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电影九层妖塔票房

关于《九层妖塔》所有的想法和质疑,导演陆川在这里都说了
自小说《鬼吹灯》传出将分两批改编电影的消息以来,就备受关注,现在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终于要领先和观众进行见面了。2002年以处女作《寻枪》出道的陆川一直备受瞩目,《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王的盛宴》每一部电影都引起了讨论的热点,作为转型之作的商业片《九层妖塔》也是没有例外的开始引起大家讨论,因为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和小说并没有什么关系。面对质疑,陆川导演他有非常自信的想法,他认为“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一定是《鬼吹灯》改编史上一个不能被抹杀的电影”,针对这种质疑,在这次采访中陆川导演从《九层妖塔》制作以及想法、定位开始逐个的讨论以及解释《九层妖塔》的拍摄。影视工业网:《九层妖塔》拍了多久?当初的定位是什么?电影筹备了6个月,拍摄期是5个月,后期做了6个月。定位是由模糊走向清晰的,一开始还在纠结书给我们很大的符号,盗墓我们一直想努力的打一个擦边球,但是电影管理这边根本是不可能,我们干脆就放弃了,放弃之后我们在逐渐的强化探险和打怪,在逐渐的明确这个电影更倾向于一个探险怪兽灾难电影。影视工业网:在影像展现上,怎么去把握的?陆川:其实《环太平洋》是一种拍法,《忍者神龟》那是另一种拍法,《蜘蛛侠》、《蝙蝠侠》《星际穿越》《地心引力》《明日边缘》各有各的拍法,要拍电影其实可以有很多种影像语言。这次在影像的展现上,我们是想有一种既怀旧又时尚的色彩。既能够让人想起老的人民画报那种颜色,但又是一种时尚、明亮一种东西,这是我跟摄影师曹郁一块商量的,老曹也是做了很多测试,这是色彩的想法。我们最后选择的这种景别和镜头的移动实际上是配合整个色彩造型,在镜头语言上没有给出比较夸张的做法,比较节制,语法上较稳,追求从容、画卷式的感觉,因为我们要做的是80年代的一个都市,所以把镜头语言变得非常的动态,可能有点儿问题。然后就用广角镜头用的比较多,长焦几乎不用,因为做3D电影长焦虚化背景,这是对3D电影的一个侮辱,我们用大景深、纵深调度的比较多一些,我们用广角镜头,实际上对生物特效的镜头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它景深很深,要求焦距很长,怪兽整个头部在镜头前面,就要求巨逼真,清晰度极高,这个对于特效公司完全是叫苦不迭。影视工业网:具体到各种物体上呢?比如说“九层妖塔”和怪兽“红犼 ”?陆川:我们对整个世界观做了一个设计,这些生物的体系和鬼族的世界观我们准备了一套比较厚的文字,是先在文字上梳理了它的逻辑,鬼族是一个外星生物,落地到地球上,然后跟人类结合,再往下它们有几种生物,搭载它们过来的就是九层妖塔,这个妖塔其实是一个航空母舰或者是太空飞船。因为它是外星人,那鬼族族长成什么样子?族长的样子可能会影响到底下生物的样子,然后它们跟人类结合又是什么样子?混血是什么样子?纯的这个混血和50%以上的混血以及10%以上的混血又是什么样子?这些其实我们是做一套图谱的,我们把这个事儿全部罗列清楚之后,把它翻译成英文给我们的设计师看,整个设计过程,做了一年多。其实好多设计成果没有表现在这一部电影里面,是在下一部电影里面呈现出来。影视工业网:这是您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特效镜头的电影,整个电影的工作流程,是怎么进行的?陆川:我们前后请了五位特效总监,后来留在我身边,一直坚持完工作的有两位特效总监,一个是John Sheils,他是从新西兰过来的,他跟彼得·杰克逊做《魔戒》《霍比特人》合作了十几年,然后是Michael Grobe,Michael是德国人,他是《罪恶之城》的特效总监,这两个人是绝对专业的。