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瓜果蔬菜特别多,想就地取材的就不知道去哪里销售好请求指点

  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打好食粮增产主攻战斗
  三农 09:41:56浏览11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0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区、市)领导访谈
来源:农民日报 日期: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到达1087.4亿斤,持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5年超千亿斤。12月20日,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粮食产量第一大省,河南省明年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强化技术办法落实,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河南省将缭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刘满仓说,除了要坚定不移抓粮食生产,还要抓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渠系及田间防洪除涝、中小河流河道建设,狠抓中低产田改革,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抓农民增收,继续发掘农业潜力保增收,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应用率和产品优质率,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助增收,做到丝绝不打折、一刻不耽搁、半点不棚架,稳定农民增收预期,给农民实切实在的利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扩展培训范畴,最大限度拓展农民务工增收空间。要抓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结构策略性调整,激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大批农产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农业科技翻新和推广能力建设。要抓新型城镇化,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调和发展,通过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向城镇凑近,城镇向农村延长,改善农村生发生活前提,缩小城乡差距。要抓农村改革,深入集体林权制度、投融资、县级供销社等改革,摸索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改革。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土地资源紧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走在全国前列,如何走出一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路?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的领会是“要一直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访谈中,她概括为“五个立异”,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气;创新搀扶政策,连续增长“三农”投入;创新管理模式,造成“三农”工作协力。
  黄莉新说,2011年要牢牢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重大战略,紧紧掌握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根本思路,牢牢掌握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中心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民创业就业、改善农村民生、加强村落规划建设整治、创新体制机制“五个重点”,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好处促进、农村发展活力增强。
  如何确保和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实现上述目标?黄莉新说,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这样几项工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推进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黄莉新分析说,做好“十二五”时代的“三农”工作,既面临难得机会,也面临不少新的难题和挑衅。只有我们工作思路上敢于创新,改革实际上勇敢探索,江苏通过不懈努力,必定可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江苏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途径。
  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六大体系”
  日前,记者就山东省水利建设问题采访了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贾万志强调,“十一五”期间山东水利投资447.5亿元,基本建成了山东水网框架,提高了水资源保障能力,是山东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大奏效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期间山东水利发展战略,将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目标,大规模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跨越。
  贾万志说,为此,将加快建设山东现代水利“六大体系”。
  第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保障体系。2011年胶东调水工程全线通水,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全部竣工,基本建成全省骨干水网和局部区域水网,构建“南北贯通、货色互济、蓄引结合、库河相联、城乡一体”的水网体系;加大以平原水库为主的水源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有效灌溉面积达7500万亩。
  第二,加快构建安全牢靠的防洪减灾体系。2012年实现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管理,防洪标准达20-50年一遇;进一步实施治淮工程,提高沂沭泗河中上游防洪标准,完美南四湖防洪体系。
  第三,加快构建雨洪水资源化工程体系。建设河道拦蓄、地下水库、塘坝谷坊、截渗补源等工程,新增雨洪水资源5亿立方米。
  第四,加快构建水系生态体系。以水系生态建设为重点,管理水土散失8000平方公里;主要湖泊、河流、水库水质达标率达60%,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
  第五,加快构建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第六,加快构建现代水利信息化体系。 (于洪光)
  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万元增收激活“两翼”“智慧经济”拉动短板
  在重庆城乡统筹“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两翼”涵盖渝东北和渝东南17个区县,集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是重庆市经济最不发达的板块。重庆发展的短板在“两翼”,“两翼”发展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收入太低。
  对此,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在接收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统筹城乡从“最不发达板块”发力,就是要用“智慧经济”激活“两翼”。
  记者:今年2月21日,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发出总发动令,一场硬仗随即全面打响。这项前所未有历经两年调研论证的农民增收工程,目标是“两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年均增加800元以上,到2012年户均增收1万元,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农户95%以上实现万元增收。一年来的苦战,喜报频传。“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首年效果显著。这样的增长态势,你认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所致?
