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正月二十二的月亮爬上树梢到树梢是几点

一首歌的歌词:正月到十五十五的月亮圆.... 请问是什么歌?_百度知道
一首歌的歌词:正月到十五十五的月亮圆.... 请问是什么歌?
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我也思念;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你的一半,我也思念,也是我的心愿;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啊a收果里有你的甘甜.宁静的夜晚,照在边关,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啊;军功章呵,你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也思念.宁静的夜晚.啊啊啊音乐--歌十五的月亮,我在边疆站岗值班,也有我的贡献;万家团圆.十五的月亮,有我的一半,你也思念,也有我的甘甜.啊a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你在边疆站岗值班,是你的心愿,也有我的甘甜;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照在家乡,我也思念,也有你的一半.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照在家乡,有我的一半;军功章呵,照在家乡.宁静的夜晚,啊歌手,照在边关,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照在边关:董文华歌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歌词是:正月十五月儿圆嘞 ,歌名叫《新年心愿 》
歌曲名::新年心愿
歌手:龙飘飘
专辑:龙腔贺金岁
演唱:龙飘飘
正月十五花灯展嘞
情哥要妹把灯看嘞
牛郎织女七夕天涯河边
千年万年情连连嘞
正月十五月儿圆嘞
妹要情哥吃汤圆嘞
不要嫌那皮儿淡呀无味
吃到心儿你才会觉得甜
去年今日情哥不知在哪里
今年今日小妹围在哥身边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能像今天
是你的心愿也是我心愿
正月十五这一天嘞
留下回忆在心田嘞
天上的明月来呀作证
我俩相爱年复年
正月十五花灯展嘞
情哥要妹把灯看嘞
牛郎织女七夕天涯河边
千年万年情连连嘞
正月十五月儿圆嘞
妹要情哥吃汤圆嘞
不要嫌那皮儿淡呀无味
吃到心儿你才会觉得甜
去年今日情哥...
歌手:董文华
歌名: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a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啊啊啊音乐--歌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a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啊!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a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啊啊啊音乐--歌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a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啊!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啊!啊-…...
十五的月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谁有《藏历的原理与实践》--藏历比农历更精密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谁有《藏历的原理与实践》--藏历比农历更精密
(0)&(0)&(0)&
(0)&(0)&(0)&
(0)&(0)&(0)&
(0)&(0)&(0)&
