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邱由来

硬骨头六连
19381912-19991923-20091996
1945196019622367200
1966315366
1976119667141966728""
30199632009914100
1954196011
19628152219633535
19401218()
1319477196281522
195810196013518
196012119598301960111515
196172773183.
1962815820212522
1949819501954
1956195719589872003518
1959121.5455196011
19628158820222
196335356080"
1990200835
200991011100100100
1968501150!!
硬骨头六连
1964年和1985年,“硬骨头六连”是全军惟一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时代发展,“硬六连”战旗别样红。五年来,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12次参加师以上军事比武11次夺得第一,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硬六连”抓战斗力建设能时时过硬,处处过硬!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步兵团第6连,以当尖刀、打硬仗著称,连队建设过得硬的英雄集体。1939年3月组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作战137次,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1962年,开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196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称号。1984年1月,中央军事委员会赠予该连“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的锦旗。1985年6月,因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战绩突出,中央军事委员会又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称号。
“硬骨头六连”是1939年3月,以14名红军骨干为基础在河南省雄县组建的。1964年1月22日,六连因“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叶剑英、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等先后为之题词嘉勉。1984年1月22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向该连颁发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锦旗。1984年,第6连在收复被越南军队侵占的中国领土的老山战斗中,敢打善拼,完成坚守1个阵地和收复2个高地的任务,先后打退入侵越军排至营规模的9次进攻。1985年6月,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两颗红色信号弹在浙北某山地上空划出一道弧线。
数辆新型两栖步战车从山谷冲出,时而疾驰、时而迂回、时而穿插,通过“敌”雷场、穿越“敌”炮火封锁区、避开“敌”多种电磁干扰,到达指定地域。
&“打!”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时间,战车火舌吞吐,枪炮齐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发起猛烈的火力打击……
官兵们驾驶新型步战车驰骋练兵场,用一场全新战术演练介绍连队战斗力建设的情景。
1964年和1985年,硬骨头六连是全军唯一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时代发展,硬六连战旗别样红。五年来,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12次参加师以上军事比武11次夺得第一,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
