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些刊物上能看到相声这类的求原创单口相声台词

“相声茶社”,银川的N种期待。欢迎访问银川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第27版:文化周刊
银川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
“相声茶社”,银川的N种期待
&&&&在这个相声走下坡路的&年代,天津人李松岩却反其道而行之,于2011年6月,开起了银川第一家相声茶社。&&&&&日晚8时,凯达大酒店院内的“连兴相声茶社”剧场里,座无虚席,200多位观众前来观看由津京宁三地的相声演员联袂表演的相声。场内笑声连绵不绝,掌声热烈振奋。这一晚银川的观众过足了相声瘾,他们第一次走进相声茶社,感受了茶社相声的文化及魅力。一晚火暴后,却没出现李松岩内心期待的那种持续的火暴场面,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茶社里人丁稀少,经营并不乐观。但李松岩还是打算坚持下去,他相信相声“得用文火炖着”,等观众培养出来了,就总有“沸腾的一天”。&&&&&相声茶馆,在京津一带颇为流行,这自然和那一带的相声文化密切相关。在银川,李松岩的相声茶社“连兴”能火吗?&&&&一场演出引发的“相声创业”&&&&银川有相声茶馆了?这话还要从2011年2月份说起。春节刚过,天津的相声演员李松岩先生应邀来银川演出,节目大受欢迎,李先生连连返场,难以下台。原来,银川的观众也非常喜爱相声。&&&&&散场后很多观众到后台找李松岩合影,其中一位年近80高龄的老人握着他的手说:“我是1958年从天津来银川的,以前在津时,我就是一个相声迷,现在北京、天津有很多相声茶社,但这没有啊。到这儿后我再也没有走进过相声茶社,我有生之年,也想在银川能听到津京风味的茶馆相声。”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李松岩。&&&&&李松岩是个地地道道的天津人,祖父李洁尘、父亲李伯祥都是知名的相声演员。李松岩自幼随父学艺,12岁时就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为师。1978年年底,他入伍参军,于成都部队文工团做相声演员,1983年转业回天津,在津、京两地从事相声演艺、影视工作至今。&&&&&通过走访,他了解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银川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多个城市的移民,“银川有这么多津京地区的父老乡亲,有丰厚的观众基础,有爱相声懂相声的热情市民,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银川创建第一家具有津京特色的相声茶馆。”&&&&&从那年2月起,在宁夏曲艺界同行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李松岩自筹资金近50万元,终于使“连兴相声茶社”在日试营业,同时成立连兴社,他还准备成立一所“连兴相声学社”,为西北地区培养相声人才。&&&&相声茶社“水土不服”&&&&这座银川唯一的相声茶社,就开在凯达大酒店院内,能容纳观众200余人,20多平方米的舞台上摆着一张四方桌,桌布上绣着六个烫金的大字:“连兴相声茶社”。&&&&&从去年6月以来,茶社至今已经营了半年。记者去的时候正值星期二,茶馆显得有点冷清,到晚上8时才有两个观众。可在李松岩的老家天津,这几天,相声茶馆正是火的时候,一天演出三场,门一开,票就卖完了,舞台侧面也加了座,买了站票的观众也跺着脚叫好。但是那天,因为没能凑足观众,记者没能看到演出。&&&&&像在天津那样的荣光,在“连兴相声茶社”里只能偶尔感受到。开业半年来,他在平安夜、圣诞节搞过两次大型活动,成为茶社生意最好的时候,其余的日子,每天听众平均不超过20个人。“星期二、星期天几乎就没人”。共同管理茶社的李松岩的爱人也很无奈。每天3000元的成本让他们挺有压力。为了迁就行情,他们现在的票价也不得不从80元一张降至目前的30元一张。