重日、缺日与大小月的关系就是这样,并不复杂,但其原理却比较复杂。重缺日是为调节太阳日和太阴日的日序关系而设置的。太阳日就是普通所说的一昼夜,太阴日则是时轮历特有一个概念术语。时轮历里年、月、日各有太、太阴、宫,三种区别,其比例关系很整齐,成为一套体系:  1太阳年=12太阳月=360太阳日  1太阴年=12太阴月=360太阴日  1宫 年=12宫月=260宫日  63太阳日≈64太阴日(近似值)  65宫 日=67太阴日  实际推算时要用其精确值,这里不多讲了。  在这九个概念里,太阳日即一昼夜,太阴月即朔望月,宫所可说是恒星年(时轮历没有把恒星年与回归年分开),这三个是各种历法中最常用到的。太阴年即回历中的"月分年",宫月相当于"平气"(恒气)。宫日在时轮历中借用此名词表达空间的弧度,相当于360°中的度,这些都不难理解。只是这里的"太阳年"不是一般所说的"太阳年"它和太阳月在天文学上并无科学意义。  "太阴日"这个概念在时轮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了解什么是太阴日就不能真正地了解时轮历,因此有必要详细地讲一讲。传统文献中给出的太阴日的定义是"月亮黑白分增损十五分之一的时间长度",其平均长度为59漏刻、3漏分、4息。一个太阳日为整整60漏刻(chu-tshod,为什么译为漏刻以后再专门细说)所以1平太阴日=0.9843太阳日。陈久金先生给出的太阴日的定义是:"月亮在空间里所行弧长的三十分之一所需的时间长度"或者说是"月亮运行月的白分或黑分弧长的十五之一的时间长度(《藏历的原理与实践》274页)这样就准确又明了地概括了由于月亮的不均匀运动而产生的太阴日有长有短的变化,因为在每一个太阴日 中,月亮所行的弧度是相等的,不过由于月亮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其运行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等的弧长中运行的时间是不相等的,有长、有短。月行速时太阴日比太阳日短,最短时间为54漏刻=0.90太阳日;月行慢时太阴日比太阳日长,最长时刻为64漏刻=1.066太阳日。当然也有一样长的时候。  根据每个太阴月都固定为三十个太阴日的定义,每一个太阴日都是从"合朔"的那一瞬间的具时刻开始的。第十五个太阴日结束,第十六个太阴日开始的时刻为"望"的真时刻。前十五个太阴日称为"白分"(越来越亮的那一部分)后十五个太阴日称为"黑分"(越来越黑的那一部分)。月食必定发生的"望"也就是白分结束黑分开始的时刻。日食必定发生在"朔",也就是黑分结束,白分开始的时刻。因此推算日食,月食时,只要推算出可能出现的望日和朔日的太阴日结束时刻,和该时刻太阳、月亮的真黄经,和罗 头尾(黄白交点)的真黄经,看其差数是否?食限"(可能发生交食的范围)以内,就可以断定。至于食甚时刻,正是由于这一天太阴日结束的时刻就望或朔的真时刻,所以不必像其他历法那样费事去推算,非常方便,这是时轮历中使用太阴日的一个很重要的优点。月相的上弦、下弦等变化对太阴日来说时间也是固定的,不必再行推算。由此可见,太阴日这个概念在天文学上有科学的根据,有特殊的作用,绝不在是什么奇谈怪论,更不是迷信成分。  当然藏文成书里也有一些由印度的"占音术"而来的项目附于太阴日去推算,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明白了太阴日的意义之后就可以讲太阴日与太阳日日序的配合问题了。每个太阴日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落在一昼夜的任何不同时刻都有可能,可能在上午也可能在下午,可能在中午也可能在半夜。计算时是用它在太阳日里所处的时刻来表示的。时轮历规定太阴日与太阳日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每个太阴日结束所在的太阳日的日序,应该与那个太阴日的日序相同。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太阳日比太阴日长,有时会有相邻的两个太阴日的结束时刻,都在同一个太阳日内,这时候太阳日的日序应该按这两个太阴日里哪一个去命名呢?历法中规定:依前一个太阴日的日序命名,于是就缺少了与后一个太阴日日序相对应的太阳日序数,缺掉的那个太阳日序数就称?缺日"或空日。  另一种相反的情况是太阴日比太阳日长,造成某一个太阳日内没有一个太阴日的结束时刻落在其内,一个都没有,也就是说该太阳日缺少与他相应的太阴日日序。那么,这个太阳日的日序应该怎样命名呢?只好把前一个太阳的日序重复一下了。这种日子称为"重日",或闰日。但要注意这个闰日与闰年、闰月没有关系。闰年是公历的二月份多一天的年份,这个多出来的一天也可说是"闰日",但它与时轮历的闰日或"重日"毫无关系。闰月是由太阴月(朔望月)与宫月(平气月)的关系而来的。时轮历的闰日(重日)是由太阴日与太阳日的关系而来,闰月与闰日二者本来没有关系,不过?无中气置闰月"的道理与推算闰日(重日)的道理有相似相通之处。无中气置闰月的道理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是由于太阴月的长度与平气月不同,而其序数命名又与气有固定的关系;重日的原理是由于太阴月的长度与太阳日不同,而二者的序数又有规定的关系。从这个道理上说二者是相似的。  
(0)&(0)&(0)&
1 2 3  10 11 12  25 26 27  太阴日结束
曜序漏刻漏分息
62434 657273 053112 中  略