硬六连抓战斗力建设能时时过硬,处处过硬,奥妙何在?
枕着敌情睡觉 时刻准备打仗
六连官兵睡觉,衣物按穿戴的顺序叠放,睡上铺的战士鞋尖朝里,睡下铺的战士鞋尖朝外。一旦遇有敌情,就能迅即出动。团里每次紧急出动演练,六连大都是战备物资最全、行动预案最细、所用时间最短、标准抠得最严。连队紧急集合过去是到器材库拿模拟枪,现在是跑兵器室取真枪;过去是提前备水壶,现在是临时灌水壶。
近些年来,六连装备进行了两次大换装。
六连官兵现在驾驭的某新型两栖步战车,是去年3月列装的。在战车未到之前,连队官兵就提前进入了学习状态。听说兄弟单位新列装了同一系列的战车,连长俞树明主动请缨,带着连队30名技术骨干来到兄弟单位,与他们一起学习、探讨、训练,确保新装备一到位,立即就能上装操作。
新列装的战车技术含量高,操作控制复杂。训练中,他们钻进战车,逐个熟悉操作部件和操作规程,主动把工厂师傅请过来指导。
很快,他们便摸索总结出新装备的一些战术和训练管理要点,梳理出新装备3大专业的训练指导法、训练口诀、疑难解答等,编写出10余万字的教材资料,涵盖了新装备车长、驾驶和炮手3大专业、178个训练课目,为新装备列装后的训练探索了方法路子。
这是一场近似实战的海上演习。空中战鹰呼啸,海上舰艇穿梭,岸上炮火轰鸣……六连官兵主动请缨,驾驭&&辆新型战车,担负直航攻击的试验论证任务。
指挥车内,连长王勇敢打开指挥控制系统的电脑键盘,熟练地在平面和三维电子地图上标绘出进攻目标和线路,然后将命令迅速传递给其他战车。刹那间,战车编成战斗队形,冒着敌岸重重炮火,斗风浪,越障碍,穿雷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负隅顽抗的敌人发出怒吼……
这一仗,是六连新战车列装后首次进行近似实战的两栖机械化作战演练。
也是在这一仗中,他们克服闷热、眩晕、恐惧等困难,采取先少后多、先近后远、先慢后快的方法,摸索了不同敌情、不同条件下的多种导航方式和多种编波队形的运用方法,开掘出新装备的作战潜能。
瞄准“打赢”练兵,促进了连队两栖作战能力跃升。六连官兵正是凭着执著的苦练、巧练,使新型战车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实现了全团第一个下海、第一个组织实弹射击、第一个单装形成战斗力、第一个组织连进攻等“六个第一”。
打赢先打假 练兵先练实
六连官兵把军事训练作为未来战争的预演,坚持打赢先打假,练兵先练实。某新式自动步枪夜间瞄准射击训练难度大。连队组织干部骨干摸索出在准星上点荧光粉辅助瞄准的方法,果然夜间射击效果很好。然而,在一次战斗力“揭短会”上,有人提出,这个办法尽管能提高射击成绩,但不符合实战要求。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宁要打赢需要的及格,不要脱离实战的优秀。射击考核时,六连主动放弃了这一做法。
用实战的标准要求官兵,用实战的环境摔打官兵。一次,师组织两栖装甲步兵分队进行海上生存训练。六连官兵乘坐登陆艇在海上连续航行,海上风大浪高,酷热难当,许多人晕船中暑,呕吐腹泻,极为疲惫。原计划上岸后乘车回营休整。哪知六连按实战要求,又下达了“夺占阵地、背水攻坚”的命令,继续演练“夺占一线阵地”等4个课目,一路“打”回宿营地。
日常训练,连队主动增设钢板靶射击、战斗攀崖、擒拿格斗等特种课目;考核比武,坚持实打实,全员额参考,按百分之百计算成绩;海训演习,连队有意识将官兵拉到山上、放到海里、困在岛中,在生疏地形、恶劣环境中砺意志、练技能、强体魄。
战场需要什么本领,平时就练就什么本领。2005年初,六连受命赴某海域孤岛担负攀崖训练试点任务。这是一个全新的训练课目,一没有教材、二没有器材、三没有经验,全靠官兵在训练中摸索。
某军区硬六连
他们根据实战可能面对的情况,挑选了20多处临海崖壁,抓住涨潮时机,组织官兵乘着冲锋舟,泛水编波抵近崖壁组织训练。
海风刺骨,海浪滔天。官兵冷得直打哆嗦,冲锋舟一会儿被托到波峰,一会儿被颠到浪谷。在这次训练中,连队官兵自制了12种简易器材,攻克了18个训练难关,攀遍了岛上30多处悬崖峭壁。同时,他们边训练、边摸索、边梳理,编写了11份教案。
在后来的攀崖演示汇报中,六连官兵利用多种崖壁,徒手攀崖、利用绳索攀崖和利用铁爪攀崖……官兵的身体像“壁虎”一样紧贴崖壁,动作轻巧利索,赢得现场观摩人员如潮的掌声。
时刻想着打仗 时刻准备打仗
在硬骨头六连营房前,记者看到,一块土褐色的石头上刻着一个硕大的硬字。硬,是这个连队的本色。
六连官兵思考最多操心最多的是:能不能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打赢战争?