  马正其:有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综合推动因素。
  一是以林下经济为重点,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围绕增收目标和产业布局,市和区县有规划,乡镇有计划,村有台账,户有清楚卡。坚持因户施策,做到规划落实到户、增收项目到户、工作指导到户。我们围绕畜、禽、菜、果、林、药、烟等,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了一大量示范乡镇、村和户。
  二是以就业创业为重点,增收渠道显明拓宽。一方面鼎力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支撑区县特点产业园区、乡镇企业、小城镇跟城市游览发展,带动农夫就业增收。
  三是以种场建设为重点,科技支持明显增强。市里分两期投入7000万元,建成市级良种场75个,区县自建种场119个;组建了由28位首席专家领衔的108名高等专家团队,差遣科技特派员727名,编写发放“傻瓜技术”100万份。
  四是以龙头带动为重点,销售市场明显扩大。采用扩大开放引进、财政贴息扶持、税收优惠等方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收。
  五是以政策支持为重点,整体合力明显强化。建立了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目标考核制和干部帮扶制。
  记者:“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详细实施门路呢?
  马正其:我们保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千方百计地加快“增加极”、“经济中央”的推进,也就是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另一条腿就是要捉住全面小康、城乡统筹要义,通过“两翼”、山区、库区更好地发展,尽力缩小差距。咱们将万元增收工程与现代农业、扶贫开发、库区平稳致富等工作相联合,重点推行林禽养殖、林下养畜、林地种植、林业产业、林果产业、森林旅游等6大道路28种模式。
  具体而言,有六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予以保障:首先是进一步搞好“两翼”地区农民承包地、林权地、宅基地的确权工作。其次是确保规划落实到位。第三是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第四是发展和完善服务体系。第五是加大资金投入。这方面,市级财政每年从估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今年安排3亿元,同时整合国家和市级农业、林业、移民、贸易、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供销、领土房管等资金10亿元以上,“两翼”区县则按市财政投入的1∶1以上比例支配,从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把分散的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支持“两翼”经济发展。第六是通过优惠的政策进行搀扶。如实行林业经济补贴、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龙头企业税收返还、龙头企业贷款担保贴息等。
  记者:重庆的贫富差距在事实生涯中不难见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明白提出“万元”增收的目标,是由于贫富差距的急切情势吗?
  马正其:“一圈两翼”是重庆统筹城乡改革提出的空间发展战略,“一圈”指城市经济区,“两翼”则涵盖渝东北、渝东南的17个区县的320万户、1230万人,全市近80%的贫困人口都散布在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两个集中连片的这一贫困区域内。缩小贫富差距,症结要让最弱势的群体腰包鼓起来,让他们的收入倏地增长。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启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主要目标。
  市委书记薄熙来说,重庆要发展,最难在“两翼”地域的脱贫致富。要“明知山有虎,倾向虎山行”,下信心啃掉这块“硬骨头”。这件事干成了,城乡统筹就很详细了;反之,主城和“两翼”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城乡统筹就成了一句废话。
  因而能够说,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已经从经济最不发达的板块开始发力,这体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智慧。
  记者:实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更是一项体制机制创新,是一场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上的宏大变更,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包括着“智慧经济”的话题。
  马正其:是的。万元增收工程是综合性、突破性、改革性的措施,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对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是个考验,真正体现了“智慧经济”。这项工程比过去其它工程更深入、直接,从市到区县,再到镇乡、村组,全面推进,工作对象直接锁定到户;不再是单家独户作战,扶持产业时注重是否有大企业去带动,是否有强有力的合作社去接洽农户。
  比方,重庆还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除市财政3年内投入100亿元外,积极引诱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今年就撬动了上百亿社会资金投入增收工程。
  尤其重要的是,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还推动了涉农资源的大整合,工作方式的大转变,组织形式的大变革,体制机制的大创新,领导重视程度、政策支持强度、社会助推力度都前所未有。
  记者:学者认为,重庆的整个经济发展都将从万元增收工程中收益,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也将加快,这同样是“智慧经济”的体现。是这样吗?
