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化2015年是什么时代代

戊化年是什么朝代_百度知道
戊化年是什么朝代
提问者采纳
清朝咸丰帝时期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定是戊化年,不是成化年,是明宪宗的年号?历史上只有成化
成化(公元年)是明宪宗的年号。明朝使用成化这个年号一共23年。明宪宗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次年(1465年)改元“成化”。
清朝咸丰帝时期
你问的是戌化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商代的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青铜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
商代的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青铜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
试回答下列问题:(1)青铜属于______(填“单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复合材料”中之一)(2)“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3)上述化学反应属于____反应。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月考题
(1)合金(2)Fe+CuSO4==Cu+FeSO4(3)置换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商代的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青铜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主要考查你对&&合金,置换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合金置换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合金的概念: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①合金可以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不一定全部由金属组成。 ②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③合金是几种成分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合金不是几种成分简单地混合而成的。 ④合金中各成分仍保持自己的性质。 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的性质比较:金属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因而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纯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①合金一般比其组分金属的颜色更鲜艳。 ②合金的硬度一般应工组成它的金属。 ③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成它的金属。 ④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工组成它的金属。 ⑤合金的导电性、导热隆能一般差于组成它的金属。 生铁和钢的比较:
知识点拨:①生铁和熟铁:生铁是指含碳债在 2%一4.3%之间的铁合金,熟铁是用生铁精炼而成的较纯的铁,含碳量低于0.02%。 ②生铁与铸铁:铸铁是生铁中的一种,是指可用来铸造的生铁,通常指球墨铸铁。 ③碳素钢的性能与含碳址有关,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但韧性越差;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但硬度越小。④纯铁与日常生活中铁的颜色差异日常生活,我们接触的铁一般不是纯铁,而是一些铁的氧化物或含铁的混合物,故我们常见的铁的颜色是黑色的,但它并不是纯铁的颜色,纯铁的颜色是银白色的。 应用广泛的合金:(1)铁合金:铁合金包括生铁和钢,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钢与生铁的各种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含碳量不同。 生铁与钢的种类(2)生铁与钢:生铁的含碳量为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3)钛和钛合金: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①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②用途:喷气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和舰艇的外壳等。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特征: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表达式:A+BC=B+AC &置换反应的规律和发生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发现相似题
与“商代的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青铜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88152531032245799047290788193793司母戊鼎是什么朝代制作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_百度作业帮
司母戊鼎是什么朝代制作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
司母戊鼎是什么朝代制作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
  商代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通高1.33米,口长1.10米,口宽0.79米,重达832.84公斤(这是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标准测量定的结果,旧说875公斤不准确).鼎身呈长方形,深腹平底,口角有扉棱.口沿上有两个立耳,腹下有4个圆柱足(上部中空),鼎身四周饰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兽面纹及夔纹,中间为素面.耳侧面饰双虎食人头纹.鼎足上部饰兽面纹,中间有扉棱.经检验分析,司母戊鼎含铜84.77%,含锡11.64%,含铅2.79%.该鼎硕大厚重,庄严肃穆,是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  司母戊鼎最早是在1939年3月被安阳武官村农民从侯家庄西北岗(或称武官村北地)吴家柏树坟园盗掘出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安阳已被日寇侵占.由于司母戊鼎个体很大,不好藏匿,村民为了不使司母戊鼎落入日寇手中,遂又将司母戊鼎埋入原墓之中.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安阳农民又将司母戊鼎重新挖出,因主权发生纠葛,该鼎遂归安阳县政府.同年10月,司母戊鼎被作为送给蒋介石的寿礼运到南京.蒋介石看后甚喜,下令交南京中央博物馆筹备处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归南京博物院收藏,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南京博物院大力支援国家博物馆的工作,将司母戊鼎从南京运往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中国通史》中陈列展出.  