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帮回乡写第一首诗歌-流芳百世对对子

吉安县刘帮勇名师工作站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
上传: 胡珍 &&&&更新时间: &&&&阅读: 47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
吕绍杰一、知识积累和运用(25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褴褛(lánlǚ)
诘(jié)责
明眸(móu)善睐
根深蒂(dì)固B.蛊惑(gǔ huò) 琐屑(xiè)
皮开肉绽(zhàn) 如火如荼(tú)C.伛偻(yǔ lǚ)
菜畦(qí)
含辛茹(rú)苦
脍炙(zhì)人口D.拮据(jíjū)
鞭挞(tà)
人迹罕(hǎn)至
鞠躬尽悴(cuì)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佝偻
吹毛求疵B.炒作
高屋建瓴C.闲暇
记忆尤新D.恻隐
甜言蜜语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是(
)(2分)A.东阳木雕古色古香,制作考究,它创造出的各种形象惟妙惟肖,巧夺天工。B. 他的那些关于语文教学的精辟理论,读之令人心旷神怡。C. 在棋艺上做到苦心孤诣是很难的,它要求棋手必须具有相当强的毅力。D. 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电信用户量与日俱增。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2分)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A.③①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世博轴全长约一千米左右,由浦东延伸到黄浦江边。B.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扮演者王珞丹,向观众展现了她热情洋溢。C.马拉多纳说,当阿根廷国家队在世界杯上惨败给法国队时,他感到非常痛苦。D.《教育规划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要性文件。6.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格列佛游记》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B. 孩童时代的保尔被勒令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遭了不少罪。从此,历经生活的种种磨难。C.漂流到荒岛后的鲁滨逊,看到一群野蛮人正在围攻一个逃犯。见此情景,鲁滨逊拔枪解救了他,并给他取名“星期五”。D、《傅雷家书》一书,所有书信都是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7.名句填空。(8分)(1)
,叶底黄鹂一两声。(2)足蒸暑土气,
(3)锦江春色来天地,
,日晚倦梳头。(5)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国恒亡。8.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分)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 哪一个情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9.民俗是一道风景,也是一种文化。我们浦江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爱,享有盛誉。(1)向读者推荐一种浦江民俗文化,并简要叙述与读者分享。(2分)(2)为你推荐的这种民俗文化拟定一则广告宣传语。(1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 外婆的小河 (12分)
谢志强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先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出来。”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晨,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们眼前,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⑩外婆乐了,说:“是哦!”我疑惑了:“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⑾我惊愕了,原来真有这样的一条小河。而我,曾一直那么自信。10.外婆为什么“肯定地说”前边有一条小河?请联系下文回答。(2分)11.外婆说的那条小河,“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12.⑤、⑩节画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2分)(1)“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2)“是哦!”13.⑨节对楼群尽头那条小河的描写,有什么用意?(3分)14.小说具有象征意味。根据对“小河”的理解,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
(二)鸟儿为什么歌唱