&&&&&由于上座率不高,茶馆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李松岩向记者算过一笔账:面积达200平方米的茶社日房租150元;10个演员按每人50元劳务费计算,每天请演员的费用在500元左右;再算上开给主持、财务和吧台员工的工资,每天的固定支出近3000元。而茶馆的门票是每人30元,如此一来,要想实现不亏本,每天至少得有50名客人花钱来茶馆听相声。&&&&&在大多数银川人眼中,相声被认为是“北京人、天津人偏好的玩意儿”,李松岩却偏想让银川的市民每晚花30元钱坐下来听几段相声,这个美好的愿望听起来像是“愚公移山”。&&&&&和天津茶馆里说传统段子不同,连兴相声茶社的受众,都是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观众,他们喜欢的是“与时俱进”的相声。李松岩开始尝试改编,在传统相声里加上现代元素。有歌颂好人好事的,有抨击不正之风的,还有一些失传的传统经典段子。在一段《报菜名》的传统相声中,演员还加进了“酿皮子”、“蒸羊羔肉”这样的菜名,引起了一些台下观众的共鸣。但是,现在面临的困难是,本地的相声演员太少,大多数都是靠着李岩松的人气从京津两地聘请的外地演员,这对相声茶社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那么,银川本土的相声演员都哪儿去了呢?&&&&银川相声演员,有历史没市场?&&&&在连兴相声茶社的演出现场,连着几晚上,银川市老艺术家耿文青都上台说相声,别看已经73岁,可耿老说起相声来吐字铿锵有力,手脚利索,底气十足。&&&&&耿文青是一位银川老相声演员,说了一辈子相声。1956年,他在天津和平区相声队,1958年到了天津红桥区相声队,1961年来到银川市曲艺团。对于津京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家,他都比较熟悉,尤其和李松岩的父亲李伯祥从小在一起长大,如今耿文青的儿子耿直又拜李伯祥为师。&&&&&1989年,耿文青退休了,之后几乎再没有正式表演过相声,这对一个老艺人来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连兴相声茶社给了他一个舞台。“银川有不少老艺人,就是因为没有这样一个演艺的场所,也就一直埋没着,这次相声茶社的成立,不少老艺人都想重上舞台呢。”&&&&&记者了解到,在银川的曲艺历史上,其实一直都有相声演员,已故的王文进和现年73岁的耿文青是老一辈的著名相声演员,他们的儿子也在继承着相声事业。只不过,他们大多数一年接不了一两次相声演出,而且多是&&&&在外地表演,甚至还有一些相声演员因为单位改制,已经不说相声了,有些转行给影视剧组做做幕后工作。&&&&&银川一直没有适合相声表演的舞台,即使偶尔有演出,大多在露天,相声演员的声音常常淹没在前三排,“其实老一辈的银川人都爱听相声,但是老一辈的相声演员出的段子太少了。没有新段子,就不能与时俱进,就慢慢被淘汰了。”银川市说唱艺术团副团长徐明智如是说。&&&&&在一些京津相声演员眼里,银川的相声演员逐渐被淘汰,还跟体制有关。这些演员没有市场意识,不像京津两地的相声演员很早就走出去,所以才能成就“德云社”及郭德刚。而有些相声演员连“一块活儿”都说不下来。在京津两地,一个相声演员会二三十块“活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银川的相声氛围也不浓,在天津,出租车里放相声,卖磁带的推销相声,城里遍布相声茶馆。李松岩和所有的天津人一样,打小是泡在“相声缸”里的。&&&&相声走入百姓生活的N种可能&&&&虽然连兴相声茶社开业半年来遇冷,但是,李松岩并不灰心。他觉得瞄准银川文化市场是靠谱的。近年来,很多文艺形式慢慢在银川兴起并有回归的势头。小剧场演出越来越多了,比如小话剧《后知觉爱情》登陆银川,他就听很多年轻人念叨并夸奖过,说明人们已经开始从电视、广播前重新坐回到茶馆和小剧院。茶馆相声的发展是一个从波峰到波谷的“运动”过程,京津两地已经趋于饱和,但银川在这方面一直是“零”,也有观众真心爱,所以应当会有很大的市场,是会在一个上升阶段。&&&&&近两年郭德纲等人的蹿红,给相声打了一针强心剂,经他们改良后的相声,针砭时弊,透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与欢迎。而且,一些70后80后,以到相声茶社看身穿青布大褂儿、手拿纸折扇儿的相声表演为一种时尚,因为相声演员能生动地说出市井小人物的心态,这是生活在都市快节奏中的人们寻找的一种情感共鸣。