  马正其:黄奇帆市长曾算了一笔账,“两翼”地区有300余万农户,近1000万人,假如户均增收1万元,那将达到300亿元,“要形成300亿元的增收,将来三年,在‘两翼’地区发展林业经济,就须要产生1000亿元的销售值。”在3年内户均增收万元,就找到了城乡统筹重要的突破口。或者说,农民受益,全部社会都受益。
  记者:客观地说,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完整是在负重前行。“两翼”会聚了全市51%的农村人口、80%的贫困人口,“两翼”农村人均收入不到全市均匀水平的85%、全国平均水平的7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重庆有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别市情,短短一年时间,农民收入如斯大幅增长,实属不易。
  马正其:我们要客观地意识到,“两翼”贫穷水平还比拟深。一方面,存在大批的农村与城市贫苦人口,重庆3200人口中,有140多万农村穷困人口,60多万低保线的城镇居民;另一方面,反应社会公正、代表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过警惕线。2009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3∶1,要用5年时光缩小到2.5∶1,把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我们就是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情形下,使“两翼”农户2010年的收入实现了这样的涨幅,确实是攻坚克难。
  统筹城乡最大的难点,仍是在农民增收特别是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农民增收问题上。所以,要推进统筹城乡,就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尽快遏制住这种贫富差距扩大的势头。
  记者:重庆把2011年作为“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攻坚突破年,这项工程将以怎么的姿势前进?
  马正其:我们将以增收全笼罩为基础义务,以做大产业、强大龙头、扩大销售为主要抓手,以政策支持、改革创新、科技支撑为重要保障,着力构建产加销、农工商一体的体制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一是着力户户增收,拓宽起源渠道。二是着力产业增收,增强龙头带动。三是着力营销增收,大力开辟市场。四是着力改革增收,创新体制机制。五是着力持续增收,强化综合保障。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保障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介绍说,从2005年开端,安徽省先后开展了以“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玉米振兴打算”等粮食生产三大举动为主体的高产创建运动,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产增效”的新门路。
  赵树丛说,安徽坚持把政策鼓励作为高产创建的重要手腕,着力调动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全省“四补助”资金由亿元增加到今年的71.36亿元。全面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收购和市场主渠道作用,5年累计收购粮食1621亿斤,农发行发放收购贷款950多亿元。坚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政府招标,每年省级集中洽购6亿斤良种,实现了主产区小麦良种全覆盖。在霍邱等6个粮食生产大县开展水稻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挂钩试点,省里每亩增加补贴10元。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基层抓粮积极性。省政府把粮食生产纳入对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评选表扬30个市、县,对产粮大县给予专项资金奖励,最高的县达5190万元。组织省、市、县三级2000多名专家对口联系种植大户,建立农技人员驻点包片和进村入户服务考评制度,实行工作绩效与职称评聘、个人收入挂钩。省级每年表彰奖励10名种粮大户标兵、100名种粮大户和100名农技职员。
  赵树丛说,在高产创建活动中,我们突出抓好大县、大片和大户,发挥其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赵树丛表示,安徽省将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到“十二五”末,全省粮食产量达到640亿斤,农民收入翻一番,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安徽加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省委常委张昌尔——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五方面下工夫
  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湖北省委常委张昌尔认为,要重视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深化“三化同步推进”认识上下功夫。目前湖北全省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达到46%,但农业现代化水平依然不高,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二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着力实现六大转变:主要农产品生产由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农业产业体系由着重发展第一产业向三个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民增收由家庭经营收入为主向务工经商收入为主转变;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由传统的惯例技术向现代的高新实用技术转变;农业基础设施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资技术装备转变;农业组织情势由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三要在解决薄弱环节上下功夫。目前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有三大薄弱环节,即基础不牢,农业基础设施软弱;支撑不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滞后;对接不紧,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必须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破解瓶颈制约。首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再次,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要在完善城乡同等的因素交流关联上下功夫。长期以来,资源要素配置总体上是向城市倾斜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需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平衡配置。五要在落实重中之重位置上下功夫。湖北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了县(市、区)“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工作,对各县(市、区)“三农”发展进行综合考评,考评成果作为县(市、区)领导干部选拔应用的重要根据。
  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0年,浙江“三农”工作一个最惹人注视的亮点,就是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就这一工程的动因、内涵等,记者专访了省委副书记夏宝龙。
  夏宝龙认为,近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特殊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多年蝉联省区第一,2010年,预计将突破1.1万元大关。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决议,提出实施“漂亮乡村”建设行为规划、全面推进“俏丽农村”建设。
  夏宝龙介绍,“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行动:一是实施农村生态人居建设行动。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构建舒服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二是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按照“村容整齐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各类整治项目建设,努力构建精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三是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行动。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就地取材地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四是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行动。按照“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把继续与弘扬、挖掘与培育、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生态文明常识的遍及教导,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夏宝龙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浙江将加快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评估体系,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省各级党政政绩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天时用规划,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集团以各种方式参加“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强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合力。
