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写关于三十岁泰国旅游注意事项的书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6891人关注)
&(22014人关注)
&(4252人关注)
&(614人关注)
&(334人关注)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平装]
&来源:读书人网&
编辑推荐《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编辑推荐:这是一次史无前例,艰辛浪漫的旅程。88个陌生司机,100天的未
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平装]
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平装]
《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编辑推荐:这是一次史无前例,艰辛浪漫的旅程。88个陌生司机,100天的未知旅行,16000公里的搭车路途,从北京到柏林;豆瓣有史以来评分最高的中国公路纪录片,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创下最高收视率的纪录片;让千万&搭车&粉丝翘首以待,让无数背包客热血沸腾的行走;搭车主角之一刘畅,倾情讲述这一百天的奇迹旅程,刺激冒险,跌宕起伏,回味无穷,叹为观止;放弃世俗束缚,体验&在路上&的自由精神。一个良性健康的社会应该是多种价值观并存才有趣,恰恰相反的是,现在的都市人正集体被物质化的生活绑架,把一套房、一辆好车作为奋斗理想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为此,他们必须打卡上班,忍受老板的刁难和不喜欢的重复劳动,继而成为各种&奴&并认为理所应当,无论赚多少钱都缺乏安全感,眼看将为之碌碌终生以换取所谓的正常生活。《搭车去柏林》之所以打动那么多70后、80后的心,是因为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决定权都在你自己。如何克服人际交流障碍,如何向着梦想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如何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如何在路上完成三十岁的成人礼,精彩文字加高清图片,还原100天的真实历程,让我们一起随着这本书,踏上这激动人心的16000公里的柏林搭车之旅。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去做了。 ――《搭车去柏林》 日,一个美籍中国小伙谷岳,一个纪录片导演刘畅,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用招手打车的方式,从北京出发到德国柏林,共搭车88次(包括维族大爷的三轮车1次,伊拉克老农的拖拉机1次,吉普赛人的马车1次),途经13个亚洲与欧洲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耗时3个半月,行进1万6000多公里,最终抵达了德国柏林,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艰辛又浪漫的旅程。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就是谷岳的女友伊卡。 片子选择在2010年情人节之后登陆旅游卫视,着实是件太过浪漫的事。作为中国首部真人版公路纪录片,它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对自己心爱的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它还是很多怀揣着流浪情节但却无法实现的很多人的缩影与寄托。 而我,就是这很多人其中的一个。如果真的要较真地以“我的梦想”为开头造个句子的话,那么,我的梦想就是背起背包全世界流浪。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起初吸引我的并不是这部纪录片的内容,而是它的海报。湛蓝而干净的天空下,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通向远方。两个晒得黝黑的人坐在马路旁路牌下自己的背包上。白色的“搭车去柏林”及灰色的“To Berlin by Thumb"在蓝色的背景下显得那么的和谐。于是,便下定决心要看个究竟。 二十集的纪录片在中国历史上应该不算罕见,一集二十分钟左右,但是看过十几集的我看过每一集都会大呼过瘾。而心里同时也会有些失落。因为,实现梦想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不知道你提起类似梦想的事情会不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那种感受是一种蠢蠢欲动,是一种热血翻涌,是一种无所畏惧,更是一种一往无前。我想,它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在路上”的精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而能不能实现它或者怎样实现它,就有很少人真的付诸行动了。