055502 2015 34132 中  略
22480 256534 350592 下  略
1 缺2 3  10 11重11 12  25 缺26 27  表中第一行为太阴月序数,从1到30,每个月都永远是整三十,不多不少。第二行是计算出来的太阴日结束时刻(定曜)以曜日(星期)、漏刻、漏分、息表示。[1漏刻=钟表上的24分,1漏分=24秒,1息=4秒]曜日与最下一行太阳日序逐日以次对应,边疆排列。它与汉族古代用干支推算历日的作用是一样的。须要注意的是:这些曜序的数字并不就是现在汉语中通行的星期几。1不是星期一而是日曜日,即是星期日;2是月曜日,3是火曜日(星期二),4是水曜日,5是木曜日,6是金曜日,0是土曜日(星期六)《藏历的原理实践》第一次印刷本的第127页上已交代清楚,但是第294,295而上对表的说明中有误。第三次印刷本上已改正。  太阴日初一下面的数字,表示它的结束时刻落在金曜日早晨2漏刻(时轮历的太阳日从天明开始计算)。金曜日这一天的太阳日序数应该与太阴日的序数相对应,也应为初一日。太阴日初二的结束时刻仍然落在金曜日这一天,时刻是天明前的57漏刻,于是太阴日初二这一天就没有太阳日与它相对应,所以太阳日的初二就只好跳过去成为"缺日"了,即在历书上的日期过完初一之后,其下一天不是初二而初三。太阴日初三的结束时刻在土曜日天明前7漏刻,即53漏刻,于是与太阴日初三相对应的日曜日应该是太阳日初三了。由此可知太阳日初一为金曜日(星期五),其下一天土曜日(星期六)在日序上与太阴日初三相当,但与太阳日初一是相连的。该月二十六日的情况与初二类似也是空缺日。第一图 缺日时两种日序配置示意图木曜日(星期四) 金曜日(星期五) 王曜日(星期六) 太阳日
30 1 3 4 太阴日30 1 2 3 4 第二图 重日时两种日序配置示意图 木曜日(星期六) 金曜日(星期日) 王曜日(星期一)
太阳日 9 10日
从上面的表和图中可以看出,第十个太阴日结束的时刻在土曜日(星期六)55漏刻50漏分,即主这一个太阳日的结束还有4漏刻多一点,而第十一个太阴日结束的时刻却在月曜日(星期一)开始后的一漏分多,中间跳过去了日曜日(星期日),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太阴日与日曜日相对应。由于太阴日十一日结束的时刻落在月曜日里,所以月曜日应为太阳日十一日。这个这个日曜日被卡在十日与十一日之间了,它的太阳日日期怎么办?时轮历规定按后一个算,这个日曜日也为十一日,于是这个月曜日就成为第二个十一日,即重十一日了。   由此可见藏历中的重日与缺日是为了将太阳日序和太阴日的日序对应地配置起来而产生的,是建立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之上的。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学简史》197-198页上说:"宗教统治者还规定凶日要除去,吉日可重复,从而造成藏历日序的混乱。在黑暗的封建农奴社会制度里,藏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和使用的藏历,就这样被反动统治阶级篡改成了宣传宗教迷信的工具。"这种技法是十分错误的。在这一类错误看法的影响下,导致了其间有好几年,传统的藏历被废弃了,而用藏文出版的历书只是农历的译本,得不到藏族群众的欢迎,这是不正常的做做法。反而是流亡到印度去的达赖集团在达兰姆萨拉(Dha ramsala)仍出版传统的藏历,封面上写着英文The Tibetan Medical Center's Annual Almanac (见附图),流入国内,为国内藏族所珍视。所以从1978年起我有关地区又逐渐恢复了传统藏历的出版发行。  固然,过去在藏族社会中确实有人把日期的重缺与人类社会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但这毕竟是少数人牵强附会地利用科学方法推算出来重缺日期进行迷信活动,实际上不是用吉凶定重缺,而是盗用重缺去定所谓的"吉凶"。这与古代的汉历中用"吉、凶、宜、忌"等附会迷信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可因果倒置,因噎废食。阴阳合历的特点是兼顾回归年与朔望的周期,其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闰月。  藏历是按时轮历的闰月的周期,六十五年廿四闰,也就是隔三十二个半月置一个闰月,不过在实践中没有法子闰半个月,所以三十二个月和三十三个月互相间隔着安置闰月,就是说:两个闰月,这一次相隔三十二个月,下一次相隔三十二个月,再下一次又是相隔三十二个月,这样循环计算。时轮历的各派都用这个闰周,但推算出来的闰月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计算的起点不同。  汉历的闰月最初是看着气象临时定的,后来固定在年尾,再后来用固定的闰周,最有名的闰周是十九年七闰,公元前六世纪就开始采用,古希腊历时在也普采用这个闰周,名为默冬章(Metonic cycle)。