&&&&&银川市说唱艺术团副团长徐明智建议,培养银川观众去茶馆听相声的习惯,有难度,应从开设相声茶社和创新入手。另外,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相声这门艺术的扶植力度,才能让好的传统艺术,如宁夏坐唱、相声这些本土就有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多元化地发扬光大。&&&&&李松岩表示,以后有机会会请大腕来茶社演出,如果有大型演出,比如在体育馆进行一次相声大会,甚至可以请郭德纲、德云社一个班子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不会打退堂鼓,今后我也会努力培养银川本地的相声演员,但希望能得到政府有关方面的政策扶持”。这是李松岩的愿望,也是银川市民希望看到的美好愿景。面上&&&&&&&&&&&&&&&&&&&&&本报记者&冯元春/文&图片由李松岩提供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17版:天下成都
&&&&&&&&&&
孙小涛:笑艺场,成都式相声
&&本报记者 孟蔚红/文
张鸣/图&&主持人语&&一群八零后的年轻人,不喜欢同龄人追的这个星那个星,偏偏爱上了说相声,更不知天高地厚地在地方曲艺发达的成都,创立了成都有史以来第一个相声剧社——笑艺场。驻场大慈寺雅韵学堂后,更是把喝茶听相声这种娱乐休闲方式带到了成都人的生活中。社长孙小涛相信,成都这座包容的城市,一定能养活一个相声剧社,做成都式相声的梦想,也必将使传统相声艺术在成都独特的地方文化滋养下得到新的发扬光大。&&本期嘉宾&&孙小涛,成都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成都笑艺场社长、四川高校曲艺联盟主席、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初中时开始创作和表演相声,曾参加北京2010民间春晚、第九届四川电视节等演出。&&采访手记&&日 成都&&笑艺场驻场大慈寺社区的雅韵学堂,位置倒是不错,比邻春熙路,颇有些闹中取静的意思。学堂从外面看有几分古意,里面陈设简陋些,演出该有的条件,也算齐全,容得下约百人,一张票20块,送茶水一杯,酥黄豆一碟儿,有的观众还打包了晚餐边吃边看。一个惬意的晚上,就这么开始了。&&刚开始观众并不多,大部分是女孩儿,都是通过微博来的。一个艺名干娃儿的演员用一段散打评书热了场,接下来刘云奇、齐恒上台,刘云奇模仿一位会武功的人,刚摆好架势,运好气,身后丝绒幕布上粘着的“笑艺场”三个字的“笑”字应声落下,这个本是舞台小事故的意外让观众乐不可支,起哄说,再发功把剩下的字也震掉吧,刘云奇不动声色地说:最大的包袱在这儿呢。场内气氛活跃起来,主持人李响,电台DJ,因为是孙小涛的朋友来免费客串,趁机开玩笑说,大家喜欢的话赶紧通知朋友过来,我们下面还有五个精彩的节目。接着又来了几个观众,其中还有回头客。然后孙光辉表演了一段散打评书,普通话夹杂四川方言,然后是袁圆、刘云奇的《双簧》,齐恒、郭广庆的《山西家信》,孙小涛、洪兴的《胡说西游》,李良、郭广庆的《哥俩好》等,各有特色。他们的表演加入了成都元素,接了地气,非常亲切。演出结束,孙小涛率所有演员到门口恭送观众,态度恭谨,不是走过场。 &&在茶园里表演相声,北方并不少见,大名鼎鼎的德云社就是从天桥一家茶园走出来的,可要把这样的表演方式带到成都,对习惯在茶园里看川剧、听评书的成都人来说,算是一件新鲜事。培养这块市场,让相声成为成都人尤其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一部分,是孙小涛和笑艺场的追求。从两年前创立笑艺场到现在驻场演出两个月,他们体会到了各种艰难,但依然坚持,这样的执著来自于他们对相声的热爱,有一种快乐,的确不是钱所能带来的。&&第二天约到孙小涛采访,他刚谈完一个演出的合作,风尘仆仆地从广汉赶了回来,我只能这样形容,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他的帅显得有些浪费。当然这个帅哥会写相声,会说相声,有梦想,有谋略,有行动力,有忍耐力,尤其现在,他形容自己是刘备,自己也许不是相声说得最好的,但能用人,希望相声能人都到笑艺场来。孙小涛说,做团队,就是做人。&&这是我看好笑艺场最重要的原因。