司母戊鼎出土时缺失一耳,为了寻找此耳,更为了弄清出土司母戊鼎的大墓的情况,根据盗墓人指认的出土地点,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对出土司母戊鼎的大墓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编号为殷墟M260,位于侯家庄西北岗殷王陵东区,解放前发掘的M1400殷王陵南面40米,1950年发掘的武官村大墓西南80余米,处于商代晚期祭祀场西侧.该墓墓室为长方形,南部有一条墓道,习称甲字形墓.墓口长9.6米,宽8.1米,墓深8.1米;墓道长24米,南端宽4.1米.木椁中置木棺,已被破坏.墓底有腰坑,内埋1人及1犬,墓中共发现殉人及人牲38人.该墓曾多次被盗,随葬品基本上已被盗一空,因此考古发掘没有发现缺失的那个鼎耳,仅发现白陶簋残片、玉戈、金叶以及石磬残片等.根据地层关系及白陶簋残片等的时代特征,发掘者确定该墓的年代属于殷墟2期,即商代晚期的商王武丁后期至其子祖庚、祖甲时期.  司母戊鼎腹内壁铸有铭文3个字,旧释为“司线戊”,“母戊”为墓主人的庙号(死后在宗庙的称号).“司”读“祀”,即祭祀的意思.旧说认为这三个字的铭文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并认 为母戊是商王文丁(属于殷墟3期)之母的庙号,该鼎为商王文丁所铸,是用来祭祀其母.  但是,这种看法是与上述考古发掘所判定的出土司母戊鼎的M260的时代是不相符合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已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首先,将“司”字改释为“后”字.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因此,“司”与“后”二字的字形是可以一样的,至于释“司”还是释“后”,应依铭文总体的文义而定,而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分,即她生前乃商王之“后”.因此,鼎名应更正为“后母戊”鼎.并且新说认为“母戊”并不是商王文丁之母,而应指商王祖庚或祖甲之母.因为从殷墟甲骨文来看,商王祖庚、祖甲之母的庙号也是“妣戊”,此说不仅从古文字学来讲可以成立,而且与上述考古发掘所判定的M260的时代也是一致的.我本人是赞成这种新的考释的.总之,司母戊鼎应正名为“后母戊鼎”,这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的祭器.但是今天习称司母戊鼎已久,仍可沿称司母戊鼎.  再有,将司母戊鼎的时代定为商王祖庚或祖甲时期,更由于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发掘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妇好墓的年代,根据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研究,属于殷墟2期,即商王武丁后期至祖庚、祖甲时期.根据殷墟甲骨文的研究,妇好乃商五武丁的另一个王妃,庙号为妣辛,所以妇好墓中同出有后母方鼎.而后母辛方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司母戊鼎一致,这就有力地证明二者是同一时期的器物,司母戊鼎的年代确属殷墟2期,此鼎乃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的祭器,墓祭之后随葬于其母之墓中.
扫描下载二维码徐光启_百度百科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朝礼部尚书兼、内阁次辅。[1]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谥文定。[2]
徐光启画像
徐氏祖居,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仍转务农。
明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今黄浦区乔家路)。少年时代的徐光启在读书。[3]
明九年(1581年),应金山卫试中秀才后,他在家乡教书,并娶本县处士吴小溪女儿为妻。
万历十年(1582年),第一次不中。为了维持家计,徐光启和他父亲一样“弱冠补诸生高等,食讫学宫,以家贫,故教授里中子弟。”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祖母卒,徐光启的父母又过半百,加上水灾,徐光启家道每况俞下。
万历十六年(1588年),徐光启为了寻找出路,和同乡、、一起到太平府(今安徽)应乡试,徐光启却落第。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赴广东韶州任教,并结识了郭居静。[3]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转至广西任教。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因考官焦竑赏识而以顺天府解元中举。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会试他未能考中,回到家乡教书。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赴南京拜见恩师,与耶稣会士第一次晤面。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光启没有参加会试。[4]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他在南京由耶稣会士(Jean de Rocha)受洗加入,获教名(Paul)。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考选翰林院。[5]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他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次年春翻译完毕并刻印刊行。翻译完毕《几何原本》后,他又根据利玛窦口述翻译了《》一书。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年翰林馆期满告散,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同年徐光启的父亲在北京去世,他回乡丁忧守制。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邀请郭居静至上海传教,这成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他整理定稿了《测量法义》,并将《测量法义》与《》《》相互参照,整理编撰了《测量异同》,作《勾股义》一书,探讨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6]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回到北京,官复原职。因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他与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撰写了《》《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和《夜晷图说》。
万历四十年(1612年),他向耶稣会教士(P. Sabbathino de Ursis)学习西方水利,合译《》6卷。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初冬,因与朝中一些大臣意见不合,徐光启告病去职前往天津。他在、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为《》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万历四十四(1616年),年礼部侍郎沈榷连上三张奏疏,请求查办外国传教士,是为教难。徐光启上《辩学章疏》为辩护。同年徐光启回京复职,次年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后病归,作《粪壅规则》。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发兵进犯关内,徐光启应召星夜入京。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战败,他多次上疏请求练兵,后擢升少詹事兼道御史,在通州督练新军。但由于、器械供应困难,练兵计划并不顺利。[7]