从玉华①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1924年,BBC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多年过去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②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音乐。让我们进入奇妙的探索之旅。③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④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性。⑤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理论上,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一个堡垒。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⑥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⑦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结局不难想象: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⑧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切片。“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⑨全世界有近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2000只鸟儿。“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⑩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
15.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2分)16.①节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7.③节中“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3分)18.④、⑨节中的数据,有什么作用?(3分)19.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如果是你,会用“牺牲”还是“杀死”来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三、古诗文阅读(18分)(一)城
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20.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21.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2分) (二)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曰。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2.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⑨故克之23.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4.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2分)25.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2分)(三)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六、作文。(50分,含卷面4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青春的骄傲题二: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不断认识水。“水滴石穿”,言水之坚韧;“柔情似水”,言水之温柔。著名思想家老子还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好的品德就像水一样,善于辅助万物,却又不与之争一时之短长……请围绕“水”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参考答案1.D
7.略8.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她的儿子是圣缨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9.略现代文阅读(一)10.外婆早晨时发现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因而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前边有一条小河。(意对即可)11.从确信没有小河,到小河出现后的疑惑、惊愕。12.示例1:选(1),对外婆的坚持,“我”在口头上作了妥协,其实内心并不认为小河真的存在。示例2:选(2),外婆的言外之意是“我说的没错吧,你还不信”,体现了外婆看到小河后的快乐和得意。(根据表达,酌情给分)13.(1)印证了外婆的判断,小河确实存在;(2)交代了小河因树丛草丛的遮挡,不易被发现。14.“小河”象征生活中美好而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中,人们很容易变得麻木、自私,只有像外婆一样有一颗认真、好奇、敏感的心,才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根据表达,酌情给分)(二)15.求爱说、保卫说(波盖斯提假说)、快乐说、诗歌说、促进蛋白合成说。16.(1)引出“鸟儿为什么歌唱”的问题;(2)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7.琴鸟唱歌前要搭建舞台,园丁雄鸟要造窝并用蓝色物品来装饰爱巢。