(蒋文龙 胡立刚)
  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臧胜业——力争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河北省战胜几十年来稀有的低温冻害,粮食生产实现了“三增两创”,即粮食产量“夏增”、“秋增”、“全年增”,单产、总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建国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
日前,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臧胜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夯实农业基础,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尤其是面对重大的自然灾害,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投入1.08亿元用于三类麦苗促弱转壮补贴和“一喷三防”物化补贴,积极组织开展“抓春管、保转化、保夏收”麦田管理“百日会战”,强化“三秋”生产10项关键技术落实等,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全年看,不仅粮食生产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在畜牧、蔬菜、水产、农垦等方面,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较好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臧胜业剖析说,跟着党的惠农强农政策深刻落实,加上近期农产品需要茂盛、市场价格有利,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今年,全省冬小麦播种面积3664万亩,比上年增加40万亩。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预计明年全省农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好势头,粮食单产和总产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臧胜业表示,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全省农业工作将以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刘伟建 李杰)
  天津市副市长李文喜——五年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
  回顾过去的五年,天津市副市长李文喜说,五年来天津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快,“十一五”规划断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上都是在提高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超额完成。一是农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今年郊区生产总值达到2560亿元,区县财政收入达到675亿元。二是农村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区县开发区支撑作用得到强化,高标准规划建设了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龙头。城镇规划布局和建设水平大大提高,城市化率达到60%。三是农村民生显著改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今年预计达到1.18万元,并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民教育培训成果明显。
  谈到“十二五”规划,李文喜说,天津将继续坚持用一流标准策划发展目标,用全国当先水平提升发展定位,实现郊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总的目标任务是,努力打造“三个高地”和“两个基地”。发展高地: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处于全国大城市郊区领先地位。郊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6%以上;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现代农业高地: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功效化农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上,农业科技先进奉献率达到65%以上。生态宜居高地:向小城镇镇区转移人口100万人,农村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3%以上。进步制造业基地:实施载体支撑、项目带动和创新三大战略,努力打造企业创新能力强、产品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后果好的高端高质高新制作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积极发展动漫、创意、结算中央、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使服务业在郊区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5%以上。
  山西省委副书记金道铭——特色农业促增收五个覆盖惠民生
  今年以来,山西省当真贯彻落实中心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力,省委、省政府高度器重,各级各部分独特努力,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向好。山西省委副书记金道铭先容,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预计可达113.6亿公斤,增长20.6%,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生产安稳发展,全年预计肉、蛋、奶产量分辨增长7.5%、7.6%和6.8%。农民人均纯收入坚持较快增长,全年有望打破5000元大关。
  金道铭表示,山西农业的优势在特色。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发挥优势,做足特色现代农业这篇文章。一是板块化布局。依托自然优势和资源天赋,优化产业布局,规划了五个特色农业板块,重点建设了33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县,发展了一批专业村。二是示范引领。规划建设了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工程项目带动。全力实施农产品加工“513”工程、粮食高产创建工程、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方案、千园万场规模健康养殖重点工程。四是设施科技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加大农业资源掩护和生态建设力度,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五是惠农政策保障。省财政支配“三农”资金136亿元,同口径增长8%。
  金道铭还表示,山西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播送电视、农村安全饮水等“五个全覆盖”,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改变农村落伍面孔,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是近年来我省农村投入最多、力度最大、覆盖规模最广的民生工程;是受益人数最多,老庶民反应最好的德政工程。两年来,各级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公共服务得到显著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黎平——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三牧”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自治区副主席赵黎平表现,“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局势喜人,重要表示在以下多少个方面: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全区粮食产量由2005年的332亿斤增加到2010年的431.6亿斤。畜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2005年以来全区牧畜存栏连续五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农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畜牧业成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增长点。2009年,全区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46.7%,比2005年增长了1.4个百分点。种植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方向发展,2010年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作物比重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6%,比2005年增加19个百分点。设施蔬菜和设施马铃薯面积实现了“双百万”,达到119万亩和156.1万亩。
