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几个同样的四方方型,可以拼成一个大六个正方形拼成正方体体?2、4、6、8。4对吗

新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八单元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新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八单元教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21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八​单​元​教​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日期:顺序数一遍。
师:同学们认为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一定是长方形的吗?
教师出示特殊的一个长方体,它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这个是长方体吗?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
生:不是,它的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因为它上下两个面不是长长的,是四四方方的。
师:看来,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只能说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
师: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它的每个面是什么...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相关内容日期:父亲不能“退居二线” 父亲是“社会的代表” 父亲和母亲虽然都是一家之长,但角色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父亲在家里往往更像一个“社会的代表”,他更多地用社会规范要求孩子,这对孩子的社会化大有好处,所谓“严父”,就严在这里,而母亲,则常常更多的是“家庭的代表”,日期:孕早期感冒不能随便吃药怎么办 俗语说得好,“常喝萝卜白菜汤,不用郎中开药方”,在感冒初期服用,效果很好,平时多食更有好处。 准妈咪是最害怕感冒的人群之一,感冒病毒在孕早期会对...日期:孕期皮肤瘙痒不能轻视 妊娠期间,不管你的身体发生怎样细小的变化都不应该大意,而要及时请教医生。 我在怀孕到第33周的时候,腿和胳臂出现了莫名的瘙痒症状,同时肚皮也有些瘙痒。有过怀孕经验的女人告诉我说是正常现象,到了怀孕后期,大多数孕妇的肚皮都...日期:孕妇也不能随意服用中成药 许多孕妇及其家属都知道,在孕期使用西药不当会引起胎儿畸形,所以必须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中成药对孕妇是安全的,可放心服用。其实也不尽其然,一些中成要也有毒性,也可造成胎儿畸形,甚至造成流产和胎儿死亡。 下列中成药孕妇不宜使用:日期:生产期孕妇不能坐飞机 根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旅客行李国内运输手册》的规定,怀孕在35周以上或预产期在4周以内的孕妇航空公司不能承运;出生14天以内的婴儿和产后7天之内的孕妇不能乘坐航班。 日期:父亲不能“退居二线” 父亲是“社会的代表” 父亲和母亲虽然都是一家之长,但角色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父亲在家里往往更像一个“社会的代表”,他更多地用社会规范要求孩子,这对孩子的社会化大有好处,所谓“严父”,就严在这里,而母亲,则常常更多的是“家庭的代表”,日期:不能婚配的四种人 未婚青年人都憧憬着美好、幸福的未来,渴望寻找一位情投意和、心心相印的终生伴侣,共享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怎样才能使心愿得以实现,下面从医学和优生学的角度谈谈选择配偶...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很好玩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礼物一起来做搭积木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箱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并说说有哪些“礼物”。
(当学生说出“礼物”的名称时,教师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老师有个建
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5.直观揭示概念。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
请同桌的小朋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3.引导思考,形成表象。
(1)通过刚才的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桌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桌子上的圆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2)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出图形名称,让学生边想边用手指比画各种图形。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
先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脱去“外衣”(不考虑物体由什么物质组成、用途等,只看其形状),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简单特征。 2.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议一议。
a.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
b.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4.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认识立体图形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1.同桌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另一人在纸箱里摸出相应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组织学生交流体会,说说摸物体的感受,怎样才能摸得既快又准。 2.搭一搭。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 3.数一数。
投影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
六、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的?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练习八施教日期:(
)日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并辨别平面与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师导课: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它们来了。(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举例: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现在让我们动手摸一摸、看一看自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各个面,你有什么新发现?3、练习: 数一数 4、想一想,搭一搭。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立体图形的拼组,你能说说最少用几个小正方体能搭一个大正方体吗?那么几个长方体能搭出一个大长方体呢?请学生先说一说,再动手搭一搭。二、巩固练习:1、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通过摆方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巩固所学知识。练习时,可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2、教师出示练习第8题。说一说,你想怎样摆下去。此题是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如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数学知识点系列: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全部知识点全在这里!请收藏!_新东方在线小学辅导-爱微帮
