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有哪些拍电影的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找临时演员

  印度电影VS中国电影,谁更有前途?这里谈谈两国的电影和电视剧,不是  比谁的大片多,投资多,质量高,而是两国的国情,制度,谁的产量高,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外汇多,以及电影从业者收入高低,和创造的就业岗位的数量多少。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市场大家也清楚,下面就来看看印度的电影和电视剧市场,可以分析讨论,禁止带感情色彩的嘲笑和谩骂。          印度电影业再创新纪录 2006年电影产量达1091部       
中国新闻网
印度电影业再次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世界纪录。据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印度各电影院2006年上映的新摄标准长度电影数量达到了1091部,再创历史新高。     
印度电影协会秘书介绍说:“电影拍摄数量已保持了四年的稳定增长态势。2003年共生产了842部电影,2004年刚超过900部,而2005年则达到了1042部。”     
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其依靠电影出租所获的年受益不久前刚突破了200亿美元。     
据悉,印度电影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南部方言区省份的电影产量增幅较大。统计显示,以地方语言拍摄的电影数量已超过了印地语电影:2006年,以泰卢固语拍摄的影片数量为245部,而以印地语拍摄的只有223部。位居第三位的是以泰米尔语拍摄的影片,共有162部。     
与此同时,孟买依然稳固地占据着印度电影生产的头把交椅——宝莱坞生产的电影数量高达403部。居第二位的是海得拉巴(位于安得拉邦)——220部,第三位的是金奈(位于泰米尔纳德邦)——205部。    选编:黄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这里指的中国电影是大陆电影,不包括所有华语电影,不包括香港和大陆的合拍片
      电影“加油!印度”引发印度曲棍球经济      
        暑假期间,一部名为加油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在印度上映,这部体育影片的推出,不仅创下了空前的票房纪录,而且也带动了印度曲棍球经济的蓬勃发展。       这部影片取材于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曲棍球队和她们的教练之间的真实故事,拍摄于澳大利亚国家体育场,并请来了澳大利亚和印度曲棍球界的专业人士参与指导。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激励了现代年轻人,而且它使印度人开始重新审视这项运动。曲棍球在印度被誉为国球。这部电影的推出,使更多的人纷纷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特别是有很多孩子开始对曲棍球产生浓厚兴趣。在这种热潮的带动下,印度95%的地区,对曲棍球棍,护具,头盔的需求提高了10%到15%.而且在北部小镇贾郎达尔,曲棍球器具的销售额更是提高了15%以上。     责编:程振宏  
      好莱坞感染印度狂热 巨头纷纷牵手宝莱坞        
当索尼影业公司的影片《爱人》(Saawariya)11月9日在孟买首映时,好莱坞和宝莱坞千里之外的牵手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因为印度歌舞大片《爱人》视觉震撼,对白全部采用北印度语.是第一部由美国电影制片厂作为全额投资方和印度当地的电影公司联手打造的印度影片。            美国影业巨头纷纷投资印度           在过去的18个月中,随着美国在很多国家娱乐业投资的下降,好莱坞大部分制片厂在印度电影市场的投资额度也大幅下挫,并一度降到很多年来的最低点,这使得包括迪士尼公司执行主席迪克·库克(Dick Clook)和索尼娱乐集团主席迈克尔·林顿(Michael Lynton)在内的好莱坞制片厂高层,都已经对孟买电影市场的长期低迷倍感郁闷,他们千方百计地想尽各种办法去和这个美国第二大海外电影市场签单。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谈判,努力终于奏效:一些合约已经顺利签下,比如《爱人》就是好莱坞制片厂全资投资的影片;大多数的项目中,他们都参与了投资,很多制片厂常常在很多印度影片中注资50%。    今年夏天,华纳兄弟和印度资深制片人勒米殊·薜比达成了合作三部电影的拍摄计划,第一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预计在明年1月正式开机。为保证合作顺利进行,华纳兄弟还在其孟买办事处专门雇用了三个新的执行制片人,专项负责这三部影片在当地的制作事宜。       也是在今年,迪士尼和印度宝莱坞一家著名的电影公司“亚什·拉吉”公司(Yash Raj Films)合作拍摄了一系列原创动画片,第一部《路边的罗密欧》(Roadside Romeo)将子明年上映,迪士尼虽然还没有确定此次合作最终会拍摄多少部动画片,但迪士尼动画集团主席马克·卓拉迪(Mark Zoradi)透露说此次合作计划是长期的,而且除了和拉什公司合作外,未来不排除和其他公司的可行性项目进行合作,包括广告业务。迪士尼目前已经购买了孟买一家名为UTV的影视制作公司的部分股权。       派拉蒙影业的母公司维亚康姆和印度本土电视台TVl8合资组建的公司Viacom-18已初具规模,该合资公司在印度电影公司(Indian Film Co.)的辅助下正逐渐开拓一些影片放映业务。       索尼公司也和印度一家知名的制作公司Eros国际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在明年的合作计划中索尼准备投资500-1000万美元参拍6部影片。       “印度是一个拥有广博地域和广大电影观众的国家,即便你忘记了一些小片.它每年仍然有400部影片上映。”索尼哥伦比亚区niStar分部的代主席加雷斯·韦根(Gareth Wigan)说,他目前在孟买负责影片《爱人》的首映事宜。       但是直到近来,这些影片中没有一部是有美国大资金参与投资的。为什么现在会有了改变呢?       答案和世界电影产业正经受着巨大的变革有关,因为随着世界各国本土电影的迅速崛起,本土电影产业日渐繁荣,美国各大电影出品公司看到他们分享海外票房的大蛋糕正逐渐缩小。由于担心外国观众越来越多地被本土电影吸引过去.美国各大电影公司加大了合拍步伐。“我致力于合拍工作已经10多年了,我们一开始是和中国、德国合拍影片,后来合拍版图不断扩大,目前我们已经和12个国家建立了影片合拍关系。”韦根说。            索尼不是唯一的一家            华纳公司国际部主管理查德·福克斯说,华纳已经把纯粹为各国本土市场生产影片做到了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更广泛的国家。仅在印度,华纳的目标就是每年生产3-7部影片。“在印度,如果你在从事方言影片的制作,那么你就不能拒绝北印度语影片的生产,因为印度很多顶级影片都有包括北印度语在内的2到3种方言。”       随着印度经济的崛起,电影产业得以比以前更加繁荣。在过去,宝莱坞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关门主义政策,但现在宝莱坞变得越来越开放,一扫过去任人唯亲、只生产印度风格影片等狭隘的做法,使得印度电影观众迅速成长起来,印度电影交易也迅速火爆,许多国家电影都想挤进这里分一杯羹。但到目前为止,连好莱坞都尚未成功打进。       福克斯介绍说,很多中等投资或者低成本美国影片为赢得印度观众青睐正费尽心机。即便有索尼出品的动作大片《007之皇家赌场》或者迪士尼大片《加勒比海盗》,美国影片在印度也没能有好收成,去年只分享到了印度全年票房的6%-8%.这和这些大片在世界其他国家所向披靡的表现相比,太微不足道了。       去年,好莱坞影片在印度总收入仅为6000万美元。和以往相比这还是个丰收年。但是印度2006年全年票房据官方统计却高达15.8亿美元,这才是引起恐慌的原因所在。而且还有充分的理由坚信印度票房还有急剧攀升的巨大潜力,“这是一个拥有无比潜力的电影大市场。”卓拉迪说。    《爱人》是索尼影业和印度本土电影公司联手打造的印度影片
      不要比较谁的电影好看,应该比较谁创造的经济效益高,和就业岗位收入多
      印度宝莱坞对撼美国好莱坞         
1977年,在孟买西郊一个依山傍水、占地200多公顷的山谷中,印度组建了本国最大电影城。后来印度人“独具匠心”地将孟买电影城叫做“宝莱坞”,这个名字与美国“好莱坞”仅一个字之差。不过“宝莱坞”真没有辜负这个“牵强附会”的名字。  
    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印度年产影片1200部,早已超过了美国好莱坞,而其歌舞影片,甚至成了美国好莱坞学习并模仿的重要内容。       目前,印度电影正在超越“136”的传统模式。在政府、国内电影人和国际电影巨头的共同打造下,印度以宝莱坞为中心的电影业逐渐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电影界新“银幕帝国”。      利润惊人的印度电影面临着被印度社会上的黑势力沾染,以及色情电影的侵蚀。这给南亚的“梦工厂”蒙上了令人羞耻的污垢,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如何发展的时代困局。(本报综合报道)      本报综合报道 有人说早在1896年,电影就已在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出现,可那只能算是拥有特权的英国摄影师的个人爱好,还远远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印度电影。但如今孟买的“宝莱坞”却成为了国际电影中与“好莱坞”并驾齐驱的“电影梦工厂”。       印度电影50年代就开始辉煌       1912年,一个名叫巴尔吉的英国摄影师在印度孟买建立了一个制片厂,并投资拍摄了一部名叫《哈里什昌德拉国王》的电影。影片放映后出人意料的成功,于是这个英国摄影师随即创办了“印度斯坦影片公司”。       以后10年间,巴尔吉共执导了30来部影片,“印度斯坦影片公司”逐渐成为印度早期电影业的象征。1947年,印度获得民族独立。8年之后,也就是在1955年,印度年产影片的数量达到285部,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仅次于亚洲的日本,数量开始超过美国的好莱坞(当年度是241部)。       宝莱坞创造出印度电影品牌       1977年,在孟买西郊一个依山傍水、占地200多公顷的山谷中,印度组建了本国最大的电影城。       如今,孟买是印度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为大量印度国产片的制作提供了一流的外景地。因孟买英文名字叫 B ombay,以字母 B开头,印度人于是独具匠心地将孟买电影城叫做“宝莱坞( B ollywood)”,这个名字与“好莱坞”( H ollywood)仅一个字之差。不过“宝莱坞”真没有辜负这个“牵强附会”的名字。       印度发展成为“电影帝国”       经过了将近90年的发展,印度电影业无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电影帝国”。       确切地形容这个“电影帝国”可能并不容易,但数字或许更能说明这一切:年营业额达到500亿卢比(12亿美元),年出口创汇在2002年预计达到2.5亿美元;电影从业人员将近200万人,年产影片1200部(800部是故事片,400部是电视片、商业广告片和译制片);影片涉及语种除了英语,还有孟加拉语、埃纳德语(一种印度西南部方言)、泰米尔语等将近20多种语言。     
      宝莱坞VS好莱坞         
