"形而下"的区分和区别. 所以,《周易》中的第一个有明确内涵的"阴阳"概念,有多种含义:用阴阳表现事物变化中的变化方向上的外在表现特征;用阴阳反映事物变化内在的、决定外在的变化方向的本质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方向",也就是《周易》理念概念中"阴阳"概念的实质,并不是仅类似于几何学或现代各学科关于"空间"性质的含义,而是万事万物在变化时,可以通过观察、识别和区分出的任何互为对立的不同变化趋势的划分.如,人类和生物界中的男女、公母、雄雌之分;物体温度变化中的升高或降低之分;化学变化中的分解与聚合(化合)的对照;人的情绪变化中的哭与笑、悲与喜,男女之间是结合还是分手等等.也就是说,所?方向",并没有特定的具体内涵. 第三,对产生变化、以及变化方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这就是所说的"阴阳"概念在"形而上"中的"相摩相荡"原理.就是在说,任何事物的基本性质中,都有内在的阴阳属性始终在"相摩相荡",这种矛盾和矛盾斗争的存在和结果,决定了事物的"阴?性质、外在表现特征以及变化的方向.根据观察得到的现象,可将客观现实中的这种"阴阳"属性分为三类:事物呈阳性特征;事物呈阴性特征;事物的"阴阳"属性呈中性.在上述划分中,就充分显示了向不同方向变化或保持原状的根本原因. 另外,对于变化方向上的类别和形态划分又可分为四类: 事物向阳性方向变化; 事物向阴性方向变化;事物呈对立事态发展; 事物呈阴阳融合趋势发展,这种分类就是所谓的变化形态的"四象. 二、从"乾""坤"两卦看《周易》是如何表现认知和学问的 现代认知体系表现学识见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语言文字表述、数学工具揭示和展现、图形图表描绘等等.同样,《周易》在这方面也表现出高超的技能和才华,他们是采用另一种极独特的方式,用卦象和卦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事物变化规律和自己对此的见解的. 应该简要告诉大家的是,《周易》的《易经》中所采用的卦象是用来揭示和表现事物变化的原因的,用卦象的内在结构原理和结构内容极其原因与内容中的"阴阳""相摩相荡"关系来展示、反映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形态;而卦辞则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表现特定类型的变化过程外在表现特征,包括变化过程的整体特征和过程中各个阶段性特征,而这里所说的所?特征",就是指事物在各种复杂性类型的变化中,变化方向上的不同特殊表现和特点,这就是被称之为是卦辞中的象辞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了卦名、卦、爻辞中的象辞组成;二是兆辞部分,本人习惯于"占断之辞"的说法,其含义将在下文中再议. 首先,应明白《周易》中的主要、核心内容《易经》所显示的八八六十四卦,其实是在展示各个复杂型事物变化过程的不同类别.比如说,一个男将,一个女将,本来是姓张姓李或叫维克多、施密特什么的在各过各,现在,由于一种叫结婚的把戏要把两个人搞到一堆去了,那么,在高高兴兴地喜接连理之际,这小两口今后的婚姻生涯究竟会怎么样呢?是从如胶似漆开始直至白头到老、双宿双飞、真的是恩恩爱爱一辈子,还是最后弄得个像本拉登与布什总统两人一样,都把对方恨得个咬牙切齿、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了呢?也就是说,结婚到底是好事还是不幸,谁都不敢在开始时打包票、下定论.请注意,这里的是好是坏,就是所谓的"阴阳"方向.因为夫妻之间的人生旅途就是复杂类型的过程,因此,看了《易经》后,大家就应该明白,这小两口今后的生活过程的可能选择至少有六十四种. 第二,《周易》作者们非常喜欢让后人去做一下脑力操,上面所说的婚姻幸福与否的多种可能性,是在用宏观、整体的审视目光,对整个人类的婚姻过程的全部内容而言的,如果就任何具体?个案"而言,其具体、实在的过程在多种可能性和可选择性中,又是唯一性的,这就是六十四种可能性中的每个较具体的各个过程形态了. 谈《周易》、论过程类别是离不开讲卦象的,简言之,卦象的不同具体结构内容决定了与之必然相联系的过程特征.还是拿婚姻这种事例来说吧,是好是坏的关键在于当事人双方真正找对了人没有.一个要正而八经地去做女强人,一个又真心实意地甘愿去做上马石、后勤总长,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若一个老想着去发财,一个却实实在在地要做真正的雷锋,那还不双方丧感情麽;一个喜欢甜的,一个见了辣的就不要命,岂不老是要扯皮麽.卦象的作用就是在揭示这种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中不同的、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和内涵. 有规定性意义的卦象内容一旦确立了(注:这种内容是可以在变化过程延续和发展中发生变化的,详见漫谈之四),那么,将来的过程形态的外在表现特征的基本轮廓和各个阶段性特点也就明朗了,是怎样结合的小两口,就有大致差不离的婚姻经历.这种含较笼统、细节也模糊的过程特征,用象辞中的形象性事例表现出来,《周易》的作者们,就是用这种表示、表现方法,来体现认知结果和已取得的学识见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就以六十四卦中之首的"乾""坤"为例,细细再侃一通吧. 乾卦: 卦名:乾 卦名象征含义:乾,天也,天之性和特征是:运动、变化生生不息也,因此,本卦就意味着,这种过程至始至终都是流畅、顺达,在阳性方向上蒸蒸日上. 卦辞:元亨,利贞. 1、《易经》原文并无断句,本文所述其辞的断句,系本人的观点; 2、卦辞乃一卦之"殊途"类型的变化过程整体特征的评介和结论性看法,本卦无象辞,这是因为卦名已显示了天之道:天行健也,永不知疲,故直接下定论,再用象辞注释均为废话. 说明:元:齐、大、全也,至始至终之意;亨:流畅、通达之意;利贞,利,有利于,贞,有多种含义,本卦主要是:问. 评价:无象辞,说明本卦较明朗,过程在阳性方向上发生、发展趋势明显,无须多废口舌.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1、爻辞主要是用某种、某件已有、已过往的事例显现某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过程阶段性的一些特征表现; 2、本卦过程以中国人过去的图腾崇拜之物"龙"表示本过程的特征. 说明:潜龙是象辞,潜龙,潜在之龙、未来之龙也,实指幼龙出世也. 评价:管他是龙是凤也好,或猛虎恶狼也罢,刚问世时,都跟小兔崽子一样,要妈妈、旁人的呵护.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一个见,念现,显现、展示之意. 说明:见龙在田是象辞,表现龙在过程中已成长为少龙了,头角已开始展露,外人已知他是将来可上天入地的坯子了. 评价:虽已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此时遇高强的启蒙老师、师傅却极为重要.