在我看来,和这些老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沟通,他们的习惯性动作跟中国的这种打法,如果不能形成有效沟通的话,其实他们的才华、经验不可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在这两个人下面,分别设立了更详细的部门,CG部门,动画部门,更细的打光,材质等,然后每一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总监,这是一个管理模块,然后我们中方还配备了三个统筹,这三个统筹他们既隶属于特效组,又隶属于我们导演组,是副导演的一部分,负责协调我跟特效总监之间所有的沟通工作。在这三个统筹下面,我们配备了15个制作助理。他们每个人管一百个镜头,最后成片差不多就是1600个镜头,进电影的是1500多个镜头。然后在这三个统筹和John Sheils这块,他们要匹配每个公司镜头的风格样貌,所以他们是总管,一般的情况下这样会挡住所有的问题,他先处理完了再交给我,但是有时候,我也会跟他同时垂直去管理一些部分。比如说红犼就是我垂直管理的,我自己管,并不是不管了,我说我垂直管理,肯定很疯狂这个事儿,但是我要求每次开会我都在,因为这是重中之重,所以红犼的会议,我从头听到尾,而且我直接参与意见,关于它的设定、该怎么表演、每一声怎么吼叫、吼叫时爪子怎么弄等等,因为我觉得这个是电影的生命线,如果这根线断了,这个戏就下了,我觉得我真的是很认真的去学习了一次,全流程管理。影视工业网:特效组什么时候开始介入项目的?陆川:我是差不多在2014年2月份全面建组的,2013年年底小部分建组,那是一部分美术建组,2014年2月份、3月第一波特效人员就进组了,到4、5月份的时候,第一批印度的分镜头画师已经进组开始画分镜头了。然后就是Richard Baker(《地心引力》)过来讲课,7月份John Sheils进入到这个团队。影视工业网:你们好像做了动态预览,这个对你们有实际的帮助吗?陆川:帮助太大了,预览跟我们最后电影剪辑版的雪崩几乎是一样的,这种雪崩镜头,是真没有办法先拍完再让后期给擦屁股的,这个国外团队真的帮到了我。画分镜头是我的事儿,我先画完之后大家一块讨论,再然后交到印度制作,印度隔了一个月就做出一套动态预览,第一次看我都惊了,他们还添加了配音乐,完全像一个动画片一样,这个过程还是蛮有意思的。影视工业网:这次我们在演员选择上,是怎么考虑的,比方说赵又廷和姚晨,赵又廷他说话有台湾腔,这个有没有过疑虑?陆川:赵又廷是个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他很朴实、纯净,他是一个内心很善良,单纯的孩子,他给我的直接感官就是他非常像书里的胡八一。他自己有很努力在学普通话,他一直说要把自己的“口条”给掰过来。第二,胡八一是福建人,福建人其实跟台湾人说普通话是相似度极高的,所以胡八一一定说的不是纯正的北京话,胖子有可能说普通话。选择姚晨是有点儿机缘巧合,刚开始姐妹俩这个角色想找两个演员的,后来姚晨无意中看到之后,她通过摄影师老曹说想见我,然后我们就见面聊了聊,我觉得大姚很有魅力,这个女孩生完孩子之后我觉得成熟、稳重了,而且她经过很多事情的历练,她有一种人生智慧在里面,已经变得很大气了,有一种女王范儿,刚开始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前面的那个杨萍怎么去扮演,但是后来通过试装发现也还可以。影视工业网:可是姚晨在很多观众心里,她是喜剧演员。陆川:喜剧演员这一点我倒是不怕,因为我当年拍《南京南京》的时候,范伟就是喜剧演员。好的喜剧演员内心一定是非常强大的,范伟演《南京南京》演的多好。你看《一代宗师》里面小沈阳的戏,那简直很棒啊。