18.更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为研究“鸟儿为什么歌唱”所杀的鸟的数量之多。19.示例1: 我会用“杀死”来描述。因为鸟儿同我们人类一样是地球的生灵,科学家为了研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鸟儿为什么歌唱”的问题,而肆意剥夺鸟儿的生命,是一种残忍的行为。示例2:我会用“牺牲”来描述。因为科学家研究“鸟儿为什么歌唱”是为了探索科学奥秘,鸟儿为科学事业献出生命,它的死是有意义的。(能结合选文内容和个人认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三 古诗文阅读20.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1.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22.B
23.①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本来就有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聪明。②我认为您所派去攻打宋国的官吏是和这些人同一类
24.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5.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1)D (2)B (3)D (4)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深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形象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言之有理即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试题。
听流人①水调子②
[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②水调子:水调歌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这首诗与周邦彦的《苏幕遮》都通过写秋景来抒发思乡之情。
&&& B.诗中“孤舟微月对枫林”与纳兰容若的《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都是写景句,都有烘托情感的作用。
&&& C.这首诗写得凄婉哀怨,与花间派“温韦”的风格相同。
&&& D.“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所寄寓的情怀与这首诗相近。
赏析“岭色千重万重雨”一句。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8. “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19.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5—6题。(6分)听流人①水调子②[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②水调子:水调歌【小题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与周邦彦的《苏幕遮》都通过写秋景来抒发思乡之情。B.诗中“孤舟微月对枫林”与纳兰容若的《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都是写景句,都有烘托情感的作用。C.这首诗写得凄婉哀怨,与花间派“温韦”的风格相同。D.“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所寄寓的情怀与这首诗相近。【小题2】赏析“岭色千重万重雨”一句。(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西赣州十二县(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5—6题。(6分)
听流人①水调子②
[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②水调子:水调歌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这首诗与周邦彦的《苏幕遮》都通过写秋景来抒发思乡之情。
&&& B.诗中“孤舟微月对枫林”与纳兰容若的《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都是写景句,都有烘托情感的作用。
&&& C.这首诗写得凄婉哀怨,与花间派“温韦”的风格相同。
&&& D.“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所寄寓的情怀与这首诗相近。
2.赏析“岭色千重万重雨”一句。(4分)痖弦:没有什么比一个失败的人生更像一首诗的|痖弦| 诗人_凤凰卫视
痖弦:没有什么比一个失败的人生更像一首诗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悠闲地遛狗、安静地读报,他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华语诗坛的领军人物。读痖弦的诗视觉中有画,听觉中有歌,头脑中有不尽的想像,而听痖弦的故事体会到的则全是一个&情&
