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he的bl电影,HE

首先主要是欧美,再是亚洲。经典的类似断背山,暹罗之恋就不介绍了。还有日本的不是偶喜欢的类型,作为消遣,不可细究。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沙发嘛。。
  1.烈焰    一个很经典的阿根廷片子,主演很有味道,演技很棒。故事性强,强推。有另一资深粉丝天涯帖子写的好,我也就不搬门弄斧了。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160589.shtml      贴图
  烈焰焚币,名字~  话说天涯贴图特纠结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结局像大家看到的两人都死了,小说的结局是NENO死了,ANGEL被抓,一年后死于监狱暴动中.而真实的结局是两人被四百多名警察包围,身中数枪,几乎被子弹打穿,两人的手还紧紧握在一起.当然他们也打死不少警察,据报道比当时的游击队打死的警察数目还多.是当时很轰动的一件大事.导演就是在警察局看到这件案子的档案时被一张黑白照片里两人几乎被打穿的身体和紧紧握在一起的手所感动而拍的这部片子.  (某一刹那 爱上眼前人的可能性还是有吧 仅仅限于眼前这个人)对于影片中一些小细节还是很感动的,其中nene对那女的说起angel的时候那表情太。。。
  现在的他
  2.巴黎,我爱你里同性恋那一段~    不可错过的短片,意味深长。。。(加斯帕德·尤利尔真的很帅(帅哥+dior homme 的魅力),他还有几部戏很有名)  话说,那短头发的追出去却是另一个方向的时候心都碎了。  贴图
  他的 《少年汉尼拔》,有很多人把这和前比,但他毕竟小,我觉得他演的还是很好的,我看他杀人艺术感挺强的~  
  这法国小帅哥太对我味了,忍不住再发~
  大叔型~2010 chanel 男士香水 bleu 代言(他小时候走过 dior homme 的秀)  
  3.夜访吸血鬼(不是很明显,但看得出来)  阿汤哥和皮特好给力~演技很好,阿汤哥的魅力,现在的阿汤哥好胖。我完全没反应出来莱斯特是阿汤哥演的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庄园主人路易在丧妻失女后痛不欲生(小说里是丧弟),过着失意颓废、行尸走肉的生活,后遇上了吸血鬼莱斯特,被其同化。心地善良的路易不愿为了吸血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伤人的性命,便吸取动物的血来维生。而莱斯特则一心要把路易教导成一个真正的吸血同类。      在新奥尔良,一个下雨天,路易遇见了因瘟疫而失去亲人的小女孩克劳迪娅。路易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吸食了小女孩的血,由于路易太过善良,不希望克劳迪娅死去,无奈之下,只好听从莱斯特的建议,让莱斯特将克劳迪娅变成了吸血鬼。三个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奇特的家庭。      几十年后,克劳迪娅开始怨恨莱斯特剥夺了她的成长权。为了与路易一起离开莱斯特,她诱骗莱斯特喝下了死人的血,并乘其虚弱之时将其刺杀。然而当路易和克劳迪娅准备前往巴黎时,已是面目全非的莱斯特突然出现。搏斗中,路易抓起油灯掷向莱斯特,火焰立刻将他吞没。在吞没半个城市的雄雄烈焰中,路易与克劳蒂亚登上了去巴黎的轮船。      两人在巴黎过着既像父女又像情人的生活。他们还见到了同类:以阿曼德为首的聚居在剧院地下的一群吸血鬼。阿曼德给路易许多教导,并希望路易成为他的接班人,这就表明,一直相依为命的克劳迪娅要离开路易,为此,害怕孤独的克劳迪娅找到了一个像她母亲的人,并让路易把她变成了吸血鬼。      然而,在吸血鬼的世界中,谋害同类是唯一的罪孽。吸血鬼圣地亚哥率众抓走了他们,路易被关入棺材中,克劳迪娅和像她母亲的那个女人则被暴露在阳光下变成灰烬。      而路易被阿曼德所救。不久,他怀着仇恨乘吸血鬼们睡觉之时放火烧毁了巢穴并结束了所有仇人的性命。他同阿曼德一起生活,离开巴黎。失去克劳迪娅的路易倍受打击,四处流浪,却始终无法抚平心中的创伤。1988年,路易返回了新奥尔良,遇见到了虚弱孤寂的莱斯特。而阿曼德无法接受路易的改变而离开。       路易向一个年轻记者马洛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希望以此训鉴后人。不料马洛伊在听完之后却被深深吸引,并以为路易想把他变成吸血鬼,路易十分失望又生气,给了马洛伊一点教训后就不辞而别了。惊惶失措的马洛伊独自驱车,开了一段路后竟看见莱斯特在他的车上,这时的莱斯特早已恢复他年轻美丽的面貌,莱斯特吸了马洛伊的血,并给他选择。