喜剧不喜剧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往往喜剧演员能力都很强,你看宋小宝、沈腾这些喜剧演员,个人能力都了不得,你只要善于使用他就OK。影视工业网:片中的演员对于CG表演经验没有特别多,在片场的时候,你怎么和他们沟通呢? 陆川:这个就是要求得非常细致,你比如说水下那段戏,我们是在地上的环境拍的,像赵又廷就演得非常好,他在《神都龙王》水里闷了很长时间,他对水的印象很深刻,他一演就很像,但是大姚刚开始怎么也不行她自己没有对水下的记忆,那我就想办法提醒她,在水下到底怎么样,应该憋气什么什么,最后她还是选择了一种比较松驰的表演方式。然后我在现场也做一些动物模型,就是为了帮助演员,演员们在现场实在是挺可怜的,因为他什么都看不到。其实这种动物模型是违反特效组要求的,特效组希望什么都没有,但是我觉得演员太可怜了,所以我也是为了让表演更逼真一些,就用米菠萝雕了一些怪兽头影视工业网:这部电影在做剧本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陆川:因为做商业类型片还是要向好莱坞学习,所以在制作的时候,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不能太多。我觉得我每次都想要做的东西太多,感觉故事体量会比较重,就会压故事,所以这次先把故事做的轻一点,但是又很难,因为这个故事有一个世界观在里面。说实话,我这次剧本像又廷和大姚都深度参与了讨论,他们对于自己角色的走向、定位、定义、行动,都提了很多意见。影视工业网:是现场有改动吗?陆川:现场改的少,还是在前期筹备的时候,他们来定装试装的时候,我们经常坐在一起,我们定期的剧本会开了有小一个月。影视工业网:电影里面有很多和现实挂钩的一些地方,包括彭加木还有很多报道,为什么会加入这些?陆川:是因为我觉得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用各种方法把这个戏跟中国的现实和当下联系起来,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做“中国”这个概念,比如说几次唱歌,这就是中国的概念。然后你提到的彭加木、东陵地宫,其实都是在围绕这个主题。这个电影其实我想做的是两个东西,一个就是中国,我们要把中国做透,第二个是怪物,这两个稍微少一个都不是这个电影,一定要是在中国的环境下出现的怪物,出现一个神异的这种东西,然后带来一系列的灾难,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影视工业网:电影里面文革那部分很有特点,是因为和自己的经历相结合吗?这部分是不是有些个人表达?我想到了克拉玛依。陆川:对呀!因为我在新疆出生,也是在新疆长了几年,对西北很熟悉,还有我后来到军校里去参加集体劳动太多次了,所以我对集体劳动中间那种大快板,记忆犹新,我展现起来挺有意思的。其实挺多人这么说的,可能文艺片导演又跳出来了吧,没有藏住,一个文艺片导演又跳出来了,忍不住想评价一下。影视工业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您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制作”,作为一个对于影迷已经产生标签的文艺导演,为什么还要跨行做商业片?陆川:我觉的第四部电影之后,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是一个十字路口。第四部电影之后,如果再做一部艺术片就要彻底的被封上了印记,第四部电影的时候,如果我能做一个别的东西,我觉得我现在的人生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东西。而且我前面四部电影,尤其后三部,能感觉到心灵上越来越黑暗,很多人说作者创造了作品,其实作品也是创造了作者,它是一个相互创造的过程。