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到自己和别人一起研究东西就在安装的若风瞬间爆炸炸了但没伤到自己

问题已关闭
投票、调查、影片歌曲物品识别、征集信息、活动召集类问题
问题应当引发一定主题范围内具体、有深度的讨论。投票、调查、影片歌曲物品识别、征集信息、活动召集类问题不适宜在知乎提问。
做梦梦到第二天发生的事情,有没有相同经历的人?
在转知乎,突然想起来自己高中发生的一件事。 前一天晚上做梦,梦到上体育课跑步,前面一个同学掉了一枚硬币的情景。第二天体育课,前面的同学真的就掉了一枚硬币,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前一天的梦里,那个同学掉完硬币之后,说的话,他旁边同学说了什么,还有体育老师说了的话。 我在第二天看到他掉硬币的那一瞬间想起就想起来了,然后之后也是这么发生的。当然我只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也从网上看到过说人会感到和梦里似曾相识的东西,只是心里作用,不信也不否定,只是为了有趣看看知乎上有没有人也有过这种经历。不要说我在杜撰,也不是我记错了,当时发生了的那一瞬间的感觉很奇妙,亦真亦幻,当天还和朋友发短信说这事来着。不必深究,各抒己见,just for fun.
按投票排序
我擦,这个必须得匿了,一是太过惊悚,二是太过离奇,下面详述:因为第二天要和朋友去市周边游玩,所以前一天早早就上床休息,第二天醒来就去到集合地点,约10点钟,我早到20分钟,期间朋友陆陆续续来到,但是一对两口子A和B只有女的来了,询问得知是昨晚两人因为EX的事情吵架了,一会男的也来了,不过两人依旧赌气毫无交集;另一个朋友C是组乐团的,以来就兴奋的说昨天半夜间灵感来了,创作了一手牛逼好歌,一会在车上献唱,我们鼓掌说好;另一朋友D因为前一天打篮球,剧烈运动所以肌肉拉伤,走路一瘸一拐的,深呼吸肚子就疼,于是我们就负责死命逗他笑,他边笑边痛说「哈哈哈哈,哎呦痛死了我擦你们这群哈哈哈哈,哎呦……」最后一个朋友E带来勒一个我们不认识的妹纸,肤白貌美,说是之前微信摇来的,羡慕得我们,加上我一共七人,我们就做旅行车上路。路上那个Rocker也就是C就开始演唱,乖乖~真是好听,好似不跑调的五月天,唱到动情时刻车子颠簸了一下这货把舌头咬到了,嗷嗷叫,这是车子进站加油,我们有说有笑,加油半响继续上路。过隧道没多久进环山公路,就在这时车子突然打滑,我们还没反应车就翻下山谷,一切发生得太快,车滚落到山底时我们死伤不知,我迷糊中看见A和B抱在一块往门挪着,我叫不出来,这时候车子就爆炸了,我直接吓醒叫着翻身发现是个梦,然后再没睡着等着天亮。等了很久好不容易到清晨了,我一刻也不想呆在家就早早出了门,慢条斯理的前行,发现还是早到了20分钟,这时朋友们也陆陆续续的来到了……两口子吵架,不过倒是一齐来到的,却互相冷眼不说话;Rocker昨天通宵写歌;胖子打篮球崴了脚;E带着她表妹来,说是他在微信朋友圈发游玩消息他表妹非要跟着来;这时我直冒冷汗,像老僧入定般呆在原地,一切这么熟悉却又那么不同,我都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上的车,车上他们都欢声笑语,除了我。当Rocker开始唱歌的时候我死死盯着,果然这货要到舌头了,我再也按捺不住吼着前面车子回去加油,我们下车好不好,几乎是撕叫着哀求,朋友们无奈着咒骂下了车,不久后知道了前面翻车的消息全都傻了,除了我。不过生活还是带来了一些阴霾:后来一个月后Rocker因为在酒吧惹事被捅死了,我们去了他的葬礼,一年后A和B有了孩子,幸福美满,D却在游泳的时候意外溺水身亡了,不过大难逃生之后我们都过得很坦然,直到现在……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仿佛在梦中经历过,当时觉得非常惊讶。后来又有过几次,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在楼上走着,有点头晕,忽然再次觉得周围的一切我在梦中见到过,也不知是听到同学说话之前还是说话的那一刻觉得我已预见了……回想过往的几次,似乎也都是在头脑有些疲惫的时候发生的。于是开始怀疑也许不是梦,是大脑一时的混乱导致的。
后来看过一篇心理学文章,叫《为什么会产生虚假记忆?》大意是人的记忆本不是如同一段录像,而是像一张张的照片,人只能记住瞬间,而用来填补那些过程的是自己的想象。在2007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一些因为大脑海马体受损而患上失忆症的病人,在进行想象时也会出现困难。人们在设想未来的时候,脑部被激活的区域与回忆过去时是一样的。“在回忆的王国里,记忆的生动并不代表真的发生过”。文章中提到几个实验:
二十多年前,美国宇航局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不久悲剧发生,航天飞机在一万多米的高空爆炸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个突发事件当然让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想要查清事故的原因,但它也引起了一名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他是被誉为“认知心理学之父”的奈瑟尔(Ulric
Neisser)。“挑战者号”悲剧发生之前几年,奈塞尔刚刚发表了对“水门事件”中白宫律师约翰·迪恩的证词研究,显示这位自称“人肉录音机”的人的记忆其实出现了非常多的差错。
这一次,奈瑟尔在悲剧发生之后立即询问了一批大学生最早是如何得知爆炸事件的,并做记录。三年之后,他又询问了相同的人。他发现,每一个人的记忆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其中四分之一的人的记忆变成完全错误的。许多人的记忆都从平淡无奇变成了更戏剧化的情节,比如某人最初的描述是自己在跟人聊天时获知的,而三年后就变成了“一个女孩从大厅里跑过,嘴里喊着‘航天飞机爆炸了’”。 后来科学家们找到了大脑中部分负责记忆痕迹(engram)的细胞,并且能够人为通过操作这些细胞让动物产生虚假记忆。
在实验室里,研究组为小鼠准备了两个房间。第一天,他们让小鼠进入A房间,让小鼠探索了这间它从没来过的新房间。第二天,他们把小鼠放进环境不同的B房间,这间房间的地板可以通电,小鼠在里面探索了一会儿之后,研究人员电击了小鼠,小鼠的反应是呆住不动。
这个过程中的奥妙之处在于,当小鼠在A房间的时候,研究人员运用技术让小鼠负责情景记忆的脑细胞被标记。这样一来,在需要的时候,研究人员就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激活这些脑细胞。到了第二天,小鼠进入B房间之后,在遭受电击的同时,研究人员就激活了头天那些记忆了A房间场景的细胞。
到了第三天,研究人员再次把小鼠放进A房间,这一次,尽管不存在电击,但小鼠仍然呆住了。研究人员查看了小鼠出现回忆之后的脑部活动,他们发现杏仁核中的神经活动水平会上升,而杏仁核是用来处理恐惧情绪的脑区。
小鼠产生了恐惧的回忆,尽管它从没有在A房间中被电击过,但在它的记忆中,它曾经在这个场景中遭受过电击。
就记忆的形成而言,在大脑活动的层面上,一只小鼠和一个人的差别是很小的。在这项实验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反复证明,人脑不但经常会出现虚假记忆(就像在“水门事件”和“挑战者号”爆炸事件的记忆上),而且想要给人植入虚假记忆也不是件难事。 英国华威大学的心理学家金佰利·韦德(Kimberley
Wade)就曾经成功地给人植入虚假的童年回忆。她首先咨询了一些学生的父母,确定那些学生在童年时并没有做过某件事,比如乘坐热气球。然后,她加工了一些照片,把学生儿时的形象放进正在飞行的热气球的篮子里。她把这样的照片拿给学生看,然后在两星期后再访问学生,有时学生就会以令人惊讶的细致程度讲出小时候乘坐热气球的经历。 (引用自心理网《为什么会产生虚假记忆》)因此,人们产生这种似曾相识的“昨日重现”
感,并不一定是真正梦见过。还有一篇文章,专门解释昨日重现感。“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这种现象;青年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平均一年2-3次。 ”文章说,“过去100多年里,关于这种现象涌现出了许多解释,包括时光倒流、特异功能、多维空间、催眠、精神错乱等等。近年来,心理学家也开始关注这种现象;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现象不过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一点小瑕疵。 ”文章指出:感觉眼前的事物曾经见过,这种记忆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再认记忆(recognition memory)。再认记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回忆”(recollection),你确实能够回想起以前经历过的那个情境;第二种则是“熟悉” (familiarity),你仅仅对眼前的事物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没法确定它的来源。  