(小说中他遇见了阿曼德而非莱斯特,并且被变成吸血鬼)      最后,由莱斯特驾驶着的汽车便淹没在城市的高速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中。      都说命中注定,其中泛出不少宿命的味道,可是有时命运的走向往往取决于转念之间。如同自己,现在的命运是自己所选,而非上天所赐。每每人生转折之处,总会出现颠覆的意念打破命运的计划,对错无所谓,关键是我们有选择命运的机会。      在路易和克劳迪娅以吸血鬼的身份重生前,莱斯特都给了机会选择。而在影片的结尾,莱斯特吸了记者的血后,依然给了他选择的权利。路易沉迷痛苦孤寂也好,克劳迪娅为爱丧命也罢,这都是他们自己决断的命运,仇恨显得没有道理,后悔更是庸人自扰。影片似乎在暗示观众,上帝或撒旦曾问过你,走这条路还是不走?走是一种命运,不走是另一种,谁也没逼着你。      所以,徒劳的后悔只能成为你的负累,因为木已成舟,除非时光倒流。    
  吸血鬼之间的无性别之爱。    其实在女孩杀莱斯特但路易却无动于衷时我想不通,出于什么呢?  做吸血鬼是他自己的选择。。。结局没料到。主角死不透啊~
  4.天佑鲍比,不是专门讲bl,但经典不容错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后的挣扎,渴望被父母谅解。。。。  经典台词:I know now why God didn’t heal Bobby. He didn’t heal him because there was nothing wrong with him.    
  现实中真真的bobby,帅哥一枚全家照现实中bobby妈妈,也在影片中演
  good,感谢楼主。
  5. 中文名称:蔷薇的葬礼
(安迪女装漂亮,很有感觉的一部片子,现在日本的片子都太简单,这部虽老但经典)    英文名称:Bara no soretsu      其他名称:Funeral Parade of Roses, Parade of Roses      类 型:剧情      上映时间:1969      地 区:日本      语 言:日语      字 幕:英语/中文      视频色彩:黑白      片 长:107 min      视频尺寸:720 X 528      IMDB评分:7.9/10 336 votes      电影导演:松本俊夫 Toshio Matsumoto      电影演员:      Shotari Akiyama ... Himself      Kiyoshi Awazu ... Himself      Emiko Azuma ... Eddie's Mother           影片简介:      一个宽厚的男人的胸膛,上面紧贴着一个秀美男孩的脸庞;两条雪白细长的大腿,中间夹着中年男人黑色的毛发……他们互相舔舐、亲吻。 清早醒来,异装男孩艾迪(彼得·艾迪饰)和他相好的酒吧老板谈论的还是那个问题:他要排除异己,把乐哒赶出他们驻场的酒吧。乐哒是老板的另一个情人,晚上,他们都穿上女装去酒吧上班。这是一个地下同性恋酒吧,跟客人寒暄逢迎一番,他们又免不了争风吃醋,一比高低。艾迪因为迟到而被乐哒抓住把柄,两人争执起来。不料老板是站在艾迪那一边的,给了乐哒一个耳光,让原本受宠的他备受惊吓。      艾迪的业余时间,会跟一群实验电影的制作者混在一起,他还有一些搞政治运动的朋友。更多时候,他跟其他几个女装男孩一起去逛街。他们像东京街头上的女孩一样,穿着漂亮的短裙,梳着时下流行的女式发型,脸上化着浓妆。可是他们又不得不一起走进男厕所站立小便。这不免让其他人觉得有些讶异,但他们总是那么无所顾忌,甚至在街头跟女人大打出手。      艾迪经历过很多男人,早已经放浪形骸。走在东京的街头,看见的是满眼的政治运动,涌动的人群中,弥漫着空虚,充斥着失落。为了逃避一个男人的跟踪,他偶然走进一间画廊,看见墙上挂满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画作,他落荒而逃。而他的内心,又何尝不是隐藏着一个幽暗的角落,时常出现在他的梦魇中。      从照片上可以看见小时候的艾迪,他还是个单纯可爱的小男孩。父母站在他的身后,可是照片上父亲的脸却已经看不见了,因为已经被人用烟头烧掉。父亲很早就离他而去,艾迪自己也记不起他的样子了。由母亲抚养长大的艾迪,从小就对女装产生了兴趣,他好奇地把假发戴上,嘴上涂满鲜艳的唇膏吻着镜中的自己……这时候,突然闯进来的母亲却把他打了一顿。仇恨在艾迪的心里疯长。一次,他看见了母亲与情人幽会,他悄悄拿了一把刀子走到楼上,随着母亲的[***],艾迪两刀分别捅在两个人的胸口。鲜血淋漓,他不顾母亲的求饶,凶狠地送上一刀又一刀……      想到这里,恐惧的眼泪不能自已。他的脑海里时常浮现那张照片,父亲的脸是他童年空白的记忆。他把那张照片一直保存,夹在一本叫做《父亲的回归》的书里面。      老板发现乐哒居然偷偷用布娃娃诅咒艾迪,他非常生气,和乐哒彻底决裂。乐哒因此自杀身亡。