他们时刻想着打仗、时刻准备打仗,战备观念特别强。连队基本实现了物资箱包化、出动精确化、演练常态化。一旦有什么突发事件,六连能做到战备物资不经补充就足额齐全,战备方案不经调整就可立即启用,战备能力不经强化就能上阵。
随着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快,险难课目逐年增多,六连和其他连队一样,都面临着训练安全与训练质量的问题。一方面,连队训练强度大,传统课目训练优势需要官兵常年保持满负荷训练,新装备实弹射击、试验性课目都带一定风险;另一方面,六连坚持不偏训、不漏训,不论一般性课目,还是险难课目,全得按要求训全、训实、训到位。
2005年初,连队赴某孤岛担负攀崖训练试点任务。一天,就在冲锋舟离崖面两三米远处,一个大浪从侧面推来,冲锋舟发生剧烈摇晃。上等兵陈伟被猛地甩入大海。幸好,他迅速抓住了崖壁下的一块突出岩石。
六连官兵坚信,只有训练抓好抓实抓到位了,才能有效减少训练安全问题。相反,训练抓偏了、抓空了、抓漏了,反而难保安全。平时,连队在强调科学组训的同时,注重让战士像在战场上一样,学会处置险情、有效避险。近20年来,六连没有出一起训练事故,就连训练伤也很少见。
六连的干部认为,自身硬气,工作才有底气,战士才会服气,不敢叫响“看我的”,连队就没人“听你的”。在六连,每次比武考核都是干部第一个上,新增课目都是干部第一个训,险难攻关都是干部第一个闯。
连队7名干部,步兵五大技术人人过硬,装甲三大专业样样精通,重大比武考核次次靠前,每人都有两个以上专业等级。
连长王勇敢一上任就赶上换装。为了给官兵带好头,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2个月内全面掌握新装备的操作使用。结果,上任一个月,他就完成了电台构造与使用、夜间驾驶等41个课目的理论学习和实装操作,成为全团组织新装备训练的“领头雁”。
海训期间,连队担负新装备某战法验证任务,这个课题危险性大,一直没人敢接手。王勇敢驾头车下海,在摇晃颠簸的战车里,他带领车组人员克服闷热、眩晕、恐惧等困难,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体能素质,探索出新型步战车的多种导航方式和战术打法,为新装备海上作战积累了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步兵团第6连,以当尖刀、打硬仗著称,连队建设过得硬的英雄集体。1939年3月组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作战137次,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1962年,开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196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称号。1984年1月,中央军事委员会赠予该连“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的锦旗。1985年6月,因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战绩突出,中央军事委员会又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称号。
“硬六连”在战争年代以刺刀见红威震敌胆著名,两次荣获“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1964年1月22日,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
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近年来,随着我军现代化进程,
“硬骨头六连”改装为两栖机械化步兵。为了铸造未来作战过得硬的刀尖子,官兵们决心“让硬骨头插上科技的翅膀”。该连军官中大学本科学历达到80%,还出现了硕士、博士军官;士兵中有了大学生;军事训练由原步兵五大技术为重点转向机械化步兵三大专业并重。目前,该连先后有30名官兵取得了技术等级证书。训练标准由体能型“米数、环数、秒数”向“体能、技能、智能”合一的综合型转化。连队100%的官兵掌握了电脑基本操作技术。记者在训练场上摄下了今日
“硬骨头六连”刻苦训练的英姿雄风。
一帧年代久远的照片珍藏在“硬六连”荣誉室里:1946年12月5日,毛泽东同志身着军大衣,在延安机场检阅为保卫边区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六连就挺立于受阅部队的行列。
硬六连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八路军120师的一把尖刀,转战华北、西北战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里,六连发扬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精神,以敢于冲锋陷阵、刺刀见红而威震敌胆——先后参加战役、战斗138次,涌现出“拼刺英雄”刘四虎、“孤胆英雄”尹玉芬等15名全国战斗英雄,两次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一身战功的六连官兵曾经6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六连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铸就的“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出色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执勤、抢险救灾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全国全军。