比如,昨天你在楼道里见到了一个人,今天又在电梯注意到他,这时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你回想起来昨天确实在楼道见过他,于是把他认出来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对于他的面孔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在哪里见过;不过基于这种熟悉感,你也会认为自己曾经见过他。   “昨日重现”现象的产生也与这种熟悉感有关。以本文开头的场景为例,可能你过去经历过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在咖啡馆和别人聊天),虽然你没有意识到,但是这些场景的特征已经储存在了你的记忆系统当中。此时此刻,坐在这个朋友对面,周围的一些线索与你记忆深处那些相似场景的特征(比如昏暗的灯光)匹配起来,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使得你的大脑自动将眼前的场景判断为曾经经历过,从而导致了“昨日重现”的体验。 (引用自科学松鼠会吧 百度贴吧)综合这两篇文章的观点,基本上可以解释有遇到梦中场景的感觉了。梦中可能出现过相似的场景,而当记忆出现了一些小差错时,就会让人认为是曾经经历过的场景了。记忆原本就不是录像而是包含想象的,因此“场景构建”出了类似的记忆也很有可能。
it's called déjà vu.
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对于这一个现象的解释。
人在一晚上会做许多的梦,一般一醒来的时候都会记不住的。但是有一种现象是这样的,假如你在梦中梦见过你在小学的教室里吃橘子,第二天恰好你的朋友约你回去小学的教室里叙旧,刚好你拿出橘子来吃,你就会想起你的梦,这就有种你做了预言梦的感觉,但是第二天你并没有去小学教室,而是去了香港迪士尼,你就会忘记这段梦。
高考出成绩前一晚我梦到成绩了,结果第二天出的成绩和梦到的一模一样。
我讲一个我做过的梦那年我大二,由于大学离我家不远,那天我就回家睡觉了,父母都不在,只有我一个人。睡着睡着我醒来了,伸手一摸手机一看,才早上5:20,外边天还是黑的,我不知怎么想的就起床了,开始刷牙洗脸,然后开门准备出去河堤上跑步。开门以后,住我们对门的阿姨也刚好开门,我就问阿姨怎么起的这么早啊,阿姨说,我要送孩子上学。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啊,对门阿姨的两个孩子一个,已经上班,一个在另外的城市上大学,哪来的需要送着上学的孩子啊,这时候阿姨的脸突然扭曲了。一个激灵,我就醒了伸手一摸手机一看,早上5:20,外边天还是黑的,我不知怎么的当时鬼使神差的就起床了,居然开始刷牙洗脸,但当时全身都在冒冷汗,洗完以后,我打开家门,这时候居然对门的阿姨也刚好打开家门,笑着对我说:“你怎么起的这么早啊?”
我有试过在现实中经历的某个场景有很强烈的熟悉感,就感觉是哪一天刚梦到的
我反而觉得平行宇宙的说法比较靠谱,电磁波是不同宇宙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虚假记忆可以解释大量的似曾相识感,但就梦境预测现象而言,我一直觉得还有另一种解释。首先,梦与潜意识有关(不要拿40项研究说事,此话题可另开贴讨论),而潜意识其实是很聪明的。比如有一天我在梦中意识到头天发的微博写错了一个信息,把奥斯卡写成了格莱美。一个小伙伴还说他在梦里解出了白天没做出来的几何题。其次,假定某件事情的发生有种种先兆或暗示。我们接收到此类线索,但白天在意识层面并未精细加工,或者就是忽视了。于是第三步,入睡后潜意识开始运作这些线索,形成了对事件的预示梦境。再举个亲身例子。二三年级的时候,我接连两次梦到不同的亲戚,然后半个月内他们就会来我家。在那个还使用电报通讯、某家装了电话供一栋楼使用的年代,亲友一年也来不了一次。于是我开始留意这个现象。接下来的半年,一次梦到表哥,我就等着他来。四五天后,他离家出走跑来我家。一次梦到我姨,我又开始盼,第二个礼拜的周末她带着当时还是她男盆友的我姨父来了我家。我终于决定把这个神奇的超能力告诉我妈,可我妈根本不care,我很挫败,同时带着说出来不被信就不灵了的担忧继续观察自己的超能力。然后,就真的没再梦想成真过。现在回过头去想这事,极有可能是在人际互动中获知了某些微妙的间接线索才导致预测梦境出现。不灵验,也不是说出来就不灵,而是当时的挫败和担忧造成了坏的暗示,抑制了潜意识的加工能力。
有。我梦到过。1. 梦到第二天上补习班迟到。早上惊醒,发现如果不做这个梦,我还差点忘了要上补习班。然后火速打点好,等同路的小伙伴一起上路。结果中途我在街边买吃的,她没看见我,以为我走了,就自己走了。我没看到她,以为她还没下来,就一直等一直等一直等,果真我就迟到了。2. 梦到被我爸打,第二天真的被打了。3. 前段时间初中准备开同学会,但当年全班男生都暗恋的班长始终没找到。某晚,我梦见我们在微博上找到了她的痕迹,顺藤摸瓜的联系上了她。第二天,QQ群里就沸腾了,因为真的通过微博找到她了!