浓妆艳抹,正在招待客人的艾迪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有些复杂。      参加了乐哒的葬礼,艾迪就正式成为酒吧的&女主人&了。这晚上,他又和老板做爱。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老板翻了翻艾迪搬家带过来的东西,从《父亲的回归》里面掉出来一张照片,他观察了一下,手禁不住激动得颤抖着。照片上,那个被烟头烫掉的面孔,正是他,他的情人,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一个人藏在洗手间,拿出一把刀……      听见洗手间的声音,艾迪开门进来,看到老板,也就是他的父亲已经切腹而死。艾迪看到那张照片,明白了一切。他拿起那把刀,插进自己的眼睛里。      艾迪沿着楼梯缓缓走下去,这个世界在他面前已是一片漆黑……    
  @eudiccw123  01:51:18  good,感谢楼主。   -----------------------------  谢谢,近期看了这类的影片太多,发现有思想的数不胜数,以前都白活了,演员们的演技让我折服。所以找个机会把看到的,感动过的,想说的都放这,算是一种纪念和留恋,以后看来这段时光还是很美好的。。。
  晚了,明天再发安迪的漂漂照~
  很好,我喜欢这种风格。  /publicforum/content/no04/1/1746816.shtml
  这部片子要反映的东西很多,还有很多镜头我不知用意,想必导演想说的很多,结局。。。留你们自己去看吧。再来几张真实的安迪
  6.我杀了我妈妈(名字有些~但看了就知道为什么取这名字,很温情的,是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特写镜头处理很有感觉,导演喜欢用慢镜头      有bl情节,但主线不是。(导演自己的自传)      我杀了我妈妈     导演    哈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编剧    哈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written by (as Xavier Dolan-Tadros)    主演    哈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Hubert Minel 安妮·杜尔瓦勒 Anne Dorval ....Chantale 弗朗柯斯·阿诺德 Fran&ois Arnaud ....Antonin 更多&&    影片类型    剧情 / 传记    片长    96 min    国家/地区    加拿大     《我杀了我妈妈》由年仅20岁的加拿大年青年导演多兰编剧、导演和主演。(竟是自编自导自演,)该片带讲述了一位十六岁的同性恋倾向少年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对性倾向的自我发现。影片中的同性恋倾向少年由导演多兰本人出演。    在“导演双周”单元首映时曾获得全场观众起立鼓掌的热烈反响,该片也以较高的制作升水准和具有吸引力的剧情故事在电影节期间赢得广泛好评。作为在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中获得艺术电影、SACD以及青年视野三项大奖的天才之作,一上映便惊艳全法国。年仅19岁的魁北克导演哈维尔·多兰在这部处女长片中讲述了一个半自传的故事。少年于贝尔每每想表达观点时,母亲总不予理睬。争吵充斥着这对相互热爱又脾气火爆的母子之间。父亲决定将于贝尔送往寄宿学校以收敛他的叛逆。于贝尔在宿舍门口被抢劫。不堪忍受寄宿生活的于贝尔驱车前往童年与母亲度过快乐时光的郊外。母亲在海边找到了出逃的于贝尔。相拥的母子两人平静地望着大海。              主角说:“我确信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候都恨过自己的妈妈。”或许吧,但很少恨到如本片片名的程度,尽管片中出现了儿子幻想妈妈躺在棺材里的镜头。最终,电影还是以母子间看似的和解作为结尾,却从头到尾没有给出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或许,导演认为这种恨是一种阶段性的本能,跟对母亲永远的爱一样生来如此,所以用莫泊桑的话放在影片开头:“我们不知不觉地爱着父母,这种爱像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发觉这种感情有多深。”    
  再些图  
  再来一个不是主线担有情节的电影(不多)    7.吐司(英国)   里面的美食实在是让人挡不住啊~    主人公小时候演的不错,长大了很可爱,也帅。讲妈妈死后,爸爸和另一个很会做饭的女人在一起,主人公想办法斗争.....    