  农牧业产业化失掉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0.9亿元,是2005年的4.63倍。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4.5%。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黄河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堤防建设总长度达到6115公里,达标堤防累计长度为1947公里。海勃湾水利枢纽、三座店水库、红花尔基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接踵动工建设,已建成水库493座,总库容达到77.14亿立方米。解决了农村牧区481万人的平安饮水问题。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57处,2010年,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424.7万亩s。
  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纯收入先后逾越了3000元、4000元大关,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8元。
  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力争“十二五”跨入农业强省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迷信发展观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对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突动身展县域经济,狠抓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省实现了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势,为“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到辽宁农业“十二五”的规划,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介绍说,“十二五”将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机遇期,要牢牢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回升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改革实验区的有利机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供给有力保障,努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新跨越。
  赵化明说,“十二五”期间,辽宁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示代农业。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全力推进高产粮油创立工程、设施农业推进工程、名优水果开发工程、特色农业建设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
  强化“六大体系”建设,即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和政策支持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赵化明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全省将依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园区、都市农业示范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高科技农业产业区等现代农业园区400个,促进园区产业升级100个。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抓好36个产粮大县和1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万亩水稻单产提升两大工程。
(于险峰 张仁军)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促进粮食大省迈上新台阶
  今年吉林省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贯串全省农业农村的工作主线,按照“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村繁华稳定为重点,切实强化农业基础,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让农业农村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告诉记者,2010年,吉林省全年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形势具体体现在: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722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比“十五”期间提高了80亿斤。二是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全省人均肉类据有量连续13年居全国前列。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左右。三是农产品加工业迅速突起。“十一五”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今年,农产品加工比上年增长17%,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实现2550亿元。四是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今年,吉林省农民人均收入在粮食增产和农产品市场价钱的双重拉动下达到了5840元,实现了连续7年增收。五是农业基础明显改善。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稳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增强。
  王守臣介绍,“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现代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转型,农业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挖掘土地增产潜力转变,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增加效益作为主攻方向,seo站长
/seozhanchang;二是转化,农产品由“原字号”向高深加工转化,这是提升农业效益的基本方向;三是转移,要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才干实现富饶农民的目标;四是转变,要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由一家一户疏散经营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转变;五是转换,劳动者要转换脑筋、更新观点,提高技巧。
  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全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黑龙江省今年阅历了历史常见的做作灾难,全省宽大干部大众奋力战低温、抗冰雪、除内涝、抢收获、防病虫、促早熟,篡夺了抗灾保粮战役全胜,粮食生产连续第七年夺得大丰产,总产首次登上1000亿斤新台阶,达到1002.6亿斤,比上年增产132亿斤,成为全国第二个千亿斤粮食生产大省。
  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全省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加快推进松嫩、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新农村建设,全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形势持续向好。
  在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的同时,农村各业全面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敏捷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预计全年肉、蛋、奶产量分离实现290万吨、108万吨、595万吨,比上年增长13.7%、6%和12.5%。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全省新组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专业配合社337个,大型农机设备水平快捷提高,全省田间功课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1%。松花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沿线的14个大中型灌区全部开工建设。新建水稻标准化育苗大棚11.4万栋,大棚化育苗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69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强。农民专业协作社发展到14347个,入社社员达到148671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00亿元,实现利税105亿元,分别增长18%和8%。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6100万亩,增长5.9%,绿色食物认证数目、种植面积和产业经济总量继续位列全国之首。转移农村劳动力5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6亿元,增长14%。全省第二批100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场)建设任务全体完成,22个乡镇实现集群式发展,5条示范带基本形成,农村民生明显改善。