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授予这个能打善战的连队“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授称当日,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5位元帅欣然为六连题词,号召全军弘扬硬骨头精神,锻造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军事技术。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心培育下,“硬六连”鲜红的战旗高高飘扬。1977年1月,伴随着春天的到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学习“硬骨头六连”的号召。时隔7个月,邓小平同志在军委座谈会上指出:“对连队来说,学硬骨头六连是对的,因为硬骨头六连的作风不只是一个连队的作风,所有的连队以至各级干部都应该像他们那样勤学苦练,有他们那种政治思想。”这次讲话后来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硬六连”因此成为唯一一个在《邓小平文选》里出现的连队。
轰轰烈烈学习“硬骨头六连”运动在全军蓬勃开展起来,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在全军不断涌现。
1984年1月22日,当“硬六连”迎来命名20周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指示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六连赠送一面“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
一年后,再立新功的六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硬六连”因此成为我军历史上唯一两次被最高统帅部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连队。
1991年秋天,江泽民同志来到驻守在西子湖畔的“硬六连”。在连队荣誉室里,他详细了解六连所走过
的半个多世纪的战斗历程,挥笔为连队题词:“弘扬硬骨头精神,全面建设连队。”
在接见驻浙部队师以上干部时,江泽民同志对“硬骨头精神”作了高度概括,他指出:“‘硬骨头六连’是老一辈革命家培育起来的一个典型。硬骨头精神,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决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直至夺取胜利。这种硬骨头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在和平时期同样也很需要。”
2003年10月,江泽民同志再次接见“硬六连”全体官兵。他特别强调: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和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中,坚持弘扬“硬骨头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牢记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六连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征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先后4次荣立集体一等功、14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985年,与百万大裁军相同步,“硬六连”从“骡马化步兵”改编为“摩托化步兵”。插上钢铁翅膀的“硬六连”,迅速实现了战斗力的大幅跃升。
1998年,伴随着我军加快推进精兵之路的步伐,“硬六连”从“摩托化步兵”改编为“两栖机械化步兵”。
今天,作为我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插上科技翅膀的“硬六连”正努力实现从传统步兵向机械化信息化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向陆地海上两栖作战、从体能型士兵向智能化士兵的历史性跨越。
在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中,他们是唯一两次夺得全军最高荣誉的英雄连队:
1964年1月,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
1985年6月,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作风勇猛、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从骡马化到摩托化,从摩托化到两栖机械化,这支享有盛誉的英雄连队在现代化跨越的进程中,以战斗精神过硬、作战本领过硬、作风纪律过硬、班子队伍过硬的“新四过硬”,为这面血染的战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牢记嘱托迈大步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六连官兵凭借“四过硬”威震敌胆,闻名天下。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先后接见过连队的官兵和英雄代表,刘伯承、贺龙等五位老帅给连队题过词。1984年1月22日,在“硬骨头六连”命名20周年纪念日,中央军委给六连赠送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