罗尼·斯克里瓦拉,这个改变印度电影工业的人正把目标锁定在美国的好莱坞。      现年45岁的斯克里瓦拉被誉为是“宝莱坞的华纳”。华纳开创了一场变革,把狭窄的美国本土电影变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类型。在过去的五年里,斯克里瓦拉在宝莱坞进行着华纳曾经进行过的事业。他把好莱坞的工作室制度有效地运用在自己的公司里,这使他的“UTV传媒公司”成功进入了世界市场。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宝莱坞电影正在朝着独立电影的方向前进,制片人和导演领导的小团队拥有绝对的权力。斯克里瓦拉制片的《同名人》和《我想我爱我的妻子》在美国电影界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尽管普通观众还并不熟悉他。现在,他正在出品一部新片《发生》。这部斥资5700万美元的电影将使他进入好莱坞大片的市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化的印度电影公司。”《新闻周刊》亚洲版罗尼·斯克里瓦拉,这个改变印度电影工业的人正把目标锁定在美国的好莱坞。
      印度紧追好莱坞 06电影产量堪称“电影王国”       产量最大的“电影王国”       其实,如果从电影的产量来衡量,印度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电影王国”。2006年,印度电影业再次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各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数量达到了1091部。印度依靠电影出租所获的年受益不久前刚突破了200亿美元。    孟买依然稳固地占据着印度电影生产的头把交椅——宝莱坞生产的电影数量高达403部;居第二位的是海得拉巴(位于安得拉邦)——220部;第三位的是金奈(位于泰米尔纳德邦)——205部。    印度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为印度本土观众打造的,但他们也由此培养起自己的世界级明星。英国是除印度本土外印度电影最大的市场。此外,印度电影在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也很流行。    过去,印度政府长期把宝莱坞归于二等产业,在电影团体游说几十年之后,印度政府终于把电影业列为正式的产业,使其在印度的经济体系下有了正式的名分,并首次能合法地得到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并获得安全保障。2001年4月,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首家进入电影融资业的银行。它贷款1350亿美元给14个宝莱坞制片商,至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明星风头盖过导演    在印度,宝莱坞明星的风头远远地盖过了导演:阿米塔布·巴克臣(印度广告的五分之一由他所做)、沙鲁汉阿米尔·汉、萨勒曼·汉等是最有名的男星;女明星更是数不胜数,首当其冲的当属阿什瓦娅·蕾(1994年的“世界小姐”),《时代》周刊曾评选她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如今,她已是宝莱坞片酬最高的女演员,被印度媒体追捧为“美得让人窒息的女人”,此外还有拉尼·穆克杰、卡琳娜·卡普尔、普瑞提·珍塔、普里扬卡·超普拉等都是人气很旺的女明星。    或许是因为宝莱坞竞争激烈,再加上语言方面的优势,我们会发现相比亚洲其他国家来讲,有更多的印度导演在国外寻求发展,包括谢克哈·卡普尔、米拉·奈尔等。    推出“新概念印度电影”    印度电影和其他国家的电影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印度电影似乎总是唱唱跳跳、打打闹闹,歌舞片占了很大部分。    印度电影人似乎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2000年后,宝莱坞推出了所谓“新概念印度电影”,加强了舞蹈、剧情和人物感情之间的紧密结合,在保持了传统特色的同时,印度电影人对电影艺术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和创新。于是,《印度往事》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投资仅150万美元的《季风婚宴》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超过3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然而,由于印度电影的商业角色根深蒂固,就决定了整个行业没有那么多耐心等待艺术家们的“深思熟虑”。为了保证产量和票房,题材匮乏的印度电影只好向好莱坞学习——近年的部分票房大片具有明显的好莱坞痕迹,比如2006年的《克里斯》,好似美国的《超人》,2005年的大片干脆就叫《宝莱坞之不可能的任务》……    在很多人心目中,印度的主流电影几乎可以和歌舞片画等号,歌舞已经成为印度电影的传统,而且在片中,各种歌舞会随时随地地出现,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然而印度观众却离不开这些东西。甚至于在印度版的《超人》里,主人公除了武功高强外,还是个能歌善舞的人,各种歌舞总是非理性和非逻辑地出现,这或许是印度的导演总是不能盖过演员的原因之一,他们的风头可能还要被编舞抢去一半……    (责编:王海平) 享誉世界的印度女星阿什瓦娅·蕾。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并且讲了讲他对电影的理解,他对日本电影评价最高,但是觉得日本人缺乏幽默感,其次就是中国电影,说到印度电影,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千篇一律,而且几乎所有的印度电影都要借助歌舞的形势,而且是看到一半就能猜出结局的...用他的话说&they really suck!!&
  还在看电影说明印度的电视普及率很低啊!
        印度宝莱坞        中国音像在线         电影向来是博大精深的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印度历史、文化、宗教、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内涵。从1913年第一部印度故事片诞生至今,历经80余年的发展,印度电影业已形成了一个年营业额约500亿卢比(12亿美元),拥有近200万工作人员,年产1200部影片的庞大行业。这1200部 影片中,800部是故事片,400部是电视片、商业广告片和译制片,这个数字约相当于我国电影年产量的8倍,是好莱坞的3倍。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印度建成了以&宝莱坞&为核心的电影工业基地,以每年生产800部影片的规模,使得印度成为世界无可争辩的&电影帝国&。
    宝莱坞电影城位于孟买西郊一个山谷中,占地1600多公顷。地形复杂,景致多变,既有高山湖泊,林木草地,又有小溪花园,风景迷人。摄影棚十分宽大,设备齐全,先进的空调等装置一应俱全,棚内能变幻出一年四季各种自然景像。 研究这个电影巨人的成长历程对中国电 影的发展或许有着不少启示作用。
    风雨历程     在上世纪80年代,&宝来坞&也经历了一段风雨飘摇的历程。在制片投入、商业运作和市场开拓上的落后和混乱,严重的牵制了宝来坞的发展。那时宝莱坞将电影作为商业来运作还处于混沌初开的阶段。当时,宝莱坞电影在全球的观众量以每年15%的幅度迅速增长着,三倍于宝莱坞影片每年5%的增长量。但是,对印度电影来说,赢利的只是少数的片子。这种影片产量跟不上观众数量、观众众多却收益惨淡的不平衡现象,意味着宝莱坞在制片投入、商业运作和市场开拓上的落后和混乱。长期以来印度电影业的状态是没有一家成气候的制片公司,整个行业呈现高度散乱的形态:几乎没有编剧、导演或演员在工作中签订书面合同;侵权盗版现象严重;资金严重匮乏使得电影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而明星们的报酬通常要占到整部影片预算的40%……     事实上,尽管一些大获成功的宝莱坞大片能够获得100%的回报,但90%的宝莱坞电影是亏损的。    显而易见,宝莱坞要想达到好莱坞的效率和规模尚需时日。    回天之术     现在,印度开始认识到本国电影业的潜力,并采取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来扶持宝莱坞。三年前,经过印度电影协会历经数十年的不懈游说,印度政府终于将电影业纳入官方认可的产业范围内。这个举措使印度电影工作者第一次可以得到合法的银行贷款。2001年4月,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开办为电影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迄今为止,这家银行已向14部宝莱坞电影贷款了1350万美元。印度银行界一位资深官员认为:&银行参与电影业的融资能够给这个行业带来规范。&此外,新德里已经宣布了一项计划,将废除向新型的综合性影剧院所征收的高达100%的娱乐税,这意味着这些影剧院的票价将下降一半左右;而在未来5年内,全印度极有可能新增450家综合性影剧院,而目前绝大部分破旧不堪的12000间电影院将得到良好的修缮。     此外民间资本也开始流向电影业。两家分别名为&Insight&和&iDream&的制片公司--实际上是印度两家地方投资银行的分支机构相信,只要把一套精明而讲究实效的商业运作模式运用到缺乏商业头脑的宝莱坞中去,一定能从投资中取得收益。事实证明,他们的设想没错。比如,&iDream&制片公司投资的两部影片《季风婚宴》和《像贝克汉姆那样》(《我爱碧涵》)在票房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如今,这两家制片公司正试图将自己发展成美国独立制片公司的模式。    随着新的合法资金的源源注入和接连出台的优惠政策的扶持,宝莱坞终于可以结束向黑社会寻求资助的噩梦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捉襟见肘的印度制片人不得不向地下黑钱求助。据警方透露,截止到去年,印度电影业40%的资金来源于非法渠道。在过去的5年里,数十位印度制片人和导演受到黑社会的威胁,其中5位不幸被歹徒杀害。如今,这一切将渐渐成为不堪回首的过去,据警方估计,今年以来,有黑社会背景的宝莱坞电影已经迅速下降到10%了。有了充足、安全的资金的支持,电影创作的自由也因此得到了保证,这就促使新一代的印度制片人开始寻求提高宝莱坞影片的档次。印度电影的窘境使得业内人士认识到:多年来印度电影单一的风格已难以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特别是以往只着眼占领国内市场的模式,局限了印度电影发展的空间。印度电影要再造辉煌,必须在国际电影市场上闯出更广阔的天地新千年的第一个大型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再次为此创造了契机。    印度电影业内人士标新立异,首次将电影节的颁奖仪式移军海外。6月24日,颁奖仪式在伦敦的千年穹顶闪亮登场,凭借一方国际舞台,印度电影吹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    6月30日,电影节的各项活动在孟买和首都新德里渐次展开。这已不是一般的电影节,印度主办机构还推出了电影音乐节、电影时装节、电影美食节和电影文化节等活动,意在充分展示印度电影的多元魅力。多姿多彩的电影节吸引世界明星云集于此,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电影节较之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更具特色。    亚洲乃至世界超级导演及其作品的参与,使得印度电影业人士受益匪浅。主办机构专门开设了&印度全景&单元,放映了35部最新影片,并深入听取国际知名导演对这些影片的意见和看法。这为印度电影今后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开阔了思路,积累了经验。主办机构还大力借助媒体和科技的力量,筹办电影论坛和应用先进科技的电影制片厂,以加强对印度电影发展的理论探讨,并将先进科技引入印度电影业,为印度大片的出炉奠定基础。印度电影节的成功举办,使印度业内人士看到了本国影片的潜力和优势,增添了为印度电影再铸辉煌的信心。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以及吸取先进的制作理念,改进了制作手法,对宝莱坞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福音;走向世界,得到尊重,是如今宝莱坞的发展目标和梦想!     