说到底,梦想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一种渴望,但是它也是一种妄想和空想,有时等同理想有时区别于理想。它的实现与否不仅被现实深深浅浅地影响着,也和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息息相关。 有的时候,梦想就想一座大山。你偶尔抬起头,在惊叹于它的巍峨之后,可能又踏上了继续前进的道路,也有可能转身向山下走去,从此只愿在山下欣赏。有的时候,梦想就像一个不真实的幻境,你偶尔闯入,在讶异于它的美好之后,可能继续向着更深更美的地方走去,也有可能失去方向,大喊一声“我不干了”然后从幻境中惊醒,从此怀念着它的美景。这一切,都在于自己的选择不是吗?这一切,就如《搭车去柏林》中开始的那一行字――“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这句话这部片子就像一个小鼓槌,时不时地敲击着像你一样怀揣着梦想的人们的心。看着它,你就会觉得自己充满力量。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你也许会失落,也许会想到放弃,也许也会被其他的什么风景所吸引从而背离了原来的方向。但是,请你记住。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豆瓣网友,未晚不知你的人生是怎样,是否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地而坚定地买票上车,即使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也不会亲易跳下来。而我不同,我是一个旅人,常常贪恋美景而耽搁了行程。这样忍不住下车来的后果,就是车子呼啸而去,不再等我。虽然后来我又搭过一辆又一辆的车,但这些车已不是原来那辆,而且说不定再也到达不了原来的目的地…… 在路上,你也许有过放弃,也许像我一样为了其他的美景而背离了原来的方向。但是,不要懊丧:“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 《搭车去柏林》开始有一行字――“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于是他们上路了,在路上,就是梦想实现的开始。 看这片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漾着缕缕微波,想来嘴角还是微笑着上翘的。 如果你最近正在为一些要做出决择的事苦恼,不妨看看这部纪录片,也许那些纠结就会云淡风清,像这路一样自然延展开去。 在你踏上这条旅途之前,谁也不知你会遇到什么,谁也不敢打包票说你一定可以到达终点。可是所有的梦想都是从迈开第一步起的,知道了方向,知道了目的地,心就有了归宿。 如果可以,为什么不去做呢?走错了路,绕回来就是。搭错了车,跳下来就是。迟了一点到达目的地,终也是到了,还能看到更深刻的风景,为什么不呢? 关键的是,站在这条路的起点,你是否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在这一路上,你是否珍视过程多过在乎结果;每一次的起起伏伏,你是否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每一个岔路口,你是否有选择决断的勇气,并且选定后不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每一个成功到达梦想之地的人,都有一个关于坚持的。――豆瓣网友,赫拉“我多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我觉得许巍的这首歌确切的表达了我渴望流浪的焦灼热情。他把这感情凝结在了一个“想”字上面。这完全契合了我的执行力----我把我所有火急火燎的激情冰封在了一个“想”上面。 我小时候喜欢徐霞客,三毛,喜欢那种孤独的英雄主义情怀。甚至喜欢一切拥有这种情怀的人或事(当然,有时候这也是种too silly,too naive的事情)。我一直以各种借口在安慰自己,还有很多很重要很现实的事情等待我去解决,先把那个不安分的想法忍一忍吧~ 当然这种想法被压制太久难免有爆发的时候,我会时常问别人做过疯狂的事情,这时,我炫耀给别人,我曾经“离家出走”,因为,这是在我想来最具孤独英雄主义情怀的事情。少女时代,我期望有人能带我“私奔”,哈哈,那样这英雄主义情怀又加了一份浪漫。岂不是锦上添花。 旅游卫视的纪录片“搭车去柏林”。谷岳和刘畅,一个是环球旅行家,一个是纪录片导演,从北京到柏林,一路上靠陌生人的帮助,完成1万6000多公里的路程。前方是未知的道路,前方有浪漫的守候。去完成这样一个常人想来疯狂的举动,是需要怎样的一种勇气和毅力?!他们做到了。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这辈子都不会去做了”--可能我并不缺少那样的情怀,但是就是少了那么一点点的勇气,多了那么一点点的顾虑,被现实牵绊了双腿。当我把这个想法跟monochrome分享的时候,得到是如此规劝:借用Alain de botton的话: “有时候,想象能使我们平凡的现实生活变的远比其本身丰富多彩。在任何地方,实际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的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或许最好的旅行莫过于待在家里,一边悠闲的翻着航空公司印刷的世界航班时刻表,一边在想象的国度里飞翔 。” 哈哈好吧,确实,只是盲目羡煞别人环球旅行的时候,没有想清楚除了勇气和毅力,能够真正支撑别人走下来的是独立的能力。 我决定,继续关注别人的冒险旅程,想象着那个可能无法实现或许很快实现的"gap year project"~~~――豆瓣网友 赵犀利