时代在发展,六连在前进。1991年10月26日,江泽民同志来到六连。在挂满锦旗奖状的连队荣誉室,他挥毫题词:“弘扬硬骨头精神,全面建设部队。”他说:“硬骨头六连是老一辈革命家培育起来的一个典型。硬骨头精神,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的财富。这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决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直至夺取胜利。这种硬骨头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在和平时期同样很需要。”
来自中南海的殷殷嘱托,源源注入六连官兵心田,激励官兵在现代化的跨越中大步向前。如今,六连在科技强军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弘扬“硬骨头精神”,又形成了“新四过硬”。
2003年10月20日,在杭州考察工作的江泽民同志再次来到六连,听完汇报,他非常高兴地说:“‘硬骨头精神’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和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中,坚持弘扬‘硬骨头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席话,表明了我们党对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高度重视。六连官兵没有辜负厚望,连队年年被军区、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1次。
突破障碍铸硬骨
“硬骨头六连硬在哪?硬在刺刀见红,杀出威风,千锤百炼战旗红……”
这首六连官兵唱了几十年的连歌,如今增加了新的内容:
“硬在锲而不舍,钻研现代化……”
1999年,六连改编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在陆上称雄的“猛虎”要下海,这可是一场全新的考验。官兵们清醒地意识到,锻造现代“两栖硬骨头”靠汗水更要靠墨水!他们大胆突破思想中的道道“障碍”:纠正单纯以“脸晒得黑、茧磨得厚”论英雄的偏向,把科技素质作为“硬骨头”的硬杠杆;摆脱单纯靠传统步兵技能打拼的惯性思维,把步兵五大技术和装甲兵三大专业融为一体;在训练既重“米数、秒数、环数”,更注重体能、技能、智能的复合;既注重陆上训练,更注重向海上训练拓展;既注重熟练掌握手中武器,更注重练指挥、练协同……
1997年,第一位军事学硕士生陶向明在新型战车列装前走进硬六连,成为一名普遍战士;2000年,第一位军事学博士汤志文走进了硬六连,成为硬六连的副指导员。这些具有现代素质的官兵,给连队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知识钻科技蔚然成风。近5年,连队先后有17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7人取得计算机二级证书,50多人取得了装甲兵等级证书。
昔日跨越障碍的尖子驾驶着两栖装甲战车在波涛中冲击,昔日的神枪手使用车载武器准确地消灭敌人,昔日的投弹能手熟练操作指挥控制系统。一位将军参观六连后发出由衷赞叹:过去靠“铁脚板”锻造出的一代“硬骨头”,今天正成为指技合一的“两栖硬骨头”!
创新催生战斗力
空中战鹰呼啸,海上舰艇穿梭,岸上炮火轰鸣……
这是一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演习“精彩回放”。担任第一波抢滩登陆突击任务的,是“硬骨头六连”官兵驾驶的10辆新型两栖装甲战车。
这一仗,是“硬骨头六连”组建61年来首次进行近似实战的两栖机械化作战演练。也是这一仗,引出了一场训练改革的大讨论。演习结束后,一位步兵班长提出建议,装甲车抢滩登陆后,步兵班长应该下车指挥,这样便于观察、指挥、协调和机动。
按照惯例,在实施连进攻时,抢滩登陆后步兵班长应该留在车上指挥。敢不敢支持这项改革,大胆进行试验?连队党支部讨论后认为,只有瞄准“打赢”目标开拓创新,才能催生连队过硬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后来,这项改革获得成功,并在许多装甲部队推广应用,为全军训练改革作出贡献。
瞄准打赢目标开拓创新,催生了连队的两栖作战能力。连队换装后,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19次参加师以上组织的军事比武16次夺得第一,4次被军以上评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17项革新成果在师以上获奖并被推广。如今,这个在中国陆军中享有盛誉的传统步兵连队,已经具备了全员额、全装备下海,复杂天候、多种滩位抢滩登陆能力,堪称中国“陆军海战第一连”。
60余年风雨征程,“硬骨头六连”始终是一把不卷刃的钢刀!
60余年光辉经历,“硬骨头六连”始终是一面不褪色的战旗!
这个当初以14名红军战士为骨干组建起来的红军连队,在向机械化、信息化跨越的进程中,以其坚实的足迹向世人表明:与时俱进弘扬“硬骨头精神”,光荣传统就会产生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就能在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完成“打得赢”、“不变质”的神圣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股劲新解
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百折不挠的韧劲!
这威震敌胆的“三股劲”,是“硬骨头六连”战斗年代克敌制胜的“法宝”。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六连官兵在科技强军的道路上又形成了“新三股劲”:
敢于攀登科技高峰,不怕一切风险和困难的狠劲;盯牢“打赢”目标,坚持到底百折不挠的恒劲;面对一切困难迎难而上,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拼劲!