所以《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王的盛宴》之后,我真的觉得我心里挺黑暗、挺压抑的,而且那种黑暗压抑无处释放,再加上那段时间奶奶去世了,我自己也出了一些事情,诸事不顺,就觉得生命很暗淡,所以那个时候,我自己从身体到灵魂都想说,我想拍一部完全不一样的电影,是想释放一下自己这些东西,或者说想换一种色彩。电影对我来说太像是一种旅程了,拍一段戏,认识一批人,还要去一个新的地方,这样两年三年就进去了。如果我还是继续走这条路,我自己会崩溃的,有可能会自杀。我很感谢《九层妖塔》这部戏,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抽屉,我只是很诚实的拉开了另外一个抽屉,然后这个抽屉里放满了我小时候的玩具而已,真的,就是这个感觉。再伟大的艺术家,我相信他心里也是有一个抽屉拿来放小时候玩具的,我觉得我拉开了这个抽屉。《九层妖塔》这个电影里面全是我小时候的玩具,所以我玩的很开心。所谓从商业到艺术或者从艺术到商业的转变,我不这么看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这么巨大的鸿沟,所谓的鸿沟是自己给自己的设墙,你如果无视这个墙,愿意放下以前所有的荣誉,就走到这个行业里来,当一次实习生又怎么样?当时乐视的总经理张昭跟我讲,“川,你的那些积累在商业领域没用,你还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我只能给你9000万拍这个戏。”《王的盛宴》拍摄我花了8400万呢,那个戏没有很多特效,现在物价都这么贵了,所有人的酬金都跟翻跟头一样的上涨,让我用九千万,拍这么一个戏。他说“川,你现在没有商业成绩,就要以小搏大。”但是我觉得喜欢,你就会想办法,当然后来张总还是给我追加了两次预算,最后做到了一亿出头。我们在这个制作过程中,中方团队和国外团队是精诚合作的,外国团队负责拿出最顶级的设计,而我们中方团队负责在中国如何制作落地。在中国做制作落地是最花脑子和最省钱的地方,你比如说电影中有一个胡八一游向Shirley杨那么一个镜头,镜头是从Shirley杨往后拉,胡八一入画,后拉,这个镜头因为我们是在干燥环境里拍的,所以所有的演员其实是倒挂着的,那个镜头其实没法做,因为我们没有电子监控马达保护,棚很小来不及装电动的威亚,而且我们又没有这个钱,那一条马达要卖几百万。最后我就跟我的武术指导商量,我把我要的效果跟他讲,他说这个好解决,第二天在现场,我们就预备了六个绿色的小人,把胡八一托起来,然后杨萍固定在那,说开始后,那伙人就把胡八一托过去,胡八一在那游,我们根据他游的这个姿势控制六个小人的步态,做特效时再把六个小人擦掉,把衣服补一补,就全都有了。当时老外都看傻了,没花钱,这个效果就有了。我们要拍跳大悬崖那个镜头时,当时按照摄影和特效的要求,要拍的很稳定抓的很细,演员跳下来,镜头要跟下来,这种效果要用飞猫来拍,飞猫租一天32万,这场戏我们要拍五天,剧组哪有这个钱?可是我们又要这个效果,所以必须得拍啊。后来又是动作指导,这孩子真聪明,他说“川导,我给你一个主意,能不能让武行来拉这个摄影机,然后做一个笼子,把减震头倒挂在那,再把摄影机也倒挂在那,摄影机怎么拉呢,就给它做一个过江龙,把这个笼子挂在过江龙上面,拉威亚拉,为了保证演员跟摄影机同步,过江龙这个摄影机跟演员的威亚是放在一个点上,这样的话,演员无论怎么拉,机器和演员永远是一条线,这样做下来一共花费了两万块钱,我们以两万块钱,干了一百多万的事儿。因为是阿福设计的,后来我们给这套摄制起名为阿福猫,叫阿福猫。不明白,看看这个幕后花絮还有,公共汽车那场戏,有个镜头是红犼“啪”跳下来,砸在车上,后期要模拟公共汽车,那个玻璃溅碎的效果,后期很难做到逼真,当时他们就说可不可以有一个什么样的机械来砸这个车,能做这个的肯定是用来做强拆的那种机械铁锤子,可是敦煌没有这个东西,要用的话得从省会城市过来,这样很贵。