不确定有没有过。之所以说不确定,是因为虽然感受上是“做梦梦到第二天发生的事”,但这个感觉多半是事发之后的感受。而事发前有没有意识到这个梦的存在很难说。这样的话,到底是事发后由于记忆错乱,导致我以为做了这个梦,还是真实的做过这个梦就很难说了。考虑到每天早晨回忆刚刚做过的梦都会细节模糊,所以梦发很久又回想起来,总觉得不太靠谱。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组织去孤儿院看小朋友,那天晚上很兴奋,一晚上睡不着。(孤儿院我从来没去过,也不知道坐什么车,往哪条路去)然后终于睡着了,可能因为脑海里一直环绕着明天要去孤儿院这件事,就做梦了,梦到和小伙伴在XX路上边走边打闹,红领巾飞到了马路中间,去捡的时候差点被撞倒,还梦到我们走了好远好远腿都累了,路途中买了果篮,经过了一个很大的垃圾场。第二天,重复了一遍。孤儿院很远,应该坐公车去也要四十分钟,不知道当时谁出的主意说走路去,肯定不是我,所以才会出现我梦中一模一样的情景,路也是一模一样,当时想起来都吓死了。晚上回家都不敢上楼T_T
讲述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吧。高中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复读的梦。里面的人物涵盖了当时班上和邻班的数个同学。我还当玩笑讲给哥们听。结果高考之后我们那一拨人都去统一学校去复读。之后那个哥们看我眼光开始不大一样。还有一次。是NBA总决赛。我梦到了下一场比赛结果。当然不仅仅如此。还有那场比赛关键的几个回合走向。甚至于谁谁投丢哪个球。说白了就跟看过一样。之后打赌赢了好几顿饭。这以后哥们经常问我做梦有没有梦过数字组合一类的。他要买彩票。后来我的人生中就没遇见过这种情况了。梦倒是经常做。可能以后会发生吧。呵呵。不过我后来真的梦到了一组数字组合。和彩票排列基本契合吧。但是。这个号码没中过奖。我等着呢,哈哈。
不懂理论,但是人的大脑确实会选择性记忆,从人出生到死亡,潜意识从未停止过。只是一般情况下潜意识产生的知觉会让更为重要的知觉所掩盖,但确实存在于记忆之中,只待适当时机苏醒。如同 的作答,记忆同时会被大脑处于某种目的所更改。更例如 ,她可能梦到了很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是最终只有改志愿与红衣服妹子跟他的记忆吻合所以被修改细节后释放出来。改志愿是6月份的事,开学是9月份。如果让他回忆这期间任意一平淡无奇的一天,肯定是回忆不起来的。但是如果遇上暑假某天一起玩过的朋友,经过朋友提醒,肯定会马上回忆出每一个细节。
有过一次,很简单,上小学前一天晚上梦到老师让我和特别讨厌的一个男生坐同桌,第二天就应验咯。巧合吧。
有过一次。记得很清楚,应该是大二时候做过的梦,一个广场中央竖立着一个大理石的石碑,上面的字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夕阳斜照在石碑上,人们围着石碑在集体跳舞,非常开心。我由于一些原因十分疲惫,只记得当时的场景很美。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想象的场景很诡异,便没有多去想。两年后,毕业旅行。正好同学A说要来稻城亚丁,便和他们一起去了。当时舟车劳顿特别劳累的到达稻城,同学提议我们就随便到一个地方点点东西吧。那里的人们喜爱跳舞,便围着广场石碑手搭着千面人的肩膀开始跳舞,我们找了一家小餐馆坐下,突然意识到,我所做的位置,石碑的方位,当时的光线,阳光的角度与之前梦里的一模一样。我跟同学说,这个场景我曾经梦到过。他们却都不信。至今难以忘怀那种感觉。
其实你不能确定你是不是真的做过这个梦。记忆是有偏差的,大脑经常会产生错误片段。我也经常这样啊当初我看完某个柯南剧场版后回忆起这个结局曾在梦里梦到过,但我刚刚看完时却并没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是在看完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想起来。所以我就知道是大脑的神经错乱了……
高三的时候填志愿前几天我梦见自己在最后一天改了志愿,从一个学校的英语系改成了另一个学校的法语系。并且梦见开学第一天,所有新同学坐在一个教室里,有个妹子穿了红色的连衣裙,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说着什么。当时这个梦记得特别清楚是因为醒来以后,我就想我怎么可能去改志愿呢,绝对不可能发生这件事情的。后来,现实是,我确实在定志愿的前一天改成了另一所学校的法语系。并且最神奇的是,开学第一天,就看到了那个穿红色连衣裙的妹子坐在教室的最中心。