  再来(哎,受了)
  8.只是爱的问题
Juste une question d'amour 很好的反映了家庭与同志之间的关系 爱是世间最伟大的事物        这是一部法国的同志电影,讲的是一个实习生Laurent和年轻老师carole之间相爱的简单故事,当然还有永远讲不清扯不明的出柜问题。     Laurent是个隐瞒自己身份的同性恋,他和自己要好的女友加同学Carole假扮情侣住在出租公寓里,但并无情人之实。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同性恋表兄Marc向家人表明身份而被赶出家门,直到抱病而亡都没有被家人所理解和接受,Laurent不希望自己的事伤害父母的心。而Laurent的父母也满以为自己的儿子和Carole幸福的一对,今后也必成正果,直到一个人的出现破坏了这个局面。    Laurent在学校修农艺专业,但因课业成绩不佳致使老师对他愈加不满意。此时,学校来了一位园艺生物工程研究者Cédric寻求科研助手,Laurent获得了这个机会。Laurent对Cédric是一见钟情的,Cédric对他也是有所好感,一段时间后两人热合到了一起,Cédric的母亲Emma对此并不反对,因为她在丈夫死的时候接受了儿子喜欢男人的事实,她不愿因为拒绝而再失去儿子,并希望儿子幸福。     纸终究保不住火,Laurent一边和Cédric热爱着,一边又不得不疲于在父母假装异性恋。Cédric对此十分反感(同时,Carole也厌倦了假扮情侣的煎熬),认为Laurent应该向家人讲明,但Laurent因为表兄之事而缺乏坦白的勇气。后来,Cédric的母亲Emma在没有事先和Cédric、Laurent打招呼的情况下,向Laurent的父母说了一切,Laurent的父母起初难以接受,甚至也做出要把Laurent赶出家门的举动,所有的人因此遭遇了一场感情风波。但结果是比较圆满的,Laurent的父母还是深爱着儿子的,母亲在Emma劝导下,理解了儿子,父亲则说自己需要一些时间(去接受)。  影片结尾,这对恋人轻松的拥抱在一起……     PS(这部电影里我喜欢的经典对白):     Laurent的父亲:“真丢脸,别人知道以后会怎么看我们?”     Laurent表哥的母亲:“是呀,可当你失去儿子的时候,他们可不会来给你当儿子。”     (Laurent的表哥因为是同志被其父母赶出家门而客死异乡,可想而知他的母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出这番话的……人应该为自己活着,不是吗?)    