还有演员在车里面,这个车被熊撞击的镜头,特效总监说需要把这个车放到一个监控的液压平台上,让他来回翻,有点儿像4D电影院里面那种效果,多奢侈!又是阿福帮我,第二天我们是先拍的那个撞的镜头,车一边站了一排穿军大衣的孩子,就喊一二三,他们咣撞一下,因为是拍在车里面的镜头,所以这样达到了效果。拍车外要砸的效果,从旁边废品站拉来了铁的垃圾桶,在这个铁筒里面装满了砂石,大概有两三吨重,盖上盖儿,用钢缆给它捆扎好了,把它吊在起重机上,这样来砸,一共才花几千块钱最后大家看到的是数字车,他们把这个车替换掉了,做的数字的时候,就是为了有参考效果,那个车真的被砸的稀烂,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参考效果,后期哪有这么快?所以坦率的说,我们能够有现在的效果,真的可以去讲一堂课,这里面全是血泪史,但也是很欢乐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现状,中国文艺片导演拍视效大片,只能拿这个钱来拍。这挺像文艺片的生存境况,就是没钱也得干活。影视工业网:《鬼吹灯》有很多粉丝,除了审查的因素,为什么还要这么大胆的改编?不会有什么顾虑吗?陆川:因为我觉得《鬼吹灯》这个书,它就是用来激励大家想象力的,不应该是想象力的终结点,应该是成为想象力的起点。而且书有书的逻辑,电影有电影的逻辑。书里面的逻辑,它像一个游记性质的,散点似的,你看到了九层妖塔、火蝠、龙源,然后进洞,出洞,又再进洞,它事件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也没有因果性和层层递进,书可以这么写,如果在电影里面,看到一个九层妖塔的壮观奇幻,然后整部电影就不再提这个事儿了,书是这个逻辑,可是电影观众能接受得了吗?所以其实这里面核心的改变,我不认为是粉碎性改编,我认为是建设性改编,我是把《鬼吹灯》提供的最有趣的这种特征性的东西,在故事这个平台上建立了关联,火蝠是是妖塔的守卫者,妖塔是外星人的一个堡垒。火蝠咬了胡八一,所以胡八一身上会有这个符号,这些都是书里面来的,但是我是在底下建立了深度的故事关联,我真没觉得我是违背了书,反而觉得我是一个书的脑残粉,我帮这个书给合理了。在书粉里我属于高鹗,续写《红楼梦》,因为太热爱书了,就开始自己写了44回,我属于这一路的。真正的书迷会觉得这个电影特忠实原著,所以这个问题我不怕,因为我没有想去毁这个书,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一定是《鬼吹灯》改编史上一个不能被抹杀的电影,我特自信这一点,《九层妖塔》一定是一个现象级的电影,它没有毁这个书,所以不是很担心这种批评。但是很多人是假扮书粉,用书粉的方式在攻击电影,电影现在还没上,就能在各种贴吧论坛里面说这个电影是烂片不能看,它就不是正常的讨论范围,我何必再去理会这些呢?他是扮演书粉,对于书粉的扮演者怎么着也不能说服他,就像你不能唤醒一个故意装睡的人。所以我觉得,真正看《鬼吹灯》书的人,应该是一帮绝对的心胸开阔、充满了想象力的人,他不会不接受支撑这么一个想象力的一部电影,我是这么看这个事儿的。影视工业网:我感觉这个电影看起来像一个商业项目,其实更多更本质上来说,还是属于艺术电影,因为展现了更多,去想象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忠实于书,多了更多的可能性。陆川:我觉得艺术这个定义稍微有点儿模糊,它有很多可能性,也可能是商业的,现在所有人看了都觉得这个电影很商业,我并不觉得它是非常讲纯精神化表达,因为纯精神化表达就是偏艺术,它并不是,它看上去还是很娱乐,很商业的电影。对于书,因为电影这个事儿大家一定要理解,书迷多,都没有电影的关联度,电影一旦做出来,它就是有独立人格的,它是有独立作品的,这个作品一定要满足电影自身的要求,它一定满足普通观众的要求,所以我觉得疏密中间,对这个有遗憾的,我觉得我们可以将来在政策变化之后,我们再去来做一些东西,而且现在最近听说有一个网剧要拍《鬼吹灯》的网剧,其实大家可以看看这个网剧。