      宝莱坞电影重战江湖 印度剧将进中国观众视线        宝莱坞电影近几年重战江湖,起步较晚的印度剧也在去年和中央电视台强强联手——“印度电视周”后频频进入中国观众的视线,《阴谋与婚礼》、《奇迹》等剧在全国多个电视台播出时更是在当地大热,观众在“尝鲜”后的反响都非常不错。《奇迹》更在央视海外剧场收视打败了一度领跑的韩剧。在这样成功的投石问路后,2008年印度风正在袭来,除了1月16日在星空卫视即将播出的《枪炮与玫瑰》打头阵外,印度最大的商业电视台今年推出了《惊世情缘》、《情债》、《女儿轿》等8部印度电视剧,受到我国电视剧市场的欢迎。看来,印度电视剧已经显示出足够的“野心”,要挑战韩剧在中国的地位!    情节曲折配音出色    印度剧故事情节曲折,主题委婉动人恐怕是观众追随的一大原因。《枪炮与玫瑰》在印度播出时,收视率甚高,观众统统被女主角曲折的身世经历所吸引。该剧的故事从正在期待爱情结晶的诞生的Divya讲起,目睹丈夫被谋杀,Divya不幸流产。警察了解到幕后主使是黑帮头目Bardez后不愿插手此事。Divya决定为了丈夫和未出生的孩子复仇。在追查Bardez的过程中,Divya遇到并爱上了流行歌手Rohan。他给了Divya无尽的爱,并引领她从黑暗中逐渐走出来。然而Rohan的真实身份就是黑帮头目Bardez!Rohan为了Divya愿意退出江湖。Divya面对着的既是杀夫仇人,又是亲密爱人,她将如何选择?    审视外来剧集在中国的市场,韩剧中女主角甚至男主角动辄哭到“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悲情风格、单一重复的题材和拖沓的剧情越来越“淡而无味”,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美剧凭借《越狱》在网上的大热,也开始冲击我国影视市场。但美剧剧情过于复杂也让不少观众感到“累”,语言也是难以逾越的一个障碍。而类似《枪炮与玫瑰》、《奇迹》、《发际红》等一系列的印度电视剧一方面集爱情、阴谋于一体,情节曲折摆脱平淡,一方面国语配音十分专业出色,加上其独特的古典韵味和浓郁的异国风情,颇受家庭主妇这一电视主力的追捧。    大腕明星演技出色    宝莱坞电影大家不陌生,印度电视剧起步比较晚,因此活跃在电视上的“剧星”很多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电影明星。而也因为有了这些演技高超的明星的加盟,印度剧更加显示出其无法抵挡的魅力。《奇迹》中迪威雅尼这个坚强的女人由印度目前最成功的女演员卡瑞诗玛·卡普尔饰演,她在印度影视圈的地位相当于章子怡(最新动态、个人档案),一部电视剧的片酬不比拍电影少。她的祖父莱特拉伊·卡普尔是宝莱坞最伟大的演员之一,曾因主演《流浪者》中的拉兹而被中国观众所熟悉。《枪炮与玫瑰》中的男一号,更是印度电视界有名的“坏小子”AmitSadh,与女一号NeeruBajwa演技投入到在拍摄完该剧后双双坠入爱河,上演了一出戏假情真的好戏,这一插曲让更多观众沉迷于该剧!    载歌载舞画面精美    对中国观众来说,更熟悉的应该要算印度电影,载歌载舞的宝莱坞电影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说起上世纪年代最流行的劲歌热舞DISCO,能想到它是来自于印度的吗?原来,1982年的印度电影《迪斯科舞星》在上世纪80年代火爆影坛,该片于1985年在我国热映,由此引发了我国一场迪斯科热潮,尤其是片中耳熟能详的迪斯科节奏的主题歌《吉米,来吧》在大街小巷争相传唱。    印度剧相对起步较晚,但并不妨碍里面的歌舞升平,给印度电视剧带来的独特魅力,印度歌曲轻松活泼演唱风格,特有的民族打击弹拨给听觉感官极大的享受,印度音乐中那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风情画。除此之外,印度剧的拍摄采用电影制作的拍摄手法,绚丽的拍摄场景,后期的精致处理等等无不体现对艺术的尊重。  《枪炮与玫瑰》剧照
    板球-宝莱坞构成印度文化[组图]       新华网专稿: 据《太阳报》报道,今年夏季,印度板球队将到英格兰进行访问比赛。为此,《太阳报》编辑部认为,英格兰球迷不仅应当观看板球比赛,而且还应当注意印度文化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宝莱坞文化。     
宝莱坞的的女影星就像印度的板球明星一样深入人心。为此,《太阳报》体育版将宝莱坞的女星提供给英格兰的板球迷进行评判。  比帕莎·巴苏
      “宝莱坞的杰克·华纳”叫板好莱坞        要是把龙尼·斯克鲁瓦拉放到一堆印度人里,他绝对不会引人注目,45岁的他身材健壮,一副典型印度人面孔。但在美国好莱坞,认识龙尼·斯克鲁瓦拉的业内人却不少,而且他们把他称为“宝莱坞的杰克·华纳”。乍一看,龙尼·斯克鲁瓦拉和杰克·华纳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前者文质彬彬,一口流利的印度英语,说话和风细雨;而杰克·华纳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他随时会对身边的人大吼大叫。但他们都是电影的改革者:杰克·华纳在上世纪60年代将美国一间间小影院改造成全球扩张模式的大院线,而龙尼·斯克鲁瓦拉则正在为宝莱坞打造崭新的商业模式,已经跻身为印度第二电影大亨的斯克鲁瓦拉要让印度电影走向世界,叫板好莱坞。   龙尼·斯克鲁瓦拉。
      
翻看龙尼·斯克鲁瓦拉的背景与履历,大概没有人想到他会进入电影界,取得如今的成绩更是不可思议。在印度,电影业一直被少数几名“权势”制片人统治,例如亚什·绍普拉。绍普拉与不少宝莱坞大牌明星关系密切,和其中不少人有血缘关系。与之相比,斯克鲁瓦拉在进入电影业之初却是个毫无资无源的“外人”。      “局外人”闯进宝莱坞      “我是个局外者。”斯克鲁瓦拉说,“我并非和导演、明星们一同长大。”斯克鲁瓦拉的父亲是一家化妆品公司负责人,斯克鲁瓦拉就读于孟买大学,拿到商科学位。但整个家庭关系与学业背景都与电影不相关的斯克鲁瓦拉却偏偏对影视业很感兴趣,并决心在这里闯荡。
      创业之初的斯克鲁瓦拉瞄准了为多频道电视的市场空缺,当时在印度,国家提供的免费电视只有一个频道,需要自己出钱购买的多频道电视尚属新鲜事物。斯克鲁瓦拉走街串巷,在孟买的各个居民区兜售闭路电视盒。之后,他的UTV公司制作出印度第一部肥皂剧。1996年,UTV公司为美国迪斯尼公司影片的印度版本配音,在与世界电影巨头合作的火花碰撞中,斯克鲁瓦拉萌生出一个念头:要自己创建一家现代的西式电影公司。       其时,虽然印度宝莱坞每年出产约1000部电影,是好莱坞的10倍,但影响力远远不及后者。电影制片厂之间几乎没有合作,制片人像经营“夫妻店”一样支撑着制片厂。制片厂只管闭门造车拍片子,与市场没有联系,市场是电影院老板的事。制片厂几乎没有做预算的习惯,电影准备期往往只是一个20分钟的会议。      宝莱坞编剧常常在拍摄现场即兴撰写剧本,写出来的故事千篇一律,主题无非是一出生就被分开的亲兄弟经历传奇、乡村起义者斗争贪婪地主、警官与强盗的故事等。弄一个“集大成”故事,把以上要素综合起来,例如,一对一出生就被分开的兄弟走上了正邪不同道路,但最终同心协力打败恶霸地主,唱一通、跳一通、哭一通后结束,已经算是“极具创意”的剧本了。      改造宝莱坞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印度电影公司。” 斯克鲁瓦拉说,“我们没有理由搞不出好莱坞那样的大制作。”
      在缺少足够资金和家庭背景以吸引明星的情况下,斯克鲁瓦拉开始进军电影业。1997年,他带领UTV公司制作出一部典型的宝莱坞低预算电影《心灵之窗》,票房惨败,这更坚定了斯克鲁瓦拉寻找新一代演员、导演和编剧合作的决心。      于是,斯克鲁瓦拉开始了使印度电影制作更加专业的努力。他从国外招商引资,引进预算制度,把宝莱坞传统上长达3个半小时的“马拉松电影”缩减成90至120分钟的“好莱坞式”电影,还聘请好莱坞编剧,使电影更具看点。他的UTV公司其后与其他电影公司合拍了3部电影,预算费用都很高,并且邀请一线明星加盟,打破宝莱坞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为UTV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UTV公司2005年在孟买股票交易所上市,成为印度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如今,它正在印度电影业传播一种新的商业模式。UTV公司制作一部电影的准备期有时长达两年,公司要在这一段时间内选择剧本、挑选演员、制定预算并制作发行计划等。此外,为了在国外市场盈利,UTV公司没有把电影的海外发行权卖给国外公司,而是建立自己的海外发行网络,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都设有自己的办事处。目前,UTV公司还准备在其他20个拥有“潜在市场”的国家建立公司分部。      斯克鲁瓦拉还力求制作“完美”电影。拍摄“印度人在美国”的影片《同名同姓》时,为追求真实效果,他亲自带剧组到美国纽约取景。斯克鲁瓦拉的做法取得成效。《同名同姓》票房收入达到1400万美元,其中95%的收入来自美国市场,创下印度电影海外收入的新记录。    龙尼·斯克鲁瓦拉(左一)与宝莱坞明星在一起