  mark    i am a G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王尔德的情人    记得法国那个缀满后人唇印的王尔德墓碑吗?  那个满是唇印的墓碑,那个巴黎,我爱你里特别讲过的故事的墓碑。  是的,就是王尔德的。。。    影片改编自著名剧作家王尔德的一生,讲述英国文学天才王尔德爱上俊美不羁的年轻爵士道格拉斯而遭到爵士父亲的控告,王尔德最终被判两年有期徒刑。 著名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生活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他表面上有着美满的家庭生活,但暗地里却爱上了一个性格不定的贵族子弟。该公子的父亲无法忍受他们的恋情,于是将他送上法庭,使他遭到被判监禁的命运。      演bosie的人长得真是漂亮~(Jude Law),现实中的他也是很帅的。难怪王尔德会被吸引以致。。。自古以来的定律,英雄难过美人关... ...      贴一个影评/newweb/channels/bbs//573598.html      以爱情的名义——《王尔德的情人》   
文/蚊子                       “不敢宣之于口的爱是指年长男子对年轻男子的爱这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础在米高安哲罗和莎士比亚的信件中,也有这种爱存在这种爱,是美丽的、优雅的、最崇高的但在我们的世纪,它被曲解了”                       当那个有着忧伤眼神的中年男人,站在被告席上,缓缓说出这些话,他的手指略有不安,轻轻抚摩着红木的围栏。坐在旁听席上的青年男子,眼里含着隐晦而热烈的光芒,久久凝视着他——奥斯卡。王尔德,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他写下优美的诗句和略带伤感的童话,而他毕生的爱,使他万劫不复。    第一次和男人的性爱,发生在他的家里。年轻的门徒罗比罗斯,用自己并不俊美的身体激发了他对于同性的欲望。或许不仅仅是欲望,但也决不是爱情。当罗比问他:你爱我吗?    奥斯卡说: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城市,被围困了二十年,突然城门大开,市民蜂拥而出,呼吸空气、漫步原野、采撷花朵……我感到……释放……    他并没有说爱之类的话语,因为那不是爱。    那类似于一个男人在娶妻生子,过了数十年理所应当的日子之后,豁然发现自己的内心,以及对于性爱——确切的说,对同性间性爱的渴望和满足。    情欲是不足以毁灭人的,能够毁灭一个人的,只有爱。    在遇见布斯之前,奥斯卡。王尔德似乎还有可能在同性情人和家庭间获得平衡,然而当布斯出现在剧场的后台,爱情席卷着毁灭一切的力量轰然而至。                                          “谁胆敢伤害你?巨人说,告诉我,我用我的剑杀死他。    他看到了孩子手上浅浅的伤痕不,孩子说,这是爱的伤痕……“                       布斯见到奥斯卡,对他说的第一席话是:你的作品如同一柄钝剑,刺穿硬挺的衬衫,而使他们涌出血液……    我喜欢这样,说着,他俏皮地笑。Jude Law那精致的眉眼间夹杂着厌恶和隐隐的兴奋,如同带着黑色羽翼的恶魔之子,诱惑、却又纯洁。    而他倚在钢琴边,低柔地唱:He loves me……He is here……如同天使般的忧伤表情,令所有人心甘情愿地为之堕入未知的深渊。    奥斯卡不能自拔地被他吸引,更不用说当日在伦敦阴湿街道的惊鸿一瞥是如何地令人难以忘怀。    他们拥抱、做爱、亲吻,在昏黄的灯光下,布斯布满汗水的年轻肌肤,和轻柔甜美的吻,如同一个转瞬即逝的梦。布斯是个完美的情人——俊美的脸庞,优雅的身姿,高贵的血统,以及神秘阴暗的性格。足以激起任何男人的征服欲和对美的渴望。    然而,尽管这个全身赤裸的青年男子,具有古希腊神衹般的高贵和神圣,他却是在伦敦贵族家庭生长的一株罂粟。    他并不懂得爱人或者被爱,于是在两个男人艰难漫长的爱情中不断伤害彼此,消磨彼此的爱意与耐心。    他带奥斯卡去找男妓,当面讥讽奚落他,镜头停留在奥斯卡闪着异样光芒的双眼里;他因为奥斯卡不买礼物给他,像小孩子般地嘲讽他;他在奥斯卡的病中,与他任性地争吵,然后甩袖而去……                       奥斯卡说:我再也不会原谅他……可是他又说:布斯只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的父亲虐待他,他的母亲溺爱他,然后又责怪他被惯坏了。他在那样的家庭中,无法学会去爱,我能谅解。    到这时候,他真正爱上了这个骄傲美丽的男孩——人世间最深的爱,不是相知相许相守,而是,明知他永远无法爱你,却仍然爱着他,宽恕着他的自私与任性、放纵与无情。                       