  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打好粮食增产主攻战争
  今年,是江西新世纪以来频繁遭遇天然灾祸、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艰苦的一年。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
  谈到行将从前的一年江西农村工作的成就时,陈达恒一五一十:今年,我们克服了历史难得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积极组织抗洪救灾的同时,及时把种子送到农民家里,把机器开到田里,把技术送得手里,使灾后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取得好收成,农民收入在大灾之年又有大增长。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比去年增长10.6%。
  当记者问及明年江西农村工作的思路时,陈达恒说:明年江西将打好以粮食增产增收为主攻战的“五大战斗”:一是以保障粮食保险为目的,鼎力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踊跃实行“新增百亿斤优质稻谷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对食粮出产的奖励支持力度,对产粮大县给予总量补贴和增量嘉奖。二是以进步农业综合生产才能为重点,打好“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重点抓好四项工作:扎实推进峡江、山口岩、伦潭等三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力争鄱阳湖水利枢纽取得国度审批破项;抓好重点堤防应急防渗处置;新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三是以“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为载体,打好“绿色生态长久战”。持续加快造林绿化步调,增强森林资源维护管理,重点加强林区乡镇半专业步队建设。四是以加快城乡兼顾为核心,打好“新农村建设总体战”。明年继承抓好试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五是以加强农村发展后劲为能源,打好“农村改造攻坚战”。重点抓好群体林权轨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基层农业技巧推广系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体系等五项制度的改革。
  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实现农业现代化胜利转型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徐明华围绕“鱼米之乡”实现农业现代化成功转型这一主题翻开了话闸子。他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资源节俭型、环境友爱型社会,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立足本省实际提出的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步伐的重大战略。而农业现代化既是关键与基础,也是重点与难点。”
  徐明华以为,目前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湖南省超过3000美元,已经进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黄金阶段,而目前农业现代化绝对滞后,如果不尽快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程度,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只能滞留在农村和农业,岂但制约农业农村发展,而且势必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整个现代化发展的后腿,影响富民强省战略的实施。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门路。那么,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是什么呢?如何抓住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徐明华说,要重点从“四个着力”高低功夫。一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三是着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是要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
  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作的开展,湖南省有不做一些制度部署和组织设计?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将如何实施?谈到这个问题,徐明华强调,湖南省政府设立农业现代化建设专项领导资金,高出发点、高标准、高水平川抓好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县(市、区)和创建县(市、区)建设,此外制订实施全省“三农”工作绩效考评措施,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绩作为考察市县党政引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吕运涛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打造千百亿元优势特色产业
“一根蔗、一条虫、一片薯、一棵树……”谈起广西的农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用简约而直观的语言介绍着,广西特色农业异常明显,糖料蔗产量占全国60%以上,木薯占全国70%以上,都居第一位。桑蚕业,速丰林也是全国第一位。还有水果、蔬菜等在全国也是金榜题名,广西每年北运秋冬菜780多万吨,是“南菜北运”重要基地。
  “八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片海”是广西的地势,也是广西农业发展的优势。陈章良告知记者,在狠抓粮食生产基础上,广西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履行“政府定产业、部门调布局、市县建基地”,精心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广西大力发展一批千百亿元农业产业,筹划到2015年,打造蔗糖、畜禽、速丰林等3个千亿元产业,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等3个500亿元产业,培育蚕茧、草食动物、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奶水牛、优势水产品、油茶、花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等9个百亿元产业,努力使千百亿元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广西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带动力气。
  谈到2010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陈章良说出了一组无比骄傲的数字:预计2010年广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590亿元,比2005年增加677.5亿元,按可比价盘算年均增长5.4%,保持了“十五”时期较快发展势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预计达4380元。预计2010年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将达387万吨和275万吨,甘蔗、蚕茧、柿子、松脂、八角、油桐籽产量及速生丰收林面积仍居全国第1位;龙眼、荔枝、香蕉、对虾产量居全国第2位;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8位。(李丽芳)
  海南省副省长陈成——兴热带高效农业建冬季大“菜篮子”
海南副省长陈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虽是一个区划小省,却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农业GDP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农业经济发展对大多数农民增收至关重要,所以海南省委省政府分外看重对“三农”政策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强农政策,促使海南省农村经济连续保持了疾速增长。