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徐光启上疏回天津养病,六月辽阳失陷,他又奉召返京,力请使用红夷大炮帮助守城,但因与兵部尚书意见不合,十二月再次辞归。
天启三年(1624年),徐光启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等职,当时朝中专权,他不肯就任,次年他便遭谗劾去职。徐光启回到上海后,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编撰而成后来的《农政全书》。他同(P.Franciscus Sambiasi)一起合译了《灵言蠡勺》。他还把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辑录成书,刻印刊行了《徐氏庖言》。
天启四年(1625年),徐光启退隐之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增订、批改以前所辑《农书》上,经过勤奋钻研,日夜笔耕,终于在天启四年(1627年)完成了《农政全书》的初稿。
徐光启纪念邮票
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奉召回京,官复原职。
崇祯二年(1629年),他又擢升礼部左侍郎。因钦天监推算日食失准,崇祯皇帝同意由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同年,皇太极率领兵数万人进逼,崇祯帝召集大臣平台议事,徐光启奏对战守之事。[8]
崇祯三年(1630年),升任。
崇祯四年(1631年),进献历书多卷,即《崇祯历书》。
崇祯五年(1632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六年(1633年),加太子、兼文渊阁大学土,同年11月8日病逝于任上,谥。[9]
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 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天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明《万历野获编》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指的就是此事。
明代施行的《》,是继元代《》,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据《明史·历志》记载,自成化年间开始(1481)陆续有人建议修改历法,但建议者不是被治罪便是以“古法未可轻变”,“祖制不可改”为由遭拒。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供修改历法时参考,但不久又不了了之。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以徐光启督修历法,改历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但后来满清侵入中原,改历工作在明代实际并未完成。当时协助徐光启进行修改历法的中国人有、等,外国传教士有、等。[10]
编纂《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
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和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和的订正。
《崇祯历书》的编译,自明崇祯四年(1631年)起直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始克完成。全书46种,137卷,分五次进呈。前三次乃是徐光启亲自进呈(23种,75卷),后二次是徐光启死后由进呈。其中第四次还是徐光启亲手订正(13种,30卷),第五次则是徐氏“手订及半”最后由李天经完成的(10种,32卷)。[11]
徐光启翻译古文,为其润色,校订实验。除《崇祯历书》全书的总编工作外。还亲自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11]
徐光启在修改历法的疏奏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他一共提出了十个方面(“度数旁通十事”),即:、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制造钟漏等。说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讲述得十分完备。徐光启还曾建议开展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12]
译《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几何原本》(前6卷)翻译。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几何”名称的由来。在中国古代数学分科叫作“形学”。“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不是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徐光启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他所翻译的的《几何原本》。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因而,这个过程是中国上的一件大事。
《几何原本》是由(Matteo Ricci)和徐光启共同翻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完成。[13]
《农政全书》
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徐光启对农书的著述与他对天文历法的著述相比,从卷帙来看,数量虽不那样多,但花费时间之长用功之勤,有过之而无不及。[14]
提倡农学引进番薯
天启年间,徐光启遭排挤,告假回上海闲住,开始专门致力于他的农业研究。徐光启不仅研究了大量的农业资料,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实验。甘薯最初是由国外引进中国的,起初只在福建沿海很少的一些地方种植。徐光启把它引进家乡种植,进行了多次试种,终于获得成功。在上海推广后,他又将甘薯的种植扩大到全国。
编纂《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书完成初稿,但由于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直到死于任上。便由他的门人等人负责修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亦即徐光启死后的6年,刻板付印,并定名为《农政全书》。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15]
徐光启认为农业为富国之本,正兵为强国之本,所以徐光启一贯重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徐光启便在《拟上安边御虏疏》中提出了“设置险阻、整顿车马、储备军事器械、打造将帅之才、训练戎卒、严格制度、赏罚分明”,但他认为这些都不过是“世俗之谈,国家的想法”。他御敌疏的中心内容则是“在这么多话中,有两句非常重要。一句是求精,一句是责实。一旦求精,就有深谋远虑的人互相学习,不随时间逝去;一旦责成事实,就会忠君爱国之士为国家考虑,十倍于贾谊也未尝不可。”“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16]
利玛窦与徐光启
徐光启大力宣扬“八无敌”(材料、工艺、武器、选兵、军队的政教素质、练兵、情报、指挥)和的“四预敌”(器械不利、选兵不当、将不知兵、君不择将”)。做到“八无敌”即可无敌于天下,如果是“四预敌”则兵无不败。据此他提出了“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徐光启集·辽左陷危已甚疏》。这些办法和措施,都是“八无敌”、“四预敌”思想与“求精”、“责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徐光启和当时的登莱巡抚都是积极主张从战略上强化对朝鲜控制的少数军事战略家。
在上述这些办法和措施中,徐光启尤其注重对士兵的选练,他提出了“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