      向好莱坞出发          许多印度电影制作商不愿与好莱坞合作,斯克鲁瓦拉却相反。他投资2700万美元给好莱坞电影《The Happening》,获得丰厚回报;投资4000万美元给《灵异第六感》,其票房收入达到7亿美元。目前,UTV公司已经与美国福克斯电影制作公司探照灯、日本索尼影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好莱坞每年需要大量投资,因此他们乐于与像斯克鲁瓦拉这样的人合作。《The Happening》的另一名投资者乔斯·罗德里格斯说:“我认为,(电影业的合作)会变得越来越平常。斯克鲁瓦拉就是这方面的领导者之一。”
      美国好莱坞电影人詹姆斯·莱斯特这样评价斯克鲁瓦拉:“我们与斯克鲁瓦拉常有联系。(相比宝莱坞同行)他更有雄心,就像我们(与好莱坞同行相比)更有雄心一样……他聪明,有品位,很有发展前途。我想,他最终会成为世界电影业的赢家。”       在印度,斯克鲁瓦拉已经取得成功,成为排在印度电影大亨亚什·拉杰之后的第二票房赢家。拉杰目前仍着手制作拥有华丽歌舞场面的传统宝莱坞电影。斯克鲁瓦拉走的则是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打造的商业模式也成为其他电影公司争相模仿的对象。       为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更多业务,斯克鲁瓦拉决心将UTV发展为一个“360度”的传媒娱乐综合公司。 目前,除了电影制作外,UTV公司拥有动画片制作、电脑游戏开发等业务项目和8至10个电视频道,业务架构与杰克·华纳的“华纳兄弟”相近。2007年,这家公司已经制作出4部动画片,其中一部由动画片《冰河世纪》的制作者之一锡米·那拉斯导演。斯克鲁瓦拉的UTV公司,正在向好莱坞的“华纳兄弟”公司一步步靠近。    斯克鲁瓦拉已经投资好莱坞电影《灵异第六感》(左图)。
     印度电影走向世界           印度是个出了名的电影之国,电影、板球是印度的“全民娱乐”。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宝莱坞电影的全盛期,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电视普及印度中产阶级家庭以来,宝莱坞电影一成不变的套路和歌舞场面逐渐对中青年观众失去了吸引力。从1985年至2000年,印度电影业陷入困境,每年收入仅10亿美元,不及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票房收入的三分之一。       进入21世纪,随着像斯克鲁瓦拉这样一批打造商业新模式的电影制片人的努力和印度国内经济的发展,印度电影业也开始重振繁荣的局面。2006年,印度电影业收入20亿美元,比2004年增收5亿美元。著名调查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公司预计,5年后,印度电影业收入将超过4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些外国公司也争相投资,准备在印度日益繁荣的电影市场中分一杯羹。迪斯尼公司1996年投资1400万美元,买下UTV公司15%的股份;美国媒体巨头维亚康姆公司与印度娱乐公司Network18合作,创建了集电视节目制作、电影发行和数字传媒为一体的“维亚康姆18”公司。在维亚康姆公司的帮助下,Network18正在打造综合传媒娱乐公司。除了从事电影制作,这个公司在网络传媒和广播电视领域也具有竞争力。       好莱坞电影占据垄断全球的电影霸主地位,其超过60%的票房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这是经过几十年创新开拓的成果,显然,目前预言印度电影不日走向世界、挑战好莱坞似乎言之过早,但毫无疑问,印度电影走向世界,这一步已经迈了出来。  宝莱坞拍摄歌舞片
      宝莱坞:印度梦工厂(组图)        
以庙宇和恒河为特色的印度旅行往往在我们脑海里勾勒出古老、简朴的印象,然而在孟买的中心,却有着另一个纸醉金迷的华丽世界,一个由孤胆英雄与热情似火的梦露式女郎构成的电影梦工厂——印度宝莱坞。      巨星红过汤姆·克鲁斯      上百个身材瘦削的男人专心地在石膏模型上锤打、磨削、绘画,在他们的手中,一块巨大的石膏板渐渐呈现出豪华精妙的古代宫殿模样。操纵舞台灯光的布景师行走在高悬于摄影棚屋梁的天桥上,下方则有许多工人细致地用大理石瓷砖铺着上千平方米的地板。而在棚外的简陋帐篷里,一个光着脚的裁缝正在锡纸搭建的屋顶下风风火火踩着老旧的裁缝机,在他身旁迅速地堆起了看起来挺华丽的薄纱和缎子。帐篷的另一头则排开了一长溜扮演士兵、闲汉和土匪的演员,有着修长手指的化妆师正一边飞快地为他们粘起假胡子,一边侧耳倾听着帐篷门口一群舞蹈演员的闲谈,他们都穿着闪亮的戏服等着上场,八卦和调情是打发这段时间的最好消遣。      这样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只不过是宝莱坞在孟买数十个摄影棚中再寻常不过的场景。每年有超过200部电影在此诞生,围绕着他们的还有上千名电影制作人和大约十亿忠实的观众。那些宝莱坞巨星如ShahRukh Khan和Aishwarya Rai 等,在当地享受的拥戴就算是汤姆·克鲁斯也要忍不住嫉妒。      宝莱坞式“华丽高汤”      宝莱坞的成功配方非常简单,不外乎孤注一掷的末路英雄、热情似火的女主人公、十恶不赦的大反派和例行公事的大段舞蹈等,纷纷杂杂搅和在一起,煮成一锅印度式的华丽高汤。尽管这样的模式显得有些千篇一律,但是却几十年如一日地没让观众腻味。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充满了华丽的色彩和复杂的布景的宝莱坞摄影棚实在是天堂。我的导游Sudesh带我参观了一系列的稍小型的布景,虽然看起来有些俗艳,但这些是小制作影片的福音。这些小型现成布景种类繁多,有迪斯科舞厅、囚室、警察局、医院和寺庙。有了这些就足够上演宝莱坞的喜怒哀乐、爱情、仇恨,甚至来世都在此展开。虽说这些造梦的布景在洛杉矶,甚至是环球电影城也能找到,但宝莱坞也有它的特色——那些真正印度的景致只能在此地找到。比如那个小小的寺庙布景,虽然当下没有人在里面拍摄,但是寺庙里的道具菩萨面前还是恭敬地奉上了花环和香火。在缭绕的香薰里,一个造梦的布景悠然成真。(摘自法国《欧洲时报》)  宝莱坞片场一景。每天从早到晚,这里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进“宝莱坞”——东方电影之都         央视国际         消息:(文化报道)说起电影,人们一般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美国的好莱坞;可是您知道吗,我们的邻国印度有个电影基地宝莱坞,这里的影片年产量远远超过了好莱坞,排世界第一位,而且宝莱坞电影的影响已经辐射到了印度以外的其他国家。最近在英国发生的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就让人们感受到了印度电影的魅力。         故事发生在英国的莱彻斯特广场。一天中午,一名印度男子在游玩之后感到饥肠辘辘,于是在广场上的一家比萨饼店门口排队等待午餐。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馅饼店老板突然冲进长长的队伍,不由分说地把这个印度男子拉进店中,给他安排最好的座位,殷勤款待,而且最后分文不取。就在印度人惶惑不安的时候,馅饼店老板操着带有浓重摩洛哥口音的英语激动地说:“我认识你,我看过你主演的每部电影;在我的祖国摩洛哥,人人都爱看印度电影。”这个幸运的印度人,就是著名的印度电影演员阿米塔布·巴赫察。       其实天底下并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演员巴赫察的神奇经历,直接得益于长期以来印度电影在北非国家的风靡。摩洛哥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观众对印度电影的狂热使得上周五在摩洛哥首都举办的“第三届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专门设立了“印度电影”这样一个展映单元,62岁的巴赫察主演的新片《繁荣》就将在这里放映。       印度电影演员 阿米塔布·巴赫察:现在,这种对印度电影的爱好和热情正在蔓延。对我们来说,这显然是个很棒的好消息。在另一个国家被电影观众认出来感觉非常好。       摩洛哥人对印度电影明星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使得携历史巨片《亚历山大大帝》到来的好莱坞明星科林·法维尔第一次尝到了冷板凳的滋味;在北非,所向披靡的美国好莱坞遭遇了“滑铁卢”,而印度宝莱坞才是这里的宠儿。       宝莱坞神话调制秘方       在中国观众的脑海中,印度电影首先是和五、六十年代的《大篷车》、《流浪者》等一批老影片分不开的;但是要说到当今印度电影的状况,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五十年前,《大篷车》曾让无数中国观众为之入迷。富有异域风情的服饰、大篇幅的歌舞展示以及强烈的戏剧冲突,都作为印度电影的独特标记留在了中国人的知识结构里。尽管《大篷车》给中国人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但客观的来看,它的制作水平只算二流。