影视工业网: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现在的电影市场?正好这几年,你也开始做商业片,从你的角度,怎么看目前的电影市场?陆川:中国电影市场现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它每天都诞生很多新的话题、新的作品、新的类型,而且一些思潮正在逐渐的形成,但是还没有明确的竖起旗帜来,有些新的类型也正在形成,你比如说像疯狂喜剧,以前在中国只有陈佩斯《二次开店》这样的轻喜剧,现在有了像《港囧》、《泰囧》、《心花路放》、《分手大师》、《疯狂喜剧》。还有青春片,青春片是比较早开始定性的。但是中国电影市场上,还有没有新的类型,我们在探索一个新的类型,就是打怪,或者超级英雄电影。还有像乐视他们将来希望在电视上做电影,这种东西,都在成形,然后新导演进来拍戏,很多的社会名流也进来拍戏,我觉得这些现象都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但是作为我来说,在这种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环境里,我还是希望我能做好一个我自己的本分,做好我们手里每一部电影,做好一个手艺人,我希望我每个片子的活好,这个很重要。再多的观念变化,互联网只能改变电影的两端,融资孵化端和电影的宣发这块,永远改变不了电影的制作端,谁也不可能拿互联网这根电线去做一个电影,像现在的网路剧,完全影响不了电影的美学,因为没有品质,撼动不了电影里的美学和观影模式。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互联网也好,还是电商也好,它只能影响这两端,而电影的制作,它应该越来越趋向于一个手工打造的概念,电影要精工细作,要把它做得更好更完美更扎实,所以当一切喧嚣开始尘埃落定的时候,电影还是要回归到本体制作,制作还是要呈现出良心和态度。所以我今年看到《大圣归来》、《捉妖记》特别感动,有人开始好好拍电影了,而且这帮兄弟几乎同时想到这个事儿的,他们应该比我早点儿做,但是也是差不多,只是他们比我早出来几个月,我觉得这个行业里还是有人不是追求四两拨千斤。其实IP这个词我挺讨厌的,抱IP大腿,就是透着鸡贼,有了IP就可以不好好拍电影了吗?拿歌弄成一个MV就卖钱是吗?老这么干,电影会死的。《捉妖记》和《大圣归来》这两个导演虽然我都不认识,但是我挺感动的,反正有一种同道的感觉。电影还是要讲制作,讲故事,这个东西是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也改变不了的东西,这个是我特别坚信的。本文为作者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stream/70431/
扫一扫,快速分享到微信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帖
07:39:35 大赞,这篇访谈
川导是个认真的导演,赞
13:07:13 虽然商业片目前质量也还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但总的来说电影,影视行业是在进步,行业也在渐渐标准,规范起来
23:25:52 这么赛亚人的设定,不如拍个《卡卡罗特列传》吧
10:09:56 鬼片和盗墓探险片在天朝就是个尴尬的处境~改编上又不是很讲究,再加上众口难调,所以这个九层妖塔处境很困难啊
《梦幻佳期》主题曲MV
作者:个人VIP会员[]
人气:282263
作者的其它文章
扫一扫,即可添加影视工业网为微信好友.
还可添加微信账号:Ilove107cine QQ号
加我们为微信好友
今日热销产品
【京公网安备16号】数读《九层妖塔》:原著党也要做功课!|《九层妖塔》|鬼吹灯|原著_新浪娱乐_新浪网
数读《九层妖塔》:原著党也要做功课!