徐光启特别注重武器制造,尤其是的制造。管状火器本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但时至明代末年,制造火器的技术已逐渐落后,由于边防的需要,急需引进火炮制造技术。为此,徐光启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个人。
撰写条令和法典
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开始,徐光启受命在通州、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等。这些“条格”,实际上乃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也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也体现了徐光启“实选”、“实练”的责实精神。[17]
徐光启题陆万言《题琴鹤高风诗册》
徐光启作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而其存世手迹并不多。其中徐光启以飘逸的行书题陆万言《题琴鹤高风诗册》,从“海上晚生徐光启”落款与书风来看,此手迹或为徐光启早年作品。此书法虽用笔略弱,然而却风格萧散古雅,与等的书风颇有相契之处,也可以见出文人圈的相互影响。[18]
《毛诗六帖讲意》《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测量异同》《甘薯疏》《勾股义》《简平仪说》《泰西水法》《农书草稿》《定法平方算数》 《刻同文算指序》《考公季节》《选练条格》《农遗杂疏》《农政全书》《徐氏庖言》《崇祯历书》《九章算法》 《灵言蠡勺》  《兵机要诀》[19]
徐光启雕像
《》:盖棺之日,囊无余赀。[20]
《》:科学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为突出。
《》:以《农政全书》影响最大。
:公初筮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体用。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无人指趣。[21]
《明史·文苑四》: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
《文定公行实》(徐骥):戊戌今上(崇祯帝)即位,诏起原官,侍日讲,补经筵讲官。遴选讲官的标准是要“学问贯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识达大体”,学术纯正,持己端方,谋虑深远,才智超卓,通达古今,明练治体者。
明末清初: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访坐论,无间寝食。[22]
明朝晚期文学家:古来执政大臣,廉仁博雅,鲜公之比。
清代思想家: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
晚清教育学者:思窥其象数之学,以救汉宋以来空言论学之失。[23]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
欧洲问题专家:是一位开中西交流风气之先的人。[24]
高祖:徐(佚名),号竹轩。
曾祖:徐珣,妻陈氏,生二子。
祖父:徐绪,号西溪,早卒,妻尹氏。
父亲:徐思诚(),字子望,号怀西,妻钱氏。
儿子:徐骥(),字安友,号龙与,郡庠生。
孙子:徐尔觉、徐尔爵、徐尔斗、徐尔默、徐尔路。[25]
接触西方学  
徐光启彩像(清人绘)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受聘韶州任教,在韶州首次接触传教士郭居静(L.Cattaneo)。在郭居静那儿,他第一次见到一幅,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科学家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之事。从此,他又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26]
徐光启先生为官清廉、生活简朴,这在当时的官宦之家,是难以想象的。徐光启官做得越大,为人处事越低调。徐光启70岁生日时,按习惯,大小官员、亲戚朋友都得送贺礼。徐光启早已写信叮嘱自己在家乡上海的小辈,所有送来的礼物,一概辞谢不受。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送来的贺礼,也婉言谢绝。上海的儿孙辈知道老爷子的脾气性格,照办不误。
徐光启早年在学习的时候,曾有过这样一件轶事,有一天,他早晨起来穿衣服时,发现一条袜带找不着了,他没有惊动同学们,暗自用一根布条替代。如此一个多月的时间,直到自己的夫人发现,笑着说:“翰林院薪水再少,还不至于添不起一付呀!你这么节俭,别人见了,一定会认为你在装模作样。”徐光启答道:“你呀!你知道世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冬衣夏衫,样样俱全,只是少了一条袜带,就当作一个小小的缺陷,我觉得正合适,哪里是在装模作样呢?”徐光启表面看起来有点迂憨,但体会他的内心思想,就会感受到他内在的崇高人格魅力。
《明史》[27]
《明史·徐光启》[28]
《·徐光启传》[29]
《启祯野乘》[30]
位于上海市南丹路的光启公园内,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31]
徐光启纪念馆
照壁、碑廊,厢房、厅堂等部分,展出了徐光启祖容像、徐光启家书手稿、农业试验“手札”、明代上海“平露堂”刻本的《农政全书》、清刻本的《几何原本》、最早传入中国的世界地图——《》及20世纪初上海土山湾画馆所作、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的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4幅人物水彩画像等一批珍贵资料。
整个展览通过塑像、文字、图片、模型、实物资料、多媒体手段等,展现了徐光启的生平、科学成就、历史影响、桑梓情结、墓地沿革,以及后人对徐光启的缅怀和崇敬。[32]
.搜狐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中国干部学习网[引用日期]
.广东科技报[引用日期]
.网易军事[引用日期]
.中国通史[引用日期]
.上海徐家汇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物理学科网[引用日期]
.物理学科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中学学科网[引用日期]
.北方教育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中国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史[引用日期]
《明史》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御史言光启、以伟相继没,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以伟文恪。
.中国通史[引用日期]
.江西教师网[引用日期]
.中国天主教新闻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明史》卷二百五十一《徐光启传》载:“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 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 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 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 )、水利诸书 水利诸书。
《明史·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罪惟录徐光启传》: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光启幼矫鸷,饶英分。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启祯野乘》:“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志]习天文、兵法[农事]、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是什么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