在一次次的争吵中,罗比劝奥斯卡离开布斯,他已经看到这样的爱情毁掉了奥斯卡的天才和激情,让他在与情人的纠缠摩擦中失去了属于他的光彩。但是,爱情是完完全全盲目的。    因为与布斯父亲的纠纷,竟然诉诸法庭,众人的劝阻全都如此无力。奥斯卡爱着那个被损毁了内心世界的孩子,所以他要为他治好这一切,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在法庭上,同性之爱被视作肮脏可耻的,奥斯卡被判入狱,在走向监狱的路上,辱骂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只有一个人——罗比,悄然地向他行了一个脱帽礼,那是最真诚的敬意。                                                          “它是理智的爱不断发生与年长者和年轻者之间年长男子拥有智慧而年轻男子拥有快乐、希望以及生命的神采他们彼此吸引、彼此相爱是如此自然……”                       罗比是真正爱着奥斯卡的人,用一种理智而谨慎的爱。从一开始,将自己的身体奉上;到新的情人出现,他沉默的目光。    奥斯卡为了布斯而控告德格拉斯伯爵,最终却踉跄入狱。罗比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予他最后的尊严和敬意。他始终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自己与奥斯卡的感情,由崇敬之情始,至肉欲纠缠,而终于崇敬之情。完成了一份感情最圆满的升华。    奥斯卡时常说:我与布斯的感情是纯希腊式的。    但他错了。    布斯对他年迈肉体的厌倦是出于欲望,而真正与他坚持了柏拉图式感情的,是罗比洛斯——他最忠诚的门徒。    罗比对奥斯卡人生的影响,并不在于那次性向启蒙式的引诱,而在于以后漫长岁月的默默支持与陪伴。他并不是没有痛苦,他皈依天主教来摆脱对奥斯卡的爱给他带来的痛苦,而在教义里,不能生育的同性之爱是有罪的。罗比是以这种方式解脱,还是变相地惩罚自己,不得而知。    然而他从未因为爱情给他带来的痛苦而放弃去爱。与布斯不同,恰恰是爱的苦难令他成熟睿智。    罗比洛斯生前一直陪伴奥斯卡。王尔德,死后与他同葬,他的守候终于得到了永久的平静。                                                           “这世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想要得另一种,是得到……”                       爱情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    我想,只有悲剧。    真正能够持续下来的,往往不是爱情,而是另一种具有持久力和忍耐力的感情。爱情本身,是毁灭的力量。    它呼唤独占、贪得无厌、善妒易怒、反复无常。    王尔德的前半生是成功的,因为他机智地选择了一名恬淡的女子来维系他的婚姻。歌斯汀。王尔德——如他所说,是一个安静优雅的观众,感情丰富,却足够内敛。    而毁掉他的,就是那段刻骨铭心而不为世人所容的爱情。    我无法去厌恶布斯。德格拉斯,因为他的美丽高雅远远不是俗世造就。人们往往偏爱这样的故事,美丽绝伦的少年,却有着破碎不堪的回忆和内心,然后观者期待看到他的伤痕被补救,于是上演温情充满希望的结局。    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很多回忆不能被补救,只能被更惨痛的回忆掩盖。    受过伤的人,用新的伤痕来掩盖过去,借此获得喘息。    于是在这出拯救与被拯救的戏码里,救世主没有出现。我们只看到一个凡间的天才人物被堕落的天使拖入了无边黑暗的世界。    他们彼此相爱,因此彼此伤害、彼此摧残。                       这世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你想要得,;另一种,是得到。    如果奥斯卡没有爱上布斯,那么结局会是怎样?如果爱上了,却没有得到他,结局又会是怎样?    奥斯卡最后说:布斯对我的感情比对其他人都深,这已是他能接受的极限,我也已满足了……    那么,究竟是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                                                        我们无法去衡量别人的爱情,因为每一份爱情都不可复制,痛苦、或者失望,都不能令这世上追求爱的脚步稍停。    谁也没有资格去鄙薄别人的爱情,因为你不可能拥有与他相同的感受和经历,在那个故事里,你只是观众,也只能是观众而已。    最后,我想起张北川的这么一段话,“对同性爱者的歧视,源于他们违背了一种落后的认识这种落后的认识就是:性,应该服从于生育把无知当作纯洁,把愚昧当作德行,把偏见当作原则这就叫落后这是大众性文明的落后。    ……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笑着谈这个问题有一天,这不再是一个问题一定会有这么一天因为我们都在彼此欣赏,彼此选择我们看到了爱,得到了尊重……“                       爱情,不应该被谴责,无论以任何理由——我这么坚信着。  