还有,他讲起为供他上学而在上海打工的父母的那份动情,他说,毕业以来他给过奶奶和外婆各五百块钱,这是他感觉最有成就的时候。&&背景&&原创,走自己的路才是出路&&笑艺场:&&演员和观众共同的期待&&创办笑艺场这个相声社团的念头出现在两年前,那时孙小涛还是一名即将毕业学播音主持的在校大学生。正常的轨道应该是几个月后毕业,递简历求职,找到一份工作,每月拿着一份稳定工资,至少生活无虞,父母无忧,至于从小喜欢的相声,就作为业余爱好,给同事讲讲段子,在单位晚会上登个台,也算锦上添花。&&可这个念头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孙小涛的人生。这意味着,他将把相声作为一门事业来经营和追求。&&如果不是去了一趟北京,孙小涛还不会有这样的灵感。那是2010年,孙小涛原创,他和搭档井强演出的相声《误会》入选民间春晚,进京演出,这一次让他们大开眼界。来到相声的大本营,看到同为八零后的高晓攀、贾玲的相声剧社搞得有声有色,孙小涛的第一个反应自然是留在北京,学相声,说相声。可激动归激动,现实归现实,自己还是学生,在北京举目无亲,囊中羞涩,关键是,他和井强一合计,回去后在成都也搞一个相声剧社岂不更好?&&笑艺场就这么成立了,孙小涛、井强、孙光辉这三位同样喜爱曲艺艺术的成大校友,是发起人也是最初的成员。大学生自主创业,八零后办剧社继承弘扬曲艺艺术,成都市第一个民间相声团体,等等,笑艺场刚成立时很受关注。当然热闹之余也有人质疑或担忧,在成都这样一个地方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城市,做一个关于相声的社团,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不是有足够的根基,也就是说,是不是有市场能养活自己?对此,孙小涛很自信。他说,成都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成都有一千万人口,应该足够养活一家剧社,快乐是大家必需的,现代社会压力这么大,节奏这么快,相声应该有市场。&&带着这样的信心和自信,笑艺场发出召集令,别说,还真给他们捞回来几个宝贝——李良、刘云奇、齐恒、袁圆、洪兴等几个优秀的相声人才。李良是河北人,从小学过很长时间的相声,后来到了成都工作,开广告公司,一忙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对睡觉都要听着相声入眠的李良来说,无处施展才艺的苦闷一直伴随着他,当在电视上看到成都有了个笑艺场的消息后,他那个激动啊,很快就赶到成都大学去找孙小涛。孙小涛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李良的画面,穿一件中式短袖衫,拿着把扇子,外表看去不惊人,可一开口……他的基本功不仅是团队里最扎实的,而且从整个成都来讲,也是八零后里的NO.1,排节目,团队发展,很多地方孙小涛都会向他请教。&&孙小涛说起自己现在的搭档洪兴来笑艺场则更神奇。洪兴是山东人,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中知道了笑艺场,刚开始他在QQ上和孙小涛联系,孙小涛因为忙,没在意。谁知洪兴揣着两三千块钱到了成都,找了份工作,后来在演出中两人认识了。还有齐恒,现在还是大学生,袁圆、刘云奇、郭广庆等,都各有特长,平时都有着其他的工作养家糊口,都是因为喜欢相声,走到了一起。孙小涛说,不仅是观众期待笑艺场这么一个地方出现,演员也在期待着笑艺场这么一个组织,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孤独。&&孙小涛说,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是非常快乐的,现在他们每周最盼望的就是周日下午的排练,晚上的演出,这一天是他们收入最低的一天,也是他们最享受的一天。笑艺场现在的演出班底,基本是刚成立时招募进来的,孙小涛说,笑艺场招人时最看重三点:第一,热爱;第二,团队精神;第三,有表演和创作的基础。头两点,尤其重要。&&年轻人的梦想和热诚是那么富有感染力,笑艺场自成立以来,得到了从省曲艺家协会到巴蜀笑星的全力支持,叮当、闽天浩、李小冬等都无偿参加过笑艺场的演出,有一次高校巡演缺音响,叮当二话没说就从公司拉了一套过去,还自己开着车过去演出。成都相声表演老艺术家桑志权现在担任着笑艺场的指导老师。