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说明:前两句为象辞,表明龙的成长已进入青春期,心花意乱,是整个过程中最危险的一个时期和阶段,父母、师傅、师长们操心的引导和管教,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使此龙夭折了. 评价: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不是指龙本身,而是指经验、阅历丰富的师傅、师长们,此时,龙就是龙,已决不是小兔崽子们可比的了,但此时之龙,既不知高低深浅、又表现出心猿意马,就只能是让他们多操心费力去了. 九四:或跃或渊,无咎; 说明:龙已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了,此时,是该去做事情的时候了,或作出成绩、或遭受挫折,是将来大成功的必然、必要、必备条件. 评价:或跃或渊,表面上看,是龙在展现上天入地入海的情景,实则是取得成果或遭挫折的写照,波动反复之过程形态表现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说明:龙是上天、下地、入海的三栖之物,能冲上天去,真有大本事了也. 评价:本阶段是整个过程中最突出和激动人心的区间,过程的阳势发展特征极为明朗、明显. 上九:亢龙有悔; 说明:亢,过度兴奋也,能想飞多高就飞多高,那还不"得意忘形"了麽,然而,一忘形,麻烦就有可能马上就要来了.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周易》浅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周易》浅说
上传于||文档简介
&&《​周​易​》​浅​说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易经>的卦象卦辞爻辞构成整体的全息性
<易经>的卦象卦辞爻辞构成整体的全息性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易经>的六十四卦卦象,构成其整体。而毎一个卦象又都包含这个整体,知一卦象即可演释出六十四卦象。故每一个卦象是文中所假设的<易经>整体的不同角度照射的影像,知一卦象,而知全部。由此可知一部<易经>的卦象、卦辞、爻辞,是古代圣哲站在其找到的适当位置上,对看到的「宇宙万物全息图」的描绘与文字叙述。
附录一:&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笔者认为,&易经&是一部哲理深邃、结构严密,两者结合成统一体的古代典籍。现就有关&易经&哲理内容与其令人神往的结构形式上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在于对&易经&在预测应用中究竟"灵与不灵"的千年疑团,做出自已的解释。
&易经&上经第十二卦为"天地"&否&卦,其卦辞为:"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否卦之象,三阴在内,三阳在外,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卦之辞,人道闭塞,不利君子正道发展;阳居外渐退,阴居内渐进,正是小人用事。否卦六个爻辞为: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意为小人好像地皮上长的连根草,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千钧。君子知,而行为正道,可以有吉利、通达。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意为阴居中得位,包罗羣阳,釆取安于闭塞现状,顺从的态度,小人吉。君子处此闭塞境地,顺天应势,安心待时,我行我素,终可化凶为吉。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句源于此。
六三,"包羞"。意思为包容;顺从、阿谀、奉承等羞辱之举。三为内卦之上,阴处于阳极之位,小人为一己之私,不顾羞辱,以达主子欢悅;君子为实现胸怀深藏的宏大抱负,而一时忍辱负重。此爻辞之憾动人心者,在于一个"包"字。古往今来成全多少小人得势;造就多少君子、英雄豪杰、将相帝王成功!
笔者于此着重指出,&易经&之&否&卦初、二、三爻爻辞揭示出一个真理,世上、人间的一切生命体,由小长大,由孱弱变坚強,必须遵循的成功法则。这个法有三点要素组成:
笫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与群众打成一片;
第二,形成广大群众拥护的坚強领导核心;
第三,牺牲一定的利益,在互相妥协基础上,结成包容各种力量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其意为由阴至阳,由内至外,君子顺时而变,与时俱进,人与天道合,故无咎而吉利,倘若如此必给依靠(领导、代表)的所属同类(最广大的群众),帶来福祉(谋福利)。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其意为"闭塞不通业已结束,小人被扼制,君子应运得其正位,吉。但应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与群众、基层之间关系要牢固紧密。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其意为闭塞已毀,正道亨通;否极泰来,先忧后喜,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笔者得以发现,&否&卦六个爻之初六、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九,依次阴阳爻变,将对应得到&否&卦的六个变卦:
&否&之天雷&无妄&、&否&之天水&讼&、&否&之天山&遁&、&否&之凤地&观&、
&否&之火地&晋&、&否&之泽地&萃&。
&无妄&卦辞为,"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意为无妄即无所望也,身处最底层之群体,类同茅草,若心无非份之想,定可吉利通顺,安居守成。倘若妄念突发,不走正道,必生灾殃,妄动不利。但君子应知,群茅不动则矣,一旦妄动,势如天之雷震。把群茅连茹盘根无声无息蘊藏之势能,比喻为隨时可能爆发,具有极大破坏性的万钧之力的天雷。有"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之意!可知&无妄&卦辞与&否&之初六爻辞上下接应,並为其深层含意。即&否&之初六爻辞"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易.系辞&论有:"初难知"。卦之初爻辞往往包含正与邪、是与非、好与坏、吉与凶、福与禍、眚与明、塞与通,它们之间可在一念之间发生阴阳互变,圣人识之,告诫读&易&之后人。
2,天水&讼&之卦辞为,"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其意为,孚者俘也,打猎俘获的动物(食物)、战争抓到的俘虜(奴隸)、手中抱子之欣喜,均称有福,孚与福同音同义。但是在利益分配中容易引起争讼,而讼事输嬴最怕窒塞不通,应早警示。凡争讼事应适可而止则有利,坚持到底,不分输嬴誓不罢体,则两败俱伤。争讼因利而起,可在执法大人面前据理力争,一有孚即适度知止,君子不与小人爭利,更不可冒然涉险。&讼&的卦辞之意为&否&之六二爻辞义之延伸,即"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上下相对应,其义更深远。