下面小浪就用十个数字来向你介绍《九层妖塔》的背景知识,让你用最短时间了解这样一个脑洞无边的故事。
  新浪娱乐讯 由陆川执导,赵又廷、姚晨、李晨、凤小岳、唐嫣、冯粒、李光洁等主演的电影《九层妖塔》将于今日开始全国点映,随后30号正式公映。作为首部改编自《鬼吹灯》系列小说的影视作品,《九层妖塔》自然要接受数千万原著党(即‘灯丝’)的严酷检验。不过,看过电影的小浪告诉你,《九层妖塔》已经跟原著《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情节设定大相径庭,不仅从盗墓变成打怪,主角们的身份也变了。比起普通观众,灯丝们真是毫无优越感可言啊……
  所以如果你是一枚《鬼吹灯》原著党的话,带女友看电影时要怎样面对她疑惑重重求知若渴的眼神呢?答,重新做功课!不能辜负人家“你不是看过小说嘛”的期待对不对?否则的话,电影里80年代的人们正唱着红歌,突然冒出来三头外星球怪兽,这猝不及防的剧情方向会深深伤害到一名叶良辰款男友的淡定形象哦!
  下面小浪就用十个数字来向你介绍《九层妖塔》的背景知识,让你用最短时间了解这样一个脑洞无边的故事。然后再轻描淡写地说一声,其实小说里本来是这样这样的,被改成了那样那样,我觉得各有利弊不分伯仲吧,院线片么,只能如此。女友一定会投来肯定的目光,耶。
  胡“八一”:
  《鬼吹灯》系列小说男一号,出生于1950年建军节,起初叫胡建军,后来因为其父觉得叫建军的人太多,遂改名为八一。胡八一祖上显赫,到了祖父辈家道中落,他凭借家传的半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书》残书逐步掌握了探墓的本领。电影延续了原著小说对这一主角的背景设定,但是没有提及摸金校尉的部分。片中胡八一出场即为一连三班的一名战士,在部队前往雪山的一次对不明生物的侦查中遭遇意外,成为队伍里唯一的幸存者。
《九层妖塔》被开启
  “九”层妖塔:
  因国内院线片不能提鬼,“鬼吹灯”这个概念也无法使用,所以片中的关键场景名称“九层妖塔”被敲定为陆川执导的电影版的新片名。影片改编自《鬼吹灯》系列的第一部小说《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小说第六章名为《九层妖楼》,不是“塔”,此塔跟电影里的妖楼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原著里的九层妖楼是“用数千根巨木搭成的金字塔,木头上刻满藏族秘文,每层都堆满身穿奇怪古装的干枯骨骸”;相传这种妖楼是古代魔国历代君王陵寝的殡葬形式,魔国灭亡后,格萨尔王将陵墓摧毁,只剩下一堆木头架子。而到了电影里,九层妖塔也是主角们掉入巨穴意外发现的,但被蒙上了一层魔幻色彩:该塔是封印对“鬼族”的诅咒的地方,塔身被胡八一和杨萍触发后,地球将再度陷入混乱。
第四神兽:叫兽易小星
  “四”大神兽:
  陆川在《九层妖塔》的探险之旅中设置了三种怪兽:火蝠,危害力类似第一部小说中存活于尸体上的蓝色瓢虫,人一旦触碰到,很快就会烧成灰烬,十分恐怖;红犼,也出自《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为古尸所化,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草原猛兽,片中主角们与红犼在沙漠石油小镇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昆仑水怪,在片中出场时间不长,“动作戏”也不多,但与姚晨有一场十分逼真的真人与CG生物互动的对手戏,是开启她双重身份的重要转折点。传说中的第四大神兽就是“叫兽”易小星啦。一开始叫兽被陆川邀请来片中客串唱歌时,叫兽是拒绝的,因为怕唱不好掉粉。不过从成片结果来看,叫兽必将成就新一经典形象:他涂着红脸蛋儿,穿着工人制服,在石油小镇文艺礼堂的舞台上高歌《我为祖国献石油》!