&&笑艺场成立后,马不停蹄参加了不少演出,比如人民公园的喜乐会,关爱贫困山区的演出,青海玉树赈灾义演等,基本是公益活动,没挣一分钱,却让他们收获了不少快乐。&&驻场演出:&&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作为笑艺场的发起人和负责人,孙小涛一直在考虑,笑艺场应该有个固定的演出场地,在他看来,驻场演出是笑艺场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之前有反对意见,觉得节目还不够精练成熟,考虑这事还早,后来孙小涛觉得可以边驻场边锻炼,就像听过的一句话,牛不会耕田怎么让它下水,可牛不下水又怎么让它耕田? &&找来找去,最后确定了大慈寺社区的雅韵学堂,20块钱一张门票,双方分成。孙小涛感觉在成都搞文化的环境非常好,只要有想法,总能得到相关的支持和帮助。&&热热闹闹的启动仪式后,笑艺场正式演出的第一场在今年春节后正式推出,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这场演出只卖出了三张票。因为缺少经费做更多宣传和推广,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微博做宣传。孙小涛也明白,成都不像京津,看相声听相声的习惯还需要培育和引导。&&面对仅有的三个观众,孙小涛坦承虽然心里有点凉,但也和其他演员达成共识,观众太多和观众太少对演员都是极大的考验,观众少更要好好演。那一场他们认真演出了两个钟头,观众也很给力。&&笑艺场驻场演出到现在一个多月了,虽然每场观众人数还是不太理想,但还是在逐渐增加,甚至有了回头客,这给了孙小涛他们极大鼓励。&&现阶段是笑艺场艰难起步的阶段,演员没拿过一分钱报酬,包括孙小涛在内,全都在拿别的工作赚的钱来贴补这块,好在笑艺场在业内渐渐有了些影响,也能接到一些商演,大家对剧场盈利非常有信心。&&原创相声:&&笑艺场立社之本&&北有德云社,南有笑艺场。这是孙小涛为让更多人最快速了解笑艺场给出的一个说法,但实际操作起来,无论从大的环境还是地域文化来讲,同样是相声,注定了笑艺场会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思前想后,原创性和地域特色,是孙小涛为笑艺场找到的立社之本。&&孙小涛一直喜欢创作相声,现在,每场演出也都基本坚持演出自己的作品,已经积累了《其实我很爱你》《胡话西游》《改行》等代表作。孙小涛说,有观众在微博上给他私信,说你们的节目有的是不是模仿德云社的表演,如果是这样我就不好去给朋友推荐。所以只有创新才是出路,走自己的路才是出路。德云社在北京很火,在成都做,一定要有差异。我们要做的是成都式的相声,北方相声要学,学它的套路,学他的基本功,但最后一定要突破,做成都自己本土的相声。&&除了原创,表演方式上孙小涛也一直在追求不拘一格,男女搭档演出是他在大学时就已经尝试过的形式,还有相声剧等。孙小涛说,成都人喜欢听一些新的东西,可能不太容易静下心来听那种传统的,想要包袱快一点,节奏快一点,我们就应该多一点这种现代的,潮一点的段子,10多分钟就OK的。&&从相声这门讲究门户、流派、传承的艺术形式来看,无门无派的孙小涛的这些想法,你可以说不实际,但其实也是一种更实际。他其实也有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比如大兵,冯巩,他也想拜他们为师,可是在成都,这样的机会显然很少,不能坐等机会,在自学的同时,大兵、冯巩在相声创作表演上的不断创新也影响了孙小涛,更加鼓励他在相声艺术上不断尝试。没有科班里老式的传帮带,只有靠走自己的路,走了不同的路,可能就出现了不同的风格。&&相声原创是很难的,过了,说你低俗,太正经了,又不可乐。怎么来把握创作和表演上的这个分寸,孙小涛说,要通过长期的表演摸索,去掌握那个度,要做成都式的相声,在内容上要贴近成都实际,成都生活,成都地域特色,方言文化,第二是形式,可以有表演,歌舞,无厘头元素,第三是格调,成都是一个悠闲优雅的城市,我们的作品也要寻找一种优雅的感觉,我们谈不上有多高雅,但一定不低俗,我们要做优雅的相声。&&笑艺场官网:www.5271.cc&&孙小涛实名微博:&&/87sunxiaotao&&对话父母&&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记者(以下简称记):驻场演出票房不是很理想,还能坚持下去吗?