3,天山&遁&之卦辞为,"亨,小利贞。"其意为,君子在阴极小人得势之时,若能自明而施迴避之举,必然亨通,利自天降。&否&之六三爻辞为小人包羞之得利,君子迥避而自行正道,不与之同流合污,终亨。&遁&之内卦为艮山,见山君子知止,不入险境,吉利。
4,风地&观&之卦辞为,"观,盥而不荐,有孚(禺頁)若。"辞之意为,经过仔细认真观察到,主祭神(天)的人,在洗净手(即盥)之后並沒有马上献(即荐)祭品,而是诚心敬意(孚,诚信)地表现严正(禺页)的神态。&否&之九四爻辞为顺天意,得民心,为广大同类福祉。这样的代表人物,在天神、祖先神灵祭祀场上,表现十分认真诚信,有敬天畏地之心,树立为同类的楷模,如此方可代天、神言事,替天行道。风地&观&,圣人制卦,设教育人,风行地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鸟瞰祭祀大典,观察入微,透过现象细节,洞悉主祭人君子内心灵魂世界。由此可知,"有命无咎,畴离祉。"==&"观,盥而不荐,孚(禺页)若。"共同有顺天命,敬神祖,福同类,无咎、有孚。
5,火地&晋&之卦辞为,"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其意为,晋:升进。臣(侯)以柔顺许身上进,君(王)以厚恩隆礼接遇,"柔顺"、"许身"----这就是臣的升进之道。康侯:康者能使国家康宁,侯者封地之臣。锡:赐。马:车马。蕃庶:众多,繁殖。昼日三接:一天之内多次接见。辞意即,康国之侯,天子因而赐給他很多车马,而且一日之间三次(多次)接见他,亲宠备至。火地&晋&,离为火、为日,光明普照大地,阴退否通,君臣之阻隔已消,亲切相会,大人吉。然而,"其亡其亡"之声不绝于耳,福禍相依:升与降、赏与罚、得与失、治与乱、---阴阳之互变隨时可能发生,"伴君如伴虎"。故君、臣之安危,根本在于"系于苞桑"。可知"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晋,康侯用錫马蕃庶,昼日三接。"义之深远。
6,泽地&萃&之卦辞为"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其意为,萃,萃聚。王,君王。假,至、来。有庙,祖考精神之地。大牲,丰盛大型祭品。即,当万物昌盛荟萃时代,应该举行祭典,国君前来祭祀,国人朝见大人,国事大兴,人心合聚,一切亨通,利于可为。此乃形象地描绘出"倾否"后,一派国运兴旺、上下和谐的景象。故有:"倾否,先否后喜。"==&"萃,亨。"爻辞、卦辞之上下维系与延伸。另外我们读&易&发现,卦辞、爻辞是从万事万物具体中高度抽象出来的哲理,如&晋&卦之辞,据&史记&载有:"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受封为卫君,居黄河、淇水之间的商墟,治理殷商余民。因为有功被举为周司寇,赐给他许多宝器以表彰他。"圣人以此类似的事例,进行整理、总结、概括,最后高度抽象成&晋&之卦辞,将治国兴邦,君臣礼仪涵盖于哲理之中。使&易&之卦辞,爻辞不再是个别与局限,而变为指导后学者成功的普适大道理。
纵览上述,使人惊奇地发现,&否&卦的每一爻辞,一一对应各自阴阳互变而得的变卦的卦辞。我们可以这样来认为,&否&卦的卦辞代表其哲理的第一层含义,而其六个变卦的卦辞则应为&否&卦哲理的第二层含义。这两层次的哲理辞义之间是由&否&卦六个爻辞的辞义相联系,如同链条一样。图示如下:
<否>=&初六=&&<无妄>
;<否>=&六二=&&<讼
=&六三=&&<遁
>;<否>=&九四=&&<观
>;<否>=&九五=&&<晋
>;<否>=&上九=&&<萃
依此类推,&否&之六个变卦各自有六个爻,每个爻阴阳爻变又变化为六个变卦,故有六六三十六六个变卦,依次序(注:此最为关键)去掉与自身前面相重复的卦,则得十五个变卦。上述第二层次六个变卦的卦辞,又通过各自的爻辞与相对应的第三层次十五个变卦卦辞相互联系,则新产生的十五个变卦卦辞,构成&否&卦的第三层次哲理的含义。
十五个变卦依次得出为:
2.1 天雷&无妄&:
初九=&天&否&
六二=&天泽&履&
六三=&天火&同人&
九四=&风雷&益&
九五=&火雷&噬嗑&
上九=&泽雷&隨&
2.2 天水&讼&: 初六
=&天泽&履&
九二=& 天地&否& 六三
=&天风&女后& 九四
=&风水&渙& 九五
=&火水&未济&
上九=&泽水&困&
2.3 天山&遁&: 初六
=&天火&同人& 六二
=&天风&女后& 九三
=&天地&否& 九四
=&风山&渐& 九五
=&火山&旅& 上九
=&泽山&咸&;
2.4 风地&观&:
初六=&风雷&益&
六二=&风水&渙&
六三=&风山&渐&
六四=&天地&否&
九五=&山地&剝&
上九=&水地&比&
2.5 火地&晋&:
初六=&火雷&噬嗑&
六二=&火水&未济&
六三=&火山&旅&
九四=&山地&剝&
六五=&天地&否&
上九=&雷地&豫&
2.6 泽地&萃&:
初六=&泽雷&随&
六二=&泽水&困&
六三=&泽山&咸&
九四=&水地&比&
九五=&雷地&豫&
上六=&天地&否&
第三层次十五卦:
&履&、&同人&、&益&、&噬嗑&、&隨&、&姤&、&渙&、&未济&、&困&、&渐&、&旅&、&咸&、&剝&、&比&、&豫&。
这十五个卦的卦辞组成&否&卦第三层次哲理含义,每个卦辞分別与第二层次六个卦的对应的爻辞相联系。
用上述同样方法与程序,依次得到:
第四层次二十卦:
&乾&、&中孚&、&睽&、&兑&、&家人&、&离&、&革&、&颐&、&屯&、&震&、&巽&、&鼎&、&大过&、&蒙&、&坎&、&解&、&艮&、&蹇&、&小过&、&坤&;
第五层次十五卦:
&小畜&、&大有&、&夬&、&损&、&节&、&归妹&、&贲&、&既济&、&丰&、&复&、&蛊&、&井&、&恒&、&师&、&谦&;
第六层次六卦:
&大畜&、&需&、&大壮&、&临&、&明夷&、&升&;
第七层次一卦: &泰&。
从&否&卦至&泰&卦呈现:1--6--15--20--15--6--1的排列和分布。使&易经&64卦全部进入卦辞、爻辞相互紧密联系的大的网络系统中。这一神奇的网络系统,已经不是单纯数象上的排列,而是还包含有卦辞、爻辞所反映出来的哲理性的规律。这正是&易经&这部经典,不同于人世间任何一部书的神秘所在。现在可以概括为:&易经&64卦中的任何一卦,均包含着整个&易经&经文阐述的哲理。人们只要解开任何一卦卦辞、爻辞的真义,即所谓的"抓"住了一卦(在哲学上称为局部、个别、子系统等)就相当于"抓"住了整个&易经&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性、全局性的大道理立即有纲举目張之感。
因此,从这一惊人的网络系统的十分严密的特征出发,古代人们用"占筮"之术进行求卦时,只要得到&易经&中的任何一卦,筮者即可滔滔不绝地讲出&易经&的全部大道理来。由此可知,用&易经&"占筮"求卦,根本不存在"灵与不灵"的问题。众多的易学研究者,正是不明白上述&易经&结构形式上的严密性和系统性,不明白每个卦辞所包含的辞义是整个&易经&所反映的哲学大道理的"缩影",或称之为"全息",因此就冥冥之中的"神灵"在相助来解释"占筮"中的奇特现象。&易经&最为神奇之处,被上述的道理的揭示出来,絲毫无损于它原来的历史价值,而只能使人们对我国古代祖先的这一伟大的创造而更为惊叹了!