后来又用过更精密的闰周,例如五世纪时祖冲之用的391年144闰。不过事实上不可能有绝对精密,永远不变的闰周。后来发明了"无中气置闰"的办法,永远远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藏族的历算家后来也采用了这种办法来矫正时轮历闰周所带来的误差,并且称赞说:"无中置闰"是聪明人的办法(sgang bral zla-shol mkhas-pavi lugs)。"无中置闰"是如此之重要,有必要详细地讲一讲。  一个回归年是362.24天,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有十二个是节:立春、惊蛰、清明……等都是节;有十二个是中气:雨水、春分、谷雨……等都是中气。节与气是互相间隔着排列的。节与节、气与气之间平均为30.44天,即大约三十天半,这只是一个平均数,称为"平气"或"恒气"。实际上由于太阳的轨道不是正圆形的而是椭圆的,其间隔是不相等的。按太阳的真实位置而定的称为"定气"。为了让问题简单一点,我们就平气来进行说明。  一般的月里都有一个节和一个中气。但不是每一个朔望月里一定能包括一个节和一个气的。因为一个朔望月是二十九天半。比平气大约短将近一天,因此每隔大约三十三个月就可能出现一个月份里有节无气,或有气无节。历法中规定月份的次序是按中气而定,例如:雨水在哪一个月里,那个月就是正月,春分在哪个月里,那个月就是三月,不论其在月首、月中、或月尾。如果某一个月里有中气而没有节,不影响月序,而如果某个月晨只有气而没有节,不影响月序,而如果某个月里只有节而没有气,那个月就不能占下个月的序数,只能做为其上个月的闰月。举个实例也许就清楚了。请看公元1990庚午年时宪历无中气置闰实例图:气 节 气节 气 节 气小 芒 夏小 大 立 处满 种 至暑 暑 秋 暑4.275.14 5.29 +5.156.2 6.187.4四月 六月 五月 闰五月 七月5.1 +5.1 6.1 7.1按规定,一年里第五个中气夏至所在之月为五月。这一年夏至的具体时间是月尾二十九日23时33分,这个月里还有第五个节芒种,有一节一气。所以应该叫做五月没有问题。又按规定,第六个中气大署所在为六月,这一年其具体时间是在月头初二10时22分,这个月还有一个节--立秋,也有一节一气,它应该叫做六月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在五月和六月的中间还夹着一个以夏至后两天为初一,以大暑前两天为二十九日的一个月份。这个月里只有第六个节上暑而没有中气,因而在月序里排不上号,没有它的位置,于是只好委曲它做为第二个五月-闰五月处理了。这不叫做"无中气则闰。"  以上是用时宪历的实例来作的说明。现行的藏历也采用了"无中气则闰'的原则。现以藏历第十七个胜生周的第三年太白年、即土蛇年(相当于公元1989年)三月有闰为例再一次说明其道理。这一年藏历三月三十日丑时交三月份的中气,其次日,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四月初一日。而这个月的情况有些特殊。其特殊之处在于四月份的中气不在这个月里,而在再下一个月的月初,初二日未时,这个月里只有十六日是四月份的节气,而没有四月份的中气。按照规定,月份的序数是按中气说的,这个月既不能叫做三月,又不能叫做四月,于是只好做为第一个三月-闰三月了,再列表明之。公 历月 日夏 历月 日藏 历月 日节 气55四 一三 三十三月分的中气56四 二闰三初一&521四 十七十六四月份的节气64五 一四 初二四月份的中气相当于公元5月6日,夏历四月二日的这个藏历初一是几月份的初一呢?不是三月的,也不是四月份,只能是闰三月的。  人地这里用了两个例子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这个道理,一方面是因为它重要,藏历夏历不同的主要一点在于闰月;另一方面是由于时轮历里的一个极重要的特点-重日缺日(即重日)会有很大的帮助。以上是为了使问题简单一些,先就"平气"进行的说明。实际上二十四个节气相互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相等的。按太阳在黄道上的实际位置计算的节气叫做"定气"时宪历不是按平气而是按"写气"去定节气的。按定气计算,地球在冬季过近日点时运动得快,一个节气只有14.87天,一节加一气只有29.74天,和朔望月的长度差不多,用不到设置闰月,和冬季相近的几个月闰月的机会也少。相反地,地球在夏季过远日点时运动得慢,一个节气要十六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后几个月闰月就比较多些,也就是说,闰月大多在从春分到秋分的几个月之间,从春分到秋分之间有一百八十六天,插进十一个节气,各节气之间的日数就长些。而秋分到春分之间只有一百七十九天,也要插进十一个节气,各节气之间的日数就必须短些。总而言之,时轮历?平气",一年十二个月置闰的机会是均等的,而时宪历用"定气",十二个月里置闰的机会不是均等的。这是这两种历法闰月不同的重要原因