我有时候会梦到几年后某一天的小片段,当时还很纳闷,总是这样,很清晰呢。
梦到自己在睡觉。。然后醒了,然后醒了阿里影业因互联网无需专业编剧 遭到围剿
新浪科技讯 11月29日消息,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近日在名为&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发表的有关&互联网不需要专业编剧&的言论引发了众多编剧的口诛笔伐。
以下是徐远翔发言中引发激烈讨论的焦点:
&我刚才讲了一个观点,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对于徐远翔的言论,许多国内知名编剧都进行了反驳。
《心花路放》编剧董润年对此发表评论称,&把贴吧吧主和无数同仁小说作者圈养在一起厮杀,这不叫创作,叫养蛊,这是对所有人尊严的践踏。创作从根本上关乎的是人心,不是金钱。&
《重案六组》编剧余飞说:&请IP吧主和小说作者进入斗兽场自相残杀,这是挟资本以奴化网络作家,杀伐过后再在尸堆中携导演、专业编剧来收割这血洗的IP,专业编剧不一定配合,网络作家也会揭竿而起,我们是社会主义,不是奴隶社会。&
甚至有很多编剧宣布&不和阿里影业&合作:董润年、汪海林、宋方金等都在微博上表示&阿里影业,走好,不送&。
在引发编剧圈口诛笔伐以后,徐远翔通过个人微博对此事进行了解释:
&昨日参加一论坛的个人发言引起业内激烈争论,本人特做以下说明:第一,本人也是编剧出身,深知剧本重要性,且对编剧同行之尊重由来已久;第二,媒体有些断章取义,建议大家读完全文,且参考当时对话的语境;第三,从未说过只要IP不要编剧,而只说IP和编剧构成剧本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期待和诸位合作!&
随后阿里影业CEO昨日进一步通过阿里影业微博发声:&就今日网间所传相关同事就编剧业务的个人观点引发讨论一事,阿里影业CEO张强表示,作为内容产业的核心,编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阿里影业对于编剧等专业人士的尊重一以贯之,从未动摇,亦在探索和实践与编剧等专业领域同仁共同创造行业未来的现实路径。&
此事经过短暂发酵引发了编剧圈甚至圈外人士的普遍关注,除了批评声音外也不乏支持的看法。
编剧王佩今日发表一篇名为《阿里影业的鞭子与被宠坏的编剧》的文章,他在文章里写道:
&我想说的一句话是,中国专业编剧们的日子实在太好过了,我所认识的几乎每个会写字的人都当过或者计划当编剧。
好莱坞的编剧可没有这待遇。许多编剧和导演都是从片场里当小工起步的,没有十年以上的卧薪尝胆,他们不可能有出头的机会。
所以,做一个内地编剧应当惜福,更应当警醒。你们认为理所当然享受的机遇,别人要为之奋斗一生。
关于IP作者PK,虽然让专业编剧听了不舒服,但事实上,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据我了解,张艺谋也是用类似的方式在筛选剧本,只不过他用的还是专业编剧。也是10个人PK,最后剩下2个人,每个人都写同一个剧本,影视公司全买下。有一个人的剧本会被张艺谋拍成电影,另一个人拿钱走人,根据保密协议,他甚至不能对外提起自己参与过这个项目。&(刘璨)
附徐远翔发言全文:
我对IP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四个字:群众基础,如果说你用一个很拽的网络语言去界定它的话,我理解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一种方式。
现在大家一说IP好像就是网络文学,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20位的作品有多少完全来自于网络文学,这个是打折扣的。IP和具有IP属性是两个概念,比如高满堂老师,他就是具有IP属性,如果有一个超级运作家就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大电影,郑钧的《回到拉萨》这四个字具有IP属性,但是它具不具有开发出IP的潜能?现在没有IP是没法拍电影,这是肯定的,它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方式,首先让大家先知道。