从&周易本义&所示的&伏牺六十四卦方位图&中的方形图可以看出,&否&卦位于方形图右上角,&泰卦&位于方形的左下角。它们各自的六个爻对应的变卦分布在&否&卦、&泰&卦各自邻近的直边止。上述14个卦的分布位置的连线将方形图给以包围,这从形式上看去业已表现出它包含全部方形图的哲学含义。这进一步給人以启示:
当&否&卦确定之后,首先找出其六个爻相对应的变卦,然后则推出其反卦&泰&卦,最后再找出&泰&卦六个爻相对应的变卦,由&否&、&泰&的两个卦辞、及其12个爻辞分別相对应的12个新变卦的卦辞所包括的哲理含义,比起单纯从&否&卦的一个方面推衍要更接近&易经&的整体哲理的含义。並且运用起来也比从一卦逐层次推衍更为简捷。
&易.系辞&有,"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其称名也小。其旨远。其辞文。其事肆而隐。"完全表达了先哲孔子从&易经&六十四卦中蕴藏的奧秘。孔子为了使后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又作&文言&对&乾&、&坤&两卦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其用意实为深远。然而后人在读<易>时,不知孔子的用心,反而对他未详解其余诸卦,表示十分惋惜地心情!孔子又曰:"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这正是我国古代典籍对于"个性与共性"、"局部与全部"、"子系统与全系统"这些矛盾的统一体所进行的哲学意义上的精湛地阐述。其闪现出来的东方哲理之光,将与日月同輝,与天地共存。
至此,可以毫不誇张地说,数千年来使众多读&易&者感到十分困惑的神秘核心外部包围着的一层坚实外壳,已被上述的认识所打破,其最为本质性奥秘的图景似乎已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总之,笔者认为&易经&是这样一部神奇的书。&易经&的作者们收集"来自天、地、人的变化",把这些世上万物、万事的素材加工、整理、分析、提炼,而得到自认为具有规律性的哲学理论和思维方法。为了方便人们学习和掌握这些哲理和思维方法,&易经&的作者们又巧妙地将它们"浓缩"到阴阳32对卦的每一对卦中,如:&否&与&泰&;&乾&与&坤&等,並选择一些典型的事物,作为每一对卦的卦辞和爻辞。所以不论人们采取什么样的"占筮"方式(或不去"占筮"),只要得出64卦中的任何一卦(称为主卦),然后再找出它的(阴阳爻互变)反卦(或对卦),从这一对卦的卦辞、爻辞中就可获得&易经&的全部哲学理论和思维方法,並在卦辞、爻辞的典型事物中得到无穷无尽地启发,人们就可以用来解答自已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指导自已的实践。
显然,在人们运用&易经&来进行求解问题的整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当然也包括"占筮"这一通常被人们感到神奇的一环),根本不需要"神鬼"来相助,更无"鬼使神差"的迷信可言。而那些因在卦辞、爻辞的启廸下,一時产生的"灵感"、"直觉"、"顿悟"等现象,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中,运用&易经&的灵感思维方式",令自身右脑爆发灵感思维本能的结果。
自&易&之为书数千年来,由于出现"义理派"与"数象派"之争,易学的研究发展史,
成为了&易经&的形式与内容割裂分离的历史,偏离古代先哲们作&易&之本。既令有人也提出&易&之系统性、全息性,但究竟如何系统?如何全息?並无令人们十分信服的详细文字与图解。笔者上述研易入门之方法,仅作为抛磚引玉之举,就教于同好者。
打开&易经&乾坤门户的方法
在&易经&之六十四卦中,卦与卦之间有着密的关系,这不仅表现因卦之爻变即"阴阳互易"而由此一卦产生出彼一卦,而且在这种变化的规律中还伴隨着卦辞、爻辞之间的统一变化规律。前者称为卦之"象数"变化的规律,后者称为卦之"哲理"的变化规律,笔者认为这两个变化规律是统一的,相互不可分离的。只有从"象数"变化规律入手,才能完全认识"哲理"变化的规律,并由此而最终得到&易经&之六十四卦结构形式与哲理内容相结合的整体观,从而进一步有可能揭示出"圣人设卦,作&易&之本"。
&易经&之&乾&卦经过九、六爻变后,可由&乾&卦而至&坤&,卦之九、六爻变过程现分步骤详述如下:
1,首先将&乾&卦之六爻阴阳全变而得其反卦&坤&。
2,其次从&乾&卦开始。&乾&卦之第一层次义理(哲理)可从其卦辞和六个爻辞来解释。&乾&卦之第二层次义理,即对第一层次义理的进一步解释,可从&乾&卦六爻之单一爻阴阳互变而得出的六个新(变)卦的卦辞、爻辞来表达。
<乾&之初爻变得&女后&,&乾&之二爻变得&同人&,&乾&之三爻变得&履&,&乾&之四爻变得&小畜&,&乾&之五爻变得&大有&,&乾&之上爻变得&夬&。不但变卦在象数的結构形式上是一一对应的,而且认真仔细地将&乾&卦的六个爻辞含义与每一个爻变所对应的新(变)卦的卦辞的含义,它们相互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有着哲理内容方面的内在本质联系,每一新(变)卦的卦辞是其对应的&乾&卦爻辞的更深层的解释。
3,若按上述的九、六爻变方法将所得的六个新(变)卦的共计三十六个爻再进行变化,则会得出与此三十六个爻一一相对应三十六个新(变)卦。我们将其中的重复者,即前面已出现的&乾&卦及第一层次六个卦不予计算,则共余十五个新(变)卦,它们自然地分为五组,依次为:
(1),&乾&之初、二爻变得&遁&,&乾&之初、三爻变得&讼&,&乾&之初、四爻变得&巽&,&乾&之初、五爻变得&鼎&,&乾&之初、上爻变得&大过&;
(2),&乾&之二、三爻变得&无妄&,&乾&之二、四爻变得&家人&,&乾&之二、五爻变得&离&,&乾&之二、上爻变得革;
(3),&乾&之三、四爻变得&中孚&,&乾&之三、五爻变得&睽&,&乾&之三、上爻变得&兑&;
(4),&乾&之四、五爻变得&大畜&,&乾&之四、上爻变得&需&;
(5),&乾&之五、上爻变得&大壮&。
显然,这十五个新(变)卦的卦辞及所属的九十个爻辞的哲理含义,是&乾&卦卦辞第三次层的深层解释。从上面的"一览表"中,我们就会发现,这里出现的第三层次的哲理含义,並不是对&乾&卦的笼统的深层解释,而是分组有所对应。即1)组五卦对应&乾&之初爻,(2)组四卦对应&乾&之二爻,(3)组三卦对应&乾&之三爻,(4)组二卦对应&乾&之四爻,(5)组一卦对应&乾&之五爻。而&乾&之上爻无与之对应变卦,这可能与&易.系辞下&所示之"其上易知"有关吧!
