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老叔潽普洱茶用什么茶叶罐叶

普洱茶冲泡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_百度知道
普洱茶冲泡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普洱茶艺一般有:选水、备器、备茶,冲泡、品饮几个过程,下面我就各个过程,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选水 冲泡普洱茶的用水一般以甘洁、鲜活、清洌、泡茶时不显涩味、茶叶汤色稳定为首选。其中由以新鲜山泉水为最佳。新鲜的山泉水对于提高茶叶的活性和香气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冲泡陈年的普洱茶,用经过陶缸养过的山泉水为最佳,这样的水对于展现普洱茶的陈韵效果更佳。 备器 茶壶 冲泡普洱茶的器皿以宜兴的紫砂壶为首选。紫砂壶的良好透气性和吸附作用,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汤的亮度。选择紫砂壶一般以朱泥调砂和紫泥调砂的为理想,这样的壶透气性好。茶壶的溶剂要相对的宽松,便于茶叶条索的舒展和滋味的浸出。二三人同饮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的紫砂壶,人多时可选用300-400毫升的茶壶冲泡。刚买的新壶要用茶水煮过,去除“窑味”和土味,并经使用一段时间后(俗称“养壶”)然后再泡好茶,达到“壶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壶和盖碗也是可以冲泡普洱茶的。尤其是盖碗,其散热快,非常适合冲泡苦涩味较重的新制生茶和用料细嫩的宫廷普洱茶。 茶杯 一般以白瓷或青瓷为宜,以便观赏普洱茶的迤逦汤色。茶杯应当大于品饮铁观音功夫茶的用杯,以厚壁大杯大口饮茶,这既适应普洱茶醇厚香甜的特点,还符合普洱茶粗旷的饮茶习俗。 公道杯 一质地好的透明玻璃器皿为好。普洱茶以汤色晶莹透亮、颜色多变而在茶中独树一帜。人们常把云南普洱茶比喻为“陈酒红”、“琥珀”、“石榴红”、“宝石红”等等。观色已经成为,品赏普洱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普洱茶的汤色和质地因产地、制作工艺、用料、储存环境、陈化年份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观汤色既是审美也是评价普洱茶质地好坏的一个重要因子。 备茶(了解茶性) 对于普洱紧压茶的茶性有里外之分,即便是一块里外料一致的紧压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续,表茶和里茶的茶性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在饮用之前,应当将紧压茶解散,放入陶罐里让其散散气,同时让面茶和里茶混合均匀。对于密封较严的小包装散茶,饮用之前也应当让其透透气。经过这样处理后饮用,其品质优于现解块,现开封,现冲泡的品质。 熟悉茶性: 云南普洱茶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新旧之分,生茶和熟茶之分;熟茶有轻度发酵、中度发酵和重度发酵之分,他们的茶性格不相同。每一片茶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只有熟悉了所泡茶叶的个性,再通过熟练的冲泡技巧,才能展现所泡茶的个性美,泡出美味的茶汤。茶性决定了所泡茶的用具选择,投茶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冲泡节奏的快慢,甚至于选用什么水。茶性与冲泡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关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普洱茶需要浸泡比较长的时间才会出味,而有的普洱茶却能在短时间出汤。这是由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在起作用。无论传统生茶还是人工发酵的熟茶,基础原料都是云南晒青茶。传统晒青茶多为手工揉捻,其揉捻时间较红茶、绿茶、铁观音等茶类短,揉捻程度也轻于这些茶,因而茶味的浸出时间相对较缓慢。这类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总是让人有“茶味持久,茶韵悠长”的感觉。当然,也有采用机器揉捻制作的晒青茶。这部分茶叶冲泡时出味相对较快。此外,云南大宗普洱茶中的紧压茶,除少部分细嫩的面茶外,大多数以中级茶为主料,甚至有部分粗老叶。这些成熟叶和粗老叶片对形成普洱茶的特殊风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部分茶叶的滋味浸出也相对细嫩茶较慢,也不宜快速的冲泡。再从发酵程度对普洱茶的滋味进出速度影响看,轻发酵或者发酵适度的普洱茶,其滋味浸出速度慢于重发酵或者发酵过度的茶。 冲泡 宽壶留根泡法:对于品质较好的普洱茶采取“宽壶留根闷泡法”。“留根”就是经洗茶后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者是“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加满茶壶,直到茶味最后变淡。 “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留根和闷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闷泡,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浓度和滋味,又为普洱茶的滋味留下了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中壶“功夫茶泡法”:就是现冲现饮,每次倒干,不留茶根。茶壶的容积因饮茶者的数量来定。