刘畅,独立纪录片制片人,导演。标准70后,不标准北京人。曾有过三年留美生活,后义无反顾回到热爱的祖国接收生活的再教育。磨尽棱角、历经苦难,在夹缝中挣扎舞蹈,为电影,为在母体的文化中做一些说得过去的事。 早年学画,后转入摄影,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与discovery探索频道合作后转职为导演。十余年出品过小剧场话剧、策划举办过艺术展、追踪拍摄过纪录片长片及电影短片。热爱旅行,将其作为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足迹遍布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源、乔戈里以及搭车去柏林,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边走边拍坚持将自己的旅行制作成真实的纪录片。
前言第一章 因为孤独,所以旅行清晨五点半的地铁五号线谷岳的三分钟第二章 只要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6月8日,从后海出发大雨中的搭车搭车4小时搭车10小时搭车16小时搭车20小时搭车24小时行驶在公路上的水手坐卡车一路向西穿越茫茫戈壁中途返京新疆重逢,再次出发涉险过关第三章 MY WAY心中的马国住在集装箱房子里的人赤身跳湖可爱的吉尔吉斯斯坦胖大妈简单而幸福的牧马人24小时夜奔有艳没有遇世界尽头俄罗斯独臂水手幽灵夜车消失了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飞车惊魂忐忑土耳其英俊善良的富二代又一次小别第四章 青年的世界从雪山穿越到罗马尼亚在孤儿院做义工五星级的搭车客三十岁以后才感觉年轻和吉普赛女郎共舞遇上了搭车的竞争对手无法融入的布达佩斯布拉格,傻子才悲伤第五章 三十岁的成人礼写在后面:2010年,一路向南
题记我们离年轻这一词汇越来越远 去搭车旅行 去在路上更象一场迟来的成人礼完全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生命 除了不可避免地趋向衰老外还将有何遭遇――刘畅如果你在百度上搜;搭车去柏林你可能会得到几十万条咨讯:2009年 两个北京小伙谷岳、刘畅用一个夏天以举手搭便车的方式途径十几个国家,16000公里的旅程到达德国柏林看望女友。当然,这个幸福的女孩叫伊卡,是谷岳相恋三年的女友,这种极富浪漫色彩的苦行见证了普通人爱情里的闪光点。那么,两个旅行者中的另一个人,刘畅,总是会遇到朋友们各种各样的疑问,你,又是为什么而去的呢?我想,写这本书也许可以表达出我含混不清的旅行目的,以及为了逃离我们庸庸碌碌的人生而所作的一切努力。开始,我认为一切都跟一本书有关。那就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书中两个年轻人不断疯狂地穿行美洲:搭车、自驾、不能抑制地无目的地旅行。“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尽管几乎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却具有相当的迷人之处。”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路上》出版后,《纽约时报》刊登的书评这样写道:“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在路上》让无数的年轻人拿起简单的行囊上路,开始了一代又一代人没有目的地的旅途。他们害怕镜子中的自我,最终丢失在物质洪流里,或仅仅是表演着为寻找自我所作的逃离。去哪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作出反抗现实的姿态来,这些年轻人表演、鞠躬,之后就往后一跃,跳进舞台的侧幕里,五十多年来重复上演着这样一幕幕闹剧。这一文化轰轰烈烈繁衍至今天,从、从音乐、从电影,成为主流消费文化之外的另一体系。说到这里,我们为什么选择搭车旅行已经表示得很清楚:我和谷岳很快就会离年轻这一词汇越来越远,我们长年如同蚂蚁一般的努力与奋斗在时代洪流面前也渐渐微不足道,物质的家园早已退色,精神的家园形单影只,搭车旅行,在路上,更像一场迟来的成人礼。作为一名微不足道的导演,在搭车旅行之前,我曾设想过拍一部公路电影,一男一女,两段截然不同的旅程,目的地相同却永远没有相遇。男主角路过生命的孤独与割舍,女主角路过生命的迷惘与欢愉。写作剧本是漫长艰辛的过程,我发现,公路片只能在公路上完成。在漫长的煎熬和等待中,好友谷岳的邀请是仿佛从天而降的礼物。三个多月的旅程,我们接触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在他们的车里、家里,遭遇不同人的人生:在新疆广袤的沙漠,慷慨地搭每一位路人同行的石油卡车司机;在吉尔吉斯坦酒后遭遇牧民热腾腾的马油大餐;乌兹别克斯坦沙漠船只墓地的守墓老人;里海边独臂豪饮的俄罗斯水手;土耳其豪放热诚的富二代;伊斯坦布尔雄浑壮观的欧亚两岸;罗马尼亚坚强的孤儿院志愿者;匈牙利布达佩斯青年旅馆的韩国老板;布拉格的CROSS重金属俱乐部;东柏林的艺术家贫民窟……亲自体验并拍摄一部公路纪录片,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梦想。我相信公路电影的制作者们都经历着这样在路上的日子。思想的巡游也必然伴随着身体的游历。