4,然后再求出&乾&卦哲理内容第四层次"实部"(阳部)释意新(变)卦即为:
(1),&乾&之初、二、三爻变得&否&,&乾&之初、二、四爻变得&渐&,&乾&之初、二、五爻变得&旅&,&乾&之初、二、上爻变得&咸&;
(2)&乾&之初、三、五爻变得&未济&,&乾之初、三、上爻变得&困&;
(3),&乾&之初、四、五爻变得&蛊&,&乾&之初、四、上爻变得&井&;
(4),&乾&之初、五、上爻变得&恒&。
上述&乾&之第四层次实部变卦共计十个新(变)卦,分为四组,其与上一层次的对应为:
(1)组对应&乾&之&遁&;(2)组对应&乾&之&讼&;(3)组对应&乾&之&巽&;(4)组对应&乾&之&鼎&。由"一览表"可知,&遁&、&讼&、&巽&、&鼎&四卦又向上对应于&乾&之&女后&,而&女后&又向上对应于&乾&之初九爻。因此,可以推出,为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解释和完善表达&乾&之初九爻辞"潛龙勿用"的本质意义,必须下如此大的功夫才行。这正是从根本上解决&易.系辞下&中所提示的"其初难知"的有效方法。
经过上述对&乾&卦象数的变化,又得到了其哲理内容分层次的规律性。显然,象数所代表的卦与卦的结构形式的变化若拋开其伴隨的哲理内容,将毫无实质性的意义;而哲理内容若离开象数(即结构形式)的变化规律,将永远解不开&易经&六十四卦中卦与卦之间的卦辞、爻辞相互密切的关系。
从&乾&卦自身到&乾&之&恒&卦共计三十二卦,它们代表&易经&六十四卦全体的实(阳)部,由&乾&之六爻全变而得&坤&卦,其所属及自身在内的下余三十二卦,代表&易经&六十四卦全体的虚(阴)部。依照&乾&卦的九、六爻变规律,我们同样可以知到&坤&卦的第一层次至第四层次(或称为&乾&之第四层次虚部)变卦分层、分组对应情况,现分次序列出:
1,&坤&之第一层次为&坤&卦自身及其卦辞与爻辞。
2,&坤&之第二层次为:&坤&之初爻变得&复&,&坤&之二爻变得&师&,&坤&之三爻变得&谦&,&坤&之四爻变得&豫&,&坤&之五爻变得&比&,&坤&之上爻变得&剥&。
3,&坤&之第三层次为:
(1),&坤&之初、二爻变得&临&,&坤&之初、三爻变得&明夷&,&坤&之初、四爻变得&震&,&坤&之初、五爻变得&屯&,&坤&之初、上爻变得&颐&;
(2),&坤&之二、三爻变得&升&,&坤&之二、四爻变得&解&,&坤&之二、五爻变得&坎&,&坤&之二、上爻变得&蒙&;
(3),&坤&之三、四爻变得&小过&,&坤&之三、五爻变得&蹇&,&坤&之三、上爻变得&艮&;
(4),&坤&之四、五爻变得&萃&,&坤&之四、上爻变得&晋&;
(5),&坤&之五、上爻变得&观&。
这里(1)组之卦对应于&复&卦,(2)组之卦对应于&师&卦,(3)组之卦对应于&谦&卦,(4)組之卦对应于&豫&卦,(5)组之卦对应于&比&卦。五个组共计十五个卦,它们的卦辞、爻辞分別为&坤&卦的笫三层次哲理内容。
4,&坤&卦的笫四层次为:
(1),&坤&之初、二、三爻变得&泰&,&坤&之初、二、四爻变得&归妹&,&坤&之初、二、五爻变得&节&,&坤&之初、二、上爻变得&損&;
(2),&坤&之初、三、四爻变得&丰&,&坤&之初、三、五爻变得&既济&,&坤&之初、三、上爻变得&賁&;
(3),&坤&之初、四、五爻变得&噬嗑&,&坤&之初、四、上爻变得&隨&;
(4),&坤&之初、五、上爻变得&益&。
(1)组之卦对应于&临&卦,(2)组之卦对应于&明夷&卦,(3)组之卦对应于&震&卦,(4)组卦对应于&屯&卦。四个组共计十个卦,它们的卦辞、爻辞分别为&坤&卦的笫四层次哲理内容。
从"一览表"上可以看出,它们完全是对应于&坤&卦的初六爻辞,即为"履霜,坚冰至"的深层次、多角度的阐释。
以上所论,将&乾&卦变至&坤&卦共分为七个层次的大框架业已勾画出来,卦与卦之间的象数变换关系,伴隨这种变换规律而显现出来的卦与卦之间的哲理内容之间的联系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可能成为揭示&易经&核心神秘整体内蕴,提供一种入门的方法。
为了阐明&易经&之数象(结构形式)与义理(哲理内容)的严密关系,认识它的对立统一整体观,具体地掌握卦与卦之间的义理内蕴。笔者引用我国古代竭力主张"&易&之数象义理不可分离"的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著&易经集注&的解卦内容,举&乾&卦的变化,试证上述的论点。
来知德认为,元亨者天道之本也,数也。利贞者,人事之当然也,理也。易经理数不相离。来氏之论,道出&易经&最为核心的奥秘,然而后世读者不知其用心。其"易经理数不相离"之论,可称谓数千年研易者中的独响!来氏概而论之,不管是高贵的天子,不管是低下的庶民,无一人可以离开&易经&的数象与义理,而能成功者。孔子虽为至圣,而纯以易之义理而教人,以致后世之人囿于遵循,重义理而轻数象,始终难解&易经&之奥秘。笔者读来氏之专著,识来氏之&易注诸图&,遵其"易经理数不可分离"的启迪与示范,终于悟出"&易经&经构与内容七大层次"之机理。
&乾&卦初爻有:"潛龙勿用"者,实质为待时而动。人于天地之间,为一社会之人,社会兴衰瞬息万变,朝代更替,桑田沧海。君子者识时之变化,出则应时,潜者待時。待时之際,遁世无闷,无有应时而出之大事。
&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者,乃君子与民同乐也。君子若深知民间之疾苦,民情之好惡,行其道,遂其志均在不言中!