当时正值印度电影的黄金时代,年产量首次超过好莱坞跃居世界第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印度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被昵称为“宝莱坞”的孟买,每年的电影产量都在1000部左右,是好莱坞的四倍。难以想象的是,如此巨大的电影产量,主要是出于印度国内观众的需要。       在印度,直到今天,看电影仍然是最普及和最廉价的娱乐方式。在孟买、新德里等大城市,每张电影票价约为60到80卢比(约为12到16元人民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张电影票则是1民币5卢比(约为3元人民币)。       如此低廉的价格,保证了电影院中平均每天都有2000万到2500万的忠实观众,也成就了令人艳羡的电影神话。       但是神话的背后并不神秘,因为观众的欣赏口味直接决定了印度电影神话的炮制公式。首先,每部电影一般不少于3个小时,其中至少应该有6支歌舞表演;其次,影片大多改编自畅销小说或民间故事,大多讲述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第三,人物设置采用正邪对立原则,少不了激烈的打斗,并且以正义战胜邪恶收场;最后,每部影片都尽量邀请具有知名度的俊男美女演出,而且在服装和道具上追求精致奢华。把这些原则体现到极致的,就是2002年耗资1亿美元的电影《德夫达斯》。这部号称印度历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在去年的印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12项提名,7项大奖,众望所归的成为印度电影的新“神话”。       大段的歌舞表演和模式化的内容虽然成就了印度电影的繁荣局面,但是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向世界设定了障碍。尤其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印度电影还受到网络、电视等娱乐方式的外来挑战。于是在走过100年的沧桑之后,印度电影也思索着变通之路,一些新的变化悄然而生。而新印度电影引起世界关注的契机,还是两年前的威尼斯电影节。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并且讲了讲他对电影的理解,他对日本电影评价最高,但是觉得日本人缺乏幽默感,其次就是中国电影,说到印度电影,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千篇一律,而且几乎所有的印度电影都要借助歌舞的形势,而且是看到一半就能猜出结局的...用他的话说&they really suck!!&    ==========================================================    不比较谁的电影好看,应该比较谁创造的经济效益高,和就业岗位收入多  
      为看印度电视剧 阿富汗人抢购发电机      
最近,一部名为《婆婆也曾是儿媳》的印度电视剧正在阿富汗热播。      据路透社报道,在依然贫困的阿富汗,停电是常有的事,而近来首都喀布尔各商店的发电机成了抢手货,原因是许多人担心停电会让自己错过这部电视剧精彩的剧情,纷纷抢购发电机。一些动作慢的人没有买到,索性就用汽车里的电瓶作电源,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停电耽误自己看电视。      如此高的收视率甚至引发了社会问题。在阿北部城市马扎里沙里夫,自从该电视剧播出以来,经常发生汽车轮胎或后视镜被盗事件。那些小偷专门赶在电视剧播出时作案,因为那时街上人很少,连警察都难看到,一名窃贼在盗窃后还用油漆在车身上写道:“我们感谢《婆婆也曾是儿媳》!”      这部大受欢迎的印度电视剧,剧情其实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涂尔丝的女青年与自由恋爱的男友结婚后,遭到婆婆百般刁难的故事。该剧之所以能这么火,是因为它贴近阿富汗人的生活,引发了很大共鸣。      (据《环球时报》)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并且讲了讲他对电影的理解,他对日本电影评价最高,但是觉得日本人缺乏幽默感,其次就是中国电影,说到印度电影,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千篇一律,而且几乎所有的印度电影都要借助歌舞的形势,而且是看到一半就能猜出结局的...用他的话说&they really suck!!&    ==========================================================    比较中国大陆的电影,不包括香港地区的电影  
      印度有个宝莱坞 回味“印度往事”         大场面让人叹为观止      《印度往事》中有一个大场面,也是影片的高潮。是一场板球比赛,需要一万人的群众演员。剧组工作人员就在附近的村子里找人,最后临时演员坐着各种各样的车赶到现场,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这些演员的服装有专人负责检查,合格的人们被500人编成一组,带到指定的位置。这一历史性的场面,共用五台摄影机同时拍摄,成为印度电影史上最壮观的场景之一。这种大场面一举洗掉了人们印象中的歌舞式印度电影,而是更向好莱坞发展。      有意思的是这次的拍摄。正式拍摄工作从2000年1月2日开始,但小组的前期准备工作从1999年1月开始,布户当时已经是一个空军基地。剧组雇用几十名当地的工人帮助搭景,用了四个月完成。剧组在布户苦战了11个月才大功告成。在影片历时半年的拍摄过程中,共动用了350名演员和工作人员,其中包括150名全职的非专业演员。与此同时,剧组在印度和伦敦开始寻找片中需要的演员,有几十人试镜。最后25名印度演员和15名英国演员被选中,并马上开始排练。另外,两名英国演员雷切尔和保罗·布莱克桑是剧组五次飞往伦敦最后才选定的,剧组找到一个在伦敦学习的巴基斯坦学生,教他们学习印地语。片中50名年轻的舞者是从布户当地剧团选出来的。他们中的好多人都是公司的职员、学校里的学生、医院的医生,为了拍片,他们不得不请假。还有150人饰演村中的农民,他们在搭建村庄场景时也帮了不少忙。剧组克服了缺水少电、没有手提电话、蛇和毒蝎的叮咬等恶劣条件。当影片拍摄到一半时,导演格瓦里克被诊断患了严重的脊椎炎,医生嘱咐他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一个月,可是这样就要耽误拍摄进程。最终导演把休息的床搬到了拍摄现场,躺着执导剧组拍摄。      还有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布户当时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下雨了。在《印度往事》拍摄期间也还是一滴雨也没有下。但是影片拍摄结束一个星期后,布户下了一场暴雨。大家在雨中道别了这个曾经充满了欢笑和辛苦的地方      好听的印度音乐      传统的印度电影都是由几位印度著名的演员主演,比如阿米尔·汗、阿米塔·巴汗。每部影片都会有六七段歌舞表演、几分钟的打斗场面。故事与主题虽然千篇一律:正义战胜邪恶、贫穷的人奋起抗争、家庭伦理道德等,但这些电影的生命力都很惊人。卖座影片《索列》在影院上映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而美国著名导演,像伍迪·艾伦等的影片在印度却很少有人问津。      请拉曼为影片《印度往事》谱曲可以说是再明智不过的决定了。在影片正式开拍前,他就把影片中的六首曲子写好了。为了和影片配合,他带着自己的制作班底三次到拍摄地感受气氛。      印度有个宝莱坞      印度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工业,每年出品900部影片,是美国好莱坞产量的三倍。8.5亿印度人每年有3亿人口是电影的固定观众。每年观众人次达到50亿。作为印度最庞大的娱乐业,其他任何娱乐方式无法与之抗衡。因为影片中的音乐是印度本土的民族音乐,印度的电影业就像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和摇滚乐融合在一起。与主演过90部影片的印度超级巨星阿米塔布相比,施瓦辛格也会相形见绌。很多电影明星还被喜欢他们的影迷选为政府官员。而他们的影迷也不仅仅局限在印度,在北非、中东、前苏联地区、东南亚等地也有喜欢他们的影迷。《印度往事》的主演阿米尔·可汗是印度最著名的电影明星之一。他在八岁的时候就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随后在很多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看到他日后必成明星的潜力,他的堂兄,也是他的好朋友曼苏尔·汗让他在爱情故事片中饰演主角,使23岁的阿米尔·可汗成为印度家喻户晓的明星。他最近的作品包括票房第一的影片《古兰经》、动作片《撒法罗实》,以及广受国际好评的故事片《大地》。
  洗洗睡去.
      好莱坞 :宝莱坞,虽仅一字之差,但实际差距当用光年计量!    我觉得中国电影大多不好,当然也不乏灵光一现,创造奇迹的时候!    印度电影看得不多,电视剧看过几集,其故事情节拖泥带水的水平和南朝鲜电视剧有得一拼!        