  陈成表示,海南省委请求把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作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任务,国际旅游岛与“三农”工作相辅相成。发达的热带高效农业是国际旅游岛的基础。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抓好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启动100万亩高标准瓜菜农田提升建设,规划新建100万亩高标准瓜菜农田提升建设,做好再建100万亩高标准瓜菜。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农产品德量监管、提高农业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温家宝总理十分重视海南国家冬季大“菜篮子”基地,罗保铭省长要求我们科学指点,铁腕治理,确珍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产生成为省政府的重要战略。五是大力推进科技提高,强化现代化大农业的科技支撑。六是加快发展农村低碳经济,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改善农村民生,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八是深化农村改革力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总结海南省农信社改革的成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九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足发挥农民成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率领农民闯市场,重点加强对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管,重点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传染、移民安顿等凸起问题。(操戈)
  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农夫增收这个中心不能减弱
“解决‘三农’问题的要害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这个‘三农’工作的核心不能削弱。今年我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可逾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的目标。”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禄智明说,2011年,贵州省“三农”工作主要猜测性目标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以上,力争达到60万人。
  谈到下一步贵州省的“三农”工作,禄智明说将围绕以下重点工作展开:大力推进以实施“三位一体(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规划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重点抓好“三位一体”规划、“十二五”水利规划的订正完善和报批工作,积极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全力推进农村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地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灌溉面积和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推进以产业化扶贫和连片开发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整村推进的核心内容,做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构建“大扶贫”格式。
  大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的构造调剂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坚固油菜、烤烟等传统优势经济作物,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生果、中药材和特色渔业等特色上风产业,推进范围化、尺度化、粗放化发展,尽快构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以推广利用和健全部系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工作。继续加强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选育推广,加快新种类更新换代和新技术新资料的运用步伐。(赵洁)
  陕西省副省长姚引良——夯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自然灾害之多、之重多年少有,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果很好,令人满足。”面对即将过去的2010年,陕西省副省长姚引良对今年陕西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了这样的概括和评价。
  姚引良说,2010年陕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亮点和成绩主要体当初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增收获效显著。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的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创业工程和县域工业化工程等“七大工程”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二是水利建设掀起了新热潮。预计全年完成水利总投资115亿元,实现了投资总量年度翻番,水利建设规模前所未有。三是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目前林地勘界、确权、发证工作已基本完成。
  姚引良说,2010年陕西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水利建设年”为契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小流域治理和耕地综合整治,通过工程措施大力推动治沟造地,结合强固退耕还林结果,加大高标准基本口粮田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全省再增加500万亩高标准旱涝保收粮田。二是加快建设全省“5+50”现代农业基地。即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靠,在西安、榆林、渭南和健康四市再建四个集中连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再抉择50个县建设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三是瞄准重点地区,推进扶贫开发。启动实施陕南地区和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工程,结合五大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把山区农民变成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四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完成杨凌示范区城乡统筹试点任务,促进延安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市。支持有条件的处所探索树立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称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常永平)
  甘肃省委副书记鹿心社——多措并举加快农业乡村发展
甘肃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总体上天然条件残酷,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制约因素较多,但光热资源充分,生物品种丰盛,也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很多比较优势。
甘肃省委副书记鹿心社表示,“十一五”以来,甘肃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粮食总产先后跨上900万吨、950万吨两个台阶,今年有望达到960万吨,连续7年获得丰收,初步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区粮食稳定增产的新路子。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等5个产业位居全国第一,瓜菜花卉制种、啤酒花、食用百合、肉用羔羊、酿酒葡萄等10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前五位,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建成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村基础条件和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开工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农村道路和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有序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鹿心社说,“十二五”时期,甘肃将围绕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目标,把“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轮回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切实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要着力稳定粮食生产;二要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三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四要更加重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五要不断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和农村的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刚强有力保证。(叶晓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于革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