&乾&卦九三爻,"终日乾乾"实为知忧惧者而无咎;
<乾>卦九四爻,"或跃在渊"者,能隨天时、人事变化而知进退,故亦无咎。
循初九至九四之顺序而无咎者,方才有.&乾&之九五爻"飞龙在天"之时,处人君之位。而居此位者人间不过亿万分之一尔!然而正是这个"亿万分之一"微不足道之数,在时时刻刻激励着亿万人奋进,正所谓"君子自強不息"。
&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及其爻辞"潜龙"、"见龙"、"乾乾"终日之君、"在渊"或跃之龙、以及入正位之"飞龙"不过仅仅构成&乾&卦哲理的第一层次内容。而通过九、六爻变将会得出与上述爻辞一一对应的新卦,这些新卦辞之总汇,就构成了&乾&卦哲理的第二层次内容。现仍然引用明.来知德著&易经集注&对&女后&、&同人&、&履&、&小畜&、&大有&、&夬&六个卦卦辞所述注释。
&女后&者,"五阳之下而坐一阴","女壮"之女为阴者;而"壮"之意在于今日雖为微阴,而渐成其壮,暗含強大之意。故"女壮勿用"者,正如潜龙蛰居水下而隐,待时而动壮大之势存。時至而遇,君子之道可大行焉。
<同人> 者, "同人于野"与"见龙在田"可谓意蕴精深而相通。君子有德有位,与亿兆之众心同志同,则天下归于一。
<履>卦有,虎本为吃人之猛兽,"履虎尾"危厉情状可知,然其践行者以柔履刚,"终日乾乾","功业显于四方,巍然煥发",虽亿兆之民可复舟猛于虎者,亦变载君之舟。君子识人事之多变,如履虎尾之危厉,不正是卦之中的君不"朝夕兢惕"之意的生动写照吗?
<小畜> 者,
"密云不语"其势若存,"若跃在渊"隨时进退。小者阴柔之意,九四虽为未来之龙,但毕竟在"飞龙"君位之下,必须"见事详审而不至躁妄",与时偕行,方抑有朝一日化为飞龙,从而呼风喚雨。"自我西郊"应是文身于(羊/久)里之际,虽有君之势,而时未至,故"小畜"(阴、止)之。
者,君子柔进而上行,刚健文明,顺应天时,与民众心同志同,必然可至帝位。帝位之大,莫他者能比,乃人事之间大(有)者。何可成为"大有"之人,来知德论"天道之数,人事之理"皆知之者。卦辞尚有"清君侧"小人之意。
<夬>者,在君位者只有泽及万民而无所私,无所畜,虽处危而有光。反之,若自身泥于泽中而不可拔,不以恩惠施下民,对以容悅而立于身边之小人深信不疑,必将误国误己。&夬&卦辞哲理之深意,实在应为"揚于王庭"之君王所深思。
综览上述&乾&卦第一层和第二层次哲理内容,是将&乾&卦从横的与纵的两个方面逐次展开,若就橫向展开而言,则有:
&乾&卦辞"元亨利贞"。
=&初九爻辞"潜龙勿用",初九爻变得&女后&卦辞"女壮,勿用"。
=&九二爻辞"见龙在田",二爻变得&同人&卦辞"同人于野"。
=&九三爻辞"终日乾乾",三爻变得&履&卦辞"履虎尾"。
=&九四爻辞"或跃在渊",四爻变得&小畜&卦辞"密云不雨"。
=&九五爻辞"飞龙在天",五爻变得&大有&卦辞"大有元亨"。
=&上九爻辞"亢龙有悔",上九爻变得&夬&卦辞"揚于王庭,孚于有厉"。
若就纵向展开而言,则有:&乾&卦辞"元亨利贞"。
=&初九爻辞"潜九勿用"。
=&初爻变得&女后&卦辞"女壮,勿用"。
=&&女后&卦初六至上九六个爻辞。
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不论从横向或是从纵向将&乾&卦展开,&乾&卦的哲理内容层次与顺序结构的变化是密切相联系着的。这正是明.来知德氏所倡言的"&易经&理数不相离"具体而真实地揭示。
笔者由此入手,同步地揭示出&易经&七个层次结构严密形式与哲理深邃内容展开具体模式,不为他处所见。隨着下面进一步地展开,读者将会看到&易经&究竟是一部多么"神奇"的书!