  印度全年的电影票房也不过10几个亿美元而已,比中国强点有限,至于在欧美日这些市场上的影响也不如中国韩国香港这些国家地区的电影,起码英雄还在美国卖了几千万,而印度电影不过只是辐射了南亚地区和海外的印度人地区而已
  没看过印度的电影,不过国产的电影实在是太操蛋了。  
像冯导,张导中国内地导演界的“中流砥柱”现在只能花大价钱拍一大堆华而不实的破玩意。宁浩让人眼前一亮,以为天才诞生了,可惜看了下一部发现只不过是冷逼冒热气。  
别比了丢人。
  现在流行哈印啊.
  印度人对电影的狂热差不多举世闻名,总理都不如明星有人气。所以电影产业在印度大赚特赚不稀奇。就我个人的印象看,印度电影质量上并不高,虽然对现在的中国电影越来越不满意,至少华语圈每年还是有那么几部可圈可点的。
  不知道印度的电视普及率高不高!!
  印度的电影?原谅我,不爱看~超级不爱看!!
  能把印度绝代奇剧&奇迹&看完的中国人才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LZ是不是被印度女人LJ过?  这年头哈什么的都有,我告诉你,一个印度人在你周围半径两米之内,你就呼吸困难了  
  LZ脑进水了.  这年头哈什么的都有啊  
  用中国的网游来比印度电影好了
  以印度人的收入来说,12块人民币也不算便宜吧,,,
    阿三电影跟棒子的水平差不多  
  阿三的女人有味
  楼主代表了国内JY的基本水平
  偶认为:  印度电影是印度人在自娱自乐;  中国电影是中国导演在自娱自乐。
  毫无疑问,是印度电影  看看《情字路上》,看看《阿育王》  经典啊
  一共40卢比    LZ收好~
  ShahRukh Khan和Aishwarya Rai,我最喜欢的两个印度演员,巨星
  阿育王……  口碑票房双低,连印度自己人都不看的电影  1个明星+3个舞蹈+6首歌+串场剧情=印度电影
  我特拖朋友从印度带回来《情字路上》的DVD,要300卢布呢!  喜欢印度电影的朋友,不妨去这个印度电影fans集中的论坛看看:  .cn/  现在停止注册,需要发邮件给管理人员手工注册
  作者:用嗓子拯救世界 回复日期: 17:33:25 
     没看过印度的电影,不过国产的电影实在是太操蛋了。     像冯导,张导中国内地导演界的“中流砥柱”现在只能花大价钱拍一大堆华而不实的破玩意。宁浩让人眼前一亮,以为天才诞生了,可惜看了下一部发现只不过是冷逼冒热气。     别比了丢人。  -----------------------  
宁浩的下一部电影是什么?
  没看过印度电影  不过我认为绝对是中国电影有前途  宝莱坞算什么  说实话,我现在连好莱坞的电影都懒得看了  美国电影看太多了,现在看了觉得一点意思没有,都是俗套,猜都能猜出来情节,有什么意思  中国电影就不同了,亲切,贴近生活,而且新鲜  反正我看好中国电影  虽然,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导演,演员,编剧都是SB  但是实在是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故事太多了,加上这个具有戏剧性的时代  所以,纵然电影人都是SB,但我还是看好中国电影  
  2006年,印度电影业再次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各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数量达到了1091部。印度依靠电影出租所获的年受益不久前刚突破了200亿美元。  2001年4月,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首家进入电影融资业的银行。它贷款1350亿美元给14个宝莱坞制片商,至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2001年4月,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开办为电影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迄今为止,这家银行已向14部宝莱坞电影贷款了1350万美元。  
  印度电影中的镜头都不敢在自己国家里拍,只要是现代电影都是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拍摄的!为什么?
大家仔细观察下,在印度的电影里所有的印度人都住在豪宅里,你复式楼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严重的脱离了本国的文化以及现实!相比之下,在中国乡村电影连续剧至少占了百分之三十,没有印度电影中的浮夸.  
还有就是印度片里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就有二十分钟的歌舞镜头,男女主角在田野上边跳边唱着歌,感觉有点像中国80年代的电视,偶尔给你蹦出歌来!  
这样的电影我居然发现有人会喜欢,建议楼主自己去亲眼看看你所谓的印度电影,你能完整看完一部我就服了你!  
  我想上阿什瓦娅·蕾。不仅仅因为她够辣够靓,还因为她是婆罗门.
  楼主真是当了妓女还想立牌坊。明明就是宣传印度电影就是好,还要起个题目问印度电影和中国电影谁有前途。      我只想说,我不喜欢印度电影,我也不认识一个喜欢印度电影的。所以说爱咋咋地,歌舞片是不是很牛B跟我没关系,不感兴趣。
  什么时候印度能拍不带歌舞的电影就可以了。天知道印度人怎么能在任何片子里加歌舞。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印度超人,印度功夫片。在Youtube上搜Indian+xx多半是搞笑视频
  印度电影和电视剧在中国肯定没有市场,只符合印度人和周边类似民族的审美需要,在世界上不会有太多共鸣。但印度强就强在没有被好莱坞牵着鼻子走,而是去满足本国百姓的审美趣味,因为他们本国的市场就足够大的了。其实在经济落后的阶段喜欢看造梦的歌舞类片子,就象中国80年代,只要有高楼大厦华美衣装的片子中国人都趋之若骛一样。现在大家的审美需求提高了,就不喜欢这些了。    中国的问题是编导太想着“冲奥”了,拍片子为了忽悠老外,不是为国内观众的,把大家蒙进电影院,出来觉得上当不已。还有一批导演是给自己拍小众片子,看完了莫名其妙,因此是孤芳自赏,没有观众。就这个原因导致中国电影受窒息。其实中国的题材多样,大导们只要别走再火入魔,应该能够拍出受大众欢迎的片子来。    我觉得中国电影应该向印度电影学习坚持自己特色的精神,今后会比印度电影发展空间更大。
  看看中国和印度的导演、明星在国际上谁影响大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楼主好像很了解印度的电影业,请楼主说说印度哪些导演和明星在国际上比老谋子、成龙、李连杰、巩LI、章zy出名的吧。
   曾在央视8套热播的印度118集电视剧《奇迹》,继承印度宝莱坞电影的传统,有优美的歌舞与靓丽的演员。表现女主人公迪威雅尼从地主家的女佣成为亿万女富豪的曲折历程。        该剧场景设计非常奢华,号称是印度迄今为止投资最大、单集成本最高的电视剧,同样以地道印度舞蹈、漂亮的演员,加上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        遗憾的是,整个电视剧在完成了上述任务指标的同时却出现以下六大致命伤,使作品变成了一部超长烂片:        第一:故事极端拖沓。118集的内容完全可以压缩剪辑为30集,那样的话也许真是一部精品。因为故事是一个三代人坚守信仰的故事,非常有震撼力,就是被拖沓害了。整部片子基本就成为下集回忆上集内容,后集回忆前集场面,每集里面没有几个新的镜头,也没有多少情节进展,反而是不断的回忆回忆,部分情节甚至回忆了十几次,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第二:细节超级虚假。死人复活,手术换脸已经接近科幻。一个超级豪华的剧本,几乎什么都可以实现的现代都市,结果是没有一部手机有“来电显示”,于是乎让好人坏人永远因为这个小细节蒙在鼓里,这可能吗?不要小看这个细节,这是可以让任何疑难解决的关键,但是导演就是愿意让这种问题一直存在到最后。骗谁呢?        第三:人物脸谱化。好坏分明的人物,几乎是中国影视作品文革时代的翻版。好人好到让人怀疑,坏人也坏到让人无法相信。而且,像阿米丽达这样的坏人尽情在家中作恶,一而再,再而三,居然无法采取一点措施监控,实在太脸谱了。        第四:把观众当作白痴耍弄。一个好的作品是与观众合作完成的,《奇迹》却将观众当作白痴玩弄。太多幼儿园级别的问题,一个个长辈,大人却一而再的犯错。警察全像白痴,对犯罪毫无办法,拉胡尔医生不是被阿米丽达派人杀害了吗?这些情节不了了之,的确好笑到家了。        第五:损坏了印度人智慧的形象。印度一直以来给我们的感觉是充满神秘文化的韵味。而且,印度人很有智慧。但是,《奇迹》中除了不断“向神祷告”,“将一切交给神”以外,一家人几乎都像傻瓜,任何一个秘密计划要开始前,一定会在房子里大声广播,故意让坏人知道。印度人难道真的这样傻吗?        第六:场景、人物动作单调到极致。每一集几乎都由下列镜头构成:回忆(每个人)。老人看报纸(拉贾,后来的阿玛尔)。中年人焦急的走来走去(贾亚)。孩子开玩笑(拉西米,古纳尔)。坏人打电话(阿米丽达,阿尔纳夫)。外加那个酒疯子骂娘(塔古尔)。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场景了。实在单调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不看以前是期待,看的过程是折磨,看后就是一个感觉。一个好故事被糟蹋了。        《奇迹》创造的奇迹是花费印度电视剧史上单击最高成本,弄出一部超长烂片。        愿神宽恕编剧和导演吧!        毕竟,剧情拉长有一个好处:广告费多了!