&&孙小涛(以下简称孙):会,这两年没有收入,我们还在一起,这说明我们还保持着最初对相声的热爱,而且有责任感,大的方面是对传统曲艺的传播,再就是大大小小的观众在关注和支持我们,我们应该对得起他们。说白了,不是科班,不是专业的相声演员,大家这么包容你,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关注,一定会坚持下去。第三,我相信,只有在这条路上慢慢走下去,机会才会出现。&&记:你很乐观,但笑艺场成立两年来遇到过很多艰难,作为个人也受到过很多委屈,支撑你的动力是啥?&&孙:现在已经从我个人的创业,转变到笑艺场大家在创业。走到现在父母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从读大学时候就是这样,走上艺术这条路,一开始就有一些人不同意,不看好,觉得学主持人,竞争那么大,学费那么高,比普通院校几乎翻一番。&&记:这个学费对于你家来讲是不是很大的负担?&&孙:还是算,我妈妈现在在上海一家电子厂上班,她最不喜欢在厂里受约束,宁愿在农村种庄稼,但就因为我的学费,又一次到了上海,父亲也在上海一家工地上班,搬砖,有时候挖铺光缆的坑,回来全身上下都是汗水泥浆。父母顶着很大的压力,我大学毕业又没有上班,搞相声,旁边的人就觉得不好。虽然我毕业以后就没跟他们要过钱,靠搞培训、婚庆主持也能挣到生活费,但是不固定,因为笑艺场的事,接的活也不是很多。&&记:你也可以上班,业余搞相声。&&孙:没有时间去上班,上班待在公司,笑艺场的很多事情没办法处理,虽然事情都不大,有的就是见个面,喝个茶,再加上排练、创作,不可能去上班,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还是支持我,每次他们最欣慰的时候是看我在电视上,作为农村的父母,能在东方卫视看我表演,妈妈眼泪都掉下来了。&&记:这是你对他们最大的回报。&&孙:所以我更加觉得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慢慢走下去,最后做成功,这才是对父母最好的交待。&&
Copyright 成都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哪里能看到王自健每个礼拜跟新的相声_百度知道
哪里能看到王自健每个礼拜跟新的相声
哪里有全的,能听清的优酷上的有点听不清,下面也没字幕
我有更好的答案
百度“六平米”,里面有王自健跟新的,也有德云社的,更新的很及时
不过里面好像没有优酷里的全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王自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助一些关于找工作为主或贴近生活搞笑相声本子_百度知道
求助一些关于找工作为主或贴近生活搞笑相声本子
求助有才,有知识的朋友提供点搞笑夸张的生活片段相声段子。本人十分感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讲第一问题,如何做一个给编辑留下好印象的新作者。
一般的编辑看稿子,都是以故事质量为重,但每天都有大量的稿子等着我们去看,如何从众中的稿件中脱颖而出,让编辑留下好印象,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这些都是针对新作者的,我说的是细节问题。
投稿时,一定要保证稿件排版整齐,在题目后留下自己的名字,末尾附上你的真实姓名、地址、电话、QQ或是邮箱。这是我一直在强调的,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你们知不知道,这对编辑来说,会省掉很多的时间和工作量。如果稿件合适,编辑会马上在QQ上和电话里联系。这样一来,在编辑心中,肯定会留下良好的印象,即使你的稿件差那么一点点,你的认真态度,也会让编辑有好感。所有的杂志,都想培养自己的长线作者,努力...
乙:多好的儿子啊,你妈妈生你的时候没挑好日子!
甲:我强把中学念完,啥也没考上。
乙:就你这样的能考上个屁!
甲:终于走向社会了,自己能挣钱了,头一个月的工资我就买了一台自行车。
乙:小时的梦想实现了,这回可满意了吧!
甲:自行车是有了,可我一看别人都骑上摩托车了,
乙:自己能挣钱了,想买就买呗!
甲:对,买!没过半年我就买了一台新摩托!
乙:呵!骑上新摩托,多美呀!
甲:美,美你个头!
乙:又咋的了?