  Jude Law 演出了bosie 的贵家子弟,爱,任性。。。如此怎能不吸引人,况且艺术家对于美好的追求更甚于。。(其实另一个喜欢王尔德的人的爱是那么无私,哎)    两人终究是分了,电影却停在他们相拥的那一刻,将残酷的事实用文字述说,也没有放王尔德的那缀满唇印的墓~墓,不知bosie的吻是否在
  真真的王尔德和bosie
  电影里有两个镜头让我爱死了Jude Law   1.唱歌的时候。在唱歌完后,他没笑,看着王尔德的方向,若有所思,眨了几眼,低了低头,不知不觉一种悲伤,无助弥漫。  2.最后相遇,看到王尔德后,咧开嘴淡淡一笑,又淡淡一笑,我知道真正的语言是没有声的语言~
  %有一个人制作的mv。关于bosie的。做的很好,你会喜欢这个有些忧郁的人的,虽然他毁了王尔德。/%F4%C3%B5%C2%C2%E5/shipin/play/c21669bfc36385/
  @jeannejane
0:24:00   首先主要是欧美,再是亚洲。经典的类似断背山,暹罗之恋就不介绍了。还有日本的不是偶喜欢的类型,作为消遣,不可细究。  -----------------------------   我和你一模一样~    !
  @jeannejane  01:33:28  天佑鲍比  -----------------------------    他在里面 还是没找到 最爱  那个男的 是背叛 boby 了吧~  是他自杀 的初衷
  @jeannejane  10:28:29  6.我杀了我妈妈(名字有些~但看了就知道为什么取这名字,很温情的,是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特写镜头处理很有感觉,导演喜欢用慢镜头  有bl情节,但主线不是。(导演自己的自传)  我杀了我妈妈  导演  哈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    上周刚下完~还没看~
  @jeannejane  22:58:47  9.王尔德的情人  记得法国那个缀满后人唇印的王尔德墓碑吗?  那个满是唇印的墓碑,那个巴黎,我爱你里特别讲过的故事的墓碑。  是的,就是王尔德的。。。  影片改编自著名剧作家王尔德的一生,讲述英国文学天才王尔德爱上俊美不羁的年轻爵士道格拉斯而遭到爵士父亲的控告,王尔德最终被判两年有期徒刑。 著名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生活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他表面上有着美满的家庭-----------------------------      很喜欢的电影~  因为上 英美文学史课 所以就看了这部片    王尔德 说话很文艺腔啊
  记号,好多片子应该是找不到的吧?
  巴黎,我爱你里那个长发看着很亲切,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留的长发。。
      如此好贴怎么能不顶啊!  楼主还推荐了偶的贴,哈哈哈    楼主这些片都有源吗?求勾搭
  马克        
  马克~~~
  标记起,看过挺多,名字记不住, 最爱还是 暹罗之恋
  先记一个
  马克~年轻的裘德洛真是美貌啊!
  马克之
  MMMMMMMMMM
  一部都没有看过,慢慢看
            喜欢这种东东~~~~~    害羞        
  好强。可攻可受。。。。。。。
  这个内容好    楼主不错是个好GUY  
  继续更新吧,还有很多啊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蜘蛛女之吻)      
  Shelter(欲盖弄潮)    
  好早以前看过一部叫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表示非常经典啊~    绝对的大爱片
  支持~~~~~~~~~    楼主应该贴到娱乐版块,肯定更多人看  
  什么情况?
  以后慢慢看
  最近流行这个吗??
  马克~~~马上下片子!!!!!!!!!!!!!!!!!!!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
  电影简介
  只看过夜访吸血鬼和天佑鲍比。  留个爪印,有时间看看LZ推荐的电影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欲盖弄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