  作者:绝对地伏特加 回复日期: 15:48:17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并且讲了讲他对电影的理解,他对日本电影评价最高,但是觉得日本人缺乏幽默感,其次就是中国电影,说到印度电影,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千篇一律,而且几乎所有的印度电影都要借助歌舞的形势,而且是看到一半就能猜出结局的...用他的话说&they really suck!!&    先定好时间,20年前的日本电影那是超级美妙,中国可赶不上,现在??别开玩笑了。
  中国电视没有普及的时候,电影是很受欢迎的!估计印度一样,电视节目丰富之后,电影的受关注程度就会自然降低
  作者:liwang3891 回复日期: 13:10:03   
    没看过印度电影    不过我认为绝对是中国电影有前途    宝莱坞算什么    说实话,我现在连好莱坞的电影都懒得看了    美国电影看太多了,现在看了觉得一点意思没有,都是俗套,猜都能猜出来情节,有什么意思    中国电影就不同了,亲切,贴近生活,而且新鲜    反正我看好中国电影    虽然,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导演,演员,编剧都是SB    但是实在是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故事太多了,加上这个具有戏剧性的时代    所以,纵然电影人都是SB,但我还是看好中国电影    =============================================================    能说出这种话,表明你看美国电影看得太少了
    我只想说,我不喜欢印度电影,我也不认识一个喜欢印度电影的。所以说爱咋咋地,歌舞片是不是很牛B跟我没关系,不感兴趣。
      广电局重申电影审查标准 色情暴力恐怖灵异须删剪         
广电总局7日通报,总局近日下发通知,重申《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中的有关法规。通知指出,夹杂淫秽色情、庸俗低级、凶杀、暴力、恐怖、鬼怪、灵异等内容的影片应删剪修改方可在中国内地公映。    
通知说,影片中应删剪修改的内容包括:曲解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严重违背历史史实;曲解他国历史,不尊重他国文明和风俗习惯;贬损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形象;篡改中外名著及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恶意贬损人民军队、武装警察、公安和司法形象;夹杂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内容,展现淫乱、强奸、卖淫、嫖娼、性行为、性变态、同性恋、自慰等情节及男女性器官等其他隐秘部位;夹杂肮脏低俗的台词、歌曲、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等。    
通知说,应删剪修改的内容还包括:夹杂凶杀、暴力、恐怖、鬼怪、灵异等内容,颠倒真假、善恶、美丑的价值取向,混淆正义与非正义的基本性质;刻意表现违法犯罪嚣张气焰,具体展示犯罪行为细节,暴露特殊侦查手段;有强烈刺激性的凶杀、血腥、暴力、吸毒、赌博等情节;有虐待俘虏、刑讯逼供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等情节;有过度惊吓恐怖的画面、台词、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宣扬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刻意渲染、夸大民族愚昧落后或社会阴暗面的;鼓吹宗教极端主义,挑起各宗教、教派之间,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伤害群众感情的;宣扬破坏生态环境,虐待动物,捕杀、食用国家保护类动物的;过分表现酗酒、吸烟及其他陋习的;有违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的。    
通知说,影片禁止载有下列内容: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诋毁民族优秀文化的;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通知说,此次重申旨在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始终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繁荣创作、加强管理、净化银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营造更加和谐、更加“绿色”的电影环境。   
     来源:新华网   
  同意大多数的观点,纯黑人的我喜欢看,半黑不白的看着各应
  印度有不跳舞的电影吗
    印度电影?楼主饶了我吧!
  LZ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中国电影“色情暴力恐怖灵异须删剪”所以不如自由民主的印度的电影发达。    事实上据估计,印度每年近千部的新影片中,“约60%是对国外的片子赤裸裸的抄袭或是按美国大片再造的-这几乎是每周一部。约10%-15%是从美洲以外的外国电影借来的,25%是原创的”。    “录像带在放着,镜头的角度就直接照带子里的放。演员照着带子里说:你想让我这么做?行。镜头角度,灯光,道具。。。全是拷贝的。每个宝来坞电影往往有歌曲是抄来的,虽然不是百分之一百,但也不是百分之一百原创的。”    “这首宝来坞影片《Aitraaz》歌曲“Gela Gela”就令人怀疑地与印度电影歌曲网站上的歌相似。这是一个班加罗来的小伙子Karthik带来的。他说抄袭在宝来坞已有好几十年了。”    见marketplace.publicradio.org/display/web//bollywood_copycats/  
  文章太长了。懂英语的人可自己去看。    关于印度影界剽窃的讨论,请懂英语的人去看。许多中国的东西好像也被剽。看:“Generously inspired by the Chinese track, ’Deep within the Bamboo grove’ (Zhu Lin Shen Chu) by South east Asian singer Lee-Hom Wang (from his 2005 album, Shangri-La), this is yet another instance of how Mr Pritam just cannot resist this plagiarism habit. ”(“东南亚歌星Lee-Hom Wang唱的中国音乐‘竹林深处’(2005歌集,香格里拉),是Pritam先生控制不住其剽窃恶习的又一个明证。”)    哈哈,好笑好笑!这就是LZ心中伟大的宝来坞!    
  宝莱坞产量大有屁用,全球票房就是好莱坞的一个零头,拿过几个奥斯卡金球金熊?    宝莱坞有大制作,但是主流是歌舞片,很多是赤裸裸的抄袭好莱坞,有名的受害者有MJ,超人,ET,落水狗,还有成龙的双龙会,超人那个我看过片段,居然也能改成歌舞!
  宝莱坞抄袭香港的‘我的左眼见到鬼’印度的哈利波特
  作者:辛辛苦苦一年 回复日期: 15:31:55 
            这里指的中国电影是大陆电影,不包括所有华语电影,不包括香港和大陆的合拍片    ========    这个太苛刻。投资方,演员,导演,制作班组都要大陆,那还真找不出来几部片子。
  印度的‘我的左眼见到鬼’,上面忘贴图了。
  中国电影总体很差    但印度要跟我们比,我还是建议印度先去普及下电脑+bt网络先  因为如果我不是下载了那么多的国外电影看 说不定会认为中国电影很棒呢
  印度    中国有广电总局,注定国产电影没发展
    仿效好莱坞手法 电影量产国印度新推出黑道电影      
印度是全球电影产量最多的国家,而最近一部黑道电影,却打破当地以歌舞片为主流的传统,以接近记录片的方式,描述一名纵横20年的黑道老大,由于拍摄手法相当新颖,因此也被称为印度版的“教父第一集”。   
印度青年导演拉姆,最近推出黑道电影《法律与纪律的公司》,虽然号称不流俗套,以接近纪录片的方式,描述一名黑道老大,纵横印度孟买的历史,但在促销手法上,仍然学习美国好莱坞,以主题曲搭配MTV的方式,强打预告片。     
这部电影以印度黑道大亨“达伍”为蓝本,1980年代,他曾经在印度经济中心孟买,组织一个庞大的犯罪集团,号称是印度版的黑手党教父,由于行为嚣张,才遭到印度警方围剿,达伍之后避走邻国巴基斯坦,利用印巴之间的历史仇恨,获得暂时的喘息,到目前为止,达伍依然是印度二十大枪击要犯之一,为了让他回国受审,印度甚至向巴基斯坦,开出喀什米尔停火的诱饵,可见达伍的重要性。   而本片的导演以及演员,在访问当中,全都否认本片是以达伍为重心主角,也可能是害怕遭到达伍的报复攻击。      
  各大主流BT网站有欧美,华语,日韩,甚至泰国电影,没有印度电影.....楼主做一下种让各看官也评价一下?从来没见过印度电影流行过.
  作者:醉眼挑灯2007 回复日期: 9:12:46 
    各大主流BT网站有欧美,华语,日韩,甚至泰国电影,没有印度电影.....楼主做一下种让各看官也评价一下?从来没见过印度电影流行过.    -------------  /v_show/id_cj00XNTMxMzI1Mg==.html    印度版迈克·杰克逊    简直是灭绝人性  
  中印好像闹矛盾。所以封锁印度的文化产品。    所以包括我的大部分人对印度的电影了解不深。    不过中国的电影(实际某些央视连续剧还是不错的)实在是太差了吧。    故,我认为印度电影更有前途。
  作者:aaaabbbbcj 回复日期: 5:51:25 
    印度        中国有广电总局,注定国产电影没发展  ------------------------  脑残,日本台湾都没有,发展你大爷了  韩国和中国管制最严重,结果发展最快  JY智商无下限
  楼猪和楼楼是什么关系?不会是亲戚吧?