“十一五”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实施“分区发展”战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设施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日前,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于革胜,他介绍,2010年,宁夏粮食总产达到356.5万吨,连续七年丰收,人均粮食占领量560公斤,居全国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500元以上,增长10%以上,连续六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加快“三大示范区”建设,是宁夏农业的新亮点。于革胜认为,在北部引黄灌区,成功实施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为突破口,以节水、节肥、节地、节种、节药、节能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设施农业、枸杞、奶牛、清真牛羊肉、淡水鱼、苹果、酿酒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于革胜介绍,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产业大县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看法》和《十三个特色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特色优势产业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
  于革胜表示,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三大示范区”建设,在十三个特色优势产业带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优质粮食、特色果品、清真牛羊肉等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代畜牧水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努力走出一条存在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其中引黄灌区突破1万元,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张国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钱智——六大特色产业建设显成效
2010年,新疆预计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0亿元,同比增长4.4%;农业增加值885亿元,较上年增长4%以上;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600元,增加700元以上。
  新疆自治区副主席钱智说,回想2010年,新疆积极调整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六大特色产业建设效果明显。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粮食总产量预计1200万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购量超过380万吨,总产量和收购量均创历史新高。二是进一步施展棉花生产优势,预计棉花产量250万吨。三是林果业效益和品质继续提高。全区林果面积突破1700万亩,预计林果总产量超过650万吨,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四是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现代畜牧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五是现代设施农业稳步发展。以反节令瓜果、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规模突破100万亩。六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对周边国家农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有力地带动了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全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97个、绿色食品75个、有机食品16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0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620万亩。
  就如何做好“十二五”开局年新疆农业农村工作,钱智指出,以改变农业发展方法为主线,着力抓好单薄环节能力建设,力争在加强以节水浇灌为重点的农业基本设施建设上获得明显进展;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制、推进农业转型进级上取得明显功效;在开拓农民增收新范畴和增添农民工资性收入上取得显著冲破,在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促进农村民生改良上取得明显变更,和谐推进农村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农村更好更快发展,增进社会协调稳固。(冯建伟)
  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推动古代农业工业基地建设晋升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议安排。新时期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有什么理念举动?下一步目标是什么?12月21日,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附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赫然的主导产业集中发展区,把四川省建设玉成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要像抓‘工业建园区’那样抓‘农业建基地’,使产业基地建设的进程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过程。”
  “从近些年的实践来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供给、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的重要抓手。”钟勉指出,当前,四川省产业基地发展正出于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效益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着力方向,以更大力度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发展。一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在提高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上下功夫。二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在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三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作为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在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上下功夫。四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在创新完善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机制上下功夫。
  具体做法方面,将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品种品质、创新模式机制、发展循环农业、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基地的设施化、品牌化、组织化、集约化、社会化服务和科技化“六个水平”。“十二五”期间,着力实施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新增林业产值千亿示范工程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为建设而建设,要落脚步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上。”钟勉对记者强调说,环绕培养优势主导产业和建设产业基地,整合土地整治、小农水、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配套改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使基础设施名目建设与产业发展同一计划、同步实施,形成综合效益。“通过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发展,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
n/tuijian.png"
onClick="window.open('http://b.bst.126.net/style/common/tuijian.png')"
/img/blog/p1.gif'"
onload="addjustimg(this)" TYPE="audio/mpeg"&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