核心提示:悠闲地遛狗、安静地读报,他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华语诗坛的领军人物。读痖弦的诗视觉中有画,听觉中有歌,头脑中有不尽的想像,而听痖弦的故事体会到的则全是一个&情&字,这其中有1949年暂别成永别的亲情,之后数十年两情相悦的爱情,还有&一日诗人一世诗人&的激情和热情,带给我们数不尽的人生感悟。凤凰卫视2月21日《名人面对面》,以下为文字实录: 痖弦:如歌的行板。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散步之必要,溜狗之必要,薄荷茶之必要,每晚7点钟自证券交易所彼端草一般飘起来的谣言之必要,旋转玻璃门之必要,盘尼西林之必要,暗杀之必要,晚报之必要,穿法兰绒长裤之必要。马票之必要,姑母遗产继承之必要,阳台、海、微笑之必要,懒洋洋之必要。 许戈辉:创作和朗诵这首诗的也是画面里面悠闲地遛狗和读报的老人,他正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华语诗坛的领军人物,台湾著名诗人痖弦,读痖弦的诗视觉中有画,听觉中有歌,头脑中有不尽的想像,而听痖弦的故事体会到的则全是一个&情&字,这其中有1949年暂别成永别的亲情,之后数十年两情相悦的爱情,还有&一日诗人一世诗人&的激情和热情,带给我们数不尽的人生感悟。 痖弦:我是在白河平原,南阳大平原,你到我家乡你才知道什么叫遥远,没有山,完全没有山,有时候初雨天晴,空气比较好,小孩就搬小板凳儿说看山啊,看山啊,看着遥远的地方一抹蓝色就算山了。我爸爸是南阳县立简易师范毕业,毕业以后就到民众教育馆,他那个时候除了管图书,他还重视儿童的教育,他把很多儿童书放在牛车上面,他就把它改成车上图书馆。成员是三个,一个就是我爸爸,管理员,一个就是赶牛车的那个人,河南叫掌鞭的,那我就是义工,我负责打锣,我们到乡下去一看,这个乡村还不错,就让车子停下来,我就开始敲锣,当当当敲锣,小孩以为是卖糖人儿的来了怎么回事,一看哎,不是,拉一车的画画书,小孩说哎呀,画画书来了,小孩在看书的时候我也看书,我们有时候在那个大槐树下面知了在叫着,我们就在那知了声中读书,那个时候对我文学的这种爱好等于打了个底一样。 1948年,那么我们河南军事方面已经是非常吃紧了,国军就准备撤退,那个时候大家是说还是受抗战的影响,战争来的时候就组织很多联合中学,到战争还没有波及的地方去开始复课,所以叫做联中,我们就背着自己的棉被、背包,妈妈就把那个袁大头就缝在衣服里边了,跟着同学一起走,老师也跟着到南方去,叫做豫衡联中,早晨我妈送我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个油饼我还凶她,你干什么就这样子,就在这种心情下就走了,也没回头就走了,然后一辈子没再见到,所以孩子不懂得离别的滋味,越到了中年到晚年,想到这个事情真是非常后悔,那年我17岁。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吹着那串红玉米。它就在屋檐下,挂着,好像整个北方,整个北方的忧郁,都挂在那儿。犹似一些逃学的下午,使私塾先生的戒尺冷了,表姐的驴儿就拴在桑树下面,犹似唢呐吹起道士们喃喃着,祖父的亡灵到京城去还没有回来,犹似叫哥哥的葫芦儿藏在棉袍里一点点凄凉,一点点温暖,以及铜环滚过岗子遥见外婆家的荞麦田,便哭了。 到了南方以后,慢慢地战争又往南走,那时候有一个人,看过一个叫《太平洋杂志》,他说《太平洋杂志》里边有一篇文章说,有一个地方叫台湾,台湾是东方的瑞士,非常的好,非常好的地方,说是那个地方到了冬天还可以吃到西瓜,那个地方的甘蔗长得特别好,像碗口那么粗的甘蔗,吃糖不要钱,那时候其实也到了半饥饿状态,学校已经,教育部的粮食已经供应不了了,那我们就开始从军了,我们从军的时候孙立人的部队招生,他招这个兵啊,哪里的兵他请他部队里的,哪里的机关的人去招,我们乡下人一听到是老乡,就觉得老乡不会坑我们吧,老乡不会害人的,那个老乡讲,哎呀,没关系,报名不报名没有关系了,吃饭了,吃饭了,就煮了一锅肉给我们吃,我们有大半年没吃到肉了,这一锅肉一吃,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好意思吧,就报了名,一个礼拜以后就到广州,到广州坐船,最后一班船,叫做&惠民轮&我还记得,就到了台湾。 等到我42年以后,再回到家乡去的时候,我父母都已经过世了,四娘告诉我说,你妈妈是想你想死的,我妈妈告诉她,我娃回来的时候你告诉他,我是想他想死的,她病重的时候这么讲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残忍的事情,没有这么长的离别,没有这么残忍的绝对的隔绝,连书信都不通的。 许戈辉:对痖弦的采访是在他加拿大的家里进行的,我问他,既然如此思念故乡,为什么退休之后会选择移居加拿大?这样离家乡不是越来越远了吗?回答这个问题,他提到了张桥桥这个名字。 痖弦:这个就像一个繁体字的桥梁的桥,我这个房子我为了巴结我太太,用她的名字做这个房子的名字,桥园,惠而不费嘛,是不是,她说肉麻,叫做桥园。因为我太太只有半个肺,我太太半个肺,另外半个肺也坏了也差不多一半,换句话说她只有常人四分之一的肺,所以她一天到晚就戴着那个氧气,这里空气好,森林也多,我就选这个地方给她养病,养病,她喜欢这个地方。我最早时候在医院认识她,她看了一本诗选,诗选上有照片,她一看,我就是诗选上那个照片上的人,所以她就跟我说话,她是个病人,她十九岁就开始生病,一辈子生病,从来没有好过,她写的信的字都非常小,昨天下午你走在我前面的时候,我发觉你瘦了很多,今天老想着不能释怀,告诉我,你是怎么了?我心里不舒服,希望只是天热了,吃不多的关系,不要为你的诗生命发愁,我知你常常被它烦苦着,也想分摊你分摊的,但是无所不能,除了鼓励,但这又可加深你的焦虑,变成恶性的循环,只要生命存在,什么都失去了,还有时间在我们手中,这张浅蓝的信纸是你的,来而不往非礼也,连同胖点再胖点回赠给你,结果来来往往都是你的,那时候我的老师王梦鸥先生,他说跟病弱的女子结婚,负担是很重的,但那个时候我已经无可选择了,因为我们两个已经有了海誓的山盟,我也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一开始就认为这个女孩子是我的女孩子,是我喜欢的,我愿意跟她永远在一起。 她有时候说的话简直就是文学一样,晚上我们说话声音大,她说你怎么这么大声?我们要尊敬夜晚,她讲夜晚就要安静,我说你说什么我要记下来,她说这有什么好记的,她有这个能力,她没有写,因为写作要很好的体力,她没有写作,我觉得非常可惜,虽然是那么病弱的身体,常常带着氧气做菜,给我们做最好吃的,戴着氧气做一桌菜,请朋友吃,人人都称赞,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是一个很高尚的人,我跟她在一起不虚此生。家里有漂亮的箱子我都没有再换了,就还放在这个里面,从它的外观到里面全是,全是从前的东西这样。 