甲:摩托车能和轿车比呀!看着别人开着轿车我这个气呀!
乙:再买台轿车就完了呗!
甲:你给我买!
乙:我给你买像话吗,谁给我买呀!
甲:轿车能说买就买呀!
乙:那倒是,轿车是贵了点!
甲:人家有钱的爸爸,儿子想买啥就买啥,我这家底穷!总是跟着别人屁股后跑...
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建议您多看多听自然就能找到里面的秘密了。
可以借鉴下赵丽蓉跟巩汉林演的《打工奇遇》和《如此包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找工作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牌导师“说得比唱得好”
《超级演说家》首播上演“多口相声”
《超级演说家》首播现场
&&&&由陈鲁豫、李咏、乐嘉和林志颖四大导师坐镇的国内首档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超级演说家》昨晚在安徽卫视首播。作为近日广电出台“限歌令”后首档顺利获批播出的大型真人秀节目,《超级演说家》异军突起,走起“说得比唱得好”的特色路子。首期节目中,林志颖向爱妻深情告白,乐嘉与李咏棋逢对手频抬杠,导师间上演“多口相声”专场,看点十足。&&&&打造“平民草根”话语权&&&&《超级演说家》是中国首档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以“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目的。在目前音乐节目扎堆、“模式”扎堆的背景下,《超级演说家》异军突起,走起了不寻常的路。这档节目也是限歌令之后,第一档如期顺利播出的综艺节目,同时也是“海外版权大举进军国内”浪潮下的首档纯国内原创大型真人脱口秀节目。&&&&在赛制上,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平民草根将在舞台上进行约5分钟的演说。在选手演讲的过程中,300位观众利用手中的表决器,向选手投出支持或反对票,反对票过半,选手将直接淘汰。反之,支持票过半,将进入评委选人阶段,若选手没有被任何评委选择,也视为淘汰。导师选择之后,选手将反选导师。前5期节目,60名选手经过演说,将留下24位,分别归属4位导师。经过13期节目设置的重重关卡和考验后,最终将决出一名总冠军,节目最终将挑选出“中国最会说话的人”这名总冠军将会获得一笔数额不菲的演讲合约,并获得一档专门为其打造的个人脱口秀节目。&&&&这是一个倡导和尊重“平民草根”话语权的平台,在台上任何人都拥有最大自由度的话语权,以及自由的运用语言去演说、去打动在场的导师与观众。首期节目中的近十位选手也是上演各种温情、感人、励志故事,几乎每个选手都有“泪点故事”与“励志故事”。&&&&四大导师上演“多口相声”&&&&三位主持界名嘴陈鲁豫、李咏、乐嘉和“不老男神”林志颖组成的“四大导师”坐镇《超级演说家》,他们在台上耍尽“嘴皮子”相互调侃,上演了一出“多口相声”笑料十足。&&&&四位导师风格迥异的语言特色和口才,让节目呈现出“四大门派”。温情派——鲁豫在节目中保持了《说出你的故事》中的倾听风格,追求真诚和语言的力量,当她与选手沟通之时,强调的是感性与理性兼容,其对选手的缺点和不足,总会从自己的阅历中举例来指出对方的不足,常常令大家感同身受,现场仿佛是加强版的“鲁豫有约”。学院派——李咏在《演说家》中,则是保持了自己一贯的直言不讳和犀利风格,作为传媒大学老师的他,则更喜欢从演讲的专业角度,以及选手的口音吐字、语速等角度给予严格要求。他的“吹毛求疵”也常常遭到其它几位导师的反驳,尤其是鲁豫和乐嘉经常为此与之争辩。毒舌派——乐嘉常常会毫不留情地对选手分析性格、剖析情感,并指出其性格的致命弱点,将舞台一秒变“心理诊室”。爱心派——林志颖算是最温和的导师,不会说重话的他,常常用爱心来包容选手,并用爱心的方式去劝导和指出选手的不足,但对于选手的选择标准,林志颖却喜欢彪悍奔放、富有激情演讲风格的选手,这与其个性则形成鲜明对比。&&&&&&&&&&&&&&&&&&本报综合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Copyright (C)
Wuhunew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芜湖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经营许可证号:皖ICP备号 皖政新办备06017号
热线电话:+86-553-38322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刊物发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