《在路上》这本书从2000年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四次阅读都没有翻到最终章,命中注定它要留给这次旅程。在搭车旅途的某辆大货车上,我在颠簸的驾驶室的卧铺上读完了最后一页。车窗外是何时何地的风景,都已不再重要。 本书的结尾这样写道: 我知道在爱荷华州,在人们允许孩子们哭泣的地方,孩子们在大声地哭泣着。今夜,星星就要出来,你可知道那大熊就是上帝?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临之前,把它熠熠的光辉洒落在草原上,藏起河流,裹住山峰,隐没掉最后一片海滩,然而完全没有人知道,自己除了可悲地趋向衰老外,还将有何遭遇。这本小书是我个人的小小旅行随想,有些旅程段落详细,有些只是一笔带过。这趟旅程我和谷岳约定好一人一本书,同样的旅行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生命体验与收获。我偏执于一个普通北京人的视角,偶然的机缘巧合,展开搭车去10余个国家的梦想之旅,我没有超于常人的意志品质,也没有职业旅行家的丰富经验,更没有超凡脱俗的个人魅力。我只是因为想要追求一些自己以为需要的东西而与朋友踏上旅途。旅途终结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都因为这段路而得到了某种圆满。于是那个原来执著的目标也许就不再重要。
写在后面2010年,我们俩又如愿以偿地,开始从阿拉斯基搭车到阿根廷。虽然时间不够,只走到一半,但今年我们会继续走。这次也没有哥们儿的女朋友在等我们了,没有了所谓伟大的吸引人的一种名目。我特别喜欢看其他地方,同样收入同样文化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回来以后很多人给我们留言,也接受过采访,很多人羡慕我们,崇拜我们,很感谢大家,但是我不是为了这个去走,我只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在路上走,能够亲自发现别的国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们的价值观太单一了,老觉得没有力量,总觉得别人欠我们的,富人们把我们的钱全赚走了,同学同事把我们的机会抢走了。实际上这些看法太狭隘了,抱着这些问题上路,一直行走,一路在看,收获的东西就更多了,心态也会完全不同了。搭车去柏林的时候,只是渐渐地积累一些思想,有些灵感一闪而过,如路边风景一样。而这次一路向南 专门就是奔这个目的去的,我们特意接触了很多当地的人,还有代表性的职业,跟他们接触很长时间,他们不一定有什么丰功伟绩,或者过得多么艰苦多么与世隔绝,他们都是普通人,但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听上去是那么的精彩和丰富。旅程就是发现别人怎么生活,你会感觉到他们的努力,体会到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中国是人口大国,但是环境相对闭塞,文化体系也更单一一点,不知不觉地变成一个,看富人,羡慕富人,想认识富人,变成富人,全体都是与财富相关。而财富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的,它是个最复杂的东西,我们自己要把位置摆正,而不是发一些没必要的感叹。到国外以后看看另外一些人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看他们怎么去排除生活中的压力,追寻生活中的美好,你发现得越多,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开朗。旅行和行走是特别鼓舞人的,而且非常简单,只要你肯去做就行了。回来后,我们发现有很多人效仿我们,受了纪录片受影响,也四处去搭车,我们感觉很欢喜。你所认知的价值,别人也认识到了,他们也认为是宝贵的,一下子觉得身边多了很多志同道合者,他们在旅途中一定也有很多精彩的事情。我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年轻人整天为金钱为物质奔波,去消耗自己的青春,损毁自己的梦想,这太可惜了。中国人总觉得在外面不安全,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外面会受有生命危险,会被人骗,可我这次搭车旅行中,碰到那么多在路上走的年轻人,他们也是孩子,他们并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日本人英语也不怎么样,韩国人说的英语也是基本听不懂,都没有任何问题,既然别的国家的年轻人能做,我们也行。说来说去我是一个拍纪录片的,对我来说生命中第一位的,还是在记录片和电影这个领域内去做探索,因为经过这两次旅行,我发现很多人愿意看这类题材,这让我特别欣喜。因为之前做过十年的导演工作,包括电视栏目、专题片、纪录片、MV 全都做过,但没有自己满意的,所有好和坏的标准,全是客户,电视台,甲方来评定,但是这次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支持,而且是直来直去的,直接从微博上,QQ上,论坛里能看到,这给了我鼓励和信心,最后还能催生出来搭车去柏林的电影改编计划,而且这个计划现在也在创作状态,很快就能成形。我将旅途与人生结合在一起,谁说公路片不能由城市里的故事里组成?