  作者:咋地了啊 回复日期: 9:38:21 
    中印好像闹矛盾。所以封锁印度的文化产品。        所以包括我的大部分人对印度的电影了解不深。        不过中国的电影(实际某些央视连续剧还是不错的)实在是太差了吧。        故,我认为印度电影更有前途。  -----------------------------------------  你是不是大脑泡过水  去年中央8套放印度电视剧《奇迹》,收视率低的不敢再引进了  你泡过水的大脑认为印度电影有前途  但是不代表其他人泡过水~  
  作者:ranbow778 回复日期: 9:30:08 
    作者:醉眼挑灯2007 回复日期: 9:12:46        各大主流BT网站有欧美,华语,日韩,甚至泰国电影,没有印度电影.....楼主做一下种让各看官也评价一下?从来没见过印度电影流行过.        -------------    /v_show/id_cj00XNTMxMzI1Mg==.html        印度版迈克·杰克逊        简直是灭绝人性  -----------------------------------------------  500年后全世界喜剧片找不到笑料时,印度宝莱坞将成为全人类的宝库。  从这个意义上,印度电影有前途
        这里我再说一次,不比谁的电影好看,只比谁创造的经济效益    大和就业人数多
  作者:绝对地伏特加 回复日期: 15:48:17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  -----------------------------------  功夫一般,你让他看看国产凌凌漆。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    -----------------------------------    功夫一般,你让他看看国产凌凌漆。    ============================================================    那叫港产片
  作者:辛辛苦苦一年 回复日期: 11:52:37 
                这里我再说一次,不比谁的电影好看,只比谁创造的经济效益        大和就业人数多  --------------------------------------------------    你就直接说  不比中国的优势,只比印度的优势,而且必需得出印度有前途的结论  这样多方便  全世界都知道谁有前途,但是JY不知道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    ==========================================================    看到香港那么发达,港人收入那么高,印度阿三都惊呼:中国人太富了    
    作者:ranbow778 回复日期: 9:30:08        作者:醉眼挑灯2007 回复日期: 9:12:46          各大主流BT网站有欧美,华语,日韩,甚至泰国电影,没有印度电影.....楼主做一下种让各看官也评价一下?从来没见过印度电影流行过.            -------------      /v_show/id_cj00XNTMxMzI1Mg==.html            印度版迈克·杰克逊            简直是灭绝人性    -----------------------------------------------    500年后全世界喜剧片找不到笑料时,印度宝莱坞将成为全人类的宝库。    从这个意义上,印度电影有前途    -----------------------------------------------  真是太搞了
  作者:辛辛苦苦一年 回复日期: 12:24:25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      -----------------------------------      功夫一般,你让他看看国产凌凌漆。        ============================================================        那叫港产片        香港不是中国的?
         我前几天刚刚认识一个科威特人,是大学的讲师,说话十分风趣幽默,他说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中国电影,他说最喜欢周星驰的&工夫&,他电脑上就有,粤语版,阿拉伯语字幕,他说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意思        -----------------------------------        功夫一般,你让他看看国产凌凌漆。            ============================================================            那叫港产片                香港不是中国的?    ----------------------------------------------------------    要比就拿大陆电影比,你拿香港电影比有什么用啊,香港电影票房好了,    你获益了?那是香港电影人获益,你叫大陆导演拍国产凌凌漆看看,能不    能放。说的都是废话。    就算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加起来,产量也不如印度电影,香港倒没什么    毕竟是一个城市,人口也不多,而内地作为一个那么大的人口市场,就说    不过去了,有多少电影是赚钱的,要么就是艺术电影,要么就是武侠大片    然后整个市场档期就空出来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电影可以在电影院放了
    宝莱坞翻拍电影《卡萨布兰卡》 08年上映(图)       
好莱坞经典浪漫影片《卡萨布兰卡》将被重拍,只是这一次背景不是摩洛哥,而是印度。新片《Ezham Mudra》将汉弗莱·博加特主演的这部著名影片的背景重新设在当代印度的南部.    
男演员苏莱斯·戈皮僵饰演剧中的酒吧老板,他帮助自己的恋人,一名泰米尔分离主义反叛分子与斯里兰卡政府作对,逃离印度。导演拉吉夫·纳思称,他的影片将是献给原片的一份贡礼,他希望影片能在卡萨布兰卡举办首映仪式。他说:“作为一名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我欣赏了这部经典影片不下20次了。”    
原片《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讲述战时摩洛哥一名愤世嫉俗的酒吧老板,在昔日恋人(英格丽·褒曼饰演)找到他寻求帮助的时候,他卷入一场冲突中。       导演为迈克尔·柯蒂斯,今年早些受美国电影协会将这部影片评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三部最伟大的作品。纳思称,《Ezham Mudra》的语言为印度马拉雅拉姆语,它不属于政治影片,也不支持目前任何冲突。    影片《Ezham Mudra》的主演为宝莱坞女演员曼蒂拉·贝迪,饰演曾经属于褒曼的角色,影片将于2008年上映。     
  作者:咋地了啊 回复日期: 9:38:21 
    中印好像闹矛盾。所以封锁印度的文化产品。        所以包括我的大部分人对印度的电影了解不深。        不过中国的电影(实际某些央视连续剧还是不错的)实在是太差了吧。        故,我认为印度电影更有前途。  ---------------------------------------------------  不了解你还敢大放厥词?    作为一个去过印度三次的中国人,我认为你是脑残。
  说明中国人民的欣赏水平要高一点,盗版事业要繁荣一点
  他那是有条件就哈印,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哈
  看来LZ是没看过《疯狂的石头》    看来LZ是没看过《疯狂的石头》    看来LZ是没看过《疯狂的石头》
        没看过印度电影      不过我认为绝对是中国电影有前途      宝莱坞算什么      说实话,我现在连好莱坞的电影都懒得看了      美国电影看太多了,现在看了觉得一点意思没有,都是俗套,猜都能猜出来情节,有什么意思      中国电影就不同了,亲切,贴近生活,而且新鲜      反正我看好中国电影      虽然,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导演,演员,编剧都是SB      但是实在是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故事太多了,加上这个具有戏剧性的时代      所以,纵然电影人都是SB,但我还是看好中国电影    =========================================================    好莱坞电影俗套,但卖到世界各地都很赚钱啊,都说了这里不比    谁的电影好看,好不好看是个人喜好,这里说的是谁创造的经济效益大      中国是大,故事是多,但很多你拍不了,故事再多也没用,电视剧经常    就是抗日,电影就是武侠  
      看来LZ是没看过《疯狂的石头》    ==========================================================    也就一部疯狂的石头,有卖到国外去吗,在国外的情况怎样,卖得好吗?
    《疯狂的石头》香港票房惨淡 上映首周仅13万      以200多万元的成本在内地狂卷了2000万元票房的黑色幽默片《疯狂的石头》,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个奇迹。不过,记者昨日却获悉,投资者刘德华将该片引进香港后,上映首周却只得到了13万元票房。     随后,记者采访了几名香港朋友,他们均表示,“石头”的内地味道太重了,里面那些让内地观众乐不可支的方言,香港人根本听不懂,完全笑不出来。昨日,记者致电该片主演郭涛,他认为票房暂时不高都在意料之内,并相信“石头”在香港的状况会如同内地一般慢热。   
      宝来坞海外发行票房收入可观      
印度电影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工业之一。当然,就像美国同行重视好莱坞电影的海外销售一样,印度制片人也重视宝来坞产品的出口。         去年是宝来坞电影海外销售最好的一年,有5部电影在美国和英国发行,每部的国外票房收入都超过200万美元。      对宝来坞制片人来说,国外市场越来越有利可图了。10年前,一部A级电影的售价是50万美元,现在的售价是100万美元到200万美元,很多电影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15%到20%。      两家公司统治着海外发行领域——25年历史的爱神国际公司(Eros Intl.),它每年发行大约50部影片;1997年开始经营的Yash Raj 公司,它总共发行了大约22部影片。      但是,宝来坞影片海外发行的市场规则正在变动。几家正在进入这个市场的公司,许诺提供更有利的协议条款、更透明,当然,还有更高的票房分成。      UTV,一家对电视、电影和广播感兴趣的娱乐业公司,今年夏天发行了《Lakshaya》(英文名Aim,《目标》)。这部UTV公司参与联合制作的电影,在美国的票房收入是75万美元。12月,UTV公司将发行《Swades》,该片由曾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导演阿苏多斯·哥瓦利科执导。今后的几个月中,UTV公司还将陆续在国外发行10部电影。      Zee电视电影公司,印度最大的垂直整合的传媒业公司之一,用它负责发行的第一部影片《Mujhse shaadi karogi》(英文名Will You Marry Me?,《嫁给我好吗?》),掀起了票房浪花。在英国,这部电影曾登上票房排行榜第八名,获得120万美元票房收入。      Zee电视电影公司是南亚第一家私营无线电视台,曾在它的各个电视频道中大力宣传这部电影。据估计,它的电视台在120多个国家拥有2.25亿观众。制片人Sajid Nadiadwala说,“我制作的影片没有哪一部得到这样的预先宣传。”      还有一些公司也在争夺印度电影的海外发行业务。维纳斯公司(Venus)2002年进入海外发行市场,今年计划发行8到10部电影。另一家Alien Nitrate公司,明年初将开始购买供海外发行的印度电影      但是印度语电影的发行是个棘手的、难预测的生意。很多年来,几大巨头一直努力控制这个市场(2002年,索尼娱乐电视公司发行了《克什米尔任务》),但是在一两部电影的失败后,他们停止了这项业务。盗版吞噬了大约75%的市场份额,这是主要障碍。      UTV公司和Zee公司许诺,与缺乏票房信息和跟踪信息的现状作斗争。“我们的咒语是透明度,完全透明,”UTV公司的Sridhar Sreekakula说,“在我们的系统中,分销商和放映商会从自己的如实报告中获益。”      Zee公司的电影发行总管Kamal Mukut,同样强调说,它的所有数字都是公开的。      过去,发行商认为观众是被动的,所以一度忽视市场营销。现在,市场营销同样得到重视。      爱神国际公司的常务董事Kishore Lulla,并不太担心自己公司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他说:“这个市场难以经营,只有拥有发行网络和巨大节目库的那些人才能生存。”   
  对印度电影没有丝毫兴趣
  看过几部印度电影,感觉比较弱智,有的还比不上很多土豆上的DV作品。  虽然大陆现在很多导演都貌似有病,但拿阿三来比还是侮辱他们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电影制片厂女演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