用此方法也能冲泡出上好的普洱茶。如对部分较新的普洱茶或者有轻微异味的茶,用此方法现冲现饮,头几泡除去新味和异味之后,提高了茶的纯度,有利于后几泡的茶汤滋味。对于部分发酵重的茶,采取快冲快出的方法能较好的避免茶汤过浓发黑。对于苦涩味较重的茶叶,中壶快冲能减轻许多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器揉捻的晒青普洱茶,因揉捻度重,茶味浸出快,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现实中常常会见到一部分存放不当而茶质却是很好的普洱茶,要么轻度受潮,要么窜味,开汤时茶味不够醇正,但浓甜度和厚度都不错。对于这样的茶,冲泡时也需要采用宽壶闷泡法,只是注意头两泡不留根,从第三炮起再开始留根闷泡。 冲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投茶量: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饮茶习惯来说,港台、福建、两广等地的人习惯饮酽茶;云南也以饮浓茶为主,只是投茶量略低于前者。江浙和北方的人喜欢饮淡茶。就浓饮的习惯而言,采用留根焖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和水的比例应该是1:40到1:45(干茶投放到冲泡器具容积的1/5左右)。对于其它地区的茶友,可以此为参照,通过增减投茶量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如果采用“功夫茶”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根据茶性的不同,投茶量的多少也是有变化的。例如:熟茶、陈茶的投茶量可适当多一些,生茶和新茶的投茶量可适当的少些。根据不同的茶,投茶量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灵活掌握,切忌一成不变。 洗茶:明朝所著的《茶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对于普洱茶,洗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才饮用的,储藏时间越久,越容易有沉积脱落的茶粉和尘埃,通过洗茶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对于品质比较好的茶,洗茶时要注意节奏,杜绝多次洗茶和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的流失。 水温: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并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来,还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确定水温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定。例如,用料较粗的饼茶和砖茶和存放时间长的陈茶等适宜用沸水来冲泡,用料较为细嫩的高档芽茶(如新制的宫廷普洱茶),适宜适当的降低水温,以85-90度为宜。 浸泡时间:浸泡时间的长短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充分的展现出来。如前所述,由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浸泡时间的长短。浸泡时间的掌握,就一般规律来说:陈茶、粗茶浸泡的时间就需要长一些,新茶、细嫩的茶浸泡的时间就要短一些,手工揉捻的茶浸泡时间要长,机器揉捻的茶浸泡时间要短;紧压茶的浸泡时间要长,散茶的浸泡时间要短;对于苦涩味重的新茶,冲泡时要减少投茶量,缩短浸泡时间,以改善其滋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普洱茶冲泡的最重要的就是开水,一定要刚烧开的水才能冲泡出普洱茶特有的味道。 一般来说,第一泡水倒干,第二泡壶中的水留一些,大约十分之一(这是在第二泡将香味冲出来的状况,如果第三泡才能将香味冲出来,就在第三泡才开始在壶中留一点水,不要倒干)。如果真的够老的潽洱,不需开盖,严格说应该是不能开盖;会有些许涩味、酸味等的潽洱,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壶中留点水之后,开盖大约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把盖子盖上;比较重的涩味、苦味、酸味等的潽洱,开盖,壶口没有蒸汽时,用手指压壶身,若温度不会太烫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将壶盖盖上。壶中留点水,主要让冲泡出的东西溶解在水中;温度要控制,因为这是主要的冲泡。停壶时间就是冲泡(浸泡、浸茶)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要控制好(如果将温度设定的比较...
一、器皿的选择 紫砂壶:主要是泡老茶,熟茶,老的生茶 盖碗:主要是冲泡生茶 1、 为什么泡熟茶、宫廷 要用紫砂壶? 紫砂壶多数是紫泥,透汽性好,熟茶有时冲泡不好,汤色有时很黑,前几泡很浓,品饮起来感觉就不舒服,所以用紫砂,通过透汽性散发一些水温的热量,然后冲泡时出汤快一些,就会避免出现苦味重,前几泡不要闷得时间太长,否则后面的茶就没有味了。所以有时有的朋友就说这茶不耐泡。特别是宫廷茶,因为他级别高,多数是芽,所以更要选择透汽性好的壶,如果您选择一个断泥紫砂壶,高密度,几泡就把宫廷的滋味逼出来了,泡起来反而味太重不适应。后面又没有滋味。 2、 为什么泡老茶时最好选择密性高的紫砂壶? 老茶时间摆放得长,说真正滋味都是在最后,特别有时要渚一下茶来喝更好。如果您用透汽性好...
普洱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洱茶用什么茶叶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