其实在城市里也能旅行,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看这本书的人,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话,不妨拿出自己很短暂的时间去实现人生中的一个目标,你会发现它能带给你巨大的收获。我们没有必要变成一个领头者,去破别人记录,那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真正的旅行真正的精彩都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一定要找出这样的机会留给自己,去完成一次旅行,别管远和近,自己理想的就可以。你会发觉自己的生活可以是另外一种面貌,你并不需要失去所有,你只要有追求原来自我的勇气就够了,这种转变现在不做的话,以后就会慢慢地消逝掉,泯灭了自我,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循环在纸环上的蚂蚁。与其成天感慨不公,还不如现在去做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
飞车惊魂我印象最成功的搭车,就是在格鲁吉亚,从格瑞出发的路上,我到路边上举手招车,大概举了也就是十多分钟,过了十来辆车,其中一辆车的司机是个老头,后座是空的,我们俩可以坐进去。他停了车,我就跑过去,跟他说我要去哪儿,老头还没听我说完,就说没问题、没问题,我俩特别高兴。我们把东西装上,车开动以后,发现方向反了,于是开始掉头,掉头以后发现更不对了,老头油门一直没松过,那是山路,双向两车道,中间什么障碍也没有,山路曲曲弯弯,没有《头文字D》里那么悬乎,但是也差不多了,还有很多近似于发卡弯那样的弯路。这个老头开起车来就已经疯了,后来我们怀疑他肯定是喝多了,但是当时我没有闻到太多酒精的味道,到现在我都没明白那老头要干什么。因为他调过头来之后就开始疯狂加速,山路稍微有点起伏,他的车就像在路上飞,不时听到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超车时,他直接奔着前面的车就开过去了。每次都是马上要撞到前车,他才把方向盘打过去。很多次我们都觉得命就快没了,可能今天就要交待到这儿了。他开始加速时,我们就喊:慢下来!慢下来!但他毫不理会,我们就怀疑他喝多了,于是就喊停车!停车!我们到地方了,您停车吧!足足喊了二十多分钟,他还是不理我们。我当时觉得这简直是坐上了疯子的车,他明显想跟我们同归于尽。我已经紧张得面无表情,谷岳却很兴奋,拿摄像机一直拍我。我死盯着这个老头的车,速度表是零,表全都是坏的。我觉得车的时速起码到了90至100,而且有七八次眼看着要跟对面的车撞上了,他超车的时候根本不管对面有没有车,直接就冲过去了。我们用各种语言喊停车,中文的、英文的,还有一切我们想得到的语言,外加各种手势,都没有效果。终于,老头可能酒疯撒够了,停下车来。我们俩赶紧下了车跑到路边上,这老头回头还问我们,那个地方在前面,还没到呢。我们说不坐了,真不坐了,不搭你的车了。我们在路边歇着喘气,仍然心惊肉跳。我心里想,从来没有想过搭车还有这么刺激的。我自己有十几年的驾龄,在那样的山路上,我想开那么快都开不到。 在那车上,每一分钟都很漫长,因为那个老头已经完全失控,太吓人了。我在那儿坐着,惊魂未定,心想谷岳还是你招车吧,我一出手怎么净这事,实在太背了。此地离那个城市只有大概十多分钟的路了,幸好又来了一辆车,车里面的人非常友好,我们顺利到达布哲尼。整个旅途中,我们总共搭了88次车,不愉快的也就这一次,大部分的时间里,不管对方说什么语言,是什么身份,开的什么车,都是愉快的旅程。我们坐过的最好的车是奔驰,还有超豪华大众,司机中最富有的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最穷的当然是牧民、当地的村民。每次都能很愉快地跟他们交流,大家都像好朋友一样,我们每一次下车的时候都会与司机合影,互留电邮、电话,每个人都真心希望跟对方保持联系,唯一没有留电话、没有合影的就是这个疯狂的老头。
喜欢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不提供下载服务
(作者:刘畅 编辑:kind887)
本文网址:
关于的文章求一本电子书,名字叫《三十岁前的每一天》,要全本。_百度知道
求一本电子书,名字叫《三十岁前的每一天》,要全本。
提问者采纳
对人生和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实践性的作品<file fsid="" link="/share/link。全书从改变人们的心智模式出发,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本书是一本社科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呈现出的是一本极具激励性和指导性。并通过一生的知识学习,实现自己的价值。主要探讨如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观察和思考,写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真正达到时间自由。聚集正能量,来满足自己的不断成长,激励人们打败挡在梦想道路上的困难和阻碍、财务自由和精神的自由?shareid=&uk=" name="30岁前的每一天 最现实的梦想管理指南_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三十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国旅游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