&& &&& 数学知识点系列: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全部知…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单数:1、3、5、7、9······双数:2、4、6、8、10······(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二、比较大小和第几。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3、几和第几△▲▲★△☆☆△△△▲★★★☆★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4、相邻数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三、比一比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四、加减法(一)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1 2 3 4 5 6 7 8 9 100+1 1+1 2+13+14+15+16+17+18+19+1+10+21+22+23+24+25+26+27+28+2+20+31+32+33+34+35+36+37+3+30+41+42+43+44+45+46+4+40+51+52+53+54+55+5+50+61+62+63+64+6+60+71+72+73+7+70+81+82+8+80+91+9+90+10+101-2-3-4-5-6-7-8-9-10-1-12-13-14-15-16-17-18-19-110-1-12-23-24-25-26-27-28-29-210-2-23-34-35-36-37-38-39-310-3-34-45-46-47-48-49-410-4-45-56-57-58-59-510-5-56-67-68-69-610-6-67-78-79-710-7-78-89-810-8-89-910-9-910-10-10五、加减法(二)(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1+6(个位相加,1+6=7)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六、分类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如:△△●●☆☆●△●●△△☆●按形状分:1、△2、☆3、●按颜色分:1、有颜色2、没有颜色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3、常见题型有:(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3)同类的物体番号填在一起。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2、正方体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3、圆柱体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4、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3、圆形:没有角4、三角形:三条边(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八、认识钟表1、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 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图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 角+角 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 角-角 “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 (2)65元-3元7角
=64元10角-3元7角 =61元3角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2. 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3. 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 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 5. 5个十 ,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 写作:55(写数学字)6.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7. 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8. 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注意题型: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3,这个数是( )。(写完记得对照题意检查一遍)第五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1. 不进位的加法 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2. 不退位的减法 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二、进位加法(凑十法)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2. 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 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3. 100以内进位加362+8=44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三、退位减法1.20以内退位减: 破十法 :161-9=7 个位加补数2. 100以内退位减:361-9=27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第六重点:小括号1.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七重点:找规律1、重复出现的规律:○□□○□□○ ? ○□□(每组规律要用圆圈圈起来)2、变化的规律:2  5  8  11  14  □  □ □  18  15  12  □ 3  4  6  9  □ □3、数列里的规律:写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再观察、间隔两个数之间是否有规律、三个数之间是否有联系。标出每组规律,再根据规律填数。“新东方在线小学辅导”最受欢迎的文章推荐回复1:虎妈猫爸注意:小学1—6年级让孩子学会这些就够了!回复2: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回复3:孩子家教好不好关键靠母亲——于丹回复4:一张终生受益的家庭教育表,你是积极的家长吗?回复5:这篇小学生作文爆红朋友圈,妈妈们都看哭了回复6:小学语文词语积累大汇总!真的灰常好~回复7:小学1-6年级数学学习重点、难点,全在碗里啦!回复8:一个清华学霸给小学阶段的12条建议!回复9:从孩子的表现看父母的缺点,值得所有家长深思!回复10:小学数学儿歌汇总 都是秘诀!背背儿歌,轻松学数学回复11:孩子考试成绩倒数第二,看睿智爸爸如何应对回复12:为什么家长越不管,孩子成绩越好?!回复13:小学阶段要一定要培养这些学习习惯回复14:家长,一定要教孩子做人处事十大智慧,比分数重要!回复15:重要!家长一定要了解“0到18岁”孩子的成长历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请分享吧~本公众号会不定期发送小学阶段的必备资料哦~长按二维码并识别可直接关注我们小学暑期课程最低410元起大促在7月31号结束!即刻把新东方名师请到家!请猛击“阅读原文”↓↓↓
点击展开全文
小升初复习备考、政策咨询、励志故事、杯赛真题发布等服务。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2014年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共2课时)9.29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年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共2课时)9.29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个正方形拼成正方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