上面所论是以主卦为&乾&卦,其第一层次及第二层次的哲理意义,同时也看到为了从第一层次进入第二层次,必须令&乾&卦的六个爻分别爻变产生六个新卦,方可找到新卦辞共同构成的&乾&卦第二层次哲理内容。六个爻辞在其中起着联接两个层次间的桥樑与链条作用,确保这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哲理内容扩展。显然,&乾&卦的整体哲理意义是由其六个爻来分序表达的,与此六爻相对应的六个新卦的卦辞也与本卦有着层次性的分序性联系。它的层次性和分序性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构成了&易经&整体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这一特点是古代诸经典中所独有。
依此顺序而行,可顺利进入主卦&乾&卦的第三层次哲理内容,详情如下:
第二层次的六个新卦:&女后&、&同人&、&履&、&小畜&、&大有&、&夬&它们各自有六个爻,当这六个爻象也发生变易时,分別产生六个新卦,六乘六共产生三十六个新卦。这些新卦的卦辞总和,成为主卦&乾&卦卦辞的第三层次的哲理内容。同样这些新的卦辞对&乾&卦来讲依然具有层次性、顺序性的特点。
从哲理的意义上讲,第三层次中首先由&乾&、&遁&、&讼&、&巽&、&鼎&、&大过&等六个新卦的卦辞,对应第一层次的主卦&乾&卦中的初九爻辞"潜龙勿用"进行了深入的、分序性的解释。现仍然以明.来知德著&易经集注&中的有关卦辞、爻辞的注释内容来说明上述的观点。
&女后&卦卦辞及其六个爻辞,对应于&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潜龙者,刚处柔位,由一阴之象表示。一阴柔位至"飞龙在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然今后若实现"飞龙在天"九五至尊之位者,无阴柔之始定无望功成。故
*&女后&卦辞有"女壮"(阴与阳)而"勿用"者。又&女后&卦辞意有"不期而遇"之说。天之遇地,君之遇臣,实为难测之事,何谓也?基于相遇而成事者由多方面的因素所汇聚而成。往往事前难以预料。然而识天机者,处于明镜之位,为相遇之时到来,"自強不息"。
*&女后&之初六,"系于金(木尼)"。(木尼--ni制动车轮的轮下之物)"一阴始生,阴不当往遇乎阳"。为"羸豕(足商--zhi)躅--znu"瘦弱掂蹄走动无力之象。此时之君子者应居"门深九重,堂阶远于万里",潜心研究学问,进德修业,静止自守,以待时而动。是谓之"潜龙"操守之术,成功之玄妙机理所在。
&女后&卦九二爻辞有,"包有魚"者。包者,海纳百川之意,君子身居穷乡僻野,深山老林之境,心中不忘有朝一日魚化蛟龙升天遨游。此时静守潜下如魚翔水底,必无咎。若冒然露头起事,当不逢時,必为座上宾客品尝的一道菜而矣!利之何有?今知毕竟仍为魚,应包藏起化龙之志,隐藏此化龙之心。
&女后&之九三爻辞"臀无肤"者,实为"羸弱"之意。言人处于阴柔弱势之际。然若君子认识到相遇之难、待时之厉,必无大咎。
*&女后&九四爻辞"包无魚,起凶"。魚之化龙,必待机而动,若不为相遇之时,不知自包隐藏,企图毛遂自荐、脫颖而出者,则凶多吉少。"潜龙"之君当戒之。
*&女后&九五爻辞"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当遇之时,"潜龙"之文明章美,虽为"杞"所"包",必有王命("章")天降,如陨石落地,天之降大任于斯人,正在此时。"杞"-枸杞,一种小灌木,&诗经&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意指君子时来,既令居深山野岭的灌木丛中,待到瓜熟蒂落之時,王命亦会从天而降。又解为"杞包瓜"乃美味,喻文明"含章"。
*&女后&卦上九爻辞"包其角"者,指君子飞龙在天,初"居大位,阳刚之气旺盛,万不可锋芒毕露,令人戒畏。"潜龙"之隐不可忘,凡柔进而欲上之君子,若不知"包其角",有可能功败垂成,前功尽棄!
&女后&卦卦辞及其六个爻辞,以&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为核心,进行纵向地展开,哲理内蕴渐渐深入,分析十分精辟,实为"潜龙勿用"之君子守则,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玄妙至理。&女后&卦之六爻再变,又扩展出新的六个卦辞,读之解之释之更加引入胜境。
&女后&卦六爻九、六爻变得六个新卦依次序为:&乾&、&遁&、&讼&、&巽&、&鼎&、&大过&。它们的卦辞构成&乾&卦卦辞的哲理内容第三层次。分述如下:
*&乾&卦在此处的"元亨利贞"不同于主卦时的"元亨利贞",而另有新意。"潜"者为终成大器的初始阶段,知初始之"潜"而无私,锤炼思维境界纯粹而不杂纤毫之欲,如达"天无纤尘",必明乎&易经&理数之不相分离之至精。能识之而慎行者,必"元亨利贞"。
&遁&卦辞"亨,小利贞"。"遁"--退避、蜇伏、潜下、隐藏行止之意。"君子能遁,则身虽遁而道亨。"此乃顺时而行之至理也。非"潜龙"者,能甘心而为之。
*&讼&卦卦辞"有孚,窒惕,中吉,终凶。"若君子不审时度势,不知遁而眷恋已得私利,为不识时务者,非亨而大祸至矣!"潜龙"者,大智、大勇、大德者。遁世无闷,身虽遁而志惟坚。心守其德,诚实待人,处窒塞之地而能忍,惕若,中和而不刚愎,有如是何与人爭讼。反之,若因利("有孚")必求其胜而讼之不已,不知进退,丧失"潜龙"之质矣。"潜龙"之君子,以"作事始谋,谋之于始,则爭讼之端自然绝矣。与其病后服葯,不若病前能自调之。天下之事莫不皆然。这正是告诫"潜龙"者,于待天之時,避开人世之间通常发生的无谓之争讼,是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耍条件。
*&巽&卦卦辞"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巽"--卑下顺从容人之意。来氏认为",巽者,入也。龙潜沉于水底,巽之木根扎于地下。"飞龙在天,犹巽之风"吹物无处不入,无物不鼓动"。而由"潜龙"变为"飞龙"则惟有柔顺乎刚,似巽之木与风之双重特性,方可识远任重。
*&鼎&卦卦辞"元吉,亨。"来氏认为,"食象者鼎之体,亨飪者鼎之用。祭祀之大者无出于上帝(王),宾客之重者无过于圣贤。以鼎为煮熟食之器,其食贵而且丰,故曰大亨。"周成王定鼎为九于洛,象征王权集中,鼎之亨、鼎之权可谓象之至高无上之权者。今日之"潜龙"若能"勿用",且能待时而动,顺时而行,则鼎虽至大、至高、至极,终可唾手而得之。
&大过&卦卦辞"栋桡,利有攸往,亨。"&易大传.象&有:"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而在&易大传.文言&有:"(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勿用"者,非退而守之,乃积蓄实力待时而动。故"潜龙"心怀大志,心思未来大成之业,可谓躯胜裹其心志。然,就是这样心志之至大者,确有风之柔顺,水下曲木之特性,甘愿暂居弱位,耐得寂寞,誉之为"独立无惧,遁世无闷"者,真称起"大过"之君子。如是者,非潜之龙者又能为何人?笔者认为"潜龙"者,未来社会的"栋"樑之才也;潛而勿用者,能隐、能屈之"桡"木也。&大过&卦卦辞道出玄妙至理,欲成顶天立地的栋樑大才者,应先是会"桡"即柔顺、屈曲、弯腰的小树(苗)!君子循此而行,则必"利有攸往,亨"。
上述新个六卦卦辞总汇哲理内容,是与&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遥相呼应的。
<乾>卦的第四层次哲理内容是什么?