所有的编剧没有必要恐慌,因为电影电视剧的核心还是讲故事,只不过没有IP这个概念,没有互联网信息发生之前,我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编剧基本垄断了剧本创作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从抓什么选题,然后怎么做剧本,怎么去磨,只不过现在的编剧第一条先从网络产业链把前端抽出来,网络小说也好,是一个游戏也好,经过长期孵化的舞台剧也好,一个动漫也好,先抽出来,这个前端是属于纯IP,后端需要加工成好的剧本,编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编剧也很清楚,不要认为还要像以前一样,一个项目给我,我把前端后端都做了,现在这个产业链是有分工的,前端是IP,后端是编剧,这是我的理解。
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最好的IP都不是领先的东西,中国最好的IP是四大文学名著,还有一个是聊斋,一个是金瓶梅。我们每个中国人在任何一个国家,除了学汉字以外,学中国文化的时候必须学四大名著,它培养了一代一代中国人。知道的人越多,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好的IP,因为它具备一个初步的群众基础。当把IP抽出来需要非常优秀的编剧加工成好的故事,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相煎急不急的问题,只是前端和后端的问题。
IP真的很伟大,我就举一个例子,《盗墓笔记》这个IP,它的文字只有180万字,同人小说好几亿字,这个剧在爱奇艺上播出以后,点击量接近30亿人次。
我刚才讲了一个观点,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我在24、25岁读研究生的时候写我人生的第一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还真的播了,叫做《热血天歌》。当时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你写了一部剧在中央一套播,在省里基本是职称晋级,分房子,升官,当时我就觉得春潮在涌动。我毕业了以后去了国务院新闻办的官方机构,因为对电影的热情,我还是回到了阿里,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不再是几个人、小群体就可以垄断电影电视剧的时代,中国电影票房今年和去年增长是40%的增长速度,乐观的说法是明年中国的票房超北美。
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这个就是屌丝购票心理学。
我今天来不是来吵架的,我是怀着一颗平常心,邀请那些有情怀,有才华,有担当,有潜力的编剧来跟我们阿里影业合作,我们对剧本创作的重视程度,有些方面可能超出你们的想像。如果说通过这次论坛能够寻找到几位非常好的有潜力的有情怀的合作者的话,那真的是不虚此行,而且我们真的是怀着非常开放和宽容的心态跟你们做一个很真诚的对话,我们是怀着十足的诚意和大家做这样的沟通和更长远的合作。
阿里影业一年有三部电影够了,其实很多电影我们都参与了,只是不打这个标而已,也不愿意张扬,不像有的公司我投了5%,然后到每个电影节都说是我们投的。我们有娱乐宝,我们有票务软件系统等等,但是一个品牌的公司可能从制作团队到演员到制作公司都要更新换代,可能很多公司在几年以后就不存在了,我们要尊重这个现实。这一年我们做了很多精心的布局,更多是在平台的建设上。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恳请在座的诸位请你们拿出高质量的剧本。
【来源:新浪科技】
安卓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 Hiapk2013
这里有最无节操的小编和最鲜辣的资讯!
手机访问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瞬间爆炸是什么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