  “一万”年前:
  没了盗墓和粽子的《九层妖塔》被电影主创们大开脑洞之后,成了一部披着科幻和魔幻外衣的好莱坞式怪兽片,有人甚至将其称为“中国的《环太平洋》”。于是片中的敌对势力也被安上了“科学依据”——它们叫“鬼族”,来自“鬼星”,一万年前曾统治过地球,现在欲卷土重来……听着有点像《指环王》前传是不是?这么魔性的科幻设定也是叫人无法反驳。
姚晨分饰“两”角
  分饰“两”角:
  据姚晨透露,在《九层妖塔》剧本里她原本要一人饰演三个角色,后来因种种原因被合并成两个,然而两个就已经充分展现了姚晨如开关般自如转换的角色形象:一个是清汤挂面头、单纯善良的卫生员杨萍,与胡八一一见钟情;另一个是长发扎发带、妖艳凶狠的Shirley杨,电影版的这个角色并非原著中英姿飒爽的美籍华裔,而成了一个有着异族血统的神秘女子。因与爱人杨萍长得太像,冷漠无情的Shirley令胡八一陷入迷茫中。
“749”局局长韩九阳
  “749”局:
  电影版全新独创的神秘组织,堪称“中国的神盾局”。据导演陆川介绍,这个组织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并且他本人还在其中从事过影像记录的工作。该组织专门寻找和研究所谓的异能人,尝试对这些异能人作出真假鉴定与科学解密,以决定是否对社会或军事有用途。这一工作乍听很玄,但在那个气功大师层出不穷的年代,还真去伪存真发现了若干科学解释不了的能人。导演的这番介绍无疑将大家的胃口吊得高高,749局也在上映前成为网友的热议对象。电影里749局成员由若干颜值很高的年轻男女组成,代表人物李光洁、凤小岳、唐嫣。
《九层妖塔》80年代印痕
  “80”年代:
  《九层妖塔》背景设置在80年代,旧有的时代印痕还在,同时新思潮也不断涌来。80年代也是陆川导演的少年时期,他对这个年代有着自己的理解,在片中也进行了充分还原和表达。除了科幻和魔幻的部分,影片里的年代戏也较为突出,如胡八一充满热血和痛苦的部队经历,胡八一到李晨饰演的王馆长手下从事图书整理工作,胡八一与杨萍之间的纯洁爱情等等。网红叫兽易小星还来了一段完整的歌舞秀,率领一众美眉唱跳石油工人歌。
赵又廷李晨同坐28自行车
  “28”自行车:
  一辆28寸永久牌自行车是那个年代的经典财产,片中也不意外地出现,并且还承担了一场重要的“基情”戏份——胡八一带着迷茫复员归来后,被李晨饰演的神秘王馆长接走,俩人一前一后一同坐在那辆28自行车上。注意哦,这场戏李晨坐在座位上,而赵又廷是坐在前面的横梁上,和李晨亲密接触,神态局促不安……赵又廷对小浪透露,拍这场戏前他也曾向导演提出异议,问他不可以坐在后座上吗?导演说不,那个年代人们就是坐在前面的,而且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很纯洁哒。
  “1500”个特效镜头:
  《九层妖塔》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特效电影,片中真假难辨的特效镜头无数,而跟绿幕演“对手戏”对演员们来说也是不小的功力考验,比如Shirley杨发狠时徒手甩飞一辆轿车,其实拍摄的时候姚晨只是扔了一根绿色的小木棍,但仍然要表现出扔汽车的用力感。据悉,影片共有超过1500个特效镜头,由全球8家特效公司、8位特效总监、逾4000名CG师制作,其中包括《指环王》、《地心引力》、《罪恶之城》等经典电影的特效骨干参与。“1500”这一特效镜头数超过了《捉妖记》。
  “3”D:
  《九层妖塔》是今年国庆档唯一一部3D视效大片,将带你开启一段惊险不断的魔幻之旅。片中没有那种朝观众眼前刷刷飞来的暗器,3D效果的美妙之处主要体现在场景的丰富层次上,无论是神秘洞穴,还是大漠飞沙,都让人身临其境。另外,《九层妖塔》的摄影十分突出,由姚晨老公曹郁掌镜的每一幅画面都精美绝伦,与3D效果结合相得益彰。
  (何小沁/文)
水煮娱专栏
金钟奖上的世纪大和解成为最刷屏新闻,据悉这还是小S的脱稿演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层妖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