(0)&(0)&(0)&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一日六日十一日
二日七日十三日
三日八日十三日
四日九日十四日
五日十日十五日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一日六十一日
二日七日十二日
三日八日十三日
四日九日十四日
五日十日十五日
藏历中也有用十二属肖纪日的方法,但是不同于汉历的六十干支纪日法。汉族的干支纪日比干支纪年更古,至少从春秋时代的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乙巳日食那一天起就没有间断或错乱,不受改朝换帝,历法变更、闰月和大小月推算方法变更的影响,自成体系,因而是考证历史时间的重要工具。藏历中的十二属肖纪日法则不同,它是每月初一固定为虎日或猴日,单月为虎日,双月为猴日,以下顺推。也就是说每两个月循环一次。以下月、二月两月为例,列表如下:
(0)&(0)&(0)&
三、四两月再循环一次,以下类推。这种算法是以太阴日为基础的,每月固定为三十天。没有大月小月,但是把这种算法用到太阳的日期上去,由于重缺日的有无,干支就会出现有间断的情况。这种算法,现在应用者不多,但在史籍上有时出现,所以也是读藏历时应该知道的一种常识。例如:  蒙文的《俺答汗传》(一译《阿勒坦汗传》)内有两处日期在数字后还有动物属肖:  一、第4页:"火吉祥母兔年(丁卯)十二月三十日牛日圣俺答汗生于博坦哈屯。"    第37页:白蛇年(辛已)库胡列儿月(十二月)十九日虎日鸡时升天。  这个丁卯年是明正德二年,这年汉历十二月小,没有三十日。明正德二年最后一天干支应该是戊戍,是狗日而不是牛日,怎样解释?有一位日本学者猜想这个三十日是二十日之误,因为这个月的二十日是牛日,而蒙文的的二十与三十字形相近(森川哲雄《Study of the Biography of Altan khan》114页注[24])。  二、这个辛巳年是明万历九年,汉历这一年十二月十九日的干支是已酉,是鸡日而不是虎日,怎样解释。  其实知道了上述的时轮历纪日的动物属肖,看了上述的表之后这个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十二月是双数月,其十九日正是虎日,其三十日正是牛日,与汉历的干支纪日没有关系。因此,那位日本学者猜想是不必要的。日,太阳日,是纪时最基本的单位,日以上的月、年、都是由日积累计算的,日以下的时间是用日的若干分之一计算的。时轮历里以下的时间单位是chu-tshod。不过藏文里的chu-tshud有三种不同的用法,不可不知。  第一种用法是一昼夜的六十分之一,相当于24分钟,这是这个词的本义。24分钟的长度介于60分钟的一小时和15分钟的一刻之间,它离60分比离15分远,离15分钟比较近些,所以汉语中译为“刻”比译为“小时”更恰当些。《马杨汉历要旨》的编者也是这样认为的(见该书<47>节)。更不能译为“时辰”,因为一个时辰是8刻,120分钟,所谓“小时”,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时辰的十分之一,所以加了一个“小”字以资区别。《藏汉大词典》808页这一条说:“叫做一个时辰。”是错误的,为了与下面所说的“弧刻”相区别,我们又加了一个“漏”字,叫做“漏刻”。因它原来是用漏滴水的方法来衡量的。  第二个用法是现在一般的习惯,把小时叫做chu-tshod。这本来是不甚妥当的,不过既然已经流行,大家都这样说,也很难再改正了,约定俗成,不能不承认。不过还是应该知道这个词的本义和它的第三种用法,千万不能把chu-tsad与“小时”完全等同起来,凡见到chu-tshod就一律译为“小时。  第三种用法是在表示天球的弧(比如说黄道经度)的时候,现代天文学是一周天=360度,1度=60分,1分=60秒,这种60分法是模仿借用时间的分秒而来的。时轮历表示天空的弧度也是借用时间的一套名词:一周天=27宿,1宿=60chu-tshod(弧刻),1弧刻=60chu-srang(弧分)。时轮学者们说这种chu-tshod是“假借命名。”  这样一来,chu-tshud这个词既是时间单位,又是天球弧度单位,很容易混淆,必须想一个办法去区别。怎样区别呢?考虑藏文的chu-tshod本来直译做“水量”是由滴漏计时而来的,所以我们把作为时间单位的chu-tshod译为“漏刻”,(当然译为“水刻”也可以),与此相应,就把做为天球弧度单位的chu-tshod译为“弧刻”以资区别。  正是由于不少人,包括某些杰出的翻译家,不知道chu-tshod的这三种不同的用法,凡见着chu-tahod就一律译为“小时”,产生了很大的错误。例如:《西藏王臣记》郭和卿汉译本上有一段译文:  “释迦年满三十五岁,岁在甲午(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四月十五日,东方发白,黎明拂晓时,现证殊胜智慧而成佛。