“三股劲”的新变化,是六连官兵与时俱进弘扬“硬骨头精神”的一个缩影。在六连,随处可见、随处可触、随处可感的传统气息,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激励。一次,六连与师侦察连进行400米障碍比武,八班新战士陆玉明因起跑用力过猛右脚解放鞋被蹬脱,他毫不犹豫抓起鞋子往前冲,翻越高墙不便就用嘴咬着,跑道上的煤渣把他右脚扎得血肉模糊,但他仍以1分42秒的优秀成绩跑完全程。“硬骨头精神”培育和塑造了一茬茬官兵,连队先后涌现了展亚平、嵇琪等一批新时期的“硬骨头”传人。
硬六连的硬根子
六连官兵有这样的共识:六连全面建设过硬,是战士们干出来的;六连战士过硬,是干部带出来的;六连干部过硬,是党小组、支部管出来的。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过硬,才是硬六连的硬根子!
近10年来,六连党支部年年被军、师评为先进,1次被中组部、3次被总政治部、8次被军区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7任党支部书记都被师以上单位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六连,党管干部有一着“高招”:干部调进都要开“接风会”,调出都要开“洗尘会”,会上不说客套话,而是提要求、指问题、送诤言。这一好传统六连坚持了几十年。
原连长黄朝武被提升为二营副营长。赴任的前一天晚上,连队党支部专门给他安排了个“送别宴”。同志们没有为黄朝武摆“功劳谱”、立“荣誉传”,而是把他的缺点数落了一遍:“连长,作为军事干部,你管理上不够泼辣”,“连长,你有时也打打个人的小算盘,流露出对地方高薪工作的向往”……
带着六连官兵送给他的十九条“诤言”,黄朝武走上了副营长的工作岗位。
一位蹲点的集团军领导感慨地说:“在团里转一圈,一眼就能认出六连的兵;到六连转一圈,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党员。”在六连,每次比武考核,都是党员干部射击打第一枪、障碍跑第一组、驾驶开第一车、泛水编第一波。两栖装备列装后的历任连长指导员都不是装甲兵出身,但他们深钻细研,勤学苦练,很快成为行家里手。新任指导员杜鹏带头学军事练指挥,成为全团第一个取得通信、驾驶两个一级技术能手证书的连主官,前不久摸索总结的“装甲步兵班战术闭合式循环训练法”在全师推广。
把士兵的利益举过头顶
战士是六连这把钢刀的“刀尖子”。六连党支部始终把士兵的利益举过头顶,想方设法为士兵排忧解难。战士杨志勇从小父亲去世,家境贫困,入伍后母亲在广东打工时摔断脊椎,老板却推卸责任。党支部得知后立即派干部到地方协商做工作,依法为小杨母亲争得8万元经济补偿。杨志勇把组织的关心转化为学习训练的强大动力,多次在比武考核中夺魁,被连队评为“硬骨头战士”。
爱兵爱在心坎上,解难解在点子上。近5年来,连队选送技术学兵、选改士官、送学提干110多人,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战士说:在六连,老乡观念行不通,人情世故没市场,处理问题讲原则,我们服气。党支部还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战士求知成才愿望。根据岗位需要和战士的文化基础、个人特长制订学习计划,设计成长成才之路。近10年,连队先后有10名优秀班长直接提干,25名战士考上军校,32名官兵受到军以上表彰。[3]
特种邮票编辑
1978年8月1日,在庆祝“八一”建军节之际,为了宣传硬骨头六连的事迹和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向硬骨头六连学习》特种邮票,全套3枚。
向硬骨头六连学习
向硬骨头六连学习
(3-1)图案采用了陈其创作的宣传画《反修防修的铁拳》,画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整齐威武的队列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反修防修的钢铁战士形象。
(3-2)图案采用了赵光涛创作的宣传画《发扬革命传统》,画面以**烽火中六连战士冲锋陷阵的场面为背景,塑造了在现代化战争中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人民战士形象。
(3-3)图案采用了陈坚创作的宣传画《苦练杀敌本领》,画面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战士以硬骨头六连为榜样,从实战出发,苦练杀敌本领的情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诞节的由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