在过去岁月的额上,在疲倦的语字间,整整一生是多么长啊,在一只歌的击打下,在悔恨里,任谁也不说那样的话,那样的话,那样的呢?遂心乱了,遂失落了,远远地远远远远地。 我的高小念书的地方就是现在陆营镇那所学校还在,我就开始写第一首我所谓的诗,所以写作文课的时候老师出个题目叫作《冬日》,我就写了一首诗,狂风呼呼,砭肌刺骨;一切凋零,草木干枯。人家写一个多小时还没写完,我这十分钟就交卷了,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批了个话说,写诗是偷懒的表现,以后我再也不敢写诗了,一直到台湾才开始写诗。 诗有时比生活美好,有时比生活更为不幸,在我大半的情形属于后者,而诗人的全部工作似乎就在于收集不幸的努力上。当自己真实地感觉自己的不幸,仅仅地握着自己的不幸,于是便得到了存在,存在竟也成为一种喜悦。 许戈辉:1951年,痖弦开始在军旅生活之余创作诗歌,1954年,他被派往左营军中广播电台工作,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生志同道合的好友洛夫和张默,三人一道创办了叱吒台湾文坛60年的诗刊《创世纪》。 痖弦:比如说我们《创世纪》办了六十年,没有一篇政治性的文章,没有一首政治的诗,所谓政治抒情诗一首也没有,纯粹是纯文学,那么其实想起来这帮助了台湾的文学形象,也帮助台湾的文学建设,我们一首诗不是说在诗里面一定说政府伟大,领袖伟大,那才是好诗,诗本身好了,说的是春花秋月也没有关系,本身好了就是对国家好嘛,所以反而是对的,自由文学是文学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如果是你拿文学来做政治利用,最后伤了政治也伤了文学,两败俱伤。 解说:1966年之后痖弦封笔不再写诗,因此很多人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在创作的巅峰时期戛然而止?他常常调侃说,说不写就不写,写不出来就不写,然而后来,他在给自己的诗集作序的时候,曾经写下这样的一段话,我常喜欢说一句话,&一日诗人,一世诗人&,喜欢诗并创作过诗的人对于诗是永远不会忘情的,人生朝露,艺术千秋,世界上唯一能对抗时间的对我说来大概只有诗了。 痖弦:我是觉得文学的尊严可以安慰我们痛苦的灵魂,有人说现在的新诗乱七八糟,五胡乱华,我觉得也没那么悲观,真正一个繁荣的时代是有表面上看起来乱,而实际上乱中还是可以找出序,乱中有序,好样的不少,乱写的人也有,你像唐朝,唐朝从天子到庶人都写诗啊,皇帝也写啊,一般的人也写呀,那坏诗一定有,好诗固然不少,坏诗一定一大堆,可是不劳大家烦心,时间老人就把好的东西留下来,坏的东西慢慢被大家淡忘了,没人刊印了,没人再谈了,就是没有了,好的东西一直谈,一直在重印,那就是它是有它的永恒性,我想文学的这种淘汰,这种有优劣之间的这个运作,也是很自然的。 这是我为老朋友高信疆设计的象棋,因为我这个棋是叫酒棋,每一个棋子就是个酒杯,酒杯里边放的是高粱,然后下棋的时候我把你的象棋子儿,那个子儿吃掉的时候,你必须把你被吃掉的子儿里的酒喝掉,就一直进攻,把对方撂倒为止,就是这么个游戏。 许戈辉:1977年痖弦出任《联合副刊》的主编,当时在台湾有两大报纸,《中国时报》和《联合报》,痖弦出任的是《联合报》副刊的主编,而他刚刚提到的高信疆则是《中国时报》副刊的主编,这两家报纸竞争激烈,而两家报纸副刊的主编就更是要一决高下,于是乎宴请美国来台学者的晚宴常常被两个人吃出,排兵布阵的味道来。 痖弦:吃饭的时候假装是没事人一样地在那里吃饭,但是都看着对方的表情,看他几点钟离开,如果离开得早,他现在可能换版还来得及,可能那个时候战争的胶着点在什么地方你都要清楚。只要有一个人离开了,另外一个人就非常地不安,他现在离开了几点钟,这小子,我看他不怀好意,就回去换版,换,马上就换。 我真希望这个棋的对方是高信疆坐在那儿跟我下,这一盘棋就像一个副刊一样,我们还在竞争中,还谈笑用兵。 画中音: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痖弦:将个军,出车,将,我今天真想输,把酒都给喝了算了,且进杯中物,能消我心中之悲郁。 许戈辉:在《联合副刊》的岁月里,痖弦为台湾文坛培养出大量的新生力量,像我们所熟知的席慕容、蒋勋,都曾经得到过痖弦的指导和鼓励,此外《联合副刊》在痖弦的指导下,还开始系列地报道诺贝尔文学奖。 记者:很多讲到联副马上就会想到那个诺贝尔奖。 痖弦:诺贝尔最早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模模糊糊的想法,我就觉得诺贝尔像文学奖这样大的奖,一个报纸副刊应该像报道体育新闻那样热烈地来反映,像这样的想法只有一个人可以完成,可以胜任,就是郑树森。 郑树森(文学评论家):他说我们俩个是最佳拍档,痖弦先生总觉得他说这是个报纸,我们不能只静态地去报道,把作品呈现,把背景呈现,把传记呈现,把一些评论家的意见翻出来,我们应该最好邀请到他本人来说几句话。 赵为民(前联合副刊编辑):跟诺贝尔得奖主联络的时候,他郑先生总能够透过各种不同的管道和关系,好像如入无人之境,一通电话直接联络到他本人,做直接的采访。 郑树森:尤其是他很强调一点,要讲讲对中国文学有什么认识,他说你记得要问人家,他有没有看过我们什么中文的文学。 痖弦:晚年的心情非常地复杂,有一次我对我女儿说,爸爸一生的文学和人生都失败了,我女儿怎么说,我女儿说没有什么比一个失败的人生更像一首诗的。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 &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周末龙门阵》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主持人:郭燕首播时间:周六 19:15-20:00重播时间:周日 21:40-22:25
[责任编辑:刘晓慧 PV027]
责任编辑:刘晓慧 PV02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53282
播放数:36682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芳百世对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