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华字读什么呢?

1.(1)采用了反衬的手法(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这样写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树上的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2.“空”字意为“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或“痛苦”)。
【解析】
1.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将“笼莺”在“雕笼”与“梁间燕”和“井上桐”的自由自在进行对比。“恨”直抒胸臆。
2.“空”在古诗词中比较常见,如“隔叶黄鹂空好音”“潮打空城寂寞回”“塞上长城空自许”,均为“白白地”的意思,结合这首咏物诗的创作背景(诗人遭际)可知,“空”是对作者失去自由、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的写照。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8分)咏笼莺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小题1】这首咏物诗描写笼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这样写?(4分)【小题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堪称点睛之笔,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阅读下列康熙帝的诗作,回答问题:(20分)诗一诗二诗三诗四(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康熙帝的这四首诗,分别和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分)①诗一:;②诗二:;③诗三:;④诗四:。(2)(接上问)从康熙帝的经历看,他解决这四个事件的顺序是:(2分)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3)康熙帝还写过一首“咏昭君”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⑥迂。开诚示异族⑦,布化越荒途。”(⑥饵术: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用“五饵”,即用美食、鲜衣、联姻等五种方法,招抚匈奴,使之不再进犯汉朝。⑦异族:此处指蒙古各部。)据此,指出康熙帝对蒙古各部的态度,并据史实印证。(4分)(史实举出1例即可)(4)根据上述诗及相关史事,概括指出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及其治国举措的历史功绩。 (6分)材料:(康熙二十三年)戊寅,上次曲阜。已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贤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清史稿》(5)结合材料说说康熙帝对孔子和儒家思想采取了什么态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题库>&高中历史>&试题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阅读下列康熙帝的诗作,回答问题:(20分)诗一诗二诗三诗四(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康熙帝的这四首诗,分别和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分)①诗一:;②诗二:;③诗三:;④诗四:。(2)(接上问)从康熙帝的经历看,他解决这四个事件的顺序是:(2分)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3)康熙帝还写过一首“咏昭君”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⑥迂。开诚示异族⑦,布化越荒途。”(⑥饵术: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用“五饵”,即用美食、鲜衣、联姻等五种方法,招抚匈奴,使之不再进犯汉朝。⑦异族:此处指蒙古各部。)据此,指出康熙帝对蒙古各部的态度,并据史实印证。(4分)(史实举出1例即可)(4)根据上述诗及相关史事,概括指出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及其治国举措的历史功绩。 (6分)材料:(康熙二十三年)戊寅,上次曲阜。已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贤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清史稿》(5)结合材料说说康熙帝对孔子和儒家思想采取了什么态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阅读下列康熙帝的诗作,回答问题:(20分)诗一诗二诗三&&&&&&&&&&&&&&&&&&&&&&&&&&&&&&&&&&&&&&&&&&诗四(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康熙帝的这四首诗,分别和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分)①诗一:&&&&&&&&&&&&&&&&;②诗二:&&&&&&&&&&&&&&&&;③诗三:&&&&&&&&&&&&&&&&;④诗四:&&&&&&&&&&&&&&&&。(2)(接上问)从康熙帝的经历看,他解决这四个事件的顺序是:&&&&&&&&&&&(2分)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3)康熙帝还写过一首“咏昭君”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⑥迂。开诚示异族⑦,布化越荒途。”(⑥饵术: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用“五饵”,即用美食、鲜衣、联姻等五种方法,招抚匈奴,使之不再进犯汉朝。⑦异族:此处指蒙古各部。)据此,指出康熙帝对蒙古各部的态度,并据史实印证。(4分)(史实举出1例即可)(4)根据上述诗及相关史事,概括指出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及其治国举措的历史功绩。 (6分)材料:(康熙二十三年)戊寅,上次曲阜。已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贤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清史稿》(5)结合材料说说康熙帝对孔子和儒家思想采取了什么态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科目: 高中历史难易度: 教材: 高中历史人教版最佳答案(1)①收复台湾;②平定三藩之乱;③雅克萨之战;④平定噶尔丹叛乱(8分)(2)B(2分)(3)态度:团结内外蒙古各部(2分)史实:①多伦会盟,接受喀尔喀蒙古臣服;②册封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四大活佛并由清廷直辖。其中,章嘉和哲布尊丹巴分掌内、外蒙古喇嘛教务。(2分,只要答出1例即可)(4)治国理念:反对叛乱分裂,反抗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2分,只要答出维护国家统一即可,其余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历史功绩:开启康乾百年盛世;奠定今日中国版图。(5)态度:崇儒尊孔。(2分)目的:缓和民族矛盾,维护清朝统治。(2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归纳康熙帝的政绩。(2)注意排列先后顺序,①收复台湾是在1681年;②平定三藩之乱是1673年—1681年;③雅克萨之战是年;④平定噶尔丹叛乱是在1690年。(3)康熙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汉代所用的和亲之计是失败的,并没有阻止匈奴进犯汉朝;只有国力强盛,“开诚示异族”,才能使“布化越荒途”。(对少数民族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才能够相互信任,友好相处,布德政于荒途。)(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治国理念:反对叛乱分裂,反抗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5)根据材料“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瞻先圣像,观礼器”“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等分析康熙帝的态度,再分析目的。考点:康熙帝点评:高考历史科目的命题程序简单的说是三步:主题、情景、设问。主题就是考什么,也就是《考试说明》中要求的三个基本目标:基础与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和情感体验。情景就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设问指考查方向,要求灵活、多样,角度要不断变换。高考这类题型的特点如下:&&&1.入门易,深入难。为了保证有效、良好的区分度,高考试题要考虑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和试题难度坡度。就历史材料题而言,每道试题入题一般简单,进入试题后考生会发现坡度越来越大。启示:入门要对路,简单问题不丢分。&&&2.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试题所提供的新材料、新情景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考生的知识网络中,都在教材中,这就是“答案在书内”。启示:抓住书本,落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3.多角度考查主干知识。每年高考试题的考查内容主要是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主,每年变化的是情景,是设问的角度,要灵活应对。启示:抓住主干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活学活用。&&&4.目标立意。重视考查“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启示:抓住主干知识的同时,要思考知识得来的方法和知识所体现的情感和价值观。知识点: 高中历史综合库,其他,历史杰出人物,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诗歌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