&乾&卦的第四层次哲理内容分为两大部份,每一部份各为十个新的卦辞来组成。其中排在顺序最前的十个卦辞被称为实部或阳部;而排在顺序靠后的十个卦辞被称为虚部或阴部。由前后各十个卦辞所构成的实虚部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个像镜面一样的东西。由实部进入虚部,其实质就是事物由量的积累发生了质的变化规律的反映。为了彻底弄清&乾&卦的第四层次哲理内容,我们首先讨论第四层次的"实部"(阳部)。
  &乾&卦哲理内容的第一层次由其卦辞和六个爻辞组成;其第二层次是六爻逐次九变六而得&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六个卦的卦辞构成;其第三层次是由上述六卦的三十六个爻变六、九互易而得新的三十六个新卦(卦名略)的卦辞构成。它们共计有216爻,这些爻象再次发生六、九爻变对应216个新卦,取掉重复者,可得十个新卦为:&否&、&渐&、&旅&、&咸&、&渙&、&未济&、&困&、&蛊&、&井&、&升&等。其卦辞构成&乾&卦哲理内容第四层次的实部(阳部),用于更深、更广地解释"潜龙勿用"。我们选择&否&、&渐&、&旅&、&咸&四卦卦辞来看看是如何在哲理上与"潜龙勿用"有相通之处。
  因上溯此四卦是源于&遁&卦的六个爻变而来,故依次序分析&遁&卦六个爻辞之哲理如下:
  &遁&之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尾者为初、为小、为弱之意,君子初潜,危险丛生,但若"勿用"居晦以俟时,尚可有大的前程。
  &遁&之六二"执之用黃牛之革,莫之胜说。"君子虽处遁时,而心志坚不君上(九五阴阳)相合。阴性柔不迫凌乎阳,即未来的龙不威逼在位龙。二爻(阴)与五爻(阳)相合,今之"潜龙"终可"执牛耳"(手持用黄牛皮革编制而成鞭子)。予示可操胜券尔!核心之意乃为"处阴柔之时者,不迫凌乎阳強"。
&遁&之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此爻关键在于一个"系"字。君子于潜若终成龙者,必是系于"天理之公"。若系于"人欲之私"如:臣妾、利禄、宫室之类而眷恋之,焉能成就大丈夫之事业。故有:"疲于私欲,困而危矣"之辞意。君子应在公与之向作出"出处去就"之决断!
   &遁&之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好者,爵位、利禄、爱慕之事也;遁者,审时度势,见几之事也。"告诫刚毅果敢的君子,在初潜之时,则应有"以胜其人欲之私,止知其遁,不知其好",方可获"以遂其洁身之美。
   &遁&之九五"嘉遁,贞吉。此乃美好的退避;
&遁&之上九"肥遁,无不利。"此乃优裕的退避。君子能如是者,待机遇而来时,便可上下左右、君民一片赞美之声誉。其道可行,其心志可遂之!君子能心超然于入物外,不眷恋人欲之私,专心进德修业,虽处遁时于茅庐,似居霄汉之上天宫,一言一行莫非道德之丰腴,一举一动皆为仁义之膏泽。方可心广体胖。"潜龙若在处遁之时,获得強健的体格,又有渊博的知识,加上众口赞誉的美德,这不是奠定了变为"飞龙"的基础了吗?
   再看与之对应的&否&、&渐&、&旅&、&咸&四个卦的卦辞。
   &否&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闭塞不通之时,小人当道之日,如文王处殷之末世,此乃天数之运,出于白自然,非人力一时能可为。故君子应俭约其德,敛其德光,即在阳去阴来,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宜于"韬光养晦"者。
   &渐&卦卦辞"女归吉,利贞。"渐,渐进。反对冒进、猛进、骤进。渐进的过程如迎娶媳妇那样依"纳采、纳吉、纳征、问名、请期、迎亲等一系列礼数,并非一蹴而就,"孔子谓:"欲速则不达"。此其意在比喻"潜龙"如"女归"而吉。
   &旅&卦卦辞"旅,小亨,旅贞吉。"旅者,羁(音及,马笼头)旅、客寄作客之意。人在旅途必然"亲寡、势渙、情疏"。应"柔得中不取辱,顺乎刚不招祸,止而不妄动,明而识时宜。"此四者旅者若能守之,必吉。遁潜待机之君子,如人处于旅途,应以上述旅者守之四"正道"而勉之。
   &咸&卦卦辞"亨,利贞,取女吉。"咸者,感之义。以少男趋于少女之下而求其爱慕,为人情之中最为感之至深者。阳刚之男,于这特定之时,甘居阴柔少女之下,实可情之切切,感动天地。"潜龙"于遁之时,应以少男趋于少女之下之心情势态而感动居于九五之君,处于"在田"之民,其吉顺可想而知。故由"潜"而"见",最终达飞天之位可以预见之。反之,若纵情欲之私,则将失去上下感应之气,感通之机窒塞,虽天时机遇至,而人事不通,焉可"见龙"、"飞龙"!故君子应如"山以虚而能受泽,心以虚而能入。"不窒塞人事间交感之契机方是正途!上述四卦之辞,又从多角度,深层次来讲解,"潜龙勿用"之哲理精髓。(余略)
    综览上述笔者对《易经》结构与内容七个层次地解析,其神奇、玄奥、严密、博大、精深、、、、诸多特性,具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它有着独特的严密结构并变幻无穷,又有着深邃的哲理内容而包罗万象。它包含有唯物辩证法的量变到质变、对立的统一、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意蕴,以及局部与整体、子系统与系统、偶然与必然等哲学范畴。它是中国古代圣哲们,对天地人万事万物进行汇集、整理、分类、组合构建出的一座神奇的殿堂,人们进入其间就会有机会产生直觉、顿悟、灵感现象,在这种特定境域下,自觉地进行长期训练,就会培养出一种“灵感思维模式”。
若一个人处于灵感思维状态时,对于科学、哲学与宗教以及它们之间微妙关系的认识,对于人类、生命和宇宙起源的思考,会获得许多新的启发。正是基于《易经》的这一独特功能,才使得中国的传统儒学尊崇《易经》为众经之首,传入中国的佛学将《易经》玄妙精华溶入自身,土生土长的道学把《易经》列为必读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既不是单纯的占筮之书,也不是回答一切问题的百科全书,而是一部培养人们具有“灵感思维模式”的
教科书。 (本文共计17969字)李履谦1990年7月初稿于洛阳
科学证实佛家“幻海”说:宇宙只是一个幻象,世界是意识的投影
波罗佛学院
http://mp./mp/appmsg/show?__biz=MjM5MjE1ODQ2Mw==&appmsgid=&itemidx=3&sign=0fe109c2a7da47dd197501c&scene=2#wechat_redirect
科学证实佛家“幻海”说:宇宙只是一个幻象,世界是意识的投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易卦象查询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