经中说‘是日出现月蚀,罗 罗及甘露饭王之亦于是日生。’这中间所说的月蚀,它是图象是依一曜位计三十八小时。而月和星中有十六座星位落空不计时,十六座罗 面星们计二十八小时,由这样推算而产生月蚀。这样的月蚀图象,是在很合标准而莹洁的镜面上显现出来的”。刘立千译本大致相同。郭译并加了译者注说:“在古代没有如现代的天文永远镜等工具时,用的是最莹洁的铜镜来照视镜面上所现在各星座,以那些星位的数目和距离来计时,而推出月蚀的时间。”(民族出版社版第9页)。这一段文字单看郭译汉文简直不知所云,令人莫明其妙。读者如需作进一步了解,可查藏文原书(民族出版社本7-8页)上的原文,即可知其内容就是《时轮历精要》的2.02节那一段。此外,民族出版社《藏历的原理与实践》132亦可佐证:  “三十五岁甲午年氐宿月望日,黎明初现时证得无上菩提甘露。2753。”  “这个望按太阳日计算的曜位为一,漏刻三十八。太阴日结束时月亮的位置在第十六宿,弧刻为零。罗 头第十六突,弧刻为二十九。《毗奈耶》等经中关于些时罗 食月的记载与此正相符合。  这个2753的算法前面讲“教历”时已讲过:  (该书历元)+1=927(公元前)[郭注中所说“周敬王十三年公元507则是错误的。]第二段的意思是说:月亮与罗 同在氐宿尾。房宿头,相距只有29弧刻(相当于6°弱)非常接近。这些准确的数值显示必有月蚀。原文中的ris-mo这个词,一般的意义是图画,不过在历算书中作“数码”讲所以译为“图象”也是错误的。所谓“莹洁镜子”内是修辞上常用的一种譬喻,形容这些数值能如实地反映客体,纤毫毕现,一点也不变形。译注中所说的“照视铜镜面上所现的星位的数目和距离”云云,也不合实际。星宿的形象与位置在广袤的大地上去观察开阔的天空比在小小的铜镜上看它的反影清楚得多了。月蚀能用肉眼直视,根本不用铜镜;而日光则强烈刺目,日蚀不能用肉眼直视。藏族古代观察日食的方法是:“用深色器皿,内注清水,于无风处,观察其中日轮形象。”(见《时轮历精要》5?13节)如果用铀镜反射,则更加伤目,无法观察了。水盆中看到的日轮形象只能是大概地看出圆缺和食分大体上的大小,不可能看出精确的度数。文中的“漏刻”、“弧刻”的数值是推算出来的。
(0)&(0)&(0)&
(0)&(0)&(0)&
(0)&(0)&(0)&
谁有《藏历的原理与实践》--藏历比农历更精密一道关于天文的科学题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傍晚,看到一弯明月挂在东边的树梢上B.下半月某天,看到半个月亮从东边升起来C.从初一到二十九(三十),见月时间越来越长D.每年除夕之夜,月_百度作业帮
一道关于天文的科学题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傍晚,看到一弯明月挂在东边的树梢上B.下半月某天,看到半个月亮从东边升起来C.从初一到二十九(三十),见月时间越来越长D.每年除夕之夜,月朗星稀ACD为什么错,谢谢老师了,
孤单圣诞树7p9h
先看一幅图.&首先纠正一下,上图中,最右侧的位置不是新月,应是“朔”.新月是蛾眉月的同义词.最左侧的“满月”还有一个名字,叫“望”.关于A,傍晚时,如果有一弯明月挂在树梢上,那一定是在西边,是新月(或蛾眉月).想象一下,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是暗的一面朝向地球,地球在白天是看不到月亮的.当月亮稍稍向东移动一点位置时,露出的是朝向太阳一侧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从地球看去,是弯向西边的月牙,就是新月(或蛾眉月)了.并且它因为离西边很近,很快就会随着太阳落下山而看不到了.所以,A是错的.关于B,下半月时,是上图的下半部分.半个月亮是下弦月,出现在出现在下半月的二十至二十五日,而且越来越小,它是弯向东边的.严格地说,B不算完全错,因为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后半夜,或者说是凌晨.但在傍晚到上半夜是看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C也不全对.每个月从月初,月亮在太阳落下后,在西方出现,逐渐向东移动,见月时间的确在延长.但满月过后,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迟,直到下弦月时,月亮都是在后半夜才升起来,等到见到残月时,基本是在日出前了.见月时间也并非越来越长.关于D,每年的除夕夜,是阴历的初一,恰好逢“朔”,在上图的最右侧的位置,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白天晚上都看不到月亮.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亮挂在树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